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调研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教育调研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庭教育调研方案

篇1

今年9月是第三个“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为组织好今年的“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现将有关要求及安排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今年的“实践月”活动将围绕“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主题,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积极推动农村家庭教育和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为重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

主要内容:

1、组织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各县(区)妇联要围绕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突出实践月活动的主题和重点,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吸引力强的“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亲子携手同行双合格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及展示活动。活动要体现家长与儿童自主参与、自我教育、亲子互动、共同提高。要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及流动人口子女,使他们从活动中切实受益。

2、开展全市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专题调查研究。各县(区)妇联要认真贯彻全国妇联《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精神,按照已下发的《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和摸底工作,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形成调研报告,并在此基础上,要制定本县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意见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实施方案(成县、礼县的调研报告和各县的统计表按要求尽快报市妇联)。

3、积极创办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家长学校。各地要依托中小学、幼儿园、儿童活动中心,乡镇文化站、活动室、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阵地,积极创办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家长学校(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可在原有家长学校中挂牌,必须是留守、流动儿童多,学校对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做的好)。

二、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是开展双合格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妇联一定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抓好落实。

2、强化宣传,形成氛围。各地要充分利用宣传实践月的有利契机,与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协调,对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进行聚焦宣传,动员千家万户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用“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使“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家庭教育先进理念、科学知识和方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良好氛围。

篇2

一、2011年5月份工作总结

2、会同市开发区管委会举办宣城市巾帼创业园企业用工对接会。

3、继续做好妇女接待工作。新建立第8个市级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中心。

4、联合市卫生局布置市直单位女职工健康体检活动。

5、落实“启璞计划”后期工作,配合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我市村“两委”女干部培训班学员—余的娜,上报省妇联“种子基金”项目实施情况。

7、完成宣城市妇女、儿童(-)规划终期评估工作。形成评估报告报省妇儿工委。接受并通过了省“两纲”终期评估检查组检查评估。

8、召开市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工作会议。总结工作,部署2011年工作,讨论并通过六一活动方案。“六一”前夕,安排市四大班子领导分别到幼儿园、市特教中心和市儿童福利院、市体育运动学校开展慰问活动。

9、组织开展“巾帼文明岗”与“巾帼示范村”和留守儿童活动室结对帮扶。编发妇联民生工程简报5期。指导县市区按期完成妇联民生工程工作进度。

10、在宣城日报头版发表“春蕾计划”五年回眸。接受宣酒集团为春蕾计划实施的第二轮捐赠100万元。做好“春蕾计划”的日常结对。

12、开展妇联系统工作调研,形成综合调研报告3篇。

13、制定市妇联“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完成市纪委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活动督查各项工作。

14、迎接“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检查。

15、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反腐倡廉集中警示教育月活动。

16、提请市委调整市家教工作领导小组和五好文明家庭工作协调小组成员。

二、2011年6月份工作计划

1、在全市开展建立“妇女维权岗”和妇女维权工作站点活动。掌握、了解“岗、村、室”结对帮扶活动开展情况,并对其进一步加强指导。

2、筹备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培训。开展市级女经纪人、女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参训人员摸底。

3、继续协助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两位村“两委”女干部培训班学员“种子计划”选手。

4、进一步整理两个规划终期评估档案资料。形成新“两个规划”初稿。对照省新纲要阶段性初稿进行衔接和进一步补充完善。

5、对各县市区“妇女之家”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进行检查指导。集中组织一次妇联民生工程建设督促检查。

6、组建市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指导各县市区建立城市社区和建制村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7、总结全市庆祝“六一”,为儿童办好事、办实事活动开展情况。

篇3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现就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经过各地不断努力探索,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关资源缺乏等问题,导致一些家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提升家长素质,提高育人水平,家庭教育工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从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不断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

1.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教育孩子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广大家长要及时了解掌握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和成长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要始终坚持儿童为本,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个性,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情境,努力把握家庭教育的规律性;要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发挥榜样作用,与学校、社会共同形成教育合力,避免缺教少护、教而不当,切实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2.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学龄前儿童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培养孩子健康体魄、良好生活习惯和品德行为,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小学生家长要督促孩子坚持体育锻炼,增长自我保护知识和基本自救技能,鼓励参与劳动,养成良好生活自理习惯和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诚实为人、诚实做事。中学生家长要对孩子开展性别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孩子积极学业态度,与学校配合减轻孩子过重学业负担,指导孩子学会自主选择。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

3.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广大家长要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家庭教育本领,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正确行动教育引导孩子;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端正的育儿观、成才观、成人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努力拓展家庭教育空间,不断创造家庭教育机会,积极主动与学校沟通孩子情况,支持孩子参加适合的社会实践,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

三、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各地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逐步建成以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长、幼儿园园长、中小学德育主任、年级长、班主任、德育课老师为主体,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骨干力量。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培训内容,将学校安排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计入工作量。

2.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工作实践,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要举办家长培训讲座和咨询服务,开展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育人知识指导;举办经验交流会,通过优秀家长现身说法、案例教学发挥优秀家庭示范带动作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红色旅游、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以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艺、体育等活动增进亲子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营造良好家校关系和共同育人氛围。

3.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各地教育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委员会,推动建立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中小学幼儿园要将家长委员会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订家长委员会章程,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任务。家长委员会要邀请有关专家、学校校长和相关教师、优秀父母组成家庭教育讲师团,面向广大家长定期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

4.共同办好家长学校。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配合妇联、关工委等相关组织,在队伍、场所、教学计划、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协助,共同办好家长学校。中小学幼儿园要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帮助和支持家长学校组织专家团队,聘请专业人士和志愿者,设计较为具体的家庭教育纲目和课程,开发家庭教育教材和活动指导手册。中小学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1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幼儿园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亲子实践活动。

四、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

1.构建家庭教育社区支持体系。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推动建立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开展工作,每年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将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社区教育体系。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可以派教师到街道、社区(村)挂职,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2.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单位。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积极引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单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扩大活动覆盖面,推动有条件的地方由政府购买公益岗位。依托青少年宫、乡村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阵地,为城乡不同年龄段孩子及其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家长提供及时便利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3.给予困境儿童更多关爱帮扶。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指导、支持、监督家庭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要特别关心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贫困儿童,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以城乡儿童活动场所为载体,广泛开展适合困境儿童特点和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关爱帮扶。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逐步培育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

五、完善家庭教育工作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教育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家庭教育工作协调领导机制,制订实施办法。积极争取政府统筹安排相关经费,中小学幼儿园要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中小学幼儿园综合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开展督导工作。中小学幼儿园要结合实际制定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具体方案,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生。

2.加强科学研究。各地教育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设立一批家庭教育研究课题,形成一批高质量家庭教育研究成果。依托有相关基础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机构推动成立家庭教育研究基地,发挥各级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家庭教育学会(研究会)等社会组织、学术团体的作用,重视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

3.加强宣传引导。各地教育部门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实验区和示范校创建工作,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先进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教育部将遴选确定部分地区为全国家庭教育实验区,部分学校为全国家庭教育示范校。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树立先进家庭典型,宣传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引导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家庭教育工作,为家庭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政策解读

切实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努力培养新时期合格家长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 就《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 工作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出台《指导意见》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家庭教育是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教育,是家长的法定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家长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教育法》也规定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当前,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非常迫切而且意义重大。

一是贯彻党和国家对家庭教育的要求。去年以来,关于家庭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01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学校少年队主题队日活动、与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强调“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又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再次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系列论述,深刻地指出了家庭在人一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家教在人一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面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教育部制定了《指导意见》,明确了当前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具体举措。

二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方面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家长的家庭教育取向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少年儿童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家长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未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不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不注重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与学校的沟通配合不够,导致家庭教育未能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工作是对家长进行教育,普及家教知识,更新家长观念,提升育人水平。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形成综合育人体系,把广大少年儿童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家庭教育工作现状亟待改进。近年来,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现实状况不容乐观。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家庭教育工作水平还不高,家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相关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还没有形成合力,这些问题导致在育人方面出现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现象,如缺教少护、教而不当、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等。因此,切实加强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是让每一位学生享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现实需要。

问:请介绍一下《指导意见》的研制过程。

答:《指导意见》的制定是一个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尽可能凝聚广泛共识、形成最大公约数,使其科学、严谨、可操作性强。

一是深入开展调研。我们委托有关研究机构深入开展文献研究,对家庭教育工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了解地方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的相关意见,吸收地方有益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件征求意见稿。

二是广泛征求意见。为了让意见征求更广泛,更有代表性,我们多次召集有关家庭教育的专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学校校长、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家长举行小型座谈会,集中征求文件修改意见。

三是不断修改完善。在多次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对文件进行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指导意见》。

问:《指导意见》在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方面对家长提出什么要求?

答: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

一是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广大家长要及时了解掌握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和成长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努力把握家庭教育的规律性,切实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二是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广大家长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特征,把握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和中学生家庭教育的规律性,明确各个阶段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和要求。

三是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广大家长要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努力拓展家庭教育空间,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

问:《指导意见》对各地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哪些主要措施?

答:《指导意见》就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4方面的主要措施。

一是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各地教育部门要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各种家校沟通渠道。

二是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工作实践,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通过培训讲座、咨询服务、社会实践、亲子活动等形式营造良好家校关系和共同育人氛围。

三是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各地教育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委员会。中小学幼儿园要将家长委员会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订家长委员会章程,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任务。家长委员会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

四是共同办好家长学校。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配合妇联、关工委等相关组织,在队伍、场所、教学计划、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协助,共同办好家长学校。中小学幼儿园要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

问:《指导意见》如何推动社会支持家庭教育工作?

答:《指导意见》就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提出了3点意见。

一是构建家庭教育社区支持体系。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推动建立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开展工作。

二是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单位。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积极引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单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扩大活动覆盖面,推动有条件的地方由政府购买公益岗位。

三是给予困境儿童更多关爱帮扶。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指导、支持、监督家庭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要特别关心困境儿童,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逐步培育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

问:《指导意见》在加强家庭教育工作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指导意见》对如何完善家庭教育工作保障措施明确了3方面的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文件落实。各地教育部门要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实施办法。积极争取政府统筹安排相关经费,中小学幼儿园要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中小学幼儿园综合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开展督导工作。中小学幼儿园要结合实际制订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具体方案。

二是加强科学研究,提升专业水平。各地教育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设立一批家庭教育研究课题,形成一批高质量家庭教育研究成果。推动成立家庭教育研究基地,重视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

篇4

“空中课堂”成为这个学期的学习新模式,也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如何做好“空中课堂”,让老师教而有法,学生学而有获成为我们共同探讨的焦点。振华教育集团在空中课堂的实施上提前谋划,从细处着手,立足课程建设,打造高效“空中课堂”。

一.科学决策,提前规划

2月1日,集团召开校长办公会研究“空中课堂”的建设问题;2月9日,制定“空中课堂”工作方案。

1.“寄出”一封暖信。姜秀山校长给家长们写了一封暖心的信。提出家庭就是学校、家长是老师、客厅是操场,为家长们做好角色定位。

2.建立三个团队。即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教师团队、以教研组长为中心的学科教研组团队、以级部主任为中心的级部团队,做出具体要求。

3.召开三个会议。一是中层干部会,明确责任,做好分工;二是全体教师会,提出操作流程和要求,传达考核方案;三是全体家长会,做好家校沟通,保障空中课堂的实效。

二.全面调研,充分准备

1.精心设计问卷。通过问卷星,了解每个家庭的网络、设备情况,居家人员组成,学习环境等情况,做出相应安排,调整教学方案。

2.一线教师座谈。2月11日,各级部主任带领本班的老师探讨“空中课堂”的实施,预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3.特殊家庭访谈。2月12日,根据问卷的情况对特殊的家庭进行电话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技术攻关,培训先行

1.全员培训。2月14日,对全体老师进行线上教学技术培训。成立核心的技术团队,及时解答老师的问题,分享成功做法,从开课到现在,技术团队撰文十几篇,近5万字。

2.网络试播。2月15日,每一位老师通过钉钉进行了试播。对试播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寻求解决方案。如通过合作教学的方式(我放视频,你讲课),解决了一些老师网络慢,视频卡顿的问题。

3.专人下载

学校技术团队有专人负责将教体局公布的教育资源同步更新至百度网盘,以方便老师和家长们下载使用。

四.勠力同心,精致授业

1.天天教研

空中课堂教学资源,教研组提前一天观看视频,记写听课记录,明确本节课重难点,预判学生可能在哪些环节不易懂,还需要哪些习题来突破重难点,教研组每日碰头会,统一内容,分工合作。

2.随时互动

任课教师对资源利用,要融入教研组智慧,直播过程全程参与,根据情况随时暂停,和学生进行互动,最大可能实现面对面教学的效果。每节课结束,任课教师要对本节课学习情况反馈给班主任老师。

3.日清周结

学生课题测试题当天发到“家校本”,任课老师全批改,针对集中错误,制作课件,利用答疑互动时间进行讲解。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做到日日清,周周结。

所有任课教师每天填写《“空中课堂”记录表》,对于不能及时参加学习的学生跟踪家访。

4.每周反馈

学校中层干部下沉到教研组和班级,指导开展工作。及时反馈总结教学情况,提炼优秀做法,进行不断完善。

五、家本课程,课堂延伸

学校积极引导家长开发和实施“家本课程”,让家长成为“停课不停学”的生力军。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发挥家长的智慧,植根家庭生活,提高学生生活本领和修养,从而落实家庭教育的学校化,学校教育的家庭化,让家庭教育更加专业、实效,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持续成长和全面发展。家本课程以故事、游戏、讨论、看电影,小饲养、小种植、小制作、小课题研究等形式得到展现。抗疫学习两不误,让孩子们的课堂丰富多彩。

六、五育并举,全面提高

1.音乐抗疫。聘请中国海洋大学教师李康老师通过网络公益直播的方式开展“防疫音乐公开课”,举办“第一届振华杯乐器展示网络评选活动”,全校师生用葫芦丝、排箫等乐器演奏《我爱你中国》、《龙的传人》,这一内容被“学习强国”选用,推上了全国平台。

2.德育班会。利用网络课堂开展“同心战疫——共铸爱与责任的中国力量”系列主题队会。

篇5

一、课题研究背景

留守少年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有效的教育引导,产生了许多教育盲区。我们通过收集整理案例,加以分析总结,探索了一套家校合作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 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立题论证,通过调研形成教学设计基本方案。第二阶段: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各课题承担人积极参加实践研究,推广实验研究成果,收集实验工程中的原始材料和撰写实验论文。第三阶段:进行课题总结,召开课题总结会,报告研究成果,申请课题验收,结题。

(二)研究方法

调查报告,查阅资料,寻找理论依据。了解新的教研动向。阅读成功案例,寻找名师指点,召开家长会,总结家校合作成果。

三、课题研究成果

教学成绩大幅提升,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学生厌学少了,分化少了,学生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教师花在管纪律的时间少了,教学效果显著。主要成果如下:

(一)调查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原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所在学校的初一学生80%来自农村,20%是青云镇本地的。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少年,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有如下原因:

1.家长观念不正确。家长在外打工,认为自己的收入还不错,也没什么文化照样可以在社会上生存得很好,所以在教育子女时总认为读书也没什么出息,大学生也是打工,还不如少读点书,早点挣钱,小学毕业的也照样做老板。他们的子女从小灌输这样的思想自然在学习上没有动力,学习上无所谓,没有目标当然考不出好成绩。

2.监护人监管不到位。我校学生监护人文化程度偏低,他们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放任孩子自由发展。对孩子的监管仅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只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上的需要,根本想不到学习成绩如何,在校表现情况如何。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只是老师的责任,使个别学生成了无拘无束的“小野马”。

3.家长在孩子教育中有误区。误区一是孩子学习不好是老师的问题,不是我孩子问题;误区二是只要孩子说读书就读,不读就带出去打工;误区三是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学好,不会读书做别的可能也行,不会读书没关系,会挣钱就行;误区四是只要不出现比较大的事故,一般不主动找老师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情况。

(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课题组通过对初一学生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我们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1.建立学生档案

首先建立详细的资料档案。比如: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父母外出情况、外出地点、外出所从事的职业、家庭生活状况、监护人姓名及住址、联系电话、是否为住校生等等。

其次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这不仅为教师进行有目的、有针对的“帮”“教”“引”及时提供有效信息与客观依据,还能帮助教师对自身的教育行为与经验进行积累与提炼,批评与反思,同时也为家校沟通与合作开辟全新的渠道。

2.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⑴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对学生学习习惯好的给予表扬与肯定,树立榜样。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自己子女在校学习情况,提出要求,共同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

⑵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降低问题难度。在课堂上多给他们表现机会,鼓励他们的小进步,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提高后进生学习兴趣的动力。

⑶在课堂上开展小竞赛,如回答问题答对了有奖励,答错了有小小的惩罚(不是体罚)或者分小组比赛,增加课堂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篇6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中小学家校沟通情况调查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项重要的调查工作,由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负责黑龙江省区域调研工作。从2013年2月20日开始启动至5月20日结束,历时3个月。借此契机,我们深入了解了黑龙江省中小学家校沟通的实际情况,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在参与此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对黑龙江省调研数据进行单独分析。本次调查问卷分为从教师和家长两类别,分别对家校沟通的感知出发,包括被调查者信息、家长教师对家校沟通的态度和评价、沟通的内容、时间与方式、影响因素等方面。在黑龙江省10个地市(县乡)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发放调研问卷2000份(教师1000份,家长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教师928,家长904份,回收率分别达到92.8%和90.8%。本次调查立足于对教师和家长在家校沟通各个维度上的对比上,以发现个中差异,从而为家校沟通的有效实施提供改进对策。

在问卷的分析过程中采用了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系统统计、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并根据问卷设置选项的条件,对家校沟通的态度进行了各因素差异检验,对家校沟通的内容进行了卡方检验,以考察中小学教师和家长对家校沟通的的重视程度、家校沟通中关注的主要问题、家校沟通方式的选择、影响家校沟通中的主要因素。

二、调研步骤

调研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3年2月20日-28日)

制订调研方案。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工作方案基础上制订我省调研方案。组织调研参与成员,选择学段和地区。调查问卷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设计。

2.实施阶段(2013年3月1日-20日)

(1)落实调研工作。通过文献分析、发放调研问卷,召开经验交流会,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2)数据整理与分析。采用SPSS对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

3.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日-5月20日)

(1)撰写调研报告。根据调研目的,在对我省调查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借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全国的调查研究资料,撰写我省的调研报告。

(2)提出对策建议。基于调研报告,针对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的开展力度,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调研问卷基本情况如下

调研问卷分为教师用问卷和家长用问卷,两类调研问卷均分为五个维度:沟通的态度和认识、沟通的内容和形式、沟通的效果、沟通的频率和时机、沟通的影响因素。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数据来源不同,立场角度不同,便于显示调查数据的真实合理。其中沟通的态度和认识方面教师问卷通过1、2、3、4、5、6、13、20题呈现,主要对家校沟通中教师的态度、作用、职责、义务方面程度不同的抽样调研。家长问卷中主要通过1、2、3、4、5、6、18问题呈现。

表1 中小学家校沟通现状调查的维度分布

维度 教师问卷(题号) 家长问卷(题号)

对家校沟通的态度和认识 1、2、3、4、5、6、13、20 1、2、3、4、5、6、18

家校沟通的内容和形式 7、9、10、12、21 7、8、9、12、14、19

家校沟通的效果 8、11、16、19 11、13、17

家校沟通的频率与时机 14、15 10、15

家校沟通的影响因素 17、18 16

三、分析结论

1.家校沟通中谁的态度更加积极?

从教师和家长双方来看,都比较重视家校沟通,双方对家校沟通的态度都是比较积极的,但是相对教师而言,家长更重视家校沟通的成效。

非常迫切 迫切 无所谓 不关心

家长态度 22% 67% 8% 3%

教师态度 12% 56% 13 12%

通过调研发现我省的家长和教师在家校沟通的态度上基本是一致的,选择非常迫切或者迫切的家长方面占了89%,教师占了75%。多数家长和教师认为家校沟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十分重要。相对教师而言,家长更渴望家校沟通的改进,调研数据中选择非常迫切的家长比教师多10%,选择迫切的多11%。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更重视孩子在学校的各个方面的教育问题。教师由于工作任务重,课余时间不多,加之信息时代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学习,完成教研任务等没有过多的时间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家长对此更有热情。不同性别、学段的教师在家校沟通的态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职务、教龄、学校所在地的教师在家校沟通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3);不同性别、学段的家长在家校沟通的态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地区的家长在家校沟通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2)。可见,男女教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上处于同一水平上;但是工作年龄、工作经历对于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不同学校也对教师与学生家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男女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处于同一水平上,但是不同地区的学生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处于不同水平,即不同区域的教师与家长沟通工作存在本质性的差异。

2.家校沟通中什么内容更受关注?

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关注度都比较高,就学段而言,高年级的教师和家长更关注学习,低年纪的教师和家长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家校沟通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表现在沟通大多停留在较低层次。近年来,家长与教师对家校沟通还存在着较大的认识误区。例如多数学校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家长会上70%以上时间用于学生试卷成绩展开。10%的时间用于布置家庭作业。只有最多20%时间老师会介绍下学生在校的品德习惯等,而且不会每个孩子进行逐个分析,各个点评。家长中也有因为工作繁忙,派祖父母参加家长会的。听不懂试卷分析,只能看懂孩子成绩单的,这样的一个很好的沟通几乎的家长会也流于形式话。其实家长会上给家长讲解试卷分析本身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意义不大,对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就更显得苍白。家长会上家长低年级学段几乎都是听班主任老师一个人讲解,科任老师很少参与。高年级学段各个学科老师会参与试卷分析,而用于分析学生品德体质等方面内容的沟通显得非常少见。

3.家校沟通中什么方式受双方欢迎、效果更好?

在家校沟通的问题上教师和家长更希望选择便捷的电话、短信、书面通知、网络平台作为沟通的方式,家长会也是家校沟通的重要形式。比较受欢迎,效果也不错。

从调查研究结果看,家长与教师进行沟通的方式十分多样,其中频率最高的是电话、短信、互联网。电子时代改变了人类交流沟通的方式,尤其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与人很少有机会面对面的沟通,一切以解决问题的便捷方式为首选。除了一般每学期期末一次的家长会、常规的校讯通单项短信,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的多数时候一般是学生在校出现问题的时候,例如打架、发生伤害、学习成绩起伏等,没有固定的时间进行沟通。现在还有是对一些在纪律、品行方面问题较大的学生会进行家访。在家长问卷中选择是否希望教师能上门家访的问卷中有78%的家长选择了不太希望和很不希望。教师方面也由于学校不重视,教师工作业务忙,课外辅导任务多等因素,家访几乎已经淡出市区的家校沟通的方式中。更多的是家长访校和班级QQ群内交流。低年级学段学校多数会组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活动。高年级学段这种活动会少些,家长和教师都一切以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为主。交流的主要话题也都是学习绩效问题。在选择沟通效果中90%以上的家长和教师都选择了电话联系为最有效果的方式。

5.家校沟通的障碍是什么?

教师和家长影响沟通的主要原因是主观上都是乐于沟通。但是客观上工作忙、生活压力大等因素使其投入精力和时间不足。

家校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家校双方所做的努力。教师和家长对家校沟通的认识不足。从教师角度看,教师认为家长的教育文化程度不同,文化素养衣参差不齐,没有能力参与学校的工作,有时还会带来反面影响,教师对家长不够信任。。另外由于学校教学任务重、考核严格、晋升职称需要的科研教研压力、教育改革需要加强学习等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家长沟通。调查问卷中看到家长还是有很强的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认为孩子的教育,家长和学校都有责任,认识到家长走进校园与教师共同协作,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但是有时工作忙、生活压力大,家长缺乏主动与教师沟通的习惯等因素影响了沟通。总体看来我省家校沟通的形式不容乐观,改进家校沟通的研究势在必行。

四、可行性策略

1.转变家校沟通的观念

调查发现,许多家长和教师对家校沟通的认识不深,尤其有些家长对自身的职责认识不足,不积极参与家校沟通。对家校沟通的认识和理解便于各方摆正自己的角色,明确职责,在处理分歧时,多些理解和尊重,有助于孩子的教育发展。家长方面应该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家长应该关心学校的发展,体谅学校的困难。家长在面对有些教师工作上的疏忽时,应该给予包容。在评价学校的教育结果、教师的教学成绩、教师的劳动成果时,要结合多方面的事实来考虑,总之要多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长,多侧面地评价教师的劳动,对学校的成绩给予更多的认同。

就教师而言,提高业务水平是理所当然的,但他们必须乐于接受来自家长的批评,乐于与家长接触。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由于教师对职业的传统认识和对家长的不信任,教师认为家长没有参与教师评聘的权力。学校管理者应该多为学校全体教师举办关于家校沟通的专题讲座,转变教师观念。教师对家长教育孩子方面的不信任,所以学校管理者,应该为教师与家长多提供座谈的机会,加深彼此的了解与信任。

2.改变家校沟通的方式、改进沟通的内容

在制定家校沟通计划的时候,应该根据本校情况,把家长学历考虑进去,与家长沟通时,采用更适合大多数家长的沟通方式和内容。比如:家长会的内容、开会方式可以提前利用QQ群征集等形式。不应该围绕试题卷子进行分析,试卷分析更应该面对的对象是学生。家长会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家长成为家长会的主角,转变对孩子关注的视角,有机会倾听其他家长的教子经验与困惑,也可以增加孩子参加家长见面会的机会,与孩子面对面地沟通,参与对学生的教育,评价班级的教育工作。 在与家长沟通时,对学历低的家长,教师要更有耐心,多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共同努力,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教龄处于不同教龄阶段的教师有不同的特点,对家校沟通的认识也不相同,学校可以允许教师搞特色家长会,让彼此沟通的时候氛围轻松愉快,事半功倍。除了教师和家长沟通,也可以建立家长之间的沟通,增加家长委员会的功能,让家长团结一致热爱学校、理解学校、共同促进孩子的教育成长。注意沟通的个别化,教师可以规定家长会后一个接待家长的时间,让家长了解得更多。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举行小型家长会。

3.增强家校沟通的计划性和频率

学校方面在每一学年的开始,学校应该为每个家长准备一个学校的信息包,其中包括:全年会议安排的校历、重要的学校纪念日、孩子的时间安排表、孩子所有任课教师的名单、教师的时间计划安排表、学校的电话号码等。另外,校历中也应该列出全年学校将举行的每一次有特殊意义的家长聚会。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在每个新学期,为教师提供每个学生的资料,包括:学生家长姓名,学生家庭住址等。

4.完善沟通的制度

篇7

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审计意见》

教育部最近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审计意见》,要求各部门、各单位的大中型建设工程实施全过程审计;也可根据重要性和成本效益的原则,结合实际,进行部分阶段或环节的全过程审计,保证工程质量。

另据了解,教育部直属的国家级综合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不久前公告,决定停止一切部门评奖、发放证书、有偿编书、有偿挂牌等活动,停止一切低水平的会议、论坛,停止一切不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业优势的培训项目。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试点工作启动

不久前,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决定,共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试点工作。目前,首届“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试点班已在北京开班,并将逐步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开展试点。

“家庭教育指导师”不同于“家教人员”或“成功父母”,也不同于“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需要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家庭教育实践指导经验。由于家庭教育问题将永远存在,因此该行业将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本刊记者 张 葳)

各地资讯

江苏镇江

承诺十件实事 用实际行动关爱教师

以2006年为基数,到“十一五”末,教师奖金福利待遇提高幅度不低于50%,教师购房补贴发放总额每年递增10%……不久前,江苏镇江市教育局出台了2008年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为市属学校教师办好10件实事,用实际行动关爱教师。

这10件实事还包括关心教师子女的健康成长,为教师未成年子女办理“重大事故保险”和“大病保险”;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健全教师健康档案,每年为45岁以上的在职中学高级教师安排一次体检;建立班主任定期休整制度,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6年的教师可休整(不担任班主任)一年,提高在职拔尖人才的待遇,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的奖励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12000元、6000元和1200元;邀请心理咨询机构专家适时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指导和专题讲座,切实做好教师的心理咨询工作等。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北京

中小学教师工资将与公务员一致

2008年,北京市将对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资进行补贴,教师工资将与当地区县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一致,同一区县、同级别的教师工资相同。目前北京市政府已批准这一决定,相关拨款即将到位。

据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介绍,在西城区和怀柔区试点调研之后,北京市教师工资改革将在2008年全面启动。目前,北京市18个区县的教师平均工资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最高的区每年5.2万元左右,部分山区仅为2.9万元左右。北京市拟增加山区教师的补贴和津贴,每名教师每月补贴拟增600元左右。

(摘编自新华网)

辽宁沈阳

近5万名中小学教师参加“考试”

辽宁沈阳市教育局不久前组织全市近5万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一次专门针对教师的“考试”,此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沈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课改年级共11个科目的49324名教师参加了此次“考试”。参与人数之多、涉及科目之广为近年来所未有。

教师“考试”是沈阳市每年一次的中小学教师基本功竞赛的一部分,但它并不是评价教师素质的唯一依据,其他竞赛内容包括教学设计、专项基本功、课件制作、特色基本功、情境问答等。

(摘编自新华网)

新疆乌鲁木齐

中招全面推行等级录取

新疆乌鲁木齐市出台《2008年中考招生改革方案》。依据该方案,乌鲁木齐将在2008年中招中推行等级录取政策。

中考招生等级录取政策是把学生的中考成绩、报考志愿分类列序,根据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将学生的各学科单科成绩进行分数段分析,计算出百分比,最终划分出考生的得分等级。在中考录取时,把考生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等占考生总数的25%左右,B等占35%左右,C等占30%左右,D等占10%左右,根据学生的等级呈现划线录取。综合素质评定为D等的考生,原则上普通高中不予录取。当学生的中考成绩等级呈现总和相同时,按数学、语文和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优先的原则进行录取。

此外,该方案还规定,2008年该市中考的体育分值由原来的30分增加到50分,测试内容也有所改变。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山东

2008年起不再对外公布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录取情况

山东省已作出决定,从2008年开始,山东省级教育招生部门不再向任何地方提供学生的高考成绩、录取情况等个人信息,以此治理各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倾向。

根据此决定,2008年,山东省招办不再把高考录取状况向任何地方提供,各市、各县再进行高考排名就是造假。

此外,山东省还明确指出,高考考生的成绩等信息属考生个人隐私,招生录取机构以外的其他机构和个人无权掌握考生信息。要严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下达升学指标,严禁各教育机构在媒体上宣传炒作升学率,不以分数、升学率为主要标准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成绩。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上海

中小学将使用电子毕业证书

2008年上海市将完善学籍管理,在中小学使用电子毕业证书,以取代沿用多年的纸质证书。

上海市2008年将修订《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制定中小学毕业证书管理规范,在学籍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使用中小学电子毕业证书。

(摘编自《新闻晨报》)

北京

“少年科学院”四百挑一选拔“小研究员”

北京市计划于2008年启动的“少年科学院”建设又有新进展。据透露,“少年科学院”“小研究员”的选拔比例为同届学生的0.25%,这意味着400名同龄人中才能有1人入选。

目前,北京“少年科学院”基本框架正在紧张建设中,选拔比例、学习方式、专业数量等基本要素已经明确。

据悉,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的的“少年科学院”的建设将借鉴海内外的成功经验。

(摘编自《北京日报》)

四川成都

锦江区中小学编“游戏教材”教学生怎样玩耍

四川成都锦江区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动起来”。目前,锦江区部分学校开始尝试开设“游戏课”,一些学校还组成联合体开展活动。

该区的锦官驿小学从2008年开始每周安排2节―3节“游戏课”,并专门辟出一间教室作为“奇趣屋”供学生们游戏,屋内添置了积木、松木条、多米诺骨牌等15种益智玩具,供低年级学生游戏。此外,该校还自编了两本“游戏教材”,专门教学生怎样玩耍。

(摘编自《成都日报》)

海外观澜

南非

立法禁止未成年人接吻引争议

南非政府近期通过的《性犯罪法》禁止16岁以下青少年有接吻、触摸等亲密行为。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一片哗然。数千名青少年在网络上建立聊天群,发泄对这部法案的不满。不仅如此,他们还在约翰内斯堡等地发起为期一个月的“接吻马拉松”活动,抗议新法案,呼吁青少年团结一致,阻止该法案的实施。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英国

篇8

一、形成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分析

数学作为一门学生的必修课,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很多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很多学生都觉得困难,这到底有哪些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呢?根据我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数学知识本身的难

从学科自身考虑,与小学数学教材相比,初中教材难度较大,知识点较多,相对小学数学,初中数学知识较抽象、系统性、逻辑性较强,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如果在学习数学的某一部分的时候,学生没有学好,那么在学到后面相关章节的时候,学生就觉得学起吃力。这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一旦学生产生不想学的念头,上课就不会认真,从而越学越觉得难学,到了一定时候,就真的想学也难。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做到:1、结合学科特点,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要抓住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其兴趣所在,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想学、肯学、爱学、乐于接受知识,从而到达转化的目的。特别要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施进行教学,激发学困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2、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改进课堂教学。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教师多创造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风采,彻底改变学困生作为陪读者或局外人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分类管理,分层次要求,让学困生都有所获,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树立各有所用的意识。

第二:家庭或家庭教育的失误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农村中学,现在留守的孩子越来越多,由于父母或在外经商,或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学习中的事。他们除了管好孩子的吃穿住行,给与他们较好的物质生活外很难和孩子交流,家庭教育不容乐观。这对心理、思想都处在叛逆期的初中生也是一种造成不想学习的原因,这些家庭的孩子会觉得自己的父母都对自己的一切不闻不问。因此,学习也懒懒散散的,最终成为学困生。另外,由于农村家长文化素质不高,部分家长或隔代监护人溺爱子孙,对其言听计从、放任自流;部分家长的管教方法简单粗暴,习惯于用怒吼和巴掌解决问题。还有家长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就没有自己的事了,完全不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当然,也有家长是太关心孩子了,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望子成龙”心切,以至于“逼子成龙”,对孩子的压力太大,让孩子感到自己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目标,从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以至自暴自弃,无心向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取赢得家长的支持,促进学困生的进一步转化。

我们可以利用开家长会、家访、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传授教育子女的一些正确方法,使家长关心并重视子女的成长,多与子女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同时让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共同担负起督促和引导的责任,真正做到齐抓共管,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来自于学生自身内部的原因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原因

主要是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习惯等的原因,如在思想上缺乏强烈的进取心、进取精神,不求上进,没有远大奋斗目标和理想抱负,没有支持学生努力学习的持久精神动力,一遇到困难就没有克服困难的决心,解决问题的信心、耐心和毅力;初中数学难度逐渐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下面是我尝试着转化数学学困生的一些具体方法与步骤。

二、转化学困生的方法与步骤

第一:先把脉

对于每个学困生数学学起来困难,都有其原因。教师首先得调查分析每个学困生为什么成为了学困生。应该先从教师自身身上找原因,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当,导致数学学困生的产生。其次,在学生身上找原因,是不是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或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等造成的。找学生谈话,通过谈话,学生可以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尽情述说个人的思想感情、意见要求,反映自己的情况。谈话前认真做好调研工作,调研工作的内容有: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理,制订谈话方案,选择最好的谈话方法和谈话时机及场合等。

第二:制定转化方案

对于每一个学困生,找到其学习困难的原因后,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详细的转化方案。比如,由于家庭原因中父母太忙或在外打工对孩子关心不够而造成的学困生,首先应该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多抽时间关心孩子,并随时提醒,让他们把关心孩子变成一种习惯。另外,作为老师应该尽量抽时间找学生谈心,多关心学生,以弥补学生缺失的家庭关怀。所以,评价学习方法的单一性也是促使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原因,因此,采取多层次的评价方式也有利于转化学困生。

第三:实施转化的方式

数学老师一个人要转化好班上的学困生,可能效果、时间上不是那么理想。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班上的同学、其它科任教师、班主任以及学生家长等。对学习方法不当的学困生,可以让数学学得好的同学与其结成对子,让好生教劣生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好生帮助其学习,这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又有助于搞好同学关系,当然,也离不开正确的方法、适合的计划以及及时准确的反馈矫正。而对于那些因为家庭原因,在思想上对学习认识不够的,没有远大理想和目标的学困生,可以让他较喜欢的老师做他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知识不仅要有深度,还应该有广度,学习应该全面发展。对于学习不够自觉,没有明确学习目标、贪玩或者自控能力差的,一方面老师要鼓励其努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另一方面也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共同促进孩子的进步与发展。

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用真心、用爱心、用耐心去对待每一个学困生,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甚至,我有时在想,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学习变成一种学生很愿意做的事呢?学习是一种成长,它比学生身体的成长更持久,更有意义。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学生学习并快乐着呢?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果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那么,学困生的问题将不会存在,这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编:《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生活・读书

[2]刘京海主编:《成功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3]李济明,《家庭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北京教育》,北京教育杂志社出版,2003年第1-2期总第302期

[4]李洪元,《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1月

篇9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5-0011-02

[作者简介]王嘉莉(1990―),女,江苏海门人,本科,江苏省海门市拥军路南首海南幼儿园教师,小学二级。

一、当代幼儿园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很多调查研究发现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家长工作,幼儿园采取了不少措施,不断密切家长与幼儿园的联系,还为家长开设了科学教育幼儿知识的讲座。虽然,这些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其中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幼儿园在家长工作上或者家长在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上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少,幼儿园家长的工作其实是幼儿园整体工作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它跟不上幼儿园整体改革的节奏。

很多教师认为幼儿教育其实更多的是教育家长,目的是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来开展教育工作。所以在幼儿园中通常会以开家长会、设置宣传栏的方式来教导家长如何配合幼儿园开展幼儿教育工作,甚至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完成一些教学上的任务要求:家长在家里要根据学校的教学内容来督促幼儿学习或者继续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在家里给幼儿复述故事,深化幼儿的记忆,要求幼儿背诵儿歌、诗歌,算算术,画画等。这种过于注重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对幼儿品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容易导致幼儿教育变成应试教育,这也反映了幼儿园教育的不足,没有认清楚家长工作的目的。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除了教师还需要家长的正确指导与支持,所以必须分清楚家长工作的目的,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很多的调研报告指出,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幼儿,这有利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完善,这也正是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出发点与根本目的。

二、应该明确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让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教师和家长要作有效沟通,实现幼儿园与家长的同步教育。只有教师和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及时知道幼儿的状况,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园教育工作,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与家长建立有效沟通的措施分为以下三步:

1.经常性。开展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式主要有召开家长会、设置家长宣传栏等,这些方式比较常用,也比较有效,但单靠这些方式是不够的,因为幼儿个体存在差异,所以对他们的教育也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密切联系家长,以了解幼儿的近况,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商讨采取何种措施来帮助幼儿成长、进步。

2.双向性。对幼儿的教育应是双向性的,这需要幼儿园与家长的密切沟通。家长不应只是要求教师汇报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对教师的工作提出要求,教师也不应要求家长。家长与教师应该多交流,把幼儿的表现都告知对方,这也是对教育的一种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

3.要以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作为教育的重点。家园联系册不是教师用来通知家长如何配合幼儿园工作,或者家长在上面马虎记录的手册,而是家、园双方互相沟通的册子。教师要正确使用家园联系册,将每个幼儿在家里和幼儿园的表现都如实写进去,如幼儿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然后教师和家长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教育幼儿。教师要用好家园联系册,提高教学效率。

三、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内涵

1.幼儿园的教育是奠定人生基础的教育,幼儿的培养不仅仅是智力和体力的培养,还应是对幼儿社会适应性、认知以及道德的培养,要让幼儿全方面发展。要想达到这个效果,单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完成不了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2.幼儿园的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制订有效的方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要了解幼儿的成长经历、家庭教育背景及其在家中的表现,这些都能真实地反映幼儿的性格特点,而了解幼儿的这些信息需要幼儿园与家长密切沟通。

3.幼儿的品德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主要是靠后天的反复练习来强化。如果幼儿园与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没有协调一致,或者没有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很容易导致幼儿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园跟家长的交流以及配合不可缺少。

四、如何更好地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幼儿的水平

首先要向家长澄清有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概念,让其明白这项工作的目的。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改善幼儿园的环境条件,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水平;2.提高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水平;3.提高幼儿园与家长的配合程度。这些不同的目的,直接影响到家长工作的方向,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要明确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目的,采取对应的措施。

幼儿园应该向家长解读科学教育幼儿的原则和知识,对家长进行一些指导,让家长认识幼儿的家庭教育也是同等重要的。幼儿期是人生起步的时期,是打好人生基础的时期,是教育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对幼儿的性格、品德、行为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因此,幼儿园必须让家长知道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应该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很多家长认为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让其学更多的知识才是教育的首要内容,因而忽视了幼儿早期社会性的发展,忽视了幼儿品德以及行为的培养。这不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幼儿获得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发展。

传授家长科学教育幼儿的知识。很多家长对幼儿的期望是比较高的,却又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有的家长过于宠爱幼儿;有的对幼儿粗暴;有的过早对幼儿实施定向教育,不让幼儿游戏,认为这不利于学习……所以教师应该向家长宣传一些正确的教育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式。

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在开展幼儿教育时应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因为让幼儿熟悉的对象参与其中能使某些活动更易于展开。在家、园协作下,家长和教师共同带领幼儿体会大自然、社会,引导、发展幼儿的兴趣爱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有利于提高家长教育幼儿的水平,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让家长提出建议,制订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案。

总而言之,想要更好地开展幼儿园家长工作,就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提高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认识,还要不断进行研究和实践,明确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加强家长与幼儿园的联系,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实施幼儿的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园的家长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孙培培.浅谈幼儿园的家长工作[C].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2013.

篇10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explore the special children’s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innovation mod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system of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empirical research,the formation of the path of development,strengthening education and medicine combin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and further explore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mod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medicine.Fully discussed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school evaluation mechanism,optimize the rehabilitation and special teachers,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bined feature classes to teach medicine, and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explore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penetration; bridge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nd special education.To elaborat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mode with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basic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special medicine, is full of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can promote the full range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medical rehabilitation in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 and fusion developmen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Key words】 Combin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Working mode;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Ji’nan Hospital,Ji’nan 25001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9.040

特殊?和?是指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明显偏离普通儿童发展水平,有特别的学习或适应困难的儿童,他们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和受教育权。特殊儿童教育是为有身心障碍、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实施的教育,他们的成长需要医学、教育、心理、社会等多学科的共同协作,配套相应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依靠优质的专业资源、先进的设备设施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参与,使之得到较好的医疗、康复和教育服务,切实改善孩子们的生命质量,并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教育部、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共同制定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明确提出,将“继续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指出建立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是今后重要的发展途径[1]。

国内外诸多实践证明,早期进行康复及教育干预,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和提高特殊儿童各方面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减轻家庭负担,降低社会成本,对于特殊儿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有极其深远的意义。那么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如何有效结合已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新课题[2]。

2013年济南医院以“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架构,成功转型成为济南市唯一一所公立二级康复医院,2014年3月成立“历下区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致力于拓展医教专业交叉发展,重点在于关爱特殊儿童的康复和教育诊疗,从而全方位地探讨建立特殊儿童身心康复阵地的建设模式。2014年12月成立济南市历下区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培训学校,该学校的建立,填补了山东省特殊儿童医疗康复与教育无交叉专业合作的空白。培训学校利用现代医疗技术和综合康复手段,对学龄前期(0~6岁)的特殊儿童进行评估诊疗,通过特殊教育、综合训练、现代康复相结合手段,减轻功能障碍,弥补功能缺失,运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创设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和康复训练环境,构建和推进“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工作模式。

1 创新“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

构建和推进“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工作模式,就要完善管理制度,创新运行机制。

1.1 多种形式发展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服务机构 对综合医院的康复中心、社区的康复训练机构、学校的康复训练室进行规范化建设,并与特殊教育深度融合。构建社区、家庭为依托的康复训练体系;对特殊儿童教育学校、幼儿园、儿童福利院等机构,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开办特殊儿童康复特教班;同时,按照新形势下医改方案并参照社会力量办学有关规定,制定卓有成效的激励政策,支持和鼓励团体、个人以及社会各方力量创办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培训机构,以满足特殊儿童发展需求。

1.2 建立医教结合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医疗机构殊儿童特殊教育与康复手段的有机整合 发挥医疗机构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对辖区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的指导作用,特教老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三位一体”协同合作;医疗机构指派专业医学康复人员,帮助特教学校及培训中心开展康复与医学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教育方案,指导特教老师开展康复工作,并对特教老师和特殊儿童家长开展康复知识技能的培训与咨询。

1.3 发挥市级及各区县特殊儿童康复指导中心的作用 充分利用社区康复设施设备及技术特长为特殊儿童及其家长、教师及各类残疾人教育与管理机构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与服务。

2 建立“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工作机构

对特殊儿童的康复需要进行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心理康复、社会康复以及职业康复等多重干预,但核心是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教育康复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与康复学结合的产物,是两门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是大康复学的组成部分”[3]。“医教结合”广义上是指由特殊教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社会工作者、家长及志愿者共同搭建综合康复平台,共同对特殊儿童进行综合康复、智能锻炼、身心多重干预、生活能力培养、潜能开发的教育教学过程。

3 完善“?t教结合”融合发展的评估机制

3.1 建立适合特殊儿童身心特点的康复教育评价体系 医教结合综合评估可以短时间内了解学习障碍儿童的神经心理功能,增强其自信心和环境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4]。实践证明,早期对特殊儿童进行评估训练和教育干预,能促使已经发生损伤的大脑结构和神经功能产生代偿性改变。其中,0~3岁是实施早期干预的最佳年龄,4~6岁效果稍差。王雁等[5]的研究表明,早期评估干预可以让身心障碍儿童节省康复时间,减轻对社会的依赖。

3.2 建立多学科跨专业的综合评估团队 建立由特教教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及社会工作者组成跨专业评估团队,建立评估团队和儿童家长共同参与的特殊教育家校联合会,由特教教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及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特殊儿童康复和教学的评估效果,开发并细化学生的各种功能障碍评估量表,客观公正并具有针对性的定期讨论分析评价[6]。专家组对特殊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提出个性化教育与康复建议,制定康复训练目标并建立档案,跟踪检查、诊断评估和康复治疗,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动态调整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兼顾儿童的心理疏导和营养干预,让每位特殊儿童都能得到最优化的身心发展。

3.3 制定特殊教育与医学康复相结合的综合康复计划 针对每个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学科交叉训练方法,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综合康复培训计划。在训练中,既要注重增强儿童的肌体功能,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补偿身体缺陷,又要重视矫正儿童的行为缺陷,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为将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4 优化“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师资队伍

现在,特殊教育的研究领域已从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三类传统专业,逐渐拓展到脑瘫、自闭症、情绪与情感、心理与行为问题等多个领域。这要求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具备更加专业、更为精深的教育理论和业务技能[7],同时特殊教师的岗位分工趋于越来越精细,合作施教,以便其教学能力和服务特长相互补充,建立相应的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的“走班教学”模式或将成为“十三五”特殊教育的潮流[8]。

特殊儿童“医教结合”扎实有效的推进离不开专业的师资队伍。如何做到教中有康、康里融医、医为教用、教需医辅、医教结合融合发展?一是要多途径加强特殊儿童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建立教师保障机制。培训学校的教师应为事业单位编制,隶属残联的外聘人员应由残联拨款,应为他们提供公平的考编机会,通过基础理论和实践考核获得事业单位定岗。其次是推进康复医师和特教教师的“轮岗”,期望培养出“双师型”的教师[9]。通过轮岗制度,促使特教教师全面掌握入学评估和个性化康复的知识与技能,康复医师则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流程,充分把握能力和教学的基本规范水平,从而打下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三是进一步加强特教老师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有计划分阶段、分批分类培训特殊儿童康复专业人才;同时,积极整合各康复培训机构的康复专业人才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加强同行业间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辐射及带动作用。四是引进专家支持,做好带教和人才队伍建设。强调“医”对特殊教育的重要性[10],提高开展筛查、检测、评估、康复指导等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能力,并加强日常医学护理的规范指导,从根本上提高为特殊儿童服务的水平。

5 实施“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特色课程

“医教结合”融合发展并非“医”与“教”的简单结合与堆砌,如何让“医”与“教”进行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充分有效地服务于特殊儿童的成长发展?

5.1 加强特殊儿童教育康复课程建设,实行个性化教育 特殊教育的课程改革要以残疾儿童的多元发展需要为基础,重视教育与康复的有机结合,承认儿童间需求存在差异性、多元化,用不同层次、个性化教育服务来满足特殊需要儿童的个性发展,努力提高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11]。开设课堂内外紧密结合的“学科大综合”课程[12],致力于研究开发适合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不同年龄阶段和盲、聋、弱智、自闭症、脑瘫等不同残疾类型学生发展需求的相关康复课程指南,编排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课程表,编制相关的教师指导用书,充分发挥专用训练室功能,统筹实施走班制课堂教学和康复训练[13]。

5.2 改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发特殊儿童潜能 专业人员应针对特殊儿童的不同身心点,制定个性化教育指导方案,科学调整和充分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努力提高特殊儿童教育教学与康复质量,为残疾儿童提供最适宜的教育与康复服务。

5.3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着重培养孩子兴趣和创造力 尝试开设不同年龄阶段特殊儿童的社会生活适应性特色课程,以及为儿童量身定制丰富多彩的特色社团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生存技能、发掘自身潜能,提高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的一技之长。

6 构建“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共享平台

6.1 建立特殊儿童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加强特殊儿童早期诊断,完善筛查、检测、建档、转介、安置网络化的运行机制,建设特殊儿童筛查、首诊报告信息平台,建立特殊儿童健康档案资料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6.2 确定医学诊断定点单位 进一步统一规范特殊儿童的检查标准和评估体系,贯穿每个特殊儿童不同教育阶段的全员及全程服务[14]。

6.3 建设特殊教育信息通报系统 实现教育、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信息整合与共享,为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与康复培训机构、特殊教育教师与相关专业人员、特殊儿童及家长提供教育与康复的专业支持。

7 开展“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家校结合

家庭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参与作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教育培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5],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家长是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特殊儿童的训练,与其说是在训练儿童,还不如说是在训练父母。这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家长掌握的特殊教育理论有限与薄弱,得不到专业的、系统的咨询和指导。社区、特殊教育培训学校也很少开展针对家长的专业化培训。促使家长学习科学的特殊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自己有残疾的孩子,使更多的残疾儿童能够接受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家庭教育,能加速儿童认知的发展,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以及性格的平衡发展,使缺陷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16]。

“家校结合”的终极目标,是将家庭与培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联合起来,共同促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探讨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创设适合孩子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尽早接受专业的治疗与安排,多方面、多途径、多角度采取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措施。特殊教育培训学校要加大对家长进行专业化培训力度,使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帮助家长系统学习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用正确的态度和适合的方法对待自己的子女教育,使其能够科学有效的实施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可以定期举办家长见面会、联谊会,定期进行家访,通过有效的家庭教育,使特殊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成为促进特殊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