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问题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问题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问题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液体制剂农药;流变性质;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TQ459;TQ4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367-6358(2015)03-0162-03

液体制剂农药的稳定性对其品质影响较大。目前,国内多以悬浮剂或悬乳剂为例,通过加工数个同品种制剂样品,从制剂成分配方角度来研究生产工艺、添加剂等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但对于流变学参数与稳定性关系的讨论较少。

作者曾对一种农药悬浮剂的稳定性与流变性质参数的关系进行了试验和讨论,发现屈服应力、内聚能、粘度与稳定性呈一定对应关系,且当粘度低于400mPa・s,或屈服应力低于0.2Pa,或内聚能低于2×10-4Pa时,样品稳定能力迅速下降,因此,能通过这些参数预测该品种农药的稳定性。此外,有报道称屈服值在4~10Pa时,农药水悬浮剂有较好的稳定性。还有人提出稳定度(Stability degree,St)的概念,认为农药悬浮体系的St>0.7时,体系才能有良好稳定性。但以上多为对单一剂型,或同一品种,或配方基质相似样品进行测试所得的结论,未见同时对多种不同制剂或不同基质的样品进行的测试。

本试验采用旋转流变仪(包括粘度计)对数个不同剂型或是同种剂型不同基质的样品进行了测试,横向比较这些样品之间的流变参数与稳定性关系,发现在控制应力模式下测得的屈服应力大小顺序与各样品稳定性大部分符合。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试剂

DHP-9052型电热恒温培养箱;SNB-1型数字式粘度计,小量样品适配器及配套转子:27、28、29;Kinexus Pro旋转流变仪,C25圆筒测量系统及C25测量转子。

试样#1:60g/L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2: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4:69g/L精f唑禾草灵水乳剂;#5:150g/L茚虫威悬浮剂;#6:22%功夫噻虫嗪微囊悬浮一悬浮剂;#7:450g/L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样品均为市售成药。

1.2 实验方法

1.2.1 稳定性测试:密封,热贮(54±2℃)放置14d,测量其分层率(分层清液体积占总体积百分比),并以此代表样品稳定性。

1.2.2 流变性质测试

1.2.2.1 屈服应力测试(Kinexus Pro旋转流变仪):

1)控制应力(CS)模式:25℃,在50s内进行应力扫描0~2Pa,得到瞬态粘度一剪切应力曲线。

2)控制速率(CR)模式:25℃,在3min内进行速率扫描0.1~200s-1,得到流动曲线。

1.2.2.2 内聚能测试:采用振幅扫描程序,25℃,频率1Hz,进行应变扫描0.01~10%,得到弹性模量一应变曲线。由拐点处的应变和弹性模量值,计算内聚能。

1.2.2.3 粘度测试(SNB-1粘度计):在25℃,转速30r/min下,搅拌5min后测定粘度。(当试样粘度超出#27转子量程时,依次改用#28或#29转子)

2 结果与讨论

2.1 样品稳定性结果

各样品的热贮分层率见表1,由表1可知其稳定性顺序为:#7>#6>#5=#4>#3>#2>#1。微囊悬浮剂、水乳剂的稳定性相对略高于悬浮剂。

2.2 屈服应力、流动曲线与稳定性的关系

采用CS模式测定各样品的屈服应力,采用CR模式测定样品流动曲线,并按Herschel-Bulkley方程τ=τ0+kDn进行拟合,式中:τ-剪切应力值/Pa;τ0-屈服应力/Pa;k-稠度系数;D-剪切速率/s-1;n-流动行为指数;r-拟合系数;稳定度St=τ0/k。结果见表2。

通过应力扫描,得到样品的瞬态粘度一剪切应力曲线(见图1)。这些样品的剪切粘度随应力增大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说明各样品都有屈服现象,曲线拐点对应的应力值即为屈服应力。各样品的屈服应力在0.10~0.85Pa之间,大小顺序为:#3>#6>#5>#4>0.2Pa>#2>#7>#1,与样品实际稳定性情况有一定差异,如稳定性最好的#7的屈服应力仅0.1Pa,但其余大致符合。可见,对于不同剂型的液体农药制剂,屈服应力与样品稳定性不完全呈对应关系。比较同为悬浮剂的样品(#2、#5),其屈服应力大小顺序与稳定性相对应,同为微囊悬浮剂的样品(#3、#7),其屈服应力大小顺序与稳定性顺序不对应,但其稳定性均较好,且差异并不显著。

总的来说,屈服应力(CS模式)对于不同样品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大小顺序与稳定性大致符合,本试验中,屈服应力大于0.2Pa的都较稳定。屈服应力高,稳定性一般较好;屈服应力低,则需注意样品可能存在稳定性问题,经过存放后可能会发生明显分层现象。

通过速率扫描,得到各样品流动曲线,满足假塑性流体的特征(见图2)。将各曲线按照Herschel-Bulkley方程进行拟合。各曲线r均大于0.998,说明拟合度良好;n值大小顺序为:#7>#1>#4>#5>#6>#2>#3,n值越大,塑性程度越高,其中#1和#7的n值相近,且均接近1,即样品接近塑性流体,但其稳定性却恰好是相反的两个极端,说明塑性流体也未必具有良好稳定性;拟合得到的屈服应力τ0值在一O.07~3.01Pa之间,其中#2的τ0值为负数,显然有误,这可能是因为曲线在低剪切速率时的表现造成的影响,大小顺序为:#5>#4>#6>#1>#7>#3>#2;k值在0.18~2.5之间,大小顺序为:#3>#4>#5>#6>#2>#l>#7。均与样品实际稳定性完全不同。

沈德隆等人提出了稳定度(st)的概念用于判断稳定性好坏,认为其数值在0~1之内,当St>0.7s-1时,体系才能有良好稳定性,并认为假塑性流体因不具屈服应力而无稳定度。但从本试验来看,假塑性流体也具有屈服应力,计算得到的St在-0.07~2.38s-1之间,有:#5>#1>#7>1s-1>#6>#4>0.7s-1>#3>#2,这与上述结论完全不相符,也与样品实际稳定性不同。

2.3 内聚能与稳定性的关系

通过振幅扫描模式测定了各样品的内聚能(见表3),CE=1/2G′,γ2,式中:CE-内聚能(Co-hesive Energy),Pa;G′-弹性模量,Pa;γ-曲线拐点处的应变,%。

由各样品的振幅扫描结果可知:#5、#7的线性粘弹区(即曲线拐点前的区域)较短,样3的最长,其余几个相近,与样品稳定性结果有较大差异;样品内聚能在2×10-6~3.1×10-3Pa之间,大小顺序为:#3>#4>#6>#2>#1>#5>#7,这与稳定性结果仍有较大差异,最稳定的#7的内聚能却最小;试验中两组剂型相同的样品,内聚能与稳定性的对应关系却恰好相反。因此对于不同剂型或同种剂型不同基质的样品,内聚能大小与稳定性并不对应。

2.4 粘度与稳定性的关系

各样品的粘度结果见表4。

样品粘度大小顺序为#4>#5>#3>#6>#2>#7=#1,这与稳定性结果完全不同,#1与#7粘度均最小,但其对应的稳定性却是2个极端,粘度高的样品未必比粘度低的样品稳定,故不同剂型或同种剂型不同基质的样品之间,其粘度大小与稳定性不能对应。

3结论

篇2

[关键词] 农业机械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农机发展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在农机作业领域,围绕耕地作业、收获作业、播种作业,由人畜力田间耕作方式向保护性耕作等机械化作业方向迈进,农副产品加工逐步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在农业机械动力方面,机械由低功率逐渐转变为大功率。随着经济水平和生产力的增长,群众对新型的农业机械的购买量也随之增加,机械的种类相较于之前也有很大的丰富。

二、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较低

农业机械服务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现在我县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数量不少,但缺乏一支集机耕、机收、机插、机防服务于一体的农机专业服务队,更别提农机专业协会,农机专业户的服务范围大多被限制在本地区,尚不能进行跨地、跨乡镇、跨县、跨市农机作业服务,无法使农业机械的效能最大化。

2.农机布局结构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过分重视经济条件和地理条件,对农业机械在农村的高效发展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常常忽视那些经济条件落后、生产条件差的村镇,错失了很多发展机会。而且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指导,即使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也没能很好的发展农业机械。像这样的不利因素严重阻碍了现有农业机械作用。

3.政策扶持上还不够完善

如目前实行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没有家电补贴政策完善、手续简化,还不是普惠性政策。农民购置的农机具只能在购置目录上,而农民需要的其它农机具不能享受到补贴政策优惠,它不仅挫伤了发展农机化积极性,而且也没有体现党的惠农政策的真正落实。同时,由于我县补贴机具多为小型机具,农民往返于路途的费用过多的抵消补贴差价。

4.农机科研和推广工作严重滞后

90年代后,农机管理机关并没有合理的吸纳专业院校毕业生,出现了专业人员的进不来,进来的却是不专业的,农机管理机关原本的专业工作人员年龄偏大,专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目前我县仅为1:9,而且忽视了机构建设的重要性,缺乏一个健全机构。设施不全,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等因素阻碍了,农机科研课题的进行,即使简单的农机科普知识,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难度。

5.农机维修服务有待加强

农机的跟踪服务难度加大。随着农机的猛增,其售后服务、机械维修等方面的工作必须得到加强。正如门河镇新河村农机大户彭秀庆讲,“小的农业机械售后跟综报务水平太低,根本就没有什么报务,他只管农机买出去,根本不管农机的使用情况。但象大型的农机福田牌联合收割机他们的售后服务水平非常高,我们的机手把机械放到那里生产,他们的服务人员就跟综报务到那里,这个厂里的售后服务相当高,今后要买农机就要买大厂生产的机械。

三、应对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1.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管理服务组织网络

从国家到县级都专门设立了农机监理机构,调动专业人员,到农村中切实有效的进行农机管理工作的安全检查。加快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人员、设备和工作经费上大力支持,建立一支专业的农机安全管理队伍,并配备高素质的农机管理人员。对农业机械的安全作业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以健全的农机安全管理服务组织网络来保障农机安全作业生产

2.加强农业机械使用管理工作

农业机械管理机构要对本地区的农业机械使用情况要有充分的认识,在此前提下认真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对农业机械的型号数量进行合理的搭配,避免重复购置、农业机械用户购买时要购买那些有许可证、有质量保障的农业机械产品,而且一定要登记入户。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在用户购买农业机械产品后,可以开展免费的培训,为用户提供技术指导,要求农户驾驶农机、操作农机、维修和作业质量都有一个很好的保障。

3.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机

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注重农机化发展的生态效益,推进资源节约利用。一是推进农业废弃物机械化综合利用,重点支持秸秆还田机械、生产沼气和畜禽粪便处理与加工机械的发展,积极开发推广新型秸秆气化设备,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广泛应用;二是积极推广农机节水技术和机具;三是大力推广化肥定位深施技术和机具,加快发展与耕整地、播种等相结合的复式作业机械

4.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宣传,加深人们对农业机械管理的认识,意识到完善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已经包含了农机服务体系,农机服务体系是振兴农业、加快农业发展的保障,支持者农业产业化,促进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为此,大力宣传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的作用十分有必要,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无法脱离开来的,农业机械工作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5.对农机的安全、质量与使用寿命进行筛查。

在行业内调用习业人员,下乡对农民正在使用中的农机产品进行筛查,对其安全、万量和使用寿命等情况进行调查,对于那些状况不佳、存在安全隐患的机械,要提醒农民及时进行更换,对于那些有一定问题的机械要要告知农民送检,而且送检地点最好是政府扶持获得相应资质的维修站点,以便促进站点的运营,形成良性循环。

四、小结

科学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去,我们不仅要适应这种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还要改变传统观念,完善农业机械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卫波. 农业机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 湖南农机,2011,09:19+26.

篇3

 

一、张掖市贫困人口基本情况

 

近年来,张掖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大力推进“双联”和精准扶贫、专项扶贫等工作,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了2%以内,在脱贫致富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大部分贫困人口集中在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落后地区或山区,这就给扶贫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在张掖市贫困人口中大部分又是农民,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差,进而影响到了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没有好的收入又导致他们的经济来源更加薄弱,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开展“双联”和精准扶贫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我国许多贫困地区,大量农户由于资金缺乏而无法开展农业种植和生产。如果地方政府能出台好的政策和措施,给予这些贫困农户一定的帮扶,在使他们脱贫的同时,使他们更有能力开展相关农业生产,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开展“双联”和精准扶贫就是对这一部分贫困农户的有效帮助,不管是从资金上,知识技术支持上,还是开展相关培训上等,都能有效地帮助贫困农户早日脱贫致富,推动当地农业发展。

 

三、张掖市“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近年来,张掖市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先后实现了甘州、肃南、山丹、民乐、高台五个插花型贫困县整体脱贫。但在整个扶贫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导致扶贫工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首先,许多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业收入不稳定,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效果。由于许多贫困农户本身文化知识水平偏低,掌握的实用技术较少,因此,他们无法掌握和使用现代化农业的新知识和技术。再加上这些地方由于基础设施、交通和地理位置的原因,跟外界交流较少,更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这些都加大了扶贫工作的难度。其次,如何有效解决贫困农户资金短缺的问题。由于资金短缺,无法将足够的资金投放到农业上。长期以来,农村普遍存在“银行不敢贷、农民贷不起”的“钱难”问题,严重制约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步伐。如何在扶贫过程中帮助农户解决资金问题,成为扶贫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最后,扶贫的效果如何监管,也是考察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如果监管力度不够,不但扶贫工作流于形式,而且还会滋生许多腐败贪污现象。如何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强化监管考核也成为扶贫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四、解决贫困农户现状发展农业经济的对策

 

自从张掖市的“双联”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的步伐。实施到村到户的个性化帮扶措施,不断推进了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的深度融合。但就在帮扶贫困农户的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工作方法和政策上还缺少一些创新,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还应该不断提出和设计出更多具有地方性、针对性和创新性的对策。

 

(一)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强化金融支持

 

我国的商业银行网点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多集中在发达地区或是中小城市,在农村或偏远地区设立的营业网点相对较少,考虑到风险因素,这些机构能提供的业务也比较单一,最终导致了农村普遍存在的“银行不敢贷、农民贷不起”的“钱难”问题。当地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激励各个金融机构多推出一些能够帮助农户解决资金融通的业务,为他们今后的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拓展了这些金融机构本身的业务量和客户群体。

 

(二)利用电子商务拓展农产品销路

 

由于各个地方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地域性强、季节性强等特点,有时会限制农产品的销售,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本身就欠发达地区,农产品销售的情况对农民收入至关重要。电子商务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各地方政府应该将电子商务和农业有效融合的模式介绍给农民,教授他们如何用农业电子商务的概念来发展农业。

 

(三) 加强对贫困农户现代化农业技能的培训

 

大部分贫困农户由于本身文化水平程度低,还不会使用现代化农业技术,依旧用一些老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地方在进行“双联”和精准扶贫的时候应该多开展一些培训课程,或是请相关专家给农户讲解和指导,让他们体会到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性,并逐渐把先进的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

篇4

关键词:土地肥料;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15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133017

俗语讲“万物土中生,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由此可知,土壤和肥料对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而土壤肥料作为粮食生产与安全保障的基础,其合理的运用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对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的了解与解决,是现今农业机构关注的重点。

1土壤肥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其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下的必然趋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壤具有的转化养分、水源驻留、承载植物稳定生长等作用是农作物成长的重要保障。因此,对土壤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可有效的保障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肥沃的土壤是提高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有效保证。

肥料是土壤养分的基础,肥料资源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提供者。因此,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肥料资源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也能够有效改善农作物的品质。

2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土壤肥料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的同时,人们过多的追求生产量,大量使用化肥,有机肥使用较少,从而导致土壤硬化、土壤肥力下降;根据国土资源部对土地变更的调查显示:到2006年10月31日,中国的耕地面积为1.22亿m2,接近中国耕地面积1.2亿m2的警戒线,土地承载力已超过极限。同时,工业污染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壤严重沙化、耕用土地减少。甚至是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解决土壤问题的对策

3.1建立健全的土地保护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的土地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这就限制了耕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土地保护工作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有效实施。因此,为了土地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建立健全的土地保护制度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采取措施。

3.2增加有机肥的利用,均衡土壤肥力

耕地保育工作是保证土壤可循环利用的重要保证体系,它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土壤肥力,均衡植物养分供给。因此,有针对性的增施有机肥,提高有机肥的利用率,是保障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措施。例如,在低肥力的土壤中,以有机肥为主要肥料进行施肥,而对于土壤肥力高的土壤资源,可以采用有机与无机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科学施肥。从而均衡土地肥力,保障土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3研究新型化肥,加快施肥技术改革

新型化肥的研制主旨在于打破常规化肥利用率低,以及常规化肥对土壤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污染。因此,加快新型化肥的研制是现今化肥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例如,利用微生物技术研制的微生物肥料。目前,主要流行的微生物肥料有磷肥、氮肥、钾肥、有机复合肥等,在农业生产中根据土地的不同需求,施用不同的肥料,可在根本上解决肥料利用率低以及肥料使用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为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化的变革,采用3S(GIS、GPS、RS)的科学技术进行农业施肥作业,可有效的提高土壤肥力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例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按照每一块田作物对土壤肥力的需求,进行精准施肥,既可以改善土壤资源,又能提高肥料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的浪费,因此,研究新型化肥,加快施肥技术改革是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

3.4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合理利用

自古以来,农家肥的应用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为农家肥主要材料的粪便和农作物秸秆成为了农业废弃物。因此,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合理利用,将农业废弃物变成有机肥料,从而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进而提高土壤资源的肥力,是解决现今我国土壤和肥料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实现土壤肥料的合理利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作物生长的安全性,也潜在的解决了因烧荒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保护了自然环境,也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帮助。

篇5

关键词:金融;金融风险;产业安全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8-0073-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8.19

一、引言

学术界对金融风险与产业安全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金融风险与产业安全问题得到了社会的日益重视。本文对金融风险与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金融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角度,分别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论述了金融风险对其的影响。第二部分是金融对于产业发展的多个角度的影响分析。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将金融风险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来看,分别从影响特征、影响范围、影响结果、马克思理论视角等四个角度对其作具体论述,最后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为国内产业经济的发展预防金融风险的消极影响提供参考。

二、金融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金融安全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John Law(2005)指出,为了克服金属供应量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国家应创办银行、发行纸币[1]。许胜利(2009)全面地分析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理论基础出发分析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路径。他认为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我国消费发展水平偏低且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并从“西方消费函数理论”、多恩布什的“流动性约束假说”消费函数理论以及古典经济学等经典理论出发总结出了六条消费发展中的金融作用路径,说明了金融发展对消费的作用的多重性与复杂性,从他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金融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2]。陈元(2010)认为“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我国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和任务,这对金融支持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二)金融安全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有学者研究了农村金融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陈春生(2009)分析了陕西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提出要努力提高农业劳动产出率,推动农业大发展。要积极发展直接服务于农民和农村的第二、三产业,得到了农村金融投入是主要途径,构建农业、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投入机制是解决农村投入稳定增长问题的必由之路的结论[4]。郭荣普(2011)论证了农村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问题中很重要的问题。其中说明了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思维,金融对经济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商品经济决定了金融的产生,还决定了金融的规模、结构以及发展速度。在马克思看来,货币通过很多因素如商品价值、商品交换等影响经济,这种反作用一方面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又衍生出金融风险演变成危机破坏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即对经济发展存在负面作用的可能性。农业企业化的经营对资本的需求量大,金融能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5]。李文昌(2007)论证了所有对农业发展提供支持的投入中,金融的投入是重要因素,也是对农业发展起到关键支撑作用的因素。只有农业金融投入的力度到位,才能对农业进行有效的支持。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讲,金融投入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制约因素而步履维艰。金融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许多其他行业[6]。

三、金融风险影响产业发展的多角度分析

(一)金融风险影响产业发展的特征

周燕(2009)指出,国内许多学者普遍认为外资进入是影响一国产业安全的主要因素。外资对产业的控制程度越高,则产业安全的情况就越不容乐观[7]。黄娜(2010)认为,从产业发展方面看,发展环境趋于复杂、产业安全面临更多风险,而我国产业发展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很大影响[8]。卫教善(2010)在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安全特征时指出汽车产业中的关键部分都被外方控制,其中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掌控都由外资占主导权。汽车产业中零部件的生产领域外资控股的趋势渐强,而且我国自主品牌的产品发展滞后,市场占有率低,配套能力相对外资企业占很大的劣势。外资因其完善的产业链在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占据垄断优势,并且凭这种垄断挤占中国内资企业的市场[9]。徐飞(2010)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可能表现在很多层面,例如可能会导致国内金融业瘫痪、国内实体行业的融资不畅从而导致实体产业受到破坏性的影响、影响国内的就业情况、国内经济内需不足等等。但是这些现象都只是表面现象,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实际上是基于理性预期理论的人们对于未来经济走向的理性预期做出的选择[10]。

篇6

论文摘要:就目前农科类高校实戏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可行性途径

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坏节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农科类院校的专业大多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实践教学在高等农科类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更为重要。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智能型农科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实践教学是高等农科类专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等农科类专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普遍有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课堂教学、轻其它形式教学的现象。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实践内容、方式和手段上都从属于理论教学,没有放到应有的位置和高度。不少农科类学生包括部分老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认为把书读好了就什么都有了,光看重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实践能力没有太高的要求,对实践教学的热情很低,出现了学农不爱农的现象,更有一些学生以学农为耻,认为自己十年寒窗图的就是跳出农门,结果到头来还得和庄稼、动物、土和粪打交道,与农民没什么差别。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只是敷衍了事,不愿动手。

(二)教学模式落后,学生积极性不高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这三个方面,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是按照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进行.实验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的操作,学生只是被动的演练一遍,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了限制,创造性更难得到充分发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得到锻炼的只是简单的动手能力,而创造性的应用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实习基地不足,经费短缺

近年来,高等本科院校不断扩招,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以往的一些实习基地被用来扩建为教室、宿舍等场所,校园内有限的空间越来越小,在校内要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越来越困难,但目前,由于农业生产与经济效益直接相关,大多数的农民和科研单位不愿意接收可能会影响其生产效益的实践教学活动,这就导致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的困难,学生在科研实习中无法真正的投人到生产第一线。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用于实践教学的经费也相对不足,使得学校的实践教学设施跟不上,一些仪器、设备、化学药品经常出现空洞,许多实验和实习都无法正常进行,实践教学成为一纸空文。另外学生在校外实习花费相对较大,为节约开支,不少学校想尽办法减少学生校外实习的次数,校外实习改在校内进行,实地观察的项目改为看录像,学生的实践经验没有得到很好的积累.农业生产实践的时效性很强,教学实践和农事生产紧密相连,如果经费短缺或不能及时到位,就会错过作物的生长时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实践目的。

(四)实践教学环节执行不完善

实践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实践性环节质量标准较差,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多年来高校教学经费投人不足,实践性环节的条件没有多大改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培养应具备的条件.同时,由于大多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只是要求学生自愿参加,有些专业实习、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也是要求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特别是毕业实习阶段,部分学生忙于就业,或忙于应付毕业论文的撰写,因而造成学生整体对实践环节重视程度的缺乏。同时,由于教学单位、教师缺乏严格的指导和考核,使得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操作的技能较弱,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性显的更为重要,而实践教学则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启发学生科学思维和丰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进人12世纪,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能力,还需要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而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相应的变化,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践教学有助于各种能力的培养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由原来的单一型人才逐渐转变为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以前那些读死书、死读书的“人才”越来越无用武之地,而实践教学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参加生产、接触社会,写实习计划、实结、调查报告,提高了收集信息的能力、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还可通过撰写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培养科研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很好的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缩短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距离,促进了知识结构的完善,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自学能力。社会实践还可检验学生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是否正确,同时还可养成服务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找出已形成的能力与社会需要的能力之间的差距,以便有针对性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二)有助于心理素质的加强

青年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认识自然和社会,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客观地思考和冷静地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久而久之,有助于学生在科学精神的感召下,以科学的态度去追求人生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学生从实践教学中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准则,并在他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坚定不移地予以坚持。学生通过实践,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和坚忍不拔的良好素质,为他们的成才奠定了重要基础.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还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和对挫折的承受力,培养不断进取、拼搏的精神和不气馁的信心。

(三)有助于道德品质的提离

高等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希望帮助学生树立“学农爱农,献身农业”的思想。提高农科类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致力农业、服务农业的人生观和从事艰苦工作、献身农业的敬业精神以及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思想,就需要加强德育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实践教育。实践教育的关键在于实践,离开了实践就不可能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在生产实践中,学生对农村和农业的现状就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我国农业的发展极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就会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从而进一步坚定学农、爱农、务农的信念。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全方位的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既可以检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加深同广大农民的感情,还可以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提高思想认识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的发展同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国家的经济建设必须以农业的健康发展为保证,失去农业的强大支持,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会出现问题,因此,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是加快农业发展的关键,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农业底子薄,常常是高投人低产出,人力和物力都是很大的浪费。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真正了解学农的重要性,既而服务于农业生产。

(二)促进教育模式的改革

当前农科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进行改革.众所周知,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在加强基础训练和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之前自己先查阅相关资料,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寻求有关知识,并与老师及同学交换看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

(三)加强基地建设,增加资金投入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以校内基地为主、校外基地为辅。在搞好校内基地建设的同时,学校应积极的为学生在就近地区建立一定数量的校外教学基地,发挥学校的技术优势,为校外教学基地所在地区提供科技服务、培训技术人员,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校外基地,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另外,加大资金投人,完善实践教学设施.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室的装备水平高低。在仪器设备、材料、药品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实验室没有足够的资金是很难开展好实验教学的,更谈不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了。为此,学校应想方设法,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的投人,为实验室添置相当数量的先进仪器设备,购买足够的实验材料和药品,改善实验环境条件,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奠定物质基础。

(四)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建立实践教学新体系首先应从整体出发,因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是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桥梁,其次是在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同课程紧密关联的实践内容,节省时间和经费,加强课程和实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拓宽知识面。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协调好教学实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这几个环节。教学实验是和理论课关系最密切的实践教学,一般在教学实验室里进行,其目标主要是训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专业课程结束之后,是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而开展的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劳动、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科研实践等教学环节组成,一般在实习基地进行,主要是为了加强专业技术训练,提高生产(管理)技术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五)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训,提商学生的动手能力

常规性、认识性试验是实验教学中最基本的实验,而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开设的实验可以加深理解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和熟悉所用仪器设备的基本性能,学会如何使用、调试、操作所用实验仪器,初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师向学生传授基本实验技能的同时,要注重遵循由浅人深、由简到繁的原则,根据理论教学的不同阶段,合理、灵活地安排相应的实验内容。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老师可以提前布置实验题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发现存在的问题后,以质疑的方式向学生指出问题所在,注重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以解决问题,并做到检查及时、启发得当,这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进一步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

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对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估,按照以评促改、奖励创优的原则,激励教师发挥特色,大胆创新.同时,建立和完善学生信息员和教学督导员组成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坚持教学常规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对教学状态加以及时调控。实施激励为主、监控手段为辅的教学质量保障措施,保证实践教学有质有量的进行。

另外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作为一名12世纪的高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大量掌握与学科相关的信息,也应接受各方面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引导学生的正确方法和途径,以提高管理学生的能力。使教师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保证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篇7

1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技术保养与维修的重要性

做好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的技术保养与维修尤为重要,通过维修与保养,不仅仅可以及时发现农业机械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有效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能够大大提升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为农业的快速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事实上,在频繁地使用农业机械以后,由于使用次数的增多,使用时间的延长,一些零部件往往会变得迟钝,效率就会大大降低,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农业生产。所以,定期对农业机械进行维护与保养尤为重要。

2农业机械发生故障的原因分析

对于农业机械而言,之所以会发生一些故障,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受到使用者综合素质的影响,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往往有一些不合理的操作,甚至是违规的操作,这些操作行为往往会导致农业机械故障的发生。与此同时,由于很少有机会参加与农业机械使用相关的知识培训,导致很多使用者并没有意识到平日加强对农业机械检查与保养的重要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业机械使用故障的发生。另外,机械搁置时间过长,使用时就会较为迟钝;农民的操作技术熟练度不高;没有参加相关的使用知识培训;忽略了平时对农业机械的检查及保养工作。

3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技术保养与维修策略

农业机械使用率越来越高,农业机械的维修技术也越来越专业,相对市场的领域很宽广。当农业机械发生问题时,要及时找到出现问题的部件和源头,不要让发生故障的机械继续运作,做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另外,要想真正做好这项工作,还要注意:

3.1有规律地进行检修调试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的时候,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要做检修、调试,检查农业机械是否正常,保证农业机械能高效率地进行作业,农业机械在进行长久的作业之后,会发生一些故障,只有平常注意定时做检测维修,才能保证农机使用的顺畅、便利。

3.2设立农业机械的维修点

一是农业机械的生产商在有些城市会设维修处,对其公司生产的农业机械进行维修。二是拥有“维修技术合格证书”的维修点,当农户的机械出现问题需要维修的时候,可以先到生产商的维修处去咨询,然后可以去拥有证书的维修点修理。完成维修后,可以跟维修处要相关的票据,在规定时间内机械发生故障可以拿票据到维修点再次维修。如果有质量方面的问题,可以到相关政府部门去投诉。

3.3进一步规范农业机械维修市场

农业机械维修部门必须拥有齐全的设备,维修人员必须经过系统严格的培训,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制定规范的技术标准和措施,注重对机械维修行业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来规范维修市场,使农户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来促进农机维修行业的快速发展。

3.4做好农业机械的日常保养

日常保养就是说即便在农业机械农业生产中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要有规律地对机械进行养护,清心的养护可以增强机械的功能,能延长机械的使用时间,可以使机械在生产作业时保持良好的生产状态。

3.4.1 农业机械的保养注意事项。农业机械在保养时,要根据使用说明来进行,按照专业维修人员的要求,对相关的设备要定时维修,要使农业机械能达到运行、旋转、上下浮动灵活,不能生锈、迟钝。一是将农业机械放在通风干燥处,及时清理杂草、冲洗污泥,保证各部件外表清洁、干燥,减少锈蚀;二是把水管及水箱里的冷却水排放干净;三是起动机器运转约20秒钟,以便把机体内的残留水分挥发掉;四摇转曲轴,置机器在压缩行程开始位置(此时,进排气门处于关闭状态,高压油泵的滚轮又不受凸轮轴的凸轮紧压),保持此位置不动,把进排气管口包扎起来,以防止落入虫子及其他杂质;五是经常擦洗,使机身不生锈,必要时给予补漆,以防锈蚀;六是每隔两个月左右,解开进排气管口的包扎,起动机器运转十几秒钟(不用加冷却水),再置机器于原来的停放位置,并重新包扎好进排气管口。

3.4.2 做好农业机械闲置时的保养尤为重要。农业生产分不同的季节,每当一个季节农业生产的作业完成后,很长时间后才会再次使用,机械就会生锈、迟钝,或者有的部件找不到,那么就会减少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当机械闲置的时候,要做好日常的保养工作,可以对机械进行清洗、,定时检查、调试农业机械的主要部位,使用过程中有问题的部件要及时更换,所以,机械长时间不用的时候可以根据附带的说明说来开展放置养护工作,使机械随时保持良好的状态。

3.4.3 有针对性的保养。机械出现故障以后要对发生故障的部位单独进行保养,如,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与其他物体相撞,这种情况可以对损坏的部件进行维修和养护,使机械尽快能够再次投入到农业生产作业中。

4结语

篇8

本文正是从我国当前“三农”现状出发,通过分析“三农”问题的原因,强调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来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与方法。

关键词:“三农问题”;重要性;解决办法

我国要想实现现代化,促进经济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三农问题。由此可见,解决三农问题是至关重要,农村的经济落后没有得到发展,就意味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十分缓慢的,“三农”问题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

一、“三农”问题的现状

从总体上来说,广大农村的现代文化程度十分低,发展严重滞后,城乡收入差距过大,这就是如今“三农”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为:

(一)农村收入下滑,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扩大。近些年来农民的收入很不稳定,远远落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农民的收入很不稳定,因为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于土地,而近些年来地震,旱涝灾害的频繁发生,使粮食的产量大幅度下降,这就造成了农民的收入较低,而城镇的经济水平较高是因为城镇居民收入不受自然的影响,城镇居民的收入比较稳定而且还在持续增长,这就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二)农村的劳动力问题十分严峻。一方面由于我国如今从国外进口的农副产品价格低,质量好,这就给我国农民的生产活动带来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大部分年轻农民选择进城打工,导致农村实际有效劳动力大幅减少。此外,农村的经济水平低,对教育不够重视,致使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素质较低,而城市的现代水平提高后,工业生产对技术的含量要求提高,对工人素质要求相应提高,以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很难在城市中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三)农村的社会秩序较乱。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对国家的一些方针政策认识不足,在加上经济水平较低,很容易产生一些不满的情绪,他们用一些消极的方法进行抵抗,有些地区出现了暴力反抗等事件,而且农民对法律认识不够,遇到侵犯人身利益的情况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知道用暴力或者有一些其他不正当的方式解决,这些严重影响了农村秩序的稳定。

(四)农业资源短缺基础设施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道路的不正确性给我国的农业带来了严峻的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就使我国的农业失去了赖以发展的基础,而且水土流失,水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使我国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在加上农业基本设施的落后,这都是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问题。

二、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性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我国农村人口比例较大,而我们衣食都与农民有关。所以解决“三农”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我国想要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要解决“三农”问题,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收入问题。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一目标有着直接的联系,我国进行全面的改革要想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加快城镇化的步伐,就必须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让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村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并没有真正的受益,我国的农村还是原始农耕劳作,并没有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而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生产,农业的科技含量并没有提高,现代化进程依然十分遥远。如果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下去,农村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容易造成农村社会的不稳定,中国改革也会因此失去动力,现代化的发展也将会受到阻碍,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起到阻碍的作用。我国是人口大国,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因此,为了确保我们国家粮食的安全,满足十几亿人口的需要,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可以保证国家的稳定团结,实现国家的长治之安,可以使我国更好的推进改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使国民经济向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三、解决“三农”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一) 调整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改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负担问题就必须要调整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现在我国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仍然不公平,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仍然倾向于城镇,而忽视了对农村的投入。使农民不能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平等的就业、受教育的机会。这是造成我国农村居民文化程度较低,素质相对较差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将会造成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这不仅影响着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农村的经济发展,长此以往将会对我们国家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今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得到了基本的完善,而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十分落后,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还是不够完善。农村对养老保险的认识不足,大多数的农民都片面地认为土地是他们生活的保障,必须改变农民的这一错误认识,而我们国家政府也应该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范围,使农民和城镇居民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2]。

(二)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

我国实行的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户籍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使农民在城市中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我国应该取消这种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户籍制度,这也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必要手段。只有取消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才可能和城镇居民享有平等的待遇,可以在城镇中找到一份较理想的工作,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减轻生活给农民带来的压力。

(三)增加国家投入

我国的土地面积辽阔,自然灾害频发,而农村对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所以我国家必须加大对农村的救济力度,完善这一救济体系,保障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自然灾害对农村人民的影响,使农村人口可以稳定的生活。此外,要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农业是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产业,因此国家必须加大力度对农业进行保护。一些发达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十分的重视,我们也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工业的发展上,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从而减轻农民的负担,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

(四)支持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

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可以解决一部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农村的经济,更有效的增加农民的收入。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三农”问题解决的基础和前提。要想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就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向城镇进发,以此来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力。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同时也可以使我国的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农”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必须要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提高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进而促进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更好的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现代 农业 科学 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法宝。近几年来,安阳县委、县政府为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路子和市委、市政府“农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战略构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通过规范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高效农业发展等手段,积极探索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新机制,促进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农村生产要素向农业聚集,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家庭承包责任制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对接,初步走出了一条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上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截至2007年底,安阳县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已达1.3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6%,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87亿平方米、占总耕地面积的9%。其中规模经营面积在6.7万平方米以上的有5.54亿平方米,种植粮食作物的有4400多万平方米,占总流转面积的65%。同时,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高效农业“百亩园”、“千亩方”、“万亩区”和产业带,形成了吕村绿康无公害高效农业示范园、天康食用菌示范基地和北郭洋凡、白壁邢牛、永和苏奇村、崔家桥赵马房等高效农业蔬菜大棚,以及安丰胡萝卜、洪河屯、安丰优质棉花和裕禾公司野菜、日本甜柿等基地。其中吕村蔬菜大棚达133.4万平方米,安丰胡萝卜面积突破667万平方米,崔家桥瓜菜867.1万平方米,裕禾公司特色农业基地333.5万平方米、日本甜柿333.5万平方米。现代高效农业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迅速在我县铺开,极大地推进了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布局调整,不仅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还对周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当前我县农村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人均耕地少,农民增收方式单一,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发达是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众多因素中的“瓶颈”问题。尤其是人均耕地少,农民工资性收入低是众多问题中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当务之急是首先解决人均耕地少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户弱小、土地细碎、经营分散的制度,调整生产关系,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这对于我县发展现代农业,农民持续增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已刻不容缓。

(一)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内在要求。农业现代化要求要用现代化科学管理办法组织管理农业,在不改变家庭经营的前提下,由贸工农一体化的规模经营方式,取代千家万户分散的小农经营方式,使农业经营逐步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只有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农业社会化程度,才能容纳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运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有利于机械化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土地向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流动;有利于以有限的土地资源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投入农业开发,有效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的经营效益;有利于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密集型且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效农业生产,是当前形势下实现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现实举措。

(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应对国际市场挑战的必然选择。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农产品竞争,而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国际竞争力低。我国农业以家庭为主的小规模、高成本的经营方式,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形势,农村土地规模化、产业化,已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篇10

有关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共注册种子企业8000多家,有效经营区域为全国的育繁加销售一体化的大型种业不足80家,拥有自主品种权的企业也仅100余家。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常年用种量为300亿公斤,价值达500亿元。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巨头纷纷抢占国内市场。特别是2000年我国颁布了《种子法》,国内种子市场,尤其是蔬菜、花卉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蓄势已久的国外大公司纷纷登陆中国。据称,目前我国70%的种子市场被国外企业控制。

实际上,中国也开始了对种子的投入。据悉,中央国有企业中种集团正在投资6亿元左右筹建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旨在建立育繁推一体化运作模式。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种业界最大规模的自主研发投入。但是,中种集团目前还没有实力同跨国企业竞争,属于“远水不解近渴”。

“洋种子”的涌入对我国农业产业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我们带来高产优质的农产品,也增大了技术所有者对农业生产的控制权。有专家表示,如果种子市场被外国企业控制,那么相当于中国农业的“咽喉”被人家掐住。

市场竞争中外资优势明显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张世煌表示,中国种业起步晚、基础弱,而跨国公司依靠强大的研发实力、雄厚的资金优势、成熟的市场运作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已对中国种业构成竞争压力。

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持证种子企业多达8700家左右,但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的只有200多家。全球种业10强公司占全球种业市场份额的35%,而国内种业10强公司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例仅为0.8%。业内人士呼吁,要与国外种业公司抗衡,中国应引导国内种业进行重组整合。

中国种子企业在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都弱于跨国公司,导致了市场中洋种子大行其道。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有过博士后研究经历,目前为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的张春敏在接受采访时说,包括种子行业在内的农业产业,目前面临着外资企业主导的局面。他分析认为,一是在加入WTO谈判期间,中国没有意识到农业问题的重要性及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倾向性问题。第二,近几年,中国农业产业外资进入非常快,在一些领域中外资占有主导地位,比如大豆压榨等方面,中国企业在引进中存在盲目迷信外资和外国技术的倾向。

加快技术进步和资金投入

2004年因中国企业对国际大豆市场的误判,形成了大豆危机,造成国内压榨企业损失惨重,大量企业倒闭。而此时控制粮食生产运销的国外跨国公司趁机低价收购、参股中国大豆压榨企业。据统计,国内70%以上的榨油企业被跨国粮商或控股或参股,已经形成了国外四大粮商控股或参股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主要品牌的局面。国际粮商控制中国食用油市场超过70%,市场的话语权被外资企业所掌控。

中国大豆产业链的“沦陷”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中国作为大豆的最大生产国之一,整个产业却控制在跨国巨头手中,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