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方案

篇1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思路;对策措施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发展总体思路

1.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推行法治社会为出发点,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扩大就业为保障,以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为手段,以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尽快扭转收入差距过大趋势为重点。

2.基本原则

(1)多措并举,增加收入。按照居民收入的不同来源,创造条件,多方面提高居民收入。

(2)突出重点,缩小差距。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收入水平,重点解决低收入群体和一线职工工资增长缓慢问题,缩小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

(3)完善机制,加强调控。发挥市场机制在初次分配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加强再分配领域政府调控力度,建立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居民收入增长机制。

(4)部门联动,综合施策。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按照“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县乡联动、统筹推进”的原则,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的总体目标。

3.基本目标

综合目标:按照国家“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的要求,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14元,比上年增长20.2%,预计“十二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07元,年平均增长708元,年平均增长63.7%,预计到“十三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00元,年平均增长743元,年平均增长18.1%;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50元,比上年增长15.9%,预计“十二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90元,年平均增长1078元,年平均增长51.4%;预计到“十三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00元,年平均增长1820元,年平均增长13.9%。

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现状分析

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看,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14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工资性收入2947元,增长26.8%;家庭经营性收入1911元,增长11.6%;财产性收入92元,增长53.3%;转移性收入564元,增长14.9%。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农村家庭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为34.7%,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3.4%,说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

从城镇居民收入结构看,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90元,比上年增长34.2%。其中,工资性收入16633元,增长15.2%;财产性收入2143元,增长17.4%;转移性收入1313元,增长2.7倍。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为81.9%,说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三、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对策措施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能力

坚持“突出一个主题、打造两大园区、夯实三个基础、建设四个城市、培育五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弘扬“开放文明、务实创新、只争朝夕、追求卓越”的水富精神,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稳中有快、稳中提质、稳中增效,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降低社会失业水平

一是扩大《再就业优惠证》的受益人员范围和使用效果,把再就业与就业型民营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二是加强就业的宏观调控,继续实行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三是建立和加强就业协作机制;四是多少争取国家、省、市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贫困地区适当的就业再就业资金补助;五是优化就业结构,促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力争“十三五”全社会从业人员6万人,年平均增长0.7%。

3.推进城乡体制改革,消除农民增收的体制

一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劳动就业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给农民以公平的国民待遇和平等的发展机会,力争“十三五”高中阶段入学率97%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6%以上;二是从财力、物力和技术等各方面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与保护,增强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四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创业的金融支持;六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效率,力争“十三五”确保粮食作物播种植面积7.6万亩。

4.建立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步伐

转变经济增长的单向度目标,把提高居民收入放在首位,以和谐社会和社会公正为基础,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群体比重。

篇2

1—9月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全镇GDP达到67728万元。工业总产值25992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6%;工业销售产值26533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5%,利税总额完成5100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5%;粮食总产达35949吨;油料总产达3390吨;水果总产量1749吨;小家禽出栏90万只;生猪出栏43873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96元;计划生育率80%。

一、灾后重建工作

二、创新思路,努力推进“三农”工作

1-9月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始终紧紧围绕“稳定农业调结构,突破发展增收入”这个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扎实开展农业、农村工作。

(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速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农业机械化。仅1~9月份,全镇新购农机具489台,发放农机补贴资金 69.58万元。

(四)搞好防汛工作。全面做好了抗旱防汛准备工作,成立了防汛抗旱指挥小组,制定出台了全镇防汛抗旱实施方案,落实了防汛队伍和防汛物资,加强了凯江河排洪险工险段的查防,为防大汛、抢大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六)切实做好林业工作。狠抓退耕还林补植,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兑付退耕还林资金38.95万元。统一捕灭竹蝗100余亩。抓好对退耕还林的管理和林政执法,加强对天然林保护,搞好森林防火。

三、抓民生、构和谐,统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建设的需要。一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民生精神,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多享改革发展成果。

(六)努力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抓好场镇环境治理同时,把重点放在农村环境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上。围绕城乡环境治理目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突出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两个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宣传教育,强化督促检查,加快营造清洁、整齐、优美、文明的城乡环境,着力提升发展环境质量,为促进我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七)迎接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和“两基”迎国检工作: 今年五月,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检查,加强“两基”迎国检的领导,根据国检要求,重点抓好领导职责、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和扫盲、教师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学校管理等7个方面的工作,我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镇战略,教育工作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正在逐步实现,使我镇“两基”迎国检工作基本达到了上级要求。

(八)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今年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48799人,参合率达 95.54%;加强了对卫生院的监管力度,每月对村级卫生员进行了业务培训,进一步落实了对各种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四、狠抓城镇经济,搭建富民平台

在县委县府关心下,在北片区督导室相关领导的悉心关怀下,回龙镇今年大力实施城乡互动战略,优先发展场镇建设,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着手扩大回龙场镇辐射能力、吸纳能力,立足街灯改造、路面维护、环境治理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加快政府街、太白街的开发,配套完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城镇功能。逗硬落实严管轻罚措施,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规范客运车经营管理,规范生活市场、废旧物品收购市场和农贸市场管理。深入实施绿化、净化、美化工程,塑造畅、净、靓的回龙城镇新形象,为城乡居民创收创造条件。搭建就业平台,提高吸纳力。积极抓好就业平台搭建,努力为城镇居民、农民进城务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城乡居民增收创造机会。认真搞好输前培训、转中组织、输后跟踪服务,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健全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民务工就业提供最方便、最快捷的信息咨询、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法律援助服务,做大劳务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自富士康招募工作开展以来,1—6月完成19人,在新一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措施得力,截止目前实际已完成送入进厂59人。

五、与时俱进,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促进我镇经济快速发展

六、以提高执政能力为目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为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建成能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和建设一支团结协作、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镇党委、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从加强镇党委建设入手,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不断的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驾驭农村复杂工作局面的能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与“百村党建富民”行动结合起来,深化“勤廉双优”工程,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创造性的开展党建工作。

(二)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步伐,改善行政村的办公条件,目前,我镇24个村办公室重建工程中中皇寺村已全部完工,其余村重建工程即将完工;另外5个村的村办公室维修工程已全部完工。抓班子,带队伍,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让肯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荣誉,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以新的更高要求推进了农村党建工作。

(三)共青团、妇女儿童工作正常开展,工会组织机构健全,活动正常。

七、存在问题

虽然回龙工作在县委县府关心和北片区督导室的指导下有了很大起色,但离领导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距离。毋庸置疑,我们的工作开展也还有形形的困难,主要集中在:

1、是五个公益性沙场还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因素,目前还需要各方面做大量工作。

2、是目前党委政府运作资金匮乏,近一年来历届党委政府表态债务就有40余万,且目前化解困难较大。

八、年末计划

(一)继续以灾后重建为工作重点,切实抓好灾后重建项目实施,做好灾后重建的后期扫尾工作,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力争在2011年全面完成全镇灾后重建任务。

(二)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抓好场镇环境治理同时,把重点放在农村环境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上。

(三)继续抓好计生、民政、殡葬等社会事业工作的发展。进一步加强计生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工作质量,全面完成县上下达目标任务;继续以人为本,做好民政救助工作,按政策做好城乡低保工作、殡葬改革,力争殡葬处理率达到100%;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创新,强化教育班子与队伍建设,保证“四率”达标;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及城镇医疗保险制度。

(四)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发展。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完善场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招商引资。

篇3

(一)全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一是进一步扶持企业抓订单。继续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销会,对企业参展的费用给予更大幅度资助,扩大我省企业参展规模,抢抓订单,稳定和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二是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内外商务对接活动。精心组织我省企业赴西亚、非洲、东盟、印度等地区的推销团,与境外地方政府或商务机构洽谈合作;邀请境内外大型采购商、联合国采购团来我省采购商品。三是加大对我省企业“走出去”的扶持力度。支持一批有条件走出去的企业兼并国外厂商、直接办厂、设立境外营销网点,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国外市场,推动我省产品出口与对外产业转移联动。四是完善外贸外经服务。加强商务、海关、检验检疫、金融、外汇管理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促进贸易和对外投资的便利化,支持自主品牌出口企业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国外品牌收购等经营活动。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工作力度。五是抓好在全国重点城市建立浙江产品展销中心的试点,大力实施“浙江名品进名店”工程,推动我省名特优新产品更多地进入省内外超市、百货商场的采购体系。实施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工程,大力发展网上市场,拓宽我省产品销售渠道。

(二)继续推动投资较快增长

一是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实施进度。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三个千亿”工程)行动计划、省重点建设计划、政府主导性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实施,抓好在建、开工、前期等“三个一批”项目,推动以铁路、公路、能源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按照既定的工程形象进度计划,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协调,强化督促,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力争超额完成“三个千亿”工程投资1510亿元、重点建设投资1050亿元的目标。二是研究落实推动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支持我省相关企业积极参加基础设施项目招投标,创新并推广BT(建设—转让)、BOT(建设—经营—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等投融资模式,助推民间资本与政府投资项目的有效对接。着力推进企业投资。落实企业技改投入贴息奖励政策,推进重点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和“千亿产业提升工程”的实施。加大与央企和全球跨国公司的对接力度,促进我省企业与省外境外强企合作。高度关注并合理调控房地产投资,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三是加快推进农村投资。研究减免有关税费政策措施,重点抓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力争年内完成15万户农房改造,抓好一批村庄整治、农民饮用水等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结合农村住房改造,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大中心镇建设力度。四是加强项目要素保障。积极组织实施“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制订并实施低丘缓坡和近海滩涂重点区块开发利用规划,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农村宅基地置换,挖掘土地供应潜力。积极争取各类国家专项资金,大力做好地方配套资金的筹措工作;积极探索债券、基金等直接融资新途径,努力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今年再争取发行50亿元企业债券;加强银企对接,优化信贷结构,强化信贷支持,切实做好资金保障工作。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要继续按照“稳定一产、主攻二产、提升三产”的工作思路,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着力提升服务业。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的落实,加快编制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研究出台加快服务业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鼓励发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抓住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发挥低成本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二是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抓好粮食生产,深入实施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农业主导产业品质提升工程,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专项、种子种苗工程以及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抓住当前原材料价格较低的有利时机,加大设施农业投入力度。三是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深化细化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装备制造等11个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实施方案,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突出抓好宁波石化产业园、台州医药化工园等一批重点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加大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加快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开发区(园区)的整合提升,推进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的试点工作,整合相应的扶持政策,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3G通信、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四是进一步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落实国家和省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大力抓好产学研相结合创新平台建设,做好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对接,着力抓好一批自主创新重点项目的实施。五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以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为依托,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研究制定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土地、股权等税费优惠政策,引导和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在扶优扶强的同时,重视扶持小企业发展。六是围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节能减排,下决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调整。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大力实施节能降耗十大工程,深入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和环境保护工程,加强重点区域、流域、行业、企业污染整治。加强开发区(园区)生态化改造,加快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决定》,着力抓好以下改革重点工作。一是启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认真抓好三大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完善出台《浙江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引导各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深化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抓好县级层面扩权事项的承接和规范运作。推进扩权强县改革向扩权强镇延伸。研究出台推进扩权强镇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三是开展以“四减少”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出台行政审批“四减少”(即减少审批部门、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时间)政策措施,深入抓好市县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四是积极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订《浙江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加快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县、乡、村医疗机构运行管理的新机制、新体制;加快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篇4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安排部署我区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刚才,副区长宣读了《实施方案》,区农牧科技局、国土分局、住建局、林业局分别作了发言。下面,我就“三权”确权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村产权确权,就是以“还权赋能”为核心,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最终目的是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产权制度和集体资产运营机制。农村产权确权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变农民“人间辛苦是三农,唯望雨顺得年丰”的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重大举措。从推行以来,农村经济社会整体上快速发展,但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由于农村产权没有确定,造成农村土地、房产、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农村生产要素流转不畅、发展活力不足等问题日渐显现,直接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到2020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开展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迫在眉睫。

(一)开展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十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__年翻一番”的目标。当前,我区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村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我区启动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开展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迫切需要。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要素的流动与配置。要实现我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及文化旅游产业化“四化同步”,需要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进行优化配置,必须推进城乡统筹,打破城乡之间的产权壁垒。这就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赋予农民物权性质的耕地使用权,赋予农民房屋、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等与城市一样的产权,并推动其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依法、自愿、有偿流动。同时,也是有效应对“四化同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速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迫切需要。

(三)开展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是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提高了农民劳动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30多年后的今天,农村的发展由主要依靠劳动力投入进入主要依靠资本投入的阶段。农村投资从哪里来?就目前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由财政负担,经营性投入主要文秘站:靠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光有诚信是不够的,况且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小,大额贷款必须要有抵押物,而抵押物要求是要有完整的产权。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产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产权的确权、流转、交易,意味着农民投资的农村房产不再是“呆钱”,而成为可流动、可交易的商品,可抵押的产权物,能够为农民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资金融通提供保障,让“死钱变成活钱”,从而使农民资产、资源实现从物到货币的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四)开展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要有独立的市场主体,而独立的市场主体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拥有明确而独立,并受到法律保护的产权。我们现在的农村产权是不完整的,以农村土地为例,现行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但“集体所有”的规定很模糊,谁真正拥有土地并不明确,导致许多权益归属不清。通过农村产权确权颁证,赋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物权性质的财产权,明确农村房屋的所有权,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财产权益,使产权制度改革在还权于民的同时,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农民增收,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二、明晰思路,稳步推进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

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系统性很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的许多工作都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我们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区有关文件规定,在丈量、确权、登记、颁证等每个步骤和每个环节都必须依法依规进行,特别是在丈量登记上,要做到数据准确,不出差错,不能以各种理由减少工作环节,简化工作程序,要真正做到还权于民,还利于民,确保国家、集体和个人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一)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不是重新调整原有承包关系,重新组织发包农村土地,而是在第二轮土地延包台帐、承包 合同不变及土地承包相关原始资料基础上开展的清查登记工作。通过清查,进一步明确承包地坐落、面积、等级等内容,并标注边界四至位置。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最终要实现“四统一”、“五到户”。“四统一”即:承包地面积座落与承包合同、经营权证登记簿、经营权证书相统一;“五到户”即:承包地分配到户、承包地边界四至登记到户、承包合同签订到户、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到户、基本农田标注到户。

(二)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工作。确定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按照勘测定界、权属调查、审查确认、现场公示、登记发证的基本步骤,分区域、按计划进行。依法使用集体土地建造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确定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利人为农户、法人、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或其他自然人。经过宅基地使用权的登记确权,让农村的宅基地和城里一样,拥有土地使用证;让农村集体和城市一样,按照“同地同价”的原则向商业企业转让土地使用权等。

(三)稳步推进农村房屋产权登记确权工作。推进城乡同步发展,必须打破城乡之间的产权壁垒。城里的房物,是有产权证的,地基是有土地使用证的,但农村的没有,这对农民是不公平的。这就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村房屋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房屋、不动产的财产所有权,让农村的房子和城里一样,拥有产权证。也就是说,乡下人可以到城里买房子,城里人也可以到乡下买房子,农村的房子和城里的房子一样,拥有同样的产权权利。

(四)完善农村集体林权确权工作。明晰产权决不是对过去林业经营方式推倒重来,而是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在明晰农村集体林权工作中,要注意把握政策,按照“均山、均股、均利到户,还山、还权、还利于民”的要求进行,对于目前仍由村组集体统一经营的山林,一方面按政策做好重新确权及登记发证工作;另一方面,对有的地方绝大多数群众赞成继续由集体统一经营的,必须完善利益分配合同,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山有人管,树有人栽,火有人防的基本目标。对于权属有争议的林地、林木,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做好权属纠纷调处工作,确保每宗林地权属关系明确,权证规范统一,不留隐患,高质量地完成林权登记和发证换证工作。

(五)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制度保障,引导农户采取转包、转让、互换、出租、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做好土地流转规范工作,推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做好土地流转的基础性工作,摸清土地流转底子,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流转,农村集体所有而未利用的土地可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发包经营,或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实行股份合作经营。农户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后,应给予合理补偿,在本轮承包期内不能再获得承包经营权。

三、强化措施,确保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已成立了农村产权确权工作领导小组,各乡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专人负责农村地权、房屋产权及林权确权工作,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区、乡、村联动的组织体系,为农村产权确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乡是农村产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工作的具体组织者,要克服畏难情绪和得过且过思想,不能因为农村产权确权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等原因,把任务推到村里,放任自流。区直各部门是农村产权确权的政府牵头部门,不能怕农村产权确权削弱了部门权力,更不能因为工作量大、政策性强、怕麻烦、怕担风险而不作为。村支“两委”是农村产权确权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必须积极稳妥配合推进农村产权确权的各项工作。区直相关部门、各乡和村“两委”要把农村产权确权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好、抓实,真正做到体现民意,维护民利,符合民心。

(二)加强政策引导。区直相关部门、各乡要在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围绕我区总体方案的基本框架进行深入研究,创新突破,制定符合乡情、村情,操作性强,群众拥护的具体实施方案,保证在政策引导和工作指导下,做到改而有序,分而不乱。

(三)加强质量保证。质量是农村产权确权的生命,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既要保持农村产权确权工作的进度,又要保证其质量,确保不走过场,不得违反法律和规定程序,不得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各乡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扎扎实实地把农村产权确权这件好事办实。村级基本情况调查要准确、详细,这次农村产权确权工作必须在当事人在场的情况下,通过实测或现地勾绘、内业求积后,登记相关台帐,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同时要注意,随着农村产权确权工作的逐步推进,将会暴露一些历史积累的纠纷、矛盾和一些违规转让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要及时、公正、妥善的处理,确保农村产权确权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加强督促检查。农村产权确权工作解决的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其效果往往在较长时间里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区绩效办、区农村产权确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把各项农村产权确权工作内容纳入区年度目标管理,明确改革的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要定期组织区监察局、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不断提高群众对农村产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工作的满意度,确保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工作成果早日显现。

(五)加强分工协作。各牵头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认真牵头抓好农村产权确权工作,要抽调专人组建工作指导组,严把农村产权确权工作培训关、方案制定关、建档收口关。区农牧科技局、国土分局、住建局、林业局、规划分局要深入乡村,研究和解决农村产权确权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指导农村产权确权工作。各乡也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产权确权工作,保障工作所需经费;司法、法制部门要为确权登记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做好群众法律咨询工作;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产权确权工作的监督检查。

(六)加强档案管理。农村产权确权工作档案既是改革的见证,也是今后处理产权纠纷、争议的主要依据。因此,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确权工作档案至关重要。各村确权工作资料要收集齐全、完备,按要求建立农村产权确权档案,档案要涵盖村级农村产 权确权组织机构文件、方案及相关的各种会议材料,特别是这次确权的各种经营合同、产权证明文件、各类资源台帐、图表等相关材料,各乡都要设立专门档案柜存放,规范管理,并逐步移交给相关职能部门。

篇5

一般场镇〔市域范围内除区(市)县城区和34个重点镇之外的小城镇〕改造工作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基本同步,用5年时间,分别实现以下目标。

(一)新市镇。新市镇应建设成为有特色产业支撑,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管理体系健全,人居环境优良,城镇风貌特色鲜明的小城镇。

(二)一般镇。一般镇应建设成为配套设施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备,城乡管理体系健全,人居环境优良,具有“四性”特色的新型社区以及规范高效的当地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心。

二、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按照“全域*”的理念,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整合城乡资源,集约利用土地,实施一般场镇改造,完善市域城镇体系,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以多元化投入为保障,加快完善城镇功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提升一般场镇发展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城乡,综合整治。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紧密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一般场镇改造,统筹利用城乡资源,促进“三个集中”。

2.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各级政府要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发动群众,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和发挥群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共同实施一般场镇改造。

3.科学规划,集约用地。一般场镇改造要全面贯彻落实“四性”要求,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因地制宜优化一般场镇的相关规划并制定实施方案,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突出场镇的特色。

4.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推广运用灾后重建的经验,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参与一般场镇改造。

三、工作任务

(一)完善基础设施。按照规划改造建设场镇市政基础设施,平整硬化道路路面,配置路灯等公共照明系统,加快污水处理厂(站)建设,配套完善雨污管网,尽力实施管线和架空缆线下地埋设,改善场镇功能。

(二)改善场镇形象。按照场镇风貌定位,对主要街道临街建筑立面进行风貌整治,加强场镇生态建设,实施重要节点景观打造,美化场镇环境。

(三)增强服务功能。优化场镇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同步协调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社会服务和管理能力,提高场镇管理水平。

(四)壮大产业支撑。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产业支撑,增强产业聚集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推进农民集中。积极开展危旧房和旧城改造,加快场镇新型社区建设,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引导农民向场镇集中居住。

四、工作方式

结合我市一般场镇实际,分类分步实施改造建设。

(一)场镇形象性改造(“小改”)。对场镇基础设施配套差、形象面貌差、环境卫生差的一般乡镇和已撤销建制的集镇区,实施环境综合治理,整治“脏、乱、差”现象,做到街面整洁、市场规范、摊点归位、道路畅通,完善配套设施,改造或拆除不协调和破损的建筑,尽快改善场镇形象。

(二)场镇功能性改造(“中改”)。对现状规模和布局基本符合城镇规划的一般场镇,按照新市镇的性质和标准,结合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改造完善场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治理场镇环境,提升场镇功能。

(三)场镇开发性改造(“大改”)。对现状规模较小、不适应发展需要的新市镇,按照城镇体系规划的定位,对原场镇进行重新规划,结合产业项目和开发项目建设,调整优化场镇布局,实施整体改造,全面完善场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提升场镇功能,加快推进场镇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统筹城乡规划,确保高水平高质量推进场镇改造。

1.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要求,统筹谋划一般场镇改造。结合市域总体规划和“全域*”的城镇体系布局、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科学定位场镇的发展方向和功能,调整优化镇域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严格按规划改造和开发建设,杜绝违规违法用地行为。

2.按照“四性”理念优化场镇风貌设计,形成场镇特色。挖掘本地文化特色,结合当地建筑主导风格特征,准确定位场镇建筑风格。按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基本风格统一又丰富多变的思路,同步开展场镇风貌设计,做好场镇主要街道、路段、节点的建筑立面风貌设计,指导和控制场镇建设项目。

3.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适当扩大场镇规划区范围,增加场镇建设投入,加大场镇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二)统筹城乡建设用地,为推进场镇改造提供保障。充分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灾后重建的经验,整合城乡土地资源,多元化实施场镇改造。

1.加大一般场镇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对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项目,布局在场镇规划区内的,优先立项,项目资金安排上适度倾斜。

2.加大场镇改造用地支持力度,集约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整合场镇规划区内零星分散的“插花地”和场镇规划区外的国有建设用地,整合后按程序确认或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开发使用。

3.零星集体建设用地向场镇集中。对土地综合整治后的零星集体建设用地或撤销建制的旧场镇整理出的集体建设用地,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相关规定,置换到场镇规划区内集中使用,土地增减挂钩收益的10%以上用于一般场镇改造建设。

4.健全集体建设用地储备和流转机制。充分利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对零星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收储,依法流转或利用储备的土地融资,实施场镇改造。

(三)政府引导,多元化投入推进场镇改造。一般场镇改造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为主,多元化投入的原则,健全投融资平台,统筹资源,集中力量,加快改变一般场镇面貌。

1.加大各级政府的资金扶持。一般场镇财力相对较弱,各级政府应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对一般场镇予以支持。市财政2010年安排一般场镇改造专项资金5000万元,以“以奖代补”方式对完成任务的区(市)县予以奖励。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扶持相关项目的实施,支持一般场镇改造。

2.市、区(市)县两级有关投融资平台要充分发挥融资作用,加大对一般场镇重大建设项目和现代农业项目的投入。市小城司应按照一般场镇改造的进度安排,加大对改造项目的投入。

3.一般场镇要按照规划和可利用资源策划推出场镇改造的开发项目、可经营性地块,盘活存量资产,组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场镇改造。鼓励金融机构向群众提供贷款,改造、新建和购买房屋。

(四)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一般场镇结合自身特色资源优势,统筹利用城乡资源,发展农产品物流集散贸易,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承包地的流转经营,鼓励企业和经营大户发展种养殖业,促进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和林盘田园风光的保护利用,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努力实现一三产业互动,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实力,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增收。

(五)组建工作机构,强化组织保障。

1.成立*市一般场镇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负责一般场镇改造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名单附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各区(市)县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由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抓好一般场镇改造工作,强化分类指导,统筹分步推进。

篇6

2016年,盟委、行署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45.5亿元,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8.4亿元,增长17%。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完成105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7亿元,增长9.6%。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3元和13188元,分别增长8.2%和7.9%。一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淘汰煤矿3个、退出落后产能105万吨,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减少220万平方米,规上工业企业负债率下降3.5个百分点,降低企业成本2.9亿元,实施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补短板工程。

(二)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和经济运行调度。深入贯彻全区2016年秋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动员大会精神,狠抓重点项目推进落实。全年实施190个盟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97%,完成投资658亿元,投资完成率100%。认真落实“月调度、季分析、半年总结”工作机制,帮助企业协调总部和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千方百计稳定生产运行。

(三)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减羊增牛”战略,编制出台了《锡林郭勒盟优质良种肉牛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作出了加快发展优质良种肉牛产业的决定,引进纯种肉牛1万头,大庄园年精深加工300万只肉羊项目建成投产,华润五丰优质良种肉牛养殖和精深加工示范项目落户太仆寺旗。大力推进绿色清洁能源、草原全域旅游、大数据发展,一产、三产比重同比分别提高0.6和3个百分点。

(四)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推进草原保护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加强浑善达克、小扎格斯台等生态脆弱区域管控,完成生态治理面积85万亩。积极主动协调大唐集团,对多伦煤化工厂区周边11个村组、933户、2179人实施整体搬迁,对搬迁区域3万亩土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狠抓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五)推进简政放权和扩大开放。盟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65%,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各类市场主体和注册资本(金)同比分别增长10.8%和23.3%。成立了盟口岸办公室,扎实推进口岸建设和互联互通,成功举办了“二洽会”等高层次会展交流活动。全年口岸货运量完成1562万吨,增长2.2%;进出境人员201万人次,增长4.9%。

(六)着力保障民生和维护安全稳定。全盟公共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160亿元,占总支出的80.6%。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实现2.1万贫困人口脱贫、5个区贫旗县摘帽。扎实推进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全力保障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狠抓问题隐患整改落实。加强矛盾排查化解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巩固边疆安宁、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二、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

按照盟委2017年第1次扩大会议安排,今年主要预期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38亿元,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7亿元,增长1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4亿元,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亿元,增长10%。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00元和14375元,增长8.5%和9%。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着力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扎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今年,盟委、行署初步确定190项盟级重点项目,总投资2584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675亿元。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工作机制,确保4月底全面开工建设。转变依赖资源换项目的思维定势,聚焦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抓好招商引资。大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二是切实加强经济运行调度。认真落实好上级各项政策,出台一批务实管用的措施,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分析调度机制,全力指导帮助企业改造升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拓展外部市场,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继续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通过技术管理创新、兼并重组、扶持救活等多种措施,转型升级一批企业,淘汰退出一些企业,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促进企业稳定运行。大力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坚持以质量立业、品牌兴企,在落实质量提升行动中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三是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银企对接,扩大信贷规模,推动多渠道融资。优化政府投资,推进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扩大政府性投融资公司和担保机构融资规模,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注重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基础设施、民生事业领域扩大PPP项目实施规模,努力撬动更多的社会投资。利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政策,引导和支持更多的企业上市、挂牌,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二)着力推动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一是大力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减羊增牛”战略,加快发展优质良种肉牛产业,以规模化养殖为突破,以精深加工为支撑,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引进、扩繁实现提质增量。今年每个旗县市区要至少建成3个专业合作社(300头以上)、1个规模化养殖场(2000头以上)、100个现代家庭牧场(50头以上)。总结完善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的经验做法,发挥“锡林郭勒羊肉”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优势,进一步抓好地方优良品种的提纯复壮,进一步抓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等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做优养殖、加工、流通、营销各个环节,提高畜产品市场占有率,实现优质优价。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加快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提高瓜果、蔬菜、杂粮、油料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大力推进“粮改饲”,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二是着力构建绿色清洁能源等多元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绿色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依托锡盟至山东、锡盟至江苏两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全力推进华润、京能、蒙能、大唐等电源点项目尽快建成投产,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抓好配套煤矿及新能源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建设,与电源点项目同步建成投产。合理控制煤炭开发规模和强度,加快推进煤炭开发和转化企业整合,尽快完备煤炭开发企业手续,力争公告产能达到8500万吨。着力抓好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正确处理好去产能与巩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关系,抓好煤炭、电力、石油、化工、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的改造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推进东乌旗京能褐煤提质项目年底建成,2018年试车;大力扶持草原白酒、红井源亚麻籽油、黄旗石材、西苏旗绒毛、蓝旗奶食品等本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加强与软通动力、内蒙古联通公司合作,推进大数据中心机房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锡林郭勒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大力实施智慧畜牧业、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安全等应用示范工程,以信息化为引领,提升产业层次和经济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完善发展规划,落实配套政策,抓好文化、体育、健康、养老、金融、物流、商务会展等产业,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拉动就业和城乡居民增收。三是加快推进绿色草原全域旅游发展。]积极构建全域旅游格局,编制好全盟全域旅游业发展五年规划。围绕打造全国知名绿色草原文化全域旅游示范区,抓好旅游资源整合开发,重点推进元上都遗址保护展示、锡林风景线、锡林河生态景观带、蓝旗小扎格斯台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把分散的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串成线、连成片,推动全域旅游协调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努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加大旅游服务市场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开发准入门槛,加强对“牧人之家”等乡村旅游业的规划指导、规范管理,制定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行业标准。抓好旅游公路沿线美化绿化,落实国家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政策措施,改造提升城乡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加快培育旅游发展新业态,深入挖掘独特的文化资源,积极策划推出蒙元文化音乐剧等一批精品旅游文化项目和产品,高质量、全方位展示好锡林郭勒草原文化、民俗风情,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三)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活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深化各领域改革。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围绕落实《锡盟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5—2020年)》,研究制定2017年改革工作要点,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工作,细化年度任务,建立工作台账,逐项研究落实,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认真落实指示的三项重点改革任务,在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与俄蒙合作机制上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一批务实有效、可复制推广的改革成果。紧紧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坚持“放管服”相结合,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科技体制、社会事业、农村牧区等方面的改革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等战略,充分发挥口岸稀缺优势,加快建设向北开放的先行区。深入推进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珠恩嘎达布其自治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抓好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核心区基础设施、边民互市贸易区二期等建设工程,积极推动二连浩特至乌兰巴托跨境公路升级、铁路电气化改造和珠恩嘎达布其至乔巴山、西乌日特跨境铁路、公路建设,推动设立二连浩特国际航空口岸,推动锡林浩特航空口岸临时开放,争取开通阿旗那仁宝力格边民通道,改善通关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经贸和人文交流合作,加强中蒙俄国际区域产能合作,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场所建设,借助中蒙博览会、“二洽会”等平台,在服务贸易、口岸物流、跨境旅游以及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加强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坚持内外联动、双向发力,在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一轮东北振兴等战略中把握政策机遇,主动接受发达地区辐射带动,高起点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有效提升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

(四)着力促进生态文明,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制定和落实生态底线和红线标准。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办法,研究制定草原生态保护意见,明确生态保护底线标准,编制生态资源资产负债表,启动草原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可操作、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认真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严格执行禁牧、草畜平衡制度和天然草牧场载畜量核定标准,加大草原执法监管力度,下大力气,坚决果断地把天然草场超载的牲畜减下来、减到位。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组织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和沙地、湿地、水系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加大矿山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巩固扩大生态保护建设成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确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认真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彻底解决锡林郭勒大自然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内违法违规开发及恢复治理问题,年内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管网配套,实现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在线监测。

(五)着力促进城乡统筹,推动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启动实施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提档升级三年行动,到2019年,在自治区城镇化进程中走进前列。今年力争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120亿元以上。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积极促进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镇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提高城镇管理精细化、人性化水平。年内锡林浩特、二连浩特力争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争取锡林浩特、二连浩特、西乌旗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维护进城农牧民土地草牧场承包、集体收益分配等权益的基础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牧民进城落户,加快推进农村牧区转移人口市民化。扎实做好去库存工作,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稳步消化25800套、260万平米库存商品房,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以美丽乡村为重点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研究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科学确定工作目标,细化年度任务和推进措施,着力推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档升级。巩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让广大农牧民长期受益。抓好农村牧区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覆盖、城市文明生活向农村牧区辐射,逐步提高农牧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加快推进农村牧区信息网络建设,认真抓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提升农村牧区信息化水平。

(六)着力改善基础条件,提升发展保障能力。认真落实自治区“七网”体系建设布局,抓住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自治区推进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有利时机,按照适度超前、合理布局、完善网络、提升质量的原则,深入研究谋划,积极争取项目,拓宽投资渠道,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全域、功能配套、智能高效、安全便捷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按照“积极谋划一批、加快推进一批、确保建成一批”的要求,年内力争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15亿元。加快推进多丰进京铁路、二满高等级公路建设进度,积极推进锡张快速铁路、锡林浩特机场改扩建等重点项目早日获批并开工建设,抓好白旗至西苏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乌拉盖水库除险加固、农村牧区宽带和通讯设施建设等重大工程,努力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断提升发展支撑保障能力。

篇7

2009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惠民生取得明显成效。

(一)经济增长整体呈回升态势,生产总值增长逐季加快

一季度增长15.8%,二季度增长16.5%。三季度增长17.9%。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000亿元左右,增长17%。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第二产业增长20%,第三产业增长15%。

工业经济稳定回升。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010亿元,增长23.2%。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200亿元,增长23%。停产半停产企业逐步恢复,已经从上年12月份最高1112户减少到114户,恢复率达到89.7%。

用电量、货运量持续增加。发电量从7月份开始正增长,改变了之前几个月连续负增长的局面,7月份增长0.6%,11月份增长33,6%。但总体上发电量还没有恢复到上年的水平,1--11月份累计发电2026亿千瓦小时,增长2.8%,比上年同期降低9.6个百分点。用电量呈逐月增加趋势,11月份增加到119.8亿千瓦小时,高于上年的单月水平。铁路货物发送量逐步恢复,11月份全区铁路货物发送量4486万吨,增长14.5%。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从农牧业方面看,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粮食生产在克服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396亿斤,比上年减产30亿斤。畜牧业稳定发展,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09亿头只,连续5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2009年肉类产量增长较快,但奶类产量有所下降。前三季度肉类总产量166.8万吨,增长22.2%;牛奶产量585.8万吨,下降6%。预计全年肉类总产量240万吨,增加21万吨;牛奶产量850万吨,减产92万吨。

从工业方面看,2009年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传统产业中煤炭快速增长,其他行业增长放缓。1--11月份煤炭产量5.8亿吨,增长28.6%;钢铁、电力、有色等行业发展较前几年有所放缓。1--11月份三个行业平均增长16%,所占比重由40%下降为34%,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由36%下降到25%。二是新兴行业增长加快。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煤化工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预计年底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风机产能500万千瓦、甲醇产能560万吨。三是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20万千瓦,淘汰电石产能10万吨,铁合金产能10万吨。1--11月份区内电力消耗1152亿千瓦时,增长2.6%。预计全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2.01吨标准煤,下降7%左右。

从第三产业方面看,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074.1亿元,增长14.7%,比上年同期加快1.5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内部看,交通运输业增长有所减缓,1--11月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4.7亿吨,增长10.8%。商贸流通业较快增长,1--11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34亿元,增长1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7%,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0亿元,增长19%以上。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下,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支出增加,1--11月份财政用于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支出增长29.2%,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

(三)扩大内需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投资需求较快增长,消费需求逐渐升温,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投资需求较快增长。1--11月份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00亿元,增长36.9%。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60亿元,增长34%。从资金来源看,财政性投资力度加大,银行贷款大幅增加。1--11月份财政性资金到位420.1亿元,增长91.6%;银行贷款到位784.5亿元,增长1.15倍。企业投资增长相对缓慢,1―11月份全区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到位2127.1亿元,增长15.3%,比上年同期降低8.3个百分点。从资金投向看,农牧业、建筑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加快,工业投资平稳增长。1--11月份农牧业完成投资368.4亿元,增长56.5%;建筑业完成投资73.2亿元,增长1.1倍;公路完成投资468亿元,增长46.9%;铁路完成投资248.2亿元,增长92.4%;工业完成投资3720.6亿元,增长33%。

消费需求增长加快。在国家一系列消费政策的作用下,消费需求持续升温,2009年城乡居民的消费热点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家电。1--11月份全区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销售额完成41.6亿元,增长17.5%。二是汽车。1--11月份汽车零售额完成186.4亿元,增长46.5%。三是房地产。1--11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861.7万平方米,增长20.4%;商品房销售额534.4亿元,增长37%。

(四)财政金融形势较好

1--11月份,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26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8.7亿元,增长25.8%。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518.8亿元,增长20.9%,占一般预算收入的65.4%;非税收入完成274.6亿元,增长78.7%,占34.6%。预计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1378亿元,比上年增加271亿元,增长24%以上。

11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8222.3亿元,比年初增加190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35.9亿元,增加524.8亿元,增长20.3%。各项贷款余额6327.5亿元,比年初增加1819.1亿元,增长43.9%。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大幅增加,1--11月份新增投放量是上年同期的2.9倍,银行贷款重点向保障性住房、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民生工程、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等领域倾斜。

(五)各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09.6元,增长11.4%;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5113.9元,增长11.5%。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实际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实际增长8%。民生工程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自治区党委、政府年初确定的“十件实事”和“十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1--11月份财政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达到179.9亿元,增长20.4%;医疗卫生支出62.8亿元,增长47.4%;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201.8亿元,增长

46.8%。教育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达到300元/年,初中生达到500元,年,大学生生均经费从每人每年4200元提高到470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25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提高44元,比年初计划提高14元;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比年初计划提高5元。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全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比上年末增加187.7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增加17.3万人,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4%。就业再就业政策进一步落实,1--11月份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0.5万人。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开工建设廉租住房200万平方米。

(六)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投资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蒙能公司重组顺利完成,与国电公司合作成立了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国电集团注入资金40亿元。呼兴电网整体划转国家电网,与赤峰、通辽电网共同组建了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稳步推进,从7月1日起开征煤炭价格调节基金,截至11月底累计征收15.7亿元,应征神华煤炭基金将另行入库。煤炭资源配置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管理的意见》,明确了配置原则,统一了配置标准。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组建了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影视集团和内蒙古出版集团。事业单位改革取得新进展,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始实施绩效工资制度。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为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结构特征,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加工三大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7.9%。特别是煤炭行业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强化,煤炭工业对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达到25.1%,对工业利润的贡献达到55.7%。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产业风险和市场风险。

(二)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

1--1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53.2亿元,增长5.9%;亏损企业亏损额73.5亿元,增长26.9%。盈利主要集中在煤炭生产、食品加工和燃气热力供应三个行业,电力、钢铁、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亏损较为严重。

(三)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够协调

城乡居民收入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已经从2005年的35.3%下降到2008年的30.2%,2009年将进一步下降到30%以下。预计2009年我区人均生产总值比全国平均高50%,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全国平均的93%和98%。特别是受自然灾害和农畜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2009年农牧民增收面临较大困难。

(四)财政收支压力较大

2009年我区财政收入增长相对较快,但收入来源和地区结构很不平衡。从收入结构看,非税收入所占比重偏高,1--11月份全区非税收入增加121亿元,占新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57.4%。分地区看,1--11月份鄂尔多斯地方财政收入增加额占全区财政收入新增额的35.8%。2009年政策性减收因素较多,但支出增长较快,特别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三农”、扩大就业等投入力度较大,落实中央项目配套资金任务艰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五)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受到较大冲击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进出口贸易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1--11月份完成进出口总额60.3亿美元,下降28.2%。其中,进口39.8亿美元,下降21.3%;出口20.5亿美元,下降38.7%。外需持续萎缩,对满洲里、二连等外向度较高的地区和一部分以出口为主的行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1--11月份累计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到位2270亿元,增长15.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4.7个百分点。

二、2010年发展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

当前,整体经济环境呈现出逐步向好的趋势。从国际看,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经济刺激措施对全球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经济出现明显的复苏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经济将在2009年下降1%之后,今年实现3%的增长,预计发达国家增长1.8%,发展中国家增长5%。从国内看,2009年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一揽子刺激经济政策的作用下,全国经济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今年国家将继续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方向不会改变,中央政府1.18万亿元投资剩余部分将在今年全部完成,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发挥重要作用。当前,资源性产品价格持续走高,煤炭、有色、化工等产品价格不同程度上涨,经济复苏带动电力等能源需求增加,这些对我区经济发展总体上是有利的。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发展也面临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一是世界经济复苏还是一个缓慢和充满风险的过程,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整体宏观环境还有很大变数和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二是去年全国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下,信贷投放大量增加,通货膨胀预期增大。今年中央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在7.5万亿元左右,较去年缩减25%,金融信贷环境可能比去年有所趋紧。三是国务院38号文件提出,要严格控制钢铁、水泥、煤化工、风电设备、多晶硅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将对这些行业新上项目形成硬性约束。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40万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27.7万吨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全区发展改革部门承担着重要职责。要按照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改革工作全局,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把挑战和风险估计得更充分,把对策和措施考虑得更周全,把工作和部署做得更扎实。

(一)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近年我区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总的来看发展仍是初步的,总量较

小、发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要立足扩大内需,大力优化需求结构,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保持投资需求稳定增长。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投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继续实施应对危机促进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基本建设投资维持去年水平,中央政府投资规模在6000亿元左右。投资安排继续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向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继续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各地区要按照国家确定的投资领域,扎扎实实做好相关领域项目的前期工作,为争取国家投资打好基础,2010年争取国家投资力争超过100亿元。二是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解决我区发展不足的问题,必须抓好项目建设。2010年我区计划安排投资8700亿元,其中工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生等仍是投资比较集中的领域。政府性投资将重点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生领域倾斜,今年要继续加强重点铁路、公路、电网和城镇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呼和浩特至北京和通辽、赤峰至北京快速客运通道,鄂尔多斯至河北南网、锡耕郭勒至山东等高压输变电通道前期工作,力争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左右。工业主要依靠企业投资和民间投资,要突出抓好500万吨炼油、1000万吨甲醇、750万吨煤制化肥、180万吨聚氯乙烯、330万千瓦风电整机等重大工业项目,力争全年工业投资增长20%左右。三是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从去年我区对“三个100%"落实情况来看,已经下达的4批中央投资项目开工率97.9%,地方资金配套率87.8%。虽然,各地区在落实政策上做了不懈的努力,但与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其中既有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能力不足的客观原因,也有一些地方主观努力不够的原因。2010年国家将对中央项目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情况继续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各地区要对项目和资金管理给予高度重视,突出抓好项目配套资金落实、项目开工和整改工作,防止因个别地方落实不力影响自治区全局。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为重点,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着力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特别是项目决策和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市场行为和行政行为。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规模。一是要落实好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实施鼓励家电、汽车、农机、节能产品消费的各项优惠政策,完善住房消费和调控政策,增加中低价格和限价商品房供应,保持家电、汽车、住房消费增长的良好势头,积极培育信息、旅游、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二是要着力优化消费环境。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工程”和“农超对接”工程建设,健全农村牧区流通网络体系。全面清理垄断性经营服务收费,继续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一是推动对外贸易加快恢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具有我区比较优势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努力扩大进出口规模。二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受市场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影响,2010年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困难比较多,但危机中也蕴藏着机遇。据有关方面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4省需要转出的产业总值就达1.4万亿元。要顺应产业转移趋势,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好、要素成本低的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先进生产力转移。继续认真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做好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实施好《全区工业重点领域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工作方案》,在有色金属延伸加工、装备制造、PVC延伸加工、陶瓷生产、稀土研发和电子产品制造等领域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争取明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到位2500亿元。三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重点抓好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在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发境外资源以及并购境外资源开发企业,扩大煤炭等资源性产品进口规模,增加战略性资源储备。研究制定利用俄蒙资源发展加工产业规划,推动口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保持农牧业稳定发展

继续强化对“三农”的支持,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努力夯实农牧业和农村牧区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国家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分配给我区的任务是51亿斤,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再新增49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总量达到100亿斤。目前,自治区党委、政府已组织有关部门分别编制新增51亿斤和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实施方案,今年启动实施。各地要抓紧研究提出并实施粮食增产工程方案,进一步落实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的各项建设任务。要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旱改水、井灌区配套和大中型灌区改造,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10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8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

加强农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城市郊区设施蔬菜和乌兰察布市设施马铃薯建设,进一步扩大设施农业面积。加快推进百万奶牛、百万肉牛、千万肉羊高产工程建设,建成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500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300个。

推进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强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建成自治区质量检测中心和24个旗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继续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完善乡镇苏木动物防疫体系。

(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国务院38号文件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有关要求,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步伐。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快煤炭工业技术改造。适当控制新开工规模,重点推进煤矿技改和煤田灭火项目建设,年内煤矿机械化水平提高到90%以上。二是努力扩大电力需求规模。按照稳定产能、扩大外送的原则,一方面借助国家电网公司规划的“两横两纵”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努力扩大电力外送规模;另一方面继续推进电力双边交易和大用户直供试点,有效增加区内用电负荷。三是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按照自治区《关于贯彻落实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在钢铁、有色、化工、装备制造、轻工、电子等领域实施一批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项目,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把新能源作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战略产业。我国也把新

能源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拟出台新能源发展规划。我区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具有非常优越的条件,要抓紧完成自治区新能源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新能源发展,着力打造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百万千瓦光伏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核燃料产业园区,今年新投产风电装机200万千瓦,多晶硅产能达到7000吨。二是加快洁净煤开发利用。从目前来看,我区煤炭转化率还比较低,大约在40%左右,出区销售占到55%左右。要进一步加快煤转化步伐,积极推进煤气化、煤制油和煤液化项目建设,重点建设几个大型煤制天然气项目。三是加快培育新材料工业。重点支持发展稀土、硅、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特种合金等新材料产业。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稀土产业,重点支持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抛光材料及其应用产品。要积极培育节能环保型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加快建设大唐20万吨、蒙西40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项目。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要创新服务业发展方式,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快速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要突出抓好四个行业:一是物流业。认真落实《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工程、物流园区工程、城市配送工程、物流标准和技术配送工程、物流公共信息工程和应急物流工程等工程建设,加快物流新技术、新装备、新标准的推广应用,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二是金融业。积极推动兴业、光大、民生银行及区外保险公司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促进内蒙古银行尽快发展成为覆盖全区的区域性股份制银行,推进鄂尔多斯、乌海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扩大企业债券和创业投资等直接融资规模,支持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三是文化产业。认真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鼓励支持文化企业兼并重组,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四是旅游业。继续加强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阿尔山、成陵等重点景区建设,建成一批年接待游客能力50万人以上的国内知名旅游景区,保持旅游业较快发展势头。

(四)努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

按照国家核定我区“十一五”单位能耗下降22%的目标计算,2010年全区能耗下降3.65%即可完成“十一五”目标。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之年,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目标责任管理,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的规划目标。

继续淘汰落后产能。综合运用行业准入、清洁生产审核、差别电价、补偿奖励等措施,全面完成“十一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明年确保淘汰落后产能铁合金2万吨、电石10万吨。

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在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着力推广国家推荐的50项节能技术。加强城镇现有住房节能改造,完成200万平方米的住房改造任务。全面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继续以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空调和节能灯具。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先行在电力、钢铁等行业开展试点。

全面落实污染物减排的各项措施。强化对燃煤电厂脱硫设施的运行监管,确保脱硫设施稳定运行。加快钢铁、有色等非电行业减排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建成并投入运行。抓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大力削减造纸、化工、酿造、印染行业水污染物排放量。加大黄河、辽河、海河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抓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等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启动实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巩固和扩大生态建设成果,力争全年完成造林任务1100万亩,治理“三化”草地面积250万公顷。

(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抓好各类区域规划和政策的落实,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进呼包鄂一体化发展。按照自治区政府统一部署,去年自治区发改委已着手研究呼包鄂一体化的问题,今年争取提出《呼包鄂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并初步考虑在交通通讯、信息资源、金融服务等一体化发展上取得突破。呼包鄂三市也要开展相关研究,配合自治区完成好这项工作。

促进东部盟市加快发展。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审定实施《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项目的储备和建设。推进大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编制完成《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

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在加快推进鄂尔多斯城乡统筹步伐的同时,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旗县开展旗县城乡统筹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以呼包鄂城镇群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要逐步将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

(六)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切实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要实施更加积极的政策,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努力做好各项就业工作。要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各类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支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推进各种形式的灵活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高度重视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强化农民工就业培训,促进农村牧区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就业。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的机制,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积极开展对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力争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

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我区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收入增长明显滞后。从2009年的预测来看,城镇居民收入与全国的差距1200元左右,农牧民收入差距100元左右,城镇在岗职工、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等多项指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前不久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解决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的问题。我们要着重抓好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政策的研究。目前,自治区发改委已经启动此项工作,各地发改委也要统筹兼顾,把经济增长与提高收入结合起来,像抓经济指标一样抓收入指标。

继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自治区2010年要继续推进“双十工作”,并进一步加大投入、丰富内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

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全力抓好涉及发改系统的各项民生工作:一是继续积极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今年解决10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1.3万户农牧民通电问题,新增户用沼气10万户。二是继续加强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设,今年全面实现乡镇苏木通油路的目标。三是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对45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扶贫移民搬迁3.56万人。四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争取完成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2.2万户、国有垦区危旧房改造1.2万户和游牧民定居工程4000户的建设任务。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本次中央扩大内需,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是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2010年的投资力度仍很大。各级发改部门要按照自治区的总体部署,协同有关部门,抓住政策机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教育方面,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校舍标准化建设,今年完成全部工程60%的建设任务。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卫生方面,继续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一批旗县医院、苏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重点建设42所县级综合医院、110个乡镇综合卫生院、59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788个村(嘎查)卫生室,启动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文化方面,重点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加快实施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等五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推动文化大区建设。

(七)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2010年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发展改革部门要切实履行好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职能,对全区的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协调各方面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同时,要切实抓好分管领域的改革:一是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政府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进一步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和旗县(基层)医疗机构达到60%,实现统一招标、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继续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二是继续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全面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制度,完善居民阶梯式水价和非居民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适当调整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做好天然气价格调整的各项准备工作。三是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抓好发展改革部门内部机构改革,加快职能转变。近日,自治区编委已下发关于《调整物价管理体制划转物价管理职能和机构编制的通知》,将盟市、旗县的物价管理职能划转到同级发展改革部门,实行属地管理。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到职能完整、机构健全、人员落实到位。

(八)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

认真履行参谋助手职能,切实加强对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及时、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关于2010年的重点研究方向,强调以下几点:

做好经济运行分析。继续加强经济形势的监测、预测和分析,坚持月度、季度形势分析制度,跟踪研究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同时,要加强储备性政策研究,制定针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预案,为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篇8

(一)坚决贯彻“保稳促调”的发展方针。坚定信心力保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当前温岭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来的严峻挑战,主要经济指标下滑、企业生产成长上升、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等等。危机当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宝贵。我们将坚定发展信心,进一步形成破难奋进、加快发展的合力和氛围。一是把坚定信心更好地体现在聚人心、促发展上。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要让大家充分认识经济运行的周期和规律,充分认识温岭经济抵御危机的现实基础。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央最近传递出的一些积极信号,牢固树立“坚持就是胜利,站着就是尊严”的理念。二是把坚定信心更多地体现在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上。要在“企业服务月”活动的基础上,要求全市广大干部经常性地深入企业,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加强政银企合作,加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发挥我市首家小额贷款公司作用,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研究“一企一策”等针对性措施,帮助一时有困难的企业渡过难关;千方百计减轻企业负担,用足用好用活各类优惠政策,为企业创业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公共平台。三是把坚定信心更快地体现在强监测、防风险上。一方面,要分区域、分行业加强经济运行趋势的分析、评估和研判,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增强经济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资金链断裂、企业倒闭带来的系统风险,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宣传教育。

(二)始终坚持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更大力度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形势越严峻,科学发展越紧迫,转型升级也就越有动力和方向。为此,我们将重点做好“存量、增量、产业”3篇文章。一是抓存量提升,增强现有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深入实施“零地”技改,完善“亩均效益”定期公示排位制度,实现有限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实施自主创新,从提升摩托汽配、水泵电机、鞋帽皮塑等8大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出发,着力构建企业公共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扶优扶强,对一批主导产业优、技术装备高、创新能力强的规模龙头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扶持政策,并鼓励其以资产、技术、品牌为纽带,加大重组、兼并力度做大做强。实施品牌人才战略,积极争创支柱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国家级区域行业品牌,重点引进一批高级专家、行业领军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二是抓增量拓展,提升区域综合实力。要紧紧抓住上海“四大中心”建设和世博经济等发展机遇,按照“在接轨中提升,在融入中发展”的要求,在设立上海招商办事处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与上海协作办、上海华夏文化经济促进会、虹桥开发区的合作,积极做好产业对接工作,重点是承接上海传统制造业及与温岭8大优势产业相配套的项目。同时,以上海为平台招商引资、展示产品、吸纳人才,进一步提升温岭形象和产业层次;要发挥总部经济、“青藤经济”作用,建立健全在外温岭人回乡创业创新服务机制,引导更多的在外温岭人回乡投资创业;主动顺应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引导出口企业调整经营思路,积极开发适合国内需求的产品。加强重点出口行业的外贸预警工作,帮助和引导企业积极应对政策调整、贸易摩擦等带来的影响,及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三是抓产业联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利用温岭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全力拓展生产业,以大物流、大市场、大金融、大海运、大会展为重点,促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发挥温岭民间资本充裕、消费能力强的特点,巩固提升面向民生的生活业,进一步创新石文化旅游特色。加快建设九龙湖五星级大酒店、锦屏新天地等大项目,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提升现有的消费层次。

(三)紧紧围绕“东西并进、整体跃升”的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坚定不移地实施“东西并进、整体跃升”战略,全力以赴推进城市新区和东部产业集聚区建设,既是我们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抓手,也是我们集中优势资源重点突破。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立足点。在西部,要突出城市新区建设在推进新型城市化中的龙头作用。一是以新区建设扩张城市形态。围绕“拓展空间、完善配套、提升功能”三大重点,全面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合力推进九龙汇、铁路站场和工业园区三大功能区块建设,力争使城市新区早出形象,加快形成辐射城市组团的综合性中心区。二是以新区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立足于把新区打造成温岭对内对外的一张城市名片,在新区核心区建设中,要充分体现“自然、和谐、亲水”理念,对新区建筑的风格、色彩、空间组合进行综合平衡,努力把中央商务区建成自然景观和现代建筑交相辉映、水融的生态型新区。同时,积极构建城市精致形象,做好城市景观地区、重要节点的摆布设计,准确把握城市开放空间、临街立面等建设形态,精心勾画城市景观。要把抓好重大城市建设项目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的切入点,有序推进东门北路、坊下街道等区块旧改造。积极尝试在城区周边山坡上开发酒店山庄。三是以新区建设促进城市繁荣。按照打造现代中央商务区的目标定位,认真做好“功能布局、业态定位、项目招商”等工作,对新区的功能布局进行科学定位,在先明确业态定位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专业化的招商。争取引进一批大型三产项目,繁荣商贸业态,推动人口集聚,增强辐射效应,着力把温岭打造成为温台周边区域消费休闲中心。在东部,要强化产业集聚区在沿海产业带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一是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把东部建成产业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坚持“大项目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采取“包装项目引资”、“以企引资(企)”等方式,瞄准大企业、大项目、大财团,积极引进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龙头型、旗舰型项目。重点抓好东海塘南片区块1800亩首期启动区块和“温岭高新技术生态园”的招商选资工作。二是进一步打造临港经济,把东部建成陆海联动发展的大港区。按照“高起点、建框架、凸重点、留空间”的开发主线,加快启动2个3000吨级多用途码头和1个500吨级散货码头建设。大力推进大石化、船舶修造、海洋新兴产业等临港工业基地建设。扎实开展南北沙镬岛的连岛工程准备工作,认真做好远期5万吨级深水大港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完

善。三是进一步推动合力开发,把东部建成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以整体推进、精简高效为目标,突破体制,实行依法授权审批管理。全面理顺管委会与有关镇、职能部门的关系,形成“管委会抓总有力度,职能部门配合有强度,相关镇参与有深度,开发建设有速度”的工作格局。

(四)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又一个崭新时代。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加重视新农村建设,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一是着眼创业富民,在发挥农民主动性和创造性上实现新的突破。拓展农民创业平台,扩大创业培训范围。调整培训补助方式,建立适合农民需求的创业培训体系,加快农民培训由适应性向战略性、由技能培训向提升创业创新能力转移,努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后备人才。继续抓好经济薄弱村的扶持,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实现集体经济持续发展。二是着眼创新强农,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上实现新的突破。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特色农业产业“三强”建设,大力扶持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以“万元田”工程为载体发展品牌化、集约化、设施化的现代农业,提高土地综合利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完善“三位一体”服务平台,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营销网络。优化农村金融服务。加大涉农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农业保险制度,努力降低农业风险。三是着眼实事实办,在提升“十百”工程质量上实现新的突破。继续加大村庄整治“以奖代补”和“菜单式”奖补力度,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百村绿化、城乡平安网建设等一大批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在前期沿路、沿线区域整治的基础上,结合金清新闸排涝二期工程建设和“千里清水河道建设”工程,探索实践沿河“成片连线”整治,不断丰富“成片连线”典范。在城郊结合部启动整镇农村新社区试点工作,通过“1+X”中心村建设、农民“立改套”等方式,努力建成农村新社区的样板区。四是着眼探索放活,在推进农村体制改革上实现新的突破。积极推行用地制度改革,加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力度,逐步引导土地向优势产业、规模开发、现代新型模式等方面流转集聚,促进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化改造、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流转等一系列改革。

篇9

(一)全力加快项目建设,投资拉动持续有力。坚持重大项目领导包抓、工期倒逼、观摩推进、督促通报、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县106个重点项目建成75个,完成投资145.5亿元,占年计划的103.2%,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05亿元,占年计划的100.5%,增长28.9%。列入市计划的29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54.26亿元,占年计划的118.4%。恒瑞公司8千亿单位肝素钠提取、奥科公司10万吨纳米级材料、必康医药产业园二期和前店子美丽乡村4个观摩项目,在全市重大项目观摩中再次获得第一。抢抓政策机遇,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各类项目资金8.78亿元,新增贷款8.17亿元,为项目快速推进提供了资金保障。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完成了五洲公司100吨高纯金属钒、100兆瓦弱风发电等30个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全年签约项目31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0.13亿元,增长21 %,其中国家级中药材战略储备库、中德产业园汽车液压缸、远景风能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__。

(二)扩量提质建设园区,工业转型效果明显。制定了《关于工业保产稳增长九项措施》和《关于落实县级领导联系包抓2015年重大工业项目和重点工业企业的通知》,努力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依托园区承载,推进产品向高附加值延伸,第十次陕南绿色循环发展专题会议在我县召开。以“现代材料、现代医药、绿色食品、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的五大支柱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一区五园”新入驻企业11家,累计达到6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53个工业产业项目完成投资84.8亿元,恒瑞公司8千亿单位肝素钠研发生产基地(一期)、奥科公司10万吨纳米新材料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木森公司电子商务物流园项目建成运营,中德汽车液压缸项目开工建设,全县38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正常生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8.56亿元、增长23.9 %,外贸进出口630.76万美元,主要工业品产销率达92.7%。完成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二期,培育规模以上企业5家,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59.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3%。

(三)稳步发展现代农业,三农基础更加牢固。推动传统农业向产业化、特色化开发、园区化承载转变,农业地位明显提升,粮食产量达到10.14万吨。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前店子生态休闲农业园、万福有机茶园等1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相继建成,累计达到20个。市级农产品加工园已入驻企业18家,建成投产11家,发展特色产业基地食用菌1520万袋,高山生态蔬菜5200亩、魔芋6450亩,九眼莲2130亩、茶叶21300亩,水杂果5100亩,带动发展立体生态农业204户8650亩。建成陕南生态黑猪万头猪场5个、千头猪场20个、百万只秦岭山地肉鸡大棚10个,万只肉鸡大棚306个。积极打造陕南生态黑猪、秦岭生态肉鸡、“__四宝”等“山地农产”品牌,认定“三品一标”7个,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家,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家。扎实开展“双包双促”活动,实现脱贫2.18万人。陕南搬迁有序推进,19处4100户移民搬迁户基本建成。50个新农村示范村“五大建设”完成投资5.18亿元,新农村覆盖面扩大到202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四)打造提升精品景区,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大力开展“旅游开发提升年”活动,四大精品景区改造提升完成投资1.85亿元。天竺山国家4A级景区正式授牌。漫川古镇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推进有力,月亮洞洞内灯光提升改造、天蓬山寨景镇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

金钱河百里生态长廊、白龙洞等旅游景点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完成投资6亿元,结合古镇景区,围绕“漫川人家”、民居改造等6项重点工程,前店子美丽乡村示范村荣获全市观摩评比第一;漫川关镇小河口村、天竺山镇僧道关村被评为“__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色河镇陆湾村被市政府命名为“秦岭美丽乡村”,发展农家乐集群3处80余家,成功举办了“2015天竺山登山节”活动、千万门票大奉送等精准营销活动,省内外旅游客源市场明显拓展,全年接待游客55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增长14.4%,其中美丽乡村接待游客1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7万元。电子商务新型业态迅速发展,“大秦岭农特电子商务-__展示体验馆、逛集网等电商平台建成,中国网库运营平台项目落户__,“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通过命名。电子商务孵化园入驻企业达20户,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40家,电子商务累计实现交易9.5亿元。全年培育限上商贸企业8家,新增各类私营企业334家、个体工商户1775户。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百亿达到107.49亿元,贷款余额45.49亿元,分别增长13.1%、15.5%。(五)扎实推进城镇建设,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完成了13个镇103个新型社区、县城四大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5%。县城“四大片区”十大城建工程完成投资18.7亿元,十里大道东延建成通车,宏祥小区一期全面建成,“气化__”工程完成城区主管道敷设15公里,加气站建成投入使用;天竺山大酒店、翠屏山公园等工程加快推进;10个重点镇建设完成投资7.2亿元,漫川、高坝、户塬、天竺山4个市级以上重点示范镇框架拉大、品位提升;十里、杨地等6个县级重点镇建设有序推进,重点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带动农村居民进城入镇落户2.4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2%,较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三里店、高坝、户塬等6个棚户区改造工程深入推进,完成入户调查457户,征迁2107户,回购安置房616套,新建410套,完成投资2.61亿元。

(六)加大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制定下发了我县《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开展了“节能有道,节俭有德”节能宣传征文活动以及城区烟煤禁烧、锅炉改造、扬尘控制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完成减排二氧化硫1856.51吨、化学量需氧5696.88吨、氨氮797.49吨、氮氧化物253.28吨,被市政府授予节能减碳工作先进单位,全年新标准良好以上天数350天。完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中天钒业公司、鑫发牧业公司等9个减排项目,强化10户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监测,淘汰落后产能,减排任务和总量控制指标全面完成。积极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了工业污染防治、小流域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重点镇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等11个项目,完成投资1.39亿,以主要公路、河流沿线,村庄、社区和移民安置点为重点的农村保洁工程有序推进,金钱河、银花河、谢家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荣获国家级南水北调先进集体。

(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141个民生工程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建成139个,完成投资8.72亿元,占年计划101.6%。色小路、双鱼路等农村公路建成通车,S203省道色河段建成7.5公里,新修通村水泥路260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49处,解决了4.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农网改造完成10KV线路53千米,改造户表1.2万户。__省科技资源统筹__中心建成被省科技厅正式命名,“__秦岭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县通过验收,高考二本上线1516人,连续七年位居全市第一,县中南校区建成投入使用,成功进入全省教育强县行列。县医院迁建加快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合参合率达到100%。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增率为4.5‰。新增城镇就业29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8%,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3万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三馆建成,小河瓦沟口等20个示范村文化活动器材、法官姚湾等39个村级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全部建成,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县

档案馆被授予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填补了我市县级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建设空白。审计、统计、妇女儿童、残联、国防动员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八)多方凝聚民心民智,美好蓝图如期绘就。坚持科学性与前瞻性,汇聚民心民智、凝心聚力编制“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完成了25个重大调研课题和23个专项规划,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和《“十三五”规划纲要初稿》,经会议讨论、征求意见、专家提升、反复打磨,形成了《__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策划了“十三五”重大项目560个,总投资1538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分别是“十二五”的3.57和3.26倍。确立的“四大定位”、“五个翻番”、打造五大百亿产业集群、撤县设市、如期脱贫摘帽等宏伟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更加坚定了我们同步够格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十二五”工作简要回顾。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这五年,是__历史上发展质量最好、民生改善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全县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六大主要经济指标顺利实现翻番目标。突出项目带动战略,以“一区五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城镇四大片区工程、电子商务等为主的重大项目将在“十三五”时期释放产能和发挥效益。五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挑战,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干成了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实事,取得了一批填空白、蓄势能的重要成果,实现了补短板、增后劲的新突破,实施了一系列添活力、惠民生的新举措,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经济社会稳步迈入全市前列、全省中等偏上方阵,为“十三五”期间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实现追赶超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__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仍需加力。“十二五”规划提出的30项预期性指标,提前和按期完成的有27项,仍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增加值和高速公路总里程3项指标没有完成预期目标任务。二是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别是产业发展层次低、链条短,内部结构不合理,新兴产业发展培育缓慢,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业总体竞争力和抗压能力不强,内生动力不足。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居民收入水平低,贫困人口所占的比重大,还有9.61万贫困人口未实现脱贫。四是财政收入总量偏小,骨干财源少,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民生、保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促投资稳增长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对2016年部分预期指标适当进行了下调。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破解工作难题,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解决。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系列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七届九次全会的部署,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改革创新、稳中求进,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旅游活县“四大战略”,落实改革带动、项目带动、城镇带动、创新带动、科技带动“五大举措”,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标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步伐,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歼灭战,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7亿元,增长11%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1.1亿元,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46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5亿元,增长18%;财政总收入达到7.7亿元,同口径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5亿元,同口径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600元和9270元,分别增长11%和14%;社会(文秘站:)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4亿元,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节能减碳和减排指标均控制在市上下达的范围之内。

(一)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三年消除贫困村、四年脱贫全覆盖、五年同步奔小康”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目标,以创建省级脱贫攻坚先进县为契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力争全年实现脱贫2.66万人。一是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示范村建设。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业”的思路,加快编制《2016年精准扶贫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新农村示范村“五大建设”,启动实施60个产业扶贫示范村建设,其中新农村示范村40个,到2016年底,实现全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覆盖。有机结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成果,重点抓好产业基地转型升级,压茬推进产业扶贫示范村建设工程,确保3年消除贫困村目标全面实现。二是精准实施产业增收工程。本着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的原则,逐村制定产业规划,逐户选优特色产业,逐业确定帮扶措施,深入推进“双包双促”活动,重点发展种养业、林果业、食用菌、中药材和旅游服务业六大类32项扶贫产业,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三是大力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最大限度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对符合搬迁条件的贫困户,特别是对“两灾两困”户进行搬迁安置,建成移民安置点23个,安置4600户1.84万人。结合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手工艺品制作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农村电子商务,提倡创业创新,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广泛组织开展贫困人员实用技能培训,实现转移就业增加收入人数达到10603人。四是稳妥实施兜底保障及其他扶助工程。加强低保、扶贫等政策衔接,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等贫困人群,实行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提供医疗救助;对贫困户在读学生实行从学前一年级到高中阶段十三年教育,免除学杂费及经济补助,逐步实现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积极探索光伏、生态补偿等脱贫模式,让贫困户从中获得更多收益;加快推进各类保障房建设,全年实施各类保障房300套,确保特困人员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能就医。

(二)狠抓项目支撑带动,力促投资稳定增长。狠抓项目建设不放松,扭住招商引资不懈怠,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的关键性作用,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一是夯实责任建项目。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和部门包抓项目“六个一”工作机

制,坚持“月通报、季考评、年考核”以及工期倒逼、观摩推进等强力措施,成立30个重大项目包抓工作队,安排重点项目106个,年度投资160亿元。二是强化招商引项目。大力开展节会招商、专题招商、叩门招商,鼓励引导__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认真抓好二十洽、厦门投洽会、关天博览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__核桃节和专项招商等活动,为__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力争全年签约项目30个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5亿元以上。三是抢抓机遇争资金。抢抓“一带一路”、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等战略机遇,围绕国家投资导向,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国家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谋划储备各类项目不少于500个;采取“投贷结合”方式,支持部门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确保争取中省资金10亿元,增长30%以上,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抓好新型合金材料汽车零部件制造、黑龙谷-海螺宫秦岭国际休闲度假区、中国核桃交易中心、环山绕城过境公路等36个重点前期项目,确保项目接替有序。(三)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打造百亿产业集群。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等改革任务,着力盘活存量、激活增量、提升质量,努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1亿元,增长17%以上。一是加快园区发展。以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抓手,重点抓好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和中小企业孵化园三期等工程,加快推进中德产业园汽车液压缸、恒瑞公司低分子肝素钠、奥科公司二期钡纳米及3D打印材料等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新增入驻企业10家,实现集中区工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围绕“五大产业链条”延伸,加快五大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向“五大百亿产业集群”集聚。十里必康医药产业园,要加快实施二期续建工程和国家级中药材战略储备库建设;漫川金川生物医药产业园,要抓好300吨双烯,3万吨黄姜淀粉饲料以及__优源生态农业产业园等项目;中村五洲全产业链钒产业园,要抓好100吨高纯金属钒和万吨有色金属材料储备库,着力打造高端钒产业基地。鹘岭黄金产业园,完成在户塬、色河等地的钒、金矿产勘查,加快纵横公司、秦金公司的技改扩建,实现日处理金矿石1500吨,年产黄金2000公斤;金钱河清洁能源产业园,要抓好猛柱山电站装机蓄水发电,完成宽坪二级电站等项目建设。二是抓好工业技改项目。认真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抓好一批新能源项目建设和节能技改项目实施,推动工业循环发展、追赶超越。加快实施100兆瓦弱风发电,2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着力抓好丰源公司-钒氮合金节能技改清洁化生产、奥科公司-热能循环利用、盛合镁业水电镁一体化循环等6个节能技改项目建设。大力开展天之润、金川封幸、__优源、盛合镁业等企业的循环化项目,推进陕南绿色循环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的思路,严格控制过剩产能出现新的投资,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切实保障企业生产要素,促进重点投产企业正常生产。落实“一企一策”包抓措施和有关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扩产提质增效,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产销对接会,拓展市场,推动企业产需衔接,加速资金周转,确保主要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4%以上。四是培育壮大混合经济。落实好中省市发展非公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以创新技术和小微型企业为重点,激发市场活力,拓宽非公经济发展空间,引导和支持生产要素向非公企业流动。新增各类私营企业160户,发展个体工商户1200户以上,培育年产值过亿元以上企业6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3%以上。

(四)强推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围绕“强产业、建园区、促增收、奔小康”的总体思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土地、资金等要素向现代农业园区倾斜,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重点抓好__优源生态农业产业园、色河峪河生态养殖园、宽坪黄花岭万亩有机茶园、板岩耿村食用菌加工园、漫川关生态农业休闲园、法官秦岭原乡生态休闲农业园、户家塬意发生态养殖园区、小河东坪生态肉鸡养殖园等10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争创市级以上园区不少于2个。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紧盯特色农业“件”、“园”,围绕农民增收,全力打响“山地农产”品牌,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加快现代立体农业产业园、茶文化主体公园、生态水产养殖基地等农业项目建设,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各20个,新发展农民合作社50个,创建市级以上专业示范合作社和标准化养殖场,分别达到5个和10个以上,培育职业农民100人,推广使用“农技宝”1000人,完成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5个。三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围绕“果、畜、药、茶、特色农产品”五大优势产业,实现种养一体化发展。加快畜牧产业开发,新(扩)建标准化万头养猪场3个、千头猪场20个、万只鸡大棚300座,标准化养殖基地16个,九眼莲2000亩、魔芋6000亩、茶叶5000亩、高山生态菜5000亩;抓好核桃、中药材基地建设,新增核桃产业建园8000亩、药源基地3万亩、水产品产量350吨、食用菌1600万袋,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70万亩。四是巩固农业基础设施。续建高标准基本农田1248公顷,完成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防护和滑坡体及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磨沟水库枢纽工程,实施抗旱应急水源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成十里、高坝4个镇的应急供水工程,解决4.6万人供水问题。抓好以工代赈项目,主要新修农田100亩,改造提高150亩,新修河堤1.4公里、道路19.5公里、铺设管道25公里等工程。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时足额兑现粮食、农资、良种、农机具购置等各项农业补贴。加强科技推广,提高粮食单产,粮食总产稳定在10万吨以上。

(五)着力打造精品景区,大力培育新型业态。坚持“旅游活县”战略不动摇,坚持把发展生态旅游和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快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围绕A级景区创建,全面提升天竺山、漫川古镇、月亮洞、天蓬山寨精品景区建设。推进天竺山国家5A创建,完成规划提升、宗教佛国文化工程和乡村旅游产业带建设。完成漫川古镇国家4A级景区创建,加快推进漫川古镇以核心区民居改造提升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漫川人家(二期)、法官“秦岭原乡”、前店子美丽乡村、小河口水上乐园、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园等旅游景点连片开发,全力打造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面提升月亮洞景区设施,加快天蓬山寨南服务区、入景公路和“景镇一体化”建设,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奠定坚实基础。围绕环境美、经济强、民风好要求,抓好漫川古镇社区、小河口、法官庙等6个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以县城周边、景区周边、景区之间为主的旅游经济带。加快构建__智慧旅游系统,优化__旅游网络,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借助媒体、网络、陕豫鄂旅游联盟等新型营销方式,推介宣传__精品旅游,努力实现全年接待游客6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4亿元以上。精心举办“2016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天竺山登山节”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打响__旅游品牌。二是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扩大旅游购物、连锁销售和休闲娱乐业覆盖范围,重点抓好一批旅游商贸物流项目,实施丰阳明珠二期、丰阳丽都商业综合体等新建项目6个,加快天竺山大酒店、立秦时代广场等续建项目10个;重点抓好县级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中村移民新区农贸市场、天篷公司农特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物流项目。全年培育限上商贸企业5户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率达到10%以上。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业态。抢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机遇,做足用好“互联网+”模式,加快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项目建设,通过电子商务,扩大主要工业品、农特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和手工艺品双向流动,助推农民增收。加大扶持力度,优化服务站点布局,加快流通时效,提升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

(六)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完善城镇规划体系,严格实施规划

管控,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推动人口向城镇、社区集中,加快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按照“拓展组团结构、东扩西进、南优北升”的县城发展思路,加快构建县城“一心、一圈、两廊、四区”人字形空间形态,科学编制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实现县城详细性规划全覆盖,使县城产业区、经济区、商业区和休闲区等区域功能相对完备,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特色。二是加快城镇建设。加快实施中村移民新区、宏祥小区二期、高家沟西停车场、城区供水工程等16个新型城镇化项目。重点以西河、河南、城东、十里“四大片区”建设为主战场,抓好翠屏山公园、南新街东延及城东路网、气化__等十大城建工程。巩固提升高坝、户塬等8个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特色景观小镇和生态旅游名镇。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主要抓手,加快实施三里店、东城区、漫川、户塬等9个棚户区改造工程,年度完成投资3.1亿元。启动第一幼儿园扩建及西关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年度完成投资1.2亿元。三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调整优化城镇产业布局和结构,强化产城融合,持续完善城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城镇人口集聚,加快推进城十一体化进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力争全年完成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1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4%以上。四是经营管理好城镇。运用市场机制做好城市经营,统筹县城、集镇、村居土地、设施等资源,盘活增值空间,重点采取“五个一批”去地产库存措施,积极化解房地产等库存。大力筹措建设资金,推动城镇资源资本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和方式,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城镇新格局。(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新颁布的《环保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发展。一是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循环型社会四大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资源产业率。加快__优源年产3万吨淀粉饲料厂、天之润年产5万吨药渣有机肥资源综合利用、广远公司年产16万吨生物蛋白质复合饲料等循环化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循环发展示范项目。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使全县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达到70%、尾矿及废渣资源年利用量200万吨以上,资源综合利用支撑企业达6家以上。二是实施重点污染防治工程。加强天津对口协作项目对接,大力争取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项目资金。加快推进法官庙、小河口、水码头3个村污水处理站及漫川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加快实施县城垃圾转运站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抓好高坝、中村等5个镇污水处理厂和10个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加强6个镇19个村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完成3大出境河流及大气自动监测站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推行畜禽清洁养殖模式,完成意发、良群牧业等5个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三是强化节能减排管理。狠抓__等10户重点用能企业以及规模以上企业的节能监管,严格节能审查制度,确保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率达100%。推广节能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实施锅炉拆改、淘汰关闭落后产能,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任务。四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力争完成省级生态县创建任务,抓好水杂果建园、油用牡丹观光园、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丹治”(二期)工程、造林绿化等项目建设,新建养殖小区沼气6处,完成造林绿化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平方公里,确保水源涵养区生态安全。

篇10

市委、市政府今天召开的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暨大项目建设推动会,是在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致力加快争创**十强起步之年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综合分析研究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全面安排部署二季度和全市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再掀跨越发展赶超进位新热潮,确保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确保实现我市县域经济争先进位新突破。后面,*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一季度,全市上下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围绕“创强”目标,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突出项目带动,狠抓工业扩能增效,促进农民增收,拉动城乡消费,力克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带来的不利因素影响,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回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整体运行健康平稳。一季度生产总值完成15.6亿元,同比增长13%,占年度计划的1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4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2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1亿元,增长21%。

一是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市新增规模企业9户,新增产值1亿元,规模工业累计实现产值20.3亿元,同比增长34%。较上年增长22个百分点,占年度计划的18%。其中,重工业实现产值12.8亿元,增长37%;轻工业实现产值7.4亿元,增长29%。装备制造、化工、食品三大支柱产业分别实现产值9亿元、4.1亿元、5.9亿元,分别增长48%、29%、30%。全市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9.9亿元,产销率达到98%。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5个百分点,占年度计划的18%。其中,兴化大化工、西瑞等26个大项目完成投资5亿元,占城镇投资的65%。截止目前,全市共签订项目合同13个,总投资20.48亿元,实现到位资金4.1亿元(含续建项目到位资金),占年度计划的27%。

三是农业生产形势稳定。一季度全市累计实现农业总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6%,占年度计划的12%。时令水果、设施大棚、清水莲菜分别新增4000亩、3000亩、6000亩;生猪存栏37万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4652亩,栽植各类苗木74万株。发放各项惠农资金近3000万元。

四是消费市场繁荣活跃。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2亿元,增长21%,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4个百分点,占年度计划的24%;其中,农村零售额完成1.33亿元,增长24%;城市零售额完成4.9亿元,增长20%。

五是财政收入逐月好转。一季度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117万元,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占年度计划的26.2%;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3659万元,增长39%,增速比上年增加13个百分点。

六是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4160元,同比增长13%。其中,可支配收入为3993元,增长1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1508元,同比增长15%,其中家庭经营收入1187元,同比增长16%,工资性收入303元,同比增长7%,转移性收入14元,同比增长55%,财产性收入4元,同比增长9%。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依然不少,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依然很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经济仍在低位运行。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疲软,部分企业生产信心不足,欠产较多。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产值较计划进度下欠8.5亿元,34户企业出现欠产,欠产率达77%。全市规模工业增速较*增长最快的*县相差108个百分点。二是农民增收缓慢。由于农副产品价格不稳定,市场波动较大,特别是畜禽价格大幅下滑,挫伤了部分群众生产积极性,导致部分散养户出现了空栏现象。加之,农民外出务工人数缩减、工资性收入减少,农民增收步伐滞缓。三是大项目建设进展滞后。受审批周期、环评、资金和土地等因素制约,26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5%,比平均进度低10个百分点。17个新建项目中一季度只有6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0.84亿元,仅占年度计划的7%。四是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不大。一季度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6.7亿元,贷款余额19.5亿元,贷款余额仅占存款余额的25%,新增贷款余额占存款余额的比重为22%,存款增速比贷款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五是安全稳定形势依然严峻。截止3月底,全市发生赴市以上上访共110批494人次,同比上升7%,其中赴省、进京上访达5人次。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2起,重伤12人,事故起数同比上升18%,重伤人数同比上升33%。新发刑事案件119起,同比上升2%。六是工作风还有待进一步好转。部门与乡镇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主动配合协调还不到位,与*、省级部门联系沟通还不密切,深入研究和破解难题的积极性、开拓性和灵活性还不足;工作效率还不够高;一些干部身上,还存在着与加快发展、争先进位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的问题,不同程度延缓、阻碍和影响了市域经济跨越发展。

一季度,*市重点考核的生产总值、规模工业产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七项指标中,我市虽然总量排在第3-4名,但按照省、*市新的考核办法,以增速来衡量,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位于*第十名,其他指标增速均位于*第九名,增速在*均处于靠后位置,而总量紧随我市之后的三原、泾阳两县,增速迅猛,很有可能追上我市进入“三甲”。因此,我市要继续保持在*市第一梯队之中,面临诸多挑战,形势十分严峻,压力不言而喻。

总之,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坚定信心,充分调动有利因素,又要正视问题,积极应对,瞄准争创十强方向不偏离,下势立茬,苦拼实干,集中精力,强势推进,确保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二、关于二季度工作

二季度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的关键阶段和黄金时期,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快赶超进位步伐的重要阶段。各乡镇(办)、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部署,坚持学习实践活动与保发展、创十强紧密结合,突出重点、跨越发展,埋头苦干、赶超进位,做到“两促进、两不误”。

(一)千方百计保增长

一是猛抓工业经济。要在完成产值任务上下功夫。经发等部门要督促各工业企业认真落实1—2月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议精神,按照能超尽超的要求,科学合理调度,将各项指标量化细化分解到每个车间、班组和人员。要继续实行月中监测、月底分析制度,抽调精干力量,深入重点企业蹲点监测,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要素配置和市场销售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在上半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57.8亿元以上。统计、非公、经发等部门要继续开展中小企业调研摸底工作,再挖掘一批规模以上企业,力争二季度末金坤模具、远程胶带等10户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确保新增产值5000万元以上。要在培大育强上下功夫。市经发局要围绕工业经济“333”工程,尽快制定和完善《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年度考核奖励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扶持和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提升技术装备,加速积聚扩张进程。经发、计划、园区、非公等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中省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和*市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九条意见以及扶持大企业发展的八条措施,全力以赴跑市进省,为我市企业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围绕投资84.4亿元的9个技改项目,精力再集中,重心再下沉,经常性深入项目建设一线,积极主动地协调解决项目建设推进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强力推进项目进度,确保408铸件生产线、兴包集团扩能技改、514重点型号扩批、鲁洲生物科技F55果糖生产线等项目6月底前达产达效,形成新的产能,确保宝塔山油脂项目5月份开工建设,确保兴化技改、奉航节臂、中船十二所科技产业基地等项目快速推进,早日建成投产。要在园区平台建设上下功夫。园区办要加快园区二期控制性详规招投标工作,确保在二季度完成规划制订。要抢抓省市支持发展工业园区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吸引市外资金和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8月底完成投资3883万元的装备制造工业园科技一路、园区一路、园区二路等5条道路建设。同时,要以三大园区为平台,围绕三大支柱产业,全面推进园区招商,力争更多的项目落户,推动工业经济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使园区真正成为承接产业的平台和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二是猛抓项目建设。在当前争创十强的进程中,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是超越竞争对手的重要砝码。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争分夺秒抓项目,不余遗力建项目”的思想,拿出大上快上项目的劲头和魄力,确保重大项目全面快速推进。对于完成计划任务的兴化技改、西立交、晶众酒店等4个续建项目,要督促施工单位抢抓当前的黄金时段,坚决做到能超猛超、应超尽超;对于未完成计划任务的金龙鱼、西瑞、抗紫外线包装、小阜新区、陕柴重工铸件等5个续建项目,要逐个剖析原因,找准问题症结,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上足人力和机械,交叉作业,加班加点,确保完成计划任务。对于已经开工的廉租房、灾后重建学校、人力资源市场[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等11个新建项目,要尽快制定项目建设周月计划表,积极采取跟踪监控、全程服务的办法,确保项目早日建成发挥作用;对于未开工的台玻、莱茵电梯、宝塔山油脂、咸兴大道等6个新建项目,要加大与上级相关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全力推进项目的征地、环评、铁路专线报批等项工作,确保5月份顺利开工建设。同时,要盯紧20个重点前期准备项目,加大对接服务力度,力争二季度运作成熟一批项目,确保我市大项目建设能够阶梯推进,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亿元,增长70%。另外,要抓好“西洽会”13个签约项目的落实工作,逐项目跟踪督查。市招商局要尽快完善我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要提前准备今年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的招商活动,切实做好项目策划包装、推介工作,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我市。

三是猛抓农民增收。要突出抓好“三万”工程建设。各乡镇(办)要对照市上下达的任务,按照“三减三上”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留足留好建设用地,并加强同农林局的联系,帮助群众做好园区的规划设计、大棚建设、品种筛选等服务工作,确保二季度末全市清水莲菜、时令水果、设施农业新增面积分别达到8000亩、7500亩、5000亩,实现产值2.5亿元。要突出抓好“三五”工程建设。各乡镇(办)和畜牧部门要围绕建设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目标,进一步夯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强村大户建设,重点抓好家庭适度规模养殖等技术的推广,着力建设“万头养猪大村”、“百头养猪大户”和规模养猪小区,力争二季度末全市生猪存栏63.3万头,出栏42万头,实现产值3.4亿元。同时,要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抓好春防补针工作,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要突出抓好多种经营。各乡镇(办)和农林、畜牧等部门要对现有的23个一村一品示范村、121个推进村进行提档升级,力争年内发展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市级示范村7个。要支持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带动广大农户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水平、实现增收增效。要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引进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多种经营收入。力争二季度末多种经营收入达到7.5亿元。要突出抓好劳务经济。各乡镇(办)要加强与人劳、教育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强化对务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力争上半年新输出务工人员1.6万人,全市在外务工人员达到9.8万人次,劳务创收5.6亿元。同时,要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增加农民的政策性收入。确保年内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50元,增长17%。

四是猛抓城乡消费。要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汉文化旅游核心这一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包装一批开发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旅游项目和产品向外宣传推介。要加快投资519万元茂陵博物馆文物保护项目建设进度,上半年完成投资419万元的茂陵消防和安全技防工程,7月底完成投资100万元的茂陵防雷工程。同时,要加强与上级部门衔接联系,加快大汉雄风文化园、茂陵保护管理规划、黄山宫民俗休闲度假村的立项审批工作,8月底完成茂陵申遗规划上报工作。要以清水莲菜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垂钓、荷花观赏和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各有关乡镇(办)和部门要严格按照市上下发的《荷花节安排意见》要求,积极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在规定时限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所承担的建设任务,确保第二届荷花节圆满举行。要以打造新兴商贸城为目标,按照规划科学、布设合理、建设有序、资源节约的商业网络布局要求,上半年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初稿。要以化建大厦、航空晶众购物广场、金城广场、晶海国际商业大厦等商贸基础设施为依托,积极开展招商活动,上半年引进2-3户国内外知名专业店、连锁店落户我市。要继续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不断加大家电下乡工作力度,上半年新建农家店60户,实现家电下乡消费300万元,进一步拉动农村消费,繁荣农村市场。力争上半年完成投资130万元的2个农村五级客运站点建设,并积极做好投资2000万元的**一级汽车站选址、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

五是猛抓城市建设。要切实加快投资300万元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供排水规划和中心大街街景规划编制进度,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联系,确保6月份拿出设计方案。各乡镇(办)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在市城建局的指导下年内全面完成所有村庄和建制镇规划修编,保证村镇建设有序、发展有规。市城建、城管、城投等部门要督促施工企业倒排工期,上足机械人力,抢时延点,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确保西立交桥工程5月份建成通车,背街小巷改造工程6月份全面完工,园区5条道路8月份全面竣工,廉租住房按计划顺利推进。城市公园、关中百镇建设项目要尽快完成规划设计、招投标、征地拆迁等项工作,关中百镇——桑镇、马嵬镇建设项目要力争5月份开工建设,城市公园力争6月底开工。市城管局要按照“大树进城、奇石进园、鲜花增韵、雕塑布景”的要求,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着力打造城市新景观,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魅力。要针对目前存在的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等行为,结合瓜果即将上市的季节特点,下势立茬,重拳出击,铁腕整治,全力扭转脏乱差局面。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市城管局、交通局、卫生局、交警队、工商局等行业管理单位和各乡镇(办)要按照《迎接建国60周年城乡环境大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按照分工要求和各自职责,大力开展城区环境卫生、城乡交通秩序、市区建筑立面、农村环境等10大整治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包抓部门都要切实抓好包抓路段区域的整治工作,每周五下午的环境卫生整治要形成制度,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用我们每一名干部职工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全体市民,从而在全社会形成“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共同维护**城乡环境优美、秩序井然、文明靓丽的新形象。

(二)突出重点保民生

一是狠抓就业。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大与沿海发达城市对接力度,积极寻求和联系更多的就业岗位,不断转移社会剩余劳动力,确保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100人,就业再就业人数2060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620人。要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和就业资金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作用,撬动全民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确保在二季度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万元。要加强劳务培训力度,扩大社会中介服务,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介绍及招聘活动,为城市群众就业提供服务,力争二季度举办培训6期,培训人数达到1万人次。要严格落实贯彻《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及时调裁化解劳动争议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是狠抓民生工程建设。民生工程是改善民生条件、提高公共服务的物质载体。按照4月17日赵正永省长在全省灾后重建会议上的要求,将灾后重建项目、扩内需项目、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统一纳入民生工程。就当前我市项目进展情况来看,开工率不足90%,完工率不足40%。对此,全市各相关部门要以“大项目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坚持抓大不放小的思想,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确保按时完成民生项目建设任务。尚未开工的南位小城镇建设、职教中心、乡镇文化站等6个民生项目,要找准问题症结,进行分类施策,没有完成规划设计、征地拆迁的要尽快推进,资金未拨付的要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确保项目在5月底全面开工建设。已开工的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农村安居工程、计生服务站、人力资源市场等35个民生项目,要抢工期、赶进度,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确保早日建成,早日惠及群众。已完成的人畜饮水、三北防护林、堤防加固、沼气池、社区服务中心(站)等27个项目,审计局、监察局、财政局等部门要尽快组织业务骨干对项目建设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民生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另外,高考关系千家万户,人民群众高度关注。教育局要扎实做好高三学生的“拔尖促临”工作,力争今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比去年增长5%。计生局要认真落实创建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市(县)动员会精神,牢牢把握创建工作的重点环节和关键举措,加大抽查解剖工作力度,确保创建工作一次成功。

三是狠抓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新时期保民生的重要方面,是各类市场主体对党和政府的迫切企盼。要继续抓好大树进城工程和渭河近堤绿化林带建设,加强对已栽植苗木的日常管护,确保高成活率。市环保局要围绕完成COD减排2100吨,二氧化硫减排20吨的目标任务,督促协调兴包集团正规碱回收4月底前通过*市验收,华陆水务污水处理厂6月底前必须完成整体验收并投入运营,5月底前全市所有的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全部完成在线监测装置安装、联网和调试工作,408、115、514、陕玻、鲁糖等各大中型企业深化污染治理水平,分批完成燃煤锅炉脱硫建设工程。要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在线监测和实地监管,对非法排污企业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对已经取缔关停的企业绝不允许死灰复燃。市城管局要加快垃圾填埋场建设进度,确保年内建成如期投入使用。各乡镇(办)和有关部门要突出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提早谋划,精心准备,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和农机具推广力度,积极采取以往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确保今夏不烧一把火,不冒一缕烟。

(三)强化措施保稳定

一是持续抓好工作。工作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试金石。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的思想,认真开展“大接访”活动,积极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案件,确保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重点案件包抓领导和包抓部门责任人,要按照《关于开展突出问题集中化解月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抓住矛盾纠纷问题的症结,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各乡镇(办)、各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以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对重点对象要看死盯牢、不离视线,对一旦发生的上访事件,坚决做到快速反应、妥善处理。部门对群众反映的新问题要逐一梳理归纳,及时建立案件台帐,明确案件包抓责任人和办结时限。同时,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每一个案件办理情况跟踪问效,定期进行通报。

二是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要始终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抓住“高温季节”安全生产的特征,切实加强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公众聚集场所、食品药品卫生等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的安全监管和事故隐患排查,做好有关专项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要以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专项执法检查为突破口,开展经常性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全面消除事故隐患。要经常性严肃查处、严厉打击工业和交通行业中存在的违法生产经营、违规操作行为,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是持续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公检法司要扎实推进“平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社会治安满意度。要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侵财犯罪,狠抓命案侦破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大对那些横行乡里、为非作歹、强揽工程、欺压良善等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要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抓基层、打基础,加强巡逻防范,为加快发展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关于加快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工作

近期,省、*市相继召开了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从政策层面已处于全国前列。其中,涉及财税方面的政策有四个方面,金融政策有21条,几乎都是“真金白银”,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政策和财力支持。*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市开展县域经济争先进位竞赛活动,并明确要求我市在2011年进入全省十强。面对竞争激烈,不进则退的发展态势,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争创十强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这不仅是*市委、市政府对**的殷切期盼,更是检验我们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试金石。全市上下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工作目标上围绕十强,工作安排上突出十强,工作落实上推进十强,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确保在2011年实现**十强目标。

一要正视差距,坚定信心。在2008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监测排名中我市位居第15位,虽然比上年进升了3个位次,但距创十强依然存在不少差距。在考核的三项总量指标中,我市2008年GDP总量、财政总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十强县平均值分别相差49.06亿元、19.49亿元,25.94亿元。在考核的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全省十强县市的平均值低38998元、7003元和478元,分别与十强县第十名的凤翔县相差754元、596元、403元。在考核的GDP、财政总收入增速指标我市与**十强县的平均值分别相差12.5、12.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指标与**十强县增长最快的县分别相差35.3、15.1个百分点。从结构指标情况看,**十强县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平均值为77%,比重最高的府谷县为93.2%,而我市仅为46.5%,与凤翔县相差3.9百分点。在看到差距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创强工作仍然有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一是与十强县第十名的凤翔相比,我市总量指标和凤翔县已相当接近,人均指标、速度和结构指标与凤翔县差距也不是很大,而且还有6项指标在凤翔之前。二是随着国内产业要素加速向西部转移、西咸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我市位于国家级关中——天水经济区桥头堡和关中城市群建设中心位置,为我们招商引资、借力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三是随着工业经济“333”工程、大项目建设的强势推进,在75亿元的兴化技改、7.7亿元的金龙鱼、15亿元的台玻、5亿元的莱茵电梯、3亿元的西瑞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后,将会迅速提升我市经济综合实力,为我市跨越发展、争先进位集聚强大本文出自/能量。四是省、*市近期出台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具体扶持措施,为我市争先进位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牢固树立跨越发展之志,把握跨越发展之势,汇集跨越发展之力,就一定能一年一大步,三年上台阶,提早实现**进十强的宏伟目标。

二要明晰思路,突出重点。市委、市政府围绕三年创建**十强奋斗目标,确立了“一年蓄势抢先机、两年跨越上台阶、三年冲刺进十强”的三步走战略,制定了具体的创建规划,提出了创**十强的基本思路,即:强化三大优势,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大建设,实现六大突破。全市各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和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项决定性指标相对滞后的现状,坚持从各自职能出发,坚持用创新的办法筹谋跨越发展举措,坚持用百倍的付出抓好赶超进位重点。要突出抓好“三万”工程、“三五”工程和劳务输出,培育农业增效新亮点,促进第一产业快速增长,在农民增收上实现赶超;要以大项目建设和三大园区建设为支撑,强势推进工业经济“333”工程,全力打造工业膨胀扩张增长极,推动第二产业裂变递增,在工业强市上实现进位;要全面繁荣商贸旅游等服务业,激活三产聚集效应,在三产富市上实现跨越;要坚持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不断加大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确保各项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也都位于全省前列,确保在2011年实现**进十强目标。

三要围绕目标,制定规划。规划是连接目标和行动的桥梁,是指导我们争创**十强的行动指南。全市各部门和单位都要紧盯三年创十强目标,从部门职能出发,详细制定各自的争先进位规划。规划要突出目标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支撑点及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缜密可行,绝不能凭空捏造应付了事。从而以各自小规划的全面实施,确保全市总体规划的顺利推进和规划任务的全面完成。计划局、统计局要通力协作,主动配合,并切实承担起牵头抓总的作用,在认真研究省、*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文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我市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发展特色,突出年度争先进位目标和工作重点,切实起到指导全市县域经济赶超进位、跨越发展的作用。经发、农林、商务、非公、城建、财政等部门也都要围绕争创十强的奋斗目标,从各自承担的创强任务出发,制定各自产业争先进位5年发展规划。教育、卫生、环保、人事等部门也要认真研究各自承担的创强生态社会和保障任务,科学制定各自的争先进位方案,确保全市创强的各项指标,都能按年度递进。

四要靠实责任,狠抓推进。争创十强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落实任务,靠实责任。近来,市计划局、统计局结合上级有关争创十强的文件,初步拿出了我市《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实施意见》和《县域经济主要指标监测奖评暂行办法》。今天,市计划局、统计局已经以征求意见稿形式印发给了各乡镇(办)各有关部门。会后,大家要尽快召开相关会议,认真分析,充分讨论,于5月5日前将意见和建议,以书面的形式报送到市计划局和统计局。市委、市政府待两个文件确定后,以两办文件将任务层层分解量化,真正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任务,真正使争创十强成为全市干部职工的共同意志,使全市人民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形成团结协作、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市计划局、统计局、考委办、两办督查室要对各部门、各单位争先进位实行全程跟踪督查,坚持每月查进度要结果,掌握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将把县域经济争先进位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干部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坚持绩效问责制度,切实做到鼓励和支持有为者、触动和鞭策平庸者,形成人人想跨越发展、处处议争先进位、事事为赶超提升的良好氛围,在全市掀起团结求实谋发展,争先恐后促进位的工作热潮,确保如期实现争创十强宏伟目标。

四、推进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第二季度是全年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困难和压力面前,能不能保持我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能否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各部门是否高度重视、是否抓住重点、是否真抓实干。因此,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思想统一到这次会议上来,把精力集中到推动工作开展和促进争先进位上来,不折不扣地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工作中,切实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是要振奋精神抓落实。面对各县区明争暗赛、相互叫板的发展局势,要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现在,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些不协调问题越来越突出,排除宏观形势和客观因素外,根源在思想观念、在工作作风、在精神状态,我们一些乡镇(办)和部门的领导依然存在思想松劲滑坡,甚至麻木不仁的现象,对该抓的事情、该干的工作,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甚或推了也不动,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大局。因此,我们要下势解决机关部门工作人员办事不力、推诿扯皮和肠梗阻现象,坚决杜绝消极畏难、无所作为的思想,坚决杜绝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使全市上下始终保持一种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始终保持一种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的锐气,始终保持一种只争朝夕、加速赶超的态势。在具体工作中,时时充满激情,敢闯敢试、敢抓敢管、敢做敢当,工作思路要更开阔、工作胆略要更大、发展步子要更快,三步并作两步走,以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实现经济社会的超常规发展,真正在发展经济的实践中创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新业绩。

二要夯实责任抓落实。敢担责任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提高执政能力、转变工作作风的综合体现。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对待自己的工作,敢于担当,勇于干事,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求实效。尽责任就是要快节奏、高效率。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作决策、抓工作要立竿见影、立说立行,快节奏推动工作,全力加快县域经济争先进位步伐。尽责任就是要高标准、严要求。凡省上考核的主要指标,要一项一项地具体分析,位次靠后的,深入查找症结,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确保位次前移;凡与*市签订责任书的,要立足高起点,不仅要全面完成责任目标,而且要争取位次靠前。尽责任就是要出实招、重实效。今后,市上检查评价各乡镇(办)、各部门的工作,就是要看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了没有,重点工作有没有进展,难点工作有没有突破,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干字当头,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把市委、市政府发展县域经济,力促争先进位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实干之中,把各项经济目标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科室、每个人员,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环环相扣、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三要创新方法抓落实。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争创**十强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新矛盾、新困难、新问题,全市上下要不断强化对形势的分析判断、深化对问题的思考、深化对规律的认识,学会用创新的思维、科学转载请务必注明来自范文中心:/的方法来谋划发展、开展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对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分析研究,认真谋求对策,尤其是要在创新方法、破解瓶颈、促进发展上有新的突破。比如,在土地上,要不等增量、用活存量,用好已批的、清理未用的、盘活闲置的、开发后备的,为项目落户建设提供土地;在资金上,要创新融资观念,争取上面的钱、贷出银行的钱、聚集民间的钱、引进域外的钱,用好别人的钱,办好自己的事,着力破解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力促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力推动各项考核指标位次前移。

四要严格考核抓落实。抓工作落实关键在于抓责任落实,抓责任落实关键在于抓监督考核落实。市考核办要强化考核监督,把责任考核与干部奖罚结合起来,不断完善考核办法,加大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考核力度,通过重激励、严约束、严考核,营造人人谋发展、抓落实的深厚氛围。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办室要大力推行工作交办、催办、督办、查办制度,要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加强督促检查,并落实好督查通报制度,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要决策、重点工作,要立项督查,制定落实时间表,实施跟踪督查,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