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实习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管理实习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叫***,是***大学,***级物流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从我走出校门进行实习工作的那一天开始,已经有快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的实习工作中,我经历了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身份转变,从父母的叮嘱,老师的深深教诲,到自己的亲身体验,我对于这个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回顾我这一年的工作,进行以下汇报。
一、努力学习,弥补在校学习知识上的不足
我在大学的专业是物流管理,也通过了助理物流师资格并且掌握了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等物流方面知识。当得知自己即将进入的公司为上海外高桥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时,我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能派上用场,感到十分欣慰。可是理论和实践的差别比我想象的大得多,书本所说的完美的供应链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也促使我努力地学习实践知识,以弥补学校理论知识上的欠缺。
我在公司所属部门是服务贸易部,这个部门经营着公司的自营仓库,虽然只有6300平方米,但这应了一句古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仓库现场工作人员、单证操作人员和业务洽谈人员,这三个部门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不得不说能在服务贸易部工作是幸运的,因为在这个部门你能清晰地看到整个供应链的过程,而不是对每个部分片面的掌握。
考虑到部门发展的需要,我也参加了一些单证方面的考试,一方面能使得自己对单证有更深入、更具体的了解,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于报关报检行业在资格证方面的限制,也希望自己的证书能在企业注册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细节决定成败
由于自己的工作性质,平时经常有机会为领导做文字处理的工作。大概是自己太自信自己的水平,在曾参加的电脑考试中,超乎常人的打字速度,让所有人侧目而视。但工作和考试毕竟是不同,考试的差错只是让我的分数中少一、两分而已,但实际工作中的差错却会带来可怕的后果。所以现在每份稿件,我都会仔细地检查几遍再交给领导。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就拿物流管理链中著名的“丰田管理链”来说,丰田创造的“精细生产方式”一直是众多物流公司所趋之若骛的目标。这种精益生产方式,就是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控制和管理汽车的设计开发、工程技术、采购、制造、贮运、销售和销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创造出最大价值的目的。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都是经过精心筹化和计算的。丰田汽车社长认为,其公司最为难巨的工作不是汽车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而是生产流程中一根绳索的摆放,要不高不矮、不偏不歪,而且要确保每位技术工人在操作这根绳索时都要无任何偏差。正是这种细节的力量,使得丰田汽车在销售价格,油耗指标等各方面超越美系车、德系车,在汽车行业独占鏊头。
三、把握机会,提高自己
篇2
我国高校通过物流管理专业的设置培养现代物流人才,支撑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推动我国物流业及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校物流管理专业设立时间较短,2005年设立于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与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交叉互补地进行发展。虽然,近年来物流高等教育的发展迅猛,但我校在师资力量缺乏、物流学科特色不突出、课程教学方法与专业要求不符等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严重制约了物流人才的培养效果。对此,针对物流专业的学科特性,开展有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本文从课堂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对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二、专业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物流管理的专业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操作性很强,在讲授各个理论知识点时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避免单向灌输式的传统教学形式,增强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接受信息,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1.运用关联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现代教育理论的建构主义提倡的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由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依据学习过程的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各个知识点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必然联系,它们彼此紧密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物流系统。在引入每个新的知识点时,都可仔细分析前面讲授的知识点与该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这个紧密的联系为钥匙,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理解力,从而将新的知识点顺其自然地引入到新的讲授内容中。在新知识点的讲授中,又可从基本概念的理解角度出发,对其包含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再逐一展开论述分析,使得学生在懂得知识点内容的同时,加强了对各个分散的内容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掌握知识更为扎实。如:运输与装卸搬运、装卸搬运与仓储之间是非常紧密地关联在一起的,从而可通过装卸搬运的中间纽带作用将物流管理中的两大主要职能要素———运输和仓储紧密地联系起来。而在讲授具体职能要素时,如运输是以装卸搬运为起点并以装卸搬运为终点的,那么在这个中间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呢?启发学生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包括运输方式、车辆的配装配载、运输路线的选择、运输成本等问题,都是需要在运输决策中进行解决的。这样,就使得学生对各个物流职能要素的理解和记忆更加牢固。
2.使用案例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理论知识需要与具体的实例相互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物流类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适当引入与国内典型物流企业的实际操作案例,将理论知识、管理方法与企业的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物流理论及其操作的理解。在讲授新的知识点时,通过简单的案例进行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进行思考,逐步展开具体内容的讲述。同时,引入典型企业的考察调研实例,在讲述具体知识内容时阶段性地将理论与企业实践结合在一起来分析、讨论、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联系;如果引入的是本土企业或者非常知名的大企业的物流实例,更能够增强他们积极了解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案例讨论的组织应根据班级的学生人数、知识能力素质状况、学习态度和参与意识等做适当的安排和分组,学生上课以小组为单位听课并进行讨论。具体讨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事先分好小组进行准备,各组推举代表做主题发言,其他组员做详细阐述和补充,各组之间互相辩论;或者事先指派部分学生提前做重点准备,或临时抽选,或个人随机发言等。每次课程结束或者新知识点讲述完毕后,可布置思考题或者案例题讨论,由学生课后自主完成,进一步加强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案例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将企业实际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的较好方式,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并提升物流课程的教学效果。
3.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与网络教学法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中,都涉及到一些具体的设施工具和设备操作、相关技术操作等内容,这些工具、设备的样式及技术方法多种多样,其作用和操作流程也各不相同。若只是通过口头讲述会非常的抽象,学生基本上不能想象和理解,所以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各门课程都应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相关课程讲解过程中,展示各种设备工具实物的图片(如各种托盘、货架、运输车辆、条形码、自动化立体仓库、配送中心等),非常直观地进行说明和讲解,学生也能很好地理解。同时,在讲述各个环节的物流职能要素之间存在的相互衔接、各项物流作业的操作流程、物流作业操作中采用的各种技术方法等,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资源(如企业自动化仓库系统操作的视频资料等),将各个不同的作业环节及其操作流程等动态地展示给学生,达到直观化的效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在物流专业课程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积极建设核心课程的网络资源平台。这样在授课时可以随时调用网络资源,如直接调用网络课程中的各类辅助教案或播放网络资源中的视频内容等辅助电子教案进行讲解,也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各种教学资源的浏览和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三、加强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
在物流专业的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的方式。通过模拟物流流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开放式的教与学环境。很多物流的专业课程都可以设置相应的实验教学,如:可以运用仓储管理模拟软件来模拟仓储操作,以辅助《仓储管理》的课程教学;运用供应链综合模拟软件来模拟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以配合供应链管理教学内容的讲授过程。物流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完成后,应安排在固定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模拟教学,并分配给实验教学一定的学时,作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由教师进行指导和分配各组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如在供应链模拟实验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各小组分别扮演最终消费企业(者)、销售企业、生产企业、供应商企业、物流企业,各小组成员再分别负责本企业内部的不同职能工作。进行模拟实验时,各小组按顺序依次模拟各家企业的订单管理(信息流),在货品配送过程中,各小组依次模拟供应商企业、物流企业、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物流企业、最终消费企业,完成供应链模拟的完整过程。学生通过这些实验,能较快熟悉各项物流业务单据的填写、传递、核对和差错处理等操作,掌握各种物流管理信息的汇总和分析处理技能,全面了解整个物流由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逐次转送的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更好地实施物流专业的实验模拟教学,我校应加强物流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基于现代物流的核心理论和核心课程,结合不同院校的物流专业特色,全面系统地完善实验室。
四、强化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完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后能否承担物流管理的相关实际工作,是检验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因此,应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积极鼓励学生走进企业进行物流类工作的实习。在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基础上,还应落实一些不同类型企业的实习基地,建立校企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假期走进企业实习,并邀请企业的管理者、物流工作者走进学校与学生交流,进而建立校企互动机制。强化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可分阶段进行:
1.强化认知性实习在进行物流专业基础课的教学阶段,应安排物流管理的认知性实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要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等,可采用专家报告、企业参观、资料演示等形式,让学生认识物流行业的现状,了解企业物流的作业内容和流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在组织企业实地参观的同时,进行现场讲解说明,并与课堂教学中的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使现场认知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强化专业课程实习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阶段,针对各门不同方向课的教学内容,分别开展专业的课程实习,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单项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强化。专业课程实习一般是在实训基地或与专业课程方向实习内容相吻合的企业进行的,由物流专业教师带队指导实习,让学生逐次掌握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和配送等物流环节的组织和操作、管理能力。专业的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将会加深学生对相应专业理论的理解,并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物流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3.强化综合技能实习在专业课程教学结束后,安排学生进行综合技能实习,为完成毕业设计做好充足的准备。综合技能实习的内容涵盖了若干门基础课、理论课包含的知识点,通过学生到企业进行临时上岗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物流的管理、组织和实际操作工作中,将课堂中学到的所有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与实践相结合,能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管理、组织能力,全面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资料整理和论文写作的能力等。
五、改进课程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理论教学中,一般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统一的闭卷考试,也有针对课程性质不同而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基本都以试卷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课程学习的标准。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特点以及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创新的要求,课程考核方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应结合所承担课程的特点,灵活确定课程的考核方式,除以试卷答题来考核学生成绩外,还要注重能力的考察,增加一定比例的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出勤、参与讨论、课后作业等方面)、课程实验成绩、课程实习成绩等。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取得成绩外,平时成绩可参考课堂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准确性来给予成绩,而实验成绩和实习成绩可采取撰写实验报告、实习报告来分别取得成绩,再分别赋予一定的比例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后取得最终的课程成绩。课程考核中,各部分所占的比例权重可以参考设置为:基础理论内容的闭卷考试成绩占最终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10%,课程实验成绩占20%,课程实习成绩占20%。各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性质及授课过程的安排,分别设置考核的内容及其比例。这样,由以往的单一考核方式转变为综合的过程性考核方式,将使得学生更加重视参与授课过程的重要性,更能综合、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篇3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就业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在构建适合物流专业培养目标需要,以物流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上,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提出“三段递进式”物流实践教学研究。“三段递进式”物流实践教学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全方位教学模式。所谓“三段”,即按照项目课程的开设,实现专项能力实践、综合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实践的三阶段性实训;所谓“递进式”,是指三种能力培养按照能力形成的先后过程,由低到高依次展开培养。通过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开展实习,撰写岗位实习报告,从而顺利完成由学校到企业的角色转变,真正胜任企业工作。
二、“三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三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三段递进式”实践教学进程,每一个阶段均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专项能力实践以校内实训室为主,是对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程分别开出相对应的独立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初级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综合实践以校外为主,通过现场的感性认识,由外到内,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这种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有逐步加深认识的感觉,通过身临其境,主动地操作学习,从中感受和体验知识的运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主动消化吸收并自觉运用于日常中。创新能力实践分两方面实施:一方面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的执行过程,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对口的科研。
(一)专项能力实践
专项能力实践分两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是单项实训;第二阶段是岗位实训。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基础,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递进。第一阶段:单项实训。该阶段的实训主要是根据《现代物流概论》、《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开设的随课分散实训。如《仓储管理》课程中入库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简单物流报表的编制等单项实训;《配送》课程中针对入库子系统、保管子系统、出库子系统等进行的单项实训。这些实训都需要老师体现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可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注意前后的连贯性,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第二阶段:岗位实训。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根据岗位技能和课程的特点,适时地将有关物流岗位的实践信息进行传授。这一阶段的实训主要通过对专业主干课程《仓储管理》与《物流成本》的整合而设置的针对物流基本岗位进行的实训,具体包括:保管员岗位实训、统计员岗位实训、分拣员岗位实训、报检员岗位实训、报关员岗位实训、单证员岗位实训、派单员岗位实训、司机岗位实训等。岗位实训实施教学时,对业务举例要彻底颠覆文字表达物流战略、物流业务的模式,按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构想,先给出相关岗位涉及的相关业务,再分析说明从事此业务所需的知识,然后在实训室中按实际的业务岗该阶段的实训必须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各种形式的账证表),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使学生既能全面地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业务内容、工作职责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又能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物流专业知识思考、分析、判断经济业务,把握物流工作的实质,从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二)专业综合实训
专业综合实训是在物流专业学生全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其内容涵盖采购、仓储、配送、运输、流通加工、信息系统等课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物流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物流沙盘推演对抗模拟实训等物流专业技能训练。在此阶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配角,主要为学生设计情境并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训。物流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的具体做法是:首先,熟悉模拟企业的物流流程、相关的物流法规与制度;其次,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代表一个物流部门,在组内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设置采购、仓储、配送、运输等不同的物流工作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任务与职责;再次,按照物流业务流程采用真实的物流软硬件等进行规范化物流业务实训。每一循环结束后,将岗位进行轮换调整;第四,对每一位学生的业务完成效果从职业道德、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编写出物流管理分析说明书;最后,让学生撰写物流综合实训报告。
(三)创新能力实践
篇4
关键词:校企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物流管理,属于企业管理学科,企业管理学科是湖南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省级重点学科。物流管理专业有部分工科专业的特点,讲究操作性、应用性。湖南工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一直致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走“产学研”校企合作之路。我校地处湘潭市,湘潭有得天独厚的水路优势以及湖南省著名的商业航母――步步高,是除长沙之外湖南省4A级以上物流企业最多的地级市,与其他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办学相比有特别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二、湖南工程学院物流专业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湖南工程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坚持学校“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物流专业建设成为湖南省内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本科专业。湖南工程学院专业改革的总体思路为:以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切入点,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以能力培养为着眼点,改革人才培养模
式;以课程、教材建设为关键点,丰富专业教学资源;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根本出发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有更高的效率;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着眼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使得物流专业的教学活动更具实际意义。
三、湖南工程学院物流专业综合改革的目标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高级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应该培养学生的三大结构模块,分别是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为培养学生的三大结构模块,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将人才培养方案划分为知识结构模块课程、素质结构模块课程和能力结构模块课程,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和考核。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以科研促进教学为手段,以骨干教师为引领, 努力建设一支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烈、队伍结构合理(职称、学历、学缘、年龄)、教学水平高、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改革目标明确的优秀教学团队。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改革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实施“3+1”培养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1年企业实习实训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完善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培养具有知识面宽、专业基础实、综合素质高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4.丰富专业教学资源
积极地建设网络共享课程,并且按照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市场经济和实习实训基地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自主编写和完善系列专业教材,新编2~3部教材,并且申报省级规划教材。
5.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借鉴德国的企业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我校物流管理专业“能力导向”型实践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理顺实践教学管理体,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体系。
进一步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改扩建工作,提高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的规模与水平;加强与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合作,提升校外合作单位的层次和联系紧密度,可以新增加2~3个稳定、有教学意义的实习实训基地;要积极采用“双师型”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加物流管理专业设计大赛、“挑战杯”大赛、各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改革教学方法手段
在以教师为中心转移至以学生为中心的背景下,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大量在线网络课程的出现,教学资源也较从前有了巨大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要随之变革。改革传统的教师主导授课,多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情景模拟型”教学方法,加大讨论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任务完成式教学的比重。
丰富和完善课程考试形式,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将口试(答辩)、小论文(设
计)、调查报告、课程论文和操作等纳入考核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探索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教学中设置课程论文撰写环节和课程论文讨论环节,加强学生学习诚信教育和管理。强化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湖南工程学院物流专业综合改革的具体方案
1.以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以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学生三大结构模块(见下图)。
(2)以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框架(见下表)。
2.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切入点,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1)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物流管理专I教师队伍”,以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教材建设为载体,由校内专任教师和合作单位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结构合理、能力互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团队成员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的专任教师实施理论教学,又有实践经验丰富、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
能力的兼职教师提供强力的实验技能实训,形成具有良好知识结构和以中青年
为主体的师资队伍,为实现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2)积极建设教学团队。综合的考虑优化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以教学团队负责人为引领,以重点课程建设为依托,以校、院质量监控为保证,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打造采用“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队伍组织模式。通过校企通力合作,实现学校、政府、企业、学生多赢;实施科学管理,明确各方责任与利益,通过建设和运行科学的监督考核制度,保证团队的持续发展。
3.积极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依据《管理学院 “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热爱
教育工作、教学经验丰富、了解社会需求、团结向上、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
队伍。积极开展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强化教师的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同时,重点对现有师资不断培养, 积极聘请校外相关单位物流专家来校兼职授课。
4.以能力培养为着眼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尝试“3+1”培养模式。“3+1”培养模式,即
前三年在学校完成基础知识技能模块、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模块及专业实验与综合实验实训模块任务,最后1年在企业完成生产实习和实践及毕业论文模块。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已建立多个实习实训基地。今后35年根据各基地的建设情况和学生的实习效果,共建更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e极探讨和完善实践教学的模式,形成一套适应社会需求的较为完善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3+1”培养模式,为其他管理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示范和参考作用。
(2)尝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与以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的多家企业,进行下一步的深度合作,尝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5.以课程、教材建设为关键点,丰富专业教学资源
(1)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坚持拓宽基础、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办出专业特色的基本原则,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在遵循学校培养方案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尝试开始“物流管理系列大讲堂”、学术竞赛和大学生科研活动等,且由相关教师担任导师在课外给予指导。
(2)利用网络共享课程开放在线课程为契机,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利用教学资源建设中国家大量引入MOOC、SPOC、课程云项目的时机,以国家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网络共享课程建设为契机,在原有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学习先进的国内外教学资源,“建好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的网络资源,全面推进这些课程的建设。
(3)加强教材建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材都选用精品教材,并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尽量选用既有理论深度,同时又注重实践操作性的教材,选用获奖教材、推荐教材和原版教材比重占100%。同时, 组织教师立项编写高质量教材;自编配套辅导教材和讲义,制作和充实各类声像教学资料,积极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CAI课件,录制网络教学视频。
4.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根本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1)构建能力导向的模块化“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各环节,整体
上进行系统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践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
(2)加强实验实习考核考评制度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良好有效的考评体系,对实验实习的各个环节实行良好的管理,以保证实验实习达到预期效果,逐渐改革仅采用简单的实习报告评分的制度,强调动手和启发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改革实验课程教学。通过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并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思想,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分别组成不同类型实验小组, 例如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群体,组成物流市场调研、物流系统设计等实验学习小组,由学生自由自主设计课程相关实验内容环境等,并提交实验设计报告;而一般学生可以组成综合型实验学习小组。
6.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着眼点,提高科研水平
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以科研促教学。依托该专业师资力量,整合联盟高校力量,积极开展社会研究,在申报纵向课题的同时,充分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在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物流园区规划、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湘江沿岸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等方面组织申报横向课题,为湖南省尤其是湘潭市物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研、人才支撑, 为培养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奠定基础。同时,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融入课堂,有效促进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雷勋平,刘 晨.基于“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视角的铜陵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问题研究[J].学周刊,2016(4).
篇5
[关键词]物流管理 实践教学 体系建设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物流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高校物流专业发展起步较晚,常常出现物流毕业生“找工作难”与企业“招人才难”的矛盾局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正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其核心要素应包括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保障措施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质量评价与监控等方面,本文对此作详细阐述。
1、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建设
1.1 实践教学目标
物流实践教学目标应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工作能力。物流专业人才应能“通业务、善合作、精管理”。所谓“通业务”,即指通晓各类商品的性能及储运条件,熟悉现代物流作业流程及规范;“善合作”则指在现代物流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等环节中,需要不同领域人员的合作与配合,要求专业物流人才具备很强的合作意识;“精管理”,即所培养的物流专业人才是以成为管理者为职业发展规划方向,并非物流产业的一线人员,要成为合格的物流管理者,不仅要具备管理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敏锐的判断能力,具备较强的企业运营组织计划协调、人际交往与沟通。物流实践教学应达到这样的目标:通过实践教学的实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具备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专业能力,如物流流程设计能力、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决策判断能力、社交能力,以确保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物流企业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2 课程实践教学
为力促教学改革,教育部指出应构建模块式课程结构和弹性学制。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对学生知识、能力与创新要素的综合分析研究,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需求(培养目标、专业需求、知识积累、发展兴趣等),以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自主学习为目标的跨学科立体化实验教学课程新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专业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但是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方能显现,实践课程则需要有理论知识作为主线贯穿其中。这意味着理论课程的教学可开展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为促进学生吸收理解理论知识,一般可在授课中通过运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方式方法,借助现代教学多媒体技术,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况,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纵观现有课程实践教学设计,通常是将具有内在关联性的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整合起来,分为若干能力模块,有序开展课程教学及阶段性专业实训,实训课时占一部分,以此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如某物流学院根据物流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其中专业体系包括基本素质学习领域、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扩展学习领域等四个部分。
1.3 专业综合实践
专业综合实践是在专业课程有一定积累基础上,通过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来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模拟操作,如ERP模拟实验室、供应链管理系统、电子物流系统设计、物流管理模拟仿真等。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培养物流管理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开发应用能力。因其综合性,通常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开展,以项目为导向,将物流各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和技能串连起来,模拟真实岗位情境,如商品采购、入库、定仓、转仓、分拣、出库、调度、配送等环节进行操作。
本科阶段前三个学期因专业课程还未全面开始,一般可安排专业认知实习,通过安排每学期一两天的物流企业参观,了解物流管理职业的工作特性,接触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让学生带着疑问到课堂上寻找答案,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从第四学期开始,学生对物流专业有初步的认识,有一定专业知识积累,可安排一个完整周期时间(最短至少一周)进行社会调查或企业见习,以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能串成一个系统,而非仅是单独的知识点,~方面了解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是如何开展,另一方面也能发现实际操作中的困难与局限,引发学生深入研究实际问题的兴趣。在第五、六学期应安排综合性专业实习,帮助学生整体认识物流企业整体运作流程,培养学生系统看问题的能力,扩大其全局观,调动自主学习主动性。第七学期,专业课程开始接近尾声,应安排一个完整周期进行实训,至少一周时间,让学生在全真模拟企业环境下,在给定企业情况下,要求学生设计物流流程,以培养其判断、决策、组织协调及动手创新的能力。
1.4 工作岗位实践
工作岗位实践一般是指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两大部分。顶岗实习主要是在校外实践基地开展,毕业实习则侧重于学生到各种企业单位的实习活动。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时长至少3个月,实践目标是要通过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锻炼,让学生明晰物流岗位的相关职责,并在企业员工这一角色中提升工作胜任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可让学生按自身的就业兴趣方向来选择相关物流企业及顶岗实习的岗位,并给予配套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全程参与。
毕业实习一般需要安排在第八学期,为期6个月,这是学生树立良好就业心态的重要时期。学生可自行寻找相关物流企业或通过学校推荐获得毕业实习机会,实践目标为充分认识企业具体物流功能的运作、物流设施设备操作及保养,发现企业物流管理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等,并最终以毕业实习报告的形式将自身在企业的各种收获记录下来,总结分析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建设
2.1 师资队伍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具备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操技能,针对目前这类“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可从“请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所谓“请进来”,是指可通过系列人事政策,引导教师来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可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物流企业相关管理者担任实践教学辅导教师,独立开展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或者与学校教师联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以将其经验传授给学生,充实教师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另外亦可通过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形式,聘请物流企业骨干作为名誉教师,定期为校内师生开设专题讲座,解疑答惑。这一模式在我国台湾地区得到大力的推行,如台湾大学的兼职教师占比近40%。
所谓“走出去”,是指物流学院应在不影响教学科研工作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建立健全机制,鼓励物流专业教师到相关物流企业或部门兼职,或让其脱产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参与物流实践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在真实工作环境中体验物流工作,思考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发挥自身的理论优势,探讨研究这些问题,以提高其实践指导能力。另外,也可在带领学生实训或实习中,深入了解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并收集丰富的实际案例,将企业真实场景引入课程,丰富课堂案例。
2.2 实验室设施建设
实验室是加深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理解、提高其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纽带,实验室建设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成效高低。物流学院应根据其所设定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在现代物流核心理论及流程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特色,参考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及岗位,通过物流软件模拟与物流仿真实训的有机结合,完善校内仿真实验室建设。从培养学生能力上看,实验室建设应达到以下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更好理解物流流程及基本概念,并掌握各个操作环节;二是培养学生的关键物流技术能力,通过让学生操作先进实用的物流技术设备,锻炼其操作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分析物流的能力,强化学生对物流全过程的信息、各职能模块的掌握,提升对物流应用及分析能力;四是培养学生的物流职业基本素质,通过实验室模拟、角色扮演、问题研讨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物流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树立物流职业人的基本素养。
一般而言,不同的实践教学目标需要不同条件的实验室来实现。从功能来看,分为纯系统演示实验室、模拟操作实验室和配备一定物流设施及技术工具实验室。纯系统演示实验室通常是多媒体教室,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向学生提供投影模拟、软件演示等;模拟操作实验室则是通过条形码、电子拣选系统、RYID技术、物流仿真模拟等形式,以配置物流系统为模拟平台,以仿真技术为支撑,实现一个整体、先进、实用、经济的现代物流综合模拟实验室,以便学生能上机模拟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国际货代报关管理及配送管理等;配备一定物流设施及技术工具的实验室,通过实物演示加深学生对物流工具的认识,实现从模拟到学习实际操作。
2.3 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一般分为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两种。校内实习基地包括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办企业,其组织管理较为方便,但因投入有限,可供学生实习的种类较少,无法完全展现现代物流真实环境,也就无法给以学生真实感。校外实习基地则能够弥补校内实习基地的缺陷,真正到物流企业现场,了解企业实际需求,给予学生真实的实践环境,锻炼其专业操作技能及沟通执行等能力。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对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物流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企业往往因担心引入学生实习不利于按计划进行作业,再加上宣导不足,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或仅接受少量学生,导致工作岗位实践质量不高。目前在“产学研”机制引导下,物流学院顺势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企业联系,在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原则下,积极与物流企业或部门联系,建立合作关系,整合各种资源,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或成立校友会,促成实践基地建设协议的签订。
2.4 规章制度建设
科学管理有利于从根本上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确保实践教学有序开展。制度则是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合理、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达到实践教学高水平产出。本科物流专业经过近几年对实践教学的探索,在吸收和借鉴其他以往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从实践教学的组织、教学计划执行、安全管理、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实践教学考核等全过程的规章制度,形成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建设管理制度、校内外实习基地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学习管理制度等,以良好的制度条件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3、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建设
3.1 对实践教学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
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评价是对其实施情况的监督及改进,它贯穿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以反映出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并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实践教学实施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见图1)。
3.2 对实践教学参与主体的评价
3.2.1 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情况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学生在实践中参与的态度是否端正,学生物流操作技能有无得到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升,学生对物流职业认知是否有提升等。通过教师的评价及反馈,让学生了解自身理论联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教师指导下能不断进步。目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常用的有三种类型:一是日常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差异进行不同评价;二是阶段性评价,教师定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进步与不足,并指出下一阶段的改进建议,一般在每学期的1/3或半期时间开展;三是期末评价,教师在期末针对某一学生表现情况进行讨论,并形成一致意见,指导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学生学习态度或工作态度、责任心与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情况、工作效率及效能、职业道德给出书面评价报告。教师要保证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教师日记是其重要的原始资料,需要记录每个学生做得好与不好的事件记录。通过测评,能全面、系统了解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也能从这些反馈信息中获得不断自我提升的方向。
3.2.2 学生对教师实践教学情况的评价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评价,能检验教师领会实践教学理念的情况,实践教学让学生受益的情况。一般而言可通过教师课前准备情况、教学控场能力、教学质量、教学方式方法多样性、教师个人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