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7: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环保意识;大自然;游戏;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1
1.让幼儿充分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幼儿成长的关键期,及时对幼儿进行人与自然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妈妈,也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保护周围环境的习惯。幼儿对自然的认识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我们应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参与种植、饲养等活动。在种植活动中,幼儿亲自将种子种入土地,经常浇水、施肥,认真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懂得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成长都是不易的,要更加珍爱生命、保护自然。在日常活动中还应教育幼儿爱护动物、保护水资源等。
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幼儿与自然交融,培养了爱自然的情感,产生了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幼儿通过与环境交互作用,增强了环保意识,从而改变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不良行为习惯,从而让幼儿在知行合一中成长,成为一名环境保护小卫士。
2.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环保教育
为了有计划地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采用现代化教学投影机、录像机,如将《小海豚求救》的故事通过幻灯片进行播放,让幼儿亲身体会海水被污染后小海豚如何挣扎、如何求救的经过,使幼儿自觉萌发怜惜小动物、憎恶破坏环境行为的情感,将一些抽象道理化为具体形象的、为幼儿喜闻乐见且易于接受的形式,让幼儿在愉快的参与活动过程中加深了解水的作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组织幼儿观看VCD录像:森林被大片砍伐,捕猎者非法猎取珍稀动物,不少动植物濒临灭绝,马路上排放尾气的各种车辆,工厂里冒出浓烟的大烟囱,以及建筑工地的机器轰鸣噪音。让幼儿知道这一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然后再带他们到草地、树林、花丛中感受清新的空气,经过比较,幼儿会体会到树林、草地里空气的清新,了解树木和小草都有净化空气、吸附灰尘的本领,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小实验:如“种袋子”,将塑料和纸袋分别种植在花盆中,定时浇水、照日光,一段时间后,花盆中的纸袋不见了,化为肥料;而塑料袋依稀可辨。让幼儿懂得不同质地的用品,有些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懂得破坏环境就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从而逐步认识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变化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P,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与我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自然界的原生性、新颖性和独特性又为我们的教育提供着无穷无尽的资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的《贯彻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的行动计划》中指出:“还需采取更多的行动,……向儿童灌输要尊重自然环境的相关知识,使之认识到自然环境的美丽及其资源的丰富,又可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3.创设具有环保特色的环境,利用自然环境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环境的刺激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环保教育可以从幼儿熟悉的周围环境入手,积极为幼儿营造环保意识教育氛围。在幼儿园或房屋四周种植树木:充分利用种植区,让幼儿观察种子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感知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饲养各种小动物,让幼儿自由地去喂养。动物与人都生存在同一空间,森林是动物的家,保护好森林,动物才能生存。利用废旧物品剪接、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树、山坡,从而组成一片“森林”,不但充满大自然的情趣,而且富有意趣,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直观的教具,让幼儿随时随地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增强环保意识。在公休日带幼儿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愿望,培养幼儿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幼儿爱心、同情心,提高幼儿对各种行为的判断能力,在幼小的心灵中建立起是非真假、善恶标准。
通过以上途径进行环保教育,幼儿的环保意识将会自然地增强,而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用心去体验而获得的“心得”也将会转化为稳定、持久的内驱力,从而帮助塑造理想的人格,塑造完美的人生。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意识教学;探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能源消耗越来越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环保意识已成为当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环保意识,十分重要且势在必行。化学与环境问题紧密相关,因而,教师应重视将环保意识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技能,从而促进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初中生是接触化学的基础阶段,教师应循序渐进,不断调整教学模式,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使学生身体力行,成为环保的积极参与者。
一、加强理论教学是环保意识教学的基础
环保理论教学是环保意识形成的基础。初中生知识结构比较简单,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结构,对环保概念和环保行为的认识相对缺乏。因而,初中化学教师要充分重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教学,将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学生只有对环保形成系统认识,才能对自身或他人的环保行为做出判断,从而养成环保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化学教师可立足于化学,阐述污染产生的原因及人体造成的危害等,让学生掌握污染的原理和反应机制,从而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个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发表关于对水的认识和理解,然后结合学生的发言,对水的分子组成、作用功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做进一步介绍。待学生明白水的重要性之后再引入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的理论知识,阐述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危害,水资源短缺对生活的重要影响等等。通过环保意识的无形灌输渗透,让学生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实例,让学生效仿学习,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如,养成洗手后关掉水龙头的习惯,洗衣服、洗脚、洗菜的水用于冲厕所,促进水的再利用,保护水资源。
二、结合实验教学是环保意识教学的重点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验教学是环保意识教学的重点。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反应、检验化学原理的过程,同时也是环保概念及环保技能形成的过程。因而,初中化学教师要加强环保意识在实验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掌握化学原理的同时,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讲清化学步骤,让学生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同时要说明发生该化学反应之后将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并经实验研究加以证实,以此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学到《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燃烧后发生的反应,同时适当灌输物体燃烧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刺激性气体,即二氧化硫(SO2)。而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过大,将导致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肺气肿、眼结膜炎症,还会使青少年的免疫力降低,抗病能力变弱,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不可估量。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硫燃烧的理解,又能够掌握燃烧危害,无形中强化了环保意识,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创新教学形式是环保意识教学的关键
环保意识教学,还需创新教学形式。初中生生性贪玩,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自控能力,因而,初中化学教学要努力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可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志愿者在行动活动等,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将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例如,在班级内展开矿泉水瓶回收活动,将学生平日喝完的空瓶子收集起来,教师定期变卖后充当班费。这不仅让学生明白环保的重要性,还培养了环保的自觉性、参与环保的主动性,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环境保护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需要全民参与的过程。初中化学教师要加强重视,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融入环保意识,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习惯,将环保行动当成一种自觉。只有这样,环境问题的解决才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中学化学;环保意识;渗透;方法行动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大环保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势在必行。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是必要的,效果是好的。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能较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有利于理解中学化学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符合素质教育中教学改革的要求,是培育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环保教育是一个系统教育,需要许多人不懈的努力,我愿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进一步推进环保教育的深入开展,为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高素质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技能的新型人才而努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呢?下面浅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意识
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各章节的教学之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渗透环保意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环保渗透意识: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列举了1995年6月20日我国上海市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教材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水》一章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 现在的颍河以沙河为主源故统称“沙颍河”,沙颍河流经周口市、阜阳市并入另一支流泉河,再经颍上县,后注入淮河。淮河污染治理工作历经10年,结果污染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而沙颍河是淮河的最大的一级支流,全长618公里,流域面积40000多平方公里,其水质对淮河有直接的影响。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抓住时机把环保教育穿插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关注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二、渗透环保意识应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渗透环保意识。教材是教师施教的依据,从我国现行化学教材来看,学生实验的编写一般是由目的、原理、仪器、药品、步骤等几部分组成。我认为应当适当渗透环保方面的内容。我们现在的实验教改方向是逐渐从验证性实验向探索性实验过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探究。而我们的思路一般是目的原理实验用品步骤结论,而忽略环保,所以结合化学实验渗透环保意识应则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比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强调硫的用量并在集气瓶中事先放入少量碱液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同时,也注意改进实验装置,以吸收实验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对于一些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的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教师可设计一些错误的反例加以验证,以加深学生印象。如不纯的可燃气体点燃爆炸,水倒入浓硫酸进行稀释的后果;加热时先撤酒精灯导致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等,只要条件允许,装置设计合理,不会引起事故的均可一试。教师应关注环保方面的有关知识,能够及时准确地把环境科学的发展动态传递给学生,做到实验与渗透环保意识的有机结合。
三、利用课外活动,推进学生的环保行动,从中渗透环保意识
篇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及环境正在急剧发生变化:我们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每个人都想生活在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环境里,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然而我们在不经意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庆幸的是,人类是一个高度智慧的群体。它通过“教育”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选择性地传递有益于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文明。因此对于今天出现的环境危机,“教育”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从心灵深处唤醒人们去热爱自然。因此对全民,尤其是对承担人类发展未来重担的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一、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
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起步比较晚,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教育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往往蕴藏在各学科知识中。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
二、展主题活动,加深环保意识
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意识的同时,我们通过开展小队、班级,甚至全校师生参与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如组织初一学生结合6月5 日“世界环境日”,开展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队会,大家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扮演各种角色,深刻地揭示了保护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三、 实施课题研究,提高环保意识
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施课题方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社会行动。通过自己的研究,再次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环保的行列中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同学们通过可触、可闻、可见的实践行动,深刻领会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同时,对部分有潜力并自愿将来从事环保事业的学生,创造了环保初步认知条件,使他们将知识、实践和责任有机的结合起来,鼓励并引导他们投身到环境保护事业中去。
四、 结合家庭社区,强化环保意识
学生的环保教育,学校是主渠道,每个家庭、各个社区或部门单位也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协同努力,学校的环保教育成果才能巩固,即实现环保意识真正、持久地深入学生的心理。
学生的启蒙教育在家庭,家长的任何点滴环保活动和教育都能给子女留下最初的环保意识,如不在公共场所吐痰、乱扔纸屑,不使用含磷洗衣粉,节约用水,不食用青蛙、蛇等野生动物,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攀折小树,不随便摘花,不践踏草坪等等。如果再经学校的积极引导,学生很可能成为环保的积极分子。
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意识;教学策略
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是影响人类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了瓶颈期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各种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问题都在逐渐显现出来,危害特别明显、巨大。因此,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都要尽量以绿色、节能、环保作为一个重要行动准则,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也是如此。笔者就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来说明环保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以对整个社会环保意识的养成有点滴的借鉴作用和益处。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
1.必要性
(1)环境问题逐渐增多,环保意识教育迫在眉睫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是近十年来中国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各种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增多,并引发了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等社会问题。因此,环境问题必须快速解决,而要解决就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这就需要从年轻一代抓起,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技能,从而使得环境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2)环保技术和措施能够解决很多环境问题
知识就是力量,化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对环境难题的解决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鉴于很多环境问题本质上是化学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初中学生开展环保教育,使他们知道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思路,从而有效防止环境污染以及处理污染问题,并争取寻找新能源和新材料,从根本上解决化学环境问题。
2.对初中化学环保意识培养的基本要求
(1)理解污染环境的物质的基本情况,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向初中学生讲解基本的化学常识和处理污染技能,使得学生了解气候变化、雾霾等大气污染、酸雨,长江水系等水体污染等等各方面的环保常识,并就如何避免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给出简单可行的建议,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环境保护技能和绿色生活理念。
(2)争取让学生都身体力行,成为环保志愿者
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要争取让他们都身体力行,从小事、日常问题开始,节约、保护资源,如,回收可再生资源、不过度使用各种化学资源等。
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1.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课堂授课中要有意识地在结合教学将环保理念渗入其中,以加强学生对生态问题、环保问题的重视和认识,使他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解更上一个层次。这点在实际教学中很容易做到,因为,初中化学有很多内容都是和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所产生的环境问题紧密相关的。比如,在教授空气的组成成分时,可集中阐述今年以来中国很多地区尤其是北京等地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说明如果不重视环境问题,人们的生活工作都要受到重大影响甚至身心健康都受到伤害。这样,学生就会对氮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也就能够认识到保护空气质量的重要性,进而才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保护环境。
2.实验操作中加强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入门阶段尤其要多做一些化学实验,这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理解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化学实验中,很多时候要使用化学物质,很可能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在教学环节就要注意向学生灌输环保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对策,使他们明白环境保护措施远远多于问题,而且环保就在身边,只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就能对环保尽一份贡献。比如,在开展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等实验教学过程中,均会产生一些废气、废渣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因此,就可将点燃尾气,回收废渣的处理方法授以学生。还有要尽量最小限度地使用化学物质,从而降低或者消除废弃物的排放。例如,在进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只需要0.02克的硫黄粉就能够产生较为明显的实验效果,这时候就不能再用更多的剂量,而且要把这点向学生说清楚,让他们理解教师的意图和思想。这样既能做到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直观地受到环保教育。
3.考虑使用模拟教学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化学实验也可以虚拟化进行,
这样在进行一些污染较严重、实验危险性较高的实验时,就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工具来进行,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当然,鉴于教学对象是初中生,这些虚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不是很明显,因此,要注意适量采用。
参考文献:
[1]王丑奎.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
[2]冯学民.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成功:教育,2008(3).
篇6
关键词 生物教学 环保意识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雾霾、pm2.5、带血的GDP等词汇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大气污染、沙尘暴、水污染等生态问题成为制约人生发展的瓶颈,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成为每一个人都应该自考的问题。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国民环保意识,提高全民环保素养,成为一项重要课题。生物学科由于其教学内容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方面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新的生物教学大纲更是明确要求,学生要掌握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自然环境保护等基础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明确提出“具有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标”。作为生物学科教师,笔者充分意识到环保教育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对新形势下初中生物教学学生环保意识培养作了一定的探索,并将环保意识教育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促进环保工作的开展。
1充分利用教材课程,渗透环保理念
初中生物教材有许多直接或间接与环保相关的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深挖教材、精析概念、总结评价、引导深思等多种方式,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将环保知识、环保理念深入到教学之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树立起环保理念,让他们意识到环境保护、保护生态多样性等的重要性。如在讲授“生物和生物圈”这一章内容的时候,首先深入挖掘教材,梳理教材内容与环保教育的内在联系,通过对生物圈、食物链等概念的讲解,让学生深入思考生物教学与环保教育的关系。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幻灯片、图片等让学生直观感知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从而表明生物圈是包括人类自己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在讲述完章节内容时,通过延伸阅读练习,如关于DDT对环境污染的例子和生物圈II号的资料进一步教育告诉学生:地球上的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存空间,尤其应当有意识地保护这一相互依赖、同存共亡的生物圈。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的章节与环保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让其与环保知识联系起来。如在讲授光合作用的意义和作用的时候,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拓展延伸,跟提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扩大绿化面积等环保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的重要意义,使他们真正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以上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将环保理念渗入其中,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强化环保意识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不仅要借助课本知识,直接向学生讲述环保知识,也需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课外资源是学生强化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有效利用课外资源,需要我们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简单易于开始的课外活动入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这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行为。如通过举办环保专题讲座、环保知识义务活动、生活环境调研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1)通过开展环保义务活动,强化学生环保意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教师要起到带头作用,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义务活动,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环保责任,并通过参与这些环保义务活动,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这些义务活动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如每年的“植树节”,教师可以联系当地有关部门,组织学生到公园、植物园等地方去植树,学生通过自己亲自植树,明白植树造林的环保意义,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也培养他们爱护植物的情感,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他们环保意识。
(2)结合学校实际,举办系列环保教育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要与课堂教学知识相结合,可以与一年一度的“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相结合。主题教育活动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新的认识。
(3)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游览附近的植物园、风景名胜区等,让他们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产生与自然的亲切感情,从而让他们产生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的情况,以此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4)成立环保兴趣小组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成立环保兴趣小组,让小组成员参与当地植物园的建设,参观当地的饲养员,学习饲养小动物,结合生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小实验。如:废弃电池对水质的影响、洗洁精对小鱼生活的影响、青蛙捕食的观察等等。因为学生对这些活动都有浓厚的兴趣,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能力。
3呼吁从我做起,实施环保行动
环保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这就呼吁、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入手,以实际行动实施环保行为。如:洗手时要节约用水,要顺手关水龙头,人走了要随手关灯;洗衣服的时候,要选用无磷洗衣粉;购物少用塑料袋,多用购物袋;吃饭的时候,尽量不用一次性餐具;学会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资源。如废塑料瓶、废铝罐、含水银废电池、废纸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不浪费用水,不浪费电,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等习惯。这样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日积月累,养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4小结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环保教育融入生物课堂教育,并结合学生生活和学习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环保教育的重要作用,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让学生从小关爱社会、关心国事,强化环保意识,以环保为己任,从我做起、带动他人,为美化生存,环境竭尽力量,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云国,李小明.环境生态学导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2] 卢文祥.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李秋才.中学生物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战场[J].中学教学参考,2013(2).
篇7
关键词:教学质量;环保意识;课堂教学;遥感测算;濒危;指数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救救地球”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我国的环境形式相当严峻,所以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初中政治教材的重点。要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就必须抓好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乃至世界环境形式的严峻性。
首先,得天独厚,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形式、用客观现实中的具体实例教育、激励学生,使其逐步形成环保意识。 建国之初,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约116万平方公里。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水土流失面积约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
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达到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
70年代,我国草原面积退化率,约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十亿亩,目前仍以每年二千多万亩的退化速度在扩大。 我国的植物物种约有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
我国近三十年间湖泊大量减少,仅面积在一平方里以上的就减少了543个。号称“千湖省”的湖北省,建国初期有湖泊1066个,目前已减至325个,水面缩小了3/4以上。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大气质量指数普遍较差,全国五百个城市中,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北京、沈阳、西安等都在世界十大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城市之列。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强沙尘暴在我国特别在西北地区发生率呈急速上升的趋势,尤其从2000年春天以来,强风沙天气不断袭击西北、华北部分地区,造成扬沙尘暴天气,而且来势凶猛,次数频繁,破坏程度严重。据专家测算,我国每年因风沙天气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西北5省区1996年财政收入的3倍。
其次,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放录像、展示图片、悬挂漫画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目前国内外环境形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可以通过办演讲赛、讨论会、专题讲座等形式,鼓励学生对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发表意见或看法。各执己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相互交流达成共识。初中政治课中的环保教育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是息息相通的,使他们真正懂得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懂得人类的发展是伴随着环境的衍化而进步的,没有环境,就没有人类。环境被破坏了,受影响的首先是人类,保护环境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二、通过 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环保能力。
初中政治课的环保教育,就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环保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环保的能力。可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做些社会调查,如水资源的污染程度、土地的浪M程度、小城镇垃圾对环境的影响、白色污染的加剧、绿色植物的破坏等等。最后鼓励他们对所谓调查的结论进行讨论,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愿意,从理性上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环境保护的能力。
篇8
【关键词】生态平衡;保护环境;责任
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十分微妙也是十分脆弱的,一旦人类的生产活动对其进行了错误的改造,打破了正常的平衡,那么就会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范围内不断有环境危机发生,环境问题已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环境保护应该受到全人类的关注。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自然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环保理念环境与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切身利益相关。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从而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例如,1943年9 月美国洛杉矶发生了“洛杉矶烟雾事件”;1952年12 月5日至9日,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造成4000 多人死亡;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垦而变成沙漠;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因为人们乱砍滥伐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等等。
这些悲剧都是人类自身造成的,它们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环境的警钟,它们也让人们深切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作为生物教师,首先必须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环保理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认真研究教材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生物教材中从多方面阐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作为生物教师,更应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中与环保相关的内容,充分结合教材,在课堂中适时渗透环保教育。例如,在讲授“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时,可渗透重金属污染物随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进入植物体,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教师尽可能结合教材中涉及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保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环保教育的主阵地。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环境的日益恶化已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中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国家未来的栋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势在必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当前或当地的具体事例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明确环保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措施。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因此,我们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挖掘教材内容,抓住点滴机会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也能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在重大环境问题上有自己的观点,能够对一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在讲《物种的起源》这章时,教师可以讲讲不适当引入物种的危害。我国从外国引入的水葫芦在大江南北的江河湖泊疯长,造成河道堵塞、大量水生生物死亡;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南方引入的福寿螺大量繁衍生长,在稻田中泛滥成灾,残食庄稼,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把这些有关环保的事例告诉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破坏环境的危害,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展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除了课堂这个学习的主阵地外,第二课堂活动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好场所。教师在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的同时,也应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例如,在我们学校,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清洁卫生活动,要求学生每天早上把教室、宿舍、校园清扫一遍;每周一对整个校园进行彻底大扫除;每年植树节。
篇9
关键字: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现状;问题;对策
在工业社会发展之初,人类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时至今日,环境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灾难,给人类的生命以及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此时,人们方才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社会公众的参与是指在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组织以及社会团体都享有环境保护的权利,都必须要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社会公众的参与是开展环保事业的基础,是改善环境问题的关键。如果缺少社会公众的参与,各项环保措施便不能落实到位,环保工作便不能有效的开展起来。同时,社会公众的参与对于环保事业有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如果缺失,那么环保工作的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鉴于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我国在开展环保事业时,必须要重视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以此推进我国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状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我国便开始着手环境保护工作,党和政府在这方面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倡导走群众环保路线,其中就有公众参与环保的思想。只是在起步时期,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不强,很多环保措施都未建立起来。加之受到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公众参与环保的发展进程缓慢,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更别说亲身参与到环保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此时,很多公众开始意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环保的呼声开始高涨,亲身参与环保工作的意识不断增强,一批批民间环保卫士不断涌现,比如王文胜、霍岱珊、田桂荣等。同时,还出现了很多民间环保组织,比如自然之友、可可西里、地球之友、北京地球村等,这些民间组织先后发起了保护母亲河、保护藏羚羊等活动,将我国的环保工作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使环保意识渐趋深入人心。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也更加重视环保工作的立法,从1979年试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到2013年颁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期间出现了很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为我国环保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二、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问题
(一)公众参与度低
公众参与度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部分的参与都属于末端参与。即是指大部分的公众参与都是在生态环境被破坏后亦或是出现重大的环境污染并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以后,才响应号召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去。这种“告知性参与”,因为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公众意见常常易被忽视。末端参与,无法起到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阻止生态环境破坏的作用;其二,参与的行为层次较浅。限于当前我国公民的环保水平以及责任意识淡薄,很多公众在参与环保行动时,往往都只是集中在较为浅显的层次,简单的环保行为方面,比如节约用电用水等个人行为。
(二)公众参与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环保公众参与的形式单一,层次低,很多时候只是集中于宣传阶段。参与方式大多是在节假日搞一些象征性的环保活动,而缺乏持续性,形式主义现象严重。同时,公众参与的深度不够,参与的内容层次低,没有将环保工作上升到社会责任上。另外,公众参与的领域尚未触及到环境保护的决策方面,尚停留在“听指挥”的阶段,这些现象都体现出我国公众参与环保工作的水平较低。
三、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制度
虽然我国在环保方面颁布了很多法规制度,但是在公众参与环保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和空白,未明确公众的环境权益。鉴于此,政府必须要不断完善公众参与环保的法律法规制度,建立起完善的环境利益约束机制以及处理机制,协调好社会各方面的矛盾,确保公众能够通过合法、快捷、有效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促使其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
(二)公开环境信息
政府要严格按照《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公开环境信息,让社会公众全面的了解到当前的环境情况,告知社会公众坏境保护工作的迫切性,促使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同时,环境信息公开,还有助于社会公众参与环保监督工作,防止重大污染事件的出现。
(三)加强环保宣传
环保宣传应该从教育开始,应该将环保工作纳入义务教育,从小学就开始培养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还要加强环保工作宣传力度,尤其是在环保意识落后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目前,虽然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是这部分群体的人数较少,环保工作只有广大社会群众积极参与,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环境问题。
(四)拓宽参与渠道
目前我国社会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少,这导致很多公众虽然有心参与社会环保工作,但是因为缺乏相应的渠道,使得很多公众“空有报国志,却无投戎路”。鉴于这种情况,政府要积极建设公众参与的新渠道,拓宽已有的参与渠道,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工作。比如利用网络平台,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环保的网络渠道。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首先必须要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只有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才有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秀娟,钱凤珍,白丽荣等.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以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为例[J].北方环境,2013,(7):83-85.
[2] 梁晓.农村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2.DOI:10.7666/d.d212774.
篇10
一、重视在环境创设中体现环保意识
开展环保教育离不开创设一个富有环保意识的环境。我们准备制作“绿色环保行动”的宣传板和环保标语悬挂于走廊上,倡导节约用水,珍惜纸张,随手关灯等环保行动;在每个角落设置一个纸篓供孩子放置碎纸;在盥洗室设置节约用水的标志,提醒孩子关好水龙头;在垃圾桶上方设置“废物入娄”,楼梯上设置“保持安静”的标志,提醒进出人员轻声说话,营造安静的活动环境。
在环境创设中,我们准备大量的运用各种安全无毒的废旧物品,比如:用各种饼干盒制作成物品收集箱,让各种小玩意都有自己的“家”;用旧盒子制作成“电话”“热水器”,放在区域中,让孩子们玩得更开心;用报纸做成纸棍,让孩子练习玩耍;收集棒冰棍让孩子自由拼图,用瓶盖制作日历;用废纸板制作大型的墙饰等等。利用废旧物品的设计制作,即丰富了孩子的活动材料,美化了环境,还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许多废旧物品都能变成有用的东西,让孩子们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丰富了想像力,也树立了资源利用的环保意识。
二、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渗透环保教育
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养成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我们应该把环保教育渗透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比如:我班准备通过环保主题《清洁家园》、《动物-我们的朋友》等活动进行环保教育,初步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在区域活动中,将孩子带来的没有用的报纸裁减独特的“时装”;用废旧光盘制作动物头像。种种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大大激发孩子丰富的想像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体验到创造的乐趣,逐步养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 上一篇:高效沟通培训心得体会
- 下一篇:新闻传播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