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调研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层社会治理调研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基层治理弱化导致治理层面的稳定问题
当前治理层面的问题主要是由基层政权功能的弱化乃至丧失造成的,而非基层政府的权力过大造成的,这是目前社会各界容易对基层维稳产生误解的地方,一般认为维稳乱象乃是由基层政权的权力过大所致,其实不然,我在基层的长期调研发现,恰恰相反,正是基层政府的权力过于弱小而非过于强大,导致了治理层面稳定问题的大量发生。
进一步来看,为什么会有基层政权治理功能的弱化呢,这种弱化又是怎么样导致不稳定因素增多的呢?这一切乃由近期以来基层治理体系的瓦解和重构造成的。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基层治理体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基层政府的权力弱化、职能上收、财政困难,公共服务职能难以落实,成为所谓的“悬浮型政权”,因而,基层社会的大量矛盾和问题无法在基层治理体系内获得解决,而农民则要求更高层级的政府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形成越级上访和其他不稳定因素,形成了治理层面的稳定问题。就笔者在基层的调研来看,治理层面的不稳定因素是当前稳定问题的主要来源。
治理型不稳定问题构成当前农村不稳定因素的主体类型,治理层面的不稳定问题要求基层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们应该强化乡村治权,而不是进一步弱化之。正可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稳定问题从治理层面转向行政层面
行政层面的稳定问题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政府制造出来的,而是由治理层面的问题转化而来,因为基层治理体系的弱化,问题和矛盾上移,群众要求政府承担责任,这就迫使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之作出反应,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并逐步发展出一整套维稳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
当前,维稳工作已经成为基层政府的中心工作。县委书记大接访意味着以县为主的维稳工作体制已经形成,县委书记大接访实现了制度化、常规化,许多地方的县级局升格为群众工作部,成为副处级单位,而大厅则成为县级政府工作量最大的部门。
行政层面的稳定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是在当前考核体制下产生的问题,严格的维稳考核机制使基层政府对稳定问题产生过敏性反应,将所有治理层面的问题均纳入维稳工作的范畴内,反而不利于问题在治理层面的解决。并且乡镇政府采取非正常手段处理稳定问题,同时,这种维稳体制也被少数人利用,他们利用当前的体制要挟基层政府,产生了一批以获取不合理利益为诉求的老上访户,基层政府疲于应付,真正合理的治理问题反而无法得到解决。
治理和行政层面的稳定问题被“泛政治化”
从农民上访和的动机来看,以政治为直接目的的为数极少,绝大多数不稳定因素都是治理层面的问题,并在行政层面表现出来,对政治的直接冲击几乎不存在,当前基层社会的稳定问题以治理型不稳定为主要类型。但从客观影响来看,如果治理层面的问题处理不当,或者处理不及时,将会产生大量的越级上访和。就笔者的调研来看,在市县乡三级的不稳定因素,不管其主观诉求,还是客观影响,均表现为治理问题在行政层面的表现,到了省里,则会产生一些政治影响,一旦到了北京,稳定问题便脱离了治理和行政的逻辑,而进入到政治逻辑中去。
篇2
关键词:协商民主 代际 视角 实践 功效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型民主理论范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学术界,是建立在对自由主义和代议制民主的批判之上的。首次从学术意义上提出“协商民主”的是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比赛特,其在发表的《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一文中,在反对精英主义的同时积极倡导公民参与。
一、不同代际研究
之后协商民主理论研究,从时间发展来看,可分为三个代际[1],分别是:(1)第一代协商民主理论研究以罗尔斯及哈贝马斯为代表,其专注于对“协商民主的规范正当性、对该理论的解释以及该理论的必要组成要素”的研究;(2)第二代协商民主理论者以詹姆斯?博曼、艾米?古特曼和丹尼斯?汤普森为代表,其是在第一代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基础上,“在考虑协商民主的制度化的时候,着重考虑社会的复杂性,在此过程中修改了协商民主理论”;(3)第三代协商民主理论者则以瓦尔特?巴伯和罗伯特?巴特莱特、艾温?欧佛林和约翰?帕金森为代表,其亦是在前代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怎样的制度能使协商民主在复杂的社会中得以实现。从协商民主的代际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对其的研究“已从‘理论陈述’转入了‘操作化’阶段”[2]。
二、不同视角研究
从研究视角来看,第二代协商民主理论者便已在第一代协商民主理论者的研究基础上衍生出不同的视角,也就是协商民主研究初步考虑“操作化”时的研究成果。具体观点有如下几种:
协商民主是一种政治决策机制。米勒认为,当一种民主体制的决策是通过公开讨论——每个参与者能够自由表达,同样愿意倾听并考虑相反的观点——做出的,那么,这种民主体制就是协商的。[3]
协商民主是一种团体组织形式或政府形式。乔舒亚?科恩认为,“协商民主意味着一种事务受其成员的公共协商支配的社团。这种社团的价值将民主本身视为一种基本的政治理想,而不仅仅是可以根据某方面的平等或公正价值来解释的衍生性理想”。[4]
协商民主是一种治理形式。瓦拉德斯认为,多元文化民主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公民的分裂与对立,“协商民主是一种具有巨大潜能的民主治理形式,它能够有效回应文化间对话和多元文化社会认知的某些核心问题。它尤其强调对于公共利益的责任、促进政治话语的相互理解、辨别所有政治意愿,以及支持那些重视所有人需求与利益的具有集体约束力的政策”。[5]
然而,“在为了确保协商民主在复杂社会中得以实现所必需的制度类型方面”[1],第二代协商民主理论者依然没有给出操作上的具体说明,这也是第三代协商民主理论者着重研究的内容。
三、实践及成效
协商民主在实践中,大到公共政策的形成,小到基层治理,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其主要形式[6]包括:1.公民会议,该形式是公民通过会议方式对相关议题进行讨论并形成报告,最终将报告送交到议会和相关政府部门以影响政策制定。2. 协商式民意调查,该形式运用相关调查方法,并通过与普通公民面对面沟通的方式了解民意;3. 公民陪审团,该形式是通过一个委员会选择专家、政府人员和随机抽选出陪审团成员,促成公民、政府人员与政治人物之间的对话,陪审团对一定议题进行协商,产生一份决议或提出建议进行公示;4. 愿景工作坊,其程序包括介绍不同的愿景、角色扮演和愿景建构、提出行动方案、选择和评估行动方案、形成共同的行动方案以及公布结论等。在我国,许多学者认为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协商民主的一种形式;而协商民主在我国基层管理中的实践形式更为多样,例如:1、公民评议会,其包含政府业绩报告、公民讨论、市民信任投票这三个阶段,投票结果影响官员政治前途;2、社区议事会,这是社区公民在政府部门引导下共同参与讨论社区决策的治理形式,享有议事权、提议权、督察权,行使“居民会议”的职能,类似还有社区议事园的形式,就是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议事会、议事箱、议事厅、议事栏为载体的社区议事机制;3、 民主恳谈会,这以浙江温岭的实践为代表。
从各种对协商民主实践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其有以下几方面的功效:1.扩大公民参与,提高了公共决策的正确性与合法性;2 .协调各方利益,避免矛盾出现,从而降低了社会风险;3.协商民主式的政策制定有利于政治民主和政治透明,进而有利于责任政府和透明政府的建设;4.协商民主的形式,有利于增强公民参与的意识和公民精神的培育[7];5.推进了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同时改善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8]。由此可见,协商民主的实践,通过协调各方利益,提出符合所有公民意愿的决策方案——这一过程,保障了基层社会事务管理的有效性,减少了社会性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减轻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
协商民主产生于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其所体现的参与性、协商性、平等性、合法性、责任和理性等核心理念[7],正是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虽然协商民主的实践并未十分丰富,然而,其在未来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基于我国政治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发展协商民主是大势所趋。(作者单位:浙江师范的大学)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艾斯特著,蒋林、李新星译,《第三代协商民主(上)》[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3期。
[2] 李强彬,《国外协商民主研究30年:路线、视角与议题》[J],《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2期。
[3] David Miller,Is Deliberative Democracy Unfair to Dis advantaged Groups? Democracy as Public Deliberation:New Perspectives,Edited by Maurizio Passerin D’entrèves,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2002.P.201.
[4] Jorge M.Valadez,Deliberative Democracy,PoliticalLegitimacy,and Self-Democracy in Multicultural Societies,USA Westview Press,2001.P.30.
[5] 陈家刚,《协商民主引论》[J],《与现实》,2004年第3期。
[6] 马奔,《参与式治理:大陆与台湾地区协商民主实践比较研究》[J],《东岳论丛》,2011年第12期。
篇3
司法所是我国司法行政系统最基层的职能工作部门,承担着面向基层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教育等项重要任务。为了保证司法所依法、全面、正确履行各项工作职能,不断提高司法所业务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其在基层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促进民主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现就加强司法所业务规范化建设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司法所业务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司法所业务规范化建设是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积极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是今后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工作的总纲。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系统的基层组织,与其他基层政法组织优势互补,密切协作,共同担负着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使命。司法所组织开展的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以及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等各项工作,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现行法治运行机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司法行政系统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基层社会的具体实践。
(2)加强司法所业务规范化建设是司法所依法、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需要。近年来,各地在积极推进司法所机构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司法所业务规范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目前各地司法所业务发展得不平衡,有的司法所建立后,片面强调硬件建设,没有迅速有效地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有的开展工作很不全面,没有把司法所承担的“八项职能”落到实处;有的开展工作很不规范,在履行职能时不能严格依法办事,甚至超越职权范围,滥用强制手段,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司法所职能作用的发挥,还将动摇司法所在基层政法组织建设和法治机制中的地位,影响到它的进一步巩固和健康发展。因此,要大力加强司法所业务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司法所的职能及开展业务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建设,促使司法所各项业务在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上运行,保证司法所严格依法、全面、正确履行各项职能,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
(3)加强司法所业务规范化建设是司法所自身巩固、提高、发展的需要。司法所只有不断加强业务规范化建设,全面履行职能,积极开拓业务,努力地“为一方服务,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繁荣”,才能显示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为自身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
(4)加强司法所业务规范化建设是强化县区司法行政机构地位和职能的需要。司法所作为县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它所承担的各项职能是县区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在乡镇(街道)的延伸,它所开展的各项业务工作是县区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司法所业务规范化建设,保证县区司法行政工作有效地落实到基层,是不断提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整体水平和社会效益,强化县区司法行政职能的重要环节。这对于在地方各级政府即将启动的新的机构改革中进一步巩固县区司法局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二、要正确认识和全面履行司法所管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各项职能
(5)司法所作为县区司法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是承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部门,必须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纲,以“大服务”思想为指导,正确把握和全面履行《司法部关于加强司法所建设的意见》(司发通[1996]081号)所规定的各项职能,充分实现司法行政系统所承担的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教育等重要职能向基层的延伸和拓展,促进和保障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6)协助基层政府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这项工作的重点是,协助本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制定依法治理工作规划,积极推进和逐步深化依法治乡(街)、依法治村(居)、依法治厂(矿)等各层次依法治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主动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政务决策、建章立制和行政执法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协助基层政府依法处理好本地区的重大经济、社会事务,特别是事关社会稳定和群众利益的各种涉法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导辖区内各村(居)委会依法自治,依法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特别是农村地区要帮助建立健全村民选举、民主议事、村务公开等各项制度,逐步实现村务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法制化;协助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机制;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法律培训,不断提高其依法行政意识和依法行政的水平。
(7)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这项工作的重点是,指导村(居)委会和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城乡集贸市场建立健全调解委员会和三级调解网络,在城乡结合部、厂村(街)结合部和纠纷多发的毗邻地区建立发展联合调解组织,并指导调解组织搞好队伍建设、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制度建设;坚持调解主任例会制度,多形式开展对调解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调解队伍的法律素质和调解水平;要及时总结交流人民调解工作的经验,加强对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结合本地区民间纠纷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新情况、新特点,重点抓好防止纠纷激化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民间纠纷排查和专项治理活动,积极协助和参与重大疑难和易激化民间纠纷的调解,并虚心接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监督,及时发现纠正不当和错误的调解;主动向本地党政领导和有关政法部门反映情况和意见,争取重视和支持,解决调解工作遇到的困难,有效维护调解人员履行调解职能的正当权利,保障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制度、工作、报酬的落实。
(8)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这项工作的重点是,根据司法部的有关政策、规定和本地司法行政机关的部署,负责规划、指导、监督本乡镇(街道)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巩固健全基层法律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争取基层政府支持,不断改善办公用房以及装备设施建设;指导法律服务所认真充分地履行法律服务职能,围绕基层工作重心,大力开拓业务领域,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业务切入点和增长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严禁越权或违法执业,并主动争取本地律师、公证组织的支持和协作;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执业监督检查工作,保障其依法执业,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9)代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处理民间纠纷。这项工作的重点是,代表基层政府及时受理调处群众要求政府解决的纠纷或调解委员会解决不了的疑难纠纷;在处理民间纠纷中要坚决贯彻调解为主和依法处理的原则,主动争取有关部门协助,努力解决纠纷所涉及的实际问题,对重大疑难纠纷特别是群体性纠纷的调处要及时向基层政府请示汇报,对随时可能激化的纠纷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控制事态的扩大与恶化;对作出处理决定的纠纷,应当监督当事人自觉执行,对事后反悔拒不执行又不的,可以采取法律许可的措施督促执行,或动员帮助当事人诉诸司法程序解决。
(10)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这项工作的重点是,根据全国和地方人大普法决议和本地有关普法工作部署,承担本乡镇(街道)普法工作的规划、组织和实施工作;组织建立基层法制宣传网络,负责培训法制宣传员队伍;根据各时期普法重点并结合本地实际,切实加强有关重点法律的普及宣传工作,把普法工作与逐步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加强对乡村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板)报、讲台、夜校等宣传阵地,大力开展法律讲座、以案讲法、知识竞赛、咨询解答、文艺表演、巡回演讲等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对普法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及时总结交流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的经验,不断提高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11)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和帮教工作。这项工作的重点是,在本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领导下,承担本乡镇(街道)安置帮教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和有关协调工作;组织辖区内的村(居)民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帮教队伍及其组织网络,并指导其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要全面掌握本辖区刑释解教人员和在押在教人员情况,组织落实接茬帮教措施,建立实施帮教责任制;积极协调争取多方支持和有关部门扶持性政策与经费保障,及时解决安置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广辟安置就业渠道,有条件的应利用社会企业发展过渡性安置基地或创办安置实体;加强工作调研、指导和检查督促,不断提高安置率和帮教质量。
(12)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这项工作的重点是,在本地综治部门领导下,充分利用自身职能优势,通过法制宣传努力提高广大群众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权的自觉性,积极参与对本地区治安隐患和不安定因素的排查、治理和防范工作,协助参与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协助组织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治安模范村”和评选“遵纪守法光荣户”等群众性活动;按照综治部门的部署,积极配合、参与本地“严打”斗争和各种专项打击统一行动。
(13)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要不断增强全局意识和组织观念,认真完成基层政府和上级司法行政机关交办的有关工作和法律事务,充分运用各项职能手段,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基层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必须严格依法行使司法所的工作职责,提高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水平
(14)要正确处理司法所工作与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关系。司法所要增强大局观念,把业务工作与基层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本职业务和发挥职能优势,为中心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但不得超越职权范围,更不得以任何理由参与侵犯群众权益、加重农民负担等违法乱纪活动。要正确处理司法所工作与基层法庭、公安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工作的关系。司法所对依法应由其他政法部门处理的事务,既不应越俎代庖、越权办案,又不可敷衍塞责、一推了事,应当加强与其他政法部门的信息沟通与业务协作,实行联动服务,优势互补。要正确处理司法所与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关系。两所职能既不能交叉,更不能替代混淆。有条件的地方,两所应当分设,各司其职;不具备条件的,可以保留现行合署办公的体制,但要分清两种职能,人员应适当分工,防止以司法所名义开展有偿服务或以法律服务所名义行使管理职权的现象发生。
(15)要严格依法开展业务。司法所在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中,必须准确掌握和正确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在协助基层政府开展依法治理工作中,要运用审查、修改、咨询、建议等各种服务手段,充分发挥法律参谋、助手作用,保障其依法行政,依法建制;在代表基层政府调处民间纠纷时,要严格遵守处理程序,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及时化解纠纷矛盾,严禁采用强制压服手段,严禁干涉、妨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在协助基层政府治理关系群众利益、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特别是农村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时,要严格依照法律和政策办事,主要运用疏导教育和依法定程序处理的方式,严禁采取任何违法的强制性手段,严禁非法拘禁或变相拘禁(如强制办班),严禁实施处罚和变相处罚,严禁使用警、戒具。
(16)司法所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必须恪守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司法所工作人员要树立公仆意识,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基层社会服务;要充分履行应尽职责,维护群众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和政策的正确实施,维护正常的经济、社会和法制秩序;要秉公执法,廉洁自律,自觉维护司法所的声誉和形象;在工作中不得以冷漠、生硬、蛮横、推诿或拖延的态度对待当事人,不得利用职权或执行职务之便向当事人“吃、拿、卡、要”,不得利用职权强制、压服甚至打击报复当事人,不得侵犯或限制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
(17)司法所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要根据司法部的统一规定和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和工作需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的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和培训、自学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职责分工与岗位目标责任制度,重大业务请示报告、集体研讨制度以及对突发、易激化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健全体现责权一致原则的定期考评、勤政廉政、奖勤罚懒等人事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与开展业务相配套的登记、统计和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司法所工作公开公示制度,做到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结果三公开,并通过设置举报电话、接待群众来访、聘请执法监督员等多种形式,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同时建立健全自我监督制约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18)司法所应当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司法所必须严把进人关,切实按照干部任免权限、任职条件和考录程序,协助县区司法局和乡镇(街道)选配好干部;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队伍中形成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讲奉献的良好风气;要认真抓好业务学习和选送培训,注重智力投资,鼓励自学成才;要加强对干部的考核、检查和监督,做到奖优罚劣,对违章违纪的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对不适宜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要及时清退。
(19)司法所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改善办公用房、设施以及装备建设。各地司法所应当本着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争取本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财力、物力的支持,不断改善办公用房建设,配置必要的交通、通讯、文印、档案管理等办公设施。
四、切实加强对司法所业务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和监督
(20)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认识加强司法所业务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强化指导管理,加大监督力度,积极推进司法所业务规范化建设进程,不断提高司法所依法、全面、正确履行各项工作职能的能力和水平。
(21)普遍建立司法所的地区,司法行政机关应把指导管理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司法所业务规范化建设上来。按照本《意见》的规定和要求,对本地区司法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一次认真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本地区司法所业务规范化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在贯彻实施中,应首先组织力量,下功夫抓好试点,总结经验,树立标杆,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22)县区司法局对司法所业务规范化建设要实行面对面的指导。对司法所各项业务的开展要提出明确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工作指标能量化的应尽可能量化,措施步骤要有可操作性。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一个所一个所地检查督促,逐项逐条地检查业务规范化计划方案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纠正业务工作中的不良倾向。要积极向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宣传司法所的任务和职责,帮助理顺关系,争取重视支持,确保司法所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开展各项业务。
篇4
关键词:矛盾;纠纷;排查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101-02
当前我国在突飞猛进的经济增速、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矛盾纠纷发生率和激化率也在急剧地上升。如在乡镇地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贫富悬殊逐步加大,城镇化中农村征地数量增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等带来的社会矛盾越发多样化。如何妥善地解决纠纷和化解矛盾,平衡各方面的社会关系,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任何社会都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对江西省于都、新余、抚州三个地区的调研,提出了对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思考。
一、当前主要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
(一)矛盾类型涉及广泛
纠纷类型由过去以家庭矛盾、邻里矛盾为主发展到如今十多类,其中,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权属争议、环境污染及安全事故、医患、交通、意外等正常伤亡赔偿纠纷和涉法涉诉问题、涉军群体问题成了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民间借贷纠纷、经济合同纠纷、企地纠纷应运而生,不容忽视。
(二)调处成功率逐步提升
近年来,各地政府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高度重视,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机制,调处成功率逐渐提升。如新余渝水区近半年来矛盾纠纷95%以上得到成功调处,突出矛盾纠纷调处率达85%以上,连续多年没有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没有发生重大,没有发生进京非访事件,赴省进京上访大幅下降。新余罗坊镇2011年共发生各种民间矛盾纠纷344起,调处成功332起,调处成功率96.5%。于都县2012年1-7月,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067起,调处966起,调处率达91%。
(三)矛盾纠纷显现基层化
基层单位直接面对群众,工作很难十全十美;又因利益驱动、自身素质、知识水平等问题,在处理一些矛盾纠纷时如果不做到客观公正公平就会使问题积少成多,日益复杂,容易造成。
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方式方法各地具体实践
(一)创新目标管理责任机制,健全排调网络
一是各地均制定了有关社会矛盾排查的相关目标管理规定。如新余制定了《罗坊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方案》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意见。镇党委与全镇36个行政村和驻镇各企事业单位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将综治维稳工作纳入全镇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对村一级单位进行目标管理,对于年底考核成绩较差的村,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评优评先资格。二是各地形成了基层综治网络。如罗坊镇成立综治、公安、司法、等为一体的和谐平安联动中心,村级成立治保、调解、巡逻、安置帮教等维稳综治工作队伍,全镇276个村小组都成立了平安和谐理事会,通过镇村组三级基层综治组织建设,编织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综治网络。于都县建立健全了村(居)民事纠纷调解中心、组(社区)民事纠纷调解站。在全县356个行政村、30个居委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有委员2702名,人民调解员3860名,夯实了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
(二)抓主要矛盾,讲究调处方法方式
在有效处理各类问题和矛盾纠纷工作中,各地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以下几种方法:(1)因势利导法。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抓好群众关注的切身利益,积极引导其依法维权。(2)重点突破法。对可能酿成较大规模的苗头隐患,采取“隔离现场”的方法,或抓住关键人物,有的放矢,各个“击破”;或请上访群众推选代表,与县领导面对面谈话,协调解决问题。(3)敲山震虎法。很多因纠纷导致的是因为少数人情绪激动,挑起事端。因此在发生之时,稳定百姓情绪、抓住少数“带头人”成为思想工作的突破口。
(三)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基层力量在矛盾调处中的积极作用
指出,乡土社会的社会流动不构成这个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仍旧是血缘大于地缘,“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在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力量,搭建桥梁,可以起到更好的沟通与引导作用。如抚州六家桥乡于2012年2月开始“三老工作室”项目,从各村选拔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老长辈”,担任民事兼职调解员、政策宣传员、事务监督员、矛盾信息员,成立“三老工作室”,协助村委会处理各种村级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他们信息来源早、到达现场快、调处方法有效的特点,“抓早、抓小、抓苗头”,更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四)以强化服务为重点,积极帮扶与稳控化解相结合
欠发达地区很多矛盾纠纷的产生源于经济问题,从做好服务入手,帮助困难群体走合法程序解决矛盾问题;从完善弱势群体保障工作入手,解决就业脱贫等相关问题,是化解矛盾纠纷的一大突破口。如于都县大力开展帮扶解困工作,努力从源头上消除各类弱势群体因生产生活困难而上访、因请不起律师而采取极端维权事件的发生。新余市渝水区还率先在全省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在全省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达4778人;建立涉法涉诉专项救助基金,区财政每年都安排了20万元资金用于解决涉法涉诉困难人员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其次,解决了急弱势群体之所盼,投资2000余万元新改扩建了全区所有农村敬老院;投资1800余万新建了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渝水区儿童福利院,让所有孤残儿童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成立渝水慈善总会,使一大批因大病或天灾受困的群众得到应急之用。此外,渝水区重点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不断拓宽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同时加大小额贷款力度,为失地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帮助。据统计,近四年来,全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2万人,下岗失业再就业8400人;累计共为1815人发放小额贷款5685万元,小额贷款担保工作名列全省第一。
(五)建立维稳应急调度中心,完善应急服务管理体系
当前矛盾凸显时期,有些因矛盾而起的突发性事件始料不及。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提高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科学决策和综合协调、组织、指挥能力,有必要建设应急服务管理体系。2009年,新余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区维稳应急调度中心,区委书记担任调度中心总指挥长,区长任副总指挥长,区委政法委书记任常务副总指挥长,结合区领导分工和各部门职能,中心下设8个维稳应急领导小组,每个小组由1~2名副县级领导、若干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应对处置教育卫生、农林水利、企业改制、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征地拆迁安置等8个方面的突出矛盾纠纷,实行对口受理、权威解释、高效处置,有力提高了全区维稳与应急的整体水平。至目前,全区连续多年没有发生一例在全市有影响的。
三、思考与建议
(一)整合资源,完善多元化的社会管理和教育机制
有效解决目前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需要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对国情省情的介绍,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利益分配问题的根源所在,意识到目前我国阶层差异存在的必然性,使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正确处理个人利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制观及守法意识,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认真履行义务,树立和维护法制权威。
(二)重视社会精英,增强调解的基层力量
社会转型时期,基层矛盾纠纷多,调处工作量大,如果单纯依靠基层干部处理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例如村庄中的致富能手、高学历者、老书记、老党员等精英在村民中有较高威望,他们大多有知识、懂政策,有发展眼光、讲信义。对于这类社会精英,如党政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和道德精英,政府应加强他们的权威的引导,充分发挥其在农民心目中的力量,使其在新型矛盾纠纷中起到非常重要的疏通作用。其次,基层组织的公共权威,如村委会、居委会的权威等也要通过自身的建设得以提高,以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民心目中的权威力量。要加强基层的法制宣传,还要长期不懈地坚持建设基层社会健康和诚信的社会氛围。
(三)大力发展经济,构建合理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
贫富差距过大、利益分配不公而导致的经济矛盾是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是影响、制约各类矛盾发生的主导性矛盾。因此,大力发展经济,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是正确处理我省社会矛盾纠纷的关键,是解决一切社会矛盾纠纷的前提所在。目前,我省应该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优生态、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特别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要推进保障房的建设,重视困难群体的就业扶持;全面推进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确保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只有增强我省的综合实力,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才能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我省社会稳定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四)畅通渠道,建立健全表达与反应机制
所谓表达机制,就是使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有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正常渠道,重点解决好易诱发的矛盾和问题。建立和完善民意表达机制,“政府官员要与公众对话,不同的利益诉求要公开表达和相互对话,对话后的共识,要影响政策及其实施。人们在对话和参与中会获得新视角,获得成就感,从而成长为积极的、负责任的公民。享有充分权利保障和充分自由的公民,才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1]要健全完善机制,建立问题复查复核终结制度,规范工作秩序,落实工作责任,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渠道能够得到有力解决。要加强党政领导直接了解社情民意的通道建设。在互联网和政务公开网建立并公布专门的电子信箱,并在网上就有关问题向有关部门直接进行批复,畅通民意反馈落实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作出依法、及时、合理的反应。
篇5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7 ― 0005 ― 0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实践育人,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把握如下主要环节。
一、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思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既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开展理论以及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更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和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因此,实践教学的改革要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论课和思想品德修养课等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学会分析现实社会、人生等各种现实问题是其关键,不仅“入耳”,更要“入脑”、“入心”。
二、认清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意义
实践教学意义,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改变长期以来“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少教师拘泥于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力求讲全讲深讲透,追求理论的完整性,造成教师之间争课时,课程之间争课时。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更多关注对学生政治方向、思想意识和所谓知识点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作为接受主体的接受程度及其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影响了教学效果,导致学生直接面对社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三、遵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突出育人这个根本,逐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立足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需求,认真研究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立足现实,着眼未远,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2、“一体化”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从组织到考核都要体现相互衔接,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知、思、行”三者有机统一和共同作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完成培养“懂知识、善思考、会实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任务。
3、主体性原则。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发挥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环节,亲身体验和验证所学理论,加深对所学理论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内化”为学生自我成长的自觉价值选择,切实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思想理论水平。
四、凝练出思政课实践教学重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主干课程教学重点分别是《基础》“道德法律意识与公民素养培育”、《纲要》“近现代历史与国情认知”、《原理》“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树立”的等,其结构体系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个人品德形成到合格政治素养培养的立体的教育目标体系。
而实践教学目标的安排,既要做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各门课程之间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又有效地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教育和自我成长,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化”与“内化”目标的衔接。为此,四门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重点分别应该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侧重引导学生参与道德法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公民意识与道德法律素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通过历史考察和演绎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对近现代历史与国情的正确认知能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重点通过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验证性实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塑造健全人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主要通过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引导学生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与逻辑脉络,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实践教学内容上要紧跟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之一就是紧跟形势,宣传国家最新方针政策,实践教学也不例外。思政老师每学年要根据四门课不同的特点,结合当年国际、国内和本校形势发展而相应调整实践教学方案。力争做到健康正确,灵活多样、反映时代气息、把握时代脉搏。
五、不断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鲜明的观点、鲜活的材料、鲜见的角度、鲜有的深度来教学,而这些就需要老师打破一直以来授课所遵循的惯例,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路径,要坚持课堂与课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校外为主;“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走出去”为主等原则,不断创新实践形式。除案例分析、课堂演讲、课堂讨论等课堂内实践教学外,还摸索出其它实践教学形式。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等革命遗址遗迹,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社会调查、大型展览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则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民营企业、基层社区、调查报告等方式让学生亲眼见证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基本原理》可利用所学举行时事热点评析,就当前国际、国内、校内重大热点问题和与师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问题进行调研、交流、探讨和老师点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就发生校内及周围社会中的不文明、不道德现象进行调查,并积极探求解决之道,从而激发大学生树立良好行为规范。
六、切实抓好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
在实践教学中要建立了实践教学活动机制。每年期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探讨和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要在遵循“突出实践性,发挥主体性,增强实效性”的前提下,明确学生参加和完成社会实践教学中的实施部门及其相关负责人以及指导教师的任务和职责,以便每次活动都在有组织、有领导、有方案的机制下高效安全地开展。
各思政老师要针对不同课程设定“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认真搞好落实工作。任课教师要根据要求设计若干调查研究选题,划分多个小组,明确社会实践目的,确定活动线路、方式、安全措施、注意事项等。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社会实践基地、当地企事业单位或其它城乡基层单位等进行实地调研。要通过实践让大学生充分接地气,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去看、去问、去思考、去探索人生的真谛,知晓乡情、民情、世情、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从而使大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国情,自觉拥护党的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达到帮助大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深化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七、科学评定思政课实践教学成绩
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包括学生自评和指导教师评定,前者由学习团队依据成员对团队成果贡献进行评定,后者由教师对团队成果及团队活动记录情况加以评定。同时任课教师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中相关要求对学生的调查报告或论文进行认真批阅、修改,评分,如:以《基础》课为例,大学生要根据所选定的实践教学活动方案是以大学生自己身边不文明现象的调研为主题,那么同学们就要积极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统计数据显示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等,做到了有主题、有材料,有分析,有思路,学生调查完毕后,立即以小组为单位上交调查报告并在所在班级上提交讨论,任课教师最后进行点评。让同学在相互交流和自己调查中受到教育。
同时,还要对时间效果进行评估。每一轮实践教学结束前,通过成绩评定会和教学总结会来进行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总结要依据教师的教学总结、学生反馈的建议意见来评价实践教学过程的得失,形成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措施和计划。同时上交优秀实践调查报告或论文到系部办公室,系部应给予相应表彰。
八、及时总结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
在高校,最难教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总是很枯燥的,老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听,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打破这样的局面,让理论课也能“活”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些概念、原则、结论,而应是一种理论思维,是观察世界、观察当代中国的基本立场、观点及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路的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共同探讨、研究、回答、解决时代、社会、人生中不断提出的难点、热点问题,这让同学们摆脱课堂的束缚,走入社会,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去了解我国的国情、社情、民情,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起来,让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教师也在指导、批阅学生社会实践作品中受到启发,做到教与研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既定的理论“灌输”向师生共同推演得出结论转变;由教师授业解惑向师生共同探讨解惑转变;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转变;由学校小课堂教学向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转变;由传统的“千人一卷”的考核方式向以理论思维的提升、能力的培养为目的考核方式转变。
九、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今后方向
从长期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要在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要选取精炼一些既有一定专业特征,又能联系社会实际的优选实践方案,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时间,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与条件,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实践训练。最终目的使学生学会如何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在资料检索、实践设计、动手能力、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多方面得以锻炼,以达到思想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中去,使实践教学迈上更新、更高的台阶。
〔参 考 文 献〕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文件汇编.〔G〕.2010:10.
〔2〕王冬生.高校教师资源是高等教育的第一资源.〔J〕.江西教育科研.2004.(08).
〔3〕张淑东.刘艳华.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5).
篇6
一是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机制,健全完善了《城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和《临时救助制度》,规范了程序、提高了标准,对符合医疗救助的贫困患者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达到了55%以上。截止目前,已解决医疗救助10.5万人次1868.3万元,解决临时救助1.5万人次673万元,其中春节期间慰问困难群众300余万元。二是全面落实五保供养政策,切实加强敬老院管理,帮助7户不宜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申请维修改造危房,4100名五保老人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在清溪敬老院建立了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推进了公办民营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三是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防控机制,制定完善了《救灾应急预案》,积极开展敬老院消防应急演练、突发自然灾害救灾应急演练,举办防灾减灾专题知识宣传。
一是巩固提升双拥创模成果。以新一轮省级双拥模范区创建为契机,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慰问活动。春节期间走访慰问驻区部队11个,看望了我区健在的4名原抗战老兵。主动公开抚恤标准,按时足额发放抚恤金,积极做好抚恤定补对象动态管理。认真做好2014年度冬季退役士兵接收、审查和培训工作,及时发放安置补助金。做好了2015年转业士官报到接收工作,拟定了安置方案。积极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三难”问题,今年上半年为10户重点特困优抚对象维修住房,为 135名优抚对象解决大病医疗救助资金。二是开展烈士英名录编撰工作。加强与文广体局、区党史办协调,广泛收集整理烈士生前事迹,编撰烈士英名录。三是在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广场以铸铜人物群雕形式,打造以抗洪抢险为题材,以弘扬抗震救灾伟大精神,体现军民鱼水情谊的永久性“双拥”广场。四是全力做好涉军维稳工作。制定了重点人员包案责任制,同时做好了各类重要人员的稳控工作。区上拟定拿出40个公益性岗位解决未实行岗位安置的三、四级退役士官的后顾之忧。通过整合民政政策,对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员采取关爱行动、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形式,予以关心照顾,确保了涉军群体的稳定。
一是城乡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切实抓好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是协调做好__城区望城、江村街等9个社区建设的用地规划、建筑设计、功能配置等工作。目前,通过政府划地、部门指导、街道主管、社区自筹、业主合作的模式,有5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正有序推进。二是基层民主法治稳步推进。认真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调研,全面加强村居干部培训工作,深化全区村(居)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健全基层议事、公开、监督等机制,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目前,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我区5个市级新型和谐社区和5个市级民主法制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已完成65%,其中__街道办__街社区荣获第六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三是区划地名工作有序推进。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有序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改革,进一步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已完成__、__、__、__乡设镇上报工作。积极落实小龙物流园区一期还房社区建制调整,做好勘界、界线联检工作,开展平安边界线创建活动,精心组织开展全区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针对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的火灾事件,商请安办、公安、消防等部门,对全区养老机构进行了安全大排查,对公办养老机构发整改通知书36份,取缔不合格民办养老机构2处。通过积极争取,政府在青松林海划拨75亩土地,招商引资兴办民办养老服务设施,已完成项目选址、公告、考察,目前正在进行投资协议谈判工作。建设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1个,其余5个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已完成项目选址、立项等前期工作,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8%。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今年为全区10200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保健、法律维权等服务。二是公共事务管理水平逐步提升。不断加强老龄部门自身建设,提升老龄工作整体水平。按照国家3A级婚姻登记
机关评定要求,对原婚姻登记办公场所进行了改扩建。继续推进殡葬改革,积极开展惠民殡葬,为特殊困难群众约123人免除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安置22名弃婴,并为全区482名孤儿购买了医疗保险,为一名兔唇弃婴进行了康复治疗。积极开展“慈善情暖万年,新年关爱”、“福彩进社区帮困慰问活动”、“青苗助学”等活动,200余名特困家庭、困难学生生获得资助,解决了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一是全面公开群众关注热点。加大民政信息网站建设和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全面实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信息和办理程序公开,今年7月底将举办行政办公开放日活动。二是低保审批更趋规范。积极推进分类施保、限期施保,进一步巩固低保清理核查成果,严格执行城乡低保评议方案,严把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审核审批关口,调查处理群众举报52起,确保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强化低保数据录入工作,全程做好指导督促,目前已完成总量的95%,名列全市前茅。三是精准救助重点民政对象。对全区五保、孤儿、重点优抚对象进行了全面清理,结合去年的低保清理,全面准确掌握了全区特困供养人员的基本信息。四是以兜底扶贫为己任,推进救助、扶贫政策相衔接,目前区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攻坚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兜底扶贫控制在3%以内。通过医疗扶贫资助,特困扶贫资助,教育扶贫资助,危房改造扶贫资助筑起了“两不愁、三保障”输血式扶贫保障线。建立了特困群众基本生活信息台账,全面清理掌握特困人员基本信息,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救助。五是强化专项资金管理。开展民政专项资金的督查。针对民政经费支出项目多和资金流量大的特点,与区财政监督局对全区32个乡镇(街道)民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出具了整改通知书,并督查整改的进度和效果,检查、整改结果专报区委、区政府。与区财政局联合制定了《__区民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民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原则,拟定下半年与财政局联合举办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培训班,指导各乡镇(街道)进一步完善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和措施,确保各专项资金使用准确拨付及时。
半年来,全区民政工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整体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基层政权建设、双拥等工作得到了省市民政部门的充分肯定。但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改进。突出表现在:一是民政资金自然增长机制尚未全面建立,民政工作所需资金与实际投入差距仍然很大,供需矛盾凸显;二是养老、殡葬等民政基础设施落后,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政职能的履行和民政作用的发挥;三是民政干部的创新思想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应对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和克服,以推动全区民政工作的全面发展。
下半年,我局将立足实际,认真履职,着力推进各项民生工作,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着力促进__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推进社会救助长效化。严格落实低保审批程序,做到应保尽保,按时完成数据录入工作。认真落实分类施保要求,不断提高特殊人群的保障力度,完成低保资金区级打卡直发。提高信息公开力度,制定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做好对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信息的及时公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各类民政对象实行社会化发放。
二是推进养老服务人性化。切实加强民、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协调相关部门,积极推进青松林海民办养老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内开工建设。大力推广居家养老服务,积极购买服务的养老模式。加快日间照料中心等项目的建设,提供形式多样的养老模式。加大力度对区内民办养老机构清理力度,与消防、安办、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对新建、已建未达标的民办养老机构进行坚决的清理。积极推进老年人意外保险工作,力争购买人数达到全区老年人口总数30%。
三是推进优抚安置高效化。进一步建立健全优抚对象自然增长机制,加强对各类优抚对象的科学管理。积极推进在青居新建革命烈士林修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着力做好“解三难”工作,搞好涉军维稳和矛盾化解。妥善安置年度城镇退伍义务兵和转业士官就业,并广泛宣传新的安置政策,大力倡导和推进退役士兵自谋职业。
四是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现代化。加强社区阵地建设,打造5个试点社区,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土地和配套设施。积极推进__街道小龙门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
篇7
80年代的住房改革不仅使得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庞大的拥有私有房产的小业主阶层,而且使得中国城市地区由过去的单位制格局转变为基于共有财产基础上的物业小区治理格局。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中国物业小区中的共有财产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物业管理区域”中的“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二是小区公共维修资金。具体指:(1)建筑物中由多个所有人共同使用的部分,如楼道、走廊、屋顶、外墙面、地下室、电梯、物业管理用房等;(2)一个物业区域内,除了本建筑区域内产权人外的任何他方不能证明拥有独立土地所有权、因而其建筑投资进入小区建设成本的附属建筑物、附加物,如车库、会所、绿地、甚至包括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设施如人防;(3)业主按购房款的2%缴纳、归集起来,用于小区住宅公用部位、公用设施设备维护的资金。
自2000年起,物业纠纷频发并激化,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的难题。根据我们从2001年起对200个左右的小区进行的物业纠纷调查:物业与业主们的纠纷导致发生肢体冲突与暴力事件的,占调查个案的1/3,由此而来的上访、诉讼事件比比皆是,静坐、示威也时有发生。调研还显示,全部个案基本都与共有财产权争议有关,60%的个案牵涉到严重的共有财产权争议。这折射出当前的法律框架和纠纷解决机制在实践中面临的严峻形势。
物业小区共有财产的性质独特,不仅是实践难题,也是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的研究难题。就解决物业纠纷而言,《物权法》将是定纷止争的最有力武器。学者孙宪忠指出:“除物权法外,所有的法律即使是宪法都只是间接和不全面地反映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方式,只有物权法通过建立所有权制度等实现经济基础的要求,将其直接反映在法律上,从而调整财产支配与交易的秩序。”从法理的角度来说,物权的基本特性即“直接支配性”和“排他性”,对物权人的保护具有“绝对性”。现实中,只有“物权”如此之“硬”法才可能为小区业主对共有财产的权利主张和诉求提供有力的法律保护,特别是保护小业主抵抗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侵犯。
物业小区共有财产应是法定
要有效地解决基于共有财产权争议而发生的物业纠纷,其前提是共有财产的权属界分必须十分明确,但由于建筑规划、物业区域、建筑类型与投资主体的复杂多样性,要想在《物权法》中具体规定共有财产权属的所有内容几乎不可能。因此,《物权法》“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部分的立法目的首先就要为这种财产权属界分确立明确的基本规则体系。“物权法定主义”就是这一规则体系的基本原则的体现,这指的是物权的创设以法律规定为限,其种类、效力、变动要件、保护方法等只能由物权法法律规定,并且,在法律之外,不允许当事人自行创设,即当事人之间约定的物权种类不为法律认可。
然而,《物权法》草案第七十六条却摈弃了法定原则,对当前社会物业纠纷中争议最大的车库、会所等采取了“约定优先”的处理方式,规定“会所、车库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建设单位等能够证明其享有所有权外,属于业主共有”。如此,只有全体业主的合法意志表达(经过法定程序、法定投票数)才能行使共有财产权处置共有财产。这样,关于共有部分财产权属约定的程序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有关专家指出,在约定有效的时间、约定有效的方式、约定有效的对象等等繁琐的确定“有效”之前,一个物业小区的公共设施将会长期处于权属不清的“真空”状态,由此而导致的社会混乱和纠纷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小区公共配套和附属设施如果以“约定”方式确定产权,那么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约定的权属方既可以是社区的部分业主,也可以是一个企业,甚至是社区外的第三方。这不仅可能导致物业设施的用途改变,还可能导致因利益驱使而损害全体产权人利益的约定发生。确实,从近年来的物权行使实践来看,不合法的约定在现实中经常发生。例如,深圳市开发商依据《深圳房地产转让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要求,在附表四中以格式合同的形式要求购房者在买房时必须签订四个条款,其中要求:“屋顶使用权以及依据屋顶使用权而产生的收益权、外墙面使用权及在外墙面使用中所产生的收益附着物的广告收益归开发商所有”,因此条款引起的诉讼案在深圳两审后依然以合同约定的理由被判败诉, 这就是物权约定导致社会纠纷的一个典型例证。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消协今年已将该条款公布为2006年“3.15”十大霸王条款之七。这生动地说明了全社会对此“物权约定”行为的否定。
业主组织的法律地位
当前的《物权法》(草案)沿袭《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对业主组织的民事法律地位没有予以定性,只是在第八十七条规定了“对侵害业主共同权益的行为,对物业管理机构等违反合同发生的争议,业主会议经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可以以业主会议的名义提讼、申请仲裁;业主也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讼、申请仲裁。”显然,这种规定对于业主组织团体的权利义务只是给予一种被动消极的法律地位,没有涉及业主组织责任义务的条款,对于业主组织责任缺失时的处置,也未进行专项规定。
有关专家指出,《物权法》的主要内容应是明确物权和权利保护两个方面,因而应更多涉及当权利无法实施、或得不到保护时,应如何进行保护。例如:小区以三分之二同意票解聘物业公司,物业公司拒不执行时怎么办?《物权法》应该对此类妨碍权利行使的情况做出相关规定。在整个《物权法》的构架内,在经济的范围内怎样对侵犯业主的行为进行惩罚或者是对业利本身进行保护,这是《物权法》应有的内容。至于怎么行权,应另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物权法》无需过多设定权利的行使过程和行使形式的条款,因为这属于民事自治的内容,难于一一规定。我国应仿效港台地区的《物业管理法》,或者如美国、加拿大的《公寓大厦法》另法规范,此外,还可能需要对基层社区自治制度的内容专门立法。
根本上,使一个民间自治团体既能享有权利又能履行义务,最好的途径莫过于依法而治。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公民社会不发达,缺乏依法民主自治传统的社会,业主自治团体既面临组织外部产生的权利侵犯,又可能面临组织内部负责人出现的滥权、渎职、侵犯全体产权人利益的侵权事件,使业主组织成为法人,承担民事责任,是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国际趋势。
业主实践的经验将对《物权法》立法做出巨大贡献
如前所述,小区物业中的共有财产是“不得请求分割的共有”财产,在经济物品性质上,既不是纯粹的公益物品,也不是纯粹的私益物品,而是“社区公共物品”。如何确定这类财产的权属与治理方式,需要汲取实践经验,才能成为立法根据,否则会导致法律的冲突与混乱。例如,小区中的人防工程,目前就处于这种法律混乱状态中。一方面,一些业主根据《人民防空法》第五条:“国家对人民防空设施建设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国家鼓励、支持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多种途径,投资进行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人民防空工程平时由投资者使用管理,收益归投资者所有”主张权利。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却规定“人防工程系国有资产”。从理论角度,当前物业小区中的人防工程投资一般被公摊到业主,全体产权人成为人防工程的投资者。从使用现状看,人防工程被政府人防办、开发商或者物业公司出租获取商业利益的情况很普遍,具有商业性质。但是,人防工程作为社区公共安全产品的特殊性质,又有特殊管理要求而不能仅仅考虑私人的和短期的利益。所以,仅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拥有、管理和使用是不符合地方社区公共安全的要求。
进一步讲,明晰建筑物的所有权也不能自然解决地方社会治理的难题。具体而言,就是共用部分的治理面临集体行动的难题,即使在地方自治发达的国家也是如此。如埃丽诺・奥斯特罗姆教授指出的,解决“公地悲剧”、“集体行动的逻辑”、“囚徒困境”的方案,或是“政府方案”或是“绝对私有化方案”,但他们常常导致失败。从我国的实践看,物业管理的政府行政模式已被历史证明是失败的,目前多数物业小区采用的私有化产权和商业化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管理不善现象。
从私有的“物权(财产权)”到“治权”的实践,在中国社会更是个社会治理难题。社区能否真正实现自治以及自主治理能力,更多地受制于传统与民情而非法律的规定。人们在自主治理方面缺乏经验,缺乏能力,却有集权制度下长期积累的投机能力,这就产生了集权体制下一分权就乱的弊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得不求助于重新集权,这又面临新的集权问题。两者之间的徘徊,使得中国公民社会发育受阻,公民组织发展举步维艰。具体到业主组织,常因为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阻碍对其财产权和公民权的行使,特别是在权利受到侵犯的业主无法得到法律救济、行政救济或其他救济情况下,常常转而采取非理。
面对以上难题,小区“共有财产”使得业主们在主张个人权益的同时不得不维护共同利益,业主组织的负责人在社会实践中学到了动员民众、采取理性集体行为、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能力,也学到了遵循民主法治之途径、以契约方式依法自治,构建社会和谐的知识和能力。相比较他们对社区物业的实践和认知水平,当前制定的《物权法》(草案)中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部分的内容显得空洞而苍白。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根据市委要求和安排,下面,我代表市供销社班子就去年5月份以来的履职尽责和班子建设情况进行述职,请予审议。
一、认清形势,明晰思路,突出中心,全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去年以来,因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对供销社化肥经营、再生资源回收等传统主营业务冲击很大,特别是废旧物资价格跌幅普遍超过50%。面对严峻形势,我们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在抗灾救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和发展举措。
(一)突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这一中心,全力推动供销社事业发展,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
根据市委“四大一新”等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跳出传统经营服务模式,把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系统参与中心服务中心的主要任务来抓。一是认真研究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年终综合考评办法;二是加强经常性督促检查和指导,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议,研究破解工作难题,确保系统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充分发挥供销社合作优势,着力推行开放办社新举措,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企业等社会力量,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四是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发展新项目,做强做大项目规模,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去年全系统完成商品销售总额6.74亿元、实现利润263万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2.1%和27.68%。在全省供销社系统年终综合考评中,我市供销社连续第三年荣获全省综合考评一等奖,贵溪市供销社荣获全省“十佳县级供销社”四连冠。
(二)以人为本,重视民生,合力维稳,为系统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环境
一是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维稳工作,切实解决改制企业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和实际困难。集体身份的退休职工和已改制企业职工的医保问题、部分职工的社保问题、已故退休职工的遗孀遗属补助问题、未到退休年龄病故职工的安葬费和抚恤金问题等,是去年以来市社系统职工上访反映强烈的几个问题。特别是医保问题,涉及面广,职工反映特别强烈。为此,市社维稳领导小组自去年5月份以来,共接待来访29起300多人次。由于在接访前我们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到了具体情况,向有关领导和部门作了汇报和相关政策咨询;在接访中做了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全国“两会”和奥运会期间,不少职工扬言要越级进京、赴省上访,我们做了大量说服和疏导工作,从而没有发生进京、赴省上访和群体性上访。该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赞许,市社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去年12月,社属已改制企业所有职工的医保问题,以及已故退休职工的遗霜遗属补助问题得到全部解决。未到退休年龄病故职工的安葬费、抚恤金等问题也作了积极协调、劝解工作,对特别困难的家庭积极寻求帮扶办法,目前事态掌控较好。
二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综治工作。层层签定安全生产和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安全生产和综治工作职责,做到安全生产和综治工作责任到人,措施到岗,工作到位;加强安全生产和综治工作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特别注重烟花爆竹运输、仓储和销售各个环节的安全,严防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事故发生。为确保仓储安全,全系统共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五幢高标准的烟花爆竹仓库。
三是积极稳妥地处理已改制企业的遗留问题。社属8个已改制企业遗留问题较多,有已处置资产办证问题、债务问题、困难大集体企业改制问题等。处置不当,很容易引发不稳定事件。历史债务涉及原企业经营借贷、社保金、基建款以及个人债务等,为确保债务管理、处置平稳有序,我们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开展了大量协调、沟通等工作,赢得了社保、银行等部门及相关债主的理解和支持。
(三)以全市中心工作为己任,积极参与,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任务
我们对联建共创、挂点督导乡镇、定点包村和新农村建设、抗震救灾、防汛、计划生育等每项中心工作都非常重视。班子四个成员有两个被市纪委、市委组织部抽调搞中心工作,可我们对每一项中心工作仍然不折不扣、全力以赴。每项工作我们都分别作了精心研究部署,明确了领导分工,落实了科室、人员职责。为做好挂点督导乡镇工作,在挂点市领导的直接领导下,深入冷水镇及其所有行政村调查研究,掌握情况,与该镇领导建立起融洽的工作关系,确保了工作督导、督导工作两个到位。在联建共创工作中,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创特色,注重调动责任区各经营户落实“门前三包”的积极性,增强他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责任地段的卫生秩序有明显改观。积极帮扶贵溪滨江乡西洋村李家庄开展新农村建设。
二、振奋精神,攻坚克难,挖潜扬优,全力推进供销社为农服务的整体功能和水平
(一)强服务,不断丰富“四大网络”建设新内容
我们按照总社和省社的部署,把构建农副产品流通服务网络、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作为服务“三农”,振兴供销社事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以强化服务功能为目的,始终把推销农副产品、发展订单农业;组
建各种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走上市场;优化农资供应服务,降低农民用肥成本等作为强化服务的重要举措来抓。到目前,农副产品流通服务网络已发展专业合作社38个、基层综合服务社100个、农业产业化骨干企业8个、农业专业行业协会6个;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已发展经营企业6家、配送中心9个、直营店165个、加盟店126个、改造农资农家店140个;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已建有县级超市3个、乡级超市20个、村级农家店156个、烟花爆竹零售网点450多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已建有5个交易市场、5个加工企业、138个回收网点。(二)上项目,不断增强“四大网络”建设新实力
“四大网络”建设能否稳步推进,关键要不断寻找突破口,提高经济实力,增强带动力。为此,我们采取开放办社、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措施,联合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带动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如市供销社下属企业去年与江西大忙人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葛制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与市富农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兴建农副产品冷藏配送中心,近期又联合我市部分畜禽养殖户和销售大户组建了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贵溪市社与杨梅岭村返乡农民合作兴办养牛专业合作社、与金沙蔬菜加工厂合作拓展蔬菜加工项目等。这些合作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既促进了企业发展,又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赢得了各级的关心和支持,其中:大忙人葛制品配送中心作为我市去年推荐上报申请“新网工程”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得到全国总社和省社的肯定,争取到中央财政43万元的贴息扶持。周坊特种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获省财政10万元的资金扶助。市政府分管领导对农副产品冷藏配送中心建设项目非常重视,亲临指导并拨给所需建设启动工作经费。
(三)抓重点,不断展示“四大网络”建设新作为
按照市委、市政府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建设的统一部署,由供销社牵头抓好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建设。为此,我们根据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农村废品结构及废品收购实际,及时调整原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思路,整合现有网络建设资源,加大工作力度,使网络建设在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建设中展示新作为。我们成立了专门领导和工作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重点、方法和措施,落实了工作责任,并按照“六统一、四规范”的要求抓落实。全市已组建7个废旧物资回收龙头企业,36个乡(镇)回收站,选定了118个流动回收员。同时印制了《农村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网络工作手册》下发各地,以方便企业收购和农民交售。全市初步形成了废旧物资收集、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回收网络,确保了农村废旧物资应收尽收,促进了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操作水平,全力提高供销社班子和干部队伍履职能力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班子成员能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修养,自觉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把好人生“总开关”。以优化政务环境、机关效能年活动为契机,在机关积极开展“大力治奢,兴廉政风;大力治浮,兴务实风;大力治懒,兴勤政风;大力治粗,兴严谨风;大力治散,兴团结风”等活动,强化了班子的服务意识,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
2、强化科学发展意识,提高班子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注重经济、管理、业务、法律等知识的学习,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法制观念,提高市场经济管理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实际执行能力、操作能力的提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班子带着机关干部就“新网工程”建设难点、影响供销社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农村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建设的长效机制等问题,深入基层、企业、农村调研,并依此展开讨论,提出应对措施,理清思路,提高了学习活动的实效性,增强了班子及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根据市委“打基础、立规矩”的要求,我们制定并完善班子议事规则及各项管理制度,加大了维护和执行的力度。班子成员能自觉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凡属“三重一大”事项,做到集体研究、民主决策。注重搞好班子内部协调,维护班子团结和班子权威,认真履行职责,合力做好全局工作,做到成事不败事,补台不拆台。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清正廉洁之风。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建立了本部门工作方案和相关制度,明确了班子成员及全体干部的岗位责任,纳入了机关整体工作之中,做到一同部署一同检查考核。班子成员都能自觉履行“一岗双责”,认真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以律己,廉洁从政,严守“大节”,防出“小格”,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无违纪违规情况。
四、正视困难,沉着应对,创新举措,全力开创供销社工作新局面
一年来,我们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系统整体工作发展不平衡;“四大网络”建设资金匮乏;基层社建设仍然薄弱;改制企业还有不少遗留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供销社没有什么行政职能,在开展工作时,总感觉抓手不够,力度受限;二是供销社基础差,改制后实力薄弱、债务包袱沉重,发展受到制约;三是对供销社事业发展扶持政策少;四是少数供销社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和奉献意识不强,在新形势下发展供销社事业信心不足,措施不多。这些对系统稳定、发展影响较大。
篇9
一是律师工作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中谋求新发展。全市执业律师总数已经达到54名、律师事务所6家,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律师工作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广大执业律师积极参与法律服务“四万”工程,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广大律师积极参政议政,反映社会诉求,促进民主政治建设。今年我市从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选派了9名执业经验丰富的法律工作者组建“市巾帼维权人才库”,参与妇联处理的婚姻家庭案件;组织律师积极参与到下基层“三解三促”、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事业中,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奉献精神。2012年全市律师办理刑事案件104件、民事案件394件、非诉讼法律事务29件、担任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286家。
二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在差异性发展中谋求新突破。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引导基层法律服务所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方向,今年我们将重点放在满足乡村、社区法律服务需求上,在服务乡镇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提升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中,成为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的法律助手。开展法律服务执业行为检查和案卷评查工作,重点调查有无基层法服人员充当社会咨询机构人员出庭“”现象,帮助完善法律服务所内部管理规定,加大法律服务投诉查处惩戒力度,净化全市法律服务市场环境。2012年全市基层法律工作者共诉讼事务1223件、非诉讼事务16件、担任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134家。
二、以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重点,在深化法治平安建设上有更大作为
一是全面深化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切实履行对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的管理和指导职能,按照市、镇和有条件的村(社区)5:2:1的比例及专业人民调解组织配备2-4名专职人民调解员的要求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成立以圆桌谈心对话为调解模式的“圆桌纠纷调解室”,建立针对婚姻、赡养、抚养以及遗产继承等涉及家庭内部矛盾纠纷的案件的“家事纠纷调解室”;成立全市首个以调解员个人名字命名的“老葛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市物业纠纷调委会共受理物业纠纷113件,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均为100%;市医患纠纷调委会共受理医患纠纷16件,成功调解12件。市劳动争议纠纷调解委员会共受理纠纷511件,调解成功率97.7%。全市两级调处中心组织共接待群众583批次1363人,受理矛盾纠纷372件,调解纠纷370件,调解成功369件,调解成功率99.2%。健全人民调解组织备案制度,本市内已设立8家镇级人民调解委员会、172家村(居)调委会、5家专业性调委会、2家行业调委会、11家其他性质的调委会和8家刚调整设立的500人以上企业调委会,已全部备案在册。
二是全面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两所一庭”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要求,确保乡镇司法所机构单列、编制不减、工作不乱。今年年初我局制订下发《二0一二年度司法所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以及司法所2012年工作要点,制定司法所基础工作、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及法制宣传百分考核表,将司法所的各项工作细化量化,并以此为依据,部署开展“五好司法所”创建活动,带动司法所组织机构、干部队伍、业务能力、所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化,全面推动司法所的各项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巩固司法所建设成果,提升基层工作水平,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
三、以创新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为重点,在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上有更大作为
一是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控矫正。深入开展“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进一步创新教育载体和矫正方法,健全教育矫正中心软硬件建设水平和功能设置,逐步推进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与中心的衔接融合,提升管理的整体合力和成效。与电信等部门合作建立移动定位系统,运用科技手段强化监管力度,将有暴力犯罪前科、重新犯罪风险较高、监管难度较大的重点人员全部纳入定位监控系统,预计年底前将投入使用。截止2012年12月底,全市已经累计接收各类社区服刑人员1028名,期满解矫658名,移交公安36名剥权人员,其中今年接受248名,解矫196名,移交36名,现有在册社区服刑人员334名,其中缓刑279名,假释47名,暂予监外执行8名,所有人员中无一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
二是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全面拓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渠道,完善定期排查分析制度,推进安置帮教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加强帮扶服务,为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劳教所、监狱及有关部门的衔接配合,理顺工作流程,防止脱管漏管。严格按照上级部署,完成帮教工作管理软件安装调试工作,实现对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推进安置帮教信息化建设,提高衔接信息录入率及服刑在教人员基本信息核实率,确保不发生脱管漏管。加强基层帮教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各项帮教安置优惠政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提高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率,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市已累计接受刑释解教人员204名,其中刑满释放160名,解除劳教44人。衔接率、帮教率和安置率均达到100%,当年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
四、以加强法制宣传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为重点,在加快推进法治平安建设上有更大作为
一是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抓全民普法。紧扣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实现全市经济“三年翻番”发展目标,把法制宣传教育有机融合于经济转型升级、融合于社会管理创新、融合于服务保障民生。抓好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会同相关部门出台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制度。组织女干警、女律师、女公证员等法律工作者走进市永坛时装厂,开展“送法进企业”法律咨询活动。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金沙中学、金城镇中心小学等12所中小学校的法制副校长,走进学校为学生们上法制课,公布“12348法律咨询平台热线”,并接受师生现场法律咨询。
二是围绕创新社会管理水平抓法治文化建设。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多样化、系列化、规模化建设,开通法制宣传教育微博,在《金沙周刊》开辟法制宣传专版,在广播电台《89关注》栏目中开辟法制宣传小专栏,通过全新的视角介绍我市法制宣传教育情况和成果,为普法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将法治文化建设与我市民间文化、基层文化相结合,丰富法治文化建设的内涵。依托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的优势,把法律知识通俗化,把法律规范直观化,把法律历史形象化。金城镇以学校校本教育课程为载体,将刻纸创作融入法治文化建设;朱林镇以唐王故事会为依托,开展“举案说法”故事会;开发区将法治文化建设与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以身边人、身边事写法治、演法治、唱法治、讲法治、画法治,增强法制宣传的感染力。
五、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重点,在增进民生幸福上有更大作为
一是围绕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水平。今年是司法部统一部署的“法律援助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年”,也是省司法厅确定的法律援助基础建设年。我市进一步扩大了法律援助覆盖面,降低门槛,逐步将法律援助覆盖人群从低保群体拓展至低收入群体,突出重点服务对象,做好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工作。加强法律援助网络队伍建设,在8个镇区增设各镇残疾人和少数民族法律援助联络点,实现“十五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的新格局,2012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20件,接待来访、来电咨询1971人次(其中,来访642、来电1319、来信4件、网上咨询6件)。选聘18名具备相应条件的专职律师具体承办本年度法律援助案件,逐步向法律援助案件办理专业化过渡。聘请172名村居联络点联络员,94名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挂靠村居联络点联络员,8名残疾人和少数民族法律援助联络点联络员,组建起一支较为完善的法律援助工作联络员队伍。
二是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高公证工作水平。认真部署开展“四万工程”法律服务专项活动,以“促进转型升级、服务民生幸福”为重点,主动介入全市重点工程,为企业融资引资、兼并重组、公司上市及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进一步加强公证服务窗口规范化建设,开展公证服务进社区、进乡村,减免相关服务收费,满足困难群众的公证法律服务需求。稳步推进公证机构事业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在市人社局、市编办统一安排下,对公证机构的组织类别、岗位设置、绩效工资、经费管理等进行清理规范并出台新的“三定”方案。2012年我处共办理各类公证4484件,其中:国内民事类公证1381件、国内经济类公证1176件、涉外民事公证1859件、涉外经济公证27件、涉港澳台公证合计41件。
六、以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在打造堪当时代重任的司法行政队伍上有更大作为
一是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带领有关科室负责人,围绕“三解三促”和新一轮争当排头兵活动要求,对挂钩扶贫村(薛埠镇塔山村)和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进行了大调研。定期与驻点单位研究帮困措施,定期分析、研判驻点单位的民情民意、发展难题,帮助驻点单位破解发展中的难题,集中梳理一批群众反映强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疑难矛盾纠纷,依法依规依理引导当地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解决民生权益和合理诉求,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场办理接案受理手续,并实行领导包案结跟踪制,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帮助基层排忧解难。
二是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学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学习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准确把握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组织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对照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认真查摆问题,逐条梳理,集中整改执法思想、执法行为、执法作风中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问题。同时把创先争优活动、争当排头兵活动、深化法律六进、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法律援助服务为民创先争优年活动等作为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有机融合,增强活动实效性。
三是不断完善干部队伍教育管理机制。加强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提高领导班子凝聚力、创新力和战斗力。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月”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通过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考等方式配齐配强全系统干部队伍力量,把原则性强、专业性强、综合素质强的人才选拔到司法行政队伍中来。实施人才兴业战略,组建了“优秀调解能手人才库”,参与涉法及“大接访”活动,选拔培育了2名市应急工作人才库专家、2名市人民陪审员、1名省级调解能手专家库候选人,积极打造司法行政人才高地。
七、明年工作思路
2013年,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关心下,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统筹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工作重心,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方法,着力为全市加快转型升级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质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以“六五”普法为契机,着力服务中心大局工作。
通过对“六五”普法开展以来的经验总结,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学法用法的热情,为新一轮法制宣传教育的顺利开展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集中开展“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提升市民法律素养”主题宣传活动,突出对《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条例》、《食品安全法》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强化人民群众依法解决矛盾纠纷、依法表达诉求的意识。打造一批有品位、有特点的法治文化阵地,做精做优《司法》、《与法同行》等广播电视普法栏目,通过以案说法、市民互动等环节,提高市民参与度。积极拓宽法制宣传教育的功能效应,把普法教育与提供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法制宣传成为引导群众崇尚法律精神、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的过程,成为钝化各类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的过程。
(二)以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为重点,着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对高危人员实行实时监控,全面实施审前调查和假释前评价。大力推进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行分类教育和心理矫正,探索建立社区矫正需求和效果评估体系,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内。建立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风险评估机制,落实重点帮教对象的无缝对接,全市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率达100%。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及社会保障相关政策,促进刑释解教人员顺利融入社会,最大限度地消除不稳定因素。举办全市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培训班,切实落实“首要任务”和“禁止令”制度要求,提高基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和专业水平,增强矫正教育效果。树立“以有为争有位”的思想,积极主动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用工作成效彰显社区矫正工作在推进基层和谐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以政法三项重点工作为龙头,着力促进矛盾纠纷化解。
组织开展“社会矛盾化解、法制宣传先行”、“社会管理创新、法制建设奠基”和“公正廉洁执法、教育监督保证”等专项活动,加大经常性和集中性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力度,推行网络化排查新模式,强化对重大政治活动、节假日、敏感时期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着力调处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劳动争议等发展类、民生类矛盾纠纷。加强社情民意分析和研判,突出抓好矛盾排查预警工作,对排查出的敏感、热点问题和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民众不满情绪积累,防止矛盾问题叠加,防止由此引发新的热点、敏感性矛盾。进一步强化对突发性、群体性矛盾纠纷的应急反应和管控处置,健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细化预案,提高突况的应急处置能力。深化大调解机制建设,加强与矛盾纠纷多发领域、部门的有效配合,进一步健全“大调解”格局。
(四)以强化法律服务意识为抓手,着力推进公正廉洁执法。
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抓好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签订诚信执业责任状,不断规范完善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行为。在公证队伍中树立多做一份公证,减少一份矛盾,多一份和谐的理念,下大力抓好政治业务建设,不断拓展公证业务工作领域,积极跟进农村土地流转、企业转制,做好公证保障服务。进一步加大民生类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力度,适当降低经济困难审查条件与标准,畅通申请渠道,重点加强对生活困难群众和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完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体系,加强“12348”法律援助服务专线平台建设和窗口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法律援助电话申请制,尝试开展法律援助心理咨询服务,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的满意度达98%以上。
篇10
过去的一年,全市民政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促和谐”的总体要求,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相继战胜了大面积旱灾和特大凝冻灾害,实现了各项工作的新突破。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大幅提高,民政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村务公开和“难点村”治理扎实推进,城乡社区改革创新和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双拥共建取得新进展,同时,地名区划、婚姻登记、殡葬等民政专项社会事务的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在抗御大面积干旱和凝冻灾害、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快速反应,及时调运救灾物资,全力安置受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急需,指导群众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夺取了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的全面胜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作为事关民生保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政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协作,努力工作,全面推进全市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借此机会我要强调三条:
第一、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保障
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做社会保障、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大量基础性工作是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完成“三创一办”工作,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大家知道,当前我市既是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当“火车头”、“发动机”的任务十分艰巨,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民政工作更为重要。如何发挥民政工作在“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中的积极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认为要找准以下几个切入点:
一是要以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水平为切入点,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工作。到年,全市城乡低保人数已达13.86万人,发放各类救助资金近2个亿。各区、市、县要切实用好中央、省和市级救助补助资金,结合当地财力,不断增加救助资金的投入,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在此基础上,要把提升社会救助规范管理水平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科学制定保障标准,打造居民家庭收入信息化核定平台,促进就业、完善“低保渐退”、优化社会救助申请、审核、审批程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推进社会救助事业的健康发展。要切实做好救灾救助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推进灾区恢复重建,做好受灾群众自建过渡房的保暖、加固和安全工作。
二是要以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推进民政事业的快速发展。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市民政局和各区、市、县要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机遇,结合“三创一办”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部署,在政府拉动内需、扩大投资中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在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中促进民政事业发展,争取纳入一批,抓紧建设一批。特别是要重点抓好福利院、敬老院等社会福利类项目,减灾中心、灾害应急指挥中心等救灾减灾类项目,以及救助站、殡仪馆和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站)、街路巷牌的设置等其他公共服务类项目的建设,使民政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布局趋于合理,综合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要以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为切入点,切实保障我市的社会和谐稳定。要从“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这一大局出发,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维护全市社会稳定,构建和谐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要在发展城乡基层民主,发挥城乡社区功能,推进社会组织有序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上下功夫;要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上想办法;要在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挥调解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上找路子;要在认真排查民政工作中影响稳定的矛盾和突出问题,妥善解决民政对象利益诉求上出实招。
民政工作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是党和政府爱民之情、亲民之意、为民之举的重要体现。民政部门在关注民生的许多方面代表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民政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找准工作切入点,改进工作方式,创新体制建设,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第二、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努力健全符合实际的民政工作体系
做好今年的民政工作,必须下功夫解决好那些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以这些问题的突破带动全局工作的推进,努力使民政工作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我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人民群众服务。
一是要健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各级政府要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救助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孤儿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加强各项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不断推动社会救助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整体救助水平。通过健全完善“兜底性”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为城乡困难群体构筑好最后一道社会保障防线。
二是要健全完善基层民主政治体系,着力夯实和谐社会建设基础。深入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认真指导做好全市第八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重点抓好换届选举各项工作,严肃查处贿选等违法违纪行为,规范选举程序,保障村(居)民有效行使民利。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居民自治实践活动,强化居委会在城市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建设,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增强城乡基层的社会活力。
三是要健全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整体提升灾害救援能力。全市要紧紧围绕提高救灾应急能力这个重点,进一步完善市、县、乡三级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健全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平台,完善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值守机制、应急联动机制、灾情信息收集处理机制和灾情会商机制;还要做好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健全完善救灾物资应急采购、调拨、运输以及部门间协同的保障机制,确保应急救灾工作正常开展。通过健全完善“应急性”的救灾救济体系,及时有效地解决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是要健全完善拥军优抚安置服务体系,保障和维护优抚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要在巩固发扬我市双拥“五连冠”的成果的基础上,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做好拥军优抚安置工作显得特别重要。要继续深化自谋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探索建立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新模式,努力提高自谋职业率。要在健全完善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自然增长机制,按时足额发放各类优抚对象定补的基础上,解决好复退军人的困难,努力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稳定。通过落实好拥军优抚安置各项任务,完善拥军优抚安置服务体系,切实做好稳定军心民心各项工作。
五是要健全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服务体系,增强民政公共服务功能。要通过完善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由补缺型社会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转变,切实做好维护和改善民生。要将建设文明殡葬纳入创建文明城市考核体系,要在健全完善殡葬服务设施、落实惠民殡葬措施的基础上,加大殡葬改革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结合今年、市政府开展的违法丧事活动集中整治工作,加大部门协调联动力度,妥善处理好文明殡葬与群众认可的关系,做好殡葬改革与创建文明城市的协调统一。
第三、把握全局、努力工作,完成好这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民政工作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方面,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三创一办”工作、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认真处理好“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要认真研究解决民政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切实把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民政工作的资金支持、队伍建设和政策支持,不断加强民政工作保障能力。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要按照市委提出的“提高执行力,抢抓新机遇”的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突出实践特色,科学把握民政工作重点、难点,敢于面对、善于运作。各级各部门要大力支持民政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进一步扩大民政工作的社会参与度。二是广大民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讲政治、懂全局、负责任。要带头深入一线,查实情、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着力解决民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
关于全市殡葬工作我在这里强调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