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生活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学生视界; 低碳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76-001
一个事件刚好能被观察到的那个时空界面称为视界1。学生视界,则是以学生的视角观察周围世界的行为方式。学生对周围世界的理解要借助教师的正确引领,学校教育功不可没。响应低碳环保口号、追求绿色低碳生活,学校教育活动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式。
把“废旧电池回收活动”作为一件有实质性意义的好事来做,做实并且能做好,相信意义重大。回收废旧电池,活动不是一种形式,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学生形成一种自觉,从认识上真正实现低碳绿色生活。
一、立场,坚持的N点理由
事件回放:某茶园,山碧水清,景色怡人,茶园因此被指定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可谁都没想到正待春茶上市之时,新茶产品却被检测出重金属超标。茶园主大喊冤枉,再查的结果还是重金属超标。后来,通过细细调查才发现祸根竟是一株茶树下无意中埋着的几节废电池!
没有检测,就无法发现,我们的身边是不是隐藏着同样的危险,我们无从知晓。但是我们相信,因为我们的无知,人为造成了危险已是事实。
研究表明:―粒小小的纽扣电池能污染600立方米水,―节―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废旧电池含有的微量有毒物质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充电电池,扔到火里,就是一枚无形的“炸弹”。
科学研究的结果,展示着废旧电池的无穷危害,我们身边因废电池而惹祸的事例我们却还懵懂不知。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废旧电池可以回收,我们没有具体的调查结果。但是我们坚信,各类电池正充斥着每一个家庭,而废旧电池已经被无意埋在了地里。
实施并倡导废旧电池分类收集,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共识,与其分散污染,不如集中治理。十多年前,学校就曾开展过此项活动,但回收的电池却成了累赘,活动因此多次搁置。随着环保机制的不断完善,在江阴市某环保组织的帮助下,废旧电池回收有了保障,活动得以持续开展。
我们有信心通过我们的立场,坚定师生的认知和参与热情,有坚持要做的理由,更有坚持做好的信念。
二、在场,赢取的诸多收获
从撰写活动方案到宣传发动,“废旧电池回收活动”迅速展开。我们邀请了环保志愿者来校对全体师生做环保知识讲座,并制作环保知识活动展板,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展览,鲜活的事实和真实的数据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中,班主任利用晨会课、其他任课老师利用科学课等途径,进一步宣讲了废旧电池回收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校信通与家长联系沟通,在向家长宣传活动意义的同时,也征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活动在学生在场的前提下有序展开。
一场与废旧电池抗衡的活动,以长时间开设而辉煌,以师生在场为先决条件,通过宣讲、参与、评比、竞赛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延续着、坚持着。由此衍生的环保互动和环保运动,也深入学校、家庭乃至当地社区。
每学期末,学校会对班级中涌现的活动积极分子进行表彰,评为“环保小卫士”。我们还以每年一次的科技艺术节活动为载体,开展以“环保和低碳生活”为主题的诸如环保征文、绘画比赛、小论文比赛、小创意竞赛等小主题式评比活动,以活动促成效、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充分激发起学生参与环保和追梦低碳生活的积极性和参与欲,也因此让学生体验到了参与活动所获得的成就感。
最为可喜的是,轰轰烈烈的“废旧电池回收活动”在短短两年中已经回收各个家庭各类废旧电池数量总数超过1万节。惊人的数字背后,凸显的是我们开展此项活动的成就,彰显的是我们长期开展此项活动的重大意义。
师生在场,不仅是活动最有力的保障,更是活动具有深远意义,让低碳绿色生活理想离我们更近而不可或缺的力量。
三、气场,努力的最终期待
多年前曾听到我校的科学老师在一次演讲中,对废旧电池回收活动提出过异议:“为什么我们不能从源头抓起,不制造或者尽可能少的使用有害的电池,放弃被动的回收呢?”科学老师的无奈,正是对环保活动开展紧迫感的预示。
篇2
【关键词】城镇居民;低碳;生活观念;调查
碳排放过多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全球变暖导致世界各地极端气候显著增加,引发海平面上升、粮食危机、水资源短缺,加重各种自然灾害,严重阻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要使人类生活更加和谐幸福,并为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就必须建设低碳社会,广泛宣传低碳观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
低碳指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生活是指社会生活的各项活动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少碳排放。低碳生活不仅要求在工业生产中发展和改进节能技术,更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细节着手,节约能源消耗。低碳生活观念是指人们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了解和看法。
重庆市是我国第四个直辖市,随着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将成为城镇居民。庞大的城镇居民数量意味着大量生活能源的消耗以及大量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因此,其面临的节能减排任务较严峻。重庆市要建设低碳、环保、节能型城市,就要加强对城镇居民的教育,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低碳生活观念。本研究旨在调庆市城镇居民的低碳生活观念现状,为更有效的进行低碳宣传和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重庆市江北、南岸、沙坪坝、北碚选取被试,共发放问卷1020份,有效问卷977份,回收率95.8%。其中,男性491人,女性486人。
(二)方法
自编《城镇居民低碳生活观念》问卷,通过个别访谈、半开放式问卷,参考相关文献,编制了初测问卷,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修改确定了最终问卷。该问卷采用5点计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记1至5分,共17个题目,包括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对低碳知识的掌握、对低碳生活的向往3个维度。各维度的a系数分别为0.760、0.733、0.884,总问卷a系数达到0.874,且各维度与总问卷的相关系数较高,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模型与数据的拟合较为理想,问卷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对低碳生活的认知是指城镇居民对低碳生活重要性的认识、看法和评价;对低碳知识的掌握是指城镇居民对于低碳生活有关常识的掌握;对低碳生活的向往是指城镇居民对于低碳生活所带来的更加清洁、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向往。
二、结果
(一)重庆市城镇居民低碳生活观念现状
(二)重庆市城镇居民低碳生活观念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比较
三、讨论
(一)重庆市城镇居民低碳生活观念的总体状况
重庆市城镇居民的低碳生活观念总体良好,他们已经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产生了担忧,希望生活环境能够好转,已认识到低碳生活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他们对低碳知识的掌握不够,通过与部分被试交流,我们发现原因有:现有的低碳宣传和教育目标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具体、渠道不够多样以及形式不够吸引人。
(二)重庆市城镇居民低碳生活观念的差异分析
女性城镇居民对低碳生活的向往比男性强烈。我们认为低碳生活所带来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洁、自然、健康,迎合了女性的要求,所以她们对低碳生活的向往更强烈。喻雪红(2003)的研究与本文一致。此外,在与部分被试交流中,我们发现男性理解的生活质量更注重物质条件的享受,而相对忽视环境质量,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30-39岁的被试在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对低碳生活的向往上比其他年龄者显著偏低。通过与被试交流,我们发现他们忙于谋求事业发展、生儿育女,家庭经济压力大,缺乏空闲时间和动力去了解低碳生活,从而影响了其低碳生活观念的形成。
不同学历被试的低碳生活观念有极显著差异,呈现出学历越高,得分越高。我们认为:学历越高,其知识相对越广博,辩证思维相对较好,因此更容易接受低碳生活观念。公务员最能够紧跟国家的方针政策,教师和医务工作者拥有较高学历,接受新生事物较快,因此其低碳生活观念发展较好。个体户公益意识较薄弱,因此较难形成低碳生活观念。家庭月收入4000元以上者比4000元以下者的低碳生活观念更好,家庭月收入2000以下者得分最低,我们认为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达到较高程度后,才会更多地关注低碳生活等社会性、公益性问题。
(三)应有针对性的教育宣传,改变城镇居民的不良生活观念
首先,低碳宣传和教育的内容应更加具体实用,贴近日常生活;其次,要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和教育,既要引导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大众传媒参与低碳宣传,又要利用社区、单位等开展贴近日常生活的低碳教育活动;再次,要多选择居民的身边事,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地开展低碳宣传和教育,才能吸引城镇居民,使其乐于接受。此外,要特别重视对男性的宣传和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低碳生活的好处,激发其对低碳生活的向往。可以通过对30-39岁城镇居民子女或父母的低碳宣传和教育,使他们在应对生活压力的同时也能关注到低碳生活。学历较低的城镇居民较难理解低碳的相关知识,对他们应减少理念的传授,增加低碳行为规范的教育。要特别关注那些持“自我保护型”环保意识的个体户,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低碳生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建设低碳社会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 喻雪红.倡导女性可持续消费,促进环境保护[J].四川环境,2003(1):74-76.
[2] 张亚静.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38-41.
[3] 于洋,靳磊.城市居民低碳消费理念认知状况的调分析[J].绿色科技,2011(10).
篇3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是我们积极去实践的行为,并作为一种长期的生活习惯贯穿于我们的生活。
一、幼儿现实生活与“低碳”背道而驰。
1 优越的生活,造成了浪费的源头。
在幼儿的家庭中,现代化的电器设备、包装精美的各种糕点、餐桌上丰盛的晚餐、家中一筐又一筐各式各样的玩具一一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孩子们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丰厚的物质。作为“千亩地里一棵苗”的独生子女们,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到超市,便买回大堆大堆的零食,回到家,拆开这包零食,尝尝,扔一边;拆开那包饼干,吃几片,又扔一边。家中的零食未吃完,又吵着要去超市了。继续着买回一大堆的零食。形成一个浪费的循环。有的孩子,因为喜欢《喜洋洋也灰太狼》,不仅买回家成套的碟片,也搬回各个动物形象的绒毛玩具,堆满了房间……在家中,孩子们已成为资源浪费的源头。
2 攀比心理,加剧了物资的浪费。
攀比心理通常是以“自我”和“虚荣”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以显示我和你有“公平”的待遇,甚至我要好过你,从而获得心理满足。幼儿不论在家中还是幼儿园,看到稀奇的、新鲜的物品就想拥有。特别是若小伙伴说自己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便会要求大人给他买。只是,拥有了新的,马上扔了旧的,玩了新的,马上又要买更新的――拥有的越多越好。例如,班中有的幼儿有十六色的水彩笔,看到别人有三十六色,马上把十六色的带回家,重新买盒三十六色的;再看到别人的水彩笔笔盖有印花,马上也要换成可印花的。有的孩子就有五六盒水彩笔闲置在家中,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3 无所谓心态,使浪费成为一种习惯。
家长们认为,现在条件这么好了,孩子大手大脚一点不要紧,不能让孩子受一丁点儿的委屈,不能让孩子得不到满足,所以要让孩子拥有许多玩具;只要孩子在家中就开着空调:出门怕孩子累,从不让孩子步行:不爱吃的食物扔进垃圾筒成为一种常态……慢慢地,孩子把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使浪费渐渐养成为一种习惯。
如果习惯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会变成一个人生活上自然而然的行为模式,好的习惯是这样,坏的习惯也是这样。
二、培养幼儿养成低碳生活的途径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幼儿期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培养幼儿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就像是人存放在自身的“道德资本”所享受到的“利息”,不仅是孩子,还有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地球。
1 实践操作,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
幼儿年龄小,对概念一时无法理解,因而在学习时不知道开展活动的真正目的,为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我从帮助理解开始,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活动,如半杯水可以干什么?一个人的半杯水或许只能解渴,假若倒掉了,也只有半杯水,但全班三十个人的半杯水集在一起,能干什么呢?通过活动,幼儿看到了集起来的半杯水不仅可以浇花,还可以烧一次我们的中餐,从而真正理解了半杯水的重要性;又如,一张网状苹果包装袋和一片树叶,把它们同时埋进土中,一个月后再拿出来,包装袋依然是一张结实的包装袋,而树叶,却已腐烂了一半,从而让幼儿乱扔垃圾对土地的危害是很大的。
通过实践活动,教师再来讲解什么是低碳生活、我们应该怎样来积极地行动,幼儿就能很快地理解了,从而调动了幼儿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对低碳生活的自觉性,使活动开展的积极顺利。
2 立足大视野,确定低碳生活的态度。
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幼儿跳出自身生活的小圈子,看看外面的世界,以坚定幼儿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和认可。因此,我录了几个案例视频给班上的孩子们看:当幼儿看到大海中,一只只美丽的海鸥吞食了艳丽的包装袋慢慢地死去时;当看到袋子裹住了树苗,树苗枯死时:当看到地球上因饥饿而瘦得变形的同龄人时;看到雪灾飓风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时……孩子们知道,地球,因人类的破坏而变得喜怒无常,每个人都有可能要碰到灾难。让孩子们理解了低碳生活的重要性,理解了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时时刻刻保护我们的地球。
让优秀的文学作品引领孩子的成长,使幼儿树立正确的观念。如语言活动《神奇的商店》:小猫用骨头做了一个发卡;小狐狸用葡萄核做成一串美丽的项链;小狗用旧衣裳做了~幅拳击手套。幼儿看到小动物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废旧利用,自己更应为小动物们作出榜样,养成节约、节俭、一物多用的好习惯。
3 积极引导,确定低碳生活的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目标是全体幼儿的共同追求,它可以促进大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同心协力地奋斗。确定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活动,如洗手时把水笼头开得小一些:画画时,一面画好了,另一面可以继续画一幅;吃干净自己的一份饭莱等等。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激励性的目标,比如:“比比谁的盘子最干净”等活动,并提出:“我节约,我光荣:我浪费,我可耻”的倡议。
4 正面导向,形成低碳生活的健康舆论。
正确健康的集体舆论是幼儿发展良好行为、制上不良行为的强大力量;反之,不健康的舆论是对集体关系的一种歪曲的表现,它可以成为幼儿产生不良行为的潜在力量。
以班集体为单位组织幼儿学习低碳生活的小常识,让幼儿明辨是非,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和事应该受到表扬,什么样的人和事应该受到批评。教师做到表扬先进,及时鼓励:一方面对积极进行低碳生活的幼儿进行表扬。对于大手大脚,生活中存在严重浪费现象的幼儿进行耐心的教育,只要孩子有了成绩,有了进步,教师就应就及时表扬他们、引导他们进行低碳生活。例如幼儿洗手时,他们会互相说“肥皂擦一擦就可以了,水可要开得小一点哦。”、“小手在擦泡泡时,先把水笼头掉。”等等。
5 结合主题活动,使低碳生活融入幼儿生活。
幼儿的特点是喜欢参与,所以,在每个主题活动中,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把低碳理念进行到底,把低碳生活融入幼儿的生活。如主题活动:《欢乐春节》中,幼儿将假期中收集到的对联、旧红包、小灯笼、各种瓶子、各种包装盒等带到班中,将它们一一地进行分类:红包放在科学区,可以放数字卡片;各种包装盒放在小超市中,可以丰富超市物品;瓶子放在美工区中,制作新年小娃娃……整个主题活动中,所有的区域角中几乎都是幼儿收集来的物品。现在,我班每个小朋友的家中,都有一个小箱子,收集家中的废旧物品,再制作成新的物品带到幼儿园中,大家一起来展示,一起玩。
6 家园配合,共同培养。
篇4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习惯于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三段式教学法,并认为其具有水到渠成、条理清晰、要点明确的特点。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用。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过程更加注重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引导。我想,如果把教学三段式的学法倒一倒,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逆向思维。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实际上就是以“出奇”达到“制胜”。因此,逆向思维的结果常常会让人大吃一惊,令人喜出望外。利用逆向思维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更好地突破难点知识。如在复习《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四课第二框“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时涉及的“低碳生活”内容,教师一般会先讲“环境和资源的现状”,然后让学生思考“提倡低碳生活的原因”或“提倡低碳生活对经济社会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影响”,最后的落脚点是“如何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对我国环境和资源现状了解比较多,其他学科也有所涉及,只要教师引导学生规范语言应该能顺利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教学方式,直接提出问题:“你是否为低碳生活的践行者?身边的亲朋好友都是怎样践行的?”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你什么时候开始了低碳生活?为什么要提倡低碳生活呢?”学生自然就想到了当前环境形势严峻,并从经济、社会、环境等角度总结出践行低碳生活的意义,从而把与课本相关的知识总结了出来。这样就从整体上打破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兴趣中掌握了知识、在分析中运用了知识、在感悟中提升了情操。
2.能独辟蹊径,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在九年级课本的整体复习中,教师一般先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以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主干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具体的知识点,但这种方法有时在复习课中运用起来效果并不是很好。如在复习中问学生:“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因为中学生对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关注不够,而该问题涉及的领域又比较广泛,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难。而如果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具体的事例,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比如可以将我们郑州市的三全食品公司、郑州宇通客车、国棉六厂等引入教学中,再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就能很快理解并学会区别公有制经济、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列举外资经济有哪些,知识面比较广的学生能想到一些外资企业,更多的学生想到了麦当劳、肯德基等。教师接着顺势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经济成分都发挥怎样的作用、在整个经济领域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国家对不同经济成分采取哪些不同的政策等。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抛出问题、顺势引导、帮助总结。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举例、分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能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如在复习九年级第八课第一框“精神文明建设”时,可以设计这样三个环节:“文明社会面面观”、“先进文化来把关”、“精神文明共创建”。第一个环节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的文明行为与不文明行为、低俗文化与先进文化。通过举例,学生知道了不文明行为的影响和低俗文化的危害,不仅解决了要掌握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个环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是先进文化来把关?怎样把关?该问题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情。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了相关知识的学习。第三个环节,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在阅读图片中感悟、在教师讲解中提升。
逆向思维在思想品德复习课中的运用,需要依据不同的复习内容而定。一般情况下,学生非常熟悉的社会现象及事例的复习内容比较适合使用逆向思维。在思想品德复习课中不妨大量使用逆向思维教学法。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不自觉地运用逆向思维教学法,如很多教师习惯拿一组材料或者一系列数据来说明一种社会现象,然后让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逆向教学法。合理运用逆向教学法不但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难点、深化认识,更重要的是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更好地践行理论来自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篇5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
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是低碳生活理念渗透到教育领域后产生的概念,其实质是环境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分支。通过低碳的教育设施、教育活动,培养低碳价值观、形成生态品德、掌握低碳生活的知识与技能、养成低碳习惯为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一)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世界的共识,为此国际社会签订了一系列国际公约、议定书,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我国也明确提出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低碳生活习惯的养成是这一转变的重要表现。(二)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是现代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在大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教育,能使高校德育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能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充分体现高校“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开辟高校德育新领域,丰富德育内容,突破“重说教,轻体验”的教育瓶颈,并最终提升德育的实效性。(三)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是高校所担负的社会职责。高校大学生既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重要的节能技术研发群体。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既能发挥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带头作用;又能激发其对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潜能,进而推动整个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必然举措,也是高校所担负的社会职责。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内容选择
(一)低碳生活知识养成教育。在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前述低碳经济相关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作为对大学生开展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首选内容,要重点开展低碳及其基础理论的教育。因为只有“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没有理解,不可能有行为,只有让大学生知道了“是什么”,他们才可能自觉传播和践行。(二)低碳生活价值观养成教育。应该借助于更深刻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低碳生态文明观念,达到内化于心的程度。一是危机观,核心是提高学生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方面危机意识,培养学生崇尚低碳的使命感;二是自然观,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三是人生观,要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意识到生活的本质,对生活观念、超前生活方式、消费主义文化等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三)低碳生活行为养成教育。应通过“怎么样”才能有效促进低碳生产生活的教育内容使学生养成一种自主、自发、自觉的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让他们觉得低碳生活不但离我们不远,而且自己就是实践者。
三、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从教学入手,将低碳教育理念引入课堂,帮助大学生树立低碳人生观,形成科学消费观;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加强国情、民情教育,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践行低碳行动;树立大思政观,由思政课教师牵头,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打造低碳校园文化。(二)以第二课堂为阵地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阵地,做到“知行合一”,通过科学的策划和精心的组织,动员和吸引大学生参加到低碳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如“志愿服务体验”,“低碳生活论坛”,“低碳生活辩论赛”等,使他们能在具体的行动中提高认识水平,提升实践能力。(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校园文化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隐性感染作用,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站、校报、讲座介绍等校内媒体和途径,进行直观形象的低碳宣传与普及,推广低碳生活理念。也可以发挥环保社团作用,借助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低碳环保氛围,构建良好的文化育人软环境,使学生融入到低碳生活的氛围之中,通过潜移默化形成低碳生活理念、养成低碳生活行为。(四)以树立健康消费理念为引领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以低碳为导向的健康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目前,大学生消费存在攀比消费、盲目消费及享乐主义倾向,与低碳经济所倡导的简单、简约和简朴的低碳生活方式所背驰。鉴于此,首先,学校相关部门应当向大学生普及低碳消费知识,适时调整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不良诱导行为,鼓励大学生实行低碳生活;其次学校应开设相应的消费教育课程,帮助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升大学生低碳消费的自觉性,使大学生消费行为更趋合理。
作者:张娟 单位:湖南女子学院会计系
参考文献
[1]张馨,丁贞栋.大学生低碳生活教育内涵和内容范畴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5)
篇6
2010年7月27日~8月1日,广西科技馆、广西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我的忻城我的家――英特尔求知计划广西暑期低碳行动”主题活动在来宾市忻城县开展。忻城县民族中学50名初中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以求知计划初级课程培训为载体,让学生们学习到了图形图像、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技能。此外,还让学生们以小记者的身份以“低碳”为实践内容,寻访忻城县土司老街和森林公园,采访来往群众,收集到很多关于土司衙署及森林公园卫生环境的材料。并用这些材料制作出幻灯片、海报、邮票、倡议书。在结业仪式上,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了自己对土司老街和森林公园环境卫生、旅游观光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如《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杜绝白色污染,还我绿水蓝天》、《土司老街的旅游简介》等,充分体现了学生们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在活动期间,广西求知计划骨干教师梁万鹏还演示了一堂精彩的“电子表格”示范课,对提高基层项目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是项目教师“一帮一”活动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我的忻城我的家――英特尔求知计划广西暑期低碳行动”主题活动得到了来宾市忻城县人大、政协、团委、科协、教育局、妇联、精神文明办、教育和科技局、文化体育旅游局、广播电视局等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广西科技馆副馆长、广西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黄星华,忻城县人大副主任、科协主席潘显乐和县政协副主席蓝桂珠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的结业仪式。对活动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潘显乐主席看到同学们为忻城县的卫生环境及土司文化旅游出谋献策,深受感动,他感慨地说:“同学们的建议很好,对我们的土司老街和森林公园观察得很仔细,对我们的王作很有帮助。可以作为交给县人大的提案,我代表县四家领导班子对同学们表示感谢,也对同学们学有所成表示祝贺!”
篇7
关键词:倡导 低碳 生活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享受着优质的生活的同时,城市的交通、建筑、照明、取暖也都在消耗着大量的能源,工业生产也大多集中在城市地区。据统计,城市能源消耗已经超过全球能源消耗的70%。城市是温室气体排放最集中的地方,城市的空气质量普遍较差,由此引起的健康疾病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地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等等环境恶化现象,导致全世界、全人类生态环境的形势变得越发严峻。因此,城市居民在倡导低碳生活方面应起到引领作用。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有人说,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如今这种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对于目前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我们每个人生活中浪费的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看似相对微小,而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数量巨大的排放量。以下是笔者对“低碳生活”理念的一些理解。
低碳生活如约而至,正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提倡低碳生活应该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少买一件衣服减少一些排放
以衣服的质地而论,棉、麻等天然织物不像化纤、涤纶那样由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因此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物要相对较少。在面料的选择上,大麻纤维制成的布料比棉布更环保。墨尔本大学的研究表明,大麻布料对生态的影响比棉布少50%。用竹纤维和亚麻做的布料也比棉布在生产过程中更节省水和农药。而且天然衣料穿着起来也更加舒适。研究发现,一件纯棉衣物在其生命周期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7千克,一件化纤衣物则高达47千克。远离化纤类的服装,衣服多选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优雅、耐穿。除了选择天然衣物面料外,一衣多穿,提高衣物的利用率。因为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源。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约2.5千克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如果全国每年有2,500万人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节约6.2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
民以食为天
减少肉食,多选素食,因为生产肉食消耗的能源要远远高于生产蔬菜消耗的能源,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并且,蔬菜在生长的过程中还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且释放氧气。在做饭过程中更应该注意水、电、气的充分利用。煮鸡蛋早关一分钟煤气,煮饭先淘米并浸泡,如果煮饭时,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钟,然后再煮,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能节电10%。按每户每年计算,可节约用电4.5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千克。若全国按照中国家庭总户数3.48亿户来计算,每年可省电15.7亿度,减排二氧化碳150万吨,这个数字不可估量啊。
安居才能乐业
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钢材、粘土砖使用量,推广应用保温、省地、隔热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节能低碳型住房。在日常家居生活方面注意省电,家电的选择尽量选择节能产品,用完电器拔插头,省电又安全。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可以将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4倍;购买使用节水型淋浴头,不但每分钟会节省10公升的水,而且也将洗3分钟热水澡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削减到一半。看完电视、冲完手机要拔下电源。其实大多数家庭看完电视,只是用遥控器关机,其实它还在耗电。只有将电源拔下,它才彻底不耗电。这种将电源拔下的小动作,如果人人坚持,全国每年省电180亿度,相当于三座大亚湾核电站年发电量的总和。这些省电习惯和措施就意味着省钱,对于家庭和个人经济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低碳出行从我做起
如今在许多发达国家,很多人已经自觉地接受了支撑低碳经济的低碳生活方式,他们愿意放弃享受,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上下班时,如果路不是很长,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尽量不要开车或乘车。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如确需乘车出行,提倡每周少开一天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今天欧洲人越来越喜欢乘坐火车出行。一个主要原因是乘高速列车带来的人均碳排放只有飞机的1/10。将火车而不是汽车作为日常上下班的工具,仅仅8公里的路程,就可节省1.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对于经常飞行的人士,不论你是成功人士还是普通游客,乘飞机是目前导致全球变暖主要的原因。短距离空中旅行与铁路相比较,每名旅客产生约3倍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作为一个行业整体,则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3%。
绿色消费循环使用
低碳生活方式要求减少并逐渐消除“一次性消费”。2008 年6 月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限塑令”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一措施的实施大大减少了人们对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频率。同时,在低碳理念的引领下,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也有所减少。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 %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 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
篇8
所以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必须踊跃加入环保行列,号召更多的人们行动起来,积极实践低碳生活,从节电、节气、节水、合理利用和回收等点滴出发。所谓的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其实要做到低碳生活很简单:1、选用节能空调,夏天空调调高一度,冬天调低一度。家里所有灯泡均改用节能灯并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2、用太阳能热水器省电又省气。3、选用节能洗衣机清洗衣服的水还可以循环使用。4、多骑自行车少开车出行多使用环保袋等等。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更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首先我以后再也不用塑料书皮包书了改用旧挂历海报牛皮纸等包书既节约能源又不会产生白色垃圾其次我要把每学期没用完的本子整合起来重新订成新的本子使用也可以当草稿纸使用最后我要多种花种草让春天走进我们的校园让空气更清新
亲爱的同学们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涓涓细流可汇成滔滔江海片片绿叶堪造就莽莽林海为了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为了留给后人的绿水青山碧海蓝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低碳开始环保新生活为共创绿色家园而努力吧
倡导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好赖以生存的环境倡导节约每一滴水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不烧散煤生活垃圾分类放置拒绝食用野生动物提倡穿着采用棉麻毛丝绸等天然植物制作的"生态时装"食用无污染无公害且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使用无污染低耗能低噪音符合环保要求的家用电器盛装物品使用"绿色包装"禁止"白色污染"搞好居室卫生注重室内和庭院的绿化积极参与爱鸟护鸟和保护野生动物活动增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忧患意识坚决制止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一切违法行为努力建设生态城市绿化和美化我们的家园使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舒适
“低碳”又代表什么呢?简单来说“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篇9
关键词:低碳意识低碳行为低碳城市
能源约束和气候变化这两大主导因素的影响,使得低碳转型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这不仅要求产业经济的低碳化,还意味着要充分发掘生活领域低碳的巨大潜力,引导社会公众加入节能减排队伍,即社会生活的低碳化。本课题组选取杭州为例,对500位市民进行调查,主要研究市民目前的低碳意识及日常行为状况,全方位分析杭州市民的低碳意识和行为现状,并根据分析结果,为提高杭州市民的低碳意识及改善低碳行为,构建低碳城市提出有效措施。
一、低碳城市的基础——市民的低碳意识
在全国都呼吁发展“低碳”以来,杭州市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经过大量的宣传普及与长期的积累,杭州人“熟悉”了低碳,初步接受了基本的低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低碳意识,但对低碳内涵并没有深刻的理解。
1.低碳认知程度
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是由认知广度和认知深度共同构成的。前者反映了人们在认知事物过程中所了解的知识范围,而后者则是认知事物时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笔者将从低碳认知广度和认知深度两个维度对杭州市民的低碳认知程度进行剖析。
(1)低碳认知的深度。
通过调查市民对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名词的了解情况,八到九成的市民对这些名词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认知程度有待加强。
(2)低碳的认知广度。
在笔者本次的研究中,杭州市民在低碳相关知识的认知上,呈现出认知广度相对较高、认知深度相对较低的特点。
2.低碳认知渠道
不同的人群由于受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获取低碳相关知识及信息的渠道存在着差异。
从杭州市市民获得低碳方面的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来看,报纸、杂志、图书为杭州市民获取低碳知识和信息最多的渠道,比例到达83.2%。电视、电影和互联网也占有较高的比例,在网络普及化的杭州,互联网应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3.市民参与意向
笔者认为,低碳参与意识是指在具备了较高的低碳认知后,指导其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加入低碳生活的观念与想法。杭州市民已经在具备了一定的低碳认知责任和意识。同时采用逆向思维考虑适时地做“减法”,倡导市民减少能产生二氧化碳的不必要行为或减少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为的实行。
二、社会生活低碳化进程
1.杭州市民低碳行为的现状
总体而言,一方面目前杭州市民虽然具有了一定水平的低碳认知,但一定程度上并未转化为行动;另一方面,杭州市民许多低碳行为并非是低碳意识指导下的作为,而更多的是基于不增加生活支出的经济考量或基于自身的健康考量所作出的低碳行为。
2.杭州市民低碳行为中存在的不足
(1)低碳行为以经济利益驱动为主。
我们将上述各项市民低碳行为归纳分成四种类型,即:资源节约型行为(即在日常生活中以节约资源的方式进行的低碳行为)。环保辅助消费型(即在消费过程中,对于辅消费过程所采取的低碳行为)、环保产品消费型(即在消费过程中,将低碳产品作为消费选择的低碳行为)、健康促进型(即以促进自身健康和环境健康的低碳行为)。
(2)节能产品使用的不均衡。
使用节能产品对低碳生活的开展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目前在杭州市民使用的环保节能型产品中节能灯的使用率最高,为92.8%。而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率相对较低,仅为42.8%。同时,如充电电池等可循环利用产品的使用率也相对较低,仅为24.0%,远低于一次性电池的使用率70.4%。由此可以看出,杭州市民在使用节能产品中出现不均衡的状况。
(3)一次性产品使用的过量。
一次性物品使用的巨额数量导致产生了相当庞大的碳排放量。本次调查以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为例。调查发现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受访者所占的比例达到六成以上,还有将近三成的受访者持无所谓,视情况而定的态度,只有9.8%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一次性筷子不环保,不会使用。
(4)家电使用时间过长。
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每天使用一小时电视,一年将排放38.4千克的二氧化碳;每天增加3分钟的冰箱开启时间,一年将多排放二氧化碳30千克;平均每开一天车,一年将排放二氧化碳98千克。
三、提高市民低碳意识及改善低碳行为的对策
市民的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是发展低碳的重要推动力量,而杭州市民的现状尚处于较低层次,无法适应杭州市的低碳发展目标需要。要全面加强市民的低碳意识和改善低碳行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社会组织的推动作用,市民的参与作用。
1.加强低碳宣传,倡导低碳理念
加强低碳宣传,把“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作为提高市民对“低碳”认知的重要手段,以宣传营造节能减排与自身的相关性与重要性。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通过制定长短期的低碳发展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高碳”产业的限制与控制,确定短期、中期、长期所要到达的低碳目标及各自的发展路径,协调推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以现有产业发展平台为依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结构创新推动“低碳”发展,降低GDP的碳强度。
3.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低碳产品的应用
加大投资和扶持力度,逐步建立节能和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低碳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调查中有42.0%的被调查者表示应该加大科研力度,增加对低碳产品研发的投入。积极开发绿色建筑,创造低碳居住空间;探索城市“绿波智能交通灯”技术,创建低碳交通系统。
4.完善相关低碳制度,健全各项低碳机制
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体,政府应从宏观层面引导低碳发展,做好低碳经济发展和传统经济之间的合理地过渡工作。完善与低碳发展相关的制度,健全各种低碳发展的机制,搭建发展低碳的平台。构建稳定的低碳产业政策体系,促进新型低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构筑完善的低碳经济的指标体系,推广“碳预算”、“碳足迹”等低碳指标技术,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历史课堂 低碳理念 理念渗透
两年前,一位教育界的前辈问了我三个问题:什么是低碳?什么是低碳生活?什么是低碳教学?当时我准备不充分,信口答:低碳就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就是生活中注意节能,降低能源的消耗,间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前辈问:“教学如何减排?”我回答不出来。事后,百度了一下,对低碳和低碳生活的回答还基本靠谱,至于低碳教学百度也没讲。至今,我都不知道什么是低碳教学,但我知道哪些做法是不低碳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减少不低碳的行为,增加低碳行为,这样的教学就趋于低碳教学。
低碳理念贯穿于经济、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教育也不例外,社会是一个大学校,学校是一个小社会。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初中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成长时期,如何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育者应该关注的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学科的人文性特征的基本要求。作为历史教师,笔者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低碳理念,做了如下尝试。
一、打造低碳教学模式
低碳教学模式就是要选择一种简单的生态伦理的教育方式。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形成高效节能的模式,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改变传统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甚至对教师的教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结果教师不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组织教学,让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更要花费大量时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这种拉力与抗力式的教学,损耗了大量的精力,不是低碳教学。
在“导学·导悟”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形成了符合低碳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视学生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认识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在该模式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这一模式分成三个环节:情境导学—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情境导学。创设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因学段而异,可利用故事、图片、文献、视频等创设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主要目的是把学生引入历史情景,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第二环节,合作探究。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合作探究,但合作的前提是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查阅资料、熟悉教材、梳理知识,同时整理盲点、误区和难点;小组合作交流疑惑,深入讨论,互相学习;对于生成性的问题,小组内无法完成的可在组际间进行讨论,教师进行适当提示与点拨。教师的要求要贴近学情,确保人人能自学、人人有收获;保障个个有话说、个个能探究;这样既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又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了发展。第三环节,拓展延伸。“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是历史学科综合性特征的要求。因此,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学会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理性地分析问题。
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了学生课后在历史学科上的耗时。同时,在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环节,教师从学生身上学到了许多自身未知的知识,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学生作为教学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利用。由此可见实际的、高效的、惜时的就是低碳的。
二、选择低碳的教学手段
历史是一种沉淀的文化,更是一坛陈年老酒,文化因沉淀而富有魅力,老酒因封存而香醇飘远。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历史资料汗牛充栋。如何厘清纷繁复杂历史知识,如何选用汗牛充栋的历史资料,如何构建符合实效的历史课堂,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历史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之一在于教学手段。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中,哪一种手段更低碳呢?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历史无论是作为一个词语还是作为一门科学,不管人们如何解读,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它的过去性和不可复制性。因此,历史教学应该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要呈现给学生大量的图片资料、实物模型、文献资料、影像资料等,也就是要加强史料教学。在传统教学中既要各种史料交叉呈现,又要教学环节衔接紧凑,是有很大难度的,而且课堂实效会大打折扣。只要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起来,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各种史料显然是低耗材的。
以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教学为例,涉及唐诗、唐代乐舞和敦煌艺术等内容。本节课中,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了唐代不同时期杰出诗人的图片和代表作品、经典作品的配乐朗诵、乐舞的相关视频、敦煌艺术的图片和视频解说等。用不同的方式交互呈现多种史料,不仅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更重要的是,在声光电的刺激下学生融入课堂、融入教学、走进唐朝,在学习历史的同时陶冶心灵。鉴于我校学生家庭大多具备上网条件的实际,课后作业大多是开放的,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尽可能交电子稿。
这种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难以企及的,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有效整合的优势得到了彰显;利用多媒体呈现各种史料与传统手段相比显然是低消耗的。实际的、高效的、低耗的就是低碳的。
三、渗透低碳的基本理念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社会性课程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1],其社会功能包括:承载并传递社会文化的功能,社会性课程包含丰富内容,通过让学生掌握这些课程内容,实现了文化的代际传递。当然,社会性课程并不是对已有社会文化的全盘沿袭和继承,而是根据时代的变化作一定的创新和扩展,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富有时代感的社会认知。当今时代一大主题,就是低碳理念的提倡,如何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中,并让学生达成共识,是教师应当关注的问题。
以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和《第18课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为例,这两课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来看,电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汽车的研制推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我们在享受科技革命带给我们的成果的同时,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正是人类对于资源的不科学、无节制的使用,这把双刃剑的剑锋正在毫不留情地刺向人类。电灯的过量使用带来的光污染,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带来了大量资源的耗费;汽车广泛使用,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导致地球温室效应,地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钢铁时代”的到来,现代工业的崛起,在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也带来了噪音、环境、水源的污染。这些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破坏是长期的,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才能缓解、恢复。在教学这些内容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呈现大量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数据、环保视频,让学生震撼,令学生反省,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性。然后,反思自我,反省日常生活,怎样让自己及家人过上更加低碳的生活,真正将知识内化为素质,明显提高课堂实效。低碳的生活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低碳的理念可以逐步渗透,集腋成裘,理念终会内化为行动。
历史教材中有大量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善于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实效。教师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用丰富的材料告诉学生:面对赐予我们生命的这个世界,我们不能一味攫取,要懂得付出,珍惜保护这个地球;心动不如行动,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
参考文献:
- 上一篇: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方案
- 下一篇:土壤的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