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发展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发展优势
××位于××两省结合部、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县国土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4镇(丹凤、雄壁、彩云、葵山)4乡(五龙、竹基、龙庆、高良),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786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8.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6.86%,是曲靖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县。东与罗平县接壌,南与文山州的丘北县毗邻,东南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林县一水相依,西南和红河州的泸西县连接,北倚陆良县。在××六大旅游片区中,××处于滇中与滇东南两大旅游片区的结合部,是滇东南旅游精品线路中的连接环。
1、交通区位优势。××不仅区位优越,而且交通便捷,距省城昆明174公里,距曲靖120公里,国道324线(高速化)穿越××境内,省道以(且)马(关)线连通文山、凤凰谷、菌子山两大景区和五龙旅游集镇,师(宗)弥(勒)公路贯通红河州周边县市,形成了较为理想的旅游交通网络,而四通八达连接全县4镇4乡的乡村公路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条件。
2、旅游资源优势。境内群峰叠翠,溪流纵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类别组合好,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和唯一性的鲜明特征。菌子山景区享有“天然奇石园、天然大花园、天然野果园、天然动物园、天然植物园、天然菌子园”等美誉;凤凰谷景区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生命之门,传说中凤凰涅磐的地方,中国唯一生命文化主题公园”。随着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宣传营销力度的加大,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扩大,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客源保障。
××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历史文化积淀较深,民族文化浓郁。“帝师故里,楹联之乡”的美誉、“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的概括和总结以及保留完整的壮、彝、苗、瑶、回等少数民族的民居、服饰、语言、歌舞、礼仪习俗、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生产、生活场景使××乡村旅游发展底蕴不断增强。
(二)发展前景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关心扶持下,××县委、政府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依托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作为全县新兴后续产业加以培育。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高起点、大手笔打造旅游产业,品牌效益初步显现,200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1亿元。2007年7月,刘平副省长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调研时强调指出:虽是初步开发,但搞得很好,很有气魄,很有水平。按现在的发展思路,再精心规划,加大投入,重点建设,××就会快速崛起,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要把××旅游列为旅游‘二次创业’的重点地区来支持、培育”。××旅游业已受到广大游客、旅游企业的广泛关注,市场前景广阔。
二、乡村旅游发展新亮点
(一)五龙旅游小镇
五龙乡最高海拔2326.1米,最低海拔737米,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森林覆盖率达71%。由于气候湿热、生态植被好,天然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自然风光优美,山、林、水、峰、洞、峡、雾等自然景观,集雄、奇、险、峻、秀为一体,融山水田园风光为一色。汇集了××的主要景区景点,不仅有菌子山、凤凰谷风景区,乡政府驻地1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自然景观还有天然大佛南丹山、亦真亦幻五龙云海,万亩柑桔圆、满目青衫林,芭蕉满坡、缅桂飘香,奔波不息的南盘江,万种风情的五龙河旁,火红的攀枝花,苍翠的楠竹林等等。
五龙民族风情浓郁,壮族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独特的壮族服饰、饮食文化体现了华夷交融与民族凝聚的缩影,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壮家人的传统节日,也是壮家文化集中展示的大舞台,“三月三”也成为五龙乡村旅游中不可或缺的靓点。
2005年8月8日在全省旅游集镇规划建设会上五龙被列为全省重点规划建设的60个旅游小镇之一,2007年10月经考评验收被继续列为全省的重点旅游小镇。一是明确旅游发展思路。制定了“转变观念建新村、打牢基础兴旅游、依托优势强产业、改善环境引外资、明确责任保增收”的工作思路。近抓优质烟菜米,远抓特色林果畜,快抓基础水电路,稳抓三产游玩乐,达到农业稳乡、林业强乡、旅游富乡、人才兴乡的目标。充分挖掘稻作文化,创造特色田园风光,巩固提升农业观光品位和档次。二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快民族文化广场建设,投资1500万元,建设集体闲、民族文化表演等为一体的民族文化广场,并对水寨实行旧村改造,完善五龙集镇功能。三是做好旅游“水”文章。依托五龙丰富的水资源,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开设水上娱乐、漂流项目,创造名副其实的高原水乡。四是成立五龙文工团。大力挖掘以民族歌舞为主的民族文化,让游客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壮家独特的民居、民俗文化,营造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氛围。五是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结合旅游业开发,走建管并重的路子,提升森林覆盖率。六是品牌营销、以节促旅不断提升五龙旅游知名度。自2001年以来,持续成功举办了九届“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在壮族传统的、盛大的、最具民族特色的“三月三”节日里,开展民族歌舞表演,篝火晚会,情歌对唱,泼水狂欢,竹筏漂流等特色乡村旅游活动,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已成为曲靖市知名度最高的节庆活动之一。七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抓好旅游文化产业“六个一”的开发利用,即开发好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桌菜肴、一本画册、一个故事、一支舞蹈、一首歌曲、一份纪念品。加大民族手工艺品、壮族服饰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
(二)特色农家乐
随着××旅游的不断升温,采取政府扶持发展、农户自主经营的模式,一批传承了壮族杆栏式建筑风格,兼具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型“农家乐”和家庭式“农家乐”迅速发展。由于独特的壮家风味和优质的服务,生意异常火爆,深受游客欢迎,五龙水寨、菌子山小法块80余家具有“农家乐”特色餐饮企业,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三、存在困难
一是××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严重紧缺,以旅游开发公司等为业主单位开发建设的项目欠债3000余万元,欠债压力过大。
二是对乡村旅游投入不足。我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县,财政十分困难。在对主要景区投入的同时,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投入不足,不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
三是对乡村旅游发展引导不够,农户投入自觉性较差。
四是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还未形成良好的产业格局。
四、请求事项
篇2
一、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及前景
(一)发展优势
××位于××两省结合部、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县国土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4镇(丹凤、雄壁、彩云、葵山)4乡(五龙、竹基、龙庆、高良),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786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8.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6.86%,是曲靖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县。东与罗平县接壌,南与文山州的丘北县毗邻,东南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林县一水相依,西南和红河州的泸西县连接,北倚陆良县。在××六大旅游片区中,××处于滇中与滇东南两大旅游片区的结合部,是滇东南旅游精品线路中的连接环。
1、交通区位优势。××不仅区位优越,而且交通便捷,距省城昆明174公里,距曲靖120公里,国道324线(高速化)穿越××境内,省道以(且)马(关)线连通文山、凤凰谷、菌子山两大景区和五龙旅游集镇,师(宗)弥(勒)公路贯通红河州周边县市,形成了较为理想的旅游交通网络,而四通八达连接全县4镇4乡的乡村公路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条件。
2、旅游资源优势。境内群峰叠翠,溪流纵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类别组合好,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和唯一性的鲜明特征。菌子山景区享有“天然奇石园、天然大花园、天然野果园、天然动物园、天然植物园、天然菌子园”等美誉;凤凰谷景区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生命之门,传说中凤凰涅磐的地方,中国唯一生命文化主题公园”。随着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宣传营销力度的加大,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扩大,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客源保障。
××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历史文化积淀较深,民族文化浓郁。“帝师故里,楹联之乡”的美誉、“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的概括和总结以及保留完整的壮、彝、苗、瑶、回等少数民族的民居、服饰、语言、歌舞、礼仪习俗、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生产、生活场景使××乡村旅游发展底蕴不断增强。
(二)发展前景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关心扶持下,××县委、政府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依托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作为全县新兴后续产业加以培育。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高起点、大手笔打造旅游产业,品牌效益初步显现,200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1亿元。2007年7月,刘平副省长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调研时强调指出:虽是初步开发,但搞得很好,很有气魄,很有水平。按现在的发展思路,再精心规划,加大投入,重点建设,××就会快速崛起,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要把××旅游列为旅游‘二次创业’的重点地区来支持、培育”。××旅游业已受到广大游客、旅游企业的广泛关注,市场前景广阔。
二、乡村旅游发展新亮点
(一)五龙旅游小镇
五龙乡最高海拔2326.1米,最低海拔737米,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森林覆盖率达71%。由于气候湿热、生态植被好,天然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自然风光优美,山、林、水、峰、洞、峡、雾等自然景观,集雄、奇、险、峻、秀为一体,融山水田园风光为一色。汇集了××的主要景区景点,不仅有菌子山、凤凰谷风景区,乡政府驻地1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自然景观还有天然大佛南丹山、亦真亦幻五龙云海,万亩柑桔圆、满目青衫林,芭蕉满坡、缅桂飘香,奔波不息的南盘江,万种风情的五龙河旁,火红的攀枝花,苍翠的楠竹林等等。
五龙民族风情浓郁,壮族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独特的壮族服饰、饮食文化体现了华夷交融与民族凝聚的缩影,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壮家人的传统节日,也是壮家文化集中展示的大舞台,“三月三”也成为五龙乡村旅游中不可或缺的靓点。
2005年8月8日在全省旅游集镇规划建设会上五龙被列为全省重点规划建设的60个旅游小镇之一,2007年10月经考评验收被继续列为全省的重点旅游小镇。一是明确旅游发展思路。制定了“转变观念建新村、打牢基础兴旅游、依托优势强产业、改善环境引外资、明确责任保增收”的工作思路。近抓优质烟菜米,远抓特色林果畜,快抓基础水电路,稳抓三产游玩乐,达到农业稳乡、林业强乡、旅游富乡、人才兴乡的目标。充分挖掘稻作文化,创造特色田园风光,巩固提升农业观光品位和档次。二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快民族文化广场建设,投资1500万元,建设集体闲、民族文化表演等为一体的民族文化广场,并对水寨实行旧村改造,完善五龙集镇功能。三是做好旅游“水”文章。依托五龙丰富的水资源,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开设水上娱乐、漂流项目,创造名副其实的高原水乡。四是成立五龙文工团。大力挖掘以民族歌舞为主的民族文化,让游客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壮家独特的民居、民俗文化,营造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氛围。五是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结合旅游业开发,走建管并重的路子,提升森林覆盖率。六是品牌营销、以节促旅不断提升五龙旅游知名度。自2001年以来,持续成功举办了九届“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在壮族传统的、盛大的、最具民族特色的“三月三”节日里,开展民族歌舞表演,篝火晚会,情歌对唱,泼水狂欢,竹筏漂流等特色乡村旅游活动,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已成为曲靖市知名度最高的节庆活动之一。七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抓好旅游文化产业“六个一”的开发利用,即开发好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桌菜肴、一本画册、一个故事、一支舞蹈、一首歌曲、一份纪念品。加大民族手工艺品、壮族服饰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
(二)特色农家乐
随着××旅游的不断升温,采取政府扶持发展、农户自主经营的模式,一批传承了壮族杆栏式建筑风格,兼具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型“农家乐”和家庭式“农家乐”迅速发展。由于独特的壮家风味和优质的服务,生意异常火爆,深受游客欢迎,五龙水寨、菌子山小法块80余家具有“农家乐”特色餐饮企业,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三、存在困难
一是××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严重紧缺,以旅游开发公司等为业主单位开发建设的项目欠债3000余万元,欠债压力过大。
二是对乡村旅游投入不足。我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县,财政十分困难。在对主要景区投入的同时,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投入不足,不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
三是对乡村旅游发展引导不够,农户投入自觉性较差。
四是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还未形成良好的产业格局。
四、请求事项
篇3
一、少数民族乡村基本情况
(一)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情况:
文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全县共有藏、回等27个少数民族,现有少数民族人口约8294人(其中:藏族7464人,回族606人,其他民族224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3.4%,主要分布在铁楼乡、城关镇、碧口镇、中寨镇、石鸡坝镇、堡子坝镇、丹堡镇、刘家坪乡、梨坪镇、天池镇等乡镇。
(二)少数民族乡及村社分布情况:
全县有民族乡1个—铁楼藏族乡,有散杂居乡镇9个(包括:城关镇、碧口镇、中寨镇,石鸡坝镇、堡子坝镇、丹堡镇、刘家坪乡、梨坪镇、天池镇),有少数民族村35个,合作社53个,社区1个。其中:铁楼藏族乡有11个少数民族村,藏族685户3297人;散杂居乡镇有24个少数民族村1个社区,藏族1018户4167人,回族151户606人。(情况详见:全县各乡镇少数民族情况统计表,略)
二、民族乡村发展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乡村和散杂居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发挥民族乡村资源优势,培育产业发展,加大民族乡村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使民族乡村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一是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民族乡村投入较大,在交通、水利、扶贫、教育、卫生等方面投入资金约16146万元,民族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村容村貌变化很大。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着力加大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集中实施了一批建制村道路硬化、饮水安全、河道治理、危旧房改造等基础建设,极大改善了少数民族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产业培育不断壮大。按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目标,大力培育富民产业。近年来,先后在民族乡村建成花椒产业基地6个,优质核桃基地4个,实施5千亩板栗示范园工程1处,建成了草河坝优质核桃采穗园1处,引导藏族群众兴办农家乐15家,扶持兴办以酿酒、养猪、养鸡为一体的养殖场4家,冷水鱼养殖场1家。
三是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县委、政府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在民族乡村新建中小学教学楼14栋,完善教学配套设施,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着力解决民族乡村群众"看病难"问题,在民族村建成了卫生室,配备了基本医疗设施和药物,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根本改变。全县累计向民族乡村发放"村村通"电视接收机1507套,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全覆盖目标。各类社会保障优先承担起民族地区保基本、兜底线的任务,持续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四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不懈地抓白马人民俗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工作,出版了白马民俗文化系列丛书,修建了草河坝、麦贡山等6所白马民俗文化传习所。文县被中国民协和文化部分别命名为"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草河坝、石门沟、案板地、强曲村被列入全国传统村落名录,白马傩舞"池哥昼"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麦贡山、草河坝、石门沟被批准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功举办了两届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和"火把节",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全县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经济社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受自然、历史、经济、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省、市、县平均水平相比还相对滞后,与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欠账大。少数民族村社普遍地处偏远,群众居住分散,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投入大,已成为制约少数民族村社发展的"瓶颈".少数民族村社因地域差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矛盾突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缓慢,特色产业发展薄弱,生存环境恶劣,自我发展能力差,生态环境脆弱,生存与发展的矛盾凸显。全县少数民族村社(非精准扶贫村)需要解决的事项有:人畜饮水、文化广场、村内道路硬化、产业路、异地搬迁等5个方面,总投资约1557.5万元。其中:人畜饮水工程14个村,53000米,投资约79.5万元;文化广场13个村社,投资约650万元;村内道路硬化10个村社,约49.5公里,投资约445.5万元;产业路7个村社,约40公里,投资约360万元;异地搬迁6个村社45户,投资约22.5万元。
二是居住条件差。大部分少数民族村社地处高半山区,居住条件差,自然条件严酷,灾害频繁,土地瘠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困难,个别村社生存环境恶劣。如:梨坪镇九原寨村石界湾社,居住在大山深处,交通险要,出入及不方便,土地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有老年人居住在村里,很少与外界交流。需要异地搬迁的少数民族村社的群众有:城关镇关家沟村朱家山社5户、中寨镇新寨村5户、石鸡坝镇张家沟村金家梁上社12户、丹堡镇古道坪村刁楼、蓖麻社18户、梨坪镇九原村20户、草坪村1户、金坪村葡萄架社2户。
三是发展资金不足。近年来,虽然县上对民族乡村投入较大,重点对铁楼乡进行了打造,投入相对多一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观,村容村貌变化较大。但其它散杂居少数民族村社投入偏少,基础设施改变不大,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乡村道路状况还较差;防灾抗灾能力较弱,返贫现象严重。
四是贫困程度深。少数民族村社经济发展缓慢,产业培育不足,支柱产业匮乏,山高路远,靠天吃饭,农业收入微薄;年轻人外出打工,村内大多居住着老人,空巢现象严重。绝大部分群众只能依靠外出打工挣钱,经济收入单一,缺乏持续增收渠道。民族乡村的产业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受自然因素影响大,持续增收渠道窄,稳定脱贫难度大,因灾、因病、因学、因婚返贫的问题突出。据统计,全县少数民族聚居村和散杂居村中,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村有14个,3500元至4000元的有7个,4000元至5100元的有14个,均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389元。少数民族村社已成为脱贫攻坚战中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地方,与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五是少数民族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少数民族村社群众普遍思想观念守旧,相当一部分人发展思路模糊,发展理念陈旧,创业意识不强,安于现状,不愿接受新生事物;部分民族乡村群众缺乏劳动技能,创业缺乏过硬本领,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
四、几点建议
一是制定少数民族乡村和散杂居村社发展规划。按照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少数民族乡镇村社规划,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少数民族乡村和散杂居村社发展规划。同时,保持规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新农村建设和危房改造时要融入民族元素,突出民族特色;倾力打造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公共建筑,如寨门、戏台、凉亭、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建设,为各族群众提供充足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少数民族特色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与扶贫开发、生态旅游、文化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兼顾,科学合理规划少数民族村社未来发展。建议拓宽改造演武坪至麦贡山通村公路,修通铁楼乡白马十四寨连村并网公路,改善藏区群众交通条件。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深入实施"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充分利用好省市"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资金,在重点做好铁楼藏族乡"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的同时,也要兼顾其它散杂居少数民族村社发展,适当将省市"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资金向其它散杂居少数民族村社安排,促进少数民族乡村和散杂居少数民族乡村同步发展。同时,要把少数民族村社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整合项目资金,加大资金扶持,集中攻坚突破,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扶贫攻坚步伐。建议从全县项目资金总盘子中切割部分资金,重点解决少数民族村社水、路、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落实解决,改变村容村貌,改善生活环境。(附:全县少数民族村社需要解决的事项统计表)。
三是优先安排项目。抢抓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机遇,为少数民族村社谋划一批以道路、饮水、危房改造、生态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农田水利、灾害防治为重点的生产项目,以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为重点的民生项目。加强与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衔接沟通,积极主动争取支持,重点争取民族乡村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社会事业项目,尽最大努力把有利于民族乡村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总盘子。按照"十三五"规划,坚持民族乡村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投资、优先实施。县涉关部门要在项目和资金的安排上优先考虑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在交通、水利、电力、农田建设等方面要求县级配套资金的,着力予以整合配套落实。
四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少数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资金项目上大力倾斜,不断改善民族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对少数民族村社道路建设的投入,把少数民族村社人畜饮水、村内道路硬化、文化广场的修建、异地搬迁、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作为重点,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群众行路、安全饮水、群众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大力推进农村电网、通信、网络、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
篇4
一、黄岗村发展农家乐的优势
1、黄岗山作为一个旅游景区,在常山县城及周边地区小有名气,使农家乐的经营有一定的市场优势。
2、黄岗村已经全部实现了主干道的路面硬化,村里配有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村的环境卫生,污水处理工程和饮用水工程也已经完成,路灯亮化工程也已经排上了议事日程。,这些都是黄岗村发展农家乐有利的硬件条件,为农家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黄岗村农家乐成立了农家乐经营协会,通过农家乐经营户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对农家乐的环境卫生,菜肴的质量和价格都有统一明确的规定,使农家乐的经营有良好的竞争氛围,保证了顾客的用餐质量。
4、何家乡党委、政府,黄岗村村两委都十分重视农家乐的发展,专门组织人员参加县有关部门举行的农家乐经营培训。派人到常山有名的桃花源学习当地农家乐的经营运作经验。。有利于引导黄岗村农家乐稳步、健康向前发展。
二、黄岗村农家乐经营发展现状
整个黄岗村如今已经有7家农家乐经营用户,经济效益颇好。农家乐制作菜肴的原料多数为村中农户种植的蔬菜,山野中的野菜,农户自家养殖的土鸡、土鸭,还有山中的野味。菜肴的口味以咸鲜辣为主,符合浙西地区人们的口味。吸引了大批的客人前来用餐。而且,农家乐的收费经济实惠。许多从外地来的客人纷纷称赞,这样的农家乐很好,有特色,既方便,又实惠,在品尝了黄岗土菜、野味特色菜的同时,还能领略黄岗山的美景,到黄岗村是不枉一行。
就拿最早开办的农家乐“黄冈农家乐”来说,自年年开张营业以来,生意红火极了。连老板自己也说,从来没有想过在村子里开个餐馆能赚钱。最多的一天,他们做了23桌生意,接待了近150名客人,营业额有近8000元,忙得夫妻俩团团转。许多到此用餐的客人都是回头客,他们说,来“黄岗农家乐”吃过一次,就对这里的菜肴念念不忘,这里烧的菜,原料纯正,口味鲜美,尤其是土鸡煲,素炒野芝麻叶,腊肉烧蕨菜等特色菜。
三、黄岗村农家乐发展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发展尚未形成气候。农家乐的兴起是近几年的事,人们对什么是农家乐、农家乐该如何经营、经营农家乐有没有风险等都有担忧,尤其是农民对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意图,对有关政策措施知之甚少;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缺乏旅游开发经营的意识。总的说来,发展农家乐这一新型休闲旅游业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
(二)起步晚,发展速度慢。常山县城至今已经有多家农家乐投入运营,而且在县城有着一定的名气,如桃花源农家乐、小九寨等等。而黄岗村的农家乐从年年才开始发展,起步时间比较晚,同其他农家乐的发展相比进展速度不够快。
(三)发展模式单一,水平不高。
一是黄岗村的农家乐用房多为农民自家住房经改造而成,内部格局不够合理。
二是模式单一。农家乐主要就是用餐。前来的客人在等待用餐的时间大多只能喝喝茶,周围没有可游玩的娱乐设施。
三是规模档次低。农家乐均存在规章和设施不完善,规模不大,品牌不响的问题。
四是菜肴品种单一。几家农家乐的菜肴都存在同一的现象。而且菜色品种不多,菜肴特色不突出。
五是经营理念、经验缺乏。农家乐的经营人员和从业人员几乎都是农民组成,既没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又没有参加专业的培训,就连当地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自然风光等都介绍不清,农家乐的经营者对于如何经营、如何发展缺乏经验。
六是环保卫生意识还不够强。农家乐的经营户缺乏环保意识,经营过程中无形中对周边的环境卫生带来极大的负担,时间久了会造成环境污染。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和认识的差距阻碍农家乐的发展。黄岗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干部群众长期以来只重视农业生产,满足于依靠耕种田地获取生活资料。对于如何从事经营活动缺乏经验。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农民外出打工挣钱,家中多为留守的老人和妇女儿童。大部分人对开发农家乐旅游感到陌生,没有意识识到开发休闲旅游所存在的商机和意义,没有认识到本地发展农家乐的有利条件和价值,从而没有投入大规模的开发。
(二)缺乏专业人才推动农家乐的规模开发。进行旅游开发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在农村从事旅游开发的人才不多,而农民本身文化水平有限。因此,要推动黄岗村的农家乐开发形成规模发展,有一定的困难。
(三)资金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农家乐发展的制约。发展农家乐,需要一笔较大的投资。黄岗村属于一个中等收入的农村,农民并不十分富裕。加上农民历来对投资心存怀疑,要筹措资金开办农家乐也有一定的困难。
篇5
【关键词】 体型;肺活量;人体质量指数;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39.3+5 R 1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4-0341-03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社会的需要。体质是人才的基础素质,也是人才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对山西省大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探讨,寻求加速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和办法,为加强高校体育卫生工作,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采用1985,2005年山西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与1988,1996和2002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和数据统计[1-5],研究对象为山西籍19~22岁大学生。应用SPSS 11.0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研究。
2 结果
2.1 形态指标 见表1,2。
2.1.1 身高 19~22岁城市男生平均增长1.98 cm,幅度在1.19~2.84 cm之间;乡村男生平均增长2.25 cm,幅度在1.57~3.23 cm之间。城市女生平均增长1.31 cm,幅度在0.05~2.06 cm之间;乡村女生平均值长1.69 cm,幅度在0.57~2.74 cm之间。其中乡村男生增长幅度最大,按每10 a计算,平均增长1.13 cm。另外,21,22岁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2.1.2 体重 19~22岁城市男生平均增长6.32 kg,幅度在4.46~8.20 kg之间;乡村男生平均增长3.56 kg,幅度在2.61~4.27 kg之间。城市女生平均增长0.86 kg,幅度在-0.58~1.90 kg之间;乡村女生平均增长-0.16 kg,幅度在-0.99~1.15 kg之间。其中城市男生增幅最大,按每10 a计算,平均增长3.16 kg,而19岁年龄组体重增长值达到8.20 kg,乡村女生21,22岁年龄组与同年龄组的城市女生发生逆转,由1985年分别重1.80 kg和0.14 kg逆转为2005年的轻1.09 kg和0.06 kg。同时乡村女生整体出现0.16 kg的负向增长。
2.1.3 胸围 19~22岁城市男生平均增长0.96 cm,幅度在-0.89~1.86 cm之间;乡村男生平均增长-0.43 cm,幅度在-0.82~0.53 cm之间。城市女生平均增长2.87 cm,幅度在2.06~4.42 cm之间;乡村女生平均增长2.21 cm,幅度在0.97~3.25 cm。乡村男生整体下降达0.43 cm。女生以城市女生为最好,各年龄组分别增长2.38,2.06,4.42,3.05 cm。
2.2 生理功能指标 见表1,2。
2.2.1 肺活量 19~22岁城市男生平均增长-608 mL,幅度在-675~-443 mL之间;乡村男生增长-612 mL,幅度在-679~-541 mL之间。城市女生增长-529 mL,幅度在-633~-452 mL之间;乡村女生增长-699 mL,幅度在-724~-543 mL之间。
2.2.2 肺活量/体重指数 19~22岁城市男生增长-16.00 mL/kg,幅度在-17.38~-14.86 mL/kg之间;乡村男生增长-13.76 mL/kg,幅度在-15.40~-12.78 mL/kg之间。城市女生增长-11.07 mL/kg,幅度在-12.52~-9.85 mL/kg之间;乡村女生增长-12.22 mL/kg,幅度在-15.03~-10.54 mL/kg之间。
肺活量下降幅度最大的是20岁乡村男生(-679 mL)和22岁乡村女生(-724 mL);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幅度最大的是20岁城市男生(-17.38 mL/kg)和22岁乡村女生(-15.03 mL/kg)。
2.3 身体匀称度 见表1,2。
2.3.1 维尔维克指数 19~22岁城市男生平均增长值为3.26,幅度在1.07~4.41之间;乡村男生平均增长0.72,幅度在0.34~1.29之间。城市女生平均增长1.65,幅度在0.94~3.07之间;乡村女生平均增长0.41,幅度在-0.89~2.33之间。增长值依次为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仅乡村女生19岁年龄组有小幅度降低。
2.3.2 人体质量指数 19~22岁城市男生平均增长1.67,幅度在1.07~2.13之间;乡村男生平均增长0.68,幅度在0.42~1.04之间。城市女生平均增长-0.01,幅度在-0.24~0.90之间;乡村女生平均增长-0.52,幅度在-0.94~0.23之间。增长值依次为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
2.4 城乡比较 见表1,2,除身高外,各项指标均为城市男女生大于乡村男女生,其中城市女生体重、胸围、肺活量3项指标与乡村女生发生了逆转,也就是说,在1985年是乡村女生大于城市女生,而在2005年变化为城市女生大于乡村女生;城市男生则在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的值上继续保持优于乡村男生,且在维尔维克指数和身体质量指数上与乡村男生发生逆转。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大学生20 a间身高、体重、胸围有了较大的提高,城市男生19岁年龄组体重增长过快,乡村男生胸围负向增长的趋势值得关注;生理功能水平略微下降,肺功能水平负向增长,身体生理功能发育水平明显低于形态生长水平;“豆芽菜”体形得到改善,身体发育的匀称度和充实度有所提高。但是,大学阶段学生身高增长逐步放缓以至停止,必须采取措施有效控制体积(变量)和围度的发展,使三者达到同步、协调和统一。高校一般课业负担沉重,体育教育和课余锻炼时间少,卫生保健设施和条件不足[6-10]。乡村女生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消费水平、基础起点、前途压力等方面综合比较,实力最差,呈现体型偏瘦,生理功能低下,应予以重视。
山西大学生20 a间身体形态和生理功能水平仍然存在城乡差异,并有扩大的趋势。城市女生的正向增长与乡村女生的负向增长之间的逆转变化,使两者之间的距离加大更为显著,有关部门对此应予密切关注,根据学生身体形态和生理功能水平存在的差别,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和体育业余活动,并对个别体质发展不均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出健康运动处方,使他们的身体生理功能水平尽快达到理想状态[11-12]。
4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65-82.
[2] 山西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1985年山西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58-82.
[3] 山西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山西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8-88.
[4]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2-268.
[5]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199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8-116.
[6] 宋琰,王鹏伟,张志刚.对我国学生体质测评现状的分析研究综述.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18(3):32-34.
[7] 郭海英,余绍森,夏尧远.体育锻炼对体质及机能指标的影响分析.浙江体育科学,2002,26(6):1-3.
[8] 李静,马军.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沈阳医学院学报,2004,6(3):154-156.
[9] 张世锡.体质的含义及其评价问题的探讨.浙江体育科学,2000,22(5):47-48.[10]何仲恺.体质的概念及其与健康的关系.体育科学,2002,37(2):56-58.
[11]温至勤.中日两国大学生体质测量指标改革的比较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3):155-156.
篇6
结合市委关于在全市党员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经局党组研究决定,2009年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开展“三走进”活动,即走进部门乡村,走进工商企业,走进重点项目。为确保这一活动顺利开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贴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努力构建科学统计,切实做到走出家门搞统计。通过深入分析和调研,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致力于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做好调研服务,为乡镇(街道)、村(社区)和企业单位发展做好跟踪服务;同时将“三走进”活动与转变机关作风、提升机关效能、推动部门工作相结合,着力增强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
二、目的意义
开展“三走进”活动是我局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创新统计工作载体,以活动推进统计工作的具体体现,是了解经济形势,沟通思想,交流情况,破解难题,服务基层统计工作的具体行动,也是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通过深入基层调研活动,了解基层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基层统计工作的难点和矛盾,结合各自的职能和专业特长,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通过“三走进”活动,加强对“依法统计”、“依法普查”理念的宣传,积极引导基层不断增强依法统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支持统计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活动内容
2009年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全局干部有计划地走进100个重点项目,200个部门乡村,300家工商企业开展重点调查研究,破解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问题,破解阻碍科学发展的问题,破解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走进重点项目:将计划走进市委市政府重点续建项目30个,新建项目25个和预备项目45个。通过走进重点项目,关注企业项目建设的进度,分析项目建设的重点,预测项目建设的困难,并通过分析研究,探讨解决问题、改进服务的办法和措施,为项目建设和推进当好参谋。
走进部门乡村:将计划走进教育、卫生、计划和经济等20个系统部门,26个乡镇(街道)及所属的154个村(居)委会。通过走进业务前沿,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联系,听取对统计工作的一些意见建议,为不断完善统计基础建设,发挥部门、乡村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做好统计管理和服务工作,构建完整的统计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通过走进活动,了解部门、乡村以及统计调查户对党的政策的理解,政策贯彻落实的情况,掌握乡村的困难以及农民的所思、所想与所谋,也通过“走门串户”,为老百姓送去信息、送去服务,并为政府了解民情出谋划策。
走进工商企业:将计划走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0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30家。在世界性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越来越严重之际,结合市委市政府开展“向企业送温暖”活动,通过走访调研活动,详细了解企业运作情况,目前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存在的困难以及对统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并通过对调研数据资料的综合分析,把相关信息和服务送给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
四、活动方式
通过听、查、问、议的方式开展“三走进”活动。具体采取实地走访、查看台帐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力求“三走进”活动做到准、深、透。
“听”: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呼声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听取企业介绍生产经营状况,发展中遇到的原材料供应、资金流动、订单减少、销售回落等情况;听取乡镇(街道)、部门和基层单位对统计工作开展情况介绍以及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查”:查看相关统计基础资料、台帐和统计档案资料的保管,看是否健全、规范;查看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和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
“问”:问企业生产经营的现状,问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问农民收入增减变化情况,问基层所忧、所需、所盼,问差距、问不足。
“议”: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各调研小组集中就各自调查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评议,并加以总结,形成分析材料。
五、活动步骤
为使活动做到形式不走样,并力求引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本次“三走进”调研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制定实施方案,并成立调研组(2月28日前)。
结合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制定“三走进”调研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为使“三走进”活动更好地与日常的一些专业工作相结合,决定成立调研组分科室开展“三走进”活动。各调研组组长由局班子成员担任;第一组:姜关成,投资科、综合科、办公室,主要是走进重点项目和房地产企业;第二组:周佳、工交科、三产科,主要走进乡镇(街道)以及规模工业和商贸企业;第三组:董一兵、农调队、城调队、法规科,主要是走进部门、乡村。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制定具体计划,开展调查走访、搜集资料、并确定调研课题(3月1日—8月30日)。
各调研组根据活动要求,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工作实际,有计划地开展“三走进”活动,确保工作、活动“两不误”,并使活动取得一定成效。调研课题可在调研进行一段时间后视实际情况而定。原则上要求每个调研组成员走访基层调研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50个工作日。这一阶段分三个步骤来完成:
1、学习准备:3月初—4月中旬。组织全局干部认真学习市委“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并召开“三走进”活动动员大会,进行思想动员,充分调动全局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参与“三走进”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2、分析调研:4月中旬—6月底。各调研组按照活动方案的要求,并结合专业工作的实际,制定具体学习活动和“三走进”工作计划、时间安排及进度表,有计划地深入基层,摸实底、查实情、找差距、提对策,并围绕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基层统计干部所关心的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征求意见活动,动员党员和干部主动献计献策。
3、整改提高:7月初——8月底。整改落实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把群众的问题困难和意见建议做到能边调研边整改,并在整改落实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建设,使每一阶段活动都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第三阶段:撰写调研报告和总结阶段。根据调研和对搜集资料的整理分析,全面归纳总结、形成调研报告(9月1日—10月30日)
各调研组要对调查了解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有价值的决策参考意见和建议,并形成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要求基础材料详实,问题分析透彻,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可操作性。办公室要认真总结“三走进”活动,并于10月30日前形成书面总结材料。
六、活动要求
1、广泛宣传,强化活动的组织。为统一局干部的思想认识,加强对“三走进”活动的领导,决定成立局“三走进”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队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董一兵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三走进”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
篇7
>> 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浅论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旅游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对旅游地旅游开发过程中经济与文化关系的思考 旅游开发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旅游用地开发过程中的外部性效应探讨 生物新药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浅议小水电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浅议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保护 矿山开发过程中的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 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油田开发过程中剩余油的形成 项目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产品开发过程中的EMC设计 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影响 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 Sketchup软件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采油工程的作用与方向 浅析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③刘秀琴,张自和.兰州古梨树群调研与保护初探.草业科学[J] 2008(10).
参考文献:
[1]柴素荣.兰州市古树名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J].学术纵横,2010(07).
[2]皋兰县什川镇古梨树保护与发展调研报告[EB/OL].2010-04-08.甘肃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 /article_view.asp? id= 57.(2012-05-09).
篇8
农民自办文化,是指农民个体或群体依靠其拥有的各类文化资源,而进行的以满足自身或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或物质利益需要为目的的各类文化实践活动。农民自办文化是反映当地的经济基础、文化氛围及农民自身的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近年来,**区文化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配合“四区”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扶持和关心农村自办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农村三项活动,全区各乡镇农民自办文化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全面了解我区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情况,近期,**区文化局组成农民自办文化活动调研组,深入各乡镇和农村,采取听汇报、看材料,现场考察等形式,开展农民自办文化调研活动。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1、净化农村文化市场,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农民自办文化普遍具有文化实践活动吸引力强、内容比较健康、参与者身心满足感强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在乡村社会,农民自办文化越多越普及,则深度参与其中的农民群众必然越多,相应地,留连于、沉湎于腐朽、落后文化的农民群众就会越少。从而为形成文明乡风提供健康的养料和良好的导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多了,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少了,聚众赌博的少了。
2、传承乡土文化,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当一部分农民自办文化源自乡村民俗文化,或具有不同程度的民俗特征,是对乡村民俗文化的继承。这是由于乡村民俗文化在时间安排、内容和形式上往往与农民群众的生产互补和平衡,与其生活相适应和相融合,容易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成为农民群众丰富的文化资源,因而,乡村民俗文化很容易被今日的农民群众在生产之余和生活之中所沿袭、所采用,很容易转化为农民自办文化。因此,农民自办文化因具有文化的传承功效,将为当代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3、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在丰富的农民自办文化中,以开启民智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农民自办文化不在少数,如,农民读书社、农民书屋、农家文化大院、农民故事会、农民电影放映队(放映各类科教片)等。此类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得越多、越普及,则越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4、增加沟通交流,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聚合功能。由于农民自办文化一般伴生着农民群众的聚合现象,从而也就大大地增加了农民群众互动、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其结果往往是有助于促进邻里、婆媳、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篇9
【关键词】 体型;肺活量;身体素质;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39.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8-0769-02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对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分析是研究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手段[1]。中小学生体质监测对提高学生体质,制定改善措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重庆市地处我国西南方,学生体格发育历来处于全国中下水平。本文对2008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重庆市监测点校7~18岁中小学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将城市与乡村学生体质状况进行比较,以进一步了解乡村学生的体质发育特点,为重庆市实施统筹城乡改革试点和建设“健康重庆”提供基础性数据,为提高乡村学生身体素质、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和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原则,抽取2008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重庆市监测点校(沙坪坝区和大足县2个监测站城乡中小学各4所,共计8所)7~18岁城乡中小学生共12 197名,其中男生6 109名,女生6 088名;城市学生5 958名,乡村学生6 239名。
1.2 方法 以身体生理功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指标为主要研究内容。数据检测按《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2]的要求执行,除耐力测试指标分年龄、性别外(7~12岁测试50 m×8往返跑,13~15岁男生测试1 000 m跑,13~15岁女生测试800 m跑),其余项目均为7~18岁男女生必检(测)项目。
1.3 统计分析 将所测得的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均数比较均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身体形态指标比较 7~18岁各年龄组城市学生身高均高于乡村,除12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各年龄组城市学生体重均高于乡村,14~16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各年龄组城市学生胸围均高于乡村,除15~17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各年龄组城市学生克托莱指数均高于乡村,14~16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生理功能指标比较 7~18岁城市学生肺活量均高于乡村学生,除12,14,15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生理功能指标城、乡2个群体互有高低,无规律性变化。见表2。
2.3 身体素质指标 各年龄组身体素质指标虽互有高低,但7~18岁总体平均值比较,城市学生力量(仰卧起坐)和柔韧性(坐位体前屈)均优于乡村学生(t力量=6.17,t柔韧性=2.94,P
3 讨论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复杂过程,是各种因素诸如社会环境、经济文化水平、营养状况以及疾病、遗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重庆市城乡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素质总体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形态指标平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城市学生形态指标的平均值均优于乡村学生,提示乡村学生可能处于体格加速生长期,因营养摄入相对不足导致生长减缓甚至停滞[4]。城市学生肺活量平均值大于乡村学生,而肺活量指数平均值则低于乡村学生,表现为体重不足、体型瘦弱,在青春发育早期,这一特点更加明显。在身体素质方面显示城乡学生各有优势和特点:仰卧起坐和坐位体前屈城市学生平均值均优于乡村学生;50 m×8往返跑、1 000 m跑和800 m跑乡村学生平均值优于城市学生平均值;城、乡学生50 m跑和立定跳远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城、乡中小学生体质差异与社会环境、生活条件、体育活动,特别是营养水平密切相关[5]。随着重庆的直辖、社会进步、经济条件改善以及实行统筹城乡改革试点、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城乡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的差异有所减小[6],但差距仍明显存在。要提高全市中小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必须实行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渝委发[2008]32号)文件精神,对农村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给予特别关心和特殊扶持[7],切实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4 参考文献
[1] 王晓琴.太原市2005与1985年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和素质状况比较.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1 006-1 007.
[2]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70.
[3] 叶广俊,胡虞志,林琬生,等.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4-90.
[4] 季成叶,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47.
[5] 李林静.学校卫生学.4版.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3-46.
[6]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31-579.
篇10
一、调研目的
按照《关于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以“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农林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在农林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农林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一批针对性、操作性以及创新性强的调研成果,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制度,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
二、调研内容
1.影响和制约农林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如何深入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等。
2.关系农村、农业、农民利益的切身问题。包括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等情况。
3.农林系统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工作状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调研方式
1.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通过深入基层、实地调查、座谈研讨等形式征求各级党政领导、相关部门、农林系统、各乡镇(场)和基层农民对农林工作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开展业务工作的同时,突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的内容。
3.与开展重点调研课题相结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开展如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乡村、如何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加快新农村建设等重点调研,尽快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四、进度安排
4月9日—4月3日为调研准备阶段,研究制定调研方案;4月4—4月19日为集中调研阶段,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实施实地调研、座谈研讨等;二是撰写并提交调研报告。4月20日—4月24日为修正阶段,征求上级主管部门、下属部门及有关专家等多方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最终报分管领导审签。
五、调研提纲
以深入基层、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针对机关、基层存在的突出、重点问题进行调研。
在农林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特色做法、主要成效以及经验启示有哪些?本部门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如何突出实践特色,有效设计活动载体,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农林工作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对农林系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什么建议?
广大村民反映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影响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对发展设施农业有什么疑虑?对壮大集体经济有什么建议?对农林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哪些地方?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就壮大集体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对农林局的工作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六、调研课题
*
七、有关要求
1、成立领导调研小组。
*
2、明确责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专题调研方案和提纲(4月3日前完成),各责任人负责具体实施。局党部所属各支部及各科室也要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找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4月20日前完成上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