低碳经济本质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经济本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低碳经济本质

篇1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会计本质; 和谐发展论

一、面对低碳经济的选择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以哥本哈根国际会议为标志,开始了从高碳排放的工业文明向低碳消耗的生态文明的革命性转型。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国共同的选择。

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带来全球的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的重大调整,我国与时俱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以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为导向,以巩固能源安全、保护环境的完整性、创造就业机会、发展创新技术、提高国家竞争优势为重点,积极推进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方向的各种重大变革。

(一)加快构建和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框架、社会行动体系和规划体系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约束,为避免经济建设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其生命周期内的锁定效应,我国把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视野,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创造条件,使中国在国家层面、企业层面、社会层面和公众层面上,实现经济活动低碳化――低碳活动企业化――低碳技术创新化――低碳模式制度化――低碳参与公众化――低碳体制社会化――低碳合作国际化――低碳文明生态化。

(二)构建“低碳产业试点区”,探寻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途径

低碳产业可以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选择作为中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三)加强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

碳金融是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要把碳金融发展纳入到国家气候变化、减灾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框架,使碳金融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政策工具。

(四)要积极鼓励低碳友好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与应用

未来,谁掌握了先进的低碳技术,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国家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战略意义,确定重点研究技术领域,集优势全力争取率先突破低碳技术,就是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形势。

(五)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机制

中国已出台《清洁生产促进法》、《促进循环经济法》,要制定《低碳经济法》,抓紧制定《可再生能源法》与《节约能源法》(已修订)配套规范性文件,要适时开展一些环境和资源领域法律的修改工作,支持企业走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为中国特色的经济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提供可靠的保障。

(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气候体制谈判和低碳规则制定,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新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的国际标准、标杆;使中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很深刻地感受到,低碳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走低碳经济的道路,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关于会计本质的认识

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中的任何一次变革都会引发会计的变革。“会计主要是适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M・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低碳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包括会计思想、会计目标、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技术方法和会计政策规范。我国对会计本质认识主要有四种:

第一,会计信息系统论:即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第二,会计管理活动论:即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

第三,控制活动论:即会计是人类为实现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所进行的一项基本活动,因而现代会计的本质是一个全面控制系统,通过对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经济信息的优化与利用,以期对既定目标的控制和最终目标的实现。

第四,信息整合系统论和价值增值管理论:即在上述三种会计本质认识的基础上,考虑知识经济条件下最有价值的资源――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计量以及对虚拟经济、衍生金融工具、网络企业、电子货币等新鲜事物的涵盖形成知识经济条件下对会计本质的认识,信息整合系统论和价值增值管理论。

三、低碳经济对会计本质认识的提升

低碳经济是世界和中国必然的选择。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必将带来会计工作的变革,并且提升对会计本质的认识。通过本文关于低碳经济的选择和关于会计本质的认识两个部分的论述,可知关于会计本质的四种认识是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每一次转变而转变的。对于低碳经济而言,笔者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会计行为所决定的信息、管理、控制、整合、价值增值等活动,必须围绕“和谐发展”来立论。具体到低碳经济,应加快构建和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框架、社会行动体系和规划体系;探寻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途径;加强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积极鼓励技术创新,鼓励低碳友好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与应用;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以上国家行为都会对会计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提升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并清醒地以会计本质的“和谐发展论”来具体指导国家、企业、地区、行业的会计行为,为促进低碳经济条件下中国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会计本质“和谐发展论”的思考

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山西省委、省政府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安全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理念,尤其是2009年大力开展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给国有煤炭企业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使我们对会计本质“和谐发展论”的思考进一步深入。结合汾西矿业的实际,集团公司提出“全力推进企业和谐经济建设,我们讲企业和谐经济建设不是为了赶时髦,追时尚,而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选择。企业经济的发展要使各个利益相关者、各个社会人感到舒适与和谐,要使企业的实物流、现金流、信息流体系流畅运行,激发动力,循环使用,现阶段我们要重点做好产销结构合理,投入产出优化,利润分配兼顾,资金收支平衡四个方面的工作,以确保经济指数的良性互动和经营程序的有序运作,以加快和谐经济建设进程。”笔者认为,这是基于对会计本质“和谐发展论”所提出的新型经营理念。煤炭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以后,集团公司由原来四家国有企业多元持股的公司一变而为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如何在企业规模做大的基础上,协调企业与股东、政府、社区、供应商、客户、员工六大关系,促进企业产销结构合理,投入产出优化,利益分配兼顾,资金收支平衡,建立“企业和谐经济”的建设模式,对建立企业新的会计思想、会计目标、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技术方法和会计政策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在以往基础上按照会计本质“和谐发展论”的内在要求,进一步理清会计思想,确定会计工作目标,理顺会计管理体制,研究会计技术方法,出台企业内部新的会计规则,把一切会计行为建立在低碳经济、和谐发展的思路上来,从而降低企业财务成本,为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环境成本;低碳经济;成本控制

一、低碳经济对企业环境成本的影响

近些年来,自然生态环境呈现出明显的恶化趋势,给人们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于是,人们逐渐重视环保意识,这给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同时也赋予了其社会责任和环保意义。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稳定发展,就必须将环保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生产和发展战略之中,使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有效实施。在低碳环境下,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是推动企业早日实现低碳目标的有效途径,这不仅对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对各类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改进和控制,在推动企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意识淡薄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很多企业尚未意识到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环境成本核算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还未被企业的经营者以及财务部门负责人所正确理解,这就导致了企业整体的环境成本核算意识淡薄。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无法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环境成本核算管理模式,更不能发挥出其重要作用。

(二)环境成本控制信息不足

企业对环境成本控制信息的披露较为被动。在传统的成本会计工作中,成本报表属于企业内部报表,其样式与项目由企业自行规定,其中的成本信息无需对外公开。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由于我国低碳经济起步较晚,环境成本控制经验较为不足,有关资料和信息远远无法满足企业对成本控制的要求,很多企业不愿对环境成本信息进行完整有效的披露,有些企业所披露的部分信息并不具备实用性、时效性与规范性。此外,企业内部对环境成本信息监控不全面,存在着内部信息缺失,使企业管理者难以根据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环境成本体系制度不完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常常无章可依、内部混乱,无法开展科学规范的成本控制工作,更难以实现理想的成本控制效果。企业环境成本披露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披露方式缺乏多元化,环境成本披露常出现在报表附注,无法引起重视,难以起到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帮助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发展状况的作用。

(三)环境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

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应建立在明确环境成本的内容上,而目前企业在对环境相关业务进行核算的时候没有将环境成本从日常的生产成本核算中剥离出来,各项环境成本费用都是掺杂在企业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当中,尚未建立起独立且完善的环境成本核算的科目体系。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成本核算的科目越来越多,现有会计科目显然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相关需要,企业必须尽快建立起配套的会计科目,对这些频发的环境业务费用进行记载与管理。而且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核算也局限于显性成本,生产过程中隐藏的环境成本并没用完整的、系统的体现在企业的会计信息中,这种核算模式不利于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与分析。

(四)环境成本核算人才匮乏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暴露出企业成本会计的人才相对匮乏的问题,现有的人员队伍难以满足此项工作的各项要求。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在企业环境会计业务中,存在着环境、经济、社会等诸多学科的相互交叉,这就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及专业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但是企业员工对低碳经济认识严重不足,低碳经济作为当下经济发展的趋势为人们所知,然而什么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有什么好处、低碳经济下成本如何核算,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并不了解,甚至应该作为低碳经济实践者的企业员工也对其一知半解,在当前的工作实践当中,具有高学历、高素质、丰富管理经验和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实在是屈指可数,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在企业设计、采购、生产的过程中并未算入环境成本,更没有将其纳人成本核算范围。企业相关的成本核算人才极度匮乏,落后的核算方式及人才的短缺暴露出低碳经济下企业成本控制存在较大问题。核算的低效、资源利用效率低,企业为资源支付大额成本实现较小收益,投人与产出不成比例。

三、优化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环境成本控制意识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者首先要意识到环境成本会计的重要性,企业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进行粗放式管理,必须探索出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在此前提下,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起独立且完善的环境成本会计科目,同时加强对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的有效监督,使环境成本会计核算能够切实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环境成本控制意识,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成本控制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保证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对环境成本进行主动控制与事前控制,以此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

(二)健全信息收集与披露体系

加强企业内部环境成本信息的记录,完善信息披露体制。低碳经济下企业成本主要包括:节能减排成本,污染成本,治理成本及管理与教育成本。企业对于这四方面信息应充分采集,全面考虑。此外,在研发阶段开始注重低碳因素,根据相关信息做出成本预算有利于整个运营过程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政府应完善法律法规,推动建立低碳成本控制体系,引导企业对资源利用和环境成本的披露,激励企业节能减排,实现成本节约与环境保护,更可使企业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及良好的社会效益。政府应统一不同行业的环境成本计量和核算方式;制定顺应我国国情的环境成本报告模板,规范报告的格式,督促企业定量披露废弃物的产生量及资源损耗量等环境成本;会计部门制定、符合我国企业特色、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信息披露准则,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

(三)完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体系

在传统成本核算中,环境成本没有单独核算,环境成本科目掺杂在其他管理科目当中,导致企业管理者根本无法准确了解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绩效。要对环境成本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把握,需要将环境成本从传统的生产成本中抽离出来,环境成本会计体系应是会计系统中的一个独立分支。因此,需要像财务会计那样对其进行专门的科目体系建设,同时制定环境成本会计准则。首先,对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在配套指南和制度中增加相关内容,这环境成本会计准则的应用为其账务处理提供指导性说明;其次,在制定成本会计具体准则的过程中,出台相应的准则,实现环境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运行。通过对环境成本进行单独核算,可以清晰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治理优化自然环境发生的全部支出,为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和优化管理奠定基础。

(四)注重环境成本会计人才的培养

加强企业内部员工教育,拓展外部人才来源。企业在人员实施环境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工作进行细化,这就需要相关工作同时具备环境经济学、会计学、计算机等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同时需要企业会计人员开展多领域之间的广泛合作。企业员工是企业降低成本、实现控制的重要力量,内部员工的意识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企业应设置专人专岗对员工进行教育。在外部来源方面,要有针对性和策略性地进行人才引进与培养,同时面向现有的财务人员进行在岗培训,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与管理能力。同时企业应加强产学合作,积极利用高校加强“知行合一”趋势,广泛吸纳高校人才。拓展与高校的沟通对话,实现高校人才即为企业所需的愿景,完成校企对接。充分利用企业实践经验和高校理论知识,将探索方法应用到高校教学和企业实际的成本控制中,力求实现共进共赢。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企业发展;成本控制和核算

开展关于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预算,引导企业在运行盈利的过程中,本着绿色消费的理念,在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的同时,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低碳发展。只有企业探究低碳经济下发展的成本控制预算,才能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较为理想和可持续性的影响力[1]。

一、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提出于英国的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造低碳经济》。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强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努力探究消耗更少的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保证环境的无污染性以及稳定性的条件下,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的经济发展方式。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

(一)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

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指的是企业通关采取一定的改革以及管理方式,降低企业成本形成的数额(产品的开发所产生的成本、原材料的购买以及加工的成本、产品的宣传所产生的成本、生产中的工业垃圾的排放以及回收)从而促使企业能够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快速的发展经济。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则要求企业以低碳模式进行材料的应用、加工以及回收。从而将环境成本降到最低。企业开展低碳环境下的成本控制,不仅仅要求企业能控制自身的环境成本以及当下的环境成本,同时还要求企业对于将要产生的环境成本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有效的控制。

(二)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的基本方式

探究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成本控制的基本方式,主要从企业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企业产品的生产控制阶段以及企业的清洁生产控制手段三个方面开展探究。

1.通过企业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开展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企业在开展产品的原材料的采购以及产品的设计工作时,应当将环境成本也纳入到企业成本的总预算当中[2]。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选择能够节约自然资源的设计方式以及采购环境友好型原材料,从而有效的实现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的有效控制。

2.通过企业产品的生产控制阶段,开展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企业在开展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尽量应用清洁生产理念(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降低生产对于人类以及环境的危害,合理的分配资源的环境友好型理念),从而实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节约能源、降低损耗、减少污染、提升效益”,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促使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良好推广。

三、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

(一)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内容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内容主要包括:资源消耗成本核算、环境支出成本核算、环境破坏成本核算、环境弥补成本核算以及环境管理成本核算和其他环境成本核算。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方式

1.作业成本法核算方式。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作业成本法核算方式。将企业作业作为核算的基础,开展低碳环境下的企业作业数额的预测和分配,从而有效的实现企业的“作业量”的增值,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方式降低能源的损耗和消耗,从而实现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成本的有效控制。

2.生命周期成本法核算方式[3]。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成本法核算方式的应用,可以对于企业的完整的一个生产周期的环境成本,进行预测和核算,从而从企业的产品设计、材料购买、材料加工、产品运输、产品销售以及产品售后等各个环节有效实现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成本的有效控制。

3.生命周期作业成本法,有效的将作业成本法以及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法相结合,从促使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成本的更为有效的控制。生命周期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基本步骤如下:(1)根据企业产品的特征,将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阶段性划分,分阶段的控制企业的环境成本。(2)设定作业成本库。将企业生产的各个流程的环境成本进行有效的记录,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3)产品成本的核算。主要采用生命周期作业成本法核算方式,确保核算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精确性和全面性。

四、结束语

开展关于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和核算,首先应当明确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保证环境的无污染性以及稳定性的条件下,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而思考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和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的基本方式。最后探究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内容和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方式。开展关于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成本控制和核算的探究,能够促使企业更好的开展经济的、高效的、环保的发展。

作者:宋媛媛 单位:湖南三和通信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鞠秋云.崔宇涵.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D].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S1:218-220.

篇4

一、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提出于英国的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一创造低碳经济》。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强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努力探究消耗更少的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保证环境的无污染性以及稳定性的条件下,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的经济发展方式。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的变化

1、企业更加重视环境成本会计工作

在环境成本会计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提升有利于促使其更为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环境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已经比较丰富,但是在实践方面还比较少,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促使环境成本会计的实践应用逐渐的增多。在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导下,企业需要对当前的发展方式、能源结构等进行调整,进而实现节能减排,企业这些举措的实施均可以促进环境成本会计的发展,并且提高企业对环境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2、增加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性

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济业务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会计则是影响主要的体现方式。在对环境成本会计进行研究中,能否广泛的应用于实践中为研究的重点,也是发展的瓶颈,多数企业认为,实施环境成本会计之后,企业所承担的环境责任会增加,进而增加?h境成本,影响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应用环境成本会计的积极性比较差。但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会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增加环境投资数额,这为环境成本会计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契机,由此一来,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性显著增强。

3、节能减排成为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的重点

环境成本是一个动态拓展概念,其所反映的内容与所处环境、外在环境均具有比较大的关联性。目前,排污费、绿化费、赔偿金、罚款等项目为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但在低碳经济视角下,节能减排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中还要加入节能减排内容,并成为核算的重点。

三、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

1、概念

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指的是企业通关采取一定的改革以及管理方式,降低企业成本形成的数额(产品的开发所产生的成本、原材料的购买以及加工的成本、产品的宣传所产生的成本、生产中的工业垃圾的排放以及回收)从而促使企业能够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快速的发展经济。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则要求企业以低碳模式进行材料的应用、加工以及回收。从而将环境成本降到最低。企业开展低碳环境下的成本控制,不仅仅要求企业能控制自身的环境成本以及当下的环境成本,同时还要求企业对于将要产生的环境成本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有效的控制。

2、方式

1.通过企业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开展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企业在开展产品的原材料的采购以及产品的设计工作时,应当将环境成本也纳人到企业成本的总预算当中。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选择能够节约自然资源的设计方式以及采购环境友好型原材料,从而有效的实现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的有效控制。

2.通过企业产品的生产控制阶段,开展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企业在开展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尽量应用清洁生产理念,从而实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节约能源、降低损耗、减少污染、提升效益”,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促使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良好推广。

四、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

1、内容

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内容主要包括:资源消耗成本核算、环境支出成本核算、环境破坏成本核算、环境弥补成本核算以及环境管理成本核算和其他环境成本核算。

2、方式

1.作业成本法核算方式

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作业成本法核算方式。将企业作业作为核算的基础,开展低碳环境下的企业作业数额的预测和分配,从而有效的实现企业的“作业量”的增值,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方式降低能源的损耗和消耗,从而实现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成本的有效控制。

2.生命周期成本法核算方式

低碳环境下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成本法核算方式的应用,可以对于企业的完整的一个生产周期的环境成本,进行预测和核算,从而从企业的产品设计、材料购买、材料加工、产品运输、产品销售以及产品售后等各个环节有效实现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成本的有效控制。

3.生命周期作业成本法

(1)根据企业产品的特征,将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阶段性划分,分阶段的控制企业的环境成本。

(2)设定作业成本库。将企业生产的各个流程的环境成本进行有效的记录,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产品成本的核算。主要采用生命周期作业成本法核算方式,确保核算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精确性和全面性。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 长江上游地区 低碳经济发展能力

自工业革命伊始,伴随着化石能源的开发使用,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被排入大气。目前,大气中过高的温室气体含量已经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冰川大幅度消融以及各种气候异常事件频繁发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发展低碳经济己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改革开放30年,传统的粗放式经济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向低碳化方向演进,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江上游地区处于我国西部的源头区域,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同时长江上游地区也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面对着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因此,对长江上游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低碳经济概念的内涵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官方文献是2003英国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一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此后,IPCC及联合国多项评估报告都对低碳经济进行过进一步的讨论,但由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地域、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等差异,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全面的界定,在低碳经济的评估方法上也缺乏深入的研究。

中国低碳产业联合会将其定义为一种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形态。

对于低碳经济内涵的理解,本人认为低碳经济的本质主要涉及三层涵义:一是技术创新;二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三是国际低碳政治博弈。技术创新本质是低碳经济的核心。其本质是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由传统的以资源、能源等要素投入为主导向着以技术创新、治理创新等创新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区域发展由经济增长为主,转向经济、环境、生态、民生等多目标协调发展的转型。于此同时,在世界多极化发展格局的新形势下,低碳经济也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全球气候变暖为契机,争夺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新博弈。

二、长江上游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长江上游地区是指长江干流从源头格拉丹东雪山至湖北省宜昌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重庆及湖北宜昌以西的部分地区。这一流域被誉为“黄金水道”,具有重要的交通地位,也是沟通我国南北经济、加强东西经济交流、促进海陆经济融合的重要桥梁。中央政府的“十五”计划中明确指出要把长江上游经济带建设纳入到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中,并将其作为西部大开发三大典型区域之一。

长江上游地区作为我国资源富集区,蕴含着巨大的水能资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并且极具开发潜力,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前沿阵地。同时,长江上游地区居高临下,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对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长江上游地区的现状是环境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衰退,生态屏障功能十分低下,严重制约着本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成为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运行以及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据水利部水利司统计,每年废污水排放总量约150×108吨,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2%,而且每年以3.3%的速度增长,在直接入江的394个排污口中,70%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因而,长江上游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

三、长江上游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低碳产业经济体系。企业应担负起自身发展低碳经济主体的责任,努力构建新的低碳型企业的循环经济模式。政府应出台更多扶持、引导和鼓励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同时,政府还应对现有的产业政策进行调整,以减少碳源为目的,对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根本上改变由高消费化石能源导致的高碳排放,建立低碳产业经济体系结构。

(二)构建低碳技术体系。加快研发低碳排放技术,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现代化、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对现有能源技术方案进行改造以更强地支持低碳转型及经济增长。

(三)构建低碳生态文化教育体系。将低碳教育纳入文化教育体系,在学校教育中融入低碳教育,切实把低碳教育落实为一种政府行为,并依照不同需求,编制不同的低碳教育内容,强化低碳节能概念。

(四)构建低碳经济的管理体系。完善现有的环保采购立法,积极构建发展低碳经济的公众参与机制,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依托,出台相关的适应各个领域的子法,强化节能减排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DTI). Energy white paper: 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Z]. London: DTI,2003.

[2] 周婷.长江上游经济带与生态屏障共建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2006(2):54-56.

篇6

摘 要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历史上对文明生存的最大挑战。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或城市能在气候变化挑战下独善其身。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本质上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机遇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政府必须根据国家的根本利益,紧随时代潮流,通盘权衡,慎重选择。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政府决策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是目前全球经济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我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之一,因为发展低碳经济对当前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CO2。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如今,人类社会正共同面临着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国不仅人均资源的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而且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比如,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0%以上,这一比例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扩大。我国经济总量仅占世界经济总量的7%左右,但一次性能源用量占世界的16%以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世界的20%。我国80%的河流受到污染,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据《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50-80年中国平均温度可能升高2-3℃(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4.0℃)。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我国的国情决定,粗放式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已经走到了尽头。可见,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和重要途径;要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GDP。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以人为本的需要

发展经济的终极目的是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创造人类的福祉。GDP仅是发展经济的指标和考核手段,而不是终极目的。从18世纪70年代瓦特蒸汽机投入使用开启工业革命的200多年以来,人类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创造了物质繁荣,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但同时自然资源受到了过度掠夺,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气温不断上升,冰山不断融化,海面不断升高,沙漠不断扩大,江河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下降,人类在创造物质繁荣的同时,正在受到侵害,面临危机。研究表明,地球生态系统自净CO2的能力每年只有30亿吨,全球每年约剩下200多亿吨残留在大气层中,使地球生态系统不堪重负,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控制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是现代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要使人类免遭侵害,化解危机,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手段看目的,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新审视和调整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模式。积极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使GDP与国民幸福指数同步增长。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为了提高13亿国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要求经济必须快速发展。“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我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资源、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使资源、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发展低碳经济,节约使用资源,有利于缓和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历史证明,西方国家爆发的多数战争特别是近代以来的战争大都与争夺资源有关。因为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当自然资源满足不了人们需求的时候,弱肉强食甚至兵戎相见就在所难免。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经历了农业社会的原生态低碳经济、工业社会的高碳经济,再到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三个阶段依次演进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低碳经济是建立在现代经济高度发展的前提下,更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当代人与后代人和谐,可见,发展低碳经济,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以政府决策为主、制定和完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低碳经济属于经济范畴,但从本质上讲,低碳经济首先是一个技术创新问题,其次才是一个经济问题,最终应归属为政治问题。根据目前形势来看,如何才能突破现有的局限,达到我国低碳经济最低化甚至是零化呢?政府在决策方面应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考虑问题。

(一)制定低碳财政税收政策

我国要以低碳财政税收激励机制为依托,把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碳排放减少、环境保护这些约束性指标列入考核标准,鼓励技术创新和资源节约,要建立和完善与节能相关的税收体系。重点是:完善和落实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新兴生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推广能源合同管理,加强节能产品的认证,扩大政府采购。同时,构建符合国情的建筑税收体系,对大型公共建筑制定能耗和限额标准,并配套实施超定额加价的财政政策。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对非节能建筑执行非零税率;通过物业税开征,对节能建筑的购买实行物业税减免等;对低能耗及绿色建筑以及规模化、一体化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单位,适当给予减免所得税等。

(二)制定和完善产业、能源和技术结构调整政策

产业结构优化是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有效途径,未来中国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减少国民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强度,实现低碳发展。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位热量消耗碳排放量较煤炭低10%-30%,必须加快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为主向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结构转变,加快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结构转变,通过化石能源内部和外部结构调整,有效减缓碳排放增长速度,促使我国能源结构向低碳能源方向发展。此外,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应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无碳和低碳能源技术、CO2捕捉与埋存技术,建立绿色科技支撑体系,尤其要加快发展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相关技术,争取克服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大幅度降低成本。

(三)实行废物处理机制决策

废物处理机制的建立,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也是“执政为民”的政府应该坚守的人道主义底线;更彰显了推进中国低碳经济推进战略的英明。如果废物严重污染了人类的生存,那么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遭受巨大挑战,社会恐慌和社会动荡也就在意料之中。要借鉴国际经验,提早控制对环境有害的垃圾,积极采用热解气化技术等三代垃圾处理技术,避免二恶英的再生成,使垃圾实现全部无害化处理和有效利用。要尽快构建城乡一体生活垃圾处理机制,统筹城乡规划布局,促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设施向农村延伸;在加紧集中垃圾处理场规划建设的同时,尽快将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服务范围延伸到村居各家各户。要将农村垃圾处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突破口,在起步阶段要让农民直接感受到社会废物处理机制带来的实惠和变化,发挥其民心齐、争议少、投资小、上马易、见效快、效果好、受益众、带动低碳经济发展效应明显的特点。对废物处理不但能够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可以促进经济与人文、物质与精神、发展与幸福的和谐,已成为人们的目标追求。

三、以媒介宣传为辅,促进低碳经济快度发展

媒体是联系政府和人们的桥梁,媒体在报道时也要坚持内外有别的报道原则。对内要普及宣传低碳经济的内涵、政府决策,宣传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对外不但要加大节能减排的宣传,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发挥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使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成为人民的自觉行动。

(一)加大媒介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忧患意识

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要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礼德”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通道。媒体要找准现阶段低碳经济报道的着力点,为我国经济稳定、健康转型力尽呵护之责。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对低碳经济知识的普及宣传,把低碳文化变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据预测,到2050年,世界经济规模比现在要高出3-4倍,而在目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碳基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在总能源中所占的比重高达87%,未来的发展如果仍然采用高碳模式,到本世纪中叶地球将不堪重负。从而改变人们对低碳经济错误的认识。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也是与我们每个人紧密相关的事情。让群众明确我国所面临的历史任务和使命,明确他们对整个国家的责任和义务,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二)营造全民低碳消费文化

在消费观念上倡导“低碳消费”“绿色消费”“环保消费”的消费者责任,培育全民低碳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让全社会逐渐告“过度性消费”“炫耀性消费”“一次性消费”“便捷消费”等消费陋习。家庭、社区是社会组成的细胞。人的价值体系、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深受文化的影响和渗透,而文化的影响又是润物细无声式的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从生产环节降低对碳资源的消耗,流通环节降低碳资源的污染,消费环节降低对碳资源的依赖,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把低碳消费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实。通过低碳产品认证和标志工作的广泛开展,使越来越多的低碳产品认证和标志产品进入到公众的生活中去,让公众在市场上看得到的,对低碳产品的权威认证标志,把企业家、商家和人民联系起来,鼓励企业多生产、商家多出售低碳产品,人民多购买低碳产品,从而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低碳经济发展氛围的营造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低碳消费方式(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一种文化,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四、结语

应对气候变化将成为未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主题之一,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向低碳经济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古曰:不善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善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我国要想建设“低碳社会”,政府在决策方面不仅应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全面考虑,而且,还要充分发挥媒介宣传的力量。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曾纪发.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江西省财政厅.2010.

[2]姚莉.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思考.光明日报.2010.

[3]谢军安,郝东恒,谢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石家庄经济学院.2008.

篇7

 

关键词:低碳农业;节能减排。 

1 低碳农业的含义与特点。 

“低碳”是近期最热的词之一。但现在人们一谈到低碳经济,讲工业的多,讲城市的多,讲农业的少,讲乡村的少。事实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新近指出,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150亿吨的二氧化碳。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抵消掉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无需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省1%的石油能源,不再把这些化肥用在土地上还能降低30%的农业排放。所以,低碳经济在农业上大有可为。 

低碳农业就是生物多样性农业。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刀耕火种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和工业化农业阶段。工业化农业过程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农田开垦和连片种植引起自然植被减少,以及自然物种和天敌的减少;农药的使用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化肥造成了环境污染,进而也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品种选育过程的遗传背景单一化及其大面积推广,造成了对其他品种的排斥??如果用碳经济的概念衡量,这种农业可以说是一种“高碳农业”。改变高碳农业的方法就是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由于可以避免使用农药、化肥等,某种意义上正属于低碳农业。 

低碳农业是指以减少大气温室气体含量为目标,以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和适应变化技术为手段,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壤有机质、做好病虫害防治、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等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实现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汇的农业。低碳农业首先是一种理念,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发展方向,它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碳排放的降低。不仅要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而且在农业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种植、运输、加工等过程中,电力、石油和煤气等能源的使用都在增加的情况下,还要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低碳农业只是一个离我们比较遥远空洞的概念呢?绝对不是。最简易、最有效的例子就是植树造林。据科学测定,1hm2茂密的森林,一般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005kg,放出氧气735kg,可供975人1天的需要。1hm2玉米地产出的秸秆就可以压制出7.5t秸秆炭,1.3t秸秆即可满足1户农民全年的取暖做饭。 

低碳农业具备五大特点。一是低耗性。低碳农业体系是科学地安排不同生物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条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品。二是持续性。低碳农业的转型,不仅意味着农业经济形态的转变,更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农业革命,它涉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农业生产技术转型、食品安全、国民健康、城乡关系,以及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多方面的问题。低碳农业并不意味着产出剧烈下降,生产停滞不前,而是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高优性。低碳农业是生产绿色产品的过程,既要收获优质产品,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生态双安全。四是协调性。低碳农业运作与发展涉及多领域,尤其是生产与生态的协调。资源与环境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资源贫乏、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现实困惑都要求人们必须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农业的本质是生态农业经济,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缓解资源贫乏的压力;而通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强化生态建设来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更是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五是系统性。发展低碳农业,要有统筹的思维,即要考虑如何从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避免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农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们健康,这无疑是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2 发展低碳农业的意义。 

2.1 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践行科学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农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发展。建设低碳农业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关于发展的科学思想和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方法,又为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拓宽了低碳农业发展的思路,提高了低碳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2.2 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解决面源污染的一场革命,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进程中,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农产品的安全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化生产、从大量使用农药到生产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从农业有机废弃物乱堆乱放到无废物、从难以为继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低碳农业。通过发展低碳农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3 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农业向低碳农业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就可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2.4 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避免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经营和滥用,对农业的可更新资源注意增殖,对不更新资源注意保护和利用,使自然资源能得到持续的利用,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5 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低碳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低碳农业又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它能为社会创造数量多、质量好的多种多样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低碳农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3 推动低碳农业发展的思路。 

发展低碳农业,最终实现低碳生活,任重道远。因此,要大力推进低碳农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零售企业;绿色营销;竞争力

低碳经济其本质就是绿色供应链管理。零售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较强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促进零售业的发展,同时又会带动消费的增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资源稀缺,这必然要求整个社会重视可持续发展,而企业是社会活动的主体,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必然要求零售企业重视低碳经济的到来,应该开发低碳产品,开展绿色营销活动。零售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其本质是要求所有的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注重成本的节约,提高节能效果,降低能耗,以促进整个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状态。

1零售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调查情况

本课题组于2016年7月至8月对广西部分零售企业比如南宁朝阳沃尔玛、南宁百货大楼、南城百货等大型零售企业就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情况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和访谈调查,在问卷调查中总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200份,在被调查对象中男性78人,占39%,女性122人,占61%。被调查者年龄在20岁以下有18人,占9%,21—30岁之间有90人,占45%,31—40岁之间有50人,占25%,41—50岁之间有40人,占20%,50岁以上有2人,占1%,从这一数据反映出零售企业一般都是以年轻人为主。在“您对绿色供应链的了解情况调查中”,回答了解一点占44%;不了解占43%;没听说过占13%。从这一数据反映出企业基本上都采用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措施,员工也了解绿色供应链管理,但了解情况不是很深,说明了企业应该更加进一步让员工参与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行动中来。在“企业是否重视与供应商的关系”的调查中,回答是的占62%;回答否的占4%;回答不清楚占34%。这说明了零售企业要实施供应链管理必须重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在“企业是否开展绿色办公相关措施”的调查中,回答否,没有开展绿色办公措施的占15%;回答是已经开展绿色办公相关措施占54%;回答不清楚占31%。说明了企业都已经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企业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员工环境意识”的问题中,回答没有开展相关活动占20%;回答环境理念和技能培训占45%;回答开展公司内部环境宣传占20%;其他占15%。从这一情况反映出,企业要重视员工环境理念的培训,让员工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在“企业开展哪些措施支持环境公益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的问题中,回答没有相关活动占16%;回答号召员工参与环境相关公益活动占52%;资助环境相关公益活动10%;参与环境保护相关公益活动占22%,从这一调查数据表明已有过半的企业开展了号召员工参加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

2零售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零售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意识还有待提高

从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员工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活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也进行了相关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培训,但培训的力度还不够,有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了解,对绿色产品也不熟悉,也有被调查者表示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绿色环保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2.2消费者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意识还比较缺乏

众所周知,实施绿色供应链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消费者一般也不愿意付出更高的成本来购买绿色产品,消费者虽然对“低碳”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低碳意识也逐步加强,但与发达国家的低碳消费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我们的调查中,大部分消费认为“服务价值较高”,这是阻碍消费者践行绿色环保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零售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来说,要提高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2.3绿色供应链管理成员之间缺乏合作在调查中,零售企业也认识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这种合作关系只是处于低层次的合作,缺乏长期合作的稳定机制。根据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内部价值链,还取决于外部的价值链成员的良好合作,这里的价值链成员不单纯包括员工,还包括供应商、经销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关系。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绿色,即环保,而绿色的运作在于降低原材料的成本,最终形成整体绿色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3低碳经济模式下零售企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3.1提高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意识

目前消费者对低碳经济的认识程度不高,对低碳消费看法不一致,认为自己作为单个的消费者,与社会强调的低碳经济无关。在我们的调查者发现,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的认可程度比较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也不看重低碳商品,因为标有低碳的商品价格普遍高于非低碳的商品,因此也不愿意购买标有绿色环保产品。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看中的是产品的价格、服务质量以及品牌,只有少部分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低碳商品,这部分消费者的文化程度比较高。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应该要有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消费者低碳商品的好处以及提高消费者的社会环境保护的意识。只有公众健康和环境意识深入人心,注重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成为人们选购商品的主要因素时才会考虑到低碳商品。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企业的全员管理,即把顾客也纳入到自己的核心成员,企业应该要有与顾客实现“双赢”的战略思维,把顾客看作是利益相关群体的主要成员,企业在从事生产运营的过程中,对其利益关系人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实企业在提高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意识的同时也是在树立企业自身的形象,对其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也是很有裨益。美国玩具制造商美泰公司召回铅污染玩具这个案例,表面上看,美泰及时召回有害产品,但其深层次含义是通过召回有害产品,一方面显示了其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3.2低碳经济模式下需要企业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整体竞争力

低碳经济是一种运营模式,企业应该全方位的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为顾客购物带来便利,减少顾客的购买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企业应该充分了解顾客需求,与顾客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的需求,对顾客的要求能够及时做出快速反应。低碳需求的满足给企业的整个运营模式提出了更大挑战,要求企业以业务流程为核心,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以此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低碳需求的管理不单纯是营销部门的责任,而应该是企业整个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要求企业应对环境的变化有个快速的反应能力,而传统业务流程是以分工为基础形成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只能适应静态的、单一的营销环境,大大降低了企业对动态市场的反应能力。随着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内部分工不断细化,业务流程应该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这样才能适应变化的、多样化的、动态的环境,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顾客的绿色需求,以此形成企业整体竞争力。

3.3低碳经济模式下需要企业进行战略转型

低碳经济模式要求企业由粗放型向低碳化、集约化、精细化转变。每个企业都不是孤立运作的,在全球社会大环境背景下,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社会大环境中,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这里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自然气候环境,还包括人文、科技等环境。任何一个经营的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全球“大气候”的影响。这就需要企业必须进行战略转型,需要有社会责任意识。这里的社会责任不单纯是对企业负责,还包括对顾客、股东、社会环境的负责。希望企业在开展运营过程中要有低碳创新思维,开发低碳产品。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下,市场经济其本质就是竞争经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也非常低,企业真正经营的不是简单的产品,而更多地是经营自己的诚信品质。金钱不是衡量企业成功的唯一标志,而永续经营才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把眼光放远一点,要有长远的战略思维,只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好,其利润才会滚滚而来。

3.4低碳经济需要提升产品竞争力

低碳是一种战略思维,这种战略思维最终表现为产品的竞争力。低碳产品通常具有节能环保、减少环境污染等作用的产品。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其低碳产品表现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供应商提供的节能实体产品;其次是自身具有节能环保的营销环境;第三是产品的使用及售后服务要节能环保。低碳应该是品牌的核心价值。对于零售企业来说要进行低碳产品的销售,必须与供应商结成战略联盟的合作伙伴关系。美国著名的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模型,指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价值链有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企业外部价值链组成。内部价值链成员包括企业的员工、管理层、股东等,外部价值链成员是由供应商、经销商和顾客组成。其中供应商是零售企业价值链的源头。如果零售企业与供应商就低碳产品没有达成一致共识,即使自身具有绿色创新思维,也是无济于事。低碳产品可能刚投放市场,得不到市场的认可,由于消费者受到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对于新型的低碳消费可能还有点适应不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的全员推广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低碳产品的竞争力才会慢慢凸显出来。低碳产品要为消费者所接受,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卖点,这个卖点应该表现为差异性和独特性,不为竞争者轻易模仿,这样才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总而言之,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到来,企业应该成为低碳创新的领导者,零售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运行的主体更应该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零售企业必须转变自身的战略观念,牢固树立低碳运行理念,开发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低碳产品,以此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贾昌荣.低碳营销———低碳消费浪潮下的新营销模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4).

[2]王淑翠.荆林波基于顾客体验视角的我国百货业商业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14,(12):16-17.

[3]苏云峰.传统大型零售企业实施全网电子商务策略分析[J].商业时代,2014,(12):68-69.

[4]董常亮.“云”消费时代零售企业竞争力发展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京),2014,(10):74-78.

[5]宋继承.O2O趋势下消费者产品需求特性变化与营销策略[J].财经理论研究,2014,(5):89-95.

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休闲农业;发展

一、前言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低碳经济这一理念被提出,并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如何将低碳经济理论真正贯彻落实,成为各个国家发展经济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的休闲农业发展,如何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转变,更好地适应“低碳经济”这一发展环境,是当下休闲农业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休闲农业的低碳特征

休闲农业的本质在于“休闲”,是基于农业资源发展模式下,对农业资源的一种有效开放,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旅游观光需求,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农业经济。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休闲农业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发展模式,对于提升农业商品化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此,研究低碳经济环境下的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我们需要对休闲农业特征进行把握。一般来说,休闲农业的低碳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相互结合

休闲农业的基础是农事活动,注重以农业生产作为依托,将农业和现代旅游业发展进行紧密结合,更好地实现现代农业经营目标。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单单具备基本的生产活动,还需要具备观赏、娱乐、文化、教育等休闲功能。对此,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突出休闲农业的“旅游特性”[1]。

(二)休闲农业具有天然的低碳性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含有农业、生态、环境、经济、旅游等文化内涵,这样一来,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必须将“可持续”这一理论贯穿于休闲农业发展的始终。休闲农业的低碳性,表现在了农业生产、餐饮住宿、商业发展等方面。

(三)坚持“绿色理念”

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开发其观光价值、旅游价值,是休闲农业发展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点。对此,需要将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进行紧密结合,并需要将“绿色理论”贯穿于休闲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让游客能够感受到休闲农业的“自然风光”,体现出“绿色”这一特征[2]。

三、低碳经济下的休闲农业发展道路研究

综合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样一来,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选择有效路径,促进这一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是当下休闲农业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点。

(一)加强休闲农业的资源节约性

休闲农业发展,要注重坚持“资源节约性”,将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应用于休闲农业发展过程当中。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影响下,必须关注于“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能够对开发休闲农业的相关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应用,对农业生产、农业旅游进行全面规划,实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休闲农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资源节约性这一特征,使休闲农业发展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二)绿色休闲园区建设必须落实节能减排

休闲农业建设“绿色休闲园区”,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旅游观光需要,对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落实节能减排这一政策,牢牢地把握休闲农业与生态环境的紧密关系。在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开展环保、节能建设,积极控制碳排放[3]。对此,在进行绿色休闲园区建设过程中,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1.注重建筑节能。休闲农业在发展旅游业、观光行业过程中,需要设置住宿、餐饮等部分,这样一来,在进行建设过程中,如何提升建筑节能效果,是发展低碳休闲农业必须关注的一个要点问题。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改造过程中,要注重设置有效地建筑节能计划,将绿色能源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得到有效应用。同时,在进行运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办法,降低运营过程中的相关资源消耗,实现休闲农业经营的经济效益。

2.加强低碳交通建设。休闲农业主要以观光和旅游为主,这样一来,在进行建设过程中,交通建设的节能性,我们可以从“低碳交通建设”这一点进行考虑。低碳交通建设,可以以自行车、不行作为观光的主要方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了低碳发展目标。

(三)注重对高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高新技术手段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是实现休闲农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举措。休闲农业本身,具有基本的农业生产活动、旅游观光服务等。高新技术应用时,可从提升农产品质量、产量等方面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利用高新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化肥、农药的应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同时,化肥、农药减少使用,还可以避免化学物质对周围土地、河流以及环境的污染,使休闲农业具有较好的绿色性和生态性。再者,农产品是休闲农业餐饮方面的主要原料,需要进行有效地存储、加工。在存储加工过程中,通过采取新的技术手段,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新鲜感,游客在品尝时,能够带给游客更好的口感。高新技术的应用,注重对农业生产活动的科技化和合理化管理,更好地实现了对资源和环境的有效应用。同时,应用高新技术手段,开发自控温室、无土栽培技术等,可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休闲农业的长足发展和进步。

四、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低碳;产业结构;升级

2003年,英国政府了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将低碳经济拿出台面。在继该白皮书发表之后,2006年,斯坦恩发表的《斯坦恩报告》中指出,气候变化会阻碍经济发展,更会对人类生存产生巨大的威胁,所以发展低碳经济是势在必行的。我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成已为日益热议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这种飞速的发展是以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前提的。欧盟、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在国际市场上迈步走上了低碳经济的道路,我们的发展模式也就被宣布落后与不和谐。更为至关重要的是,我国的这种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的确对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也就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本文试图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进行一个侧面的研究,目的是为低碳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我国低碳产业的现状

(一)产业链发展的低碳化

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改变我国未来产业价值链的分布,今后产业价值链将会由资源型产业逐渐转向高技术产业,即向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新型绿色产业倾斜。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意味着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革命和创新,将产业价值链“低碳化”,逐渐降低第二产业在我国三大产业中的比重,带动中、小企业转型,鼓励现代化、高技术、新材料企业进入市场,推进产业和产品的低碳化。

(二)低碳产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一贯坚持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战略,但从我国目前实际国情来看,向低碳经济转型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低碳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最主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能源结构较低。“缺油少气富煤”是我国能源结构的最大特点,市场上的化石煤炭成本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能源,生产者在没有高端技术水平与政府政策支持的背景下被迫选择高耗能源,并且一时还难以找到可供替代煤炭的更好的经济能源,因此在短期内根本无法彻底改变“高碳”的经济模式。另一方面,技术水平低是制约低碳产业发展的又一个主要因素。碳生产率取决于技术水平,然而我国目前存在相当大量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中小企业,又在地方保护政策下存在,使得我国经济面临着失衡的状况,小部分新兴低碳企业无法带动这些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的中小企业调整,这就限制了我国经济模式的彻底转型,局限了我国经济提升的步伐。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亟需调整,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矛盾促使我们要思考怎样经过产业升级、政府政策扶持等方式使我国产业结构向能源低消耗的第三产业方向发展。从2001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迅猛的发展是基于能源强度从4.21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到了4.77吨标准煤/万元的基础上,这是以潜在的社会效益来换去当下分毫的利益。

二、现阶段我国低碳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意义

(一)低碳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采取了南南合作的区域经济。由于现阶段我国科技水平低下、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为主等问题,南南合作的本质与以劳动密集型以及资源密集型的国家的合作,没有弥补两者间的劣势,出口产品雷同,这样就无法带来扩大的贸易市场与贸易机会。因此,在当前的低碳经济的浪潮中,我们要构建长足发展的经济模式,将以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化为以技术导向为主的生产模式,创建经济与环境相和谐的生存方式,大力发展纵向与横向区域型结构调整以部分抵消因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全球化受阻而带来的出口下降经济下滑等负面影响。

(二)低碳产业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

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当前我国在加快工业化以及城镇化进程中,能源紧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低碳经济是以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能力,充分利用自然界的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问题。充分利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促进科技水平的提高、技术水平的进步,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产业升级带来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70%的能源消耗来自于工业,所以产业结构的绿色化、低碳产业升级的重点在工业。我国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表现在第二产业尤其重工业的比重过高,多个方面限制了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我国要实现产业重心的偏移要求对该产业支撑的政策、财政、货币政策共同作用。另外,现有的工业绿色化技术,主要包括清洁型能源设计、清洁型产品生产、清洁型制度管理、清洁型大众消费和循环经济模式等5个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和新产业技术可以使传统工业达到升级的目标。加强培育和扶持高新兴技术产业,构建绿色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例如现代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还有就是大力发展循环链式生态工业区,利用废弃物循环的原理,将工业生产产生的废弃物根据循环长链加以利用,减少废物的排放以及能源的额外消耗,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型生产力布局。

三、我国低碳产业结构升级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对低碳经济领域的研究已经日趋完善。研究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从直接角度,积极地发展资源节约型新型能源产业,规避以依赖高碳型生产资料生产带动的经济增长方式,直接限制碳排放量;从间接角度,通过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来达到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目的,利用碳汇措施达到间接减排的效果。因此,对我国低碳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可以从政府政策、产业自身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林业碳汇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加强政府政策主导,把握宏观调控方针,鼓励低碳产业结构升级。出台发展低碳产业、资源能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共同形成一个发展低碳经济的蓝图。当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仍由政府主导,企业就缺乏相应的主观能动性。加大企业的外部压力与内部动力,通过政府颁布相应的政策,刺激新兴高技术企业发展,鼓励现有企业向低碳产业转型,抑制高碳企业扩张。通过财政补贴、降低税收等手段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加大科技投入,逐步达到由现有的低技术高碳产业向新兴高技术低碳绿色产业发展。

第二,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新型能源,减少对高碳型生产资料的依赖,优化产业结构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能源利用的偏颇导致我国产业升级的速度提升较慢,我国需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引领一批有前途的新型产业利用高技术、低碳环保的去发展经济,以这些新型低碳环保企业为标榜,最终引领整个制造业,工业,甚至三大产业的整体升级。另外,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应设立低碳经济开发区,开展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业发展的试点工作。予以政策上的支持,重点从产业长远发展入手,而不是以单纯的税收减免、土地优惠。完善试点区的各项建设,将发展低碳产业的优势逐步展现出来。在全国范围内树立楷模,刺激其他地区效仿。以区域带动整体发展,在短期内,带动周围地区企业转型,在长期则可以达到整个低碳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

第三,大力发展农林业碳汇,改变传统的农业的组织形式。目前,我国对农林业领域的低碳经济研究还相对很少。事实上,在大自然这个巨大的碳汇系统中,农林业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者即碳源,又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吸收者即碳汇。这就表明在这个资源环境循环体中,农林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我国有8亿以上的农民靠土地吃饭,不言而喻我国也是世界上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农产品的生产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含碳量过高的生产资料,迫使耕地土壤中有机碳含量连年降低,土壤营养受到严重破坏,农产品的生产呈现恶心怪圈循环。这一切的恶果迫使我们要把目光放到农林业上来,农林业的发展本身不仅可以吸收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可以本质地减少自身产业的碳排放量,达到农林业产业升级的效果。

第四,提高我国现有技术,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链从高碳环节向低碳环节转移我国最大的碳释放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然而目前能源消费又以化石燃料为主,其中以煤炭的消费量最高。所以要想减少其释碳量,必须合理改善能源结构,尤其是要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应当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合理调整水电、核电、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计划地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地热能等各种低碳或无碳的绿色能源,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促进能源链从高碳环节向低碳环节转移。这就要求我国技术型人才要积极参与国际上关于低碳能源开发和低碳能源技术的交流的会议。欧盟组织以及美国日本在这方面有着超前的技术手段,我们要加强与其的联系,多多交流合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引进他国的先进技术来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服务。还可以促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低碳技术转让,实现国外引进与国内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赴境外开展投资并购,抢占低碳产业全球竞争的制高点,获取低碳领域关键技术和人才,构建以我为主、对我有利的国际分工格局。同时我们要制定一些优惠的外资引进政策,吸引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资金到中国来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我国GDP的增长,更为我国低碳技术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鲍健强.从创建低碳经济到应对能源挑战―解读英国能源政策的变化与特点[J].浙江大学学报,2009(6):148-154.

[2]陈文婕,颜克高.新兴低碳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0(2):200-203.

[3]谢军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