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篇1

与此同时,中国儿童中心和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合作开展了“面向儿童家庭教育的电子废物环保科普研究”,该研究致力于推动电子废物环保理念纳入儿童家庭教育体系,全面提高青少年儿童对电子废物危害的认识,从小养成电子废物绿色回收的观念。

什么是电子废物

所谓电子废物,是指被废弃不再使用的电器或电子设备,在家庭中,最典型的如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手机以及计算机等。一些电子废物所含材料比较复杂,如电脑、电视机显像管内的铅,电脑元件中含有的砷、汞和其他有害物质,手机的原材料中的砷、镉、铅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英文全称为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其缩写为POPs。POPs 同时具有下列四个方面的重要特性:

环境持久性

生物蓄积性

远距离环境迁移的潜力

对人类健康或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电子废物对儿童伤害最大

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电子产品来自中国,但同时全球百分之七十的电子垃圾也流向中国。看了这些数据,身处电子废物的垃圾重地的你是不是会不寒而栗。电子废物的成分复杂,其中半数以上的材料对人体有害,有一些甚至含有剧毒。电子废物中的重金属渗入土壤,进入河流和地下水,还会释放出大量致癌气体。而对于稚嫩的儿童来说,直接可以造成铅中毒。

除此以外,电子废物中的各种金属和塑料还会引起其他的健康危害。

让孩子树立环保意识,从家庭做起

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们是比较幸运的,生活垃圾运往城外,废弃物总会有人来回收,城市人只需担心头顶上的空气和嘴里的食品,但这两者又都属于不可逆因素。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也是制造废弃物的重要单位,从家庭开始,尤其是做好电子废物的处理,为环境保护和身体健康做力所能及的努力。

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 由于技术进步和价格的下降,电子产品有不少在远未达到实际使用寿命的时候就面临被用户淘汰命运。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还从源头上减少电子废物的产生。

重复利用现有机器,尽可能做到循环利用现在很多的产品的功能是兼有的,比如家用的原汁机、料理机、绞肉机、豆浆机,其实它们的功能是有重复的部分,有了一台料理机和原汁机,可能就可以省去了一台绞肉机和豆浆机,这样,以同时废弃来计算的话,可以少废弃两台机器,这也是从源头上减少电子废物的产生。

垃圾分类,将电子废物送至专门回收站点 电子废物作为资源的综合体,蕴藏着众多珍贵的资源。电子废物中所蕴含的金属,尤其是贵金属,其品位是天然矿藏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回收成本一般低于开采自然矿床。将电子废物留在家中或者直接扔掉,都会引起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所以,将电子废物送至专门的电子废物回收站点,让他们送至正规拆解企业进行专业处理,这是目前来说家庭处理电子废物的最好方法。

正确引导,勿让孩子将电子废物当玩具 孩子的好奇心是宝贵的,尤其是男孩,对于电子废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家长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指导孩子进行研究,但不能让孩子将其当作玩具,尤其不能让孩子带着电子废物靠近火源。

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环境保护教育 意义 途径

高中地理是高中时期的一门重要课程,高中地理的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去应对即将到来的高考,也是为了能够给学生树立一些正确的观念,比如说保护环境、节约用水。很多老师早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都会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但也有一些老师还没有意识到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和途径,那么,到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老师又该怎样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我想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

1.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都知道现在全球环境都在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高中地理课本上的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厄尔尼诺现象都是环境恶化的表现,在这个时代,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每个人都可以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其实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在提倡可持续发展就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是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的主要途径

高中时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帮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高中的地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开展环保教育可以给学生普及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对环境保护有基本的了解,也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投入到环境保护教育中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中,比如说,在植树节号召学生一起植树造林。

3.是帮助学生提高地理成绩的重要途径

《环境保护》是高中地理的一门选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也关乎学生的学习成绩,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本书上的知识点,比如说,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普及一些知识,老师在讲到工业废水的排放使得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的时候就可以告诉学生环境的污染和防治措施,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成绩。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途径

1.通过一些环境活动来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个现象,给学生灌输很多的理论知识是没有用的,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理论知识,在高中地理环境保护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可以是一些问卷调查活动,也可以是实地考察,还可以动手操作,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比如说,老师在教学《环境污染和防治》这一节的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实地考察,就考察一条污染很严重的河流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这条河流污染前后的对比状况、河流的污染源、河流污染后产生的影响、怎样改变河流污染的现状等等,让学生通过这个实地考察认识到河流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从而采取相关的行为防止河流污染。

2.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提问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来解答这些问题,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而且老师提问后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解答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3.让学生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

进行环保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将这种环保意识化为保护环境的具体行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号召学生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力的小事来保护环境,比如说,让学生不要随手乱扔垃圾,一定要把垃圾扔进垃圾箱内,而且还要注意对垃圾的分类,遇到一些危害环境的行为也要敢于制止,在看到有人在旅游景点到处乱写乱画的时候,要劝服他们,老师也要在班级开展一些环境保护主题的班会,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关于保护环境的感想,还可以开展一些环境保护主题的讲座,告诉学生一些环境保护的相关情况。

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老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郭红萍.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探讨[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

篇3

保护环境 就是保护生产力

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

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青山绿水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保护环境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为了地坏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保护蓝天碧水

建设美丽的边疆,爱护我们的家园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土壤不能再生,防止土壤污染和沙化,减少水土流失

环境与人类共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

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保护戈壁植被,防止沙尘污染,保护大气环境

提倡绿色生活 实施清洁生产

树立节水意识 反对浪费水源

提高环境道德水平 建设文明小康城区

保护环境 造福后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同心共创美好家园

当环保卫士 做时代公民

让大气清新、让天空蔚蓝、让河山碧绿

企业求发展 环保须先行

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爱护我们共有家园

天蓝水清 地绿居佳

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切实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科学资源观

清洁生产是企业的生命

节约和保护资源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自觉遵守环保法律 加强企业污染治理

点滴做起 清洁生产

保护环境 功盖千秋 破坏环境 祸及千古

草木无情皆愿翠 行人有情多爱惜

污染环境千夫指 保护环境万人颂

蓝天之下你我他 优美环境靠大家

提高环保意识 建设美好家园

保护环境 就是保护生产力

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

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青山绿水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保护环境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为了地坏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保护蓝天碧水

建设美丽的边疆,爱护我们的家园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土壤不能再生,防止土壤污染和沙化,减少水土流失

环境与人类共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

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保护戈壁植被,防止沙尘污染,保护大气环境

提倡绿色生活 实施清洁生产

树立节水意识 反对浪费水源

提高环境道德水平 建设文明小康城区

保护环境 造福后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同心共创美好家园

当环保卫士 做时代公民

让大气清新、让天空蔚蓝、让河山碧绿

企业求发展 环保须先行

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爱护我们共有家园

天蓝水清 地绿居佳

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切实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科学资源观

清洁生产是企业的生命

节约和保护资源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自觉遵守环保法律 加强企业污染治理

点滴做起 清洁生产

保护环境 功盖千秋 破坏环境 祸及千古

草木无情皆愿翠 行人有情多爱惜

篇4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环境教育 渗透方法

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话题。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旨在倡导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环境教育,逐渐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属于基础环境科学教育,培养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不是它的初衷,它的目的乃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帮助学生明确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从而了解到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思想,养成环境保护的习惯。这一美好愿望是全社会对年青一代的共同要求。下面对有关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情况作分析。

一、环境保护教育是生物教育的重要使命

很多学生并不是不愿意保护环境,只是不知道如何保护环境。这就是说,爱护环境并不是什么难事,前提是真正了解什么是环境保护。北京的一个高学生曾经制作了一个宣传片,前面讲述的是沙尘暴给北京带来的危害,后面讲述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滥砍滥发、森林消失、沙漠化扩大等,这个纪录片在国际上获了大奖。这个纪录片说明了一个问题,认识永远走在行动的前面,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是保护环境的前提。所以,保护环境,先从环境保护教育开始。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摇篮,要想进一步普及环境教育知识,不但要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还要利用好生物课堂教学这个渠道。《高中生物课标》中指出,高中生物课程对环境教育的要求是:通过环境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人和环境的联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教学时,紧扣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适时、适量地渗透环境教育。此外,将基础知识、授课技能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课堂上传授相应的环境内容,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例如,利用动植物灭绝的事例讲解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危害;利用食品安全问题讲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利用河流污染讲述人口压力巨大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等等。

二、在实践中提升认识

环境保护,是思想意识,也是行动指导和社会实践。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可以让学生学到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进行实践性教学,是环境保护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方式多种多样。例如,组织学生一起踏青,组织大家去植物园观察、亲近大自然等。这种以大自然为课堂,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感情,这对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意识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为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使命感,有的教育工作者亲自组织学生去污染严重的工业区进行观察,那些污浊的河流、蔽日的灰尘、遍地的垃圾和轰鸣的机器,比教科书更能给人带来强烈的冲击感。为了丰富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有的教师还特意在植树节、地球日、节水周等有意义的日子,领导学生组织演讲比赛和纪念活动等。师生应是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践行者。

通过生物教学实践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这是实现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三、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需要结合生物知识中所涉及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寓于教学中,这样才能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讲到“饮食卫生”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引用了上海市民食用不洁毛蚶,导致甲肝流行的事例,有的教师则讲了怀化市每年夏季流行的2号病,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恐慌和生理病痛。

在讲到森林的作用时,有的教师讲述时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株50年龄的树木,1年产生的氧气价值3.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3.25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各种生态效益达19.695万美元,而该树被砍伐后的木材价值仅几千元,进而介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12.7%,远远低于国际标准30%的要求……有的教师则利用幻灯片讲述了森林砍伐给山区人民带来的泥石流危害,沙尘暴给现代都市带来的影响等。有的教师在讲到两栖类的青蛙时,通过青蛙数量的减少,让学生了解农药化肥给生物带来的危害,并让他们做到不捕杀、不食用青蛙。

四、实行知识分层系统化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自觉养成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接受能力,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渗透教育,否则只能事倍功半。

以初中生物知识为例,初一学生学习的是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教育的主题以热爱环境为主;初二学生以生态学基础观点为主,初步接触卫生和环境防护方面的知识;初三学生在接受足够的生物、卫生知识的基础上,开始了解环境污染的生物因素。高中生物教学同样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高中生首先可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认识生物的共性和本质,其次逐步进行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教育。

篇5

关键词:初中生物;环境意识;课堂教学

当今我国的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盲目的追求经济增长价值,对自然资源的肆意开发,才导致了环境污染物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因此环境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明确地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新课标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基准,构建了新的知识体系。围绕这一内容,教材中许多地方都涉及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为教师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依据和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交叉点,努力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小培养孩子的环境意识,利用生物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 一。 因此,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是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 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环境教育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保知识。

1、把握好渗透课。生物课涉及环境内容很多,可是有的课涉及的环境内容不突出。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及时挖掘。例如:结合植物学部分的教学,介绍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时,教师教育学生要绿化环境,自觉爱护一草一木;结合动物学部分教学,介绍青蛙、鸟类对人类的益处时,要提倡爱护动物,不要乱捕滥杀;结合“人体生理卫生”部分的教学,介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的健康。

2、上好典型课。这类课涉及的环境内容比较多。初中生物中的 “生物与环境”一章,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章节,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素材,教师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要注意:

第一,要注重教学方法。环境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所以教学方法应由传统的灌输式讲授知识,转为启发的探究式教学。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放映学生收集的滇池污染、沙尘暴等等资料片,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逐渐树立起环保的观点。

第二,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如果只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繁琐枯燥的感觉,所以,教师应从大家身边的事例出发,适时进行环境教育。例如 我们东北经常遭受的沙尘暴的袭击 ,黄沙蔽日,举步维艰的天气,就是植被遭到破坏最好例证。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第三,要树立危机意识。在讲“人口与环境”时,对比我国和世界人口剧增,各种资源面临危机,粮食严重短缺,数亿人口面临饥饿等现状。在学习”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时,列举全世界每年灭绝的野生生物达4万余种;现存的我们熟悉的大熊猫不过1000头左右,,的亚洲象不足50头,野生华南虎不足30只等等。地球沙漠化严重,绿地在消失,很多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的边缘,通过这些知识的了解,让学生有了危机意识,就会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二、丰富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我们开展的课外教育活动主题是:“爱护环境争做环卫小卫士”。建议学校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可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

首先,搞好宣传活动。每学年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墙报进行宣传展览,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更多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自觉保护环境。

其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较普遍的做法是组织学生课余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居民小区等,考察河水污浊的程度、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灰尘,使学生意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到附近的风景名胜,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学生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再次,成立环保活动小组。成立环保活动小组,积极参加校园绿化建设、学习饲养小动物、进行生物小实验,参加社区环境建设等等。学生们都有浓厚的兴趣,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能力。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 环境教育 渗透

高中生作为未来祖国的主要建设者,只有他们明确树立环保意识,才能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高中生物中渗透一定的环境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生物学和环境教育的关系

首先在新课标中明确在高中生物学的课程要求中添加了环境教育。其次,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其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和环境有关,比如基因突变就和环境有关,植物的生长,发展与环境有关,动物的繁殖与环境同样有关系等等。也正因为这千丝万缕的关系,将环境教育渗透其中既简单又有效。新课标对环境教育提出的要求也很简单,要求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并且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现在的生物课程中增加了三个章节即:指南、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来辅助环境教学。基于生物和环境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生物老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将环境破坏对人、物带来的影响来使同学们自己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老师也可以对生物的多样性的讲解来引导学生自主发散思维或者研究发明一些小的环保产品。现阶段的生物学和环境教育之间的渗透主要还是在新增加的三章内容中。指南,主要是向学生阐述我国现阶段的环境形势以及针对我国的环境保护提出的要求,剩下两章内容则是教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关系。[1]

二、渗透方法

1、在教学过程渗透

所谓渗透就是在不知不觉间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生物课堂的各个部分都可以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知识,除了那三个专门的章节之外,平时的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那三章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明确一些观点和认清形势并且对我国环境有了系统的认识,真正行之有效的还是长期的渗透。比如高中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基因问题,老师可以将现阶段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的种类,数量简单介绍给同学,让大家形成一种意识,当环境达到某一特定状态时会对生活在其中的物种带来灾难。之后再详细讲解基因突变的各个过程,环境会对基因造成影响是基因知识的一部分,但在课程开始之前强调这一点,之后再进行讲解,学生不仅会记住基因的知识,也不会忘记环境的影响。再比如对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也可以很好地渗透环境教育知识。我们知道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的调节能力,食物链中的不同生物之间都有关系,如果没有人为的破坏各个物种之间的发展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但是当环境破坏之后,很多物种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由于人为的破坏环境造成物种灭绝,即使没有灭绝,由于环境的污染生物原有的一些特性也会被破坏。比如鱼被污染过后被人吃掉之后可能会使人中毒或者某些金属元素含量超标。这样的有针对性的讲解可以让学生自觉地意识到环境破坏可能给每一个个体带来灾难,并且这些潜在的危险离我们并不遥远,进而自觉地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激发环保热情。这样的效果不比系统教学差。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播放一些有针对性的视频,比如之前的郁郁葱葱草原变成现在的沙漠等,通过视觉的冲击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环境形势的严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实践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在各行各业都适用。生物学中要求同学环境保护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老师完全可以脱离教室,带大家实际走出来看看周围的环境。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带学生参观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比如水泥厂、造纸厂,看看产生的工业废料是如何处理的,看看烟囱中的黑烟,看看管道流出的废水。没有条件的就可以带同学们在校园附近看看,看看路边的垃圾袋,看看随处可见的纸张,看看小餐馆的一次性筷子等等,那些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东西都在破坏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只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而已。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同学们直观的看到我们生活的现状,直观的感受环境污染。通过自身的感受加上课本知识的辅助,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我国现阶段的环境现状,和破坏环境的种类。从而使同学们更加坚定环境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环境。同时通过实践也可以加深同学们和大自然之间的感情,让大家更好地感受我们生活的地方,感受刻不容缓的环境保护形势。[2]

3、探究式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同时也是渗透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生物学中有很多知识都是可以进行探讨的,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的过程。可以让同学们自己讨论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加深对光合作用的印象,同时在同学们的自主探究过程中就可以自己发现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不能及时的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甚至过多的二氧化碳还会抑制光合作用。

4、组织讲座或班会

针对生物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环境保护内容开展主题班会,或者请当地的环保部门针对当地的环境状况、环保措施进行讲座。在班会中,大家可以自由讨论我们身边破坏环境的现象,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保护环境小建议,也可以针对现有的资源不合理开发和物种灭绝加速这一现象展开讨论。最后同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比如地球一小时等。在高中,这个学习紧张的环境中这种专门的时间专门的讨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三、结语

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高中教育是初级教育的最高阶段,也是学生的思想水平和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时期。从高中开始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树立环保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高中生物课堂的环境教育渗透方法还有很多.因此,生物老师在授课时要认真挖掘所讲内容和所处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环境教育。

参考文献:

篇7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和切入点

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其对环境问题的感觉思维与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中学生的环境教育属于环境科学的基础教育,而不是培养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帮助学生认识环境,明确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了解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树立环境思想,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渗透教育,力求做到环境教育系统化、序列化。

如初一年级以植物学为基础,进行热爱环境、关心环境的主题教育;初二年级以生态学基本观点为主要内容,初步进行科学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的教育;初三年级可结合生理卫生课,了解环境污染的生物因素,进行环境卫生防护、防治污染教育;高中生物教学可从微观、宏观两方面认识生命的共性、本质出发,阐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逐步进行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的教育。现行的中学生物教材,在许多章节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环境保护知识。如植物学中,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涉及水土保持、光合作用涉及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等;在动物学中,蚯蚓对人类的益处、鱼类资源的保护、青蛙的捕食、益鸟的保护等都与环境保护有关。初中《生物》中的第二章“生物与环境”更是着重对生态学较为细致的论述。这些都是环境教育的得力渗透点。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挖掘教材,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上列出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并在教学计划和教案中得到反映。通过以上切入点,结合不同的环境教育内容,适时地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与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结合教材中介绍或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例如,讲森林在保护改善环境中的作用时,要突出生态效益的概念。可给学生列出这样一组数据:1株50年龄的树木,1年产生的氧气价值3.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3.25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各种生态效益达19.695万美元,而该树被砍伐后的木材价值却只有几千元,进而介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12.7%,远远低于国际标准30%的要求。而毁林速度却处于世界前列,联系我国今年长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江上游近年来掠夺式的砍伐树木,有些县财政收入的90%来源于木材,昔日的青山绿水,变成荒山秃岭,水土流失,河床升高,这次特大洪灾给国家造成几千亿的损失。与此同时,也介绍日本人爱树成癖,长期坚持植树造木,使其森林覆盖率高达68%,逐步变成森林大国的事实。通过以上事例介绍及对比,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情,使学生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阳台养花种草,植树节每人争栽一棵树,把爱护、美化我们的环境变成了一种由衷的自觉行为。

2.通过各项课外活动渗透课内打基础,课外求深化

根据生物教学实际情况,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课堂教学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环境教育。

(1)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现在中学生的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关注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利用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和信心。

(2)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教师可利用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并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这样才会使他们用真心去热爱大自然,去保护大自然。如结合植物课教学,组织学生认识校园、公园中的植物,掌握美化、绿化的植物种类,让学生在大自然美的熏陶下增长环境科学知识,探究环保知识。

篇8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及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环境的能力愈来愈大。不可否认的现实是,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却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发紧张。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思路取得全党、全国人民的一致共识。

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有赖于环境保护教育的普及,而如何采取有效的环保教育措施,则往往需要学校的积极介入。比较来看,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我国)均在中学生物课程中安排环境保护教育相关的内容和知识背景,实践证明,这种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内容的教育是富有成效的。生物教师在这种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努力发掘生物学科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寓环境保护教育于传统教学之中,为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环境保护复合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渗透环境内容教育的本质与切入点

渗透环境内容教育就其本质来讲,是环境科学的基础性教育,而非培养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渗透教育在整个教育结构中处于附属地位,应当从属于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其目的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渗透,使学生对环境有更加完整和理性的认知,从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强化环境保护责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自觉养成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渗透环境内容教育应着眼于学生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社会背景、知识构成等差异,紧密结合教材与课外实践有关的环保内容,找准环保教育的切入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力求实现环境教育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以初中生物关于植物学与动物学课程内容为例,在学习植物学时,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植物对于人类生产生活和整个自然界的作用与意义。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氧气,同时又将各种有毒气体予以吸收和分解,净化了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此外,植物还可用来美化城市环境、调整大气温度和湿度、降低风速、减少噪音、防止水土流失等。不仅如此,植物还具有潜在的巨大经

济价值,每年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旅游产业价值,其经济意义亦不可小视。学习动物学课程内容时,可以向学生还原动物起源、分化和进化的漫长历程,即在经历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动物到有脊椎动物、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之后,最终进化成人类,从中应当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尊重动物、尊重生命也是尊重人本身。

上述案例,都可作为渗透环境内容教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进而点面结合,形成“点――面――点”生物课程与渗透环境问题有机统一的生物教学模型,在提高学生生物课程知识积累的同时,完成对其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环境保护综合素质。

三、渗透环境内容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渗透环保内容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使生物课程与环境保护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呢?笔者认为,应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进行。

1.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完善,生物学教材亦在不断完善和丰富,这为渗透环保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契机。新教材无论从选材还是内容要表达的思想上,都充分体现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回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结合教材的知识点或重点,充分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启发式教育,阐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环境的措施。同时,利用多种媒体媒介,获得相关环保知识,及时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环境保护手段、进程。如在教授生态学理论时,可以从生态学基本观点出发,穿行科学发展观、资源环境观、人口生命观等的拓展性教育,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教授有关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污染与保护内容时,应当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治理措施及预防手段,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环境保护的意识;讲述森林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的作用时,要突出其生态效益,引导学生将森林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进行综合比较,不能只盯着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其长远的环境效益……

2.利用课外活动,渗透环保教育,教给学生生物检测的方法

课堂教学固然是渗透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但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引入环境保护教育,寓教于乐,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其施行环保责任的实践技能,从而实现对学生较为全面的环境教育。一是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教师可通过组织春游、秋游、夏令营等课外集体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大自然,使他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大自然的博大与丰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与大自然建立密切的关系,真正用心去体会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二是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环境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全民的参与,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实践,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去。如检测空气质量,观察周围有无苔藓植物;检测水的质量,观察水中能否养活金鱼;检测土壤质量,观察土壤中有无蚯蚓……通过检测,就可以真实地反映空气、水、土壤是否受污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其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同时也提高了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红梅,范旭阳.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保护教育[J].科技文化(下旬刊),2010(2).

[2]杨纯.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保护教育[J].新课程学习(下),2011(5).

[3]刘秀娟.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2).

篇9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而环保意识又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环境保护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环保思想,重视环境保护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青少年 环保教育 了解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现在,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究竟怎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怎样让青少年树立起环保意识?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 认识环境保护的背景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消费所需要的自然资源的供应之地。

几千年来,人类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日益增多,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影响了过去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尤其二次大战后,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突飞猛进。机器的广泛的使用,大量的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后,在环境中扩散、迁移、累积和转化,不断恶化环境,严重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1962年美国的女生物学家蕾切尔的《寂静的春天》中写到:“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孩子在玩耍时突然倒下,并在几小时内死去;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人类开始认识到保护环境是重要性,60年代,在工业发达的国家兴起了要求政府采取措施解决环境问题的“环境保护运动”。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于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并在1983年将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9年12月26日正式修改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 加强青少年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正处在一个长知识长能力的阶段,也处在由感性思维走向理性思维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以后的人生方向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从中学阶段开始,慢慢给他们渗透环保思想,养成环保习惯,对他们长大后对环境的保护,有了一个自觉行动的基础,这一点是其他阶段所不可替代的。

青少年在环境保护中所能够发挥是作用不容忽视,他们有比成人更具优势的一面。他们具有充沛的精力和开放的思想,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因而是促使环境向有利方向转化的一支强大力量。因此应该让中学生懂得自己在保护环境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3 加强青少年环保教育的必要性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再过几年都将走上工作岗位,作为未来接班人、社会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他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青少年应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同时,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有较为完整、系统的科学知识,将来是不可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的将来也难以致力于环境保护,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

通过环保教育,让青少年明白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掌握保护环境的基本技能,使之懂得如何保护环境和消除环境恶化对人类的危害,并及时把自己所获得的新知识传播给周围的人,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尽可能提高更多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4 加强青少年环保教育的具体方法

4.1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

要成为一个现代的“环保人”,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环保,环境污染有那些来源,又有那些危害等等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慢慢渗透进去,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教学当中,要求把这些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和治理措施作一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列在其中传授给学生,让他们从不同方面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例如我们讲到《环境污染》这一节,讲授环境污染内容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后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有多大,从而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不断的教育教学中树立起环保意识。

4.2实验中贯彻环保教育

实验教学中,结合实验设计,实验条件的改进,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中,可结合对学生实验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主动地保护环境,并且从身边做起。如对实验后废液的处理,不能只图一时方便,把废液直接倒入水槽中,因为废液会腐蚀地下水管,从而造成水污染,所以在做实验时强调废液必须倒入废液缸中。结合实验、讲解,指导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处理,增强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如,我们平时在洗涤时,使用的肥皂、洗涤剂等,会产生许多生活污水,结合河中的水葫芦泛滥成灾,澄清这就是由于生活污水大量直接排入河中,引发的水体富营养化污染。这些不仅会污染水体,还会危害人类自身的健康。针对当前这种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开展讨论,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实做到保护环境。

还有许多不同污染的处理,通过实验把它们展示出来,由实验联系环保,通过实验讲环保,解决环保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深知,保护环境,责无旁贷。

4.3日常生活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10

课堂教学是开展环境教育渗透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首先要把环境教育结合于教学之中。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与环境教育有关的知识点。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寻找结合点,适当拓宽加深,做到“渗与其内,寓于其中”。

一、植物学部分的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分析植物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时.可补充有关植物改善环境的事例.如一公顷柳杉一年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1720千克:一公顷垂柳每月可以吸收二氧化硫10千克;美人蕉、月季、丁香、、银杏以及洋槐也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二氧化硫等.增加此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植物重要性的理解,从而能自觉地去爱护花草树木。

在“根的形态”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特点.使其理解庞大的根系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并引入我国长江、松花江、嫩江曾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江河上游的森林遭到人为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抬高。以此唤起学生对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忧患意识,培养其环保观念,使其积极响应“植树造林”、“栽花种草”等具体活动。

另外.在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教学中.可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地膜覆盖技术”的优越性给农业带来重大贡献的同时.也会对环境(尤其是土壤)造成污染的有关知识。

二、动物学部分的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动物学部分的教学中,讲述各门、纲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重要动物种类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动物的食性去理解该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在讲到草履虫时,注意介绍每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000个细菌.对污水的净化有一定作用;讲到蚯蚓时,注意说明一亿条蚯蚓一天内可吞食40吨有机废物,对有机废物的处理效率高;讲到青蛙时,要注意列举一只青蛙一天食虫量可达266只,并阐明青蛙在消灭害虫、防止污染方面所具有的化学杀虫剂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自觉地保护青蛙:特别是在讲到鸟纲时.要注意补充鸟类捕食大量的农林害虫和害兽的具体数据.如:一只猫头鹰一年能捕鼠1000多只.为人类夺回粮食2000多斤:一只杜鹃鸟一年消灭松毛虫5万条左右;一只燕子整个夏天能捕食50到100万只苍蝇、蚊子等。从而启发学生认识动物在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等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动物的感情,树立“保护动物,人人有责”的思想,养成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良好行为。

三、生物的遗传、进化和生态部分的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此部分教材,应重点抓好“生物与环境”这一章的教学。本章设置了关于生态学基础知识和环境保护知识。讲述了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状况.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等有关内容。教学时应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适当补充一些贴切教材具体事例,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渗透。据统计,我国有近2亿的人引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我国每年排尘量约1445吨,每年排二氧化硫1462吨。由于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森林锐减,不仅使木材和林副产品资源短缺,珍惜动植物减少、濒危、甚至灭绝,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环境恶果。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速了物种的灭绝过程。

四、水资源危机教育,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淡水资源的任意开采,目前已出现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有80个国家和地区缺水,有13亿人缺少饮用水,全球平均每天发生与水有关的疾病65万起,夺去2.5万人的生命……”要让学生意识到最具母性博爱的生命之水。既不是恩宠无边的造物主,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从而激发学生对水的忧患意识.逐步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感,养成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保护好每一滴水,树立人人为环境、爱环境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强化体验、内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