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产业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修复产业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与必然的数字化趋势相比,与之相适应的行业标准以及法律体系的缺失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障碍,版权和标准问题成为当前数字出版业的两个焦点问题。
中国数字出版行业的生存现状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日前,记者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了解到,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将于今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大会将以满足需求,改变现状为核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为目的,以修复并完善中国数字出版产业链为导向。为了更好的发挥博览会对产业的推动作用,组委会特设多个主题活动。其中包括以数字出版的运营及盈利模式、数字出版的知识产权与版权保护等为主要议题的论坛,将邀请国内外先进企业代表及专家在客观认识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优秀案例分析,结合理论研究,期望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寻求最佳方案。
在论坛期间,大会将推出《中国数字出版产业调查报告》及《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前沿技术集锦》两大产业报告。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力量编写的两大报告将真实展示行业现状及市场前景,为业内企业批准定位,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依据。并且,报告将随每届博览会的召开推出最新版本。
产业遭遇困境
日前,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筹备工作座谈会在新闻出版总署召开,来自各新闻、出版、印刷、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就数字出版发展的相关问题以及对本届博览会的要求展开讨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及部分地方新闻出版局领导认真听取各方发言并对本届博览会的内容、结构及意义做了说明。
代表们在会上均对现有的版权授权渠道过窄,不适应海量信息的网络传播等问题提出了各自看法,认为出台新的行之有效的版权政策已经十分迫切。
美国在1998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中有这样的规定,破解版权保护技术是违法行为,并定义了版权管理信息。这些版权管理信息,如作者、联系方式、授权条件、权利有效期等,不仅可以标示权利人,方便用户获得作品使用许可,还可监控用户使用情况,跟踪侵权行为的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既杜绝了数字作品的不正当使用,又能够保证数字出版、发行、传播等环节能在合理的法律环境下有秩序地进行。而就目前我国数字出版行业而言,还远未达到这样的程度。
此外,标准问题也是长期困扰数字出版行业的难题。数字出版技术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标准。单就数字格式而言,国内存在很多种数字图书的格式,导致用户必须使用不同的阅读器,这增加了用户阅读的成本,无形中也造成数字图书的用户不断流失。
正如一位企业代表在会上所言,“在国际上比较标准的格式是PDF格式,它同时支持XML,这是一个纯粹的内容存储格式。如果没有作出所谓的数字图书的标准,但起码应该保证各个出版社想做的数字图书,或者是图书制作商应该有一个输出的接口。这不会带来很大的成本,所以数据要有标准,而且,有了数据标准,数据标准共享才能把成本降低。”
政府导航,改善产业生态
事实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就提出了在今年召开首届中国数字出版的博览会的决议,专门成立了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石宗源为主任,办公厅科技发展司、音像电子网络管理司、图书司、报刊司、发行司等业务司局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组委会领导机构,并把本届数博会作为今年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的重点工作项目进行推荐。同时文化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等都将作为博览会的支持单位。目前,博览会的各项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值得提及的是,为使得本届博览会真正发挥产业推动作用,组委会在经过大量的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决定在首届博览会上倡议组建数字出版产业联合体,并相配套地成立国内首个以数字出版为核心的著作权委托组织。
组委会领导强调,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应该是企业群落内形成一个合理的分工链条,这个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有自己专注的领域,合起来才能形成整体优势。
篇2
关键词:矿区 土地复垦 复垦技术
一、矿区水土保持工作现存问题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矿山开发活动的加剧,以及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与保护工作的薄弱,导致矿区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矿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另外,矿产资源开发的一些不合理性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浪费。
在未来几十年内,煤炭将仍然是我国主要的一次性能源。因此,煤矿也得发展是必须、必然的;因此,对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紧迫。
二、矿区土地复垦概况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一些矿产企业迫于矿区土地紧缺,陆续自发性地开展了不同规模、技术粗放的土地复垦工作。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关注矿区土地资源的稳定利用以及相关的基本环境工程的配套问题,土地复垦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21世纪以来,一种以矿区生态系统健康与环境安全为恢复重建目标的污染土地生物修复在中国逐渐受到重视,其中包含了金属矿区土壤的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及其联合协同修复等多项环境与生物新技术。
山西省煤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且多以井工方式开采,因此,土地的塌陷破坏是山西省能源工业对土地资源的主要破坏形式。在山西省国有重点煤矿开采范围内,土地塌陷面积已达297.48km2,占开采总面积的60%左右。
山西农业大学赵景逵教授等人于1986年开始开展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科学研究工作,先后对山西省矿区土地破坏最大的4种类型――中小型露天铝矿废弃地、井工采煤塌陷地、煤矸石山、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系统地进行了土壤、植被、生态和经济等方面的研究与试验示范,为山西和黄土高原工矿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阶段性技术成果和对策。尤其在全国最大的露天矿区――平朔露天煤矿取得显著的成效。
三、山西省矿区土地复垦技术与措施
1.工程措施
采煤塌陷地的土地工程复垦主要包括疏干法、挖深垫浅法、充填复垦法及直接利用法等。
1.1疏干法
疏干法指开挖大量排水渠,使塌陷区的积水排干,再加以必要的整修工程,使塌陷区不再积水,并得以恢复利用。
1.2挖深垫浅法
挖深垫浅法是用挖掘机械将塌陷深的区域再挖深,形成水-鱼-塘。取出的土方充填塌陷坑浅的区域,形成耕地,达到水产养殖和农业种植并举的目的。
1.3充填复垦法
充填复垦是利用矿区的固体废渣作为充填物料,主要充填物为煤矸石和坑口电厂粉煤灰。它兼有掩埋矿区固体废弃物和复垦土地的双重效能。
1.4直接利用法
直接利用法是指对于大面积的塌陷地,特别在大面积积水或积水很深的水体,以及未稳定塌陷地或暂难复垦的塌陷地,常根据塌陷地现状,因地制宜地直接加以利用,如网箱养鱼、养鸭、种植耐湿作物等。
2.生物复垦技术
生物复垦是根据待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采取包括肥化土壤、微生物培肥等在内的生物方法,改变土壤新耕作层养分状况和土壤结构,增加蓄水、保水、保肥能力,创造适合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环境,维护矿区生态平衡的技术体系。
2.1微生物培肥法
利用微生物菌肥和活化剂,对将要复垦的贫瘠土地进行熟化和改良,恢复其土壤肥力。菌肥用来改良土壤理性状和肥力状况,目前主要有根瘤菌肥料和固氮菌肥料。前者主要存在于土壤及豆科植物根瘤内,将其施入土壤后,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并转变为植物可利用的氮素化合物。大豆、花生、紫云英等根瘤菌剂使用最广。后者含有大量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细菌肥料,适宜作基肥,最好与有机肥一起使用。微生物活化剂主要用来使煤矸石、露天剥离物等固体废弃物充填的土层快速形成耕质土壤,改善土壤结构。
2.2 绿肥法
绿肥法是改良复垦土壤、增加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多种营养成分的最有效方法。绿肥多为豆科植物,一般含15%~25%的有机质和0. 3%~0. 6%的氮素,其生命力旺盛,在自然条件较差、较贫瘠的土地上也能很好地生长,它能吸收深层土壤的养分和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方法是在工程复垦地种植绿肥作物,待其成熟后压青翻入土壤,可采取单种、间种、套种等种植方式。它也适用于矸石山的土地复垦。
2.3施肥法
施肥法主要以增施有机肥和化肥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特别是有机肥中的有机质黏结力和黏着力比沙粒强,比黏粒弱,可克服沙土过沙、黏土过黏的缺点,较快改善土壤结构,使土体疏松,防止土壤板结,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3.化学法复垦技术
化学复垦即利用自然的地球化学作用,尽可能地不干扰自然界,依元素自然循环来去除有关的化学元素。由于化学工程法模拟自然界的各种自清洁作用,就地取材地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不会带来新的污染,因而具有广阔的前景。化学法复垦主要用于酸碱性土壤改良,当土壤呈酸性时,施加少量熟石灰和石灰粉;呈现较强碱性时,施加少量石膏、氯化钙、硫酸等作调节剂,调节土壤 pH值使其适合植物生长。该措施除了调节土壤酸碱度外,还促进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中钙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4.生态工程复垦技术
生态工程复垦技术是将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与生态工程技术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系统工程的理论,运用生态系统的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结合系统工程对破坏土地所设计的多层次利用的工艺技术。其目的在于促进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获得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它不仅包括各种土地复垦工程技术的优选,也包括农业立体种植、养殖、食物链结构、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等生态工程技术的选择,常常通过平面设计、食物链设计和复垦工程设计来实现。对于复垦为农业用途的,其实质就是在复垦的土地上发展生态农业。
基塘复垦模式就是对采煤塌陷地采取挖深垫浅措施获得一定比例的旱田与水面,并按生态学原理对旱田和水面进行合理利用的复垦模式,由该模式形成的土地生态系统为水陆复合型生态系统,是生态工程复垦的典型模式。
四、露天矿区土地复垦技术与措施
在国外,产煤大国大部分以露天矿产煤为主。露天采矿是在一定区域内进行的较大规模的剥离和采掘活动,其对地表的破坏和矿区周围环境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密切的关注。我国由于煤炭的分布以及贮藏条件较特殊,露天矿的发展比较缓慢。因为露天开采与井工开采相比有显著的优越性:产量大,成本低,建设速度快,劳动条件好等,推动我国露天矿的发展将是维持煤炭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山西平朔矿区是我国 20世纪末最大的露采煤炭生产基地。矿区地质储量 127.5亿 t, 现有国家特大型露天矿 3个 , 即安太堡露天矿、安家岭露天矿、东露天矿 , 开采面积约 160 km2 , 每个煤田的年产规模均为1500万t。平朔矿区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山西省北部,与号称黄土高原“黑三角”的世界特大型煤田―神府东胜煤田相连,是一个对环境改变反应敏感、维持自身稳定的可塑性较小的脆弱生态环境系统。平朔矿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差,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大规模的开发,已对当地环境质量、群众生活和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露天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是一项迫切而又具有长远意义的工作。
1.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优化控制与环境管理
1.1露天矿生产中采空区的复垦
按排土方式不同,露天矿采空区复垦可分为外排土方式的复垦和内排土方式的复垦。
1.1.1采用外排土方式时的复垦
采用外排土方式时采空区可以用地下开采排出的矸石、电厂粉煤灰或其它固体废弃物复垦,也可将外排土场的岩土重新运回采空区。若用排土场岩土回填,一般在外排时就应根据岩土的特性采取分别堆放:大块岩石在下,小块岩石在上;酸碱性岩石在下,中性岩石在上;不易风化的岩石在下,易风化的岩石在上;贫瘠的岩石在下,肥沃的土壤在上。
1.1.2采用内排土方式时的复垦
所谓内排土方式,是将已剥离的岩土直接运至露天开采境界内的采空区。此时,采空区复垦可成为回采的一道工序,由于排土运距短,排土又不需占用专门的场地,复垦费用可大大降低。为保证岩土的剥离、回填与采矿工程之间互不干扰,应合理布置回填块段、回采块段和剥离段之间的顺序。
1.2在生产中应引起注意的几点
1.2.1尽量减少排土场占地
排土场占地一般为露天煤矿总占地面积50%以上。因此,要合理选择外排土场的堆积方式,增大排弃高度,有条件时采掘与排弃工艺应综合考虑,实行内排。
1.2.2实行分区开采
尽可能考虑分区开采,为恢复土地提供有利条件。在开采顺序合理的前提下,可先开采没有表土的采区,再剥离下一个采区的表土,将其排至前采区的外部排土场的表层,进行复垦。
1.2.3把土地复垦纳入开采工艺
将采矿、运输及排土综合考虑,形成统一的采矿――运输――排土――土地复垦工艺。既保证整个露天煤矿生产工艺的合理,又兼顾土地复垦工程,降低土地复垦的费用,经济上更为合理。
1.3露天煤矿伴生矿物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露天煤矿中除煤炭外,往往有其它有用矿物,如高岭土、硅藻土、油母页岩等伴生矿物。我国伴生矿物开发甚少,亟待研究伴生矿物的综合利用及合理开采方式,并进行经济效益预测,对回收有用矿物进行综合利用。如有开发价值,则可建立专门的单位进行开发或生产。
2.露天开采后期及结束后的土地复垦
2.1露天矿采场的复垦技术
露天矿采场的复垦主要取决于煤层贮存、地形条件、围岩、表土及当地的实际需要。露天开采水平和缓倾斜煤层时,剥离物可堆放在露天采场内,复垦场地的坡度可与煤层底板坡度相近,以利于地表水的排除,在矿区开采前利用采运设备超前采集土壤,接着覆盖在内排场地上的即可恢复原先的地形。然后按田园化要求修筑机耕道、灌溉水沟及防护林带。
2.2排土场的复垦技术
2.2.1排弃物料的分采分堆
在露天矿开采工艺设计中,要注意土壤和围岩的农业化学性质和物理力学性质,它们的立体分布及数量。对于土壤、含肥岩石与其它硬质岩石,要尽可能分开剥离,集中或分开堆存;对中性和含毒的岩石,采集后应排弃在排土场底部或中间,然后在上面复土壤或含肥岩石。
2.2.2排土场整治
排土场的整治一般可分为顶部和斜坡两项。根据排土工艺和设备的不同,顶部可形成的形状有等锥形、连脊形、横向弧形和平坦形。整治工作量以平坦形最小,锥形排土场最大。
为了防止排土场表面受到水侵蚀,当用作农业种植时不宜超过1~2°,而坡度在3~5°时应有保护措施,当用作牧场或草场时为2~4°;用于林地时适宜的纵坡为10°以下,横向坡度不应超过4°。复垦场地的坡向尽量朝南或朝西南。对斜坡要进行边坡处理以利于种植。一般斜坡分为平台式和连续式。通常排土场斜坡角在35~45°之间。斜坡缓和到35°时适宜于林业,30°时用于放牧,20~25°用于使用专门机械的某些耕作,15~20°用于果园及使用常规机械的某些耕作。10~15°用作为某些建筑物的场地,5~10°用于农业。可依据实际情况略作调整。
2.3生态农业复垦技术
生态农业复垦技术有多种,最典型的是塌陷区水陆交换互补的物质循环类型。它是充分利用塌陷区形成积水的特点,根据鱼类等各种水生生物的生活规律、食性以及在水中所处的生态位置,按照生态学的食物链原理进行合理组合,实现农―渔―禽―畜综合经营的生态农业类型。
2.4生物复垦技术
生物复垦技术是利用生物措施恢复土壤肥力与生物生产能力的活动。它是实现废弃土地农业复垦的关键环节,主要内容为土壤改良和植被品种筛选。主要是排土场复垦、矸石山复垦、露天采场及用固体废物充填复垦。
土壤改良地方法:客土法,化学法,绿肥法,施肥法。
2.4.1绿肥法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在复垦区种植多年生或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这些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除释放大量养分外,还可以转化成腐殖质;其根系腐烂后也有胶结和团聚作用,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2.4.2施肥法
本方法以使用大量有机肥料来提高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消除过粘、过砂土壤的不良理化特性。
2.4.3客土法
对过砂、过粘土壤,采用“泥入砂、砂掺泥”的方法,调整耕作层的泥砂比例,达到改良质地、改善耕性、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2.4.4化学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酸碱性土壤改良。中和酸性土层一般用石灰作掺合剂,变碱性为中性常用石膏、氯化钙、硫酸等作调节剂。
一般植被品种筛选时通过实验室模拟种植试验、现场种植试验、经验类比等手段筛选确定。筛选出的品种应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耐贫瘠,尽量选用优良的当地品种,条件适宜时引进外来速生品种。
2.5微生物复垦技术
微生物复垦技术利用微生物活化药剂或微生物与有机物的混合剂,对复垦后的贫瘠土地进行熟化和改良,恢复土壤肥力和活性。采用微生物方法复垦,对煤矸石、露天矿剥离物等堆放场地不需覆盖表土,经一个植物生长周期建立稳定的活性条件,第二年可种植农作物。完全达到高产田的肥力,并维持数年不衰减。该方法也能使其它类型贫瘠土壤或酸性土壤恢复成良田,对种植品种没有任何限制;而且微生物复垦只需普通材料和机具,费用低,效益好。
五、结语
山西省作为能源重化工业基地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山西在为全国作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山西省土地资源的极大破坏和土地质量的下降,加剧了矿区的人地矛盾,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山西省应针对矿区土地复垦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因地制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必须做到采矿生产与矿区复垦相结合,把矿区复垦工作提到一个相当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我们应以工程复垦措施为基础,生物复垦、化学复垦及生态工程复垦技术相结合,真正把矿区复垦工作作为一项必须坚持的历史重任,长期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白中科,赵景逵,段永红,等.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2]黄铭洪,骆永明.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J ].土壤学报,2003,40(2):161-169.
[3]谢海,雷仲敏.山西能源发展报告―山西能源跨世纪发展综合研究[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4]白中科.山西矿区土地复垦科学研究与试验示范十八年回顾[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4(4):313 - 317.
[5]李建华,郜春花,卢朝东.山西省矿区土地复垦的初步探讨.山西农业科学.2008,36(3):69-72.
[6]张合兵,王庆林,刘文锴.永城矿区生物复垦技术应用浅析[J].中州煤炭,2005(4):11-12.
[7]卞正富.国内外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00,14(1):6-11.
[8]李晋川,白中科,张立城,等.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9]蔡光琪,魏强.露天采矿中的环境问题与土地复垦.煤矿环境保护.2000(14).
[10]曹银贵,程烨,白中科.安太堡露天矿区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土地复垦的原则[J].资源与产业,2006 8(5):7-11.
[11]李根福.土地复垦知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
[12]朱训.矿业形势与对策建议[C].中国矿业报,1997.
[13]文世澄.中国矿产资源特点与前景[J].中国矿业,1996(5).
- 上一篇:课后服务阅读教学计划
- 下一篇:医疗机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