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修复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修复的意义

篇1

【关键词】生态修复;作用

[文章编号]1619-2737(2016)05-06-383

【Abstract】Ecological restoration, improve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farmers to implemen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improving the people's traditional ideas and production methods, optimizing the energy structure of rural land and the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of the masse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Vigorously promote water retention regulations, so that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the masses, a general increase in awareness of Water Conservation.

【Key words】Ecological restoration;Role

1. 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是一项费省宏效的有效措施。

(1)海原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境内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生产能力低下。 多年平均降雨量380mm左右。而海原县南部降雨量较大,多年平均降雨量400mm左右,尤其是最南部的月亮山麓,多年平均降雨量达410mm,是海原县降雨量最大的区域,根据《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分区,此区乔木、灌木、草均适于种植,且自然植被较好,人口密度较小,是较为理想的生态自我修复区。

(2)该区是海原县森林资源保护区、生态旅游区,也是水资源涵蓄区,又是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区,月亮山项目区以草本植物为主。有十字花科、禾本科、豆科。海原县的天然草场主要分布于该区,放牧利用率在75%以上。项目区内有天然林和人工林,天然乔木树种有山杨、山柳、白桦、杜梨等;天然灌木林树种有枸子、山核桃、榛子、黑刺、柠条等;人工林有杨、柳、榆等。植被为灌丛草原和落叶阔叶林,野生果树资源种类较多,长势良好,乔木多呈团状镶嵌分布在阴坡、半阴坡,为多代萌蘖阔叶混交林。灌木大多分布在阳坡和半阳坡,枝叶茂盛,生长良好,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该区总面积132.5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18.92Km2,占该区面积的89.8%,土壤侵蚀模数为2000~3000T/ Km2,属轻度到中度流失程度。流域内地形起伏破碎,坡度大、沟壑密度大、沟壑切割深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加之降水分布集中,暴雨历时短,雨强大,是水土流失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力。

(3)另外,荒山、荒沟面积大,保土蓄水能力差,是水土流失剧烈的直接因素。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中,除上述自然因素外,人为的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种种掠夺式经营行为,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随着流域内人口的增加,陡坡开荒、毁林毁草时有发生,因乱挖药材,采伐薪材使地面植被遭受破坏的情形屡见不鲜,也造成大量的人为新的水土流失。项目区内林地面积1.2hm,退耕还林地面积2508.8hm2,人工种草826.8hm2,有自然草面积5742.8hm2,林草覆盖率7%,项目区已划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区。

篇2

关键词 生态修复技术;现代园林艺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X1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170-01

我国一直在研究有效解决环境资源以及水土流失问题的方法,生态修复技术实质上是一种结合实践总结得出的有效方法。将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在现代园林艺术中,可以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并探索其原理规律,从而实现最佳的生态修复状态。

1 生态修复技术概念

当前,我国管理园林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自然的规划以及设计,整个过程始终遵循基本的生态修复理念[1]。在构思以及规划之后,就应用合理以及科学的生态修复技术进行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方面:①在修复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需要保障生态自然体系的和谐性以及稳定性;②在修复自然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需要保障生态自然体系拥有多样化的自然物种,这样可以维持均衡的生态体系;③需要更加合理化地规划自然环境结构,合理地调配好存在于生态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可以很好地维持自然生态之前的风貌,防止发生环境衰退等问题。为了让生态保持均衡状态,恢复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就应该遵循相关的科学管理原则,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好地改善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并且在恢复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可以有效地发展以及提升自然环境。

2 生态修复技术在现代园林艺术中的应用

2.1 应用时遵循的原则

一方面,更加全面地看待生态环境问题,在规划环境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规划的方法以及原理是否符合实际状况进行考虑,还需要更加密切关注以及重视当前的设计项目,项目设计的理念需要和国家政府的理念保持一致,可以同步发展环境[2]。

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绿化的面积,将修复生态的水平提高。目前,全球气温正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这样会促使整个水平面上升。但是植物借助光合作用能够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换为氧气,因此增加绿化面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绿化面积的大小和生态修复的水平有紧密联系。然而,由于我国近年来利用土地的面积越来越多,所以亟需找到有效方法扩增植被绿化的面积。与此同时,在规划植物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借助空间优势来完成这一目标,合理分布空间以及分配植物,增加绿化面积。

此外,针对不同环境状况可以应用合理的措施,在修复生态环境时,设计者应该针对规划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修复措施,例如:居民区、工业园区以及街道绿化等,在规划设计街道的时候,不但需要考虑生态修复的效果,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视觉效果,以此制订更加合理的设计方案。在规划设计工业园区时,需要针对环境污染等实际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在规划设计居民区时,就需要构建和谐氛围以及减少环境污染。

2.2 具体的应用方法

在开展实施修复现代园林艺术之前,首先应该熟练掌握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的特点,之后实施会更加符合实际要求以及更加合理,在现代园林艺术中有效应用生态修复技术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个:①排水方面。当前很多绿化部分主要是借助排水设备以及地表排水发挥其主要的排水功能。在规划排水设施的过程中,一般会种植大量植物,以缓解水流对地面的影响。在铺设排水设施的时候,需要在适当的位置应用挡水工具或者种植铺地植物,可以将水流速度减低以及更加有效地解决出现的不良问题。②水景护坡方面。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方法就是在水景护坡中增加能够靠边岸的水面,借助护坡以及驳岸更好地保护坡面,护坡上一般选用各种性能的植物进行栽培,可以避免出现水流渗入等不良状况。③设置道路方面。一般选用多种防护效果较好的植物混栽,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3],以更好地保护路面。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当前人口数量以及环境问题发生状况增多的现状下,解决人口增多与环境恶化的矛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生态修复技术,运用该技术可以很好地对我国环境进行有效改善,促进我国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配置[4-7]。

4 参考文献

[1] 史新琦.生态美思想在园林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5(12):264-265.

[2] 布凤琴,范萌嘉.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植设计发展:上海市生态园林设计及植物配植[J].现代园艺,2014,11(20):189-190.

[3] 黄剑云.生态修复技术在现代园林艺术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13(6):254-256.

[4] 党晶晶.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5] 谷勇峰,李梅,陈淑芬,等.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4):25-29.

篇3

关键词:土方吹填;全站仪;测量技术

中图分类号:[P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速测仪(Electronic Total Station)。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所以称之为全站仪。广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

一、工程概况

骆马湖罗曼园生态修复土方吹填工程项目位于江苏省宿迁市骆马湖风景区内,地处骆马湖湖滨带状湿地公园的南部位置,西部毗邻避风港,东到环湖大道,南至骆马湖南堤,背面与游憩中心和酒吧一条街相连,占地面积36.24公顷,为江苏省第七届园艺博览会主会场。工程主要内容有:土方开挖、土方吹填等。

二、施测方案

1、对甲方提供的基准点进行平面位置坐标和高程复核;

2、在施工区加密增设控制点,为施工工程中测量工作提供控制坐标和高程;

3、根据基准点及增设的控制点依次放设河边道路、管理区主、次干道的边线;测量土方施工现场原始断面。

三、 测量依据

按国家测绘标准和本工程施工精度要求。

GB/T17942-2000《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GB 12897-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SL 52-9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四、测量方法

(1) 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

根据业主单位提供的施工平面控制网基准点和高程控制网基准点,并依据施工测量的实际需要,布设施工测量加密控制网,控制网等级为四等。

加密控制网基准点埋设钢筋砼标墩,标墩结构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执行。顶部埋设强制钢筋头。标墩建好后稳定24周后即进行观测。

对加密控制网的观测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的规定和限差要求执行。加密控制点相对于首级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0mm。

控制网基准点可能存在水平位移和垂直升降,定期对控制网点检测校核。

(2)原始断面测量放样

通过分析施工图纸,我们发现所提供图纸数据为每20m为一个单元格的网格数据。如果进行数据校核和原始地形测量,测量点必须与之对应,结合我工程实际,我们采用以南北方向每20米为以断面,共划分66个断面,然后每个断面上放样两个控制点。在实际放样的过程中,考虑到全部利用坐标点放样需要较长时间,我们在施工中心区域放样相邻断面共四个控制点,例如假定某断面为1+000,相隔20m的另一断面为1+020,1+000断面自东至西放样A、 B两点,1+020断面自东至西放样C、 D两点,此四点为施工图上一个网格的四个点,然后将全站仪架在A点,棱镜放C点,将该点方向置零,然后在保持角度方向不变的情况,利用全站仪测距模式向北每隔20m放出相应断面上的控制点,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放出B、D方向上的相应断面的控制点,该方法充分利用的全站仪方向可以置零的特点,进行控制点放样,在该工程前期放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节省了大量时间。

3、原始断面测量

控制点完成放样后,我们以加密控制网基准点中的一个点为后视点,另外一个点为测站点,可以测出已放样的每个断面上的其中一个断面桩的坐标及高程数据,然后以该数据点作为每个断面上的基点,采用全站仪中的对边测量模式中放射对边测量模式,对每个断面进行原始断面测量。确保平面定位误差小于±10mm,高程误差小于±2mm。

测量中,为保证棱镜方向始终处于断面上,我们在已知的两个断面控制点上各插一把旗子,作为参照,并有一人专门负责指挥手持棱镜人员的方向,确保了测量数据的有效性。对边测量方法的应用,对进行前期断面测量及后期完工测量起到了关键作用,该方法简单易用,测量方便,在仪器位置架设得当的情况下,在仪器不需二次移动的情况下,可以一次测量多个断面,该测量方式的应用也得到了建设单位的认可。

(4)施工中数据测量

工程正式开始后,因该工程主要为吹填土方,吹填期间土方无法整形,这给计算期中支付的工程量带来了困难,考虑到已完成吹填的区域周边先期已填筑围堰,吹填土方全部位于围堰范围内,我们采用对沉降后围堰高程一下的区域采用坐标测量的方式,求出吹填面积s1和高程h1,结合该区域原始数据,利用(s1+s原)*(h1-h原)/2的方式进行工程量计量,对于高出围堰的部分采用断面测量方式,结合实际将其分割为多个断面,并测量断面之间的距离,按照相邻断面面积的算术平均值乘以断面距离的方式求得吹填工程量,例如,假定其中两个断面面积分别为s1、s2两断面间的垂直距离为d ,则其计算公式为(s1+s2)*d/2,通过上述两种方式,最终计算出吹填土方总的工程量。

(5)地形整理控制测量

土方吹填结束后,待土方沉降稳定后,就要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土方整理,这时要使用全站仪中的坐标放样放出地形,考虑到将地形上的每个高程点全都进行放样工作量太大,而且难以完成,我们采用放出每个地形的边界主要变化点,及最高点的办法,进行放样, 如图,该地形共有五个主要控制点,分别为BD41至BD44,及最高点7,以此五点进行地形放样,根据整理情况适时测量,及时对整理情况进行控制。

地形整理是确保工程质量最终满足合同要求的关键,所以该阶段确保地形整理到位非常重要,在实际土方整理的过程中,我们采用全站仪全程跟踪复核的办法,采用放样测量模式,及时对各控制点与设计数值进行比较,确保了地形整理最终满足了合同要求,得到了建设单位的肯定。

(6)竣工断面测量

该阶段测量方法与原始断面测量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篇4

关键词:中草药种植;环境修复;影响;措施

中图分类号:S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221

中医在医学界地位的提升促生了中草药需求量的增加,中草药种植逐渐呈现出了规模化的趋势。中草药种植数量及规模的提升具有双重效应:大力提升了中草药种植行业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中草药种植等同于植物种植,规模化的中草药种植在防沙护林、防止水土流失等环境保护问题解决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由于笔者在宁夏曾从事相关的中草药种植工作,下面笔者将以宁夏为例,具体分析中草药种植对环境修复的影响。

1 宁夏中草药种植条件分析

1.1 自然条件

宁夏地处我国的西北部,总体气候相对较为干旱,地域类型丰富,有着优越的中草药种植自然条件。目前宁夏中草药种植区的气候集中于3种类型:半干湿、半干旱和干旱,针对这3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宁夏的中草药种植种类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层次化;目前宁夏中草药种植区主要在卫宁平原和银川平原,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充足,具备较好的光热条件。

1.2 社会经济条件

宁夏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中草药种植自然地理条件,其社会经济条件也十分优越:与我国其他省市相比,宁夏中草药种植历史才相对较为久远;宁夏各级政府大力鼓励和支持中草药种植,使得中草药种植的盈亏有所保障;截止到2012年初时,宁夏的大型中草药种植基地已达17个;宁夏中草药的种植吸收先进科技,并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将中草药种植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在了一起。

2 中草药种植意义分析

2.1 经济效益

中草药的规模化种植已经在宁夏演变成了一种集体化产业,中草药种植面积及种植总数量的提升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中草药种植就业人口的收入。宁夏中草药的大规模种植为当地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这部分人口的收入从零逐渐上升;随着中医及中草药影响力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草药的需求量日益上涨,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收购价格也越来越有益于种植户,这就使得中草药的种植对当地从业者来说“有利可图”。

2.2 社会效益

宁夏总体的气候较为干旱,大风扬尘天气较为常见,且宁夏大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当地大多数居民的环保意识较为淡漠。中草药种植不仅能够促生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当地居民提升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和意识;宁夏大规模的中草药种植有效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崛起和发展,促进了宁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2.3 生态效益

在生态效益方面,中草药的种植就相当于是农业种植的一种新形式。宁夏地区中草药种植的发展能够帮助当地居民逐渐脱离过度垦荒、过度放牧、无计划开垦、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传统恶习,使得土地资源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中解放出来,大大减轻了土壤资源的压力。宁夏中草药的种植所产生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提升了林草覆盖面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大风扬尘,大大提升了空气清洁度。宁夏气候较为干旱,中草药的大面积种植能够起到很好的固土作用,因而能够抵御大风扬尘和水土流失。林草覆盖率的提高还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加大了生态修复力度。宁夏中草药的规模化种植使得大面积无规律开垦的土地得到了合理有效的使用,自然及社会条件适宜中草药种植的地区就进行中草药种植,不适合耕种或是开垦过度的地区就进行围栏封育;有效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宁夏地区有大片的盐地,土壤的盐碱程度较高,而中草药对盐碱地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中草药在盐渍地区的种植能够有效减轻该地区盐渍化程度。

3 结 语

中草药的种植不仅是传统中医药发展的保证和基石,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最重要的则是中草药规模化种植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及保护作用。中草药的种植具有多重意义,发展前景一片广阔。

参考文献

[1] 谢增武,王坤,曹世雄.中草药种植对宁夏居民生计及环境修复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3(9).

[2] 王广平.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影响因素分析与发展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9.

篇5

【关键词】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资源循环利用景观改造

矿山废弃地是指在采矿活动中被破坏、未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包括废石堆废弃地、采矿坑废弃地、尾矿废弃地、其他类型废弃地[1]。矿山废弃地的出现,导致区域环境的污染和景观的破坏,矿山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以及矿区地下含水层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浪费,甚至是引发其他社会矛盾[2]。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制定相关的法令和法规强制对矿区采矿后的土地进行修复。传统的废弃地景观营造主要是植物种植或简单的一些土地改造,侧重于对恶劣场地的处理和增加植被。随着现代的技术和新理念在矿山修复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人们更注重废弃地的再利用和资源的循环使用,运用生态学,美学以及其他学科要建立一个能够自我维护、运行良好的完整生态服务系统[3]。因此,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及景观再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矿区废弃地的改造模式探讨

1.对待矿山废弃地态度的转变

通过对国内典型案例的综合分析(表1)单一复绿型、综合治理型和资源循环利用型三个典型阶段。我国矿山废弃地的改造20世纪50年代开始,但80 年代后,研究工作才有了长足发展,并逐步开始建立法规,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项目,可能由于单一复绿的模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使得相当一部分工种项目生态修复效果都很不理想。而后,生态景观设计理念开始进入废弃地改造领域,改造方式从单纯的生态复绿进入综合治理阶段。土壤整治,植被恢复,微生物技术以及其他工种措施,成功地运用于矿山废弃地综合治理,并出现了一些优秀案例,如神府东胜矿区,唐山南湖公园等。随着现代工业艺术及生态美学思想的演变,资源的循环利用在矿山废弃地改造与利用得到了体现。

表1矿山废弃地改造模式分析乐

2.矿山废弃地改造方式转变

在改造方式上,现代矿山生态修复和改造已逐渐从传统的复绿层面向生态景观层面过渡,运用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化,生态修复过程更注重模拟自然,尤其是地貌、地形、水文、生态等,依靠自然、人工促进的修复过程,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综合开发和废弃地的文化艺术价值再现。

从改造策略上看,现代景观营造更加注重场地特征的挖掘与表达,注重场地文化的传承与再现,展示自然与技术的关系,探索废弃物的景观特质及观赏价值,以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从改造方法上看,现代方式常常采用生态恢复与景观改造相结合,更注重区域的整体设计和自然模拟设计,如美国矿山废弃地修复技术“师法自然生态修复法”[4]。

二、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景观构建原则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的确立,人们更注重对矿山废弃场地精神的挖掘,对于场地遗留物及废弃物的处理,从场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角度重新审视矿山废弃地的态度和改造。因此,如何在矿山修复中变废为宝,实现矿山废弃地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每位景观规划师将面对的重要问题。

1.自然生态式修复原则

传统的生态修复模式一般是基于人为干预下“水平梯形坡面,直渠排水”的地形设计,修复后景观不完全自然地协调周围环境,水土保持效果也不好,而且需要长期的人工养护。因此,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推崇一种在新理念下的生态修复模式——“师法自然生态修复法”。 其基本内涵是:应用现代 3S 技术对扰动区或周边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气候等条件进行详细了解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理论、应用数学,应用计算模拟等先进技术,设计出一种近似自然地理形态的人工修复模型,并按照设计模型施工的一种生态恢复方法[4]。它强调整个修复后的生态系统必需能够自我维护,自我保持,功能逐渐增强。

2.安全生态的原则

植物景观规划矿区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的核心内容,对修复土壤,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景观,增加生态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根据立地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植物种类与植被群落,构筑有地域区系和植被特征的矿区生物多样性格局。利用乡土植物来增加景观的适应性和地域性,选择耐污能力、抗病除害能力、抗寒能力能力强,根系发达,茎叶茂密的植物,同时也要加强地带性植物的引种驯化,适当引进国内外特色优良品种。

3.特色景观元素的处理和利用

矿区景观营造要反映矿区的地域自然和景观特色,,景观元素的适应性改造与循环利用是切实有效的途径。如澳大利亚墨尔本疏芬山是将废弃矿区改造为户外博物馆的实例。杜伊斯堡的攀岩公园利用料仓高大厚实的混凝土制成了攀岩墙,墙面上被矿石撞击和摩擦形成的划痕和沟槽成为了登山爱好者们自由攀爬可以利用的天然锚点。

三、矿山废弃地景观营造内容及方法

通过在进行矿山修复与景观改造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清理废物;(2) 加固或清除危险建筑物和浮石;(3) 堵塞危险洞穴,填充矿坑;(4) 用门和石暾封堵坑口、矿井;(5)覆盖表土;(6)植被恢复。

1.废物(污染物)处理

矿山废弃地残留着许多矿业污染物,比如煤炭矿区的重金属污染物、多环芳烃等。 场地的污染净化是修复工作的基础,通常废弃地污染较轻或对环境不产生较大影响的区域可以进行工种处理。对受到污染的表土和其他污染严重的有毒有害物质完全移除;深层污染的土壤可以采用固化措施,即在污染上壤的上面,覆盖一层沥青,然后再铺置新土,进行植被修复。

2.地表痕迹的处理和再利用

采矿过程留下的人为遗迹,如废弃的矿渣、尾矿、矿坑等,可以通过艺术加工等处理方式,保留下来。表2,通过国内矿山废弃地改造案例总结了矿坑的常见改造与利用方式。

3.植物景观设计

在矿山废弃地景观重建的初始阶段,植物的选择至关重要。从景观层面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独具特色的植物选择与种植设计,既可作为改良土壤、美化环境、恢复生态环境的先锋,又具有对硬质景观的柔化协调、空间造景功能。下面重点探讨一般矿山废弃地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种类选择的原则:

3.1选择适应栽植地段立地条件的适生种类,括抗旱、耐湿、抗污染、抗风沙、耐瘠薄、抗病虫害,甚至可以考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的种类;

3.2优先选择当地优良的乡土植物和先锋植物;

3.3优先选择具有改良土壤能力的固氮植物;

3.4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考虑到植物的色、香、形等,满足造景需要。

四、结束语

矿山废弃地的出现,导致了区域环境的污染和景观的破坏,矿山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以及矿区地下含水层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浪费,甚至是引发其他社会矛盾。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不能只强调技术和手法,还应该注重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从法律法规执行的力度和方法上下功夫,使矿区的生态修复在为辅助管理下自我修复和维护,回归自然,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

表2矿坑的改造与利用方式

参考文献:

[1] 杨晓艳,姬长生,王秀丽. 我国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J]. 矿业快报, 2008,10(10):22-24.

篇6

关键词: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课件建设;难点;重点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23-02

一、《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课件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水生态保护及修复》课程的诞生和建设的原因是:1)严重的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由于当前水问题是区域发展的一大问题。因此为了保持和发挥我国的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水为主线,从应用的角度进行现状各种生态系统的保护并对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成为了必然[1];3)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是《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的有力途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课程是2009年开设的新课程,2012年有正式出版的教材。目前还没有公开出版的课件。该课程是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以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严重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水问题为目的,实现水生态文明而设立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具有实践应用性。针对各种生态系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生态保护与综合修复的措施及方法,并与实例相结合。课程的内容会随我国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进程而发生改变,需要及时更新和扩充。本课程定位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和全国水利行业规划教材课程,适合于生态学、水文学、环境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老师、学生及科研工作者。多媒体课件的建设可以让使用者更便捷的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信息化时代,适应大学课堂教学时限性及提倡学生的自主性有机统一的特点、网络课件建设的需要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推行,均决定了多媒体课件建设的必要性。课件的建设不仅可以让河海大学的大学生受益,也可让想学习该课程的其他高校的老师、学生及科研工作者受益。

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课件建设的重点

1.确定课件内容遵循的原则。《水生态保护和修复》课件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水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本课件内容遵循的原则是水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

2.典型案例素材的收集,突出课件的实用性和代表性。《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突出特征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学习此课件的目的就是会制定一个区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方案。如何把一个区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方案包含的内容(生态概况介绍、生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生态退化程度的判定、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法及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恰当的实例相结合,让此课件的学习者可以模仿,可以成功地按自己学习的课件理论,为自己关心的区域制定一个完美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以解决当地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与水相关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扼制并使退化的生态系统逐渐修复。

3.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文字、声频、视频素材,充分利用来自Internet的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声音、动画)图片、文字等来表述并构成课堂要件。在制作多媒体网络课件中,既体现课本知识,如主要知识点、典型区域生态退化程度的判定、针对实际问题进行适宜保护及修复方案的制定等的讲解与交互操练的设计,又驾驭于课本内容之上,突出背景知识的介绍、注重相关知识的链接,以增大学生的信息输入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解Q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实现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4.课件的后评估及完善。通过调查问卷,反馈学生对使用本课件的意见和建议,汇成研究报告,探索适合以学生和使用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网络课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的方法。

三、《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课件建设的难点

1.内容言简意赅。言简意赅是好的课件的特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涉及的内容包括基本理论、生态系统的功能及退化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判定、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流域生态修复及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共7章36万2千字的内容要在32学时内以课件形式展现,以水为主线突出应用性也需要言简意赅。

2.案例及时更新。《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研究对象是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在不断加深加大,如何在案例上体现这种影响。当前全国各大流域和省市都在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水生态保护和修复,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问题会解决,新问题会产生,相关案例也会及时更新。例如南京市母亲湖--玄武湖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每年六月份左右出现的水体富营养化,已经受到重视,通过清淤疏浚、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性鱼类、水道改造、城市雨污分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转和城市绿化带的建设等修复方案来得到改善,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流动性的加大,宠物的放养概率加大,以及中国节日放生的习俗和人们对放生的误解,水生宠物的放养将给玄武湖水生生态系统带来了的另一潜在的生态问题――生物入侵问题,玄武湖生态系统生物入侵问题及其如何修复成为了需要更新的案例。

3.及时补充前沿知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是新发展起来的学科,知识体系还不完善,好多问题还没研究透彻,得随着学科的发展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新理论。比如:生态修复还没有公认的统一的概念和分类体系;生物修复的分类体系还不健全;微生物从胞外环境中吸收摄取物质的方式--胞饮作用的机制还没被公认。针对生态环境问题分类的生态修复研究仅限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的生态修复;生态系统的生物入侵问题;工程生物在生态修复方面的应用及其风险问题等等,都是有待通过未来的研究来补充的内容。

4.把握全局突出重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涵盖内容很多,但课件要在整体框架下突出重点,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目的及用途学习和掌握最需要的。而且目的人群不一样,重点不一样。对于河海水文水资源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数生活在南方水多但水质差的地区,他们关键需要掌握的是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但也需要了解总体的思维过程,在课件中如何体现是一大难点。

论文中已讨论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课件内容的难点和重点,但还有以下方面没有提到:1)某一区域在进行生态修复之前如何设立生态示范区进行生态修复试验,了解决定生态物修复技术效果的关键因素并评估生态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和局限性。2)退化的生态系统的修复既是合理地采取可能的一切措施,短期内要达到显著的修复成果是不容易的,因为生态系统对于修复的措施要进行消化,做出反应,得花时间,另外,大气污染的干湿沉降带来的非点源污染是无法短期内彻底消除的,只有每个国家、每个流域、每个地区、每个产业及每个人,都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均采取节能、节材的生产方式,进行水土保持,不乱砍乱伐、不乱猎乱捕、不随意排污,才有可能保持整个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良性发展,最终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因此,生态修复不是靠个人的努力,或靠某个专门部门,而是要靠全世界所有的人,所有的部门,同时为有一个健康良性发展的生态型地球而努力才行,因此说“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或一个国家的挑战,而是全世界共同的挑战”。如何在本书中阐述和贯穿这种思想,是未来需要探讨和补充的内容。3)当前是与国际接轨的时代,水污染等生态问题也不仅仅是中国有,关于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不仅仅只是国内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现在高校培养的学生将来不仅仅只在国内,完全有可能在国外就业,这也要求进行双语化的教学,因此也要进行课件的双语化建设。

篇7

关键词: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分区治理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近年来的水土流失情况严重,这不仅给我国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不便,还对我国的生态安全产生消极的影响,极大的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给予了水土保护工作极大的重视。但是我国复员辽阔,不同地方的经济情况、自然情况以及水土流失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采取一种修复措施,那么结果可能难以令我们满意。所以,需要我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水体保持生态修复工作进行分区实施,确保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本文在对我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的原则、不同生态修复区的状况的分析介绍的基础上,对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治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治理工作的原则

我们在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治理工作时,只有遵照一定的原则来开展工作,才能保证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这些原则包括:主导因子原则、水土保持工作分区原则、行政区划完整性原则、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分异性原则、人口和地带性原则。其中对于主导因子原则我们需要明确植物生长的主导因素是水,而我们用来反映他的指标是干燥指数,并以干燥指数为主导因素来划分生态修复一级区;对于水土保持工作分区原则我们需要明确他是在一级区划分后,按照相关部署对生态修复二级区进行划分;对于行政区划完整性原则我们需要明确他是为了使分区结果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而结合行政区界进行的区域划分;对于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分异性原则我们需要知道它是根据区内相似的区域进行区域的再次分配,从而方便相关工作的开展;对于人口和地带性原则我们明确它是对主导因子的有力补充,使得水土保持工作更好地开展。

二、不同生态修复区的状况分析

根据各地区的降水量、人均基本农田的不同情况,我们将生态修复区大致分为湿润带生态修复区、半湿润带生态修复区、半干旱带生态修复区和干旱带生态修复区。针对不同的生态修复区,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治理措施。

1、湿润带生态修复区

我们所说的湿润带生态修复区一般包括长白山黑土漫岗区(该区涉及辽、吉、黑)、长江以南红壤丘陵区(该区涉及苏、浙、皖、沪、湘、鄂、赣、闽、粤、桂、琼)、四川盆地及其东南土石山区等(该区涉及川、渝、湘、鄂、贵、云、陕),该区的特点是降水非常的充足,区域内植被的恢复潜力很大,因此我们应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快速修复,从而为全国实现生态良好的目标树立一个榜样。本分区生态修复的主要对象是稀疏的林地、荒山和荒坡,、退耕还林后形成的灌木林地等。

2、半湿润带生态修复区

我们所说的半湿润带生态修复区一般包括长哈沈黑土漫岗区(该区涉及黑、吉、辽、蒙)、北方土石山区(该区涉及京、津、冀、鲁、豫)和太兰以南黄土高原区(该区涉及甘肃、陕西、山西等省)。该区特点是降水较为充足,有利于植被的尽快恢复,所以我们应积极地减轻水土流失危害,一步步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本分区生态修复的主要对象是疏、灌木林地、中覆盖度草地和裸土岩砾地。

3、半干旱带生态修复区

我们所说的半干旱带生态修复区一般包括内蒙古高原区(该区涉及蒙、黑、吉)、太兰以北黄土高原区(该区涉及陕、甘、晋、宁)、青藏高原区(该区包括藏、青)、伊犁河谷区(该区涉及新疆西北部)。该区的特点是降水较少、生态修复的难度较大。

4、干旱带生态修复区

我们所说的半干旱带生态修复区一般包括内陆河流域区(该区涉及新、蒙、甘、青)和“三化”草原区(该区涉及新、青、蒙、甘、藏)。该区的特点是经济不发达,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植被稀疏,进行生态修复的难度大。本区的生态修复的主要对象是已经干涸的内陆河下游湿地及“三化”草原区。

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治理措施的建议

1、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治理目标

不同的地区,由于当地自然和经济情况的不同,其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治理的侧重点不同,进而设定的生态修复目标也应有所区别。我们制定生态修复目标时,应该综合考虑是否有利于保持地表基底的稳定性,保护并恢复;是否有利于脆弱生态的保护;是否有利于生物群落的恢复;是否有利于非点源污染的控制等。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内容,进而制定出合理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治理目标,才能保证相关工作顺利的进行。

2、对生态修复分区措施进一步完善

虽然已经开展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由于我国各地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生态修复评价和生态环境分析指标体系,使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治理项目的验收和效益监测等工作更好地开展。

3、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

依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分区的结果,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对生态修复规划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保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可以系统的开展。在编制的生态修复规划中,应明确本区域内生态自我修复的特点,明确生态修复分区治理的相关内容,如分区的目标、原则、重点和范围等,并按照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来进行相关内容的编写。

四、结论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治理工作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需要对相关工作进行改进,从而保证其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唐克丽,史立人,史德明,等.中国水土保持[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6-17.

篇8

关键词:东圳库区流域;防护林体系;修复;重建

中图分类号 S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90-03

1 引言

流域防护林作为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及净化水质等方面贡献巨大[1-2],对保障流域水环境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流域生态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且经营管理不到位,导致流域内防护林存在幼龄林比重偏高、树种结构单一及林分质量下降等问题[3-4],是流域生物多样性锐减、洪涝灾害频发及水环境恶化等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5-8]。因此,如何构建健康的流域防护林体系,改善流域生态环境逐渐引起研究者们的重视,并提出了多种切实可行的生态修复措施。20世纪初,欧洲各国提出通过重建流域植被、恢复缓冲带、修建人工湿地等方式来治理河流流域生态恶化[7]。我国在建国初期就十分重视流域防护林体系的构建,已开展了黄河、长江、淮河、太湖、珠江、辽河等大流域防护林工程[9],同时一些小流域也在积极构建防护效益更佳的生态林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果[3-4]。

东圳水库是莆田市城厢区、荔城区、秀屿区及湄洲岛的重要饮用水源地,对莆田市人民的生活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库区流域原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频发及水质下降明显,地区经济发展受阻。当地政府十分重视东圳水库水环境生态变化,2014年推出《东圳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主要包括:大坝除险加固、保护区内移民拆迁、退耕(果)还林、岸防护带、生态补偿等多方面综合工程[10],部分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本项工程主要是针对库区流域沿岸一面坡的稀疏林分、经济林、宜林荒山荒地等森林覆盖率较低的地块进行恢复,基于工程区植被现状,设计相应的修复与重建技术措施,补充和完善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对促进库区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概况 东圳水库地处莆田市常太镇境内(25°15′~25°35′N,118°49′~119°02′E),位于木兰溪支流的延寿溪中游。水库于1960年建成,总库容4.35亿m3,集水面积321.23km2,多年平均径流量3.02亿m3,正常蓄水位80.5m。以低山丘陵和山间谷地地貌为主,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中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20℃,年均降雨量1 710~1 970mm。土壤类型以红壤和赤红壤为主,地质结构疏松,植被一旦被破坏,较易引起水土流失。

2.2 库区植被现状及存在问题

2.2.1 植被现状 工程区内林地土壤较肥沃,立地质量等级以II、III级为主,约占总面积的97.2%。现状植被主要包括经济林、人工针叶树种、阔叶树种、竹林等类型。其中,人工针叶树种(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比例最大,占72.5%,以中、幼龄林为主;其次为桉树,占12.2%,经济果树(包括枇杷、橄榄、柿)占8.9%,阔叶树仅占2.8%,毛竹林占2.1%。

2.2.2 存在问题 (1)林分结构简单,阔叶树比例过低。现有植被以人工针叶纯林为主,阔叶树及针阔混交林比例较低,导致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区域小气候等综合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较差,难以满足水库流域对防护林的要求,此外,群落稳定性也较差,易发生病虫害。(2)生产经营活动较频繁,生态退化严重。工程区内部分经济林及桉树短轮伐用材林,生产经营活动频繁,易造成水土流失。此外,经济果园常年施用农药化肥,严重影响到库区水质。据2013年莆田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东圳水库主要指标总磷和总氮有5个月出现超标现象,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BOD5等也出现超标现象,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要求。目前,水库富营养化水平达到中营养状态。(3)林分质量总体不高,龄组结构不合理。据现场调查,库区流域林分稀疏林分占有较高比例,部分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及宜林荒山荒地也未及时更新造林。区内幼龄林比例偏高,林分呈现低龄化。(4)区内植被林相单调,以单层林为主,森林层次感较差。

3 建设目标与设计原则

3.1 建设目标 围绕莆田市国家级“生态市”建设规划的要求,弘扬“东圳精神”,力争2a内完成东圳库区流域沿岸一面坡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提高库区森林覆盖率,营造生态防护效益更佳的防护林体系,走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支撑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东圳水库“环境优美、水质合格”的目标。

3.2 设计原则

3.2.1 科学规划,分类实施 根据区域及地块类型的分类布局进行设计,同时兼并区域的城市发展、旅游发展、经济发展相协调,有计划、有重点地分类建设。

3.2.2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根据库区自然条件、立地质量及交通区位等环境因子,因地制宜,以适生阔叶树种为主,进行科学造林,形成稳定的森林结构群落,对改善库区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3 突出重点,优化配置 以库区林分建设为突破口,优化树种配置,科学合理地进行造林绿化设计,为水环境治理提供帮助。

4 设计思路及主要修复措施

4.1 设计思路 以恢复生态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实地勘察,根据工程区内现状地类、立地条件、林分郁闭度及海拔等因子,选择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效益较好的树种,针对不同的地块采用人工补植、套种、更新造林及封禁管护方式进行生态修复。以期提升工程区内林分质量及森林覆盖率,促进构建更加稳定、物种丰度更高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保障库区水环境生态安全提供服务。

4.2 主要修复措施设计 经综合考虑,共设计4种修复措施7种造林类型(表1)。稀疏林分修复是补植林中空地,结合具体地块的立地质量及海拔划分为4种造林类型,提升森林覆盖率。由于区内枇杷呈灌木状,生态防护效益不佳,因此经济林修复主要是改造枇杷优势林,根据枇杷所占比例不同划分2种造林类型,优化树种结构,并保留修复地块内其他经济林树种(龙眼、荔枝等)。无林地修复则以宜林荒山荒地、火烧迹地或采伐迹地为对象,通过人工营造混交林,重建森林生态系统。此外,对工程区内郁闭度≥0.6的林分(枇杷优势林除外)采取的封禁管护措施进行生态保育。

4.3 主要技术措施设计

4.3.1 林地清理 造林前必须进行林地清理,根据造林地块现有植被及坡度、坡位等因子,以经济、有效、可行为原则。林分修复措施采用定点块状清理方式,清理规格为1.0m×1.0m;经济林修复采用对枇杷进行强力修复的方式获取造林空间,清理规格为1.0m×1.0m或带宽1.0m;无林地造林更新可采用沿等高线带状清理方式,带宽1.0m。要清除种植穴(带)周围的块石、碎石及非培育目的植物,挖净茅草头,将剩余物(果树枝条、灌木、杂草)平铺在种植穴下边坡。

4.3.2 整地 采用块状整地。稀疏林分、经济林修复措施挖穴规格为50cm×50cm×40cm;无林地修复挖穴规格为40cm×40cm×30cm。挖穴时应剥离种植穴0.8m×0.8m范围内的表层熟土(厚度0~20cm),拣净块石、碎石、枝桠和根茎等杂物,尤其是一定要拣净芒萁根(防白蚁危害),表土与心土分开放置。施基肥时,基肥与土球底接触之间应铺一层约10cm没有拌肥的干净种植土。林分修复每穴施有机菌肥0.5kg,人工造林更新每穴施有机菌肥0.25kg,与表土拌匀后回填。整地挖穴应在造林前1~2个月结束。

4.3.3 种苗选择及规格 以同类区域植被现状及工程区内原生天然树种作为参照,以阔叶树种为主,按照因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木荷(Schima superb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火力楠(Micheliamacclurei)、杜英(Eleocarpus glabripetalus)、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卷荚相思(Acacia cincinnat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作为本项目的造林绿化树种。

稀疏林分、经济林修复选用优良种源培育的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多年生袋苗,苗高≥150cm的苗木;无林地修复苗木应符合I级苗标准,选择袋苗。起苗时,应充分浇水至苗床土壤湿润,带土球捆扎、袋装。运输时,应注意保持苗木湿润,防止土球松散,避免挤压和机械损伤。起苗当天不能造林时,应及时假植。

4.3.4 栽植 3~5月选雨天造林。栽植时必须将塑料袋底袋撕破,袋内土球要压紧,注意不能直接踩在袋装营养土上面,以免踩散营养土,影响成活率。必须从营养土外侧向内压紧,然后培土踩实、覆土,浇透“定根水”。栽植次日,检查树干四周泥土是否下沉或开裂,苗木是否歪斜。

4.3.5 幼林抚育 抚育措施包括带状除草、松土、浇水、扩穴,连续抚育2a,每年2次,时间分别为4~5月、9~10月;翌年4~5月结合抚育追肥1次,每株追有机复混肥0.25kg。当年及时补植缺死株,并做好消毒工作,避免大规模扩散。遇到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应追加抚育1次,主要措施有苗木扶正、培土等。

5 结语

东圳库区流域防护林体系的修复与重建是一项利民工程和生态保障工程,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福建生态省的重要举措。然而,对退化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与重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生态工程,作业设计仅是其中重要的一步,此外,还需要通过加强后期监测与健全管理制度来维系库区流域防护林体系的健康发展。建议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巩固:一方面应逐步将库区内商品林调入为生态林,提高生态林占有比例。随着经营目的的改变,能有效控制群众对库区内森林植被的破坏,且便于主管单位对库区内林分统一管理。另一方面对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通过量化评估结果使群众更深刻地认识森林功能和作用,提高保护意识,同时可为库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琼阁.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

[2]王建忠.长江流域防护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宏观调控技术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3]梁文慧.论闽江流域生态林保护工程建设[J].华东森林经理,2002,01:39-42.

[4]翁友恒,刘荣峰,黄先发.福建省江河流域生态林保护工程建设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04,02:63-68.

[5]彭国桢.巢湖流域生态林建设的重点与措施[J].林业科技开发,2001,15(S1):16-18.

[6]何智娟,黄锦辉,潘轶敏,等.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特征及下游生态修复实践[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04:9-13.

[7]张慧.滇池流域综合治理对水质的影响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

[8]练湘津.湘江流域长株潭段水资源与水生态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9]杨慧玲.蒙阴县毛坪小流域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0.

[10]莆田市人民政府.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莆田市东圳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14-05-29)[2015-04-05].http:///zwgk/zxwj/sqswj/pt/201406

篇9

关键词:城市;水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水文化建设定义

所谓水文化就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关于如何认识水、治理水、开发利用水、保护爱护水、珍惜节约水、欣赏水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所谓城市水文化就是指反映城市地区中人与水打交道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换句话说城市水文化是一种体现水与城市关系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实质是人们对水务活动一种理性思考和社会意识,即以水为载体的文化想象的总和。

二、城市水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引导我国人水关系向和谐方向发展

水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是对一个国家、民族与水之间关系的升华与概括。因此,当前条件下加强水文化建设有助于我国人民加强对人水关系历史的认识,增加水的危机意识,培养爱水、护水、节水的良好习惯,延续我国悠久而优秀的水文化,积极探索当前历史条件下人水关系和谐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为新时期建立人水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有助于城市水域景观的娱乐和休闲效果的加强

当前,水利工作思路正在从单纯工程建设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转变,由此,水利景观和水文化建设正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水利工作的新思路和发展趋势。城市水景观建设就是在改变以往水利工程以工程建设为主,忽视其对周围环境和人的精神影响的做法,在进行水利建设的同时,兼顾实用与美观。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齐头并进,使水域景观建设既有表象的景观美,又不失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既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又使身心得到休闲放松,同时起到宣传城市水历史、加强人水关系和谐的作用。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与水打交道的历史,我国历史文化悠久的特点决定了我国河流、湖泊等水域文化底蕴的厚重,每一段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有一段历史、一个典故、一个传说。因此,城市河流景观中有机地融入文化底蕴,有助于景观内涵的挖掘,有助于景观生命力的长久。另外,无形的水文化资产用有形的景观形式加以体现,有助于水文化的推广。

(三)有助于城市精神文明的提升

文化作为我国灿烂文明的浓缩,而水又与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水文化建设必将对城市居民的意识形态产生影响。因此,加强城市水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必然会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并得到他们的积极响应。城市居民和城市水文化两者相互作用,必将会推动城市精神文明的大幅度提升,且会为城市建立良好、和谐的人水关系奠定基础。

三、目前城市河流、湖泊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河湖治理工程造价相对较高,且仅注重河道的行洪、排涝、供水等经济利益方面的基本功能,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几乎考虑甚少,更谈不上水文化建设的内容。而且很多城市市区内的河流、湖泊资源自成体系,互不相通,淤积、污染、断流等现象严重,水生态日益恶化,危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幸福和健康。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河、湖治理工程缺乏生态工程的理念、河道全断面硬质护坡、护底结构隔绝了生物和微生物与大地的接触,阻断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系,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导致河道天然自净能力严重下降,加之河网内多处建闸、建坝,使得水动力极差,致使河流生态系统趋向恶化。由于治理的渠式化、使河流失去自然流态、河流弯道多半消失、深浅统一,使河流湿地消失、生物群落随之消失,至使生态失衡。

(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城市河流护岸工程为了满足一定的防洪标准,一般是修筑高大的堤防,而且大堤内坡一般是浆砌石或混凝土的硬质护坡,因此阻断了河流与两岸水土连接过渡带的联系,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其结果一是对天然河道的水质和水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其二是对人们在生活中与自然和水域接触与亲近带来很大的障碍,人们失去了娱乐、休闲和亲水的绝佳场所,城市也因之失去了灵气和精神。

(三)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治理河流或湖泊目的单一、过多的追求防洪标准、供水输水的能力,忽略了河、湖本身的生态功能的修复、忽略以水环境为载体的水文化建设与发展、忽略了与周边环境的统筹规划和综合治理、更忽略与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相融合,所以治理工程追求河道断面整齐划一的梯形或矩形、河底为一定的纵坡深浅统一,河道走向追求笔直,内坡护砌追求硬质坚固性和防渗性。这种模式虽然有整洁美,但使整个河流完全与大自然隔绝,与人类疏远,随之河流湿地、浅滩消失、河道两岸水陆连接过渡带被破坏,水生动植物、生物随之减少或消失,也违背了现代人回归自然、反璞归真的生活追求,与周边生态环境极不协调。

四、城市水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采取新的现代治水工程设计理念

针对城市河流、湖泊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现代治水工程设计新理念,与传统的治水工程设计迥然不同,现代治水工程设计不仅仅从防洪、排涝的角度考虑,更要强调与流域规划及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相一致,与城市河流、湖泊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与城市文明、城市文化的协调,充分体现出河道的防洪、排涝、景观、生态、休闲、文化娱乐等方面多功能,使一河两岸、一湖四周成为城市中一条亮丽风景线或一个带有丰富内涵文化的节点景观。在实际规划设计中,可通过对每一项子工程的协同设计、优化,最终获得整个工程的最佳设计效果;通过营造富于自然特色的亲水环境,并融入底蕴深厚的文化元素节点景观,提高空间感和环境舒适性,实现河流、湖泊水文化健康发展和全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一座城市因水的清澈而美丽、因水环境优美而宜居、因水的流动和水文化丰富多彩而富有生机和灵气。

(二)采取先进的水生态修复技术

城市水生态修复技术是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修复技术主要是对现有流经市区河流、湖泊、经过综合治理,而不是单纯的采取原始护岸工程,只保障河道的行洪、排涝等基本功能,通过河道清淤工程、改变堤防结构形式、改变河流过水断面形式与大小、改变治导线轨迹恢复河流自然流向、加大河道宽度、拓宽两岸绿化带面积和文化建设、居民区建设的空间、梯级修建节制、蓄水建筑物、修建亲水平台、修建水文化景观等措施实现城区水生态修复。

(三)采取生态与效益双赢策略

水文化建设不单纯是一种文化,在赋予水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味的同时,也要兼顾经济效益,这样就可以为水文化建设提供经济基础,在城区以外河道的上游,特别是城市河道和湖泊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时,要考虑修建滨河景观大道或巡视检查防汛道路和绿化带、生态植物公园,文化创意园、博物展览馆等文化项目,既方便城市河道、湖泊的管理和防汛工作,又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城区河道、湖泊生态修复综合治理中,在修建橡胶坝、节制闸、滚水坝、跌水等蓄水工程提高河道、湖泊的防洪效益的同时,要侧重于生态护坡、防渗工程、景观工程,不仅可产生很大的节水效益,生态效益、第三产业效益,还会产生较大的间接的效益。这样城市河道、湖泊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后岸边增加的土地,除满足修建巡河路、绿化带和景观公园、文化创意园等文化项目建设外,还可置换出大量的城市建设用地,而且由于河流、湖泊生态环境的改善,又可推动河道、湖泊周边的地价、房价升值,间接效益也会非常明显。这样生态与效益双赢的策略,才能使城市水文化建设得到可持续发展。

五、水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笔者所在的江西省赣州市有大量的水文化表现载体,例如瑞金市沙洲坝的红井、中华苏维埃山林水利局旧址、涌金门古城墙浮桥、安远县的东风水库以及闻名中外的福寿沟等。通过这些富含着文化、历史的水文化载体,人们感受到水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魅力。如何更好的把这些水文化载体传承和发扬下去,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人们在生活中感受水文化,理解水文化,创造水文化,升华水文化,最终达到人水和谐。

六、结语

水文化伴随着我国的历史悠久流传,与我国的历史文化密切相连,其已是我国灿烂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单的分析了城市水文化的建设,希望能为水资源保护、城市建设等方面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焦丽燕.论建立城市水文化建设档案的必要性及意义[J].科技创业家,2013,(9).

篇10

在百度中输入“门头沟桃花谷”,你会搜索到各式各样的游记帖,一张张艳丽的图片展示着桃花谷的怡人风景,然而很少有人知道,6年前,这里还只是一大片废弃的采石场、小煤窑,“翻天覆地”的改变源于这里进行的一场生态修复实验。7月初,本刊记者跟随生态人类联合会理事长张文波的脚步,走进门头沟王平镇韭园村的桃花谷,带您探访这里“另类”的生态实验。

生态房里冬暖夏凉

进入桃花谷的深处,四栋通体白色的别墅小楼就映入眼帘,每一栋都由楼体和楼体延伸出的阳光房组成,这些就是张文波带头设计的生态房,我们走入其中一栋一探究竟。韭园村梯田式的山坡上有一大片郁郁葱葱的葡萄地,楼就建在这片葡萄地前,地上两层,低下一层,门口矗立着直径约为12米的太阳能收集器,成为整栋楼的电力来源。

一进大门,阳光房内两片约莫20多平米的菜地分布两旁,张文波告诉记者,每栋生态房一年大约可以提供1000斤的菜,足够一家三口食用,而种菜所需的水、肥等全部来自我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

生态房有一整套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一来,可以下渗净化生活污水;二来,自然降落的雨水也不会被浪费,由此菜园子的灌溉用水就全解决了。而蔬菜、作物的肥料则来自于来自于日常生活垃圾和排泄物的有机分解,这得益于房内一个神奇的无水厕所。

无水厕所,无需水来进行冲洗,只要在使用完后朝洞口投入一些干草即可,整个厕所没有丝毫异味,这其中的奥秘就藏在地下室的分解柜中。

透过分解柜透明的玻璃隔层,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最外侧有一层类似土壤的细密颗粒。张文波解释说,这些是已经分解完成的物质,可以作为阳光房作物的种植基质和有机肥。而里层则是配备好的分解质,混杂着干草的排泄物或生活垃圾就是直接进入到这里进行分解。分解质共三层,包括一层菌群层、一层锯末和一层蚯蚓,因为蚯蚓也是分解厨卫垃圾的高手,整个分解过程中非常清洁,无臭不生虫,只不过辅料层要定期更换。

张文波说,经过五年的调查统计,160平米的生态房可实现每天处理三公斤的人体排泄物和可降解的生活废弃物为有机肥,能很好地帮助降低日常生活中废弃物排放。

走访生态房时恰值正午,门头沟的室外温度达到了35℃,然而一进屋内,顿觉凉爽宜人,温度计显示仅为27℃,令我们感到惊奇的是,屋内并没有任何空调设备。

张文波说,经测量在没有能源供给的情况下,当室外温度为40℃时,生态房室内温度可保持在28℃左右,室外温度零下10℃时,室内温度可保持在8℃左右,而这冬暖夏凉的秘密就在于房屋的设计。

与普通房屋用砖块、石头、钢筋混泥土等墙体材料不同的是,生态房的墙内竟然是秸杆。“我们从河北运来很多农民废弃的麦秸,经过防腐、防潮、防虫、防燃处理后填充到墙体内,做成了这种草墙。”张文波解释说,草墙是会呼吸的,室外空气,经过草墙净化过滤后,缓慢进入室内,屋里即使不开窗,人也不会觉得憋闷。这种设计在保持温度的同时,还能带走屋内的潮气,五年过去了,生态房的墙体依然光洁如新,没有任何剥落和发潮的迹象。

除了会呼吸的墙体,生态房还有一套“空气循环系统”,包括一个简单的温度调节器,以及10来根连通地下室和地上两层的管道,这个系统能将地下室内冬暖夏凉的空气和地上的室温空气进行交换,使整个屋子的空气循环流通起来,从而达到有效调节气温的作用。

造价只有每平方米2500元左右

与国外动辄几百万的造价不同,由于建材多取自自然,这些房屋的建造成本并不高,目前平均每平方米仅2500元左右,如果不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就只有1500元左右。张文波表示,如果将来推广了,规模化建设,成本还能再降。

但他并不着急推广,“现在还只是处于试验阶段,还需要尝试更多的可能,以提供更多的选择。”接下来,在房山等京郊地区,张文波还将试验其他种类的生态房。“主要是尝试其他不同建材的保温性能,已经用了草、泡沫板、纤维板等,还会尝试实木板、复合板、岩石保温材料、无污染石棉、泥土和草混合的新型砖材等。通过更多的居住实验,收集节能数据,供之后规模建设时参考。”张文波说。

其实,建设生态房的想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时就在美国出现了,现在在全球日益流行,成为了时尚。

“生态是一个时髦词汇,生态房可能在全世界都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在资源日益稀少枯竭的大环境下,这一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对于张文波的生态试验房,北京林业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科教授郭建斌给予了这样的肯定。

深山沟试验生态修复

建立生态房只是张文波进行的生态修复试验之一,从2005年开始,在市科委项目资金的支持下,门头沟区就开始了对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门头沟原本是北京市的重要能源基地,由于采煤、采石、采砂和山区樵采放牧及不适当的旅游活动等,造成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服务功能也不能正常实现。张文波带领的团队一直坚持多层次的生态修复理念,包括水系、植被、产业、人居环境、人文环境和种群的修复等6个层次,使门头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在桃花谷,随处可见盛满雨水的“积雨池”,池内夏季的储水可供使用至第二年初春时节。张文波介绍,他们还根据流体力学等专业原理设计修复了水路,避免了在雨季发生泥沙滑坡的危险,而对于植被修复则通常采用“仿制”的方法,即依据现有的植被类型和分布进行修复。在土壤的修复过程中,也避免使用杀虫剂等化学药剂,尽量使用具备本地菌群的客土,使其能最健康地融入到现有的土壤中来。

桃花谷原来有废弃的小煤窑、小灰窑、采石场共7座,入口地段就堆砌着散乱的石堆,被采石炸开的山体也显得十分狰狞。张文波说这一段特意没有做修复处理,保持它的原样就是为跟里面的修复区做对比。经过近六年的修复工程,如今的桃花谷已经是山清水秀,成为市区居民感受自然的郊游好去处,不少雪雁也选择在这里栖息繁衍。

“鬼谷洞”悟出的生态理念

除了本职的生态修复工作,张文波还会经常带着一些环保志愿者或户外爱好者去野外探访,其中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山上的鬼谷洞。

“洞穴是我们祖先最早的住所,在山洞中感受人与自然的联系最为亲切,我的很多想法都是在洞中受到的启发。”午后,记者跟随张文波来到这座山洞。

从外表看,郁郁葱葱的山体中嵌入一个巨大的拱形木窗,与周围的植被融为一体,甚是壮观。走近一看,则是别有洞天,这拱形窗户背后竟然藏着四层小“楼”。

比起电影《非诚勿扰》中海南的树屋,“鬼谷洞”显得有些简陋,张文波说,他们特意没有做过分修葺,重在保持山洞最天然的状况,尽量不去破坏原有结构,这也是张文波“师法自然”生态理念的来源。

在张文波看来,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修复,不应仅仅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复绿、注水和造景,而是更加深入地探寻各种自然事物内部之间的关系,张文波称之为“师法自然”的生态修复理念。利用这种方法完成生态修复后,大自然能够自行进行新陈代谢而不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护修复成果。

师法自然是最高层次生态修复

“师法自然的多层次生态修复目前只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部分应用在门头沟的生态修复实践中,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比如我们认为其最高层次是生态城市的设计与建设。”在张文波看来,目前的所有试验都将指向未来生态城市的打造。

生态城市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在上个世纪70年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就被提出了,但是在近些年才逐渐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在国外,生态城的理念早已投入到应用之中,例如在生态环保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德国。

在德国的德累斯顿、海德堡等城市都开展了生态城建设,这些城市靠太阳能电板或风力发电系统发电,以马粪作为沼气池原料,每家庭院都要挖截留雨水池,整个城市输入和输出是绿色环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