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

篇1

一、学年初有计划,学年终有总结。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每学年初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是重点内容之一,并且有明确的要求和安排,年级组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是以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为依据,结合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计划,班级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则根据学校和年级组的有关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计划。计划体现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总结验证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资源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联动。作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授予的健康促进金牌学校。我们充分利用健康教育所,疾病控制中心,社区街道等社会力量,为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收集更多宣传学习资料和学习参观培训机会。在各类健康主题日之际,积极与社会联合组织“青春期生殖健康图片展”、“防毒防艾主题教育”、“健康教育征文漫画活动”、“拒吸第一支烟做无烟下一代签名活动”等。通过短信平台,家访,校园网络,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渠道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家校联动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学校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充分利用晨会、午会广播、校园网络、校报校刊、校园网络、板报、宣传橱窗、班会、课堂等多渠道宣传教育。除此之外,每年一次的科技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也注重穿插相关教育。多渠道的宣传也给多形式的教育创造了条件。校医的《健康知识》专题讲座,班主任组织设计开展的“如何看待早恋”、“男女生如何正常交往”、“爱情与友情”等主题班队课。专职心理老师《考而不死视为神》等考前焦虑心理辅导讲座。《青春期健康》讲座主题教育录像收看等。

四、课堂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科德育作用,课堂教学教育中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社会、语文、科学等课,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突出其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这是我校在近年来及今后德育工作和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开拓发展方向。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提倡全员德育的切入口。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结合新课改标准,学科渗透德育,应该作为德育工作实效性体现的有效途径。我校坚持全员德育的理念,在全体教师的培训学习会上积极提倡和灌输这一理念,同时经常性向全体教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培训等讲座。促进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稳步发展。

五、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在新的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师掌握心理辅导的方法,及时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已成为一名成功的老师必备的条件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备受学校重视,心理专职曾鹏老师本身也是一位钻研兢业型教师。作为在嘉兴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曾老师,在校内多次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心理辅导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联合教科室、德育处一起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课题,如《青春期叛逆心理和家庭教养方面的研究》,《住校生生活适应性问题的探讨研究》等。在心理专职老师的带领下,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应该是起步早,理念新,意识强,见实效。学校心理辅导室给很多青春期遇到困惑的学生,给家长教育孩子遇到迷茫,给老师遇到问题学生束手无策时给予及时的指导点播和帮助。曾鹏老师作为我校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多次被电视台,兄弟学校等邀请给家长老师们做讲座辅导,得到大家的认可好评,也充分体现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辐射作用。 《1》小编推荐与 2010年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关联的文章:

                

查看更多>>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短暂的,只有不断地锤炼和陶冶自己情操的人,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体现出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质。为了让孩子们愉快的度过一个充满困惑的青春期。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2》小编推荐与 2010年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关联的文章:

篇2

【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升高,文化素质也在逐步提高,少年儿童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身体发育早龄化;社会经验更深。这些“发展”既有他的作用,也存在不利之处。因此,怎样对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使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是当代教育所面临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心育;寓教于乐;心理辅导;关注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升高,文化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使少年儿童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身体发育早龄化,60%的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前后就进入青春期;社会经验比以往学生更加宽阔、更加深(或者说现在的少年儿童比十年以前的同龄孩子所知道的要多几倍或者十几倍)。这些“发展”既有他的作用,也存在不利之处。

对几所小学的调查发现:其一、有的学生对于青春期有关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是“无知”,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无法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卫生保健,甚至心理上也出现很大的“波动”,造成思想压力大、情绪低落、成绩大幅度的下降等各种不利的因素。其二、现在小学生也存在“早恋”的现象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早恋”的内涵或者说起概念等等根本一无所知,所以这种现象也可称之为“幼稚”,但这种现象如果处理不当或者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其后果往往是不好控制的。

因此,怎样对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使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而健康成长,是当代教育所面临的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中学生诸多心理问题,一要通过各种渠道,及时解决;二要采取措施,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1. 青春期心理辅导

1.1 寓教于乐

学校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教育。在教学中,根据实践与应用性的要求,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于多种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如角色扮演、绘画、想象、辩论、演讲、表演、参观、调查等。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辅之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如,在体育课的户外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自我保护的技能以及进行适当的意志品质的锻炼;在综合实践课上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学校还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团队活动、课外活动及班级管理中。通过升旗仪式、“手拉手献爱心”等活动,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受到陶冶;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如我们要求各班开学之初一定要组织学生开展班干部竞选活动。通过竞选,同学们培养的是能力,锻炼的是胆量,得到的是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利用校园广播及板报,设立心理健康专栏,适时举办相关讲座,内容包括人际交往的方法、学习心理、自信心培养、考前心理调适等,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1.2 多方合作

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问题不仅来源于学校,也与家庭、社区环境密切相关。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决不能忽视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作用。学校环境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学校应将优化、美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绿化校园,配合社区净化周边环境,如清理出售不良报刊的地摊及游戏厅,减少或消除不良因素对学生心灵的影响,让学校、家庭、社区形成一张大网,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2.采取措施,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2.1 预防、矫治、发展三结合原则

我们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就是为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偏差的发生。我们在对他们进行积极教育的同时,还应及时采取心理辅导,对他们进行补偿性教育,以控制或消除他们已产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偏差。学校创建心理咨询室,选择有心理辅导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口头咨询,书面咨询,电话咨询,报刊咨询等,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矫治。

2.2 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原则

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每个学生由于成长的过程、成长的环境、生理和心理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这就造成了学生个体的差异。这样一来,在心理辅导方面,就需要教师做到“个别学生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但作为学生,他们之间又存在着很多共性的地方,因此我们还要采用集体辅导。集体辅导是相对于个体辅导或个体咨询而言,作为心理辅导主要形式之一的集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广大中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从整体上看是健康的,即使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某些“问题”,其大部分还是成长过程中伴随出现的发展性问题。以改善适应、促进成长为主的集体心理辅导在学校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它所服务的学生群体仍为少数。依托于课程教学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虽然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上发挥了不容置疑的作用,但由于人数众多,个体咨询势必使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应接不暇的局面,即心理健康工作者纷纷成为“救天队员”,疲于应付一个个前来求助的学生,而无法顾及那些同样需要帮助却没有勇气走进咨询室的学生们。在增强学生适应能力的过程中,集体心理辅导比传统的个体辅导更有成效。

总之,在当前的中小学教学中,心理辅导还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怎样有效利用心理辅导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指导,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心理辅导老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协助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明主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东北师大出版社,2005年第1版

[2]李百珍主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3]刘翔平. 周俊华.《学校心理学的服务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

篇3

初中生 心理问题 人际交往 青春期 健康成长

目前,中学生的健康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正值青春期,随着生理和心理不断成熟,他们被各种问题所困扰,例如,人际关系方面,身体方面,学习方面,因此,让我们都来关注初中生心理健康已经提上了重要日程。作为班主任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变化特征,要开展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适时适地进行心理上的指导,尽快使其摆脱心理阴影与障碍,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使之顺利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

一、初中生面临的第一大心理问题——人际交往

初中生在心理问题上主要来自三方面困扰。其一,同学间关系。初中生内心有强烈交友需要,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单纯盲目,有时会发生同学间、朋友间不融洽,孤独倾向是不可避免的,有时还会发生矛盾或造成不良后果。其二,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为父母严重代沟,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子成才,只是一味重视学习成绩,不能理解孩子的压力,不能正确的对待和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一味简单粗暴,加剧了孩子内心心理的冲突和矛盾,使之形成叛逆心理。其三,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初中生面临青春期时,心理变化特别大,表面上看他们长大了,其实心理上特别脆弱,他们希望老师关系他,理解他,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认可,如果老师在教育学生方法上不够恰当,不能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致使他们丧失了上进心,甚至会使他内心受到严重创伤。

二、初中生面临第二大心理问题——学习问题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父母对子女期望越来越高。繁重的课业负担,父母的过高期望,使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个个孩子不堪重负,为了应试教育,各个学校都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教育,违反心理健康原则,使学生出现异常行为,对分数的错误看法也给孩子带来不可估量压力。

三、困扰初中生第三大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

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迈步走进青春期。他们此时随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巨大变化,此时的初中生性器官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女生主要表现为性情多愁善感,容易产生青春闭锁心理。有了属于自己的秘密,对于男同学,则更喜欢交异性朋友,比较容易冲动,做事不假思索,盲目冲动。青春期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早恋。初中生对异性追求与向往,开始表现逐渐强烈,如果面对这些心理问题不及时教育引导,就会使学生陷入早恋的泥潭,不能自拔,轻者耽误学生,重者会造成恶劣的后果。

面对初中生诸多方面的心理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认识到他的重要性与严重性。如何正确处理好初中生心理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与方法,适时适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我们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准则,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教师和家长必须引导他们采取正确认识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我认为应该做到几点:

1.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初中生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所造成的烦恼与忧虑,如学习竞争加剧以及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造成的压力,这些都需要初中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学生产生这些困扰,与社会家庭学校有关,又与他自身生理发展有关。

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教育与辅导,要针对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消除其不利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培养其健全的和谐的心理品质,让他自觉调整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心理卫生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只有他们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才能自觉克服、纠正其心理困扰。对初中生进行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2.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要消除初中生的学习困扰,首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大多数初中生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或智力低下造成的,这就严重地挫伤其学习自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较强的自信心往往激发其智力活动,使其智力活动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评价方式以建立学习自信心,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初中生学习负担过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理负担过重,只要加强学习辅导,注重学习信心的培养,传授学习方法和策略,其负担过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她们一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就能自如地操作学习过程,其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扰就会随之消失。

3.鼓励学生学会沟通,学会正常交往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情感丰富却难于驾驭,渴望交往又有较强的闭锁性,这往往是他们产生人际困扰的主要原因。因此,鼓励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识,相互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对学生进行交往教育中,必须教育他们克服“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作为父母、教师要充分认识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征,理解他们在交往活动中出现问题,积极引导,耐心细致地教育,以提高他们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

篇4

一、职高学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知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职高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等。

2.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职高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些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3.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

二、优化学生心理环境

1.营造宽松的氛围

宽松是一种总体感觉。置身于宽松氛围的每个成员的心理此时此地应是放松的自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不必受太多的拘束。

(1)放下教师的“架子”

在传统的教育中,可谓是“师道尊严”。但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身上具有无限的潜能。教师的作用正在于帮助学生最充分地发挥其内在的潜能,所以必须放下为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每个人都有权利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应接受他人的批评,包括教师在内。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是学生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欣赏者。

(2)减少“规定”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做过多、过细的限制,虽然能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但无疑,学生会因为害怕违反教师的各种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和压抑,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抑制了主动创新的动机。因而,减少不必要的规定,还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有益于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的发展。

2.建立友好的交往关系

交往是人的重要社会生活内容之一。不善交往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困扰。学生在广泛的交往中可以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友情的美好,懂得协作的重要。

3.开展公平的竞争

竞争意识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剂良药,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向学生传播竞争的思想,使学生具有竞争的观念;另一方面要组织合理的富有竞争性的活动,使学生受到竞争的熏陶和训练。在一定条件控制下的相互竞争,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学习热情,推动他们去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夺得最终的胜利。

三、优化心理疏导

所谓心理疏导,是有计划地协助学生发展健全的个性,防止产生偏异心理的一种教育过程。心理疏导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使其健康发展,“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都是心理疏导的方法,但教师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呢?我认为主要是要学会倾听。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职高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心理烦闷时先和父母讲的占38%,先和老师讲的仅占8.1%,和谁也不说的达到53.9%。是孩子们不愿意与老师或父母讲心里话吗?他们说:“爱玩是我们的天性,每当我们打完球带着满心欢喜、满脸笑意走进教室时,老师总是说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可见,能不能让孩子们说心里话关键在大人。

四、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职高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

篇5

【关键词】 初中生 心理健康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191-02

当前,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育理念也不断得以更新,现在的教育已经不再只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在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教育的基础上着重于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综合素质包括体能、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也包含着心理健康这一非常重要的内容。初中学生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一个群体,也是国家将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把握程度和对其教育的方式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这一代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他们的人生走向,因此,摸清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这期间其生理和心理都刚刚开始发育成长,因此很多时候他们的心理都呈现出过渡性的特点,时而理智,时而任性,时而坚强,时而脆弱。只有正确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够科学地提出与之相对性的教育对策。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多方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制能力较差,容易意气用事

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稚气未脱,又已开始步入成熟,常常出现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不能同步的现象,面对很多以往没有面对过的问题,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容易意气用事。往往在其情绪好热情高时,学习成绩就会逐步攀升,而在其情绪不好时,不仅学习成绩出现下降,人际关系、平时表现都会出现下滑。

1.2 因学习压力往往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初中生由小学进入初中,无论是老师的授课方式还是平时的学习内容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对于一些适应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学习压力。如果学习压力得不到正常的疏导和解决,很容易产生焦虑、厌学心理,进而使学生对自己的认同感越来越低,随着自信的丧失、自卑的滋生,就会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同时表现出畏惧考试、不愿完成课下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参加班级活动不积极等反应。

1.3 对自身能力估计不科学

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芽,开始有意无意地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但是由于生活阅历的缺乏,他们往往会对自身能力产生错误地估计,并且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暗示。一方面,他们容易产生如前所述的自卑心理,另一方面,一些相对比较聪明外向的孩子,也容易产生自负的心理,一旦产生自负心理,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也往往会出现成绩退步和人际关系紧张的情况。而来自外界的暗示也会给这部分学生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初中生一般都有自己的偶像和目标,这一偶像的确立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很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缺乏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如果确立了好的榜样,他们就会沿着积极向上的道路发展,而一旦确立了不好的偶像,往往就会一蹶不振,很多本来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因为社会青年和低俗电影的影响而走上邪路的例子比比皆是。

1.4 青春期综合征影响较为普遍

青春期综合症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以后生理与心理发育失衡而引起的一系列心理症状。表现为浮躁不安、夜晚难以入睡、情绪暴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忧伤、恐惧、自暴自弃甚至厌学、离家出走等。青春期综合症在大多数初中生身上表现并不太严重,但是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青春期综合症的症状,如果不能得以良好的调节,青春期综合症非常容易引发更加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刚刚步入初中的孩子们又往往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

1.5 性意识开始萌芽,容易发生早恋

初中生的性意识开始萌芽,由小学时的男女生之间相互排斥到开始相互吸引,他们依靠自身并不能较好地处理这种变化,往往将自己对他人的好感认为是爱情,由此引发早恋。应该意识到,对异性的倾慕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必然会遇到的一个现象,但是教师如果不能及时的加以引导,他们很可能会走上早恋的误区,这对他们的人生、对他们的学业、对他们的前途都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2 针对初中生心理现象的教育对策建议

通过对初中生所存在的心理现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特征的特殊性,根据这些心理特征,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帮助初中生培养一个积极的心理,帮助孩子们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帮助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2.1 加强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培训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具有可塑性,这既有利又有弊,一方面,他们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另一方面,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从而将他们带上健康成长的道路。而班主任要想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通和辅导,就要掌握科学的心理咨询方法,这一点尤为重要。此外,各科任课老师完全可以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融入到各科的教学活动中,尤其是政治、语文、历史、体育、音乐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往往比直接对其进行教育和灌输要有效。

2.2 引导学生疏通不良情绪,加强自身修养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就是沟通的艺术,这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的妙语成珠,而且也表现在课下与学生的沟通技术。教师应当把每一个学生看成独立的个体,发现不同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与之沟通,对之倾诉。对于性格比较内向,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同学,可以和其采取写信的方式进行交流,事实证明,相对来说采用笔谈的方式学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篇6

因此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要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有的放矢,发现问题。

经过长期观察,笔者认为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一方面,学生整天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度紧张之中,致使学生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抑。同时,家长过度的期望,善意的埋怨和打骂,都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

2.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困扰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之一,小学生相对差一些,中学生就比较严重了,主要包括与老师、父母、同学之间的关系。往往因为处理不好而影响心理健康。

3.青春期问题

对于中学生来说,青春期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国家对于这方面的教育少之又少,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回避这一问题,越是这样,孩子的好奇心越强,对于孩子的一些青春期问题不能及时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孩子产生了青春期心理障碍。

4、挫折适应问题

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的,家长都拿着当宝贝,对于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而活呢,却是一点也不舍得让孩子去做,许多学生自己从来连袜子都没有洗过,在家从来没扫过地……正因如此,导致了孩子遇事不知所措,承受挫折的能力极差 。

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1.优化育人环境

环境是一个多维的主体的时空网络和氛围,环境是人的心理素质达到优化的基本条件,是潜在的课程,具有陶冶、渗透、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良好的环境可使人的心理功能处于积极向上的“做功”态势,并使人能进一步开发自身的心理潜能,从而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班主任要抓好班级的环境布置。教学过程不仅是智能培育过程,也是健康的个性培育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适应是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度密切联系的。

班主任要注意安排好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即课外、校外活动是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知、情、意、行、能和谐协调的过程,它对开阔学生的知识和思想背景,提高文化素养,扩大社交范围和心理容量,以及发展个性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也只有通过校内外实践活动才能进一步发现和发掘自己的潜力。

学校的管理环境、班级环境、家庭环境以及自然社会与文化环境也都是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心理品质必要的因素,应从总体上考虑,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2.做好心理辅导

青春期特有的生理特点使得其情绪行为具有明显的不稳定特点,所以在学生初步熟悉校园环境后,学习及情绪行为就应成为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首先,班主任可通过心理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状况,组织开设心理科学知识讲座,了解心理健康、心理异常以及心理保健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保健、自我完善的欲望。

其次,班主任可教给学生一些调节自我心理的方法。①环境调节法:创造或寻找安谧、宁静的环境。②语言调节法: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某些至理名言激励自己同痛苦和逆境作斗争,或用无声的语言自我提醒,自我暗示。③注意转移法:将自己的注意力从消极转移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去,尽力去做一些可转移注意力的事情。④能量发泄法:不良的情绪可通过适当的途径排遣和发泄,使气恼的心情平静下来,使聚积的怒气消失大半。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解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再次,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自信指个体对自己的一切,包括身体、能力、性格等各个方面,都能确认其正面价值,而且欣然接受自己现实的样子。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不因某种缺点而自卑。自信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自信力是每个人发挥内在潜能实现做人价值的内在动力机制。在生活中有了信心,有了理想和目标,才能使人一步步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才能获得学习、事业和生活的成功。

3.做好心理保健

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也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成熟阶段,围绕高中阶段青春期特点,将性生理、性心理与性人格教育密切结合,通过优化环境,树立良好班风,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等手段,提高学生性心理意识的境界,促进学生自我身心发育的优化。

篇7

关键词:资源;教育;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067-01

采取怎样的有效途径来开展中学生性教育也越发引起人们的思考。学校、家庭都有性教育的各自优势,但是二者之间应该建立怎样的合作模式以提高工作效率?在整合性教育资源时,二者并举而不应并重,应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整合机制,探寻本土化中学生性教育模式,充分体现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的教育资源与学校资源一道实现共享,最终实现资源整合。

我国现有的学校性教育内容和模式越发显得捉襟见肘,同时,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家庭所蕴涵着的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时机。学校和家庭在性教育方面各有优势,比如学校的师资与时空优势,家长的情感优势与教育契机。如何协调配合这两方面的性教育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如何整合双方资源才能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工作,提高中学生性教育的实际效果呢?

一、整合中学性教育资源,首先要建立一

个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

要实现学校、家庭性教育资源的科学分工与整合,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运行体制,以实现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功能。

(一)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的互动模式,切实推进中学生性教育。学校、家庭的中学性教育资源要实现共享,方能达到优势互补,如学校图书馆对家长免费开放。在具体落实性教育工作中,家庭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对家长进行指导,家长对学校的青春期教育提供支持与配合,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青春期教育资源网络和多触角的教育管理体系。比如整合学校、社会师资队伍力量,成立青春期教育讲师团,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沙龙、学生征文活动,制作青春期教育宣传版面,学校为家长印发青春期知识宣传资料。

(二)明确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形式,形成制度,统一中学性教育行动纲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也能够制约功能的发挥,只有良好的形式才能促进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所以我们决不能忽视学校和家庭性教育资源的整合形式的长效性,比如会议制度、评比活动,将中学性教育与二者的评价体系相关联,并以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

(三)以青春期课题研究为抓手,有效推进整合体制的运转,使中学性教育有广度又有深度。课题在整合性教育资源方面可以起到纽带和引领作用,以提升中学性教育的层次,使各种教育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比如通过典型个案辅导与研究,编制青春期校本教材,联动家校和社区,将青春期教育内涵向纵深挖掘。

二、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深入开展中学生性教育

通过研究发现,在建立中学性教育资源整合模式时,学校和家庭三种教育资源应并举而不并重,应以学校为主导,各种有主题的中学性教育活动都应以学校为核心和侧重来开展。

(一)课堂教学应成为落实中学生性教育的主渠道。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性”问题的忌讳,目前学校性教育多是在半公开或不公开状态下进行。因此,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应当承担更多的性教育责任。大量实践表明,PLA教学方法(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学生性教育方法,它是一种开放的、群体参与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进行教学,营造平等、坦诚、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青少年态度与价值观的改变。

(二)德育老师与心理辅导老师、团队干部联手,个别辅导与集体教育相结合,为性教育的落实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依靠人来完成的,所以教育者的组织形式与教育者的素质均会影响到中学生性教育的落实。

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在中学性教育过程中应发挥家校沟通的特殊作用,为青春期困惑的学生排解烦恼,学校的未保老师在与社区的联系中也应更多关注青春期的孩子,团队开展活动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多渠道宣传青春健康知识,比如组织学生观录像、指导阅读、开设讲座、团体辅导或同伴教育等形式,积极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指导。

三、提高家长对性教育的指导能力,形成对

学校性教育必要而有益的补充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性教育方面也是责无旁贷。学校虽是中学生性教育的重要阵地,但仅靠学校还是不够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深入开展性网络教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许多家庭都能够上网,这是一个广阔的教育资源库,家长使用得还不够充分。调查表明,青少年的大部分性知识都是从网络上获得的,而网络内容良莠不齐,许多不健康的知识跃然网上,对青少年的毒害很大。学校应搭建性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比如双休日向家长开放电脑房,为家长与孩子提供交流的空间。

(二)拓宽亲子沟通途径,促进亲子间有效沟通。比如利用学校教育资源,聘请专家讲座,指导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像书信沟通、网络沟通、家庭会议沟通等。另外,学校还可以印制一些小刊物,在孩子、家长与学校之间搭建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

篇8

一、一般资料

蒙蒙,男,某学校初二学生,身体健康,发育良好。蒙蒙从小就是个活泼可爱的男孩,聪慧伶俐外加能说会道是他最大的优点。父母很早就对他进行了良好的教育,识字、背诗成了他的拿手好戏。每逢过节来客,蒙蒙都会在众人面前表演一番,引来赞声连连,人人都夸他聪明,将来一定是个学业有成的好孩子。父母也为此而感到欣慰,满意之情溢于言表。父母竭尽全力给蒙蒙创造最好的教育环境,先后给他报了计算机班、英语班、朗诵班……蒙蒙虽然玩的时间比同龄孩子少了些,但是他很用心,也很刻苦,凭着良好的感悟力和理解力,这些课业并没有成为他的负担。

蒙蒙现在已经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了,他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亲子关系紧张,性格狂妄自大。父母在教育蒙蒙的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父亲是个严厉的人,对自己和孩子要求完美,每当蒙蒙犯错误,父亲总是很生气,声色俱厉地训斥蒙蒙。而母亲则溺爱蒙蒙,对蒙蒙的要求言听计从,父亲每次批评蒙蒙的时候,母亲总是护着他,告诉他:“别听你爸的。”并将矛头直指父亲。每当此时,父亲就无话可说,无奈之下只好偃旗息鼓了。长此以往,父亲在蒙蒙心目中的地位逐渐下降,无论父亲批评他什么,他都左耳进,右耳出,视父亲的话如过眼云烟。有时情急之下,还会向母亲发出SOS。在学校他总是很骄横跋扈,谁都不放在眼里,经常在课堂上向老师发难。老师批评他,他会非常不服气,甚至在课堂上和老师顶嘴。他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没有人比自己强,自己是最了不起的人。一个过去乖巧可爱的孩子为何变成了这个样子呢?

二、原因分析

蒙蒙缘何成了让大家头疼的问题少年?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态度不一致,导致蒙蒙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一方作为挡箭牌。二是老师教育方法不当。老师在蒙蒙犯错误时处理方法欠妥当——当众点名批评,这样不仅使师生矛盾恶化,而且加强了蒙蒙的逆反心理。三是青春期的少年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往往会出现不平衡的情况,主要表现在情感、意志的发展先于认知的发展。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部分青少年从内心开始不愿再接受家长和老师无处不在的教导,他们认为这是教育小孩子的办法,已经不再适合长大的自己。

三、辅导过程

1. 第一次辅导

辅导目标:深入了解蒙蒙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了解自身问题的根源。

辅导方法:利用无条件积极关注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积极聆听以理清问题。

具体操作: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不是把蒙蒙当成一个问题学生看待,而是让蒙蒙感受来自咨询师的尊重和接纳,为咨询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聆听其叙述,了解其成长的环境,帮助其分析目前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原因。

结果反馈:通过这次辅导,蒙蒙感受到了来自成人的尊重,满足了其自我意识中的“成人感”。在咨询过程中他的态度较为平和,与咨询师的沟通也比较顺畅。

2. 第二次辅导

辅导目标:加强蒙蒙的自我心理和行为调节能力,引导他走出以往的认知误区。

辅导方法:指出他的错误观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具体操作:咨询师指出,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它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和价值批判的能力;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好,一些人可能变得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甚至为了突出自己与权威进行无理顶撞,误入歧途。蒙蒙很聪明,不盲从和迷信成人的观点,这是对的,但同时一定要学会慎思,反对一定要有反对的理由,而且这种理由一定要符合道德的准则和公认的规范,而不是一种纯粹的自我标榜。

结果反馈:蒙蒙在辅导过程中表现得较为沉默,这表示他正在努力作自我反思。咨询师为其布置了家庭作业,引导其思考哪些逆反行为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哪些逆反行为是消极的;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知。

3. 第三次辅导

辅导目标:改善其家庭教育环境,消除蒙蒙与家长的对立心理。

辅导方法:与蒙蒙的家长进行沟通,采用家庭治疗的方法,让孩子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具体操作:首先向家长说明造成蒙蒙目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原因,然后向家长介绍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应采取哪些教育对策,从而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提醒家长要多和孩子接触,了解孩子近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通过家庭活动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缓解其逆反情绪。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教育方式要一致。

结果反馈:家长十分配合,尽力为蒙蒙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如父亲经常与他一起运动、谈心;母亲在父亲批评孩子时也不再当面阻止等。咨询师通过电话访谈,及时了解了蒙蒙在家中的表现,同时也向家长反馈蒙蒙在学校的一些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4. 第四次辅导

辅导目标:与科任教师沟通,缓解蒙蒙与老师之间的紧张关系。

辅导方法:改善其外在环境,让教师也加入到蒙蒙的心理辅导中。

辅导具体操作: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让其了解像蒙蒙这类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的特点。建议教师避免直接批评,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可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课后与他个别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改正。

结果反馈:由于教师不再对其进行公开批评,蒙蒙感受到了来自教师的尊重,在与老师的亲切沟通过程中,对自己之前对老师的鲁莽顶撞行为感到羞愧。同时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渐渐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以及同学的支持和尊重。

四、辅导反思

篇9

关键词:心理班会课;设计;实施

心理班会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著名心理专家李子勋曾说:“心理学是母性的。”就是指在心理上,像母亲般无条件地包容、接纳和理解。其实每个人的人格中都存在一定的孩子气成分,在遭遇挫折时,总想有个接纳自己的、像母亲一样宽容的人,获得母亲般的呵护、宽容和鼓励。

一、心理班会的设计

(一)心理班会的主题确立

心理班会设计前,首先要确定班会主题。确定班会主题,要先考虑三个问题:班里学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年龄特点又是什么?我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选题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1.根据学生的常见问题来选择主题

(1)青春期心理指导——了解自我,学会互相帮助,克服青春期的各种烦恼,如开展“走过花季雨季”的主题班会,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待青春期问题。

(2)学习心理指导——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改进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3)情绪调控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营造班级积极向上的情绪氛围,共同对抗压力。

(4)人际适应指导——加强自我认知,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

2.依据各个年级教育的侧重点来选择班会主题

(1)初一年级。作为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初一年级学生实现了小学生到初中生角色的转变,辅导的主题选择“尽快适应初中新生活”,包括新环境的适应、学习方法的衔接、心理上的适应等;还可以针对新生的不同心理有选择地开展辅导:有的学生认为该歇歇脚,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骄傲,有松懈心理;而有的学生,开学后的考试没考好,便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悲观失望。因此,初一年级的主题应重视养成教育、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和谐班风的形成。

(2)初二年级。到了初二年级,适应问题应告一段落,很多学生渐渐在集体中站稳脚跟,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在学习上表现出较强的冲劲,这时两极分化现象较为突出。初二年级心理班会的主题可以定为“时间管理—学习计划的制订”“轻松学习—学习策略的训练”等学习心理指导。同时进入青春期,由于性心理的发育,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十分重要,可以选择“青春做伴—如何与异往”等主题。

(3)初三年级。针对初三年级学生很快就要面对中考这一事实,将“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克服自卑”“克服考试焦虑”作为心理班会的主题,将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还可组织以“对未来的憧憬”为主题的讨论团体,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与热情,调节初三年级备战应考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

(二)心理班会的主要环节及相应的任务

心理班会的模式一般分为:活动引入—提出问题—活动体验—总结和分享—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几个阶段。

1.活动导入,营造课堂氛围

团体辅导中的暖身活动,设计这种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暖身,促使学生进入状态;二是导入,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出班会课的主题,从而避免主题的产生过于突兀。

主题引入的方法和形式:游戏、短剧表演、情境演绎、故事、歌曲等等,只要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向关注问题就可以了。

2.提出问题,构建认知冲突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根据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相冲突的认知是一种原动力,会强迫心灵去寻求或发明新的思想或信仰,或是修改已在心里存在的信仰,好让认知间相冲突的程度降到最低。

3.活动体验,创设切身体会

团体辅导注重团体动力,而心理辅导融入型主题班会也可以利用班级的团体动力,催化学生互动与分享。因此,教师在班会设计与实施时,要充分应用集体资源,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产生互动,形成改变的良性机制。

4.经验分享,新旧经验整合

教师做好引导和小结工作,学生的参与以及彼此间的分享与回馈,使学生把别人的以及在活动中获取的新经验与自身的经验加以整合,从而深化班会效果。

二、心理班会的实施方法

(一)概念认知,观点构建的方法

1.游戏体验

根据班会主题,我们可以选用很多心理游戏和拓展活动,比如,信任背摔、解手链、人体拷贝、价值拍卖、寻找变化、留舍最爱等心理游戏,恰如其分地运用团体心理游戏,可以改变过去班会单纯说教、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或接受教育。

2.典型行为的归纳与解读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行为,比如,破窗效应、从众效应等。前几天网上报道的14岁初二女生为了逃避剪头发,选择跳楼自杀。无独有偶,现在很多中学生非常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尤其是发型。为什么会如此看重自己的发型,用“假想观众”概念就很容易理解,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为所有的人都在关注他(她),所以对自己的外貌特征过分关注。

3.提炼视角

从一些故事或者名言警句中寻找着力点,比如根据“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这样一句话,我们可以提炼出“生命的价值=生命的长度×高度×宽度”这样一个方程式,演绎出一堂生命教育课。

4.比喻

通过形象的事物来比喻或揭示深奥的、隐晦的主题。比如让学生用一件物品、一种动物或一种食品来形容对家庭的感受,并说出理由;在“友谊和爱情”主题中,让学生打个形象的比喻,说说在自己心目中友谊是什么,爱情是什么,这样更利于学生打开思路,敞开心扉。

比如“生命线游戏”,用一根纸条代表人的一生,将已经过去的部分撕去,然后将睡眠时间的这部分撕去(占■),再撕去娱乐游玩的时间,看最后剩在手中纸条的长度,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游戏体会时间的宝贵与易逝。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浸润与激发方法

1.活动体验

(1)小游戏

在游戏中,心理最容易放松,情感最易外露,揭示出一些内心不为人所知的想法或观念。比如,“我的五样”这样的游戏就很容易触及人心灵最柔弱的部分,以窥探人的价值取向。(现场做)

一些趣味心理测试同样可以引入课堂,比如“带上动物一起上路”。

变换一个交叉手指的方式,理解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现场互动)

(2)任务型教学

给学生创设一个即兴任务,比如讲规则对人的意义,可以让学生画圆。一人徒手画,另一人借助圆规按照规则画圆,从而体验“规”与“矩”的重要性;或者要求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让学生体验一心不可二用。

(3)心理剧表演

校园心理剧把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现象搬上舞台,让学生自己表演、自己观看、自己体悟,从而使表演者和观看者都得到启发。校园心理剧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比较真切的体验,并为他们应对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提供直接经验。因此,它是心理班会实施中很重要的一种形式,能模拟生活中的情景,营造教学设计所需要的心理体验。

如在心理班会《我为父母做了什么》上,教师以生活中该班学生与父母的冲突为素材,引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心理剧。在表演时,请学生首先扮演生活中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情景,然后请家长和孩子分别谈谈处在这个情景中的想法,最后让学生思考后重新表演。无论是观摩的人还是表演的人都会有所感悟。

(4)真实任务

在课堂上给父母打电话,或写一封书信。

2.个人经验分享

(1)漫画表达

绘画可以表达作者内心深处的感受,比如,采用命题绘画的方式,让学生把内心的想法投射出来,在观点表达时可以用丰富的QQ表情来概括自己的感受。

(2)谈论个人经历、感受、观点

(3)用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心理班会不是万能的。心理辅导和班会课在辅导目的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心理辅导是基于人本身的一种辅导,而班会课更多的是基于政治目的和社会目的,因此,心理班会课不可能完全替代德育班会课,我们只是倡导将心理辅导的一些理念和技术,用以服务我们的班会课。相信心理辅导融入班会课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实践。

参考文献:

[1]钟志农.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的形成性评价[J].思想理论教育,2007(2).

[2]温天山.高职生主题班会建设初探[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3]戴小梅.主题班会的作用及其设计初探[J].班主任,2005(8).

[4]梁东标.团体辅导在学校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2002(21).

[5]徐萍.从团体辅导看德育的实效性[J].天津教育,2001(6).

篇10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心理健康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154-02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体质虚弱。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 而且应包括心理等各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并引起了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 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念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了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以下成因。

(一) 学习问题

学习问题是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这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在学习中不但得不到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还导致心理障碍。学习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的结构、指导思想、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现行的中学教育结构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现象:首先,学生所学的知识绝大多数是为继续升学而准备的。从农村中学的实际状况来看,能继续升学读书的只有15%左右,约85%的学生面临着升学难的局面,这部分学生绝大多数感到的是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其次,教学评价高度统一,没有弹性。期中、期末测试以前各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现已基本上下放到各市区,但还是统一难度,统一一份试卷,模仿的是中考的难度及题型,性质是选拔性的考试,不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对于农村中学约占85%的学生每次考试最高也只能考得70至80分,得低分的比比皆是,导致了这部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厌食、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等,结果就是考试焦虑或麻木不仁。甚至导致了部分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

(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或其他同学间关系不和谐

中学时期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理想的天使、公正的代表,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父母般的关爱与朋友般的理解。如果教师的认知发生偏差,对学生缺乏关爱、理解、耐心与热情,学生则会由失望进而转化成压抑、敌对、攻击等心理或行为。更有甚者会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中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之外,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被同辈团体所接纳与支持。这种接纳与支持,不仅是调剂情感、和谐身心的剂,而且也是化解矛盾、加深交流、达成合作、提高学习效果的催化剂。由于学校不合理的分班、调班、调座位,导致了学生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不融洽甚至紧张,最终发展到了孤独、焦虑、抑郁、偏执、敌对等不良心理。另外,一部分学生间比吃比穿、争风吃醋等引发猜疑、妒忌等不良心理。

2.家庭氛围不和谐

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甜蜜、和谐舒畅的心灵港湾。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健康活泼,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但这样的家庭只占了极少数。更多的是专制式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如若孩了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轻者怒骂重者殴打,容易造成孩子孤僻、专横和的性格。在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单亲家庭在不断增加,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孩子带来诸多的心理伤害。诸如,被抛弃感、愤怒感、敌视感,更多的是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消极厌世等。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闭锁心理

闭锁心理的主要表现是外在趋于关闭封锁,内心活动日益丰富的复杂的并存。封闭心理是青春期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一个心理标志。中学生如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交流,就应该引起教育者的高度注意和重视。

2.情绪起伏

青春期个体在生理上的剧变和心理上的发展相对缓慢,形成了矛盾,这一矛盾必然引起他们情绪起伏、内隐外露交替。如,一个微笑会使其情绪飞扬,彻夜兴奋;一个侧目会使其情绪低迷,辗转反侧。然而他们内心的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在表面上却表现得很平静:他们想与别人交流,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得不到理解和诱导,便会出现心理压抑、焦虑和抑郁。

3.早恋

中学生时代特别是初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其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就会使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的幼稚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自认为认真的、诚挚的、负责的恋爱在朦胧状态下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棘手的问题。

二、维护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一)切实改革教育评价体系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均属三类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教学质量与县一级和先进地区差距大,所以要切实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并在期末、期中测试中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试题进行测试,不让学生由于文化基础差而产生厌学、逃学、考试焦虑等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助于学生系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日常必要的心理、情绪调节技术、技能。课程应包含心理健康养护的理论部分和实践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以心理健康知识为主,后一部分则以心理、情绪调节最有效的方法为主。实践操作的内容应包含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情感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还要引导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自我心理调节手段。

(三)搭建相应心理咨询平台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要求也日益迫切。搭建相应心理咨询平台,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这不仅是时展和学生成长的要求,而且也是学校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然趋势。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心理信箱和热线有利于学生对一些隐秘、平时难于表达的心理问题进行交流。信箱和热线还可以省去害羞、隐秘被揭的忧虑,使中学生敞开心扉排遣忧愁、苦闷和烦恼,更有利于老师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设立家长培训学校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指出,青春期是人的个性显现或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家庭的情绪、文化氛围及其行为背景对孩子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奠基性的影响,尤其对心理发展影响十分明显。家庭的教养方式、人际关系、为人处世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些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设立家长培训学校对于了解学生心理及教育计划的制订和落实,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杜绝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及歧视、嘲讽、挖苦学生,树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敌对甚至攻击等心理或行为。

(六)开设青春期心理、生理辅导课

结合青春期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开设心理、生理辅导课,并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身心发育的特征,能正确处理异性间的交往。特别是经济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不良民族风俗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早恋现象严重,特别要重视开展有关“早恋的危害”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有效地控制青春期学生不良心理的产生。

总之,学习、人际关系和青春期问题是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从农村地区初中的实际出发,提高认识,从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青春期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入手,有的放矢,常抓不懈。

[ 参 考 文 献 ]

[1] 魏忠刚.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