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前景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联网发展前景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 2017年商业印刷行业前景展望 2015年,热点行业预测 2017年高考历史学科涉及的时政热点预测 全球电力行业交易市场2016年回顾和2017年展望 2017年经济展望:微妙的平衡 浅析无人机航拍的行业竞争结构和行业前景预测 2017年高考三角热点考向预测 2017年中考语文“新闻热点”类题目预测与演练 2017年高考周年热点问题选择题预测 2008-2017年全球商业卫星需求预测及展望 回顾2016年农药行业 展望2017年发展趋势 网络电视的运营策略和展望 2017年上市银行展望 GPON技术的简介和前景展望 物联网的应用和前景展望 2011年化纤行业运行分析和2012年预测 2017年申论热点解析 2017年政治时政热点大猜想 聚焦技术热点 展望行业趋势 ISDN的技术热点和发展前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工I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14~2015)[R]. 2015.
[4] 舒华英,赵淑娟,车培荣. 电信发展趋势与运营转型[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9(1): 34-38.
[5] 于化龙. 中国电信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分析[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11.
[6] 葛华勇.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新阶段[J]. 中国金融, 2016(6): 9-11.
[7] 李斌,续鹏,赵一诗. 商业智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J]. 无线电工程, 2011,41(6): 47-49.
[8] 钟明华,吴洪. 电信运营商移动支付发展研究[J]. 移动通信, 2016,40(7): 45-50.
篇2
(1)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按照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设置更加合理的专业培养方向;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内容;明晰三维度动态能力集中相关能力需求;把握本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确定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对本专业进行重新定位、同时剖析目前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本轮调研主要目的在于及时掌握南京及江苏省信息网络技术产业规划及发展状况,及时了解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企业发展的信息。
在掌握企业岗位调整、岗位能力需求变化、用人变化等信息基础上,考察同类院校在本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变化,为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论证。
(2)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的主要范围在江苏省,兼顾长三角地区。调研的主要对象是不同规模和类型的行业企业,相关领域的行业专家、同类院校。
调研产业中企业岗位设置和用人需求主要是为了解人才需求种类和规模,明确专业培养定位。内容主要包括当前企业岗位名称、岗位工作内容、岗位用人需求等。
调研岗位工作过程中能力需求主要是为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内容主要包括岗位工作任务的产生、执行、结束全过程,及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2 调研方法与内容
(1)调研方法
本轮调研根据不同调研对象及环境,采用不同调研方法,包括:
1)对企业访谈,联系企业的技术部门、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进行面对面调;
2)对合作企业、兄弟院校、毕业生主要采用问卷、现场、资料等调研方法;
3)对网络媒体主要采用资讯报告、信息检索汇总等方法进行调研;
(2)调研内容
围绕调研目标,确立区域产业规划、产业技术和经济发展、用人需求、岗位需求、岗位工作过程所需能力等方面的调研内容。
调研区域产业规划主要是为清楚了解江苏省及南京市对物联网产业的定位及规划项目,及借此带动的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内容包括江苏省及南京市对物联网产业的规划、已设立及将设立的建设项目及投入规模等。
调研本区域物联网产业技术发展和?济发展,主要是为了解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及发展前景,并借此对未来人才需求作出预测。内容包括产业技术应用情况、产业经济比重及增长情况等。
调研产业中企业岗位设置和用人需求主要是为了解人才需求种类和规模,明确专业培养定位。内容主要包括当前企业岗位名称、岗位工作内容、岗位用人需求等。
调研岗位工作过程中能力需求主要是为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内容主要包括岗位工作任务的产生、执行、结束全过程,及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3 调研分析
(1)行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
在调研中,了解到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物联网的产业链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主要涉及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与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及服务商、用户七个环节,包括了RFID芯片设计、二维码码制、电子标签、读写器模块、读写设备、读写器天线、智能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专业性的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数据的传输承载网络服务、终端接入控制、终端管理、行业应用管理、业务运营管理、平台管理等技术。物联网的应用领域覆盖到工业、农业、交通、医疗、环境、娱乐、公共事业、安全等各个领域,在智能交通、物流管理、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2)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1)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物联网概念下的企业数量非常多,社会需求量也大,但是人才供给量很少,远不成比例。且未来几年,物联网技术会在社会各领域中广泛普及,因此这个专业的就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重点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环境监控与灾害预警、智能家居、公共安全、社会公共事业、金融与服务业、智慧城市、国防与军事等。物联网各主要领域均需要大量人才,据工信部统计,以下领域未来5 年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量预估为:智能交通:20 万;智能物流:20 万;智能电网:100 万;智能医疗:100 万;智能工业:50 万;智能农业:1000 万。
2)岗位需求分析
从产业需求来看,物联网人才总体上分可以分为研究型人才、工程应用型人才以及技能型人才三个类型:
研究型人才主要为研究生层次或研究型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是各类“研究型企业”或“高新企业”的研发部、研究院所亟需的人才。
工程应用型人才主要为各类本科学校或信息类高职学院毕业生,以从事物联网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物联网项目实施等为主,包括RFID系统设计与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网络安装调试、物联网硬件开发、传感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以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工程项目策划与实施为主的这类企业,在我国数量庞大,其需要的工程应用人才除了需要具备必要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工程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物联网技能型人才往往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对各类高职院校培养物联网高技能型人才提出较高要求,不但需要掌握物联网基础知识、业务知识,更要结合区域的物联网产业情况,培养其技术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本次被调研的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基础素质(如动手能力、应用分析能力以及理解交流能力)较为看重,特别是对就职者理解交流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的以及动手能力方面,因此,在做好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点打造他们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以及实操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4 关于专业的思考与建设
针对上述调研情况,我院计算机物联网专业应继续围绕技能大赛、合作企业二大平台,在师资力量培养、教学资源优化、学生实习实践三方面加强建设。
篇3
【关键词】微商现状 前景 展望
一、行业背景
20年前,马云第一次去美国出差,他来到了西雅图。在那里经朋友介绍,马云人生第一次接触了电脑,接触了互联网……他在回国后借两万元办了第一个互联网公司,开始走上书生创业之路。如今,马云创立的“淘宝”作为全球最大的O2O式营销平台成为了大家最为熟悉的网购神话,如此辉煌的丰厚果实历经了十一年的艰苦。
微商自2012年通过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 (WeChat)开始运作起来。如今,这个行业正如星星之火一般在网际交互上燃烧开来。
微商相比于2014年有了很大变化。马化腾曾在两会上说:“微店、微商很有意思,这个才刚刚起步,希望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去做。”此次表态让整个微商行业火爆到了极点。其后再加上广州等地连续三场微商大会,让几乎所有传统化妆品都加入了微商。微商渐渐进入主流视野。但是人们对于新事物的看法也很多。微商是不是传销?很多人都会觉得微商就是 “传销”、“骗子”,于此争议很大。我认为微商是综合传销和直销,通过互联网交友工具来销售物品的分销模式。微商这个新事物才出现了两年多,更多的人对它不甚了解,所以微商需要政府的扶持以及规范化的健康发展。
二、现状分析
(一)微商的发展模式
1、、分销模式
目前,微商、分销模式是我们观察过的最常用模式,原因一方面是低门槛,因此吸引了一大批的人群加入微商这一日渐庞大的队伍,另一方面是微信转账方式的便利。简单来讲,模式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发展线下,从总代、一级、二级??????层层环绕,每一个还可以发展自己的下级,这样就形成了树状结构的模式。很多人认为微信营销就是另类的传销,天天被朋友圈刷爆屏,外加一大堆“煽动”你加入微商的豪言壮志。其实不然,朋友圈与传销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它不会像传销一样层层发展下去,我们接触到的最多止步于四级。当然,模式也是最集中、最有效的模式,每级从上级拿货,然后再卖给朋友圈的顾客,这样的经营模式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2、加盟、销售提成模式
微商的另一种销售模式就是加盟商模式,可以通过销售提成的方式赚取利润。加盟的前提就是需要交纳一定的加盟费,之后你就有资格销售这个产品。更重要的是你无需进货,只需要在朋友圈产品信息,由总部发货,你就直接赚取了差价或者提成。
3、个人品牌模式
此种模式一般是在淘宝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经营自己的店,并拥有一批“真爱粉”和不错的绩效,再通过朋友圈营销的模式,选择优秀的团队合作来发展扩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通过朋友圈营销的模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品牌,扩大潜在客户群,同时拥有一批固定的顾客人群。但是这个模式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达成的,这对经营者本身有很高的要求,重点需要关注品牌形象的建设等,相对模式来说,这算是进入门槛比较高的一种模式。
(二) 问卷典例分析
1、微商市场情况调查
您的年龄:
当前我国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网络技术的认识和运用也在不断的扩大,特别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更是步入了高新网络的时代。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关注和了解微商的人群86%都是在18到30岁之间,这一类的人群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是最强的,微商这个新事物是最能引起他们兴趣的。互联网的便捷性使得工作和学习忙碌之余的人们更能享受生活的乐趣。青年在闲暇的时候会打开手机刷新朋友圈状态,因此更易获取微商的信息,由此产生兴趣并购买。
2、微商现状调查
请问您的商品来源(多选):
由此可见微商的商品来源以厂家直接提供和上级微商发货为主,说明微商不需要自己囤积货物并发货销售,而是直接由厂家和上级来发货。这就减少了商品流通环节,使得在商品流通上的资源消耗减少,也省去了微商对商品的维护和管理。
三、总结
中国互联网产业市场发展趋势与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显示:拍拍微店运营店铺已达1万家,单日峰值下单金额达到6000万元,销售占比超过了拍拍网全站的30%以上。
很多人认为微商的出现还是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困扰,每每刷朋友圈的时候总能看到大量的面膜、衣服等网购信息,于是有了反对态度。但从客观上来说,微商还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特别是最近流行起来的微信销售果蔬鲜品,让人们吃到了新鲜水果,也为一些上班族节约了实体购物和挑选的时间。
从目前来看,微商这个乱入的网购经营商是有很大发展前景的,因为它不仅靠的是产品的质量,更加靠的是社交圈的信任关系,人们的每笔交易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础上的。
但是很多人也提出质疑,监管部门到底有没有具体的监督机制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或者说有没有具体的条例对微商进行管理和监督。这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我们殷切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条例,让微商购物更规范化,更值得信任。
微盟创始人孙涛勇在第九届中国网上零售年会表示未来零售渠道比例:“我们未来传统电商会占30%,微商占30%,线下占40%的份额。”至于到底会不会有这样的转变,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2014-2020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市场发展趋势与行业投资研究报告.
[2]中国电子网商务研究中心.
[3]中国财经网――浙江运通:打造全国第一个微商产业园.
篇4
[关键词] 物联网;智慧校园;智慧环境;智能感知;教育应用;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008(2012)04—0061—05
随着传感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物联网技术被誉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创新。为了促进科技发展,掌控与利用未来网络和信息资源,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并且试图将物联网作为振兴经济和确立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物联网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在中国,物联网被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受到全社会广泛的关注。物联网技术将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融合到一起,将人类社会深度地推进到信息化时代,为人们提供智能化的生活和环境。同时,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多个领域,使人类能够以更加精细的方式管理生活和生产,达到“智慧”的状态,从而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改善了人与社会的关系。[1]
在教育领域,物联网技术使学校教学和管理变得更具人性化和智能化,在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中,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有效地应用物联网技术来推动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的发展,是亟待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物联网的概念与功能
物联网的实践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而物—物互联的理念最早见于1995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一书,因受到当时硬件设备和技术的限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1999年,MIT Auto-ID中心首次提出了“物联网”这个概念,同年,中科院也启动了对传感网的研究。虽然物联网发展的基本思想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但近年来才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在2005年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提出并重新定义了“物联网”的概念。2009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这一概念。物联网建设并已经被正式提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受到了世界各界的关注,物联网被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
(一)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有关物联网的定义和技术的共性问题仍未明确统一。美国Auto-ID中心最早提出的“物联网”概念认为,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主要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将会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2] 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报告认为,物联网的定义较之前已经发生了变化,并指出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用品中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将连接扩展到人—物和物—物之间。[3]
目前,在国内较为多见的“物联网”定义为:物联网是指利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就是使所有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使得识别和管理更加方便。[4] 物联网把网络所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互联通过技术扩大到了所有事物之间的连通,不但使得现实世界的物品互为连通,而且实现了现实世界(物理空间)与虚拟世界(数字化信息空间)的互联,从而有效地支持人机交互、人与物品之间的交互、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5]总之,物联网是一个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物联网的体系和特征
1.物联网的体系构架
从通信过程和对象的视角看,物联网的体系构架被公认为包含以下三个层次,一是全面感知层,二是可靠传递层,三是智能处理层。 [6]利用传感器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分别承担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它们的融合构建了现代信息系统的“感官”、“神经”和“头脑”。[7]
全面感知层利用各种可用的感知手段实现物体动态的即时采集,如传感器、RFID(射频标签)、二维码、蓝牙等设备获取物体的信息,它们能够像人的感官系统那样即时地识别和采集数据。因此,我们要全面而灵活地加强感知能力的设计和开发,同时要兼顾设备的低成本性和灵巧性。
可靠传递层也称网络层。它通过各种信息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感知的信息实时、准确可靠地传递出去。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有的移动电信网和互联网及贯穿于其间的无线传感网络。它们涉及有线接入、无线接入、支持可移动等各种技术需求条件的支持,要根据通信目标设计合适的高性能的通信网络。
篇5
【关键词】互联网+ 物流 物流互联网
一、引言
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旨在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各传统行业相结合,推动传统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互联网+”是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的新发展,它其实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新的发展和进一步实践,代表了一种新形势下的先进生产力,为各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改革与前进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网络平台。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处于“新常态”,这是中央在新时期的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是不同于以往的高速的经济增长态势的,要将反常的高速增长转变为逐步稳定的发展状态,成为一种常态。而要实现“新常态”的发展,关键就在于“新”,是将传统的经济模式和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和升级。新常态是经济转向平稳发展的一个过渡期,既存在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契机,也存在各种难于预见的挑战与阻碍。而“互联网+”则是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为传统行业的转型和升级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会。
物流业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行业,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在稳步提升。物流业集成了运输、包装、仓储、装卸等一系列的产业活动,它与制造业和消费者直接相连。物流业的发展经过了传统的1.0物流时代;随着信息业的发展,关于现代物流产业的各个环节可以更多的进行沟通和系统运筹,从总体上掌控和调节各物流作业的功能性环节,这样的化,物流行业进入了一体化的2.0时代;随着进一步的物流业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入融合,制造业在各个环节都实现了客户需求为导向,因此,也就将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等都融合到了一起。物流进入了供应链管理的3.0时代;而现在,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一直在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和变革,物流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信息技术等结合,使物流业进入了4.0的互联网时代,而这也正是“互联网+”所倡导的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二、传统物流的缺陷352
传统的物流行业,已经出现了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以管理模式为例,以往的物流管理模式承接了企业管理模式的标准样式,部门之间相互独立,也就是各个物流环节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信息交互的效率低下,也就难以进行统一的调控。这样就会存在重复管理的现象,总体效率较低。生产企业缺乏新的管理思维,在传统的物资采购、供给和管理等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无法使资源得到最优的利用,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浪费。仓储环节缺乏总体控制,物资的采购合格率存在问题,并且实际的存储时间较长,物资可能在较长时间内都处于闲置状态,这就导致仓储部分投入的资金较多,长期以来资金周转效率不高。传统的物流信息更新较慢,对数据缺乏有效的控制,所以物流总体上缺乏方向性,无法根据消费者的动态进行调整。总的来说就是,成本高、资金流慢、服务质量低。
二、物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变化
过去的一年是中国经济进入互联网时代全面变革的一年。而物流业也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高速发展。
(1)首先,是快递数量的变化。2014年快递数量突破了140亿,而这个数字在2012年只有57亿,2013年是92亿,可见2014年增长之快。而这一切包含着物流前端商业的变化。
(2)其次,是需求方式的变化。现在的商业模式从B2B逐渐转变成了B2C,例如主流的网上购物平台京东、天猫等,除此之外,苏宁发展的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小米、海尔等的C2B(Custom-ers To Business)模式,这些新的商业模式都给物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服务价值。
(3)然后,是物流载体的变化。公路货车物流的流量同比下降了2%-5%,但快递企业的流量增幅却达到了50%-100%。这说明其他的运货方式比例大大增加,尤其是航空运输的比例。另外,像德邦等零担企业的业务量也增加了40%左右。物流的载体在随着行业的需求不断发展变化。
(4)最后,是商业模式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和转型。例如小米的C2B模式,海尔家电的DIY定制模式,特斯拉生产汽车模式等,这些都是传统的商业模式所不具有的,新型互联网更多的尊重消费者的意愿,带动了个性化的定制消费。物流行业也是消费者驱动为核心的,O2O加上B2C模式,更加要求的是小批量、多批次、高频率的物流服务。这也就要求了库存的信息化而非传统的积压式库存。
“互联网+” 在2015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各行业都在寻求新的发展,物流业也借此开始借助“互联网+”,寻找新的出路。在“互联网+”新形势下,信息化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因此,物流业也需要适应新形势进行整合和变革。互联网经济改变了原有的经济模式和发展方式,物流市场的格局也要加快调整,加速洗牌。“互联网+”一定会改变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全面推行信息化,实现物流智能化水平。
要实现“物流互联网”的新时代,就要提升物流行业的“四化”水平,即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和集约化。标准化也是互联网的基础和必要保障,有了标准和协议,信息才能在不同计算机间正常通信。而物流行业要实现互联状态,标准化也是最重要的基础之一,这是实现物流网络化、运作智能化、资源共享化的基本保障。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物流业的核心,物流的联网、可流程化、可运筹优化等都需要高度的信息化,这样才能实现网络化和资源共享。智能化是建设物流互联网的必然要求和无限追求,如果无法实现智能化也就没办法实现真正的物流互联网,无法带动物流行业的产业升级。集约化是物流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目标,集约化追求的是最大化的节省资源,高效的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不断降低成本、优化管理。所以,实现物流业发展的“四化”,是实现物流互联网的基础和条件。
三、“互联网+”物流业发展新思维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互联网思维会推动物流业的变革,平台思维、跨界整合、众筹思维、流量思维等新的思维将为物流行业带来重大的商业价值。
(1)平台思维
2014年,互联网引发了物流业的变革,中国物流的各大平台陆续出现,物流园区平台、运力资源平台、公路港平台、物流打车模式平台、零担物流专线平台、融资租赁平台等等,虽然物流的平台化商业业态还尚处于发展初期,但平台的商业模式在今年和之后将不断的升级和创新。互联网具有开放、无边际、无时空约束的特点,因此,互联网思维下的平台模式也就是开放的、共享的、共赢的。物流平台结合“互联网+”一定要具有开放的思维来进行创新。著名的网络平台阿里巴巴,其创新的生态模式为诸多个体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实现了创业和发展的梦想。小米的所谓“不务正业”的模式,通过物流平台来整合上下游产业,并不是通过主流产品或服务来赚钱,而是通过平台延伸的服务来获利。著名的免费安全软件360,正是靠其免费的模式迅速的在国内的安全软件市场占领了重要的席位。物流的平台经济是一种以商业生态为基础的新型商业模式,是多种商业模式的很好的融合,也是战略思路的协同,同时具有十分长远的战略价值。而这种商业模式也需要不断的创新,从而获得更多的价值。
(2)跨界思维
物流企业连接了企业与消费者,本身就是一种交互式的产业,而目前很多物流企业也提出了“跨界”的经营战略。例如,宝供提出的“四轮驱动、两翼腾飞”的战略,目标是在2020年使物流的交易额度达到1 000亿元,而这就涉及到了进军商流,也就是要构建大宗原材料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产品分销平台。怡亚通则提出了打造“两天两地一平台”,目标是在五年内使企业的业务规模达到1 000亿元,方式就是进军目前市场比较薄弱的域镇电商,在农村发展电商,补充城市。顺丰物流提出了一个在城市社区里面开“嘿客”的有趣设想,用新的O2O模式来进军零售电商。跨界对物流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在选择跨界时也要充分做好准备。因为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性工程,要求企业不仅需要开阔的思路和统筹兼顾的能力,还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认识。
(3)流量思维
流量是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的部分,反映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对于想要借助“互联网+”建设物流互联网的传统企业来说,要从传统的“销量思维”走出来,转变向“流量思维”。现在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等,也催生了各种各样的APP(应用终端)。通过流量,充分的分析数据,运用好大数据,就能够实现精准营销。物流行业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潜力巨大。以2014年的快递包裹为例,140亿的包裹数量,背后是4亿的中国网民和巨大的购买潜力,而这些流量信息也恰恰给了商家深入分析网民的地理位置、购物喜好和购物频率等特征。
(4)众筹思维
众筹(Crowd Founding)刚刚兴起的一个互联网概念,也迅速得到了追捧,众筹的门槛低、品类多样、新意不断,并且众筹依靠大众的力量,每个人只要出一小份即可,这一小份可能大家都不在乎,但其结果又具有吸引力,因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网民的追捧。众筹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将及其分散化的资金集中起来,模式平易近人、易于操作。目前,类似的产品有很多,例如,百度的“众筹频道”、阿里巴巴的“娱乐宝”、京东预售“凑份子”、好润仓的O2O连锁仓储等等。互联网时代不是传统的靠商品和服务赚钱,更多的是靠资源和信息赚钱,而众筹恰恰是这样一种新的模式,满足了互联网经济的要求,秉承着一加一大于二的思想,具有开放、共享的特征。流量、衍生服务和金融工具等是众筹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众筹的发展也是消费者意识与时俱进的一种体现,这种模式在国外早已兴起,而在国内刚刚起步,所以还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尝试空间。物流行业如果引进这种先进的互联网思维,不论是资本的众筹亦或是资源的众筹,都很有潜力。
四、“互联网+”物流业发展前景
毫无疑问,互联网为物流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一些企业都纷纷涉足物流产业。值得关注的有,谷歌宣布要开始进入城市物流领域;马云对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络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亚马逊要开始全面布局物流;张瑞敏和柳传志也即将进军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环节。这些都表明了“互联网+”物流的良好发展前景。
物流结合互联网是从传统的互联网商务平台开始渗透的,现在大幕刚刚开启,未来的前景不可预测,但将传统的物流网络与互联网进行完美融合后,肯定有不可预估的潜力和无限的商机。首先就是互联网的加入,将会在总体上控制和调节物流网络的流量和流向。通过大量物流的数据,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技术,不断的对物流网络就行运筹和优化,可以大大的节约成本、实现智能化物流的发展。其次,实体运货网络与互联网的结合并不仅仅是提高物流效率,还能产生更多的商业模型,有更多的商机出现。简单举例,如果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平台来整合一些中小散户货运车辆资源,就可以形成一种新的货运O2O模式。这样车队资源与货运资源就能实现更好的衔接。最后,物流进入互联4.0时代,不会仅仅是自身的变化,还会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物流连接了制造业与销售服务业,因此,物流互联网也很快会推动上游制造业的互联化,实现制造业的智能互联和控制等,这些连锁反应无疑是具有重大价值的。
而要实现“互联网+”物流的转型之路,也要从几个方面来实现。首先是在信息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促进物流的产业融合,与制造业、商贸和金融业等相关行业同时联动,将产业的合作层次也从原本的仓储、运输、配送等向订单管理、物流金融、订单管理等高层次拓展延伸。产业升级不仅涉及到产业也涉及到企业的层面,需要引起多方面的重视。其次,营销模式在信息整合和流量分析的基础上向精准营销转变,借助大数据进行订单预测,优化营销策略,不仅能有效减少库存、节约成本,也能积累和发掘更多的潜在用户。最后,物流的服务不能是传统的被动式,而要主动服务,就像现在新兴的定制消费一样,这也是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移动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型方式提供优质的服务,给客户带去贴心体验。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认为,目前我国的物流业正处于产业地位的提升期、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形成期和物流强国的建设期。这表明了物流业的重要地位,也提出了物流转型和建设的关键性。“互联网+”物流,前景广阔,但目前要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何黎明.“新常态”下我国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趋势与政策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 2014,(8).
篇6
关键词:微博营销;中国互联网企业;前景
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广告在企业营销中的地位和价值越显重要。选择上网淘金,将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之路。探究网微博营销的形式,可以更深入的洞察网络营销核心的商业运营模式,从而使得广告主有针对性的定向投放,让用户变被动为主动。从而给企业带来的很好的广告效果,企业在做网络广告的时候现在都会考虑精准广告,只有投放精准广告才能为企业带来精准的客户。在互联网web1.0时代,常用的网络营销有许多种,而微博营销是刚刚推出的一个网络营销方式,因为随着微博的火热,及催生了有关的营销方式,就是微博营销。微博营销利用微博的高度开放性特点,介于互联网与移动网之间的特殊位置,吸引了越来越多网民关注。
一、微博于微博营销概念
(一)微博一词在中国的掀起
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新浪网利用微博尚未在中国开发,首次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我国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微博从此正式进入国内主流人群视野。相继搜狐、腾讯等中国较大的门户网站也相继推出微博产品,随后人民网、凤凰网等许多媒体网站也看中了这一优胜之处,开拓了微博服务,中国微博市场由引进到开发,迅速进入了竞争状态。短短两年时间,国内微博网站数量达到了20个,其中用户数量最多的是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
(二)微博与微博营销
微博,英文简称micro-bloging,意思是一种迷你博客。微博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如今已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社会化媒体平台,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进行自我表达、加强人际交往、提高社会参提供了便利的媒体平台。微博的主要特点是用户通过网页或各种第三方软件便可随时随地进入个人页面,140字以内的文字信息、视频音频连接或单张图片,实现即时分享,也可了解到他人的信息,微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为闲暇的人们提供了便利又充实的互联网平台也为企业营销策略打下了基础。
微博的火热程度,让一些企业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催生了有关的营销方式,就是微博营销。微博适应了用户互动交流的需要,顺应了信息传播方式大变革的趋势。作为互联网的一种最新应用模式,它的高度开放性,介于互联网与移动之间,无论在何时何地,用户都能及时消息。相比较其他互联网营销,微博营销不仅局限于企业,也适用于各种公益文化机构的宣传与互动。所以微博营销是因营销主题不同而适用于组织,同时也适用于个人。
二、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微博营销现状
(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迅速之快或许是早有预料的,不出所料,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互联网企业蓬勃发展起来。这不仅是因为我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在初期就构建的比较完善,也表现在互联网的用户人数、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等各个方面。在二十世纪初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网络业的发展遭遇了一段时期的低潮,而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处于刚刚萌芽状态,所以受影响较小,并且很快恢复并日益发展起来,并在网络沟通、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信息化应用进展迅猛。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十几年间迅速发展,全国上网人口逐年增加,到2010年底网民就达到了近6亿的桂波,时至今日仍位居全球第一。巨大的网民数量潜藏巨大的商机。美国是全球最先进的经济大国,基本所有的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专属网站。在中国,网民和企业消费习惯巨大的变化,给网络营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以世界先进互联网企业为表率,通过网络寻找自己的客户、寻找需要的产品,开拓属于自己的互联网市场。
(二)中国互联网企业现状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是由中国最传统的也是最主要的互联网企业群体演变而来,可以简单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提供互联网服务的互联网企业,还有一类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企业。这两种企业的不同之处主要是有没有针对消费人群。比如在SNS(社会性网络服务)领域的人人网、开心网、综合门户网站的新浪、搜狐、网易等,主要提供互联网服务等。而还有一些企业不仅提供网络服务,也提供实物性的产品,比如说电子商务的淘宝、凡客、当当和京东,还有中介性质的团购网等等。这些互联网企业通过实物与网络的结合让消费者有更好的消费体验,我们也把他们称为互联网企业。
(三)微博营销在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渗透与发展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已经发生了改变,互联网企业的革新使传统的营销方式不断滞后,并且常常出于被动状态的情况愈加明显。于是各种互联网企业的网络营销模式应运而生,微博营销便是其中之一。2009年伊始,微博公司在中国迅速发展,微博的低门槛、高效率的特点,加上广告宣传力度的扩张,使这个行业一下热闹起来,新浪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一个互联网企业若是掌握好了这种营销利器,便能以很小的成本产生很好的效果。
“微博是地球的脉搏。”目前,国内的微博企业用户已达到6000家,而来自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在2011、2012、2013年底将分别有望突破1、5亿、2.8亿、4.6亿。为什么微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收到大中小企业的青睐,相比其他网络营销模式,微博营销的优势确实是无法抵挡的诱惑。
三、微博营销在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注群体单一制约微博营销
新浪微博中,“粉丝”最多的博主只有三种群体。第一种是影视歌坛及时尚界的明星,如微博女王姚晨、人气甜美派新掌门杨幂。第二种是财经政商界知名大亨,如中国营销界传奇式人物史玉柱、马云。第三种是那些个性十足、风格出位的草根名博。这些主要博主群体的构成,说明微博作为新兴人际传播媒体,固然有人人皆是媒介的爆炸性、互动性效果,但其本性决定了微博不可避免地存在极其“势利”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微博营销在产品推广方面的缺陷。
(二)微博营销垄断现象严重
《创业家》杂志调查报告显示,在新浪草根微博排行榜前50名的用户中,早已被微博创业营销的三大门派“杜子建”、“微博福建帮”、“酒红冰蓝”瓜分,内容多为时尚服饰、笑话、星座运势、经典语录等简易信息,却成为暴利的营销平台。“全球热门排行榜”――这一新浪微博人气榜排名前一百的微博客,拥有五百多万粉丝的“一个有态度的热门资讯平台”,背后其实是由强大的“福建帮”营销团队。微博粉丝量在中国运营的商业模式下,成为了可以自由买卖的商品,哪怕粉丝中夹杂着各类“僵尸粉”。在这中利益关系中,微博粉丝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某些人赚取金钱的踏板,每一位用户或者转发一条微博,或者对于某一微博进行评价,虽说精神抑或经济上得到满足,然而却对网络纯净度造成了一定影响。
四、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前景探析
当今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数以亿计,微博营销呈现出巨大的前景。目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08.9%的增幅,从2010年底的6311万爆发增长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因此,巨大的潜在用户为微博营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微博营销的前景如何?可能同其他事物一样具备双重性。微博营销的最大优势在于低成本与速度,而且微博的专业分类细,只有对某个企业或某个领域感兴趣的用户才会去关注与此相关的博主。因此,微博时代的传播将会更加精准和纯粹。而同时,如果微博作为一种自由媒体容易让隐私无所遁形,一些新闻资讯传播上充斥误导性的谣言,让人对微博营销难辨是非。事实上,微博营销的实质是植入性广告的变种,不一定能形成规模性的轰动效应。微博营销的前景有待于微博发展的进一步成熟与电子商务市场的更加完善。
五、结语
微博营销因给互联网企业带来的利益以及它的潜质而备受亲睐,但微博不能独立承担企业营销。它虽然是一种新的沟通方式,但对于营销而言并没有产生本质上的改变或创新,微博不会引起新一轮的营销热潮,这一形式本身也无法独立支撑企业的营销活动。所以,仅仅作为一个营销工具,微博不能独立承担企业营销,而是应该与企业传统营销方式结合,整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微博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前景广阔,但任何一个新事物的成长都充满了不可预测的结果,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的存在,因此,不管是何种营销策略,不仅要做出出大胆的尝试,而且要不断寻求突破。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微博营销而言,对国外企业Twitter营销经验的摄取以及结合本土环境进行的适应性的考量以及中国互联网企业自身在探索中总结应该是不可缺少的,唯有这样,中国互联网企业才有理由期待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微博营销能够走的更好、更远。
【参考文献】
[1]张阳.浅谈微博的兴起与网络营销价值[J].商场现代化,2009(26)
[2]孙晗.微博营销,捧之亦或避之[J].创意传播,2011(01)
[3]郑娜.微博营销:我们如何围好这条围脖[J].中国商界,2010(02)
[4]新智诚.企业微博营销术[J].企业文化学院?营销文化,2010(07)
篇7
关键词:物联网;传感器;无线网络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的理念是,在未来,所有事物都会通过IP地址和RFID标签来和网络相连。这会改变我们工作、娱乐、生活的方式。我们不只是在说对所有人类集体知识的即时访问,而是创造一个新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件事都被量化,追踪,分析,并有望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物联网对我们的生活都有哪些改变呢?
一、智能家居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家庭人口结构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和人类对家居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效率性要求的提高,造成家居智能化的需求大大增加。目前通常把智能家居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综合布线技术,通过家庭信息管理平台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组合成一个系统。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要求智能家居产品不仅要满足一些基本的需求,更要求智能家居系统在功能扩展、外延甚至服务方面能够做到简单、方便、安全。
有了智能家居系统,在家中无人时如果门被打开,门磁就会侦测到有人闯入,就会自动将闯入报警通过无线网关发送给主人手机,手机收到信息发出震动铃声提示,主人确认后发出控制指令,电磁门锁自动落锁并触发无线声光报警器发出报警。
有了智能家居系统,主人可以通过无线红外转发器,远程无线遥控空调、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也可以不用起床就关闭窗帘等。
二、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是物联网在医疗领域应用的产物。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中,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共享,同时有助于整合医疗平台、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物联网被计划用于医疗卫生系统中,这不仅能够帮助医院实时监控病人的健康,如在病人体内植入芯片,随时监护病人各项指标,随时给出警示和建议,而且还可以有效管理整个医院的运营,对医院人员、设备、后勤供给、来往车辆和安全保障实行智能化、人性化管理。这不仅有效节约了社会资源,而且也大大推进了医疗卫生系统的运转速度。
我们以产检为例,假设从怀孕到生产的过程中,一名孕妇需要进行12次产检,那么在整个怀孕过程中,该孕妇至少需要从家到医院往返12次。实际上,孕妇的大部分常规检查(宫缩、胎心、胎动等)都可以借助仪器来完成。如果采用智慧医疗模式,该孕妇只需要在第一次和最后快生产的时候去医院产检,其他时候都可以在家中自主完成,并将信息传输到医院,由医生做出检查报告。
三、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是指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
停车场电脑收费管理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典型应用。它是将车场完全置于计算机管理下,在出入口处各放置一台验卡设备,每辆泊车在入口处刷卡,卡中存有一定的金额,刷卡器自动减去每次泊车费用。系统能有效地堵塞收费漏洞,降低操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实时车辆跟踪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另一个典型应用。主要能够进行车辆定位如查看车辆当前位置信息及分布情况;轨迹查询如查看车辆每天的行程路线,据此判断车辆行驶路线是否科学合理,司机是否存在公车私用的现象;实时动态监测如看车辆实时的速度、行驶方向、位置信息以及状况报警如超速报警、停留报警、劫警等工作。
四、工业生产
物联网利用网络及科技应用于一体,大大缩减了生产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
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有生产设备互联、对物品进行识别定位,进行能耗的自动检测,并能针对生存设备状态进行检测和问题呼叫。
生产设备互联是利用数字化生产设备提供的数据接口,将各生产设备从物理上连接成一个网络,利用协议转换软件将网络组成一个通用的IP网络。主要功能是自动抄录生产数据、按时段自动统计生产量、实时获取和告知生产现场的当前数据、计算每台设备的单位时间生产能力,最终实现生产工人、生产过程、生产设备、生产数量之间的完整融合。
物品识别定位是利用RFID等识别定位技术来标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并利用物联网技术将该系统接入计算机网络,完成对物品数量、所处位置、责任人员信息等的数字化管理。
能耗自动检测系统是利用有关装置完成对电能、气能、热能消耗数据的自动采集,并将这些系统接入物联网,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信息功能完成对这些数据的管理。
状态检测和问题呼叫系统是利用生产设备(数字化)提供的数字接口获取该生产设备的内部参数和运行过程中的动态参数,利用无线传输技术与相应的集中控制装置连接成一个小型的物联网,并利用公众网络将人与设备连接起来,利用信息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并根据企业生产管理的要求作出相应的处理。
五、农业方面
农业物联网,即在大棚控制系统中,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光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物理量参数,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
远程控制的实现使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监测控制。采用无线网络来测量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可以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如今,是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是大势所趋,我们的生活终将被物联网所改变。
参考文献:
[1]张艳敏.物联网的发展前景[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篇8
【关键词】物联网;RFID;道路客运;车辆身份标识
1.前言
道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人们的出行范围也不断扩大。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道路运输管理中也出现了非法营运车辆扰乱市场、长途客运车辆跨线、不按规定站点上下乘客、甩客等现象,以及准点率低、运输效率底等问题,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思路。物联网技术将车辆、驾驶员、道路设施及管理部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把握交通信息流,并以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为主线,实现运输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满足了人们交通出行的安全、畅通和环保的需求。
按照2010年总理在第十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2010年交通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努力推动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物联网技术的到来给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将极大促进社会管理与服务得到提升,精准物流得到全面实现,运输效率得到大规模提升。
2.基本原理及国内外发展情况
2.1 物联网技术在道路运输领域中应用的基本原理
物联网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体系,按照其定义及概念模型,一般可将其技术体系划分为3各层次,即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也可细分为5个层次,即标识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其中感知层或标识层主要是物品的标识、物品信息的智能感知,主要的技术手段包括二维码、电子标签等。
物联网在道路客运领域中的应用主要采用电子标签作为标识载体,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电子标签技术,被称为影响未来的10大IT项目之一,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完整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卡器,以及后台应用系统构成。实现非接触式的远距离识别,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目标,具有对环境要求低,穿透性好,保密性强等特点。
在道路运输中,车辆是需要识别的主要客体,为了识别车辆,首先要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上安装电子标签,并在数据库中将电子标签ID号和车牌号绑定,通过全球唯一标识的ID号可以从数据库中取得车辆的各种信息,电子标签成为车辆的电子身份。在客运站进出口等信息采集点安装读写器,经后台数据处理后,即可准确判断车辆的身份、经过的地点和时间等,从而实现营运车辆的身份管理、客运站场的车辆进出及报班管理、出租车的综合管理、公交车辆跟踪管理。
2.2 国内外发展情况
美国和欧洲国家政府近年来积极推动RFID应用并在政府相关部门首先启动RFID项目,带动RFID应用、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标准的完善。比较典型的案例有:德国柏林市议会在1999年为了建立一个新的交管中心,进行了一个交通信息搜集计划,此计划在进入柏林主要道路三线道选定三处测试点,每一测试点安装RFID读取器,藉以搜集通过车辆数、两测试点之间的平均车速及确定车辆类别;英国爱丁堡市使用RFID公共汽车优先通行系统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加速交通营运,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美国佛罗里达开始利用电子收费之RFID电子标签,进行汽车旅程时间的测量,以RFID技术为基础,发展交通监控系统。
RFID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于智能交通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中国的智能交通中应用非常广,成功应用案例包括:国内最大的铁路机车车号识别系统,各省在实施与运营中的联网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全国各地数千个停车场RFID收费系统,各地工厂车辆自动称重系统,公交车站进出站管理系统,还有杭州和北京推行的快速公交系统。
3.道路运输物联网技术体系
交通运输物联网需通过搭建交通要素身份标识、交通信息感知、网络通信、数据处理及数据安全、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应用5个技术体系来构建,其中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应用分为:车联网、船联网、基础设施管理网、集装箱管理网和从业人员网5个领域。具体如图1所示。
3.1 交通要素身份标识体系
发展物联网,需要从“物”做起,交通要素身份标识是构建交通运输物联网的基础。通过统筹标识编码方式,通过选择相适应的标识载体给交通对象、交通工具、交通基础设施这些交通要素赋予全球唯一的识别码,形成交通要素的身份标识体系,以实现从现实世界至虚拟世界的精确映像、寻址、匹配及控制。
3.2 交通信息感知体系
交通运输物联网交通信息感知体系是通过物联网感知技术和手段,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行状态、交通环境、交通对象、及交通工具的实时、精确感知。
3.3 交通运输物联网网络通信体系
交通运输物联网网络通信体系分为数据感知网(DSN)与数据通信网(DCN)两部分。DSN主要用于对支撑交通运输物联网交通信息感知体系的接入和传输。DSN是基于基于数据采集技术与接入技术构建的、面向交通运输感知需求提供的基础网络服务,将终端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一个汇聚点(或处理中心),数据在汇聚点经过初步处理后通过接入网传输到DCN里进行下一步传输。
DCN是交通运输各级管理机构或服务机构信息交换和开展业务应用的网络系统,也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通道。DCN分为业务承载网和隔离区(DMZ)两大部分。
3.4 数据处理体系
交通运输物联网数据处理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搭建两级数据中心:一级数据中心及二级数据中心。两级数据中心应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完成对相应数据的统一整合、集中管理,并进行数据分析挖掘、资源共享,实现数据的综合利用。交通运输物联网数据处理体系建设模型包括:逻辑结构模型、物理部署模型及信息资源(数据及系统)总体部署模型。
4.应用案例
4.1 客运站报班管理系统
基于RFID技术的运营车辆管理服务系统主要能实现的功能包括:营运车辆资质管理、客运站报班管理等。传统通过纸质道路运输证进行车辆识别的方式存在必须拦车识别、证件承载信息量少、易于伪造冒用等缺点;模式效率低下、人力成本过高、浪费现象严重,本系统的应用可以最终实现客运车辆身份/资质的不停车识别,并可实现客运场站报班管理的自动化。
4.2 出租车动态执法管理系统研究
动态执法系统主要完成对通行出租车的有效识别,并根据识别信息,从数据中心或本地数据库,提取车辆信息,完成车辆信息有效性的验证、车辆交通规费信息的验证、环保标识的验证、车购税缴纳的验证、交强险的验证、营运车辆相关信息的验证等,如发现有任何信息不完全或违规显现,则进行报警,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显示。
车辆注册系统主要完成车辆的标签发放,车主信息、车辆信息的录入。以及车辆注册信息的本地备份和上传至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控制系统是数据处理的核心系统,业务办理系统、道路稽查系统,车辆注册系统都需要与数据中心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此外,数据中心系统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建立连接,从中获取车辆交通规费的缴纳情况、车辆年检信息、车辆车购税的缴纳信息、营运车辆的信息、交强险信息、环保稽查信息等。
4.3 智能停车场管理服务系统研究
该系统通过对进出停车场车辆标签读取、地感线圈感应、现场电路板及栏杆机控制并与数据库连接验证,实现了外来车辆门禁、本地车辆自动放行并显示剩余车位数等功能。
智能停车场管理服务系统按照功能划分为4个子系统。分别为数据查询系统、停车场自动抬杆系统、车位统计系统、数据管理系统。
4.4 党政机关人员及车辆出入管理服务系统研究
该系统对出入人员、车辆身份进行验证,记录通行信息,并把所有信息保存在本地服务器数据库中,且针对数据处理设计专业管理系统。实现了门禁功能。
党政机关车辆人员通行管理系统包括三套子系统,按功能分为查询、显示、信息管理系统。分别为通行认证显示系统、通行认证手持系统、通行认证管理系统。
篇9
【 关键词 】 物联网;企业内部控制;控制环境
1 引言
从1995年朦胧中的物联网到1999年物联网概念的最早提出,从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对物联网新概念的提出到2009年世界各国对物联网的战略规划,短短20年,物联网就从科幻设想中走了出来,并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
2 物联网概述
1995年,比尔・盖茨在其著作《未来之路》中最早描绘了物联网原型,网络连接用品是进入一个新的、媒介生活方式的通行证。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早期的物联网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其《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即物联网是由任一事物在任一时间、任一地点的连接产生的全新的动态网络。2009年,欧洲物联网研究项目组在其《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中指出,物联网将是未来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动态的全球性网络基础。通过采用标准化和通用的通信协议,物联网可以自由、自主地配置网络环境。
在物联网概念发展的同时,各国也纷纷开展物联网领域的规划布局,将物联网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其中有日韩的“智慧泛在”构想、美国的“智慧地球”战略、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我国的“感知中国”战略等,同时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也都在加紧部署物联网经济发展战略。物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
物联网的出现使得人和物在任一时间、任一地点进行实时通讯成为可能,同时创造出大量创新应用和服务,从而将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失衡现象,也为很多创业企业提供新的收入机会。例如2004年全球RFID产品和服务收入高达15亿到18亿美元。分析家预测,由于单位无线传感网络价格的下降,应用无线传感网络的行业,如汽车、国家安全、医疗、航空航天等远程监控等,将更广泛地运用无线传感网络。企业应当调整其公司战略来更好地利用物联网的市场潜力。目前,企业正在使用物联网的一些低端技术来优化内部流程、扩大传统市场并拓展新业务。
物联网在带来潜在利益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挑战。物联网要求企业能管理和培育快速创新。此外,数据和隐私保护也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从获得利润以及发展前景,将是未来企业关注的一个重点。
虽然物联网还是一个新兴领域,但是其发展极其迅速且影响广泛。物联网核心技术日趋成熟,物联网产业链初具规模,物联网应用领域也在逐步拓展,由此可以看出,物联网方兴未艾,其发展必将在各个方面决定着未来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同样,物联网也必将影响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特别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挑战。
3 物联网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新变化
在世界各国掀起物联网狂潮的宏观背景下,微观企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物联网影响。物联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改变了实体商品开发、制造、运输和销售的传统方式,推动了服务交付方式的变革。而随着企业内部移动电子商务刷卡服务的推广,企业员工考勤、企业门禁、车库管理、安保、内部消费支付等功能的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也在发生变化。
3.1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更加信息化
给原材料贴上RFID标签,可以读取原材料库存状况、用料情况以及需求状态等库存信息,并据此提高库存量、运输量等相关数据的准确性;给产品贴上标签识别码,可以获取产品的原材料、生产批次、生产成本、质保情况等生产信息,也可以获取产品的销售单价、单位利润等销售信息,能够确保质量控制,提高产品周转效率;给员工使用企业工作卡,可以获取员工的出勤次数、缺勤次数、请假状况、旷工情况等考勤信息,为员工绩效考核提供更可靠的数据。以上RFID、传感器等物联网基础技术的投入与使用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与信息共享的能力,从而使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更加信息化。
3.2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更加虚拟化
从RFID标签、企业一卡通中读取的大量数据通过传感器等设备传输到企业物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待处理;物联网电子商务支持手机支付,促使企业销售方式发生改变,从原来的店面销售等传统销售方式向虚拟化的网上销售等新兴销售方式改变。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卡技术、集成电路、泛在网路等一系列技术与设备的投入与使用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更加虚拟化。
3.3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更加智能化
物联网最重要的特征是智能性,智能技术也是物联网技术的关键与核心。使用物联网智能技术,办公人员可提供相关服务定制和交付,还可坐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远程操控挖掘机、收割机、粉碎机、建筑设备等完成复杂、艰苦和危险的任务。使用智能摄像头和麦克风,管理者可实时监控视频会议,也可与用户交谈与沟通。此外,物联网智能计算机还可承担数据整理和挖掘工作,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还可直接作出决策。
4 结束语
自2009年以来,物联网在世界各国掀起研究热潮,物联网技术不断更新,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在这空前火爆的物联网宏观背景下,微观企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物联网影响。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分析物联网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文章认为,物联网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将更加信息化、虚拟化、智能化。
面对更加信息化、虚拟化、智能化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企业物联网治理结构,科学设置物联网管理内部机构,合理分配物联网管理职责权限;加强物联网技术宣传与普及工作;培育关注物联网发展,掌握物联网技术的企业文化;注重物联网技术投入与使用的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铎.物联网大趋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8.
[2] 毕开春,夏万利,李维娜.国外物联网透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6.
[3] ITU.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Executive Summary[R].2005.
[4] CERP-IOT(IERC).Internet of Things Strategic Research Roadmap[R].2009.
[5] 姚旭东.国内外物联网发展的比较研究及反思[J]. 2011.
[6] 李虹.物联网:生产力的变革[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6.
[7] 乌珂曼(德)等.物联网架构:物联网技术与社会影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8] 刘玉廷.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2.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新媒体;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发展前景;监管措施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2-0006-02
1新媒体的内涵
1)新媒体的定义。一般而言,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即为新媒体。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传播渠道,以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有线数字电视等为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新型媒体形态,例如现在常见的网络广告中的网幅广告、电子邮件广告、Rich Media等,手机新媒体中的手机电视、手机报等,新型电视媒体中的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等。相对于传统的报刊、户外、广播等传统媒体,新媒体被形象的称为“第五媒体”。
2)新媒体的特点。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首先,新媒体具有一定的消解力量,它打破了传统媒体如报刊、电视、广播之间的信息不相融合、不可沟通的限制,也消除了国家之间、产业之间、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此外,它还具有一定的跨时空性质,在接受新媒体传递来的信息时,人们可以将信息快速的相互分享与配合,迅速形成新的更全面的信息进行新一轮的,从而形成全球各媒体、各地区之间的信息交互性。以“昆明火车站爆炸案”为例,事发现场的市民使用手机拍摄了爆炸照片传递到网络上使得事故现场几乎可以以图片直播的方式迅速报道现场情况。从而增快了信息的传递性,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最后,新媒体不仅仅是在传播手段上有质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在传播形式上的根本性改变。它从以往的单纯的文字、声音传播到心在文字声音相互的配合通过网络信号、数字信号来进行信息传递。
2我国新媒体的发展情况
2.1 新媒体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根据最新数据,2011年我国的新媒体产业规模呈现了快速的增长,市场规模达到2947.6亿美元,较于2010年增长了41.9%。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2.02
图12008-2011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市场规模
然而,在中国新媒体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市场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均衡发展情况。现阶段互联网发展的成熟度较高,相应的其在新媒体产业中占据74.1%的市场份额,而较之相比,移动互联网占据的12.8%与有线数字电视占据的9.0%则相对较低。此外,由于IPTV受政策领的影响,其在整体新媒体市场规模中仅仅占据了1.4%的市场份额,对于整个新媒体市场的影响很小。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2.02
图22011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市场结构
2.2 新媒体在我国的发展特点
新媒体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整体呈现以下特点。
1)新媒体产业总体市场规模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新媒体产业的市场平均增速保持在40%以上,预计未来的3-5年内总体产业规模将有更大一步的提升;众多应用服务中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带头力量,但就互联网而言,在2011年期总产值为375.9亿元,增速达到76.5%;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与政策的偏向,户外数字媒体也呈现整体复苏回暖的迹象,有线数字电视与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也将在未来的几年内实现跟高层次的普及程度。
2)新媒体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新媒体企业的成长,新媒体企业是整体产业的具体组成部分,它们的成长与发展带动了整体产业的发展。随着新媒体市场的开拓与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传媒市场的优秀企业,比如说:分众传媒、阳光文化集团、盛大网络和阿里巴巴等。
3)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业务的更深融合。截止2013年6月底,中国的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到4.97亿,比2012年年底增长了2931万。各类应用使用率也有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尤以手机端的发展更为迅速,较于2012年年底增长了4520万,为3.97亿。这两项数据意味着,互联网与手机互联网的用户有着高度的重合性,同时预示着移动互联网在将来将是一个更为广阔更具发展潜力的市场。
4)不同产业的融合加深。在新媒体的业务发展中,各类新媒体业务也呈现出相互融合相互协作的特点。技术的相互融合与技术的不断调整,迫使原本分离独立的三大产业---传媒、互联网、电信之间的边界性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一条信息产业链上的不同突出角色与作用。传媒企业由于有主流媒体内容的优势,将继续其在整个新媒体产业链的上游定位,成为整个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内容提供商;互联网企业借助其强大的资源整合与搜集能力的优势,稳稳占据着资源整合平台的地位;电信企业作为移动信号的提供商与手机终端的提供者,正积极拓展其终端的掌控能力,坐稳终端掌控者的位置。
3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新媒体发展势头如此之好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于未来新媒体发展的前景与走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1)新媒体的大众化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快,随着21世纪的到来,以“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正在急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媒体的主要驱动力即为网络信息技术、数字化应用技术和移动数字技术,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极大的推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2)互联网服务趋向细分市场的方向发展。每一次科技的进步,必然有着创意的诞生和推动作用。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不仅仅在于技术水平的发展进步上,更是有艺术的作品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大众化的产品的热情正在急剧下降的过程中,取而代之的是对个性化的追求。一个单一媒体很难满足各式各样受众的口味。新媒体的主流产互联网市场正逐步由大众的传播向着个性化与定制化的方向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小众与大众有着同等的价值。目前,已经投入应用的开放平台以及Widge等技术的应用正是最好的实例。
3)信息接收者角色的变换。以往信息的接受者(在传媒中也称受众)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传媒仅仅是单纯的一对多单向信息传递。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受中国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的地位转为现在的主动参与甚至控制。对于一项户外广告箱我们不仅能够从中获取信息更可以动用自身的手指对其加以改变。手机客户端的出现也是的新闻的搜集者由以往的媒体公司到社会大众的每一个人。
4我国新媒体的监管
在新媒体大热的发展状态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管成为了相关政府部门与社会群众集中关心的问题。然而,新媒体自身的更新换代速度快,市场力量复杂、使用人数巨大等特点加之我国社会舆论的复杂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加深了监管的困难程度,也给新媒体的监管带来了许多难题。
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一系列相应软硬兼具的手段与办法有效的加强对于新媒体的监管,使得新媒体的发展能够更加有效的、安全的进行,保证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寿命。
1)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可以从根本上更加严厉的规定新媒体传播的一系列适用范围,比如《广告法》、《著作权法》等。
2)加强构建社会自律和管理的道德底线,鼓励新媒体的传播者与受众都能在除了法律法规等硬性条件限制以外更加有效的进行自我管理。
3)逐步普及普通群众的媒体素养教育。
参考文献
[1]金朝力.雷声大雨点小:新媒体市场繁荣背后凸显隐忧.中国新闻网.cn,2009-3-19.
[2]唐文祺.风投“盛宴”提早散席 新媒体行业面临大洗牌[N].上海证券报,2009-3-31.
- 上一篇:气候变化的含义
- 下一篇:关于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