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理论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信息系统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

篇1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建构主义

1.绪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高校纷纷开设《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以下简称MIS)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和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的综合叉学科。基于MIS综合性综合性、实用性、先进性的特点,教学遇到重重困难。表现在学生觉得课程抽象、枯燥、、乏味、空洞,教师觉得知识难聚合,课程难成体系。所以30年来对MIS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从没停止过。

教学理论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灵魂"。现代以桑代克为代表人物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布鲁姆为代表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被认为是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相折中的以加涅为代表的信息加工理论,著名的以皮亚杰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等,各种教学理论丰富多彩。

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MIS教学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2.建构主义概述

建构主义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最先提出来的。皮亚杰在1970年发表了《发生认识论原理》,其中主要研究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3.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MIS课程体系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意义建构的四大要素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基于上述理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设计如图3-1所示。

图3-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

MIS课程由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由管理信息系统的采纳、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应用5大部分组成。

3.1 管理信息系统的采纳

从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微观企业环境为学生设置情境,引导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案例。

3.2 信息技术

从宏观介绍信息设计包括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从微观详细讲解从现实世界,经过信息世界到数据世界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协作、会话方式,从现实世界认识、概括、抽象出管理信息系统所管理的对象,在建立关系数据模型过程中,提高信息意识和信息文化素养。

3.3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

从具体到抽象讲解MIS基础知识。先演示一个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如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再介绍信息、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等相关知识。

3.4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涉及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是MIS课程教学的主体知识。是意义构建过程,运用前期所学课程如VFP程序设计知识,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解决案例所设计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5 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MIS应用是把自己所开发系统运用于实践中,也了解信息系统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4.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MIS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对事物的认识是以个体的知识经验、需要、信念等为基础的,它不只是简单吸收来自客体的信息,因此,要重视学习者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的作用,而不要把他们看成是等着装东西的空容器。

4.1 案例驱动理论教学

一个恰当的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因此,MIS教学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前期学生都有一定的计算机文化知识、数据库技术知识。把这些知识和本课程的知识串联起来,面对要解决的问题,要开发的小型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信息系统开发的知识架构。

4.2回顾知识

每次上课,回顾前一次课的内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习不是复制知识,而是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地加工与建构。学习者不仅要建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要在内容确定性方面进行逻辑的判断,这些都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扩展。

古宁汉 (D. J.Cunningham)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大脑里存在着各种知识构图,如学过程序设计大脑里有程序是输入、处理、输出的构图。学过计算机语言有计算机语言是语句、函数、语法、程序的构图。学过信息系统开发有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的构图。

皮亚杰认为,新旧知识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而实现双向建构的,在对新信息进行建构的同时,对原有经验进行更新和改造。"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的认知相互促进,同化是在已有的知识构图中补充知识。学习者"同化"新信息时,当新知识的数量和特征增加时,他破坏了原有的知识构图,原有的知识体系遭到破坏,失去平衡。通过修改和创造等顺应过程,学习者的知识构图达到了新的平衡,知识水平得以提高。在建构主义看来,知识不再是绝对地、准确地概括世界,而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情境的再加工和再创造过程。

4.3互助完成实验教学

"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所以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安排2个或3个人一组,共同开发一个小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将有良好的效果。

5.结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被人发现的东西,而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面对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所做出的暂定性的解释。学习的目的不仅要了解知识的具体内容,而且要会学以致用。只有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真正学会了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是主观构建的认识,对学习是同化和顺应的学说,对学习方法是情境、会话、协商、意义构建为四大要素理论,对管理信息系统教学都有指导意义,值得管理信息系统教师在教学中践行。

参考文献:

[1]王锐.基于建构主义的_管理信息系统_课程教学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 2009(19)

篇2

风险管理计划(PlanRiskManagement)一般是在项目的规划阶段,由项目团队举行项目风险管理计划会议制定,确定在项目中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的活动、方法、职责、时间和预算等,是一个项目风险管理的行动纲领。

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RiskIdentification)的内容包括3个部分。(1)识别并确定项目有哪些潜在的风险。(2)识别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3)识别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项目团队成员均应参与到风险识别的过程,以便增加成员对于风险的应对能力和责任感,也均应认识到风险识别是一项不断重复的过程,因为在项目的进展中可能会有新的风险出现,旧的风险也可能会消失。风险分解结构(RiskBreakdownStructure)是风险识别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有助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现引起潜在风险的多种原因,具有多种分类结构,企业可以选择以往项目总结下来的结构或者引用新的结构。

3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RiskAnalysis)包括定性风险分析和定量风险分析,后者一般在前者完成后进行。3.1定性风险分析定性风险分析(QualitativeRiskAnalysis)对已识别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排列出优先级,以便进行定量分析和风险应对计划。风险的发生概率分为客观概率和主观概率,客观概率是通过历史数据统计或大量的试验进行推测的,主观概率是通过专家经验或讨论进行推测的。客观概率比主观概率的准确性高,但在实际项目中有时很难收集到足够的历史数据或做进行大量的实验,所以主观概率不可或缺。概率影响矩阵(ProbabilityandImpactMatrix)是定性风险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已识别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对项目造成的影响的组合,划分出风险的高、中、低级别,并以不同的颜色标识优先级(见表1)。3.2定量风险分析定量风险分析(QuantitativeRiskAnalysis)是对定性风险分析中排出优先级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的过程,但有时会因为缺少足够的数据建立模型,而无法实施定量风险分析。预期货币值(ExpertedMonetaryValue)是定量风险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把方案中每个可能性的价值与其发生的概率相乘,再将所有乘积加在一起得出该方案的预期货币值EMV,从而辅助项目决策,通常在决策树中使用。

险应对计划

风险应对计划(PlanRiskResponse)是按照已识别风险的优先级来制定应对策略的过程。风险的应对策略包括回避、转移、减轻和接受4种,等级较高的风险通常采用回避和减轻策略,等级较低的风险则采用转移和接受策略。项目经理应该为每种风险选择至少一种应对策略(高优先级的风险可能需要备用策略,以防当前策略失去效用),得到全部项目关系人认可后为其指定一个明确的应对负责人。风险应对计划的对象是已识别的风险,但项目过程中存在着未知风险,无法进行主动管理,项目经理除了可以定期进行风险识别外,还可以通过分配一定的管理储备来应急。

5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RiskMonitoringandControl)是在项目中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测残余风险,识别新的风险,实施风险应对计划并评估其效用的过程。偏差与趋势分析(VarianceandTrendAnalysis)是风险监控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可以通过分析项目当前阶段的挣值和计划价值、实际成本的差别,分析出项目的进度与成本是否出现偏差,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实施风险应对策略或使用管理储备应急。

6结语

在信息系统项目中,风险管理既是一项管理流程,保证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实现项目的按时按质完成,同时风险管理也是一项投资,不仅涉及人员的投入,还有资金和物资等的投入,因此其成本不应超过项目的预期收益,当一个项目完成后,企业应该对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总结,建立主要风险清单,作为组织过程资产为下一个项目的风险管理做参考。

作者:李文彬 单位:韶关供电局

参考文献

[1]柳纯录.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M].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杨俊芳.怎样做好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J].中国信息界,2007(5):39-41.

篇3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形成了许多优秀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模式,可以有效解决物资管理工作中的难题,如物料需求计划(MRP)、新型RFID管理、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库存管理(VMI)、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1.1RFID管理

RFID管理是超市管理的成功案例。应用RFID技术,我们可以为每一件库存商品做一个电子标签,物资出库时扫描电子标签,系统自动减少库存数量,当库存数量到达进货预警点时,系统提示进货。

1.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指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产品或服务提供最终用户活动的上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供应链管理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规划、组织与控制,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优化。

1.3ERP系统管理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是由MRP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拥有强大的库存管理功能,能够实现对企业物资在整个供应链流程的全过程管理。

2ERP技术在铁路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开发适合铁路物资管理工作需要的信息系统,是铁路物资管理的重要课题。而ERP系统,是在MRP的基础上,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通过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生产及供应商的资源集成在一起,在供应链范围内优化企业资源,是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统。ERP库存管理模块包括物资采购、质量检验、库存动态、计划提报和报表查询等功能。ERP通过物资主数据为每一项物资建立库存,根据生产维修任务的需要以及市场供应能力等,通过MRP自动平衡库存,生成物资采购清单,同时确定订货时间,提高计划的时效性,保证供应,并降低成本;另外,ERP库存管理模块能够随物资出入库动态调整库存,精确反映库存信息;通过报表查询,分析库存结构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

3信息系统在物资管理中的作用

铁路物资需求种类繁杂、专业性强,供应工作计划性强、时效性差,由于信息不畅通,经常出现生产和需求脱节,缺货和积压共存的现象,加强库存管理信息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物资管理效率。

1)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对物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重新设计,是对物资管理流程的整体优化。

2)通过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实现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不同区域的协同作业能力,有效保证供应。

3)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物资作业程序的标准化,规范物资管理工作,提高库存管理质量。

篇4

我国企业数量多,规模也很大,但综合实力还是大而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的管理不够完善,管理不够科学化,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差距。当前生产调度报表的管理主要是以手工操作的方式,计算机化管理只占一小部分,主要是报表的生成和传输作用,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要求,随着市场竞争不断激烈,企业应当不断进行改革和进步,以较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占领市场,生产调度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势在必行。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技术目前已迅速发展并应用,其信息管理系统具有许多优点,信息处理及反馈速度快,信息量大且综合管理能力强,通过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使国有企业的管理进入科学化、精细化的时代,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下面结合贵州省黔西县黔希煤化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做一下简述。

2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

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数据采集层、调度监控层、管理层。下层为数据采集层:将所有采集的数据利用各种方法采集至调度室信息管理服务器。中层为调度监控层:利用服务器相关组态及配置,对采集点进行实时监控。上层企业管理层:利用全厂局域网的形式将各类采集数据在Web服务器,各装置负责人及相关领导,可以通过办公计算机实现实时监控和历史查询。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来源于生产装置的DCS输出数据、小型PLC装置、分散数控仪输出数据或从基层单位手动上传的数据。

3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3.1实时流程监控画面,B\S模式Web和远程浏览功能,实现局域网浏览,支持手机远程游览功能。

3.2流程图的趋势查看,报警功能,回放功能。对重要设备报警监测。

3.3生产报表模块,由用户提供需求,可以自动生成生产数据。

3.4品质管理模块,分析化验中心设2个输入点,可以上传输入分析数据,和在线分析数据分类汇总。

3.5计量管理,包括计量点管理,计量信息管理,检定/校准管理等。

3.6视频监控集成,生产画面能进入工业大屏显示。

3.7设备(主要设备及仪表)管理方面。①有各装置设备台账,能够分类查看和统计数量(如反应器类、泵类、换热器类等)。②能对档案内设备检修内容、更换备件情况、改造情况进行实时更新。③能统计不同时间段内主要设备的运行时间、开停次数、开停原因。④建立压力容器、压力管线台账,有设备主要参数(管道长度、管道类别、操作压力、温度、介质、容器类别等)、目前运行状况、检验评级、下次检验时间等。⑤建立设备及仪表日常维修管理系统,有故障发生时间、通知检修时间和检修内容、检修结束时间及实际检修内容、更换主要备件、试车验收时间、试车验收情况等。⑥有计量台账管理功能,有各种计量工器具台账,有目前状况,下次检验时间等。⑦在工艺流程图上可查看关键设备及仪表档案(设计参数、开停车时间、检修履历、备件库存情况)、报警次数、时间及原因。⑧可以查看关键转动设备的实时轴振动、轴位移、主要轴承温度,可以查看以上三参数的趋势图。

3.8察看库存备品备件、原材料库存情况及计划申报内容。

3.9支持能源管理、安全管理、生产优化、生产绩效考核等功能。

4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优点

4.1通过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大量数据,并对生产事件进行及时的反应和处理,来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管理,指导生产运行。

4.2实现动态调度与监控以及能源使用效率评估等业务的系统解决方案,进而实现企业能源的定量控制以及综合优化使用,达到节能和增效双同步。

4.3设备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帮助公司提供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保障设备的连续运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实现设备资产寿命周期内的最大化利用,提高设备投资利润率。

4.4通过建立标准的检验管理体系和检验方法,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指标、分析数据进行系统采集和综合分析,为质量追踪和及时处理质量事故提供基础。

4.5运行绩效管理对生产操作水平进行量化考核以及对企业整体运行绩效进行评估。

4.6安全管理功能模块采集相关安全生产数据、排放数据,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通过信息透明实现及时决策,预防和消除与安全、环保健康有关的问题,消除风险,稳定经营。

5结语

篇5

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建立在现代通信目标基础之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通信数据的技术收集、及时传递与高效处理。同时,计算机通信技术也是管理系统网络正常运行与维护的基础环节。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高效管理依赖的是探讨分析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文/吴海传统的管理系统具有成本高、效率低等弊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将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到企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诸多管理工作之中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发展的趋势。我们需要充分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以及计算机通信技术带来的影响,通过相关分析,把握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深入认识其在管理信息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促进管理信息系统成熟稳定的发展。摘要计算机通信技术搜集到的大量数据。前文也提到过,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平台为基础的一种管理系统。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了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以及制定管理计划,完成了信息数据的传递工作。计算机通信主要进行数据通信处理,实现了数据在不同移动终端之间传递的目标。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其应用范围与方式也得到了发展与进步,例如光纤通信与电力线载波等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而且,目前出现的信息技术新生代“云技术”,为计算机通信系统提供了足够的信息存储空间,根据计算机通信系统运行的观察,及时进行优化编程技术,不断提高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高效性与稳定性。

2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特点分析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运用,实现了信息的连通性与共享性,更实现了不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连通性是指计算机网络用户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换。信息共享则提高了信息数据的透明性,避免任何违规现象的出现,实现了管理者之间的有效监督与资源共享。与电话通信系统相比,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范围,它具有多样化的通信模式与通信语言等特点。纵观目前计算机通信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笔者进行了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分析。

2.1高通信质量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通过物理层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追求的是准确性。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窄带数字调制方式、跳频扩频调制系统等方式,不断提高物理层的频谱效率,从而保证物理层的通信质量,为管理者提高了良好的通信环境,促进数据的及时、有效传递,利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计划能够及时传递至管理者。

2.2高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工具,在数据处理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数据搜索、计算、传输、加工、输出、储存等数据处理工作。例如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为1-100Mbps,能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高速通信,所以时延较低。计算机通信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保证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

2.3实现有效管理控制计算机通信具有丰富的通信形式,实现了信息数据的传输与再现,适用于多种多媒体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的MAC子层,是实现有效控制与管理信道使用的控制层,确保数据传输需要。MAC子层可以实现管理者之间的多地址访问,利于管理者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管理者也可以运用此进行一对多的通信,提高管理效率。

2.4实时监控反馈计算机通信系统根据计划目标要求,实时跟踪相关数据信息,实现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数据信息动态,及时处理出现的突况,及时解决潜在问题。例如新型电力工程调度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沿线各控制性建筑物等的远程监控、集中监督和统一管理,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信息,为各级生产部门提供信息服务数据。其中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是选择了基于SDH(同步数字传输)的MSTP(Multi.ServiceTraIlsferPlatfom)技术作为组网核心。

3总结

篇6

1.1降低技术风险应对措施

对于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风险采取多轮、多层次、多专业论证的方法予以规避。采用风险缓解的方法,来解决后期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前期设计风险。加强挽救和应急方案的实施力度。由于项目周期过长,项目的设计方案有着明显的超前性,不能按照现有的国家标准为方案提供参考和评估依据,所以对于标准,规范所产生的风险应当使用专家组会审,然后设计施工方案。通过详细、准确、完备的施工计划来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施工组织多轮的设计并且通过多轮的审核,但是因为大型工程项目都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尽管结构类似也不能相互移植,只能通过风险规避和缓解来解决。咨询机构依靠自己的设计来赚取咨询费用,而不是依靠卖产品和设备来提取佣金。这就使他们有可能真正保持“中立”,有可能摆脱工程项目管理组对某种项目的倾向性,降低合作风险,当好企业的参谋。随着在竞争环境中咨询行业的逐步规范发展,尽管目前咨询业的发展还并不是非常完善,但是可以相信,咨询公司的“中立”性会进一步的加强。

1.2降低管理风险应对措施

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施工点多、投资大、施工专业多、施工面积大,招投标、监理、项目管理公司等项目咨询企业也很多,管理跨度大、层次多,组织机构设置既要满足项目管理方方面面的要求又要简单,要在项目规划期就做设计好组织机构,还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此类风险时能够快速改变组织结构,采取缓解的措施,原则上主要采取风险控制的措施来对待此类风险。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通过风险规避和自留来解决项目管理的计划工作风险。如通过增加项目风险储备金、广泛获取信息以合理地规避,运用成熟的方案等方法、增加项目资源来规避风险,如果风险可以自行承担,可以采用风险自留的方法,如果不能自行承担则将风险尽量的转嫁个相关单位,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对整个项目造成的危害,例如跨区域文化沟通风险,就是一个非常难控制的风险。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中,完工风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在项目的制定和设计阶段就要充分注意到后期施工组织设计的系统行,详细考虑到各方面可能对进度造成影响的风险,充分准备,提前计划,快速反应,减少风险的发生,如果发生问题要尽量减少损失,还要避免产生连锁反应,例如,因为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土建施工计划不周详,导致进度延误影响了钢结构施工进度,钢结构施工进度又影响到了屋面施工进度,致使整体进度滞后。项目的质量风险要在之前详细的分析,积极的预防,发生后要积极使用方法将损失尽量降低。为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合作风险,很多信息被收集和反映出来,例会也扩大到了项目管理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两个层面,例会的周期由每月一次缩短到了每2周一次,并且越来越多的问题都在例会上被提出来讨论、决定,讨论改造功能风险计划、设计调整、进度控制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例会机制的建立。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进度计划:根据项目总体目标,项目小组将实施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细化后的项目计划更利于项目的实施,并为细化项目长达数月年的实施过程,使目标更加具体,为每个阶段制定了具体的阶段目标、工作内容等。

1.3降低组织风险应对措施

由于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改变了原有的一些流程,改变了原有一些风险管理模式,为应对项目的流程重组带来的风险,项目小组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打破部门的界限,向项目相关的各部门宣贯流程管理的意识。通过持续、深入地对上至公司领导层,向这些人员宣传、灌输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和信息,项目实施的管理人员、相关人员。除了上述的常规风险,还有一些合同风险和信用风险。主要使用转移、控制、自留的方法来解决。对于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各相关方的合同风险来说,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在合同签订时无法将所有风险考虑在内,但是可以通过广泛的获取信息,制定细致的合同、在合同中制定相应的工程担保条款、工程保险来规避或者是转移风险,如果风险损失影响不大的话,可以自己承担。

2结语

篇7

关键词: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立

中图分类号:B83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还不够完善,因此,有必要再次分析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法和步骤,提高建设的水平,从而为城市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一、目前我国城市建设项目信息化的基本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项目管理的推进,我国的许多企业在企业内引进项目管理方法,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建立项目管理系统。国内许多大型的企业,以及大型、特大型项目也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投入。表现在购置了很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以及项目管理的应用软件。但就笔者所做的调查和与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施工企业一起研究开发企业的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觉得其中成功的,并能够有效运行的并不多。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不少相关企业中,已经成功建立了信息网络,并将信息网络作为信息交流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有的企业开发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的管理工作搬到计算机系统平台上来进行;更多的企业在工作中使用了各类专业软件,例如专业设计软件、招投标报价软件、进度计划管理软件、合同管理软件、材料管理软件乃至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总体看来,虽然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明确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快地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

二、建设项目信息管理原则与环节

建设项目信息管理是指建设项目信息收集、整理、处理、存储传递与运用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其实质是根据信息的特点,有计划地组织信息沟通,以保证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达到正确决策的目的。为此,要把握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信息的来源,信息的分类,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正确应用信息管理手段,掌握信息流程的不同环节。

对建设单位、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总承包单位来说,其信息种类、信息管理的细节等有所区别,但信息管理的原则、信息管理的环节基本一致。为了提高信息的真实度和决策的可靠度,信息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及时、准确和全面地提供信息,以支持决策的科学性;应规格化、规范化地编码信息,以简化信息的表达和综合工作。

2、用定量的方法分析数据和定性的方法归纳知识,以实施控制、优化方案和预测未来。

3、适用不同管理层的不同要求。高层领导制定战略型决策,需要战略级信息;中层领导是在已定战略下的策略性决策,需要策略级信息;基层人员是处理执行中的问题,需要执行级信息。自上而下而言,信息应逐级细化,自下而上而言,信息应逐级浓缩。

4、尽可能高效、低耗的处理信息,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效益。

信息管理的主要环节是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存贮:(1)信息获取,应明确信息的收集部门和收集人,信息的收集规格、时间和方式等,信息收集的重要标准是及时、准确和全面;(2)信息传递,要保证畅通无阻和快速准确地传递,应建立具有一定流量的通道、明确规定合理的信息流程以及尽量减少传递的层次;(3)信息处理,即对原始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过程,其目的是使信息真实、更有用;(4)信息存贮,要求做到存贮量大,便于查阅,为此建立贮存量大的数据库和知识库。同时,完善信息库,是发挥信息效应的重要保证。为此应合理建立信息收集制度,合理规定信息传递渠道,提高信息的吸收能力和利用率;建立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使信息充分发挥作用。

三、系统设计

1、系统设计的原则

进行信息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必须是科学的、全面的、客观的、具有先进水平的。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除了一般性的“先进性、实用性、维护性、扩展性”等原则之外,还应遵循:

(一)全局性原则:站在城市建设管理的全局高度,突破单个部门的局限;

(二)全面性原则:综合了解各职能部门的业务要求,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

(三)资源共享的原则:除了硬件、软件、信息资源共享外,还有应用共享;

(四)分步实施的原则。

2、数据信息安全共享

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多个单位和部门共同使用的系统。在一个数据库系统平台上,将同时存在多个业务数据库。业务数据库中不同的数据资源是由不同的部门产生、维护和更新的,而其它部门只能使用这些数据,无权做任何的修改、变更。因此,信息的共享就是要保证信息安全共享这一目标的实现。

3、应用系统设计

(一)应用系统组成

城市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由若干业务处理分系统和交易中心管理系统组成。其中,交易中心管理系统既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又与各业务处理系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是各业务处理系统面向客户的一个窗口。系统的划分突破具体机构和部门的限制,只针对业务。因为无论机构的设置和它们的职能如何变化,但业务总是必须的。例如,企业与从业人员管理,它是由多个业务部门共同使用的系统。

(二)系统功能简介

(1)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管理系统。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管理系统是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对工程项目从工程报建到工程验收各办事流程进行管理的系统。按照工程报建、施工图审查、施工发包、合同备案、在建工程的质量监督备案、安全监督备案、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工程竣工备案的流程,计算机系统将完成各阶段的管理业务,自动存储业务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并按照预先设计的规则对流程进行控制。

该系统对各环节程序进行统一设计,以建设工程项目这条主线,对建设项目进行数据处理,消灭项目信息重复填写、重复录入的现象,一点录入,多处使用,减轻报建人员负担,提高办事效率。系统中所需要的企业信息、从业人员信息、评标专家信息等,应全部来自各业务处理系统。另一方面,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系统各环节的信息也全部提供给相关业务处理系统直接使用,使各业务系统不重复录入系统中已经存在的项目信息。之所以将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管理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是因为目前我国各城市都设有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并且绝大多数建设工程交易中心都建有或正在建立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管理系统,而且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中最基础、最具体的表现,各个项目都与各业务管理系统相关联:各业务管理系统所处理的数据只有与工程项目紧密联系,其数据才有实际意义,其数据才有实用价值,也才能保证各业务管理系统所管理的数据的一致性,同时各部门管理的数据来自项目,处理后的数据又将在项目交易管理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2)业务处理分系统。业务处理分系统按各业务部门业务管理要求设置系统功能,对工程建设项目、企业与从业人员进行动态管理,满足各部门对各项数据的处理要求,并对各项数据提供信息查询与统计、档案资料管理等功能。

(3)综合统计分析系统。在各业务处理系统已经建立,并且已经实现了信息充分共享的基础上,为各部门领导和决策人员提供全面的综合信息分析,更好地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综合统计分析系统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据的综合。将各业务处理系统产生的信息进行提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按照数据库的原理和一定业务的规则,建立起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数据库;二是按照管理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期得到有价值的、有指导意义的结果,为管理和决策发挥辅助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建设的方法和原则,进而构建出更加科学的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建设工程的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松,帅传敏.中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0)

篇8

大型能化企业薪酬管理是对大型能化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措施,是一种以激励为核心的考核与监督机制,集中表现着大型能化企业管理层管理思想与管理方式,影响着员工发展与大型能化企业目标的实现。该大型能化薪酬管理系统是针对于华彬能源集团总部及子公司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和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制度开发的薪酬管理系统,实现了流程控制管理,和无纸化办公,免去了送交报表和纸质审批的麻烦。上级部门管理人员能够很便捷的控制和掌握工资发放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为华彬能源集团总部及子公司薪酬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提供了一个很适用的综合管理平台。

2.系统设计

2.1系统流程图

华彬能源集团的企业信息、岗位信息、人员信息录入系统,集团公司利用EXCEL计算薪酬,并将结果数据上传服务器,并审核生成工资信息。

2.2系统功能结构图

华彬能源集团薪酬管理系统包括集团管理平台和二级单位管理平台两大部分。集团公司管理平台包括岗位管理、考核管理、人员管理、工资管理以及系统管理。二级单位管理平台包括考核管理、人员管理、工资管理以及系统管理。

2.3系统开发环境

开发工具,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MicrosoftWindows2003Server;数据库系统采用MicrosoftSQLServer2005;运行平台IIS5.0以上。客户端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xp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要求6.0以上。

3.系统功能实现

系统根据集团实际需要,华彬能源集团薪酬管理系统分为两大平台:集团公司管理平台和二级单位管理平台。

3.1集团公司管理

集团公司管理平台包括:岗位管理、考核管理、人员管理、工资管理、系统管理。

3.1.1岗位管理

岗位管理包括1)基础数据:可以添加下属企业和维护企业信息。2)基本岗位信息维护管理:可以添加岗位和岗位信息维护。3)试用期岗位:可以添加试用期岗位和对使用其岗位维护。

3.1.2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包括1)生成人员岗位信息:生成人员信息和生成岗位信息。2)人员信息维护:添加人员信息和人员信息维护3)人员单位调整:单位调动。

3.1.3考核管理

考核管理包括:1)工资计算表下载:标准月度工资计算表和标准年度工资计算表。2)集团公司考核录入:集团公司月度考核录入和集团公司年度考核录入。3)月度考核审核:月考核结果审核。4)年度考核审核:年度考核结果审核。

3.1.4工资管理

工资管理包括:1)月度工资发放:月度工资制表和月度工资查询。2)年度工资发放:年度工资制表和年度工资发放。

3.1.5系统管理

对管理员进行维护。包括:1)管理员管理:管理员添加和管理员维护。2)口令维护:口令更改。

3.2二级单位管理平台

二级单位管理平台包括:考核管理、人员管理、工资管理、系统管理。

3.2.1考核管理

考核管理包括:1)标准工资计算表下载:标准月度工资表下载和标准年度工资表下载。2)月度考核信息:月度考核数据录入和月度考核记录。3)年度考核信息:年度考核数据录入和年度考核记录。

3.2.2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包括:1)人员信息维护:添加人员信息。2)人员信息修改、查询、删除、调级:人员信息维护。3)生成人员岗位信息:生成人员信息和生成岗位信息。

3.2.3工资管理

工资管理包括1)月度工资:月度工资查询和月度工资下载。2)年度工资:年度工资查询和年度工资下载。

3.2.4系统管理

篇9

电力通信光传输网指的就是将光传输网络应用到电力通信中。这样的电力通信能够达到更大的传输容量、更高的稳定性和传输精准度。由于光传输网的诸多优点,使得其应用极为广泛,并且使得我国的电力网络整体效益得以提升。电力通信光传输网发展到现阶段主要构成为:环状电路和SDH环网电路两大类型。其中SDH环网络电路的传输网络结构主要有其自身的输电线走向来决定的,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瓶颈,并且与承载的业务存在有部分性质的矛盾。因此就要在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的基础上进行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解决其瓶颈问题,缓解存在的矛盾。

2电力通信光传输网发展的现状

2.1电力通信光输网现存问题

我国的科学技术在新形势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许多的先进的设备、系统、管理手段等。基于新形势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光缆和设备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诸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来进行优化,因此我国电力通信光传输网发展到现阶段中,存在有诸多的问题需要进行改进。首先,在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光缆设备是其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国在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较多的采用的是ADSS光缆。而这类型的光缆若使用时间较长,再加上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干扰,就这致使其存在有腐蚀隐患。这样的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是落后于我国电网建设的,阻碍着我国的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的进一步发展。其次,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除去光缆设备这一基础设施外,光传输网络也是重中之重的。但是在现今这个社会中,我国的光传输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高。另一方面,在光传输网中,网络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致使网络资源受到了很大的浪费。再加上光传输网络中的设备在建成后也在逐渐的老化,因此设备的各个性能不能满足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的发展。

2.2电力通信光输网优化的必要性

在以上的陈述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电力通信光传输网存在有设备以及光传输网这两方面的问题,而这两类问题还仅仅是显著存在的,在很多的细微之外任留有别的漏洞。基于此,就要求对电力通信光传输网进行优化,既就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引入。只有将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到我国的电力光传输网中,才能够进一步使得电力通信优化,获得到相应的效益,还能够促使我国的电力通信水平得到较大的进步。从另一角度来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通信水平的提高也就成为了人们追求的一项。因此对电力光传输网进行不断的优化,并且将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引用到电力通信中,才能够进一步满足人们对通信业务的要求。因此,对于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的优化已经成为了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如何将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到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也就成为了电力通信界的重中之重。

3如何将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到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

3.1通信资源管理系统构成

要深入探究如何将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到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就首先要对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构成进行简要的分析。电力光传输网中存在有可靠性和安全性不高的缺陷,而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引进,能够为电力通信信息增加其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精准性。这样的优势是因为: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是采用了典型的客户端加服务器的形式,这样就能够将系统中的数据统一的储存在数据库的服务器中,而用户端计算机则进行资源管理软件的安装。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由一下几块模板构成:(1)数据库设计:客户端/服务器的模式。(2)GIS系统,既地理信息系统。(3)系统软件体系结构。(4)硬件组成。

3.2设备管理

在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中,除去结构构成外,还需要有硬件设备,这样才能够引入到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硬件设备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将电信通信系统进行硬件配置,进而对电力通信光传输网进行修改等的操作。与此同时,还能够为其统计和分析光传输网中重大数据。而硬件设备的管理是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并且在此基础上,分为传输设备、PCM设备、交换机设备等。只有将设备管理引进到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才能够为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的整体系统提供其自身的硬件设备的配置、查询以及维护信息的数据,到达统一化管理。

3.3资源管理

在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中,除去对电力通信光传输网进行设备管理外,还能够对其内部以及周边的资源进行一个有效的整合管理。这也就是指: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中,存在有一个报表管理模块。这一部分,能够促进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的工作人员对整个网络系统中的运行日志以及通信动态进行查询,进而对通信网络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最终促使工作人员根据资料和数据得出最好的传输线路的方案。在形成方案之后,就能够对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的各项可用资源进行一个合理并且精准的调度,使得传输网中的资源都能够获得到很好的利用,减少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诸多资源的浪费。通过对资源的合理调度,这样才足以满足每个用户的电力通信业务的要求,客户得到了满意服务,才能够为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最终促进我国的电力通信光传输网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4线路管理

在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传输网中所用的线路了。线路遍布整个网络中,每一项线路都代表着很多的电力通信业务,牵涉到很多用户的电力通信的使用。因此对于线路的管理也就成为了最为关键的一项任务。在对线路进行管理时,通信资源管理能够达到传输电路调度一起传输线路的管理。通信资源在对电路进行管理中,是要求其建立在整个局站之间的,并且还要求在对电力通信光传输网进行操作时,要按照现有的手工业生产的各种业务流程来展开,这样就能够促使在整个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的管理中,自动地形成电路的开通方式调度单。

4结语

篇10

关键词:地下管线;GIS;应用;规划

中图分类号:F224.1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本文以温州市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设为例,对信息技术在城市地下管线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掌握和摸清城市地下管线现状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是抗震防灾、保证城市人民正常生产、生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推进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建设有重要意义。

2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基本特点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特征是:隐蔽(埋设在地下)、复杂(种类多,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动态(城市建设不断扩大,新网管不断增加旧管线也不断在更新废弃)、信息量大。

3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特点

城市地下管线自身特征和管理要求,决定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是一个具有时间和三维空间数据的四维信息系统。(2)在信息空间分布上不均匀,建成区密度大,从中心区向城市边缘急别减少,可以与其他数据(如基础地形图、正射影像图、规划成果图)一起具有叠加分析功能。(3)可以方便地按地形图图幅号、道路名及地名查询管线,具有图形属性的交互查询,管线长度统计、管点类型统计等功能。(4)空间分析功能。任意横断面的生成与分析交叉口分析,给水、燃气发生爆管事故的影响分析。(5)综合管线分析功能。地下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水平间距的判断与分析,各类地下管线之间水平、垂直净距判断与分析功能。(6)具有管线工程辅助设计,三维摸拟功能等。(7)方便管线动态更新,局部竣工信息可随时加入系统,更新原有数据,使系统保持较好的现势性。(8)方便信息传输。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优化资料的调配,处理应急事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 系统架构设计

从我市现有的数据更新维护机制、管理机制及松散的权属部门结构等现实情况出发,考虑到今后工作的需求及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实施的需要;温州市城市地下管线系统采取系统建设核心、系统支撑平台、系统扩展应用的三层分层结构进行设计。从总体上来说,系统的三个层次应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可通过预先定义的服务标准与接口进行相互联系,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扩展性,即使任一层次的内容因为技术发展等不确定原因需要重新设计、修改甚至作废重来,也不会影响到其它层次的实现与工作。基于上述目的,系统的架构设计框图如下图所示:

4.1 系统建设核心

温州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是服务与地下综合管线的规划管理工作,其基础是地下综合管线数据及相应的数据库建设。考虑到管线数据的稳定性与不变特质,将数据维护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作为整个系统建设的核心。出于数据及系统后续维护的考虑,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数据维护管理平台的功能在整体结构上必须是稳定、不会轻易发生变化,且在后续工作中无须进行过多调整的。如此一来,可在后续维护中由一家或少数几家机构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口对数据进行管理维护,以确保基础数据的质量和合法性。数据维护管理平台所管理的数据为全市地下综合管线基础数据,在功能设计上要求以精简、成熟、稳定为主,须实现对基础数据库的管理(数据的输入、输出)、更新(管线要素的新增、删除、更新等)、数据检查(数据标准检查、空间数据拓扑检查等)、维护(打印、出图)等功能。

4.2 系统支撑平台

为将地下综合管线成果应用最大化,实现系统数据以及系统功能的共建共享,最终为政府各部门及各管线权属单位提供基础管线数据共享与服务,系统架构设计中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作为整个系统的支撑部分。

从上述系统架构图中可以看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是基于基础管线数据库的,以向各个管线权属单位提供标准的数据及应用功能服务为主。其中,数据服务提供主要包括权限管理、数据访问、数据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功能;而应用功能服务则以提供基于地下管线的查询和分析功能服务为主。同时,不排除在后续系统使用过程中针对各部门的实际应用需要进行逐步扩展的可能性。

从实现的技术角度看,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采用WebService技术进行开发,数据和功能访问均以服务的方式进行封装;对外可以接口地址的形式向各权属单位提供数据和功能服务,对内则通过连接空间和业务数据库进行数据的组织加工,进而将分析处理结果以REST和SOAP协议发送至各个应用层。

综上,通过WebService方式进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开发,可最大限度的兼顾到服务提供方及服务使用方的权益,做到服务与应用平台分离,即在双方共同遵循统一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对使用方来说是与平台无关的,这可在很大程度上缩减应用系统的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使部门间的共建共享更易实现。

4.3 系统扩展应用

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基础上,对共享交换平台所提供的数据和功能服务进行抽取,用于构建或完善各相关部门及权属单位的专业系统,温州市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系统就是基于这种设计思路进行构建的,属于系统扩展应用平台的一个具体实现。温州市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系统主要面向规划审批人员,以向规划审批人员提供专业的数据浏览、数据查询、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等功能为主。

5 系统的动态管理与运行

地下管线数据具有很强的现势性,通过大规模的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建立起来的地下管线数据库,如果不及时的将管线信息进行动态更新,随着城市的发展,数据库中的信息会因城市变化而废弃,造成投资浪费。因此,应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的动态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和维护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涉及测绘、物探、计算机、GIS、探查监理、法律等专业知识,涉及多专业、多学科,是一个综合性强和技术性强的系统工程,参与项目建设的专业单位较多,项目建设和管理有较大的难度。实行地下管线动态管理,关键要有法规和机制的支撑。首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它包括:实行管线信息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建立管线信息查询制度;实行告知制度;建立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制度;专项验收制度;移交管理制度;动态管理服务制度,上述制度建立的实施是保证已建成的信息系统充满活力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其次,在日常运行时还要有技术上的保障,需要有一定的测绘队伍,常年进行地下管线的动态数据采集和维护,保证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实时更新和数据库的现势性。最后,还要探索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地下管线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有很大的资金投入,要在信息系统的实际利用中,做到回收投入,积累资金和经验,为以后的建设和完善做好技术上和资金上的准备,要走上自我滚动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温州市城市地下管线系统建设项目方案[Z].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