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管理;影响
我们常说“衣、食、住、行”是日常生活的四大基本要素,而“衣”排在基本要素的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从物质生活上来看,服装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从精神生活层面分析,服装是能反映出人们的审美品位甚至是文化知识水平。服装设计是服装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直接反映服装层次高低的重要环节,而服装结构是服装设计基础的进一步延伸,并且设计对于品牌的销售和推广,即服装管理有一定影响。
1服装设计的概念
服装设计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思维方式加以美学特点而形成的,借助绘画的形式进行展示,选择合适的材料配合剪裁的方式理念,最后完成样衣实物的制作,它是整个服装的基础部分。服装设计工作包含多个方面,如服装的结构构思、面料选择、剪裁方式、工艺运用甚至是配饰装饰等一系列的设计,服装设计同时也能够体现设计师的思想理念、审美水准。每一件服装的设计都能传达出设计师的思想,代表了其设计的态度。消费者对于服装的选择是结合自身的外在体态结构和内在审美水准,服装的穿戴会影响一个人在他人心中的印象,从更深层次上来讲,服装设计的结构反映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社会文明程度、民族等。服装是设计者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也是设计师与社会联系的纽带,传递了设计师自身的观念,所以服装的设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服装设计对于服装结构的影响
2.1服装设计对服装结构基本要素的影响
服装结构基本要素一般分为三大类:一是服装的整体造型设计,展现服装的整体表达效果和风格,也是消费者对服装设计层次的首要印象;二是服装的结构细节设计,具体体现在服装各个部分的裁剪方式和细节处理,像衣兜的设计、纽扣的颗数和排列方式等一系列细节设计都属于此;三是服装的工艺设计,这是服装从设计理念转化为样衣成品的重要过程,从设计图纸的平面设计转化为立体的表达效果,具体又可以细分为服装的面料材料选择、服装的附带装饰品设计等。由此可见,这三项基本要素在服装结构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只有把握好服装结构中的各个要素,才能更准确表现服装设计理念。
2.2服装设计对不同人群服装结构的影响
不同的人对于服装结构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身形和体态会有所不同。比如,欧洲和美洲人的身形比较高大,而亚洲人的身形相对就比较瘦小。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传统服饰,这就要求服装设计应针对差异性考虑服装结构的个性化;在同一地区也要考虑消费者的身份、年龄以及不同场合来设计不同的服饰,所以要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合理的服装结构设计,尽可能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以达到完美的设计效果。
2.3服装设计对服装结构艺术理念的影响
设计师在考虑服装设计的基本需求之后,要对其进行个性化设计,展现自己独具匠心的艺术追求,达到更完美的设计效果。在服装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设计师利用各种艺术手段,创造出具有个性的服饰作品,使服装设计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通常采用一些独特的技巧展现自己的服装设计特色,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多样式的工艺,再搭配一些特色的饰品来凸显他们的设计理念,进而表现其个性化。很多知名设计师都是因为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其设计的服装才受到名人、明星的追捧。
3服装设计对于服装管理的影响
3.1服装设计对服装销售的影响
服装设计对服装销售总量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消费者在购买时首先会考虑服装是否适合自己,如果服装的材质面料、工艺水平、整体结构以及上身效果都符合消费者对服装的期待,那么这件服装就会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产品。只有服装的设计风格新颖、面料舒适、细节处理得当,才能充分展现服装设计的精良品质,从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进而提高服装销售的总量。同时服装销售总量的提高也会影响设计师的设计积极性,对服装设计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所以两者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3.2服装设计对品牌效应的影响
服装的品牌效应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通常消费者在消费时,首先会选定一个服装品牌,再对其中的服装产品进行挑选,这是符合大众消费心理的。所以越是知名的品牌,竞争越激烈,知名品牌如香奈儿、LV、爱马仕等都是流行且奢侈的代表。好的服装设计能够带动良好的品牌效应,同时品牌效应也能吸引更多的设计人才加入,进而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3.3服装设计对大众趋势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自我个性的追求,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这种个性化的自我追求也是在大众发展趋势下进行的。服饰的流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相对的,流行的服装设计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环境,高层次的服装设计受到大众的喜爱,代表了当下流行的大众趋势,如消费者对于服饰的选择和购买会受到晚会、影视作品中的主人公的穿戴风格的影响,设计师可以根据当下人们的关注内容设计出符合大众需求的服装。所以,可以说服装设计引导了大众对于服饰的购买方向。
4结语
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了艺术学的各个方面,服装设计能够展现出设计师的独特理念,同时体现出其自身的艺术内涵,反映了消费群体的审美和物质生活水平。只有不断提升服装设计的水平,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的服装,进而展现国家民族的精神风貌。
作者:曾静丽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参考文献:
[1]占琳.服装设计对服装结构与服装管理的影响[J].辽宁丝绸,2014(3).
篇2
如何获得服装设计的情感冲击力,情感信息的载体在哪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均要基于视觉与情感的关系而展开,更直接地说,这是服装设计中语言张力所在。服装设计的视觉语言要素包括点、线、面、体、色彩、材质等方面。在视觉语言要素中融入情感成分可以扩展服装设计的情感空间,以服装面料选择为例,设计者不仅关注面料的质地和光泽,而且能够根据面料厚薄、软硬、挺垂等特点,确定设计形式、表现风格与制作工艺,其过程既是设计语言要素的运用,也是设计者情感的具体表达。一般意义上而言,服装材质选择决定服装设计的命运,也只能说明面料选择在服装设计中的关键作用,相对于面料聚合、披挂、连接等视觉语言的运用,那只是一个关于结果的评价,其中服装设计视觉语言的张力贯穿于设计及工艺过程之中,不容忽略。视觉语言的符号化也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特征。设计者的情感经由设计元素的语言表达而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视觉语言作为服装形式的信息载体,也在特定的文化认同中得以积淀。这是情感的视觉把握与工艺的视觉再现相互推动、相互影响的过程。笔者将其归结为服装设计中视觉语言的符号化过程。服装设计的视觉感受之所以能够被语言描述和定义,就在于设计元素可以被形象性感知。
二、服装设计中视觉语言的渗透
1、视觉语言对服装造型的影响
服装整体造型与款式受到人体外形轮廓的限制,虽然分为服装外轮廓、服装内部结构、服装细部等类别,但在服装视觉语言中却可以厘定出方型、正梯型、倒梯型、曲线型(S型)等几种基本造型。视觉语言锁定人体的基本部位的变化,充分考虑到肩部、腰部、围度、底摆等主要部位,要求所有的款式设计要素都必须受到整体设计思想的统筹。例如,简朴庄重的服装均以方型设计为主,潇洒活泼的装束多以上窄下宽的正梯型设计见长,雍容华贵的服装大多采用倒梯型的设计方法,灵动飘逸的装束则会选择曲线型的设计风格。同样,视觉对腰部的松紧度和腰线高低的判断,也是服装设计的重要步骤,例如将服装分为高腰式、中腰式、低腰式等类型,既能体现服装分割比例的变化,也能充分呈现着装的情趣。因此,只有将视觉语言寓于服装造型设计之中,展现服装设计中形式美的基本要素,才能从整体性上把握服装设计的内在要求并使之具象化,从而预测或引导未来服装的流行趋势。
2、视觉语言对服
装色彩的表达。服装色彩的肌理及其搭配似乎与穿着效果密切关联,在其本质上却是视觉语言功能发挥的真切体现。既然着装的审美需求至关重要,那么,在服装设计中视觉语言的表述就不可或缺。在服装的流行色和常规色的选择与搭配方面,色彩取决于服装面料及图案纹样,视觉感受则来源于着装者的性格、品位和涵养。为此,视觉语言的运用可以从不同领域采集不同的服装色彩,尝试不同面料、图案的搭配设计方法。设计者要认识到同一色彩的不同效果以及用不同的面料拼接表现同一色系的最终效果。要体会到色彩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场景而转移的特点,对服装色彩要求进行语言提炼和规律总结。
3、视觉语言对服装面料的诠释
服装面料种类繁多,观感各异,不同材质面料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三、服装设计中视觉语言的选择
服装设计与构思既是各类信息要素的整合与加工过程,也是视觉语言的选择与运用过程。视觉语言怎样才能整体把握服装设计的要领,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视觉语言来揭示设计要素的关系,进而在设计思维上有所创新,在设计风格上求得突破。
1、加强情感与色彩的融合。当设计师惊诧于飘忽不定的“混搭”流行风时,似乎发现服装或奢华或细腻的造型已经被情感的倾注与色彩的交错所取代。情感与色彩具有超越造型设计的优势,更多地表现为视觉语言的新颖与嬗变。设计者选择怎样的视觉语言既有同一个内容不同表现方式的选择,也有同一种款式不同色彩、不同面料的选择。设计者的情感偏好决定了视觉语言和设计样式的自主性。同样,在消费领域,引起购买者兴趣与情感共鸣的视觉语言主要通过色彩来传递。消费者根据自身条件和喜好选择服装,其认可的款型相对固定,但在色彩设计与搭配方面十分讲究。这样,设计者的理念与情感转移到消费者的眼中,就集中表现为视觉效果与心理感受。因此,设计者要将情感与色彩转化为视觉语言可以表述和提炼的素质,将视觉语言作为服装设计情感与色彩的黏合剂,从审美接受的角度去探寻设计的一般规律。
2、强化造型与面料的匹配。视觉语言中的造型与面料通常是合为一体的,服装造型以点、线、面、体等空间形态来组合设计元素,其基础却是建立在线材和面材等自然肌理之上的。人们关注服装的整体观感而不会用结构解剖的眼光去审视服装设计的效果,就是基于这样的考量。设计者不仅要洞悉大小、长短、角度、层次、排列、节奏等服装造型技巧,还要充分利用线材与面材之间的面积分配、结点方式、材质机理等设计要素,恰当选择线材与面材结合型、线材与点材结合型等设计方法,将面料特点与服装形态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视觉语言选择的重点必须围绕造型与面料的匹配展开,既考虑服装造型设计的空间广延性,也体现面料选用与裁剪工艺的多样性,寻找到两者的契合点。
篇3
关键词:服装 设计 面料 改造
一、面料再造的基本要素
面料的再造拓宽了材料在艺术创造中的空间地 位,丰富了人们的设计思维。通过特定的处理手法,使 面料的空间形态、组织结构、肌理效果发生变化,从而 形成原始、奇特、幽默、鲜明等视觉艺术效果,令作品更 生动、有趣、感人,充分表达服装造型、体现服装艺术设 计者的创新能力。
服装面料再造的于法多种多样,服装设计师根据 设计的需求、运用不同的手法对面料进行再造,创造出 特定的风格来表现自己的服装造型设计作品,从面料的原始再造――如羽绒服的填充式,到复合再造―― 薄的面料复合在厚的面料上形成融合两种面料性能的新式面料,再到现代的感观型再造――在面料上堆砌、 做褶、拉须、折叠、镂空,缝制图案甚至足用毫不相干的珠片、镜子、金属管等对原有面料进行创造性地再加工,使面料的性能和外观发生变化,以便使其风格与服 装造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要成功地完成面料再造,需要掌握好以下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服装材料,材料是面料再造的第一要素。不同 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要对面料进行合理的再次设 计,关键是要把握好决定材料的质地、性格的一些因 素;二是面料的空间效果,这也是面料再造所体现的 重要视觉效果之一。服装面料的再次加工常将面料的 二维形态转化为三维形态。加工前,必须对面料的张力 及各种材料的组合关系进行研究,从而采用适当的处 理方法,形成满足设计要求的空间效果。 三是面料的处理技法,它使面料最终达到设计师 想要的效果。而料二次设计的处理技法繁多,主要有镂 空、剪切、抽纱、披挂、层叠、堆砌、挤压、撕扯、刮擦、烧 烙、粘贴、拼凑、编织、绣缀、手绘等。 现代的面料设计已与服装造型设计融为一体, 各种而料的处理手法和工艺形式层出不穷,服装面 料的组合和再创造逐渐成为服装设计又一次新的突 破,并成为提高服装产品附加值的一个重要手段。服 装面料再造在服装造型设计中的巧妙运用,可以充 分展示服装鲜明的个性特征,使服装呈现出独特的 艺术魅力。
二、服装材料再创造的高科技因素
从服装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服饰艺术单纯地再造型结构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已力不从心.因此服装材料的开发和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服装设计趋势是以材质为构思创作源,比拼材料的创意设计,通过材料来表现其设计特色的时代.而服装面料的再设计无疑又为服装设计增加了新的亮点.结合设计的审美原则对现有的材料进行改造,重组,多元复合或者单元并置的方法选出最佳方案,从而达到材料创新的目的。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新颖面料的服装也悄然面世,服装材料已经突破了织造物的束缚,具有创新的非织造物登上了材料史的舞台。高科技、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已经作为现代面料的开发手段广泛应用.在现代服装材料的开发中,还有许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由于世界人口的增加与自然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突出,所以从根本上改变材料分子结构,选取未被人们充分利用的材料加工完成的合成材料,以及开发低能耗材料和环保型材料将成为人们的共识,也是服装业寻求发展的目标,一件服装在变为成品的过程中残留毒素的机会是很多的,尽管现在世界上各国发达程度不同,对环保的认知不同,但发展环保纺织品和绿色服装将是必然趋势。也许目前我们在选购服装时,首先考虑的还是拉链是否好用、钮扣是否好看、服装是否易洗、免烫等因素,但注重生活质量的人们,应该把“环保”概念引入到服装中了。 还有其他高科技技术在面料设计中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服装材料越来越紧密地与高科技结合起来.目前已出现了能够通电话或者上网的滑雪运动衫,用于皮肤病患者的止痒服装,防臭的内衣和袜子,适用于恶劣天气下的超轻手套,太阳能服装,具有记忆能力的内衣及安全性服装.相比迪奥时代用单纯的布料和裁剪达到设计的要求而言,现代社会,面料的科学性、时代感、可穿性跃居开发业的首要位置。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克隆技术已经成为现实,面料的再创造也也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
三、多种材料组合再造的类型
有些设计为了表现面料的本色而把服装处理得象未完工的半成品,使面料的可看性胜过了款式本身,同时式样的大同小异和似曾相识之感,也使人们的注意力纷纷投向了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设计三元素之一的材料,是现代设计师们最喜欢尝试突破的一大要素。各种纺织品、针织品、皮革、金属、羽毛、宝石珠片等等的混合搭配,伴随染色、刺绣、材质再造加工技术的开发创新,表现令人意外的色彩效果和丰富的表面肌理形状;通过面料材质创造特殊的形式质感和细节局部,使服装体现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一面.根据现有的或市场上出现的新面料进行设计构思,或根据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创作素材,通过灵感的启发结合审美原则,并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出富于创意的新面料.再根据原有的或创造出的材料特点进行款式造型设计.若材料简单就应该注重款式的变化,若再造后的材料富有层次感,复杂,立体等特点,就应于简单的款式相呼应,以突出材料的个性.对再造面料的组合使用既丰富了材料的肌理效果,又增添了服装的新意,使服装增添了新的内涵.而再造面料的类型有加法型,减法型,变形型和综合型。
篇4
在2014年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硕士毕业生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了纤维材料的组织结构肌理与质地:利用针毡技术,大色块二维色彩构成语言,三维构成形态的肌理表现与拼接,抽象、利落的设计效果十分新奇,极具表现力。可以说,基于构成形态的服装材料设计创新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能够更加完美地体现设计师的创新理念,让服装材料更充分服务于服装设计。
二、解构与重构的构成形态表达
解构主义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具有很大的个人性和随意性,是对正统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原则和标准的否定与批评,具有很强的“反形式”“反美学”的特点。同现代主义相同,早期的解构主义一直在文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等领域存在,直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解构主义对设计领域造成了强大的冲击,进而影响到了服装设计领域。在服装设计中,解构设计的手法带有明显的“破坏性”,破坏了传统的审美标准,将设计的意义扩大到多元的范围。法国著名设计师让保罗•戈提埃(JeanPaulGaultier)是早期因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而轰动世界时尚舞台的著名设计师,亚历山大•麦克奎因(AlexanderMcqueen)后来居上,他们都从全新的角度以哲学家般的思想来创立新原则,颠覆传统审美标准,在解构的设计语汇中寻找艺术的支点。他们的设计思想与风格至今仍然对服装设计师们产生深远的影响。还是以中央圣马丁研究生毕业设计作品为例,在2014年的作品中,散乱、突变、动态感、残缺等解构设计的表现语言很明确地强调与突出了服装设计的表现力与创意。从某一方面来看,构成形态的表意性已经超越了服装的实用功能。在作品4中,设计者从全新的角度来阐释服装的设计观念,颠覆传统审美标准,创立新原则,强调各元素的综合,把质素不同的面料重合在一起,通过荒诞组合、随意结构堆砌,呈现出不确定、破碎的设计语汇特征,把构成形态的观念带入设计语汇中;在作品5中,服装的结构被重新分割,服装结构的传统样式和细节被完全进行改造,抛弃比例、形式美法则等基本要素,没有优劣判断标准,整个作品在构成形态上有着极大的可再创造空间;在作品6中,传统服装的面料搭配方式被彻底改变,用破坏的方法解构了面料的完整性,同时不受限制地重构了服装的新面貌,这是一个拆解、重组的构成手法,其设计意义也在于不断流变的设计过程。当下,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逐步形成了一股影响世界的强大设计潮流,解构主义并不是设计思想上追求随心所欲、漫无目的,而是具有重视内在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特征。它打破了正统的设计原则与规矩,重构新的结构形态,以新的构成形态理念占据未来的设计空间。
三、构成形态的符号转译
服装设计是一种综合的语言符号系统,具有“表征”和“被表征”、“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对于服装设计而言,在语言符号系统方面可以概括地分为三种符号类型: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图像符号服装设计的表层意义,是“所指”的东西,是服装材料与结构的外在表现;指示符号是“能指”的东西,是服装设计师想要表达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象征符号是服装设计构成语境的引申意义,是在一定的生活方式背景的观照下,经过设计与思考而呈现出的深层意蕴和象征意义。在构成设计活动中,设计者通常在动态的设计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这种联想通常来自于设计者自身过去的审美经验和情感。当设计活动开始时,在相关因素刺激下,引起对过去情感经验的反应。服装设计作品的构成形态正是这种审美经验中的视觉与知觉作用联系起来的一种视觉语言,去除生活中具体的形象,并以抽象的几何构成形态作为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强化了服装构成形态语言的抽象性符号化特质。“联想”是设计思维活动的关键,构成与服装设计的动因,服装设计构成形态中,通过“联想”进行设计符号的转译,最终会使服装设计产品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
四、结语
篇5
解构主义最早出现于建筑设计上,因此在20世纪80年的建筑风格上出现了不同的造型效果,比如立体形态与平面形态的结合,运用一些破坏、扭曲等处理手法达到耳目一新的设计效果,如盖里的跳舞的房子。艺术家利用这种分解的概念,将原有的形态打破,而后进行重组、叠加,在不破坏原有秩序的前提下重视局部的表现,创造出一种神秘的不确定感。解构主义是一种前卫的、时尚的服装风格,始终保持着在世界范围内对服饰文化的影响,并且将设计理念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将解构的特点融入到服装设计理念当中展现出不一样的设计特点。作为服装设计的三大基本要素色彩、款式和面料,同样可以从解构的理念入手对三个基本要素进行设计创新。
在服装造型当中色彩能够美化人体形象。色彩的解构与重组要在对色彩理论知识熟知的前提下进行色彩设计。将原有的色彩提取后再创造,运用色彩对人心理刺激反应的原理,将其更加概括抽象,在艺术作品当中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效果以及更为广阔的色彩世界。服装的风格是一种审美特征和审美认知,并且是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服装的结构主义风格是以人的主体为造型基础,从而强调其造型的比例、层次以及立体感。解构主义则是将构成服装造型的基本元素进行分离、组合形成独特的轮廓特征。
解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对社会学、哲学、文学、艺术、心理学等都有深刻的影响。有着“面料魔术师”之称的三宅一生,提倡没有结构的设计模式。1992年三宅一生推出其代表作品褶皱系列,将整体的面料打散把东方传统的平面构成的概念运用到服装造型当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解构主义设计风格。1997年川久保玲的春季会名为DressMeetBody,将服装与人体合二为一,把服装当中的零部件进行重组排列,将口袋的造型颠倒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不平衡感。凯洛林里诺滋米尔布克对解构主义时装解释说:“解构主义时装,最显著的特点是在身体与服装之间所保留的空间。他们的服装,应用了多样化的方法,配合多样化的创意,顺着身体的曲线设计。”
解构主义最初是以东方的设计思维为基础,以和谐为设计根本所创造出来的二次空间。它打破了传统对服装结构的设计,除了突显服装的层次以外更加注重人体的舒适感。并且给穿着者一定的主动权,由穿着者来感悟和展现服装的设计理念。解构看似无形,但是又疏而不散这同时又和东方的玄学文化像通,展现出来其神奇的魅力。解构将服装设计带入一个充满活力的风格当中,他将设计语言与禅宗文化合理的结合在一起,运用打散、分割、组合将服装的各个结构进行再设计,将服装本体与穿着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设计语言。解构主义在当今服装设计当中更加具有吸引性。一件服装早已打破了原有的固定结构状态,经过设计师独特的设计手法,将解构的理念展现出来。
篇6
其实,这种现代服装结构的挑战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70年代很多欧美国家的社会充满着反叛与探索,每个阶层的人都喜欢表现自我,思想前卫时尚。特别是年轻人,受到摇滚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影响,人们在服装及发型上也喜欢穷极表现,另类的发型及古怪、叛逆的着装在这时都能被人们接受并被推崇。例如70年代的朋克一族,衣衫破烂、行装拖沓、闪光豹纹等以前是被上层人所鄙视的激进着装,英国的设计师维维安·韦斯特伍德运用解构的方式设计许多含有朋克意味的服装,这类反叛文化渐渐成为时尚主流。维维安·韦斯特伍德在设计上强调对服装的破坏或夸大服装的原有概念,将人们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宣泄与昭显自我的目的通过服装表现出来,其实她的设计与服装中的解构还是有着微妙的不同,她早期的服装设计更受披头士的追捧,而近期的设计作品则显得更加理性化,是真正趋向于现代服装的解构。
1970至1980年代服装界发生重要改变的另一因素是在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一批日本服装设计师。随着日本经济的日渐稳定及发展,日本服装行业与国际接轨,当时的服装行业,独具特色的东方风格在国外设计界受到欢迎。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高校,在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就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例如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等人的设计作品展现出有别于传统服装的样式,他们独特的设计打破了西方一统的服装舞台,用解构来表现服装新面貌,渐渐风靡世界各地。如今,当代服装设计师在设计中如果运用了解构原理,在作品中则更倾向于体现个体本身,体现服装自身的独特性。正如山本耀司所说:“凡穿我所设计服装的人,所欲表达的是一种属于自己独有的个性。”而在川久保玲的设计中,总是喜欢打破华丽高雅的传统女装审美习惯,着装另类化,例如在做裙子设计时有意把裙的下摆进行斜裁,毛衣上故意做出破洞,川久保玲喜欢把一些不同材质的面料或款式组合在一起,例如极薄的乔其纱和毛织物、粗花呢与雪纺进行拼接,一半的职业装与优雅的晚装相结合,浓郁的民族风格服装与时尚的摩登款式结合等,从各种对立要素那里寻求组合的可能性。从这些设计师的作品中都能从德里达的解构方法论中得到启示。
如今的服装日新月异,设计师在设计时寻求的解构方法也多种多样,解构后重组的服装式样更能体现现代审美意识。如果只是简单地打破结构不能算是解构服装,只有通过设计师对服装进行重新改造、创新才算是解构服装。由于亚洲和欧洲文化的差异性,不同地域的设计师做解构主义服装时所展示的风格及细节设计也各有不同。就女装而言,亚洲解构服装以日本为代表,设计师主要运用大片面料进行巧妙拼叠、捏褶做出奇特的服装风格,作品中展示出设计师的个性。欧洲的解构主义服装则是强调人体着装后的性感与服装风格的体现,欧洲的服装设计师喜欢在胸部和臀部大做文章,常用各种解构手法将这两个部位重点突出,并用其它部位错落的外观来凸显女性身材的优美。
当然,这些都只是服装解构的简单表现,想要真正做好解构设计,必须在服装设计中对服装的正统原则及正统标准进行批判,对服装进行重新诠释,这才是解构主义的真谛,而不是单单对服装的结构或服装中体现的性别、地位、经典等流行套路的解构。有的设计师在设计上喜欢打破男女装之间差异,例如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让·保罗·戈尔捷的设计作品常常破旧立新,他的设计常令时尚界哗然。这位设计师设计过穿在长裤之外的裙子,将内衣当作外衣穿着,并时常将男女的传统服装颠倒,这种对于性别与传统的挑战,正是服装界所需要的新鲜的设计方向。
篇7
关键词: 中职服装设计专业 熨烫工艺 教学策略
服装熨烫就是利用织物湿热定型的基本原理,以适当温度、湿度和压力改编织物的结构、表面状态等性质的造型方法。广义的服装熨烫系指服装进行的所有热处理过程。熨烫工艺是服装加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服装行业中“三分缝制七分熨烫”的传统说法尽管有些言过其实,但足见熨烫工艺的重要性。服装熨烫不仅能弥补缝纫工艺中的缺陷,还能完成裁剪、缝纫工艺中不能完成的工作。熨烫是服装制作的―项重要工艺。对服装各个部位和整体的外观造型及定型处理等起着重要作用。熨烫作为缝制基础工艺,主要包括基本烫法、塑型、整形和消皱等。无论使用哪种处理技法和手段,都是利用加热和加压原理,并利用织物的可塑性,在烫、压的作用下使织物改变形状或使形状定型。熨烫热加工的基本要素是温度、压力和时间。除了处理好上述三个因素和条件外,还需要有熟练的技法和技巧,两手协调动作,分别运用轻、重、快、慢及归宿或抻拔等熨烫方法。机械熨烫只是以机械代替手操作,原理相同。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中职学校都秉承“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按照工艺流程突出“在做中学”,熨烫是服装加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熨烫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缝制服装的质量和外观。学习了熨烫工艺以后,要求学生理解熨烫定型的五要素,掌握熨烫的基本要领及流程,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动手练习,将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树立自信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中职服装专业二年级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服装的手缝工艺和机缝工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他们对实际操作具有浓厚兴趣,但学习理论知识时普遍存在不善于分析、学习方法欠佳等问题。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他们从活动中找到知识点并运用知识点。其中游戏激趣法是以课堂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新知识,实操示范法是将熨烫男衬衫的过程以实物投影方式向学生演示,要求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学会观察;利用实操竞赛法通过小组实操竞赛,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学生采用探究学习法,以小组讨论形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从而解决问题。下面谈谈我是如何上熨烫工艺教学这节课的。
新课引入中,教师展示两件衬衫,一件皱皱的,一件很笔挺。让大家观察讨论,“你喜欢哪件衬衫,为什么”?学生分组回答,得出结论是熨烫在服装缝制工艺中占有很重要地位。新知教学用设问启发,思考熨烫服装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学生讨论翻看资料,考虑因素有温度、湿度(即蒸汽)、时间等。接下来学生分组探究影响熨烫效果的因素。学生自由组合分为三组,即温度探究组、湿度探究组、时间探究组。温度探究组分别用100度、200度熨烫尼龙面料和熨烫毛料面料;湿度探究组分别不使用蒸汽熨烫尼龙面料和使用蒸汽熨烫尼龙面料(温度控制在120度);时间探究组用5秒钟和10秒钟时间原位熨烫尼龙面料(温度120度不用蒸汽)。不同组别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试验后得出结论:熨烫服装时,不同面料应选择不同温度、湿度和时间。引发学生思考熨烫过程中除了考虑熨斗的温度、湿度、时间之外,还要注意熨烫的压力和熨烫后的冷却。学生总结出熨烫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就要充分考虑熨烫定型的五要素:即熨烫的温度、熨烫的湿度、熨烫的时间、熨烫的压力及熨烫后的冷却。教师示范熨烫步骤,学生从教师的示范中找出熨烫基本流程。熨烫基本流程是剪净线头、清除污渍、调节电熨斗温度、选择熨烫方式(干烫湿烫或盖布烫),先烫里、后烫外,先烫零部件、后烫大身。学生熨烫服装不同部位,如大身、领圈、袖窿、袖衩时,都用到电熨斗底板的哪些部位,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熨烫大身应用熨斗中间或底部。在巩固新知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小组竞赛,在规定的五分钟内熨烫男式衬衣,根据织物耐热度分析表,综合运用熨烫知识,看谁熨烫得又快又平整,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反复强调熨烫的基本要领是合理运用电熨斗各部位,熨烫不同地方要运用电熨斗的不同部位;熨烫定型五要素始终贯穿整个熨烫过程;熨烫时应根据各部位不同需要烫平服、烫圆顺、烫出坐势、烫出窝势。三分缝七分烫,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工艺师,就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熨烫工艺。
服装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尾部,尾部当中一个关键地方就是对衣服成品的熨烫。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每个人都希望穿上舒适、合体,充分体现自己仪表风度的服装,由此,对服装的立体造型越来越重视,作为体现服装立体造型工艺手段之一的熨烫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模糊性;服装设计;审美追求
1、前言
非物质社会,在一切转瞬即逝、欲望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我们需要更混杂、更虚幻、更强烈、更另类的刺激与惊喜,服装物品的精神审美功能则更加为服装艺术所强调,而模糊理论在服装中的设计来表达出设计者创新的理念和穿着者的个性恰恰符合了人们的审美倾向。当下的流行时尚特征是边界的消失,各种新与旧、男与女、老与少、藏与露、世俗与崇高、边缘与主流等等都彼此交合互渗,混杂共生,失去了既往的边界,一切都在打破重组、更新,一切又都彼此混合,接近雷同,迫使一切重新定义。一种前所未有的混杂成为时尚的象征。①
2、服装的审美与时尚
追求时尚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汉语词典》对时尚的解释为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的风气和习惯。时尚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服装设计中,设计的各种手法理念都嫁接于时尚,不同的是形式,相同的是那种虚拟、混合的不明性质和新鲜、神秘的意趣。设计师通过对时尚和大众审美趣味的正确把握将有利于设计上的不断创新,从而创造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人类审美意识是随着人类的诞生和自身的发展而相继产生发展的。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服装的审美包括服装本身、服装着装状态、受众的理解等。人们对服饰的审美活动的意识包含在人们对服饰的选择、试穿和评议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从而得出审美的结果。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使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具有直接性和直观性,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本身是无法精确的控制、分析。②审美心理是各个要素是综合,互相交织的过程,审美要素包括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等基本要素。这些因素属于精神层面,精神意识的情感因素自身具有模糊的特性,而且这些心理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互相影响、互相渗透。黑格尔曾经说过:“情感是心灵中的不确定的模糊隐约的部分。”因此,人们审美时的心理现象是高度整合综合模糊运用的过程,具有“模糊性”的特点。③
审美受制于客观因素,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流行时尚,审美时尚是一种给追随者以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并具有价值判断和审美导向的时尚。人类审美共通感的存在,使“时尚”成为人们竞相摹仿、追逐的消费浪潮。④大众的审美价值取向造就了这样的时尚,这样的服装也包容了群体的审美心理,它体现了着民众的审美倾向。
3、服饰审美中的理解模糊
服装审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服装以其神秘的、朦胧的、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的艺术特质传达着视觉张力,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审美受到审美者文化素养、经济、年龄、受教育程度、、习俗、价值观、感知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感知服装美是重要的,它依赖于人们对服装的审美态度。审美个体有差异,使人对服装兴趣的大小,对服装美的注意程度和对服装行为所抱有的审美期望不同,所以,对服装感知的程度也不同,产生的想象和情感以及对服装的理解就不一样,美的感受程度也就不一样。审美过程其实就是服装与人之间的一座桥梁,服装是具有想象力的,是供人欣赏的而不是推理,是领悟而非说教,人能够最大可能地参与其中,从而实现服装作品的“二度”创作。人的内心世界是及其复杂多变的,客观世界也是丰富多样性的,审美在模糊不定中彰显多种可能,这使服装设计作品得到多维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艺术本文的理解,审美理解需要的不是一种复制态度,而是一种生产性态度,一个开放性过程,我们要从心底出发理解服装审美。审美理解具有无限多样性,其包含“解释性循环”:根据细节来理解整体,又必须根据整体来理解细节。审美理解过程就是在服装的整体和部分之间不断地往返过程。审美理解的关键步骤是“视界融合”。⑤服装设计作品除了承载服装设计师本人的思想理念,还应该更多地在欣赏群体中获得“再生”。因此说,作家艺术家的审美创造,接受者的审美理解有者模糊的难以表达的一面。超级秘书网
4、服装的产品意境生成
随着人类生存需求的发展和对世界不断的感知,在人类的意识中,已不再是仅仅靠知觉来认识和表达世界了,而是用心、用意识去感悟和理解世界,不是单纯的模仿自然,而是通过表现心灵,进而阐述世界和事物的规律,这样服装设计中意境的生成尤为重要。服装意境的创造与表达始终与社会经济、消费群体的审美标准密不可分,消费者根据设计师创造的赋予情调的形态语言和赋予意味的着装表现及特定的衣着情节所传达的信息,加之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大脑中浮现相应的景,感受设计师所抒发的情,从而领悟到设计师追求的艺术境界,服装设计的意境由此形成。意境包含主体的品格、个性以及审美感情、心态、理解、想象和趣味等多种主观因素,并形成一种综合形态,强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具象范围去感受、丰富和联想,追求审美客体的本质特征突破具象范围去感受、丰富和联想犷追求审美客体的本质特征和这些主观因素的和谐一致,以获得最充分的审美满足和快乐。意象的生成是审美的关键。模糊性的开放性、暗喻性是意境本身产生货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之所在。在设计中追求审美意境,以其模糊性创造的模糊美吸引观者的良好途径。吴亮认为“如果他过于理智,过于自觉,他就断不能即兴地创造出一个新的意境”。⑥
5、结论
服装是极具流行性和时间性的产品,它们不时被淘汰翻新,并不时地受时尚、受众的审美理解、产品所表达的意境等的影响,使之演变得更具个性与时代感,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风采,这也是服装设计的审美追求所在。
参考文献:
[1]唐玉宏,《艺术审美创造和模糊性思维》,文艺论坛
[2]/view/169606.htm
[3]张会锋,《论图形设计的模糊性》:〔硕士学位论文).2005
[4]贺阳,《鞋子的时尚审美》,时尚研究,2005
篇9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生态服装;纨绔时装
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4-0091-02
服装与艺术以及生活结合地如此紧密,以至于任何艺术上的革新以及社会的动荡都会给服装带来新的表现形式。60年代,美国艺术理论家全.莱文在《告别现代主义》中指出,“后现代主义不是纯粹的,它引用、纯化、重复过去的东西,它的方法是综合的,而不分析的,它是风格的自由和自由的风格,它充满怀疑,但又否定任何东西,它容忍模糊性、矛盾性、复杂性和不连贯性。”自此后现代一词开始流行起来,并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打破了现代艺术的行业界限,认为行为本身即艺术,艺术即标新立异,这样,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就消失了,艺术不应在博物馆,而应在生活中。在现代传媒的推波助澜下,后现代主义艺术所主张的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已使人们在动态中改变、接受、消费并创造着当代人的多元化文化生活。
一、后现代主义冲击了服装设计文化
后现代社会是信息泛化的时代,大众媒介、远程通讯、电子技术服务和其他消费者信息的普及使得时尚咨询的传播空前便利。消费者被大量的时装会、媒体报道所包围,人们的心理机制和消费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商品极其丰富的情况下,顾客的选折往往是感官的,能迅速刺激感官的商品就有了被消费的机会。设计师迎合顾客的心理必然存在,制作感性的作品,设计的作品符合当代审美方面的需要,成了商品成功的要素。因而时装界形成一种追求新异的体系。
首先,设计师的素材来源更加广泛。在后现代时装界中,对设计师来说样式是非常重要的,吸收和创造是设计师大的动力。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素材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服装样式之多,时尚变化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眼花缭乱是人们对服装评价。
其次,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设计师致力于追新求异。他们迅速吸收来自下层社会的青年亚文化文化营养,创造出各种新奇的式样,美学规则似乎一夜之间被打破,设计师完全颠覆传统的审美理论体系,抛弃了比例、人体、协调、线条等基本要素。时装设计也显示出游戏的性质,材料、色彩搭配、款式非常多样化。它包容人们能够想像的任何形式,如有着破洞的的服装、夸张丑陋的装饰、性的暴露、不合人体舒适的造型在当今高级时装秀上随处可见。时装造型越来越奇异,这些看似夸张极端的服装,也许不象学院派气息的高级时装那么能愉悦我们的眼睛,但却在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给人们以视觉上的强烈刺激。
二、后现代主义提出了服装设计绿色理念
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推进,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现代社会是个消费型的社会,消费的同时也造成大量的浪费,结果是环境的恶化使得人们不得不关注环境问题。环保问题已成为本世纪人们极为关注的焦点。“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已成为国际潮流,在服装设计领域,后现代设计文化也提出了“绿色设计”。后现代服装表面上前卫甚至颓废,但他们在服装语言中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是不容忽视的。
在绿色理念的推动下,时装界开始提倡绿色环保服装。所谓绿色环保服装,是指在原料、生产、加工、使用、资源回收利用等全过程中,能起到消除污染或没有污染,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对人体无害,有益于身体保健作用的服装。比如,在原料上使用符合生态学标准的纺织原料。天然植物纤维的栽培要求避免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尽量减少或消除纤维上的农药毒性残留,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和土壤肥力的破坏。近年来,还掀起种植天然彩色棉的热潮,天然彩色棉花在加工中不需要染色,即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又不产生污水,这对于保护人的健康和生存环境起到良好的作用。再者,一些无污染、易生物降解或回收利用的化学纤维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大豆蛋白纤维,莫代尔纤维,Tence1纤维、甲壳素纤维等。在欧洲,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人们常常以穿着回收废旧纺织品为材料制作的服装而感到时尚,如法国巴黎的高级时装设计师推广由穿过的和剩余的衣服拼搭成五彩缤纷的女装,购买者十分涌跃。“生态服装”成为当代世界时装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和潮流。
在绿色理念的推动下,关于环保的主题是后现代设计师经常关注的。例如,设计师运用人造皮毛作为面料设计服装来反对人类对自然界动物的滥捕滥杀,用设计示对人类原来表始状态的回归。TsumoriChisato1993年春夏在东京发表了具有环保意味的时装:一款是用本色的亚麻制作,保留着相当原始的意味;另一款服装是用印有动物皮毛的面料拼接而成,体现人与自然的破裂关系。1997年迪奥公司推出了笼中鸟的形象,模特身上装饰着各种羽毛,脖子上还围着一条貂皮围巾,站在一个大大的鸟笼中间,表达了自然与人不断恶化的关系。
三、后现代主义扩展了服装设计想象空间
“在后工业社会中,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人与人、人与自我的问题”。工业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与表现是人与机器的竞争,而后工业社会则是信息社会,社会矛盾更多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这样使后现代的人们更注重表达自我,并在消费方式上由物质消费更多地转向精神消费。
在当代设计领域中,设计文化强调形态的隐喻性,利用材质、色彩、肌理形成了完整的结构和整体形象来表达深层的文化涵义;注重加强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情感联系,用尊重人们情感的手法来软化具有强烈刺激视觉作用的造型和表现方式。如果说“和谐”和“悲剧”是古典时代西方最为推崇的美学形式,那么“荒诞”就是现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美学手段,故尔,追求残缺的、滑稽的、直观的美,就成了当代人所特有的审美心态和文化现象。大走反叛路线的时装品牌在奢侈品市场的排名越来越靠前。加里阿诺、戈蒂捷和马克奎恩等不断荣登各大时尚刊物的排行榜时,川久保玲、三宅一生、三本耀司等当代日籍设计师的新作也以极快的速度传播。
虽然后现代的这些纨绔类时装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远非通常意义的美好、愉快。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追逐成瘾呢?其实说来简单,喜欢这一类型服装的人们会让自己显示出及其强烈的个性,总是希望成为环境中的另类,心理学家认为,当今社会人们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大,人们处于持续的紧迫感之中,就需要有类似这种纨绔时装来不断刺激自己以维持大脑的觉醒度。
怪诞的、纨绔的后现代极端主义时装由于自身的抽象性给人最大限度的想像空间,带来更直接的心里体念。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们”、20世纪70年代“朋克们”的、反传统思想通过他们的着装反映出来。同时这些极端的服装形式也影响到巴黎的时装大师。这些富于挑战性的穿着方式构成了“后现代”服饰审美思潮中颓废、另类的一面。更有甚者,服装的设计完全打破它的实用功能的束缚,服装的设计完全是设计师思想、情感的表现。设计师注重突破自我的冒险,完全从设计一件独立的艺术品的角度去设计时装,考虑的是时装本身而非与“人体”发生关系的时装。如英国设计师胡赛因.查拉扬1998年春夏了“皇帝新衣式的作品”,他在沙滩上立三根小棍,棍与棍之间用一根线相连,模特就站在线所围的区域当中,线象征性地成为了“服装”,模特看起来但又非绝对的,前面的线象征“衣”,从这件作品看,传统服装的意义彻底地被颠覆了。
篇10
【关键词】观众;接受视界;时代性;演出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8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65-02
戏剧学家吴光耀曾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戏剧,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观众,时代递变,戏剧和观众都会随着社会生活习惯等变化而变化。(摘自《西方演剧史论稿》)
我国的政治、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飞速发展,观众的视听文化也日益丰富,各种抽象艺术、现代装置艺术不断充实着人们的感官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观众对服装的审美要求在求新求变的同时向着多元化发展。相同题材的作品也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一段经典的历史故事,往往在同一时期出现好几个不同版本的演绎。以《霸王别姬》为例,该题材近年来有三部风格迥异的作品问世,即《霸王歌行》《鸿门宴》《王的盛宴》。
什么样的时代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作品。时代的变迁影响着观众的接受心理,当今社会,观众的接受视界与演出服装设计正向着多样化发展。三部作品的服装设计像三面镜子一样,映射出当代观众多元化审美的时代特征。本文以分析这三部作品为主,说明观众接受视界的时代性与演出服装设计的多样化传达。
一、写意风格――《霸王歌行》
以2008年王晓鹰指导的话剧《霸王歌行》为例,导演将项羽定位为一位极具诗人气质的人物。他在表演中有大量的独白,除去与其他演员的对白部分,在剧中他常以一个自述者的身份存在。在自述的过程中,他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评述历史。虞姬在剧中将京剧唱词与戏剧台词结合,营造了一种心理时空与现实时空的闪回。
该剧整体创作充满了戏剧的假定性。舞台美术设计具有写意化的美感,剧中的服装与布景紧密结合在一起,服装的色彩富有象征意义,呈现黑、红、白、黄、灰几种主要色彩。项羽的服装运用了黑红两种色彩。这两种色彩是秦汉时期贵族的象征,而剧中黑红两色的使用意义不仅止于此,它还暗示了项羽的性格特点,黑色象征了项羽幽暗的命运,红色象征了鲜血。
剧中项羽的服装大面积使用了黑色,服装结构不拘于复制传统的秦汉服饰,并借鉴了秦汉时期的军装形制,肩部的三角形铠甲由三角形的皮条构成,上身的领部结构中,内侧的两重领为交领右衽,外部的领为左衽,腰中附有较宽的革带,甲片分上下两列排列组合而成,下身为一条宽大的束腿裤。项羽所穿的披风有两面,由黑红两种色彩组成。其中,朝外的一面为黑色,内面为红色。在正常行动时,内面的红色在黑色外袍的遮挡下时隐时现,与舞台条屏上留下的红黑色墨迹相呼应,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依据剧情的需要,演员在舞台行动中展开披风,露出内面的红色,腰带有稍许金属色,两种色彩统一在黑色之中。
虞姬的服装在运用色彩象征的同时,运用花朵的概念来比喻虞姬。在剧中,虞姬的服装由白红两色组成,服装打破传统秦汉时期服装的形制,运用花朵的概念,写意化地比拟虞姬。她的服装分为上下两部分,上身为斜襟短上衣;下身是一条长裙,裙内配有一条阔腿裙裤,裙边晕染粉红色。上身所披的斗蓬共分为三层,似花瓣般规则排列。随着剧情的发展,虞姬与霸王濒临生死边缘,她的服装色彩由白色逐渐变成红色。虞姬最后舞剑时所穿的服装以红色为基调,用白色做点缀,胸口左侧的红色花朵旁配有抽象的枝蔓。其服装结构借鉴了秦汉之际直裾深衣的基本形制。虞姬的腰间还配有两条红色的丝带,随着动作的展开,丝带随之飘动。女演员赤脚在舞台上行动,脚底涂的红色墨水在舞台上留下红色印记,花瓣徐徐从舞台上空落下。此刻,舞台美术营造的情景与虞姬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一个诗意的舞台画面。
剧中另外两名演员的服装同样进行了写意处理。刘邦的服装以土黄色为主,搭配金属黄色的肩饰与腰带,象征其最终取得皇权。还有一位演员一人分饰了11个角色,在剧中始终以一身灰色基调的服装出现。在现代色彩观念中,灰色具有中性的色彩意味,这样的色彩处理,契合了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体现了剧中服装的写意风格。
剧中服装设计的写意风格,意在通过色彩的暗示、结构的变形与夸张,将人物的性格外化,引导观众重新思考这些历史人物的性格命运。
二、复古风格――《王的盛宴》
2011年的电影《王的盛宴》,以刘邦的视角为创作基础,片中有大量刘邦的画外音,通过暮年刘邦的回忆,片段式地记录了楚汉之争、霸王别姬这段历史,与电影中杀韩信、项伯等事件穿行。影片突出刘邦多疑、工于心计的性格特征;突出项羽贵族化的特征;虞姬在剧中仅有几个镜头出现,导演将其塑造为一个性格单纯、平民化的女性形象;吕后、萧何等也做了重要的形象塑造,这些人物的塑造,从侧面烘托了刘邦的命运。
该片人物服装属于典型的复古风格。设计师把追求古朴的历史感作为服装设计的前提。作品借鉴了秦汉时期服装的基本要素,它体现的复古风格并不等同于写实风格。片中服装的复古风格体现在服饰材料的做旧、灰色系色彩的运用上,在服装的结构上虽借鉴了秦汉服装的基本结构,但又不拘泥于传统服饰的结构。
影片中服装的面料以棉麻为主。早在秦汉时期,传统的丝绸已经有所发展,随着丝绸之路的开启,丝绸业相对成熟,秦汉时期的王公贵族热衷丝绸等织花面料。但片中皇后的服装并未使用丝绸面料,而是榱送怀龈垂欧绺瘢采用了棉麻质地的面料,并加入了脱色效果;肩部的面料有明显打磨起球的痕迹,服装色彩呈现不均匀的灰蓝色,有做旧褪色的处理痕迹;袖口、领部的图案,运用多种几何形的棉麻面料拼贴而成,呈现质朴、复古的风格。
片中虞姬的服装也是复古风格设计的典范,它借鉴了汉代女子的装束,基本还原了汉代的曲裾深衣。传统汉代曲裾深衣的衣襟绕襟层数较先秦时期有所增加,腰身裹得很紧;在衣襟的角上封有一根带子系在腰上;领口开得很低,能露出里面的服装领子,汉代女子常以此为美,最多时穿三层衣服。
虞姬的服装只取传统曲裾的形态,结构比传统汉服更为简洁,服装色彩以复古的灰绿色为主,带有灰白色与灰绿色的缘边,服装的图案淡雅、朴素,由镂空的抽象花草图案组成,采用曲线条的花草形态,结合镂空的制作工艺,这种镂空纹样是设计师依据汉代图案风格进行的再造。整体服装造型淡雅、复古,突出了虞姬质朴大方、温婉可人的性格特点。
片中对服装的复古不等于还原历史或写实,以项羽军服为例,该片服装设计师在阐述铠甲制作过程时谈到,铠甲的结构参照传统铠甲的特点设计,但在构思中又借鉴了日本甲胄的结构。当铠甲制作完成后,设计师为了体现服装的复古质感,采用烟火熏烤、利器砍削、拉毛以及泼洒血浆、风干等手法对其进行做旧处理,让服饰具有磨损感。日本的甲胄元素与汉代铠甲结构的结合、色彩纯度的减弱与服装的做旧处理,统一在整体复古风格之中,显得非常协调。
片中服装设计的复古风格,满足了观众对那段遥远历史的想象。设计师的创作不拘于将传统秦汉服饰形制进行完整复制,而是通过对服饰面料做旧、色彩搭配,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年代感。
三、时尚风格――《鸿门宴》
2011年的电影《鸿门宴》,是以张良的回忆作为故事叙述的开始。剧中人物的表演与台词没有太多历史剧的痕迹,演员的表演富有现代感。导演的创作理念是运用现代人的语汇来讲述历史。他认为,“鸿门宴”这段历史中项羽与刘邦的权谋之争具有现实意义,历史中人物的性格与宿命映射出当下人的现实状态,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这样的较量。该片的服装设计遵从了全剧整体的创作风格,具有一定的现代感。剧中对传统服装的再造,带有许多时尚元素,如皮革、裘皮等服装材质的运用。服装结构也趋向与现代服装审美相结合。
剧中项羽与虞姬的服装使用了皮革、裘皮的元素。商周时期关于兽皮服装的记载中,有将黑色羔羊皮作为天子大裘的形制。片中,皮革与裘皮元素被赋予更多时尚色彩。项羽的服装由黑色裘皮与金色、黑色格子形图案的皮质面料搭配而成;格子图案简洁、时尚,具有现代面料的特点。虞姬的服装把裘皮制作成外衣,造型时尚,现代感十足;裘皮内搭配深衣,并依据现代人的审美进行了一些夸张的处理;深衣低开的领子露出演员颈部的肌肤,领子为多层领,呈“V”字型,整体造型极具时尚感。扎染面料在片中也被广泛使用,该面料属于传统民族特色面料,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时装设计中,让这种传统面料重新焕发出时尚的感觉。
该片的服装设计在时尚与传统之间寻找到了一种平衡。在传统的秦汉服饰中融入了许多现代时尚元素,拉近了当下观众视界与传统历史之间的距离。在传统服饰中融入现代元素,适应了现代观众对时尚的审美需要。
四、结语
一个时代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的发展,对观众的接受心理存在深刻影响。观众的接受心理往往具有时代的烙印。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带有鲜明时代痕迹的作品,当今社会,观众的接受视界与演出服装设计正向着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泽静,戴璐.服装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
[2]朱栋霖,王文英.戏剧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
[3]朱立元.接受心理学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4]昝风华.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文学[M].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5]宋俊华.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上一篇:计算机导论专题报告
- 下一篇: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方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服装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