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专题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网络专题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网络专题报告

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分类教学法;广度优先;深度优先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和技术发展,社会对各个层次的人才需求已变得非常迫切。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教授一门课程时应该要知道学生有哪些知识点不容易掌握,以及为什么不容易掌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需要对自己所教的课程开展教学研究。对于应用型学科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学,重点是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的统一。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比较适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分类教学方法:广度优先与深度优先教学法[1]。

1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

1)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与通信这两个学科交叉发展的产物,而近年来,计算机与通信已成为两个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时必然会涉及到计算机与通信两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2)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身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由于应用广泛,以致网络技术发展得十分迅速,网络知识更新快,不断地出现新的技术和新的术语。对于这样的一个领域来说,要学好它,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处理网络问题的最基本方法,掌握网络中最基本的工作原理。而面对不断变化的技术,应该要具有不断跟踪和学习的能力。

3)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知识点的组织主要遵循分层结构模型,但又不拘泥于分层结构模型。一般以Internet技术与高速网络技术为主线,同时加入网络发展的最新技术和成果。

2教学方法的讨论

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可以对不同的知识点分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该课程中,新的信息、概念与术语很多,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由于教学学时的限制,教师很难将所有知识点讲全讲透。对于这样的知识点,适宜采用广度优先的组织方法,以提高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为出发点组织教学。而计算机网络课程按照分层的思想来组织知识点,每一层都有其基本的技术特点和网络协议。如果完全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去讲解基本理论,学生会感到枯燥和抽象,难以接受。这种情况下,适宜采用深度优先的组织方法,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组织教学。

2.1对于广度优先内容的教学安排

2.1.1计算机网络概论部分

第1章是计算机网络概论部分。这一章从内容上来说,新的知识、概念与术语很多,每部分的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适合采用广度优先的组织方法。对于这样的章节,教师都希望一次课就把它讲完,在短时间内,教给学生很多知识,但这样的教学效果一般都不太好,很难在课程教学中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第1章的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改进。

一方面,教师尽量少讲一些,主要要求学生自学。要求学生通过写读书笔记或论文等形式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以组织讨论或学生报告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读书笔记或论文作为作业计入平时成绩。这样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真正发挥网络的功能,通过互联网来学习网络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主动地检索有关网络与互联网的最新知识。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互联网检索文献,提交一份论文。挑出比较好的论文在课堂上公布与点评,让大家

相互学习。这样使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网络使用目的,学会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网络知识的兴趣。

2.1.2其他章节中的新技术部分

在其他章节中,除了基本技术与理论以外,还会有很多的新技术、新知识,教师很难将每一部分都讲全讲好。这些部分也适宜采用广度优先的组织方法。将教材中没有整理出来的或者是整理出来了但分析得不太透的内容罗列出来,如表1所示,让学生从中挑选感兴趣的题目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将研究成果以专题报告的方式提交。这样做能够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与继续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适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通过分析学生的专题报告,发现不同类型的同学所喜好的题目类型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喜欢挑战计算机技术的同学,他们对计算机及网络方面的技术细节更感兴趣,如第1、3、4、8、17等题目。而对于平时喜欢在网上闲逛、聊天、玩游戏的同学,则更倾向于应用性较强的课题,如第15、22、32等题目。学生平时在上网过程中遇到过相关问题,却又不知该怎么解决。通过完成作业,使得同学们知道对于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已经有哪些人在研究,都采取了什么方法,目前进展到了什么程度。学生反映,完成这样的作业,使他们切实地感觉到了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发现,以后再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可以利用网络来寻求帮助。教师通过这样的方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网络新技术和新知识,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2对于深度优先内容的教学安排

尽管计算机网络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很多,但是和其他学科一样,网络技术也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它也有一个很自然的发展轨迹,这正体现出了学科的体系。面对快速发展的技术,我们只能从网络最基本的原理出发,总结提炼,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了解技术的发展过程,理解网络的基本设计思想。学生只有能够接受处理网络问题的基本方法,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新的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对于网络基本技术的学习,如果整个教学过程一味地强调对概念的理解,从概念到定义,学生最终也很难真正理解和学会这些内容。这样的知识点适宜采用深度优先的组织方法。

2.2.1概念与实例的结合

对于深度优先内容的教学,笔者设计了大量生动的图例和实例说明,以避免枯燥的陈述。并对每章具有很好代表性的例题和习题做了精选,让学生通过做练习,将概念与实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入理解知识。

以第6章网络层为例,本章的内容围绕着IP协议展开,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为研究互联网工作原理与实现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像IP地址这样的内容,学生往往很难掌握。可以结合实例给学生讲解IP地址的划分问题,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地址划分的相关概念。结合校园网中的IP地址划分问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在实践中更进一步地掌握IP地址划分技术,提高网络应用能力。

2.2.2教学手段的改革

篇2

证券电子商务的概念

证券电子商务是证券行业以互联网络为媒介为客户提供的一种全新商业服务,它是一种信息无偿、交易有偿的网络服务。其基本内容包括:1.证券电子商务能为企业及投资者提供投资理财的全方位服务;2.证券电子商务所需条件是互联网络的普及、货币电子化和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微观、宏观)等。证券电子商务比其它行业电子商务少了电子商务三大要素之一的物流,因此证券电子商务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3.证券电子商务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国际经济分析、政府政策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分析、证券板论文块分析、证券静态动态分析等方面的服务;4.证券电子商务能够以每日国内外经济信息、证券行情、证券买卖、投资咨询、服务对象的辅助决策分析及提供特别专题报告等方式来为投资者服务;同时也提供外汇、期货等方面的辅助服务方式。

特点与典型模式

证券电子商务就是运用最先进的信息与网络技术对证券公司原有业务体系中的各类资源及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使用户与内部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或电话语音就可开展业务与提供服务。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虚拟性:所有的交易与服务均通过WEB或电话呼叫中心自动进行,不许借助店面或工作人员的帮助;由于是虚拟的,服务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2、个性化:所有服务可精确的按照每个用户的需要进行。服务方式可以是主动服务,也可是被动服务。

3、成本低:由于服务的虚拟性,对原有事务性工作的场地及人工不再有要求,加上技术进步对信息处理效率的极大改进,因而有效降低了证券公司的基础运营成本。

4、优质服务更为重要:由于硬件不再重要,网络的竞争只能依靠软性的服务。并且网络跨越时空的能力会将这种优势服务的能力无限制放大。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在网络经济模式下更是一条不变的规律。

5、创新是竞争的要素:由于网络缩小了时空的概念,因此任何一种新的业务思想或技术很快能被对手效仿,为始终保持领先,企业只有依靠不断的创新才能保证竞争的优势,否则会很快被竞争对手超越。

6、技术是核心资源:在证券电子商务中,技术构成了服务与业务的基础平台。因此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还是核心的资源。技术的创新便可意味着服务与业务的创新。

证券电子商务的典型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E——Trade模式:完全以WEB方式提供纯虚拟的投资与服务,其特点就是用尽可能低的折扣吸引对价格在意而对服务要求不高的自助投资者。价格是这些公司的主要竞争模式。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有E——Trade,Ameritrade等。

2,Schwab模式:同时以店面,电话,WEB向投资者提供服务,客户可自己选择需要的服务模式。注重通过技术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有效降低成本,进而降低服务价格,不会以牺牲服务为代价。通过有效利用技术来降低成本,改进服务,提供创新的业务模式是这些公司的主要经营特色。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有Schwab,TDWaterhouse等。

3,MerrillLynch模式:美林证券是美国乃至全球的著名品牌。由于有庞大的客户托管资产作为后盾,美林对于90年代兴起的网上经纪浪潮反应迟钝,迟至99年六月一日才其在线交易系统。

问题和应对策略

1、证券投资主体不合理。我国目前证券投资不是以投资基金和投资经纪为主,而是民众广泛介入,从资源优化配置角度出发,这是不可取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证券投资的主要操作者应该是基金管理者、证券经纪人、投资银行管理者等,证券营业部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也将有较大的改变。随着证券投资主体的进一步多元化,证券电子商务前景将更加明朗。

2、证券电子商务成本问题。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证券电子商务有两方面成本:计算机成本和通讯成本。对于目前我国国民的消费状况,要付出5000元以上的计算机购置费和电话初装费、月租费、通话费,以及网络运行费等等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从证券商角度来看,证券电子商务有三方面成本:网络设备成本、通讯成本和人力成本。但是对于证券商来说,发展电子商务并不增加太多的投入,与现在的交易方式来比有增有减。因为互联网在线交易多了,证券营业部的数量、经营面积、计算机LAN工作站数量、证券营业部工作人员数量都将减少,服务器容量和性能将要增加和提高,通讯带宽、稳定性等方面要有大的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减少,高层次的投资咨询顾问人员将增加。

3、证券电子商务的网络问题。证券电子商务有三方面的网络问题:互联网的安全、网络稳定可靠性、网络速度。互联网的安全不仅是证券电子商务所关心的,它更是整个国家的安全问题,特别是象金融证券业这类国家支柱产业的互联网络,更要严格使用国产关键技术,以确保安全性。所幸的是,最近中科院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获重要进展,该项目包括:实用非否认协议、智能卡软件安全规范、智能卡安全集成平台、Internet安全集成系统、Internet网络安全监视器、防火墙系列产品、计算机网络安全产品评测、″黑客″入侵防范软件、安全引擎工具包、网络安全教育等。网络稳定可靠性和网络速度问题有赖于我国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提高,我国证券交易多次发生过交易笔数太大导致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商计算机及通信系统阻塞事件。

篇3

摘要:本文探讨了双语教学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并根据我院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能够改进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计算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加强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可以培养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技术人才,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1背景及现状

目前社会急需大批高素质和复合型的人才,以“双语教学”的形式培养既懂计算机又能熟练使用外语的人才正是时代的要求。我国的现状是:单纯用中文教授计算机知识就已经有一定难度,加入英语之后,难度更大。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英语水平不高,而许多计算机专业术语也比较艰深,因而使得这部分学生在教学中也相当被动。教学实践表明,在计算机双语教学中,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甚至逃课等现象普遍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不是他们不愿意学,而是因为学习起来枯燥、乏味,跟不上教学进度。教与学呈现准分离状态,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联系的纽带,学习积极性难于调动,教学意图不易贯彻,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2双语教学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计算机教育中运用“双语教学”是时代需要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与核心技术研究几乎来自英语国家的大学和研究单位,高水平的计算机软硬技术文献多是英文的。利用英语直接学习计算机课程,符合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学习英语已经有很长时间,在大学阶段采用双语教学,是解决现在计算机学科发展同满足社会行业需求之间矛盾的必然形式,也是加强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 从时代背景来看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国内各类企业和公司的对外交往将会更加频繁,同外国企业和公司的商业洽谈、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也不断增加。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进入中国投资设厂,而那些外语能力强且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必是被聘用的首选。

(2)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

进入21世纪,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深入生活,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形式和生活环境等等都产生着巨大影响。在而操作计算机时,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如编制应用软件或通过国际互联网获取大量的信息和技术等。

(3) 从计算机学科的性质来看

计算机学科的许多知识都以英语作为主要载体,很多中文文献与表达方式都是直接从英文版本翻译来的,所以掌握英语对于透彻理解计算机知识非常重要。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中的专业词汇已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英语是其传播的主要语言。特别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美国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遥遥领先,许多资料和说明书都用英文编写。通过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外语查询科技资料、阅读科技文献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是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

(4) 从学科人才发展的需要来看

现代社会给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了多种渠道去获取国际上最新的学术信息,把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态,了解前沿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时获得最新专业知识,提高本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他们也可以和国外具有丰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交流,更新教学内容,更换教材,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采取双语教学,能够提供一个语言应用环境,让教师和科研人员保持原已具备的外语水平,使其在对外交流和自身发展过程中都更加得心应手。

3对计算机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下面对开展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的入手点做一简单的讨论。

(1) 从程序设计类课程入手开展双语教学

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大多是讲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基本语法、示例程序以及一些简单的问题描述及原理描述,因此适合开展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编程效率。很多程序设计软件都是未经过汉化的,而且在编译和调试程序的过程中,其提示信息也都是英文的。若配合双语教学,在实验中使用英语开发环境,可使学生习惯于英文界面的开发环境,摆脱遇到英文提示就去查找中文材料和求助翻译的依赖心理。

程序设计类英文原版教材的编著者大多是程序设计语言的开发者或者资深的程序开发人员和教授,直接使用他们的教材能很好地领会其中的程序设计思想。

(2) 在已有直接先行课的选修课中率先开展双语教学

如果有些课程有直接先行课,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就会有一定的基础,因而会容易一些。

(3) 选用有现行中文译本的原版教材人手开展双语教学

为了更好地兼顾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进行双语学习,可以考虑选用有中文译本的原版教材,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双语负担。

(4) 用双语开展计算机前沿技术的专题报告和讲座

计算机前沿技术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也没办法找现成的教材和参考书,这样就比较适合用双语形式开展专题报告和讲座,从而引导学生检索和跟踪最新相关英文资料。

4结束语

开展计算机学科课程的双语教学,能够使学生最准确地理解和触摸到该学科核心与前沿信息,达到既培养学生外语能力,又培养其专业能力的目标。为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我国早日成为软件大国和科技大国。

参考文献

[1] 张素群. 对我国大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 药学教育,2006,22(2):9-11.

[2] 张雷宝,刘晓宏. 双语教学:共识、分歧及其误区[J]. 现代教育科学,2005,(6):73-76.

[3] 皮德常. 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5,(6).

篇4

【关键词】期刊 开发利用 印本期刊 电子期刊 期刊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430-01

期刊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文章篇幅小、通报速度快、内容涉及面广等特征,它是各门学科新内容、新方法和新成果的重要集散地。有关研究指出,“掌握了期刊,就抓住了文献的主体”,“世界情报源地2/3源于期刊”,是主要的情报信息源。无疑,在网络环境下,期刊资源有着巨大的开发与利用价值。

一、网络环境下期刊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期刊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要做好期刊资源开发的基础工作,包括对期刊文献进行科学的分类,通过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工具形式报道文章、篇名、作者等,满足读者阅读需求;同时选用原始期刊的内容,按学科编制检索工具,如综述、述评、综合专题报告,反映前沿学科动态。其次,要对网上期刊资源进行开发。网上文献信息资源及数据库的二次开发成为高校图书馆期刊文献资源开发的又一重要课题,它包括对现有数据库的再开发,检索技巧的运用,网上信息的套录,以及对传统文献信息的组织方法加以改进、扩展等。这样大大地提高了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又扩大了服务层次与范围。

(二)高校图书馆期刊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

1.印本期刊的开发利用

如今,印本期刊和电子期刊已进入了一个共存发展时期,印本期刊具有携带方便,阅读直观,使用成本低,不受设备、能源和技术的限制,不存在版权保护问题,不易产生内容失真,适合各种文化层次、年龄层次的读者阅读等优点。所以,尽管社会发展迅速,科技不短更新,印本期刊仍占主导地位。除了基础的日常工作,还可通过目录页服务及时期刊信息,以加快印本期刊的开发利用。目录是读者查找所需期刊信息的桥梁,它能帮助读者迅速了解期刊的基本特征,引导读者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因此,在期刊登记时,利用扫描仪扫描期刊的目录页并将其放到图书馆的网页上,使读者通过网页第一时间获得各期刊的目录信息,通过目录页服务,一方面,可以最快的速度供读者了解新到期刊的基本内容,提高期刊信息的查找率;另一方面,有利于读者及时系统地阅读和收集其所关注的最新信息,逐步提高读者的信息意识。第三是通过二次文献揭示专业期刊信息。对于与本校教学和科研密切相关的专业期刊,只提供目录页是远远不够的,应根据读者需求,对馆藏专业期刊中所含的信息以篇为知识单元作微观揭示,将不同期刊中相同的学科领域、相同的知识单元、相同的知识内容以二次文献题录的形式加以收集、加工与揭示、按一定数据结构输入计算机,配以相应的检索软件,供读者检索和利用。这是开展期刊信息资源深层次开发的有效途径。

2.电子期刊的开发利用

电子期刊资源的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迅速,并以其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易检索、覆盖区域宽、信息获取不受时空数量限制等优点,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可将印本期刊与电子期刊相结合,互补余缺。电子期刊和印刷型期刊的比例配置要适当,在文献服务上做到取长补短。当前,一般图书馆期刊信鼠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的重点仍应放在印刷型期刊上,比如对那些利用率高、阅读量大的期刊,应以印本期刊为主,以方便读者利用,从而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二、网络环境下期刊管理

期刊管理是开展期刊工作的基础,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期刊管理工作,提高期刊工作规范化,最大程度的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我以为期刊的管理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期刊管理要向网络化发展

传统的期刊管理模式是以藏为主的初始管理,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使图书馆的期刊文献资源打破了传统的“馆藏”局限而扩展到整个计算机网络,从而使馆藏期刊资源由传统独立的实体馆藏逐步向全球网络环境下的虚拟馆藏扩展。由此可见,图书馆不仅要用现代化手段管理好实体期刊馆藏,尽最大可能为读者提供这些期刊文献的内在信息,还要通过网络获得和利用其他图书馆或网络电子期刊的信息资源为读者服务。

(二)建立馆藏资源特色数据库

网络环境下,期刊馆藏将逐步实现资源共知共享,馆与馆之间要互相合作,以便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了确保自身优势,在网络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图书馆不但要善于开发利用网上资源,更要重视本馆期刊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依据本馆特色,结合学校学科特点,有重点地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库,如建立教学成果数据库、学术会议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科研成果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建成后既可对内提供服务,又能对外提供交流,这是网络环境下期刊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形成独具特色的馆藏才能在未来的资源共享中体现出自身的优势和竞争性,这是图书馆最重要的价值体现。江西农业大学图书馆建立的本校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具有自身特色,很受读者欢迎。

(三)适应网络环境,提高馆员素质

期刊管理员是期刊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期刊管理员的自身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图书馆期刊资源利用率的高低。作为期刊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图书馆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还应该具备丰富的网络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重视馆员的继续教育,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馆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在此基础上激发他们对期刊信息资源深层次开发的渴望,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高校图书馆网络化服务中导航员。

三、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期刊要顺应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历史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期刊资源,及时传递读者需要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使期刊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期刊管理工作,充分展现期刊信息资源潜在的知识和价值,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教学科研和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卢淑敏.图书馆要积极开发文献资源[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8(2):17-18.

[2]庄小洁,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8)

篇5

1 现代教育技术下国外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许多国家的大学都进行了改革实践,努力探索注重个性发展,突出创新精神的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创新条件等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1 课程设置个性化

国外大学的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再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机械工程系(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其课程设置的特点是以激发学科兴趣,增强分析能力和促进创新为目的。学生除主修各门理论课程外,在校期间还要选修一些创新课程,以及做2个设计、3个专题报告及毕业论文。2个设计及毕业论文通常都是配合博士生的科研工作而做,也可到公司去找课题。3个专题报告都要现场作报告,既培养学生收集利用资料的能力,又锻炼学生公开发表自己观点、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本领。在大学三年级时开设的创新课程有:小组项目设计及制造、参加海外工业实习项目(Industrial Attachment Programme),此项目可在美国硅谷、日本、中国上海、瑞典斯德哥尔摩、印度班加罗尔等地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习,12个学分。此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受益匪浅,例如04级学生Peh Ruey Feng参加硅谷海外大学项目,获得6项共同发明专利;在第二届李光耀全球商业计划竞赛中,有2名学生获得二等奖[4]。

1.2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在国外高校,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静态问题动态化、间接问题直接化。

首先在课堂教学上使用多媒体技术,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莫斯科鲍曼技术大学,课堂讨论是机械设计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与实验课穿行。课堂讨论主要针对机械设计教学中一些重点、难点内容着重讲解并进行讨论。而美国的大学,教师既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关教学内容的讨论,更鼓励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络技术自主学习、交流和提高。

其次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提倡学生在课外、校外组织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以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国外不少高校特别重视大学生的实践锻炼,在鲍曼大学,机械设计课程开设的实验较多。整个学期学生要做10个实验,实验前指导教师在学校的教学平台上建立自己的课程资源库,及时向学生实验信息,学生可在网上下载教师所提供的与实验有关的信息资源,包括实验指导书、PPT课件以及提交实验报告、提问答疑等。

1.3 考核方式多元化

国外高校考核方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更注重学生应用能力而非记忆性知识的考核,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较大。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上也呈现多样化,例如很多课程都有演示作业,就是以小组形式把自己做的作业制成幻灯片演示给大家,这种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课程前沿资料的涉猎和提高软件应用能力、表达具有体现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崇尚自由、鼓励创新、勇于实践和彰显个性的精神实质[5]。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有些本科生课程实行“一页开卷”,允许学生在考试时将课程内容抄到一页A4纸上带入考场,这样可以使学生省去大量背诵笔记的时间。再如德国波鸿鲁尔大学机械原理零件课程考试为开卷笔试,学生可以带任何工具书、教材及参考书入场,题型丰富,题量极大,最后评卷按得分百分比综合处理。

2 对我国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我国的创新教育起步较晚,虽然当前已经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经验不足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导致创新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发达国家经验对我国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有诸多启示。

2.1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搜集资料和信息处理能力不强这一现实,应加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校应加大投资,建设 校际乃至国际间的网络信息平台,达到资源共享。学校应大量开设信息技术课,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融入机械类课程的授课、自学辅导等各个环节中,达到缩短学时、开阔视野、培养设计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此外,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将自编的动画软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便于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同时也能启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因为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例如,在讲到“蜗轮蜗杆传动”内容时,单凭书上的平面示意图对蜗轮蜗杆的结构都很难讲解清楚,就更不用谈讲解传动工作原理了。采用生动逼真的“蜗轮蜗杆”动画软件来辅助讲解,能提高学生对这节内容的理解程度,从而也提高了授课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动画模型软件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不仅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创作热情,还能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科研中去,有利于挖掘出他们的内在潜力。

2.2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国高校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采用新型教学手段与方法,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表现形式,摆脱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积极开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加强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突出以设计为主线,建立以机械传动方案设计、机械零部件工作性能设计和机械结构设计组成的新体系,着重于机械零部件的工作性能和结构设计能力及机械结构的创新。

改革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实际选题,变模仿型设计训练为思考型设计训练,加强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培养使用各种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此外学校在开展课外创新训练活动时,也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创新训练活动中的应用,如数字化资源、电子教材等,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创新训练活动要求由几个人所组成的创新团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主选题、方案设计、模型制作、计算机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通过创新训练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在创新训练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培养其创新思维。

2.3 构建多样化的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

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要以人为本,注重满足创新人才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的转变。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发现,激励学生通过协作、探究、实践、反思、综合等思维活动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式学习”“发现式学习”和“情境创设式学习”,是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协作式学习”是网络教学的重要特点,也是最重要优点之一,这种方式提倡讨论、交流,鼓励自由发挥,因此能集思广益,便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对同一复杂问题获得多方面的深入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各种机械的复杂性和培养辩证思维。此外,“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诸如沟通、交流、角色转换、任务分工、团队协作、妥协让步等人际交往能力。

“发现式学习”强调通过网络这一丰富的资源库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的跨时空网络学习。这种方式是一种开放式、自主式、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各种机械的多样性、复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情境创设式学习”是指由教师创设任务情境, 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系列任务中。它以任务为线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由于任务目标明确,学习过程有序,从而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3 结束语

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工程,通过借鉴国外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验,获得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因此,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构建多样化的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以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探索适合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特色、培养机械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31st ASEE/IEEE Frontiers in Education Conference, 2001.15.

篇6

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在深度和广度各个方面都大大加快,电子商务是在信息时代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也是信息技术与各国信息化建设的必然产物。世界贸易组织电子商务专题报告定义: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的生产、营销、销售和流通等活动,全球电子商务涉及世界各国,也为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扩大了市场范围,增加了贸易机会

由于Internet的全球性,成千上万的用户群遍布世界各地,对于企业来说,利用网络的跨地域能力以及电子商务24小时在线业务模式,可以令企业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市场,吸引到更多的业务伙伴,使企业的销售渠道更容易控制和掌握,同时网上销售也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了企业的潜在的买方市场和经营机会,让企业不必耗费巨资就可以将业务拓展到全球。

(二)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增大交易成功的可能性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许多职能活动被Internet所简化,使有形价值链变成无形价值链,如采购员可以足不出户,通过Internet与原料供应商洽谈,批发商和零售商可能因此而消失,降低了产品采购成本;不必再印制、存储和分发大量的宣传资料,避免了因为产品更新而使旧资料变成一堆废纸造成的浪费;电子商务的工作模式也使企业的生产制造、库存与客户、市场与销售紧密结合,随时了解客户需求量,随时安排生产,减少库存积压,降低库存资金占用等,在营销方面,可以运用多媒体宣传将公司的产品信息加上声音、图片和简短的视频文件提供给客户,将企业的售前服务与售后服务的支持环节搬上网络,实现管理的电子化和自动化,从而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也使客户及消费者能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增加整个社会的需求量。

(三)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加赢利

在传统方式下,人们必须在商场营业时间去商场购物,受较强的时间和地点限制。电子商务的全球市场由计算机网络联结而成,网络工作的不间断特性使之成为一个与地域及时间无关的一体化市场,世界各地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Internet随时、随地、随意地进行商务活动。企业也利用网络追踪和分析每一位消费者的偏好、需求和购物习惯,同时将消费者的需求及时反馈到决策层,促进企业针对消费者而进行的研究和开发活动,使企业对客户的了解和认知更为透彻,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企业增加赢利。

(四)加快产品生产周期,保护市场

通过电子商务系统,企业可以在网上展示商品,提供有关商品信息的咨询与检索服务,与客户进行互动的双向沟通,收集市场信息,进行产品测试与技术革新,加快商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时间,保护市场,赢得更多利润。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二、电子商务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随着Internet在全球的迅速普及及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现代化进程,以Internet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对企业的传统生产经营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并对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构筑全球化的无形大市场

传统企业经营时通常会受到企业所在地域的限制,要跨地区、跨国界经营,需审慎选择目标产品和市场,仔细研究制定经营战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冒着各种经营风险。而Internet具有全球性,所以不论企业在何处经营,都可通过网络这个无形市场在全球进行销售和经营。因此,企业应不断拓展Internet的网络应用,开展网上产品洽谈会、无形展览、演示等,实现网上交易与经营,有效地将其产品或服务推向全世界。

(二)改变传统的营销理念,促进企业定制营销方式的发展

定制营销是指企业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要求进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借助Internet的无形市场环境,企业与消费者直接连结起来,使企业从传统营销的4P(产品、价格、地点、促销),即以推销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到以现代营销的4C(客户、成本、便利、沟通),即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模式,直接面对消费者,建立客户数据库,让消费者按自己的意愿定货,参与商品设计,实现双向沟通,促进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提供新型服务的能力。本论文由论文由整理提供

(三)共享信息,实现公平竞争

电子商务使企业竞争基础发生变化,为中小企业赢得了与大企业相抗衡的可能性,通过互联网络的信息资源共享,不受自身规模绝对限制,及时了解全行业的竞争动态,从而进行正确的企业战略调整和战术决策,扩大竞争范围,逾越各种壁垒,进入更广阔的市场。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大企业规模经济的显著性,为所有企业提供了完全平等的竞争。

(四)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树立企业品牌形象

电子商务对企业内部生产带来的优越性不胜枚举,也对所有企业带来了公平竞争的环境,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更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不受传统商业环境的即时驱动和临时诱惑的影响,他们通常是理性的,有目的,有准备地搜寻信息,仔细挑选符合自己需要的商品,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选择性。在“买方市场”中,品牌意味着质量,意味着价格,意味着消费者的地位和品位。企业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在网海中进入消费者搜寻的范围之中,增加消费者访问本企业网站的机会,所以,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更具有竞争优势。

三、循序渐进发展电子商务

在我国,用电子商务这种新的企业运作模式和技术去改造传统产业是十分必要的,目前虽然大范围开展电子商务的条件还不十分完善,而且发展电子商务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发展电子商务势在必行。企业必须对此有充分的认识。

1、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应用电子商务的科技意识,树立较强的市场意识和消费中心意识,密切联系市场和消费者的具体需求,灵活应用电子商务这种先进的贸易手段,降低经营成本,适应电子商务产品生产小批量化,产品个性化和消费者参与企业生产的特点。

2、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企业必须从传统的经济模式向知识经济模式转变,以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为核心,不断加强学习管理,适应迅速变化的竞争环境,学会知识技术的生产和应用,及时把握网络信息脉搏,积极寻找吸引消费者的方法,提高自己网页的访问率。

篇7

一、改革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改革已在欧洲区域全面推广,截止2010年,所有博洛尼亚协议签署国的高校已完成模块化教学体制改革及分级学位制度的转化,德国高校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可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启示。”在高校实行模块化教学改革,意味着对教学结构进行重新组织。模块就是按照特定主题以及要实现的特定目标把不同的教学活动(课堂讲授、练习、实习、学术考察、研讨会等)组合成在内容及时间上自成一体、可用学分计量的、便于考核的单元。这种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传统的以知识输入为导向的教学观念,取而代之的是以知识输出为导向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利用模块组合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根据市场需求及变化设计并更新模块,从而培养学生在其未来职业生涯中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二、改进教材编写

好教材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模块教学下,教材的编写要与其对应,按照模块原则编写,使其具有灵活性和可更改性和可替换性。

1.与国际接轨

课程教材、专著和参考文献的选择也有利是课程教学方式的国际化的一部分。可以通过选择国外出版的再版次数多、众多高校选用并及时更新的教材作为课程教材、课程某些章节的教材或课程的主要参考书。通过跨学科和跨专业的外语教学或选用能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国外先进的原版教材,使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原汁原味地获取其它学科专业或本学科专业的国际性知识及其最新进展,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在国际化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2.与国情结合

目前高校教学中大多数都没有适合中国实际教学状况的双语教材。大多数院校都倾向于使用英语国家的原版教材作为双语教学的教材,虽然这类教材语言纯正,但是使用这种教材。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会面对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内容上不能与相关专业及其他课程的教学要求配套,缺乏联系中国的实际,存在着教学和实际相脱节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有必要对教材在原版基础上结合国情有所改动。这也是需要英语专业教师和工程专业教师结合起来工作的时候。

三、创新课程设置

对应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卓越计划”下的本科英语课程设置建议如下:大一大二大三都设置有通识英语,大二大三同时设置有专业英语。

大一通识课程主要内容是专题讨论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环境保护、人口粮食、资源匮乏、金融危机、地区冲突等问题,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重视未来。

大二的通识英语内容是专门学习和讨论作为国际性工程师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国际知识和技能,如国际关系与政治、国际法、国际组织、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企业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使学生通晓国际规则,以利于日后在国际环境下工作。

大三的通识英语是针对国际化的需要开设专题研讨性课程,研究国际经济、世界历史、世界文明以及世界敏感区域的热门问题或学生关注的问题,如地区研究、非洲文化、中东文化、宗教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等,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及前沿性课程,包括国际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研究成果。

大二和大三的专业英语课程即是结合各自专业的英语课程。其要求如下:专业性课程国际化教学内容的充实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学科的发展趋势及时地补充到课程教学内容中,换句话说,就是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淘汰陈旧和过时的知识,以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先进性和国际性;二是增加与主要教学内容相关的国际知识,介绍不同民族与文化观点或国际上的潮流或趋势,如在产品设计课程中,增加国际当前的潮流和趋势等内容。

大四的实习报告和课程设计报告都要用英汉双语来呈现。

四、革新教学方式

国际化的课程体系需要采用相应的国际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课程体系构建期望要达到的面向世界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目标。

1.外语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其他形式教学相结合

篇8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unicipal courses of "FLASH Animation" of Chengd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engdu of 2010,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design idea and thinking of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discussed best optimized desig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allocation, innovatively proposed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such as "4S approach" and "situational teaching", "introduction-stimulation-extension teaching", "network approach" in teaching practice, illustrated the role of teaching idea of innovative "break, stand, together" in the theory teaching and introduced building of laboratory throug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insure practical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imation design courses.

关键词: 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

Key words: course design; innovation; teach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189-02

0 引言

《FLASH动画制作》作为二维动画制作专业课程及网页制作专业课程在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广泛开设。2010年,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FLASH动画制作》课程被评为成都市市级精品课程。充分运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共建重点专业,打造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基于工学结合模式、项目导向与案例分解式教学相结合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方式,并积极探索创新,提出适用于高职高专教学的新颖的教学方法。

1 以市场调研为依据,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提出适应需求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门课程的建设首先进行了对市场需求、能力需求及岗位群的调研,组织课程主讲教师与新加坡四川天荣实业有限公司、北软教育集团、黑蚁广告、华迪实训基地、夏尔数码等多家企业进行深入研讨,制定出以电视台、动漫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动画设计室、网络与多媒体制作公司、网络游戏公司为就业岗位的岗位群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二维动画制作技术,培养学生二维动画设计创意的思维和技巧,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双能力,一素养”目标,即具备“动画高级制作能力-动画初级设计能力-动画高级设计能力”的技能能力递进目标及具备良好沟通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的职业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并养成诚信、刻苦、善于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成为符合网站开发、广告设计、电子杂志制作、游戏开发等社会岗位需求的具备较好审美情趣和综合素养的平面动画制作职业技术人才。

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作为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1]。分析了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拟定以建构主义为导向、工学结合为主线、项目导向与案例教学为手段的突出实践技能方式的教学关键点。坚持从教学设计入手,综合考虑与课程相关的各种因素,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将各个教学环节作为课程教学系统的一个部分来对待,将本课程的教学作为专业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来对待,处理好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从本课程的实际出发,找准“工学结合”的契入点。重视教学理论的研究,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建立符合实际的,新颖的教学理论体系。注重课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实现性的设计与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造潜力。较好地解决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课题训练单一、重技术、轻能力和创造力弱的不良倾向。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由学生从单纯模仿到独立解决问题。

2 充分调动教学资源,实现课程配置最优化

确定了Adobe中国数字艺术教育与ACAA中国数字艺术教育联盟标准教材为课程授课教材,根据授课专业不同,教师选取了“精通FLASH动画设计系列”、“Flash8网页动画制作标准教材”作为教学辅助材料。在案例教学中,非常注意案例的时效性以及与行业要求,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示范性基地、天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提供本公司一线商务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实现了课程教育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积极调动网络教学资源辅助课程教学,于2010年建立了动态教学交流博客―FLASHSHOW作为教学互动平台,为学生介绍了闪客帝国、蓝色理想、网易视频等多个FLASH专业教学网站,并在精品课程教学网之中提供链接。建立起教学使用QQ群、Email,引入学院图书馆最新的计算机技能自助式网络视频学习系统―软件通,并于教学服务器上建立起资料下载区供学生访问。

3 勇于尝试,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3.1 根据课程特色,采取了多种新颖的教学模式 在《FLASH动画制作》课程之中采用以教师引导学习为前提(guiding Studying),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autonomous Studying),以网络教学系统助学为支撑(assistant Studying),以考核及拓展实践促学为监控(promoting Studying)和评价的,基于网络的远程、开放性“导学-自学-助学-促学”教学模式[2]。针对计算机专业中的网络体系课程,引入世界先进的思科教学模块,做到授课数字化、教材数字化、考核数字化的全程数字化教学。

另外,采取了情景化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念[3],设定仿真的教学场景,在实验实习中模拟公司,将学生分为多个项目组,每名学生担任相关职务共同完成商业FLASH或精品课程网站制作,学生在这个过程之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采用“引-激-拓”教学法,注重课堂引入阶段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入本堂课将要完成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课堂之外留下拓展空间,开阔学生视野。

采取网络教学法,应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开展QQ群答疑、Email解答、课程专业博客、专业教学网站导学等多种方式的网络教学,使得教学双边互动更加充分,教师能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学生能及时反映学习问题,并拓展视野[4]。

3.2 理论教学创新思路 打破传统的按照知识点划分章节式的,以教科书为标准的教学方法,创新提出了理论教学的“破、立、合”。即破除原有课程教学针对章节知识点教学的死板方式,树立起将复杂的综合项目,按照授课的先后顺序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并分解到各次教学之中作为授课案例,在课程后期综合前面所完成的部分即可实现的教学模式。

3.3 引入客观行业标准 为客观考核课程的教学程度,对根据专业不同实施实践实习企业工程师评分、Adobe企业认证等方式。

3.4 课程案例提倡由教师自行创作、自行设计,或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项目的制作之中,参与到企业项目的制作之中,既锻炼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5 开展专业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 每学期邀请企业的专家、高校的学者进行本专业的知识讲座,如夏尔数码、北软基地定期举行专题报告;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项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

4 加强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保障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开展[5]

不断提高实验室及实训基地的软硬件设施,学院建立了校内生产型、仿真型实训基地,并拟计划打造本课程“理实一体化”实验室。此外,多媒体技术实训室、图形工作站实训室、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室等系列实训室保证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华迪实训基地、黑蚁广告设计公司等多家企业分别于假期和毕业实习阶段接收实习实训任务,打造更专业的实践技能培养体系。

5 结论

在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需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思考适合教学专业教学的创新型教学理念。在市级精品课程的创建过程中,教学团队提出了多种新型教学理念,并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阶段均有所突破,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体现了课程设计的创新型、整体性与连贯性。

参考文献:

[1]马爱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竞争力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12):44-45.

[2]方子春.网络环境下数学课程的“自学+导学+助学”型学习模式[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2):29-30.

[3]王小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计算机教学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8(1):95-97.

篇9

关键词: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 教学改革 课程实践

一、引言

根据学校的发展及环境工程专业的需要,我校环境类专业培养方案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定位为主干学位课。因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如何,对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校环境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教学经验较少,教学团队相比较而言是薄弱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因而有必要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作为我校宽口径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繁杂、抽象、难以掌握。目前,我们对该课程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学生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概念和各种大气污染物控制的原理较为清晰,却严重缺乏工程系统和装置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现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教学手段只是用了简单的PPT,相当于用一块白幕代替了黑板,没有任何新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还深受前苏联学者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的影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运用[1]。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教学只注重课本专业知识的讲解,不注重与其他专业课的联系,这就使得同学们只是纸上谈兵,不懂变通。尤其是对于一些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同学,许多仪器设备根本不能理解老师的讲解,更想象不出仪器设备的构型及使用。

三、授课改进措施

1.优化课程内容

由于现行课程安排存在知识体系的脱节和重复,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于学科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内容作删繁就简,有机整合,精炼教学内容,把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意识融入本科教学,并从知识体系上整体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创新[2]。且此课程理论性、实践性较强,这需要在充分分析课程特点和学科地位的基础上,给《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一个客观的定位,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做好课程教学规划,主动与其他专业相联系,注重实践。

2.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

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启发互动式教学。针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内容,在教改过程中,课程组将“协作式”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和参与,师生密切配合,实现教与学的共同进步。我建议,教学中采用系统讲授和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策略,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及专题报告等形式,给学生主动思考和相互讨论的空间,使之精神饱满地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坏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多媒体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优势。在课堂上多做一些动漫似的演示,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内容。

3.重视实践教学

加大实验课程在测评中的比重,使学生重视实验;学校应该多与企业单位联系,给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更直接、更主观地接受专业知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设计,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能进一步消化和巩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所学内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净化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

四、结语

我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现在刚刚开始,我们会继续在以下方面下大力气进行改革:在理论性教学方面,根据学科的发展对教学内容作删繁就简,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增加学术讲座和课外学习;在教学工具的选择上,加强计算机仿真演示软件的开发,创建更多的交互式教学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在实践性教学方面,保证研究经费,加强研究小组活动;与大企业、大的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选择好的毕业实习单位。我们会引导学生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掌握好,培养出优秀的大气环保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辉,孙德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探索[J].读与写,2008,5(08):77-78.

篇10

论文摘要:从图书馆开展就业咨询指导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帮助毕业生做好就业准备工作,加强就业咨询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竞争力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合理地利用好这批人才资源,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当前招生量的逐年递增,毕业生数量也迅速增加,其就业状况已经成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校馆作为整个校园的信息中心,拥有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对开展毕业生的就业咨询指导工作具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1 开展就业咨询指导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即“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因此学校如何?质量如何?就要从学校的产品一一毕业生的质量来判断。近年来,国家取消了“统包统分”的就业分配制度,大学生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双向选择、自由择业”,使当代大学生真切感受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革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压力,也使他们放弃了“进了大学门,就是国家入”,可以松口气的观念,激励他们刻苦钻研,奋发成材,努力掌握就业“敲门砖”本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他们的心态有焦虑又有欣喜、有困惑又有兴奋、有迷茫又有清醒,有无奈更有一份从容。因此如何选择职业,如何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如何求职成功,如何成就一番事业,这是每一位毕业生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因此对每一位的在选择面前需要得到帮助的毕业生而言,就业咨询指导的意义就在于此。

由于历史的原因,各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指导工作尚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但这项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却反映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做好就业咨询指导是就业制度和形势的需要,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 开展就业咨询指导的优势条件

高校馆不但拥有良好的硬件环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而且也是校园的信息中心。首先高校馆具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各种图书、期刊、报纸、电子出版物等。它可以为准备继续深造的毕业生提供各种考研究生以及专升本的信息资料,满足毕业生对这方面的需要。这样不仅提高了人才素质,同时也推迟了毕业生就业的时间,间接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高校馆订购了大量的如“中国大学生就业”“人才市场报”等报刊,既有就业报道,又有大量的招聘信息及企业介绍等。高校馆的计算机网络可为毕业生提供网上查询就业信息,个人求职信息及求职资料的制作等。

另外高校馆还有着一支高素质的指导队伍。以我馆为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已达90.5%,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占4.7%,中级职称人员占71%,初步形成了一支不同专业学科,不同年龄阶段及职称层次的专业梯形队伍。图书馆可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和检索技能把与就业指导相关的图书报刊、音像资料以及各种网上信息搜集整理,利用宣传栏及校园网,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状况、政策及技巧等。

3 多渠道开展就业咨询指导

3.1做好毕业生就业前的准备工作

实际上,高校馆开展就业信息咨询工作就是图书馆情报教育职能的扩大和延伸。在每个毕业生憧憬未来职业时,应帮助他们提前为就业问题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能力准备、心理准备、资料准备、信息准备、方向准备、资金准备等,如“女大学生择业制胜的法宝”“专科生就业如何定位”等文章均以文摘形式刊出,使毕业生做到心中有数。宣传有关就业政策,指导毕业生提高书面求职材料和面试应答技巧,从专业方向,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方面,在有限的自荐材料篇幅中充分展示个性风采,以得体的方式赢得用人单位的重视。近年来我馆机房指导毕业生制作了大量的求职信,为毕业生加强了包装指导,帮助毕业生提高自我推荐能力,使毕业生们受益匪浅。

另外,伴随这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相应的体制和机制的变革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展现才华的舞台。凭专业技能自主创业也是毕业生就业中的一种新选择,要大力给予鼓励和支持。因此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近年来我校一些毕业生或合作、或独立实行自主创业,常有毕业生回到母校来查阅资料及寻求技术上的帮助。图书馆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并为他们提供无偿服务,对此他们充满感激。

3.2加大就业咨询提导工作的力度

利用高校馆的信息资源优势和检索技能强化就业信息的指导服务工作。如编辑《人才市场需求目录》,《用人单位专题目录》,推荐就业新书刊,开展就业信息资料复印,建立就业信息检索中心,举办各种就业专题报告会,调适毕业生求职心理,调整择业期望等。这种指导方法是一种信息、政策、及形势上的指导,而针对于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及学历的毕业生要加强正面引导工作,在多方面给予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在正确估量自己的情况下,鼓起勇气,迎接挑战,参与竞争。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可鼓励他们读研究生及专升本,提高自身素质及竞争力。在当前女生择业难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女性优势,树立择业信心是我们指导的重点。良好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是女性择业制胜的法宝。对于非热门专业的学生则应鼓励他们博学专长,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文化层次,向多元化的就业发展是方向。而对专科生就业难这个严峻的现实问题,要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其适应性及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到基层去,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先就业,后择业,这是专科生的适用途径。

从当今的低层次的就业指导转向创业意识和自立精神的培养还需长时间的努力,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市场经济下,要让毕业生认识到:一次就业成功绝不意味着终身以此为业,而选择职业的动机不能停留的谋生阶段,而应上升到实现人生价值和为社会作贡献的高度。

4 注重在校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培养、为就业铺路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是“季节性快餐”,不能仅仅体现在大学最后一年,它是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应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因此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培养,为就业铺路,这也是高校馆的工作重点之一。

当前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综合其为以下几个方面: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爱岗敬业,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要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外语、计算机水平,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由此可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整个大环境每时每刻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对学生施加有形与无形的影响和作用。

高校馆作为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馆以其丰富的、高品位的文献资源为大学生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可巩固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又可为他们从个人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出发,去有针对性的学习知识,汲取营养提供条件。图书馆不仅有丰富的馆藏资料,还有取之不竭的网上信息,不仅有优雅安静干净整洁的环境,浓郁的奋发向上刻苦钻研的氛围,还有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博览群书的图书馆员的热心服务。所有这些都对大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馆还可利用其自身的条件利用阅览室、资料室、听音室、放像室、机房等部门作为信息、专题报告、人才洽谈、招聘的场所。同时还要与学校及各学生社团合作,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会、辩论会、演讲会、专题竞赛等,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出头露面”的勇气,增强自信5-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强竞争意识,既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学生自身塑造的需要。高校馆还肩负信息素质教育的任务,使学生掌握获取信息进行终身学习的方法,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