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政治;优势
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中国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中已经被广泛采纳和应用。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
初中政治作为中考科目,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是一门德育课,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用政治的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但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政治的理解,对政治的关心程度,对社会的认知还处于朦胧阶段,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相对比较直观。初中政治涉及的知识点理论性、时代性较强,对于生活阅历有限的初中学生而言,政治课是抽象、乏味的说教课。教师往往以说教的口吻阐述着教育内容,把政治课开设成政治理论课,政治教学往往停留在训导的层面上,政治课堂也随之变得苍白和枯燥。而多媒体技术的到来无疑给政治教学带来了生机。
一、多媒体技术授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的逻辑性和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学生往往感到晦涩、难以理解,导致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空洞无用。而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把静态、枯燥、繁多的材料交融于一起,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通过对学生的眼、耳、脑多种感官的刺激,使他们兴奋并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教学效果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
二、多媒体技术授课有利于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
由于知识的深度、学生的经历以及知识的模糊性等因素, 学生在学习中总会对一些复杂的理论难以理解。有些问题,教师讲了半天,学生往往还是不能理解。如果学生的疑难在教学过程中得不到及时、较为满意的解答,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会抑制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个难点很快就化解了。多媒体技术可将抽象复杂的理论形象地表现出来,花费时间不多,还往往会达到一点就通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形象展示,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多媒体技术授课有利于拓展教材内容
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源于教师的口授与黑板板书,这两者速度的局限性极大地限制了课堂信息容量。而多媒体教学具有超越时空的资源共享优势,能使教学信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适当地补充相关的材料和时代背景的介绍,还能根据教学内容收集国际和国内的大事、要事、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把网上最新时政及时引入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说服力,这就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尽管政治课教材时常更新,可读性也大大增强,但毕竟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节奏。利用多媒体教学,增设课外知识,融入社会热点,还能让学生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参与思考与讨论,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收到实效,可谓一举多得。
四、多媒体技术授课有利于减轻教师负担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式,一节课教师要写满密密麻麻的整个黑板,既烦琐、费力、耗时,有时候学生还看不清楚教师的字迹,容易造成对知识点的误解。而使用多媒体技术授课,教师只需课前把教学内容绘制成图片、声音、动画、录像等,在课堂上按照教学程序,把它们一一播放,既清晰又规范,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既节省了写板书的时间,又降低了劳动量。多媒体技术具有一次保存、反复使用的优势,还可减少教师教学板书的重复性,一劳永逸。不仅如此,用多媒体技术授课,教师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板书,可免除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劳累,还可以减少粉尘对教师身体的影响,同时教师可以用更多的精力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同时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结合,使信息检索更加方便快捷,方便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为教师的备课和研究提供极大便利。
五、多媒体技术授课有利于学生情感教育的升华
新课标下的思想政治课要求学生在接受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思想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时代品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情感教育开辟了一条新路,它通过生动的图像、具体的音频和视频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能让学生在教学案例、故事欣赏中赏心悦目,自觉地接受德育中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创造气氛,再现有关场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触景生情,产生共鸣,形成心理上的认可。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到政治授课中,能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深化。
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以其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优化了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授课是解决中学政治课传统僵化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选择,也是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由之路。但我们并不认为多媒体技术授课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的很多环节仍需教师组织实施。但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通过扬长避短、合理运用,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教育,服务于课堂,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授课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胡为民,运用多媒体在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J]. 政史地教学与研究,2011,(70):184.
[2] 孙丽萍.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吉林教育,2011,(5):48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质量 制约因素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物学科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培养更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生物人才,应从高中阶段入手,认真分析制约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因素,优化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生物知识,为其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制约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因素
1.学生基础水平差
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不少生物教师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部分学生入学时具有比较好的生物成绩,但随着生物教学内容的增多以及课程的推进,成绩逐渐下滑。而且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很多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学生生物基础水平较差,未形成连贯的生物知识架构,部分知识点间出现脱节。另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未充分理解生物的重点、难点知识,只是死记硬背。因此,一旦随着生物知识难度与深度的增加,就会感觉不知所措,严重影响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2.教师教学方法不合理
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扮演着领路人的角色,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很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认为自己是教学的主宰,控制着整个生物课堂,而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没有被调动出来。另外,部分高中生物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注重教材理论知识的讲解,使生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不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多媒体技术被逐渐应用到教育领域。然而部分高中生物教师一时难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意识不高。部分高中生物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即便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但也很难使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因此,从整体上来看,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率并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中生物教学改进策略
1.夯实学生生物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教师应采取测评以及询问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情况,尤其应明确学生薄弱的知识点,而后结合教学内容加以合理安排,定期为学生进行讲解,使每个学生充分理解生物基础知识,领悟生物基础知识内涵。同时,生物教师还可将生物基础知识编辑成册,而后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闲暇时间加以消化与吸收。另外,高中生物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及时指导,使学生明白哪些知识需要记忆,哪些知识需要灵活应用,做到有的放矢,为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高中生物教学方法与模式已很难适应当今生物教学实践要求,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首先,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即在课堂上通过积极的引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同时,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讨论、交流等,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其次,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为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生物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积极采用分组讨论法、分组竞争法、动手实践法等,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3.善于运用现代技术
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首先,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积极寻找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的切合点,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其次,积极学习多媒体技术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制作出让学生喜欢的教学课件,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最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呈现抽象、难度较大的生物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切实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际来看,要想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认真分析制约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因素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与反思,不断改进生物教学策略,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实现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谢兆梅.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成效提升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探讨[J].教师,2011(15):99.
篇3
摘要:根据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形势,本文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等一系列建设性方案,并介绍了近几年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群;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计算机基础课程群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所以它不同于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总体要求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方法和技能,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基本能力。
我校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必修课,它是由教务处牵头,各专业院系与计算机系共同协商确定,学生必须选修并通过(具有强制性)。二是选修课,它是由计算机系根据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生的普遍要求提出,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导师或自己兴趣在多个学期内自由选择若干门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如表1所示。
根据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教学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大学公共基础课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也就是表1开设的课程群,学生一年级必修两门计算机基础课程,二年级根据专业方向或本人兴趣选修若干门计算机基础课程;二是结合专业课开设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笔者认为这些课程在学生高年级时由专业教师讲授比较合适,例如会计管理专业开设的“会计电算化”、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电脑美术与动画设计”等等。这样,就可以做到学生本科四年计算机“不断线”。
2典型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不针对特定专业,不包含或很少包含专业性的知识,而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概念、技术及应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根据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更新,教学大纲和教材也应体现出明显的时间性。从目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选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最好是三年内出版的,因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跟上计算机发展主流。
2.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目前高校开设最为普遍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是大学新生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对非零起点的学生,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建议将现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更名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或“大学计算机基础”,该课程的改革思路是:以讲解计算机基础和应用基础知识为主,而将工具性、操作性的内容放到实验课中。
2.1.1调整教学内容
改革后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涉及到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多媒体、通信与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基础性内容,前三项内容属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后四项内容属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认识计算机和应用计算机,并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计算机与信息方面的基本素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虽然涉及到计算机学科的众多领域,但也要力争做到广度优先,广而不细。它的主要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是:
根据上述教学内容,笔者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新教材,书名是《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题解与实验指导》。
2.1.2加强实践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此外,实践教学能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训练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本课程实践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熟悉各种操作系统环境(如Windows、Linux、Mac OS X等)以及数据库和网络实验环节上。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他们掌握计算机知识的程度可能相差很大。如果某些学生对Windows操作环境非常熟悉,并达到了教学要求,就可以让他们学习和使用Linux或Mac OS X操作环境。特别是针对某些专业(如艺术设计专业),直接学习Mac OS X操作环境可能对他们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更为有利。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可以安排课堂教学的上机练习,也可以单独设课供学生选修。每个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认真撰写并完成实验报告,期末通过上机考核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实验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验证性实验上,要积极开展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有条件的地方要尝试开设研究性或创新性实验。
2.1.3建设网络课程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集中授课和上机辅导是两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网络课程是在校园网支持下构建的现代化教学环境,教师可以调度网上的各种资源进行授课,学生课后也可以利用网络课程上的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包括课程介绍、网络课程、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特色创新和政策支持等,如图1所示。本课程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jingpin2007.szu. /jisuanji)。
2.2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
多媒体技术所包含的知识非常广泛,比如多媒体数据压缩、多媒体功能板卡设计与开发、多媒体素材制作、多媒体视频会议、多媒体数据库以及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等等。那么,要向学生传授哪些多媒体知识呢?特别是针对不同层次教学对象(如计算机专业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怎样组织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其教学目标是否有所区别。
2.2.1多媒体技术系列课程设置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知识丰富,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对象的教学要求,将多媒体技术课程分成三门系列课程,即“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它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知识结构有着明显不同。
(1)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或计算机专业专科生。其教学目标定位于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多媒体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能够使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开发多媒体应用系统或创作多媒体作品。它的主要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是: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围绕如何开发和制作多媒体应用系统这一主题,着重介绍多媒体软件开发平台和实用工具软件,并详细地介绍典型的多媒体创作工具的使用。
(2) 多媒体技术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对象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其教学目标定位于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能够设计与开发多媒体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它的主要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是:
(3) 多媒体系统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对象是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其教学目标定位于掌握多媒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能够研究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和特征,并能构建实现不同目的或用途的多媒体系统。它的主要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是:
以上粗略地将多媒体技术知识分为面向不同教学对象的多媒体技术三门系列课程,其基本想法是要避免多媒体技术本科教学内容越来越深,而有的研究生教学内容仍从最基本的问题谈起。因此,针对不同教学对象的要求,多媒体技术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教材应有明显不同。比如,研究生教材与本科生教材在深度和难度不能相同,研究生教材可以有专著性质,而本科生教材就不应写成专著。
2.2.2课程特色分析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或计算机专业专科生的一门侧重于应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其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应用技术对启发学生独立思维以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本课程具有以下特色:
① 新颖性: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新的标准、技术规范以及多媒体硬件设备和工具软件不断出现,版本也不断更新。这给任课教师讲授“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课程教学既要维护学科的系统性,又要体现多媒体应用技术的最新成果。
② 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上机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逐步掌握各种多媒体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的使用技能。
③ 全面性:本课程介绍了从各种媒体创作到多媒体应用软件制作所需用到的全部多媒体工具软件产品,比如音频编辑软件Audition、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Flash或3ds max、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以及多媒体著作工具Authorware等,它们将为学生今后开发多媒体应用系统打好结实的基础。
2.2.3加强实践环节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实验对计算机硬件要求比较高,特别是音频、动画和视频制作部分,一般的PC机难以满足要求。下面是多媒体实验室的软硬件清单以及本课程应开设的各类实验名称。
实验名称后面的数字是建议上机学时数,教学上机总学时数不应低于36学时。在实践方面要求学生掌握音频、图像、动画和视频制作和编辑处理,并能够开发或集成多媒体应用系统或多媒体作品。因此,在每种媒体实验中都要布置一些创作任务,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音频采集与编辑实验要求学生创作一段自己朗诵或对白的声音,加上背景音乐,然后再做一些音效处理。若计算机配备了光盘刻录机,那么学生就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声音刻录到CD光盘。
学生在掌握多媒体知识和基本技能后,可以进行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它的教学过程是: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综合实验的题目,再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并利用以前实验积累的各种素材,最后完成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制作。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设计出富有创意的多媒体作品。
2.2.4改革考核方式
根据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传统的理论考试不太适合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多媒体应用能力方面,因此必须改革考试方式。通常的做法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一半,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和多媒体作品等。对于综合实验可以通过学生提交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和答辩情况,全面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多媒体技术不仅使计算机应用更有效、更接近人类习惯的信息交流方式,而且将开拓更多的应用领域,使信息空间走向多维化,使人们思想的表述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多媒体技术为这种自由提供了多维化空间的交互能力,今后人们将会越来越多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各种创作活动,也会有更多的、更成熟的多媒体新技术逐渐充实到各个层次对象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中,使多媒体技术系列课程更加合理、更加完善、更加科学。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实践表明,只要我们能够构造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提高综合信息素养。
2.3“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
近年来,计算机及其游戏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游戏产业有望成为引领21世纪的主导产业。为了使在校学生了解计算机游戏制作过程,熟悉游戏设计和开发的原理与方法,我校开设了“计算机游戏设计”选修课。该课程主要介绍游戏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必备的专业领域知识和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游戏设计和开发过程,二维游戏图像处理技术、三维图形学基础、计算机动画技术、游戏角色动画与游戏场景制作技术,以及二维游戏、三维游戏的基本编程技术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游戏设计和开发过程,熟悉游戏设计和开发的各种原理与方法,并掌握当前流行的游戏设计和开发软件工具。
2.3.1高校游戏课程现状分析
在开设“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之前,对目前高校游戏类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主要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 设置游戏美术设计与游戏程序设计相关的专业,培养游戏设计与开发的专门人才。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较早开设了计算机游戏设计方向,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动画专业也开设了游戏设计方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东商学院、湖南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等设置了游戏相关专业。
② 计算机专业开设游戏类的选修课程。如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游戏软件设计”课程,浙江大学计算机图形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
③ 将职业培训与高校学历教育相结合,联合开办游戏开发设计专业。如北京汇众益智公司(游戏学院)与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在内的十几所高校合作,联合开办游戏开发设计专业,加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国游戏产业实际需求的接轨。另外,像首都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等就联合社会培训机构,开设动漫游戏设计或游戏软件开发专业。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到,目前多数高校所开设的游戏类课程,都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程序开发能力或美术动画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专业游戏开发或设计的能力,还没有高校面向其他专业开设普及型的游戏类课程。我校尝试面向在校学生开设普及型的“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以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有益探索。该课程首次开设即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数字娱乐技术。
2.3.2 “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内容
由于游戏是一种集剧情、美术、音乐、动画、程序等为一体的复合技术,在整个游戏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涉及到游戏策划、游戏内容编辑、游戏美工、音频制作、游戏开发、游戏测试等多种角色。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是:
通过上述教学内容的安排,基本能够使学生了解游戏设计和开发的过程,并在课程结束后利用Photoshop、Flash、3DS Max制作简单的游戏角色和场景,或利用程序设计语言开发动画和简单的游戏。
2.3.3课程特色分析
“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面向在校学生开设,其目的是使学生紧跟数字娱乐技术的发展,了解计算机游戏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并掌握简单的游戏制作工具和技术。我校将该课程引入计算机基础教育之中,使其成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主要表现为:
① 创新性:将“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引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并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群中将其安排在“计算机应用基础”、“VB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课程之后,从而使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基础和多媒体软件制作技术等。
② 基础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游戏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并强调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游戏设计与开发的过程,掌握游戏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③ 实践性:本课程采用实践性较强的考核方式,课程要求每位同学针对自己熟悉的游戏完成一份分析和评价书外,从游戏贴图制作、三维角色和场景制作、游戏动画制作、Flash游戏制作、二维或三维游戏编程等题目中选择两项完成,以便作为最后成绩的考核。
3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为了保证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我校建立了有关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评价机制。除了参考文献[1]提出的十一条评价条目外,还建立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群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连续扩招的情况下,我校大力加强学生基本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建立起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先后成立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中心”、“英语口语测试中心”、“普通话测试中心”、“应用心理学研究和咨询中心”和“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用于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外语能力、普通话基本功、心理和身体等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便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中心的测试内容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综合技能测试两部分。理论知识考核直接与两门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挂钩,通过者即认定理论知识考核为“合格”。综合技能测试与若干门选修课直接挂钩,目前暂定为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数据库应用技术等四门课程,学生可以从中任选两门课程参加上机测试,两部分测试内容都通过者即可获得深圳大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合格证书。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手段,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热情,尤其是选修课。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群是相辅相成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未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正规教育和严格训练才能培养和造就出来。
4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群及其教学内容应根据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做到“与时俱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全球教育大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必然结果。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6年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王志强,黄云森.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探讨[C].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4年会学术论文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理念;任务驱动法;考核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183-01
一、多媒体技术概要
多媒体(Multimedia)一词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在计算机领域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技术是近年来计算机领域中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它有着极强的渗透力,遍布教育、科研、娱乐、医疗、人工智能等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媒体在计算机领域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硬盘磁带和半导体存储器,常译作称为媒介;另一种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即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如文本、图形、图像、声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综合讲述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开发和应用,这些内容的学习,为今后开展多媒体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媒体技术的三大模块
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模块:第一个模块是多媒体技术基础:这一模块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其内容包括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项目的创作、颜色基础、美学基础及计算机多媒体外设的基本原理和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等。第二个模块是多媒体软件应用部分:这个模块可以让学生掌握多媒体作品的制作知识,如应用软件制作图形图像及动画素材、数字音频和数字视频的处理、多媒体作品制作等。第三个模块是多媒体的前沿技术、综合技术,这个模块能让学生了解到目前多媒体技术的标准和体系及发展动态、应用领域等。
多媒体技术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知识的时效,使学生能掌握流行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使用,及时了解多媒体的技术前沿。
三、教学理念与方法
(一)教学理念。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多媒体知识和应用技术,提高专业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只是由于这门课程开设的较早,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基本理论在其专业应用上的重要作用。事实说明,通过理论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技术的本质,提高专业洞察力、锻炼专业研究能力;通过对应用软件的操作训练,则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多媒体软件设计制作作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音频、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处理多媒体信息的能力。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将从教学方法和上机任务等方面,对“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及教师的帮助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带着驱动“任务”积极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
多媒体技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包含各类应用软件,任务驱动法是学生熟练掌握应用软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驱动“任务”设计难度要有层次性,操作要有可行性,同时在重视任务完成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机时学生可以模仿课堂中的实例讲解,也可做指定的任务,或者自由发挥,教师在上机时要及时的给予指导。
教学中设计了如下任务:
学习任务1:多媒体在幻灯片中的应用;主要是了解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各种多媒体元素,并在PPT中应用。
学习任务2:图开图像的获取、编辑、制作;主要是了解图形图像的存储格式,掌握图形图像的获取途径,重点掌握PHOTOSHOP中的选区、图层、路径、蒙板、通道和滤镜等应用以及了解coreldraw的图形绘制功能。
学习任务3:数字音频的编辑和处理;主要是了解音频的存储格式,掌握音频的获取途径,掌握音频的录制和编辑方法,音频的特效处理和数字化采样合成等,重点掌握goldwave的使用。
学习任务4:视频的编辑与制作;了解视频获取及其类型,掌握windows movie maker的基本使用。引导有能力的学生自学premire。
学习任务5:动画的编辑和制作。了解动画及其类型,掌握flash的基本使用,创建动画流程和方法,动画的保存与输出。引导有能力的学生用制作动画。
学习任务6: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了解网站的工程化设计与方法,了解网页设计流程,掌握网页三剑客设计软件的使用等。
实验学时安排16学时,机动4学时,每次上机任务都要打包上传,做为平日成绩的参考。
(三)成绩考核机制。“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根据这一特点,将该课程的最终成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笔试的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基础理沦知识的掌握,这部分的成绩占60%,另一部分,主要以日常作业、多媒体作品等形式反映和考核平时成绩占40%。
另外一种考核形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资格考试的内容和技能,鼓励学生取得相关的资格认证,引导学生树立一个短期的学习目标。取得相关资格证的同学,平时成绩加15分,这样能有效地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习收益最大化。
通过以上考核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基础,更主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结束语
本文以“任务驱动”课程设计思路,对《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打好理论基础和同时,掌握各种应用技能,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进一步学习多媒体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舒松,何新洲.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课程实例教学[J].科技经济市场,2009,7
[2]朱诗孝.案例教学法在实用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电脑,2009,10
篇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课程体系结构;交互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3-3514-02
Reflections o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Multimedia Application Technology
QI Jian
(He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Qinhuangdao 066311, China)
Abstract: Multimedia technology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The course Multimedia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s in accordance with teaching law. It makes Multimedia technology get more reasonable and more effective use in Classroom Teaching. It is important to stress the completeness and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course as well as to reflect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while teaching. The teaching goal is reached by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Key words: Multimedia technology;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 Interactive learning
多媒体是将文字、数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表现形式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系统,集中到同一个系统中,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和配合的整体。多媒体使人们能以更加自然与更易接受的方式(交互式)来处理和使用信息。多媒体技术是指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对当前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大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的基本理论以及分析方法和应用技术对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背景
我国为了进一步提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该意见对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教育目标、课程建设目标、重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和教学要求、课程设置等做了详细规划。《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就是面向高等教育学生而设置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的课程。
2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体系结构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全数字技术。多媒体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它满足了信息化社会建设的需求。现代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多模态转换、压缩编码)、数字图像技术、数字音频技术、数字视频技术、多媒体数据存储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超媒体技术等。多媒体系统按硬件组成分计算机硬件、多媒体计算机所配置的硬件、多媒体I/O控制及接口、多媒体的核心系统、创作系统、应用系统;按照功能分开发系统、演示系统、培训系统、家庭系统;按照应用分多媒体信息咨询系统、多媒体管理系统、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多媒体通信系统、多媒体娱乐系统等。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变化都很快,这给我们跟踪和学习计算机先进技术创造了条件,同时也给我们讲授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多媒体技术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适合利用教学资源共享,进行教材立体化建设和教学网络化实践。
2.1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是使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多媒体数据的特点和基本处理方法,熟练掌握应用多媒体创作工具设计多媒体作品的基本技能,培养应用多媒体工具软件创作多媒体软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尤其是让学生自己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应用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技术的掌握。
2.2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设置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全书分为多媒体应用入门、多媒体技术基础和多媒体制作三部分,涉及多媒体基本概念,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多媒体项目的开发过程和应用领域,以及PowerPoint、Photoshop、Flash和Authorware等主流多媒体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多媒体与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开发的美学设计、数据压缩技术、光存储技术、数字音频技术(声音数字化,音频压缩标准,声卡,音频处理软件,MIDI,语音识别)、图形图像技术(图形与图像异同,图像数字化及压缩标准,扫描仪)、数字视频技术(视频数字化,视频压缩标准,摄像头,视频编辑软件,DVD制作)、多媒体软件开发技术,多媒体教学系统,电子出版物,流媒体技术等等。本课程除了向学生介绍多媒体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现有的一些多媒体软件制作作品,课程任务的安排是和授课内容相结合的能够适合不同起点、不同层次学生多媒体技术的需要,并具备必要的技术深度。针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设置,由于本课程重在让学生掌握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和了解多媒体软件的使用过程,因此本课程的课程讲授课时与实训课时安排做到1:1。
2.3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成绩评定
评定学生成绩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试卷,包括单选题、多选题、问答题、计算题。主要测试学生多媒体的基础知识即理论部分掌握情况。第二部分作品设计,需要3-5人共同完成一个作品。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本课程侧重于作品设计,由于现在的大学生自主性较强,并且个性宣扬,通过最终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可以为教学收集一些优秀的作品,也能够从作品中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建设创新点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建设,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促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
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进行传授,学生的各种感观都被激活,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课程上课比较灵活,重在要开拓学生思维,加强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交互式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交互式学习中,侧重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具备获取知识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向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在交互式学习中,主要由学生动手操作,主观能动地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虚拟现实是多媒体计算机所营造的交互式虚拟世界,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形象逼真的感觉,加以一些接口操作设备,学习者就可以低成本地进行各种参与性很强的学习活动。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式学习。在实践中建设了课程教学专题网站,提供师生之间交流和资源建设的平台,加强师生沟通。按需培养人才。为了面向学校、广告公司、电子商务应用等岗位群,培养师资队伍、多媒体综合应用开发人才。学生学完本课程以后,可以直接根据社会需求,制作出符合他们要求的作品甚至可以去参加比赛。
4 结论
总之,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建设能够让教师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及相关软件的基本操作,具有一定的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能力,且能够将基本操作综合地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能得到开拓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党向盈. 非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与研究[J].科技信息,2009(31).
篇6
【关键词】外科手术学多媒体技术教学
外科手术的复杂性、个体性决定了其教学过程的难度。传统的外科手术教学为教师做手术示范,学生直接观看,往往有很多手术细节难以被学生观察清楚,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较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将不易单纯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抽象复杂的手术过程形象地表现出来,变抽象思维为形象认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提高外科手术学教学的效果。为了适应本科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在外科手术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手术学教学,反思如下:
一、多媒体技术在外科手术学教学中的优势
1.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采用动画,使讲课生动有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讲解手术器械和基本手术操作时,适当插入小段手术录象,此时的场景就如同在手术室现场学习一样,很快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从感知上直接了解到手术的过程,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1.2丰富了教学内容
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事先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但同时一节课可以播放多个手术录像片段,还可以介绍与手术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国内外研究进展,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图片信息、动画、手术录像、疾病实例录像或三维虚拟现实等使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可以收到常规教学不能达到的效果。教师还可以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站或内容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相应的边缘学科内容和相关专业的前沿知识,使学生的视野更宽,起点更高。手术过程中的细节,由于视野、视角的的关系,很多时候只有手术者本人可以看清,而助手、参观者往往看不清楚,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手术操作的细节放大,配以教师的讲解,可以清晰地展示手术过程。
1.3有利于学生回顾基础知识
讲授外科手术学必然联系到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等基础理论,尽管这些课程学生在上理论课时已经学习过,但由于时间间隔太久,加之解剖、生理、病理等内容十分抽象和复杂,绝大多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比较陌生,而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讲课时并未注意到这一点,造成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感到手术学难以掌握。因此,我们在制作课件时,结合丰富的解剖图片和自己录制的手术录像以及病人临床资料,通过这样的引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把学过的解剖、生理、病理知识与各种手术方式联系起来,整体、全面的学习外科手术学。
二、多媒体技术教学存在的不足和对策
过分强调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忽视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在手术学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却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结合具体手术进行教学,缺乏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指导学生,也使学生缺少手术过程中的体会,这些都不利于外科手术学的学习。而且有的多媒体课件内容繁杂,教学变成了各种媒体的堆积,反而会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也是应注意避免的。多媒体教学能加大课堂知识容量,缓解目前教学内容与课时较少的矛盾,但是课堂容量过大、进度过快,可能使学生思维跟不上,不能理解和及时巩固已学课程内容,其结果是适得其反。因此,合理组织教学进度,把重点和难点分清楚,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在多媒体教学中更应该引起重视。
三、体会
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生动,使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理解手术细节,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外科手术学的特点是实践性和技术性强,学生学习起来较困难,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手术学教学相关内容的各种信息、画面(如人体解剖图谱、手术步骤、检查方法等),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加深了学生们对外科手术学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建立了终生难忘的感官认识。总之,多媒体技术在外科学手术学教学中的运用是实现优化教学有效的途径,并且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升级和改进,多媒体技术必将在外科手术学教学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炽阳,陈功立,李玉艳等.多媒体技术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5(4):257.
篇7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程 多媒体技术 有机整合
当前,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已经确定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地位,同时强调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有效整合。初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成为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探究课题。下面我结合近几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就初中数学课程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整合这一课题谈谈认识和体会。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思路不断拓宽,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等等。因此,在当前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初中数学课程与多媒体技术有效整合显得意义更深远和重大。这就要求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将课程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整合。
一、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理念的整合
理念是一种上升到理性化的观念,它具有稳定性、长效性和指导性的特点。构建科学的数学课程理念是高效地从事数学教学的起点,那是因为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学理念中专门有一个专题阐述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其他理念也或多或少地涉及了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不仅被视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情感交流的工具,而且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建构数学知识体系时首选的考虑因素。从而重新思考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多样性,以及如何在多媒体技术辅助下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在学好基础知识和追求创新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与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如何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必将改变我们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内容、框架、运用和评价的认识与看法,因此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程理念的整合是初中数学发展的必然。
二、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能够打破数学知识间的条条框框,使传统的代数、几何、三角等知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使其融会贯通。初中阶段,新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知识按照学生的学习层次分成四部分,然后按照不同学段融入学生的学习领域。而这些内容新课标只给出了具体目标,没有对教学具体内容、教科书编写、教学编排等问题作出直接统一规定,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富有弹性和选择权。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人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获得信息,尤其是一些数学信息的处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完成会显得快捷方便,使数学知识显得更具有应用价值。即使那些繁琐的数字计算,也能在多媒体上加以实现,使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快捷高效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成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利用多媒体能够更方便地寻找数学学习中的学习规律,使学习规律的观察与验证得以有效进行。正是借助多媒体技术,才使现代数学知识能够及时进入课堂教学中,同时才有可能将原先那些繁琐的计算进行简化,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进行探究与创新,开展有效自主学习。真正实现了初中数学内容的弹性化、学生发展空间的扩大化,使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和发展,因此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是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
三、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的整合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会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多媒体技术下,能够引起数学教师对教学理念的反思与课堂教学变化的关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所带来的最根本的变化就是教师角色及作用的转变、学生地位和学习环境的变化,我们不再是课堂教学知识的唯一提供者、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伙伴、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不单单是从听与写中获得知识,而是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进行有效学习;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学中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究者,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体验者。这样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理解、探究数学知识的平台,把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初中数学知识走出课本,走向生活,更加形象具体化,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做到了真正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考试,回归社会生活。
篇8
2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教学的具体组织实施计算机技术在当今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育同科技有机结合的完美产物。由于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出现,一些在普通条件下原本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同时,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因此,必须要切实加强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研究和组织工作。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多媒体信息处理 "这门课程的地位更需要不断提高,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教学改革要深入进行。
2.1 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国家教育部门关于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三层次方案的指导下,我国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其中,作为第三层次的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正是面向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设置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同时,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领域里的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了严峻挑战。其一,要明确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教学的内容架构。教学内容要及时跟进技术的发展,这是教育教学的必然规律。在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教学工作中,要完善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多媒体硬件、多媒体软件应用设计三大内容,突出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地位,巩固好教学工作的基础;要强化硬件和软件应用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着力提高多媒体硬件、多媒体软件应用设计的水平。其二,要明确教学目标。任何教育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固然重要,但是,没有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任何努力都于事无补。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多媒体系统的基本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切实掌握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声音信息处理技术、图形图像信息处理技术、视频信息处理技术、动画处理技术等基础知识,熟练使用Photoshop 等多媒体信息处理的基本技巧;要明确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大批既具备扎实的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又熟悉多媒体硬件和软件的灵活应用的高素质人才。
2.2 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综合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教学实际,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课程教学规律,做好教学工作。宏观角度而言,就是要抓好教学的两阶段论。即是说,将一学期的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期学习阶段和后期学习阶段。在初期学习阶段中,教师要对教学项目涉及的多媒体技术软件进行正常的教学,要向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和任务,巩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的初步目的。在后期的第二阶段中,教师要设计一个相对复杂的开发项目,明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同时,让大家在经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后,发挥个人的专长,组建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个过程,实现扬长避短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目标,激励所有学生用心参与项目工程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多媒体技术课程主要是围绕各个媒体对象的创建、编辑入手的,每一种媒体对象涉及相关的多种专业性软件。如文本对象中的 Word 编辑软件,图像处理中的 Photoshop,音频处理方面的 GoldWave,视频处理方面的 Premiere,多媒体合成制作方面 Authorware 等等。具体到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就是要在每个阶段和过程中将与软件应用相关的背景理论知识介绍给大家,然后,主要由学生动手完成这一系列的任务,学会使用各种各样的软件。其一,文字编辑方面。要精心组织和编排好截图工具 Hypersnap和 PowerPoint 的教案,鼓励学生们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其二,图像处理方面。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设计食品的包装纸盒的案例,让大家在初步掌握了 Photoshop 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去实现上述目标。其三,音频处理方面。让每个学生将自我介绍录音,在完成个人自我简介后,再配以音乐背景合成。其四,动画处理方面。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大家将个人的照片输入到电脑中,制作出人物的不同年龄段的成长过程的浏览,增加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会软件的使用和技巧的运用。其五,视频处理方面。引导大家制作一属于自己的电子相册。其六,多媒体合成。在完成了上述对文字、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信息的初步处理后,进行多媒体集成就提到了我们面前。在多媒体合成过程中,要将 Authorware 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告诉学生,增加他们的认知和储备。然后,引导他们用 Authorware 完成拼图游戏及个人简历的制作。
篇9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初中英语教学 应用
1. 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作用
1.1优化教学效果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的进行英语学习,提高自身学习效率。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英语教师可以向学生全面传达所要教授的知识,让英语教学更有实效性。
1.2营造语言环境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需要的是一个语言的环境和氛围,传统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来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枯燥的讲课方式,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英语教学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非常形象的语言环境,增加了英语内容的学习乐趣,提高了学习英语应用的灵活性。
1.3丰富课堂内容
英语教材尽管经历了多次修改和完善,但是依然无法脱离沉闷和死板的本质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教材内容更加的生动和灵活,不仅仅只局限于教材,可以在教材内容基础上进行拓展,丰富教学内容。这样避免了英语教师只注重教材内容的讲解,填鸭式教学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知识量的增加没有支持。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的知识不仅有深度还有广度,丰富学生内心世界。
1.4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学习势必事半功倍。在英语学生中,培养兴趣是教学的首要目的。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相应的增强了学习欲望,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
1.5提高学生能力
多媒体教学代替了传统教学中板书的使用,节约了时间。也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对不懂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让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反复听教师的课件,增加基础知识。而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知识之后学习新的知识,做到应材施教。
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措施
2.1应用的误区
(1) 形而上学的教学偏差
部分英语教师在课件的使用中,往往过于注重课件的观看效果,忽略了实际教学效果。课件中加入了太多的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影像和音频,混淆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也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2) 教学沟通的影响
教学需要的是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毕竟是需要教师的讲解与解答,如果课堂只是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一类的课件给学生,违背了改革初衷。多媒体技术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进一步展现教师知识水平和魅力的方式,不能阻碍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口语的应用教学会受到严重影响。
(3) 忽视教学主体
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学生的接受好坏才是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一味的只是利用课件来教学,没有加入教师自己的教学思路,没有做到以教材为主,学生无法接受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就等于零。盲目的采用多媒体造成了教学的失败。
2.2教学应用措施
(1) 加强教学实践
初中的英语学习,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只是背单词,熟读语法,还要对语言进行有效应用。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根据教材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不仅局限于课文的内容,也可以加入生活实际中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灵活性。
(2) 加强师生的互动
减少传统教学中教的成分,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效果,让学生在观察屏幕课件的同时,也听取教师的进一步阐述,同时利用问题与学生以问答形式,将课件的内容进行消化学习。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英语是陌生的语言学习,兴趣的培养最为重要。所以在教学时,需要挖掘学生的潜在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站在学生兴趣的角度选取课件,增加学生视觉与听觉的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一些疑难的语法等问题,可以设置虚拟场景,将语言用一个画面的形式展现出来,提高学习的理解能力。
3. 结语
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无法满足教育改革的深入要求。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新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避免传统教学中的枯燥和沉闷的教学方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让学生的得到了全面发展,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质量。
篇10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高三生物复习 范例 帮助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86-02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3+X”形式中无论“X”是单独150分还是文理基础或文理综合试卷,都离不开“以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主题。如何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对平时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其适应新的高考考试模式变化的能力,是每位高三老师都在思索的问题。笔者有幸赶上这一趟车,参与这几年的高考生物备考复习指导。如何使变化中的生物复习效果最大化,与其他众多实践者一样,我有过“山重水复”的担忧和困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我深深地体会到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所带来的“柳暗花明”的欣喜,感触颇多。本文从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入手,着重论述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并结合这几年作者使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高三生物备考教学的一些范例,谈谈多媒体技术对高三生物复习的帮助。
1 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手段,使表现方式多样化
粉笔和黑板是传统教学的主要工具,这样的教学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呆板。而多媒体技术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声、色、光的传递,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它能将一些在传统教学条件下难以实现、难以观察到的生理过程、实验等通过屏幕呈现在学生眼前,使生涩、抽象、陌生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对一些微观抽象的知识处理起来比较困难。例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时候,单靠教师口头描述或重点板书,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解释,学生也很难突破教学重难点,结果也只能死记硬背,课堂效果不高。笔者在复习这一考点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相互之间的变化动画,可以更形象直观地演示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并可分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和两者相互间的比较演示。模拟演示出每一个时期的重要特征,尤其突出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特点,同时又可将微观过程(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曲线(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有机结合,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行为及数目变化的理解和掌握。
再如,在必修一第六章的“细胞分化”中,学生很难理解细胞分化及其根本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笔者在复习该部分内容时借助了适量的动画和图片,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人体从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整个过程(选修3),克隆羊多莉的产生过程(选修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必修1、选修3和选修1),直观可视的形象使学生对这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接受快、理解深、记忆牢。这样学生既能较好地掌握细胞分化的概念,分析其原因,并能理解全能性的概念,同时学生利用已掌握知识,对各个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老师可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在各基础知识之间进行思维转换,不仅加强了对学生认识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而且促进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达到多赢的复习效果。
备考复习过程中,还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如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基因的表达,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和生物实验等等,多媒体技术也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使课本上生涩难懂的文字、生理流程图变得形象具体,使实验步骤更加清晰。
“百闻不如一见”,逼真的情景、动感的画面以及动听的声音能更好地再现学生所学内容,刺激着学生的视、听等多种器官,大大提高了复习效果。
2 多媒体技术增大了复习课堂容量,使复习课高效化
在传统的复习模式中,教师讲解知识点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板书画图等,学生则忙于做笔记。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复习进度和深度。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节约大量时间,把板书的时间用于知识点的概括上,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多角度多层次的发问和引导思考分析,然后跟上典型题目的练习,并及时进行变式训练。这样既能巩固和加深基础知识的记忆,同时也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并能成功迁移的能力。
在第二轮专题复习中,以“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为例。这是一个跨度大的知识体系,涉及到必修1和必修2模块的重点内容。如果单靠教师分类介绍各知识点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教学成果”。笔者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归纳出这一条主线的同时,还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制了与高考相符合的题型——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和非选题,适当选用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卡通画用来鼓励和表扬。这样一来,教师不但在课堂节约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了学生实践运用练习的数量,以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活跃思维。
不难看出,多媒体教学的大容量是传统复习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抽象为具体。多媒体教学的合理运用不仅有利于储存大量的信息,还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又适度紧张的课堂氛围,从而保证高考备考的高效和优质。
3 多媒体技术优化了课堂氛围,使课堂趣味化
学好生物往往需要反复理解和记忆。对于生物复习课,教师如果只引导学生以单纯的记忆学习生物知识,课堂就显得枯燥无味,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常出现复习了后面忘了前面的现象。笔者认为,学好生物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必须要重视课堂气氛的营造。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笔者在复习相关考点的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多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去认识周围生物学现象。在复习课上尽可能把一些重要的生物图片、动态画面展示给学生,如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大头婴儿图片,又如胚胎发育全过程、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过程等等,当我们复习到相关考点的时候,尽量把涉及到的生活生产实际相关内容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又能拓展知识层面。提高学生生物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绿叶衬得花更艳”,多媒体教学的恰当运用使得生物课堂的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效果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多媒体教学具有如此多的优势,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所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笔者认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课堂是否使用多媒体,采用哪种多媒体技术,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我们应努力寻求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使之各施所长,从而取得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 上一篇:生态修复的要求
- 下一篇:对财务工作培训的感想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