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源共享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资源共享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研究的信度检验采用常用的“Cronbach's a”系数检验法。根据相关理论的标准,信度系数0.7<a<0.8表示可以接受。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所涉及的各个主要量表进行信度检测,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信度系数均在0.7以上,说明问卷调查的数据与量表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因此本研究采用的量表较为稳定与可信、
(二)相关性分析
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探究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知识共享、人力资本、职业成功三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均通过了10%以下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中,知识共享和人力资本与客观职业生涯成功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得到验证。
(三)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1.人力资本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
以知识共享为因变量,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通过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5。
从表5不难看出,人力资本这一变量对知识共享产生了显著性影响,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下的检验,可以认为二者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也就是说,员工个体人力资本存量越充足,培训经历、工作年限、职位轮换经历就越充分,组织内个体之间的知识交流互动也越频繁,从而越能够提高组织内员工知识共享的能力与意愿。同时,教育程度越高的员工个体,越乐于分享自身拥有的知识,从而促进组织内知识的流动与共享,最终改善与提升组织的共享文化、
2.人力资本、知识共享对主观职业生涯成功的影响
以员工职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主观职业生涯成功的主要指标,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逐步加入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模型2以人力资本作为自变量探究对员工主观职业生涯成功的影响,回归结果系数为0.234,并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证明了人力资本这一变量对员工主观职业生涯成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换言之,员工人力资本存量越大,员工职业满意度就越高,也越可能获得职业生涯成功。模型3以知识共享为自变量,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对主观职业生涯成功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表明,知识共享这一变量对主观职业生涯成功并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说明员工在心理上并不认为知识共享能力与知识共享意愿的改善会促进自身职业的发展。模型4以人力资本与知识共享为因变量进行回归,依然显示出人力资本这一变量对主观职业生涯成功产生显著性影响,知识共享这一变量对主观职业生涯成功并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
同时,不同的控制变量分别对因变量产生了不同方向的影响。在三个模型中,性别对主观职业生涯成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了10%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可以认为男性比女性在职业满意度上更具有优势。职位对主观职业生涯成功产生了显著的正影响,其系数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因此,职位越高,职业满意度就越高,这与实际生活情境也完全一致。
3.人力资本、知识共享对客观职业生涯成功的影响
以员工组织内竞争力作为衡量客观职业生涯成功的主要指标,基于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通过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逐步加入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7}
从表7可以看出,模型5以人力资本作为自变量探究对客观职业生涯成功的影响,其系数为0.234,并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证明人力资本这一变量对客观职业生涯成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从客观上来说,人力资本存量越大的员工,在组织内的竞争力就越大,越可能获得职业的晋升,也越容易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模型6通过加入知识共享自变量,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对客观职业生涯成功进行回归,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知识共享这一变量对客观职业生涯成功依然产生显著性影响。这与表6中知识共享变量对主观人力资本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不同,说明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其在组织内的知识共享能力和意愿的提升,实际上会加强组织成员之间的交流,通过知识流动互相补充各自所需要的业务知识、技能知识等显性与隐性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组织竞争力,这就提高了职业生涯成功的可能性。模型7以人力资本与知识共享为因变量对客观职业生涯成功进行回归,依然显示出人力资本、知识共享联合变量对客观职业生涯成功产生显著性影响。
通过表7的回归分析结果不难看出,不同的控制变量分别对客观职业生涯成功产生了不同方向的影响。在三个模型中,性别对客观职业生涯成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其系数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男性员工比女性员工在组织内的职业发展中更具有竞争力。职位对因变量产生了显著性影响,其系数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可以得出结论,处在较高职位上的员工,其在组织内的竞争力越大。
(四)实证小结
第一,人力资本与知识共享呈正相关关系。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知识共享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知识共享在人力资本和职业生涯成功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换言之,企业员工越愿意进行知识共享,员工在组织内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越有利于个体职业生涯的成功。
篇2
关键词:微平台;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包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分支,随着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包装功能的不断发展,对于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提出更高要求,艺术院校在传统教学方式上,多从图书、学术文献、网站资源平台等方面来拓宽教学资源,缺乏对学习者黏度的吸引。微信平台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免费沟通工具,在包装设计课程资源整合上提供了崭新的辅助平台,更有助于提升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微平台”与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的融合,将师生交互、生生交流与学习共享成果作为教学特色,增强了学生对包装设计的学习黏度,也营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实现了对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的有利补充和扩展。
1 “微信平台”在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中的作用
微信平台在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中的应用,主要从包装设计的软件学习、包装设计结构、平面构图、色彩搭配等方面,立足学科知识内容来搭建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如在包装产品设计中,将不同类型的包装材料特性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专门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从中来选择和学习。同时,针对课堂教学需求,教师可以从包装设计教学内容优化上,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拓宽与延伸,学生通过微信平台来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下载、阅读和分享,从中发现疑难并进行互动沟通与交流,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从不同见解、观点的探讨中形成有效的互动环境,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同时,微信平台的应用,贴近学生日常学习实际需求,随着移动手机通信技术的普及,网络化交互平台在课程资源共享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教学课件发送到微信平台上,学生可以在课下根据自我实际来学习。如对于包装设计软件的使用技巧进行汇集,让学生能够从中来学习和应用。对包装设计中的表现作品创意、理念的相关资源进行传送,引导学生从中来独立思考,深化主题交流与讨论,增进包装设计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2 微信平台在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中的搭建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主要是利用“微信平台”公众号,将与之相关的包装设计教学资源与网络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对接,拓宽了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渠道,实现了与课堂教学的紧密关联。如通过构建“包装设计微课堂”、“包装设计软件”平台,利用不同包装设计资源、设计赛事、教学资料、视频再现等功能,增强学生对包装设计的学习兴趣;利用包装设计相关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方案,搭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便于学生及时从中发现问题,增强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微信平台作为即时性通信工具,利用其资源传播特点,可以将包装设计教学资源进行快速传递,便于学生从中搜寻和整理,获取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源信息。以“三维建模3DS MAX”软件微信交互平台为例,根据该软件教学特色,在整合软件资源共享中,结合当前包装市场常见的设计案例资料,并从调查分析、设计思路、资源学习、设计讨论、方案写作等方面来建立资源体系,突出包装设计创意。以包装设计概念设计分析为例,一要做好设计需求的分析,特别是根据包装产品特性,来研究和深化包装设计的价值体现。二要细化包装结构设计,从概念到创新技术参数确定上,来细化包装设计的流程,突出包装设计的竞争力。如对包装设计风格的确立、对包装设计色调的确定,对包装物品特性、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包装层次的细化,体现包装设计的合理性。三要细化包装设计方案,从方案的提出、汇总意见、优化包装设计,特别是包装外观、细节、颜色、特征等方面要素。四要做好数字建模环境,通过虚拟模型来进行设计和修改,突出对包装设计不同需求的改进与协调优化,最终确定包装设计方案。
在创建包装设计教学资源共享微信平台过程中,要突出信息化及时交互优势,在借鉴传统教学设计课程资源整合网站的特色,来创建微信平台的共享性、免费性、及时性、交互性。如对于传统教学资源网站访问量不足问题,很多包装设计资源利用率不高,且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时间、精力来进行优化,缺乏教学资源的空间快速适应性与传播性。利用微信平台,可以实现对包装设计教学资源共享的同时,还能促进持续性教学服务目标的达成。利用微信开放免费的端口,将包装设计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共享,并帮助学生提供教学参考与借鉴、学习,增强微信平台的教学黏度。学生能够从自主学习上,自觉参与到微信平台教学资源的访问与交流中,还能从探讨中增进知识点的学习,特别是在服务课程教学、延伸课下教学实践中,利用微信平台能够最大化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在线服务。通过微信平台来推送包装设计教学资源,学生虽然是被动接受微信资源,但却可以从资源推送的持续性、持久性上,突出教学资源共享性,再者,利用微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自主学习,以多种方式的阅读来轻松地获取知识,增进对包装设计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另外,在微信平台朋友圈功能的应用中,可以通过转发、收藏等能够,还可以对自己关注的学习资源进行再转发、再学习,利用对不同教学资源的内容评论,来突出信息交互功能,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3 微平台在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中的三维空间向度
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微信平台的设计,旨在从包装知识三维向度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在延伸知识阅读,优化学生关注趋向,拓宽包装设计知识维度等方面,来营造广博、开放的知识空间。对于微信平台自身的通信特色,结合学生手机移动终端,来自行建立对包装设计知识空间的关联,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学科知识认知,特别是在综合性、立体化、全方位人际关系协同中,结合不同学生对不同设计知识的不同观点,来增加知识维度的交融,从而获得更深的知识渗透与能力养成效果。
3.1 实现包装设计知识性资源普适性推广向度
包装设计所涵盖的知识体系较广,而微信平台以其便捷化传播方式,受众面更广、及时性更强,加之微信服务公众号的独特展示方式,既能够突出包装设计知识点资源的整合,还能够从包装作品的设计细节,来对相关文字、图片、图例、视频等专业知识进行直观呈现,因此更具吸引力和受知度,拉近了学生对包装设计专业的情感认知和学科体验,增强了学生从知识资源的分享与交流中获得学习趣味。
3.2 拓宽包装设计行业资讯的综合性宣传向度
包装设计本身具有较强的行业性特征,既有包装设计理论研究、也有包装设计行业资讯,利用微信平台,可以从包装设计的学科定位、包装行业领域资讯等资源共享中,针对不同学习者的实际来进行推送相关信息,增强学生对微信账号的学习关注度和使用黏度。如利用微信平台“裂变式”资讯推送平台,可以结合包装设计行业内的发展资讯,技术研究前沿知识、设计课程教学创新等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传播和更新,便于学生从中了解行业现状。同时,在宣传向度上,微信平台以其共享课程的方式,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拓宽,有效补充了课堂知识,突出了信息媒介传播优势,增进学生与行业的关联。
3.3 个性化操控平台实现了包装设计资源的传承向度
微信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载体,其及时性、快速回应性、个性化操控性提升了微信平台的应用深度,特别是在包装设计资源共享教学中,利用微信平台来挖掘个性化知识信息呈现方式,突出包装设计学科知识资源的共享特色,从独具创意、个性化服务方式来强化微信平台在知识构建与学习交互中的黏度。正是凭借微信平台的普遍性、快速交互性特色,才让包装设计知识得以深度挖掘与传播。当然,对于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还需要从传承设计知识的教学模式与传播方式是行,利用学生用户群的订阅和参与,拓宽朋友圈等信息传播载体,提升微信平台在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中的服务质量。
4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微平台的建设理念
4.1 强调微平台教学服务与课程教学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包装设计学科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需要从多个维度来拓宽优质课程资源渠道,尤其是在共享资源建设上,要能够实现微平台资源与学科教学的互为补充。如利用微信平台来融入行业名家、名师的学术讲座资源;利用微信平台来统合同类专业优质教学视频资源;利用微信平台来丰富本校学科教学资源情境,特别是通过对国内外包装设计专业教学设计资源的融入,使其能够从资源平台化、资源系统化中不断更新和完善。同时,借助于包装设计学科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微信平台,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及网站教学资源的并行发展,实现对包装设计领域行业知识、设计知识、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
4.2 强调微信平台课程资源共享的交互性建设
知识的传播与传授是两个问题,课程教学与课程资源共享也是两个问题。课堂教学多依赖于教师的组织,来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交流,而微信平台作为独立的教学方式,其根本在于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突出了教师、学生各自的主体性。教师利用微信平台来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并进一步延伸学科教学领域,丰富微信平台课程资源的共享方式;学生利用微信平台,通过关注和自主学习,变被动知识传递为主动知识获取,尤其是在教师、学生、知识三位一体化交互过程中,教师以“教”来呈现知识,学生以“学”来参与学习,并通过三方多层次、多元化的整合,从知识资源的共享与管理中重构了课程教学资源要素,提升了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4.3 实现课程教学资源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转变
以微信为载体的包装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可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学习模式的需求,尤其是在知识资源共享课程教学上,以其短小、灵活、集中、全面的知识传播模式,便于学生在线阅读、课下学习等自主选择。微信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我时间,自主参与到课程教学资源学习中,查找相关的课程教学背景资料,对关注的学习专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并从实时互动交流中来获得知识的学习与分享。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来融入课前预习资料,便于教师从微信辅助教学中来构建动态化、综合性、普遍性教学。另外,利用微信平台这一独特的学习空间,便于学生参与专题学习,增强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苏弘扬,赵义泉.教师微课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6(09).
[2] 程思岳.微信公众平台:网络教育平台的延伸服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
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泛在网络;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翻转课堂
0 引言
英语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一直都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大学英语教师一直不断地对大学英语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变革。“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教学的课上老师教、课下同学巩固和复习,它要求课下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等方法来学习新内容,课上老师为学生答疑,协助学生巩固和复习,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的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因此广受大家的喜爱[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学习相关内容,这为“翻转课堂”中学生课下学习阶段提供了新的学习资源平台,因此如何建设好基于泛在学习资源的共享平台,成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发展的重中之重。
1 核心概念分析
1.1 泛在网络
泛在网络中的“泛在”指的是网络的时域性,即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连接网络。随着目前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技术发展,目前无论任何人都能通过合适的移动终端连接网络,从而获取所需信息。泛在网络为师生提供了一种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学习技术支持[2]。
1.2 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是指基于泛在网络的一种能够共享的学习资源平台。这些学习资源包括:课程的学习、记录、评价,知识资源本体,资源推荐,学习方法等等。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上,同学们不仅可以搜索需要学习的知识,还能够通过学习评价等内容进行检测,最后还可以借助于相关推荐更好的理解相关内容。学习资源共享平台还应该支持学生上传相关学习资料,存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另外同学们可以通过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上的学习记录能够及时找到自己之前的学习进度;学习工具可以给学生们提供学习相关知识时需要用到的相关工具,例如英语词典、汉语词典等。该平台必须实现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通过合适的终端都能够使用。
1.3 “翻转课堂”
图1 翻转课堂概念图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传统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课上学习、课下讨论”,而“翻转课堂”恰恰相反,它要求学生在课下时间,通过观看视频或听音频等方法学习相关知识,课堂上由老师协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这种教学模式的一大优点就是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情景进行学习。
“翻转课堂”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更加快捷简便的复习检测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整体结构如图1。
2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基础
2.1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技术保障和资源支持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技术保障是目前飞速发展的移动终端设备技术,目前随着手机APP的迅速兴起,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3],再加上微博、微信的迅速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快速了解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微时代的到来,为建设基于泛在学习资源的共享平台提供了可能。而泛在网络的发展,更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环境。基于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能够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通过这个平台不仅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还能够及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4]。同时此平台上的学习资源方便教师实时进化和更新,而传统课本更新换代不仅需要的时间长,过程也会更加繁琐复杂。所有以上这些优势,都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提供了一种技术保障和资源支持。
2.2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结构图
上面已经讲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所以“翻转课堂”的构建必须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基于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如图2。
图2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结构图
3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流程设计是基于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中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其基本流程应该满足:学生课前观看视频、学习新知识、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学生课中通过老师的协助和答疑做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课下整体回顾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并通过总结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加深自己的理解。
3.1 课前学习环节的设计
3.1.1 设计与制作大学英语预设性学习资源
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应该提高包括至少预设性、形成性、关联性和泛化性这四种学习资源。其中预设性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制作应该以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为基础,本大纲必须满足科学、系统和个性化的要求;在明确了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之后,构建出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最后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和语言知识以及语言文化素养等提出学生必须满足的教学要求。在明确了以上内容之后,对大学英语的预设性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和制作。这种预设性学习资源可以以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形似呈现给学生。
3.1.2 设计课前练习活动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学习新知识,并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种快捷简便的复习检测方法,这种检测方法就是指课前的练习活动。老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相关预设性学习资源,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课前练习活动。首先,这种练习活动必须能够满足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其次,练习活动以预设性学习资源为基础,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去完成;最后,把这种练习活动上传到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上,方便每一个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使用。
3.1.3 观看课程教学视频
上述两个方面是教师需要完成的,而观看课程教学视频,是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完成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指导学生观看不同的教学视频。学生利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能够随时随地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学习新知识新概念。同时同学之间可以借助于校内网、微博、微信、QQ等手段进行学习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体验。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学习记录版块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同时通过学习评价版块及时的进行检测学习效果,而这些学习进度和学习评价信息将生成“形成性学习资源”,同学们通过对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上“形成性资源”的查阅,能够及时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同时也会方便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教师通过对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上“形成性资源”的查阅,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老师对学生的监督督促。
3.1.4 开展课前练习活动
上面已经讲过,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上,老师设计制作了很多课前练习活动。学生在观看完教学视频后,应该及时完成这些课前练习活动,并通过这些练习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及时弥补这些不足。
3.2 课堂学习活动环节的设计
3.2.1 提出课堂探究问题,综合评价课前学习情况
首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在课下的学习情况,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学习;然后老师根据学生自己反应的学习情况和课前练习活动等情况,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通过以上两个步骤,营造一个探究式的课堂学习氛围。
3.2.2 独立探索,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课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之后,老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独立探索,依靠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课上,老师可以通过不同手段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分组,让同学们进行组内讨论、各抒己见,有助于同学们在吸收了其他同学的见解之后,提出新的见解和办法。只有让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2.3 成果展示与交流
同学们通过分组,组内充分讨论之后,选择一个小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本组的讨论学习成果,并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展示和交流的形式可以是辩论会、演讲、比赛等等。通过成果展示与交流,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便于学生对其更加全面的理解。同时,老师也可以选择利用视频或音频记录整个成果展示和交流过程,并上传到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上,学生和老师都可以查阅这些音频或视频资料。
3.2.4 评价与反馈
课堂的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小组讨论等全部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翻转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以及个人时间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所以“翻转课堂”的评价也必须是全方位多维度的。
【参考文献】
[1]陈坤.地方高校微课的建设与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2]吴斐,罗胜杰.卓越计划下科技英语教材编写原则探析[J].教育评论,2014(2).
篇4
关键词:精品课程;共享课程;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247-02
精品课程是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为国家和地方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2003年,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随着近几年各高校对精品课程的建设来看,精品课的建设良莠不齐,内容和形式单一,服务对象受到限制,高校的“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严重,后期的维护和更新滞后,严重占用网络资源。为了整理和完善精品课程的建设,使其能更好的服务学习对象。2011年10月12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对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课程建设进行了部署。明确提出了“实现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由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家首次提出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对已经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更新完善课程内容,建设一批资源共享课。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精品课程。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促进着资源共享课程的进程,如何提高共享资源的质量、让教学资源被高效地利用,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中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入开展课程建设、改革与创新,通过网络传播,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推动高等教育开放,更好地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的提出,为我校转型升级《大学物理》省精品课程,加速《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转型不仅仅是形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因此在此次“转型升级”中,我们立足于我们课程的实际情况,不仅要考虑教学资源的升级,突出资源的优越性和共享性,还应研究教学内容升级,其中,升级的关键是加强资源的可利用性。因此以创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为目标,做好我校《大学物理》课程的转型升级,弥补目前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对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实施“一提三优”工程和“质量工程”,创建高水平研究性大学,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更希望通过我们的课程建设和资源共享,能让更多的国内外的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从中受益,获得学习的乐趣,收获有用的知识。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升级
目前多数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是站在“教”的角度来考虑的,而对学习者如何利用精品课资源去“学”却考虑的较少,且教学内容枯燥、呆板,缺乏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局限在本校小范围的使用,不能更好的适应各层次的学习者使用。如果要将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内容上一定要从各层次的学习者角度来设计,既要适应在校的专本科学生,也要考虑社会上需要学习此门课程的其他人员。课程教学内容应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所有内容,既要详细、系统,又要通俗易懂,在立足方便“学”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注重应用、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的核心。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中的定理、定义以及烦琐的计算与实际应用和计算机计算相结合,合理融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既能让学生学习严谨的理论推理,又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应用计算机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计算,从而给出结论。为了营造出生机勃发、充满魅力的视频共享课程,需要对整个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从而可以保证教学视频的充实性、系统性,还原给学习者一个真实的课堂。
二、教学资源的整合升级
从我们对现有精品课的研究来看,教学资源匮乏,大都还是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很少,影像资料也很少,和学习者的互动几乎没有。要想升级为共享课程,首先定位要准确,面对的是需要学习本课程的多层次人群,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基础和素质,只有考虑周全了,才能转型成功,体现“共享”的意义。教学资源除了主要包含理论知识的基本资源以外,还要重点加入辅助教学过程的拓展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多角度、多方位地阐述课程内容。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物理实验有效结合起来,而演示实验最能反映这种结合,因此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课堂教学中实验案例和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从枯燥的理论公式中解脱出来,了解大学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于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目前,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多媒体教学已被大家所普遍采用。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图片、视频、动画演示等辅助素材,要想使他们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我们必须要进行整合、升级。而最有效的实施手段就是通过近几年出现的网络资源共享课,公开课、微课等来实现。微课教学是以视频为核心,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它是传统教学方式的良好辅助。“微课”教学是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成果,也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教学手段。选择面向问题解决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来开发《大学物理》课程的“微课”教学资源,可以引导学生课下进行自我探究式的学习,极大地方便了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三、视频课程和网络维护的更新升级
现有精品课的建设团队大都只有在校教师,单纯的还是主要从教学方面设计精品课。要想实现资源“共享”和“升级”,建设的团队要增加除专业教师之外的教育技术骨干。目前许多高校都在加速视频资源的建设,教学视频的画面基本上都是只有主讲教师的镜头,整个授课过程从头到尾都是教师的近景,主讲教师是整个“节目中的唯一情景人物、主线人物”,教学视频没有视点、镜头、景别的变化。同时由于主讲教师经常面对的是镜头,缺乏视频录制的经验,经常会出现镜头前紧张、局促,授课语言不流畅的现象,使得那些平时授课激情饱满、挥洒自如的教师失去了应有的感觉,难以发挥正常水平,取而代之的只是埋头念讲稿,照本宣科,表情严肃的呆板授课,这种授课形式缺少运动、激情和美感。无论主讲教师是多么优秀的教师,在这种录制形式下都会变成枯燥乏味的单调授课。当学生长时间面对不变的画面进行学习时,很容易失去对主讲教师的信心,失去视听兴趣,产生厌倦逆反心理,最终使视频课程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做好画面剪辑与特效处理,剪辑过程中对主讲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自然的动作、表情,将其用学生听讲的画面做替换处理,但是需要保留教师画面的同期声,以保证讲课的真实性和同一性。在声音轨道剪辑时,对教师的一些如“那么、然后、是不是”等口头语需要通过调整时间线单位精确到帧,并将其删除。对同一时刻的内容,如学生课堂讨论,动手操作等,可通过镜头组接的方法去除一些不必要的过程,使画面在视觉上得到很流畅的效果。因此,后期制作加工是视频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现有精品课大都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网络的维护和更新,往往一门精品课做完后就直接挂在网上,里面的内容和出现的问题都不会进行更新和更正,这样直接造成了对学习者的学习障碍,也造成了网络资源的浪费。既然国家提出了资源共享课程,那么首先网络必须优化,可以让更多的人毫无障碍的打开网站进行学习,里面的知识也要根据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进行更新和添加,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和前沿性。显然这也是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物力,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和高校在这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也要有专门的人员对资源共享课程进行系统的管理,定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和解决。只有各方面的人员足够重视和付出,才能保障资源共享课程顺利为学习者提供帮助。
精品课程已走过了十余年的建设历程,在这十余年里有很多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而近年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已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与其说它是教育改革,还不如说它是精品课程的一次转型升级。加快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目的就是让有限的教学资源最大化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习者。这也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制下对教育模式的一个很好的创新发展,也是今后中国高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改革,精品资源共享也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实现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同时降低了教育教学成本,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师生的互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习变得更加自由和有效。
参考文献:
[1]吴宁,冯博琴.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1).
篇5
1实践与研究
1.1衔接-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的基础
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在继承原有的精品课程优质成果的基础上,将每门课程的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有效衔接。(1)教学团队方面,原精品课程的教师队伍中,有先进教学理念和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依然是精品资源共享课中教学团队的主力军。(2)教学内容方面,将原有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与基础医学领域最前沿的发展动态相结合,充分体现我校办学特色和优势。(3)教学方法方面,根据基础医学知识的特点,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4)教学资源方面,通过整合、规范原有的教学资源,并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提升了教学资源的质量,实现了精品教学资源的共享[3]。
1.2转型-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的核心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集精品、资源、共享于一体的网络开放课程,精品是基础,转型是关键,共享是目标。我院在由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课程的过程中,始终按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技术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和升级的内涵,同时加强规划和协调,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根据我院实际工作和高等教育教学的需求,结合基础医学课程的自身属性,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丰富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学习方式等方面打造“精品”,探索建设多种新型的资源共享课,以满足不同教学需要和包括在校大学生在内的不同学习者的需求[4]。
1.3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的关键
与以往的精品课程相比,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不仅只是简单的将知识点、教学录像等资源以WORD、PPT等形式简单的到网上。而是将教学内容与模式进行的表现形式及功能做了调整,根据基础医学知识的特点,重点强化实践教学。例如在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模块中加入病例讨论、自主实验、虚拟实验等,增加了习题测试模块,同时在网络平台中增加了交流互动模块,开设在线咨询或留言功能,使学生与老师能够实现实时在线交流,及时解决疑难问题[5]。
1.4创新-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的目标
齐齐哈尔医学院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坚持实施以“学生未来发展”为核心的“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将微课、MOOC、翻转课堂、移动公开课等优质的教学资源及创新型教学方法,进行共享开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辅导,而不是简单的放一些教学材料和视频。这个平台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整体,老师在上课时可以用到网络平台的资源,学生线下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6]。
2取得的成效
2.1提升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参与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建设,提升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但能够熟练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而且创新了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新理念,提高了信息化教学的设计、组织及实施能力。
2.2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建设,使学生在线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真正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2.3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充分发挥互联网共享与协作的精神,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满足了我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享受高质量基础医学教育的迫切需求[7]。
3存在的问题
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增加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发展的局限性,使其建设的步伐及质量受到影响。
3.1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没有促进其快速、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如:经费保障机制、奖惩激励机制以及监督评价机制等。不能更好的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影响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3.2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存在冲突
在大力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同时,教师如何保护自己网络教学资源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如何保证自己在他人作品时不侵害到他人知识产权?是目前建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篇6
关键词 上海;实训资源;建设;共享;中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1-0029-05
实训基地是开展职业教育的基本条件,优良的实训资源是优质职业教育的基本保证。过去10年,上海市通过多种渠道大大增加了对实训资源的投入,提升了中等职业教育实训资源的建设水平。同时,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实训资源,上海市实施了建设开放实训中心这一重要策略,以实现实训资源的共享。到目前为止,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实训资源建设的总体水平如何?是否已能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还存在哪些问题?实训资源共享的总体水平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策略既可为上海市下一步实训资源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其他省市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基本研究方法。在考虑区域分布、学校类型、学校办学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共选取上海市31所职业学校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分管实训基地的学校领导。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见表1。
表1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在专业类型上,48%的实训中心为服务类,26%为工业类,其余26%则二者兼有,这从侧面反映出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中服务类专业已占据较大比重,这与上海市产业结构转型是相适应的。
二、调查结果
(一)上海市现有实训资源的质量特征
实训资源的质量特征可以描述为:仪器设备类型与教学的匹配程度,即所拥有仪器设备的类型是否是教学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性能、质量与教学的匹配程度,即所拥有仪器设备的性能、质量能否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仪器设备与工作的相关性,即所拥有仪器设备是否是学生就业后需要使用的,或者可能涉及的,至少应当是相关的;仪器设备的目前运行状态,即拥有的仪器设备能否正常运转,能否顺利完成实训项目的操作;实训资源结构的全面性,即整个实训资源是否涵盖了教学的各个层面,如认知层面、理解层面和操作层面,而其中的硬件,即实训仪器设备是属于仿真型、教学型还是生产型。对这五个方面的调查结果分别如图1~6所示。
调查显示,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实训资源的质量已达到较高水平,不仅仪器设备的类型与教学需要匹配度高,性能与质量完全能达到教学要求,与学生未来工作之间的相关度也非常高,而且这些仪器设备全部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仪器设备的属性也覆盖了仿真型、教学型和生产型三个方面,这说明上海市中职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拥有实用、务实的态度,能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及教学阶段的需要购置不同属性的仪器设备,而没有简单地跟随潮流,一味地强调建设生产型实训基地。
在整个实训资源的结构方面,仍存在失衡现象,即操作层面的资源明显偏多,而认知层面、理解层面的资源明显偏少。这显然是受人们关于实训资源的一贯思维所影响,即认为实训资源就是仪器设备。但事实上,实训教学是多层面的,在学生能进行独立操作之间,还需要进行示范、讲解、指导操作等一系列过程,而这些教学过程也是需要资源来支持的。因此,完整实训资源的建设,应围绕教学的各个层面综合进行,既需要提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仪器设备,也需要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的展示性设备、图表资料、照片视频等。
(二)上海市现有实训资源的数量特征
实训资源的数量特征,主要指用于实训的仪器设备的数量规模及其充足程度:一是能最大限度地同时容纳多少学生实训;二是在数量上能否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调查结果如图7~9所示。
调查显示,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资源在数量上已达到相当满足的程度。37%调查对象的实训基地能同时容纳300名以上学生,43%调查对象的实训基地能同时容纳200~300名学生。而大多数被调查学校也认为,仪器设备数已能完全满足或基本满足实训需要。说明上海市的中职学校实训资源紧缺已由整体现象转变为局部现象,如个别专业、个别设备等。图10~11反映了在某些局部环节实训仪器设备数不能满足实训需要的原因。
局部实训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某些仪器设备的台套数不够,而导致台套数不够的原因除设备或耗材昂贵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摆放设备的场地不足。
(三)上海市实训资源的使用状况
实训资源的使用状况指实训基地开放的时间段以及仪器设备的闲置情况,调查结果见图12~15。
实训基地开放的主要时间是周一到周五,但也有假期开放的,而且服务类实训基地在假期开放的可能性高于工业类实训基地。实训资源闲置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其原因多种多样,但有较多的学校把原因归结为没有实现资源共享。可见,在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训资源中,存在资源短缺与闲置并存的现象,而资源共享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策略。当然,短缺的资源可能并不是闲置的资源,但既然资源短缺存在设备或耗材昂贵这一原因,那么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策略也应当是资源共享。
(四)上海市实训资源共享现状及原因
实训资源共享现状及原因的调研分别从实训资源需求方与供给方两方面进行,即从需求方看,是否组织过学生到外校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如果组织过,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组织过,原因又是什么?从供给方看,是否接待过外校学生实训,如果没有接待过,原因是什么?调查结果见图16~21。
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学校曾组织过学生到外校实训基地实训,且绝大多数学校曾接待过外校实训团体。从共享行为的需求方看,促进其共享外校实训仪器设备的主要动因是设备类型缺乏、其他学校的设备更好,有时也是出于考证需要。可见,共享实训资源在上海市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其问题可能只是在于共享的频度还不够高。阻碍资源共享的原因既可能来自供给方,也可能来自需求方。而无论从哪方看,缺乏相应经费支持都是一个重要原因。反之,其他许多原因,如资源需求方可能担心耽误教学时间,资源供给方可能担心增加管理难度等,实际上却并不存在。看来,推动实训资源共享的主要手段还应当是财政支持。
从图22~23来看,多数学校在使用外校实训基地时支付费用,然而目前对这一支付行为尚缺乏统一标准。
图23 支付费用时是否有统一标准
调查还发现,在接待实训团体时,资源供给方一般会提出一些限制条件,见表2,而这些限制条件是资源需求方普遍愿意接受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上海市实训资源已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实训资源建设行动已产生了巨大成效,即已达到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水平,无论在实训仪器设备的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是如此。上海市实训资源的短缺情况已发生了从整体状态到局部状态的根本转变。
2.实训资源存在短缺与闲置并存的现象
存在某些设备在某学校闲置,而在另一学校短缺的现象,且设备闲置现象比较普遍。除有些设备闲置是因为本身已经老旧无法使用外,许多学校把设备闲置归因于没有进行实训资源共享。
3.实训资源共享在上海市已成为一种常态
近一半的学校曾组织过学生到外校实训基地进行实训,而90%的学校曾接待过外校实训团体。但实训资源共享目前仍存在共享频率不够的问题,共享仍然停留于偶发层面,没有成为学校的一种常态办学行为。
4.阻碍实训资源共享的主要因素是缺乏财政支持及统一收费标准
目前阻碍学校间进行实训资源共享的主要因素是缺乏财政支持和统一的收费标准。而增加管理成本、耗费教学时间等,并没有成为重要的阻碍因素。
(二)政策建议
1.投入方向应从全面满足基本教学需要转向对特种仪器设备的投入及促进实训资源的良好利用
由于本调查是抽样调查,因此在调查结果之外可能存在特殊现象,但从总体上看,中职学校的实训资源已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因此除针对个别学校的补偿性全面投入政策外,今后上海市实训基地的投入政策,应转向加强一些较为昂贵但教学中需要的仪器设备,或有特殊需要但使用不够广泛的仪器设备,或通过补贴实训耗材费、设备损耗费等,促进实训资源的有效利用[1]。
2.制订实训资源共享政府补贴制度及收费标准,使实训资源共享逐步成为中职学校的一种常规办学行为
通过提供财政补贴促进共享,也是下一步上海市实训资源投入的重要方向。如果补贴达到了共享实训资源时需求方不用额外承担任何经费,而供给方可以获得提供实训所需要的充足经费的状况,那么实训资源共享在上海市就很容易成为一种常规办学行为。而要规范共享行为,有必要制订政府补贴制度和收费标准[2]。
以上结论和建议只是基于有限样本的调查结果,有必要通过对某些个案的深入研究来进一步增强其可靠性。而上海市职业教育实训资源的建设经验,还可为其他省市解决实训基地建设中所存在的诸如“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现有实训基地利用不充分”等问题[3] 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家寰,胡秀锦.全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问题分析与建议[J].中国成人教育, 2010(22):5-8.
[2]杨长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运行绩效评估必要性研究[J].职教论坛, 2009(21):42-44.
[3]范保兴,李娟.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09(18):69-70.
Survey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Level of Practice Training Resourc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Shanghai
XU Guo-qing
(Research Institute for Vo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篇7
关键词 云存储 优质教育资源 教学资源 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Cloud Storage Technology based University 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Sharing Research
ZHUANG Kejun
(Experiment Center of th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Sichuan, 637009)
Abstract Cloud storage technology provides a new idea and method to current university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sharing.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n the university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sharing, the cloud storage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and three features, cheapness, safety and efficiency are mainly discussed. Finally, a model of university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sharing is proposed.
Key words cloud storage technology;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instructional resources; sharing
Abstract Cloud storage technology provides a new idea and method to current university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sharing.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n the university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sharing, the cloud storage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and three features, cheapness, safety and efficiency are mainly discussed. Finally, a model of university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sharing is proposed.
Key words cloud storage technology;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instructional resources; sharing0 引言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高校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存在“质量偏低共享不足”的劣势,可持续发展受阻。寻找新技术条件下的发展之路显得尤为必要。
1 当前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现状分析
(1)缺乏统一而开放的优质资源资源共享系统。各高校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遵循着不同的建设标准和规范来开发、建立资源库以及应用平台,从而给高校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带来障碍。而且部分高校的共享平台通常通过IP地址限制,只对本校学生开放,校际间的资源共享平台还很欠缺。加之,各高校的资源在形式上和逻辑上都比较分散,大大限制了高校间优质教学资源的互通,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
(2)共享积极性缺失。高校往往自给自足,无法对优质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和师资进行非营利性共享。此外,由于各高校学科专业不同,对教学资源共享的需求及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影响了一部分高校参与的积极性。
2 云存储概述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使用者使用云存储,并不是使用某一个存储设备,而是使用整个云存储系统带来的一种数据访问服务,所以严格来讲,云存储不是存储,而是一种服务。云存储并非一个单一的存储设备,而是由多种硬件与软件构成,内在各部分通过应用软件协同工作的复杂系统。云存储通俗地理解为在云计算中的存储,亦可视作配备大容量存储设备的云计算系统。云存储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存储层、基础管理层、应用接口层和访问层。
3 云存储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中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的存储方式,云存储的兴起不是偶然的,相对于传统的存储方式,云存储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廉价。云存储使用者而言,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购买适合自己的云存储服务即可,无需投入巨额软硬件设备,从而可以减少一次性资金投入的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保证用户可以随时投入,随时使用。(2)高效。基于云存储的资源存储系统采用虚拟化技术,通过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存储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虚拟资源池,然后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来进行资源建设,各存储设备之间通过应用软件协同工作,提高了资源的共享率和共享范围。(3)安全。云存储将资源分散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且具有强大的数据备份、容错系统、数据加密、传输加密技术,很好地保障了用户的数据安全。
总之,通过云存储系统来对各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统一存储、统一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高校信息化水平。
4 基于云存储技术的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模型
利用云存储技术搭建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系统,其总体架构主要包括物理层、数据资源层、系统管理层、应用平台层和用户访问层。 (下转第35页)(上接第32页)
(1)物理层。位于共享系统结构模型的最底层,主要是为共享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一些服务器集群、网络设备和各种不同的存储设备。云存储服务商通过集群技术、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连接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存储服务和访问功能。(2)数据资源层。是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部分。可参照教育资源库管理系统互操作框架(IFRM)来制定统一的数据库资源的数据接口标准。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分散的资源整合成一个虚拟资源池,以实现对存储系统的统一、集中管理。(3)系统管理层。该层主要包括用户管理、任务管理、资源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模块。(4)应用平台层。结合数据资源层不同的数据资源,开发出不同的应用服务,提供应用服务目录。(5)访问层。作为模型的最顶层,主要为用户和系统管理员提供进入资源共享平台的登录界面。
5 结语
云存储技术为当前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随着云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必然会在高校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
L鼙疚幕鹬С郑?013年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高等师范院校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支持。项目编号为:13SA0016
参考文献
[1] 贺宝勋,庄科君.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教学资源库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7):4645-4649.
[2] 王健.运用云计算实现高校教学资源共享[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1):198-199.
篇8
关键词:图书馆 资源共建 资源共享 策略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播地,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也是莘莘学子聚集学习的地方,它的主要优势是国家和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学术和科技资源丰富,但服务对象单一,主要是在校学生。相比之下,公共图书馆投入不足,资源贫乏,服务对象呈现多层次化,主要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专业户、工程技术人员、其他从业人员等。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信息资源优势,融入到地方经济建设中,与公共图书馆携起手来,树立共享意识,达成深度互识,为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共建策略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要达到资源共享,应当首先考虑资源共建,共建是共享的基础。
1.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
所谓机制,是制度与方法相结合的总称。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1)联合机制
联合机制是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共建所跨出的第一步,联合机制一般分为:松散型联合和紧密型联合。 松散型联合主要指统一选拔领导、制定相关制度、实施进展的方法,在人、财、物等管理保持不变。紧密型联合是一种实质性较强的合并,不仅需要统一领导、严格规范管理制度和方法,也需要规范人力、财力、物力,确保高效精干的服务。
(2)联盟机制
联盟机制是联合机制的紧密延伸,是联合机制更稳定的保障。在网络化的时代,图书馆联盟是促进图书情报机构合作、进行资源共建共享最有效的方式。
2.搭建网上联合资源共享平台
利用互联网WEB2.0应用聚合平台,共享资源中大小数据,大到文章和图片,小到每一个评论,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搭建网上联合资源共享平台,使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两种不同系统的图书内容达到资源的深度融合。利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纸质资源和中外文电子资源,加上公共图书馆优良的设备,许多问题迎刃而解。网上联合资源共享平台设置可从以下考虑:
(1)设计方便灵活的共享界面
根据服务对象不同设计共享界面,为读者搭建一个现代化、标准化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让读者使用时能感受到界面方便灵活,操作性强。
(2)设立信息资源中心,充分发挥中心的带动作用
图书情报机构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可参照国家行政区的划分,在划分的每一级设立一个信息资源中心,由中心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各图书情报机构的优势资源,辐射周边,促进该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3.建立“云计算”进行联合建库,共同协同编目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亿计的信息,达到拥有类似超级计算机一样快速、可靠、容量大等功效的网络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策略
1.开设网上共享解惑或FAQ
共享后网上解惑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解惑对象的多样化和复杂化。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进行网上解惑,可从根本上解决共享后的网上解惑。
(1)开设在校学生网上共享解惑
在校学生主要指研究生、本科生、大中专生等,网上共享解惑大多围绕学习有关的内容进行,可照搬许多高校图书馆现成的解惑内容,适当增加高职高专学生需求部分,咨询内容主要为:书目查询、信息检索、数字资源的使用、专家导读等。
(2)开设科研人员网上共享解惑
科研人员主要是指高校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博士生、部份研究生等,他们以从事科学研究为主。网上共享解惑内容更加深入,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更高,网上解惑者随时关注国内外发展动态,新兴学科和前沿科学的最新进展。咨询内容主要为:科技查新、文献代查、信息、参考咨询、信息检索、专利信息等。
(3)开设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网上共享解惑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是指各行各业管理人员,包括各级领导,他们以管理和经营为主,网上共享解惑要求知识面广,对他们经营管理起着重大的参考作用。咨询内容主要为:文献代查、参考咨询、信息检索、专利信息等。
(4)开设农村专业户网上共享解惑
农村专业户主要是指农村养殖户和种植户。网上共享解惑不仅要了解农村、理解农民,而且具备相关的农业专业知识,真正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咨询内容主要为:信息服务、信息检索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专利信息服务等。
2.提高网上联合资源利用
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完成后,创造出信息资源应为读者所广泛利用,如何提高网上联合资源利用率?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网上联合资源的宣传
为了尽快使用网上联合资源为企事业服务,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服务机构应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手段,让社会读者和企业事业单位广泛认识网上联合资源,及时获取有用信息资源。
(2)多渠道、多形式组织读者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分期、分批对企事业单位成员开设网络资源培训课;有组织地对社会成员开设现场网络资源培训,同时也可以将培训课件放在共享网上,方便读者在线学习。
(3) 满足特殊用户的需求,做好文献传递服务
根据科学研究需要,认真调研社会经济、科技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信息用户的需求热点,开展搜集商业信息、市场调研、查阅专利文件、用户调研报告等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开展的科研课题,协助查阅和提供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信息资料,可进行文献传递,建立网上文献传递服务的质量标准和文献传递服务体系,提高信息用户的信息资源可获取能力,满足其信息需求。
篇9
关键词:常州;高职园区;教学资源;共享
伴随着高我国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以高职聚集为内涵的园区教育模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式。高职园区内部有着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各个院校之间空间距离临近,可以实现从物质、制度、信息、师资等多个方面的资源共享。常州高职园区作为全国职业教育的典范,近年来注重打造跨校的教学资源平台,支持不同高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通过分析常州高职园区教学资源共享的现状,以期为更好地推动园区的教学资源共享有所裨益。
1常州高职园区教学资源共享现状
1.1常州高职园区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势
常州的职业教育具有良好的基础,常州高职园区作为全国职业教育的典范,具有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大学、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等五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一所综合性大学,在政府规划下,把几院校的优质资源集中起来,涵盖了机械、电气、信息、轻工、纺工、化工、建材七大行业,体现教学、科研、实训、产业紧密结合,具有汽车技术、新材料、现代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与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数控技术等20多个实训中心,建设了设备先进、规模较大的现代工业中心和各类技术实验室,形成产业化规模,使研发、培训、社会服务、生产紧密结合,实现城内学校资源共享,在长期的发展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集团化办学的核心竞争力,打造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品牌。园区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优质实践性教学资源用于共享。专业相近及重复率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重复率最髙,专业主要集中于制造、电子信息和财经三大类,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软件技术、物流管理等专业设置重复率达80%,高度的专业设置重复率为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第二,共建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促进教育集约发展、社会化发展,为实践性教学资源共享创造有利条件,所建项目适应于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充分向社会开放,实现学校与社会共享、产学研结合、与地方经济发展互动,体现与高职教学计划对接,工作岗位与实践课程匹配度高,确保用于共享的教学资源为优质资源。
1.2常州高职园区教学资源共享的问题
第一,科教城各高校提供的共享实践性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对科教城实践性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的开展不太清楚,仅凭各高校不充足的共享实践师资、共享实践场地及设备,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展不完善,存在共建不共享、共享不共建问题,高校各自所提供的可作共享的实践性教学资源匮乏。第二,校外实践基地及软件实践性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低,校外实践基地的共享还没有引起科教城内各高校的重视,访谈得知,大多数学生使用过外校的硬件实践性教学资源,但对校外教学实践地点的功能认识不清楚,少数学生表示使用过外校的实践课程资源,校外实践基地的共享教学资源共享方面做的不够到位,仅是用现代工业中心或实践设备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在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方面各高职院校仍停留在各自为政层面,各校尚未真正拿出实践课程资源与他校进行共享,大部分学生都没进入过他校建立的校外实践基地实习。第三,学生的共享动机过于被动,学生没有过多地从自身成长出发考虑本校实践性教学资源的不足,对于实践性教学资源的共享持有被动态度,科教城内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学生反映不知如何参与、交通不便利、手续繁琐等问题。第四,园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意识淡薄,共享信息渠道不畅。目前现代工业中心仅建成了精密模具、焊接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汽车技术、计算机网络等20多个项目,对于其他尚未建成的实践项目无法进行共享。在教学上,各校仍是资源共享意识淡薄,共享信息渠道不畅,各校对教学资源共享重视及宣传力度不够。第五,园区教学共建共享资源不充足,共享覆盖面不广,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不够完善,共享制度配套不健全,软件实践性教学共享资源相对贫乏。高校间缺乏共同体意识,不能正确理解独立与共享间关系,大学城内活动各高校参与度低,教学资源共享互偿制度尚未为共享带来了实质.
2常州高职园区教学资源共享对策
2.1丰富园区教学资源的共享内容,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充分发挥园区内各高职院校的积极主动性,拓宽教学资源共享的内容,完善现代工业中心实践基地及实践设备设施,加强对中心内实践师资的培训,加快建设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的教学资源,鼓励优秀实践教师面向园区跨校讲课、合作培养,鼓励各校互聘实践教师,互享优秀实践课程资源,发挥出贡献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实现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共享。
2.2构建实施园区教学资源共享的协调机制
分批组建实践基地管理团队,筹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领导小组,管理团队可由实践项目部主任和其他技术人员组成,管理团队人员可先由实践项目承建学院推荐组建,由园区内各高职院校的分管领导担任,负责每个实践基地的管理工作,负责教学资源的共建、共管和运作等方面重大问题,要选派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组织管理能力强、专业理论水平高的人员担任实践项目部主任,制定实践项目部主任的工作职责及考核、奖惩办法,形成分级管理、对应负责的考核管理体系。
2.3进一步完善监控体系建设,保障教学资源共享的顺利进行
制定一系列从共性管理到实践基地的个性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教学资源监控体系是保障教学资源共享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要对不同教学资源的特殊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制度管理文件,如《教学共享资源物资采购制度》、《教学共享资源设备管理制度》、《实践性教学共享资源财务管理制度》等,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一个职责分明,目标明确的监控体系,确保教学共享资源的规范管理与有序运行。
2.4加强教学资源共享所需硬件条件的建设
教学硬件条件的完善,有利于降低教学资源共享的成本,提高高校参与教学资源共享的积极性。目前,大学城内教学资源共享所需条件仍不完善,应该重点加强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交通、网络教学系统等方面的建设,将大学城内各所大学之间通过公交车有机联系起来,增加大学城内已开通公交线路的车次。构建和完善教学资源共享信息平台,通过网络教学可以实现课程资源的放大,健全大学城内各高校网络教学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各方课程资源和师资共享的总成本,实现大学城内的全体同学共上一节课。
3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中职美术教师除了要清晰地认识到美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还应彻底转变以往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思想观念,准确定位自己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与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价值,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并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尤其要重视对学生个性塑造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激发他们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不断拓宽他们知识视野与人文精神世界。
4结语
总之,学生人文素养的高低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并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创作,一方面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感知美好事物的同时更加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形成社会责任感,达到人文精神培养的目的。中职院校必须深刻意识到通过美术教学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摒弃传统的教育观点,拓展美术教学的文化领域,积极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其成为适应社会竞争,符合企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多元化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凯.中职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126.
[2]王游广.浅谈中职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求知导刊,2015(14):31.
篇10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基础医学;网络平台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互联网+大数据已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将互联网与精品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结合,实施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方案的提出,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及理念[1]。基础医学是医学课程中的公共基础课,是每一位医学生都必须掌握的课程,是培养医学人才重要的课程之一。齐齐哈尔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于2003年开始响应教育部号召,启动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至2011年共建设了8门精品课程,其中省级1门,院级6门,院级重点建设课程1门。2011~2013年,教育部相继出台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2014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紧紧围绕学校特色,应用型本科建设项目及“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结合自身特点,启动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主要从衔接、转型、升级及创新4个方面着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研究,实现了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成功转变[2]。
1实践与研究
1.1衔接-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的基础
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在继承原有的精品课程优质成果的基础上,将每门课程的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有效衔接。(1)教学团队方面,原精品课程的教师队伍中,有先进教学理念和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依然是精品资源共享课中教学团队的主力军。(2)教学内容方面,将原有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与基础医学领域最前沿的发展动态相结合,充分体现我校办学特色和优势。(3)教学方法方面,根据基础医学知识的特点,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4)教学资源方面,通过整合、规范原有的教学资源,并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提升了教学资源的质量,实现了精品教学资源的共享[3]。
1.2转型-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的核心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集精品、资源、共享于一体的网络开放课程,精品是基础,转型是关键,共享是目标。我院在由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课程的过程中,始终按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技术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和升级的内涵,同时加强规划和协调,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根据我院实际工作和高等教育教学的需求,结合基础医学课程的自身属性,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丰富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学习方式等方面打造“精品”,探索建设多种新型的资源共享课,以满足不同教学需要和包括在校大学生在内的不同学习者的需求[4]。
1.3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的关键
与以往的精品课程相比,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不仅只是简单的将知识点、教学录像等资源以WORD、PPT等形式简单的到网上。而是将教学内容与模式进行的表现形式及功能做了调整,根据基础医学知识的特点,重点强化实践教学。例如在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模块中加入病例讨论、自主实验、虚拟实验等,增加了习题测试模块,同时在网络平台中增加了交流互动模块,开设在线咨询或留言功能,使学生与老师能够实现实时在线交流,及时解决疑难问题[5]。
1.4创新-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建设的目标
齐齐哈尔医学院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坚持实施以“学生未来发展”为核心的“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将微课、MOOC、翻转课堂、移动公开课等优质的教学资源及创新型教学方法,进行共享开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辅导,而不是简单的放一些教学材料和视频。这个平台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整体,老师在上课时可以用到网络平台的资源,学生线下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6]。
2取得的成效
2.1提升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参与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建设,提升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但能够熟练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而且创新了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新理念,提高了信息化教学的设计、组织及实施能力。
2.2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建设,使学生在线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真正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2.3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充分发挥互联网共享与协作的精神,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满足了我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享受高质量基础医学教育的迫切需求[7]。
3存在的问题
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增加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发展的局限性,使其建设的步伐及质量受到影响。
3.1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没有促进其快速、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如:经费保障机制、奖惩激励机制以及监督评价机制等。不能更好的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影响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3.2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存在冲突
在大力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同时,教师如何保护自己网络教学资源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如何保证自己在他人作品时不侵害到他人知识产权?是目前建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4讨论
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目前,其资源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接下来的任务是探索如何使其健康、快速发展,并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从而达到其真正的目标及价值[8]。
参考文献
[1]张丽荣,宋天佑,徐家宁,等.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24-26.
[2]沈华东,徐庆华,徐超.地方本科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前沿,2014(z5):162-163.
[3]徐洲峰.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研究[J].科教导刊,2014(4):126-127.
[4]肖安东,郑路.高校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4(1):42-43.
[5]李健.“金融学”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理念与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3(9):15-17.
[6]张国俊,宋向凤,郭继强,等.《医学免疫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在我校的建设与思考[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0(8):1121-1123.
[7]吴炎.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3: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