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要点范文
时间:2024-01-09 17:32: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设计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代服装市场上不断推出流行,商家利用各种营销手段、各种媒体宣传和展示其新作品,目的只有一个,促销刺激消费,让消费者接受和认同你的设计作品,达到最终的商业效应,美国的罗维是一个高度商业化的设计家,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设计哲学、设计观念,而是设计的最终经济效益,他说过:“对我来说,最美丽的曲线是销售上涨的曲线”。因此,服装设计不仅是单纯的美学原则或设计理论的哲学,而且其商品性也不容忽视,能够得到计会的认可,创造效益,符合大多数人的消费愿望,是现代服装设计的理想目标和追求。
二、功能和效用原则
服装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需要使用设计的手段来使服装穿着更加舒适和漂亮。因此,随着我们生活质量的变化,服装的功能和效用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体现在使用高科技的手段改变纺织材料的物理特性来适应现代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适应环境和主流艺术潮流的需要。服装效用功能性是指人们使用服装功能性的变化性,如内衣的透气性和吸湿性,外套的防风性,宇航服装的抗辐射性,服装材料与人体皮肤接触的舒适性、服装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性、服装的卫生性等等。现代主义设计师提出的观点“形式服从功能”很好地表现了服装的功能和效用原则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背离功能美的服装难以有真正意义上的长久生命力的审美形态,这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健康的审美形式,效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最终将走向统一。
三、艺术性原则
服装是被传统文化所界定、覆盖于人体表层并体现限定区域的群体特征和个体性格特征的形态,是具有限定区域群体的特定功利目的和审美观的统一体,兼有实用与艺术双重的品格。服装设计的艺术原则是指在进行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艺术元素和最终服装成品视觉效果所具备的艺术性,是用美学理念或审美精神来主导设计创作过程。消费者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视觉美感和心理感如上的愉悦,使得服装符合与之相协调和适应的消费者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情趣,达到服装设计师的创意(设计师独特个性、审美意境和灵感的诠释)、服装各艺术元素(造型、结构、色彩、面料肌理、图案以及装饰配件)与设计受众(目标消费群体的性格趋向、兴趣爱好、文化品位和职业环境等)三者之间的统一关系,这样服装设计艺术美的表达才具有文化深度、代表内涵、装饰与审美艺术等。
四、合理性原则
现代服装设计的合理性体现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自然科学是体现人的卫生、人体、生理方面的因素,设计时必须选择适当的材料合乎人体结构和适合人体活动机能为前提,完善服装对人体的保护和保健功能。社会科学表达的是社会规范如个性、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强调入与自然的统一性,掌握社会大众审美要求和时代脉搏,合理地表达现代审美或传统审美交融的范畴。服装的高级需求是体现美观、个性的艺术性和好用、舒适的效用性的合理协调。服装设计的要素为———对象、时间、地点、目的、设计物品、价格。
1、对象———即设计的主体对象———使用者———人,掌握使用者的主要特质是设计最优先考虑的基本要素。这个基本要素的特征为:年龄、性别、职业、喜好、个性、体态、肤色、脸型、发型、生活方式及使用者本人对流行的理解。
2、时间———现代服装的季节时令性很强,我国国内四季差异明显,若须发挥设计的最佳效果,很好地掌握消费者的季节细分十分必要。
3、地点———服装使用者的使用场合会经常改变,设计自然须根据不同场合对待,家居服装、职业装、工作服、休闲服、礼服;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差异亦被列入设计应考虑的范畴.自然其搭配的材料、色彩、款式也有所不同。
4、目的———现代服装设计的目的,除了合乎使用者服用,还应能表达使用者的爱好、个性、倾向的理念,最终被使出者所接受和认可,这个原则又称为适合原则。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不少设计师总是向人们展示新近的流行风潮,并将这些流行融进自己的个性设计风格,同时将着眼点放在消费者的心理诉求,这样就比较容易使消费者的心理具有亲近感,从而达到拓展自己目标市场的目的。
5、设计物品———现代服装设计的内容、形式及所表达酌情理机能和物理特性。比如,材质的耐久性、质感、肌理特性、染色的稳定性、后整理及技术尺寸等特征是完善的现代设计的重点。
篇2
【关键词】CFG桩;高速公路;复合地基;设计要点;质量控制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工程地质条件差异很大,各类软弱地基分布面广。目前我们所设计的工程遍布全国,在软弱地基上进行油库建设,往往需要对天然地基进行处理,形成复合地基,以满足上部大型储罐以及其它一些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近些年来,随着地基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复合地基理论和实践发展很快,复合地基正成为三大常用地基和增强体材料的承载潜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复合地基简介
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时,为满足其要求,通过用增强体进行地基处理形成的人工地基,便构成了复合地基。复合地基在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形成了由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根据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将复合地基分成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和水平向增强复合地基两类,又把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分成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柔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三种。
2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2.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 桩)复合地基简介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为桩体中掺加适量石屑、粉煤灰(其中粉煤灰可使桩体具有明显的后期强度)和水泥加水拌和,制成一种粘结强度较高的桩体,与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CFG桩复合地基。桩、桩间土与基础之间必须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即褥垫层是高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的一部分。桩承担的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可在40%~75%之间变化,使得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并具有很大的可调性。
2.2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适用范围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对淤泥质土应根据地区经验或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就土性而言,CFG桩可用于填土、饱和及非饱和粘性土,既可用于挤密效果好的土,又可用于挤密效果差的土。
桩应选择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并且需要进行复合地基的地基变形验算。对可液化地基,可采用碎石桩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多桩型复合地基,达到消除地基土的液化和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3 CFG 桩复合地基的沉降
路堤下低强度桩会发生上刺和下刺,因此复合地基沉降除主要由加固区沉降和下卧层沉降组成外,还要考虑桩的上、下刺入量及垫层压缩量。
当地基没有软弱下卧层时,复合地基沉降以加固区压缩量为主,总沉降量随桩间距的减小而减小;如果桩体下部有一定深度的软土层,则由于桩端应力向下部扩散,下卧层产生较大沉降,此时控制下卧层沉降成为整个地基沉降控制的重点。加固区沉降计算方法一般有复合模量法、应力修正法、桩身压缩量法等;下卧层沉降的计算方法目前常采用分层总和法;桩体的上、下刺入量的计算是目前沉降计算的一个难点,对一般工程可简单估算,但重要工程需进行计算。
4 设计参数的确定
CFG 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主要确定5个设计参数,分别为桩长、桩径、桩间距、桩体强度、褥垫层厚度。
1) 桩长。CFG 桩复合地基要求桩端落在好的土层上,这是 CFG 桩复合地基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桩长取决于建筑物对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土质条件和设备能力等因素。根据现有条件,CFG 桩的最大桩长一般不大于 30m。
2) 桩径。CFG 桩桩径的确定取决于采用的成桩设备条件,一般桩径为35~60cm。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通常桩径不宜设计太大。
3) 桩间距。一般桩间距s=(3~5)d,桩间距的大小取决于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土性和施工机具,一般设计要求的承载力大时,取小间距,但必须考虑施工时相邻桩之间的相互影响。
4) 桩体强度。原则上桩体配合比按桩体强度控制,桩体试块抗压强度应满足公式要求。
5) 褥垫层厚度。褥垫层厚度一般用30cm,当桩径和桩距过大时,褥垫层厚度还可适当加大。褥垫层材料可用粗砂、中砂、碎石或级配砂石(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
5 CFG 桩复合地基设计中容易忽略的问题
5.1 基底标高问题
CFG 桩复合地基设计文件中,看不到建筑物±0.00高程及基础埋深或基底高程,这就给设计审查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甚至无法验算,同时现场施工也无据可依,尤其当基础埋深不一致时,更容易出现问题。
5.2 基底土层问题
当确定基底标高后,可以确定基础直接坐落在什么土层上,当基底下土层固结状态较好时,CFG 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可充分体现;但当基底下土层属于欠固结状态时,问题就是麻烦了,如果不先对这些欠固结填土进行处理就直接进行CFG 桩复合地基设计,则桩同作用原理将会随着填土固结沉降而逐步减弱,最终 CFG 桩复合地基机理将被逐步破坏,从而给建筑物带来安全隐患;再者,在设计参数选用中,桩周围土承载力特征值的采用五花八门,缺乏依据,根据规范精神,应采用直接与基础接触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或选取处理土层范围内承载力特征值较低的土层,这样才是最可靠的选择。
5.3 褥垫层问题
褥垫层设计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褥垫层是复合地基设计工作中的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这里不再多说,有两点值得参考,其一,设计文件中一定要计算褥垫层的虚铺厚度,以便指导施工;其二,褥垫层的设计厚度应根据桩周土质及桩端持力层进行充分考虑。
5.4 布桩问题
布桩一直是 CFG 桩复合地基设计中的关键。
布桩中,独立柱基与条形基础布桩差别较大。独立柱基下布桩,不能死板地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或长方形去套用,而应在确定最小面积置换率后去优化布桩,以期达到受力均匀、置换合理的目的;而条形基础布桩更不能教条地上套用某一种形状,而应根据条形基础尺寸,按照受力均匀、置换合理、边中结合的原则按最小面积置换率优化控制,在基础交叉区域,应仔细核实基础上所受上部荷载,并结合地质条件及桩端条件仔细核算,这是条形基础布桩的核心所在。
6 结语
通过改变桩长、桩径、桩距等参数,可使CFG 桩承载力提高250%~300%。CFG桩还具有沉降量小、变形稳定快、工艺性好、桩体材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与和易性,灌筑方便,易于控制施工质量,可节约水泥、钢材。利用工业废料,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工程费用,与预制桩相比可以节约投资 40%左右。综上,CFG 桩具有可靠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果,在地基工程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龚晓南. 高等级公路地基处理设计指南.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篇3
一、 汉服概述
明确汉服的要点和基本的内涵,是真正意义上增强电影服装设计表现水准的关键点,所以在实践中,还应当重点加强对此方面相关内容的深入研究。汉服的基本着装规律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周易》有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右衽指的是衣襟一律右掩,系于腋下,束于腰间,它的直接功能作用在于遮掩作为夏装的裳在侧面的开口。虽然后世出现了上下一体的深衣等形制,但右衽的规则却并未改变。
二、 电影服装设计中汉服的视觉文化设计
根据上文针对汉服的内涵等进行分析,可以明确电影艺术作品中服装设计的思想原则以及应当遵循的宗旨,下文将针对电影服装设计的要点和设计的主导性环节等进行研究,旨在更好地实现视觉文化表现形式的完善和设计手段的丰富。
(一)注重时代背景
注重时代背景,注重设计的原则,不仅可以使得电影服装设计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还可以更好地烘托出一种艺术性的氛围。
在电影的服装设计中,首先要注意故事的时代背景。中国传统服饰随着年代,其沿革流变过程中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不同的朝代,甚至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衣着风尚。金色的贴花以及额黄的风尚是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盛行的;在唐代,材料、颜色和品种极大地丰富;而到了崇尚清雅的宋代,贴花就不再那么盛行了。明确电影服装设计思想在当前服装设计之中的主要价值和基本的运用机制,是开展后续研究工作的核心环节,所以还应当加强对此方面内容的重视程度。需要注意的是,时代背景一直以来都是相关服装设计之中的核心环节,视觉文化作为一种关键性的组成元素,在实践的设计中也承载着重大的效应。时代背景的展现应当是一个艺术性的表达,其涉及到的层面较为广泛。对于广大设计者来讲,一方面应当增强自身对于服装设计概念和思想理念的理解,另外还应当增强服装设计效果以及时代背景的表现效果分析,对整个电影内在的视觉文化内涵的展现也有着重大的意义。以更好的展现出最佳的视觉文化效果。
(二)把控电影艺术作品电影服装设计的主题
把控电影服装设计相关主题,对于表现电影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宗旨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视觉文化传达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不同的基调以及不同的文化特征,恰当地对汉服视觉文化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展现,以达到视觉效果增强的目标。视觉文化作为一种关键性的组成元素,在实践的设计当中也承载着重大的效应,使得整个电影服装设计的质量和观赏性均大大增强。在实践中还应当结合电影的相关主题,加以恰当地发挥,为影片更好地传达特殊的汉服文化视觉效果奠定坚实基础,使整个设计工作的艺术表现性大幅度提升。在影片《英雄》中,为了配合不同人物不同版本的几个故事的不同基调,由梁朝伟和张曼玉扮演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更换了红色、蓝色、绿色、白色,但款式相同的戏服,并大大加宽了衣服的袖子和下摆。视觉文化的设计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艺术作品质量的高低,当前的服装设计效果,视觉文化的意义重大。需要注意的是,相关电影服装设计应当是实践性和欣赏性相互结合的。
所以在其中应当不仅仅注重对汉服视觉文化和审美时尚的体现,同时还应当在此基础之上不断的需求发展的源头和核心理念,注重对整个汉服视觉文化设计过程的积累和整合,并且注重设计灵感的表现能力,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电影服装设计水准和最终效益的持续改进。
(三)结合时展的潮流
在电影服装设计中,为了展现一种视觉文化的特征,还应当结合当前时代潮流发展的现状,加入更多的审美元素,以使整个电影服装设计的效果和效益大大增强。在实际的电影服装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前观众的喜好以及需求,结合时展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的潮流现状,设计出一种独特的风格,同时还应当结合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及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以达到最佳的视觉表现效果,促进电影服装设计质量和效益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汉服视觉文化设计中,思想内涵以及时代文化潮流的体现应是核心环节,所以,应当注重对电影服装设计思想和相关设计灵感的提高,注重对电影服装设计核心理念的展现,注重对汉服视觉文化设计过程的积累和整合,同时对设计的基本宗旨和指导性的原则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并且更加时展的潮流的基础工作。从本质上分析时展的潮流的展现应当是整个汉服视觉文化设计的主导环节,应当逐步形成完善运用的能力,这一点是当前相关服装设计过程之中的核心原则,应当加以明确的把握。
篇4
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的学科,结合服装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参与服装设计大赛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是学习服装设计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设计大赛中,师生的优异表现与取得的成绩,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乃至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及认同度。
关键词:
综合能力;培养;服装设计大赛;嵌入式教学
一、背景
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如何将服装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不拘一格地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这是每一个专业教师应思考的问题。服装设计大赛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设计实践的平台,对学生而言,参加服装设计大赛需要将所学的各个模块知识进行整合,学会综合运用《服装设计原理》、《服装效果图》、《服装材料学》、《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服饰品设计》、《形象设计》、《服装编排与导演》等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因此,将服装设计大赛与专业教学结合,是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目前,我国每年有不同类型的服装设计大赛达二十多项,依据其组织机构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以及各地方服装协会等行业权威机构组织的大赛。第二类是各个服装企业冠名举办、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协办的大赛。第三类是各服装企业及地方政府共同承办的大赛。服装设计大赛的主题与内容通常包括创意装、男装、女装、婚纱礼服、针织服装、裘皮、职业装、童装、内衣等等。所以说,组织学生参与服装设计大赛,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本身就是一次全面检验,对学生更是一个施展才华、充分展示对时尚的独特理解的机会,是对综合设计能力的锻炼与考验。同时,在服装设计大赛中,师生的优异表现与取得的成绩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及社会认同,拓展了学生就业渠路。
二、大赛与专业教学结合,培养与提升学生综合设计能力
多年来,笔者致力于以服装设计大赛嵌入专业课程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解题和立意———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备战服装设计大赛的第一步是破题,需要仔细研读征稿启事,从分析征稿启事中的详细条目以及往届比赛获奖作品,了解比赛的性质,以辨明竞赛主题的定位,是注重创意性或是实用性。首先,可以通过分析大赛所设置的奖项来做初步判断。例如,在组织学生参加凤凰卫视主办、海澜之家特约支持的《穿越这一刻,中英文化交流年全球男装设计大赛》时,大赛的征稿启事对于协办企业的推介以及“最具市场潜力奖”等奖项的设置,均说明此项赛事是偏重实用性的;其次,还可通过分析大赛冠名或赞助单位来做预判。若大赛由企业冠名或赞助,说明此次大赛服装的实用性与推广度是评判的要点,如“真维丝杯”中国休闲装设计大赛、“名瑞杯”中国婚纱设计大赛、“乔丹杯”中国运动装备设计大赛等等。若大赛由地方政府冠名,暗示了大赛以提高该地区在服装行业的影响力为目标,需注重创意与地域性、文化性的结合,如“虎门杯”中国国际女装设计大赛、“织里杯”中国童装设计大赛、“大朗杯”中国毛织服装设计大赛等等。其次,从设计方法论层面的分析是影响设计方案的关键。“创新活动是主体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相统一的过程。”[1]一份设计作品想要从成百上千份设计稿中脱颖而出,需要有突出的创意来打动评委。从众多服装设计大赛的入围作品来看,作品都具有新颖的立意、深刻的内涵与艺术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寻找灵感时,要格外关注和分析当下国内外流行趋势,分析未来一年的廓形、面料、色彩、风格等。要准确理解与把握一个时期的风格并非易事,学生在准备阶段需要大量收集、查询与解读各种渠道的流行资讯,同时,还要开阔视野,学会跨界、跨学科地寻找设计灵感,从其他艺术门类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寻找灵感及设计元素,如建筑、雕塑、绘画、电影、音乐、舞蹈等,尽管其艺术表达形式各不相同,但其本质是相通的。不同形式的相互借鉴、影响与融合,正是创意迸发的源泉与动力。在寻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后,还需要对概念进行解析、提取与筛选设计元素,用艺术手法进行转译,将时代背景与流行趋势融入设计主题,对灵感进行提炼与升华,最终完整的表达出设计的独特创意。
(二)方案生成和表现———培养手绘能力
手绘是设计方案酝酿、生成、深化与表现的基础技能。手绘是设计资料收集的最方便与最直接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通过手绘记录、整体设计素材与相关资料,有利于学生提高手绘能力,同时有效地拓展了资料搜集的广度与深度。设计草图的绘制则是学生迅速捕捉设计灵感的重要手段,灵感与思路的来源往往转瞬即逝,黄叶飘落、飞鸟掠过,这类瞬时的景象与闪现的灵感需要通过熟练的手绘快速记录与绘制出来。设计草图可以是完整的服装廓形,也可以是服装的局部细节设计,甚至可能只是一些能表达出设计感受的线条。草图的勾勒是思维图解的形成过程,因而表现技法与制图规范在这一阶段并不十分重要,反而更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简要的构思草图,阐释并传达出他们迸发的想象力和天马行空的创意。在从设计方案草图到定稿的反复调整与深化的过程中,更需要大量的手绘推敲,相较于在实物上进行修改,“笔头”的思考,无疑更加直观、便捷。教师与学生可就各阶段、各发展方向的草图共同进行讨论、比较与修改,并快速绘制呈现出修改后的效果,也使得方案的讨论与深化过程更为高效。在方案表达的阶段,服装效果图的绘制不能一味强调独特、另类的风格,因为效果图是设计本质与内涵的外在表现,如果只追求画面效果,而忽略了服装本身的分割、比例、省、褶与细节,这样的服装效果图难成佳作。唯有将形式、材质、色彩与绘画技法巧妙结合,才能完美呈现服装的最佳状态与传达设计意图。因此,恰当、准确的表现方式的选择在参赛过程中至关重要。服装设计大赛的海选是通过效果图投稿与筛选的过程,最终评定出入围决赛的选手。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与丰富的表现技法,方能从众多参赛设计稿中脱颖而出,得到评委的一致认可。在指导学生参赛的时候,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并不是画得漂亮就一定能入围,这也并非设计与参赛的预期成果和最终目的。服装效果图的意义在于呈现款式造型的设计特点,需要清晰地表达服装的整体造型与各个关键部位的结构线、装饰线以及工艺制作要点。因此,效果图在注重艺术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服装的结构表达是否合理、完整,以及结构工艺的实现效果与可操作性。服装款式图的绘制也是方案表达的技能。款式图,也称为工程图,它为服装裁剪、制作提供具体尺寸与参考依据。服装设计大赛通常要求提供完整的服装正、背面款式图,然而一些参赛者为了便捷或图纸效果,直接把服装效果图线描稿的人体形象去掉作为成服装款式图,由于服装效果图表达是动态、扭曲的人体穿着效果,这样的款式图并不能直观、准确地表现服装的款式细部以及结构线的处理。对服装结构的充分了解,是绘制标准的服装款式图的基础。服装款式图是对服装形式的一种精确、写实的平面线描图,准确地画出服装各部位的比例,并清晰绘制服装的结构与细节设计,如省道的位置、长短,褶量的大小,以及明确区分结构线与装饰线,如有特殊的工艺还需要在款式图旁注明,切不能马虎。可见,绘制标准的服装款式图能提高学生对服装结构的进一步了解与认识。
(三)材料的创新与制作———培养创新、动手能力
服装是“做”出来,而非“画”出来的。通过手绘呈现的设计方案获得入围资格,只是比赛的第一个阶段,而后,还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整个系列服装的制作,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需要完成面料采购、打版、裁剪、缝制以及装饰,一些特殊的形式、结构或细节还需要进行立体裁剪、面料二次设计和服饰品的设计与制作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将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起到全面的促进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平面打版或立体裁剪来实现设计方案的效果,这也需要综合运用服装结构设计与材料学等课程知识。纸样设计完成后,则进入动手制作系列样衣的关键步骤,样衣要尽可能达到与设计稿一致的效果,这也是多数设计大赛的要求。确定版型后,需开始选择制作成衣的面料。要想在服装设计大赛的决赛展示中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面料的创新也是制胜的关键之一。市场上的面料多数是常规百搭的成衣面料,要获得符合设计理念的、新颖独特的面料就需要学生对较为普通的面料进行二次设计。面料的二次设计可以是二维平面的创作,也可以是三维立体的创新,唯有基于学生对面料特性与可塑性的深入了解,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方能制作出具有特殊的肌理效果和外观质感的新型面料,更好地诠释出服装设计的创造精神。裁剪与缝制服装能极大提高学生对服装结构和工艺的深刻理解,也是对服装设计与纸样设计合理性的一次检验。制作过程可提高学生对不同面料的缝制技巧,便于反复校核省转移、放褶等工艺是否达到了所期望的视觉效果,并可立即做出调整。在完成系列服装设计制作后,还要进行整体的服饰品设计。服饰品需要与服装的整体风格协调搭配,并为主题服务。市场上可购买的服饰品很难满足参赛作品的要求,即需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四)目标沟通与协调———培养掌控与应变能力
服装设计大赛的决赛展示是对学生协调与应变能力的一个综合考核。在模特试衣过程中设计者要及时与模特沟通服装的长短、肥瘦、鞋子的大小是否影响到模特的正常走秀,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修改、调整。同时,要在短时间内尽可能使模特理解所展示服装要表达的思想和内涵,这将潜移默化的影响模特在舞台上的神态、步态,有利于模特更准确展示设计的理念。决赛场上,模特更换服装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设计者要很麻利地协助穿衣工把一系列(通常为四套)服装穿戴好,整理好服装的形态,佩戴好所有配饰,这必需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对于如服装拉链损坏等突发问题,要具备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以最快的速度把服装整理到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对可能的突发事件进行模拟,帮助学生找到大赛现场的感觉,在心理与应急策略上均有充分的准备。总而言之,优秀的设计、精致的工艺,参赛者的全面掌控力加上模特的准确演绎,方能把服装最精彩的风貌呈现给观众与评委,达到极佳的展示效果。
三、结语
笔者通过把服装设计大赛嵌入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达到了预期效果,所培养的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近年来的各项大赛中成绩斐然。实践证明,将服装设计大赛与传统的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环节有机地整合为一体,组织并指导在校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服装设计大赛,能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上更有针对性。学以致用,是一条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鼓励学生在参加大赛的同时,保持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学习心态,享受大赛的设计过程为重要目的,以服装设计大赛为平台,全面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 现代化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46-01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被共认为能否在21世纪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江苏要想实现由一个服装大省到服装强省的转变,就必须加强服装专业现代化的建设。从服装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人们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要使服装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现代化的意识结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育现代化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必由之路。
教育现代化主要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我们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服装教学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时展的要求,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再说当前高新技术已介入服装生产与服装设计领域,服装设计与服装生产已经不是以往手工作坊、低层次劳动密集的工业,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都在日益广泛地被采用。电脑辅助设计系统(CAD)、电脑辅助生产系统(CAM)、生产管理系统(CMS)等已成为服装设计、生产、管理的必须。那么,作为一名服装专业教师,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第一步。 服装专业教学,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比较多的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前人已形成的知识和经验,满足于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结论,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现实是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人类已形成的知识,更需要引导其懂得这些知识是如何发现的,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发现新的知识,只有设法去突破现成结论,才能最终实现创新,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
强调教学内容的统一化、标准化,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现主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加强有效的内容,形成举一反三的优化结构,是现代化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
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彻底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实行三多三鼓励,即多启发、多直观、多实现,鼓励提问、鼓励讨论(甚至争辩)、鼓励标新立异,将启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标准。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推进服装现代化教学的技术支撑。
自从十九世纪末,幻灯成功地运用于教育领域开始,现代化教育手段、教育技术,如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电子白板作为电化教育手段,相继进入教育领域,为缩短学时,精简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
如何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打破常规,结合服装设计课堂教学特点,灵活运用电脑多媒体,使教学过程全面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服装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而现实的问题。
服装设计课教学,它不同于其他学科,服装设计是三维、四维空间,它的教学着重思维空间创造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大量地观摩资料,仔细观察分析,演示操作、实践等教学环节,启发学生去体验造型、形态、材料等潜在表现性,增强和提高学生对服装设计的感性认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体会到一些服装理论教学,服装设计原理和设计要点是很抽象的内容,上课使用几张图片,范画很难将要点讲清楚,如果要将原理讲清楚,就必须要绘制大量的图片,这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计算机设计、制作相关课题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服装设计构思”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生了解设计构思构成的基础上,为了使设计构思方法直观的掌握,用大屏幕以图片的形式显示构思的种种来源,比如建筑、动植物、历史遗物、民俗风情……还可以运用媒体播放器,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旋律,与此同时,教师适当的作一些理论讲解,使学生能够直观、清晰的感受到构思并不是一个很抽象很空泛的东西,它是如此的广泛,题材完全来源于我们周围的生活。然后列举一些设计作品,让学生去体会别人作品的构思来源,选择题材及表现的主题,使构思落到实处,体现于服装本身。这样,学生在掌握了设计构思原理,也就是如何构思的同时,思路打开了,个人的想法有了,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也达到了。
通过《服装设计构思》、《平衡法则》多媒体教学内容的实践证明,现代化教学技术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必将进一步影响和作用于服装设计教学,也进一步推动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跨世纪人才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现代化的工作已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课题已摆在每位教师的面前,需要我们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促进我们的教育事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参考文献:
[1]马和民.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篇6
一、绿色背景下的安全性服装设计
(一)绿色设计分析。绿色设计理念即为生态设计理念,这种观念会贯穿着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即为更加注重产品环境属性,并且将绿色设计理念作为设计目标,不仅满足环境目标的需求,还要保障产品的使用周期、质量和功能。绿色设计是后现代设计的主要内容,它是全球生态恶化的产物,因为受到人与自然关系理念的影响而产生。而服装设计本身具有精神和物质两种属性,和其他的工业产品相比,服装设计较为特殊。因此在服装设计之中运用绿色设计理念,能够更加凸显服装的健康性。将绿色设计理念运用于服装设计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因素,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体现人、环境、服装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二)安全性服装设计。安全性服装设计是指防护功能服装,能够有效减少外界对人体的破坏,将安全作为服装设计的第一要求。安全性服装设计理念贯穿着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并且着重强调安全,将其作为服装设计的主要目标。并且在这个过程之中,将服装色彩、服装面料、服装款式融入其中。在后现代服装设计之中,因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产生了安全性服装设计理念,并且该理念强调了人与自然、服装与自然、人与服装之间的关系。既需要满足消费者衣着健康舒适的要求,又要满足安全环保、流行的要求。安全性服装理念需要在社会与环境、艺术与生产、功能与形式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并将其不断优化,以此凸显服装的安全设计。(三)绿色设计理念的要点。1.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绿色”体现出了保护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的理念,在服装设计上也是如此。绿色背景下安全性服装设计,要求我们必须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生态环境有充足的认识,以低碳生活为基础,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载。在追求设计效果的美观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公害和污染,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体现出健康舒适的原则,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2.体现出庄重、简洁的视觉效果。曾经有一个时期,在服装设计中盲目追求奢华,在设计面料的选择上以名贵为主。其结果是既不经济,又使视觉效果过于艳丽反倒让人觉得刺眼。绿色设计理念并不一味地追求奢华,而是要求视觉效果体现出清新自然、大方、庄重、简洁的视觉效果,在审美观上更贴近于质朴。在设计面料的选择上,绿色设计理念更多地主张那些物美价廉而又带有环保性的、接近于纯天然的面料,并且具有可回收价值。面料无污染、御寒、防风以及排汗等功能,特别是在新功能面料的开发上,需要减少对自然的污染和破坏,保障人类的安全,并且能够提升服装的性能。
二、现代服装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的相应对策
(一)优化服装设计方案。要想促进现代服装设计的绿色理念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实际服装设计中,在服装面料、造型、色彩、设计理念方面,都应该创新绿色环保节能设计,并引入一些现代化服装设计方案,并于此基础上按照长时间的服装设计经验,设计出一份经济性好、实用性强的绿色环保节能服装方案,使服装设计独具特色,确保绿色环保节能工程充分发挥出来。这就要求服装企业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需根据客户实际要求作出针对性的设计,并尽量将绿色环保节能设计方案简单化,这样不仅有利于服装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还能让客户了解具体的服装设计流程。除此之外,优化现代服装设计的绿色理念,可进一步提升其设计效果,不断推广绿色理念服装设计。(二)筛选绿色环保型的服装设计。在服装设计中想要保证整个设计应用绿色理念,应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服装人员必须要准确控制好各种服装面料以及其他材料的运用量,尽量选择无害、无毒的绿色材料,既能解决服装面料,又能减少经济的支出。二是,了解安全因子。在服装设计之中,很多的物质元素会对人类的身体造成危害。例如:荧光条、传感器、反光条以及安全定位器、耐高温防火纤维等。在安全性服装设计之中,安全因子可以避免安全隐患。因此在服装设计之中,将安全因子放在应用的首位,既满足了安全实用性,又能展示服装的美观大方。三是,注重色彩。色彩影响着人的心理深层,在服装设计之中,需要注意色彩的搭配,才能保障服装的整体效果。色彩作为服装设计的特殊元素,能够营造出一种较为安全的信号。绿色代表着自然、健康、生态,并且生态环境之中,绿色极受推崇。在服装设计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服装的色彩设计、潮流颜色,而且还需要考虑安全性。四是,造型设计。人体环境的第一层则为造型,需要注重空间和人体之间关系的处理。在安全性服装设计之中,和常规服装相比较,造型可以进行局部设计。例如,医疗服装的设计,需要根据患者受伤部位进行合理设计,减少患者多角度运动。安全性服装设计主要是在观念上进行革新,这不仅仅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安全隐患,还需要考虑环境与服装之间的关系。(三)深入强化绿色设计理念。绿色环保节能服装除对基础服装面料、颜色、造型等进行控制之外,也需要对基础服装进行管理及控制。因此在服装设计工作开展之前,需根据消费者对于服装设计的具体要求,以确定设计的规模,而后按照所参考的空间设计比例,优化并调整整个设计方案。且在确保健康的基础之上,尽量避免整个装饰设计的过程之中污染周边环境。同时于服装设计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对设计地点做全面仔细的清理,做好场地环保工作。与此同时,为进一步缩减服装设计的支出成本,需不断强化设计者的服装设计理念,严格控制每一项服装指标,确保其能达到绿色环保节能服装技术的要求及条件,在设计的过程之中,尽量避免垃圾的产生,以保证绿色环保节能服装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设计人员也应在设计中融入相应的绿色环保节能理念,以便将四周环境与服装设计融为一个整体,使装饰装修运用效果较好地显现出来。设计人员一定要对绿色设计理念及其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认真学习,提高对其的认识程度,充分把握绿色设计的精要。要意识到绿色设计同传统设计的一致性。在设计方案中,要将绿色设计理念完整地融入到整个设计过程中,而不是东一块传统设计,西一块绿色设计。
三、结语
在我国现代服装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各种能源资源的需要量较大,且在现代服装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最终影响服装质量。在此背景下,现代服装设计者可将绿色环保节能较好地运用到服装中,如深入强化绿色环保节能理念、筛选绿色环保型的面料、优化服装设计节能设计方案等。因为“绿色设计理念”已成为服装设计中的一种全新理念,它体现了当今的国人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原则的认识和追求,是社会的一大进步。由于绿色设计理念充分满足了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是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的。
作者:易莉莉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篇7
服装作为人类的第二皮肤,是与人生活最为密切的艺术产品。服装作品不同于其他艺术产品,它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统一体,并以人作为产品的主体。一方面:服装作为一件商品,他要满足人们穿着的基本需求,如:保暖、遮羞等物理属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服装的需求更多的放在了对美的追求,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应运而生的是对服装本身美感的强烈渴望,以及服装对穿着者的修饰性。此外服装逐渐成为身份的象征,因为不同的人与服装的结合都会营造出不同的氛围,这也是服装作品所独有的魅力。
因此服装设计也备受瞩目。
我国的服装教育起步比较晚,发展到今天也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服装教育之路。但似乎这一切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总是滞后于社会的实践。相对于普通高校,民办高校面临的问题就会更多,民办高校的招生与学生就业率直接挂钩。民办高校没有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要想有好的招生就需要严抓教学。然而在民办高校服装专业的招生生源中绘画功底参差不齐,走出一条特色化的办学道路,才能让其在茫茫服装教育大军中有一席之地。
《服装效果图》课程现状分析
《服装效果图》是服装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服装设计师阐述设计灵感、表达设计意图的重要手段,并为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生产制作提供指导依据,呈现服装与穿着者之间着装关系的影像,也是服装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更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应具备的基础技能。
服装效果图借助于美术的形式表达服装设计,具有形象、生动、清晰和一目了然的优点,弥补了有声语言和文字表达的某些不足,特别是对服装造型、结构部位的表达具体直观,更是语言和文字无法比拟的。随着服装教育的成熟和服装专业门类划分的更加精准,《服装效果图》逐渐有了较为清晰的分类。在国内服装教育中一般将《服装效果图》分为艺术型服装效果图和实用型服装效果图两种类型。艺术型服装效果图主要包括时装画、时装插画和商业广告画。实用型服装效果图主要包括服装设计草图、服装设计效果图、服装平面款式图。
艺术性效果图主要借助美术知识绘制一些传达主观审美的绘画作品。而实用服装效果图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依据服装的功能、结构、材料、工艺、市场定位、流行信息等诸多因素,运用一些绘画技法传达设计师设计意图的手段。
服装专业的同学在设计过程中会遇到想的出但是画不出的困惑,又或是在设计之处就陷于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这一切都反映出现行的《服装效果图》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服装效果图的绘制与服装设计理论知识相对分离,使得效果图的绘制成为一个空架子,不能起到效果图应有的表达设计意图的作用。
(2)在教学中不能将时装画与效果图很好的区分教学,两者侧重点未能与社会、企业的需求挂钩,导致教学目的不明确,影响今后就业发展。
(3)效果图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传统教学形式多以临摹为主,对人物形体、动态变化的成因往往是模糊的,造成服装效果图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局限性,不利于设计风格的形成。
(4)与设计法则、服装美学知识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对服装形式美、材料美、工艺美等相关知识的把握和运用。
(5)民办高校生源素质层次不齐,大部分学生绘画基础薄弱,在进入服装效果图之前需要进行系统的基础技能培训,提高绘画技能熟练度,为服装效果图的学习打好基础。
《服装设计效果图》课程改革措施
对民办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中的《服装效果图》课程进行改革,为了满足市场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专业教师应该对服装效果图绘制的课程进行更为适用的设置和调整,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实践和尝试,推动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现将原有的《服装效果图》更改为《服装设计效果图》,针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在现实工作中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充分借助电脑软件和高科技技术的便捷性,结合手绘效果图完成《服装设计效果图》课程建设,做到各科程教学内容、学习进度的最大化衔接。
1.课程设置
《服装设计效果图》分两个学期开设,分别是两个学期各有一个阶段的手绘效果图和电脑效果图,每阶段设置为36个学时,以讲授和指导实践为主的教学形式。
(1)手绘第一阶段
通过教材、服装杂志、秀场图片等素材,讲解服装人体的基本比例关系、结构、动态形态、服装造型、服饰搭配以及基础服装设计理论知识。
(2)电脑第一阶段
通过讲授、演示的方式学习Adobe Photoshop 软件和运用Adobe Photoshp进行抠图、修图以及服装人物、面料效果、色彩运用等基本操作。
(3)手绘第二阶段
通过教材、服装杂志、秀场图片等素材,讲解服装造型、服装面料、服装色彩绘制技法以及服装与人的着装关系的表现。
(4)电脑第二阶段
通过讲授、演示的方式学习coreldraw和Adobe Illustrator软件和运用coreldraw和Adobe Illustrator进行绘制服装平面款式图、服装面料等基本操作。
2.教学计划
(1)以“讲、练、创”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理念。
讲是讲解知识要点,包括讲解基础服装设计理论知识、服装形式美学法则、服装造型、面料、色彩以及基本绘制技法法。做到精讲、简讲相结合,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讲授的形式形象生动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练是通过分析思考讲解的知识内容,进行练习。从而能够熟练掌握绘制服装人物、服装造型、服装面料、服装色彩和服装整体效果的技法。
创是指进行创作实践,主要指“以赛代练”和“项目式教学”为导向,有意识、有目的地与市场、企业挂钩,进行有针对性的服装实训练习。通过学习和练习,利用综合知识进行创作。
(2)循序渐进、循环往复的多层次立体式教学模式。
通过讲授临摹练习、通过分析人物、看图归纳创作练习、通过命题创作参赛练习的模式。分层次分阶段制定不同学习目标和练习任务,对每个阶段制定计划,让每个阶段的练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掌握扎实的基本功。
(3)采用综合考核方式
(如果)今天我们依然漠然地对待急需高素质人才和技术服务的服装行业,以唯美为标准,单一漂亮的时装画和别出心裁的创意服装来麻痹学生。引导学生那就是极大的悲哀了。
所以不再只关注服装效果图的艺术美感而忽略掉服装设计、制作的可能性和实现性,还应该兼顾服装设计的材料美、色彩美、工艺美等相关知识。《服装设计效果图》考核分为设计效果图考核和后续相关联的版型课和工艺课的完成进度。做到让每个单一教学环节变成一个整体教学体系。
3.教学方法
根据《服装设计效果图》每个阶段的教学任务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并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总结经验,通过“讲、练、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解决传统服装效果图课程内容设置中的弊端。从而做到从设计构思、设计草图绘制、服装面料色彩的搭配、服装电脑效果图的绘制、服装平面款式图到成衣制作,综合安排专业教学计划,使各专业课之间达到最大化的衔接和运用。
(1)在时装画的手绘教学阶段,对人体比例、人物动态、着装关系以及服装造型的设计等核心知识做到精与简相结合。用简单的语言、简练的线条、简化的形体讲解来绘制精准的人物比例动态和着装关系。
①人体是由为躯干、头部和四肢三个方面组合而成。通过对人物形体进行几何化、体块化的分析和归纳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复杂的人物形体简单和直观化。如:将人体结构分析理解为一些几何形体,胸腔为倒梯形、臀部为正梯形,圆形的头部以及圆柱的四肢等。
②人体比例:正常男人体的身高为8个头长、女人体为7个半头长的比例关系。但在服装人体中,为了强化模特的高挑以及服装的着装美感,一般将人物比例夸张,绘制成9个头长到11个头长不等的比例关系。在教学中我们要清晰的告诉给同学们,比例夸张主要通过对人物的下半身和脖子的拉伸来完成,其他比例照旧,营造出上身短下身长的黄金比例。
③服装人物动态:在人物动态的绘制时,往往会出现人物动作不协调、重心不稳等问题。
在课程教学中强调人物中心线,重心线,肩线和腰线之间形成的夹角符号“”以及头部、躯干、四肢之间的关联性,从而营造具有形式美学的韵律。
人物中心线是以人体脊柱为纽带,链接人物头部、胸部与臀部的中枢。在人物静止站立时,便是人物的平分线。但在人体发生变化产生动作时,人体中心变会产生向左向右偏移。而这时在人物中间仍然会有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线,那便是重心线。
影响人物动态最大的因素是胸部与臀部的扭动,导致肩线和腰线之间形成的夹角符号“”。胸部与臀部扭动幅度与肩线和腰线夹角相联系,人物的重心线偏向于夹角夹角符号(“”)小的一侧。而头部与四肢的变化是与其协调产生美感做出的呼应。
④着装关系:着装关系是指人穿着服装后产生的人与服装、人与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服装基础设计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法则和形式美学规律,并应用于服装人物绘制、服装造型设计、服装材料和色彩的搭配等方面。
(2)加强手绘效果图和电脑效果图的关联性教学,不要使两者孤立。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教学,做到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功效。
服装效果图的绘制主要采取手绘+电脑的模式完成。通过手绘阶段解决主要解决服装的比例动态以及服装的造型款式问题,再利用电脑软件绘制和填充服装的面料、色彩以及制作整体服装的效果。
①熟练掌握Adobe Photoshop 、coreldraw和Adobe Illustrator等软件基本操作,并利用这些软件绘制服装人物、服装面料、色彩以及服装整体效果和服装平面款式图。
②在电脑效果图教学中充分利用软件的便利性和素材的丰富性,特别是在服装材料质地、色彩以及服装效果的表现中,替代手绘技法不容易表现的问题。
在电脑效果图教学之前,使用手绘一阶段绘制完整的人物与服装着装关系的闭合线稿。通过扫描或者拍摄等方法,将线稿放置在电脑中,再经过电脑对其抠图、修图后进行服装面料、色彩的填充绘制以及制作服装整体效果。以此减少手绘技法教学中学时要求多、绘画功底要求高和掌握难度大等问题。
另外我们还要在后续的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课程中对服装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单一教学环节变成一个整体教学体系。
篇8
针对服装设计专业来讲,是一个很特殊的专业,它讲究的是理论跟实践的密切结合,相对别的学科来说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在实践中操作能力。针对服装设计中的启发式教学要根据学科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更加科学的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挖掘学生没有开发出来的潜能。所以说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思想,更是一种教学过程和原则。
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的变化,以前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市场的需要。传统的服装教学中更注重艺术,导致对技术的忽视;重视纸面的效果,忽视了服装所要表达的本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教学手段的设计;重视学生的专业培养,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注重导致学生能力的缺乏,促使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下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服装行业也在向大国迈进,因此这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针对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启发式教学势在必行。
三、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1.教学理念
从教学理念上,启发式教学首先应该确定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比如很多的学生经常参加网络上的服装赛事,也经常在这些网络赛事上经常获奖(作品图一),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做不好日常的服装,到企业工作也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这是因为对于网络的赛事来讲,讲求的更多是服装的新颖性和创新性,但是却忽略掉了服装的本质品质性。对于学生来讲对日常生活中的服装的设计不到位,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一方面是是市场的影响,而更多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不充分。教师在对学生的引导过程中应该不仅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还应对服装的本质强调,让学生认识到服装的内涵。教师对学生的创新培养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更多的赛事,领略服装的形式美以及扑捉时尚的感受,刺激学生的设计灵感以及理念;对学生服装的本质的引导,应该立足于服装的结构,强调服装不仅要体现出它的功能价值,更要表现出服装的高品位内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用具体的教授学生如何去设计,但是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要点,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发现设计范畴,同时对学生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创新设计进行鼓励,通过学生的完整构思以及实践,完成他们的设计作品。
图一
2.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跟能力,不要忽视任何一个方面,把学生培养成为多层次、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教师不应只注重对专业知识的讲授,更应注重教学设计,把问题留给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路,把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
3.教学手段
现在很多的服装设计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在讲课时孜孜不倦,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沉沉,毫无兴趣,因此需要教师在讲授中注重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能力。尤其教师在讲授学习重点时,更应该重视教学方式,可以采用灵活的设计方式,比如组织一些活动。在学生的排座方面就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横平竖直的排列方式,可以多结构的排座,或者是按照“工作站”的方式排列;在学生讲评作品时可以按照V型的排列方式;在学生的作品进行参赛时,可以按照学生团队的风格进行排列;在学生进行服装市场调研的时候,可以采用学生来讲解,教师进行引导的方式,这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跟传统的教学手段的不同就在于不是按部就班的,而是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图二
篇9
[关键词]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模式;行动导向;教学
一、高校服装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就目前的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而言,很多依然没有改变那种老式的传统模式,即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向学生灌输专业知识,学生无法参与主动学习,对于课堂知识内容的掌握和兴趣很低,且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并且,很多高校教师自身也存在着局限性,大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没有实际参与过企业的案例,因此也无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实战经验与指导。这是现行的高等教育当中明显的短板。很多高校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课程教学当中,通过播放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加强知识的灌输,但是殊不知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是对症下药。多媒体教学将理论知识以更加多彩的形式放给学生看,只是解决了上课不枯燥的问题,但是服装设计专业是要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强的与社会接轨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增加实践课程,让学生动手实践,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二)课程内容不注重联系客观实际
高等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使用的教科书大部分都是偏重于理论教学,有的教科书加入了一些案例,有的是以人物为导向,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但是就整体而言,仍旧是流于形式,与实际的操作以及社会现实严重脱节。伴随着服装产业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变幻万千的服装潮流,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科书里的那些案例也显得不合时宜。在实际的服装专业教学工作当中,应将有关服装设计专业基本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概念传授给学生之后,进一步加强服装实际操作训练,用项目驱动学习,不断与国内外服装市场相接轨,让学生对社会当中的服装产业有全面的认识。
(三)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大过于理论性的专业,因此很多高等院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很多高校当中,有些教师已经开始展开一些教学革新,将一些实践教学或者案例分析等加入到教学过程中。但是就实现效果来看,很多教师还是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实践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并且大部分高校在教学中虽适当地安排了实训课,但是很多实训课并没有可操作性,只是流于形式,这就造成了学生无法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训当中得以加强,而缺乏这种实战经验与体会,学生对于未来就业的熟悉程度就达不到要求,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目的也就达不到。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涵义及价值
行动导向教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源于德国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当今各国的职业教育当中都以行动导向教学来作为指导。在这种教学方法当中,强调的是把学生放在最中心的位置,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围绕学生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锻炼技能和技巧。将所有教学所做出的设计、实施以及评价都囊括在完成该专业学习所必须参与的行动当中,行动导向教学的重心就是将学习与行动相互结合,也就是要求“行动就是学习”。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以及学习与职业岗位相关的一切教学内容时,由教师创造一种与学生保持互动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提早进入到社会实践的模拟当中,通过对未来职业的工作模拟,进一步发现自身的不足,自主地探讨以及主动去解决岗位职业中的难题,从而在这种实战当中对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在这种行动导向活动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在行动当中不断反思和加强学习能力,自主地查漏补缺,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既达到了高校教育目的,又让学生获得了对未来职业岗位的信心与良好的适应性。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校学生培养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行动导向模式下,高等院校的学生可以自主地获取知识信息,自主地制定学习、工作计划,并且在团队合作当中自主执行计划,进一步独立地对计划执行进行评估,从而在整个过程中建立属于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宝贵学习经验。行动导向教学中的“行动”指的是一种“职业行动”,主要是指学生对于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进行的实践体验及行动过程,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达到其学习目标而应用的有意识的完整的行为。在这个完整的职业行动当中,学生不仅有作为行为主体的主观的个人意识,又具有客观的具体行动,将实践的外化行为以及经验的内在体会相互结合。高等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将教学与职业发展结合在一起,行动导向教学正是将职业要求融入到学习的过程当中,完成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养成。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一)灵活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并不是指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共同构建的。主要包括:大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在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将行动导向教学法以更加灵活多变的方式运用在教学当中,并且不断推进。同时,也要结合一些服装设计案例、服装设计项目,引导学生在思考当中燃起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的兴趣与热情,在此基础之上运用多样的行动导向教学的方法来确保教学目的的良好达成。例如,在服装材料课中了解不同种类的服装运用什么样的面料,以这一章节的知识点的学习为例。第一步,在进行该项目教学之前必须首先明确这个章节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教师首先应该将本节的知识重难点进行简略的阐述,让学生明确本章节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并在了解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该项目的实际任务,如“服装材料的市场运用”,教师在选择这个项目时一定要考虑到它的实际市场应用价值,应与社会实际情况相符,将项目任务设置成几个相类似的不同的任务,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主地进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去执行,依据教师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学生自主地进行分组和执行,并且依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主选择合作搭档,在一个实际项目中进行合理的分工,这个过程正是与岗位的整个实际工作流程相互吻合,学生能够在项目执行中如同参与了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如服装材料的分类有哪些?不同类型的服装对服装材料的选择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也都会在将来的职业发展当中遇到。另外,学生自己根据章节的要点去实施学习计划,采取小组讨论等方式对服装市场进行细分,然后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对市场上不同类型的服装采用什么样的材料进行调查研究,最后形成总结方案。学生在完成了整个项目流程之后,教师再进一步进行检查和评价。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学生始终是主导,而教师是一个指导者,随时给学生提出意见并提供适当的帮助。之后每组派出学生代表将本组的项目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进行汇报,并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对该组进行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学生也在交流中进一步学到一些知识与经验。整个项目完成后,对结果进行评价,之后将这次行动导向的学习经验进行总结,以便在之后的学习与研究当中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二)编写适应行动导向教学的教材
目前,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使用的教材大多无法适应行动导向教学的要求。教师应该充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并重,按照服装设计专业岗位技能要求来编写教材。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教学资源的立体化教材优势突显。一方面教材中可以加入操作性高的实践内容和直观简洁的图片,并且多编入实际的案例等;另一方面,各种网络课件、媒体影像、实践题库及完善的自主考评系统,会使教材更适用于行动导向教学法,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三)完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需建立在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之上,强调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建设非常必要。服装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和艺术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其动手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市场实践能力。可以采用设计工作室、项目驱动等方法,以市场为基础,以理论知识与实践拓展同服装产业相结合为突破口,紧紧地围绕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模式创新等要素,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构建既完善又灵活的教学体系。我国高等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构建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核心。该教学法以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行动主体,以职业情境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如独立的计划、实施与自我评估为行动过程,以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合作行动为方法,以专业素养、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力为评价标准。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足够多的实训内容,使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与职业岗位行动内容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的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庆发.行为导向:职业教一育教学的新取向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之二[J].全球教育展望,1997(2):66-71.
[2]苏明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报装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2012.
[3]郝瑞闽.基于师生双重身份制的高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公司模式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4]王小霞.服装产业缺乏高素质人才[N].中国经济时报,2009-03-07.
篇10
要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作为服装专业类的核心课程,在该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法、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改革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字
服装 结构 设计 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是服装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该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重要组成部分,在服装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服装结构设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服装产品的质量,从而影响到生产效益。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平常服装教育教学过程利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就《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研究,重点就课程设置,教学手法、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改革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二、课程设置安排
传统的《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是将这门课分成《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两门课来讲授。这样使得服装结构的设计彼此孤立起来,而且教授的时间也不同步。这种做法存在一定弊端:
(一)教学内容分散
在服装结构设计这部分中主要教授对结构的绘制与设计,却没有对设计的作品进行实验的验证和测试,这样服装设计的纸样不一定具备可用性,对于服装板型也找不到毛病出来,从而不利于对结构设计进行改正和调整。
(二)教学内容衔接困难
在传统课程安排上, 一般把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放在前面进行讲授,而把服装工艺设计安排在后面。这样会导致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内容无法与服装工艺设计进行衔接,而且衔接也不够连贯,容易让学生产生障碍。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重在服装结构设计技能的学习。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注意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合格的服装设计人才有很大的帮助。根据服装专业培养的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符合科学性,我们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对应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基本按以下四个阶段逐步教学的:
(一)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
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首先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讲授,对于《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来说,在这部分我们先是从简单工作做起,如对基础缝型的结构设计进行学习;
(二)简单生活便装的结构设计与制作
在这部分训练中,我们选取了较为简单的生活便装进行学习,如针对:衬衫、单裙和睡衣等;
(三)外衣的结构设计与制作
在具备了简单结构设计与制作能力后,我们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大教学的难度。在这步教学过程中,选取了外套作为学习结构设计与制作对象,如:男女西装,夹克和中山装等;
从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教学内容设计是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在第一阶段,主要传授学生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基本制作技能;在第二阶段,则是基于对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的操作,首先学习与设计简单生活简装,结合日常生活的服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第三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升华和提升,要求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服装结构设计能力后,应该着手加大难度,从事稍微复杂的外套结构设计与制作的实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重视日常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对于制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拿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谈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我校历来重视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我校作为一个专业类的服装院校,根据学校对人才的定位,在制定服装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实践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平常教学过程中,也有意识引导学生朝这方面发展。
(一)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例子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所周知,学习兴趣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往往能事半功倍。《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理论繁多,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结合现实生活实例讲授课程,做到勤动手、多动脑,逐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这时,作为教师可以有计划安排些简单的项目让学生实习和操作,对于学生的作品适时给于肯定和鼓励,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自己的价值。
(二)适时引导学生自我学习,扩展创意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通过自学材料,参考书或网络看,自己发现问题,同时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这种不断的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自我学习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动力,培养创意思维。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教学
传统的服装学习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这种教学过程很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类各级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与越来越紧密。作为服装专业的教育教学也不例外,离不开现代教育方式的运用。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加形象、更加直观,也能解决传统教育手段的局限性。
(四)加大实习实训的力度,增强实践环节
如前面所述,《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熟练掌握结构设计和制作的技能,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法。
在校内可以进行课堂实训和仿真生产实训。让学生亲身体验服装设计和加工的流程,从而对服装设计的学习有更深刻的体会。
五、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现在服装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批的适合社会发展和服装潮流的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服装类高等院校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培养出适合当前服装设计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服装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