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题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医学专题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临床医学专题报告

篇1

关键词:临床药学;实习管理;临床药师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20-03

临床药学是药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学科。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应掌握药学及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临床药学实践、临床药学研究方法和技能的基本培训,明确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意义,能够承担临床药学服务、药物评价(新药评价及药品再评价)、药物信息咨询、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等药学技术工作。[1]临床药学专业实习是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药学实践中的必经过程,是临床药学教育的最后阶段,是结合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该过程中,各环节实习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制定规范可行的考评措施、有效的管理途径,有助于提高临床药学实习效率和收获,培养高素质临床药师人才。药学院根据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结合专业课程设置具体情况,就临床实习内容、形式、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提出适合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特点的临床实习模式。[2]

一、临床药学实习教育内容

我校临床药学实习培训体系分为四个部分:法律法规培训、临床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临床用药实践技能培训、交流与沟通技能培训。在临床药学专业实习中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与技能,又要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养,使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达到合理合法的执业要求。

1.法律法规培训。临床药学服务直面临床一线,工作环境复杂,影响因素极多。临床药学实习中的法律法规教育可使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明确国家规定,熟悉相关疾病药物应用指南,掌握临床用药具体原则,如抗菌药物临床分级管理原则、毒麻药及管理、癌痛三阶梯治疗等。临床药学实习学生应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临床药师管理办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研究和申报注册违规处理办法(试行)》、《药品临床研究的若干规定》、《处方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临床药学学生对法规政策的了解有助于树立合法执业的观念,有效开展合理用药工作,推动临床药学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更好地预防和避免医疗纠纷。

2.临床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训。目前我国临床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化学、生物、药学、医学等各模块间的分割较明显,是课程的简单堆砌,尚未形成系统的临床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临床实习培训工作主要是在医院专职临床药师的指导下,以典型疾病为主题,要求实习生掌握相应疾病治疗的临床知识和基本技能,循序渐进、有机结合、互相融合,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掌握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要点,了解临床症状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3.临床用药实践技能培训。临床药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目前我国临床药学专业中临床科室轮转与医学生的临床见习一致,目的性不强。我校通过临床药师重点科室、重点疾病带教工作,进行小组培训、专题培训,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临床用药问题进行专业设计与训练,促进临床用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带教临床药师及医师指导下,以小组形式在临床实践中锻炼应用、分析、综合掌握相应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与最佳鉴别选择用药;具备常用药物的中毒指标与临床结果分析能力;掌握撰写药历的能力;临床药学学生与带教医师讨论并实施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变化,修正个体化用药方案。

4.沟通与交流技能培训。①通过沟通技巧专题培训和模拟训练,临床药学学生掌握与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与交流技能。②通过专题培训和定期文献抄读工作,使实习学生具备使用计算机网络检索国内外药学文献,阅读和分析中外文文献的能力。在实习考核的每一阶段,加入对沟通、交流、表达的要求,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培养。在带教临床药师指导下,定期进行药学查房,向患者提供用药教育和出院带药教育;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思想的临床药学人才,使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二、临床药学实习形式

临床药学专业实习以专题报告、小组配合、专项强化、定点考核为主要形式,建立校院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临床药师参与专业培养计划,承担药学实践教学工作,制定人才培养指南。培养具有宽广而深厚的医、药学知识,毕业后从事临床药学服务的专门人才。第一阶段:以短期参观、专题报告为主要形式。①参观制剂室、药库,了解药品生产工艺与流程及药品质量控制要求。②参观新药临床试验机构,参与新药Ⅱ、Ⅲ期临床试验,培养临床试验设计思路,熟悉临床试验的筹备、实施等具体过程。③参观治疗药物监测,了解TDM临床应用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④通过专题报告、集中培训,熟悉相关法律法规。⑤通过专题报告,掌握药物信息检索能力。⑥通过专题报告、集中培训,初步掌握沟通技巧,以小组为单位,模拟与患者、临床医护人员交流。第二阶段:以小组学习为主,参与药房、药学专业、临床业务学习。①通过药房实习,熟悉临床用药,了解临床药物配伍、输液和营养液配置、特殊给药装置、急救药品、常见剂型及注意事项。②通过小组培训,掌握常规医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如体温计、听诊器、无创呼吸机、便携式血糖仪等。③通过小组培训,掌握药历书写、实验诊断结果分析、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知识。④通过临床科室业务学习、专题讲座,关注重点病种,学习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相关知识。第三阶段:以专项训练为主要方式,参与临床医学、药学查房,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发现临床用药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择一种重点疾病,以一名临床药师和一名主治医师为培训小组,带领临床药学实习学生参与临床用药实践,参与医生查房、药学查房、病例讨论、药疗方案评价监护、用药信息咨询、危重病患抢救、ADR上报、TDM结果分析。带教临床药师和医师定期进行病例考核。

三、临床药学实习管理

药学院临床药学实习医院分散,为保障临床药学实习质量,制定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可行性好、详细的评价标准势在必行。我院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规范化管理等措施加强临床药学专业实习管理。

1.制定实习制度,规范实习管理。制定《临床药学实习任教师职责》,明确临床药学实习带教老师的职责与义务,各级教师责任清楚;制定《临床药学实习管理制度》、《临床药学实习生守则》、《临床药学学生请销假制度》,规范了临床药学实习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学生实习过程有序,管理规范;制定《临床药学实习培训实施方案》,为临床药学实习提供明确的实习程序和工作路径。临床药学实习生严格遵循毕业实习手册相关规定,管理规范,各个环节紧密联系,保证了良好的实习教育成果。

2.建立过程考核制度。建立实习生培养过程考核标准,规范了临床药学实习实践每一环节的具体内容,对文献阅读报告、专业学术讲座、专业知识理论课、病例讨论会、病例分析报告提出完成数量要求(见表1、表2)。在实习每一阶段组织理论考试,着重考查临床医学常识、重点药物知识以及综合治疗能力。

3.重视病例考核。病例考核是考核实习学生对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考察实习学生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对病例的诊断要点、药物治疗、用药调整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药学监护建议。专家就本病例临床用药及相关问题提问,实习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答辩(见表3)。

4.扎根实践,因地制宜。临床药学实习学生面临着考研、就业压力。为保障实习工作质量,学科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实习期开始前对学生进行辅导,按照实习学生就业方向、个人兴趣安排指导方向。对有志于考研的实习生,在实习期开始时即加大临床实习力度,加快临床实习进程,按照临床实习完成进度情况给予考研复习假期。对准备就业的临床药学实习学生,开展简历制作、面试要点讲座,指导网上投递简历,鼓励其参加药企、医院宣讲和现场招聘会。上述活动受到实习生的欢迎,也保障了临床药学学生的实习质量。在实习每一阶段与临床药学学生、带教老师沟通,及时听取反馈意见。近三年来,对临床药学专业实习内容、进程及考核标准持续改进,进一步提升我校临床药学毕业生能力与水平。

我校临床药学生实习管理模式,历经探索和不断修正,获得学生与教师的称赞,也获得医院与药企的认可,我校临床药学毕业生成为多所三甲医院临床药师。今后,将进一步细化各项规范和考核标准,更科学地选择经典病种,提高临床药学学生实习实践能力,使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涯与工作衔接更为流畅,满足社会、医院对临床药学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金蜀蓉,任渝江,戴萍,韩宪忠.临床药学专业实习生带教体会[J].中国药房,2011,(20).

[2]许杜娟,汪燕燕,夏泉,等.临床药学实习模式的探索[J].安徽医药,2011,(07).

篇2

一、充分认识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何谓医患关系

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是医患关系,具体的来讲就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医治关系。而着名的医史学家西格里斯精辟地阐明了“每一个医学行为始终涉及两类两事人:医生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更加扩充了医患者关系这一本制的概念,“医”已由单纯医治关系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医院全体职工;“患”也由单纯求医者扩展为与其相关的社会关系,它既包括病人、病人的家属,又包括病人家属以外的监护人。

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技术和非医疗技术这两大关系组成了医患关系。而在求医过程中医务人员与患者的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关系,往往对医疗效果有着无形的作用,从而被称之为非医疗技术关系。医生和病人拥有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平等与合作的关系,这才能进行正常有序的医疗活动。

(二)国外对培养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情况

1987年英国医学会在医生资格的考试内容里添加了医生交往能力的评估。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1]。1993年英国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提出:“21世纪所期望的医师应该是交流的专家,有判断力的思想家,主动的终身学习者,信息专家,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流行病学和行为医学的应用者,卫生小组的管理者,社会的支持者和初级保健的提供者。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五星级的医生(five star)应该是保健提供者、交际家、决策者、健康教育家、社区领导者、服务管理者。世界医学峰会也对医师提出了应具备交际能力的要求”[2]。通过对国外医学教育的研究证实了,国外很早就开始了对临床医学生与病人沟通能力的培养,而有效的医患沟通能明显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三)目前国内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现状。

在我国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以及医疗侵权使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提出,一种新的医患关系在逐步确立。改变了以往高等医学教育对临床医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加重视了医患沟通能力与服务理念的培养。当前的临床情况是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让部分临床医学生因缺乏与病人沟通的心理准备而无所适从;临床医学生在与病人交谈中常表现出胆怯、拘谨、紧张等情绪状态,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从而不能准确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和需求,又加上在医患沟通的技巧上缺乏相应的策略,造成了医患沟通不流畅,易发生非医疗性的医患纠纷。不良的医患关系不仅影响了临床医学生的实习效果,而且还损害了临床医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开设多样化课程加强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一)目前国内外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模式

在西方医学院校中对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具有悠久的历史。开设了医患沟通的专业课程。“如在英国的许多医学院校有医患沟通、医生与病人相处的能力及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情商教育等课程。在美国的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与病人沟通、病人、医患沟通的艺术等课程”[3]。

当前,我国无论是校内的医学教育还是工作后的医学继续教育,其中涉到及医患沟通的内容非常有限,不仅重点不突出学时少,而且涉及的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只能作为选修课程来开设。使得临床医学生对医患沟通方面的知识与技巧掌握不足,没有真正做到对临床医学生严格、系统、科学的培训,这是医学教育体系所存在的缺陷。所以医患沟通的培养必须要融入到医学院校的教学体系中,在原有的教学计划中增设相关医患沟通技能的课程。

(二)增设相关的基础课程或增加相关课程的内容

1、医学伦理学

古人云:“医者父母心”,这是人类社会对医生医德的一个永恒的要求。在临床医学生中应开展社会主义的爱心教育、良心教育、生命价值理论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金钱观,增强临床医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奠定良好的医疗品德基础。

2、医学法律法规

针对目前医学院校对临床医学生法律知识教育普遍滞后于专业知识教育,出现了临床医学生法律意识淡漠的现状,我们要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 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学生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防范医疗纠纷意识,避免纠纷的措施,使学生不仅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法律法规的知识。

3、医学心理学

在面对病人及其家属进一步询问时,往往由于临床医学的畏惧情绪,容易出现怕说错话、做错事、不信任、被轻视等心理问题。我们要从多方面入手积极开展临床医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职业教育工作。因此在医学心理学的内容中要涉及医患沟通的心理学知识、原理、技能、心理疏导等理论课程建设。从而加强临床医学生自信心,增强社会人文素质培养。

(三)开设形式多样的临床带教

临床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计划。在临床带教中,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传授,教师的言传身教有很强的示范效果,是其他教育方式所难以企及的。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研究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需求。使学生在沟通中能够重视非语言性的信号,能够得到更准确的信息,最终达到提高医患沟通的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临床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

首先,开设临床医学生实习前的岗前培训,进行医德医风、文明服务、医疗制度、技术操作规范等医疗安全教育。使学生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医疗法制观念,达到认识和规范上的统一。尽快适应临床上的工作与学习。

其次,定期举办对临床相关的“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训”的专题报告和讲座,在查房时带教老师可根据本科室的专业特点,主动将可能会产生的医患沟通问题,让实习学生利用设置好的技巧去与患者沟通,查房完毕后给予点评并及时总结。

最后,可以通过讲座示范的方式,邀请医院的专家及领导,针对典型的医患纠纷案例进行专题讲解。其中包括医患沟通的技巧、医疗法律和医疗纠纷防范等,帮助临床医学生认清当前的医疗形势,建立良好医患沟通意识,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依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来开展形式多样的临床活动。并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学校和医院的资源,开展辩论赛、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

三、完善教学中的考核机制

篇3

【关键词】 医师规范化培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209―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近年来住院医师实行的一套科学化、标准化全面培养的方法,是提高医师队伍的基础工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越来被当前许多医院所重视,认识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本文就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为新考录入和临时招聘入院的临床医学本、专科生。入院后先岗前教育,在到各科进行轮转,轮转培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定科室后要在本科室担任总住院医师1年。通过初级规范化的系统培训,使住院医师具备较好的医德医风,比较全面的掌握医学基础知识、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临床实践技能,并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为保证轮转培训质量,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带教制。每个有带教任务的科室选择1~2名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带教老师,负责本学科轮转医师的指导、教学和考核工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着重于基本功训练,要求掌握各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各种物理诊断、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进行各种特殊检查和基本手术操作。进入定科定向培训时,在巩固基础的同时,要着重培训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逐步熟悉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独立处理本专业各种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和抢救的综合能力。最后担任1年的总住院医师,重点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其组织协调、独立开展工作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科室轮转考核由轮转科室负责,轮转科室和带教老师组成考核小组,在轮转结束时对轮转医师实施考核。考核内容为专科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考核方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最后由带教老师写出评语填入考核表。轮转结束考核合格后,医院根据情况定科室。

2 存在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足。(1)部分科室主任和轮转医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轮转医师接收再学习意识不强,很多年轻的住院医师没有认识到临床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如果没有扎实的实践基础可能连日常的医疗工作都很难开展,更不用说创新。(2)轮转科室对考核工作重视不够,部分科室的轮转考核流于形式。由于部分科主任对轮转医师考核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再加上日常工作繁忙和部分考核老师碍于情面,使得轮转医师出科考核不够规范,部分科室的科考核流于形式,轮转医师科小结和带教老师评语泛泛而谈,难以真实具体的反映轮转医师的工作学习成绩,影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

2.2 规范化培训制度有待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健全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医师队伍素质水平、保持科室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但是,部分科室主任为应付眼前工作,打乱了轮转培训计划,不按章办事。另外,少数轮转医师过分注重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对通科知识掌握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集中精力学习的自觉性、相对较差,影响了轮转培训质量。

2.3 重使用轻带教倾向。由于受严重缺编制的影响,医疗一线工作人员紧缺,各科室对轮转医师过分强调使用,频繁值班,应付各种公勤杂务,使轮转医师疲于应付日常工作。再有部分带教老师责任心低,碍于情面、业务繁忙或经济方面等原因,要求不严格,这对住院医师培训非常不利,使轮转医师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能及时得到指导,影响了轮转培训效果。

2.4 现行体制与人才培训不相适应。大部分医院的住院医师培训存在着训练周期短,住院医师应付日常工作感觉不到压力。因此,主动、认真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临床基本技能差,部分住院医师忽视基本功的锻炼而过分地依赖于仪器设备。

2.5 轮转培训存在薄弱环节。基础知识有待加强,因为住院医师轮转科室基本安排在临床科室,而医院质量管理、院感、信息、药理、病理、影像、检验等职能和医技科室由于受轮转时间等因素限制,不能安排轮转,使轮转培训存在薄弱环节,比如对X线片的读片能力较差、抗生素的使用不太合理、对院内感染重要性认识不够、医纠成因的认识等,导致轮转医师基础知识不够全面、扎实。

3 对策

3.1 加强认识,完善考核管理制度。成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并具体组织实施,向各临床科室贯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认识。制定和完善培训、考核管理规章制度,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列入各科室主任的目标管理中,并制订明确的轮转医师培训计划和具体要求,建立《住院医师培训考核记录手册》,为轮转医师建立培训档案;医务科加强监督,定期检查各科室完成培训情况。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学分制,制定医院《住院医师范化培训考核大纲》,明确考核范围,强调技能考核。把考核内容和标准进行定性和定量,严格制定考核学分标准。每人一本考核手册,轮转医师的出科鉴定和考核成绩均记录在考核手册中,考核手册指定专人管理。确保出科考核客观、公正、全面。

3.2 调整轮转方式,实行“先轮转后定科”由于“先定科后轮转”在实施运行中受科室主任重视度等多种因素干扰,影响轮转效果,为此,医院调整轮转方式,实行“先轮转后定科”,轮转结束根据考核成绩,结合轮转科室意见、个人学习工作表现和意愿再定科。

3.3 建立健全带教制,增强带教老师责任感。由科室推荐,医院确定每个轮转科室有1~2名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作为轮转医师带教老师,具体负责轮转医师带教培训工作指导。督促、指导其学习、临床实践技能给予全面的指导。另外,为调动带教导师的积极性,建议医院给每个带教导师发放津贴,每年根据带教情况评比表彰优秀带教老师,以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感。

3.4 加大培训力度,制定短期集中训练计划。一方面加大对住院医师培训的力度,以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高。针对轮转医师存在基础理论不扎实的现象,制定短期集中训练计划,加强基础理论培训。对每一批轮转医师,计划地安排院内专家为他们进行专题(质量管理、感染控制、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医疗纠纷的成因分析)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培训。对于一些各级轮转医师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如:阅片能力较差,有目的地举办培训班,实行短期集中专题强化培训。培训方式可采取专题报告会,病例讨论,教学查房,手术观摩等进行集中培训。另一面,接受一定时间的专业进修学习,是专业化培养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开拓视野、引进技术、掌握方法的有效途径。

3.5 建立担任科室总住院医师体制。这是基于住院医师培养已经历了一段时期,在临床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都有了一定积累的基础上,通过担任总住院医师1年,以全面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同时,也是对其住院医师综合能力的考核与考验。

3.6 医师资格考试。要求入院工作三年内必须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否则给予解聘以此来督促他们参加轮转培训学习已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

篇4

7月25日上午,由团省委、省青联、省学联联合举办的“快门三秒钟”公益行动出征仪式在团省委举行,团省委书记张旭晨、副书记赵立香参加了出征仪式。

“快门三秒钟”公益行动是团省委、省青联、省学联为深入学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在全省贫困地区开展的一项服务农村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公益活动动。此次活动旨在大力弘扬面向大学生的公益文化,全面锤炼大学生的公益品格,深入推动大学生的公益实践活动,带动这个社会走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公益主旋律,搭建青年大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平台,塑造当代大学生成为公益生力军,铸就青春引领时代、文化凝聚社会、公益创造和谐的青春画卷。

出征仪式上,张旭晨为公益活动团队授旗。赵立香作了简短讲话。

此次活动由中国甘肃高校传媒联盟、甘肃青年摄影家协会承办,出征仪式结束后,活动团队将赴岷县开展为期一周的活动。

“科技之光”青年医疗专家服务团甘肃行

6月30日—7月3日,由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青年联合会联合开展的“科技之光青年医疗专家服务团甘肃行活动”在甘肃举行。

此次活动,中国科技工作者协会、团省委、省青联共同组织了50名青年医疗专家深入河西五市农村地区,广泛开展送医、送药、送医械服务,帮助困难青少年、青年农民工、大病重病患者就医,改善贫困地区卫生医疗条件。同时,医疗服务团还为五市捐赠总计100万元的医疗器械和20万元的药品,用于改善农村卫生所的医疗条件。武警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和深圳有关医院专门派出由呼吸科、内分泌科、骨科、消化科、皮肤科等专家组成小分队随团服务,并在服务地举办医生培训班,培训指导当地医生提高医疗技术。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心系灾区再访舟曲

6月27日至29日,法国施耐德电气全球基金会总监Patricia、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基金部官员、团省委机关党委负责同志,施耐德员工志愿者、媒体记者共30余人在舟曲开展了两天的爱心回访活动。去年4月,在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的积极协调下,法国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为舟曲104所中小学校捐助了37万册图书和377台电脑,并在各学校建立了“施耐德电气luli图书馆”,使舟曲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此次活动,施耐德员工志愿者,深入舟曲各中小学校,详细了解学校图书馆图书数量、图书使用情况、图书馆电脑利用情况、学校目前图书需求以及学校师资、教学设备等情况。通过深入调查,施耐德电气公益基金将所有材料汇集成册,深度分析舟曲目前现状,为今后在舟曲开展相关活动打下坚实的调研基础。

香港“苗圃行动”工作组深入岷县回访

考察希望小学建设和学生资助工作

7月3日至6日,香港“苗圃行动”工作组一行3人来到岷县对2011年捐资总额达260万元的岷县西江镇甫洞苗圃希望小学、禾驮乡立哈苗圃希望小学、麻子川吴纳苗圃希望小学、中寨峪谷苗圃希望小学等4所苗圃希望小学进行实地回访,询问希望小学配套设施进展情况。并深入重灾区闾井镇大庄小学、梅川镇红店小学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两所学校做了评估、预算,为下一步的立项建校收集了第一手资料,两所学校初步意向性捐资总额为160万元。

近年来,“苗圃行动”在岷县累计投入资金371.12万元,援建希望小学7所和救助贫困高中生100名。今年,“苗圃行动”将在去年资助贫困高中生的基础上,继续对岷县240名贫困高中生进行连续3年的资助,预计投入24万元。

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刘德扬一行赴清水县

督导调研驻点工作

7月9日,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刘德扬和团中央宣传部理论宣传处副处长王强到天水市清水县督导调研我省第二轮第一批驻点工作,团省委副书记赵立香陪同督导。

调研期间,刘德扬部长一行还考察了清水县顺达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西灵山青年农业产业示范化基地、清水县永清镇团委、清水县青年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等基层团组织建设情况。

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暑期赴肃南县

社会实践团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7月5日,由义诊医疗服务队、健康卫生咨询队组成的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志愿者们,在肃南团县委的积极组织和协调下,在县城及周边乡镇、村开展了“和谐医疗进万家,医护情愫系众民”医疗服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学院专家和志愿者们组织的服务队以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多发病、常见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进行了健康宣传和免费义诊活动。

活动期间,团县委还组织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志愿者们来到肃南一中,举办了“成长·成才”专题报告会。

团省委选拔百名优秀大学生志愿者

服务第十八届兰洽会

7月6日,第十八届兰洽会在省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团省委志愿者指导中心为此次兰洽会招募选拔的百名优秀大学生志愿者,也走上了场馆、会务、团队联络、礼仪接待、应急等十多个岗位的服务工作。

5月初,团省委志愿者指导中心在相关新闻媒体刊登兰洽会志愿者的选拔公告,报名者达到近500人,经过资格审查和面试环节,100名大学生志愿者最终入选。青年志愿者的加入,为兰洽会的成功举办贡献了力量,也更好地展示了我省青年志愿者良好的精神风貌。

2012我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资助

篇5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 教学 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手段。今天的社会对研究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专业课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最基本部分,是提高研究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直接途径,因此,提高专业课教学水平对研究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随着生物技术和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不断涌现。表观遗传学是近几年来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前沿学科之一,其理论与技术已经广泛渗透至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的各个学科。表观遗传学是我们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知识模块的主干课程。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的需要,笔者主要针对研究生表观遗传学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1 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生物医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同时要求教师的技术知识层次能跟上生物医学实验技术推广周期不断缩短的趋势。我们在研究生的表观遗传学教学中,随时进行文献调研,密切关注最新高水平期刊和学术会议的相关信息,不断补充传达的最新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研究活跃的肿瘤、衰老、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与表观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着重介绍营养、环境、应激、细胞代谢在表观遗传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机制。这些新知识非常受研究生的欢迎,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些新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研究生的学习视野,启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文献调研和学术研讨的习惯,逐步形成和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为即将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反过来能进一步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 改革教学内容,形成完整的表观遗传学知识结构体系

与经典遗传学以研究基因序列决定生物学功能为核心相比,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基于染色质事件对于这些“表观遗传密码”的建立和维持的机制,及其如何决定细胞的表型和个体的发育。在表观遗传学研究生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引导研究生关注表观遗传学学科的发展动态,密切注意学科的交叉和延伸,紧跟表观遗传学的发展方向和学科发展的突破点。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表观遗传学学科领域发展最活跃最富潜力的研究方向上,例如表观遗传机制在癌症等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细胞代谢与表观遗传变化的关系等。表观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一个普遍而又十分重要的新研究领域。它不仅对基因表达、调控、遗传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肿瘤、免疫、病毒感染复制等许多疾病的发生和防治中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内容包括:表观遗传学概论,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失活,siRNA与miRNA介导的调控,表观遗传学与疾病,表观遗传学与癌症,天然产物及中草药的发展对表观遗传学的展望,表观遗传学的治疗进展。上述内容形成完整的表观遗传学知识结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选择地插入一些小型专题讲座及相关的研究历史背景资料的方式,介绍和强调学习和掌握表观遗传学的重要性,既活跃了课堂,又把课程从枯燥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同时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相关的知识面[2]。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前沿进展内容的加入,如代谢、营养、环境等影响因素与表观遗传学的相关进展。

3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本课程所授课的对象是已具备一定自学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研究生,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科学地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表达个人思想见解的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本课堂选课人数一般在十人左右,因此课堂教学的特点在于小班授课。由于是小班教学,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增强了师生之间互动的可能性,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课堂授课、学生参与研讨、学生讲授等多种教学方式,强调讲授、研论、文献调研、学术讲座、论文报告、文献综述等多种方式并重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让研究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的研讨,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这种教学方式为研究生迅速进入科研工作的角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电子课件与板书相结合,同时采用图片、视频播放、动画等多种方式的应用。倡导启发式教育,摒弃灌输式教学方法,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结合科研最新进展情况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步得到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由于受学时限制而不能在课堂上详细介绍的前沿内容可使用讨论法,安排学生课后自学,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得到解决。还可以在部分单元结束后,要求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结合查阅最新的文献资料,撰写小专题报告,组织交流讨论,以便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进一步拓宽知识面。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孥,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倡导自学,组织讨论,是因材施教、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4 多种考核方式结合,检验教学效果。

在研究生的考核方面,不仅仅局限于对课内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还可以采用综述、专题小报告、PPT汇报、模拟课题设计等综合考核方式,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研究生即打好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其重组知识框架,只有这样,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增强。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受多因素复杂交错影响的,要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既要保证培养研究生的客观条件充足,又要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研究生教育只有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才能不断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表观遗传学既是目前迅速发展的学科和热点领域,在生物医学各种学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也是我们学院研究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因材施教;复合知识结构;多样化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医学包括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口腔医学、中医学、法医学、护理学、药学等8类学科类,共有16个本科专业。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701所普通本科院校,开设医学专业的大学有199所。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方式,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迅猛发展,最直观的表现是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学校数量大量增加、高等教育布局日趋合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各高等学校对自身的办学定位日趋重视,高等教育体系的功能性分类日趋清晰。二是新生基本素质参差不齐现象明显。即以入学成绩而言,在同一本科层次上,不同院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差异较大,同一院校实际录取的学生成绩也差异较大。面对新的社会需求,面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育对象,如何加强教育管理,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是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共同任务。对高等学校来说,必然伴随办学定位、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管理方法等重大问题认识的转化。高校既要培养社会认可的合格人才,又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并帮助毕业生走向社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牵涉面广,几乎涵盖教育的方方面面,其中核心内容是学生培养模式问题。对于学生培养模式问题目前很多人看法不尽相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较广泛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较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一定的专业技能的人才。因此人才培养从精英到大众再次要求我们调整方向即在大众中培养精英。

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以及人才规格的需求,造就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一流本科生,使其完成高等教育后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皖南医学院积极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2009年,首次创办了麻醉学实验班,当年招生60人。实验班深入贯彻“加强基础、深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方针,充分利用学校与附属医院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整合教学资源,探索本科阶段低年级通识教育与基础教育、高年级紧密结合临床专科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突出基础、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研究生教育输送高素质、创新型生源,并为社会提供适应能力较强的本科毕业生。经过几年的建设,已为拔尖学生的培养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借鉴国外一流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积极探索和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选拔学术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专业老师,为整个年级配备数名导师,旨在进一步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倡导高水平教师更多地参与本科生指导工作,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学校办学的水平。与年级班主任具有类似的工作职责或发挥类似的作用。

2.树立专业信心。医学生前两学年基本以公共课和基础课学习为主,缺乏对临床医学和本专业的感性认识,觉得很枯燥,缺乏学术兴趣。早期即配备专业导师,充分肯定和激励学生的优点与特长,引导其早期接触和了解专业,并指导学生了解本学科和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前沿发展动态,指导学生课程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信心和学习兴趣,尽早进入专业学习状态,为今后培养精英式的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贯彻和突出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综合素质好、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在高年级阶段配备有助于科研与技能训练的导师;对于专业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在早期配备导师主要是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基础知识训练,旨在导师指导下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发挥其个性特长,并经过整个大学期间的指导和培养,成为本专业合格的实用型人才。强化专业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在医学本科生入学的早期配备全程的指导教授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指导计划与任务,有助于早期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训练,并经常随同导师从事大量的临床工作和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能够明显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增强专业学习的自信心,使医学生传统的接触临床实训的时间由五年级提早到1-2年级,明显增加了其动手实践的机会。同时,指导教师还将在如何做一名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知识全面的高等医学人才的方法与经验上适时指导和不断培养,使更多的医学本科生经过五年或更长时间研究生的学习与培养成为精英的高级医学人才,以更好适应现代化社会医疗市场的需求,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4.建立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摈弃以往狭隘的专业教育观念,将传统的刚性教育模式转变为个性化培养模式,即将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低年级阶段,单独设置通识课程,多以讲座、专题报告甚至公选核心课等形式开设,同时设置宽口径的基础课程,使学生在医学领域具备坚实的基础和宽阔的知识面以及多学科文化素养。在通识教育基础之上,学生在高年级根据个人兴趣或者未来发展方向选择自己的主修专业,进入专业教育阶段学习。在实行个性化分流的同时开展主辅修制,学生达到标准可在主修及辅修专业同时毕业并获得学位。这种培养模式既分主次,又实现了交叉融合;既重基础,又体现个性化,深化了“因材施教”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5.优化课程体系,拓宽学科基础,搭建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学生设置了宽厚的基础知识、广博的学科知识以及精深的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打破以往学科与知识之间的壁垒,拓宽学科基础,提供复合型的知识体系。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多层次的课程平台以及专业性的特色课程群落,拓宽了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设计学习计划,搭建起个性化、复合型的知识体系。

6.因材施教、全面发展。除了教书之外,更重要的还有育人的任务,也就是说导师有责任关心和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排除心理障碍,并教育和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导师还应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性、自身兴趣和优点与不足,从而扬长避短、合理定位、个性化培养,并按照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修课程,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如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学术会议、撰写论文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全面发展。

7.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可持续性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在优化培养方案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科研训练相结合,对于拔尖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意义深刻。积极开展实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利用精品课的优势,重视科研基础训练,强化综合训练,激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独立的科研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强化实践培养,使学生获益匪浅。在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的基础之上,我们专门开设《创新设计实验》,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自己设计技术路线并开展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为了强化创新人才的培养环境,我们鼓励学生提早进入科研实验室,融入导师的科研团队或课题组,通过“大学生研究计划”或者在高年级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可持续培养。此外,为进一步深化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加强了学校与其他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科研、生产和管理的实践平台。

8.产学研合作发展,多元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培养多元化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甚至成了制约培养杰出人才的瓶颈。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趋同式培养方案无法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其以书本和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使高校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实践能力,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造成了理论和实际的脱节。从现代社会大背景和知识经济结构出发,要使培养出的拔尖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各领域和环节需要的创新人才,大学必须走产学研合作发展道路。产学研合作不仅可以将学校研发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改善人才培养脱离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现状。

综上,“医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更与国家及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皖南医学院为应对时代的发展和挑战,将不断探索和改革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拔尖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玲,范魁元.学生培养模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内容[J].教育发展规划.2012.5.6-10

篇7

【关键词】工学结合;外科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02-01

Exploration & Practice On Surgery Teaching With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 In Medical College

Min Sanxu li Yuelin Chen Jibing Wang Aijun Shi Yanping Deng Ziwen Zhang Siyong

(Surgical Department of Sub-hospital Of Zhang Ye Medical College 734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xplor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improving surgery teaching with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 in medical college,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reforming on surgery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 reform for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with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 in medical college.

【Key words】work-integrated learning surgery teaching exploration

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1]。工学结合的学习是一种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方法。因此,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根本保证。适应工学结合育人新模式,加强医学高职院校外科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提高学生外科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校外科学课程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的内涵和特点出发,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良好的效果。

1 优化充实外科教学内容,建立模块化教学体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模块化教学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普遍认可的教学模式,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因此,临床课程教学内容应体现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我们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教育部统编教材为蓝本,以卫生部颁布的外科疾病临床路径和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为指导,以解决学生以后临床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职业道德养成训练为重点,围绕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提高的需要,优化教学内容,设计了外科手术基础、外科常见疾病和外科诊疗规范3个教学模块,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升学生从事外科临床工作的胜任力。

2 多措并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交互式学习型课程,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外科学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关键。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过去单一讲授、全程灌输的方法,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法、专题研讨教学法、专题报告会、师生换位、体验式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实效。在教学手段上,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了传统课堂以教师单向对学生灌输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强化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外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本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实效性。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改变了授课方式,实现了两个转移,即教学场所由单纯的教室转移到实训室,对心肺复苏这种既有理论又有实验的内容,尽可能到实验室授课,使理论与实验、技能教学同期进行,融教、学、做为一体,减少了课程内容的重复,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学效果,形成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行,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训并行的良好氛围。实践教学场所由单纯的实验实训室转移到医院,如重症监测治疗、各种骨折及创伤内容的学习,以直接到医院进行见习教学为主,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真实性,避免了黑板上做手术,教室里诊断疾病的教法,缩短了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的距离;二是根据学生知识储备水平,有选择地引入案例教学或PBL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为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目标的巩固,突出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各系统疾病的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内容相对简单、知识点相对单一的章节,有选择地采用一种相对简化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和案例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课前设计一典型病例一学生自学一课堂讨论一教师总结的授课步骤,强化病例为中心,改变传统授课中按教科书内容的讲解方式。如急性阑尾炎、脾破裂等内容,我们首先以典型病例点出主题,尤其强调学生注意在典型病例中找出患者的各项诊断依据,并提出若在临床工作中你如何收集这些病情资料以作出正确的诊断等问题,加强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利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三是间歇穿插师生换位教学。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因其具有节省教学资源、传授知识具有准确性和系统性等优点,仍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法。我校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来说,教学资源缺乏,这种情况尤其如此。但在长期的理论教学中会出现教师和学生对外科理论知识都感到乏味和无奈的情况,教师和学生都感到疲劳。为此,我们从调动学生学习参与性和体验教师工作的艰辛入手,依据学生的知识学历水平和基础知识储备情况,选择一些与外科疾病相关的解剖、组胚、生理、病理、药理、诊断等基础课中都要求掌握的内容章节,安排4―5名同学按照解剖生理概要、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顺序内容提前准备,在相应理论教学时依次进行讲授,然后教师和其余学生共同点评总结的办法进行教学,这样既让学生体会了教师的不易,又为今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供了动力;四是重视单元复习与总结。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则,也是强化掌握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单元重点内容的复习,主要做法是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影像资料,如其他学校出版的教学录像、影视频资料等,在每一单元理论教学结束后,利用课余时间,选择重点内容进行播放,让学生领略其他学校的名师风采和授课特点,参悟重点内容并强化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点的掌握。

3 构建与专业实训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工学结合型外科学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实践教学是外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实现工学结合、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要途径,对锻炼和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实训基地、实习基地进行医院认知、环境适应、熟悉工序、轮岗实训、顶岗实习等, 这为外科实践教学提供了稳定的教学基地,搭建了良好教育平台,拓展了外科实践教育资源。在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中,我们积极构建与专业实训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外科学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丰富、鲜活的职业情境和实践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认知、体验和感悟,深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职业素养、职业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高度重视专业实训及见习教学

在我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外科学共计授课141学时,其中理论授课84学时,实训见习56学时,并在第四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集中1-2周时间作为各专业学生到临床实习前的专业技能复训,并进行考核,对操作技能不过关的要进行补课和补考,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实习,以此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3.2 引入了项目教学法,把实践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具体的项目,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按照实际临床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合作完成项目活动,并在课堂上展示项目成果,使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过程。学生自主收集临床资料、制定诊疗计划、分工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协作精神、合作意识。

3.3 将实践教学的考核融入专业实习、实训中,强化职业道德的养成。我们把职业道德及职业技能的内容化为具体的考核指标,让指导老师和学生自己对学生的服务态度、服从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使职业道德教育由说教转化为具体的养成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自觉行动,使学生在自我教育实践与体验中,将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切实提高职业素养。

4 改革考试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考试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是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外科学理论课的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结合工学结合模式的特点,我们改变过去以记忆、理解知识为内容,以单一、封闭的书面考试为形式,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全部评价结论的应试考试模式,把考核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整合考核方式,把技能考核和见习报告书写及平时出勤、作业完成情况纳入学期考核,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法综合评定学习成绩。

4.1 平时考核包括上课出勤及表现、课堂讨论交流发言、作业完成等方面。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10%。

4.2 实践考核,通过学生递交的见习报告、住院病历、临床技能训练等方面,考核学生参加临床实训、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实践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20%。

4.3 期末综合理论考核。期末采用闭卷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程度、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理论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70%。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知识、能力和平时表现的考核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知行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突出职业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性和互动性, 在教学手段上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 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训高度融合,考评方式多元化,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指导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效地实现了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高第16号令.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2006.

作者简介:

闵三旭,男,生于1969年8月,外科副教授、皮肤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外科、皮肤科临床及教学工作。

篇8

1重新认识健康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健康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高度重视,已成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它对强化公民保健意识,达到健康自我管理的目标,意义非凡。

1.1健康教育是普及卫生知识的最佳途径宣传、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唤起民众的健康保护意识,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其形式多样,应因时、因地、因人施行。而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积极举措,将使教育对象直接受益。

大量调查和事实表明,目前我国公民最缺乏的还是健康知识,看病难、看病贵还一时难以解决,必须从预防做起。国内一位著名健康专家曾这样说过:“许多人与其说是死于疾病,倒不如说是死于无知。”[2]这并非危言耸听。

据我们了解,在疗养中接触的不同人群,特别是广大官兵及基层群众,对健康知识懂得甚少,有的人一知半解,甚至还有许多错误认识,令人不安。其实他们非常渴望了解保健知识。利用疗养院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整合资源,精心准备,有计划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教育,让大家拥有健康自我管理这把钥匙,并付诸行动,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1.2健康教育是三级预防的基础组成部分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近几年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再次证明了这个方针的正确性。研究“治未病”,落实疾病的三级预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是遏制非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的最佳措施,不可小视。

要搞好三级预防,实施积极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这是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重大举措,只有让广大群众真正拥有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管理健康,积极参与疾病防控,才能真正达到服务健康的目的。

疗养院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技术资源,进行疗医结合,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矫正不良行为,进行心理调适,均是其独特的优势和特长,绝不可轻视自己,而应扬长避短,办出特色,真正成为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基地”。

1.3健康教育是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类的疾病谱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类不良生活方式性疾病呈暴发式流行,大幅上升,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巨大杀手,造成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目前,排在我国死亡前三位的疾病,依次为心脑血管病、肿瘤和糖尿病,尤其是后者,全国有4 000多万患者,还有大量的糖耐量受损者,若不进行科学防治,有效控制,这些人群也将步入糖尿病的行列,将大量消耗我国有限的医疗资源,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形势严峻,令人忧心。

前世卫总干事中岛宏博士说过:“生活方式病是由那些豪华的小轿车、丰盛的晚餐、迷人的烟酒和懒惰舒适的生活带来的。”不良生活方式病大多发生发展缓慢,潜移默化,让你在舒舒服服中发病并使病情加重,目前尚难以根治,而需终生治疗、控制,其并发症发生率高、致残率高,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在疗养中,通过亲近自然、放松身心、文体活动、规律生活及海水浴、温泉浴等方式,达到休养和调节身心的目的,非常重要。通过健康体检、医疗咨询,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掌握注意事项,便于采取有效措施。根据三级预防的工作要求,开展扎实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来院人员掌握“健康四大基石”,把健康管理这把钥匙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懂得该怎样生活才会健康。

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一定训练,帮助疗养员矫正一些不良行为,革除陋习,走向科学生活之路,并教大家学会几种保健操、拳,会自我调整心理,这将是疗养工作的终极目标。疗养期是短暂和有限的,但这种教育培训的后续效应将是长期和无限的,会使每位参与者终生受益。

2疗养院当前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要搞好健康教育,发挥疗养院的优势,还有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

2.1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机制不健全根据疗养院的工作任务和医疗特点,没有那么多的急救治疗工作,其中心工作就是保健康和促进健康,进行慢性病和亚健康的矫治、调养和恢复,故健康教育、普及保健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

疗养中也一直有健康教育这一课,但抓的不扎实,落实不到位,组织不力,有些零敲碎打的味道,没有形成系统和规范。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认识不到位,观念尚未转变,未将其上升到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去思考,并作为疗养院的一个品牌和特色来抓。

2.2懂健康教育,能指导疗养员科学生活的人不多,水平不高疗养院多数医务人员都是临床医学出身,也未经过系统的疗养工作培训,大家对健康教育工作认识不足,许多人不会上健康教育课,不会有效指导和帮助疗养员。相关部门也没有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积极组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大家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渴望得到更多的保健知识和技能,而疗养就是一个契机,适时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不但帮助了疗养员,也很好地宣传了疗养院,将会成为疗养院的一张新名片。

2.3健康教育内容不新颖,方式落后,缺乏吸引力疗养院医务人员由于专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拥有的医学信息不多,健康教育工作并不突出,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健康教育制度未完全形成,工作随意性较大;所宣讲的内容不新颖,针对性不强,讲解不生动,缺乏吸引力;教学方式较落后,缺少现代化传媒支持,也影响着教学效果。

3对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将健康教育纳入疗养计划之中,形成工作制度对疗养员和服务对象主动实施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应是疗养院的特色和专长,因为疗养院更有条件去做这件事。医务部门应下达工作任务,整合现有资源,组织相关主任、专家及有特长的医护人员,承担一定课题,编写讲稿,制成多媒体课件,并印刷成册,积少成多,形成系列,再根据不同需求,因材施教,将会产生积极效应。

3.2培养人才,借鉴先进经验,“走出去、请进来”是有效途径抓健康教育工作,人才培养是关键。先立足现实,对一些业务骨干进行一定的培训,使他们学会讲课,再将这些人员组成健康教育专家组,分担一定题目,编写讲稿,在实践中修改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再就是有意识地请院外专家、学者及疗养员中的知名人士来院作专题报告、演讲,并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点评。利用参观见习机会,吸收兄弟单位一些好的做法,也可解决一些问题。还可选择一些有价值的光碟、书籍、杂志,让疗养观看、阅览。

3.3做好厨窗宣传栏,印制健康彩页、手册,办网站,营造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利用院内的橱窗、报栏,根据季节气候及流行病变化,设置相关内容,体现时令性;在灯箱及路边醒目位置,设计一些蕴含健康理念及人文关怀的词句,可营造健康温馨的疗养氛围。编印健康教育手册,汇集专题讲座内容,发放到疗室及阅览室,便于疗养员平时翻阅;印制一些宣传彩页或小册子,可收入疗养指南,浅显明了。在局域网上建立健康网站,开辟浏览窗口,便于疗养员浏览,还可设立院专家博客或健康热线,随时与疗养员交流沟通,答疑释惑,必将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健康教育是疗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应是疗养院的特色项目和亮点,打造好这个品牌,将会极大地提升其“健康促进基地”地位作用,为人人享受健康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景藻.疗养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