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调研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非遗调研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非遗调研方案

篇1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项目教学实施;设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174-02

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规定了“非遗”保护工作的十六字指导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目前在对“非遗”传承创新上存在着信息缺失、表现缺失、机制缺失等问题。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只有科学与文化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艺术手段并用,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创新人,发挥高职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作用、服务作用和促进作用,才能最大程度地使民族文化得以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创新。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国家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项目主持单位,本着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原则以“非遗”为主要内容,基于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群),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教学资源库,搭建保存、传承、传播和创新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解决资源与需求的突出问题,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满足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我院的艺术类的课程根据课程授课需求与非遗资源开发融合,提高了学生将非遗传统文化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的能力,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一、非遗资源融入项目课程教学的思路

以教学思想观念更新为突破口,突出文化传承与创新,以项目教学与非遗资源深度融合为重点,树立理论服务实践、学科逻辑服从工作逻辑、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课程教学观,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核心能力的过程中,在非遗资源数字化、数字化资源产品化、文创产品商品化的教学实践中整体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成数字化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动画流程式展示、虚拟沉浸式互动体验、三维仿真式修复留存、视频表达演示呈现、跨终端跨平台式传播等多媒体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平面传播保护向互动式立体化传承、主动式创新转化提供借鉴模式。搭建作品资源与产品资源双向转化平台。将学校教学过程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工作过程紧密结合,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推进职业教育与民族文化产业对接,为学校创意成果转化和企业订单交易、信息提供可参考的解决方案。

二、非遗资源融入项目课程教学案例剖析

1.项目情况简介――非遗电子读物设计。国家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的任务之一就是电子读物设计。随着屏幕的互联化,社交式阅读、拍照式阅读、分享式阅读的沉浸式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传统载体如书籍、文献、画册等正面临巨大的挑战。非遗电子读物为非遗传承创新提供了一个高效、智能平台。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主要承担非遗电子读物的开发任务。在院系领到的统筹和安排下,我们教研室的老师组织了集体备课,制定了涵盖PC终端、移动终端、网络终端全平台开发的任务。每一种资源实现PC终端的多媒体光盘、网页、移动终端的APP版本的开发。

2.非遗素材采集、整理与同类产品调研分析。融入非遗资源的课程会在授课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同类产品市场调研。分析现有产品的优缺点,取其精华,避免设计创意雷同。在互动媒体设计专业教学中,学生分组进行市场调研,以市场资料搜集和汇总的方式进行。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针对课堂所讲授的非遗资料和非遗元素,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对目前跟非遗文化传承相关的网站、光盘、APP等电子读物展开调研,深入分析其优缺点,作为设计开发的参考要素。将采集组采集的非遗素材进行处理与归档,提取应用元素,这些非遗元素包括历史由来、风俗奇趣、工艺流程、传承大师、造型特征、典型纹饰、具象元素等内容,将素材进行整理,并通过素材采集汇报会,使大家能了解到各组所获得的非遗元素特征,扩展学生知识面,拓展课程授课内容。

3.访谈非遗传承人。学生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北京几个主要的非遗文化比如景泰蓝、花丝镶嵌、兔爷、北京风情泥塑的传承人进行走访,开展深度访谈。将走访这些地点以及对非遗艺人进行深度访谈作为课程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京津地区的非遗传承人、艺人进行深度访谈,深入了解非遗艺术。学生在进行非遗艺人访谈过程中,会更注重和传承人的深度访谈工作。学生会与传承人面谈,了解京津地区的非遗资源工艺特点、历史由来、传承大师、风俗奇趣,并拍摄了传承人访谈的视音频。为非遗电子读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4.信息架构与概念设计。非遗电子读物设计如何传达信息?创意点在哪里?在问题的引导下,项目引导学生反复思考收集到的资料,综合重组排列,进行设计概念筛选。全方位思考,力求创新;寻找空白点是进行电子读物概念设计的出发点。景泰蓝APP开发小组,从访谈景泰蓝传承大师那里得到启发,将景泰蓝从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的整个流程以交互游戏的方式呈现给浏览者,形成在交互体验中了解景泰蓝的产品概念。然后从发散思维开始勾画草图,寻找不同的表达方向。在头脑风暴阶段的任何创意灵感要多记录,不断产生新想法,不断对前面的想法进行修正,反复推敲尚不完整的创意,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修改、发展、完善,直至形成较成熟的创意构想。因此,要求学生通过草图绘制的方式,快速地把创意构思过程记录下来,用简单的图形与说故事的形式将创意表现出来,经过艺术处理逐步形成创意概念,最后形成相对完整的创意草案。在完善电子读物创意时,集思广益,征求各相关者的意见,然后确定创意方案

5.非遗电子读物开发实现。通过相关电子读物开发平台将之前设计制作的界面、音视频、动画及创意阶段的交互构想打包到一个平台,完成交互展示。学生除了完成交互设计创意及部分动画视频创作之外,一些关键的交互程序,学生还应学会与程序员合作完成电子读物开发与测试。反复与非遗传承人及爱好者沟通获得对创意设计的反馈意见,对已形成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补充、修改,在反馈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产品迭代设计,使之更加完善。

三、非遗资源融入项目课程的创新与成效

从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特点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出发,以非遗资源为教学载体,将教学成果与资源库项目验收要点结合,同时作品参加北京市动漫设计比赛,将非遗内容与课堂教学及专业参赛深度结合,把职业能力训练与具体的项目结合起来,通过教学,实现了各方面的“多赢”。

1.学生作品水平得到提高。非遗资源融入课程是对课程内容和载体有益补充;设计作品将传统文化与互动技术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的发展;学生面对非遗类选题比较感兴趣;作品艺术水准得到提交,到达入库标准。

2.学生驾驭项目的能力全面提升。在非遗内容融入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在真实项目实践中扮演企业设计师的角色,可使学生置身于从接单到客户沟通直至提交完成品的完整行业工作情境,以“准员工”的身份,在规定的岗位上,完整体验和承担符合学生接受度的“仿真项目”工作任务。非遗项目教学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角色作用,将所学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融会贯通于每一个非遗项目的实践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还能根据不同的企业需要或竞赛要求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熟练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设计表现形式,准确传达项目信息;丰富的非遗创造元素和题材能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加深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提升学生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意设计和传统文化应用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以及向国际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3.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非遗资源融入项目课程使艺术设计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得到有益的彰显,是培养职业型设计师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此类课堂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前、课后都感到备课和教学的压力,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以非遗资源带动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资源库项目带动科研”,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有利地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我院教师在承担资源库建设及非遗资源融入课程的过程中,结合资源库项目建设成果,申报各项科研课题多项,开发多套教学案例,都为日后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非遗资源融入项目课程让教师的专业素养在互动研讨中提高,教科研成果互相转化,让教师在教学研讨中受益。

4.专业教学成果不断涌现。非遗资源融入项目课程的非遗电子读物、网页、动画作品经过资源库审核小组审核,全部纳入国家级非遗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学生作品直接入库在我院属于首例。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的职业能力,还可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作品参加第四届北京市动漫设计大赛取得了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成阳.“融”“溶”之别─传统视觉元素融入当代设计的创新思路[J].装饰,2013,(6):72-73.

[2]刘明.岭南地域文化艺术的再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走进大学课堂[J].美术学报,2009,(3):70-73.

[3]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里程碑[N].光明日报,2011-02-26(4).

[4]施王伟.谈高职艺术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77-80.

篇2

经调研、协商,主要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有效凝聚工作合力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各级政府部门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和考核机制;依据有关政策,借鉴外省做法,成立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强化专门机构力量;探索资金、技术、政策、项目等多种投入方式,设立专项奖补资金,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良性投入格局。

二是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强化主管部门主责意识和联动部门协同意识,建立省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水利、文旅、自然资源、发改、住建、财政、金融等部门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沟通协调、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协作、重要遗产认定评选、特色“非遗”传承保护、专家咨询论证等的联席机制作用,协同推进农业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

三是完善法规体系。将我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立法列入省人大或省政府立法计划,依据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规定,尽快出台我省管理办法及细则。抓紧制定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和规范,不断健全普查登记、申报调研、鉴定确认、宣传弘扬、保护传承等一系列保护制度,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制度保障。

二、注重全面统筹,构建全方位保护体系

一是开展全面普查。在前期普查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普查范围、内容、标准,再进行一次全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识别、大挖掘、大普查行动,全面查清我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基本情况和分布状况,并加快推进普查成果上报汇总、档案建立和成果转化利用等工作,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据库和普查名录,同步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

二是科学编制规划。在尊重历史、依据现实、突出特色、彰显文化的前提下,科学制定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技艺和生态产品开发、休闲农业发展等方面保护范围、重点及目标,确定中长期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创新保护载体,丰富保护手段,严格依规实施,率先打造一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示范区(项目)。

三是建立专家智库。充分发挥各方面专家的智囊作用,建立由农业、水利、历史、地理、文化、社会、民俗、林业、生态环境等领域专家组成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坚持“优先保护、适度利用”的原则,完善专家咨询机制、决策建议机制和评估检查制度,正确处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的关系,增强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历史人文性。

三、研究提炼文化内涵,增强可持续利用底蕴

一是支持、鼓励从事农遗相关研究的文化事业单位、高校院所以及民间组织,深入开展我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理论研究,通过设立专项课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对照研究古农典籍等方式,对已列入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名录的46项遗产的历史由来、发展过程、利用价值等进行系统梳理,对新普查认定的项目进行再评估论证,对传统农耕文明优秀基因进行挖掘整理,努力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应用于工作实践。

二是充分吸收、借鉴农业文化遗产数据库和信息化成果,组织专门力量积极编纂省级农业文化遗产词典、名录、图集、文化丛书等;依托特有物种资源、劳动力资源、传统文化习俗和乡村景观,大力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手工艺品制作等农业文创产品,挖掘农耕文化的独特内涵和精神价值,打造“全省农耕,乡愁记忆”特色文化品牌。

三是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纳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工作方案》的实施,引导树立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的自觉意识,大力传播和弘扬优秀农耕文化,以深厚的文化滋养、坚定的文化自信来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四、创新发展模式,激发农业文化遗产新活力

一是加快业态融合。借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与文旅产业紧密结合,利用遗产地丰富的生物、生态、文化、景观资源和独特的农业生产活动、农产品开发,促进文化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康养产业、研学活动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创意设计机构与农遗项目、优秀农艺传承人对接,推动现代设计与传统技艺有机结合、巧妙融合,丰富要素供给,发展多元业态,助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打造乡村振兴全省样板的新路径。

篇3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

为加强对我局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了区文化局和谐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姜广华局长任组长,杨幼一副局长、李必纯调研员、许浩副调研员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杨幼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局机关各科室和下属单位负责人组成。同时,还结合实际制定了《××区文化局2009年“和谐社区建设年”实施方案》和《××区文化局2009年“和谐社区建设年”工作要点责任分工一览表》下发各科室、下属单位落实,明确了工作任务、时间进度、责任部门、责任人及分管领导。

二、强化工作措施,提高服务水平

(一)加快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

投资2亿元的××艺术博览馆已经封顶,并已完成内部装修设计方案。5月8日,总投资8亿元,总建筑面积62749平方米的××文体中心项目隆重奠基。文化(美术)馆新馆选址已确定。区图书馆积极协助工务局做好加层施工,5月起开始闭馆,同时为保证在施工期间保持图书馆的正常服务,满足广大读者的基本需求,6月6日板房临时服务点正式对外开放。

(二)推进图书馆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

我局继续加快××区公共图书馆建设及一体化管理进程,以共建、整合的方式在外来青工较为集聚的工业区建设图书馆分馆,推进分馆建设。继同富裕、众冠、高新等特色分馆开放后,今年1月,××图书馆百旺信分馆正式对外开放,为工业园区上万外来青工提供一个免费的文化学习场所;2月,华侨城分馆试开馆;目前,已按照一体化管理模式建成6个分馆,蛇口分馆正在筹备中。此外,我局还积极调研,按照合理分布、立足需求的原则,选址筹建新的分馆,让社区居民和外来劳务工就近享受文化服务。

(三)打造文化品牌,丰富社区文化产品

2009年上半年,我局共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236场,其中文艺演出101场,展览18场,讲座35场,比赛9场,电影1005场,大家乐活动11场,举办公益文化艺术培训班22期。同时,还打造了××国际音乐周、粤剧艺术周等一批文化品牌,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如今年××区国际音乐周于5月15日与文博会同步举办,推出了11场专场音乐会;粤剧艺术周已经连续举办三届,是××区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精心打造的一项群众文化品牌项目,深受广大社区群众喜爱;××区第六届社区艺术节的各个项目及实施方案已初步确定,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在2009“青工文化快车”活动中,仅上半年就为广大外来青工举办专场晚会、电影、游园、讲座、才艺比赛等系列文化活动共34场,还举办辅导培训进企业24期,学员1200人,受益企业达十多家。

(四)充实基层力量,扶持文艺社团

年初,区艺术团专业人员带编分流至各街道文化站,通过自己的专业优势,培训社区文艺社团,已经成为社区文化的骨干力量。同时,我局还加大了对社区文艺团体和本土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根据《2008年××区传统民间文化项目及群众文艺社团扶持方案》,拨付32万元经费对区内6个民间文化项目和20支群众文艺社团进行扶持;通过公益文化活动社会化运作,区粤剧团、区曲艺家协会、区民间艺术团、区老年协会等承办了一批公益文化招标项目,通过招标引导了本土文艺社团参与竞争,锻炼队伍,提高实力。

(五)完善机制,提高公益文化活动水平

继续完善公益文化活动社会化运作机制,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区政府扶持名单的传统民间文艺项目、获省级以上奖励的文艺节目、创作剧目以及只能从唯一供应者处购买的项目列入单一来源方式采购范围,更加有力地扶持了传统特色项目和优秀的文艺作品。为了让更多的民众享受公益文化服务,除了网上免费定票服务外,我局对部分高质量的公益文化演出采取政府补助,低价售票的办法,使社区居民能低价享受高雅艺术。我局从今年起聘请专业机构对公益文化活动项目的执行情况和结果进行全程监管,并发放社区群众意见调查表,确保活动质量,上半年已经回收

6000多份调查表,满意率达95%以上。

篇4

没有充足的调研资金、政绩心理作祟、规划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多种因素让文化旅游发展走了样,拆古楼建新楼,建新楼仿古楼,争抢名人故里的事情屡见不鲜。文化旅游怎样才能摆脱被烂桃花狂追的尴尬?

“并不是所有的县域都能制定出正确的规划方案,有时候领导就是凭自己的喜好。”某北京旅游规划师说。

徐州东南方向的灵璧县城,以灵璧石、钟馗画、虞姬墓闻名于世,一年前记者曾在一个阴雨天到访灵璧,在距离灵璧市区不远的地方,看到了正在建设的虞姬墓主题公园。千年前西楚霸王的闺中人如今深埋黄土下,墓间杂草丛生,墓四周堆满了建筑石材。知情人士透露,虞姬墓只是灵璧旅游规划的其中一个项目,未来还将在城郊建一座钟馗主题公园,规划图纸中的建筑风格非汉非楚,混杂无章。

“混搭”,已成为文化旅游的硬伤。

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至今已逾三年,文化旅游不仅仅是各个地区进行旅游产业转型的必要课题,由此衍生出的旅游产品、非遗保护也是重中之重。

其实,早在《意见》推出的前几年,社会上就开始出现复兴传统文化风潮,易中天的《品三国》盛极一时,众多机构一时间推出各类国学讲堂,关于传统文化研究的机构层出不穷……人们处在物质相对充实的环境下,对于文化的需求自然旺盛起来。

篇5

一、任务目标

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行动方案,对扶贫工作重点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情况进一步查缺补漏,完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组建群众文化团队,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创作生产一批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主题文艺作品。实现省定贫困村文化惠民活动“一村一年一场戏”全覆盖。培育文旅融合样板村,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推动特产销售,举办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撬动乡村旅游大市场,加大促进旅游扶贫村、具备旅游资源和开发条件的区脱贫迁建村、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负责人培训力度,以乡村旅游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二、时间安排

全面梳理文化旅游扶贫任务,倒排工期,强力推进。3月底前,对各科室、各乡镇(街区)扶贫攻坚以来工作成效进行自查评估;4月中旬配合市文旅局完成第三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计,全面摸清旅游扶贫发展现状和底数;4月中旬前做好迎接市局委托第三方对扶贫脱贫攻坚成效验收的准备;5月中旬前根据自查情况和市局反馈情况进行自查自纠、查缺补漏,举一反三,建立台账,补短板、强弱项,根据自查评估情况进行整改提升;6月中旬前将问题全部整改到位;7月底前,全面做好迎接市扶贫办评估验收的准备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

一是加强贫困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核查扶贫工作重点村文化活动室在硬件建设、服务内容、活动开展、开放时间等方面是否符合省、市脱贫攻坚标准与要求,充分发挥服务效能。积极推进县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在有条件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建设服务点,今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县、运转规范、服务有效的基层图书馆、文化馆服务网络体系。继续实施儒学讲堂标准化建设工程,在有条件的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建设标准化儒学讲堂。推进农村书屋改革创新。

二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将“戏曲进乡村”演出向省定贫困村倾斜,优选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精品剧目、扶贫小戏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反映农村生产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采取连片演出、小分队演出等多种演出形式,提升演出效果,让广大村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文化大餐。

三是加大艺术作品创作力度。运用文艺形式讲好脱贫故事,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营造脱贫攻坚全面收官浓厚氛围。加快创作生产乡村振兴题材重点剧目,争取年内完成剧本创作。加强农村现实题材艺术创作,督导更多优秀剧目早日立上舞台。继续开展非遗扶贫培训和文创产品宣传推广工作。

四是加强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区迁建社区全部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为区脱贫迁建公共服务综合平台。

(二)是全面完成广电精准扶贫工作

实现广播电视无线信号“户户通”,在原有三个发射基站的基础上,再增设两个发射基站,力争6月份动工,7月份完成站点增补工作,确保无线数字电视信号全覆盖、户户通。

(三)实施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工程

一是培育乡村旅游扶贫载体。采取景区带动、“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支持乡村旅游合作社、涉旅企业等经营主体,带动A级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周边的贫困户就业增收。指导有条件的旅游扶贫村、区脱贫迁建村挖掘周边旅游资源,充实旅游元素,完善旅游功能,培育文化旅游小镇、文旅融合样板村和创建A级旅游景区,以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群众脱贫增收。

二是规范使用扶贫资金。进一步发挥旅游扶贫资金作用,增加贫困人口股息和分红。聘请第三方开展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计,并形成审计报告,根据审计情况立即督促问题整改。

三是实施旅游扶贫宣传推广工程。通过文化塑魂,旅游承载,推动产业融合,丰富旅游业态和项目,努力构建“旅游+文化+乡村”融合发展大格局。举办旅行社乡村游踩线活动。开展“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积极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微信、微博、移动手机客户端和媒体专栏等方式,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好客网、齐鲁乡村旅游网等网络平台,深化与旅游电商合作,实现旅游扶贫村产品、项目的网上推广、网上营销。

(四)开展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活动

一是充分发挥全县文旅系统委派第一书记的作用。以建强支部为目标,加强派驻村班子建设,提高政治引领和脱贫致富能力,完善扶贫计划,实现精准扶贫。

二是继续做好帮扶村调研走访慰问工作。做好领导干部到联建村进行走访调研工作,深入了解、帮助解决联建村的问题和困难。组织局机关全体党员在重要节假日,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贫困户,帮助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困难。“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各党支部到联建村走访慰问,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群众,开展扶贫主题党日和共建共驻活动。

四、政策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县文化和旅游局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协调推进文化旅游扶贫工作。制定并印发《2020年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定期组织召开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局市场资源推广管理科负责做好旅游扶贫日常工作及调度。

二是强化资金投入。积极整合公共文化、艺术创作、文化产业、文化培训等各类资金,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特别是在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基层文化活动设备购置、戏曲进乡村等必备文化阵地和服务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旅游扶贫项目,推荐报送一批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重点项目,拓宽旅游扶贫项目融资渠道。

篇6

一、文化创特色工作目标

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县文化优势资源,在历史文化、区域文化、乡土文化、品牌文化、文化产业上创出特色,树立旗帜,扩大文化在全省甚至全国的知名度,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态宜居、诚信文明、幸福和美的新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二、文化创特色工作思路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已渗透至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全部要素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文化创特色”的新思路,把文化与经济建设摆到了同样重要的位置,从更高的标准,更高的品位为我县文化工作提出了要求。文化创特色是一项渐进的、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局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展开文化创特色工作。

(一)在历史文化上创特色

1、红色文化。油山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根据地,古陂、新田打响了的第一仗,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等重大历史事件,是我县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是文化创特色的重要内容。要通过争资争项或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加大对赣粤边特委旧址、特委交通站旧址、赣南特委训练班旧址等红色遗址的维修保护力度,建设好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园;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传唱一首红歌《油山颂》;创作一台以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为题材的有影响力的舞台剧,使我县的红色文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对外扩大影响力,为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宣传造势。

2、古塔文化。大圣寺塔被誉为江南第一宋塔,千年古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县唯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圣塔广场又是我县对外接待的重要窗口,发掘和提炼古塔文化应成为我县文化创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丰富圣塔广场文化内涵,收集整理有关古塔的民间传说,编印一本介绍古塔的宣传小册;在圣塔广场布置一个展览馆,展示与宋塔有关的史料,同时把部分馆藏文物布展于此供市民参观;以古塔为中心,发展字画、奇石、古玩收藏等艺术品行业,营造浓厚的古塔客家文化氛围,打造赣南有特色的文化名园。

(二)在区域文化上创特色

1、脐橙文化。作为“中国脐橙之乡”,脐橙文化是我县最亮的特色。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广部门的优势,对内营造浓厚的脐橙文化氛围,对外大力宣传推介脐橙文化。通过举办脐橙文化节,创作和表演反映脐橙文化的精品节目;举办脐橙摄影大赛,征集一批反映脐橙文化的精品摄影作品,编印一本脐橙画册,通过购买的方式,放置于各大宾馆、企业和单位,以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2、诚信文化。“人信物丰”是自古的美誉,也是我县人民立足之根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组织创作反映诚信文化的文艺作品,在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广场文化、节日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活动中渗透诚信文化,把诚信作为评选优秀“文化中心户”的一个必备条件等。

(三)在乡土文化上创特色

1、民间艺术。挖掘民间艺术是文化创特色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县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古陂席狮、犁狮”,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手端木偶戏”,市级非遗保护项目“民间音乐三重云”、“大阿子孙龙”等。要进一步加强非遗项目的发掘、保护和申报工作,虎山的“钩筒”、大桥的“大铜花鼓”、大塘埠的“铜钱花”、小河的锡艺等正待开发。要通过举办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演活动,推动民间艺术工作开展。

2、民间文艺团体。民间文艺团体是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培育和扶持有本土特色的文艺团队,如畲族民间艺术团、嘉定镇社区威风锣鼓队和舞龙队、大塘埠镇二胡乐队和舞狮队、铁石口镇的女子铜管乐队等,要在每个乡镇培育出1—2支有实力的民间文艺团队,形成特色。

3、基层阵地文化。在建设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社区(街道)文化茶室、文化大院,在新农村点重点培育文化中心户和农家书屋,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文化交流的平台。

4、地方特色文献。收集整理姓氏族谱,本土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歌谣、对联、笑话、报刊等地方特色文献,陈放于图书馆,供群众查阅。

(四)在品牌文化上创特色

1、打造“二胡之乡”品牌。二胡艺术作为的一大特色,拥有二胡爱好者2万多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近年来,我县开展了全县二胡大赛、二胡艺术交流、培训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二胡艺术的发展。2011年我县已向上申报“二胡之乡”称号,为确保申报成功,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二胡艺术的培训工作,在中小学校开设二胡艺术课堂,在广大群众中普及二胡艺术,每年组织一场全县性的二胡大赛,积极参加各种二胡艺术交流比赛活动,提高我县二胡艺术水平,在全县营造浓厚的“二胡之乡”的氛围。

2、打造非遗品牌。古陂的“席狮、犁狮”是市为数不多的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之一。我们要通过网站、宣传牌、活动等多种渠道宣传这一文化品牌,把“席狮、犁狮”之乡的称号推介出去。成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集中力量做好非遗项目的发掘、申报和保护工作,努力打造非遗品牌。

3、打造“合唱”文化品牌。合唱可以凝聚人心,激发热情。我县群星合唱团于2011年6月在重庆唱响中华红歌会并荣获“优胜杯”,取得了突破性成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合唱艺术水平,把这支队伍打造成的一个品牌。同时把合唱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起来,在今年国庆期间举办以“走向复兴”为主题的县第一届合唱节,由各乡镇、机关单位、学校、企业组队参赛,以后每年举办一次,唱正气歌,唱自己的歌,打响合唱品牌。

4、打造电视栏目品牌。争取资金,加大投入,更新设施设备,建设一至两个上档次的小型演播厅,在原有《阳光总动员》、《天南地北人》等优秀电视栏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节目质量和档次,三年内推出1—2个在全市叫得响的电视栏目品牌。

(五)在文化产业上创特色

1、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发掘和利用我县的红色文化、脐橙文化、古塔文化的优势资源,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开发与脐橙、古塔、客家相关的艺术饰品等,推动“同年寨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2、发展繁荣文化市场。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繁荣和规范文化市场。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兴办文化产业,发展动漫、影视、文化娱乐以及包装印刷等产业。引进大型连锁企业,兼并散、乱、小网吧,积极推进网吧和文化娱乐场所的规模化、连锁化、主题化、品牌化,把文化娱乐场所集中到某一区域,打造特色文化娱乐一条街。

三、文化创特色工作措施

根据以上文化创特色工作思路,我局将以“凝心聚力,敢为人先,善谋实干,争创一流”的工作作风,从“确保资金支持、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广泛宣传推介、创作精品力作、培育文化队伍”等方面落实措施,确保文化创特色工作实效。

(一)力争和确保财政支持

设立全县性文化发展基金,争取县财政每年不少于200万资金投入,积极吸纳社会、企业资金,为文化创特色提供资金保障;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文化事业费的投入增长幅度不能低于当地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和“人均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不少于1元”的政策和措施;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支持。

(二)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坚持高标准建设文化设施。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文化项目资金,完善落实县级配套措施,启动文化艺术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即启动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设,争取在三年内建设完成。加快完成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加快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积极配合省市“农家书屋”项目实施,不断完善全县村级文化示范点项目建设。加快广播电视基本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完成国家、省、市“村村通”“村村响”工作任务要求,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工程,村村建有农家书屋等。

(三)提升文化服务水平

一是充分发挥文化艺术中心的功能和作用,组织和开展好各种集会、汇演、展览、培训等文化活动。培育县域电影市场,完善大厅和小放映厅功能,加入电影院线,让我县电影放映与全国、全球实现同步;积极引进省市级以上文艺团体开展戏剧、演唱会、音乐会等高雅文艺活动,把本地特色节目与外来高档节目相结合,打造一台有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娱乐演出;利用文艺术中心的场地优势,开展各种会展活动,打造会展文化品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味。

二是充分发挥局属各单位的职能优势,做好文化服务工作。新闻中心要努力提高新闻节目质量,创新节目形式,形成风格,创出特色,全面提升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和服务水平。文化馆要做好群众文艺的培训辅导工作,充分调动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广泛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城区培育2支以上群众文艺队伍(群星合唱团、群星艺术团),在社区(街道)建立文化大院或文化茶室,开展文化培训和娱乐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氛围,在农村加强以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为主体的三级文化网络建设,为农民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文化服务。采茶剧团要围绕文化创特色工作,创作编排更多高水平节目,为农村、企业、学校、社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演出服务;博物馆要做好大圣寺塔的开放和保护,藏品的展示和保护工作,树立圣塔广场良好的文化窗口形象;图书馆要多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提升图书管理和服务水平。采茶剧团、电影公司、图书馆继续做好以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下乡、下基层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

三是加快文化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赣市银[2011]68号)的落实,充分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信贷需求,加大对中小民营文化企业的培育、引导和扶持力度。文化综合执法大队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为文化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确保文化市场平安、和谐、稳定发展。

(四)广泛宣传推介文化品牌

一是重视和发挥互联网络的宣传推介作用,建设一个专业的文化网站,展示文化魅力。二是在国道或省道乡镇入口处竖立大型的广告牌对文化品牌进行宣传。树立文化品牌形象,提升文化品牌知名度。如: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古陂席狮、犁狮”之乡——古陂镇,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主战场——油山等。三是积极组织参加市级以上各种大型文化赛事活动,宣传推介文化。

(五)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

文艺精品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艺繁荣、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我们要紧跟时代,紧扣县情,积极推进体裁、题材、形式和表现手段的创新,围绕红色文化、脐橙文化、诚信文化等主题不断推出更多优秀作品。要打造精品剧目,每年举办一次全县性的专业文艺汇演或精品剧目展演活动;组织县内作家、书法家、美术家等文化人才发挥自身的优势,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力作;继续开展好每年的“六县书法、美术、摄影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六)培育壮大文化队伍

文化要创特色,必须要有能创文化特色的人才。我们要研究制定文化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培养和引进文化专业人才、经营人才。加大引进专业人才的力度,面向县内外开发和引进具有强劲商业活力的文化艺术人才;继续实行人才“走出去”战略,派员赴省市和发达地区跟班考察、学习交流;想方设法把在外地工作的文化人才请回来。要确保乡镇文化人才的配置,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置1—2名专业文化干部。

四、文化创特色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文化创特色”是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强县富民的重要思路,全局上下一定要高度重视,把文化创特色工作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来抓,把文化创特色成效作为检验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各单位要加强领导,精心布置,真抓实干,在系统上下形成浓厚的文化创特色工作氛围。

篇7

单霁翔:大运河申遗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本身难度就大。在申遗过程中,主要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大运河申遗工作的难点。

⑴对于京杭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的认识长期不到位。京杭大运河和长城同为举世闻名的古代工程奇迹,但是,长城早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京杭大运河长期游离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之外,与国外一些古代水利工程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形成反差。

⑵运河保护工作滞后,基础工作薄弱。现在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和多重价值。对京杭大运河主干河道和沿线文化遗产的家底调查不清,缺乏完整的保护方案,运河的利用管理、综合整治和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缺少统筹协调。

⑶重经济效益,轻历史文化积淀。一些地方忽视文化综合效益对经济建设的转化。人为因素破坏成为京杭大运河遗产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运河流域环境被严重污染,文物本体年久失修;建设性的破坏,威胁文化遗产的背景环境;保护性开发或者破坏,改变了运河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大运河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退化与消亡,给历史文化遗存带来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⑷城市特色逐渐消失。京杭大运河沿线几十座城市曾经见证了运河景观所形成的无法替代的城市特色,形成了特殊的城市肌理和特质内涵,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立性格。但是,许多城市由于对文化遗产的忽视和放弃,造成了今天沿线城市形态、城市面貌和城市文化的趋同化。

⑸多头并管,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工作涉及交通、水利、环保、国土、建设、规划、文物等多个部门,同时京杭大运河一直是水路商货运输的黄金水道,但保护管理体制处于分散状态,缺乏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这种状况既影响了大运河的文物保护工作,也不利于航运和地方建设的协调发展。

⑹保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用于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的经费十分有限,与京杭大运河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极不相称,严重影响了京杭大运河保护工作的开展。

⑺相关研究不够,对运河文化内涵认识不足,对大运河保护对象和范围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直接影响到大运河及其相关文化遗产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范围的明确界定,这也是制约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记者:中国大运河申遗工作的启动和开展,对加强大运河遗产利用和保护工作有哪些作用促进?

单霁翔:随着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推进,我以上提到的申遗过程中的大多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2009年4月,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建立了省部协商机制,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大运河沿线各省、直辖市积极协商与通力合作下,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取得6个方面的阶段性成果。

一是协调机制初见成效。2010年4月,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第二次会议确定将《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管理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和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遴选两项工作,作为大运河保护和申遗重点工作,并同意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分别作为牵头实施单位,开展总体规划编制和预备名单遴选工作。

二是推进保护规划编制。一方面,国务院有关部门继续推动《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规划》、《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南水北调东线京杭运河航运水污染防治专题调研,积极听取文物领域专家的意见,做好与相关保护规划的衔接工作,妥善处理好大运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另一方面,国家文物局积极推进大运河沿线省级和地市级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是推动专项保护立法。国家文物局由局领导带队,赴沿线省市实地开展大运河保护管理立法的专项调研,并组织专家对立法工作思路和基本框架进行深入探讨。

四是争取专项资金投入。国家财政继续在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中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同时,国家文物局协商相关部门,组织相关机构对“十二五”期间大运河保护管理资金需求进行了全面调研,争取国家加大对大运河遗产保护的专项经费投入。

五是加强遗产相关研究。为解决大运河的遗产构成、突出普遍价值陈述、适用标准、申遗点段遴选等关键性技术问题,国家文物局通过多次组织专家研讨会、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专题研究等方式进行技术攻坚。

六是社会效益不断扩大。自2006年6月国家及运河沿线各地秉承民意正式启动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以来,各地政府和民众的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热情持续高涨。扬州市坚守运河城市的文化传统,坚持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妥善处理城市发展与运河遗产保护的矛盾,在探索与实践中保住了城市的独特风貌,凸现了扬州的文化魅力。无锡市政府投入16.9亿元,搬迁了清明桥街区16家企业,面积达1060亩,并利用企业腾退的厂房建设了无锡丝业博物馆、窑业馆、运河艺术馆和1955创意产业园等。济宁市将大遗址保护的理念引入南旺分水枢纽工程的保护展示,目前正积极筹备专家研讨会,寻找该枢纽工程作为大遗址保护展示的技术途径和实施方法。

记者:您认为大运河成功申遗将为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带来什么?

单霁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意味着大运河突出的普遍价值、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为保护这些珍贵遗产几代人付出的艰苦努力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际专业咨询机构的一致认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开创了历史新篇,使人振奋,令人深思。

大运河的保护为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启发,为我国如何保护线性文化遗产带来可资借鉴的经验。文化线路遗产往往首尾相连千百里,形成历史千百年,是一条条见证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长河,是一部部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这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线性文化遗产,不仅是我国珍贵的文化财富和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而且今天仍然发挥着难以估量的广泛作用,这也是其他文化遗产类别难与比拟的特点、功能和价值。因此,加强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有利于文化遗产集群的抢救,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蕴,再现“文化长河”、“百科全书”的丰富文化内涵,延续城市文脉。

记者:大运河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如何才能处理好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

单霁翔:大运河的保护难度与其价值所在是一体两面的事情,线路长、文物集群多、仍在使用中等特性一方面使得大运河称为“活着、流动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使其不同于其他文化遗产,有着较高的保护难度。

在大运河保护方面,还应尽快落实和执行《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12年10月开始执行的《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为大运河遗产提供了专门的保护法规。立法之后,执法为重,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该办法的执行力度的监督和推进工作。

同时,大运河的保护连接着沿线众多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维系着沿岸千百万民众的记忆与情感。对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一定不是把它作为一个封闭的系统保存起来,而要使文化遗产积极地融入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去。这样,文化遗产的保护,才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够长远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大运河的保护要有利于提升沿岸城市的文化品位、维护沿岸城市的历史风貌、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面孔、保持生机勃勃的地方特色,要使沿岸民众在保护工作中真正受益,这样才能使大运河的保护工作得到社会民众的衷心拥护和持续支持。在运河沿线城市的保护、展示以及建设过程中,应当用文脉延续的手法融合各类已有的城市空间,使新旧城区共同组成和谐的整体。历史城市的发展强调的正是这种城市空间的连接和融合,表现在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人与建筑以及建筑与建筑的对话上,通过对话、融合创造出宜居的城市文化空间。大运河的合理利用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搞旅游,也不能为了开展旅游,在运河边上搞很多大广场、大绿地,这是不对的。另外,大运河情感价值的开发也很重要。

由于大运河的“线性”特征,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和有关省市政府进行更加紧密的通力合作,并在全社会进行更加广泛的动员。

事实上,自2006年6月国家正式启动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至今,各地政府和民众的保护热情持续高涨。一些河段两岸民众自觉保护运河,参与清理垃圾、打扫运河。正如前面提到的,扬州市、苏州市、无锡市、济宁市等都在探索与实践中保住了城市的独特风貌,凸显了运河城市的文化魅力,让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妥善处理了城市发展与运河遗产保护的矛盾。

为保护大运河完整的人居环境体系,应尽量避免原住民大量迁出,避免对传统民居进行大规模商业开发的模式。应通过加固维护和内部改造,改善住户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众。这既是维护大运河遗产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维护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

大运河保护和申遗是责任,也是契机,将带给大运河沿线城乡及其千百万民众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

未来,大运河应当尽可能地恢复和保留历史风貌,保持它的健康状态,延续它数千年来不曾断绝的生命活力,让大运河文化成为一种独特的,连接历史、现在和未来的,自然与人工结合的,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鲜活而生动的文化形态,发挥出源源不断的创造力、生命力。大运河作为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廊道,应将文化资源的保护置于首位,同时关注经济功能的发挥和生态系统的维护,使文化资源、经济功能和生态环境三者并举。

记者:您为什么把大运河称为中华民族流动的血脉?

单霁翔:运河是文化遗产的一种特殊物质载体,其客观存在是人类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重要组织形式。大运河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一项壮举,它流经20多座城市,构成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相连的水利大动脉,是中国历史上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等用途的生命线,对中国古代的全国统一和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大运河涉及长江与黄河这两个中国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连接着夏文化、商文化、楚文化、燕文化、齐鲁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是古代人类生活集中、文化遗址密集的地区。各个时代的大运河贯穿之地,都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被人们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包含了历史、科学、艺术各方面的价值,其文物价值与意义都非同寻常。据不完全统计,运河沿线6省2市文物遗存包括古建筑类遗迹227处,古墓葬类遗迹229处,近现代遗迹15处,石刻及其他类遗存合计60处。

大运河流淌的文明滋养着相关地域的传统文化,构成沿岸人类生活的真实记载。千百年来,大运河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至今山东济宁以南的京杭大运河仍在通航,济宁以北则已断流,但有的段落还发挥着行洪、灌溉、输水、排污等水利和市政功能。大运河的千年流淌,造福了一方百姓,给民众带来了舟楫之便、灌溉之利、鱼虾之裕和交流之畅。可以说,大运河是“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

老北京有“北京城是从河上漂来的”的说法,这是对大运河经济、文化大动脉连接作用的形象概括。自元代定都北京后,就出现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离的现象,为保证元大都的物资供应,缩短从北京到杭州的航线,元初先后挖通了通惠河、会通河、济州河,运河改道后,比隋代京杭运河缩短了900多公里,江南的粮食、丝绸、茶叶等源源不断地顺着大运河来到北京。历时14年营建的紫禁城,所用砖石木料大多从南方运往京城。这些砖石木料许多体量巨大,唯有走水路最为快捷省力,因此京杭大运河成了首选。于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紫禁城,乃至以后的岁月里陆续修建的“内九外七皇城四”的北京城,就这样从京杭大运河“漂”来了。明清两朝皆定都北京,同样因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大运河在物资运输、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地区因傍依水系而充满了变化和生机,凭托运河这条黄金水道,经济得到发展,商品得到交换,文化得以传播。运河流淌的文明成为影响两岸传统文化的“因子”,岸上呈现的灿烂繁华的历史文化,构成岸边凝固的时光,都是千百年来人类生活的真实记载。这些历史文化的影子在一条遗存水系的流淌中再现,形成相互关联的文化遗存范围,书写着特定地域的发展历史,孕育了多样化的地方文化和习俗。

所以说,大运河是一条经济之河、文脉之河、生态之河,是中华民族流动的血脉。

记者:申遗成功,将对大运河的利用和保护工作带来哪些新挑战?您认为国家和地方等有关方面应该如何主动应对?

单霁翔: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必将引起民众更多的关注,如何处理遗产保护、遗产开发与城市建设、民众生活间的关系,将是大运河面临的一大难题。同时,申遗成功后,伴随知名度提升而带来的游客量增加,也为大运河的利用与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国家层面,2006年10月,国务院公布的《长城保护条例》,不仅为长城保护构建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更为大运河等地域广、体量大、情况复杂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运河的保护和管理也应当尽快落实2012年执行的《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上为遗产保护提供保障。

篇8

按照“快”、“广”、“深”、“活”、“实”的五字方针(动员部署突出一个“快”字,宣传发动突出一个“广”字,学习讨论突出一个“深”字,活动形式突出一个“活”字,组织实施突出一个“实”字),迅速启动我局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快速启动

12月19日市政府召开了“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动员大会以后,我局立即组织局领导班子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市文广新系统开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局党组书记、局长传达了市政府系统“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动员大会主要精神,宣读了市政府《关于在市政府系统开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的实施方案》,就如何在文广新系统开展好此项活动做出了重要部署。

二、成立组织,健全机构

为保证该项活动的扎实深入开展,按照市政府《关于在市政府系统开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了市文广新局开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领导小组,局长为组长,王玉芳、张艺、侯俊华、雷武、禹光明、于振刚、万效民、刘学芬、王福忠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王玉芳兼任、副主任由王福忠兼任,办公室工作人员由机关党委和局办公室组成。

三、制定方案,抓好落实

按照市政府《关于在市政府系统开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实际,制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开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的实施方案。确定了要在六个方面干成事、出亮点,即:第一,抓建设、促完善,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出亮点。第二,抓项目、促发展,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上出亮点。第三,抓活动、促繁荣,在确保群众文化工作丰富多彩出亮点。第四,抓保护、促传承,在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上出亮点。第五,抓纪律、重形象,在提高业务管理水平上出亮点。第六,抓精品,重人才,在努力打造一批精品力作上出亮点。

围绕以上六个方面,先期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组织人员对山东省德州市、聊城市,河南省开封市、濮阳市、登封市等地,就当地杂技、武术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学习。在围绕如何发挥文化部门优势,如何在杂技这一特色文化品牌上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上进行了考察、学习、探讨和交流,形成了调研报告,对如何发展壮大我市文化产业尤其是杂技产业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二是对“两节”、“两会”期间的文化活动进行了精心谋划和实施,先后组织了“白燕升公益演唱会”、文化三下乡活动、迎新春梆子、京剧专场演出等活动。其他活动将如期举行,努力营造节日氛围,三是分别召开了全市图书馆长会议、全市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及国保单位项目的申报工作会议、全市广播电视管理工作会议,对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如何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部署。四是部署开展了“两节”、“两会”期间的文化市场整治活动,现在正在进行当中,确保我市文化市场安全。

四、层层动员,广泛发动

为使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到该项活动中来,局长分别在班子碰头会、全系统党代会、全市文物工作会议、全市广电管理工作会议等场合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12月30日又召开了全系统的再动员、再部署大会,机关全体和局属单位领导班子参加了会议。会议再次传达了焦市长在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分析了当前文化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宣读了市文广新局《“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的实施方案》。并提出了具体要求:狠抓落实,强化干成事的工作压力氛围。要按照市政府提出的“爱,我能做什么;大发展,我们怎么干;岗位是阵地,如何作贡献;如何干成事,怎么出亮点”的要求,对照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任务,结合国家和省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有关文化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目标责任,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落实岗位目标,把每一项工作目标变成沉甸甸的工作责任,强化每位干部职工干成事的压力,进而把压力转化为干成事的动力,形成真实干、干成事的压力氛围。建立活动开展激励机制,活动开展效果要同年终考核相结合,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表彰奖励先进,批评惩戒后进。

五、深入学习,认真讨论

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按照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针,制定了学习计划,组织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张庆黎同志在省委八届党代会上的讲话,郭华同志在市委八届党代会上的讲话,焦彦龙同志在全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展了“爱,我能做什么;大发展,我们怎么干;岗位是阵地,如何做贡献;如何干成事,怎样出亮点”大讨论活动。同时充分利用政务网活动专栏下载相关资料,丰富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加大学习深度,我们还编制了《文化产业工作手册》,做到人手一册,方便学习。

六、明确目标、建立台账

按照市政府办公室的要求,我局制定了单位和主要领导2012年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对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完成时限、责任科室、责任人和责任领导等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并建立了工作台账。

按照局“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各科室确定了自己的2012年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在完善当中;个人的责任目标正在分解当中。

七、创新载体、突出特色

一是在全市文广新系统组织开展以“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为主题的建设文化强市大讨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努力推动和实现我市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的总体目标,为“十二五”时期全市文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二是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五比五创”活动。即“比学习,创一流素质;比团结创一流团队;比干劲,创一流风貌;比服务,创一流作风;比工作,创一流业绩。”旨在进一步推动全局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两项活动要结合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要结合学习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机遇,激发文广新系统干部职工爱事业、爱的激情。三是召开了服务对象、群众代表座谈会。12月28日,我局结合行风评议工作,召集60余名服务对象和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会上,向服务对象和群众代表汇报了我局年的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介绍了2012年的重点工作安排,充分地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八、科学谋划、突出亮点

结合这次“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2012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工作要坚持以推进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两轮驱动”促进全市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从以下几个方面干成事、出亮点:

第一,抓建设、促完善,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出亮点。一是要着力推进图书馆、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二是着力推进县级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建设;三是要继续加强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县城数字影院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惠民文化工程建设工作;四是要继续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戏下乡、送书报下乡等惠民文化活动工作。

第二,抓项目、促发展,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上出亮点。一是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规划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二是研究出台一系列文化产业优惠政策;三是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产业带的打造。四是争取几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列入国家级重点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

第三,抓活动、促繁荣,在确保群众文化工作丰富多彩出亮点。坚持以和谐文化建设为导向,建立以“四项管理模式”(即:规划型管理、目标化管理、档案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为主要抓手的群众文化活动新机制。大力实施群众文化繁荣工程,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好文化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第四,抓保护、促传承,在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上出亮点。一是进一步做好大运河申遗工作;二是完成大运河文化丛书编写出版工作;三是保证图书馆、博物馆、文庙修缮复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四是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篇9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县上半年重点工作督察总结座谈会精神,经请示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同意,今天下午,我们召开上半年工作总结大会,主要是对上半年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分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并对下半年的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委宣传部齐部长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会议,这充分说明县委、县政府对我们文体广电工作的关心、关怀和高度重视,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和谢意!今天的会议,是文体广电局组建以后的第一次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应该说既是一次工作总结会、合心动员会、任务安排会、又是一次问题分析会、目标落实会、更是一次加油鼓劲会、促进推进会。通过这次会议达到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准确定位、明确任务,把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凝聚到促进工作,推进落实,推动发展上来,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刚才,各下属单位汇报了上半年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半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我结合昨天全县上半年重点工作督查总结座谈会精神和刚才各单位的汇报,就上半年文体广电工作情况及下半年的工作任务先讲四个方面的意见,最后,齐部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

一、上半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上半年,全县文体广电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市“四三二一”战略和全县“三二一一”发展思路,以实施“一五十”工作计划和加快广播影视事业发展为目标,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切实履行各自职能,着力提升工作水平,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文化体育、广播影视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是年度考核和年初安排认真扎实。全面总结了2009年工作,对下属单位进行了年终工作督查,考核了班子,审计了财务;制定了2010年全县文化体育及广播影视工作要点,和下属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分解了工作任务,制定了全年重点工作行事历及日常工作行事历,编制了《2010年工作手册》,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

二是节庆、文体活动有声有色。春节期间,牵头实施了县城街道灯饰亮化工程,开展“四进基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专场秦腔演唱会、“和谐之韵”书画展、精品文物展、广场文化活动和义务书写春联等活动30多场(次),丰富和活跃了城乡春节文化活动;举办了“庆五一·促和谐”职工运动会、文艺汇演、书画展和讲解比赛、免费体检等活动;承办了为期5天的庆祝建党89周年“唱红歌·颂党情”万人歌咏比赛。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体现出了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北体育场完成了施工图纸设计,即将开工建设;投资220万元的南石窟寺岩体加固和投资158万元的城隍庙维修工程完成了设计方案的评审及批复,目前进入招投标阶段;第四批中央扩大内需项目的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完成了2层主体建设,七月底前全面竣工;影剧院和博物馆灾后重建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为215个行政村配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4大类1000多台(件),总价值84万多元;在进一步完善已建农家书屋的基础上,确定了剩余53个村农家书屋的人员、场地、设施,年内可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的目标。

四是遗产保护成绩显著。坚守岗位,加强安全防范,落实文物安全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按时记录值班日志,定期进行夜间巡查,确保了文物安全无事故;对县博物馆文物展厅正在进行档次提升,升级改造文物库房,并对文物进行归类整理,使之规范运行;认真完成了文物普查阶段性工作任务、“非遗”研究与保护及“西王母信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加大了对进入各级“非遗”名录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并积极实施“民间艺术之乡”创建命名工作。

五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成绩斐然。制播泾川新闻94期,播出新闻稿件1051条,制播《乡村季风》、《家庭·人口·社会》、《泾川果业》等固定电视栏目12期;制播《解放思想优化环境促进发展》、《时代先锋》等各类临时栏目44期。实况录播三干会、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11场次,录制精神文明建设专题片6部,其他专题片5部,较好地宣传了全县各级各部门扎实推动“六个集中突破”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对外宣传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上送省电视台新闻9条,播出4条,上送市电视台新闻200多条,播出182条,外宣条数持续保持全市前列。

六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对去年实施的1200个自然村22084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行补充完善,建立了内容详实的用户管理档案和电子资料。加强维护管理,确定专人对损坏的村村通设备及时进行维修,至目前共维修设备53台(次)。认真调研编制了《泾川县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方案》,共确定20户以下自然村工程建设点2103个盲村、39105户,为我县十二五期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七是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初见成效。组织全县11个电影放映队深入农村开展数字电影放映工作,至目前,共放映电影1200多场(次),较好地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放映任务,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八是文化产业及文艺创作得到了社会的好评。文化产业协会已得到批复,即将成立。开发特色产品,使文化产业在泾川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得到提升;筹办了各类书画展、摄影展,创作出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学艺术精品;积极编好戏、出好书、作好诗、排好舞,至目前完成书画创作30余幅,其中5幅书法作品获得市上奖励。发表文学、文艺作品17篇,新编排舞蹈3部,出版发行了《圣地泾川》3部;郝栓福、张森林、李延福出版印发了个人摄影集;退休干部胡生洲创作修编了五部剧本,已上报省文化厅审定。以上这些工作都为群众提供了高品位的精神食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九是文化市场管理井然有序。进一步健全了“扫黄打非”工作机构和执法队伍,推行“属地管理,一票否决”的管理制度,开展文化市场“天天查”活动,到目前为止,暂扣网吧服务器3台,对2家网吧提出了警告,并责令2个违规经营网吧停业整顿,与电信局联合为网吧安装了监控设备,对网吧实施全天监控,确保无未成年人进入;出动检查人员100多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100多家,收缴非法出版物263册,盗版光碟192张(盒),处罚违规经营户5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5月初到6月中旬,配合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进行了为期20天的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确保了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

十是体育活动及体育彩票销售工作有序开展。一是举办“迎新春·庆元旦”职工拔河比赛和象棋比赛;二是为平凉市第一届运动会选拔了运动员80人,教练员20人;三是协助举办了县委、县政府机关体育运动会,文体系统第二届运动会;四是积极扶持体育彩票销售,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对我县13个销售网点进行检查指导,分解了销售任务,确保完成年度销售任务,目前在全市排名位列第四。

十一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创新载体,积极实施名角培养、名戏打造、名剧团建设“三名”工程及“五个百”工程培训、评选、命名任务;评选上报先进基层文化工作者、农村文化能人20名,推荐上报了全省群体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结合建设全省戏剧大省的要求,创作申报了《村官》、《王母情》等5个剧本参加省文化厅评审;组织专业、业余秦腔爱好者10名参加全市秦腔大讲赛,分获优秀组织奖和个人优胜奖。

十二是综合性工作落实有力。制定了2010年党建、安全生产、禁毒、计划生育等工作要点、方案;及时进行“中国·泾川”门户网站文体局子站信息添加、管理,上报信息12篇(条);根据县委、政府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精心制定了《泾川县文体广电局职能设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初步完成了机构整合的工作任务。重新制定了重点工作行事历,确保了机构改革和当前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我们的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蓬勃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广大干部职工尽职尽责、扎实苦干、创新快干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思想解放不够。对加快全县文化体育及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清,理念不新,视野不宽,定位不准,认为机构改革,单位合并,去向不定,存在干不干一个样的思想,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敬业、不尽责,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没形象、没实绩。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部分干部职工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工作需要,谋划工作重点不突出,计划不周密,措施不具体,工作缺乏主动性,对所从事的工作心中无数、推天度日、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三是精神状态不佳。不少干部职工存在等待观望的侥幸心理和怨天尤人、畏难发愁等消极情绪,对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清,行动不快,成效不大,对有些细节问题甚至置若罔闻,不予理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目无组织纪律,个人利益至上,搞小圈子、小团体,落实工作有小动作,唯恐天下不乱。

四是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今年我们共实施的是南石窟寺岩体加固、城隍庙维修、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体育场建设及灾后重建等项目,在全县处于后进位次。各单位争资金、跑项目的决心不大、行动不快、落实不力。

五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内部工作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影响整体工作推进。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下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下半年文体广电工作要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的目的,以和谐文化建设为主题,以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体育权益为重点,按照“一五十”的工作定位,进一步优化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隍庙维修工程和南石窟寺岩体加固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进度,争取早日开工,力争年年内完成,确保文化遗产的安全和申报;积极争取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套设施尽快到位,加快新建的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扫尾工程,充分发挥文化站的作用;千方百计争取保护资金,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王母信俗”项目落实保护措施,实施保护;开建城北田径场和球类场,力争在年内安装配套设施,投入使用;同时,要尽快争取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发展基层服务网络,延伸服务。

二是持续加大文艺创作的力度。在国庆和元旦期间,积极筹办个种书画展、摄影展,创作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学艺术精品,保证年内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45篇(幅)以上;落实“五个一”工程;编印《泾川文物精华》;创编新剧目,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活动,力争有5项以上活动(节目、作品)获奖。

三是持续加大遗产保护力度。认真实施“文物安全年”活动,警钟长鸣,加强安全防范,落实文物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下半年文物安全无事故;认真完成下半年文物普查工作任务,完成“非遗”研究与保护,顺利通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验收;加大对进入各级“非遗”名录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做好第三批省级、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工作,创建命名“民间艺术之乡”。

四是持续加大文化产业开发力度。成立并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协会的作用,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启动特色文化产业园区(街区)建设,开发特色文化产品1件,编印《泾川市民手册》、《文化经典》折页,积极参加各类文化产品展销活动,宣传泾川特色文化产品,提高泾川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文化产业在泾川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五是持续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加大执法力度,保证管理和行政审批公开、透明,进一步健全“扫黄打非”工作机构;规范管理文化娱乐场所,杜绝一切事故隐患,确保娱乐场所的健康、安全、规范、无事故、无投诉,网吧无未成年人进入;继续深入开展文化市场“天天查”活动,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5次以上,确保群众满意度和市场良好率在90%以上,推动文化市场平安建设。

六是继续抓好节庆文体活动。做好春节、元旦、国庆等节庆文体活动,排新戏好戏,参加省、市文艺调研和汇演,充分发挥各级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开展“文化活动年”活动,举办秦腔大奖赛,双拥晚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汇报演出,活跃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提升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七是继续抓好体育工作。要以全民健身为重点,抓指导,促训练,积极组队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赛事,积极辅导机关、学校、社区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做到月月有赛事、有活动。举办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继续加大体育彩票销售的扶持力度,确保完成全年销售任务340万元的任务。

八是继续抓好新闻宣传工作。在办好新闻栏目的同时,要对电视台的栏目进行整合、改版、扩容,开办集教育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栏目;要开通泾川人民广播电台,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统一到专抓实干上来,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

九是持续加大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力度。在对原有用户搞好维护和服务的基础上,全力抓好城北网络延伸,省网连通等工作,延伸网络,扩大覆盖面,提升广播电视的传输质量。

四、下半年工作的保证措施

这次机构改革,为促进全县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抓住机构改革的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以作风的大转变,促进工作的大发展。

1、要加强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结合县上开展的“三项学习”讨论活动,学理念、学业务、学法规,解决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沉不下心,钻不进去,没有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问题,在真懂、真学、真用上下功夫,通过学习,使干部职工成为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

2、要振奋精神。精神是一种状态、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气魄、什么样的工作行为、什么样的工作成效,要把目标定的更高一些,把眼界放得更宽一些,把劲头鼓得更足一些,少一些四平八稳、慢慢腾腾的暮气,多一些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朝气,以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促进工作,推动发展。

3、要有大局观念。局属各单位要有大局意识,多一些配合,少一些掣肘,多一些协作,少一些推诿;干部职工要明确岗位职责,讲大局,讲奉献,多一些补台,少一些拆台,多沟通,多交流,做到聚焦不散光,帮忙不添乱,干事不倒事、做事不坏事,在分工中加强协作,在全局要形成目标同向,工作同步,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氛围。

4、要真抓实干。把实干作为一种信念来追求,作为一种纪律来要求,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让实干成为干部职工的硬功夫,要树立抓而不紧等于不抓的观念,倡导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落实为主,实干为先的理念,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踏踏实实做工作、抓落实上,切实解决心浮气躁,作风漂浮,只图安逸,不谋干事,工作拖沓,应付差事,满足现状,不求上进,盲目乐观,质量不高等问题,形成看实绩、看作为、比贡献、比奉献的作风。

篇10

【关键词】灯具;仿生;产品;情感;设计

一、概 述

现代灯具的功能主要是满足日常中人们的生活照明需要。人们在获得基本的实用功能之外,作为一个生活日用产品还应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灯具属于照明用品的范畴,同时此类产品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植物形态的仿生设计就是将自然植物的各种元素应用到仿生灯具设计中来丰富我们的生活。本设计是以莲和豌豆荚为例,通过对植物的自然属性的模仿赋予产品独特的形态魅力,这样的设计增强了灯具的自然亲和力,把人类社会的生活更好的与自然结合。植物形态来源于自然,仿生灯具的环保性反作用于自然,采用植物形态的仿生灯具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在文化与精神方面的高级需求,更加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植物仿生形态的灯具设计首先是从仿生基本概念着手,着重研究仿生在灯具设计中的应用,集中体现在植物形态的应用上。主要的研究目的是将植物的各要素融入仿生灯具的色彩、造型、结构等的设计中去,直接表达产品信息,满足受众需求。为提升植物仿生灯的生活趣味和实用价值,在灯身的各个零部件设计上以可拆卸为主,可自行组装,充满乐趣。

二、仿生在灯具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灯具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随着科技的发展,绿色生活理念的不断呈现,人们对灯具使用的要求越来越多。在满足照明的基本功能上更关注灯饰的个性化、人性化和环保性。仿生灯具投入市场一直受到很高的关注度,设计师们使用天然元素搭配现代的设计手法设计灯具。仿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产品中,这样的应用比比皆是,但将植物形态的特点融入仿生灯具的设计不是很多。

通过现有的灯饰产品的调研和分析,不难看出,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植物仿生灯具还是有着很广阔的市场的。植物仿生在灯具设计中的研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自然植物体本就种类繁多,各自拥有独特优异的结构和功能,为灯具的艺术设计提供思想源泉,对植物形态的应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设计途径的需要。通过模仿的方法将研究对象与实际仿生元素结合起来,设计方法千变万化,显示了植物形态的仿生在灯具设计上的无穷生命力。人们对生活的质的追求促进了植物仿生灯具的市场需求,而且与家居环境高度协调统一。

三、植物形态仿生灯具的设计定位

从灯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出发,以能够满足消费者独特、必要的需求为目标,结合产品形态、功能、材料对灯具的植物仿生进行定位,本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定位:一是时尚、高雅,植物本身表现出来的色块其实是灯具设计师们的配色宝库,色快间的关系是天然生成的,充分融入灯具的设计中使得灯具更具时代性;二是自然、随意,灯具设计的颜色、结构、形状都来自于植物,科技越发达,社会发展越快,人们返璞归真的意念越强,此时植物仿生的灯具更能唤起人们记忆中的浓郁乡土与古典气息,情感上更能受到认可;三是丰富、多样,植物形态的对杨化仿生为灯具提供千变万化的结构形态,五彩斑斓的视觉元素,设计风格行式多样,仿生灯更具有情趣性、装饰性。

四、设计方案说明

4.1方案一设计说明。第一款灯具的设计是以莲池里的莲为原型的仿生设计。在设计造型上,故意将莲叶、莲杆以及莲蓬错落的排放,而且每个莲叶的倾斜角度都不一样,将自然美表现的一览无遗。植物仿生对象的选择主要从以下两点出发:一是所选取的对象易于被人们接受;二、选取对象的形态人性化。这两点共同作用才能达到人与产品进行情感交流的仿生目的。莲,又称荷,是人们常见的植物,它有着很多吉祥的意义,民间传有连(莲)年(鲶)如意、佳偶(藕)天成、百年好合等吉祥语。设计一以莲的形态作为为仿生对象,莲叶和带有莲子的莲蓬含有“连生贵子”之意,这样的组合设计可以拉近让人们与仿生灯具的心理距离,产生情感共鸣。

4.2方案二设计说明。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我们日常的生活。本设计采用的仿生对象是豌豆荚。豌豆荚其实是蔬菜的一种,使用口感也很好,是触手可得的仿生素材之一。豌豆荚挺拔、饱满的形态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翠绿的外衣更是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充分利用豌豆荚的形态和颜色进行灯具的仿生设计,既具时代感又充满生活的味道。豌豆荚是以豌豆壳包着豌豆的形态展现的,将这样的形态应用到灯具的仿生设计上,将豌豆的位置设计为灯发光的地方,豌豆的外壳设计为灯罩,既简洁,又能将豌豆的形态元素表现出来。以豌豆为仿生原型的这款灯具,整体造型简洁,是对植物原有的外形进行简单的线条组合,以表现出豌豆的饱满形态。为了配合造型的简洁性,将开关设计在底座的边缘,以触摸的方式展现,使用方便。在颜色的选择上,以豌豆的固有色配以具有现代感的亮白色,从而衬托出灯具的现代感。

五、植物仿生灯具的市场评估

自古以来我国就崇尚自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充分体现出中华名族的自然生存观。植物仿生在这两款灯具设计中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趣味。植物仿生在灯具设计中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自然生物体本就种类繁多,各自拥有独特优异的结构和功能,为艺术设计提供思想源泉,对植物形态的应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设计途径的需要。通过模仿的方法将研究对象与实际仿生元素结合起来,设计方法千变万化,显示了植物形态的仿生在灯具设计上的无穷生命力。植物形态的仿生灯具设计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美化生活环境,可充分协调人――机――环境的和谐关系,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张海涛,赵宇.产品设计造型基础[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孙宁娜,董佳丽.仿生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3](美)诺曼(Norman,D.A.).情感化设计[M].付秋芳,程进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刘杰,段丽莎.产品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于帆,陈媾著.现代工业设计之仿生造型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6]卢艺舟,华梅立.工业设计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余建荣,王年文,胡新明.工业产品设计[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

[8]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