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腹水的治疗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肝脏腹水的治疗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腹水浓缩;静脉回输;顽固性肝硬化
肝硬化为临床肝胆科常见疾病,顽固性肝硬化是肝硬化病情恶化的一种表现,一旦出现顽固性肝硬化表明患者病情严重,肝脏基本是去代偿能力[1]。统计显示在肝硬化患者中出现腹水的几率高达30%[2],且近年来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临床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手段有限,且疗效不佳,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采用腹水浓缩静脉回输技术是一中有效简单的治疗方式,一定程度减轻患者腹水症状,现将具体研究经过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来笔者单位就诊的本市79例患者,79例患者中34例患者入院前确诊为顽固性肝硬化腹水,另45例患者入院后经过详细检查确诊,诊断符合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47例(59.49%),女性32例(40.51%),年龄范围41-73岁,平均年龄(58.33±4.71)岁。患者入院后完善一系列常规检查,制定常规治疗方案和腹水浓缩静脉回输治疗方案。
1.2方法术前先确保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正常范围、凝血功能无障碍,部分容易感染患者可术前先静脉滴注抗生素抗炎治疗。准备工作完善后,使用腹水浓缩回输系统的设备在患者腹外侧行穿刺点,一般情况下滚压泵设置100-150ml/min,腹水量1000-4000ml,在浓缩完毕后静脉通路回输入体内。回输时可嘱患者适当太高其臀部,可以帮助患者的淋巴系统重新吸收浓缩液中的蛋白,提高患者抵抗力。
1.3统计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对比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白细胞指标变化情况,具体数据整理成表格,见表1。
3讨论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后的一种常见症状,目前医疗条件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案,均是以对症处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目标[3],常见的治疗不外乎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效果均不佳,腹水量减少不明显。同时利尿治疗方案还容易造成电解质紊乱,更增加了治疗难度。近年来临床多采用腹水浓缩静脉回输技术,尽管该方案仍是对症治疗,但是能在短期内收到良效,且没有电解质紊乱并发症发生[4]。其机制是将腹水通过腹水浓缩系统后回收蛋白,并静脉输入人体内,从而增加患者血清蛋白含量,进一步的控制增长。这种治疗方案将多余的腹水排出体外,同时尽量回输蛋白入体内,一定程度增加了有效循环血量,循环血容量的增加也可以保证基本的肾血流量[5],增加患者尿量排出,这也是从另一个方面降低了腹水生成的可能。该治疗方案得以实施的前提是腹水中含有大量人体需要蛋白,相比单纯静脉输入白蛋白不但节约了费用,也丰富了蛋白的摄入,保持内环境稳定。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适当应用抗凝药物如肝素等,以防出现凝血[6]。从上述结果可知,治疗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白细胞指标均有上升,24h的尿量也增加明显,说明该方案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腹水浓缩静脉回输技术具有简单、方便、经济的优点,其可行性高,尤其是适用于经济能力较欠缺患者,使用过程中避免发生凝血以及蛋白积聚堵塞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顾生旺,蒋兆荣,万利等.腹水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109例次疗效观察[J].东南国防医药,2008,10(1):22-23.
[2]顾生旺,蒋兆荣,赵兵等.腹水浓缩回输治疗124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疗效[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8):722-724.
[3]吴惠,杜德伟.腹水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07,50(9):525-526.
[4]钟建岳,邱梅,孙艳荪,等.消臌颗粒配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5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8,49(3):218-220.
篇2
1 临床病例
病例1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大量腹水)
患者,男,60岁,2007年6月,以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大量腹水伴右下肢骨折入院,经骨科固定后,因肝功能处于严重失代偿期,而入我科进行内科保治疗。有乙肝家族史,其兄弟三人均为慢性乙肝病人。
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双手可见明显肝掌,未见蜘蛛痣,腹部膨隆,叩诊移动性浊音明显阳性,双下肢中度水肿。
化验检查:Hb 129g/L,WBC 3.3×109/L, PLT 42 ×109/L, ALT 120U/L, AST 96U/L,ALB 30g/L,TBIL 39umol/L,BUN 4.6umol/L,Cr 67umol/L。
乙肝六项:“大三阳”;HBV-DAN定量:7.9 ×107copy/ml。腹部超声提示:肝硬化、腹水(中-大量)、脾大、胆囊继发性改变。
住院治疗经过:1 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2 应用恩替卡韦0.5mg/d。经过六周的治疗,其腹水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而出院,出院后经多次复查,肝功能均正常, HBV-DAN(-),现仍坚持服用恩替卡韦,0.5mg/d。
病例2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高黄疸、腹水)
患者,男,52岁,有慢性乙肝病史多年,一直未进行正规抗病毒治疗,肝功能时有轻度波动,由于劳累而出现肝功能明显异常,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于2007年8月入我院。
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未见明显肝掌及蜘蛛痣,腹软,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
化验检查:Hb 129g/L,WBC 7.3×109/L, PLT 84 ×109/L, ALT 110U/L, AST 96U/L,ALB 30g/L,TBIL 179umol/L,BUN 4.6umol/L,Cr 67umol/L。PT 28 秒;APTT 67秒;PTA 40%;
乙肝六项:“小三阳”;HBV-DAN定量:8.3 ×106copy/ml。
腹部超声提示:肝脏弥漫性改变、腹水(少量)。
住院治疗经过:(1) 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2) 日达仙1.6mg皮下注射。
(3)应用恩替卡韦0.5mg/d。经过近四周的治疗,其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腹水消失,后继续应用恩替卡韦,出院一月余时,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出院后经多次复查,肝功能正常, HBV-DAN(-),现仍坚持服用恩替卡韦,0.5mg/d。
病例3:(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因擅自停服抗病毒药而诱发慢重肝,肝移植而挽救)
患者,男,54岁,有乙肝家族病史,5年前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2年前因HBV-DAN定量持续阳性而开始服用阿德幅韦酯,于入院前10天由于外出而自行停用服用阿德幅韦酯后,出现肝明显异常,以慢性重型肝炎,于2007年6月入我院。
入院查体:双手见明显肝掌及,未见蜘蛛痣,腹软,叩诊移动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
化验检查:Hb 129g/L,WBC 3.3×109/L, PLT 4.4 ×109/L, ALT 180U/L, AST 106U/L,ALB 30g/L,TBIL 260umol/L,BUN 5.6umol/L,Cr 77umol/L。PT 30秒;APTT 84秒;PTA 40%;
乙肝六项:“小三阳”;HBV-DAN定量:5.3×106copy/ml。
腹部超声提示:肝脏缩小呈弥漫性改变、脾大、腹水(少量)。
住院治疗经过:(1) 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2) 日达仙1.6mg皮下注射。(3)应用恩替卡韦0.5mg/d。经过四周的治疗,虽HBV-DAN定量阴转,但肝功能仍明显异常,并出现自发性出血倾向,后转天津第一中心医院行肝移植治疗,现仍服用恩替卡韦,未有乙肝病毒复发。
2 讨论
篇3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肝转移;肝癌切除术
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死于结直肠癌的患者中60% ~70%有肝转移。但结直肠癌肝转移灶比原发性肝癌的发展速度要慢的多。因此,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只要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还是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现对2002~2009年52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转移性肝癌的合理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肝转移52例患者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40~80岁。术前均由结肠镜及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同时行常规B超及CT检查,以观察是否有肝转移及其部位、大小、数量,以及腹腔淋巴结情况,以便术前做出详细评价和治疗计划。其中50例为术前发现,2例为术后3个月发现。肿瘤单发者17例,其中左肝外叶8例,左肝内叶3例,肝右叶6例;肝肿瘤多发但局限于肝右叶9例;弥漫性肝转移(肝左、右叶均有癌结节)者26例;肝转移灶大小不一,直径1~5 cm。
12 分期 根据结肠癌肝转移的范围将其分为3期。Ⅰ期:单发转移,病变累及肝实质体积小于25%。Ⅱ期:多发转移灶,累及肝实质体积小于25%,或单发灶病变累及肝实质体积25% ~50%。Ⅲ期:多发转移灶,病变累及肝实质体积25% ~50%,或单发转移灶病变累及肝实质体积超过50%。本组Ⅰ期17例,Ⅱ期12例,Ⅲ期23例。
13 部位及病理类型 横结肠瘤10例,升结肠癌12例,降结肠癌6例,乙状结肠癌9例,直肠癌15例;低分化癌20例,中高分化癌27例,未分化癌5例;其中42例患者的CEA>15 ng/L,能切除的肝转移灶与原发病灶组织学类型一致。
14 手术方式 剖腹探查,以明确肝脏转移灶的部位、数目及大小,是否有术前CT未发现的小转移灶,是否有其他部位的转移灶。明确结肠癌及肝转移的情况后, 22例能切除肝转移者,均在行结肠癌根治切除术的同时,行肝转移癌切除术。肝转移癌切除原则:肝转移癌单发者17例,均行局部切除:即距肿块1 cm以上行肝癌楔形切除术,多发性肝右叶转移癌行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右半肝切除,多发性肝左叶转移癌行左半肝切除, 左右肝叶多发性病灶(3~5个)的病例,分别行左肝不规则切除和右肝病灶剔除术。3例结肠癌根治术后出现肝转移患者,于4~6个月发现肝左叶有2个和3个转移结节,均行肝左叶切除术。26例弥漫性肝转移不能切除肝病灶的病例均在结直肠癌切除后2周开始行介入和全身化疗。结直肠癌切除后均行一期吻合。
2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时间1~5年,并发症5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2例; 3个月内死亡3例,生存4~6个月2例,6个月~1年8例,1~2年14例,2~3年17例,3年以上8例。
3 讨论
31 诊断 肝脏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消化器官恶性肿瘤肝转移发生机会基本相同,结肠癌肝转移术前明确诊断主要依据超声、CT、MRI和手术探查,但有一定局限性[1]。原发癌切除后定期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肝转移癌的有效方法[2]。术中B超检查能精确地显示肝脏病灶,可发现03 cm肿物,而且能显示肝内解剖结构,确定肿瘤与肝内血管、胆管的关系,有利于手术操作。少部分患者是因为肝转移灶就诊的,其原发灶无任何临床表现。对怀疑结肠癌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是必要的。
32 手术方式 手术切除是结肠癌肝转移的首选的治疗方法,且可能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3]。手术切除的方式与范围取决于病灶的小大、部位及是否合并肝硬变等因素。在结肠癌原发病灶切除术后,应尽可能行肝转移灶切除术,延长生存期。其手术指征为:肝转移灶局限,单一结节或多个结节(
33 预后 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转移灶的大小、数目、范围、原发灶的性质、是否存在肝外肿瘤、肝脏有无卫星转移灶及切除的范围等;原发灶组织癌细胞分化对预后有显著影响,转移灶的数量与生存率显著相关,单发转移灶患者的预后好;异时性肝转移比同时性肝转移预后好;转移前无瘤生存时间越长,患者预后较好。综上,应提高对结直肠癌肝转的认识和警惕,加强结直肠肿瘤术前术中的肝脏检查;只要没有黄疸、腹水及肝外转移,就应积极进行手术、介入等治疗;只有提高手术探查率,才可提高切除率,即使不能切除,术中亦要对病灶进行直接处理,整体治疗水平才有可能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潘泽亚大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3)183185
篇4
最近,我的门诊来了一位43岁的男性患者,因乏力伴双下肢浮肿1周前来就诊。仔细询问病史后发现:他3年前发现乙肝“小三阳”,HBV DNA阳性(具体数值记不清楚),B超提示肝脏回声增粗,但肝功能正常。当时,他觉得肝功能正常,又没什么不舒服,别人也告诉他“小三阳”没事,所以一直没有当回事。近期,因工作繁忙,他一直熬夜加班,近1周觉得特别容易累,不经意间发现脚踝浮肿。我立即让他做了相关检查。综合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血小板降低和B超检查肝脏萎缩、脾脏增大、少量腹水的情况,这位患者已经处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很替这位患者惋惜,如果他3年前进行肝穿刺检查明确肝脏病变情况,开始抗病毒治疗,病情进展就不会这么快。这样的患者在门诊经常可以碰到,他们由于没有及时接受科学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而导致病情快速进展。
肝硬化是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在我国大多数为乙肝肝硬化。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人类对肝硬化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最早认为肝硬化是不可逆转、不可恢复的;现在已有大量动物实验和人类研究证明,如果能去除病因,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由于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纤维化,只要把病毒抑制住,病情就会好转。一项为期3年的抗病毒临床试验显示,规范抗病毒治疗可以将疾病进展减少55%、肝癌的发生减少51%。一项10年随访数据表明,部分早期肝硬化患者在长期抗病毒治疗后,甚至出现了病情的完全逆转。
从慢乙肝到乙肝肝硬化,每个阶段治疗目标是不一样的。慢乙肝患者的治疗目标是阻止或者推迟肝硬化的发生;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目标,是为了维持在代偿期,不发生失代偿或肝癌;到了失代偿期,治疗目标是改善病情、延长生命。
代偿期:不发生失代偿或肝癌
由于代偿期肝硬化的病情轻重不一,症状也很不一定。有些病情较轻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也有些患者稍感疲乏、食欲减退、腹部不适或右上腹部隐痛,但不会出现腹水。根据目前的临床实践,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只要成功抑制病毒复制,不超负荷工作,对工作和生活并不会造成很大影响。但是,许多患者没有引起重视,或者因担心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不理解为何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期使用等原因,而没有接受正规治疗,导致病情快速进展到失代偿阶段。
2010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慢乙肝患者如果肝功能正常,但肝活检显示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炎症、坏死或肝纤维化,应该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如果HBV DNA阳性,即使肝功能正常,也需要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阻断或者延缓肝硬化的形成和进展,并可预防肝细胞癌、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篇5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肝硬化腹水病人护理体会,认为加强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促进肝硬化腹水病人康复的有效措施。方法 就我院2007年5月20日至2009年5月20日收治的7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对照。通过控制感染,利尿消肿,饮食疗法等治疗及护理并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等措施。结果 经抗感染、利尿消肿,饮食疗法等治疗,并配合精心护理后,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未见不良反应发生。7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除6例死亡外,其余经3周至3个月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 我们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防护教育,使其充分认识与肝硬化腹水有关的危险因素,是预防和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有效方法,从而降低住院费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 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 感染
腹水是肝硬化突出的症状,也是进入晚期的表现之一[2]是肝功能失代偿期的一种临床表现。随着肝硬化发生率日趋增高,肝硬化的危险正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所以,加强对肝硬化腹水病人的护理,也迫在眉睫。但大部分医护人员侧重点除常规利尿消肿,抗感染等,对肝硬化腹水的护理重视不够,所以,如何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护理是摆在我们医护人员面前一个重要课题。我科一直从事肝硬化的护理工作,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工作上也取得很大的成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科于2007年至2009年共治肝硬化腹水患者78例,其中男58例,女20例,年龄在26-72岁,平均45岁,文化程度:小学21例、中学24例、高中15例、中专8例、大专10例。好转72例死亡6例。本组病例全部经本院确诊,按照国际腹水协会定义提供的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为:极度乏力、食欲明显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加强了心理、饮食、皮肤、腹水的观察和护理,取得较好效果。
2 肝硬化腹水仅靠治疗是不够的,完善的护理才可使治疗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对肝硬化腹水的护理重点有以下几方面
2.1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人的精神状态与机体的脏腑气血密切相关,情志活动与肝脏关系尤为密切。而肝硬化腹水病人由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病人多数为脾、肝、肾俱虚,多疲倦,虚弱,易怒,存在忧伤、消极、恐惧、悲观的心理,不利于疾病的恢复[3]。故护理过程中对病人给予理解、关心。通过谈心和举办相关的知识讲座,为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指导病人注意调节情绪,在病情许可下鼓励其增加室外活动,多接触自然光线,多到花园、绿野散步,观赏花草,陶冶情操。治疗期间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稳定,安心养病,增强生活信心,促进健康。
2.2休息与 肝硬化腹水卧床休息可增加水钠排泄及利尿作用[4],减轻肝脏负担。大量腹水应严格卧床休息,如有心悸、呼吸困难、无法平卧时,取半卧位,使横膈下降,肺活量增加,并通过给氧减轻不适。应向患者解释休息的意义,使患者自觉遵守,并加强生活护理,保证洗漱、进食、擦浴、大小便在床上完成,有的患者不习惯床上大小便,要耐心给予指导,使其尽快适应,集中安排治疗、护理时间,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患者得到充分休息。当腹水减少,症状改善后,可下床活动,但应该以不引起疲劳为度。卧床期间要注意翻身拍背、活动四肢,以免发生褥疮及动静脉、肺栓塞等。
2.3饮食调护 注意饮食护理 正确的饮食护理是缓解稳定肝腹水患者病情的重要手段[5]。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听从医院营养师的饮食建议,进食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低盐或无盐饮食,限制钠、水摄入,每日摄入钠盐500-800mg,每日进水量限制于1000ml左右,如有明显低钠血症应限于500ml以内[6]。勿进食粗糙、坚硬及带刺食物,防止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可进食如香蕉、柑橘等含钾高的食物或严格遵医嘱正确口服氯化钾,预防低钾血症;可适量进食瘦肉、蛋类、乳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以利腹水消退和体质恢复,但如有肾功能下降或肝昏迷先兆时应控制或禁食蛋白质[7]。告知患者少食多餐,绝对戒酒。
2.4皮肤护理 此类患者腹部膨隆,皮肤绷紧发亮,变薄,很容易擦伤引起感染,护理上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完整性,给患者穿宽松的棉质内衣,温水擦浴,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更衣,如有臀部、阴囊、下肢水肿,可用棉垫或水垫垫于此处受压部位,以减轻局部压力,改善血液循环,定时协助翻身,1次/2h,防止褥疮发生,翻身时动作轻柔,以免擦伤皮肤,如有皮肤搔痒不用手抓,及时给止痒处理。本组无一例发生皮肤感染及褥疮。
2.5做好腹穿术的护理 本组患者均进行过1次以上的腹穿术,经腹穿术行诊断性检查78例,排放腹水及腹腔内注药治疗58例,向患者做好术前解释工作,讲解腹穿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嘱患者排空膀胱,防止穿刺中误伤,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心率、血压、腹痛等,腹穿术毕立即用腹带包扎腹部,随时观察神志、生命征、尿量、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及其他不适。大量放腹水丢失电解质和蛋白质可诱发肝性脑病,因此,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
2.6病情观察 晚期肝硬化腹水病人病情变化快,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肝肾综合征及感染等,且常为死亡的直接原因,故应密切观察。每日清晨在空腹状态下测量腹围、血压,准确测量尿量,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测体重、腹围、记尿量是动态观察腹水消长及利尿剂使用是否恰当的重要指标,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参考,每日称体重,用卷尺量腹围,准确记录24h尿量及出入量,同时注意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特别是在使用利尿剂时更需注意观察,遵医嘱定期抽血复查电解质,并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性格、行为的变化,尽早发现肝性脑病先兆症状,及时处理。
2.7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说明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护士利用查房、护理与患者交谈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肝硬化腹水的危害性,怎样预防的有关知识, 详细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有关本病的一般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指导病人做到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饮食要少量多餐,低盐高蛋白质、易消化为宜,忌暴饮暴食及进食生、冷、硬和刺激性食物,禁烟酒。适当做一些慢节奏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但应避免劳累,防止感染。预防并发症发生。定期门诊复查,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3 预防
肝腹水一般来说都是由肝硬化疾病转化而来的,它是肝硬化病症最显著的并发症之一,它的出现代表着肝功能进入失代偿期。因此,有效预防肝腹水的发生也是挽救患者生命健康的一大重要措施。
3.1肝硬化患者应注意自己的日常饮食。病人必须戒烟戒酒,因为酒内的酒精经过代谢产生的甲醛对肝脏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肝硬化患者本身肝功能已被损害,此时若再饮酒,无疑是雪上加霜,加快了病情发展的速度,还极易形成酒精肝。
3.2患者还应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脂肪的食物。因为,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为病人提供足够的能量,补充体内所需的各项物质,减少肝脏的消耗,减轻肝脏的负担,增加肝细胞修复和再生的动力。食用低脂肪的食物一方面可以避免患者因食用过多脂肪而导致脂肪肝,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降低肝细胞消耗的作用,提高肝细胞的恢复速度。此外,患者在饮食中应坚持少盐饮食,并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以免加重体内消化系统的负担,病人应选用易消化,多纤维,少辛辣,无刺激性和较软的食物,因为肝硬化患者常会出现食道静脉受损或出血的症状,此时再食物刺激性和较硬的食物,有可能会导致食道静脉破裂产生大出血。
3.3患者应严格限制水和钠的摄入量。因为腹水出现的一大部分原因就是体内水和钠的过量滞留,如果肝硬化患者对此项不重视的话,极易导致体内水和钠的过量滞留,引发腹水出现。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注意日常的休息,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也可参加适当的运动,愉悦身心。除了患者的日常饮食,病人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而且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只有彻底的治愈,才能预防其他的并发症的产生,为了我们的健康,人人都要做好预防工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护理效果
本文78例病人通过我科防治和护理,46例轻症患者,38例腹水消失,肝功能好转出院。8例腹水基本消失,肝功能有所好转。32例中、重症患者,26例腹水基本消失,肝功需进一步治疗。6例死亡。从而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约了费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5 讨论
5.1肝硬化腹水尽量预防其发生尤为重要。定期对肝硬化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出现腹水的早期,患者仅有轻微的腹胀,很容易误认为是消化不好,因此对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如果近期感觉腹胀明显,腰围增大、体重增长、下肢浮肿,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
5.2肝硬化腹水患者的饮食是预后好坏的关键,合理的饮食护理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包括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以及定时、定量进食的监控。运动护理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无其他并发症者,可于户外进行体育运动,选择运动项目和时间要量力而行,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全面锻炼为佳;不宜进行室外体育活动,在病床上选择适当活动。
5.3加强健康教育肝硬化是我科的常见病,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及有关知识有所了解,使患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知道如何保健,防止疾病复发,使患者自觉改变不良的卫生行为与生活方式,树立自我护理意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8]。我科46例轻症出院患者中,有8例因未做好家庭护理而病情反复二次入院可见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掌握疾病知识的程度,增加治疗的顺从性,降低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都起着重要作用。
5.4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主要是让病人了解肝硬化腹水的病变性质、愈后和对病人造成的危害,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理解本人配合治疗、预防的意义。由于我科近年注重加强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在进行心理护理时,据病情因人而异的针对护理问题与病人进行耐心、细心、周到、细致的交谈,以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配合治疗,加速病人康复期。因此,有效预防肝腹水的发生也是挽救患者生命健康一项重要环节。
6 结论
通过对肝硬化腹水病人的护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肝硬化腹水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但只要抓好其护理要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身心护理,就能促进肝硬化腹水病人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肝腹水一般来说都是由肝硬化疾病转化而来的,它是肝硬化病症最显著的并发症之一,它的出现代表着肝功能进入失代偿期。因此加强肝硬化腹水病人的护理是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寿命,降低死亡率的一大重要措施。
参 考 文 献
[1]王吉耀.现代肝病治疗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44.
[2]彭文伟.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135.
[3]高秀真.肝硬化腹水的护理体会[J].山西中医,2002,18(1):63.
[4]叶维法,钟振义.肝病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32.
[5]余权珍.肝硬化腹水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实用医技杂志,2006,13(3):457-458.
[6]冯正仪.内科护理学.科技出版社,2001:125-126.
篇6
问:齐教授:大三阳和小三阳是怎么回事々
答大三阳、小三阳是乙型肝炎的分型,但从性质上均属乙肝,大三阳病毒量高,传染性强,小三阳病毒量低,传染性弱,但易形成肝硬化及肝癌,其区别是大三阳,HBeAg是阳性,小三阳HBeAg是阴性。
问:齐教授,患上肝病有什么症状?
答:肝病特别是乙肝,通常不引起任何症状。如果肝功不正常时,可出现轻度发热,乏力、厌食,轻度恶心,有些则有眼睛和皮肤发黄,正是因为临床上没有特殊感觉,所以早期相互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传染是非常快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问:齐教授,你们是如何治疗肝炎的?用什么方法?
答目前众多的乙肝患者,盲目大剂量应用干扰素、贺普丁、代丁等保肝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而且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毒数量在短期下降后会出现反弹,甚至高于用药前的病毒数量。有些发生病毒变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西安北大医院(地址:西安市北大街159号),斥巨资从美国引进HBV--DNAPCR大型基因数字检测设备,该设备能够准确反应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的具体数量,及乙肝病毒是否变异,病毒是否在大量复制,是否对肝细胞造成严重损伤。以及乙肝患者传染性的强弱。为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效果对照,以及用药量的效果提供可靠的医学数据。
西安北大医院肝病诊疗中心(西安市北大街159号)是全国专业性肝病研究机构,六位肝病专家(专家热线029-87275319),十二年苦心钻研,结合16万例临床肝病成功治愈的经验,总结出一整套肝病最新诊疗方案:中西医结合五步疗法,将乙肝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肝脏损伤程度较轻,病毒复制较强,传染性强,有轻度的谷丙和谷草转氧酶的升高)。慢性活动型肝炎(肝脏、脾脏肿大,肝脏损伤程度较为严重,肝功出现严重损伤)。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将乙肝在临床上分为五种类型;1、肝胃不和型;2、肝肾阴虚型;3、肝郁脾虚型;4、气滞血郁型;5、湿热未尽型。结合现代肝病医学理论我们将乙肝的整个治疗过程分为五步:第一步清除血液中乙肝病毒,促使病毒快速从大小便中排出体外,促使大小三阳转阴。第二步调节免疫,增强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和免疫力及识别病毒的能力。第三步恢复病理,目的是保护肝细胞,因为肝脏细胞在免疫反应后会出现水肿、渗出,进一步的炎性坏死,出现肝细胞凋亡,从而导致纤维化。第四步改善肝功,是恢复病理的延伸。因为由于肝脏细胞的受损会促使转氨酶出现急剧升高。第五步缓解症状和体征,促使已受损的肝脾肿大,门脉高压出血等高危症状得到缓解和扼制,如减少出血,门脉高压下降,肝脏回缩等。
中西医结合五步疗法神奇疗效,是通过大量治愈的病例实践证明的,能在短时见内高效阻断HBV--DNA的复制,快速清除乙肝病毒,二十天就可见效,三至九个疗程即可使大小三阳彻底转阴,[六位专家郑重承诺:20天见效,无效退款。]根治率高,疗效显著,肝硬化,肝腹水病人快速排出腹水,门脉高压得到缓解,对肝癌患者,可快速减轻消除症状,延缓生命。
中西医结合的五步疗法是一个综合疗法,首先清除血液中病毒,又能保肝护肝,恢复肝脏功能,提高机体免疫,是采用高科技诊断,中医的辨证施治,相互为补,这是西安北大医院六位肝病专家在肝病治疗领域里的巨大贡献,是目前治疗肝病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典之法。是每一位乙肝患者走向康复的必然选择,是一条肝病康复的绿色通道。
篇7
【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82-02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是终末期肝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原有肝病恶化的重要诱因。住院肝硬化患者SBP发病率为8%~30%[1],早期报道病死率达90%以上。近年来由于高效抗生素的使用,病死率下降至48%~57%[2]。我科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13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SBP患者,现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35例肝硬化并SBP病例为我科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39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并发SBP135例,男95例,女40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7.5岁,病程2-28年,平均l5.6年。肝炎肝硬化115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原发胆汁性肝硬化3例,原因不明性肝硬化5例。肝硬化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3]。
1.2SBP诊断标准参照文献[4]确诊病例:①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腹胀;②查体腹部张力增高,轻重不等的压痛、反跳痛;③腹水量迅速增多,利尿效果差;④腹水检查多形核白细胞数(PMN)≥250个/mm3,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分类可升高;⑤腹水培养发现致病菌。疑诊标准:以上①~④中符合2条或以上,但腹水培养未发现致病菌者。
1.3治疗方案:在限制水钠摄入、护肝、补充白蛋白或血浆、利尿、治疗原发病及对症治疗基础上,经验性选用以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等为主要抗生素,疗程多在7~14d。酌情在补充白蛋白基础上采用腹水排放术,部分严重感染者腹水排放后腹腔内注射泰能0.5g。
1.4疗效判断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腹水消退,感染控制;好转:临床症状好转,腹水基本消退,腹水常规白细胞及PMN 均降低;无效或恶化:未达到上述标准。
2结果
2.1临床表现:111例(82.2%)有不同程度发热,其中(37.3~38)℃ 64例(47.4%),≥39.1℃ 9例(6.7%);腹胀122例(90.4%),腹痛49例(36.3%),压痛77例(57.0%),反跳痛57例(42.2%),腹泻40例(29.6%),呃逆8例(5.9%),黄疸85例(63.0%),顽固性腹水95例(704%),休克4例(3.0%),无明显临床表现4例(3.0%)。
2.2实验室检查: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 29例(215%),0.5×109 61例(452%),0.50者78例(578%),PMN比例
2.3疗效及转归:135例并发SBP患者,治愈40例(29.63%),好转48例(35.56%),无效、恶化或自动出院47例(34.81%)。其中自动出院32例,死亡15例,死亡直接原因:5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4例死于肝肾综合征,3例死于肝性脑病,3例死于感染性休克。
3护理
3.1一般护理:肝硬化并SBP患者卧床休息,不仅增加肝脏血流量,有利于肝病恢复,而且可增加肾钠排泄及利尿作用。大量腹水可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运动。长期卧床者鼓励和协助其经常更换,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褥疮发生。做好床边隔离,减少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3.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肝硬化患者全身反应低下及大量腹水对炎性介质的稀释作用,SBP起病往往较隐匿,严重的全身症状和腹部症状、体征多不典型,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不仅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大小便、腹围等,而且应注意腹部表现如腹胀、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肝脏损害、内毒素血症症状如黄疸加深、呃逆等变化。高热患者首选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冰袋冷敷,慎用解热剂,并注意体温骤降后有无虚脱现象。
3.3并发症护理:肝硬化并SBP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性休克、肝肾综合症、严重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最终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的直接原因。在SBP的基础上出现其他并发症将大大增加死亡的概率[5]。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有无呕血、黑便、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保持大便通畅。对于限制钠水摄入及使用利尿剂的患者,需正确记录出入量,及时做血常规、血生化及腹水常规检测,掌握电解质、肝肾功能等重要指标的变化,并能结合临床症状做出及时的判断,为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3.4饮食护理:肝硬化患者因其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及直肠粘膜下层静脉曲张而容易出血,因其免疫功能低下、慢性肝病导致营养不良及脾功能亢进削弱免疫机制等因素,在饮食不当的情况下,细菌通过肠壁进入腹膜,引起腹膜感染而导致SBP发生。护理人员必须做好饮食指导,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维生素A、C、K,碳水化合物为主,每日供给热量达(1500~2000)卡,限制动物蛋白的摄入,多食植物蛋白,忌坚硬、辛辣、有刺激的食物,宜少食多餐,以不感到腹部饱胀为宜。血氨升高或有肝性脑病前驱症状时,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每日
3.5腹腔穿刺护理。术前向患者讲述腹腔穿刺术的目的、经过及注意事项,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在穿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发现头晕、恶心、心慌、血压下降等应立即终止放液。放腹水时速度不宜过快,初次放腹水一般不宜超过1000ml,大量腹水穿刺放液后,用腹带束紧腹部,以避免腹内压骤降。术后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穿刺部位有无渗液、渗血情况及周围皮肤有无发红、发痒等感染迹象,及时更换浸湿敷料、腹带。近年有学者认为在补给人血白蛋白情况下,采用腹腔穿刺放液、灌洗和腹腔注射抗生素治疗SBP,使腹腔内迅速达到和保持较高抗生素浓度,更有利于控制腹腔炎症,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6]。
3.6心理护理:肝硬化并SBP患者由于病程长、预后差、经济负担重,多有抑郁、焦虑、恐惧甚至绝望心理,有时出现自暴自弃、伤人毁物等过激行为。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咨询,关心体贴患者,为患者提供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取得其信任,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使他们增强生活的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讨论
肝硬化并发SBP预后差,住院病死率高达20%-40%,且极易复发和诱发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进而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引起死亡的常见原因。肝硬化合并SBP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仅有小部分患者同时出现发热、腹痛及腹膜炎的典型局部体征如压痛与反跳痛等, 而多数患者仅表现发热或腹痛,也可以不表现出任何症状及体征,容易被忽略。护理人员不仅要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24 h尿量、腹围、腹部症状及体征的细微变化,还应做好心理咨询,缓解病人由于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提供正确的饮食指导,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确保护理措施的落实。当肝硬化患者出现不明原因低热、顽固性腹胀、腹痛、腹泻、黄疸加深、腹水进行性增多且利尿效果不佳、无明显原因的昏迷时,应警惕可能合并SBP,应及时配合医生作腹穿,进行腹水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以提高SBP的早期诊断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降低SBP的复发率及病死率。
参考文献
[1]Strauss E, Caly WR.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a therapeutic update[J]. 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 2006, 4(2):249-260
[2]Filik L, Unal S.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eatures of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J]. East Afr Med J. 2004,81(9):474-479
[3]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杂志, 2000, 8(6):324-329
[4]Moore KP, Wong F, Gines P, et al. The management of ascites in cirrhosis : report on the consensus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cites Club[J]. Hepatology, 2003, 38(3):258-266
篇8
【关键词】 肺结核;肝硬化;治疗方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70-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l4例,女5例,年龄在39-67岁之间。酒精性肝硬化9例,乙肝后肝硬化7例,丙肝后肝硬化3例,其中5例患者接受抗乙肝病毒治疗,2例患者未接受抗乙肝病毒治疗,检查HBVDNA均为阴性。检查HCVRNA阳性3例。14例患者为代偿期肝硬化,其他5例患者为失代偿期肝硬化,但开始接受抗结核治疗时均无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肝功能失代偿表现,开始接受化疗时患者肝功酶学检查均为正常或轻度异常,ALT均
1.2 治疗 抗结核治疗上采用全程督导抗结核治疗,抗结核基本方案:2DpELfxAm/10DpELfx,疗程12个月,其中Dp为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E为乙胺丁醇、Lfx为左氧氟沙星、Am为阿米卡星;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肺结核病情及肝功能情况,酌情配合选用利福喷丁(L)或者加减使用Dp(10-20mg/kg.d)。保肝治疗:21例患者均给予强有力的保肝治疗,根据患者肝功能情况,合理应用保肝药物,住院期间患者均给予静脉和口服保肝药物各1-2种,院外治疗患者口服2种或2种以上保肝药物,并且叮嘱患者严格戒酒,避免服用其他可能存在肝脏损伤的药物,坚持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
1.3 转归 17例患者按2DpELfxAm/10DpELfx完成治疗疗程,治疗期间能够维持患者肝功能酶学的正常或基本正常,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并且收到满意疗效。2例患者因肝功控制不理想,酶学及胆红素升高而停用Dp,应用3ELfxAm/9ELfx完成疗程。治疗结果:19例患者完成疗程时均可见肺结核病灶不同程度吸收,病灶边缘较锐利,病灶稳定,其中合并空洞8例,3例缩小,5例闭合,其中痰菌阳性6例均于1-3月内阴转,11例临床治愈,7例临床好转,1例无好转。
2 讨 论
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和解毒的重要器官,肝脏也是药物浓聚、转化和代谢的主要场所,药物代谢一方面受肝脏健康状态的限制,同时肝脏也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药物在肝脏代谢的过程中,可因药物过敏或中毒而发生肝损伤,药物的代谢产物可直接或间接损害肝脏组织结构和肝脏功能,而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是造成肝损害的另一方面原因。脂溶性较强的药物由于与肝细胞的亲和力大,更易造成肝损害[1]。
大多数的抗结核药物都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尤其容易发生在肝脏基础较差的患者,由于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是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故肝损害的发生频率较高。其中以肝脏为主要代谢途径的药物,如:异烟肼、利福类、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等,受肝脏状态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所致的肝损害也最为多见,并随剂量的增加而加重。利福平和异烟肼联合使用时,肝损害会加重。特别对老年、营养不良、慢性肝病患者应注意适当调整用药剂量[2]。
肝脏疾病时必然导致肝功能减退,可因药物的毒性反应进一步加剧肝脏损害。由于肝功能障碍,不同程度上限制了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因此,结核病的控制不慎理想,断续治疗是其特点,这也是诱发耐药的原因之一[3]。慢性肝病患者结核病的化疗,仍须遵循结核病的化疗原则,但更强调适量。由于结核病用药时间长,药物种类多,要做到既不损害肝脏,又保证抗结核治疗效果,必须采用合理的方案,密切观察病情。依具体情况,在保肝治疗同时可接受正规抗结核治疗或选用较小肝功能损害的药物,当必须应用利福类药物时,尽量选择利福喷丁(L)代替利福平(R)。可以选择DpLELfxAm方案,同时辅以B族维生素和强有力的保肝治疗[4]。严重肝病或肝硬化晚期,应尽量选用对肝脏无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乙胺丁醇,氟喹诺酮类等。在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时需严密观察患者肝功变化,一般1周检查肝功能一次,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和剂量。在出现无症状的单项转氨酶升高,在加强保肝治疗的同时,可以依情况继续予以化疗。发现肝功能明显受损(ALT>100U/L,TB>40U/L)或者持续升高时必须立即停药,避免造成大面积肝细胞坏死[5]。
Dp为异烟肼(INH)与对氨基水杨酸(PAS)的化学合成物。INH主要对生长繁殖期的分枝杆菌有效。PAS有效地延缓和阻滞了INH在体内的乙酰化过程。因此,Dp在血液中维持较高、较久的INH浓度并且降低了对肝脏的毒性。这不仅增强了药物的杀菌作用,同时也延迟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在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治疗中,Dp的抗结核疗效显著优于INH,而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和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INH。我科为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或减轻肝脏损伤的可能性,使用Dp代替INH。未出现肝功能的明显恶化。
因肝硬化患者不能完善抗结核治疗一线药物方案的全覆盖,故肝硬化合并肺结核病不适宜采用6个月的短程化疗方案,否则易致复发或成为难治结核。故我们应用2DpELfxAm/10DpELfx基本方案,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6]。但同时由于抗痨治疗时间较长,而抗痨药物不良反应又较多,应密切观察,尤以药物性肝肾损害为甚,应予以高度重视。应该适当增加患者热量、蛋白、维生素的摄入,以便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以满足肺结核治疗的营养需要,有条件者可以加用免疫调节药物和中药辅助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根据肝功情况随时调整用药种类及剂量。
参考文献
[1] 马,朱莉贞,潘毓萱,主编.结核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40-542.
[2] 李健,王修齐,杨桂先,主编.药物性消化系统疾病.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7.
[3] 严碧涯,端木宏谨,主编.结核病学.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4] 曾正国,主编.现代实用结核病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402-404.
篇9
中华医学会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建议,对这些肝功能正常,但体内病毒复制活跃(e抗原及乙肝病毒DNA阳性)的病人,暂不进行治疗。这一意见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赞成。
需要明确的是,专家所称的“治疗”是特指“抗乙肝病毒治疗”,因为这类人员此时抗病毒治疗效果不好。但是,转氨酶(代表肝功)正常不一定代表肝脏组织结构正常,这些病例发生肝硬化和肝癌者并不罕见;已发生肝硬化和肝癌者,在病史中也不一定有转氨酶升高。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称数年前感染了乙肝病毒,但转氨酶活性一直在正常范围之内,医生告知不需治疗而未予重视,结果很快进展成为肝硬化。
因此,对于肝功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抗病毒治疗并无必要,但是也不能因此放松对乙肝的警惕。最好的办法就是行肝穿刺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肝穿刺检查就是通过肝穿刺针,利用负压吸引获取少许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这是一种能直接了解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做出较精确诊断的检查方法,是公认的“金标准”,其诊断价值甚至高于血液生化、影像学检查。
很多所谓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实际上还是病人,尽管他们表面上如同健康人一样,但他们的肝穿刺标本中已有炎症病理改变及纤维化改变。有炎症就有纤维化,炎症不控制,纤维化程度就会加重。一些患者平时不注意定期体检复查,又被错误地引导为不需治疗,久而久之肝脏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直到出现腹水等症状才到医院就诊。这时常常已是肝硬化中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篇10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病毒性肝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1-007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educed glutathione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viral hepatitis effect and application value.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 of 130 cases of viral hepat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6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of liver protecting tablets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glutathione treatment, two groups all treat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and nursing after the self rating anxietyscale,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core, total bilirubin,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lbumin, the indicators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
[Key words] Reduced glutathione;Viral hepatitis;Nursing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指由多种的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以肝脏的炎性改变及坏死病变为主的传染性疾病,临床特点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发病率高等[1]。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肝脏功能受损等体征,严重时会出现黄疸、昏迷、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病毒性肝炎一旦不能得到正规临床治疗和护理,可能会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源于人体细胞质自身合成,促进酶反应,影响细胞代谢;加速自由基代谢,保护了组织器官。我院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治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3]。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20~68岁,平均(44.84±5.25)岁;对照组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23~71岁,平均(45.21±5.3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西医基础治疗,包括保肝、抗凝、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对症支持治疗,且附加还原型谷胱甘肽(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0667)1.2 g进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4~21 d。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
1.2.2观察组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①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护士在患者入院后积极了解患者心理状况,重点了解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通过聊天、健康教育等方式向患者讲解肝炎的病因、注意事项、治疗方案、转归和预后,消除其心理压力,争取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鼓励患者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②加强基础护理干预,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对患者用过的器具等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以上,衣物使用环氧乙烷熏蒸;叮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饮食上指导患者以清淡为主,多食用水果蔬菜,避免饮酒,重型肝炎患者则以低脂、低钠、低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护士要加强对患者巡视,密切注意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变化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③针对患者症状进行护理干预。患者恶心呕吐时,护士指导其深呼吸分散注意力;腹胀时可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促进排气,可采取腹部按摩、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或者应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皮肤瘙痒患者进行温水擦浴,叮嘱患者多饮水;有腹水患者遵医嘱使用白蛋白、利尿药物、血浆等治疗,同时记录患者出入量,定期测量腹围与体重,控制尿量,对于出现变化的患者及时与医师沟通[4]。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白蛋白浓度情况。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患者遵医嘱用药、不擅自停药、不滥用药物、饮食合理、规律休息、戒烟戒酒、保持乐观情绪等方面评价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同时调查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5]。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与护理前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发生的病理学改变基本相同,都是以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为主,且伴有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肝脏细胞的再生以及纤维组织的增生,病毒性肝炎一般发病较急,损伤较重,当肝细胞出现了变性和坏死后,肝脏内的ALT会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如果肝细胞的变性与坏死持续加重就会让肝脏无法正常排出胆红素,临床表现为黄疸[6]。一旦出现黄疸,无论是治疗还是护理其困难程度都明显加大,同时传染的可能性也进一步增加,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更加注意。本病临床治疗主要是采取护肝降酶退黄等治疗,乙肝及丙肝患者选择抗病毒治疗加综合治疗,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选择辅助药物治疗,我院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其属于人类细胞质当中的自然合成肽,含巯基,广泛分布在机体各个器官,对维持细胞生物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激活体内多种酶,促进糖与脂肪、蛋白质代谢,影响细胞代谢过程,通过巯基和体内自由基的结合转化为更为容易代谢的酸类物质加速其排泄,因此可在不影响细胞毒效应下保护正常组织,对于贫血、中毒及组织炎症引起的全身或者局部低氧血症患者同样可以减轻组织的受损,促进修复。此外,谷胱甘肽还能保护肝脏合成与解毒,并灭活激素,促进胆酸的代谢,有助于消化系统吸收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7]。
我院在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同时结合了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心理护理消除了患者内心的恐惧,大部分患者出现恐惧情绪,内心焦虑,怀疑自己肝脏已经硬化或者癌变,缺乏对于疾病的正确认知,因此通过心理干预能够调节患者恐惧等负性情绪,使其心理活动趋于平衡,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8]。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基础护理干预,保证患者物品的消毒隔离,由于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和传染性,为此护理过程中保证患者物品的消毒隔离,从接触物污染中减少感染几率,叮嘱患者注意休息,降低体内代谢,增加肝脏的血液流量,有利于肝脏恢复,同时好的精神状态可增强患者免疫能力。指导患者饮食清淡,戒烟酒,防止高盐、高脂肪等饮食加重患者肝脏的负担[9]。护士对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进行针对性护理,通过各种护理手段针对患者症状进行护理干预,恶心呕吐患者深呼吸分散注意力;腹胀患者适量运动,促进排气,还可采取腹部按摩、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皮肤瘙痒患者进行温水擦浴,嘱其多饮水;注意有腹水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治疗,同时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腹围与体重,控制尿量,对于出现变化的患者及时和医师沟通,并给予积极护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0-15]。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幅度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治疗病毒性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及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俞圣月.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65-66.
[2] 李卫国.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757-3758.
[3] 郭清军.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7):3788-3789.
[4] 郑梅君,陈月昙. 28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并发症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13,11(2):138.
[5]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制定.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25(10):324.
[6] 林雯雯,高永良. 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类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2010,19(1):1-3.
[7] Choi J,Ou JH. Mechanisms of liver injury. Ⅲ.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epatitis C virus[J]. 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6,290(5):847-851.
[8] 高丹凤.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进展[J]. 护理学报,2010,17(22):17-19.
[9] Saxena A,Sun W,Luo C,et al. Human serum butyrylcholinesterase: Invitro and in vivo stabilny,pharmacokinetics,and safety in mice[J]. Chem Biol Interact,2005,(157-158):199-203.
[10] 韩名娟,朱海燕,王艳慧. 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0):201-202.
[11] 黎春芳.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4):62-64.
[12] 封三花,张颜伟,赵见文,等.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92-93.
[13] 阿米娜・依明,铁木尔・玉努斯,丽娜.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6):452-453.
[14] 刘振华,李素清,刘宝芹,等. 左甲状腺素对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2):2457-2459.
- 上一篇:微生物培养基报告
- 下一篇: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