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究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技术研究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国家谷子改良中心/河北省杂粮研究重点实验室,石家庄050035;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石家庄050051;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4深泽县农业局,河北深泽052560)
摘要:为了缓解牧业冬春季节饲草不足的问题,有效利用8—10 月的水、热、光和土地资源,复种青刈秣食豆,明确秋闲田秣食豆的高产栽培技术,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应用。采用正交试验与软件PASW Statistics 18 的LSD法,以秣食豆产草量为主要考核指标,对秋闲田秣食豆播种行距、种植密度与氮、磷、钾等影响因素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密度、行距与钾肥对秋闲田秣食豆产草量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了秋闲田秣食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优化方案:每公顷留苗密度75万株,并以氮肥(N)300 kg/hm2、磷肥(P2O5)112.5 kg/hm2、钾肥(K2O)375 kg/hm2做基肥,播种方式以50 cm的行距进行条播。该方案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分别为6661.67、2723.64 kg/hm2,较产草量位居第2 的优良组合的鲜重、干重分别增产24.17%、27.63%。为秋闲田栽培秣食豆的生产实践提了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秋闲田;秣食豆;高产;栽培技术;优化方案
中图分类号:S542.9,S318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ias14110001
基金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牧区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0304201)。
第一作者简介:周汉章,男,1960 年出生,河北宁晋人,研究员,学士,主要从事植物保护与一年生饲用作物栽培技术研究。通信地址:050035 河北省石家庄市开发区恒山街162号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Tel:0311-87672505,E-mail:zhz5678@126.com。
通讯作者:侯升林,男,1978 年出生,山东东平人,副研究员,在读博士,主要从事高粱与牧草科研。通信地址:050035 河北省石家庄市开发区恒山街162号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Tel:0311-87670705,E-mail:shenglinhou@aliyun.com。
收稿日期:2014-11-03,修回日期:2014-12-25。
0 引言
近年来,中国牧区75%以上的地区冬春季节缺草[1],内蒙古、新疆、河北省也常在冬春两季缺草[2-4],饲草短缺已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5]。在无霜期150~180 天的农区、牧区与农牧交错带,如何有效利用8—10 月的水、热、光和土地资源,复种青刈饲用作物,譬如秋闲田复种一茬生长快的秣食豆,不但有利于土地利用和地力恢复,还可以生产优质青绿饲草,缓解冬春季节饲草不足的问题[6],对促进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秣食豆[Glycine max (L.) Merrill]又名饲料大豆或料豆,是豆科1 年生优质高产饲用作物[7],无论是青刈或者制成干草,具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特点,是饲喂牛羊的较佳饲草[8-9]。近年来,有关秣食豆的研究多涉及青贮玉米与秣食豆的混播及其营养价值的评价[10-11],且取得了许多成果。1962 年,肖文一[9]首先通过秣食豆不同播期的田间试验,明确了播种期对秣食豆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摸清了秣食豆在哈尔滨市区自然条件下“采种栽培”与“青刈栽培”的适宜播期(采种为5 月26 日以前、青刈为6 月6 日),同时指出在7 月26 日播种的情况下,还获得粗蛋白质350.78 kg/hm2和粗纤维347.18 kg/hm2的收益;张淑艳等[12]将玉米与秣食豆进行同行混播的田间试验表明,玉米与秣食豆的比例以1:3 和1:2 混播为宜,其混播的群体产量分别比单作玉米提高15.5%和16.4%;顾雪莹等[13]将全株玉米与秣食豆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青贮试验表明,以70%全株玉米和30%秣食豆混合青贮的效果最好,秣食豆添加比例为20%和40%的混合青贮效果次之;沈怀民等[14]通过青贮玉米与秣食豆混播的田间种植试验,分析了青贮玉米混播秣食豆的增产效果与提高青贮料蛋白质等级的机理;除此之外,张晓英等[15]介绍了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秣食豆特征特性、田间栽培管理以及饲用方法,提出了秣食豆的荚果形成至籽粒饱满为刈割最佳时期,同时指出“晚刈秣食豆干草的饲用价值高于早刈秣食豆干草”;张云影等[8]对麦茬复种饲料作物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简述了吉林省麦茬复种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筛选了4 种复种饲料作物,其中复种秣食豆草产量(鲜重)为16700 kg/hm2。目前,尚未见有关秋闲田秣食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优化方案研究的报告,因此,笔者采用正交试验与软件PASW Statistics 18的LSD 法,以秣食豆产草量为主要考核指标,对秋闲田秣食豆播种行距、种植密度与氮、磷、钾等影响因素进行比较试验,旨在为秋闲田栽培秣食豆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品种牡丹江秣食豆(种子百籽重为12.5 g)由哈尔滨春又生草业有限公司提供。
1.1.2 供试肥料尿素(含纯N 46%),磷酸二铵(含P2O5 46%,含N 18%)和氯化钾(含K2O 62%)由石家庄市三元肥业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3 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园子渠试验站进行。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园子渠试验站,位于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东郊,海拔1024 m,东经107°07´,北纬40°51´;土壤质地为壤质壤土,试验地前茬小麦,土壤基础养分是:有机质含量16.9 g/kg,全氮含量1.19 g/kg,碱解氮94.2 mg/kg,速效磷含量为48.7 mg/kg,速效钾含量150 mg/kg,pH 7.5,全盐0.3 g/kg。2013年9月24日早霜。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以“牡丹江秣食豆”麦茬复播为研究对象,以秋闲田饲用作物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研究方案,进行种植密度、肥料(N-P-K)用量、播种方式等不同影响因子的研究,采用4 因素4 水平与1 因素2 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按L16(44×23)正交表(表1)所列试验因素和试验水平进行试验,试验因素与水平见表2,重复3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0 m2。
1.3.2 调查方法
(1)株高调查。刈割前每小区随机取10 株,测量从地面至植株的最高部位的绝对高度,求其平均值。
(2)产草量测定。2013 年9 月28 日刈割测产。刈割时留茬尽可能低。测产时先去掉小区两侧边行,再去掉小区两侧各0.5 m的行头,并移出小区(本部分不计入产量),然后将余下中间部分刈割测产,按实际面积计算产量。要求用感量小于0.1 kg 的秤称重,记载数据时须保留2 位小数。
刈割测产后,随机从每小区取3~5 把草样,将草样混合均匀,取样品1 kg,编号标记(标明作物种类、品种、处理编号、刈割日期、取样时间),然后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用布袋或尼龙纱袋装好,挂置于通风遮雨处晾干至含水量10%~13%时称重,折算干重,计算干鲜比。1.3.3 统计分析试验数据采用软件PASW Statistics 18的LSD法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16]。
2 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秋闲田饲用秣食豆产草量、干鲜比与株高的主要因素
对秋闲田1 年生饲用作物秣食豆生物产量、干鲜比与株高的试验数据(表3)进行方差分析(表4~5),密度、氮、磷、钾与行距5 个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不同。其中,种植密度对秋闲田饲用秣食豆产草量(鲜重、干重)、株高等均有极显著的影响(Sig.=0.000,即P<0.01),对干鲜比有显著的影响(Sig.=0.045,即P<0.05);氮肥(N)、磷肥(P2O5)2 个因素对秋闲田秣食豆产草量(鲜重、干重)、干鲜比、株高等无显著影响(Sig.值为0.057~0.198,即P>0.05),钾肥(K2O)对秣食豆产草量、株高等均有极显著的影响(Sig.≤0.001,即P<0.01),对干鲜比影响较小(Sig.=0.126,即P>0.05);行距对秣食豆产草量、株高等均有极显著的影响(Sig.≤0.002,即P<0.01),对干鲜比影响较小(Sig.=0.719,即P>0.05)。影响秋闲田秣食豆产草量(鲜重、干重)的因素顺序为密度>行距>钾肥(P2O5)>氮肥(N)>磷肥(P2O5),影响秋闲田秣食豆干鲜比的因素顺序为密度>磷肥(P2O5)>行距>氮肥(N)>钾肥(P2O5),影响秋闲田秣食豆株高的因素顺序为密度>钾肥(P2O5)>行距>氮肥(N)>磷肥(P2O5)。
2.2 参试因素不同水平对秋闲田饲用秣食豆产草量的影响与优化方案的筛选
参试因素不同水平对秋闲田饲用秣食豆生物产数据时须保留2 位小数。
刈割测产后,随机从每小区取3~5 把草样,将草样混合均匀,取样品1 kg,编号标记(标明作物种类、品种、处理编号、刈割日期、取样时间),然后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用布袋或尼龙纱袋装好,挂置于通风遮雨处晾干至含水量10%~13%时称重,折算干重,计算干鲜比。1.3.3 统计分析试验数据采用软件PASW Statistics 18的LSD法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16]。
2 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秋闲田饲用秣食豆产草量、干鲜比与株高的主要因素
对秋闲田1 年生饲用作物秣食豆生物产量、干鲜比与株高的试验数据(表3)进行方差分析(表4~5),密度、氮、磷、钾与行距5 个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不同。其中,种植密度对秋闲田饲用秣食豆产草量(鲜重、干重)、株高等均有极显著的影响(Sig.=0.000,即P<0.01),对干鲜比有显著的影响(Sig.=0.045,即P<0.05);氮肥(N)、磷肥(P2O5)2 个因素对秋闲田秣食豆产草量(鲜重、干重)、干鲜比、株高等无显著影响(Sig.值为0.057~0.198,即P>0.05),钾肥(K2O)对秣食豆产草量、株高等均有极显著的影响(Sig.≤0.001,即P<0.01),对干鲜比影响较小(Sig.=0.126,即P>0.05);行距对秣食豆产草量、株高等均有极显著的影响(Sig.≤0.002,即P<0.01),对干鲜比影响较小(Sig.=0.719,即P>0.05)。影响秋闲田秣食豆产草量(鲜重、干重)的因素顺序为密度>行距>钾肥(P2O5)>氮肥(N)>磷肥(P2O5),影响秋闲田秣食豆干鲜比的因素顺序为密度>磷肥(P2O5)>行距>氮肥(N)>钾肥(P2O5),影响秋闲田秣食豆株高的因素顺序为密度>钾肥(P2O5)>行距>氮肥(N)>磷肥(P2O5)。
2.2 参试因素不同水平对秋闲田饲用秣食豆产草量的影响与优化方案的筛选
参试因素不同水平对秋闲田饲用秣食豆生物产量、干鲜比、株高的影响不同,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表6),表明这5 个因素均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现以饲用作物株高、干鲜比、生物产量为考核指标分析如下。2.2.1 参试因素不同水平对秋闲田饲用秣食豆株高的影响参试因素不同水平对秋闲田饲用秣食豆株高的影响不同(表6)。种植密度75 万株/hm2的植株最高,达到了45.69 cm,较种植密度30万株/hm2、45万株/hm2、60 万株/hm2的株高差异极显著,表明密度较大时,田间遮阴郁闭温湿度较适,有利于植株生长,是秋闲田秣食豆的最适密度;种植密度60 万株/hm2 的株高均值为40.63 cm,较种植密度30 万株/hm2的差异不显著,较种植密度45万株/hm2的差异显著;种植密度45万株/hm2、30 万株/hm2的株高分别为39.39、39.65 cm,二者差异不显著。氮肥(N)用量225 kg/hm2 的植株最高,平均42.19 cm,较氮肥使用量375 kg/hm2的差异不显著,较氮肥使用量300 kg/hm2 与不施用氮肥的株高差异显著,氮肥使用量375 kg/hm2的株高41.22 cm,较氮肥使用量300 kg/hm2与不施用氮肥的株高差异不显著;氮肥使用量300 kg/hm2 与不施用氮肥的株高差异不显著,表明氮肥(N)225、375 kg/hm2 是适宜用量。磷肥(P2O5)用量112.50 kg/hm2的植株最高,平均41.95 cm,较磷肥使用量187.5、150 kg/hm2的株高差异不显著,较不施用磷肥的株高差异极显著,是较适宜的用量;磷肥使用量187.5、150 kg/hm2 与不施用磷肥的株高差异不显著。钾肥(K2O)用量为375、225 kg/hm2的株高分别为42.82、42.60 cm,差异不显著,但较用量为300 kg/hm2与不施用钾肥的株高差异极显著;用量为300 kg/hm2与不施用钾肥的株高分别为39.84 cm、40.11 cm,差异不显著。行距60、50 cm 的株高分别为41.92、40.77 cm,差异显著。
2.2.2 参试因素不同水平对秋闲田饲用秣食豆干鲜比的影响 参试因素不同水平对秋闲田饲用秣食豆干鲜比的影响不同(表6),其中,种植密度30 万株/hm2、45 万株/hm2、60 万株/hm2的秋闲田秣食豆干鲜比均值分别为0.438、0.432、0.423,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45 万株/hm2、60 万株/hm2、75 万株/hm2的干鲜比差异不显著;密度75 万株/hm2 的干鲜比均值(0.404)较密度30 万株/hm2的差异极显著,表明秋闲田秣食豆的干鲜比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而递减。氮肥(N)、磷肥(P2O5)不同水平的秋闲田秣食豆的干鲜比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表明施用氮肥、磷肥对秋闲田秣食豆的干鲜比无明显影响;钾肥(K2O)用量300 kg/hm2的干鲜比最高(均值0.439),较钾肥(K2O)用量为375 kg/hm2与不施用钾肥的干鲜比差异不显著,与用量225 kg/hm2的干鲜比差异显著;钾肥(K2O)用量375、225 kg/hm2与不施用钾肥的干鲜比分别为0.417、0.412、0.429,三者差异不显著。行距50、60 cm的干鲜比分别为0.426、0.423,差异不显著。
2.2.3 参试因素不同水平对秋闲田饲用秣食豆产草量的影响及优化方案的筛选由表6可见,在秋闲田秣食豆4个种植密度中,密度75万株/hm2的产草量最高,鲜重、干重的均值分别为5534.5 kg/hm2、2236 kg/hm2,较其他种植密度的产草量差异极显著,比产草量位居第2(密度60万株/hm2)的鲜重、干重分别增产1227.50 kg/hm2(增28.50%)、424.50kg/hm2(增23.43%),是本试验的最适密度;密度60 万株/hm2的产草量位居第二,鲜重、干重的均值分别为4307、1811.5 kg/hm2,较其他种植密度的产草量差异极显著,是本试验的较适密度;密度45万株/hm2、30万株/hm2的鲜重均值分别为3615.5、3474kg/hm2,干重均值分别为1555.5 、1513.5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在氮肥(N)的4个水平中,用量300 kg/hm2的鲜草产量较高,鲜重、干重的均值分别为4449.50、1848.00 kg/hm2,较225 kg/hm2与不施用氮肥的差异均不显著,较用量375 kg/hm2的差异显著,比不施用氮肥的鲜重增产271.5 kg/hm(2 增6.50%),比不施用氮肥的干重增产100 kg/hm2(增5.72%),是氮肥最适用量;氮肥(N)用量375、225 kg/hm2与不施用氮肥的鲜重均值分别为3959.00、4344.50、4178.00 kg/hm2,干重的均值分别为1664.50、1855.50 、1748.00 kg/hm2,差异不显著;氮肥(N)用量375 kg/hm2的产草量最低。在磷肥(P2O5)的4 个水平中,用量112.5 kg/hm2的产草量最高,鲜重、干重的均值分别为4471.00、1885.50 kg/hm2,较用量187.5 kg/hm2与不施用磷肥的产草量差异不显著,较用量150 kg/hm2的产草量差异显著,比不施用磷肥的鲜重增产276.5 kg/hm(2 增6.59%),比不施用磷肥的干重增产159.5 kg/hm2(增9.24%),是磷肥最适用量;磷肥(P2O5)用量187.5、150 kg/hm2与不施用磷肥的的鲜重均值分别为4214.00、4051.00、4194.50 kg/hm2,干重均值分别为1799.00、1705.00、1726.00 kg/hm2,三者差异不显著,其中用量150 kg/hm2的产草量最低。在钾肥(K2O)的4 个水平中,施用量375 kg/hm2 的产草量最高,鲜重、干重的均值分别为4748.50、1966.50 kg/hm2,较用量225 kg/hm2 的差异不显著,较用量300 kg/hm2与不施用钾肥的差异极显著,比不施用钾肥的鲜重增产740 kg/hm(2 增18.46%),比不施用钾肥的干重增产258 kg/hm(2 增15.10%),是钾肥最适用量;钾肥用量225 kg/hm2产草量较高,鲜重、干重的均值分别为4430.00、1816.00 kg/hm2,较用量300 kg/hm2的差异极显著,较不施用钾肥的差异显著;钾肥用量300 kg /hm2与不施用钾肥的差异不显著,用量300 kg/hm2 的产草量最低。行距50 cm 的鲜重4626.50 kg/hm2、干重1951.50 kg/hm2,比行距60 cm的鲜重(3839.00 kg/hm2)增产787.5 kg/hm2,提高20.51%,比行距60 cm的干重(1606.50 kg/hm2)增产345.00 kg/hm2,提高21.48%,二者差异极显著。
试验表明参试因素不同水平对秋闲田秣食豆有不同的影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与适宜的行距能有效提高秋闲田秣食豆的生物产量。在不考虑交互作用的情况下,筛选的秋闲田秣食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化方案为A4B3C2D4E1 或A4B4C3D2E1,具体配置为“种植密度75 万株/hm2、氮肥(N)施用量300 kg/hm2、磷肥(P2O5)施用量112.5 kg/hm2、钾肥(K2O)施用量375 kg/hm2、行距50 cm”或“种植密度75 万株/hm2、氮肥(N) 施用量375 kg/hm2、磷肥(P2O5)施用量187.5 kg/hm2、钾肥(K2O)施用量225 kg/hm2、行距50 cm”。
2.3 秋闲田秣食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优化方案的确定
2.3.1 秋闲田饲用秣食豆不同行距与密肥耦合试验的优良组合的筛选由表3 和表7 可见,在正交表的16 个处理组合中,组合A4B3C2D4E1的产草量最高,鲜重单产6661.67 kg/hm2,干重单产2723.64 kg/hm2,与其他组合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组合A4B4C1D3E1的产草量居前2 位,鲜重单产5364.82 kg/hm2,干重单产2133.93 kg/hm2,较组合A3B1C3D4E1、A4B2C3D1E2的差异不显著,与之后的其他组合比较差异极显著;组合A3B1C3D4E1、A4B2C3D1E2 的鲜重单产分别为5217.39、5114.11 kg/hm2,干重单产分别为2113.94、2094.79 kg/hm2,差异不显著,较组合A4B1C4D2E2差异不显著,较其他组合差异极显著;组合A4B1C4D2E2产草量较高,鲜重单产4997.50 kg /hm2,干重单产1954.02 kg/hm2,较其之后的其他组合差异极显著;组合A1B2C2D2E1、A3B3C1D2E2的产草量居中,鲜重分别为4652.67、4556.06 kg/hm2,干重分别为1954.02、1790.77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但较其他组合差异极显著;组合A2B3C4D1E1、A3B2C4D3E1、A1B4C4D4E2、A2B2C1D4E2、A2B4C3D2E1、A3B4C2D1E2、A1B1C1D1E1、A2B1C2D3E2、的产草量依次递减,其中组合A1B3C3D3E2 的产草量最低( 鲜重2359.24 kg/hm2、干重1082.79 kg/hm2)。结果表明,最优组合为A4B3C2D4E1 比产草量位居第2 的优良组合A4B4C1D3E1的鲜重增产1296.85 kg/hm2(增24.17%),比产草量位居第2 的优良组合A4B4C1D3E1 的干重增产589.71 kg/hm(2 增高27.63%)。根据秣食豆产草量与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初步确定秋闲田秣食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优良组合为A4B3C2D4E1、A4B4C1D3E1 2 个组合。
2.3.2 秋闲田秣食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优化方案的确定为了优中选优,将筛选的优化方案A4B3C2D4E1 或A4B4C3D2E1与本研究的16 个试验组合中的优良组合A4B3C2D4E1、A4B4C1D3E1 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组合A4B3C2D4E1既是最优方案之一又是本研究16 个处理组合中的最优组合,被决选为秋闲田秣食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最优方案,其具体配置为“种植密度75万株/hm2、氮肥(N)施用量300 kg/hm2、磷肥(P2O5)施用量112.5kg/hm2、钾肥K2O)施用量375 kg/hm2、行距50 cm”。
3 结论与讨论
3.1 明确了参试因素对秋闲田秣食豆产草量、干鲜比、株高的影响
3.1.1 种植密度对秋闲田秣食豆产草量、干鲜比、株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秋闲田秣食豆的产草量、干鲜比、株高的影响最大,是秋闲田秣食豆高产栽培特别重要的技术环节,合理密植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种植密度不合理,将直接影响秣食豆的产草量,种植密度小,生物产量低,种植密度偏大,生物产量增高[17]。本试验的最适密度为75 万株/hm2,相应的植株的高度(45.69 cm)、鲜重单产(5534.50 kg/hm2)与干重单产(2236.00 kg/hm2)最高,较生物产量位居第2 的种植密度的植株增高12.45%,较生物产量位居第2 的种植密度的鲜重增产28.50%,较生物产量位居第2 的种植密度的干重增产23.43%,但其干鲜比较低(0.404),较生物产量位居第2 的种植密度的干鲜比降低了4.49%。由于种植密度较大时,叶面积增大,田间遮阴郁闭,裸露土壤减少,通风透光不好,土壤蒸发量减少[18],田间湿度大[19],植株含水量高,其干鲜比最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秋闲田秣食豆干草的调制。关于种植密度对秋闲田秣食豆的增产作用,尤其是具有增产作用的最适密度值,尚待进一步研究。
3.1.2 行距对秋闲田秣食豆产草量的影响播种行距是秋闲田秣食豆高产栽培管理中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仅次于种植密度的影响。播种行距较小时,一是农田耗水量降低,二是秋闲田秣食豆相对延长株距,群体趋于均匀分布可降低株间竞争,使个体获得良好生长环境[20],明显提高生育前期秣食豆个体的生长速率,进而提高秣食豆产草量[21]。本试验条件下,行距50 cm的生物产量最高[22],其鲜重较行距60 cm 的增产20.51%,干重较行距60 cm的增产21.48%。
3.1.3 化肥对秋闲田秣食豆产草量、干鲜比、株高的影响本试验条件下,每公顷秋闲田秣食豆施用氮肥(N)300 kg 的鲜重、干重,比不施用氮肥的鲜重、干重分别增产6.50%与5.72%;磷肥(P2O5)用量112.5 kg/hm2时,比不施用磷肥的鲜重增产6.59%,比不施用磷肥的干重增产9.24%;钾肥(K2O)用量375 kg/hm2时,比不施用钾肥的鲜重增产18.46%,比不施用钾肥的干重增产15.10%。试验表明,秋闲田秣食豆需要较多的氮、磷、钾三大元素,要注重秣食豆秋闲田合理施肥。据报道,氮磷钾各元素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作用,一种元素的缺乏会影响其他2 种元素的吸收利用[23]。秣食豆需肥特点与大豆的需肥特点相同,其中氮素是秣食豆生长中最重要的养料,其来源主要为根瘤固氮、土壤氮和肥料氮3 个部分;生产中秣食豆1~5 叶期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行期,肥料氮的作用已很小,5~9 叶期为生殖生长期,氮素营养主要来自根瘤固氮和土壤氮[24],肥料氮的作用更小。这与李金荣[25]报道的“当100 g 土壤中水解氮含量在3 mg 左右,增产显著,而在5 mg以上时,施氮肥效果不显”结果一致。磷肥(P2O5)也是秣食豆需要的大量元素之一,秣食豆从出苗到盛花期对磷的要求最为迫切,特别是在苗期,缺磷会使营养器官生长受到严重抑制[22],适当多施磷肥对培育根系,增加根瘤非常有利[26]。秋闲田秣食豆对钾肥(K2O)表现敏感,增施钾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27]。
3.2 确定了秋闲田秣食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优化方案在本试验条件下,根据参试因素对秋闲田秣食豆产草量的影响结果,明确了秋闲田秣食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优化方案,该最优方案为:“每公顷留苗密度75万株,并以氮肥(N)300 kg/hm2、磷肥(P2O5)112.5 kg/hm2、钾肥(K2O)375 kg/hm2做基肥,播种方式以50 cm 的行距进行条播”,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分别达到了6661.67、2723.64 kg/hm2,较产草量位居第二的优良组合的鲜重、干重分别增产24.17%、27.63%。种植秋闲田秣食豆是以收取茎叶、缓解冬春季节饲草短缺现状为目的的,是以秋闲田秣食豆的生物产量为主要考察指标进行系统研究的。该研究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尚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蔡小艳,赖志强,韦锦益,等.农区种草养畜之发展现状及对策[A].2012 第二届中国草业大会[C].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2012:26-30.
[2] 王炳煜,黄文广,鲁岩,等.解决畜牧业因灾造成饲草短缺问题的途径[J].今日畜牧兽医,2013(4):63.
[3] 张丽霞.饲草短缺成新疆肉羊规划建设瓶颈[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4-5-11(011).
[4] 刘春梅.翁牛特旗饲草料短缺10 万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2-12-16(015).
[5] 徐爱国.草食畜牧业如何突破饲草短缺瓶颈[J].中国牧业通讯,2004(15):52-53.
[6] 成慧,侯扶江,常生华,等.黄土高原秋播时间对3 种小谷物牧草生产性能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3,21(6):1162-1168.
[7] 崔国文.优良牧草品种简介(三) [J].养殖技术顾问,2002(4):14-15.
[8] 张云影,何中国,梅冬林,等.麦茬复种饲料作物若干问题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04,24(5):80-82.
[9] 肖文一.农区填闲种植饲料作物的研究[J].东北农学院学报,1964,(4):25-36.
[10] 迟文峰,张春华.青贮玉米混播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23):28-30.
[11] 李晶,李伟忠,魏提,等.混播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性状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6):32-33.
[12] 张淑艳,战海云,李强,等.玉米秣食豆混播比例对群体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205-208.
[13] 顾雪莹,玉柱,郭艳萍,等.全株玉米与秣食豆单贮混贮效果的研究[J].草业学报,2011,19(1):132-136.
[14] 沈怀民,刘树声,徐健,等.青贮玉米与秣食豆混播及饲喂效果[J]. 养殖技术顾问,2004(4):21.
[15] 张晓英,赵艳平,刘东军.秣食豆栽培及饲用方法[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2(1):34.
[16] 刘小虎.spss12. 0 for windows 在农业试验统计中的应用[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89-94.
[17] 何贤彪,周翠,杨祥田.密度与群体配置对蚕豆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0(4):721-723.
[18] 孙宏勇,刘昌明,张喜英,等.不同行距对冬小麦麦田蒸发、蒸散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3):22-26.
[19] 宋伟,赵长星,王月福,等.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田间小气候效应和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31(23):7188-7195.
[20] 于凤瑶,辛秀君,周顺启,等.不同株行距下大豆性状的因子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10(1):5-9.
[21] 周勋波,杨国敏,孙淑娟,等.不同行距对雨灌夏大豆土壤水分特征及产量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8,22(6):217-221.
[22] 张巨明,王锁民.行距及施肥量对兰引3 号结缕草种子产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1997,6(3):46-50.
[23] 姬景红,李玉影,刘双全,等.平衡施肥对大豆产量及土壤-作物系统养分收支平衡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9,28(4):678-682.
[24] 龚振平,金喜军,马春梅,等.春大豆对不同来源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J].土壤通报,2010,41(5):1138-1141.
[25] 李金荣.大豆的科学施肥技术[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5,14(3):20-21,35.
篇2
【关键词】网络加速 协议优化 负载均衡
1 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海量的数据使得移动网络承载业务的压力越来越大: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不仅挤占话音信道资源,还影响了语音质量;大流量的实时娱乐业务的增加也对网络中其他业务形成冲击,增加了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GPRS服务支持节点)等网元的压力。因此,从用户到互联网网关,网络的承载能力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已经不能单纯依靠扩容来简单解决问题,而是需要从技术提升上入手。基于此,各种网络加速技术层出不穷。
2 网络加速技术
网络加速技术种类繁多,从技术的实现思想上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别:
(1)协议优化
与传统互联网技术不同,移动终端通过空中接口接入网络。由于无线带宽资源受限,移动终端获取信息不能像通过有线介质一样迅速,因此原有采用大量的冗余信息来保证信息安全传输适用于有线网络的网络协议,不能简单地移植到移动互联网中来。协议优化已应用于无线网络成为网络加速技术的一大方向,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优化、HTTP(Hyper Text Transport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优化是其代表性的技术。
(2)负载均衡技术
移动互联网数据请求以及下载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如何在现有的网络资源下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速度,改进网络架构,以负载均衡为主体思路的网络加速技术应运而生,并且成为网络加速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核心网侧,SGSN POOL(SGSN池组)技术以及Direct Tunnel(直达通道)等都是其中的一员。
(3)蜂窝网技术演进
根据移动通信网络的演进,目前支持数据业务的蜂窝网包括2.5G、3G、WLAN以及还处于试验阶段的LTE网络。在接入网络时,选择合适的接入方式需要各系统的技术演进,也需要网络协同发展,这些都是合理利用现有无线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加速的选择方向,如GPRS系统的无线资源调度算法、LTE的多天线技术等。
3 网络加速技术的选择及部署
上文提出的三大网络加速技术中,由于蜂窝网技术过多地依赖于制式,因此本文不做讨论,主要是针对目前协议优化以及核心网侧的负载均衡技术的技术原理和成熟程度,根据实际应用时部署的可行性做出选择。
3.1 协议优化
(1)TCP加速
传统的TCP协议主要针对有线网络的特点进行设计,利用“慢启动”和“拥塞窗口”设置可以解决有线网络的拥塞问题,但是不能很好地适配快速变化的无线环境。过大的TCP和IP的分组头严重浪费了有限的无线带宽资源,大多数实时业务数据包中的有效载荷很小,相比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上较高的误码率和较长的传输时延使得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TCP加速技术即通过一组优化技术,将传统TCP协议优化/替换为更适合链路情况的协议,可提高数据的网络传输效率,同时不需要修改具体应用。
目前较为常用的TCP加速技术主要有无线TCP、Fast TCP和Zeta TCP。其中,无线TCP在RNC上设置一个实现对UE和Server间传输的数据包的解析和处理,提升TCP数据传输效率和数据业务吞吐率;Fast TCP算法利用时延作为拥塞/流量控制的参数,利用拥塞程度动态调整传输速率,以实现对下行数据的加速,主要解决标准TCP的慢启动缺点;Zeta TCP利用快速精准判断丢包、加速重传来实现加速,提高带宽利用率。
综合以上三种技术可知,无线环境TCP优化仅适用于3G网络,无法用于2G网络和LTE网络,不利于网络演进。而Fast TCP和Zeta TCP目前的功能实现需要在核心网侧部署,需要新增网元,并且针对不同的网关还应采用不同的部署方案,增加了网络的负载度,后续的演进方向是将其功能逐步改在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网关支持节点)内部由软件实现。具体的部署方案如图1所示。
(2)HTTP协议优化
HTTP协议属于面向对象的应用层协议。目前使用的HTTP1.0虽然已经可以重用TCP连接,减少了开销;但是严格限制请求必须以FIFO(First Input First Output,先入先出)的方式被处理,无线环境下增加了网络的延时,并且很容易造成网络的拥塞。目前各设备厂家已经着手对协议进行优化,通过一组优化技术以减少网页加载时间,提升网络速度,优化用户的网络使用体验。主要的优化技术包括:
1)并行流:一个TCP连接支持多个并发请求,这样不仅实现了较少的连接,还传输更少的包。同时对于处理大量并发连接的服务器而言,也很容易遇到性能扩展的问题。
2)优化排序避免队头阻塞:实现了有优先级的请求,客户端可以请求尽可能多的元素,并且同时给每个元素赋予一个优先级。在带宽受限的情况下,较高优先级的元素(如文本)将优先传送,而较低优先级的元素(如视频)将会被推迟传送,避免因大量非重要资源拥塞网络引起高优先级请求延迟等待。
3)压缩HTTP头部与数据:舍弃掉了不必要的头信息,经过压缩之后可以节省多余数据传输所带来的等待时间和带宽。
4)PUSH技术:服务器可以主动向客户端发起通信向客户端推送数据,这种预加载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状态查询与反馈开销,使用户一直保持一个快速的网络体验。
在网络部署中,HTTP协议优化技术通常部署在综合网关处,通过预测用户行为,提前提取需要访问的量,采用并行流的方式降低交互次数,从而减少了网络的延时和负荷。具体的部署方案如图2所示。
3.2 负载均衡技术
数据业务的高速增长将降低数据速率、挤占话音资源,使核心网网元压力倍增。核心网侧的负载均衡技术主要包括SGSN POOL和Direct Tunnel。
(1)SGSN POOL
在SGSN POOL模式下,一个BSC/RNC可以连接多个SGSN,由多个SGSN共同组成一个资源池,为连接的BSC/RNC提供服务,改进了传统的SGSN设置中节点数量多、移动性信令负荷开销大、Gb over E1/FR链路配置和割接复杂的缺点,并且通过池组的方式完成了网络容灾备份的需求。
SGSN POOL允许两种组网方式:SGSN POOL间的和重叠组网。在实际的网络应用中,考虑网络扩容以及容灾需求,采用独立组网的方式,并且考虑将2G/3G网络共同组POOL,完成负荷分担。
(2)Direct Tunnel
将SGSN作为Direct Tunnel的中心控制节点,信令控制面消息仍然走RNCSGSNGGSN,用户面数据则从RNC直接到GGSN,数据流量旁路了SGSN节点,通过将控制和承载分离,在RNC和GGSN之间建立直连用户面隧道,用户面流量绕过SGSN直接在RNC和GGSN进行传输,可以降低SGSN的用户面压力。其控制面信令仍然由SGSN完成,由SGSN决定何时建立直连隧道以及对隧道的更新等操作。
由此可见,SGSN POOL和Direct Tunnel都是为了非功过减轻核心网网元压力。在实际的网络部署中,可以考虑联动部署,用SGSN POOL减轻控制面信令压力,而用Direct Tunnel技术降低用户面压力,共同部署形成SGSN网络加速解决方案。具体的部署方案如图3所示。
4 结束语
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为移动网络的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各种各样的网络加速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将种类繁多的网络加速技术根据其加速思想进行了归类讨论,并结合网络运营的实际需求对相应的网络加速技术进行了选择,给出其部署方案。同时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加速技术成熟起来满足数据业务快速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利强,周细义,张舸. 改进无线网络TCP性能的研究[J]. 通信系统与网络技术, 2008(1): 4-6.
[2] 王圣,苏金树. TCP加速技术研究综述[J]. 软件学报, 2004(11): 1689-1699.
[3] 查志琴,李慧. HTTP协议的发展对Web服务器性能的影响[J].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3(2): 49-52.
[4] 张晓军,吕洁,张蓓. HTTP重定向在网关认证中的应用[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5(z1): 48-51.
[5] 曾宇辉,朱光喜,吴伟民,等. LTE系统中适应链路层机制的TCP头压缩算法[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2(4).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系统漏洞;黑客攻击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7-
20世纪微软公司出版的视窗操作系统,为计算机的推广和普及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计算机网络已经进入了许多领域,推动了文明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播,但是关于其安全问题的报道逐渐增多,为了使计算机网络能够安全地为人类服务,所以对出现网络安全的因素进行总结,并研究如何进行防范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1 网络安全的意义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使机关和企业的工作效率加快,丰富了个人的生活,但是当网络安全出现问题时,会很大程度影响程序的正常运转,使数据造成一定的破坏,财产受到损失。所以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前提是要保证其安全可靠性,网络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能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来自于方方面面,有来自网络黑客的威胁,也有软件和个人的因素,下面对种种因素逐一详细分析。
2.1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命名来源于生物病毒,也是通过不断复制进行传播和侵染,而且其速度是非常快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使大范围的电脑受到病毒的影响。计算机病毒是危险网络安全的首要因素,下面对几种常见病毒进行分析:
2.1.1 木马病毒。木马病毒是最常见的病毒,是利用一些诱饵或者捆绑于其他软件上,用户在下载后会感染木马病毒,从而使计算机处于他人的监视和掌控中。
2.1.2 蠕虫病毒。这种病毒是先对主机扫描,发现存在的漏洞并加以利用,以此来进行对主机的控制。蠕虫病毒的隐蔽性高,可以捆绑在其他程序上,程序运行后进行激活,而且发生变种的速度很快,所以杀灭蠕虫病毒是有一定难度的。
2.1.3 脚本病毒。这种病毒是存在于网站上的病毒,当计算机对网站进行访问,点击开启时会使相关的脚本受到这类的病毒侵染。这种病毒会占用大部分的主机资源,使运行状况变慢,中毒情况较深的电脑的硬盘数据受到损失。
2.1.4 间谍病毒。间谍病毒出现的时间不长,一般通过改变用户的主页,来提升一些网站的访问人数,而且可以获得用户的数据,对用户的数据安全具有一定的威胁。
2.2 网络黑客攻击
网络黑客会通过种种方法,对选中的电脑进行侵入,下面对常见的方式进行简要分析:
2.2.1 拒绝服务式攻击。这种攻击方式是通过占用用户大量的硬盘、内存和带宽等资源,使计算机和网络变得异常缓慢,直至停止正常服务。
2.2.2 利用型攻击。网络黑客利用病毒程序对目标电脑进行攻击,以此达到掌握用户电脑数据的效果,最终目的是窃取用户的资料。
2.2.3 信息型攻击。这种攻击方式是通过对目标电脑进行扫描,发现其漏洞并加以利用,从而达到窃取数据和存入所需数据的结果。
2.2.4 电子邮件攻击。这种攻击方式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的,在邮件中写入一定的病毒程序,进行大范围的发送,使目标电脑接收之后并打开后,即会发生中毒。
2.3 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本身的特性使得它出现安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现在用户最多的是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其安全漏洞屡屡出现,很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对象,而且现在大多数用户都在使用盗版系统,计算机无法受到保护。
2.4 网络协议的安全问题
目前网络上使用最广泛的是TCP/IP协议,但是这项协议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网络威胁,导致了许多漏洞的出现,使黑客可以利用漏洞进行入侵,从而窃取信息。
2.5 安全防范技术的滞后性
计算机的网络技术一直在飞速发展,各种软件和产品陆续在市场上得到推广,软件专业也一度成为了高校的热门专业。但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其安全防范技术的发展速度并不协调,电脑病毒和黑客攻击无时不在,病毒变种的速度非常快,而用户普遍使用的杀毒软件和安全系统,却只能定时对病毒库进行更新,在这段空白时间内,计算机的安全保护处于真空状态。
2.6 用户安全意识不强
排除以上这些因素,还有一项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为的因素。用户对互联网安全的重视不够,没有提前预想到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严重后果。许多用户没有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密码设置简单或长期未进行更换、在公共场合上网未清除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等,这些个人网络生活习惯和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的缺乏,导致出现安全风险事件的概率大大升高。
3 安全防范技术对策
经过以上分析,发现目前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不过在国内外已经有了很多相应的对策,下面对这些方法技术和对策进行逐一分析:
3.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是利用防止外界用户侵入互联网,来确保互联网内部信息和硬件设施。防火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过滤式防火墙,现在数据一般都是先经过路由器再进入计算机,通过对经过路由器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则会将数据阻挡在外,不会进入到计算机;另一种是应用级防火墙,通过提前准备好的服务器发挥作用,在外界黑客侵入内部网络前,首先要受到服务器的检查,发现有问题的直接会被拦截在网络外部。
3.2 数据加密技术
将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能够有效地防止数据被非法窃取,是维护电脑稳定运行目前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数据传送的步骤不同,采取的加密方式也不一样。在数据传送过程中,要对数据流进行加密。当人们对其进行存取时,也要对存取方法做好加密,核对人的身份信息是否正确,当它需要存储时,可以将它转化为密文来存储。
3.3 容灾技术
由于计算机的网络安全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所以就算其安全体系再完善,也不能保证100%不会发生安全问题,所以计算机容灾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容灾技术是指当计算机出现问题,数据大量丢失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并使计算机能够正常运行,使损失减少到最小。通常这种技术是使用两个不同区域的存储器,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彼此进行数据传输,在一台计算机存储器信息丢失的时候,可以利用另一台存储器进行快速传输,使受损的计算机系统短期内能够趋于正常。
3.4 限制访问技术
这是一项通过对访问进行限制,来确保数据安全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分为两种方法:设置访问区域和限制访问客户。前者是利用对访问区域进行划分,规定了可访问的空间。后者是通过对计算机设置安全等级的高低,只有符合条件的用户才可以访问。
3.5 动态隔离技术
通常所见的动态隔离技术是在电子商务方面,用于保护用户的财产安全。最常见的是银行发给网银客户的安全设备,这种利用动态隔离的技术,来对客户进行认证,能够使客户的财产得到安全保障。
3.6 修补漏洞
电脑的操作系统、各应用软件和互联网方面漏洞要及时进行修补。一般方法为通过利用相应的修复软件,定时将计算机进行全盘扫描和修复。这样做,可以有效降低网络安全风险。
3.7 及时查杀病毒
病毒对电脑系统能够造成严重侵害,目前对付病毒的方法通常利用软件进行,通过购买正版软件,获得及时更新的服务,对病毒起到主动防御的功能,其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3.8 数字签名和鉴别手段
目前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先进,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制造和伪造任何信息,数字签名是解决网络通信中这些特有的安全问题的方法。目前数字签名采用较多的是公钥加密技术,通过这项技术,任何知道接收方公开密钥的人都可以向接收方发送加密信息,只有唯一拥有接收方私有密钥的人才能对信息解密。
鉴别手段是证明一个对象身份的过程,一般分为两种。在登录过程中,计算式通过口令、一次性口令、智能卡和生物卡对用户进行鉴别。在操作过程中,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鉴别,通常计算机的配置是不同的,所以通过鉴别是否符合原先的配置,可以判断用户的身份。
3.9 基于IDS
入侵检测技术(IDS)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IDS主要用来监视和分析用户及系统的活动,可以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向相关人士报警。对异常行为模式,IDS要以报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分析。产品提供的功能还可以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3.10 VPN虚拟专用网络
VPN属于远程访问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公网链路架设私有网络。VPN服务器有两块网卡,一块连接内网,一块连接公网,可以实现远程访问。为了保证数据安全,VPN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的通讯数据都进行了加密处理。有了数据加密,就可以认为数据是在一条专用的数据链路上进行安全传输,就如同专门架设了一个专用网络一样。但实际上VPN使用的是互联网上的公用链路,因此只能称为虚拟专用网。所以VPN技术是非常安全实用的,用户无论是在外地出差还是在家中办公,只要能上互联网就能利用VPN非常方便地访问内网资源。
3.11 提高安全意识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技术再先进,最终也是要靠人去设置和执行。所以,无论是互联网安全管理员还是普通的个人,都要对目前复杂的网络环境保持警惕,及时应用各项措施来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同时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避免因为个人的疏忽导致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受到损失。
4 结语
目前计算机的发展是飞速的,技术革新异常迅速,所以本文中分析的仅仅是近期的安全防范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技术会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淼.浅谈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因素[J].科技向导,2010,(34):21.
[2] 刘采利.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J].科技天地,2010,(8):44.
[3] 韩斌.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实际应用[J].科技咨询,2010,(1):38-39.
[4] 邹峰.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入侵检测与防御研究[J].煤炭技术,2011,(1):92-94.
[5] 李海燕,王艳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方法的探讨[J].煤炭技术,2011,(9):108.
篇4
[关键词]测绘工程 特殊地形 测绘技术方案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345-01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测绘技术在地表动植物、地形构造、矿藏、水文、地貌等反面勘测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测绘工程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1 测绘工程概述
(一)测绘工程概念
测绘工程指的就是绘制地形、空间信息的一种信息地形图,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地球、其它行星、重力等,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一般而言,在一个区域建设中,一定要让地形测绘师事先对该地区地理结构与地形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进而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所以,测绘工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二)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
特殊地形测绘工作和传统测绘工作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其只是在传统测绘工作基础上对特殊地形进行测绘的一种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其主要工作内容与方式均是来自测绘学。在特殊地形测绘工作中,无论是运用传统测绘技术,还是运用特殊地形测绘技术,其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得到相应的数据与地形状况,同时也是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加强施工效率的提高,减少施工时间。
2 地形测绘工作的要点
在测绘工程中,均会遇到各种困难问题,特别是一些地形测绘,怎样合理利用土地,怎样勘测偏远地区的土地等,已经成为了测绘工程中的难点问题。我国地域比较辽阔,地形也比较复杂多变,特别是高原地区,比如黄土高原,因为其土质比较疏松,存在着很多的沟沟壑壑,在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难题,无法确定铁道位置,导致铁道非常容易被雨水冲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河流、高山等均是阻碍测绘工程有序进行的障碍。因此,在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不断的学习。探索更加先进的测绘技术,改良测绘设备,创新管理理念,加强测绘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现阶段,全站仪数字测图与GPS―RTK数字测图这两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局限。其主要体现为:在测绘工作中,利用全站仪测绘技术的时候,需要在测站与测点之间实现通视,并且测量精度不够均匀,随着距离的逐渐增加,其精度也在逐渐下降;而应用GPS―RTK技术的时候,尽管不需要实现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视,就可以完成远距离的三维坐标测绘,避免出现误差累积,但是也只适合应用在一些视野比较开阔、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对传统测绘技术与现代测绘技术进行改进,实现其互补,尽可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实现测绘目的,促进工程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以林地繁茂地区为代表的隐蔽区域测绘方案
在树林中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受到高度角的影响,GPS―RTK信号非常弱,无法确保测绘精度达到工作要求;而如果使用全站仪技术进行测绘,就会出现一些树木障碍,导致无法完成测绘工作。此时,就可以利用导线推进断面的测绘方式:利用测设导线点、距离、角度、放样点坐标的数据,结合其理论坐标值进行测站待测点坐标的计算,并且计算出相应的距离与方位角,进而得到相应的数据。因为在同一断面内,其方位角是固定的,可以利用断面两端点坐标进行断面方位角的计算。之后利用三角形的正弦定理进行断面任意距离的计算,得到通视距离。通过相关计算可以得知,无论是测站左偏离设计断面线,还是测站右偏离设计断面线,只要明确测站点到已知断面线的角度,就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出偏离设计断面的距离,得到相应的数据,之后利用全站仪测绘技术进行实地放样。
4 以旧城镇村舍房屋密集区为代表的区域测绘方案
首先,野外草图绘制。通过相关实践工作的开展,在设计规划村庄测绘工作的时候,其野外草图绘制均比较直观、清晰,相应的布局也比较合理、完整。但是没有进行计划规划的村庄野外草图,即便是一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会感到难以理解,经常出现测点与草图不符的情况,导致室内编图经常产生差错,甚至在进行野外测绘工作的时候,经常出现丢失地物的情况。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不进行野外草图的绘制,直接设置一些测站,进而对各房角点进行测定。在完成所有碎部点的测量工作之后,进行直观的汇总,整理相关的测量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简化,根据相应的比例尺进行打印,之后再去野外进行实际情况的定位,绘制相应的草图。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野外草图与室内图件的符合、完整、准确,还可以确保具有相应的测绘精度。其次,强调野外数据采集。尤其是在一些地物比较密集的区域,全站仪测绘技术的测距速度比较快,并且测距镜头非常灵活,可以尽可能接近地物,展开相应的测绘工作,加强数据的采集,具有GPS―RTK技术无法相比的优势。所以,在工程项目测量中。全站仪测绘技术可以采集一些GPS―RTK技术无法采集的数据,进而提高测绘精度,保证工程建设的完整、精确。但是,因为居民区经常出现一些锁门的情况,测绘人员无法直接进行实地测绘工作,此时也就无法使用全站仪测绘技术和GPS―RTK技术。为了确保测绘精度,一定要及时联系主人,如果无法及时开展测绘工作,可以在测区其它比较高的地方,设置GPS―RTK技术测站,之后利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碎部点的测绘,这样的方式非常省时,并且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确保测绘精度。
5 以荒漠区、滩涂地、泥泞地等为代表的区域测绘方案
针对海边、河边等因为落潮产生的荒漠区、滩涂地、泥泞地等,均具有相同的特点,也就是,尽管地表处在状态,但是人们即使借用一些相关工具,如船只等,也是无法进行通行的。针对面积比较小的区域而言,可以进行范围线的绘制,并且在内部设置相应的等高线,但是如果面积太大的话,就一定要对区域内的高程进行测定。为了确保测绘的精度,可以在测区周围进行GPS―RTK测站的设立,之后利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相应的测绘,或者进行近景摄影测绘,完成相应的测绘工作,保证相关工作的全面落实。
总之,在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并且学习一些国外的先进水平,不断改进与完善我国的测绘技术,进而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 和平.我院测绘工程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2).
[2] 曲娇婷,张冬岩.浅谈测绘工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3).
[3] 陈志超,邓安健,魏峰远.测绘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改革及其成效[J].中国电力教育. 2009(12).
篇5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计算机网络 安全防护技术
引言
目前,国内对电子图书馆的使用还处于较低层次,人们在使用电子图书馆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电子图书馆的便利性和实用性,对相关安全防护工作不够重视,导致一些图书馆的信息处于开放状态,相关网络病毒很容易进入,严重时会导致整个管理系统瘫痪。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电子图书馆进行防护是很有必要的。
1.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技术的基本概念
所谓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技术,就是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确保数字图书馆内部的组成部分不受病毒等有害物质损坏,从而确保各个程序有效运行,且在相关数据信息传播过程中,数据信息不被盗取或者阻碍等。
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保密性,所有相关信息在储存、传输及浏览过程中,不被外界因素侵害;(2)完整性,确保信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途径损坏;(3)实用性,电子图书馆主要作用就是给人们提供快捷服务,因此,要确保相关数据信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2.1病毒传播带来的安全问题
网络病毒作为计算机系统最大的危害因素之一,一旦系统被病毒入侵就会导致相关数据损坏或者丢失。此外,网络病毒还可以入侵电子图书馆的硬盘,并且可以盗取或者破坏硬盘内储存的相关数据信息,从而阻碍计算机网络系统正常运作。病毒的入侵还会导致信息数据传输异常,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
2.2非法破坏电子图书馆系统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不正当的手段对电子图书馆系统进行破坏,对硬盘内储存的信息进行修改和盗取,严重时会对相关系统进行破坏,因此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3.数字图书馆安全防护措施
3.1采用预防病毒的安全防护技术
现阶段对数字图书馆危害最严重的就是网络病毒,因此,使用一些杀毒软件或者防火墙,是进行电子图书馆网络保护的主要手段。此外,还可以安装反病毒装置,从而提升电子图书馆的安全性能,并且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二次储备,避免不安全情况发生。
3.2数字图书馆数据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数字图书馆数据信息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使用安全加密算法,把重要相关数据信息转换为密码文本,这样即使数据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拦截,也很难进行破译,确保数据传递的安全性。加密算法又被简单地分为相应密匙加密算法和显示密匙加密算法,相应密匙加密算法较为简单,指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算法,一般使用在对数据信息要求不高的行业;显示密匙加密算法比较复杂,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算法,因此,被广泛使用在大型企业中。电子图书馆一般使用相应密匙加密算法。
(2)随着信息计算不断发展,国内已经研究出信息伪装安全防护技术,对不法分子可以进行攻击,还可以避免电子图书馆信息数据被破坏,简单来说就是将相关文本、图片等相关信息进行隐藏,从而达到预防保护的目的。
(3)水印安全防护技术,在信息数据传输过程中,可以将相关信息数据隐藏在水印中,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3.3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现阶段最流行的就是网络防火墙,可以对电子图书馆的网页进行监督和管理。网络防火墙具有监督管理电子图书馆信息不受侵害,并且可以在非法手段干扰数据传输时,对传输的信息流量进行控制,尽可能控制在预期传输轨道上。网络安全防火墙能够阻止外来危险源的攻击,不管是在系统内部,还是外部都可以起到监管作用,对电子图书馆的持续稳定运行有很大帮助。
3.4用户安全防护措施
图书馆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人服务,确保用户准确及时地获得相关网络数据信息。用户的安全防护措施有以下两个方面:
(1)对用户的身份进行注册和鉴别,避免非法手段危害用户的合法权益。
(2)对用户进行安全危害等级划分,简单来说就是根据用户的威胁等级进行划分。现阶段使用的用户安全认证手段较为简单,很容易被非法手段入侵,因此,提升用户认证标准是很重要的。
结语
现阶段影响数字图书馆的安全因素较多。因此,为了确保数字图书馆能够安全有效地为人们服务,对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手段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李友红.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与防护策略[J].电子测试,2014(05):135-136.
篇6
[关键词] 计算机 软件安全 检测方法
1.前言
安全性是软件质量的一个重要属性。对软件安全的测试就是采用各种方法来验证或发现系统安全方面的问题。从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来说,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的目的是避免由于软件应用所带来的潜在风险。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方法的研究对软件安全检测工作来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保障计算机软件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2. 软件的安全性分类
软件的安全性,可以划分为失效安全性和保密安全性。
所谓失效安全性,即软件运行不引起系统事故的能力,强调的是一类安全关键软件的安全性失效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危险事故。对失效安全性的度量主要有建立在可靠性理论基础上的安全度、失效度、平均事故间隔时间、软件事故率等。对于失效安全性测试,常用的测试方法目前有基于故障树的测试和基于最小割集的测试。[1]
所谓保密安全性,即与防止对程序和数据进行非法存取的预防能力有关的质量属性。软件安全性是软件在受到恶意攻击时仍提供所需功能的能力。对于保密安全性测试,目前主要有代码走读与审查、静态分析、形式化方法、故障注入、基于模型的测试、基于属性的测试、语法测试、模糊测试等测试方法。
3. 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是应注意的问题
从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来看,其是一个动态的检测过程。在进行软件安全检测是需要关注到的问题有:
① 针对所检测的计算机软件所特有特点与涉及要求,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选择适合软件的检测技术手段,并从实际出发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安全检测方案。同时,在进行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时要关注检测人员的多元化,在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过程中不仅仅要配备软件安全分析员,还要需要配备对该软件系统熟悉同时是还是该系统的总体设计人员参加,只有多领域的配合才能更好的对软件安全进行检测。
② 在进行计算软件安全检测时,系统级、需求级与代码级的分析是必须的。如果该软件的规模比较大,还应对其进行软件结构设计方面的分析。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从实际工作需要选择合理的分析技术,必要时可以进行仿真环境与分析工具来协助检测工作。从计算机安全检测的角度来看,其过程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无法通过简单的方法来解决一个系统的所有安全检测问题,因而在具体的家算计安全检测过程中,需要选择合理的安全检测方法。
4 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的主要方法
4.1静态分析安全测试
静态分析安全测试主要通过对源代码进行安全扫描,根据程序中数据流、控制流、语义等信息与其特有软件安全规则库进行匹对,从中找出代码中潜在的安全漏洞。它可以在编码阶段找出所有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代码,开发人员可以在早期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2]
4.2形式化安全测试。
该安全检测方法是确立软件的数学模型,通过形式规格说明语言的支持提供形式化的规格说明。比较常用的形式规格语言有基于模型的语言、基于有限状态的语言及基于行为的语言。有定理证明与模型检测两种形式化安全检测的方法。
4.3基于模型的安全功能测试。该方法是对计算机软件的行为与结构通过建模的方式生成测试模型,以测试模型为基础生成检测用例,进而驱动软件安全检测。比较常用的模型安全功能测试方法有有限状态机与马尔可夫链等等。
4.4语法测试。
该测试方法是以被检测软件的功能接口的语法生成软件的测试输入,通过这种方式检测软件对不同种类输入的反映情况。用该方法进行测试的通常程序是对软件接口的语言进行识别,定义语言的语法,在以语法为基础生产测试用例同时执行安全检测。
4.5基于故障注入的安全性测试。
该安全检测方法是应用故障分析树与故障数的最小割集来生产检测用命。故障树分析法用系统最不该发生的时间作为顶事件,在寻找导致事故发生可能的中间事件与底事件,通过合理的逻辑门符号将顶事件、中间事件与底事件进行连接,形成故障树。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检测的自动化程度,是比较充分的安全检测方法。
4.6模糊测试。
目前所用的是基于白盒的模糊测试,是对传统模糊测试技术的进步。该检测方法有效的结合传统的模糊测试技术与动态测试用例。
5. 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的主要技术
5.1功能验证
功能验证就是对软件需求中确定的有关安全模块的功能进行测试验证。作为网络信息系统自身安全建设的需要,设计者会在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增加一些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权限管理模块,数据加密模块,传输加密模块, 数据备份和恢复模块等, 对安全的功能验证可以采用与一般的程序功能测试相似的方法,如黑盒测试方法, 白盒测试方法或灰盒测试方法等用例来进行测试。
5.2 漏洞扫描
漏洞是指硬件、软件或策略上的缺陷,这种缺陷导致非法用户未经授权而获得访问系统的权限或者扩大访问权限。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中,没有绝对安全的组件,各种操作系统存在安全漏洞, 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也存在安全漏洞,漏洞扫描软件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有关漏洞进行扫描,再对发现漏洞进行有效的防范或补救措施,也可以对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非法者利用已知的漏洞进行攻击。常见的漏洞有拒绝服务漏洞,本地用户扩权漏洞和远程用户扩权漏洞等。
5.3 模拟攻击
模拟攻击,就是假设自己是一个非法入侵的攻击者(如黑客),利用目前存在的系统漏洞和常用的攻击手段,对提交评测的系统的开发环境或使用环境里进行攻击,以发现安全问题。主要的攻击技术分为以下三类:服务拒绝型攻击,漏洞木马型攻击,伪装欺骗型攻击。
5.4 侦听技术
侦听技术,也称网络监听,可以获取网络上传输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并不是发给自己的,网络侦听技术是一个常用的手段,可以有效地管理网络,诊断网络问题,检查网络的安全威胁。目前网络侦听工具有多种, 有硬件,也有软件的。测评人员为了评测信息系统的安全环境,熟悉网络侦听技术,使用侦听技术是一种有效地安全测试方法。[3]
6.结束语
近年来基于Web 服务的分布式软件快速发展,如何对Web 服务开展安全性测试是分布式软件安全性测试面临的崭新课题[4]。而软件安全检测方法的存在其主要作用就是检测、分析软件或软件设计中存在的这些安全问题,从而指导软件进行安全性能改善[5]。另外,我们还要将软件安全测试贯穿于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并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定能保证软件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璇.浅谈关于软件安全性测试方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3).
[2]施寅生,邓世伟,古天阳.软件安全性测试方法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8, 24 (1-3):56-58.
[3]王晓华.软件安全测试方法研究.农业网络信息.2010(3).
[4]晁永胜,郑秋梅.软件安全建模与检测[J].计算机仿真,2007(10).
篇7
【关键词】网络安全 防火墙 信息加密 入侵检验 防病毒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普遍使用和发展,让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都方便化。但计算机网络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威胁。计算机网络违法行为大大增加,更多的黑客网站随之产生,不得不让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开始注重和研究。
一、解析计算机网络的危险原因
(一)数据库存放内容有隐患
计算机通常把数据库控制体系的大部分数据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库中,包含我们上网用的全部信息,数据库看重与信息的存放、使用与管理的方便性,却未顾虑安全性能。要使数据库具有安全性,一定要确保信息的安全与全面性。信息的安全性主要预防数据库被损害与不法存取;数据库的全面性是预防数据库里有与语义不相符的信息。
(二)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因素
操作系统是一种支撑软件,为系统操作的环境与多数管理性能提供了控制系统的软件与硬件能源。操作系统软件本身的安全隐患和系统研发策划不细致落下的漏洞都给网络带来了威胁性:1.操作系统构建版块的不足。一些黑客常常对操作系统的缺陷实行进攻,使计算机体系,尤其是服务器体系马上坏掉。2.操作系统带有的程序,可使人们通过网络发送文件、加载或组装,包含可运行文件,上述内容都带有危险因素。3.操作系统有另一个危险因素,就是它能建立进程,含有进程的远程建设与使用,使被建立的进程含带创建的性能,这为在他端服务器上装建“奸细”软件创造了环境。4.操作系统也有远程调选性能,而这性能需通过许多的步骤,其中的通讯步骤也许会有被人控制的危险。5.操作系统自身的缺陷存在的危险,虽然能通过更新版本来填补操作系统的不足,但系统的若有一处漏洞,就会让系统的全部安全操作一文不值。从察觉问题到升级,很微小的漏洞就能够让整个网络作废。
(三)别的因素
自然环境很容易对计算机系统硬件与通讯设备带来影响,例如众多自然灾情给计算机网络带来的威胁和突发原因,如电源坏掉、机器的功能错乱、软件开创中遗留的疏忽等,都会给计算机网络带来严重影响。另外管制不妥、规定章则不全面、安全管制水平低、操作错误、失职行为等都对计算机数据安全存在威胁。
二、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预防方法
(一)技术方面
1.处理IP 盗用现象。把IP与MAC 地址绑定在路由器上。若是某一IP由路由器连接Internet 时,路由器需检验发送此IP地址的工作站的MAC与路由器上的MAC地址点符合与否。若是符合则通过,不然就失败,同时向发送此IP地址的工作站返还警报提醒。
2.通过网络监控保护子网系统的安全。网络外部的侵袭可使用防火墙来阻挡,但这对网络内部的侵入就没有任何用处。这时,我们可使用对每个子网建一个具备审计功能的文件,给管理者解析自身的网络操作提供根据。建立一个专门长久监听子网里计算机的彼此互联情况的程序,就可把系统中每个服务器的审核文件拷贝下来。
3.数据库的拷贝和复原。数据库管理者保护信息安全性与全面性的主要步骤就是数据库的拷贝和复原。拷贝是复原数据库最简单和最可以预防意外的准确方式;复原是指产生意外后使用备份进行复原数据的步骤。
4.使用加密技术。使用加密技术是数据安全关键技术,加密步骤是为了使信息安全化。通过密码的数字签署与身份验证是目前确保数据完整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5.使用入侵检验系统。入侵检验技术是为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研制和配备的一种可以准时察觉且读出系统中没有授权或异常情况的技术,是一种可检验计算机网络里犯罪行为的技术。在入侵检验系统运行时,入侵检验系统可辨别出每个不应有的操作,从而禁止操作,来确保系统安全。把入侵检验技术应用在学校网络中,最好使用混合入侵检验,在网络中同时使用基于网络与主机的侵袭检验系统,便可构建一套全面的立体的主动预防系统。
6.Web、Email、BBS的安全监控体系。在网络的www服务器、Email服务器等中采用网络安全监控体系,进行追踪、监控网络,拦截Internet服务器传送的消息,并把它换为原有的www、Email、FTP、Telnet运用的样式,构建存储浏览内容的数据库。及时察觉在网络上输送的不法数据,及时向高层安全网管站申报,进行防护。
(二)管理方面
交换及背面有一个标记为Console的接口,它专门用于对交换机进行配置和管理;通过Console接口连接并配置交换机是最常用、最基本的,也是网络管理员必须掌控的管理和配置方式。虽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若干种配置和管理的方式(如Web方式、Telnet方式等)但这些方式必须通过Console接口进行基本配置后才能进行;不同交换机的Console接口的类型也是不同的,多数采用RJ-45接口,但也有少数采用DB-9或DB-25串口接口。上述的各个接口方式都是需要通过Console线连接到配置用计算机的串行口。
(三)物理安全方面
为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和可靠,一定要确保系统机器具备安全的物理环境。这一环境是说机房和其设备,主要内容如下:计算机体系的环境条件、机房地点环境的选取与机房的安全预防。
总的概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不单是技能因素,也存在安全管理缺陷。我们一定要全面思考安全问题,研制适合的目标、技能策划与有关的配套法律等。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网络体系,伴随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快速变更,它的技术水准也在增高;伴随计算机网络技能的不断进步,网络安全预防措施也相应网络使用的进步而迅速进步。
参考文献:
[1]纪祥敏,连一峰,许晓利,贾文臣.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与进展[J]. 计算机仿真,2011,21(11):130-131.
[2]郭洪刚,刘克胜.入侵检测技术及其脆弱性分析[J].信息安全技术,2012(5-6):50.
篇8
关键词:应急通信;综合组网;异构网络融合
近年来,自然灾害等各类突发事件频繁发生,所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应急通信作为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急保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运用异构网络融合的思想,进行应急通信综合组网技术方案的研究,可实现应急条件下多种通信手段融合互通、多种网系综合集成、多种业务综合保障,必将成为未来应急通信发展的一种趋势。
1方案技术原理
1.1卫星通信网作为广域网接入
当重大灾害发生后,交通、电力与地面通信设施均可能遭受严重损坏。在这种情况下,要充分发挥应急通信网络的功能,就必须综合现存的网络基础设施,有效集成各种通信手段,包括无线自组网、蜂窝网、因特网、短波网等,特别是利用卫星通信网构建空间通信链路、作为广域网接入这一关键环节。因为灾害救援现场的集群通信网、MANE等网络可通过卫星中继的方式,继续担负灾区应急通信保障任务,还可以对次生灾害发出报警,保持政府救援机构与灾区的通信联络,提供救援队伍的通信设备,恢复受灾群众与外界的联系,让外界实时了解灾情和救援进展等。由此可见,将地面通信网与卫星通信网互联,进行应急通信C合组网,构建一体化的应急通信综合保障体系,将有效形成无缝覆盖的立体化的应急通信服务区,实现快捷顺畅的应急通信保障。
1.2无线Mesh网络做无线局域网覆盖
无线Mesh网络是通过无线链路把用户节点、路由器节点和网关节点三个部分连接起来,构成的一个多跳的移动自组织网络。它基于IP协议,具有无中心、自组网、容量大、速率高、覆盖广、成本低等特点,与现有无线网络可兼容互通,方便提供因特网的宽带接入、无线局域网覆盖,为静止或移动终端都能提供网络连接。在Mesh网络环境下,各用户终端可通过相关的无线技术连接到蜂窝网、WiFi网、WiMAX网、卫星通信网、短波/超短波通信网和无线传感网,不同网络根据其支持的协议选择与Mesh网关互联,而Mesh网关可通过无线多跳与视距范围外的路由器、因特网核心网或PSTN网建立联系,实现整个应急区域内网络的无缝覆盖。
1.3无线WiFi网络连接通信设备
近年来,无线WiFi网络正在引领着世界时尚潮流,它凭借网络覆盖范围较广、建设费用低、传输速度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广受人们所欢迎,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运用。目前,世界上已经将IEEE 802.11系列标准统称为WiFi。其中,IEEE 802.11a及IEEE 802.11g标准的传输速率可达到54Mb/s,而IEEE802.11n可以将传输速率提高到300Mb/s以上,网络覆盖范围可扩大到几平方公里。在应急通信保障中,我们也可以在WiFi网络环境下,将各类基础通信设备与智能终端进行互联,达到简洁高效的通信效果。
2方案整体架构
2.1硬件设备
本技术方案借鉴异构网络融合的思想,采用卫星通信网作为广域网接入,以应急指挥车为基本结构单元,利用无线Mesh网络作无线局域网覆盖,综合集成无线IP视频采集系统、无线IP语音通信系统、数据信息采集系统、灾情信息系统等应急通信设备,再用无线WiFi网络实现短波综合接入设备与移动智能终端的有效互联。除此之外,再辅以网络接入接口、高性能计算机和供电系统等配套设备,可快速实现突发事件救援现场应急通信的综合组网,能为救援队伍和受灾群众提供及时可靠的应急通信保障。方案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2.2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方面主要包括:灾情监测数据处理系统、IP视频处理系统、IP语音处理系统、语音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信息及交流系统、信息安全系统、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2.3方案功能
该方案可实现以下功能:
(1)构建灾害现场网络平台(网络管理、数据管理、数据平台);
(2)实现与后方的网络通信;
(3)可召开视频会议;
(4)可进行单兵图像、数据采集;
(5)笔记本电脑、PDA等设备的网络接入;
(6)应急流动灾情观测网络接入;
(7)具有WiFi功能的智能手机通话,而无需运营商的网络支持。
3短波综合接入设备
在无线Mesh网络覆盖下的WiFi网络环境中,接入一种短波通信综合接入设备,该设备以应急通信保障的组织运用为目的,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通过WiFi技术实现短波通信设备与移动智能终端的有效互联,提供一种方便指挥员使用的通用通信和指控手持操作终端。这种终端依托多信道适配器,屏蔽用户与各种通信设备的联系,使用户进行各种通信和指控作业时,不需要直接操作通信设备即可完成所需业务,可以大幅提升用户的操作灵活性。该设备软硬件可剪裁,具有软件代码小、高度智能化、响应速度快等特点,非常适合于应急通信条件下实时与多任务的特点。
3.1短波综合接入设备的结构
短波综合接入设备主要由主机与智能手机及其应用软件组成。其中主机包括1个主控单元、1个业务传输单元、1个信道适配单元和1个电源管理单元。组成框架如图2所示。
(1)主机
主机是综合接入设备的核心,由主控单元、业务传输单元、信道适配单元和电源管理单元4个部分组成。经过WiFi连接智能手机后,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控制完成网络接入和对等通信模式的切换功能、短消息、短语音、声码话、电子邮件、代码指挥、专项语音、应急协调、文件传输、数据广播接收等功能。
其中,主控单元是系统软件的硬件支撑平台,是主机的核心部分。主要完成对其它单元的控制,使各单元组成有机整体,同时实现对系统外接设备的监视、控制、调度、管理等功能,充分发挥各单元的通信功能;业务传
输单元在主控单元控制下完成各种类型的业务传输,包括专网建链和信息散布服务功能,完成高速数据调制解调功能和声码话功能,完成有线电话、有线数据传输功能,完成移动3G网络下的数据、语音和视频等业务功能;信道适配单元是应急终端与外接设备进行连接的核心模块,可通过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连接各种外部设备,实现数据的收发;电源管理单元完成D/C变换,为整机其它单元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
(2)智能手机应用软件
智能手机应用软件是综合接入设备的客户端,为用户提供各项服务的操作和现实,满足用户的各种应用需求,主要为用户通讯录管理、短消息收发、短语音收发、电子邮件收发、代码指挥、专项语音通信、声码话、文件传输、数据广
播接收等具体功能。该软件可运行于安卓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3.2短波综合接入设备的功能
短波综合接入设备可实现以下功能:
(1)在专网选频接入方式下,提供通用网络语音服务、通用网络数据服务接口,内置电子邮件、文本短信等信息服务,通过配接短波综合终端可为用户提供应急网络语音、电子邮件、文本短信和代码指挥等功能。
(2)在专网选频对等通信方式下,通过专网选频快速建链技术,实现同一子网内现场用户之间的对等通信,提供专网协同语音服务和专网协同数据服务接口,完成现场用户间的专网协同语音通信和自定义数据信息交互。
(3)扩展设备接口,适配多种通信方式。同时增加数据路由交换,提供数据加密传输服务、语音加密传输服务。完成短消息、微信短语音、声码话、电子邮件、代码指挥、专项语音、网络电话、网络视频、有线电话、有线数据、数据广播接收等功能。
(4)嵌入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软件后,为指挥员提供在线/离线地图展示、导航定位、灾情接报、位置上报、态势共享、威胁告警、标图标绘、预案管理、资源管理等服务。
4结束语
由于现阶段我国应急通信系统建设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关于应急通信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各种应急通信网络的标准制式不够统一,通信手段之间还不能实现有效的互联互通,通信运营商之间的合作机制尚未完善,因此,应急通信综合组网技术的研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本文提出的应急通信综合组网的技术方案,是对应急通信保障模式的一次探索,其科学性和实用性还有待继续论证,需要在实践中经历一个认识、深化和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陈兆海.应急通信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 王一.WLAN Mesh技g及应用探讨[J].无线通信技术,2011.
篇9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网络安全 安全防范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494―01
前言:信息化和网络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人类社会各种活动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程度已经越来越高。但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共享的需求不断增强,网络的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随之而来网络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一方面,网络用户成分越来越多样化,出于各种目的的网络入侵和攻击越来越频繁;另一方面,网络应用越来越深地渗透到商务、金融、国防等等关键要害领域,网络安全日益成为与国家、政府、企业、个人的利益休戚相关的大事。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信息时代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如果不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将影响我国信息化的进程。在本研究中将对网络安全防范作以简单的探讨。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安全及其现状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网络安全从本质上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计算机安全的定义包含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方面的内容,其逻辑安全的内容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信息安全。而网络安全性的含义是信息安全的引申,即网络安全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目前,随着网络规模的飞速扩大、结构的复杂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出于各种目的,盗用资源、窃取机密、破坏网络的肇事者也越来越多,网络安全事件呈迅速增长的趋势,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在Internet 网络上,因互联网本身没有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每当有一种新的攻击手段产生,就能在一周内传遍全世界这些攻击手段利用网络和系统漏洞进行攻击从而造成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瘫痪。蠕虫、后门(Back- doors)、Rootkits、DoS(Denial of Services)和 Sniffer(网路监听)是大家熟悉的几种黑客攻击手段。但这些攻击手段却都体现了它们惊人的威力,时至今日,有愈演愈烈之势。
2.常见攻击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手段
目前,攻击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手段十分广泛,但是常见的大致有以下几种:①特洛伊木马。特洛伊木马程序技术是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它通过在电脑系统隐藏一个会在 Windows 启动时运行的程序,采用服务器/ 客户机的运行方式,从而达到在上网时控制用户电脑的目的。②邮件炸弹。电子邮件炸弹是最古老的匿名攻击之一。通过设置一台机器不断地大量地向同一地址发送电子邮件,攻击者能够耗尽接受者网络的带宽,占据邮箱的空间,使用户的存储空间消耗殆尽,从而阻止用户对正常邮件的接收,妨碍计算机的正常工作。③过载攻击。过载攻击是攻击者通过服务器长时间发出大量无用的请求,使被攻击的服务器一直处于繁忙的状态,从而无法满足其他用户的请求。④利用计算机服务端口进行攻击。有些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函数指针和边界条件时不够全面,从而导致了地址空间出现了安全漏洞的问题。例如应用软件不能处理一些特定的请求和报文,使应用软件无法正常的运行,直接导致了软件或系统的瘫痪。⑤利用扫描及嗅探器进行的攻击。扫描主要针对的是系统的漏洞和网络的搜寻,目的是为了进行信息的窥探和有用信息的收集,从而发动严重的恶意攻击。嗅探器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接口截获目的地作为其他计算机的报文。目的是被动地监听网络通讯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收集账号、密码和口令等大量的信息。
3.常见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防范技术
针对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目前有效的防范技术有以下几种。①网络安全的审计和跟踪技术。审计和跟踪这种机制一般情况下并不干涉和直接影响主业务流程,而是通过对主业务进行记录、检查、监控等来完成以审计、完整性等要求为主的安全功能。审计和跟踪所包括的典型技术有:入侵检测系统(IDS)、漏洞扫描系统、安全审计系统。②虚拟局域网(VLAN)虚拟局域网(VLAN)能够赋予网络管理系统限制 VLAN 以外的网络节点与网内的通信,可防止基于网络的监听人侵。③非对称加密。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同,并且不能从一个密钥推导出另外的一个密钥,密钥被分解成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两种,从而加强了信息的保护力度,而且基于密钥对的原理很容易的实现数字签名和电子信封。④防火墙。防火墙是特定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它在两个计算机网络之间实施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 使得内部网络与 Internet或其他外部网络互相隔离、限制网络互访,禁止外部网络的客户直接进人内部网络进行访问,内部网络用户也必须经过授权才能访问外部网络。⑤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就是对信息进行重新编码,从而隐藏信息内容,使非法用户无法获取信息的真实内容的一种技术手段。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⑥网络安全管理措施。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包括:确定安全管理等级和安全管理范围;指定有关网络操作使用规程和人员出入机房管理制度;制定网络系统的维护制度和应急措施。⑦网络病毒的防范。在网络环境下,病毒传播扩散快,仅用单机防病毒产品已经很难彻底清除网络病毒,必须有适合于局域网的全方位防病毒产品。学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网络一般是内部局域网,就需要一个基于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的防病毒软件和针对各种桌面操作系统的防病毒软件。⑧提高网络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网络安全责任提高网络工作人员的管理素质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工作人员要结合硬件、软件、数据等网络系统各方面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并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重视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防止人为事故的发生。
4.结语网络安全在技术上必须采用纵深配置、多样性的技术手段进行动态防守,并保证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同样有效。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设备、管理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需要综合各种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将安全操作系统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综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网络安全是一个体系概念,包括法律、管理、技术等各个环节。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都有一定的限度,并不是越安全就越可靠。因而,在看一个内部网是否安全时不仅要考察其手段,而更重要的是对该网络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其中不光是物理防范,还有人员的素质等其他“软”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得出是否安全的结论。在我国,网络研究起步较晚,网络安全技术还有待提高和发展。另外,为了确保网络的安全运行,我们还要建立严密的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提高人们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对计算机犯罪进行法律制裁。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供电网;安全运行;防雷技术
中图分类号:TM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8-0130-02
1 配电线路防雷的意义
配电线路的防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雷电会直接伤害到配电线路本身,并且因为雷电具有高温、穿透性较高,以及有着较强的高辐射压等,因此就容易对配电线路和配套设施产生破坏。配电网络在雷电的作用下会瞬时增加电压,这样在升压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击穿配电系统的变电设备和容电设备,从而对整个配电线路的正常使用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瞬间增加的电压会损毁用电设备,从而带来经济方面的损失。另外,在配电线路的施工中,因为配电网比较的高,并且很容易导电,那么在雷电的作用下,就很容易出现施工人员的雷击事件,严重影响到了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就需要重视配电线路的防雷处理技术,从而保证施工的正常运行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 雷电给配电线路带来的危害
目前,在我国的广大不发达的地区,包括郊区和城区,依然将无备用的放射式、干线式以及树枝式的方式应用在电网的接线中,这种接线方式虽然具有很多的优点,比如操作十分的简单,不需要花费很多的资金,运行起来也比较方便等等,但是一系列优点的背后必然会存在着缺陷,那就是在供电可靠性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农村电网中的35 kV输电线路和10 kV的配电线路,它在线路方面有着十分广泛的分布,并且绝缘等级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如果出现了雷雨天气,那么在雷电的作用下,就很容易出现事故,比如大面积的停电等,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工农业正常的生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日常生活。
3 10 kV配电线路防雷的基本手段
①避雷针引雷防雷手段。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如果将线路避雷器或者避雷针安装在输电线路上,那么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雷效果;配电线路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并且如果在配电线路上安装避雷器,还可以对架空绝缘线路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弊端,比如避雷器容易老化,会产生比较多的故障等,这是因为避雷器在工频电压下往往需要工作十分长的时间,并且偶尔还会出现雷击等现象,这样频繁的发生事故,必然会影响到配电的稳定性。因此,就可以将氧化锌避雷器安装在配电线路中,这种避雷器不需要进行维护,并且在安装的时候应该进行选择,重点那些容易被击中的配电线路段。此外,为了全面的对配电线路进行保护,还需要安装一些相应的配电设备。
②接地法防雷。在配电线路中,在对接地电阻进行降低的时候,往往可以采用两种方法,采用水平接地体法;在降阻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水平接地体法,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研究以及调研结果发现,水平接地体并不能有效的达成目标,甚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因为它需要水平接地,那么就很容易受到腐蚀和损毁,这样就会大大的降低它的使用年限。采用降阻剂降阻:这种方式指的是将一些高效膨润土降阻防腐剂添加在水平接地体的周围,这样就可以将降阻效果充分的施加在降低塔杆上,并且具有稳定的性能和较好的防腐性等优点。高效膨润土降阻防腐剂因为存在着较低的电阻率,那么如果遇到了水就会发生膨胀作用,从而增大体积,那么这些特点就可以被合理的利用起来,将高效膨润土降阻防腐剂添加在接地体的周围,这样就可以扩大接地体的有效的面积,然后在吸水膨胀的作用下,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接地体与周围土壤的接触电阻起到消除的作用。同时,土壤中会逐渐的渗透高效膨润土降阻剂的强吸水性和保水性,那么就会对接地体周围的土壤电阻率起到降低的作用。又因为高效膨润土降阻剂具有较大的年度,在渗透和扩散方面有着比较慢的速度,这样在接地的前五年时间里,接地电阻会一直的下降,而过了这五年电阻就会逐渐的稳定,它的使用年限至少可以达到五十年。
③增加配网线路绝缘线。在局部加强绝缘,可以有效的对线路工程造价起到降低的作用。可以采取这些方法,加厚绝缘导线的固定处,这样就可以保证放电在击穿导线时只能够从加强绝缘区的边沿处来进行,或者是将绝缘皮击穿之后才能够将导线击穿,这样就可以实现线路的击冲放电电压提高的目的。
4 10 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防护措施
①架空地线的安装。架空地线可以将很大幅值的雷电压转化成为电流,这样杆塔接地电阻就可以将这些电流给有效的派出去,这样就可以起到对雷电过电压进行大幅度降低的作用,从而保护导线。如果是110 kV及以上的电压等级送电线路,并且具有较高的绝缘水平,那么通常在防雷方面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10 kV的配电网因为有着较低的绝缘水平,如果架空地线被雷击之后,就会出现反击闪络,从而可能产生绝缘导线被烧断等情况。根据相关部门的有效统计表明,直接雷只有很小的概率会击中配电线路,而感应过电压则是配电线路雷电过电压的主要故障原因。
②防弧金具的安装。防弧金具往往安装在距离绝缘子中心150~200 mm之间的范围内,这样就可以让雷电过电压在绝缘子钢脚和防弧金具之间定闪络,那么防弧金具上就会燃烧连续的工频短路电流电弧的弧根,这样导线就不会被燃烧。这种方式只需要十分简单的操作即可,并且不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它可以防止雷电将导线击毁,但是雷电会将绝缘层破坏到,所以如果遭受到雷击,那么就需要对烧伤的防弧金具进行及时的更换。
③合成绝缘子的安装。合成绝缘子如果安装在架空地线中,那么就可以对线路的冲击耐压水平进行提高,保证闪络现象只会发生在雷电感应过电压比较高的情况下,合成绝缘子的有着较大的放电爬距,那么工频续流就不能够建弧,从而熄灭。但是合成绝缘子有着比较高的价格,如果发生了多次闪络,就会损伤到合成绝缘子。
④避雷器的安装。避雷器可以对感应过电压幅值进行有效的限制,在雷击闪络后可以对放电能量进行吸收,对工频续流起弧产生阻止的作用,从而对导线进行有效的保护。但是因为氧化锌避雷器的价格并不低廉,那么就需要仔细的研究,比如各组之间应该安装的距离等等,要保证最少的安装,但是却能够对全线起到保护的作用。
5 结 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应用到电力的地方越来越广,电力的稳定和安全运行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就需要产生足够的重视。电网要想安全稳定运行,必须要做的就是防雷;根据实践研究证明,供电网中很容易出现事故的就是配电线路,因此就需要重视配电线路的防雷技术,本文主要分析了配电线路的防雷技术,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李留斌.配电线路防雷技术工作分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8).
- 上一篇:安全施工培训心得体会
- 下一篇:参加家长会的体会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