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信息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7: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森林资源信息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浅谈;森林资源;管理;方向
中图分类号: S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4-74-2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从科学管理需要出发,融合了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管理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由于森林资源及其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管理者的不同素质和价值观、众多的组织机构和它们的不同功能、千变万化的时空环境等,传统的管理方式和建立在它们基础上的方法、技术,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未来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方式,是在系统集成思想指导下的集成系统。不仅仅是技术的改进,而是包括人的思想、管理理念、组织结构、功能过程、方法技术等全面的变革,是今后一个时期内,解决森林资源复杂性管理较好的抉择。
1 森林资源管理现状
森林资源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自然、科技等环境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它们的差异决定了森林资源状态和运动方式的差异,不仅形成了森林资源的多样性,而且还具有随机变化的特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传统森林资源管理模式往往用线性思维方式进行,即从问题本身出发,以一个方法去解决,脱离了环境和森林资源发展规律,解决不了森林资源与环境的整体问题。长期以来以木材而木材,为经济而经济,或者现在的为环境而环境,只能取得暂时的单个效益或目标,不能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源是简单的管理模式违背了它们的运动规律,因为森林资源及其管理都是复杂系统,对于复杂系统必须实施复杂管理。
森林资源复杂性管理具有多样化、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森林资源管理的多样化不仅仅表现在森林资源及其环境――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多样化,更主要的是森林资源管理的实质是一些人协调另一些人的活动,一切管理是直接规范和控制人的行为,间接作用于森林资源的状态和运动方式的过程。而作为管理的主体:人和他们的组成――组织,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素质和文化、不同的道德背景,在管理中表现出不同的思考方式方法、不同的抉择,复杂而且多样。空间上,人和人之间、组织和组织之间,时间上,人或者组织之间不同时间,客观存在着不一致性,常常产生冲突,目前缺少有效的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处理众多冲突的有效方法和原则。
2信息时代森林资源的管理方式
森林资源管理是依靠信息完成的。森林资源信息系统不仅需要技术,更含有管理艺术的成分,它提供森林资源管理一体化的思路和解决方法。是针对森林资源复杂性管理提出的全面解决方案的实施过程,是考虑森林资源管理活动中的人、组织、管理、信息、技术、计算机系统平台等多方面的因素,为建立一个基于统一的、标准的、开放的、综合运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有先进管理规范的技术系统而提出的新理念。只有在系统集成思想下,建立相应的集成系统,能够比较好的满足复杂性管理。
信息时代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者已经不满足于过去的一些数字、词语、声音、图象等数据,不仅需要有意义的形式排列和处理的数据信息,还要排除管理者不确定的东西,更需要用于生产的有价值的信息知识。因此,今后的信息管理,第一将以知识的获取、生产、分配、使用为主要内容,重要的是解决对事实或者思想的一套有系统的阐述,提出合理的判断或经验性的结果,通过某种交流手段,以某种系统的方式传播给其他人;第二通过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技术――生产力,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给管理者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一系列问题;第三信息管理实际上将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作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逐步扩大,使森林资源管理进入一个更新的阶段。
3森林资源的发展方向
未来的森林资源管理将向着管理集成系统方向发展,是在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和数字地球等背景下,利用系统集成思想,从“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整体出发,考虑森林资源信息管理问题,需要用系统的思维方式考虑管理问题,把需要解决的问题,置于社会、经济、自然等环境之中,考虑多种解决方案,分析、模拟,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决策,并且不断随环境的变化而重新决策。未来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精确的管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为技术支持,在精确的时间和范围内,根据森林资源及其管理的状态与运动方式,开展精细的活动。因此,由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和基本硬软件规范化、标准化的森林资源基本基础平台,服务于管理,可以适时的应用物理设备资源,随时提供管理所需要的森林资源管理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森林资源基础数据;以森林资源发生发展工艺过程建立起来的数据处理平台,可以适时地提供森林资源的调整过程,提供从造林地的选择、到造林、林分生长、发育直到成熟的全过程的状态,制定方案,进行决策和控制;以林业网络化管理为核心网络集成平台建设,一方面以电子政务推动,另一方面以森林资源网络化管理为主体,实施管理网络化工程。
二是网络化管理。减少中间环节,可以使森林资源管理内外部实现直接、零距离、互动。利用各种通信网络技术支持的系统,为用户建造了一个数据、硬软件共享的平台,创造了一个实现快速度、广信息、多媒体、高效益的管理环境。
三是多媒体管理。未来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要包括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森林资源及其管理,多媒体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到建设,将成为重要的基础实施建设。并按数据的逻辑关系,通过多媒体数据超连接,将可靠地反映森林资源及其管理的状态。同时按森林资源及其管理运动规律,通过时空数据的耦合,如实反映森林资源及其管理的运动方式,以多媒体的形式辅助决策和控制。
四是智能化管理。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将利用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建立相关系统模块或者局部运用相应思想与技术,尽可能满足管理者的需要,提高决策与控制水平,让管理者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能够达到或接近达到专家水平。把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以及它们管理系统的建设作为系统处理的重要组成模块,作为数据处理的基础。所有模型与知识汇集了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管理研究成果,经实践验证,并且在使用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因此可以支持多数用户的需要。统将支持对问题的及时诊断、方案的形成和辅助决策与控制时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对方案将给予模拟和评价。
篇2
关键词: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森林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8021702
1前言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现今应用较为广泛一种空间信息系统管理技术之一,靠着强大的功能和较为完善的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应用中迅速崛起。ArcGIS技术抛弃了传统管理中耗时耗力的计算过程,对大批量的数据可以进行快速的分析处理,不但提高了森林资源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也可以从分析到决策为管理者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为现今的森林资源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保障。
2ArcGIS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优势
由于森林自身生长的长期性、地域的宽广性、资源的再生性等不确定性特点,采取传统的方法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的要求。采取ArcGIS技术,可以对森林资源的特点进行很好的管理,为森林资源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后盾,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功能强大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有强大的技术系统平台作为后盾,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先进性和安全性,对庞大的数据能够较快、较准确地进行相应的运算,并提供相应的分析、管理、查看及其等多项功能,能满足其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处理的要求。
2.2降低成本的投入
其具有强大的存储、定向查询功能的地理数据库引擎,能够将所有输入系统的数据在分析属性的数据库进行分析管理,将单一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整合成具有较强逻辑功能属性的数据信息,大大的减少了管理数据所需要的时间,间接地降低数据管理的成本投入。再加上该软件具有优良的可升级性和其良好的拓展性,其稳定的平台能够提供一系列的措施方案,直接降低了用户方面的成本投入。
2.3丰富的地理数据
通过基于ArcGIS自带的地理空间数据,以及常用的高程数据和影像等基础数据,再加上ArcGIS的大量模板数据和大量的管理方案的提供,对ArcGIS技术的应用大大地减少了管理者所花的时间。
2.4服务的多样性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不但能用于分析和绘图,其平台还开发了一系列配合ArcGIS的软件产品,如ArcIMS,以及专业用于图面成像分析的ArcMap等软件产品,通过其多样性的软件产品服务于森林资源管理中,为森林资源的更好管理提供帮助。
2.5各类信息管理方面的优势
通过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相应的地理信息库,进行简单的制图和简单查询,起到森林调查、数据管理的作用;通过其图形及数据的重新处理等作业,对各目标进行分析和推导出新的信息进行相关资源的分析;通过其建立模型和选择适合的经营方案等,用于对森林的经营管理做出决策。 借助于地面的相关调查或遥感图像数据分析,实现了森林的地籍管理,再加上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能够对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动态反映,起到监测森林资源变化的作用,可以对林地的征用情况和林地资源的变化进行数据化管理。
2.6有计划地进行森林砍伐
通过ArcGIS技术能够将采伐限额指标与其数字化图像信息进行有效结合,对森林的采伐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并将其直观地反映到具体区域空间上,将不同的砍伐方法和砍伐量的地理空间分布情况直观化,更形象的对其地点、树种、面积、砍伐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2.7加强火灾的保护控制
通过ArcGIS技术能够对森林火灾进行辅助设计管理和简单预测,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森林火灾预警系统和相应的辅助决策系统,大大地提高了应对森林火灾的反应能力和综合防控能力,从各方面保证了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3ArcGIS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已经有较多的森林机构使用其强大的功能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将很大一部分过去复杂的困难轻松地解决,其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如下。
3.1森林资源的清查和管理
通过ArcGIS技术的强大成像功能实现森林资源的清查工作。将调查人员所统计的书面数据信息录入计算机,建立相应的数据表,再通过ArcGIS把其数据表以图像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上,帮助资源管理者进行面积的计算和相关数据的汇总,方便管理者对资源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
3.2建立数据库和电子地图
结合森林调查的资料数据和GPS的地理坐标,可以通过ArcGIS其自身的成图功能将GPS坐标点和调查数据以地块图面分布的形式具体地显现出来,使森林的整体面貌及其位置信息现象直观的展现出来。其次,还可以通过ArcGIS结合相关数据对树木的生长情况进行预测,对各树种分布情况进行较好的预测。
3.3森林经营设计方案的制定
通过ArcGIS自身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库分析功能,可以将任何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预测,对森林生长和经营模型进行准确的建立,再加上对各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和比较,形成较好的决策模型和效果良好的经营方案,以实现最佳森林经营设计方案的制定工作。
3.4林区道路的规划
通过ArcGIS对林区道路进行合理的规划,结合相应的调查数据及树木分布情况、海拔高程、地理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实现林区道路的设计。
3.5森林层面图的建立
森林层面图对于森林工作是相当重要的,然而以传统的森林信息管理办法制图不但工作量极大,也需要有很强的技术水平。然而ArcGIS具有较强的制图功能,通过其图层功能,将海拔、树高等各类信息分层不同的图层表现出来,只要通过打开相应的图层矢量,图面就能呈现出来所需要的信息。
3.6对森林空间数据的分析
通过ArcGIS对森林的空间进行相应的分析,依据不同的数据来源,进行预处理,实现森林空间数据的分析:①地理变换,通过在地理坐标系间进行数据的转换,将矢量数据从一个坐标系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环境下,选用三参数和七参数变换法实现相关地理的变换;②投影变换,在ArcGIS中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不同地图投影时,可以通过将一种投影的地理数据转换成另一种投影的地理数据,进行地图投影变换。
4结语
随着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其在林业生产应用中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趋势,再加上其能在林业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清查、经营管理和相关资源的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将森林的经营管理模式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信息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为森林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对森林信息化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以及林业生态h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林业工作中应加大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巩建新,赵会艳,孟宪勇,等.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4(23):131~132.
[2]高璐璐.浅谈ArcGIS在森林方面的应用[J].防护林科技,2013(6):99~100.
[3]何超. 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5):292.
[4]巩建新,赵会艳,孟宪勇.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安徽农学通报,2014(23):131~132.
[5]王祥. 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广东科技,2014(8):169~170.
[6]原会营. 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辽宁林业科技,2013(3):52~53,62.
[7]胡刘学,牛淑贤,薛柏桥.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森林资源管理[J]. 陕西林业科技,2010(2):61~65.
[8]魏安世,李伟,陈鑫. 基于ArcGIS Engine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J]. 广东林业科技,2006(2):31~36.
篇3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体,是一种可再生、可培植的资源。为有效地进行森林资源管理,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适时掌握各类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其变化原因等需要一个现代化、信息科技化的管理工具。在此基础上,国家林业局提出了“数字林业”建设的号召,以利于在制订林业发展战略的森林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数字林业”主要是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它具有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为林业的宏观管理、指挥、调度、协调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用信息化技术改变传统的林业生产管理模式,从而全面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实现林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1.现阶段林业管理的信息化困惑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需要随时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随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生态建设也日益重要。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时做出森林经营决策的即时性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前林业森林资源监测,从资源调查到数据整理成册,最后制定经营方案,需要的时间长,造成经营方案与现实情况不相符。这种滞后现象势必出现管理方案的不合理性和不适时性。
目前,市场上能够用于数字林业建设的软件种类繁多,如arcgis、arcview、mapinfoprofessional、adobephotoshop、coredraw、autocad等,这些软件在制作图形方面各有千秋,都有自已的优点,也有一定的不足。从林业信息化建设上面来比较,这些软件有的需要经过二次开发才能满足林业数字化建设需要,如arcgis、arcview、mapinfoprofessional。而国内基层林业单位中,计算机水平和二次开发能力薄弱而无力开发,系统难以得到应用。有的只能用于图形制作,不能运用于林业资源管理方面,如adobe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等,在林业工程设计方面应用也相对低效,难以大幅提高效率。现在林业管理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有几大原因影响了林业信息化的广泛应用。
2.软件平台语言障碍成为基层林业人员的难题
过去的林业gis产品大多使用国外gis平台,这些平台功能虽然齐全,但存在语言理解障碍,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水平,使系统遭遇推广困难。一些国外产品虽然经过汉化,但是仍存在汉化不彻底的问题,影响了林业gis在中国推广。
3.售前售后培训问题
过去推广的gis系统在林业上应用,大都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销售的时候轰轰烈烈,服务的时候冷冷清清。培训的时候热热闹闹,使用出现问题的时候,根本无人理睬。
4.频繁升级使用户应接不暇
过去的gis在林业上重推广轻使用,一个版本还没有真正熟练使用起来就已经出现升级版本,就又开始新一轮的销售推广使基层单位财力不足、应接不暇。还有就是出现产品不能配套,或者是虽然能配套,但配套的产品要价很高,最终导致产品市场难以接受。
5.国外gis基础上开发的林业gis软件操作复杂
gis高昂的价格和操作难度使其应用仅适用于科研单位与大专院校,使基层林业人员能把gis软件在林业上灵活操作成为神话,在无人引导和培训下很难掌握gis的操作,更无法实现在网络环境下多人多机的并发操作和数据共享。
6.林业gis的开发思想不适合基层林业的现状
一个完整的gis应用项目是在领导的支持、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建立起来完全适用林业应用的一个平台,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的支撑。但在实际应用中,仅有一个文件操作的桌面gis平台与小型数据库结合而成的二次开发系统在林业上只能是局部应用,表现也仅是数字林业的萌芽,不能真正成为数字林业管理的工具。在网络环境支撑下的集林业各工程管理的gis信息管理系统,才是真正的数字林业本身。根据林业系统的情况,必须解决这些难题才能真正实现林业系统的全面信息化应用。通过建设完善的gis信息管理系统体系,才可完全解决上述矛盾。系统应及时掌握森林资源如林地使用状况、植被分布特征、立地条件、社会经济等有关素的空间时序的变化特征,才能使林业管理日臻完美。
7.解决方案
7.1实现林业管理信息化,一套好的系统必须可以实现林业信息共享和信息畅通。通过以计算机网络(林业专网)为基础的本文由收集整理省、地(市)、县三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信息内容、信息存储和信息传递的数字化、规范化和系统化,为形成快速和可靠的信息反馈机制,通畅信息渠道提供条件。使各级林业管理部门、林业技术单位内部及上下部门实现森林资源信息共享,使林业内部与社会各界相关者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各级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上传下达,从技术上实现不同管理层次的统计汇总计算机化,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7.2采用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3s技术,并通过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结合,建立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森林经营规划设计、造林规划设计、林业生态效益评估、森林灾害预测预报和森林灾害评估等提供决策依据;从整体上提升森林资源监测水平,使管理部门准确全面和及时掌握各地森林资源的消涨变化,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7.3林业gis具备完整的网络数据库系统,用于
转贴于
篇4
[关键词] 林政资源管理 体系建设 采伐限额 林地保护
林政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关系到我县林业建设和发展绿色产业能否顺利实施,同时,也是林业部门社会形象的直接体现。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林政资源管理工作,特别对森林、林木及林地管理,进一步规范森林采伐、木材运输、经营加工和林地管理办法,提高全县森林资源监督、监管和打击林政犯罪的能力,为保护森林资源和建设生态县服务。
1 林政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和主要成绩
林政资源管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相关法律行使职权的法定工作,涵盖了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林政执法与木材流通监督检查、木材经营监督管理和林地林权管理及林权纠纷调处等内容,它关系到林业发展全局性、根本性问题。目前,已全面实行和完善森林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和森林、林木、林地依法登记办证、征用占用林地审核等一系列有效的林政资源管理制度。
1.1 林政管理工作机构逐步完善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都设置了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的专门机构,基本形成了林政管理网络体系建设,建立了一支较为稳定的林政管理队伍。设置有林政科、森林资源管理站、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林业综合执法队、森林分局各1个;木材检查站2个、森林派出所2个、基层林业站14个,从业人员达89人。
1.2 从1987年开始实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
在总结“七五”采伐限额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从“八五”开始对森林采伐消耗实行全额管理、分项控制,严格按照森林资源现状确定年合理采伐量,把商品材、农民自用材、增殖业用材、生活用材、工副业用材等所有采伐消耗都纳入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中。“九五”期间,有效实施了森林采伐限额的森林消耗结构和森林采伐类型“双控制”的管理模式,使我县森林采伐限额的编制和管理更科学、规范,为“十五”期间实现由采伐利用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的战略转移打下良好的基础。凭证采伐林木、凭证运输和凭证经营(加工)木材,以及与采伐限额管理相关的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健全。根据《福建省森林采伐限额编制管理办法》、《福建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福建省伐区调查设计管理及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和《伐区调查设计成果送达林权单位公示和审批告知制度》等规定,把管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山上、放在源头,进一步加强采伐限额管理、伐区设计管理、伐区作业质量管理、木材流通和经营加工管理,全县森林资源消耗得到了有效控制。
1.3 林地管理逐渐走上正轨
林地是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林业的基础。林地管理是林业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森林法》、《森林法实施办法条例》的颁布实施以及国发明电[1998]8号、国办[1999]9号文件的下发,进一步明确了征用占用林地的审批程序和林业主管部门管理林地的职责权限。县级林业部门严格控制林地向非林地逆转,组织编制全县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并认真落实林地保护制度,按照《福建省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等规定,根据法律法规,严把征占用林地审核关,严格程序办事,使林地保护管理逐步加强,初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至2005年依法办理75起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共征收占用林地面积976.8038公顷,征收占用林地森林植被恢复费1236.9963万元,征占用林地依法审核审批率达100%。
1.4 林权颁证工作深入开展
林权是指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林权证是森林、林木、林地所有者的法律凭证。《森林法》、《森林法实施办法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林权登记提供了可操作的法律依据,特别是国家林业局颁发了《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工作办法》等部门规章,使林权管理逐步加强。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出了全省集体林林权改革指导意见,明确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实现 “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建立完善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权经营管理新机制。
1.5 林政执法成效明显
十多年来,随着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林政执法队伍的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林政执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至2005年底,我县依法查处了大批破坏森林资源林政案件1多万起,案件查处率达95%以上,收缴木材1.312万m3,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700万元。
1.6 木材检查站建设初具规模
森林必须凭证采伐和运输,木材运输管理监督成为林政管理重要一环。全县木材检查网络初步形成,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全县现有2家林业检查站,每年查处案件1000起左右,处理违法运输木材近0.5万m3、竹材约60万根以及一大批野生动物,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约2500万元。其中,大目溪林业检查站还被评为“省文明林业检查站”。实践证明,我县林业检查队伍是一支执法严明、作风过硬的队伍。
1.7 林政管理网络系统建设已进入起步阶级
为积极探索适应闽侯县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要求的新路子、新模式,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实现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为强化森林资源监控手段,提高林政管理水平,从2002年开始,采取“先试点后推广,软件开发与应用同步进行”办法开展此项工作,试点着手研制开发“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信息网络系统”软件,相继开发并投入使用的信息系统有伐区调查设计管理、采伐运输办法管理、伐区林木采伐管理、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管理等系列软件。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各系统稳定可靠、大大提高了林政管理工作效率,减轻了管理人员发证、统计的工作量。
2林政管理建设的主要问题
2.1 采伐管理不够规范
采伐限额管理还不规范,森木采伐、设计、审批、验收不够严,存在乱砍滥乱伐现象。在林区必然存在着零星盗伐现象,特别是林木管护承包后,监守自盗问题较为突出。木材税费过重、产销区森木材价格倒挂,是导致伐区超界、过量采伐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尤其产销结合部和县际边界地区的伐区滥伐现象比较严重,个别商品材伐存在设计前偷砍一点、设计时少算一点、采伐时多砍一点的问题。
2.2 林地管理把关不严
在林地管理方面,个别把关不严,地方保护主义意识较浓,不同程度上存在未批先占或边批边占现象,也有不批也占的现象,甚至个别地方领导出面干涉,使林业部门压力增大,处理案件困难。
2.3 林政管理手段落后
由于资金投入渠道没有理顺、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等原因,我县林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办公设施、办案设备短缺,技术装备简陋,工作效率低。林政管理手段落后,适时监督实效不高,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致使一些案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查处。计算机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普及率不高,微机建档不普遍,这与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形势极不适应。
2.4 非法运输现象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木材检查站布局不合理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木材流通环节丞待规范。一些木材经营者借助黑势力,在木材检查站冲关冲卡,流通领域打黑除恶、清理整顿势在必行。车辆改装为路上偷运、逃脱检查创造条件。特别是铁路线长及水路运输无法检查,无证运输木材现象比较严重。
2.5 森林资源监督不到位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森林资源监督工作还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着许多必须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的问题。一些乡镇领导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责任不明确,监督不到位。基层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人员指导思想不端正,法律意识淡薄,素质较低,作风不扎实,对新形势缺乏认识和研究,工作不主动。监督体制不顺,制度建设亟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2.6 林业管理部门内部执法机构多
全县林业主管部门共有18个机构在行使行政处罚权,执法人员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执法力量配置不合理,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不能形成有效的打击合力,不利于维护正常的林业生产秩序。各执法机制的职能相互交叉,严重损害了林业主管部门的执法形象。
3林政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容
3.1 林政执法能力建设
整合执法机构,适当集中行政执法权。全面提高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打击活动,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建立健全重大森林资源破坏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对破坏森林资源的事件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通过技术装备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林政综合执法能力。
3.2 林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建立全县林政管理业务信息网,制定系列数据、信息标准(类型、格式、交换等),开发“三证”、资源监督、林地林权管理和林政案件稽查等管理信息系统,规范林业行政管理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网。进行林政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能力建设,建立林政信息管理数据库,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规范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的行政管理方式和信息系统建设模式,将区域的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及“三证”发放等融入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
本着节约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和其它投资建设渠道的资源,林政信息管理的硬件系统省级配备微机、数字备份设备、报表打印机和ADSL网络接入系统,县级硬件系统配备微机、票据打印机、报表打印机和MODEM(或ADSL网络接入系统)等。
软件系统建设遵循“立足生产,服务管理”的原则,县级林业局林政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通过WEB服务为浏览器,获取有关采伐限额指标的分解和本局采伐限额的使用情况;录入采伐、验收、运输台账,向省厅发送发证请求信息,查询允许信息,计算机打印、发放采伐证、运输证和木材加工证;实时生成本局各类采伐、验收、运输统计分析报表。这些信息是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和林政管理情况,进行宏观调控、规划决策的依据。
3.3 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建设
县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国务院发明电[1998]8号文,特别是要按照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二)》,以及对毁林开垦和乱占滥用林地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加大林地保护管理的执法力度,坚决依法查处毁林和乱占林地行为。要严格把好各项建设占用林地的审核关,凡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而擅自使用林地的,要依法查处,不得发放林木采伐证,如发现擅自采伐林木的,按乱砍滥伐依法予以严肃处理。对蚕食林地、毁林开垦,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等违法行为,坚决从严查处,构成犯罪的,一定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进一步完善林业有关征占用林地的法律、法规。
3.4 采伐限额分区施策、分类管理
对公益林,坚持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严格限制采伐方式和强度;对商品林中的天然林,要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进行采伐利用,禁止违规设计、违规采伐;对商品林中的人工林,采伐管理要依法放活,采伐年龄可以由所有者自行确定,并优先满足采伐指标;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工业原料林,除按照经营方案满足所需限额指标外,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实行单列,上年度节余的,可以结转下年度使用。另外,对天保工程区内的人工林及非公有制造林的采伐政策也要有所区别,做到宽严适度,依法满足采伐利用的需求。
3.5健全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系统,提高森林资源监督管理水平
为了满足当前林业发展的需要,县林业局应设置专业调查设计队伍,切实承担起全县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的任务。为林政管理提供全面的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和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善技术手段和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集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等各类必需的信息,实时更新各类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实现多方位森林资源信息的多用途分析和综合利用,形成森林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为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查询、数据更新、分析评价、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等服务,为林政管理提供及时、科学、准确的依据,提高资源林政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4结论
随着林业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新时期的要求,必须加强对林政资源的管理和监督,勇于开拓,积极探索,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持、更新、培育、利用,使林政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李肇锋. 三明社会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4):137-140.
[2] 叶功富,万泉,林远. 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及对策[J]. 福建林业科技,2001,28(4):5-8,31.
篇5
关键词:森林资源调查;3S技术;技术应用
引言: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保障,也是关系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事业,对于社会的整体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森林资源是林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能够为我国国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森林资源调查则是我国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开发了很多应用与森林资源调查的新技术,尤其是以“3S”为典型的森林资源调查手段,把传统的森林资源调查管理方法进行了改革,加速了森林资源管理的不断发展。本研究分析阐述了3S技术的具体实施和应用,为今后的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参考依据。
1.3S技术的概况
1.1 3S技术中的RS技术
遥感(Remote Sensing,缩写 RS)是从地面以上一定距离的高空或外层空间的人造卫星、飞机、气球等运载工具,即遥感平台上,利用光学、电子和电子光学的电磁波探测仪或传感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不直接接触目标物,从远距离接收从物体辐射、反射和散射的电磁波信号,以图像胶片和数据磁带记录下来,并以一定的方式传输到遥感地面接收站,经地面接收站的处理制成不同形式的产品提供给用户使用的一种现代技术。它具有观测范围广、多波段成像、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性重复和综合性、约束少、成本低等特点。随着传感器技术、航空和航天平台技术、数据通讯技术的发展,现代遥感正由定性向定量、静态向动态方向发展,拥有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在已经将这种遥感技术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中,使森林资源调查更加现代化、综合化、信息化,作为地球上的陆地主要资源,森林资源的生产周期相对最长,分布也很广泛,因此,准确时效地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三北防护林就是利用遥感技术调查在两年时间查清了占全国60%面积的三北地区森林、土地、草场等再生资源的数量,并对三北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再如:常规方法难以调查的自治区的森林资源调查也是利用RS技术来完成的。
1.2 3S技术中的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缩写 GIS)是一种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录入编辑、存储、查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它还可以用于地理信息的动态描述,通过时空构模,分析地理系统的发展变化和演变过程。GIS 是与人类的生存、发展、进步密切关联的一门信息科技。GIS在林业中的应用主要是建立各种管理系统,例如:以森林植物群落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海拔高度、边界划分、面积、土壤类型、植物名称等建立森林植物群落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进行综合性、系统性分析。
1.3 3S技术中的GP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缩写GPS)是全球性的卫星定位和导航的三维测量系统,能提供连续、实时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具有观察方便、定位精度高和费用低等优点而被许多行业广泛地应用。GPS 以其全球性、全天候、准确、快速的定位功能在测绘,环境,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在森林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主要是被用于林区测量控制网的建立、林区道路的勘测,现在多被用来与RS技术联用,进行森林资源的统计、病虫害监测等,也常与GIS技术联用,建立了森林资源的管理系统。
2.3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2.1关于3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的应用
根据对森林资源进行动态监测的不同应用范围和目的,研究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源作为基础数据源,依据它们各自不同的光谱观测波段和分辨率,采用最合适的遥感数据源结合地面抽样技术,并利用 GPS 对样地进行空间定位,最后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种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建立起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体系。绿色植被具有显著的、独特的光谱特征,不同的植被及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的光谱特征不同。遥感作为森林植被调查的信息源,可通过植物的反射光谱来实现。GPS 可不依赖地面控制点直接对遥感图像定位,通过 GIS 的综合分析可对大区域的森林植被类型、植物季相节律、植被演化等进行实时监测分析。
2.2 关于3S技术在森林火灾监测的应用
3S 技术在林火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它的实时监测与灾后评估上。林火实时监测的主要信息源是卫星影像,起火点的定位依靠 GPS 完成,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强、蔓延迅速的特点,利用 3S 技术不但可以对森林火灾进行实时监控,还可以对灾后的损失进行评估。从观测频率上来讲,气象卫星AVHRR 影像是可以满足需要的。而从分辨率及掌握火区概况、火势发展趋向上来看,TM 卫星影像有较大的优势。所以在林火实时监测时,通常采用两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配合的方法,使其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2.3关于3S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的应用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会对森林植物自身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破坏,甚至是失去生命。因此,根据不同时相卫星植被指数的变化可监测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由于植物的反射光谱受季节、树种、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不同时相的遥感图像对比,可以及时发现林木病虫害的动态变化。3S 集成技术的应用,使森林虫害监测与防治工作更趋现代化,其中GIS与RS结合可在宏观上对森林害虫进行有效监测,GIS与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相结合可建立森林害虫治理决策模型和支持系统。最成功的例子是研究工作者以1989-1990年夏季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毛虫大发生为背景,探索了利用气象卫星AVHRR资料进行大范围森林虫害监测的原理及方法。
2.4关于3S技术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应用
珍稀野生动物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珍稀野生动物数量少,生存环境复杂,人工实地调查难度大,效率低。利用GPS实时导航、准确定位功能寻找样带的起点,并根据输入的样带终点座标引导调查人员实地调查,保证样带的准确性。利用遥感图像进行景观类型的划分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监测,确定与野生动物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因子,利用GIS还可以方便地将野生动物数量、分布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与其栖息地保护管理的状况关联起来,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并将结果以图形或数据形式表示出来,形成各种调查报告及图面材料,为管理决策提供具有位置准确性的直观的信息。
3.结语
森林资源是国家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建设的基础,森林资源调查是森林资源保护的基础,是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先决条件。3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几种重要技术的联用为森林资源的调查、监测和规划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方法。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森林资源监测和调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篇6
摘要:森林作为地球之“肺”,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关系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日益变大,保护意识的缺乏,对森林资源的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导致我国森林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环,森林面积缩小,物N种类减少,生态平衡被打破。随着保护意识的增强,森林资源受到重视,对如何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已经刻不容缓,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本文就保护森林资源面临的问题及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一、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的问题
(一)森林资源覆盖率低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占到我国森林覆盖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但是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达到世界平均覆盖率的61.52%,而在人均的森林面积上只是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四分之一。林木作为森林的主要资源,经济林占据面积小,对比林业大国,我国林木主要还是依靠进口。而主要作用于生态的防护林由于种种原因也进展缓慢,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生态作用,制约了可持续发展。
(二)森林资源破环严重
在急功近利的年代里人们的保护意识不够,对森林资源过度开采,缺乏科学的开采计划,乱砍滥伐,林木的采伐速度远远高于林木的生长更新速度,大量的林地被毁林开荒变成耕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土地流失,森林面积逐年缩小。而为了追求造林面积的增长速度,忽视森林物种的平衡,防护林和人工林的树种单一,表面上绿化面积是在不断扩大,但实际上森林资源的质量不高,森林覆盖率也增长缓慢。
(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落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森林资源的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要求,管理机构老化,管理素质不高问题亟需改善。主要问题在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执法队伍人员不够,执法手段落后等。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森林的管理,应避免“一刀切”的政策和做法,因地制宜,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管理力度。
二、 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
(一)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
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关注的焦点问题。森林资源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空气质量变差,甚至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我们要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加强对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保护森林资源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根本上接受并支持森林资源保护政策,勇于举报违法采伐行为、参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在不破坏的基础上,造林绿化,促进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最大程度上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机构的建设
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保护要以可持续发展经营原则为基础,根据森林资源的质量和结构合理采伐,成立森林资源管理机构,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善。根据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森林管护站点,对管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保护能力和法律意识。合理制定森林采伐限额,根据《森林法》对采伐许可证的发放进行管理监督,做到凭证采伐,有法可依,监督采伐进度和管理,坚决禁止乱砍滥伐。林业部门也要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形势要求,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趋势下,加大投入改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改善配置设施,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化管理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提高了监测水平和质量,科学的管护森林资源。
(三)加强对林木的病虫害治理和森林火灾的防护工作
森林资源的天然灾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病虫害,另一个是森林火灾。这两种危害对森林的破坏和损失都是巨大的。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加强检疫森林植物的检疫和森林病虫的防治工作,要严格执行检疫法,防止有害生物的传入,杜绝人为传播。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监测预报,主动防灾有效控制病虫害的范围和危害;另一方面,对于森林火灾的防治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需要不断地、大力坚持宣传防火工作,多媒体、多方面对进入林区的人员加强防火意识,是一直以来不能放松警惕的问题。落实相关单位的防火责任,控制火源管理,进行责任户定期联防,建立完善火灾监测预报系统,加强防火设备的配置,从根本上控制火源,在火灾发生时也能够及时控制,减少森林资源的损失。
(四)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森林资源的利用主要是林业发展,林业发展的产业化是其发展趋势,在林业的经营管理上,首先要在根本上培育森林资源,加大森林培育的力度,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林业产业化,改进科技生产工艺,研发新型木材加工业,调整木材产品的方向和结构。同时对林地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发展养殖、种植业,及相关的加工业,多方面提高森林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三、结语
总之,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促进了短期的经济效益,但是长远看来,森林生态平衡系统崩溃,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水土的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等各种环境问题随之而来,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的增强,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加强物种的保护,防治各种天灾虫害。在范围上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物种多样性繁衍来平衡发展生态系统。对此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森林资源的管理体系和政策,加强落实保护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7
一、完善森林资源保护法规体系
为了强化林业管理,有效地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可根据我国《森林法》,将现有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政策进行整合,制定统一的森林管理条例。该条例可统领现存的森林资源保护地方法规、政策,使整个地方法规系统化,从而更好地贯彻执行统一的法律规范。同时,可在该条例下完善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其他立法,做到法规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此外,还应在建设林业执法队伍和提高自身执法能力、建立健全执法人员奖惩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监督与管理等方面做好工作。做好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增强群众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法律意识,同时要制定鼓励群众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政策,使群众真正从森林资源保护中得到实惠。在商品林和公益林建设中,应引入民营机制,发挥森林资源的市场功能,引导群众参与到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和培育的过程中来。
二、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力度
要进一步提高对森林防火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时刻保持警惕,强化措施,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要利用一切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力度。要特别加强对乡镇、偏远村屯和山上作业点的监管,进村入户进行宣传;各护林员、驻村干部要抓住重点对象、高危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对小孩及精神病患者等重点监管对象,要坚决落实监护责任,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其次,要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要根据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并结合乡镇实际,制订《森林防火预案》,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森林防火的责任落到实处。
三、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首先,要通过不断完善和建立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做到以法治林。其次,要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机构(如林政稽查队伍和木材检查站)建设,改善护林队伍办公条件。同时建立以林权、森林资源退耕还林档案为主要内容的森林资源林政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资源监测,逐步实现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的决策水平。第三,要严格森林资源限额管理和“三总量”控制。第四,要积极开展林政执法检查和林区综合治理工作,强化管理措施,坚决制止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的违法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第五,要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扑救能力,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第六,要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综合协调运用营林、生物、基因、人工、物理和化学等防治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着力促进森防工作由重防治向重预防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由以化学防治为主向以生物防治为主转变。提高森林尤其是人工林自身抗御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能力,重点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等体系建设。
四、巩固和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篇8
1研究区域概况
宝安区位于广东省南海之滨,是深圳市六大辖区之一,地处东经113°52′,北纬22°35′.全区面积733km2,海岸线长30•62km.宝安区南接深圳经济特区,北连东莞市,东濒大鹏湾,临望香港新界、元朗,是现代化经济中心城市深圳的工业基地和西部中心.宝安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22°C,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926mm.倚山傍海,风景秀丽,物产丰富,陆、海、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辖西乡、福永、沙井、松岗、大浪、石岩、龙华、观澜、民治、新安10个街道办事处和水资源、罗田林场.设127个村,491个村民小组,38个居民委员会.
2研究材料与方法
以2007年小班档案数据为基础,结合遥感判读和外业调查建立年度变化小班台帐,在广东省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2005年广东省林业局统一组织编制)软件平台下录入变化小班台帐信息,再对录入台帐进行逻辑检查,逻辑检查通过后,利用软件汇总报表模块生成成果表.根据不同的小班及台帐类型,软件采用不同的更新方式;对于变化小班,按录入台帐因子信息进行更新;对于未变化小班,则以各种因子的生长模型来更新.小班自动更新完成后生成本区2008年森林资源小班档案属性数据.在对此数据进行统计汇总的基础上,分析本区森林资源数量和森林生态质量,评价森林建设成效[1].突变小班(地类在一年度内发生明显变化的小班)的确定方法:①利用2008年度最新的中巴资源卫星多光谱数据和TM多光谱数据,对遥感影像进行拼接、裁剪、几何精校正、辐射校正、图像增强处理,叠加上年度小班矢量数据,根据建立的遥感解译标志,人工判读出本年度林地地类发生变化的地块;②收集本年度因造林作业设计、采伐作业设计、征占用林地、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引起小班属性变化的信息.建立小班台帐的方法:对获取的突变小班进行外业实地核查;按广东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规定对变化小班进行多项因子调查,填写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台帐调查卡片;在信息管理系统内录入台帐并进行逻辑检查.小班档案数据的更新方法:首先将突变小班台帐因子按调查情况录入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生成新的小班属性库,再根据收集和调查的资料,在图面更新模块中对小班图面数据进行更新,最后挂接新的属性库完成小班属性和空间更新.森林蓄积量和植物生物量通过系统相关程序自动计算,未变动小班(自然生长小班)通过系统内置的生长模型计算.最后采用统计汇总分析模块和GIS功能模块进行报表汇总和图形制作.
3森林资源数量
2008年宝安区林业用地面积为15583•4hm2,权属为国有.全区林业用地中,有林地(含红树林)面积占80•7%,疏林地面积占0•5%,灌木林地面积占0•1%,未成林地面积占10•6%,无林地面积占7•2%,苗圃地面积占0•9%.按森林类别划分,生态公益林面积占29•5%,商品林面积占70•5%.全区活立木总蓄积为31•3×104m3,其中乔木林蓄积占85•6%,疏林地蓄积占0•3%,四旁树蓄积占14•1%.全区森林植物生物量为40•1×104,t其中商品林植物生物量占45•6%,生态公益林植物生物量占54•4%.
4森林生态质量
4•1森林结构全区乔木林中,针叶林面积为52•3hm2,阔叶纯林面积为3074•3hm2(其中桉树林面积为1074•4hm2,速生相思林面积为1038•7hm2,其它阔叶林面积为961•2hm2),针阔混交林面积为52•5hm2,阔叶混交林面积为3097•1hm2,木本果木面积为6251•1hm2.按龄组分,幼龄林占24•1%,中龄林占8•7%,近熟林占5•8%,成熟林占6•9%,过熟林占4•6%,乔木经济林(未划分龄组)占49•9%.按起源分,天然乔木林占13•9%,人工乔木林占86•1%.
4•2公顷蓄积量全区乔木林公顷蓄积量为42•06m3;按树种组划分,针叶林为38•24m3,阔叶纯林为65•71m3,针阔混交林为38•1m3,阔叶混交林为18•73m3.阔叶纯林分树种计,桉树为61•43m3,速生相思为92•42m3,其它树种为42•66m3.
4•3公顷植物生物量森林公顷植物生物量为25•76.t其中商品林公顷生物量为16•68,t生态公益林公顷生物量为45•44,t生态公益林的公顷生物量大于商品林.
4•4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以森林生态功能等级标准划分[1,2],生态功能等级一类林的面积所占比例几乎为零,二类林面积所占比例为25•7%,三类林面积所占比例为55•0%,四类林面积所占比例为19•3%.全区生态功能等级一类和二类林的面积比例仅为25•7%.
4•5森林自然度以森林自然度等级划分[1,3],森林自然度等级主要为Ⅴ级,所占比例为59•1%;其次为Ⅱ级、Ⅲ级和Ⅳ级,所占比例分别为11•1%、13•3%和16•5%;几乎没有Ⅰ级森林.全区森林自然度Ⅰ、Ⅱ级的面积比例之和为11•1%,森林自然度Ⅲ、Ⅳ、Ⅴ级的面积比例之和高达88•9%.
4•6森林健康状况全区森林呈健康状态[4].森林健康度等级Ⅰ级的面积占97•5%,Ⅱ级的面积占1•1%,Ⅲ级和Ⅳ级的面积占1•4%.
4•7森林景观等级森林景观等级按森林景观高低划分为Ⅰ、Ⅱ、Ⅲ和Ⅳ级[4].全区没有森林景观等级为Ⅰ级的森林,Ⅱ级面积所占比例也仅为5•9%,Ⅲ级的面积所占比例为23•6%,Ⅳ级的面积所占比例则高达70•5%.
5森林生态质量分析
#p#分页标题#e# 5•1树种结构有待优化改善
随着地方林分改造工程和深圳市风景林改造工程的实施,目前宝安区森林基本上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比例仅占0•5%),体现了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尽管乔木林分优势树种结构调整正朝向减少针叶树和针叶混交林、增加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树的良性方向发展,但阔叶林分树种面积结构比例显示,木本果面积比例高达49•9%,阔叶纯林面积到24•5%,混交林面积(其它阔叶林、阔叶混交林)面积比例仅占25•1%.全区森林主要以乔木经济林、单一树种组成的阔叶纯林居多,林分树种结构亟待优化.
5•2森林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公顷蓄积量、公顷生物量是评价森林资源质量的一类重要指标,是国际组织评价森林质量常用指标[5,6].公顷蓄积量与公顷生物量不仅体现林地生产力与物质现存值,更表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成熟度和功能效力.目前,宝安区森林公顷蓄积量为42•06m3,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林地公顷生物量为25•76,t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3•56t).与全国及全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宝安区森林质量偏低更为明显.全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面积比例约为47∶18∶12∶13∶10,幼中龄林占65%,而近、成、过熟林比例较小,三者之和仅为35%,幼龄林面积明显偏高.这虽然体现了森林质量改造的成效,同时也表明森林尚处于中幼状态,封育管护任务艰巨.
5•3森林生态系统主要为人工生态系统,受人为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严重
森林自然度最能体现森林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程度.监测数据表明,宝安区森林自然度Ⅰ、Ⅱ类林面积仅占11•1%,Ⅲ、Ⅳ、Ⅴ类林面积占88•9%,全区86•1%的森林为人工林,74•4%的森林为纯林,90•0%以上的森林为单层林,现有森林生态系统受人为活动影响明显.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是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部分指标或功能衰退或退化的主要原因.多年来,森林采伐、森林火灾、迹地更新、林分改造和征用林地等人类经营活动严重干扰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极大影响,导致森林群落结构和树种结构简单、层次单一、林相单调、水土流失严重,直接制约森林生态质量的提高.
篇9
一、我县森林资源管理及其保护的现状
随着森林资源质量的逐年锐减,林地生产力不断下降。并且伐区林木严重超采、林地逆转呈扩张之势,特别是近几年私开参地之风盛行,大量侵占林地,出现年年造林不见林的严峻局面,全县林业用地面积减少。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一些乡(镇)政府和单位在贯彻落实党、国家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律及政令上,往往是走走过场,表面看上去是轰轰烈烈,其实根本没有到乡、村、组去宣传,收到的效果甚微,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2.个别单位(个人)只看到眼前利益,为换取暂时的那点经济效益,以牺牲仅存的森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乱占国家和集体的林地毁林开垦歪风屡禁不绝、屡刹不止,特别是近几年,私开乱垦林地之风盛行,出现这样的现象实事求是地讲就是与这些地方的政府重视还不够、没有相应的措施和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有着很大关系。
3.基层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机构不稳定,队伍不健全,部分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执法手段还比较落后;少数的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素质不是很高,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极个别人员甚至利用工作便利,执法犯法;有些管理指标和规定还不切实际。
4.没有一个明确对林业的行政执法人员加以保护的法规出台也有一定的关系,从而导致许多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的过程中都受到了伤害和不同程度的打击,这些问题也严重地影响了我们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制约了林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5.在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同时,严重忽视了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一些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也是造成森林资源质量逐年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还存在抚育采伐中普遍“采大留小”、“采好留坏”等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更为突出的是我们忽视了封山育林在森林资源增长中取得的作用。
三、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林业主管部门要确定切实可行的森林资源管理经营方案。严格按照林业和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有关要求,要真正脚踏实地、努力开拓工作,认真完成好各项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的任务,务求取得实效。
1.强化森林资源的稽查和监督管理机构,进一步规范森林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对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保护。
2.要制定好全县森林资源的流转和规范化流程、林权的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程等等,并涵盖森林资源监管的主要环节及职能,努力创建出一种融现代森林资源科学管理的思想、理念、技术于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
3.进一步加强林木采伐管理,确保采伐限额的严格贯彻和执行。要把林木采伐的“源头”管理和落实领导在执行采伐限额中的责任制度放在首位,采伐限额的分配首先要保证抚育采伐和低产林改造所需的计划指标,特别是低产林改造指标的分配和审批上,使指标真正分配到确需改造的低产林上。必须保证个人林木所必须的合理采伐限额;并建立健全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的检查和通报制度。
(1)要严格对申请办理林木采伐的单位和个人所提交的有关证明文件,必须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采伐设计的要求执行,对那些达不到规程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批。凡是不能按照法律规定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要坚决依法严肃处理,涉及到相关领导责任的,要坚决追究领导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依法审批。
(2)积极组织和开展采伐限额执行情况的核查,重点是加大对天然林阔叶林的保护力度,要加强对伐前设计的管理,加大伐中伐后抽查力度,严格执行伐区的设计、提交、林木验收制度,对检查中发现有超采伐限额的,必须要依法从严追究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责任,决不姑息迁就。
4.加大对林地、林木和林权的管理力度,加强地方政府的领导,做到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真正依法查处一批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大案要案,震慑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分子,坚决刹住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不良歪风。
5.要把提高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采取参加上级学习培训,集中自训,以会代训,安排自学等形式,认真抓好适用于自己工作的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注重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6.要依法整顿全县木材流通秩序,特别是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和木材运输的检查监督。
(1)加强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清理和整顿。积极组织力量,对本辖内的木材经营(加工)单位进行彻底的检查和清理整顿,同时严格把关控制新增木材经营(加工)网点的审批。
(2)严格执行木材经营(加工)单位进行发货制度。木材经营(加工)单位需要进出货时,必须要在所属乡镇林业站清点登记所进出货的数量,出货时依法办理木材运输手续。
篇10
关键词: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广东博罗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即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由法国顾尔诺最先提出[1],是以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为满足森林经营、经营方案编制、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2]。20世纪初,芬兰、挪威以及瑞典率先开展国家森林资源调查[3]。我国森林资源调查最早于1950年开展,1958年除部分省份边远林区、各主要林区边缘地区及小片分散的森林外,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基本完成[4]。1982年,我国正式将森林资源调查分为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一类调查)、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和作业设计调查(三类调查)[5]。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可以有效地对森林经营的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明确林业各项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为林业企事业单位制定森林经营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以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经济和环境计划、政策等提供必要的依据,有利于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6-7]。随着“3S”技术成为我国林业发展领域核心技术[8],广东省于2005年、2018年先后完成第三次、第四次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9]。博罗县隶属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中东部,自秦汉至今都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县域[10]。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森林资源管理调整,这给博罗县森林资源的管理和经营带来机遇和挑战[11-12]。本文基于博罗县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发挥数字技术的管理作用,分析博罗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以期为博罗县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以及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
1调查方法
此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采用广东省民政部门提供的最新行政界线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广东省自然资源部门提供的高清遥感影像为基础。以“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R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为技术支撑[13],依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广东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开展实施[14-15]。信息源主要为遥感数据和森林资源小班档案、林业生态红线、林地变更调查、林地落界、生态公益林区划调整数据,将室内判读和外业实地调查有机结合。在调查过程中,将往年调查中错划、误划入林地的农田、房舍、道路、旱地、水域等历史遗留非林地块剔除,确保调查结果真实可靠。
2结果与分析
2.1博罗县森林资源现状。2.1.1森林面积。博罗县国土总面积285518.99hm2,全县森林面积为157814.68hm2,其中林业用地上的森林面积达到139819.98hm2,非林地上的森林面积达到14644.74hm2,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达到3349.96hm2。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5.27%(表1)。2.1.2森林蓄积量。博罗县森林蓄积量8688084m3。其中,幼龄林蓄积量为1824297m3,占比21.00%;中龄林蓄积3907836m3,占比约44.98%;近熟林蓄积1679547m3,占比约19.33%;成熟林蓄积641854m3,占比约7.39%;过熟林蓄积634237m3,占比约7.30%;未划分龄组的经济林313m3,占比小于0.01%(表2)。2.1.3地类结构。博罗县国土总面积285518.99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49945.75hm2,占比为52.52%。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139819.98hm2,占比93.25%;疏林地面积为71.98hm2,占比0.05%;灌木林地面积为3349.96hm2,占比2.23%;未成林造林地面积达到3572.5hm2,占比2.38%;无林地面积2308.01hm2,占比1.54%;其他林地823.32hm2,占比0.55%(表3)。在有林地中,乔木林地面积138648.92hm2,占比99.16%;竹林地面积1171.06hm2,占比0.84%(表4)。无林地中,采伐迹地面积966.59hm2,占比41.88%;火烧迹地面积达到44.23hm2,占比1.91%;宜林荒山荒地面积达到185.24hm2,占比8.03%;其他宜林地面积达到829.76hm2,占比35.95%;其他无立木林地面积281.33hm2,占比12.19%;地震、塌方、泥石流面积0.86hm2,占比0.04%(表5)。2.1.4森林类别结构。(1)生态公益林结构。博罗县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67825.20hm2,其种用途林面积17303.23hm2,占比25.51%;防护林面积50521.97hm2,占比74.49%(表6)。(2)商品林结构。博罗县全县区划商品林面积共81404.87hm2,其中用材林面积为72904.74hm2,占比89.56%;经济林8500.13hm2,占比10.44%(表7)。2.2广东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2.2.1森林覆盖率及蓄积量变化分析。2005年森林资源调查未将市属林场面积计入,因而博罗县2005年国土总面积247911.80hm2,森林面积112581.40hm2,森林覆盖率为49.30%,森林蓄积量3601088m3;2018年,扣除林场面积,博罗县国土总面积254821.17hm2,森林面积129190.45hm2,森林覆盖率为50.70%,森林蓄积量为6725854m3,各项数据较2005年都有明显增长,特别是森林面积以及森林蓄积量,较2005年分别增加了16609.05hm2、3124766.00m3(表8)。2018年较2005年调查数据(不含市属林场),博罗县国土总面积增加了6909.37hm2,主要原因前期矢量数据库的行政边界未做到全省一张图,相邻行政单位管辖的林地未做到不重、不漏,此次调查根据新要求部分林地区划有所变动。此外,本次二类调查把“场带村”面积划入博罗县行政范围进行调查,增加了国土面积。2.2.2地类面积变化。博罗县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表明,林业用地面积为120511.28hm2,较2005年调查数据(扣除林场部分)减少4432.62hm2;乔木林地面积为112332.06hm2,较2005年调查数据(扣除林场部分)增加68.06hm2;竹林地面积883.33hm2,较2005年调查数据(扣除林场部分)增加223.33hm2;疏林地面积为52.91hm2,较2005年调查数据(扣除林场部分)减少了368.99hm2;国家规定的特别灌木林地面积为1577.43hm2,较2005年调查数据(扣除林场部分)增加1206.03hm2;未成林地面积2885.58hm2,较2005年调查数据(扣除林场部分)减少3776.82hm2;无林地面积(扣除林场部分)1071.39hm2,较2005年调查数据(扣除林场部分)减少3524.51hm2(表9)。本次调查林业用地面积有一部分较2005年减少,其原因如下:一是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二是应按广东省林业局相关文件调整为非林地的历史遗留问题地块;三是前期调查技术手段局限性,导致部分地块被错划入林业用地;四是本次调查采用“3S”技术,在进行相关面积测算时,较之前的计算方法产生一定系统误差。
3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