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数字化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建设数字化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建设数字化方案

篇1

关键词:天然气 管网 数字化 技术 研究 应用

一、背景概述

数字管道[1] (或者数字化管道,Digital Pipeline)的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整体性地解决管道设计、建设、运营中的问题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为管道生命期服务。数字管道就是信息化的管道,它包括全部管道以及周边地区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过程。

在欧美发达国家,数字管道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例如,美国交通运输部管道安全局建立了“全国管道制图系统NPMS”,包含全美所有油气长输管道与LNG设施的位置和属性数据,以及人口、地质灾害、高危区、水文、交通网络等相关数据。此外,联盟管道、德国Ruhr、意大利SNAM、荷兰GasUnie、美国El Paso等大型专业管道公司纷纷在其管道建设、运营中大量运用数字管道技术。

国内从冀宁联络线开始正式提出建设“数字管道”[2],随后陕京线/陕京二线(中石油)、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中石油)、港枣线(中石油)、气电集团大鹏LNG(中海油)等都开展了数字管道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3]。

气电集团拥有运行、在建和规划的LNG接收站和管道项目十余个,众多项目公司出于对管网、LNG接收站等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生产运营管理的实际需要,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管道的生产需求,这同时也是SY/T-6621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中的明确要求。但是,气电集团并没有一套统一的数字化管道建设标准和规范,为了在集团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标准和建设指南,以期加强协调指导,提高各项目实施数字化的效率和效益,为安全、环保、可持续运营的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经过论证,气电集团2008年向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申请立项,开展“天然气管网及LNG接收站系统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课题,得到了总公司的批准。

本文将主要讨论天然气管网数字化技术研究及应用。

二、研究内容及成果

1.研究内容

天然气管网数字化技术研究内容[4]分为如下五个方面:

1.1管道系统数字化技术研究、应用系统与接口研究;

1.2已建和新建项目数字化实施方案研究;

1.3管网数字化建设技术规范、建设指南的研究与编制;

1.4示范工程建设

1.5实施风险评估及应急措施。

管道系统数字化技术研究主要包括:空间数据采集技术、地理数据坐标系的处理技术、数据质量控制技术、长输管道数据模型研究、管线探测技术、管道测量技术、GIS与SCADA集成、GIS平台选型。

应用系统与接口研究主要包括:APDM模型建库方案、天然气管道GIS系统设计方案、施工数据采集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线路巡检系统设计方案、GIS与EDMS系统接口方案、GIS与EAM系统接口方案、GIS与SCADA系统接口方案。

总体的技术研究对数字化的技术体系提出框架性的方案,在此基础上确立数字化的标准范围,特别是关于数据、应用系统、组织实施等方面的标准,并编制相应的数字化建设技术规范、建设指南、总体实施方案和风险及应对方案,并依据总体实施方案开展示范工程建设,通过示范工程建设对建设标准、指南和实施方案等不断修改、完善。

2.研究成果

经过研究共编制完成32份研究报告;1套“天然气管网系统数字化技术规范”标准;1套“天然气管网及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系统数字化建设指南”;完成两个示范工程建设和一项发明专利。研究成果具有以下先进性和创新性:

2.1研究领域和研究思路的创新:不但对“数字管道”领域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还将研究领域扩展到LNG接收站领域,研究编制的LNG接收站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和指南,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2.2标准编制路线的创新:在进行基础研究的同时,将研究成果上升为企业标准――《天然气管网系统数字化技术规范》并,用于指导气电集团天然气管网系统数字化建设,此天然气管网技术规范在国内属于首创。此标准应用到了中山示范工程的数字化建设,通过示范工程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订和完善,使标准更具实用性。

2.3数据采集方法和技术以及系统软件的应用功能创新:对数字管道所涉及的多种数据从采集范围、采集方法、质量要求,处理过程等方面分别做了详细规定;对数字管道中的必要应用系统,从系统结构、系统要求的软硬件配置、系统的功能要求等方面对不同的应用系统,详细设计了各自的功能。

2.4已建与新建管道实施方案的创新:已建和新建管道实施数字化建设最主要的区别是施工期的数据采集,尤其是隐蔽项的数字采集工作。针对管道建设的实际情况,研究对新建管道和已建管道分别设计了数字化实施方案,可操作性强。

三、应用实践及效果

1.示范工程的最佳实践

管网数字化的技术标准编制完成后,结合一个已建项目和一个新建项目作为应用实践的依托,开展示范工程建设,以检验和完善数字化建设的总体实施方案和标准。

2008年6月中旬,实地调研了中山、珠海、深圳多个管道项目,经过对项目规模、现有技术条件和对GIS的认识等方面综合对比分析,初步选定中海中山天然气公司(以下简称“中山天然气” )作为应用实践的试点单位来进行示范工程。

中山天然气已建成一条17.3km的试验管道,于2007年开始正式投产。另外要新建一条管道,长48km,口径为508mm,于2008年10月开始施工。根据《天然气管网及LNG接收站系统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建立的“标准体系”的要求以及“建设指南”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中山新建管道和已建管道各3公里的管道和站场完整性数据采集与建库,并以数据库为基础进行应用系统的建设。

示范工程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内容:

建设管道完整性数据库;

开发、部署管道GIS系统;

站场及站场外三维模型;

实现GIS与管网监控平台的集成。

1.1 管道完整性数据库

篇2

1.1功能设计分析21工程进度管理应分工程和投资进度,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管理和统计的需要,主要查询统计功能应包括综合进度查询、投资进度实时查询、季报信息报表、月报信息报表、年报信息报表、实际工程进度与设计进度对比分析等模块。有条件的情况下,对于各类报表,应设计图片、三维动画等形象化展示方式。1.2数据库总体设计初步分析工程进度信息只是水利工程建设信息的一部分,需要计划合同、工程基本情况等信息作为支撑才能实现进度管理的各项功能。投资进度管理模块维护的数据信息主要是投资计划和资金到位信息,其他需要的信息均应主要从其他模块获取。例如:对工程进度进行查询统计时,应对工程量签证、合同结算单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而不必在工程进度管理中再次重复录入。因此,工程进度数字化的数据库总体设计重点是处理好与工程建设管理其他信息的关系问题。1.3数据详细设计初步分析工程进度最终结果为总体进度的各项指标数据和形象进度展示,建立数据库时,应提取工程建设管理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因此,工程进度信息数据库必须与其他工程建设管理数据库统一设计,建议采用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设计思路,建立相应的数据对象模型,一是除工程总体信息数据库表外,工程建设管理数据库设计按照水库大坝、水闸等水工建筑物分类,以及景观工程等尾工项目分类建立相应的数据对象模型、合适的数据结构、数据约束和数据操作,二是按照数据库范式和实体-联系模型的设计方法明确各对象模型的关系。同时,对于生成的阶段性(如:年度、月等)统计报表数据应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予以保存,只有基础数据更改时才对此数据库表进行修改,这样设计的主要优点一是便于上级部门提取相关数据,二是加快客户端的报表查询速度。

2数据表设计举例分析

以资金到位情况表为例,简要分析资金到位情况数据库表设计思路,不包含与其他数据库表的各种联系的设计分析,也不包含对此表的数据操作分析。资金到位情况数据建议按照中央、省级配套、其他(企业自有资金、贷款资金)等进行设计,便于维护和使用。由于投资进度管理一般精确到月,表格设计时可将年和月分别设置字段,便于进行年度投资和月份投资统计。同时,通过设置LOB大字段,在表格中设置设计“文件依据”、“到账凭单”等字段,这样可避免到位资金数据造假的情况,例如:可以很容易发现用银行贷款或建设单位自有资金替代省级财政配套资金的现象。初步分析可按以下两套方案进行设计。方案1:中央、省级配套、其他类资金各设计一张表,以中央投资为例,如表1。此表设计便于查询和统计中央渠道的资金。但是,因为中央资金基本上以预算内投资为主,且各类资金到位时间也不一致,将导致很多字段存储“0”,浪费存储空间,但根据目前技术发展存储空间不是考虑的主要问题。本方案主要缺点是可扩展性不强,很难适应财政和投资机制的变化。方案2:将所有到位资金均安排到一张表中,如表2:此表“级别”包括中央、省级配套、企业自有资金、贷款资金、利用外资、企业债券等,“类别”包括预算内投资、国债资金、专项资金、银行贷款。此表设计占用存储空间少,对于投资体系发生变化的适应性强,即使投资体系发生变化,也可以不更改表格设计。缺点是按时间、级别查询投资时计算工作量大,但是,目前计算机性能不断提高,计算速度应该不是问题。综上,推荐方案2作为资金到位数据库表设计方案。

3统计报表功能及主要设计思路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施行信息统计报送制度,工程和投资进度管理的统计报表应满足信息报送和项目管理的需要,以季度信息报表、月投资报表、工程进度报表为例分析如下:3.1季度信息报表本表应包含投资完成情况(分年度计划投资、年度投资调整计划、截至本季度的投资完成数、全年预计完成投资数等)、占总投资的百分比、资金拖欠(包括工程款、设备款、材料款、征地款、其它款等)。生成此报表必须获取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模块的信息。3.2月投资报表本表应包含投资完成进度、累计完成投资、年度完成投资、实际工程量进度(按工程特点可细分)等,生成本表除了资金数据外,还涉及工程进度管理的数据。将投资完成进度和实际工程量进度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3工程进度报表本部分主要包括工程进度信息统计分析,可分工程部分、移民环保水保部分、追加投资部分、其他部分等,每部分都可细化,例如:工程进度信息应包括本年度工程量计划,年度工程量计划应包括工程量、投资、占设计百分比等。工程进度统计的累计工程量根据工程的类型、初步设计报告、施工合同签订情况等存在较大差别,政府部门可提供相应的数据模型供全行业参考,以便于统计分析。3.4全国水利工程建设平均投资水平分析报表通过建立水利工程和投资进度管理信息平台,对于分析评价全国或某地区一定时期内的灌区工程亩均投资、移民人均投资、电站电度投资和千瓦投资等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些宏观估算数据对于项目规划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4相关建议

篇3

关键词:管理;公路工程;信息化;BIM技术

1公路建设行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1.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最初的工程管理模范工程是1982年的鲁布革水电站项目,该项目是我国第一个采用招投标模式开展工作的工程项目,这也标志着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进入了全新的现代化发展新时期。目前,我国在公路行业各阶段均需要完备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从规划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到后期运维阶段没有完整统一的工程项目管理平台,这与我国工程建设模式的特点有关。由于工程项目各阶段都是独立开展工作,各参与方之间没有良好的信息沟通、共享平台和机制,使得各参与方都是各自为战,即使有的项目参与方拥有自己的信息管理平台,但由于信息数据仅针对自己,不能真正实现信息的“流动”。我国今后在公路建设行业的信息化管理依然任重而道远。

1.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公路建设行业经过长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管理系统或体系,例如地理信息系统、公路数字化设计系统、物料采购系统、运维管理系统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发达国家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开发和研究智能化、电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我国工程建设模式不同,国外大多在设计、施工阶段均由同一家公司完成工程建设,因此,建设过程中的设计数据能够用于指导施工,施工信息也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因设计缺陷导致的返工等,真正做到了设计施工一体化。

2勘察设计阶段的信息化管理

勘察设计阶段在公路建设阶段中处于上游,勘察设计成果能够直接指导建设单位开展相关施工工作。因此,在勘察设计阶段能够有效利用好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不但能节约设计成本,提高设计效率,而且设计信息的数字化方便传输、共享。如今BIM技术的大力发展为公路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提供了另外一项重要的手段。BIM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的工程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协同化管理过程和活动。以其灵活、方便、快捷、准确的反映工程信息而为决策者提供完整的管理信息。通过BIM数据,可以保证设计者的设计成果能够精确的与工程实际吻合,避免了因错、漏、碰、缺而导致的返工。此外,勘察设计阶段的BIM模型对于公路工程全生命周期起到关键的起点作用,在设计阶段之后的施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均能够利用设计阶段的BIM模型及数据开展相应的工作。协同设计一直是勘察设计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设计者在设计时与其他设计者沟通往往采用传统的电话、视频、会议等形式开展讨论工作。这样既费时又费力。当上游设计发生变更后,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下游,就会造成下游依然在延续原有设计方案,当下游发现上游设计变更后已经为时已晚。通过Projectwise协同平台可以使得不同工作分工的设计者能够在PW体系中完成协同设计,当上游设计发生变更后,下游设计者能够实时接收来自上游设计的变更信息。避免了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共享闭塞的问题。

3施工阶段的信息化管理

施工阶段一般分为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物料管理等主要模块。不少施工单位都自筹资金建立了针对具体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这种信息化管理平台往往是局部的、狭义的,只能反映本项目的管理情况。对于大型施工企业来说,以项目级管理入手,开发出适合整个企业的企业级信息化管理系统才是关键。涉及到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就会涉及人力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这需要与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无缝对接。BIM技术作为贯穿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现代化、信息化技术与解决方案能够为项目或企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手段,实现公路工程信息化管理。BIM技术以模型为载体,模型具有工程信息属性。通过BIM技术能够实现工程项目的碰撞检测、可视化施工模拟、进度模拟、实景VR漫游展示等。在施工阶段,通过BIM模型搭建一整套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工序及管控,可以与业主方、监理方共同组建项目管理小组,按照需求开通管理权限,将实际工程内业所需的各种工程报表和审批单内嵌于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能够实现工程项目从施工放样、土地平整、土方施工到竣工验收的一整套管理信息化管理流程。

4运营维护阶段的信息化管理

管理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为项目资产带来增值效益,因此,如何通过管理实现公路工程项目资产增值是建设者一直努力的方向一般公路工程在运营维护阶段的管理内容有:大数据分析、健康监测、预防性养护、车辆流量分析及控制等。针对以上管理内容,需要运营养护单位建立一套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平台建设主要以资产信息化作为主攻方向。依托BIM技术,将公路工程资产信息全部载入BIM模型中,以BIM模型作为项目的信息载体,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对交通流量控制、路线两侧经济影响、实时监控系统等进行动态跟踪和管理。对于业主来说,了解资产信息是为了决策提供技术数据,数据的价值是将固定的现实资产变为非固定的数字资产,在计算机中数字资产可以千变万化成为任何业主想要达到的效果。目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存在体量大、分散、各自为政的特点,建立起全国公路养护管理体系对于全国公路工程资源普查、养护标准制定、动态统筹规划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建成公路的总里程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如此大规模的公路市场,信息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篇4

关键词:工程测绘;工程测量;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工程建设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每个城市的壮大与繁华都离不开工程,而保障施工顺利进行最基础的工作便是工程测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测量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为各种工程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后盾。实际工作中要针对不同性质的工程选择合理的测量技术,以达到降低施工难度,确保工程建设准确、快速、保质、安全地进行。

2、工程测量技术的作用

传统的工程测量技术涉及领域一般包括水利水电、交通运输、建筑工程等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测量技术如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数字化测绘技术、遥感技术、摄影测量技术等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工程测绘领域,为工程测绘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测量数据,涉及领域也在逐渐扩大,现代工程测绘已不只是简单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服务,也不仅限于提供实地测量数据,还要对测量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甚至有更高要求的还要对物体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专业性的预测,这样工程测绘中的测量技术才能适应现代化工程建设复杂的环境,并不断发展壮大,以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测量数据,加速工程建设的发展。

工程测量技术作为工程测绘的核心,通常经过施工前对施工地点周遭环境的实地考察与分析,制定相应的测量方案,以为后期的工程设计与管理提供依据,降低施工难度,并可游刃有余的控制施工过程中的难点、重点,确保高质量、高保证完成施工任务。

3、工程测绘中测量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3.1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是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实现准确定位一种高科技定位技术。由于受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我国以前所用的卫星定位系统主要从美国和俄罗斯引进。而现在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定位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研发了差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使GPS 在测量三维坐标技术反面得到更好的发挥,并逐渐由静态测量发展到动态测量。动态测量技术被称为RTK技术,它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与工程测量技术的完美结合,是动态监测需要测量区域的一种测量技术,其测量更加精确,对促进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飞机等飞行器以卫星遥感、低空航拍和高空摄影等方式搜集地面上需测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确定所测的地理环境和资源。遥感技术主要包括电磁波遥感技术、声学遥感技术和物理场遥感技术三种,它们是依据波长的范围来划分的。现代化遥感技术所获得的遥感信息同GPS技术一样从静态监视发展到动态监视,检测领域也由原来的土地覆盖、交通系统逐步扩展到矿藏、水文检测等领域,并且能够将获取的信息资料提供个当地环保部门,环保部门根据所获信息对矿区环境以及水文进行监测,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矿石开采的顺利进行。遥感技术以其越来越高的精确性和适应性为工程建设快速有效地提供所需信息,及时性高,能够大力弥补其他测量技术的不足,在工程测绘领域中占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3.3 数字化绘图技术

传统的工程测绘最大的难题便是绘图工作,难以做到精准性,而数字化绘图技术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大大缩减了绘图时间,以精确度高、传输与存储方便快捷等特点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数字化绘图需要绘图人员严格按照要求整理、采集指定待测量地点的数据,以最大可能收集全面的录入信息,以保证最终图纸能够完整反映所测地点的地理面貌,高质量完成绘图工作。绘图工作人员再进行数字绘图前要拟定详细的草图,避免成图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出现,成图后还要对其存在缺陷的地方进行编辑和修补,保证地图所反映的信息更加准确、可靠。目前数字化绘图技术主要有电子平板和内外业一体化两种模式。电子平板可避免对数据进行复杂的编码,所有有关数据采集、处理以及图形编辑工作都可统一在现场进行,因此,电子平板模式具有更快的反馈速度、更高的成图精度以及更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一般市政工程会普遍采用电子平板模式;内外业一体化技术主要以明确分工、协调配合为基础对数据进行才给予处理。

3.4 GIS地理信息技术

GIS地理信息技术需要以计算机和数据库应用技术为基础,并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多种综合性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能够通过计算机一一对应地表的标志性物体与其地理位置,并对以掌控的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及时修补数据中纰漏,让数字地图更科学合理、有理有据地提供所需数据。

GIS地理信息技术对于提高地理信息的管理方面有突出成效,计算机与数据库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数据更新与分析的难度,与其他工程测量技术有很好的“兼容性”,实现了工程测量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3.5 摄影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技术可达到高质量、高精度要求,在实际测量工作中结合计算机技术为工程建设提供完整、实时的三维空间信息,在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公路铁路、和长距离通信等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为其提供数字、影象或线化等多种形式的地图。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领域可提供一般测量难以提供的技术,让测量数据更具直观性。

3.6 集成技术

GPS、GIS、RS(3S)三种技术可有机结合,互相借鉴,取长补短。GPS和RS可为GIS提供区域和空间定位信息供其进行相应的分析并对信息进行提取集成,提炼出有用信息作为工程建设中的决策依据。我国大部分大型工程例如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工程、青藏铁路等施工范围大,物流需求广泛、需求量大,施工周期也很长,它们大多会应用3S技术为其提供有效、可靠的数据信息。集成技术对以后大型工程建设的意义会越来越重要,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

4、总结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工程测绘中的测量技术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还考虑在工程测绘中应用测量机器人,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测量技术中的图形、影像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都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和实时化,让数据采集与处理在保证科学、标准、准确、可靠、规格的同时更加快捷方便,工程测绘中的测量技术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测量成果,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连柏,齐利强.工程测绘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19):91-92.

篇5

1国外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开始将计算机应用到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2],目前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水平较高。美国利用微机管理程序对城市森林的树种、位置、数量、年龄、生长状况、经营措施、抚育强度等进行管理;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对其所管辖的每一棵树木都建立了数字化的信息档案,通过计算机检索就能对全国的观赏植物品种、数量和生长状况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日本东京利用高精度卫星影像构建空间数据库,对中心区绿地进行分析;MakotoYokohari等人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对亚洲超大型城市的城乡交错带绿地功能进行了评价。

2国内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建设起步较晚。200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开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将80万棵树木的分布地点放入电子地图,清晰的显示树木的分布和位置,方便技术人员进行树木的管护工作,提高管理效率;上海市通过卫星遥感图像的数字化,研究了上海市绿地景观的特点[3];深圳市设计了以空间数据库为核心的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2011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研发了“城市园林绿化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并在广东省阳江市和浙江省丽水市开展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全面建设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已经开始。

二、西安市构建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园林绿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创建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是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要求和关注度越来越高,西安市近年来围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开展了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园林绿化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随之而来的园林绿化管理问题也愈显突出和重要,各种管理矛盾日益显现,传统的管理办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只有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尽快实现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电子档案的建设和管理,给园林绿化规划、工程建设、养护管理、社会化服务等提供科学管理依据,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辅助领导进行决策,才能满足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园林绿化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

2先进成熟的技术手段为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不仅是西安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需要,更是园林绿化管理自身发展的需要,现有的技术也为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提供了条件,目前,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GPS)可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提供良好的信息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能为绿地系统管理与分析提供技术平台[4],同时辅助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5],也为建立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提供支撑。因此,建立技术成熟、手段先进、应用成本可控、管理功效更大的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所需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

3“数字化”是西安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必然选择

目前,西安市园林绿地建设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类园林绿地资源数据更新很快[6],现有的绿化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管理工作需要,数字化管理便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必然选择。只有充分利用3S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建立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真实状况,使园林绿化管理从静态、动态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分析决策,科学的制定各类城市绿地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空间布局,实现对城市绿地的合理规划与科学管理。

三、西安市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结构

1系统功能定位

为了全面提高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实现园林绿化资源信息的开放性、共享性和时效性,要求系统基础数据完备、运行稳定高效、功能方便实用、接口预留充足。西安市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的功能定位是:管理决策系统化、科学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方式全面化、动态化;管理效果最佳化、超前化;资源信息共享化、实时化;监督机制社会化、透明化。

2系统基本结构

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是以3S技术为平台,以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为主线,以提高决策管理水平为目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极强的一个管理系统。系统基本结构包括基础层、服务层、业务层、数据层。基础层是管理系统平台运行的物质基础。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平台、安全防护软件等;服务层提供用户业务,应用于服务系统。通过可视化的用户界面表示信息和收集数据,是用户使用系统的接口;业务层是实际业务规则的执行部分。业务层通过将正规的过程和业务规则应用于相关数据来实现客户通过表示层发出业务请求;数据层是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存放地。实现数据的存储,并集中管理这些数据,保障空间数据库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灾难防护。该系统以西安市城市园林绿化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管理为核心,以实现决策支持功能为系统建设目标,突出体现系统浏览功能、信息查询统计功能、数据输出功能、空间分析功能、用户分级管理功能、数据编辑功能、数据更新功能等。

3地理信息系统构建

3.1信息源

城市园林绿化信息源涉及面十分广泛,但是最重要、最关键、最难收集的还是与园林绿地和园林植物相关的基础地理信息,其数量之多、变化之大增加了采集的难度。管理文档信息包括绿化工程设计、招投标、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养护管理以及行政审批等,文档信息要及时收集与更新;基础地理信息包括基础地形图、行政区划图、高分辨率航片或卫星影像、绿地斑块、绿化植物等,是该系统的核心信息源。

3.2图形数据库

提供大量空间数据管理功能,方便快捷的实现图形数据的查询、检索以及输出。具有图形输入、图形编辑、图形输出、图形管理、数据转换等功能。

3.3属性数据库

主要包括属性数据的导入和对现有数据的修改。对应于图形数据库,图形、属性数据对应性强,无空间逻辑错误。数据库完整规范,数据全面,逻辑一致性强。

3.4专题数据库

园林专题数据的录入、编辑。系统提供丰富、便捷的录入及编辑工具,进行园林信息数据的录入及编辑,同时保证采用数据的现势性要强。

4系统服务功能

4.1法规政策系统

严格执行“绿线管理”,强化规划绿线的法律地位,从审批管理入手,保证各类建设项目按规定建设绿地,对绿地系统和绿化用地进行强制性保护。该系统提供园林绿化管理法规、政策服务,各类园林绿化管理信息,公告园林绿化行政许可以及提供其它相关通知、通告等服务。

4.2部门管理系统

该系统支撑的办公自动化,以地图的方式体现了各种园林绿化数据,业务信息一目了然,大大减少重复性的园林绿化日常业务处理的工作量,使园林系统内部各业务部门、党务、人事、办公室、工会、共青团、档案以及直属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高效运转,实现管理过程的数字化、无纸化。

4.3资源管理系统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开展园林绿化资源调查、园林绿化资源统计分析、园林绿化发展趋势预测、园林绿化规划模型建立、优化绿化结构与空间布局、绿化规划设计效果评估、绿化规划设计文档制订等管理工作。

4.4工程管理系统

强化工程建设全程监管,对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绿化项目,都要严格设计、规范施工、全面验收。工程管理主要包括项目设计、施工招标、施工方案审批、工程施工、施工监理、工程竣工验收以及相关工程建设资料查询等内容。

4.5养护管理系统

加强公共绿地养护管理,制定养护质量等级评价标准及考核体系,建立符合实际的养护管理评价机制,确保园林绿地功能作用的发挥。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古树名木管理、病虫害监测预报、养护管理执行、养护管理档案、养护定时提醒等。

4.6决策管理系统

通过对园林绿化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实时监测,以园林绿化基本数据库和评价模型系统为基础,以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成果依据,实现对不同时段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决策方案,供管理部门科学决策,实现动态管理。

4.7查询输出系统

该系统能够快速、方便的查询、检索、分析所需要的园林绿化现状数据、历史数据,同时提供各类数据录入、数据库维护、数据动态更新以及各类统计报表输出、专题图制作和输出等功能。

4.8社会服务系统

针对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和查阅的大量政务信息、有关绿化工程进展、养护管理情况等进行采编、传递、,以供各级领导和园林系统相关人员查阅,社会的广泛监督,以及让市民享受城市园林绿化快速发展的成果。

5系统用户管理

对该系统的使用人员进行管理,通过对用户使用级别进行限制来增加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5.1用户管理

系统用户可以分为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内部用户主要是指使用本系统的工作人员,以及系统的管理、维护人员,这些工作人员依靠系统完成日常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外部用户主要是绿化系统以外的相关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系统分析与用户需求主要从内部用户的职能、机构和业务流程及管理对象角度进行分析,同时兼顾外部用户的需要。

5.2权限管理

用户权限管理完成定义系统用户、用户角色、用户权限、用户部门、区域、设施类型等,为用户搭建应用系统提供权限的分配,实现权限与业务应用融合。

四、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的管理

1系统更新

该系统数据信息量十分庞大,涉及到园林绿化的各个方面,数据管理和更新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保证各种信息数据的现势性,将系统数据的更新工作和日常业务工作统一与融合,保障数据及时采集,严格审查,及时更新。

2系统维护

篇6

关键词:油田地面建设 新技术 发展趋势 重要意义

一、油田地面建设技术在油田建设中的重要性

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我国的内蒙、新疆、渤海等地已经先后勘探出新的油田,并对油田的储量进行了进一步的勘探与开发。以扩大油田的开采范围。目前,我国油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东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其中以西北部地区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质量上乘,然而,由于西北自然条件相对严酷,大多为沙漠,风沙较大,部分油田甚至就在沙漠当中,地面配套设施的建设难度非常大,因此也对这种类型油田的地面建设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东北地区的辽河油田虽然石油储量也很可观,但是大部分面积属于小断块油田,原油的产量相对较低。产油期间较短,使原油的成本提高。造成了小断块油田的开采经济效益普遍偏低。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新型的油田地面建设技术,便能够有效的简化地面建设的施工方案。起到了降低地面采油工程的施工难度、使工程的投资降至最低、以及控制操作费用,使投资成本最小化。此外,新型的地面建设施工技术的灵活性能高,能够很好的适应小断块油田在储量、规模和地质条件上的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在逐步提高油田的产量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油田的经济效益。在地面建设中采用新技术,能够更好的满足石油开采的需要,增加油田的原油产量。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油田地面建设的新技术及其在施工中应用

我国油田的一大特点是大面积油田与小断块油田共存,不同油田渗透系数与原油产量也有着较大的差异。这就造成了油田的开采与建设难以协调统一。仍然使用传统的设计理念与建设技术对小断块油田进行开采,不仅地面工程的施工成本相对较高,还大大降低了小断块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降低了原油的产量,而且也不利于对小断块油田进行全面的开采,限制了油田的原油产量。在这个前提下,采取新型的地面建设技术与施工工艺,便可以节约油田地面工程的建设成本、提高油田的原油产量,确保油田经济收益的最大化,对不同条件的油田进行针对性的开发,简化地面工程的施工难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油田的产油量。在新技术下的地面配套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油田采用整装油田与小断块油田分别设计分别施工的设计思路。对整装油田采取注水开发的地面工程建设模式进行开发。该油田的地面建设采用了二级布站与三级布站相结合的工艺。用三相分离器进行油水分离作业,提高了原油脱水的速度与效果,对提高原油的产量、扩大油田的开发规模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油田地面建设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1.施工项目管理的标准化

施工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可以为油田地面建设技术的选择提供基本的参考,同时也方便了对工程质量的监督与评价,能够明显的缩短油田地面工程建设的施工周期、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对节约油田的建设资金、提高油田的产量、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2.工艺流程的简单化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油田的地面工程建设技术也有了更大的进步。其中,工艺流程的简单化便是油田地面建设典型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以前的油田地面配套设施建设基本采用多级布站的模式,施工工艺流程复杂,而且工程量大、工程的成本较高,增加了油田地面建设的投资,在此同时也延长了油田地面建设施工的工期,进而影响了油田的原油产量。而新型的油田地面建设技术对油田地面建设的工艺流程进行了大量的简化。根据油田自身的显著特点,对原有的工艺流程进行科学的设计分析,实现了多级布站的合并。这样,既能够有效的降低油田地面工程建设的投资,减少设施管理与维护的难度,又节约了设备的运行费用,也增加了油田生产的稳定性。

3.地面设施的密闭化

传统的油田地面工程建设,由于受到资金和技术的多方面限制,针对油田气体不能进行有效的收集,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的同时,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减少、油价的日益提高,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已经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在油田地面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采用密闭化的建设技术,对油气资源进行科学的回收与利用,不但保护了环境,而且对资源也是一种合理的利用,对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问题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目前,诸如定压阀、油气混输泵、轻烃回收系统等先进的工艺设备,以及增压点密闭混输技术、油气水三项密闭分离技术等新型的技术手段已经在新油田的建设和老油田的改造过程中逐步广泛的应用,这样既提高我国油田的产量又减轻油田对环境的污染。

四、油田设施建设的数字化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在油田管理的过程中引入信息数字化技术,实现油田管理的数字化与油田的自动化生产,能够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有效的减少杜绝生产过程中因人为失误而形成的事故。在提高油田产量的同时,使油田的运行有了更安全的保障。数字油田的建设使油田的地面设施,在原有的基础上,具备了将信息实时上传的功能,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掌握现场的生产状况和设备的运行情况。有效的促进了油田的管理体制向着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为实现油井的精细化、数字化、自动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7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档案馆迁建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已被列入2013年县重点实事项目预备类计划,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项目建议书、设计方案招标、方案评审会等工作。

2、“记忆”工程逐步推进。启动《记忆2012》、《缑乡旧影》编印,开展了口述档案的录制,继续开展《缑乡岁月》的制作。指导县住建局、县大活办等对重大活动进行档案记录。其中县住建局对15个拆迁地块的原貌及拆迁过程、44个重点项目的工程建设等进行记录,形成视频素材80GB,记录时长10小时,照片5.87GB共计1340张。

3、档案宣传形式多样。首次开展“国际档案日”纪念活动。举办了志愿者为档案服务启动暨家庭档案业务培训、档案法制图片展、广场咨询、“档案在你身边”微博征文大赛等活动。承担“徐霞客开游节”相关活动,开展了首届中国“徐霞客游线”历史记忆文化作品征集大赛活动,充分挖掘“徐霞客游线”历史记忆文化内涵,利用档案历史资料,助推“徐霞客游线”早日进入世界性文化遗产名录。

4、档案馆基础进一步夯实,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首个开通了档案服务百姓语音电话,让普通百姓不出家门就能方便咨询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加快馆藏档案的开放,对中学等80余个单位1981-1983年度5674卷档案进行开放鉴定,最终解密开放4294卷档案,馆藏开放档案数量达到21332卷。开展了档案抢救,将馆藏的30余卷清朝同治至宣统年间的县育婴堂原始档案资料,进行档案抢救修复工作。加大征集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征集到清朝县试试卷、小学毕业证书、知青等照片、资料300余张(份)。上半年,档案馆接待查档利用2250人次,调卷2494卷次,复印3038张。

5、积极开展登记备份和数字档案馆建设。贯彻落实监察部、人社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的《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相关措施,将“实施档案和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制度,充分发挥档案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首次列入2013年全县反腐倡廉建设重点项目。加快数字档案馆进程,完成了数字化加工一期项目抽查和二期项目160万页扫描(其中已挂接55万页),完成县数字档案馆三期硬件设备项目,以及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三期项目招投标方案的制定。

6、加大档案监管指导力度。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监管,与县发改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重点实事工程档案的通知,要求所有重点实事工程责任单位开展档案登记和验收工作。完成了志清公司等3家企业技改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和县就业管理处业务档案达标验收。配合市档案局对县国土局档案工作进行了执法检查。指导县人社局、得力集团开展专业档案馆建设。

7、开展形式多样的档案业务培训。举办了一期档案岗位培训,147人通过培训取得了档案岗位证书。上半年,还根据各单位不同需求举办了照片档案整理、目标管理认定等多种实用操作培训。

上半年,还召开了全县档案员会议,完成了县档案学会换届选举等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县档案馆迁建工作。加强与县公建中心的沟通,做好县档案馆新馆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细化、建设资金等前期工作,力争2014年年初开工建设。

2、继续加强档案馆各项基础性工作。大力开展档案资料征集工作,开展赴异地征集;配合全市档案系统,启动婚姻等民生档案异地查档跨馆出证工作。

3、加强机关、企事业档案工作。8-9月份继续开展县级机关、乡镇档案工作年检,抓好档案目标管理考核;积极鼓励开展档案目标管理认定,10加以上单位达到市级以上标准;抓好2013年县级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和验收,开展档案执法检查;继续开展数字档案室建设,10%的机关创建省规范化或示范化数字档案室;全县乡镇、街道和县直属部门要完成2007年以来进馆档案数字化加工扫描;完成《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审批。

4、继续推进“记忆”工程。加强对“记忆”工程的监督指导,督促指导责任部门做好发展的同步记录,及时报送原始资料;完成《记忆2012》、《缑乡旧影》的编印出版,完成大型档案文献纪录片《缑乡岁月》文化产品的包装、宣传工作;继续协助做好首届全国“徐霞客游线”历史记忆作品征集大赛活动;建成1家省乡村记忆示范基地。

篇8

【关键词】变电站 数字化设计 应用价值

传统的变电站设计是用各种设计图纸、文本标注设计内容,而其设计成果数据准确性只能依靠人工校核来实现。数字化的变电站设计是利用建模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来对设计数据进行加工、管理,其设计过程也是构造数字化成果数据的过程。

1 数字化设计技术

数字化设计技术是建模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设计领域的集成创新;是以变电站设计对象数字化表达为基础,实现变电站基础信息集成化,设计过程智能化,设计平台一体化,专业设计协同化,设计成果数字化、可视化,应用成果全程化,形成包含设计对象数据、工程过程信息等内容的数字化设计成果。

数字化设计是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要求,设计过程生产的所有数据,在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后半程更具价值。设计阶段是数据产生的源头,数据产生机制会直接影响整个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应用的水平。

我院在几年前采购了北京博超公司的STD变电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目前本院大多数750kV变电工程均采用该平台进行设计,平台应用效果良好。

STD数字化三维变电设计平台是以数据库为核心、以三维技术为手段,结合标准化知识管理体系的精细化变电设计平台。平台通过设计数据驱动与共享实现设计流程的自动化,借助三维技术实现设计成果的精细化,进而实现全专业模型级的协同设计。

2 实际工程数字化设计

2.1 工程背景

阿克塞民主330kV变电站是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重要的电力枢纽,连接着光伏、风电等电力能源供应和铁路、工业等重要电力用户。工程本期规模为主变2*360MVA,2回330kV线路接入沙洲750kV变电站,预留当金山南方向2回330KV出线位置,预留西北方向各1回330KV出线位置,110kV出线6回。工程远景规模3*360MVA,330KV进出线6回,110KV进出线20回。围墙内用地面积3.3897公顷,站址总用地面积3.9219公顷。

2.2 设备建模和入库

设备三维建模一般是由工程师参照厂家提供的设备安装图,通过设计平台提供的工具进行建模。设备建模时,模型尺寸应以毫米为单位,比例为1:1,设备部件颜色应合理,同类部件颜色应统一,设备模型的各重要部件应有相应的类型标识,比如带电体、接地体、绝缘体、支架、机构箱等,便于后续安全净距检查等设计优化。

2.3 主接线设计

主接线设计有两种方式,一是调用典型回路或典型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另一种是参数化设计。其中,参数化设计是一种快速灵活的设计方式,可以输入工程的电压等级、变压器台数、接线方式、进出线数量和回路样式,就可以自动形成一个主接线方案。

2.4 工程设备编码

为使电网工程建设各方与业主或运营方共享工程信息,确保在电网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过程中信息的可识性和共享性,提高电网工程的数字化管理和安全运行水平,需要为工程中主要设备进行编码。

2.5 数字化协同设计

变电站设计需要多个专业共同完成设计,数字化设计同样需要进行协同设计。数字化协同设计需要在同一个平台下进行,在平台上进行数字化协同设计,首先要建立协同工作空间,然后在协同空间里建立协同树,包括总的部分、各配电装置区域和主控楼,再细分为各个专业和专业内的主体内容等。然后,再在各协同节点设置负责人和权限,各负责人在各自的协同工作空间下开展设计工作。

2.6 总图设计

总图设计依赖于数字化地形图,设计开始首先要导入本工程的数字化地形图。在数字化地形图上进行场地平整和土方量计算。并进行总图规划设计,包括各配电装置区域、进出线位置、主控楼和大门、道路、围墙、排水沟等。

总图设计完成后,设计成果需迁入到工程数据库中,各配电装置区域设计时均需以总图设计成果为基准,在总图中规划的区域上进行各配电装置的设计和布置。

2.7 配电装置设计

配电装置设计时可以直接利用主接线设计成果进行设计。可自动获取间隔和回路信息、设备信息进行轴网设计;可以根据轴网确定设备布置点,按照设备类型、相间距和支架高度可自动进行设备布置。然后,进行导线连接完成配电装置设计。配电装置设计的设计成果可以通过协同工作空间迁入到工程数据库中,并自动更新到三维总平图上。

2.8 土建专业设计

土建专业设计包括建筑、水暖、结构、总图,各专业可以在各自的协同工作空间下开展各自专业的设计工作,也可以利用各自常用的专业软件进行计算校核,比如Midas、岩拓、PKPM、飞时达等专业软件。设计完成后,可以通过接口将设计成果导入到平成土建专业设计内容。

2.9 计算校核

设计完成后需要对设计成果进行计算校核。在数字化的设计成果上,设备模型的属性信息和空间位置关系获取非常方便,可以直接进行计算校核。

2.9.1 计算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绘;重要性;数字化测绘技术;测量施工;应用;注意事项

一、建筑工程测绘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测绘包括勘测、绘图两部分,勘测能够进一步了解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环境,绘图则是将勘测结果绘制成图形供参考。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建筑测绘的质量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无论是中小型或大型工程规模,均要经过全面性的勘察测绘活动,以更好地指导现场施工作业。工程测绘重要性的表现如下:

1、勘测地质。一般情况下,勘察的内容包括:搜集研究区域地质、地形地貌、遥感照片、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相关信息,掌握这些资料能够为后期施工作业提供科学的引导,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地质环境对建筑物基层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地下水运动常会破坏基坑工程的稳定性。正式动工前期开展工程测绘工作,能够详细地掌握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

2、引导施工。建筑质量与其经济收益是密切相关的,工程测绘可保证项目建设质量符合使用需求,辅助施工单位完成各项工程建造的任务。如:地质勘探保证了工程环境勘察和测绘的质量;勘察时进行岩土测试、观测见土工试验、现场原型观测、岩体力学试验等,要求施工单位根据地质条件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案。此外,资料整理和编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也维持了施工的有序性。

3、控制病害。工程测绘及时反映了地下层潜在的病害隐患,提醒施工人员采取措施防范控制,以免对地面建筑产生破坏力,降低了工程病害的发生率。地质环境运动对建筑结构有很大的破坏力,容易损坏地下基层的牢固性。如:地下水资源引流不当,建筑基础层面出现沉降、坍落、渗漏,通过工程测绘可尽早发现各种结构病害,提醒施工单位及时处理。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数字测图的主要内容

(1)原图数字化

当一个地区需要用到数字地形图而一时因经费困难或受到时间等原因时,该方法是最适宜的。它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图,仅需配备计算机、数字化仪或扫描仪、绘图仪再配以数字化软件就可以开展工作,并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数字化成果。它的工作方法有两种;手扶跟踪数字化与扫描矢量化,其中后一种的精度、效率更高。但是,利用该方法所获得的数字地图其精度因受原图精度的影响,加上数字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误差,因而它的精度要比原图的精度差。而且它所反映的只是白纸成图时地表上各种地物地貌现时性不是很好,所以它仅能作为一种应急措施而非长久之计。为了充分利用该法得到数字地图,可通过修测、补测等方法,实测一部分地物点的精确坐标,再用这些的坐标代替原来的坐标,通过调整,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原图的精度。而随着地图的不断更新,实测坐标的增加,地图的精度也就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2)地面数字测图

在没有合乎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图的地区,可直接采用地面数字测图的方法,该方法也称为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是我国目前各测绘单位用的最多的数字测图方法。采用该方法所得到的数字地图的特点是精度高,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重要地物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精度控制在5cm内是可以做到的。

2、数字化技术在原图处理中的应用

(1)原图数字化处理

在建立各种GIS系统时,需要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对于原始地图,若其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工作。当前主要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GPS数据输入三种方法,手扶跟踪数字化需要的仪器为计算机,数字化仪及相关软件,是较早的一种数字化输入方法,输入速度较慢,劳动强度也较大。扫描矢量化是通过扫描仪输入扫描图像,然后通过矢量跟踪,确定实体的空间位置。

随着扫描仪的普及和矢量化软件的不断升级,其作业方法越来越趋于自动化,它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数据输入方法。GPS输入是依据GPS工具能确定地球表面图形精确位置,由于它测定的是三维空间位置的数字,因此不需作任何转换,可直接输入数据库,目前主要是应用RTK技术,它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经解调得到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流动站的GPS接收机再利用0TF技术由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和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来求解整周模糊度,最后求出厘米级精度流动站的位置。

应用这种测量方法测量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测定图根控制点、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生成电子地图。同时,也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成果快速地进行施工放样。而实际应用得较多的主要是数字扫描矢量化软件,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数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的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

(2)数字化原图作业流程

由于MAPCAD软件扫描矢量化输人方法具有图像清晰、编辑方便、易于转换等特点一般外设精度都能满足,所以地形图的精度主要取决于人工跟踪精度和输出设备精度,而人工跟踪精度主要取决于作业人员的技能掌握熟练程度和工作态度,所以必须在加强作业人员基本技能培训上下工夫,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矢量化方案作业,确保图件的精度和质量高于国家现行数字化测图规范所规定的数字化精度和质量。在工程测量实践中,要做好地形图外业测点与数字化图缩放相结合、符号图层的划分子图、线型符号库的设计等工作,保证满足工程进度的同时又节约项目经费,设计出的数字地图简单易用、美观整洁、易于使用地形图的工作人员判读。

三、工程单位执行测绘方案的注意事项

建筑工程测绘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应从多个环节控制勘察及绘图的规范性。考虑到未来建筑行业实际发展的需求,工程单位执行测绘方案需注意:①客观分析。根据勘测得到的数据信息,施工单位进行客观地地质分析。结合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和运行特点,预测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特点和规模,并作出正确的评价。②总结问题。勘察测量应及时反馈现场潜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加以控制。③引入技术。工程勘察部门要采用高科技勘测设备及先进的操作技术,提高勘测数据的准确性,使其更好地指导现场人员参与工程建设。解决这三个问题,不仅能保证建筑施工的有序进行,在防范工程结构病害方面也有显著的成效,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合理地安排测绘计划。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测绘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渊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而兴起的一门新兴的测绘技术。随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提高,GIS技术的不断成熟、GPS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现代建筑工程测量必将朝着测量数字工程化的方向发展。大力开展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将是建筑工程测绘单位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和创造经济效益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江振;周雅雯;;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5期

[2]覃祖雄;丁孝兵;;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6期

篇10

关键词:测绘技术;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 TB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建立各种GIS系统时,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 其中建库工作占据了相当大的工作量,各工程测绘部门都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对于已有纸制地图,若其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将其输入计算机,经编辑、修补后生成相应的数字地图。当前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两大类仪器,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数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的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

1、测绘技术的简析及发展初探

测量中的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目前,航空遥感作为地形图测绘的重要手段已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卫星遥感用于测图也已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成果。3S(GPS、GIS、RS)将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地收集、处理与更新。3S 的综合应用快速准确而又经济地为人们提供所需的有关信息,为地形测量提供了精确的图形和数据。

2、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及在公路测量中的实践

测量中的全球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在GPS、GIS、RS 和 3S 集成技术中的应用,对数码摄影测量和地形测量更加普及和深化,使测绘技术向电子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近景摄影测量软件由普通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组,可自动化快速生成高精度可量测的区域三维数字表面模型,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水利电力、地质、文物保护、地理信息系统、城建、交通、房产、规划等领域。

2.1使用全站仪或半站仪

在野外数据采集采用编码和绘制草图,利用各类记录器或微型计算机记录,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形编辑,绘图仪输出成图,所采集的数据可以绘制成不同比例尺地形图或专业图,也可进入数据库,如 DGJ 系统、CASS 系统、RPMS 系统等。利用全站仪和便携机(即电子平板) 相结合,在野外采集数据,无需编码,测量数据直接进入电子平板绘图,现场修改编辑显示,最后由绘图仪输出成果,其特点是电子平板

在测站代替常规测图板直观,便于修改。另一种是便携机由跑尺人员测量,测点观测数据

通过遥控信号转换,自动送到便携机,测点实时显示在屏幕上,跑尺人员进行图形编辑,更

能保证成图质量。如 EPSW 电子平测图系统、SCS 遥感电子平板系统。

2.2下面就测绘工程技术应用于公路工程之中进一步介绍

对公路工程进行地质测绘的主要目的就是查明公路范围内的地质、地貌、地形条件,同时将区域性地质资料进行结合分析,从而准确评价公路范围内结构物、隧道、桥梁、路基等的适宜性与稳定性,为公路工程施工的工点布置、测试工作以及地质勘探提供有效的依据。要为公路工程选定一条最为合理、经济的路线,就必须先进行测绘工作,将带状地形图绘制出来后,测量纵、横断面,并在图纸上进行路线的设计与定线,然后标出路基边坡、纵坡、平面位置,以对施工起到指导作用。如果有公路跨越河流情况时,则还需要将河两岸的地形图测绘出来并对河流比降、河床断面、拟建桥轴面进行测定,从而为桥梁设计方案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等。由此可见,测绘工程技术在公路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测绘工程技术的使用,不仅使公路工程更为合理、安全,而且体现出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在某高速公路工程中应用的测绘技术是数字地形图1:2000测图成图以及制作DOM、DEM。其主要工程流程为,在1:10000的地形图资料上以每六条航飞像片基线量为依据,选取较为明显地物点坐标两个,并将其作为像控点,期间放宽高程与平面误差5米,经过模型定向、特征线测量、相关地物属性测量后,得到了DEM的像对结果,而后以此为依据将DOM像对模型创建出来,最终的成图是单位为整公里数的公路正射影像图,其形状为镶嵌成条带状。由于在整个测绘过程中,所测量的区域内既有丘陵地形,又有平坦地形。因此在测绘时,根据地形的不同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由于采集的特征线越高,得到的影像精度质量也就越高,相应的所耗费的时间也就越长,综合考虑测绘工程进度与质量的要求,对平坦地区将整个像对用非相关区域对其进行包围,而后用物方直接生成DEM的方法来使正射影像得以实现,而在丘陵地区则只将居民区当作非相关区域来进行处理,在得到两个不同区域的正射影像后对其进行拼接操作,最后的结果最大误差小于5米。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按公路工程的路线走向共拼接正射影像图26幅,从而既保证了测绘工程的质量,又保证了测绘工程的进度不受影响。与此同时,在整个测绘过程中,不管是单航线布点还是区域网布点,测绘人员都严格按照相关的公路测量规范实施,即不超过4条的基数于每条航线之上。最后成图则利用GXP-AAT软件,即空中三角自动测量软件在摄影测量全数字工作站上完成,先以加密结果作为依据,利用测图模块在工作站上实施模型定向操作,将地形图测绘出来。作为工作站上最具优势的模块,矢量测图模块能够在立体影像上叠加矢量图形信息,同时其放大缩小漫游功能为接下来的立体套合查漏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使成图的质量得以保证,也是测绘成图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成图完成后,进行必要的外业调绘,将航线内无法准确判读、无法定性以及漏绘的地物进行补绘,将这些补绘信息补充至地形图中后,最终的数字化地形图的测绘、编辑即告完成。

3、结语

测绘工程技术是目前我国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与经济效益。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更为精确的测绘工程技术也将更多地被应用于工程建设之中,为我国的工程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测绘资料与建设依据。

[1]陈俊勇,胡建国.GPS技术的新进展[J].测绘工程,1996(2):17~18.

[2]马志勇,许久明.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与成就[J].科技信息,2006(9):61~62.

[3]谯章明.地质图绘制[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