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优秀案例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校园建设优秀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数字改变职教了吗?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如果你想吃妈妈做的菜,你不一定要回家,你可以请妈妈将菜做好,通过网络发给你,你再用3D打印机打出来,你就可以享受妈妈的爱,数字改变了母子思念的方式。由此我还想到,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有一个实力雄厚的烹饪专业,有很多烹饪大师、名师,如果你想品尝他们做的菜肴,我也可以通过网络发给你们,数字改变着产品的营销和配送方式。数字改变着世界,数字也改变着职教。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案例表明,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广泛使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因此,我们坚信,随着数字化和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智能化等信息技术。
依据数字化生存的理念,学校实施集成六个校园的“智慧商校”工程,其建设重点依托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融合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运用射频识别,结合云计算等技术,打造一个“智能感知、服务创新、协同工作”的全新校园,构建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集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为一体,集智能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生活为一体的数字化生存方式。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依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有计划、分阶段,科学合理地构建信息校园、智能校园、互动校园、低碳校园、文化校园、平安校园这六个校园信息化建设工程。下面我从建设现状、建设愿景、建设思考三个方面汇报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
建设现状:探索与实践
2005年以来,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重在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旨在推进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数字化校园应用。
1.数字化推动校园网络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学校建设了一流的数字化千兆校园网网络环境,校园网信息点总数达10000多个,入网计算机2000余台,上网注册用户近7000人,覆盖了全部的办公、教学区域、学生公寓,实现了“千兆为主干、百兆到桌面”,学生公寓实现了无线接入。学校所有教室及实训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并为每位教职工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拥有不同功能的计算机实训室25间、语音实验室2间、电子阅览室1间、校园广播室1间,同时学校教学楼、实训楼、行政楼重点区域、所有宿舍走廊及校园均安装了监控系统。
2.数字化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特别重视信息化资源建设,自行设计开发了教学资源网络平台、精品课程平台、视频点播平台、教师个人空间、电子作业平台等。依托这些平台,学校加强了以专业部为主导的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教学标准建设、教学方案建设、课件建设、题库建设、案例库建设、学生优秀作业库建设几个方面。学校还开通了教学、管理、育人等互动平台,营造沟通的管道,释放管理的压力,和谐人际关系。学校还建设了会计电算化、商务英语、美发与形象设计、3D导游、物流等数字化仿真实训环境,强化教学的信息化。同时开展教师网络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推进每位学生在每节课用PPT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推动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而不是玩游戏。为了激励系科和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将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纳入系科和教师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定之中,另一方面在经费上给予支持,纳入教师的工作量计算,支付一定报酬。
3.数字化推动“校园卡”建设,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学校启动了“校园卡”建设工程,“校园卡”上印有持卡人的照片、姓名、类别(身份)、所在班级和证号,覆盖校园的所有消费、水控、机房管理、图书馆、自助复印、自助打印、门禁及通道机管理、自助缴费、银行转账等功能,大大方便了师生的校园生活。
4.数字化推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教学及管理质量
学校建有教务管理、财务管理、网络报修、学生考勤等应用系统,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努力使这些信息的可用性得到不断提高。通过数字信息平台对教务、学籍、成绩、教学信息、财务信息、维修信息实现了动态管理,科学调配学校现有资源,大大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
5.数字化推动“行为百分考核”建设,强化学校“全员育人”工程
学校根据“全员育人”的理念,建设了行为百分考核系统,全体教职工参加育人工作,所有教职工都能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考核,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发展趋势都有迹可寻,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确保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搭建了一个师生和谐教育的平台。
建设愿景:目标与展望
在现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整合理念和思路,注重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建构六个校园,建设智慧商校。
1.信息校园
信息校园就是将学校的各种管理要求信息化,通过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和无线覆盖技术,建设智慧校园门户平台、管理信息平台、教学资源平台、教科研平台、数字化技能教室等提供无处不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信息服务。通过师生云空间的建设,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上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信息无处不在,随手可得是信息校园的核心理念。
2.智能校园
智能校园就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实时感知各种工作状态,实现远程移动管理、移动办公、移动定位等智能服务。
智能校园主要运用“物联网”及“校园卡”等技术实现。校园卡集成校内几乎所有服务。师生可凭校园卡通过门禁进宿舍、图书馆、体育馆;利用校园卡借书,使用校车;在校园内进行电子消费;校园卡与手机卡进行集成,手机可代替校园卡功能;校园卡同时可集成银行卡功能,利用校园卡可直接在ATM机上取现。
建设智慧教学“云空间”平台,实现智慧预习、考勤、评价,随时随地进行教学质量跟进。智慧预习,将上课时间、地点、班级,教案、学案及教师的要求、课程信息变化通知发送到学生“云空间”及手机。智慧考勤,学生刷手机进入教室,教师使用“云空间”识别学生与旁听人员。智慧课堂,采用“云空间”及电子白板互动演示系统,建立智能互动教学系统;通过“云空间”建立课程群组的学习社区、讨论小组,获取课件、提交作业。智慧评价,利用计算机或便携终端在“云空间”上进行电子考试,自动生成学生成绩,通过邮件、手机等方式向学生推送成绩,学生也可用多种方式远程登录“云空间”进行成绩查询。
建设校长智慧决策平台,校园各方面的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通过系统自动进行分析和预测趋势,实现科学化的决策。
建设智慧宿舍管理平台,该平台集宿舍管理、门禁安全、宿舍检查功能为一体,从管理对象宿舍楼入手,根据学生状况,进行宿舍分配,并进行日常的住宿管理;学生进出刷卡,系统根据住宿信息,自动判断外来人员、非法进入人员、异常出入人员,并将相关的信息显示给值班人员,同时进行语音提醒和图像抓拍;每个宿舍门口放置宿舍文化名片,集成二维码功能,检查人员可通过刷二维码了解该宿舍学生信息、学生行为百分档案及宿舍星级并可以给宿舍打分并点评。
3.低碳校园
低碳校园是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感知与智慧控制功能,全面实现校园的无纸化办公、管理与生活,实现建筑物与设备的智能监管、感应与控制,使水电运行和资产的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科学技术型转变,为学校“能源节约”、“减碳排放”和“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平台支持。
建设智慧能耗控制平台,通过各种传感器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实现电力、水源、燃气及其它方面的节能减排。
4.互动校园
互动校园是指校园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交流平台,利用移动终端、电脑终端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家校交流。
建设智慧互动平台,通过无线通讯网络、3G网络等传输途径,为教职员工、学生提供无线数字校园服务。用户可以不受空间、时间的束缚,随时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查阅(订阅)所需信息,掌握校园情况,处理工作事务,处理课业活动,发送即时信息,实时互动交流等。
建设智慧家校平台,学生家长通过及时收发手机门户信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随时随地了解在校情况,而且能够个性化地对学生本人的学业与就业指导提供帮助,减轻了辅导员与班主任的负担,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
5.文化校园
文化校园利用先进的IT技术及“物联网”,打造“书香校园、内涵校园”。
建设智慧图书馆,借助先进技术,完善管理,简化借阅程序,提高用户体验。智慧登记图书贴上射频识别无源标签,信息入库登记。智慧还书时,借书人只需图书放到一个指定的特定容器里。图书管理员使用手持移动读卡器成批扫描RFID标签,通过WLAN自动确认图书位置、图书信息,自动更新到后台数据库,进行智慧盘点。
建设校园智慧导览系统,基于移动运营商的智能导航应用提供校内电子地图、定位及导航服务。智慧游览提供基于GPS的校园文化游览导航图,游览者或学生游览到学校任一处文化景观时可以实时通过手机语音了解文化背景。
建设商校报、校园广播、校园新闻等推送系统,激励师生为商校发展贡献力量。
6.平安校园
平安校园是指结合当今的安防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建设基于学校网络和3G网络的智慧监控、智慧定位、智慧报警系统,保障学校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降低各类治安事件的发生,为校园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
建设智慧监控平台,管理人员全面监控各个公共场所。对学校重要监视区域实现车牌与人脸识别等功能、并提供告警录像和图片抓拍,实现全天候监控。
建设智慧定位平台,在学校校车上安装3G无线车载智能监控,实现全程的车辆GPS定位、车辆运行状态信息等集中监控,为师生保驾护航。
建设思考:困难与举措
回顾学校建设情况,还存在一些困难。
1.建设资金需要加大投入
智慧商校的建设需要较大的投入,这就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我们十分需要和欢迎企业的投入。
2.需要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必要的技术支持
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将这些新技术无缝对接至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生活需要较高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同时,“智慧校园”建设时也需要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提供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
3.师生信息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篇2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教师专业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堵、控、压”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班主任工作必须由“体力型”向“智慧型”转变,智慧型班主任应当成为班主任专业化的理想境界。结合我校实际,反思以往班主任培训利弊得失,智慧型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必须实行主体性的操作策略和创建激励性的管理机制。
一、“智慧型班主任”的提出及其界定
在“科研兴校”和实施“草根式”研究的思想指导下,我校决定从教师日常教育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让教师把工作、学习、研究结合起来,充分优化教师这一学校发展的第一关键资源,在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方面开展一些探索与研究。学校的主导思想是:让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倡导培养智慧型教师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田慧生副所长认为:所谓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我们赞同这个观点,并据此认为,智慧型班主任是指具有较高教育智慧,对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能够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富于创新的班主任。智慧型班主任是班主任专业化的目标指向和理想境界。智慧型班主任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对突发事件的随机应变,对学生管理的得心应手,对班集体建设的有效规划,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引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智慧型班主任主体性专业发展策略
以往班主任教育或培训大多是对班主任进行一些师德师风和工作方式方法的通识培训,或者是进行一些案例剖析和经验介绍。班主任被动地接受灌输式的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这种缺乏自主和个性化的培训,班主任不感兴趣,教育效果不理想也是必然的。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的教育必须跟上改革的步伐,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范式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范式,要让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因而,我们提出了“智慧型班主任”的主体性专业发展策略:引导班主任通过学习交流、模仿反思、课题探索、师徒结对以及网上论坛等系列活动让班主任在“情境化的教育”中通过自身体验、感悟、反思、实践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从而培养愿意并有能力自我解惑的智慧型班主任。
(一)学习交流策略
学习交流策略即引导班主任通过阅读书籍报刊,观看相关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和专家讲座录像,听取专题报告,师徒结对等学习方式,通过参观、座谈、网上论坛等交流形式,与专家、同伴、家长、学生交流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智慧。
自2008年初课题实施以来,我们为班主任提供“教育智慧类图书参考书目”,购买20余种相关图书供班主任学习,并购买《人民教育》管理室与《班主任》杂志社联合推出的“班主任培训大课堂——全国著名优秀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研究专家系列讲座光盘”(22张DVD和8册教材),上传到校园网上供老师们学习,不少课题组成员和班主任也自己购买了相关图书。学校还请任小艾等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并与老师们互动交流,与家长、学生共同分享家庭教育智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目前,学校正在搜集教育类影视作品,班主任智慧专业网站已设计制作完成,即将开通。
(二)模仿反思策略
模仿反思策略即引导班主任结合自身、学生、班集体、班级管理实际,灵活模仿、运用他人成功案例,然后对照反思自身实践得失,提出修正方案,再次实施,再次总结反思,循环往复,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实践效果。
在前期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大部分班主任都根据自己和班级学生及班集体的实际搜集整理了学生教育、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的经典案例,他们在理念更新的基础上,自觉地开展模仿实践,收到了一些成效。在课题组正式实施这一策略时,他们又按照要求在模仿前结合自己和学生实际,制订初步的模仿实施计划,并在实践后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思。这不仅为下一步的深入实践奠定了基础,也有效地提高了班主任自身的实践能力。学校现已编辑刊印《班主任工作反思》专辑,收录百余篇优秀的班主任工作反思文章。在2008年5月中央教科所总课题组组织的班主任工作优秀论文评选中,学校20余篇班主任工作反思性论文获奖。
(三)课题探索策略
课题探索策略即引导班主任结合自身实际,针对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需要,提出小课题,自己或两三个人组成一个小课题组,以本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行动研究,以期在自主探究中取得实践效果和提升自身实践智慧。
在前期交流学习、模仿反思的基础上,班主任的实践探索进一步规范化操作,学校引导班主任开展“班主任心理状态对学生影响的调查”“小学低年级班干部培养的实践探索”“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班主任的表扬艺术”“青春期引导与‘早恋’问题处理”等小课题研究,班主任两三人一组,以本班学生为对象,开展行动研究和探索,定期交流研究心得,并与有关专家互动研讨。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仅规范了班主任的实践探索行为,提升了探索成效,促进了班集体和学生的发展,也使班主任掌握了教育科研方法,提升了科研能力和实践智慧。
班主任在学习交流、模仿反思、课题探索等自主探索实践过程中,逐步实现了由学习向实践、由观念向行动、由知识向智慧的转变和提升;对学生的了解和教育、对班级管理的规划和实践、对班集体建设的设计和实施等能力也都有很大提升。班主任对教育资源的捕捉与其实践智慧形成了和谐共促的良好局面。
三、智慧型班主任激励性管理机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智慧型班主任的主体性发展策略有效实施需要学校创设有利于班主任实践智慧提升的激励性管理机制。
(一)营造人本管理、自由创新的人文氛围
智慧型班主任专业发展更多是基于教师自身的体验、感悟、反思和实践,学校的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必须以人为本,突出学校管理为师生和学校的发展服务的思想,尊重广大师生,发现他们的优长,激励他们不断自我发展,从而促进智慧型班主任的专业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以师生的成长、发展为本,尊重师生的意愿和他们成长、发展的规律,承认人的发展能动性,把尊重、发展师生的个性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念;解放师生的时间和手脚,让他们凭借自身的兴趣和优势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并在这种尊重的管理中,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己。人本管理的关键,就是发现每一个人的优势和独特的价值,帮助师生将其工作和学习建立在其优势基础上。学校要尽可能让师生感到工作学习的愉快,同时也提升其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让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活得有尊严、有价值。
人本管理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这就离不开激励。因此,管理者实施领导行为的过程应该是激励的过程。管理者要和师生共同创建一个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在愉悦的心境下学习和工作;要尽可能地满足师生合理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保持其学习和工作的活力与干劲;要通过管理目标和发展规划等不断唤起员工适度的危机感,并提供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这种激励的管理中,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持久的内部动力机制。
适应智慧型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就是要重视人的尊严,开发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把教师的主体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同时体验到学习工作得更有价值和更有尊严,从而在人本管理、自由创新的人文氛围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二)创建学习型学校
“学习型学校”即“学习型组织”学校。学校能支持全体教师的学习活动,并使这种学习活动成为真正富有成效的学习;学校有被全体教师认同的奋斗目标,绝大多数教师能自觉地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教师的学习与学校的发展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学习型学校具有完善教师人格、提升学校整体品质、促进社会学习化进程的职能。它有利于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习型学校建设有利于教师的终身学习,教师的终身学习有利于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二者相互促进,互为条件。因此,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学习型学校的建设和促进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学校领导要率先垂范,成为终身学习模范,把学习放在首位,学习领导科学、管理科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研理论,带头学习、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要加强学校教改实践,创建终身学习环境;要积极推进教改进程,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让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通过实践与探索、反思与创造,不断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习惯,不断地积累、丰富、完善自我实践智慧;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鼓励终身学习活动。学习型学校的创建不但需要舆论的宣传和导向,更需要一整套治学、促学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办法。学校对学有所成者、在促进他人学习上有所贡献者,应予以表彰奖励;对不学无术者应及时给予警告、降级或辞退。
智慧型班主任是班主任专业化的理想境界,成为智慧型班主任更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想成为智慧型班主任,必须首先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学校也必须成为一个学习型学校。
(三)实行项目负责制
实行项目负责制是学校组织设计和运行机制的创新。要让教师发展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解放教师,而要解放教师就必须改变现实学校的组织设计和运行机制。否则,自上而下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方式与着眼于长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就难以调和。改革学校的组织设计,就是要变垂直式的管理为扁平化的领导,以专业权威制衡行政权威,实施项目管理,由教师领导教育和教学。
项目管理就是把学校的教育工作、科研工作、课程资源开发工作、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以及各种教育活动等设置为多种项目,然后选择术业有专攻的教师或学校领导担任项目领导,由其选配组员,并拨给一定经费,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工作或活动。项目管理突出的是专业领导,强调的是专业权威而非行政权威。在某方面最具专业优势者即可做项目领导。因此,实施项目管理最能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团队,最能激发起教师参与决策与改革、创新的积极性,项目管理是学习型组织最好的运行机制。
实行项目管理是真正推进科研、实行有效的课题管理,提升教师科研积极性,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所必需的。以往中小学课题的主持人大多是学校领导,而这些领导并非是课题的实际主持人,他们很少有时间进行实质性的研究,却掌握着课题的研究经费、时间,享受课题的研究成果,这就极大地打击了实际主持人即学校科研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实际主持人没有支配研究经费和研究时间的权力,也就无法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这必然严重影响课题的研究质量。项目管理可以让那些真正懂得科研的教师自主申报课题,主持课题,自主选配组员,自主支配研究经费和研究时间,让他们享受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无疑可以极大地激发教师参与科研,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师的学习和专业成长。
篇3
栉风沐雨,百年攀登,南京市人民中学在几代教育人的倾心和关怀下,从教会学堂慢慢成长为有口皆碑的省级重点中学。从2015年起,学校将调整校制,恢复“南京市汇文女子中学”校名,在“汇文书人”的教育理念下开展单性教育。在开放的现代社会,一所办学成绩突出的重点中学缘何要复建女校?重新复名的汇文女中又会体现出什么样的教育特色?翻修改建后的校园将展示出何种风貌?一些大大小小的谜团笼罩在正谋划转型的百年老校上。本刊记者走进南京市人民中学老校区,专访主管改造工程的张耀斌副校长,透过校园细节设计慢慢揭开这所未来女校的神秘面纱。
:单性教育曾是20世纪中叶的主流教育形式,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形式不断变化、丰富,男女混合校更多地取代了单性教育学校。如今,南京市人民中学提出复建女校,这其中蕴藏着什么样的动因? 转变校制的教育意义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耀斌:随着教育改革日益深入,为满足社会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我国的教育政策更加民主、开放,倡导教育创新,鼓励特色教育。而复建女校正是源于学校对教育研究的深入和创新。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男性和女性在成长阶段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为了让女性在这一阶段享受更符合其性别特点的教育,我们开创了因性施教的思路,并开始对女校进行研究、筹备。
在现代教育政策和先进研究理念共同引领下,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独有的女校历史经验为基础(学校前身为1887年由美国传教士沙德纳女士创建的沙小姐学堂,以西方观点和方式教育中国学生,开启女性教育历史;沙小姐学堂于1902年正式更名为汇文女中),总结出“发扬女性智慧与精神”的女校教育核心。学校挖掘历史积淀的传统办学文化资源,整理和弘扬潜在历史价值,充分利用女性教育传统与特色, 有效扩展优质资源,形成独树一帜的办学风格,凸显个性,在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中走出一条新路。
值得一提的是,复建女校的工作得到了省、市、区多级教育部门领导的支持。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就表示将给予学校全力支持,希望“汇文女中” 办成江苏省一流的女子中学。江苏省省委常委、南京市市委书记杨卫泽更对学校做出亲笔批示:“积极探索、热情支持汇文女中的发展”。
:在筹建女校的过程中,学校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
张耀斌:从普通中学教师转变为女校教师,需要在教育观念、能力、方法等方面进行变革、完善。为更好地完成转变,陈仲翔校长带领部分教师组团赴台湾学习女校办学经验,聘请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领导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分批选送优秀教师前往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和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学习交流。
2011年,学校尝试开办“女子实验班”。通过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各招收了一个班,增设英语口语外教课和形体课,开展小班化教学。这次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两个女子实验班各科的学习成绩均在年级中名列前茅,并在各项校园活动中表现积极、突出。
成功的试点经验为学校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动力, 我们继续推行了一系列女校复建举措。在市、区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学校成立了区校领导小组、行程规划小组、建设小组、宣传小组以及教师准备小组, 通力合作,共同筹备恢复“汇文女中”的事项。邀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专家杨四耕教授和南京市玄武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向红到校指导工作,研究确立了“汇文女中”的办学理念、学生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等。学校最终恢复确立了“汇文书人”的办学理念:通过融汇中西文化,帮助学生“书写”美丽人生。在学生培养方面,坚持以“零缺陷”的态度为每名学生的终身发展、多元发展以及美丽人生奠基。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构建“一轴三线”的特色课程结构(又称“E”型课程)。该体系以基础学科课程为主轴,辅以女性修养类、女性智慧类、女性才艺类三线课程协同发展。学校坚持控制周课时总量,坚持非考试科目的最低课时量,创造性实施课程方案,培养知书达理、秀外慧中、致力于让未来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智慧女生”。
女子实验班课堂
学校现任教师都参与到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以教研组为单位,针对某一方面的特色课程深入研究、开发。目前,学校已经拟定出一批适合女生在校学习的特色课程,其中包括女性修养类课程:少女课堂、女性与法、少女审美、成才女性、社交技巧、演讲口才、女生心理、形象礼仪、生活哲理、文学戏剧、国际理解以及女性领导力等;女性智慧类:趣味数学、数学思维、创意空间、生活中的科学、学法指导、科学实验以及科技制作;女性才艺类:趣味陶艺、书法篆刻、服装设计与制作、工艺设计、汽车模拟驾驶、琴棋书画、茶道插花、女子形体以及女子防身等。这些课程中,既有必修也有选修,学生将通过6年时间完成。
:基于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校在校园室内、室外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哪些特别的设计?
张耀斌:自2013年暑假起,学校就一直在进行“校安工程”建设,借此契机,除对现有实验楼、体育馆进行加固改造外,还将重建1万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和5万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并将老“汇文楼” 改建为校史馆,全面升级现有办学条件。学校与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学院联手完成了校园整体规划,设计出具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格的古朴校园,既体现学校对昔日女中的怀旧之情,又能确保新旧建筑在风格上保持一致,使校园在肃静庄重中不乏精致优雅。
人们往往会用“漂亮”“柔美”“坚毅”等词汇形容女性,学校也从中找到了布置室外环境、打造区域景观的灵感。新校园预留出了充足的绿化空间,利用园地种植娇艳的鲜花,使校园墙壁“爬满”蔷薇, 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认识美、感知美,成就“最美”的自己。学校通过创造“水景”表现女性的柔美和灵动,挖灌出人工池塘,种植水生植被,放养观赏鱼类,让学生在颇具“江南风”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水”既柔且韧,不仅可以静置观赏,还可以动感地体现出更多的内涵。学校就根据“滴水穿石”的典故设计了类似的校园景观,让学生透过贯穿磐石的晶莹水滴体会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校门前的古树是学校重点保留的自然景观之一,饱满的树冠庇护着每一位在这里成长的莘莘学子;而每一片树叶也都因园丁的辛勤浇灌在阳光下绿意耀眼。学校沧桑厚重的历史文化、园丁默默付出的教育仁心,都在古树上淋漓尽致地体现。
而学校的教室建设则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为基础课程、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证。除建有常规的理科实验室以及计算机教室外,还新建了多间书画教室、陶艺教室以及舞蹈教室,针对琴棋书画、陶艺、舞蹈等艺术课程提供相应服务;新建汽车模拟驾驶室,让学生在智能、仿真的环境中研习驾驶技术,提升综合技能素养。
普通教室建设从细节入手表现女性特征,给予师生更多的创意发挥空间,例如自主设计窗帘样式与图案、柜子的造型与外观等,让大家生活在健康、舒适且极具个性化的班级环境中。
女性对环境有更细腻、敏感的感知力,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每一处景观的构建、每一间教室的布置都凝结着学校的教育理念,润物无声地惠泽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置身校园便能感觉到教育的力量。
: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校进行了哪些信息化改造?应用了哪些信息技术装备?教师又将如何利用这些装备开展教育教学?
张耀斌:学校通过添置信息技术装备,改造无线网络环境,更新了校园系统,为打造平安校园、美丽校园、智慧校园提供全方位信息化服务。校园监控设施、门禁设备等可以有效保障师生在校期间的安全;IC卡、在线登录系统等可以让校园学习、生活变得更加智能、便利;多媒体装备、电子大屏可以让教学方式更加多样,信息获取更加快捷、准确。
改造后的教室将装配集成化的多媒体设施,兼具大屏显示、智能书写、无线上网、短焦投影、实时录音等多种功能,让教师在教学资源灵活、充足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综合利用多种表现方式,将学生带入生动、活跃的教学情景中,全身心地进行课程学习。
校园网站建设也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重点,精心设计的网站除实现信息公开与、经验分享、学校形象宣传等基础功能外,还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活动组织机构,通过各式活动引导师生在线互动。例如, 推出“为教师点赞活动”,让学生颂扬他们心中的优秀教师,以正能量案例和形象影响更多的教师;开办“汇文女中复校建言”栏目,广开言路,通过网络平台让师生畅所欲言,共议女校发展大计。
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直瞄准“超前”的目标努力,以发展的眼光审视校园装备与设施,大胆地更新改造。除上述措施外,还将进行系统的弱电改造,新建录播教室、移动课堂等,综合利用智能录播、无限互联等技术开发“未来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随时随地、智能高效地学习。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
:学校的改造工期将会持续近3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学校将如何安置师生,保证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行?
张耀斌:在市、区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以及兄弟学校的共同支持和帮助下,学校将6个年级的1 350 名学生分散安置到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南京市第九中学、南京市金陵中学3所学校的4个校区内。高中年级学生分别安置在玄武高级中学太平门校区和南京市第九中学;初中年级学生则被统一安置进玄武高级中学梅园校区;2个女子实验班被安置在南京市金陵中学。教师及各教研组随学生分配至不同校区,部分常规校级部门则留在老校区办公。
篇4
关键词:幸福教育 培养能力
著名教育家费尔巴哈说:“一切有生命和爱的动物,一切生存着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根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不单他是这样看的,先哲们都认为人生最高的目的就是幸福,幸福是人追求的永恒主题。我们创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实际上也是对幸福的一种追求。而凭着生活经验,当有人被问及对子女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时,被问的人往往会回答“希望孩子一生健康、快乐、幸福”。苏霍姆林斯基之所言 “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孩子的成长是由教育过程伴随着的,因此作为人类通往幸福天堂的阶梯,教育就承载了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的历史任务,实施幸福教育成了如今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必然选择。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感受或心理体验。在人们向着现代化奋进的过程中,社会现实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地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我国面临着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前提下,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时期出现暂时的“短板”,在对事物的认识、探寻或追问过程中产生一些认识上的困难、挫折,导致人们在心理上出现动荡、矛盾、不适应等现象,社会阅历浅、身心变化大、学习负担重的未成年学生面对时代的冲突、外来文化的冲击,更容易令学生产生困惑、失望、难过等诸多不如人意、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不要忘了,青少年学生是我们正在努力培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对社会逆反、对生活失却信心、意志力脆弱、耐挫力低下等问题,如何能担当起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所以,时至当下的教育任务不仅仅是传递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坚强的奋斗意志和应对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教授给学生从事劳动及合乎要坟的社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而且要给每个人以精神生活的幸福。”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快乐成长,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这种美好的体验就是享受到的幸福教育。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幸福教育应该成为关怀学生成长的事业,即关心学生成长过程中那些“不如意”,帮助他们发现生活的亮点,找到生活的幸福点,达到内心与外在环境的协调,引导他们从容地面对挫折,正确地看待人生,形成追求幸福的基本素养。
但教育是一项“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精神涵养精神,以信念强化信念”的事业,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智慧、涵养学生的精神、强化学生的信念”。同样,绝不存在单纯的幸福教育。幸福教育只能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去实施,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获得认识幸福、创造幸福的智慧和能力。
心理学认为,幸福是一种能力。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对幸福的察知、对幸福的体验、对幸福的追求的能力是幸福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时代的未成年学生,有的享受着祖辈、父母的关怀,拥有着富裕的物质条件,生活在不知比自己的祖、父辈优越多少倍的精神环境里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是察知幸福的能力低下;有的被优厚的家庭条件笼罩,被生活中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金钱关系等变了形的生存现实钝化了幸福的感受,认为得到或拥有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应该有的,“沉浸在幸福之中”却体验不到生活的幸福,这是“幸福的心理体验”能力弱小;有的从小因为隔代关怀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自己能做的事不去做,想做的事做不成,遇到困难就让,碰到挫折就退,生活能力低下,生存本领几乎没有,这是创造幸福、追求幸福的能力低下。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幸福教育的实施,我认为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努力。
一是调查摸底。制作并发放幸福现状问卷调查,在不作任何引导的情况下,弄清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察知、体验、营造幸福能力的现状,并形成调查报告,便于在实施过程中对症施教。
二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将师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切入点,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依托和主要手段,切实加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培训等),使师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基础和心理能力,初步具备察知幸福的基本能力。如用一句话描述幸福,用一个词代替幸福,初悟“幸福是什么”。
三是营造良好、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教育氛围。努力打造以“幸福家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设计专题或主题活动,让师生能够在校园、班级文化氛围中和主题活动中感受、体验幸福。如:班集体建设以“家”为称,构建师生热爱并进一步努力构建的“幸福家园”,让“幸福”成为学校生活的“主题词”,形成平等和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情同手足、师爱学生、生爱老师、干净整洁、布置温馨、开拓创新、精彩不断的和谐氛围。校园达到绿树成荫、整洁大方、文化厚重、氛围浓郁、师生文明、言行优雅、团结友爱、温和有礼、勤学善思、健康向上的环境要求。
四是精心设计教学、文体活动。在学校的各类活动设计上下功夫,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幸福感和培养起察知幸福、体验幸福的能力,初步具备追求幸福的能力。如,在课间活动中加入《幸福拍手歌》的律动表演,学唱《幸福在哪里》等关于幸福的歌,收集关于幸福感悟的学生心语、小语、征文、演讲稿,举办“我的幸福体验”征文、演讲比赛等。
五是引导美好回忆、反思。开展营造幸福比赛,让学生在比赛的构思、准备、实施、小结中进一步构成了追求幸福的能力。再让师生在活动的总结阶段认真反思,使他们回忆各项活动中的种种情景,感知到自己身在这个群体中间是幸福的。
六是构建幸福课堂。可开展“幸福课堂”教学比赛。在课堂中,要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关系融洽、师生平等、没有体罚、没有歧视、氛围民主、其乐融融、动口动脑、学有所获的基本要求。
最重要的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我认为优秀者往往健康、快乐、幸福。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示范者、被模仿者,健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才健康,快乐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才快乐,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幸福感,有幸福体验的教师才能让学生有幸福的体验,有创造幸福能力的教师才能教给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也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打造出幸福的氛围、组织幸福的活动。因此,实施幸福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打造一支优秀的、幸福的教师团队。
实施幸福教育,应该获得以下教育成果:《幸福的童年》校本教材;学生体验心语集、征文或作文集;幸福教育教案、辅导案例、论文集;幸福教育主题活动实施方案集;“幸福家园”校园文化、班集文化物化成果;学生活动及书、画作品(照片)集;幸福教育特色学校牌;幸福教育课题研究结题证书;幸福教育活动(音)像集等。
综上所述,幸福教育似乎是一种理想境界的教育。但教育就应该追求一种理想的境界。只要肯努力,就能实现目标。但愿能唤起所有教育人的共鸣,共同走向幸福教育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费尔巴哈《幸福论》
篇5
校园文化布置很精致,但“主体的痕迹”淡化了
一天,我陪一位校长考察两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发现一所学校的布置十分精致,另一所学校的布置则相对粗糙,但是精致的布置中没有学校师生活动的痕迹,粗糙的布置中却可见师生的情趣。那么,校园文化在“精致”与“主体的痕迹”中应该保持怎样的平衡呢?笔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应追求精致化,但精致化的校园文化必须体现“主体的痕迹”,如果校园内布满了景点,但景点与本校的师生没有关联,那么这样的校园文化是值得怀疑的。笔者在参观无锡市东林小学的时候,发现在精致的校园中,也有“不精致”之处:在班级外面的墙上,张贴着一页页孩子们自己写下的“我的责任”,虽然显得有些稚拙,但透过“不够精致”的“责任墙”,我们却看到了学校围绕责任所进行的主题教育是十分精致的。
活动流程很完整,但重要的细节被忽略了
笔者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种教研活动,发现学校在活动流程的设计上通常是比较完整的,但常常忽略一些重要的细节,导致流程的可操作性不强。一次,笔者参加一所学校的课堂观察活动,观课流程很完备,却忽略了几个重要的细节,其一是时间,其二是地点,教师不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进行交流。在教师集中交流的时候,又因为阶梯教室空间太大导致交流效果不佳。如果我们在“时间”、“地点”、“环境”等细节作更多的考虑,那么活动的效果会更好。
备课笔记很整洁,但智力活动的印记没有了
学校在关于备课笔记的检查中,常常过于注重其整洁度,备课笔记上缺少了教师智力活动的印记。笔者认为,备课不是写字比赛,而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的过程,在备课笔记上,“划来划去才是真”,应留有教师智力活动的印记。名师的备课手稿应该像作家手稿一样值得收藏和研究。
那么电子备课如何体现智力活动的印记呢?反对电子备课的人的一个共同的观点是认为电子备课复制、粘贴过于容易,难以真实地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思考成果。我市盛泽实验小学对教师的电子备课进行精致化管理,以语文学科为例,在学校论坛上,对每一课都建一个帖子,这个帖子下包括3项内容:一是相关资料链接,不待教师“复制”,学校就将筛选过的相关资料尽可能多地发在论坛上;二是个人教学设计,教师将个人教学设计在内部网上贴出,以便交流,这样反而没有教师会“粘贴”网上下载的教案了;三是相互评点与自我反思。这样的电子备课,即体现了智力活动的印记。
作业批改很规范,但个性化的智慧消失了
很多学校对作业批改提出了规范要求,这是必需的。但是,这种管理不能过于僵死,泯灭教师个性化的智慧火花。例如:有的检查者要求教师不要批“优秀加五角星”,因为在规范里,只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没有“优秀加五角星”。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们不仅批“优秀加五角星”,还有加两星的、三星的,在小学低年级还有加大拇指、加两个大拇指的,孩子们视教师的这些批改符号如珍宝。笔者认为,作业批改的基本规范是必要的,但作业的批改更应该在教师富有个性化的操作中指向“有效”。
教学质量检测次数频繁,但往往只调不研
目前,学校对于教学质量的检测不可谓少,但大多是只调不研。检测之前,目的不明确;检测之后,缺少深刻的分析,教学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相应的改进策略有哪些,教学调研很少考虑这些问题。
教学检查环节周密,但检查的精度欠缺
一些学校很重视教学检查的各个环节,但谈及究竟怎样检查、在检查中有何发现、通过检查有何收获的时候,则语焉不详。这是因为学校的教学检查看似环节周密,但是检查的精度欠缺。有精度的检查应着重做好两件事:发现与反馈;有精度的检查应瞄准两项内容:存在的不足与创新之处。我们在检查中要发现教师的创新之处,并将这些发现及时向教师反馈,提升为经验。这样,教师才会从抵触检查变为欢迎检查。
规则内容很丰富,但往往高不可攀、不近人情
学校在实施精致化管理中都制定了不少规则,内容很丰富,但有些内容高不可攀。学校的规定如果师生难以做到,那么还不如不要。比如:对于一年级新生,一条“安静”的规则可能就要训练学生一个月,在此期间,建议学校不要提出第二条规则。还有些规则不近人情,比如:时下在一些学校中流行的“推门课”,弄得人心惶惶,难称智慧之举。
制度建设很严密,但常常忽略了具体情况
有人开玩笑说,现在学校的制度有点像“微软公司打补丁”,出什么问题了就制定什么制度,于是制度越定越严密。几乎所有学校都可以拿出一叠厚厚的刻板的规章制度。但笔者认为,管理者面对具体问题时还要具体分析,以人为本,灵活地执行规定,以完善制度。例如:没有一所学校会规定教师在雨雪天可以不上班,但是有身孕的女教师在雨雪天上班的确存在不安全因素。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山东潍坊一中出台了这样一项具体规定:禁止有身孕的女教师在雨雪天上班。管理者在制度的制订与执行中,必须经常吸收多方意见,以解决具体问题。
关注琐细工作,但未进行系统思考
精致化管理注重细节,但这种细节关注应在系统思考的框架内进行。如果只有细节没有系统,就会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学校的很多琐事如果没有“系统梳理”就会消磨师生的精力。比如学校经常让教师填写一些表格,这事往往会引起教师的反感,其实有很多表格是毫无价值的。如果我们跳出这些细节进入系统思考,就不会被无意义的琐事占据时间。
篇6
【关键词】电工学;雨课堂;“互联网+”智慧教学;工程实践体系
电工学课程是面向东华大学非电类工科本科专业开设的技术基础课,主要目的是通过电工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让非电类工科专业本科生即未来的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亟需的现代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知识和技能。电工学兼具较强的专业理论性和实践性,随着新技术、新器件层出不穷的出现,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断变化;同时,随着各个专业的培养计划的调整,电工学教学的总学时数在相应的减少。这对很多非电类的学生来讲,如何学以致用、增强实践能力是一个相当困难任务;对教师来讲,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强化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的。总的来说,传统电工学面临着两大挑战:(1)传统电工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形式单一,主要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通过教师语言和PPT等工具的应用和演示来完成知识的传授。在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学生则是被动者和服从者。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掌握,无法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2)在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下,电工学教学重点在繁杂的理论知识,实验环节薄弱,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内容不足,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电工学相关的工程实践,导致我们培养的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不会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电工学问题。因此,如何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电工学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以学生为中心,厚基础,重实践”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作者结合我校电工学课程的实际情况,从“互联网+”智慧课堂、工程实践体系、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互联网+”智慧课堂
目前,“互联网+”教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热门领域,教育教学活动已经从线下课堂延伸到线上、课外,从校园延伸到社会。如何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将在线学习和线下课堂有机结合,增强在校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在“互联网+”智慧课堂的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1.1建设面向电工学的微信公众号“DHU电工电子学习圈”,将电工学教学从课堂拓展到课前、课后90后、00后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信公众号的便捷性使得它成为教师在构建“移动课堂”的重要实践平台[1,2]。“DHU电工电子学习圈”涵盖了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机控制、用电安全、仿真工具、电工电子技术新进展等相关内容,在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积极推送与课程进度的相关内容,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自动抢占学生的手机端,对学生电工学的自主学习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微信公众号上,我们设计了仪器操作、Multisim、参考设计案例等专栏,以丰富多项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性内容;同时汇集优秀资源,以微课的形式在微信公众号上建设了视频学堂,学生可以借助先进技术手段,随时随地在线学习。目前,该微信公众号经历两年多的建设,内容丰富多样,得到广大学生的积极评价。1.2开展基于“雨课堂”的智慧教学,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学校园内遍布移动网络以及WiFi几乎100%覆盖,学生基本人手一部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不可避免的融入和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在课堂教学方面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在电工学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入“雨课堂”[3,4]辅助教学工具,进一步推动了电工学智慧课堂的探索。教师充分利用“雨课堂”的多元化的功能模块,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将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讨论基于“雨课堂”的智慧课堂的实施。在上课前的环节,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建立班级群,准备电工学教学资源库,在上课前将制作好的预习课件和资料推送给班级群;每个学生在微信端收到教师推送的资料,完成课前预习;老师在手机端可以查看学生预习的情况,并对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实现交互式的学习。在课堂教学环节,学生手机端能同步收到教师正在教学的课件,老师在线讲解课程内容,学生可以将每一页有问题的课件标识为“不懂”,教师能实时收到学生的反馈,并针对具体问题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在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插入课堂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投稿、弹幕等功能手机学生的问题和反馈,实现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交流。在课后环节,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讨论区、公告等功能向学生课后作业、课堂反思总结、课后测验、各类精华文章、学习视频,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巩固课堂学习所得,强化知识的掌握。“雨课堂”是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借助“雨课堂”实现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数据采集,量化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哪个环节薄弱,教师重点讲解相应的知识点,实现精准的教与学。通过“雨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甚至是课堂内容的创造者。
2构建电工学工程实践的教学体系,强化对学生工程
实践能力和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传统电工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我们构建了一套完善的电工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2.1将虚拟仿真和工程案例引入理论课教学,增强课程的实践性。由于电工学课程面临着课时减少、实践环节不足等问题,Multisim等EDA工具成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5-8]。我们开发建设了一整套提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电路仿真案例,并在公众号“DHU电工电子学习圈”上开设了Multisim在线学堂,并将Multisim仿真软件引进课堂教学,应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路特性现场演示以及虚拟仿真实验;另外,我们将典型的工程案例引入课堂,比如:通过血压计的案例来讨论电桥平衡问题,通过金属探测器、电磁炉等案例讨论铁芯线圈和变压器,通过计算器、交通灯、数字时钟来讨论数字电路设计方法。通过一系列的虚拟仿真和工程案例,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训练。2.2虚实结合的综合设计课题和竞赛培训。在进行电工学课程学习的同时,学生需要独立完成虚实结合的综合性的电路设计课题,学生在Multisim软件上完成电路设计、仿真,自主进入实验室完成实际电路的搭建和调试,并提交设计报告,设计课题的成绩将计入课程的总成绩;进一步通过竞赛培训,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与电工学实验教学环节有效互补,极大增强学生在电工学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改革考核模式,重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在现在的电工学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成绩不再取决于一张考卷。以机械专业的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为例,课程总评成绩的分配比例为:作业+雨课堂的过程数据占15%,独立完成综合性的电子技术课题的设计和报告占比15%,期末考试成绩占比70%。甚至未来可以把课题的设计和报告的成绩占比调高到35%,期末考试只占50%,这样更有利于鼓励学生投身实践环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4改革成效
“互联网+”电工学智慧课堂和电工学实践性教学体系在东华大学相关专业实施之后,学生学习电工学课程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表一是我校2018年第二学期电工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后的成绩统计数据。由表格统计结果看,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试点班的学生平均成绩大幅度高于非试点班,优良率高,不及格率大大下降。同时,我们积极鼓励选修电工学课程的优秀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在2017年和2018年,指导学生参加两届全国大学生电工技术基础知识与创新竞赛,累计获得全国一等奖7人次,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2人次,成功参赛奖2人次,教师也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创新竞赛指导教师一等奖三人次,证明东华大学电工学课程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5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作者所在院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电工学教学改革探索。总的来说,“互联网+”智慧教学的形式能够大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与课堂教学结合,并加强工程实践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相信通过电工学教学的改革和探索,能够为社会培养出理论扎实、专业知识深厚、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梁鹏举,祁美霞,吕喜风,等.微信公众号在应用化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视界,2020(32):48-49.
[2]李文荣,徐晨欣,郭嘉慧,等.大学物理实验在微信公众号线上学习模式的探究[J].物理通报,2020(8):89-93.
[3]刘东慧.基于雨课堂与SPOC分层教学模式在软件开发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科技资讯,2020(27):25-26.
[4]朱桂萍,于歆杰.基于翻转课堂的主动学习促进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2018(5):29-32.
[5]张泓.浅谈Multisim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20(22):50-51.
[6]黄茂飞.基于Multisim的高职模电技术课程教学研究[J].科技资讯,2019(32):156-157.
[7]沈利芳,李晓丽,邓开连,等.“电子技术设计与实践”综合改革与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0(1):48-51.
篇7
“十二五”期间,我市先后被列为全国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城市、全国第二批学习型城市联盟单位。我市开展的在 线课堂实验将优质教育资源推送到教学点和农村学校,有效破解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缺师少教”难题,教育部在我市召开全国中西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义 务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四县四区除无为县外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国家认定。
“十二五”期间,我市全面实行就近划片免试入学,全城范围内基本实现“零择校”。义务教育实现“零收费”,经费保障水平从“两免一补”升级为“四免一补”,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实行同等政策,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幼儿园到高职院校的全覆盖。
全市5年投入义务教育经费16.3亿元
“十二五”期间,全市投入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6.3亿元,累计惠及144万名学生。发放高中阶段学生各类资助2.44亿元,累计资助学生27万人次。进
一步简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手续,外来人员持有我市《居住证》即可将其子女安排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确保“入学低门槛、就读全免费、经费有保
障、升学无障碍”。
“十二五”期间,组建了安师大附外教育集团等25个教育集团,优质学校办分校(分园)62个、结对共建学校(幼儿 园)180对。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进驻城东新区,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城东分校、育红小学城东校区、安师大附幼伟星城分园相继开办;引进北京师范大学来芜开 展基础教育领域合作办学,在城南地区设立了两所北师大基础教育实验学校,北师大芜湖附属学校(三山地区)2015年秋季正式开学。
全市在园幼儿较5年前几乎翻番
“十二五”期间,我市完成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全市中小学宽带接入率达100%,校园网建有率达99.36%,设施齐备校园网建有率达97.43%,班级多媒体覆盖率97.22%,芜湖智慧教育的创新与实践被教育部推选为国家发改委智慧城市建设优秀案例。完善教育督导体系落实均衡保障,全市建立34个督学责任区,聘请372名责任督学,实现全市中小学挂牌督导全覆盖,繁昌县教育督导创新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全市现有幼儿园493所,在园幼儿8.8万人,较2010年增加172所、4.3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74%,6万多名儿童保教费用有效降低,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8.6%,较2010年提升14个百分点。
全市554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投入3545万元全面完成141个农村小学教学点改造。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到2020年,力争我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达到全省一流、中部地区前列。
今年我市将制定并实施教育十三五规划,按照总体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针对城市化加快、教育人口集聚的趋势,扎实推进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规划的
实施,加快推进城市新区中小学校建设。继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在师资、经费、装备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扩大
篇8
【关键词】传统文化;产品设计;和谐;技术美学
0 前言
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而艺术与科技又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造物活动,人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活动改造了自然,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进入“文化”范畴。在设计的同时,人类创造了文化。反过来,文化对设计会起指导性作用,有时更会影响设计[1]。
1 文化与设计的交融
1.1 中国书法的和谐设计与应用
中国书法被看做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中之宝,它已然成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然而在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高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在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冲击之下, 书法的实用性似乎越来越薄弱。作为设计师对祖国情感和民族气质的再现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时代使命所赋予的要求。将书法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之中除了可以加深设计的文化意涵之外,对体现我国的民族性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书写快捷等特点,在烟酒包装、书籍装祯、广告招贴等方面使用较多, 一些优秀的包装作品应运而生,如图1所示,舍得酒业的精神在于“智慧人生,品味舍得。它凝聚东方智慧,传承千载诗酒文化,引导中国生态酿酒潮流,更以百斤好酒仅得两斤舍得精华的卓越品质,完美诠释智者的取舍之道,堪为高尚智慧人士的最佳犒赏。”古人云,诗酒为伴快活人生,商家抓住这一心理,不但使消费者欣赏到了书法艺术之美,其商业价值与收藏意义更是成为消费者们追捧的理由。
图1 “舍得”书法文化的和谐设计运用
说明:来源于网络资料.
1.2 太极的和谐设计与应用
太极图形它揭示了矛盾对立统一的本原以及运动规律。充分的显示了中国人的审美理念和思维方式。周来祥教授认为:“它是一种古典的中和之美,它把圆形线、曲线、黑色、白色均衡,有序、稳定、和谐地组成为一幅美的画图,一幅极直观又极简括、极具体又极抽象的中华和谐美的第一图。”[2]设计师应看到太极图美学形式下更深沉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内涵,设计出既传统又现代,既中国又世界的设计作品。
图2 “太极”文化的和谐设计运用
说明:来源于网络资料.
靳棣强先生设计的中国银行的标志,如图2所示,简洁流畅,整体的形态采用中国古钱币的造型,强调的是银行与钱打交道的本质。圆内的方形孔有暗合了天圆地方之意,中间的“中”字巧妙的突出了中国两字,可谓是融合传统文化的经典案例。
1.3 扇的和谐设计与应用
中国扇文化所象征的独特民族韵味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无可估量。扇形,散头聚尾,所以他经常代表寓意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前途无量,又因为头的圆滑,它又负载着中国传统“和”的寓意,有包容, 仁义之意, 象征温润雍容、内敛[3]。以现代的设计手法表现传统文化,并将各个层面去粗取精地应用到具体的现代产品设计中,如图3所示,赋予现代产品以从功能到形式的审美。
图3 “扇”文化的和谐设计运用
说明:来源于网络资料.
图中产品的灵感便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扇形,将扇形以图案亦或是以结构形式的角度融入现代灯具的设计中,既能将传统元素展现给世人又能够提亮整个设计的新意,为灯具市场带来一股复古简约之风。
2 文化对和谐的提升
2.1 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发展
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的中国化,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中国化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要以为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的影响作用:既要吸收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分,又要警惕其消极因素的渗入[4]。在面对这种抉择或是择优选择时,我们要取其优良去其糟糠,努力做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和谐发展。
2.2 多元文化冲突下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的和谐共存
随着国外特别是西方文化潮流和时尚文化元素在大学校园广泛传播,中国大学校园文化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吐故纳新的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那么这种认同与重构中如何做到挑选吸收新兴优秀文化识破并拒绝“拿来主义”拒绝舶来糟糠文化?这就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中国化思想作为指导唯物辩证的看待问题,正确处理多元中求得共存、交流中避免冲突、吸收中进行改造的关系。
2.3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积极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构建必须根植与自身民族传统文化之中,改造、更新,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展,才能创造性地搞现代化建设。[5]
3 结语
和谐设计也属于大设计的一种,是以人为主体,从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中去规划和安排各项具体的设计任务,更着重于建立科学,健康和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及充分挖掘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当把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现象,以一种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表达出来时,才是发展特色文化最为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顾炎辉.2008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C]//广东深圳:传统文化与设计的关系研究,2008,12.
[2]周来祥.中华和谐美第一图―太极图的审美观照和理性思考[J].学术刊,2003(10).
[3]王向峰.扇子的审美文化内涵与价值[J].沈阳工学院学报,2010(03):305-307.
篇9
关键词:小学校长 教师专业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资源,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即通常所说的“一流的教师成就一流的学校”。反之,一流的学校管理也会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塑造和发展,二者相依相伴,共同促进。本文主要从学校角度入手,对校长如何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道路、提升学校竞争力进行研究,巧搭楼梯以助教师爬上专业发展之楼。
1、教师专业发展
1.1教师专业。研究校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工作,首先必须对教师专业具有明确的认识。从教育学角度看,教师是以教育为专业的教学活动,教育专业本质上为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智慧,因此,教师专业的本质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相处时显现出来的教育智慧上[1]。
1.2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追求的是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专业人员,而不仅仅是学会各种教学方法和技术,因此,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发展,即教育智慧由高到更高的升级过程。
2、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举措
学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发挥教育能力的场所,是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赖以进行的空间,具有能够使教师获得有效、可持续专业化发展的功能。因此,通过履行对学校工作的管理活动,校长可采取措施引领教师进行专业发展活动,获得专业上的发展。
2.1改革激励机制,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① 创新目标激励制度。根据教师个体规划目标, 及教师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支持或保障,学校要创新激励制度,对已有的教育科研奖励制度重新进行修整,不断充实关于“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制度内容,学校可通过教代会等途径和教师根据实际共同研讨生成一些相关的激励制度或保障公约等,使之适合于师本化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② 榜样激励示范机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榜样的示范和激励引领作用,学校可通过制定榜样激励示范机制倡导发起研究、学习校内骨干教师和先进教师的榜样辐射活动,营造集体创优氛围,在互拉互助方式下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2强化教育信仰理念,明确教师专业发展意向性。教育智慧的意向性就是一种指向学生的多方面的、复杂的关心品质。教育的智慧在于能否在和学生的相处中自然而然、真正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接受,成为其贴心的伴侣,这种相处不局限于传授知识的教学活动,它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接触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整个教育生涯。① 涵养教师专业情意。注意培养教师的专业理想、情操、性向和自我意识,促进教师形成对自身发展、学生和教育的无止境的奋斗追求精神。② 强化教师职业幸福感。倡导教师加强职业道德的自我提升,面带微笑、心怀幸福的走进课堂,传授知识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欢笑流泪、一起沉思,做到与学生心、情融通,心向学生,关爱学生,强化职业幸福感的同时增强教育智慧指向学生的意向性[2]。③ 强化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及与教育相关的其他活动进行的专业信仰和精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经过不断强化,使教师在学生教育中严格指向学生,促进师生教学,增加师生相处的教育智慧,即教师专业的发展。
2.3改变管理方式,增强教师专业实践智慧。在小学教师的管理工作上,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校长应根据学校教师情况采取“分分合合”式管理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其专业实践智慧。① 分层面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根据教师资历和教学驾驭能力,将小学教师分为新进型教师、成熟型教师和特色专家型教师三个层面,针对不同层面采取分类培训,设定分层要求。如在课堂教学管理上,引领新进型教师抓好课堂教学的常规准备,支持成熟型教师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其反思能力,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② 结对互动促进专业发展。引导教师进行互动合作方式的创新,可通过采用师徒结对、同学科教师结对、与校内先进骨干示范结对等互动方式,发挥群体智慧的同时彰显个人专业实践智慧[3]。
2.4构建特色平台,拉动教师自主式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终身学习的过程,作为校长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创设发展环境。① 丰富校本培训形式,扩宽专业发展空间。现行以学校为本的培训理念下,学校所采取的教育培训形式包括自我、自主发展是培训、群体结对互动式培训、案例或课题拉动式培训以及专家、骨干教师引领式培训,通过参与培训活动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② 开展课题研究,提升专业发展能力。倡导成立教研组和课题组,鼓励教师参加课题申报和研究,引领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解决及成果”的科研意识,将教学中的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做到在工作中研究,研究中工作的教学工作方式,借以提高科研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③ 创建校园网页,拉动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结合时代背景,学校创建校园页,方便教师和学生获取教育知识和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网页上隔划出教师专业讨论区,引导教师以文字或多媒体形式上传课件、课堂实录、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等内容,就共同关心话题可与其他教师或学生浏览者进行交流沟通,开放式、无拘无束的沟通方式大大促进课堂外教育活动的进行,实现知识的全面共享,推动教师自主式专业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何菊玲. 教师专业成长的现象学旨趣[J]. 教育研究, 2010(11)
篇10
20**年,我校正处于迁建的关键时期,各项任务相当繁重。在此情况下,我们既不能急躁冒进,又不能墨守成规,所以今年我们的工作主题是“强化综合治理、深入拓展内涵、创新和谐并进、打造特色Xx”。
一、特色文化建设
20**年我校的学校文化建设目标是全力打造“简约绿色校园和书香型校园”。
1、环境文化建设。在新校区简约型教育建筑的基础上,寓教于绿,寓教于乐,营造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教书育人环境。
2、理念文化建设。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的教育观、科研立校的教育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健康和谐的教育观、特色兴校的教育观、依法办学的教育观、改革创新的教育观、依托实际的教育观、群体合作的教育观。
3、教师文化建设。牢记三句话: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达到三种境界:大教师的境界,好教师的水平,傻教师的精神。拥有四个特别:特别有智慧、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团结。
4、学生文化建设。健康、上进、自主、自强,让学生主动发展、主动成人、主动成长。
5、课程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挖掘校内优势课程资源,整合校外资源,完善系列校本课程。重点突出文化含量,突出德育功能,体现高效和发展。20**年,主要设置和完善《花键》、《民族舞蹈》、《音乐》、《博客网页制作》、《体操训练》、《传统武术》等共6项校本课程。
二、依法治校建设
1、健全依法治校组织机构。
2、加强学习,提高依法育人的责任感和能力。
3、3月为法制安全专题教育月,通过法律知识讲座、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伤害事故案例分析讲座、其它有效宣传和月底法律安全知识竞赛进行。
4、强化安全管理。后勤人员、值班干部和门卫分区包干,全天负责,确保全年无任何安全事件,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5、坚持教代会制度,坚持民主理校,政务公开透明。
三、德育建设
1、强化德育队伍建设,内铸师魂,外塑师表,协同一致,齐抓共管。
2、4月为感恩教育主题教育月。主要采用师生联手、亲子行动、感恩作文评选、还报亲恩等方式进行,月底总结、颁奖。
3、5月为养成教育主题教育月。第一周进行弯弯腰活动;第二周进行乐施活动;第三周进行中学生守则和规范执行情况联查,做到每天不少于2次检查;第四周进行“行为规范班”和“文明标兵”评选,月底总结、颁奖。
4、6月为文明礼貌宣传月。
5、9月为新生入学规范教育月。
6、11月份进行学校文明班级和文明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团员评选,榜样示范,典型引路。
7、通过校园网、聘请专家讲座、家长互动交流、大手拉小手等活动,每月最后一周周二下午进行家长学校活动。
8、政教处、团委具体安排各种学生比赛和教师比赛,大力建设“活力校园、阳光班级”。
四、教学教研建设
1、每位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3节,认真记录,所有听课老师必须参加评课。
2、保证月考、每周教研组集体教研等活动必须正常开展。
3、严抓教学“六环节”。
4、以“四课”为载体,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到每学期每科教师达到两节以上整合课。
5、教研处和教务处每周必须坚持每天巡课1次,一共26个教学班,每天必须巡课26节,必须有巡课记录和合理分析。
6、成立英语、体育、音乐、演讲4个兴趣小组,培养特长学生,培养学生特长。
7、强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8、每学期举行一次学科竞赛,培优抓中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