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2: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数学 教学质量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f Mathematics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IU Huicai[1], XIE Fengyan[2]
([1]Xuchang Electric Vocational College, Xuchang, He'nan 461000;
[2] Humanistic Management College of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Anyang, He'nan 455000)
Abstract Mathematics is a required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 according to the education goal of vocational college,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f mathemat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five aspect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athematics; teaching quality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能力本位。作为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一名年轻教师,如何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几点心得。
1 有效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能否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的质量。“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是职业教育对数学课程的基本要求,对数学课程知识要了解的“宽”而“浅”,突出应用,侧重于技能方面的学习,做到与专业教学的“无缝衔接”。因而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查阅相关材料,自编讲义,建立符合专业需求的内容体系;及时了解班级的学习情况,初步定位班级的学习能力及个人喜好等,做到因材施教;保持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心态,有效备课,微笑讲课,清爽教学。
2 培养学生健康的“数学心理”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的心态是自信心差,学习自控能力不足,同时对数学课程有一种畏惧、抵触的情绪。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给他们肯定性的评价,珍视他们的每一次成功,多给他们摆脱失败、虚拟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明白自身存在的优点,及时鼓励,逐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适当的给他们讲解一些伟人或数学家的故事,让他们慢慢的喜欢上数学,并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是专业学习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适当的压力能很好的转化为进步的动力。教师还要坚持不放弃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多与他们沟通,可以采取“多帮一”或者“一帮一”的方法,争取不让每一位同学掉队。同时在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与数学模型”,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养成健康的“数学心理”。
3 分层教学
教育的目的不是选择高素质的人来教,而是应该想方设法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素质。高职学生的素质是远不及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的,尤其是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培育人和弄花木一样,首先要熟悉花木的特点,区分情形并给予施肥、浇水和培育。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每个小组经过讨论,总结,分别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在原有的基础上接受新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同时也能消除教师的教学困惑,提高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4 优化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教师本位思想的影响,教师比较习惯于通过系统讲授,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截了当地塞给学生,课堂教学成了教师表演的“独角戏”;在加上数学课程本身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为此我们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可以尝试:(1)研究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主角”,教师只是“配角”;教师只是课堂这个大舞台上的“导演”,学生才应该是施展才华的“演员”。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研究、获得结论这个过程,让学生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从而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2)互动启发式。在遵循数学学科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高职特色,加入专业背景,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通过个人探究或者小组讨论,学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专业问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精彩”于课内,“收获”于课外。(3)类比转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由以往获得的知识类比引出新的猜测,并利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把一个待解决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另外一个或几个较简单的问题,实现对原问题的解决。比如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类比转化、复变函数与高等数学的类比转化等等。(4)案例教学。在恰当的时机,教师在考虑到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结构等基础上,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既与专业相关又与生活相关的数学案例,让学生查找资料、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来解决数学知识在生活及专业中的应用。比如在讲完不定积分后,教师可以列举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进行研究分析。美国原来将核废料封装在铅桶里沉入大海,但如果海水较深,海底岩石较硬,会使铅桶到达海底时速度过大而撞破,如何论证其安全性? 教师要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及时的给予点评。
5 教师提高自身水平
教学如同放电影,好的电影观众自然乐在其中,如若电影内容不够精彩,观众自会中途退场。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之间应相互虚心请教,多听课,用心听,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注重知识的广度,理论结合实践。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更新知识,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长流水”。因此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比如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到外校学习、继续进修等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另外,数学教师还应多与专业教师沟通,以便更好的总结分析该专业的数学教学现状,制定有效的计划,进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韦宁,郁国瑞.高数与专业课融合教学 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培养[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88-91.
[2] 张春杰.高职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2):121-122.
[3] 刘孝书,刘华.复变函数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0(10):4-5.
[4] 刘显全.复变函数教学法探讨[J].大学数学,2012(2):155-158.
篇2
关键词 中学数学 课堂教学 质量
1 中学数学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明确。近几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中学数学的教材不断变革。新教材打破了以往教材单单重视书本知识体系的传统结构,从而更加重视基础知识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学数学教师们往往习惯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注重书本知识的教授,对于新教材的内容还缺乏一定的研究和把握。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系统地掌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能够了解学生对新教材掌握的好坏,从而就不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教学本质目的掌握的程度不够。许多教师忽略了学生们获取知识的过程和途径,只是一味地单纯教授知识,而不能够使学生们真正理解,忽略了教育的本质。近几年来,许多教师和学生忽略了课本的基础知识,而在课外题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成为影响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3)中学生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大部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是迷茫的,从而造成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低。许多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是因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没有积极的求知欲和上进行,同时也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另一方面,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如果课程的某一部分没有学好,那么学生就会感到越学越难,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2.1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创新教育是以教师的知识为更替点的,教师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有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实施创新新教育的关键。有创新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因此,我们不能再满足于现有知识的吃老本现象,依然因辅导旧,袭用老方法,老套路的陈腐的教育方法了,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必须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吸收各种信息,吸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并善于将其运用于教学之中,善于去发现,或创新出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知识层次和将学习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适应创新教育特点。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创造出高质量和高效益的教育效果。
2.2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各种需要的情绪表现。只有使学生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当学生把学习数学知识作为自己的生活需要,发展需要时,教学工作才富有成效,而课堂教学首先使学生进入课堂之中,因此,新授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数学时,只有学生对数学生产兴趣,喜欢数学,才能学好数学。
2.3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是各种各样的,“设疑――生疑――质疑――解疑”则为其中的一种,即教师首先提出有层次性,发散性的问题,诱导他们去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提出有独创新的见解,然后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解决,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对学生萌发的新奇念头和别出心裁的想法,要积极地予以称赞。
2.4课堂上培养学生横向思维
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思维的深度发展,却忽视了思维的横向训练,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慢慢认识到了横向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多种解题策略屡见课堂,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变宽了,大脑变灵活了,创新的积累也就深厚了。
3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还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3.1教师的个人素养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所以这里的教师个人素养主要是指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热爱。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如果能过做到关注每一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并加之及时的辅导与批改,那么他的学生数学成绩一定不会差。
3.2学生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良好的学习品质。笔者教过的学生有很多届,回忆他们当时的学习情况,但凡数学成绩突出的学生无不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3学生的家庭因素
当过教师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是课后家长经常关注和辅导的孩子的学习成绩都要比那些家长不闻不问的孩子的学习成绩高的多。这是因为,中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常常忘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如果家长在课后不督促检查,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容易形成学习拖拉的坏习惯,从而阻碍了他们今后的学习。
总之,中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高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不仅能够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步伐,促进我国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光新.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析[J].科技信息,2010(8).
篇3
【摘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一直以来都备受教师重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关注的话题。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分析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手段,紧密联系生活,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一直以来都备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并没有完全转变教学观念,导致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分析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传统授课方式与学生新观念的冲突
新课程标准施行以来,虽然不论是教材还是教学理念都有了深刻的革新,但是许多初中数学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学习,缺乏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再加上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信息飞速传播,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快,也喜欢新鲜事物,而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与学生创新的观念产生了矛盾,枯燥乏味的传统授课方式让精力旺盛的学生提不起兴趣。
(二)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公式、性质、定理的讲解和应用,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和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不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实践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
(三)脱离生活使得数学知识更加抽象难懂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本来应该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是,一些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脱离了生活,只关注抽象的概念和习题的讲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惑。
(四)数学教学课堂缺乏对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传播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较大的升学考试压力,教师在课堂上大部分只重视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播,关注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培养等,很少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数学重要思想方法的产生、数学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等人文知识,导致学生为学习而学习,很难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因此,要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要求,有目的地创设或引用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善于创设恰当、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
例如在教授“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课时,我了解到学生都喜欢看《盗墓笔记》这本小说,于是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有一个盗墓者,他从零散的资料中发现了一个藏有许多珍宝的古墓。资料是这样描述的: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块刻字的石头和人字巨石的坐标分别是A(5,0),B(-3,-2),而古墓的地点坐标是……”学生纷纷进入我创设的故事情境中,积极地成了“盗墓者”。在课堂导入环节巧设教学情境,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根据课堂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摒弃原来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比如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只有根据课堂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问题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它把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针对要讲授的知识点内容,分层次、递进式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步步深入地理解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又如:多媒体教学法集图、文、声、像等于一体,化繁为简,化静为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教授“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一课时,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我首先为学生播放课前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圆柱形物体,让学生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然后再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圆柱的性质,并为学生展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并且呈现出动态的、立体的图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一题多解,启发学生的思维
由于受到思维的局限,大部分学生在解题时思路狭窄,缺乏变通性,往往只照搬教材中的解题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巧借图形,重视直观教学
学生的逻辑思维是在对各种具体形象事物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在充分观察了实物、模型、图形等具体形象之后,才能进行理性的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直观图形的辅助,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多元类比,开阔学生的视野
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阶段,大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在理解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类比的方法,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来对学生进行点拨,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将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比如:在学习统计、概率等内容时,可以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股票投资、分期付款等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数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上“等式的性质”一课时,我在课堂上拿出一个天平,将相同重量的物体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使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往两盘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依然会保持平衡。这样的生活实验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等式的性质。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比如:在教授“多姿多彩的图形”时,我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各种建筑物。比如在参观大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大桥都有哪些几何图形,哪些图形用得最多,为什么会运用这些图形,这些图形中哪一种图形的稳定性最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中学数学教学要渗透德育教育,要重视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传播
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只重视学生分数的提高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应该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及文化价值、人文精神的传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数学本身是充满智慧的学科,它无处不彰显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永不停息的运动、发展和变化中。数学思想和观点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并在实践中得以丰富和完善后,再指导和推动实践的发展。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如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观点,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数学文明发源地之一。翻开世界数学文明的悠久历史,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斐然。比如:中国不仅是世界上首次提出正负数的概念以及正负数的运算法则的国家,而且早于西方国家千年就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正负数运算;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通过对圆周率的运算,得出圆周率的范围是3.1415926
3.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质量
小学教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的实施,犹如一股春风迎面扑来,让人为之一振,它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改精神。在这种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由得要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呢?
首先,教师要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即因材施教,分类推进
①注重对尖子的培养,以习题为他们的作业,在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的完整、完美。
②注重后进生的转化。首先如何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呢?采取低起点,出课本的例题、习题,使之考得兴趣,树立信心。其次,考不及格者,面批面改作业,组织补考,直到考好为止。
③注重中档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这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解题时常丢三拉四。因此,力求解题严密、细心,使其不因此而造成常规失分甚多。
其次,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方法及手段
要注意旧课与新课的过渡和衔接小学数学的系统性很强,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迁移作用。在每一节课中,复习旧课的内容与讲授新课的内容更要紧密衔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设计好复习旧课的内容及练习,让每一课堂教学都能从复习旧课自然地过渡到讲授新课内容。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而且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要精心备好讲授新内容的有关作业练习学生每一节课的作业和练习是为了巩固教师所教的‘新知识,因此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必须与教师所讲的新内容紧密配合。这方面,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独立作业或课堂、课后练习,通过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在选用教学方法时,教师首先要从课题的内容、目的任务、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校的设备等加以考虑。既要适合小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特点,又要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运用既要善于继承传统的好的教学方法,又要大胆地研究和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愉快教学法,是一种运用小学中低年级的好教法又如导思―点拨法,用在小学中高年级就比较好还有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等等,都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新采用的教学方法。
要注意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可以把抽象化为具体,为学生提供和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地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法则,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再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实践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以前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要求与之匹配的学习方式,它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一评价一一倾听一一激励,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教师应该坚持做到三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趣味性的引导并进行教学实施
趣味性的引导。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教学实施。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篇5
一、创新教学理念,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绝对权威者,倡导“师道尊严”、“尊师重道”。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教学中占有绝对的主动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走下讲台,走向权威,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营造平等、和谐、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小学生的心理年龄与认知水平发展尚不成熟,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的影响较大。师生之间的良好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影响较大,因此教师需要放下权威的架子,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在课堂教学占据主体地位的群体,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意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与关爱,激发学生对教师的这种爱进行反馈,将学生对于教师的这种爱反馈到数学学习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枯燥的数学理论生活化,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理论生活化,使学生感觉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是可以摸得到、用得上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时刻注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笔者在讲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时候,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小朋友们在座公交车,车上原来有11人,到下一站下车5人,在下一站又上车了6人,请问小朋友们计算车上现在共有多少人?这样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书中枯燥的理论知识转换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有效提高。
三、重视作业的布置,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批改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用心设计,发挥作业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作业布置要有一定的系统性。一般来说,知识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知识的发展一般是由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因此,作业的布置需要遵循知识的发展特征,不要随意布置作业,影响学生的知识构建与教学效果的巩固,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理解,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作业要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的发展具有个性特征,智力的发展存在差异性,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到这一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适合不同层次的学习群体进行练习。这样的作业布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合不同的学习群体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法要创新变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6
1.分层教学,异步提高
一个自然班无论如何总是存在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一般呈正态分布,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学中如果“一刀切”,有些学生会“吃不饱”或‘‘吃不消”。我们可以采取将好、中、差三类学生分为A、B、C三组,对A组学生侧重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对B组学生侧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的发展,对C组学生侧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课堂提问,演板,作业,个别辅导等方面区别对待。难的问题让A组学生回答,一般问题由B组学生回答,简单问题由C组学生回答;难一点的题目由A组学生演板,一般题目由B组学生演板,简单题目由C组学生演板;作业难度以B组为基准。和课本上的“B组复习题”或“综合运用”水平相适应:A组适当加深,与课本上的“C组复习题”或“拓广探索”水平相适应:C组与基础练习为主,与课本上的“A组复习题”或“复习巩固”相适应,总之,要使学生尽量在“最近发展区”取得进步。课外辅导对A组学生主要是学习方法指导,对B组学生主要是解疑答难,对C组学生主要是端正学习态度和弥补知识缺陷。当然,分组不可能完全准确,上述处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操作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鼓励低组的学生尽量回答高组的问题,做高组的练习。一段时间后,根据检测的情况对分组作适当调整。
二、身正为范,亦师亦友,拉近距离
古人曾经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喜欢上什么课,很大原因是因为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初中学生从天真烂漫的童年逐渐成人,他们有了独到的分析事物和判断事物的观点,自我意识都比较强烈,并因此形成自己的习惯但是这些观点都不成熟,不能成为他们最终获取信息的结果。(数学教学论文 )一切都需要教师加以良性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数学教师要努力塑造自己的形象和品质,力求通过努力让学生对学科感兴趣,对教师产生景仰和尊重,从而达到“身教胜于言教”的榜样力量。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教师”这就说明教师是学校构建和组成的重要部分,教师的品德修养、教学风格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当学生从你的眼光中读出热情和关爱时,他就会因此深受鼓舞,并且学会了热情和关爱;当学生从你的话语中读出激励和赞扬时,他就会树立自信心,找到努力的方向;当学生从你的微笑中读出尊重和宽容时,他会因此而高兴起来,开朗起来,并且学会善待他人,愿意亲近老师,从而成为老师的朋友。
三、把各环节落到实处
1.精选作业,狠抓落实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并非作业做得越多越好,实际上,由于作业多,学生不堪重负,被逼抄袭,就连成绩好的学生也不能幸免。这样作业做得再多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形成恶性循环,把师生都拖得疲惫不堪。作业数量要控制好,就必须精选习题。习题的选编要知识面广,题型全面,重点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一定的梯度。课堂练习,课外作业。阶段练习和单元练习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到“精”。精选了习题还要落到实处。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不能拖拉。
2.题组训练,强化技能
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重要技能,可以进行题组训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整式的乘除和分式的化简,解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全等的证明,相似的证明,切线的证明,等等。都必须安排专门的时间以题组的形式强化训练。一节课安排3—4组(题),题目由简单到复杂。题组训练的形式是每一组由2—3名学生演板,其余学生独立练习,根据题目的难度可先做后讲,或边讲边做,或先讲后做,然后对照演板讲解订正。订正要指出错误的原因,讲解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解法在我们下了一番归纳总结的工夫后,发现有些题目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将它们“一线串珠”,作题组训练,可使学生豁然开朗。
篇7
一、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意义
美术作为小学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提升教学质量显得尤为关键。教师在现今这个更迭速度飞快的社会中,采用以往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探索需求了,因此改变教学方法是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应优化教学情境,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然后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吸引力,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与他们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减轻文化课程的压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因此如何改善小学美术课效果,提升小学美术课的魅力是素质教育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督促者是学习兴趣,因为在学生爱好和发展方向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通过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情境,构建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学习思维,刺激其学习欲望。如教师在美术课准备过程中,可以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诱学生产生学习美术的欲望。老师要优化教学情境,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深入研究情景教学的各种因素,引导学生拓宽自身思维,通过语言让学生的思维活力得到显著提升。老师上课的时候可以布置发散性题目,例如,让学生画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想法,可以运用多种元素完成这个作业。有的学生运用三种颜色创造不同空间的画,老师根据其作业使用具体语言帮助描绘作品中的情境。此时有部分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就会有不错的思维,让学生分组合作然后动手绘画,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想法,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激发自身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而使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吸引力
现今科技发展迅速,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不仅语文、数学等文化科目大量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在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中多媒体技术更是具有重要地位。美术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使老师的备课得以优化,减轻教师准备教学的工作量,而且对于教师上课的具体实施过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改变以往根据自身经验讲述某一主题,显得更加形象贴切,学生不仅可以在上课过程中接触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还可以欣赏到不同国家美术师的绘画过程,同时有利于在教学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对小学美术课堂有以下作用:
(一)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学资源丰富程度显著提升。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依托,教师在备课工作中使用计算机获取网络上的海量教学优质材料,并且在上课过程中通过不同多媒体播放设备让他们接触不同教学资源,使上课内容更充实有趣,刺激学习欲望。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功能齐全的平台,教师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获取不同时间段或者不同地域的美术作品并展示给他们,获取的教学材料急剧增长,教学资源丰富程度得到显著提升。如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让他们看到文艺复兴时欧洲的美术作品,使他们看到中国近现代美术大师齐白石的优秀作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打破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综合利用世界各地的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来源渠道变得丰富多变,并且信息量呈倍数增加。
(二)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篇8
关键词: 高中美术鉴赏 教学质量 方法策略
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豪泽尔著《艺术社会学》)。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的,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相比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美术鉴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教师应对学生的境况进行全面了解。为了更好地了解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对现在美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看法,即将改革的教学内容的不同意见,怎样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不断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呢?美术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解放思想,采用变换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注重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实效
社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当代文化环境下的高中生在审美观念上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通过长期的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美术鉴赏教学过程的管理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在本学期的第一堂课,我请学生谈谈对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建议,希望美术鉴赏课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上课。各个班级发言的同学都谈到了美术鉴赏课不仅仅是鉴别赏析,还应多一些实践活动和动手的练习,特别希望美术鉴赏课也能到户外写生等。对于这些以高考为重的学生来说,这似乎有些困难。
通过《高中美术学习手册》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一种不错的方法。《高中美术学习手册》分为三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学习内容记录,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与记录。信息的整理,对高中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训练,不仅体现在语文课上,而且体现在各个学科中。这就等于在鉴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习,教学内容灵活而丰富,更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习需求,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更多的教学形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民间艺术品资料给学生欣赏,同时准备相当数量的民间艺术品实物供学生亲手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为了满足学生们的动手欲望,教他们几种简单的剪纸方法,使课堂气氛达到,直到下课了还意犹未尽。其次,可以用鉴赏原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带学生进入美术馆、博物馆,让学生接受更多的传统美术信息,营造更好的展示氛围。
由此可见,在审美欣赏的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培养学生实践、综合和创新能力的活动,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网络进行有效的美术鉴赏教学
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课程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寻找教学所需资源,还可以以网络为平台进行观点的交流。
信息化技术与学科综合已走向必然,其他学科新出版的教材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综合内容的增加。美术学科从大的范围讲属于人文学科,综合性较强,应发挥学科特点,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密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密切与艺术、人文学科自身的联系,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师生互动。在计算机与网络普及之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单一的: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被动接受。在一个教学主题开始以后,教师要创造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探求的愿望和热情,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作为美术鉴赏课,通常情况每一主题都会在课前做一个多媒体课件。以多媒体课件表现通过影视、音乐、诗歌、学生现场表演等多种艺术语言,运用比较、感受、讨论、归纳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对作品有所了解,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健康的审美趣味。如在《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导入中,首先让学生看大量作品,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初步的认识,之后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电影中感受主题,在音乐中体会内涵,在写作中学会欣赏,进行多种感官体验,改变美术课是视觉艺术的单科束缚。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电脑网络社会提倡的是人机互动,甚至是人与网络上的其他人的互动。
总之,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通过长期的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高中美术教学内容以鉴赏为主,美术鉴赏活动不仅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单纯的赏析教学过于枯燥,过于知识化、理性化,要采用各种方式改变这种状况,这是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关键。高中美术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种资源、多种方式,营造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实施美术鉴赏教学的媒体手段获得拓展。自从在多媒体教室上过美术鉴赏课后,学生们可以在网络教室里直接通过点击鼠标、敲动键盘任意选择、放大美术作品,老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实践、综合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体现高中美术课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宇.试论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3.02.
篇9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 电子技术 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电子技术已成为职业技术学校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课的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都很强。然而职业技术学校的大部分学生仅有初中文化基础,起点低,接受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不爱学、学不懂、学习效率低是电子技术教学中面临的事实。如何提高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是职业技术学校一个迫切解决的教学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电子技术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教师本身专业基本功
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性,教师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直接影响学生素质能力的高低。厚实、牢固、扎实的专业功底是教好专业课的前提条件,授课教师只有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正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教师应熟悉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精通本学科科技发展的趋势,不断了解、掌握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最好能从职业定位目标和人才培养角度出发,主动适应专业学科发展的需要,组织教学。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掌握专业教学上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讲得轻松自如,才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把关系复杂的问题讲解清楚,才能变换多种方法来讲解同一问题。否则,只能照本宣科,不知所云,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厌学、怕学的情绪,势必造成教学质量低下。
二、淡化理论、加强实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职业技术学校的电子技术教材理论过深、容量过大,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文化理论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电子技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激发了,自然就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处于最佳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淡化理论、加强实践的策略,以“理论够用、技能够用、重在运用”为指导原则,精简理论知识,增加趣味实验(实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实践牵着理论的鼻子走”,使理论知识简单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在实验(实训)中理解、掌握、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实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实训)课中,教师可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设置一些合理的、有创造性的实验。例如,在学习振荡电路后,可安排学生自制一个多谐振荡器,提出“可通过改变哪些元件的参数来改变振荡的周期”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有了实验目的,在实验过程中,可提高他们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验中,他们找到了答案,总结规律。在实验中,为了能将振荡周期直观化,有的同学还在基本电路中添加两个发光二极管,通过发光二极管的闪烁时间长短呈现振荡周期。这样一来,不仅营造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还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教学目的。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可帮助学生分析出现的问题、解决一些电路故障等问题。要求学生做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注意观察,每一步都要规范,还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和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的作用。
三、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突出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电子技术理论性强,若老师只顾“讲”,学生只顾“听”,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老师要适当少“讲”些,给学生多“练”的机会,老师要精选理论知识,适当降低理论难度,要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习题做到少而精,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去多练。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必需、够用为尺度。
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让学生多问多练,老师不能“满堂灌”,应讲练结合,合理地安排时间,适当地给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分析解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老师可安排学生进行相关训练,通过练来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例如,在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教学中,可以多带一些元件,让学生观察识别。可把准备的收录机或电视机的电路板发给学生,让他们分组寻找元件,熟悉元件的外形和型号,老师则引导他们如何识别、如何用万用表去检测元件的好坏。又如,在上“整流滤波电路元件对滤波效果的影响”时,理论上较为抽象,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做实验,更换不同的元件或元件参数,通过示波器来观察波形的变化,得出结论。这样,既能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要体现宽、新两个方面
所谓宽,就是指电子技术的知识面要宽,覆盖面要广。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既要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充分体现当今社会的需求,又要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因此电子技术的教学应拓展一些相近或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留下联系多种知识的“接口”,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已成为各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应结合专业特点,服务于各门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为专业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谓新,体现在知识的更新。通常教学采用的教材普遍是相对滞后的,存在着知识老化和知识面窄等问题。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不断涌现,电子技术的教学也应对教材进行适时更新,删除过时内容,及时增加新的知识点,让教学尽可能跟上电子技术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多介绍一些现代的较实用的内容和常见的典型电路。例如分压式的偏置放大电路、多谐振荡电路、晶闸管的应用等。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向学生推荐一些较实用的书刊,如《电子世界》等,可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一些实用型的电路及一些新型的电子器件,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及相关领域中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电子技术教学跟上时展的步伐,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篇10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数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9-014-01
现结合本人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对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些认识。
一、影响质与量的几个因素
1.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会出现盲目教学,教学的方法不适合,教学任务目标不明确,因此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学习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和处理能力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对教学内容要吃透,理解到位,对课程标准要清楚,知道自己要讲哪些内容,所讲这些内容是认识、了解、理解、掌握中的哪一个标准,否则就会出现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说了一堆,致使质与量差。高中教学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依赖心理重的学生感到不适应。这就需用我们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提出学习要求并及时检查督促:第一,要每天做好课前预习,课后的复习工作,并努力记牢重点知识;第二,要每周,每单元后及时区别新旧知识并体会他们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每单元测验后要及时改正差错,否则知识信息量差错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因此,要教会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体会几种学习方法:特殊到一般的类比法,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一般到特殊的特例法,合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进行发散思维等。
3.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
课改前教师教学大都是“一言堂”,而课改后虽有改进却也不能完全脱离旧观念,使课堂教学不能够适应新形式,教学方法单一就是讲授式,导致许多学生对数学无兴趣,对知识的产生发展不明白,一天天困惑着,成绩不够理想。
4. 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与量。
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如果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一定是空谈,取得不了任何效果。虽然数学不像物化那样有实用性,不像历史、语文那样有故事性,但也有许多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们去学习和探究,教师要做的是如何将抽象、难懂的问题转化为有趣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1)教师要从语言上下功夫,决不能语言平淡、面无表情、整节课平铺直叙。应该做到语言既要准确又要生动。
(2)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设计问题如下:小明假期去打工,到一家饭店应聘,老板说第一天给他2000元,以后每天小明给老板返还1元、2元、4元、8元……至少干够20天,问:小明同意了吗?回答是小明拒绝了,让学生寻找答案。这样课堂上气氛活跃,学习兴趣大增。
(3)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钻研、多解题、多于学生沟通,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自然就会仰慕老师,对数学也就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 采取恰当的探究学习方式,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物,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和探讨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适当的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必能大大提高教学实效性。
例如,案例一:探究椭圆的定义,用具:两个图钉、一根长约20厘米没有弹性的细绳、一支笔、一块纸板。步骤:(1)分组(四人一组)(2)将纸板固定在桌面上,把细绳拴在图钉上,再把图钉固定在纸板上。(3)用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纸板上慢慢移动,从而画出椭圆的图形,然后提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椭圆上的点满足什么样的条件?第二个问题:如果绳长刚好与两个钉子间的距离一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绳长比两个钉子间的距离还小呢?第三个问题:绳长不变,改变两个图钉间的距离,椭圆的形状有何变化?
案例二:探究几何体的表面积,用具:卡纸和双面胶。步骤:(1)课前学生制作长方体、三棱锥、圆锥、圆柱等模型。(2)课上拆开制作的模型并探究几何体的表面积。(3)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多面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旋转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案例三: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用具:每人一台电脑,步骤:(1)给出一个具体问题情景,抽象归纳得到一个具体的一元二次不等式。(2)画出对应的一元二次函数图像,并在图像上制作出一个动点A.问题:拖动点A它的横坐标与纵坐标有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