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

篇1

基于应用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当代服装业发展的要求,对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相关的课程进行整体优化,将原有相对单一独立的专业课程设置逐渐转变为以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和服装工艺课程为主体,以服装立体裁剪、服装CAD课程为辅的课程体系,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衔接性,加强对学生服装结构设计能力和服装制作工艺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中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强调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验证理论,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2]。与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相关的课程包括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服装造型设计、服装样板设计、服装立体裁剪、服装工业推板、服装CAD等课程,所谓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群就是将上述相关课程进行群体性的融合和衔接,改变以往的相对单一独立的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结构设计的能力[3]。见图一。

2、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群各课程间的融合与衔接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群主要解决服装从设计到生产中的工艺与技术问题,同属于技术类课程是课程群中各个课程共同的特点,这就需要将课程中的知识转化成应用技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工业生产和制作的基础,是实现服装纸样设计的前提,服装工艺给出了服装制作的方法和流程,在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服装造型设计课程、服装样板设计课程中都涉及到服装结构设计知识,不仅是对服装结构设计知识延续和深入,而且又侧重了服装结构设计的常用方法,给出了服装结构设计的实现手段,服装工业推板是将服装结构设计纸样用于工业化生产,服装CAD课程是服装结构设计的具体实践与应用,提高工作效率[4]。2.1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服装工艺课程的衔接。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主要为服装生产和加工提供纸样,服装工艺课程主要讲解服装生产中裁剪、车缝、整烫三个环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教学中,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可以讲授基本款式和流行款式等多种服装的结构制图,但必须包括工艺课程中的服装款式,这样既达到了结构课程的要求,又为工艺课程奠定基础。在两门课程的授课安排上需先讲授服装结构设计,再讲授服装工艺课程,学生可以在服装结构课上绘制服装结构图,在服装工艺课中制做完成,学生可以很快看到自己通过绘制结构裁剪后缝制出的成衣,成就感十足,激发学生的对服装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顺序可以使学生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裁剪、车缝、整烫技术的应用能力,具备服装企业纸样设计和生产经营的能力。2.2服装结构设计课与立体裁剪课的衔接。尽管服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服装的结构图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比较难的,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应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前开设少量学时的立体裁剪基础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服装各部位及大概尺寸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结构设计课程的理解,学生有了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基础后,在继续学习立体裁剪课程,将平面设计与立体设计结合,解决服装结构设计中难以实现的造型设计。这种课程安排方式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从三维立体与二维平面的转化能力,学生可以运用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的方式很快将服装款式的结构图设计出来。2.3服装结构设计课与服装样板设计课的衔接。服装样板设计主要解决服装效果图、平面款式图及服装样衣转化为二维平面纸样的过程和方法,在课程群中服装结构设计是基础课程,服装样板设计课程是对结构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在授课内容上除包括基本原理和变化规律外,还要结合流行趋势、服装面料特点及工艺过程的实现等讲解在纸样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在样板设计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2.4课程群中各课程与服装CAD的衔接。现代服装企业通常采用服装CAD系统进行服装结构设计图的绘制,放码(推板)和排料。与传统的手工画样,推板和手工排料相比,使用CAD的突出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数据准确、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同时图形清晰,数据便于存储、调用和修改。在教学中需要在讲授完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基本知识后便开设CAD,这样学生便可在服装CAD课堂上绘制结构图。特点是:利用专业软件绘制结构图节省时间;放大操作方便,图形清晰,打破传统板书的局限性;使用计算机软件对结构图进行复制、旋转、试穿、修改操作方便,服装结构直观。服装样板设计和工业推板课程后开设服装CAD实践课程,综合运用各课程知识使用服装CAD系统进行结构图绘制,放码和排料。

3、课程群建设与改革的实践效果

通过对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群的整合、优化,不仅整合了课程的知识内容,使课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而且更加注重实践环节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及社会用人的需求。经过三年的课程群建设,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在国际、国内各种服装赛事中托运而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绮丽杯”第18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获优秀奖1项;第二届东北三省服装设计效果图大赛,获特等奖1项、金奖2项、铜奖2项、优秀奖2项。在课程群的实践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解决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使学生的设计作品中的造型设计、纸样设计与流行时尚结合紧密,贴近市场的需求,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4、结束语

篇2

【关键词】中职 服装结构 教学特点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09

服装结构设计作为中职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促进学生服装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服装行业的不断推陈出新,中职服装结构设计专业教学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教学形式。在这一背景之下,教师应该不断对自身的服装结构课程教学进行审视和反思,深入而全面的了解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并对自身的课程教学进行反思,改进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疏漏,切实提升中职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服装结构设计水平。

一、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从整体上来看,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具有很强技术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进行服装结构专业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还注重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的开发。在现阶段的中职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课程教学理念的约束,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方面传统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无法跟上当今服装产业发展节奏和专业教学发展趋势,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陈旧,课程教学中所设计的服装版型,往往只停留在课程教学阶段,局限在课堂教学环境之内,而没有真正的走入服装生产环节,缺乏必要的实践验证,导致中职服装结构教学理论和实践、课堂教学与服装市场之间的割裂和脱节,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中职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空间想象力和结构能力较低的问题,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学生所具有的这种学习问题和学习特点,习惯性的以教师为中心,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设置和安排,在学生和课程教学之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使学生无法真正融入教师所设定的教学情境之内,影响中职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服装设计能力的改进和提升。

那么在现阶段的中职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根据对自身的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M一步改进中职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服装结构设计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改进策略思考

1.改进中职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理念,注重对于学生独立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服装设计制图能力,同时还应该使学生能够将服装设计制图和服装剪裁、缝制等相衔接,切实提升学生的独立操作和服装设计实践技能。在传统的中职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对于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的讲解和分析上,在课程教学中虽然会在理论讲解结束之后,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服装结构设计知识,进行服装结构设计。但是教师的这种课程教学往往将服装结构设计教学停留在图纸阶段,认为学生只要能够掌握相关的服装结构设计理论和知识,能够绘制出图纸,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

教师的这种课程理念将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学”与“练,“练”与“做”之间所具有的紧密关系武断的割裂开来,从而使学生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学习出现严重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影响了学生服装设计独立制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面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在中职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应该将服装结构制图课和服装缝制工艺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上密切配合,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服装结构设计学习所应该具有的专业技能,具有从事服装专业的独立操作能力,从而有效的提升中职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2.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来,提升学生的课程教学参与水平和服装结构设计能力。

中职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课程,其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服装结构设计能力和独立操作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课程教学目标,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占据的主体性教学地位,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积极的和教师行进配合,更好的进行服装结构设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练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采取边讲边练的模式,并且以教师的教学情绪带动和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主动融入课程教学氛围之中,参与到教师的课程讲解和演示中来,和教师相互配合,跟随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深入了解人体结构以及体型和服装设计、造型设计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课程教学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和学习,在教学中采取以学生讲解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身的学习见解。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学习体会和收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点评和纠正,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而进行有效的改正和弥补,切实提升学生的服装结构设计技能和设计水平。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篇3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服装工艺设计课程

一、引言

为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于现代服装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服装行业发展中对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开展了应用型纺织服装工程人才在本科教育阶段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程。

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设计作为服装专业承前启后的专业主干课程,它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配合我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出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两门课程的改良建议。

二、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

1.专业知识的掌握

(1)了解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了解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3)掌握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的基本原理知识和工程实践知识。

2. 能力素质要求

(1)能够及时了解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的先进技术,提出改善服装结构 与工艺方面的方案;

(2)能够用科学方法和观点,使用现有的技术、工具或新兴技术,解决服装产品生产和试制过程中的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的工程实际问题;

(3)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及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改的实施措施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堂的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服装结构设计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制定相对动态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育教学方法等[1]。定期支持相关教师到服装企业挂职锻炼,以便及时把服装行业中的新动态、新规范、新设备、新工艺、新管理机制等纳入教学内容中,使教学与生产实际更相符合。教学中,还可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的体制,努力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专业实体“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使培养应用型纺织服装工程人才的目标得以实现。

2. 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师引导学生课堂实践,全面理解基础知识: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动脑筋,在实际训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服装与人体的关系;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思考学习[2]。打破以前那种枯燥的公式记忆、被动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由此得到训练培养。

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由设计款式,并说明款式特点和结构原理,然后由师生共同提问并开展讨论,最后由老师作出评价和总结。这种方法不仅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审视效果图、款式图并把它们变成结构图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训练最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服装结构教学与工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设计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两门课程,结构设计是工艺设计的前提,同时又需要在工艺设计中体现和理解。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讲解的基本款式应在工艺设计中进行实施和制作,使学生对服装的平面结构有进一步的理解。

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服装的结构具有两维和三维双重性的特点,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它是两维的,平面的,但制作成成衣后,穿着于人体上,它又呈现出三维的、立体的特征。以往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仅仅采用在黑板上进行平面制图的方式,学生要从平面的结构想象其立体形态,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由于工艺课程的课时有限,不可能结构课程上讲解的所有不同款式的服装都能进行制作,因此学生对其制作方法也不能直观的理解。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课件中动态的展示相关款式的三维形态和工艺制作过程,可以增强结构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 改革课堂实习模式,抓好实习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实习教学模式中,一般是在理论讲解、操作示范结束后,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性要求进行练习。这种模式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应变能力的培养,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3]。因此,老师在实习过程中必须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从而形成一种多样化的开放性实习教学模式,这种实习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自练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4. 积极推进课堂之外的企业实习:通过企业实习,学生可以了解服装企业的工作环境,掌握服装生产基本技能[4]。学生以一个样板助理设计师的身份参与企业的样板设计开发工作,既是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最好实践,也是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最佳途径,同时经过实习,由企业和校方共同组成的工作组对学生实习结果作出具体评价,并提出建议,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改善,为就业走向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

5. 加强校企联合:学校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要充分反映杜会及企业的需求,要积极发挥社会及企业在教学中的作用,由单一型办学转变到多元型办学,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采取多种途径,与企业联合办学,形成“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和商业运作,实现“零距离上岗”[1]。在建立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自己的产业基地,即以学院服装公司为依托,建立服装开发中心,利用自己的设计科研力量创立服装品牌,形成策划、设计、制作、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基地,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的同时,又把企业、市场及科研课题引入学校和课堂,使教学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学与设计、教学与市场结合起来,形成产、教、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宋艳辉. 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内江科技,2006,(2):93.

[2]罗琴.《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惠州学院学报,2006,26(2):115-117.

[3]陆洋.提高服装实习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文教资料,2006,(5):171.

[4]赵锦.关于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学生企业实习的探索与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2007,(2):21.

作者简介:

夏蕾:(1976.11—),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现任教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研究方向:服装结构与工艺,人体工效学。

基金项目:

篇4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立体思维

服装结构设计是研究以人体为本的服装平面分解和立体构成规律的学科,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培养的核心在于学生对结构形式变化的掌控能力及对平面结构与立体形态之间转换的掌控能力。学生虽然学习了结构设计原理,却不知如何应用到具体实践中,不知道面料性能与体型特征与结构设计之间的因果关系;不知道结构与造型(款式)设计、版型与工艺标准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学生缺乏对服装结构规律深层变化的了解和服装细部造型的感觉,服装结构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已较多地暴露出种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服装结构设计教材落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陈旧,不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掌握先进的技术方法。

立体思维又称为“全方位思维”。即采用空间思维的方式,对认识对象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多手段的考察、探索,在事物发展的不同层次上向正、逆、纵、横方面延伸思考,以获得新的思想或解答,使不相关联的知识通过多维思考相互联系起来,向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交叉性的思维,并使原有知识形成多维的联系,在某一点上产生新的突破口,从而解决问题。

服装结构设计中二维平面形态向多维立体形态转化的过程,在人体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制衣材料用立体思维进行形态的表现和再造。学生必须清楚知道结构设计线与造型轮廓线在服装和人体上对应的位置,平面制板的立体效果。而学生在服装结构设计时往往会犯一些基础性的错误:虽然在图上画了一条线,但不知此线在服装或人体上的对应位置;学生不能用符合自然规律的服装基本结构原理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即在服装结构设计中既没有立体思维方式,对服装的三维空间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平面结构设计教学为主导的情况下,使学生尽快形成从平面到立体的思维,是解决学生理解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的关键。通过服装结构设计的立体思维研究,可以使学生全方位认知和理解服装纸样设计变化原理,培养学生服装结构设计的水平和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的立体思维教学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

(1)立体思维方式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时要用立体发散的思维教学。教师在教授结构制图的知识和技能时,要有意识地与工艺、设计等等学科相互联系,互相整合,融会贯通。同时启发学生用立体发散的思维方式思考,如设计中需要流行需要个性,也需要想到制图;制图中需要想到款式想到方法,更要考虑到工艺;工艺过程中要注重技巧注重精致,但也要考虑到搭配……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既培养了学生对结构形式变化的掌控能力及对平面结构与立体形态之间转换的掌控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综合能力。

(2)立体思维的教学方法。近年来,本学科在教学方法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但还有很多不足。除了在课堂上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直观性教学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式,还要改革传统的“二维与三维”脱离的教学方式,比如立裁和平面制板结合,单一采用立体裁剪,学生可以看到成型的服装立体效果,但不知结构变化原理和平面结构的转化过程,但结合平面制板可以了解平面和立体的转化,如衣身的省转移,省位由原先转移到新的省位,平面样板廓型有了变化,而立体形态相近,只是省的位置不同;把“平面”与“立体”有机结合一起、相辅相成展开教学,使学生全方位认知和理解服装纸样设计变化原理,并对学生今后采用“平面”与“立体”有机结合的结构设计方法起到了启发性作用。在教学中彻底实行“以人为本”“以学科为本”的直观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多媒体及服装CAD的功能,把静态和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快速、准确地演示出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3)培养学生立体思维方式的手段。服装是以人为本的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做到胸有其人。运用立体思维活跃的造型,掌握服装结构的点、线、面的处理与人的形体、人的动态变化规律,使其与人体体表的各部位建立合理的对应关系,为创建服装的结构美打下了量与型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服装的立体观念淡漠,只有平面纸样的转化,没有人体的立体形象、服装立体效果的认知,就较难想象和理解转化后纸样的成型效果。即平面和立体的空间转换。因此要加强学生立体思维造像能力的培养。

1)立体空间意识的培养。在服装款式设计学习中,学生的效果图和做出的服装有时相差甚远,主要原因在于设计者缺乏立体意识及从平面转化为立体的训练经验,在结构设计中没有把思维引向服装所表现出的空间审美特征上,服装的平面和立体造型都属于“空间造型”,但它们的构成要素、组合原则却有所不同,平面形态的裁剪主要依靠服装的外形轮廓来进行。一个确定的轮廓就表现一个肯定的平面表态,而一个立体形态没有固定不变的轮廓。对于平面形态,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都只能看到平面,其中的形态除了随着透视有些变化外没有根本的变化,立体形态则不然,根据观察者位置的变化,可以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对于结构设计者来说这种立体感需要经常培养,而立体空间感的培养也需要用立体的思维方式思考。2)立体构形训练与拓展。①人体或人体模型与三维动画的结合训练 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采用带有立体因素的实践教学,如人体或人体模型上,或一些立体支架模台,三维动画等练习处理基本或复杂的服装结构,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较完整的服装空间组合概念,加强学生对服装体积感的知觉力和直观认识,使结构过程在服装设计中得到实体的表现。如图1。②运用服装材料进行局部款式造型。即挑选适合款式的几种材料,根据不同材料的质感进行结构造型。用平面纸样展开方法构成曲面状态进行比较,以选定的面料小样进行局部的立体构成。每个服装局部细节都可以运用实际材料进行立体试样,比较后确定最佳方案。③运用抽象和具象立体构成手段训练。抽象形式造像是利用简单的抽象几何形体及各种非规则的抽象形体,将服饰材料的不同色彩、质地、形态等协调搭配、并置,感受和观察视觉的形式美感的变化,并根据所得到的结论进行服装款式的设计及样板的制作,进一步体会平面和立体的关系。具象形式分解则尽量模拟服装实际效果,运用各种服饰材料,注意色彩、质地、形态及比例的相互协调,进而理解服装结构与人体曲面的关系,强调空间意识及立体着装效果。

综上所述,服装结构的立体思维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意识,可以让学生对服装的三维空间有正确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对结构形式变化的掌控能力及对平面结构与立体形态之间转换的掌控能力。提高了学生服装结构设计的水平。

篇5

【关键词】服装结构制图;立转平; 一体化教学

服装结构设计对于人们已经不是陌生的词汇,服装从其心理功能及其社会属性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设计意识的增强则使服装具有了生命活力。然而服装结构制图更是结构设计的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各类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然而,随着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信息反馈,服装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显露出来。这表现在:专业教育重艺术,轻技术,重纸面效果,忽视服装的内涵本质等。

服装的服务对象是人,许多学校常常将款式设计视为服装设计的主体,忽略了结构制图的重要性,其实却恰恰相反,结构设计是服装分流设计的重心,是款式构思图形的具体化,即把立体空间和艺术性的设计遐想逐步制作。所以说结构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设计联贯性。

结构制图课教学仍然较多地注重在常规服装上,对于款式造型设计及所对应的结构变化分析缺少必要的教学环节。要确实做到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我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改进。

1. 教材的处理:“立转平”,认识服装人体结构

立是指人体。在教材(《服装结构制图》)中第一章节就讲了人体的一些特征(包括男女体型的异同点),对人体的基本构造和基本体型进行了讲解,并结合人体对服装进行了分析,在这一章中除了解部分人体构造和体型外,还要结合服装结构平面图上的点、线、面以加深人体与服装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把立体的运用到平面当中,两者相互对应起来。

为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人体的有关内容,在课堂上学生对照教材中的图片,在身上找到相应的部位,如点当中的颈肩点、肩端点、颈窝点等。让学生通过触摸来加深影响,并且记住这个点的名称,同时思考一下人体上的点在服装平面图中所处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把枯燥难记的理论知识变的形象起来,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气氛轻松了。

对人体的立体形态有了一定了解以后,我们结合人体的形态进行服装的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中我们要对这一件服装进行详细的分析,如西裤的结构设计:(1)此款式在效果图中看是宽松的、紧身的还是适身的。(2)此款式效果图看裤长所处的位置在哪个部位,这时要结合人体上下部位作比较。如此裤长处在踝骨往下一点约2-3cm或裤长离地面高出多少,这就是你控制裤长的一个范围。(3)裤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比如:直袋与裥在内部位置的情况,就要分析该结构在西裤中旋转位置和该结构的大小情况。通过这样的解剖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这也是结构设计的一个技能。在刚开始学习结构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提示来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等到学生对分析款式图有一点思路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进行补充、修改、总结款式图的特点,接下来我们根据规格尺寸进行结构设计。

在刚学习裤子时,首先要掌握西裤的最基础的结构。学生因为刚接触服装结构,所以在讲解时一定要仔细,要对每个计算公式都应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去计算?原理是什么?在讲解时,可以借助人体的截面来分析。如臀部的处理上为什么采用四分法,为什么前片要H/4-1,后片是H/4+1。在讲解时我一般通过结合人体截面来讲解。并通过图示把这理论化的计算公式简化了,从这种教学方法中体现了结构与人体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说明在结构制图时,要以人体为基础,在制图时要运用一个空间想象能力就是“立转平”。

服装结构设计的“立转平”是服装结构设计到具体数据时需要服装结构设计从服装的形象思维中过渡而来。落到具体的衣片分辨时,在平面上进行结构设计,确定出衣片形状及各部位尺寸大小,“立转平”使得可以将服装立体的三维图形转化为平面形态的二维图形,这极大地简化了服装结构设计的绘制难度,所以具有空间想象的思维对结构设计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对裤子的结构处理有了一定了解后,可以让学生绘制一些简单的款式变化。如:口袋的变化、长短的变化。从简单到复杂的进行变化制图,这是从教学内容上,在教学手段上可以采用的方法。

学生学习从被动到主动的方法。老师从讲解并在黑板上演示进行教学,接下来可以慢慢变化教学方法和速度,直到老师出款式学生自己独立进行结构设计,这也是我们教学上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来完成。

例如课本中讲颈部与衣领的关系这一内容时,讲到领子与颈配合,面颌向前倾斜,所以领的造型基本上是后领脚比前领脚窄。为什么是这样呢?学生不理解,此时重难点出现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体会这个道理,我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重点突出了,难点近而解,化难为易,学生基本理解了领子与颈部的关系,掌握了领子的造型。通过多媒体的操作,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放开思路,不要把思维仅限于简单的结构中,要大胆地处理,因为结构设计具有模糊性。比如:把一个很到位的前后肩缝线略微变斜一点或放平一点,称为肩斜的模糊范围,同样道理,在服装结构的其他部分都存在着这种模糊性,这个模糊范围也就是学生进行结构设计的范围。所以在结构制图中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决不能把它定的很死。如果上课时,起翘多少量就多少,把学生的制图思路塞的死死的,这样的学生走进企业后他们的适应能力就很小,虽然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可能很多,但成绩也许不显著,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要不断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打开思想的路子,这对学生的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结构制图有了灵活处理的思路,从而也提高了动手能力,这就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所要培养的服装人才。

2. 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的一体化教学

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的变化统一,在服装设计中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服装设计教学中的主干内容。只会画纸面效果,不能依此产生合理的结构关系,设计是“纸上谈兵”,相反只学那些已定型的常规服装结构,而不能灵活变化应用,那么也不能算是学会设计。

就象有许多老裁缝能把西服、中山装剪裁得很合体,但若按设计稿裁一些有特别变化的时装则感到困难。服装设计教学的重点,就是要针对上述情况强化服装款式造型设计与结构对应变化的训练,掌握服装设计的主体核心。以此为目的的教学,从教师方面来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款式造型设计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服装工艺技术水平。这并不等于说设计教师必须要把服装做得如何精致,但对起码的缝制工艺要有所了解掌握,尤其是对服装结构的设计、分析,要有很强的能力。不仅常规服装的结构、裁制要懂,还要能运用服装结构原理,随意变化出新的结构形式。做到能以绘画表现款式、造型,以款式造型来设计结构,再以结构验证款式造型的合理性。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款式造型与结构变化的能力。

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君岛一郎先生来中国纺大讲学时,曾作过这样一个演示:他请身着基础衫连衣裙的模特小姐站到台上,拿起剪刀从连衣裙摆处分几个不同位置向上剪到臀位,然后让人同时把剪开的裙摆拉起展示给众人。君岛先生告诉大家,若把展开后的裙形用面料再重新缝制,就产生了一种新裙款式。以此原理,基础裙形可以变化出许多的裙装样式。君岛先生用此实例说明:对服装款式造型的设计,也就是对其结构的设计。

因此说,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必须是一种艺术与技术相交融的一体化模式,那种设计课是设计课,工艺技术课是工艺技术课,设计课不管工艺技术的事儿,工艺技术不能有效地体现款式造型的分离式教学,看似分工明确合理,实则是专业教学中的误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有把二者统一起来的环节。

总之,服装教学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已有了可喜的成绩,这一专业已为我国服装业输送了大批技术骨干。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观念上的错误倾向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当今社会对毕业生的选择越来越挑剔,越来越注重其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因此,只有在教学中不断修正偏差,不断完善,让专业体系的内部环节密切相联,才能使服装结构教学有更高水平的发展和进步,才能为服装行业培养出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服装结构制图》第四版(高教版)

[2] 《服装制版与缝制》(劳动版)

[3] 《文化服装讲座――基础篇》

[4] 戴建国 许宝良 郑娟 周雪峰 娄志芳 (服装结构与工艺教学的知 识点设计与应用)

篇6

关键词:开衩 位置 功能性设计 结构设计

在服装设计时,我们除了考虑服装的美观性能之外,还要考虑人在穿着过程中是否合理,是否能满足人体正常的活动,所以在一些服装款式的设计中,我们不得不加入开衩的设计,从而使得服装设计达到完美效果。笔者从开衩的分类、位置、功能性设计、结构设计四个方面入手,通过实例详细介绍开衩的设计和应用。

一、开衩的分类

一是按照外形分类:直线型、曲线型、宝剑头。直线型的开衩常见于:筒裙、女士衬衣、休闲上衣、男女西装、裤子;曲线型开衩常见于:旗袍、舞台服装;宝剑头开衩常见于:男士衬衫。

二是按照结构设计方式:对开式、重叠式、宝剑头。

二、开衩的位置

根据不同款式的服装,开衩的常见位置为袖子的袖口、上装衣身的侧缝或后中缝、裙装的后中或侧缝、裤装的脚口等。

三、开衩的功能性设计

1.实用设计

在裙装结构设计中,臀围线以下,裙长每增长10厘米,每1/4裙片的裙摆至少向外扩展1厘米,以增大裙摆满足人体活动的需要。当满足不了这个量时,需要设计开衩,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裙摆,方便人体活动。所以这样的设计都称之为实用设计。常见的款式还有男西装、男女风衣后中心设计的开衩,女士衬衣的袖口的开衩、裤子侧缝设计开衩,也是达到实用设计的目的。

2.装饰设计

在现代服装中设计开衩主要是为了增加服装的美感,减少单一,起到装饰。而在清代男袍的开衩设计中,以四开衩为贵,两开衩次之,不开衩最低,但在现代一些舞台服装中设计的多个开衩,主要起装饰作用。常见的装饰性开衩有男、女西装的袖口开衩和男西装两侧的衩,这种设计工艺仅仅起着装饰。

四、开衩的结构设计

根据开衩的应用位置和制作工艺,其结构设计的方法也不相同,不同位置要采用不同的结构。

1.筒裙的开衩结构设计

裙子的摆围大小直接影响穿着者的各种动作及活动。筒裙裙长通常在膝盖位置,由于裙摆比较小,为了方便人的正常活动需要在后中心下方设计开衩。开衩的位置从臀围线下量20厘米,根据裙的长短可以适当减小,但是最小值一般不小于13厘米;开衩的宽度为4厘米,结构设计成品如图1所示。

2.男衬衫开衩结构设计

男衬衫常用的开衩为宝剑头开衩,由于形状像宝剑,所以称之为宝剑头开衩,结构设计成品如图2所示。

袖开衩的位置通常被设计在袖中线和袖子后侧缝线中间的位置,方便系扣子,如图3所示。制作男衬衫的袖开衩除了袖片本身还需要袖衩条,袖开衩结构设计如图4所示。

图1 图2 图3 图4

3.旗袍开衩结构设计

旗袍作为中国的传统服饰,被广大女性所喜爱,旗袍的裙长比较长,比较合体,为了穿着后能够正常活动,需要在其结构上设计开衩。常见的开衩位置在两侧缝,由臀围线下量15厘米确定开衩,通常采用滚边、镶边的制作工艺。

那么,我们在进行开衩设计时要遵循怎样的原则,才能保证在服装中设计出合理的开衩呢?首先,考虑服装的款式,设计开衩是为了满足人体活动,还是为了装饰性,或者二者功能都有。其次,根据服装面料的情况,设计直线型或者曲线型开衩。最后,根据制作工艺,设计对开式还是重叠式。

篇7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 信息化教学 创新

在服装专业中,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三大主干课程。在企业急需实用型服装人才的现状下,针对市场需求开展结构设计教学创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服装结构设计教学革新的必经之路。

一、服装结构教学现状分析

1.对新技术的应用不够重视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已被许多发达国家的服装企业广泛应用于信息采集传递、款式研发、样板打制、服装放码、排唛架、生产管理等方面,服装CAD/CAM系统在这些国家普及率很高。我国服装专业在教学时对新技术的应用不够重视,使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不能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

2.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教师依据教材进行基础款式的结构线设计操作原理及样板构成的讲授。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缺少学习主动性,造成应用时生搬硬套,空间感较差,一味地作图练习,机械而枯燥,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落后

由于服装业发展变化迅速,而课本上的款式结构多是基础类型,在款式结构的更新上往往跟不上时代变迁。学生仅会按照教师所教款式、数据进行制图,对不同体型及款式变化不会灵活应用,面对一个全新的款式时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

4.不能有效核查

在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打制的样板,仅以二维图形表现,如果要进行定位对位记号、合缝处样板的比对等核查,就必须在全K纸上再进行1∶1的制板后才可进行,而课堂教学时间不允许,故如果制板比例结构不准确则无法及时核查出来。

二、服装结构设计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要突破传统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模式,必须对服装结构设计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在课堂上应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直观性教学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此外还要改革传统的二维与三维脱离的教学方式,彻底实行以人为本的直观式教学。因此,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还要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及服装CAD功能,把静态和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快速、准确地演示出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服装结构信息化教学方法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服装专业和企业需求为依托的,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课程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

三、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1.教学演示丰富化

服装结构教学操作过程表现为:通过数字化仪、CAD等软件,课堂教学教师边讲解结构的公式化理论知识,边演示制版前的设置、基础线条的绘制、线条修整与测量、裁片的生成、裁片的衍变、缝份的加放、纱线的调整等制版应用操作过程;学生根据演示作相应记录,然后进行实操;最后教师进行提问、巡回指导、作业点评。不仅操作非常简单快捷,也利于教师及时了解课堂效果和学生知识点、项目的掌握情况。

2.操作过程简单化

服装的裁剪方案的制定是服装结构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后续知识结构体系。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很难看到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排板操作,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黑板上讲解排料的方法和变化原理过于复杂繁琐,既要提前准备好工业样板,又要在黑板上把样板描一遍,有的款式一块黑板画不下,学生也因其抽象而很难理解。而使用服装CAD软件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借助CAD相应的软件,用排料系统就能快速地实现样板的移动、复制、旋转等操作,演示各类款式的排料方法,同时计算料耗。这样的教学既直观形象,又操作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

3.静态图形动态化

利用服装CAD软件可以演示制图的动态过程(课件制作所用的软件有PowerPoint2000、富怡服装CAD),制图示例新颖,结构解释清楚准确。也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把从款式设计到结构设计的整个操作过程绘制展示给学生,数据记录也可以按绘制流程一步一步记录,便于以后查阅时的学习巩固,能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结构设计便捷化

服装CAD中的制版系统是服装企业里利用率最高、最具特色的模块,通过CAD可以进行工业样板打制、放缝份、服装多号型放码、排板等结构知识体系的操作,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进行了企业仿真教学的实训。

四、服装结构设计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1.便于学生掌握连贯的技能

现场演示、多媒体讲解、课件技术相结合,应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结构与样板设计制作,教师可以把结构制图存储在电脑中,即调即用,从而实现制图课之间的顺畅衔接,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连贯的技能。

2.便于学生了解系统知识

使用电子教案,利用服装CAD教学,学生能准确和清晰地了解服装结构设计方面的系统知识。

3.为学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市场调研和网络收集结构设计资料,了解品牌市场定位,了解不同品牌之间技术定位、结构的差异,培养市场意识,为毕业后进行产品研发及结构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学效果显著

(1)加快了教学进程,课堂教学省时省力。有利于课与课之间的衔接,省时省力,电脑制图的高效性使每一堂课的容量得到了扩展。例如:每周均为四课时,采用电脑制图法,半学期时间里完成了男女西裤、女衬衫、女裙、男女西服、大衣、夹克和中山服的制图;而采用传统制图法,只完成女裙、男女西裤净样和毛样制图,以及衬衣的制图。可见,利用电脑进行制图,大大加快了教学的进程。

(2)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课程改革,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下的服装CAD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企业里从事服装CAD岗位的工作环境相对优越,工作地位较高,工薪待遇较好,故大多数服装专业学生愿意把服装CAD作为自己将来就业的方向,同时对学习服装专业知识的兴趣也有了很大提高。

五、结论

现代服装产业飞速发展,服装企业急需全面的、综合的实用型服装人才。服装结构设计信息化教学的创新,使服装结构课程真正做到既为专业教学服务,又为学生提供实际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同时也为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探索新途径,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蒋乃平.职教课程改革要点与课程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4(3).

篇8

关键词:服装结构;工艺;教学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TS941.2-4 文献标志码:B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Teaching Mode for Gar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urse

Abstract: Compared with designing courses, gar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urses seem uninteresting at the beginning stage of learning and demand a great amount of practice and training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techniques of garment modeling and manufacturing. To mak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t their own will” during practice and training, teachers have to develop new teaching method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break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s and introduce innovative teaching thoughts and modes to gar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urse.

Key words: gar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ode; practice

1 服b结构工艺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服装学科里面包含设计类课程与技术类课程。服装设计作品需要靠技术手法来实现,同时,技术手法也可以丰富服装设计造型。因此,在服装学科的教育中需要注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服装结构工艺课程是属于技术类课程,是服装学科的核心支撑学科之一。

服装结构工艺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服装技术方面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了解人体各部位的特征和尺寸、与服装结构之间的关系,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立体方法和平面方法,能够独立进行服装变化款式的结构设计,了解和掌握服装缝制的基本工艺方法和缝制技巧。最终,能够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独立制作完成设计作品。服装结构设计和工艺制作课程的学习是了解服装与人体、服装与面料之间关系的最好途径,学习和掌握服装结构设计和工艺制作课程是做好服装设计作品的必经之路。

服装结构设计和工艺制作课程的教学主要包含两个部分:服装结构设计部分和服装工艺制作部分,包括服装平面结构设计与服装立体结构设计即立体裁剪。在这两个阶段的教学中,除了人体与服装之间关系的基础原理的讲授之外,需要通过实例操作演示与学生实践练习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服装结构制版的技术原理及工艺制作的过程要领,并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服装结构工艺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

2.1 教学思维的革新引导了服装结构工艺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2012年教育部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从加强总体规划、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组织军事训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发挥学生主动性、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等方面对实践育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是新时期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各高校也切实将《意见》精神和改革要求落实到了本科教育的各主要教学环节中,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这个过程中各高校各门专业课的授课时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发挥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实践。

原有的教学模式适合小班大课时授课,随着实践增加原则,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课程的课时有了一定的减少,但是班员却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原有的教学模式势必应该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

2.2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服装结构工艺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都借助网络共享所需的知识与信息。教学工作者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利用好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使学生们能够更灵活、高效、深入地接受各门课程。互联网教育、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各式新的智能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本质都是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空间距离,灵活了学生接受课程学习的时间。基于这个背景,服装结构工艺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应该做出与时俱进的创新调整。

3 服装结构工艺课程教学新模式的目标

实践育人方针强调加强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过程,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时间和场所都变得具有不同一性和个性化,那么统一的教学安排就需要随之寻求变化。智能化教学手段加上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尽可能“随心所欲”地学习和实践。

篇9

Abstract: Fashion design includes style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and process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in teaching obtains a fairly large class hours,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design class talent. Based on the basic law of clothing structure and clothing styles change, the application of clothing multifunctional template in teaching was studied, thereby enhancing of instruc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the number of hours and improving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lothing design level.

关键词: 服装结构;多功能样板尺;授课效率

Key words: clothing structure;multifunctional template;teaching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36-02

――――――――――――

基金项目:“华文丽式”服装成衣打版多功能尺及CAD系统开发 项目号1114。

作者简介:陈文强(1971-),男,陕西咸阳人,西京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服装工程。

1 国内外现状调查

目前通过国内外服装样板打制的途径来看无非所采取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手动打制、其二计算机辅助打制,两者的共同点是服装结构“数与图”设计,区别是手段。手动打制现任然停留在较原始的普通工具之上,如;三角板、直尺、曲线板、圆规、丁字尺、量角器等等,这些工具使用起来绘图复杂操作慢又效率低等不足;而且这些手工工具是在校学生学习和工厂生产必备的工具,我国有近百家文具厂生产这些工具。这说明服装行业人才不断的递增会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回升,服装多功能打版尺正是看准了这一市场机遇展开创新设计的、填补服装行业空白。

《华文丽式》服装样板多功能尺迎合了技术改革这一理论意义、其涵盖了女装(150~175号型)、男装(160~180号型)的所有服装样板设计,也就是说男女装成衣样板设计(多品种)均可用该尺打制完成。对服装工业的快速发展具有推进的意义。华文丽式服装结构设计的研究是着眼于未来,是对服装技术纵向的延伸、其规律、方法、操作都具有前瞻性。本文章大胆概括提炼服装技术原理,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打板方法,发扬技术体现艺术、技术制造产品、技术推动生产力、技术提升国民经济收入的意念。

2 服装结构研究产生多功能样板尺

所谓服装结构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探索和研究服装从立体解剖到平面的规律性学科。其涉及到人体工程学,人体测量学、材料学、服装造型学等多方面的科学。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以依人体体表特征解剖为服装结构的原型①构成了服装样板设计的基本形态,在此基础上进行款式所要求的结构加放和变化(长短肥瘦、分割线、省道和褶、装饰部件等)就构成了服装用生产样板。

服装多功能尺是在服装结构设计基础上总结服装款式变化规律和服装结构本身的内在规律研制而成的。其一,表现在人体的共同特征(如同一号型的群体),包括;头、颈、肩、胸、腰、臀、袖窿及四肢特征。例如同一号型的这些部位特征具有相似性,实验表明女体160/84A颈部矢横比②是0.69~0.71(抽样为200个人体样本测量),也就是说矢横径比范围是0.02,这么小的差值在服装领口线设计中不会影响服装结构平衡和款式变化的。其二,表现在服装款式的共同特征,服装款式具有流行性,可变性、甚至具有抽象性。无论是何种服装款式它们都具备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原型”基样。服装多功能尺就是基于原型而产生的,任何一款服装只要在原型上“设计变化”就能绘制款式样板。

3 多功能样板尺是一种数与图的结合体

多功能样板尺是基于原型而产生,是服装结构设计与人体解剖的共同体。同时承载着随时依据服装造型的要求而不断变化,多功能样板尺是立体的也是平面的。立体的是根据人体立体解剖构成的,平面的是根据服装造型数据加以变化而成的,所以说多功能样板尺是一种服装专业教学模具,也可以理解成为服装行业技术革新的工具。也伴随着计算机的设计可以使这个模具成为“数据化”CAD系统,它将引领服装行业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

服装结构的本质就是“数与图”③的相互关系,以数的形式来表现服装结构图;最终又以图的工艺制造形式来表现数的准确性,所以说“数与图”是多功能样板尺的核心。例如;多功能样板尺中设有袖窿弧线这一图形,它的高度、弧度、宽度都是以数的标准来控制。这个数到底是多少取决于原型样板的要求,原型样板又是在人体上获得,这样的袖窿不能直接应用于服装成衣打样中;必须进行依据款式所需加以改变方能应用。多功能样板尺集于服装主要结构部位的模具,包括;领口线、肩线、袖窿弧线、袖山弧线、领底线、省位线、裆弯线等线性。

4 多功能样板尺进步提高学生设计水平

服装类学生在学习服装结构设计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其内在的规律,甚至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头轻一头重的局面。重结构轻艺术或者重艺术轻结构的学习格局,这样都是不利于服装专业人才的综合培养。服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共同作业,缺少谁都不利于本专业的特色发展。从服装艺术设计和服装结构设计的性质来看,艺术设计是形象化而结构设计是具象化的;一个属于感性思维作业,一个属于逻辑思维作业。作为一个设计师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并举,不能只会设计不会分解。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其内在的技术问题,解决不了技术问题就很难表达艺术。那么解决技术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这个时间不宜太长,过长会影响服装产品的流行及生产周期。在教学中也不能过长的进行结构设计教学,如若会影响学生趋于理性作业从而悖于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我国服装设计型人才较少,各个院校培养方向不同,导致了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基本成分不平衡,不利于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

多功能样板尺的探索与研究致力于解决服装专业技术教学效率的问题,也致力于探索服装行业技术革新的问题。多功能样板尺的教学价值是简略了服装结构方法构成的规律,走了捷径;不要求学生一点一线的去学习服装样板的构成,只要求学生掌握多功能样板尺的所有结构部位的变化功能。结合艺术创作特点进行绘制款式样板即可,节省了学习时间,教学效率提高。从课时分配比例上缩减了结构教学课时,增大艺术教学课时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5 多功能样板尺教育价值

“华文丽式服装打版多功能尺”不单一解决服装企业快速打板的问题;而是倡导一种新科学、新思想、新的技术体系;可作为世界服装工业发展、样板技术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品牌板型研究等多层次纵向和横向的技术模具设计。如纵向的可启发设计出箱包、鞋帽、车饰包装、沙发包装、电器类包装等绘图磨具;横向的可启发设计出建筑、重工业、轻工业等行业的磨具尺。

服装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统一,服装专业教学始终贯彻这一内容。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服装类学生较易于艺术创造、不易于动手制作(包括打样版、设备、工艺等)的特点。服装多功能尺解决了这一现象,它不需要让学生去一点一线计算和绘图结构图形只要记住档差和规格品种就直接打样版。把原来过于抽象的知识浓缩和高度概括了,之学习如何使用。这一创新会给服装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带来根本上的改革,缩短技术课时加强艺术学时、多搞服装款式创新及其其他类学科的开展。

6 小结

多功能样板尺的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是提倡一种新思想;一种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也可以说多功能样板尺是一种不同几何体的模具,具有系列性、示范性、推理性和艺术创作性。

注释:

①原型:人体体表基本轮廓形态.

②矢横比:人体维度厚度与宽度之比,是描述人体维度的重要数据.

③数与图:数指服装结构图中的数字,包括经验数据和逻辑数据;图指绘制的结构图.

参考文献:

[1]王燕珍.服装结构设计.东华大学,2010,10.

篇10

关键词:服装特殊结构线;造型;表现形式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服装造型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造型的完整不再是服装好坏的评判标准。人们开始重视结构的基本构成元素,认为这些元素本身具有表现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作品本身的完整统一,而在于各个元素的充分表达。再完整的衣服如果穿起来显得不美观、合体,造型结构不时尚、不现代,人们也不会购买。在新的审美标准和意识下,通过对服装结构的解构设计、面料的再造设计、图案的结构设计使服装满足当代人审美需求,是服装造型设计思维新取向研究的重点。

服装结构线,也称分割线、裁剪线。结构线是在完整的平面上进行立体曲线塑造和余量处理的手段。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构成要素内在关系的设计,是将款式设计具体化、精确化和数据化的工作,是服装设计的本质部分。结构线作为服装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服装这种空间艺术表达形式的重要手段,构成了服装的整体形态,结构线是通过分割的形式对服装进行处理,可借助视错原理改变人体的自然形态,创造理想的比例和完美的造型。在服装设计中利用结构线的形状、位置和数量的不同组合,形成服装的不同造型及合体程度的变化规律。利用结构线塑造的服装造型即保持了单个曲面的表现力,又具有多个曲面的组合力,使服装的线条更为丰富流畅,造型更为随心所欲。有了结构设计,才能使一个服装设计整体方案得以实现。款式设计把握服装的宏观效果,结构设计把握服装的具体关系。款式是服装的生命,结构是服装的基础。

(1)服装的结构线分为造型性结构线和功能性结构线。造型性结构线是为了实现服装中结构和形态的关系所采用的线条构成方式,具备特定的功能性,在服装结构中可使服装款式造型产生变化。功能性结构线是能满足人体型和活动的需要的线条构成方式。造型形象是为功能服务的,有助于功能的发挥;功能又是造型形象的前提和基础,对造型形象的感性因素起到辅助的作用。

服装中的特殊结构线是从传统的结构线基础上发展变化来的,省道的产生就是结构线出现的开始,省道是指根据人体曲面的需要,把多余的布去掉,使得服装更加适合身体,而在衣服表面呈现的一条暗缝线。省道遍及服装的各个部位,上装的前身、袖子、后背,下装的腰部,甚至有时裤口和膝弯处也需要省。在直裁服装中,如果面料没有弹性,想设计出合体的服装,就必须使用各种省道来形成立体造型。

(2)在服装造型的设计中,有一些特殊的结构线,它区别于根据人体凸点和皮肤表面的起伏变化,体现人体结构的传统意义上的结构线,而是打破传统规律,使人体结构呈现不规则的形态。这些线无规律可循,有斜线、弧线、自由分割线等等。斜线的运用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动感,弧线能呈现柔和优美的形态,自由交错的分割线能打破束缚,使人感到新鲜,刺激,变化多端。

(3)任何造型艺术都是由形、色、质三大要素组成,服装的构成也不例外。服装结构的设计是关于服装造型要素间关系的设计。造型要素中点构成线,线构成面,面构成体,又由体构成服装部位,各服装部位又组构成服装,这正是造型要素层层组构的过程。而色彩的设计是关于服装的色彩各要素间相互搭配协调的过程。例如由原色构成问色,由间色组成复色,色彩的花与素、深与浅,对比的强与弱、主与次等。而材料的选择与搭配也要根据造型、结构、款式进行,材料的刚与柔、重与轻、吸湿性、弹性等都要根据款式结构而定。

服装结构设计存在贯穿于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及全过程。在对服装的创造设计过程中,根据实践,结合对结构的分解和对工艺的研究、操作,不断地总 结归纳色、形、质的运用是否合理、准确、协调。

(4)服装造型随着流行趋势和人们的喜好总在千变万化,多元化是主流,特殊服装结构线极大地丰富了女装的设计。鬼才设计师约翰・加里阿诺(John Galliano)独特的柱式螺旋线剪裁,复杂的衣饰结构,成就了他在时装界的骄人地位。亚历山大・马克奎恩(Alexander Marquee)把经典传统的英伦手工剪裁溶入个人设计,在大胆的“破坏”和“否定”中完成的后现代时装赢得外界一致好评。让・保罗・戈蒂埃(Jean Paul Gaultier)更加强烈的“破坏”处理,即使是最基本的服装款式,也能充分展现夸张诙谐。总之,在追求个性、时尚的过程中,特殊结构线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5)由于绝大多数服装都要作为实用品最终穿着在人体上,因此服装造型总是万变不离其中,都是以人体为核心和载体进行构思和设计。特殊结构线也具有服装造型特征,只是采取的表现手法有异于常规结构线。特殊的结构线作为一种自由、开放的设计方法,也是按照服装设计的艺术方法和服装结构线的构成规律进行设计的。

这些特殊结构线的表现手法通常有,偏离常规的结构线的错位结构线;将某些元素多次重复使用的叠加结构;构成立体感较强的有明显视觉冲击的立体结构;常用于裙装表现灵动美的斜裁结构等。

结语:特殊结构造型的服装,是将服装从空间到形式上的重组,把看似不大可能、不太合理的造型因素,通过理性设计,在结构上分析、分解,运用恰当的工艺手段进行制作,使其外观效果达到视觉上的震撼。在新的审美标准和意识下,通过对服装结构的解构设计、面料的再造设计、图案的结构设计使服装满足当代人审美需求,是服装造型设计思维新取向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理查德・索格.时装设计元素[M].袁燕,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2] 柴丽荣.服装设计造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设计,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