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开题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8: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仓储管理开题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仓储管理开题报告

篇1

仓储管理论文范文一:仓储管理条形码技术的重要性

1系统方案结构设计

将条码数据服务器、防火墙和莱钢办公网络实现互联,将钢材信息通过软件系统生成用于检索的二维条形码,再将文字和条形码信息同时打印在纸质标牌上,文字信息可以直接查看,条形码信息用专用扫描器进行检索。这样就可以利用无线网络和扫描器识别进行成品材入库、盘点、出库管理和质保书打印,建立一个以条形码为信息载体的钢材物流跟踪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质量和仓储信息及时传递和共享。

2仓储物流管理流程设计与分析

对流程重新设计,使条形码具有的高效、快捷等优点充分发挥,解决了原系统存在的问题。流程主要包括标牌打印、入库、发货、倒垛和盘点环节。

2.1标牌打印流程分析

标牌打印需要将钢材的炉号、牌号、规格、长度、生产日期、轧序号、支数、重量、件号等信息打印到标牌上。原系统由于没有建立网络连接,信息传递使用纸质《热轧钢材周期流动卡片》,生产工序将卡片人工传递到打印工序,打印人员将信息逐个录入计算机后,再以固定格式打印到铝制标牌上,每次只能打印两个标牌,平均打印一个标牌需要用时20s,而且在录入过程中易产生失误,差错率为2‰左右,需要复检改正,并造成标牌浪费。新的管理系统建立了网络连接,打印人员可在网上及时查询生产信息,并调用到打印程序中,避免了人工录入的失误。打印标牌时将钢材信息生成PDF417二维码并进行加密,加密位是一个随机的数字,按某种序列将钢材信息进行组合。在进行打印时,根据计算机时钟随机产生一位0到9的数字,然后根据此随机数,对组合内容进行位一级的运算处理。这样,即使一件钢材上的两个标牌条形码内容,也是有所区别的,然后再将整个组合进行二次加密。经过处理后,条形码全部为密文,只有装有系统配套软件的读取器才能将信息读出,避免了信息泄露,可有效防止不法商贩进行仿冒。为使条形码便于打印,对原有标牌样式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将铝制标牌改成防水耐热的纸质标牌,可实现连续打印,平均打印一个标牌只需1s。

2.2入库流程分析

钢材入库时需要根据钢材不同牌号、规格、长度定置码放到不同货位,而且需要及时了解质量判定情况。原系统为入库人员根据质检部门电话通知进行入库操作,码放时现场携带记录本,记录入库情况,然后每隔1h左右交回值班室,由专人录入到计算机中。新系统实现联网功能,入库人员可及时查询质检信息。入库时使用手持式具有读写功能扫描器,进入系统后设定钢材需要码放的位置(可以定位到排/槽),然后将扫描器对准标牌条码逐个扫描,指挥天车吊运码放。扫描器中的钢材垛位信息实时通过无线网络传递到服务器。

2.3发货流程分析

发货操作是入库操作的逆过程,发货时按销售计划组织装车发货,需要生成发运配车单,如果是非定尺材需要二次过磅,打印过磅单。原系统需要发货人员根据库存情况,到垛位上查找合适的钢材,然后装车,为避免发货差错需要二次确认,然后到值班室打印配车单,在二次确认时发现差错,需要再次修改,在连续发货情况下,平均每班只能发货1600t左右。新系统在发货时可在系统中直接检索,找到相应位置(定位到排/槽),吊装前,通过扫描器扫描,去库存。装车完毕后,通过扫描器触发发运配车单打印程序,打印出配车单。如果是非定尺材,增加二次整车过磅,其他操作与定尺材相同。通过条形码扫描,可靠性提高,减少了二次确认环节,连续发货时,每班可发货2100t,提升幅度达30%,而且改善了提货车辆长时间排队等候现象,顾客满意度得到提高。

2.4倒垛和盘点流程分析

现场需要根据库存实际情况,合理优化垛位,适时组织倒垛。原系统需手工记录倒垛情况,然后录入计算机。在新系统中,倒垛后通过扫描器读取钢材信息,在扫描器上更新钢材位置即可。为便于管理,结合现场将钢材分为待收、待检、成品、废品、检配、出库六种状态。每种状态代表的含义不同。库存盘点是仓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原系统以纸质台帐记录为依据,到现场逐个盘点,发现差错后在账面修改,影响账面美观,并且效率较低,盘点一次需要一个班时间。基于条形码技术的仓储管理系统库存盘点流程可以实现数据自动录入,具有效率高、准确性强的特点,作业流程包括:盘点数据准备、条形码数据扫描、差错数据校验、盘点报表生成。首先对钢材仓储管理系统中的库存账面数据进行整理,包括钢材信息,如牌号、炉号、规格、长度、存放位置、钢材状态等。然后盘点人员持扫描器,并设置为盘点状态,以每个标牌为单位进行盘点,盘点完毕确认后,系统生成库存盘点信息,并将生成的盘点信息与原库存账面信息进行比对,通过人工方式确认是盘点数据还是原库存账面数据的偏差并修正。数据确认后,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分类汇总,生成报表。

3结语

这一管理系统自2010年12月份实施以来,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平均日发货量比原来增加30%,未发生过发货差错,增强了产品防伪功能和可追溯性,由PET纸质标牌替换原来的铝标牌,每个标牌可节约成本0.2元,每年可节约成本20万元。下一步将在其他三条生产线推广应用这一技术,并通过莱钢网络实现三区数据整合,从而实现全厂生产及产品数据的动态掌控。

仓储管理论文范文二:企业仓储管理成本核算论文

1系统功能

对于企业的工程项目仓库而言,要达到如下几个目的:及时提供工程所需货品和各种原材料;减少和避免核算工程成本的人为错误;节约核算工程成本的时间;快速追溯货品的来源以及去向;快速统计各种货品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量,以便设置最小库存量;快速查询货品实时库存的种类和数量;快速并准确生成各种报表。通过该用例图可知,系统涉及到的执行者共5类:采购员、仓管员、仓库主管、企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其中,采购员、仓管员、仓库主管、会计均为人,而企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则为信息系统。实际上,系统还隐含了另外一个特殊的系统--时间,这从后面的序列图中便可知。

1.1获取货品采购清单

对于工程企业而言,如何保证工程所需货品和原材料的及时供应是工程项目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这就要一方面保证仓库有足够的货品供给,另一方面又不能积压货品造成资金和库存浪费。要达到此目的,根据以往的货品使用情况,对于工程中常用的货品设置最小库存量。无论是否有新工程,一旦库存量小于设置值时都将导致货品采购行为。在有新工程时,必须结合库存情况,快速购买工程所需增量货品;没有新工程时,只需购买常用的货品就行。

1.2货品入库

采购员及时从仓储管理与成本核算信息系统中获取货品采购清单后,即可向供应商采购所需货品。当货品到达仓库后,采购员通知仓管员验收货品并入库。一般来说,简单的货品验收由仓管员完成,复杂的货品或者说贵重货品入库前除了外观检查外,还得相关技术人员检查验收。此处省略业务序列图。

1.3货品出仓/归仓

工程负责人接到工程任务通知后,先从企业工程管理系统中获取工程任务要求与货品清单,然后到仓库中提取货品,工程结束后如果货品有剩余,要及时归还仓库(归仓);如果货品不够,则要查找原因。此处的工程任务包括新工程任务与维护工程任务。在新工程中,有工程货品清单,一般情况下实际使用货品与货品清单中的货品数量出入不大。但工程维护的情况,是根据工程系统出现的故障情况估计需要的货品,有时会有误差,此时,就会有货品归仓的情况。说明:工程未按期完成以及货品不够的情况要追溯相关人员的责任,此处不列出。

1.4盘点货品

一般情况下,每个仓库都有固定的盘点日期,比如,有的仓库是每月的结尾那一天定为盘点日期;有的仓库则是每月的26日定为盘点日期,这根据各仓库的具体情况而定。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均有一个固定的盘点日期。当系统检测到时间到了盘点日期后,会自动计算当月的货品结算情况,生成货品结算报表,同时提醒仓库主管已到盘点日期。仓库主管偕同仓管员核对仓库实物数量,如果与盘点结算表相同,则生成货品盘点表以及进销存报表;如果货品实物与结算表不符,则要查明原因,修正库存数量,再生成盘点表和进销存报表。

2系统体系结构及开发工具

系统运行时所需的各种数据统一保存到数据库中,用户所需的数据均通过局域网传输。基于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B/S模式或C/S模式开发。B/S模式部署、维护较为方便,C/S模式的安全性相对较好,具体采用哪种体系结构应结合系统的应用情况灵活确定。本系统中由于所有的数据都在局域网中传输,出于安全性考虑,采用C/S结构。数据库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系统开发语言用VB。如果把这种设计思想用于其他领域,如:汽车维修与汽配仓库管理,只要把的企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换成汽车维修管理信息系统,保持接口不变,本系统可以继续使用。所以,若要使本系统能运用于其他业务的仓储管理与成本核算,关键是本系统与其他业务的接口要保持一致。为本系统在企业汽配仓库中的应用。至于企业内部的装备管理,或者说办公用品的管理,亦可用系统,由于篇幅所限,不再列出系统界面。

篇2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能够检验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基本技能、独立完成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取得毕业和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的水映了学生本科四年学习的基本情况,也展示了学校教学水平高低。毕业论文指导过程应该起到引导学生和提高水平的作用。物流管理专业在管理类专业中属于新兴专业,毕业论文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求更高。笔者结合在历届毕业论文教学指导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对如何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探讨。

1 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偏差问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高度很大程度决定了最终毕业论文的水平高低。大四学生面临就业、实习、考研等问题,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没有实际用途,不愿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写论文。大多用人单位只关注毕业生平时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毕业论文,使学生产生功利心而忽视毕业论文。认识不足就会导致学生态度上应付,以至于抄袭、等非常严重的问题发生。所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调整论文写作动机是首要任务。

1.2 文献综述问题。不少学生的文献检索的能力比较欠缺,没有充分阅读相关文献,对题目的理解就容易出现偏差。文献阅读和综述应该放在开题报告前,做好了充分的调研和阅读,才可能对论文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有充分认识。

1.3 选题空泛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应该符合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或者理论价值,要有一定的可行性。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兴趣、能力因素,结合实习经历等各种因素,找到合适的备选题目,再和指导老师斟酌确定具体的题目。最常见的问题是题目太大,泛泛而谈,应该提倡“小题大做”,要求初步调研之后再确定具体选题。

1.4 格式规范问题。格式问题在学生毕业论文中非常常见,一方面因为认识上不够,没有重视格式规范;另一方面是Word软件编辑能力不足,不能排版出要求的格式,即使提供了规范的论文模板也会出现各种细节问题。

1.5 逻辑结构问题。毕业论文逻辑结构混乱是很普遍的现象,需要反复指导修改。论文逻辑上一般是先分析说明问题,再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最后验证结论。如某同学论文题目是“泉州果蔬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若干问题研究”,在绪论部分要对这个题目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果蔬农产品冷链的基本概念界定清楚,之后的正文应该首先对泉州市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这一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要进行分析。其中的具体数据从哪里获取,通过怎样的调研分析可以跟踪具体水果、蔬菜的各物流环节,从而了解整个冷链过程,能够用流程图等图表工具表述清楚,从成本、服务等角度来分析问题所在。再针对性提出对策,包括对政府的建议,对企业的建议,对运输、仓储、配送、销售各个环节的建议。最后分析这些对策、建议的可行性、有效性,通过物流企业的实践反馈,或者零售商的实施反馈情况来验证。如前面分析过程建立模型,可以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对比验证。

指导老师在开题报告中应该把关,确定学生论文的目录结构,章节内容安排是否合理,因果先后顺序要清楚,三级标题层次分明。

1.6 文法问题。一方面是语文基础的问题,遣词造句的能力不足,需要平时的强化训练;另一方面是对科技论文的基本规范不够,即使语文基础较好的同学也会犯很多错误。如论文通篇都必须且只用第三人称表述,句式语气必须是陈述句,要避免第一人称,避免感叹句、疑问句,避免口语化的词句,避免网络用语,这是论文的基本要求,但在历次毕业论文指导中都是最容易犯的错误,可谓“屡教不改”。

2 主要对策

2.1 加强对学生引导。对于要考研的学生,可以鼓励参与到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挖掘培养其科研能力,提前进入学术研究的状态。对于就业实习的学生,可以鼓励就实习企业的具体物流问题开展调研,进行调研型论文写作。严格要求和引导激励学生同样重要。

2.2 针对性开设科技论文写作的课程。包括科技文献的检索和阅读能力培养、管理研究方法论、科技论文的结构文法、文献综述等内容,针对即将写毕业论文的学生开设。也可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分阶段进行。对于论文指导过程中的共性问题,编写FAQ①小册供学生查阅。

2.3 对论文选题的优化。物流管理教研室结合历届毕业论文情况,建立毕业论文选题库,并对应擅长该题目的指导老师以便学生选择,论文选题库每年更新一次,保证选题的时效性。学生有初步选题意向后与指导老师沟通,查阅相关文献,确定选题范围,并撰写调研计划和开题报告,指导老师把关,同意具体的选题再继续调研和论文写作。

2.4 格式与文法问题的检查。对于格式、文法等琐碎问题,比较耗费指导老师的精力,尽量采取集中指导的办法,在指导教师时间精力有限情况下,让同一小组学生相互之间阅读检查,可以最大限度检查出他人的论文错误,也能提醒到自身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而指导教师可以进行阶段性的总体指导,关注结构逻辑问题,避免精力分散。

2.5 实践教学贯穿于专业培养计划始终。要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满足社会企业需要,不可能完全依靠最后毕业论文能够达到目标,需要在大学四年培养计划中就加强学生的实践调研能力,充分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每学年的实践周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结合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省市相关科研项目对学生进行导师制培养,毕业论文水平的提高会“水到渠成”。

2.6 加强毕业论文考核和过程管理。毕业论文作为最后一个“把关”环节,学校院系应该对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提出最高要求,加强考核和奖励,严格执行和提高反抄袭的技术手段。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在学校要求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制度规范,整个毕业论文环节大致分5个阶段,如图1所示。

(1)准备阶段:学习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对学生进行专题指导,选择论文大方向和指导老师。

(2)开题阶段:选择具体论文题目,进行相关文献综述,论文思路,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3)实习调研阶段:按开题报告中的计划,进行相应的调研和实习,撰写调研报告。

(4)论文写作阶段:要求多轮修改,严格把关,导师给出论文定稿分数和过程分数;除提交正式论文,还要求提交第三方的论文相似度检测报告,杜绝论文抄袭现象。

(5)论文答辩阶段:答辩组老师最后把关,给出答辩成绩,并核算最后总成绩。

3 结 论

总之,要不断提高毕业论文水平,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在制度、时间、资源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标准化和过程管理是关键,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从准备阶段到开题、调研、写作以及答辩评分环节的各个细节,形成标准化文档以加强引导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田玫,王晶,姜艳丽,等. 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12):142-144.

[2] 逄玉媚.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及对策[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211-212.

篇3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环境昆虫学报》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260)

【摘 要】在迅速发展的数字信息环境下,研究图书馆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结合小型研究图书馆的工作实际,探索出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以时间轴线为顺序,将服务模式探析的过程分为准备铺垫期、初步尝试期、成长发展期和未来的发展四个阶段。

关键词 研究型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

The Service Pattern of Subject librarianinSmall Research Library

ZHAI Xin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Environment Entomology, Guangdong Entomological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60, China)

【Abstract】Research libraries are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practical work in small research library,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service pattern of subject librarians. Chronologically, the exploring period of service pattern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steps as following: preparation period, trial period, growing perio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Research library; Subject librarian; Service; Pattern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2013B06050006,2013B060200011)。

作者简介:翟欣(1982—),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图书情报和科技期刊研究。

0 引言

在迅速发展的数字信息环境下,研究图书馆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那种以馆藏为基础、解决“信息稀缺”为目标的研究图书馆的传统组织结构、实践以及观点都日益走向一个死胡同。实际上,国内外关闭不同规模图书馆的脚步已经开始[1]。以笔者研究所所在的广东省科学院系统为例,已有下属多个研究所图书馆陆续关闭,图书馆工作人员转岗,图书馆功能基本消失。笔者在这样形势下到图书馆工作,认识到虽无法改变潮流,仍可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重新梳理图书馆业务,尝试为研究所科研人员提供学科化的服务。学科信息服务的本质是向用户提供专业化、知识化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提升用户的信息能力,为相关人员的科研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与支撑[2]。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以时间为轴线,将小型研究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分析如下。

1 准备铺垫期

刚到图书馆工作的学科馆员,一般缺乏图书馆系统知识,故首先需要了解图书馆运作和构成,其次要掌握资源采访和主持流通借阅工作,根据原有资源情况建设数字化的馆藏,并且注重用户培训和解答用户的信息咨询。

1.1 了解图书馆运作和构成

学科馆员一般拥有研究所研究方向的专业知识背景,但是对图书馆的知识体系所知甚少。到达岗位之后,首先应该了解图书馆的运作模式、服务内容、工作流程等。应该了解所在研究所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构成;把握过往图书及期刊的积累方向,数据资源的使用技巧和权限配置;读者的类型和需求、工作量的分配等。

1.2 资源采访和流通借阅

学科馆员应从基本的图书馆资源建设学起,学习中国图书分类法,包括图书和期刊的著录和管理等。首先,应加强和保持研究所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保障工作。学科馆员根据每年各大相关出版社新书目录,结合本研究所的研究需求和专业方向,进行图书采购;关注国内外大型书展,积极参加;在购买图书时进行成本管理,以谈判的心态获取尽量低的折扣,珍惜研究所的经费资源。其次,掌握图书分类和著录的技能,并能准确归类资源,继承原有分类体系,使得文献易于获得。

主持流通和借阅工作,以积极热情的态度面对全所的用户,帮忙寻找所需的资源,通过所述大型图书馆(如笔者所在的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科技图书馆或者国家科学院系统馆际互借等)平台,尽力满足用户的需求。

1.3 数字化建设

研究所原有的纸质馆藏资源,经过了几十年的积累,极有专业特色且非常珍贵,但是陈旧的借阅和流通模式,无法满足网络数字时代用户的使用习惯,学科馆员应积极进行数字化建设,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符合用户的检索需求,是用户能足不出户,在自己的办公室或家中,就能查阅到图书馆的资源。

1.4 用户培训和信息咨询

学科馆员应培训新用户,为新招收研究生或新近职工提供图书情报资源介绍和导航,提供详细的数字资源使用说明,解决用户在使用数据库过程中的疑问。对用户提供包含信息检索利用素质、数据与知识管理素质、信息分析素质等在内的数字科研条件下的新型信息素质培训。并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用户可以把所接受的培训信息即时地反馈给图书馆,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指出培训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学科馆员对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工作中的缺陷与疏忽,为以后用户培训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3]。

2 初步尝试期

在掌握了图书馆的基本构成之后,学科馆员应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始提供不同于普通图书馆员的服务。根据研究所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准确把握用户的信息需求,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英语优势,定期汇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并集成图书馆的所有服务,建立图书馆主页。

2.1 了解科研现状和历史

为了提供有针对性的学科服务,学科馆员必须准确的把握研究所的科研历史和现状。日常工作中,积极与科研人员进行科技交流,掌握他们目前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参加研究所举办的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科研讲座,以及聘请所外专家进行的学术交流;积极参与硕博士生的开题、中期和答辩等。笔者还借着协助出版研究所五十周年所庆纪念书籍的机会,认真研读了研究所五十年的科历史和发展沿革,对研究所的过往积累有了充分的把握,区分各个年龄层的用户的不同需求,才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2.2 准确把握用户需求

为了近距离地了解用户需求,学科馆员建立用户需求登记表和用户服务反馈表,让用户有机会可以把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向图书馆反映。这样的举措便于图书馆更进一步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做出更完善的资源订购和服务计划。通过对馆员的评估和对用户信息的搜集,图书馆可以全面地了解用户提供服务和满足需求的状态,反馈到资源建设的工作中,及时更新资源,满足用户的需求。

2.3 国内外研究热点

学科馆员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英语语言能力,翻译科研前沿,探寻国内研究热点。国际部分,根据全球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 PNAS的报告,寻找出与研究所研究紧密相关的文献报道,翻译为中文;国内部分,根据大科研网站、各大基金会网站,搜集、组织、遴选和整理科学报道信息、产业与市场信息、经济与社会信息、战略与政策信息以及基金申报信息等。制作成PDF文档格式,以双周为周期,编制“科技快报”,以邮箱推送的方式定期发给用户。

2.4 集成资源

学科馆员积极利用广东省科技图书馆总馆的力量,合作建立图书馆的主页(portal.stlib.cn/web/gdei/),集成研究所人员常用的数字资源:包括中外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Elsevier 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 期刊、Wiley InterScience),文摘数据库(ISI Web of Knowledge、Ei Engineering Village 2、CSCD),电子图书数据库(方正中文电子图书OCLC、NetLibrary电子图书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CNKI 博硕士论文库、PQDD-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网络检索平台和数据库(Google学术、百度、NCBI、CABI、PubMed),常用科技网站(科学网、维基百科、BBCnature、生物谷、生物通、小木虫)等。

还集成了研究所人员常用的数字服务:如虚拟参考咨询与原文传递平台(面向广东地区教学科研用户提供高效的虚拟参考咨询与原文传递服务,在广东地区形成完善的原文传递服务保障体系,为科研人员提供切实的科技文献服务,促进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总分馆联合目录检索平台(可以一站式检索广东省科技图书馆总馆和省直、市直和中科院驻穗科研院所建立19家服务分馆的馆藏信息)、远程资源平台(打破IP限制,为科研人员提供出差在外或者在家时也能使用数据库资源的高级服务)、科技查新平台(提供科研立项、成果鉴定、成果报奖等各种科技项目查新工作,以及论文引证检索服务,这项服务指通过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期刊名称及卷期、会议名称、会议时间、会议地点、文献篇名、发表时间等途径,查找文献被SCI、EI、ISTP、CSCD等收录及被引用情况,并依据检索结果出具检索证明)等。

还集合了上述2.3所述科技快报、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南都书屋、科图论坛及友情链接等都信息,都集成在一个网页上,用户有信息需求均能一站化实现。

3 成长发展期

但是经历了几年的发展,虽然上述的服务也获得了科研人员的一定程度上的认同,但是这些学科化服务总是处在一种“独角戏”的尴尬境地[4]。正如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张晓林指出的,科学图书馆的发展必须回归到研究图书馆的根本任务上,分析当前和未来科技创新活动的关键知识瓶颈是什么,辨析当前和未来解决这些关键瓶颈所需要的服务能力是什么,重新确立图书馆服务与所服务机构的目标、需求及其关键瓶颈之间的关联,创造能高效率解决这些瓶颈和实现机构目标的能力,为所服务机构创造价值,为自己创造未来[1]。学科馆员结合着信息服务技术的积累,开拓了以下服务。

3.1 科技查新

科技查新是我国独创的一项业务,这一发端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科技查新业务为我国科研立项、成果鉴定、奖励申报、专利申请和技术引进等提供了很好的情报鉴证和信息支撑作用, 有力地避免了科研的低水平重复, 为推动科技发展和科研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基础支撑与服务平台的作用。科研人员为了申报项目、项目结题、成果鉴定及成果评奖等通常需要找有资质的查新机构进行查新。科研人员通常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与别的单位的查新员进行查新项目逐项事宜的沟通和交流。本研究机构的学科馆员依靠自己的学科优势,应寻找机会进行查新员培训,并到有业务往来的查新机构兼容查新员。笔者即为国家科学图书馆广州查新站的兼职查新员。为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提供科技查新及论文收录引证报告等服务。极大的方便了本所的研究人员,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新颖性的保障,拓宽了学科馆员自身信息服务的宽度与深度,而且提高了自身学术地位和自身价值[5]。

3.2 服务于投稿和写作

确定适合研究所发展方向的核心期刊信息,供科研人员论文投稿做参考,同时供科技管理人员编制核心期刊目录与科研工作量计算、年终考核办法、科研奖励办法等文件做参考;整理SCI 、EI 等高级别论文收录月报、学科带头人科研产出能力及影响力分析报告,供学科评价做参课题信息追踪报道[6]。收集论文写作的要点、技巧等,为研究生提供论文写作指导。

3.3 研究所机构仓储建设

学科馆员积极申请政府基金的支持(本文即为该项目支持的研究成果之一),建立研究所的机构仓储,支持对机构知识资产的保存、管理及其分析利用,支持融汇机构知识资产、科学数据资源、机构的外部知识资源体系(例如数字图书馆资源体系和网络化来访获取资源)的综合知识能力分析。

研究数据除了通常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硕博士论文、专利、成果等,还包括观察数据、计算数据、实验数据和社会记录等多种形态的知识内容,对支持重复验证、全面传播知识激发新问题、开展荟萃研究等都有重要作用[7]。机构的外部知识资源体系建设是指,开发和逐步完善契合研究所科研方向的开放、多元、异构、动态的非文献信息资源的系统化发现、规范化遴选、可持续组织跟踪组织、知识化描述、开放化链接、集成化揭示的标准规范、技术方法、工具体系和服务机制。在此基础上支持数据驱动的科研发现(即现在广泛提及的大数据)和基于研究数据的知识管理[1]。

4 学科馆员的未来

研究型图书馆的未来将从“我有多少书”转变为“我能为解决你的问题做什么”,从“帮你找到你要的书或文章”转变为“告诉你需要关注的内容”,从把目录和网站作为图书馆“脸面”转变为把知识专家作为图书馆的代表,从关注资源技术、图书馆技术转变为关注知识技术和用户技术,从劳动力密集服务转变为方法、工具与计算密集型服务,从“在图书馆里做图书馆业务”转变为“与用户一起解决用户问题”。

4.1 嵌入过程的知识服务

学科馆员真正的优势不应该仅仅在帮助用户获得信息,而是应该嵌入到用户的数据是知识使用过程中去,以用户为中心,融入解决问题的过程。把服务的着眼点从媒介层面转化为知识内容层面。把知识服务嵌入到科技发现过程中(Bring a knowledge-level service into Scientific discovery)[8]。未来的用户和图书馆交流不再是相互孤立、单向、线性、被动的信息利用,而是基于网络、集群、交互、自组织的知识学习、分析和重构。是面向问题解决信息交互和分析驱动的知识发现[1]。

4.2 研究所机构竞争力分析

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深度挖掘和分析数据,分析研究所的机构竞争力,揭示研究所的短板和优势,为研究所的政策制定和发展规划作出数据铺垫,为研究所领导决策提供战略情报参考。

4.3 科技动态监控分析

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进行研究所发展方向的科技动态监控,用文献计量方法、大数据分析方法确定学科发展热点,发掘交叉学科的新方向。

5 结语

小型研究图书馆体量小,力量薄弱,发展极为受限,无法凭借自身的力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或者提供完全自创的创新型服务。故而应该找寻一切机会积极加入更大的平台,例如笔者所在的小型图书馆加入广东省科技图书馆总馆,积极参与广东省图书馆学会的各项活动,每年到国家科学图书馆进修和培训。开阔视野,紧跟潮流,在前辈专家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研究所的实际情况,开展符合用户实际需求的服务。不满足于现状,亦不局限于传统,积极进取,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展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才能在前进的科研研究所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实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林.研究图书馆2020:嵌入式协作化知识实验室[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38(197):11-20.

[2]刘大维,刘文超,余忆令.学科信息服务营销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 6:78-82.

[3]徐月华.高校图书馆用户培训方式及评估体系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9:78-81.

[4]王晓丽,季淑娟,王瑜.发挥查新人员在学科服务中的作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4,增刊2:99-101.

[5]任湘,龙凤姣,余礼.中国科技查新研究综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11):60-64.

[6]黎明.高校学科服务新视角:基于科技查新的思考[J].现代情报,32(4):77-79.

[7]Christine L Borgman.The conundrum of sharingresearchdata[OL].2011-11-15. ssrn.com/abstract=1869155.

篇4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化环境;数据挖掘;引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5-0088-04

一、引言

(一)大数据

截止到2011年,全球信息总量已经突破1.8千万兆亿,并不断以惊人的速度膨胀变大,这意味着“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哈佛大学知名学者提出:“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针对这样的一个变化,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取而代之的是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就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二)大数据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

全球信息迅速膨胀带来的数字资源的快速发展,使得有效利用大量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复杂数据逐渐成为图书馆工作的主旋律。随着数据爆炸时代的来临,以及网络数字化环境的日益成熟,读者迫切需要一个可以简捷、快速获得所有知识的理想平台。同时,图书馆作为一个面向大众的知识服务机构,不仅需要了解客户需要什么服务,更需要通过图书馆―用户的服务关系去挖掘正在发生什么、预测和分析将来会发生什么,以便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模式并积极应对未知的危机及挑战。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挖掘和情报分析机理

(一)知识挖掘

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知识挖掘算法、索引规则等,对各类文献资源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使得文献的揭示由表面信息深入到各类文献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中,继而帮助用户发现潜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通过知识挖掘处理,展现给读者的文献资源不再是一个点对点的结果表示,而是揭示各信息资源关联关系的立体知识体系。深入分析用户需要的甚至用户潜在的知识需求,为其提供更加精准化的知识发现服务。

(二)情报分析

基于已有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知识组织和表示,综合应用数据挖掘、学习和推理技术,得出文献资源的增减变动方向和变化趋势,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深入分析,帮助用户获取具有动态性、知识性和前沿性的情报知识。情报分析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设置人机交互接口与用户进行交互。用户可以通过一定的软件环境指导学术原始数据的采集、抽取和分析处理过程及查看分析结果,并应用可视化技术动态直观地展现海量信息资源中潜在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三)中文发现系统

中文发现系统以各类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为底层基础,通过先进的数据仓储、数据挖掘及搜索引擎等技术手段,全面揭示馆藏内及馆藏以外的各种学术文献的应用、管理,并深入挖掘大量数据资源背后的信息,为用户和图书馆提供知识发现服务。

图1 中文发现系统读者需要的知识往往大于图书馆或系统所能想到的范围,考虑到用户的这一实际需求,中文发现系统通过挖掘各类数据与用户行为之间的立体关系,实现以下效果:

发现知识:通过系统平台、技术手段,深入分析图书馆员的工作与用户的搜索行为,对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关联和升值,更加全面和深入地揭示资源和服务的整体性,使得信息的查找和定位更加细化和快捷,帮助读者发现所有所需资源。

洞察全局:使用户感受到的文献信息资源是一个整体,不再是一个庞大而零散割裂的“信息孤岛”。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报分析体系,帮助读者和文献单位建立文献信息的全局概念,全面掌握研究学习的趋势与内容。

价值再生:深入挖掘各文献资源之间的立体关系,实现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资源之间互引的立体引证关系与趋势发展关系,分析挖掘大数据背后的潜藏信息,从而帮助读者发现潜在的知识需求与研究信息。

三、中文发现系统功能案例分析

(一)引文分析

系统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对图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使用的方法有图论、模糊集合、数理统计等数学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目的在于揭示文献所蕴含的情报特征和相关关系。

引文分析可以帮助读者超越时间空间,跨学科组织文献,同传统的分类法和主题法截然不同,使文献有序化,有利于对文献由表及里地深入展开分析,更易于量化。引文分析能够帮助一些研究学者通过文献引用频率的分析研究测定某一学科的重要性或某一作者的影响力。通过文献间的相互引证关系,分析某学科(或专业)文献的参考文献的来源和学科特性,不仅可以了解该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哪些些联系,而且还能探明其信息的来源及分布特征,从而为制定本学科的信息管理方案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另外可以通过被引用率与引用率来研究文献老化规律。可根据某著者被别人引用的程度衡量该文献学术价值和影响。

系统通过引文分析不只实现期刊与期刊的引证,同时实现不同文献类型、不同文献信息要素之间的相互引证关系,最终实现一个立体的引用分析,方便读者和图书馆全面掌握文献信息的被引和施引关系。

功能描述:提供期刊与期刊、图书与图书、图书与期刊、期刊与图书的前向与后向引证关系;提供被引和施引文献列表与链接,方便反向分析研究;中文期刊引用分析数据由4000万完善到7000万;引文关系数据总共超10亿条;提供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不同文献之间相互引用的立体引用分析,即引文链状分析;提供作者、出版社、刊名、作者单位、主题词、分类等信息的引文网状分析。

图2 中文发现系统的引文分析功能(二)学术源流

学术源流可以把文献资源的研究单位从单一的文献深化到文献中存在的知识关联中,通过学术源流可以按照知识概念形成知识相关链,这些关联就是知识关联的基础。系统通过单向或双向线性知识关联构成的链状结构延展开来,直到我们获得解决问题的正确信息。通过学术源流可以按照作者形成学者相关链。针对文献的基本要求,详细分析出文献学科领域与文献作者信息间的关系;通过作者机构可以按照机构形式形成研究机构相关链。建立作者机构关联后检索作者所在机构可以分析相关文献,了解作者所在机构的研究情况,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作者的研究方向以及作者所在机构的研究方向。

功能描述:知识相关链,提供通过分析知识源、知识活动和知识主体等得到的立体知识链,并提供这些知识链之间的关联信息;作者相关链,提供作者与作者之间的多维关联信息;作者机构相关链,提供作者机构与作者机构之间的多维关联信息。

其他策略:提供知识、作者、作者机构等要素之间的立体关联信息,方便追溯与挖掘学科与文献信息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提供学术关联关系与文献信息的反向链接,便于再次学习查找。

(三)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是通过对搜索主题的年代和篇数的相关数字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多个连续的相同指标,得出它们增减变动方向变化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读者通过搜索查找主题,得到该主题的趋势曲线分析,并对其查找出的内容结果根据年代进行分析,可让读者快速了解搜索主题的学术趋势。可以查看不同年代该学术主题的数据研究,无论是在上升或下滑趋势曲线中,当曲线在某一阶段处于上升或者处于波峰阶段时,即是在该时间段内学术研究兴盛的时段;当曲线在某一阶段处于下滑或者处于波谷阶段时,即是在该时间段内学术研究低迷的时段,同时也具有学术趋势发展的预判分析,为预测该学术未来发展的趋势提供帮助。

功能描述:学术发展现状,通过归纳、总结各类文献数据的产出量与各项指标,总结出搜索主题在规定时间段内的学术发展趋势;深入挖掘、分析文献信息发展趋势的波峰与波谷,结合搜索主题的各项指标与关联指标,分析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图3 中文发现系统的趋势分析功能(四)知识关联与生长方向分析

知识不仅是一个立体的存在,同时也有着广泛的空间属性,知识与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就是知识关联的基础。通过知识的关联,我们可以从A知识延伸至B知识、C知识……进而延展开来,直到我们获得解决问题的正确信息。知识关联是我们从事知识活动和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的目的是科学组织和有效利用知识,而知识关联是科学组织和有效利用知识的基本出发点和理论依据。因此,可以说,知识管理的本质是知识关系的管理,通过对知识关系的管理来达到科学组织和有效利用知识的目的。

知识关联是知识发现和知识创造的起点,揭示知识载体之间存在的各种关联。可以从触发一个知识点,从而带动另一个知识点由平稳过渡到加速发展的过程,同时支持多个主题或同类主题的学术产出等方面的对比与生长趋势。可以通过对比同一领域发展相关性分析将来的发展趋势,还可以通过知识关联对生长方向进行分析,发现这些行为之间的关联性、连续性,或以某一中介为纽带建立起具备参考价值的趋势曲线。

功能描述:提供同类主题、学科、领域等文献资源的知识发展方向分析,方便研究某一学科领域或者主题方向的知识发展;挖掘分析多个主题、学科、领域等文献资源的知识生长方向,便于发现不同学科领域或者主题之间的知识关联性;提供不同机构的学术文献生长方向分析,便于合理有效地利用和掌握机构的知识体系。

图4 中文发现系统的知识关联与生长方向分析功能

(五)可视化

通过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对统一结构化的文献信息字段进行深度比对分析,继而根据检索关键词的类型、时间、作者、学术价值等基本要素形成数量统计学方面的分析报告,并以可视化的图表形式展现。同时,也可对相关研究主题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生成相关对比分析图表,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相关学科热门程度,合理选择研究、开题方向,为科研人员宏观研究数据提供了参考信息等,还可以帮助图书馆以直观的方式直接查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相关统计与发展趋势信息。

功能描述:查看――读者可根据检索关键词的类型、时间、作者、学科、学术价值等要素,对得到的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聚合后,查看图表统计结果;输出――读者可以对检索结果进行下载、打印等操作。

其他策略:提供图书、期刊等学术发展趋势曲线图表;提供研究主题、学科的关联对比分析曲线图表;提供揭示图书馆各文献信息现状与发展趋势曲线图表。

(六)智能辅助

传统的信息检索系统中,用户通过输入检索词提交给系统,得到检索结果并从中查找所需要的信息。中文发现系统在此基础上加入智能辅助系统,主要方式是主动推送信息给用户,在输入检索词时系统自动判断用户所输入的检索词是要找到什么,并将用户所需要的信息推送给用户。比如检索一个作者时,系统会主动推送作者的简历与相关文章。

功能描述:提供检索关键词的相关词条解释;提供图书、期刊等导航推送;分析用户搜索行为,提供常用学科的推送;提供搜索作者的简历、发表文章、学术研究产出等推送;通过用户的搜索习惯,发现读者的潜在搜索需求,并进行主动推送。

四、结论

中文发现系统建立在日益增长的海量数字资源基础之上,其宗旨在于打破以往的书刊目录发现和文献全文发现方式,为读者提供具备完善的知识挖掘与情报分析功能的知识发现系统。以数据挖掘的相关技术为支撑,对这些文献资源进行数据关联与情报分析处理,深入发现隐藏在大量数据背后的信息,从而建立功能强大的新一代学术资源发现平台,帮助读者简捷、快速获得所有需要的知识。对读者来说,中文发现系统是学习的工具;对图书馆来说,它是一个研究学习平台,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文献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 王晓佳.大数据时代下的情报分析与挖掘技术研究\[J\].情报学报,2013(6).

\[2\] 王伟.基于数据挖掘的图书馆用户行为分析偏好研究\[J\].情报科学,2012(3).

\[3\] 韩翠峰.大数据带给图书馆的影响与挑战\[J\].图书与情报,2012(5).

\[4\] 何少卓.浅谈数据挖掘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J\].图书馆界,2004(3).

\[5\] 蒋引娣.数字图书馆数据挖掘的基础研究\[J\].现代情报,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