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宣传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居家养老服务宣传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居家养老服务宣传方案

篇1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建设好两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办管理处园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原则;

2、坚持自愿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资源整合共享原则;

4、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

二、服务对象、内容和方式

(一)服务对象:在这两个社区生活,户籍属管辖的或户籍不在的,但连续居住两年以上年满60岁周岁的老年人,均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其中“三无”、高龄、独居、特困和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

(二)服务内容:根据老人居家养老实际需求,努力推出亲情人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重点推出:

1、日间托管服务(含助餐送餐定餐服务);

2、家政保洁服务;

3、医疗保健服务(含上门生活照料、精神慰籍服务);

4、文体娱乐服务。

(三)服务方式:按照有偿服务为主,低偿服务为辅,区管委会购买服务为补充方式,根据不同老年人经济状况,推出无偿、低偿、有偿三种养老服务。

1、无偿服务。

(1)对“三无”老人(不适宜去福利院居住的);

(2)75周岁以上的重点优抚对象、市劳模、城镇低保户;

(3)75周岁以上的特困残疾人。

上述人员,每人每月由管委会购买一定数额的服务卷提供养老服务或志愿者、义工服务。

2、低偿服务。

对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且经济比较困难的独居、空巢老人75岁以上,争取每人每月由管委会发放一定数额的居家养老服务券。

3、有偿服务。

有经济能力、需要上门服务的老人,通过自己购买,由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的各种便利服务。

三、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一)根据服务对象人数和服务需求,努力打造万达、园两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做到养老服务中心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内设日托室、配餐室、医务室、娱乐室、工作室等,服务用房要求房间透光通气,室内物品摆放整洁干净,特别是餐饮设施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户外有健身场所和活动器材,功能配套,软硬件达标。

(二)服务中心需有一支稳定的专业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服务队伍,需设置3-5个公益性岗位,以保障服务中心日常事务性管理。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需经过培训,取得职业资格,持证上岗,专业服务人员要统一着装,挂牌服务。

四、工作时间和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部署和摸底评定阶段(3月10日至4月30日)

在总结前期居家养老调研基础上,为顺利启动居家养老试点工作,一是成立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定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及时了解新举措新情况新办法;四是完成居家养老问卷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爱心”建档工作,组建评估组,拟定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评估办法。

第二阶段:中心建设和服务实施阶段(5月1日至8月15日)

(1)街道、管理处、社区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加快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用房选址工作,重点落实万达、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抓紧抓好万达、两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设置与配套工作,完成室内装修、设备采购等。(2)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建立两支队伍(专业服务队伍、社工义工志愿者服务队伍);二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完成专业服务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工作,确保万达园两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顺利开展。(3)三是完成万达社区、园居家养老服务站挂牌工作,启动项目实施服务。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和迎检验收阶段(8月16日至8月底)

对万达、两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整个运作情况进行总结评估,重点对服务流程、服务要求、服务质量、服务标准、服务管理进行总结评估,查找差距、总结经验,完成迎检验收各项准备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一要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组织领导,建立各职能部门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保证居家养老服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要充分认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建设,要把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要求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二)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部署居家养老服务事项决择,负责全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协调指导和督导检查,区社发局负责对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保障,区财政局负责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运行提供资金保障。街办、管理处要结合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负责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现场组织和调度,并保障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社区要结合自身工作对所辖社区老年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进行摸底,掌握他们的养老意愿和需求,统一登记造册,制定适宜本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相关开发商本着开发建设服务群众、开发成果人人共享的宗旨,充分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提供场地支持和资金帮助。总之,要层层负责,做到各司其职,保障各环节的任务顺利完成。

篇2

【关键词】居家养老;社区服务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时展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城市面临居家养老问题。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延续至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庭养老都是最基本的养老方式,但是目前家庭养老问题突出,很多老人得不到良好的家庭照顾,为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城市养老社区服务应运而生,通过城市整体科学合理的规划,为老人提供社会化的服务,从而让老人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获取社会的关怀。

一、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必须要对城市居家养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借鉴不同地区的社区服务经验,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服务资金短缺

开展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服务资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来源,包括财政拨款、社会捐助、彩票公益金的资助与市场化的运作。这些服务资金可作为服务费用支付给接受服务的老年人,也可作为报酬支付给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服务中心的建设也离不开服务资金的支持。但很多情况下,出现服务资金短缺的问题,如服务站需要支付给护理工人工资,但工资额度较低,很多员工不愿意做,或提供的服务明显不足,但提升工资幅度,服务资金则更加短缺。城市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机制的不够健全,也妨碍了资金的筹集,地区居家养老补贴机制建立的同时,没能带来有效地评估机制的建立,评估机制需要分析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对服务质量与服务效果等相关内容进行调研,以筹集资金进一步有效的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二)缺乏专业的服务团队

随着市场化运作的发展,社区服务大多是政府购买服务,委托公司去执行。但公司运作时,服务得到认可也是一个过程。很多老人对公司服务持较为严谨的态度,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工作大多是无偿的,主要对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进行照料,但论及到部分有偿服务,老年人就很难接受,所以此类公司服务业务很难在老年群体中推广开来,低认可度严重影响服务中心工作的开展与推广。此外,公司提供服务缺乏专业的服务团队,服务人员分为接受薪水的工作人员与不接受薪水的志愿者,有偿的服务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服务意识较差,存在服务内容不完善的现象。而志愿者的队伍不够壮大,志愿者参与度不高,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专业服务团队的缺失造成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较为单一,服务偏向物质生活服务,缺乏对老年群体精神生活的关怀。

二、发展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

(一)构建专业人员同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团队

服务团队的质量影响服务质量,构建专业人员同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团队,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投资建设资金。为了培养专业的服务人员,提出三方面的建议,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可开展一些老年社会学、老年人管理与服务项目的专业或课程,建立老年人员定期培训机制,构建有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养老服务人员掌握基本的康复、保健与护理的知识,从而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公开招聘、定向培养等方式引进养老专业的人才,也是扩充专业服务团队的有效方式之一。培养专业服务人员的同时,也要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发展社区志愿者,能有效扩充服务队伍,也能扩大社区服务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参与社区服务中,提高人们对社会服务与关爱老人的重视度。

(二)丰富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

由于我国的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仍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需要不断得到扩充。通过对老年群体需求方面的调查,具体的老年服务包括家政服务、生活护理与精神慰藉,通过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满足老年人不断发展的服务需求。精神层面的慰藉是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最主要的部分,开办社区老年学校、让老年人学习各项新知识、扩充老年人的知识层面是丰富老年人精神世界的主要方式。此外,开展各项社区活动,扩大老年人的社交圈,让老年人交朋友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部分专职、专业的老年群体,可在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促使老年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社区服务居家养老形式需要不断得到扩充,医疗服务层面,大力扩充家庭医生,做好老年人健康保健工作,以社区为单位,对老年人定期做好身体方面的检查,扩充服务范围,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三)扩充政府财政投入

为了促进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整体规格的构建,单靠基层财务补贴与社会募集的资金是不够的,必须要扩充政府财政投入,利用政府投入构建整体居家养老金预算制度,保证养老资金得以为断投入。社区服务需要构建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在当前社会化思潮的引导下,养老服务离不开多方的参与,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龄人口对社区服务的依赖性逐渐加强,社区服务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服务项目,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服务质量,社区养老服务需要不断得到外部支持,将市场运作融入其中,利用市场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服务项目的供需平衡,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能从根本上改变社区的状况。企业提供有偿服务时,收费要尽量合理,在老年人所能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收费,从而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三、结语

城市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体系的构建关乎城市老人的生存发展,良好的服务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人们对社会的整体认同感,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彭希哲,梁鸿,程远编著.城市老年服务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篇3

社区隶属于市区街道,位于城东城乡结合部,占地面积约0.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62户,5129人。其中在册的60岁以上老年人__人;70岁以上高龄老人146人,80岁以上老人118人。90岁老人4人,空巢老人120余人,约占辖区总人口数的28%。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顺应社情民意,利国利民。我社区是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单位,我们把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上级民政和老龄部门的指导下,我们针对社区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使居家老年人在生活上得到精心照料,在精神上得到关爱和慰藉,实践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了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和谐。

一、认真做好居家养老调查

我社区是居家养老的试点社区,我们积极探索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新模式,建立以社区主任挂帅的居家养老服务领导小组。积极开展专项入户问卷调查,摸清了社区中的老年人情况,为户籍在本社区的60-10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了老年人档案,并从老年人的需求和需要开展服务等方面着手,对社区400多位60-100周岁的老年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问卷中,整理出了老年人的最需:一是家政服务,主要是有疏通管道,电力维修,代为购物,上门服务等。二是医疗服务通过摸底调查,详细的了解到了老年人服务需求。因此,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制订出了有所不同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案》,全方位高质量的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

二、积极营造居家养老氛围。

我们首先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有关文件,派出专项工作人员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养老服务工作培训,提高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创新养老服务工作理念。同时利用社区市民文明学校、老年科普大学、墙报、宣传栏、黑板报等阵地,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有关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文件精神,在全社区宣传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推动作用,增强社会各界和社区居民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全社区关注、关心养老事业的浓厚氛围。

三、努力丰富居家 本文来自文秘站 ,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养老服务

一是志愿者服务。我社区有一大批助老志愿者,为社区中的空巢老年人、困难老人服务。其中有为高龄老年人提供一些买菜,联系子女,照看关闭门户等服务的银龄志愿者;与社区中10对空巢的独居老年人开展一对一的爱心志愿服务的爱心志愿者;还有利用法律、医疗、便民等专业特长的专业志愿者。象社区中的医疗志愿者,经常为社区中的老年人看病,量血压。如东方医院退休的志愿者王仁医生,他经常上门为社区中的老年人看病,不分昼夜,义务出诊午;又如家住中国机械堪察院的空巢老人黄如泯,她家厨房的厨房溢满了水,老人急得是不知所措,她找到了社区志愿者,志愿者上门认真检查,发现是自来水管破裂,志愿者迅速拔通了社区发放的“便民服务卡”维修电话,修理工以最低的费用,上门给予了修复。一张小小的服务,不但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关系,也为老年人带来了最大的实惠。

二是精神慰藉服务。我社区辖内单位拥有西安市社会科学分院、省级重点中学83中学、西安财经学院、聋哑学校等单位,是知识分子相对聚集的社区。这些退了休的老同志,文化层次高,求知欲望强。根据这一特点,我社区在西安市老年科普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办了社区老年科普分校,努力开展老年教育工作,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学的精神慰藉。社区老年科普分校学校的师资力量,完全由市科协安排,每学期定期为我们制定课程表,每周一课。我们根据老年人的需要每次课程的内容不同,先后开设了食品营养与健康、抗衰老从现在开始、西安历史文化、谈如何教育孩子、家庭教育、生活常识、谈修身养性、等等。社区内的老年人,可按照自己的兴趣前来听课和活动。目前,参加社区学校学习、活动的老年人有上千人次。社区老年科普学校成为老年人学知识、求上进、交朋友、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再学习、再教育的大课堂。

篇4

【万科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一】

一、活动背景

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想为大方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点的老人举办一次活动,庆祝这样的老人节.

二、活动意义

重阳节,是登山赏菊饮酒的节日,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属于老人的节日,借这样的机会,为老人举办一次庆祝活动,给老人送去更多的欢乐。

三、活动主题

九九重阳,心系老人

四、活动地点

XX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活动室

五、活动时间

2016年10月XX日(阴历2016年9月XX日)

重阳节是在10月XX日,星期二,在这里推迟到10月XX日,星期六,是考虑不仅老人有时间参与,志愿者也有时间参与。 六、活动准备

1、人员:需要4个人(一位负责领导主持--A;一位负责联系各种活动需求,包括设备和人员--B;一位负责购买物品及费用计算--C,还有一位备用以防突发状况--D.) 2、场地:XX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现成的活动室,而且配有桌椅,音响设备。

3、布置:XX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活动室有一些装饰品,如串珠和折纸,可以再准备一些气球,彩纸装饰。

4、节目:活动的节目可以和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联系,然后邀请他们准备节目并参与活动;还要邀请大方巷有文艺才能的老人自行准备节目表演。

5、氛围:根据这样的活动,可以向学院申请部分费用,买一些小礼物作为参加活动的奖品,以此来促进老人和志愿者的互动,渲染气氛。

七、活动安排

1、10月XX日:

(1) 和XX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联系,并说明这次活动的内容,取得负责人的认可。--B

(2)和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主席联系,并说明这次活动的具体情况,尤其是要说明需要准备节目,可以是舞蹈,唱歌,相声,小品之类的,只要内容适合老年人观看就行。--B 2、10月XX日:

(1)尽力取得学院领导同意申请到部分费用,然后购买气球和彩纸。--C

(2)可购买,也可手工制作一些小礼品,比如买一些小挂件,小娃娃,制作一些可放置的小饰品。--CD

3、10 月XX日:亲自去XX社区,可以从居委会了解,也可以自己走访,了解社区那些具有才艺的老人,并邀请他们参与活动,同时在社区进行活动的宣传。--B

4、10 月XX日:综合从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和大方巷社区老人的节目,整理好节目并根据内容筛选,排列顺序,同时拟好开场白和串台词。--A 5、10月XX日:

(1)在学校,对志愿者的节目进行彩排的观赏,做出相应的指点。--AD (2)在社区,对老人准备的节目也进行彩排,稍做指点。--A (3)去XX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布置现场。--ABCD

6、10月XX日: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可早些去现场,对场地等各方面进行检查,排除一切对老人不利的因素。 --ABCD和志愿者

八、活动过程

由主持人开场,然后先对老人们表示庆祝,然后节目开始,志愿者的节目和老人的节目穿行,根据现场的气氛,可进行志愿者,工作人员与老人的互动,并对参与活动的老人颁发小礼品。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可将准备的小礼品发给来参与的所有的老人,并合影留念。

九、活动结束

结束后,要将活动室打扫干净,桌椅,设备等归回原位,并对负责人和志愿者表示感谢后离开。

【万科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二】

一、前言

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是继中秋节之后的了另一个大中国传统节日,今年的重阳节,逐渐地掀起了一股团圆风,回家跟爸妈说说知心话,陪辛劳了一辈子的父母出门走走、逛逛。渐渐成了重阳节里儿女们送给父母最特别的礼物。因此,本方案主要从儿女孝顺、阖家欢乐的角度进行活动策划。今年的重阳节正处金秋旺季,不仅可以避免旺节前后的影响,还可以有效的带动淡季的销售额,本着旺季做强、淡季做大的原则,借此加强企业的市场形象,真正的做到月月有活动、年节有优惠。

二、活动主题

重阳佳节、情浓神龙、礼敬老人、尊享健康

三、活动时间

2016年10月21日至2016年10月28日

四、活动说明

活动一 关爱老人

由政府旅游局出面,向政府申请活动宣传经费、老人餐费等,邀请某大型敬老院(68岁含以上)老人来神龙温泉沐浴,神龙温泉为每位老人提供温泉门票、中餐献上长寿面一碗。

活动二 家有一老 如有一宝

凡家中有68岁(含)以上老人温泉门票免费,陪同的家人可享受7.5折温泉门票。宾客凡中午在酒店用餐,为老人献上长寿面一碗。

活动三 幸福时刻 神龙鉴证

凡是在酒店吃团圆餐的宾客,即送全家福合影一张。

活动四 荷花灯? 许愿灯。

荷花许愿灯,每晚七点由相关工作人员带领,向河中放下荷花许愿灯,全家人许下愿望,祈福。

活动五 免费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

联系某大型药店,特在神龙温泉设置七天专场,在酒店现场售卖保健品、保健食品,为现场老人免费量血压、测血糖。

活动六 弘扬中华古典文化

由政府旅游局出面,联系某知名小学,让校方邀请学生及学生家长(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通过参加旅游局、学校、神龙温泉三方联合举办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倡导学生,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五、活动标语

重阳神龙享健康,人间百善孝为先

七、策划目的

通过策划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宣传企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重阳节来填补旺节之后的旅游冷淡期,通过各种渠道最大限度提高客流量、提升人气。

八、宣传物料及媒体、介质

1、背景音乐:古典音乐

2、门厅装饰:酒店门口摆放黄两花盆

(数量大可以租用,在餐厅可增加赏菊会)

门前挂条幅: 重阳神龙享健康,人间百善孝为先 3、物料:宣传单、条幅、易拉宝、海报。

4、前台准备好表格和笔,登记宾客个人资料(如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方便日后回访。

5、短信宣传:由于上一次短信数量较少,没有达到效果,建议面积增加,数量加大。

店内背景音乐 条幅 电视媒体广告 广场LED屏幕 小区广告位 报务商刊 无线电台 宣传单 易 拉 宝 海 报 短信平台 乡村集市宣传 租用

篇5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11月14日至16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万年的带领下,就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例”)的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集中听取了市政府及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住建局、卫计委、规划局、老龄办、医保局等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先后深入泰宁、沙县,听取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实地查看了市国德老年康养中心,泰宁县老年活动中心、和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县社会福利中心,沙县城北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幸福庄园养老院、富口镇姜后村乐龄学堂、镇老年服务中心等,召开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养老机构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深入了解“一法一例”实施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一法一例”,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加强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推进力度,注重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齐抓、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格局,积极推动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一)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切实加强老年人社会保障工作。目前,全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参保人数持续增加,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持续提高,大病医疗互助范围逐步扩大,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有所减轻。符合低保和五保条件的困难老年人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标准逐步提高。重点优抚对象、“五老”人员生活补助标准有所提高。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由特惠向普惠转变,高龄老人补贴实现全覆盖。

(二)老年人救助水平有所提升

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救助工作原则,逐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并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明确了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提供疾病治疗等供养内容。加大对经济困难和生活无着落老年人的救助、供养力度,在生活、医疗和住房等方面给予优先救助,将特困人员供养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相衔接,老年人救助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养老服务工作积极推进

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实际需求,初步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居家养老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养老服务组织,为居家老人提供家政、医疗保健等服务;

在社区养老方面,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61个。在机构养老方面,加强农村幸福院、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机构建设,养老床位数量逐步增加,探索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全市现有农村幸福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624处,养老床位数达15031张。

(四)老年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加强基层老年学校、老年协会、体育组织建设,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重点开展以满足老年人求知、求健、求乐需求的老年教育活动。组织和引导老年人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泰宁、沙县等地开办的乡村乐龄学堂,深受群众欢迎。

(五)政策支持步伐不断加快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十三五”xx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养老事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十三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齐短板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通知》等惠老政策性文件,为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机制,贯彻落实“一法一例”,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宣传不够深入。一是社会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认识和理解不深,个别部门和领导对老龄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推进力度不够。二是存在法律宣传盲区,部分老年人对自己的合法权益、优抚政策不了解,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养老服务工作发展不平衡。一是养老服务设施薄弱。按标准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工作仍有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老旧小区,多数没有闲置房屋用于养老服务。社区“嵌入式”照料中心、社区养老中央厨房等项目刚起步,政府购买“线上+线下”居家养老服务标准比较低,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尚未开展。二是养老服务水平不高。受场地、人员、资金等因素制约,大部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项目不多、服务功能不全、服务水平不高。目前开展的养老服务项目多数只是提供日常送餐、看护、打扫卫生等基础,项目拓展面不大,且缺乏行业服务质量标准。三是养老服务能力不强。大多数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主要为四、五十岁甚至六十岁以上人员,且多为下岗人员或外来人员,普遍存在护理水平不高、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够稳定等问题。四是养老床位空置率较高。虽然我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总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在养老机构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空床率较高的情况,入住率不足50%,有的不足30%。

(三)医养结合难题亟待破解。一是对高龄、失能老人医疗护理保障不足。护理型养老机构的一些护理项目,如床位费、护理费等无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二是家庭医生签约、社区用药和报销、医生多点执业等制度不够完善。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牵头部门尚未明确,工作推进缓慢。三是专业护理机构发展较慢。随着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不断增加,对护理型养老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市仍缺乏专业的老年护理机构或康复疗养机构。

(四)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不够到位。一是子女不赡养老人,遗弃老人,打骂老人的行为依然存在;

以直销、传销、电信网络诈骗致使老年人上当受骗的事件时有发生。二是子女截留养老金、高龄津贴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政府扶助资金难以起到实质作用。三是老年人渴望子女亲情慰籍、社会价值认同等精神方面的需求远不能够得到满足;

“空巢”、独居老人不断增多,不同程度造成老年人精神生活贫乏,心理健康较差。

(五)老龄工作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基层老龄工作机构与队伍建设比较薄弱。部分乡镇没有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一般依托在老年人协会,从事老龄工作的人员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影响老龄事业的发展。二是部门工作合力不足。法律赋予政府的职能分散多个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不够,未能形成整体合力。三是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工作经费没有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

三、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一是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推动老年人法律法规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增强全体公民自觉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帮助老年人提高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和道德环境。二是大力倡导尊老、敬老、孝老的社会风尚,特别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敬老道德教育,强化道德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对家庭成员关心老年人精神需求、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规定的宣传,促使全社会正确认识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推动家庭落实赡养、扶养责任,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加大关爱力度,着力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健全完善老年人精神关爱制度,培育发展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队伍,积极探索和实践关爱方式方法,努力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精神关爱服务。

(二)强化养老服务能力建设。一是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养老设施规划,充分发挥现有养老设施作用。加强福利院、敬老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有机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有偿服务和志愿者公益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二是完善和落实发展养老服务业在用地、税收、财政、金融、床位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推广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运营模式,逐步形成跨行业、广覆盖的养老服务产业集群。三是加强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加强对养老护理员的专业培训,支持引导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大力培养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大养老服务就业扶持力度,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三)加快推进医养结合。一是加大医养结合的研究探索力度,积极构建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服务相互衔接的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与医护服务的便捷对接。鼓励支持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专科和老年病门诊,增加老年病床的数量,配强专业医护人员,努力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和康复需求。二是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用,将其作为医养结合的支持平台,鼓励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合作,委派医生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等一站式服务。三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完善家庭医生制度,开展居家护理服务,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让老年人能够就近享受到较高水平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和康复治疗服务。

篇6

[关键词]虚拟养老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F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736X(201 3)09-0114-05

虚拟养老院是指政府建立一个信息服务平台,当老年人有服务需要时,拨打信息服务平台电话,信息服务平台按照老年人的要求,派服务企业员工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虚拟养老院以政府为发起人,引导营利与非营利社会力量以加盟的方式参与到养老产业中来,通过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并以经过ISO9001等质量体系认证的服务实现具体操作的标准化,从而为广大老年人群体提供一个信息化管理的服务平台,以实现居家养老的产业化、专业化和标准化。

一、虚拟养老院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虚拟养老院建设的必要性

1.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按现行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就可以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达到了老龄化。例如,按上述标准,宁波市早在1987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比全国要早12年。据宁波市老龄办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截至2010年底,宁波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首次突破100万,达到102.4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7.83%;全市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万,占老年总人口的14.6%。“十一五”时期宁波市户籍老年人口以年均不低于4%的速度递增。据专家预测,按照现行生育政策,宁波市老年人口规模在2029年将超过150万人,在2039年达到峰值196.6万人。其中,2010—2039年期间,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3.98%,几乎是总人口增长速度的10倍。

2.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小型化、核心化趋势已经出现,“4+2+1”结构的家庭增多。另外,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单亲家庭大量出现。再加上代际居住方式发生变化,由共居型变成分居型,导致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3.机构养老不能满足需求。由于我国养老产业扶持政策的缺失,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滞缓。以宁波市为例,截至2011年底,宁波市各类养老机构共220家,其中,民营养老机构只有35家,且普遍经营困难。正是这种生存困难的境况,使许多看好养老市场的民间资本望而却步。220家养老机构的总床位为3.03万张,位居全省第二,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院床位2.96张。而发达国家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床位一般占老年人总数的7%左右。即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占到5%左右。宁波市的机构供养比例相距甚远。机构养老不仅增加政府负担,又因其所提供的服务缺乏个性化,大量人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对自己的老年生活并不满意,出现精神孤独、老年忧郁症,逐渐失去了适应社会、进行正常生活的能力等问题,导致大部老人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

4.现行的居家养老模式问题较多。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开展了“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然而,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下列问题:(1)服务面窄,无法惠及所有老人;(2)服务信息不对称,难以提供高效服务;(3)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功能相对薄弱,不能很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4)社会资源利用率不高;(5)人力资源供给相对不足,服务队伍的规模、素质有待提高;(6)资金不足,渠道单一。

(二)虚拟养老院建设的可行性

1.信息技术有了一定发展。当前,我国各地信息化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尤其是城镇居民密集区,信息传输已极为便捷,为建立虚拟养老院提供了条件。

2.社区服务业的发展。虚拟养老院的发展,需要更多优秀的社区服务商加盟。目前,我国各地,尤其是城镇居民密集区,社区服务组织发展得较好。以宁波市为例,至2011年底,全市共建有11个县(市)区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152个街道(乡镇)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483个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站和1677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社区商业服务网点进一步拓展,家政服务、食品配送、再生资源回收等便民服务项目以及超市、菜市场、早餐供应点等民生服务网点逐步深入社区,基本形成了梯次分明、辐射面广、便捷有效的城乡社区服务设施架构。宁波市已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社区服务品牌:81890社区服务网络、“社区四点钟学校”、“爱心编织站”、“阳光驿站”、“孝心车轮食堂”和“小墙热线”等。“社区文化节”、“社区教育节”、“社区邻里节”和“社区运动会”等系列社区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影响广泛。

3.服务外包的兴起。虚拟养老院体现出与传统机构养老有别的两大特色:一是政府与实体脱钩;二是服务外包。服务外包的兴起,为虚拟养老院的建立在观念层面和操作层面提供了可行性。宁波市积极申报成为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4。非政府组织有了较快的成长,成为推动城乡社区服务发展的主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宁波市经各级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的非政府组织共1.0762万个,其中,登记的社会组织有476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827个、基层组织3193个、基金会25个。宁波市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也在进一步壮大,全市建有社区社会组织8067个,社区志愿服务队伍5850支。社区注册志愿者24.06万名,志愿服务范围覆盖城乡社区服务各领域。

二、国外社区照顾居家养老模式及国内虚拟养老院建设实践模式分析

(一)英国社区照顾居家养老模式

社区照顾是指在社区中由社区各类人士合作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照顾,以求在社区环境中改善居民的生活素质。虽然,英国社区照顾的对象并非仅仅是老年人,但是,在养老问题上却最能体现其特色。社区照顾实际上包含社区内的照顾和由社区照顾两个方面,具体如图-1所示。

(二)江苏苏州沧浪区虚拟养老院运作模式

2007年12月,全国首个虚拟养老院——“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在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正式投入运营。“邻里情”虚拟养老院是以“居家乐221服务系统”为载体,由苏州鼎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主运营商,整合优秀的社区服务企业加盟,发挥24小时管理服务优势,为居家老人提供标准化、专业化、亲情化、全方位、全天候的养老服务模式。虚拟养老院不同于传统的养老院,这里没有住一个老人,仅是一个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虚拟养老院成立以来,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依托科技,优化流程,实现管理信息化。虚拟养老院的技术核心是“居家乐221养老服务系统”。该系统包括呼叫中心客户端、老人居家客户端、平台服务组件、通信及信息传输四部分,形成了工单生成、工单流转、监控考评、收费查询、统计分析、服务预测六大功能模块,通过语音程控交换系统、数字化信息传输系统和数据库终端处理系统对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实行会员制客户准入管理。系统通过对客户生活需求进行分析,自动生成客户所需服务项目,经客户确认后,养老服务中心指派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按照服务项目,系统每个月形成1份收费清单,养老服务中心按约定向客户收取服务费用。系统从客户确认服务开始便对服务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回访、咨询意见,并以客户满意度来考核服务质量。信息系统通过主动获取老年人需求,快速编制计划,及时组织服务,进行有效监控,实施规范管理。虚拟养老院社区服务平台运作机理和业务流程如图-2、图-3所示。

2.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实现运作市场化。在“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创建过程中,政府始终起着主导、引领、扶持和管理监督作用。通过《沧浪区社会养老服务组织资金补贴实施办法》,将虚拟养老纳入养老服务组织,享受政府开办经费补贴和运营经费补贴。对符合政府援助的对象,按不同的标准为其购买服务。同时,选择优质民办非企业单位沧浪区“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作为运营主体,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3.分类服务,个性选择,实现服务标准化。“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带给社区老人的服务内容涉及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和应急救助6大类53项,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照料的所有服务项目。在服务对象选择上,凡年满60周岁的社区老人都将纳入服务范围,并分A、B、C三个层面为老年人提供无偿、低偿、有偿服务。与此同时,“邻里情”虚拟养老院还引入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对所有服务项目实施标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养老服务专业化品质。

(三)甘肃兰州城关区虚拟养老院运作模式

2009年,兰州城关区党政考察团在学习借鉴苏州市沧浪区“邻里情”虚拟养老院的建设经验后,于2009年12月,在城关区于建成了甘肃省乃至我国西部第一家虚拟养老院。城关区在学习借鉴之余,结合当地的实际,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

1.组织架构的不同。兰州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不是由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主运营商整合社区服务企业加盟,而是由区民政局、老龄办具体组织实施,下设三大中心(接待中心、呼叫指挥中心和金色晚年服务中心),并将金色晚年服务中心注册为虚拟养老院下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以该中心为主体,招募各类企业加盟,并对企业服务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其组织架构如图-4所示。

2.实施虚拟养老工程,全面满足老年人各类生活需求。城关区委、区政府在虚拟养老院8大类220余项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养老工程”。围绕此项工程,全区已建成虚拟养老餐厅46家、虚拟养老社区医疗站40家、虚拟养老艺术团6家、虚拟养老体育协会3家和虚拟养老学校7家,并和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结成教研合作关系,形成了广覆盖、低成本、可持续的“大养老”服务格局。

3.创新工作形式,为老年人开展爱心服务。在城关区民政局和兰州晚报社的共同发起下,成立了“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义工联盟”。目前,联盟共注册义工5000余人,集合各阶层的力量为老人奉献爱心。

三、虚拟养老院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大养老观,建立普惠型的养老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应树立大养老观,将包含“三无”老人在内的所有60岁以上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都纳入社会养老福利体系的范围。在现实国情下,普惠型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要以“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企业服务”为理念,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普惠型的社会福利为目标,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降低政府养老成本、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为老年人提供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有效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新体系的形成。虚拟养老院的服务特点与普惠型养老服务的目标相适应,应作为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二)成立虚拟养老院工作领导小组,对虚拟养老院的建设进行考察、论证和筹备

虚拟养老院建设作为惠及民生的大事,政府必须进行认真考察、科学论证和规划。由于虚拟养老院的建设与运行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应成立虚拟养老院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沟通,理顺关系,形成合力,做好虚拟养老院的筹建和指导工作。虚拟养老院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在考察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虚拟养老院建设方案》。虚拟养老院的运营可以借鉴“邻里情”虚拟养老院的经验,向社会公开招聘有爱心、有实力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主运营商,吸引优秀的社区服务企业加盟,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三)建立统一的为老服务评估机制

在救济型逐渐变成普惠型的养老服务的过程中,虚拟养老院领导工作小组必须研究制定统一的为老服务评估机制,对老人身体状况、自理能力、行为及认知能力、家庭状况等各方面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老人的护理需求,确保服务使用的有效性,避免滥用福利的现象。虚拟养老院实施“分类服务”方式,对入院的老人按照ABC三类给予不同的补贴。在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的前提下,必须考虑什么样的老人应该优先得到何种服务,老年人照料需求评估工作必须提上日程。

(四)制定虚拟养老院长效发展政策,吸引更多的社区服务企业加盟

首先,建立养老资金投入长效机制。一方面,对试点单位提供开办经费和运营经费的补贴;另一方面,制定扶持优惠政策,根据虚拟养老院的服务频次和质量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在用地、用电、用水、贷款和税收等方面倾斜,提高政策吸引力,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另外,扩大政府团购服务的范围。地方财政根据养老服务评估的结果,每年设立“居家养老专项资金”项目,列于财政拨款之中。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以向虚拟养老院团购养老服务的方式进行捐赠。捐赠的金额分为几个档次,可以对应享受半年、一年甚至几年的虚拟养老院服务或养老服务分站的“冠名权”。还可以出台“以房养老”的政策,让老人以自有资产购买服务。形成“政府资金+社会资本+慈善捐助资金+个人养老资金”的养老金筹措机制。

其次,针对虚拟养老院人员流动性强、服务人员缺乏和专业化素质还有待提高的问题。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在当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中开展老人护理、家政、社会工作等培训,培养专业化的为老服务人员;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财政补贴,适度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吸引和留住专业人员进人养老服务队伍。另外,借鉴国外的“义工”制度,虚拟养老院可以为中青年自愿者和学生活动提供平台。在这方面,政府要发挥倡导作用:鼓励成立“居家养老服务”大学生联合组织,并与虚拟养老服务平台对接,虚拟养老院为每个自愿者建立档案,根据他们服务的频次和质量,作为他们评定社会公益奖学金和优先进入社区就业岗位的重要依据,鼓励学校学生工作处、校团委为居家养老服务大学生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并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进一步调动志愿者参与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还可以借鉴北京等地的“时间储蓄”做法:年龄较小、身体较好的老年人及老年人的子女为需要护理照料的老年人提供无偿服务,等自己年老时或他们的父母需要服务时再由别人来提供相应时间的免费服务。

(五)明确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对象、内容和方式

年满60岁的老人都可以通过向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街道社区、虚拟养老院大厅申请或拨打服务热线加入虚拟养老院。申请加入的老人根据统一的评估系统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分为A、B、C、D四个层面。A、B类老人由政府按照不同的标准向虚拟养老院购买服务;C类老人自费购买服务;D类老人为肢体、智力、视力、听力一级残疾的重度残疾人,服务人员每天提供上门服务,政府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补贴。任何层面的老人向虚拟养老院自费购买服务,都享受低于市场价格20%的优惠。市场差价由政府对养老院进行补贴。

拟养老院服务中心以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为主,再就业服务为辅。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应急求助和再就业服务等7大类60多项服务项目。

在服务方式方面,以“走进去”,提供上门服务为主,“请出来”,提供集中服务为辅;以提供一定时间的上门服务为主,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照料服务为辅。

(六)加强虚拟养老院的宣传,鼓励老年人积极加入到虚拟养老院,形成规模效应

虚拟养老院是个新生事物,很多老人都不理解,需要加强宣传,鼓励更多老年人积极加入虚拟养老院,形成规模效应。首先,要通过电视台、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其次,组织“虚拟养老院户外宣传”进社区活动进行宣传。再次,通过社区宣传栏张贴虚拟养老院的宣传彩页栏进行宣传。最后,政府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步对辖区内所有60岁的老人购买一次虚拟养老服务,让他们事先体验,形成依赖,主动加入。

(七)加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

一方面,要加强虚拟养老院内部的监管,敦促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加强培训力度,全面提高话务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工作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做好加盟企业管理扶持工作,重点做好老年餐厅和老年医疗机构的加盟工作。要研究制定加盟企业的准入标准,完善加盟企业管理考核制度,并结合有效的奖惩办法,进一步调动加盟企业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提高服务人员业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

(八)处理好政府与养老中心的互动关系,实现社区服务产业化

在虚拟养老服务中,政府的主要角色可以用四个词概括:服务、规划、政策、监管。服务就是政府承担起养老市场的信息中介职能,出资建立虚拟养老院信息服务平台,为需求方和供应方提供信息服务。规划就是政府要考虑在什么地段建立虚拟养老院办公场地,吸引哪些类型的社区服务加盟,每年财政拨付多少资金购买和补贴虚拟养老服务等。政策就是对养老服务企业或加盟企业注册为民办非企业组织制定特别的扶持和优惠政策。监管就是对从业者的资格认证,强化价格监管和质量抽检制度,引导和监督民办非企业组织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要实现社区服务的产业化,首先,各级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对社区居民建立和发展社区服务的产业组织,政府要予以积极引导和支持,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为社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另外,对社区居民和所服务的老人进行宣传教育,改变旧观念,树立社区服务产业化的观念,为社区服务产业化树立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虚拟养老院应该加盟一些信誉比较高、规模比较大的社区服务业公司,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社区居民对信誉高的服务性企业有比较强的信任感,对实现社区服务的产业化有着推动作用。

篇7

第二次全省老龄工作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结束了。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肖永安副省长多次听取会议筹备情况的汇报,省长办公会专题进行研究和安排。上午,肖永安副省长代表省政府作了题为《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我省老龄工作新局面》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了第一次全省老龄工作会议以来的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我省人口老龄化以及全省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全国老龄办十分关心和重视贵州的老龄工作,袁新立副主任专程来贵州,亲临会议指导。

会议期间,表彰了*市老龄办等20个“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和马世华等30名“全省老龄工作先进个人”以及代维等10名“全省敬老助老先进个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市、黔南州、*区等地分别做了经验介绍。这些经验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地积极探索做好老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借鉴。与会同志围绕永安副省长的工作报告,结合各地工作实际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对老龄工作的许多重点和难点问题讲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有的已经在肖永安副省长的讲话中阐明了,有的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这次会议开得很及时,也十分必要。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收效明显,达到了预期目的。大家普遍反映,通过这次经验交流和深入讨论,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坚定了信心,明确了任务。

下面,我受永安副省长的委托,就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老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这次会议对全省老龄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事关我省今后一个时期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的大局。会后,各地要尽快向党委、政府汇报,成员单位要向本单位的党组(党委)汇报,并结合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讲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意见和措施。要利用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的契机,促进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重视发挥老龄工作在构建和谐贵州、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关心和支持老龄工作,加强和改善对老龄工作的领导,确保老龄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在贯彻会议精神过程中,各级老龄工作部门要认真排查困扰老龄工作的薄弱环节,理清制约老龄事业发展的瓶颈障碍,明确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要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方法,创造性地推动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次会议表彰了一大批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他们的事迹非常感人,各地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受表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通过宣传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引导全社会更加关心老龄工作,更加关注老年人。同时,各地要把贯彻会议精神和学习*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即将召开,要以*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丰富工作内容。只有将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和学习*精神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做到“高屋建瓴”,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大局。各地贯彻会议精神的情况,请于年底前上报省老龄办。

二、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

《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去年底经省政府批准颁布实施,《规划》讲了“*”期间我省在老年社会保障、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老龄产业、老年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所要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为全面加快我省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了宏观指导,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老龄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与此同时,各地也积极开展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到目前为止,*市、*市、黔东南州、黔西南州、铜仁地区等5个市(州、地)已经出台了本地老龄事业发展“*”规划,铜仁地区10个县(市、区)除一个县外,全都出台了本县老龄事业发展规划。遵义市、安顺市、黔南州、毕节地区已将《规划》上报政府待批。

发展老龄事业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规划》的实施工作,听取、了解和掌握本地实施《规划》的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落实《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各级老龄委要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认真制定和落实各项涉老政策,为广大老年人办实事、解难事。各级老龄办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参谋助手作用,结合本地实际,积极主动地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力量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三、切实加强基层老龄工作

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老龄工作部门的努力下,我省基层老龄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我省基本形成了省、市(州、地)、县(市、区、特区)、乡镇(街道)老龄工作组织网络,80%的村(居)委会成立了老年协会。但是,发展不平衡,基层组织建设还比较薄弱,与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有的县(市、区)老龄工作体制不够完善。二是有些县(市、区)老龄工作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尚未落实;三是绝大多数村(居)老年协会没有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老龄工作的开展。因此,各地要认真贯彻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各级老龄委要切实加强对基层老龄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加大协调力度,积极推动解决老龄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要加强“星光老年之家”的管理,重视基层涉老资源的整合,针对基层为老服务设施总体短缺与有些部门、单位的基础设施闲置的状况,积极实施基层涉老资源的有效整合及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要继续开展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区)创建工作和敬老模范村、敬老模范社区等评先创优活动,树立和推广基层老龄工作先进典型。努力做到基层有健全的工作机构、有稳定的干部队伍、有完善的活动设施、有丰富的服务项目、有科学的考评机制,进一步推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的实现,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随着农村城镇化、家庭小型化以及生活方式、养老观念的深刻变化而迫切需要社会化为老服务的支持与帮助,迫切需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供养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新路子。在城乡社区全面推进、普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正是构建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

今年上半年,省老龄办根据省老龄委的工作安排,在*市*区、*区、*区开展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老龄办的大力支持,进展顺利,目前试点区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从实施情况看,试点时间虽短,但效果非常明显,居家养老服务深受社区广大老年人的欢迎。省老龄办将及时总结*市的试点工作,并推广成功经验。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真研究制定扶持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各级老龄办要组织力量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全面分析掌握城乡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供给情况,制定实施方案,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要积极协调成员单位,制定出台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地方性政策法规,为居家养老提供政策保障。各地要在明年普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首先在城市社区逐步推进,然后再向城镇和农村延伸。

五、加讲查研究

篇8

一、加强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按照全县“发展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为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我局迅速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发展提升年”活动日常事务及组织协调工作,对一些重大的问题,局主要领导亲自调研及时研究解决,局班子专题开会进行了研究部署,并制定了《县民政局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县民政局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绩效考核方案》,同时我局还将活动中的主要工作任务及时分解到各有关责任股室和单位,为此项工作的迅速启动和实施提供了行动指南。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我局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对“发展提升年”活动进行部署,同时还利用局班子会、全体干部职工大会、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把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提升年”活动的精神,原原本本地传达到每个干部和职工,统一干部的思想,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三是强化检查指导。局党组在抓好局机关的基础上,对局属各单位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较好防止了图形式和走过场的现象,确保发展提升年活动的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积极开展活动

1、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设施水平。一是完善了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完成了全县“三院”配套设施建设任务;三是继续推进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每个乡镇抓了1-2个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

2、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一是扎实推进了减灾救灾工作。加大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力度,组织了“国家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活动。积极开展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提高了社区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减灾工作机制,切实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最大限度降低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二是建立完善了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建立了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和贫困老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集中力量抓了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适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加快形成和完善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高龄老人特别是城镇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三是深入推进了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加强改进了城区社区居委会建设,广泛开展了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继续打造了一批农村精品社区,不断夯实了农村农业发展基础。四是进一步规范了社会事务管理服务。继续加强了殡葬改革宣传引导,革除传统丧葬陋习,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使“绿色殡葬”理念融入了城市现代文明。继续开展了殡葬系统“优质服务月”活动,提高殡葬服务行业的社会认同感和满意度。开展了婚姻登记机构等级评定,争创“全省十佳婚姻登记机关”,打造一批为民便民绿色窗口。五是加强了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监管。指导社会组织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提高了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推动建立了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加大了公益类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六是积极抓了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工作。发展地名文化,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开展了村级设标试点工作。完成了县级界线联检任务,抓了年度乡镇勘界工作,深化了平安边界的创建。

3、面向“三个群体”,着力提高民生保障能力。一是进一步提高了困难群体保障能力。提高了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加强了低保规范化管理,着力打造阳光低保、公平低保。进一步推动了医疗救助和基本医疗保险同步结算平台建设,适时提高了医疗教学秩序助比例,逐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达到90%以上。二是进一步了提高优抚群体保障能力。落实了优抚安置政策,适时提高了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继续抓了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的落实。启动了全县城乡一体化的退役士兵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开设了自主创业培训课程,加强了就业服务指导。三是进一步提高了特殊群体保障能力。提高了农村五保供养和孤儿最低养育标准,建立了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了孤儿养育模式,推进了救助管理站和流浪未成年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规范化建设,努力改善了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和孤残人员的生活。四是继续实施了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帮助农村灾民倒房,灾后重、修建。目前,全县22户灾民倒房户即将核实救助到位,重建户每户补助1.5—2万元,维修户每户补助500-2000元。

4、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优化民政发展环境。一是进一步完善了政务公开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强主动公开,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应该公开、能够公开的事项,及时、主动在县政府网点进行了公开。做好依法申请公开,完善依法申请公开目录,畅通依法申请公开渠道,及时做好依法申请公开受理、回复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了法制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局机关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执法行为,完善了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统一行政给付文书格式。加强了行政复议工作,建立了件转办工作制度。加强了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民政干部法律素养。三是进一步完善了行政审批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了行政审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了“统一受理、项目代办、快速转办、并联审批、办结告知”制度,有效缩短了审批时限。四是进一步推进了民政工作队伍建设。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开展了以形势教育、党性教育、法制教育和民政业务教育为重点的教育培训,切实增强了民政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加大了民政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发展壮大了民政工作力量。五是进一步完善落实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加强了对群众投诉以及监测点反映问题的督查督办。

5、科学谋划,做好内部管理。从健全制度入手,从落实制度深入,坚持制度管人,规范内部管理,狠抓了思想教育,落实了惩处措施,大力整顿了机关作风,并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契机,健全了学习机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加强了干部职工作风和能力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用人原则,重品行、重能力、重实绩,“靠素质提升,凭实绩进步,干好干坏不一样”等有效机制,充分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给年轻干部创造发展的舞台和空间,努力形成了干部队伍建设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保持了民政部门旺盛、充沛的发展活力。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加强了廉政管理,注重教育整顿,健全监管、查处机制;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实行局长接待日制度,畅通社会各界监督渠道。

篇9

这次全市老龄工作会议是在刚刚进入“十二五”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全市老龄工作单位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确保“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开好局,起好步,推动老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老龄工作的责任感

当前我市老龄化形势是十分严峻的,据统计,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43万多人,并以平均每年3.5%以上的速度递增。“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市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人口老龄化形势会更加严峻,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独生子女家庭每对年轻夫妇承担4个老人甚至更多的赡养问题,家庭养老压力加大,社会负担加重。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越来越大,倒金字塔式的人口年龄结构将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各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老龄工作的重要意义,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老龄工作的责任感,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努力推动全市老龄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推进老龄事业发展

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维护他们的利益,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让他们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一)认真做好《关于发放高龄老年人生活津贴的通知》落实工作。按照通知要求,加快落实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按年龄段发放津贴的申报、公示、发放工作,进一步提高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体现党和政府对高龄老年人的关怀;做好《省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落实工作,促进我市民办养老机构健康规范发展。积极扶持和培育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工作,建立健全为老服务网络,有效整合为老服务资源,探索合作养老、志愿者服务、社会互助等养老服务的有效途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建设、旧区改造及居住区配套建设,要把养老服务设施作为重要内容予以考虑。对多种方式兴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土地管理部门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按照相关规定,应当采用划拨用地的,要划拨用地,应当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可在地方权限范围内给予适当优惠。养老机构的用水、用电、燃气、供暖要按当地居民生活用水、用电、燃气、供暖价格收费。税务部门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自行采暖的养老机构,各级政府应采取措施给予适当的燃料补贴。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向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的捐赠,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准予全额扣除。制定鼓励措施,要把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积极引进和利用国内外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认真贯彻落实我省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建设工作的意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建设试点工作建设,探索经验,由点到面,逐步铺开,三年内全市所有村普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建设工作,每个乡镇要有不少于l/2的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实现农村居家老年群体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使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做到服务到位、管理科学,老人受益、群众满意。建立完善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认真抓好我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要在认真总结老龄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加大与有关部门单位沟通协调的力度,充分利用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成果,制定我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同时要制定工作措施,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三)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全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及《省老年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三年推进计划(2011—2013年)》两个文件精神。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为重点,着力加强为老服务工作。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老年人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重点。各地、各部门要针对老年人在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落实三年推进规划,有目标、有步骤地解决好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要加强涉老配套政策研究,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做好无养老保障及生活贫困的高龄老人救助工作,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推进老年人教育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建立以县(市、区)老年文体活动中心为骨干,社区(村)老年活动设施为依托,社会文体活动设施为补充的老年文体活动设施网络,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文体活动需求。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力争我市老龄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要逐步理顺县(市、区)老龄机构。县(市、区)老龄工作办公室是县(市、区)政府下设的副局级(副科级)单位,是政府的直管部门,乡(镇)街、村、社区也要成立老年机构,同时要抓好老年协会建设,使县(市、区)、乡、镇、街、村、社区的老龄工作机构形成网络,做到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管。各级各部门要协同动作、密切配合。老龄问题是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解决老龄问题不是某个部门的事情,任何一个部门单打独斗,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所以,我强调各涉老部门都应切实负起责任,想老年人所想,急老年人所急,主动为老年人解决实际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对照本地、本部门的职责,扎扎实实做好老龄工作。

(二)要抓好老龄工作干部队伍的建设,提高老龄工作干部的整体素质。每个县的老龄工作办公室最少要有四个专职干部(四个编制),要配齐、配强老龄办人员,特别是老龄办专职办公室主任,对工作长期落后的,要进行调整。

(三)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老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老龄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工作的基本职能,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把它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公共财政、纳入政府和干部考核体系。要认真按照吉政发[2011]3号文件的要求:即县(市、区)每个老年人3元钱的标准将老年人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各地的财力逐年提高。

篇10

一、全区老龄工作取得的成绩

( 一)打造了一个结构完整的组织网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主任、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老龄委,统一协调部署全区老龄工作。二是健全工作机构,区老龄委下设办公室,各街道参照设立了街道老龄委,各社区也普遍成立了老龄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和老年协会。三是配备工作队伍,区、街道、社区三级老龄工作机构均配备了工作人员,部分街道还组建了老龄工作志愿者队伍,照料老年人日常生活。四是规范工作制度,一方面将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围绕《江宁区老龄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研究出台各个年度的老龄工作要点,逐年推进目标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将统一规范与自主管理结合起来,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老年人社会优待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街道和社区的老龄工作机构也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为老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比较全面的制度保障。

(二)形成了一套覆盖面广的保障体系

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为基础,出台《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向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发放失地生活补助金和养老保险补贴,新农保参保率达95%以上。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和标准向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发放养老生活补贴,向80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金;所有社区全部建成医疗卫生服务站,部分社区设立老年康复点,农村老人和城镇无保障老人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城镇退休职工医疗保障水平也不断提高;五保供养经费与农村低保标准实现联动,低保范围逐步扩大,保障标准稳步提升。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低保老人可以得到慈善救助的优先照顾,区慈善总会还为部分高龄困难独居老人购买了意外住院和意外伤害保险。

(三)构建了一种多位一体的服务模式

首先,全面推进居家养老。依托社区,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系列服务,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队伍日益壮大,有效弥补了传统家庭养老的缺陷和不足。其次,积极发展机构养老。一方面,公办养老机构蓬勃发展。全区21所公办养老机构近年来发展迅速,硬件设施不断更新,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服务质量日益提高,为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民办养老机构快速起步。目前已发展的13家民办养老机构中,既有桃园老年公寓那样的平民化养老机构,也有荣平老年康乐中心那样的国家一级养老机构,为社会养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第三,不断丰富养老模式。广泛开展动态养老,组织老年人外出参观旅游,积极引入候鸟式养老方式,加强与异地养老机构交流合作,根据南北方气候的不同特点组织老年人赴异地避暑、过冬,有效提升了养老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四)营造了一方和谐老龄的社会氛围

一是围绕尊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的营造,利用重阳节等节日平台,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关心、关注、关爱老年人的生活。二是围绕老年人实现自身发展的需求,成立了10所老年大学和134所老年学校,建设了一批健身活动场所,购置了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器材,此外还积极支持离退休教师协会等社团的发展,为老年人发挥余热提供载体和平台。三是围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贯彻执行,依托区法院等司法部门,成立了老年人权益保障合议庭等工作机构,为老年人依法解决纠纷、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便利。

二、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近年来,在区委的重视下,在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努力下,全区的老龄工作取了良好的成绩,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老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给老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增加了难度。目前来看,我区的老龄工作与新时期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全社会为老服务的意识仍需强化。社会各界对老龄事业的关注度还不够高,对老龄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得还不够深入,为老服务的举措有待进一步夯实。

二是对老龄工作的扶持力度还需加大。在政策制定上,缺乏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激励扶持政策;在考核机制上,老龄工作尚未纳入四项建设考核基本内容,基层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在经费落实上,现有老龄工作经费和活动经费与纲要中确定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居家养老服务经费的投入也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龄工作的开展。

三是老龄工作的队伍建设尚待加

强。虽然基层都设立了老龄工作机构,但是缺乏专职的老龄干部。从事老龄工作的干部往往身兼数职而且变动频繁,导致基层老龄工作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几点建议

做好老龄工作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江宁的需要。当前,我区正处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时期,老龄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紧紧抓住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和老龄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的契机,将我区的老龄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一、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扩大老龄工作影响力

积极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平台对老龄工作进行宣传,并在内容上更加突出重点。要围绕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通过开展普法教育等形式,加大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以及孝亲敬老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促使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支持老龄工作,为老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注重分工协作,进一步凝聚老龄工作合力

在老年人生活保障方面,要加强对特困老人的救助,做好城乡居民养老金等老年人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尽快出台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区内公共交通方案;在老年人医疗保障方面,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和救助,全面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突出解决好农村老年人就医难的问题;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方面,要继续巩固老年人权益保障庭的作用,处理好涉老案件,加大对贫困老人的救助力度,放宽法律援助条件,提高覆盖面。

三、坚持双管齐下,进一步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托老所、日间照料室建设模式,完善社区养老功能;推广安康通紧急呼叫援助系统等服务设施,保障居家养老安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生活照顾、家政服务等业务,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要继续优化机构养老服务。加快推进五保敬老设施规模化发展,提高全区五保供养水平;积极支持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实行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提高入住率;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强化服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