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描述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描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描述

篇1

关键词:双语教学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 教学方法 师资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9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经济贸易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形下,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全面型人才尤为紧缺。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培养高精尖经济人才的重要场所,除了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等不断进行改革之外,还应当对双语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索,促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不断的完善。

1 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遇到的障碍

作为最早实行双语教学的几个专业之一,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近几年在双语教学上遇到了发展瓶颈。

1.1 教学方法和形式有待提高

我国现行的双语教学是英语和汉语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教师统一进行讲解,无法顾及到每名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有些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可能更快一些,而有些英语水平较为普通或较差的同学则会感到吃力,长此以往教学效果也得不到保障。由于课时有限而且每节课要在短短的时间内讲授大量晦涩的内容,高校教师很少能够腾出时间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容易剥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2 师资质量得不到保障

双语教学若想得到有效实施,师资力量是很关键的部分,具备良好的英语素养和过硬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知识及良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国际上的经济案例,教材的编写思路与我们不一致,所以我国的学生理解起来并不是十分容易,这就要求教师体现出自己的能力。可是目前在高校中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数量不是很多,很多高校是从英语专业的教师中抽调出一部分人进行经贸专业上的培训或是从专业老师中抽出部分进行英语水平的提升,这就造成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几乎没有能够系统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师,都是有所偏向、不十分全面的,师资质量得不到保证。

1.3 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测评

这一点也不仅仅表现在双语教学中,当前高校很多专业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往往是通过一纸试卷,通过几道问题的回答情况来判定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是十分不科学的,尤其是在双语教学中,学生相当于接受的是两门专业内容,学习和课后巩固及复习这一过程自然不会太轻松,繁重的学习内容无法通过一两道问题全然体现,学生所付出的时间和耗费的精力若以单一的考试作为衡量指标,这是有待考量的。

2 如何使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摆脱目前困境

若要使双语教学在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继续顺利推行,摆脱当前困境,高校必须从制度到行动上给予充分的保障,教师和学生也要发挥自己的作用。

2.1 加强对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

高校首先应当摆正双语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地位,要把它作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适当调整该专业的课时比例,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教师的教学精力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增加双语教学的课时数;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每一节课,课前多下苦工将教材内化为自己理解的内容,课上将内容言简意赅地进行清晰的表达,课后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作为大学生更是应该重视双语教学,要把英语的学习当成是一种不间断的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能力。

2.2 加强师资培训和进修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定期培训的方式给双语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将其集体组织起来进行集中培训,积极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还可以采用派遣部分双语教师出国参加研讨会或继续深造的方式,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英语能力,同时加强他们与外国双语教师的沟通和交流,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应变能力,还可以在交流和学习过程中借鉴到他国先进的双语教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完善自身,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按照西方人编制教材的思路进行理解,采用当前最有效的方法进行双语教学,不断增强高校双语教学的师资水平。

2.3 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

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通常来讲都是人数众多的,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考核方式也应该多种多样而不能采用“一刀切”的考试来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高校可以把该专业同学们的平时表现按照大的比例计入到考核成绩中,而在试卷上呈现的分数仅占少量百分比,同时在试卷的设置上也要做到有难有易、难度适中,让每一种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试卷上有所表现,得到一种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以这样一种综合的考核方式取代原来的单一考核,有助于增强该专业学生学习的动力。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虽然在现阶段双语教学应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遇到了一些障碍,但是只要高校能够不断完善双语教学的实施条件、给予充分的支持,在实施方式上进行创新性探索,同时高校教师和学生能在思想和行为上都加以重视,那么双语教学便会发挥出其巨大的优势,促使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培养出优秀的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庄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探讨[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陈玉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理论课程双语教学的困境分析[J].时代教育,2011,(3).

[3]王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北方经贸,2008,(5).

[4]曾伟,郑汉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研究与思考——以《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为例[J].学科教育,2008,(7).

篇2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多层次培养模式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供需困局

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经济国际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更广泛领域,包括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和金融、商贸、流通、信息、高技术研发等服务业领域。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批企业走出国门展开国际竞争,这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中国人才蓝皮书2010》预计,2010年国际经贸人才需求79万人。而中国每年高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生为13万左右,即使这13万人全部从事国际经贸行业,供需缺口仍然很大。未来三年,中国的经贸人才中,负责外贸公司重大投资与战略的决策人才最为欠缺,需求缺口在2/3以上;业务营销人才欠缺30%以上;专业管理人员欠缺一半以上;服务贸易人才欠缺70%-80%;投资人才缺口也在60%左右(韦霞,2010)。然而,就在人才需求如此旺盛的情况下,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不乐观。某地方本科院校本科生就业率仅达到47%(江维国,2010)。《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为排名第十的所谓失业量较大且薪资较低的“红牌”专业。

相对于旺盛需求,相对于供给不足,就业还十分困难,这种供需困局不能不让我们深思。是人才结构出现了问题?是人才质量出现了问题?还是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需要?

二、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缺陷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化

典型的案例描述是“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知识,了解wto及当代国际贸易的基本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法规,了解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和金融情况,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罗旭娟,2009)。这种描述是对国际经贸人才的一般要求,没有突出各学校人才培养特点,更没有体现人才培养的差异性。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化有三个后果:一是人才能力趋同。相同或相近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人才能力接近。少数优秀学校与一般院校人才的差异也在质量上,而不是在能力结构上。不能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能力人才的需要。二是人才能力稀释。强调“宽基础、强技能、高素质、创新性”的培养要求,势必造成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强。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学习内容被压缩,课时被摊薄,课程学习演变成概述或演示。结果是什么都学,什么都不会。三是人才层次不分。国际经贸需要高级规划人才、管理与决策人才、高级技术人才、一般技术人才和一般作业人才等五种层次的人才,而该种培养目标下的人才并不能针对其中的任何一种,造成人才能力与实际需要不吻合状况。

(二)人才培养方案难以承载培养目标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跟不上形势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文明的提高使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领域、新课题。如贸易与环境、标准化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新贸易保护等。现有教材基本上围绕传统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不能适应新形势变化(窦建华,2010)。二是实践技能培养严重不足。虽然设置了实践环节,但内容不系统,设施不完备,实践效果差仍是普遍现象。学校的实验课程以基础实验为主,缺乏提高实验和创新实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稳定,合作企业积极性不高(王志伟,2008)。三是创新能力培养缺乏系统性。目前创新能力培养处于启蒙阶段,只是学习创新知识和简单的模拟活动(如创业大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系统性的,包括创新的基本理论、创新的技术手段、创新的支持体系(李洪江,2010)。

(三)人才培养途径单一

目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一切培养责任完全由高校承担。实际上由于资源的有限性高校难以完全承担人才培养重任。高校实践设施不足,制约了人才技能培养的质量。虽然进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培养基地等,但大都是基于合作协议开展的,并不是基于共同产权机制。企业合作的临时性和不积极态度,大大削弱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国应积极探索政产学研联盟人才培养机制,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三、市场细分视角下的多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市场细分是市场营销学中的理论,是企业根据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不同把现有的市场划分为不同的子市场,然后依据企业的竞争优势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子市场并为之服务取得收益的营销理论(朱明侠,2001)。市场细分主要的特点是可以集中使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在目标市场中竞争并取得市场主导地位,它同样适用于教育行业。高校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自己的优势资源,这种优势资源是独有的,是高校树立特色的基础。同样高校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并没有为所有市场需求服务的能力。利用自己优势的教育资源为一个或几个目标子市场服务,是高校树立特色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表1是根据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层次、目标要求和培养机构特长设计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细分区划,对应于不同培养机构的教育资源优势,可以选择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培养机构优势,树立人才培养特色,可以避免全才式培养模式的弊端。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人才能力可以准确定位。

就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而言,其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培养国际经贸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上海商学院结合自己的历史积淀、行业背景、办学条件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第4层次),并进一步规划了该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侯立玉,2008):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能从理论的高度理解社会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熟悉商务操作流程,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环境;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四、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由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途径三部分组成的。创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内容安排上创新;在结构设计上创新;在培养主体上创新。在内容安排上,针对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现存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在如下方面进行创新:一是加强教材建设。针对目标层次人才培养要求,编写不同内容、不同深度的教材体系。体现层次需求、反映时代特点,尤其是实验、社会实践教材应大力开发。二是完善英语教育体系。将现有的公共英语、专业英语体系拓展为公共英语、专业基础英语和专业实践英语。三是完善技能培养体系。构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研究创新实验体系;构建专业认识实习、岗位技能实习、调研设计实习体系。四是完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创新意识、创新技术、创新实践课程体系。

在培养主体上,应建立多主体人才培养机制。拓展包括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途径。

在结构设计上,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规格,对教育内容要进行相应的安排。在教育内容创新的基础上,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实现结构设计创新。

如图1所示,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处在于可按照某一层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设计出相应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该层次人才培养。在该模式中,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是一致的,但不同层次人才方向模块设计要体现该层次培养目标要求和特色。可以设计同一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如图1中国际贸易业务方向和国际商务管理方向;也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课程模块,如图1中国际贸易业务方向和高级技术人才方向以及一般技术人才方向。仅就国际贸易业务方向,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知识课程、技能课程、外语课程、实验实践课程以及创新能力课程可按如下设计:知识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wto与国际贸易、中国对外贸易、国际商法;技能课程包括贸易单证与函电、报关报检、国际结算、国际货运与保险、国际商务谈判;外语应开设专业实践英语;实验课程包括综合实验、研究创新实验,实践课程进行岗位技能实习;创新课程包括创新技术、创新实践课程。这种方案设计可以实现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业务方向人才培养目标。

五、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竞争优势

教育内容的创新可以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教材建设可以更新知识体系和结构;实践课程的拓展可以提高人才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构建使人才具有真正的创新能力;教育主体机制创新,可以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克服高校教育资源瓶颈障碍。

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构建可以解决人才能力趋同所带来的三个问题,即人才能力趋同、人才能力稀释、人才层次不分。人才能力差异化,可以改变人才供给结构,解决一些层次人才饱和而另一些层次人才稀缺问题。分层次设计模块,围绕该层次人才培养目标集中构建该层次对应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所须的课程体系,可以解决人才能力稀释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分层次培养人才,可以提高人才针对性,提高人才对各种工作要求的适应能力。

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能力,最终将提高教育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韦霞.我国外贸人才需求状况与培养问题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12).

2、江维国.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探析[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罗旭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外模式比较研究[j].经济论坛,2009(4).

篇3

简历是求职应聘的第一道门槛,在有限的空间内传递更多的有效信息,是简历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个人简历母版参考,以供大家阅读。

个人简历母版一:姓

名:

别: 男

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86年6月20日

婚姻状况: 未婚

籍: 湖南

现所在地: 吉林

毕业学校: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历: 本科

专业名称: 土木工程

毕业年份: 2010年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职

职位类别: 施工员/建筑工程管理/测绘/测量

工作地区: 湖南

待遇要求: 1800元以上

到职时间: 三个月内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英语

普通话: 标准

教育培训

2012年9月 - 2021年7月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本科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 长春市××地产××××小区工程

时间范围: 2014年6月 - 2014年11月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 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装潢

担任职位: 建筑工程-施工员

工作描述: 2013年6月—2013年11月在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监理公司担任理工作 2014年6月—2014年9月在长春市××地产××××小区工程担任技术员与资料员的工作。 2021年7月—2021年9月在××集团××××小区担任放线员与技术员的工作。

自我评价

为人诚信,有着良好的沟通能力,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吃苦耐劳,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每学期获得学院奖学金。

发展方向

求知意向为工程施工方向,我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平台,让我有机会为贵公司发光发热,把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应用到实际当中去,与贵公司共同谋求发展。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个人简历母版二:姓名:

性别: 女

年龄: 25岁

婚姻状况: 未婚

民族: 汉

学历: 本科

身高: 170

现居住地: 石家庄市

户口所在地: 石家庄市

求职意向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期望工作地点: 石家庄市

期望从事行业: 其他,房地产开发/建筑与工程,旅游/酒店/餐饮服务

期望从事职业: 经理助理/秘书/文员,前台/总机/接待,销售代表/客户经理,客户服务经理/客户服务主管,大堂经理/副理

到岗时间: 1周以内

期望月薪: 2000元-3000元

教育经历

毕业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

时间: 2008-04至2012-07

专业: 经济学

学历: 本科

专业描述:

本专业主要学习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

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

工作经验

公司名称: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职位名称: 前台接待

工作时间: 2012-03至2021-03

工作描述: 我在此单位主要工作是接待来酒店的团队或散客,为其分配房间,转房态,办理散客或团队客人的入住工作。还负责客服中心的工作。处理一些客人的投诉。为客人订火车票,飞机票,打印,复印,收发传真,装订。接转内外线电话,处理客人的电话问询,和客人的投诉等等。

期间担任过总机,商务中心和前台接待的工作,并负责总机的英语培训工作。

负责酒店大堂管理工作,处理客人投诉,监督管理前台工作及大堂卫生情况,

自我评价

本人上进心强,能吃苦,形象气质佳。希望在新的工作中,近一步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为贵公司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英语水平

英语口语良好,能够用英语和客人进行日常英语对话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个人简历母版三:姓 名: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88-9-15

民 族:汉族

最高学历:本科

政治面目:党员

现居住地:北京

工作年限:一年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中央民族大学 2007.9--2011.7 法律专业

通过国家律师资格考试

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听说读写熟练

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操作及使用

工作经历

2011.9--2013.9

××大型国有股份制企业

法务人员

处理公司日常诉讼、非诉讼法律事务及知识产权事务/负责防范法律范围内的风险,与其他部门共同协作防范各类风险/培训员工法律知识

2013.10--至今

××集团公司

律师

负责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法律事务/起草、审核公司相关合同方面的法律文件/ 拟定公司法律规章制度和法制建设方案/参与处理公司内外经济纠纷和公司重大业务谈判等

个人简介

篇4

关键词:“一带一路”背景;国际贸易课程;全英语教学

目前,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随着“丝绸之路”等留学推进计划的实施,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有序与沿线各国学校扩大合作交流,共同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能力”。[1]教育部国际司司长许涛在《努力开创教育开放发展新局面》中指出:“深入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师资培训推进计划、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加快培养我国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所需的各类战略人才。”[2]在此背景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全英语课程,提高国际化水平。国际贸易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的内容及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模式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国际贸易课程全英语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四个方面出发,阐述目前国际贸易课程全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探索进行改进的有效途径。

1师资队伍

相对于一般的课程教学,专业课程的全英语授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在专业领域要有较高的造诣,不仅要熟悉各种原版教科书中相关理论的覆盖范围,还要对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理解,正确把握理论讲解过程中的难易水平。同时,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瞬息万变,教师要紧跟前沿,始终关注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问题及最新事件,并能够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教师的英语水平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另一关键因素。教师要对专业知识进行准确描述及解释,并且能顺畅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是目前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障碍之一。“一带一路”背景下,非英语母语国家的留学生越来越多,这就对教师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听说能力,要精准定位学生学习的难点,并用准确简明的语言予以解答,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灵活应用。针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高等学校主要从两个方面予以加强。首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本校专业教师的英语能力。目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线上线下的各种英语培训机构层出不穷,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及薄弱方面进行选择。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出国进行长期或短期的学术或教学交流培训。其次,改善师资结构,引进外籍教师和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专业教师。外籍及海归专业教师的加入,不仅能够直接提高全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还能帮助其他专业教师,对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英语教学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2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因此,教材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及难易程度。目前,关于国际贸易课程的外文原版教材,大都作为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部分,并且有很多版本,主要包括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上册———国际贸易部分,萨尔瓦多的《国际经济学》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以及普格尔的《国际贸易》等。首先,理论部分的内容大同小异,区别主要在于对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的论述方面。其次,各个版本教材所附有的习题,在题型设置、难易程度上也存在差异。最后,每种教材均配有相应的教学课件,但其内容及其布局略显简单,吸引力不足,需要进一步丰富。鉴于各个版本教材的不同特点,教师可以进行综合梳理,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内容,因材施教,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讲义。其中,关于专业词汇及概念、理论的表述,重点关注其语言,做到精准易懂,便于理解。在课堂上,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述问题、分析过程的准确性及流畅性,逐渐形成用英语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同时,将所有概念及理论进行整理,方便学生查找及系统复习。此外,由于课时的设置及国际贸易领域的广泛性,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的讲解范围应有所侧重,受其前沿性及出版时间的影响,该部分内容每种教材的差异较大,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参考最新的学术文章,选择最受关注的国际贸易问题进行讲授。再者,根据学生的数学及经济学基础,按照题型及其难易程度整理编撰习题集,用于课堂及课后巩固练习。最后,教师通过广泛阅读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的期刊报纸等文献,挑选新闻或贸易历史类文章,作为学生的补充阅读材料,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学内容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必不可少。全英语国际贸易课程不仅在内容上涉及国际经济形势,授课对象也多为来华留学生。在当前国际社会意识形态多变、各种思潮涌现的情况下,要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价值理念,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教学方法

目前,国际贸易课程以传统授课模式(LBL)为主,即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为主。原因在于该课程中理论部分占有较大比重,传统的授课模式能够降低理论理解的难度,便于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理论。然而,仅仅依靠教师授课,一方面,影响了学生对理论理解的深度,以及运用理论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将传统授课模式与其他教学方法(如PBL、CBL)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在知识点讲解时,穿插案例教学,例如,将自贸区、各国贸易政策及各种贸易壁垒加入相应章节,阐述其来龙去脉,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其成本和收益、短期和长期影响,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及理论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重要的国际贸易事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利用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由学生搜集感兴趣的国际贸易事件资料,了解其特定的政治、经济及社会背景,论述其发生的经过、产生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英语专业资料的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探索精神。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多样化的线上教学平台及相关网站的功能越来越完善。教师可以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教学通知、课程资料,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提高沟通交流的效率。另外,针对关键知识点,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录制小视频,并上传至教学平台,方便选课学生随时观看,巩固知识点。

4考核机制

目前国际贸易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考试的形式,教师出试卷,学生现场完成。针对国际贸易理论、政策等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及掌握程度,主要包括计算、论述、名词解释等题型。采用传统的考试形式,最大的优点是节约教师及学生的时间,学生仅需要花费复习、准备及考试的时间,教师也仅在评阅试卷上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并且考试的结果比较直观,教师可以准确判断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哪些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但是,对于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的广泛程度、搜集专业资料的能力、运用英语论述专业问题的熟练程度等更深层次的考核目标,传统的考试形式显然不能很好地满足要求。随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考核机制也需要逐步完善,从而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的教学反思提供依据。如果教学过程中包括翻转课堂以及一些线上的教学手段,仅仅采用课堂考试的形式是不合理的,不能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产生有效的激励。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选择适当的考核方法。例如,如果采用翻转课堂,要求学生报告国际贸易事件或者分析国际贸易政策,那么就应该从学生对理论的运用及分析的全面程度等方面,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并计入最终成绩。在运用线上教学手段时,可以通过阅读资料,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并将结果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此外,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给定一个国际贸易政策或其他主题,让学生从政策制定国及其他国家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考查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程度。合理的考核机制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障。全英语国际贸易课程应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课程及全英语教学的特点,结合考核的目的,设置不同的考核形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考查评价。

篇5

【概述】出口业务代表个人简历表格参考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个人基本简历姓

名:***国籍:中国目前所在地:天河区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花都区身材:174 cm 60 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7 岁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贸易/进出口经理/主管:外贸经理、贸易/进出口专员/助理:外贸业务员、工作年限:5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月薪要求:3500--5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其它国家个人工作经历:公司名称:起止年月:2009-06 ~ 2010-10广州市毅峰汽配制造有限公司公司性质:私营企业所属行业:贸易/进出口担任职务:高级出口业务代表工作描述:1.公司简介:此公司为工厂,主营各类汽车滤清器,如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等,年出口额至少5千万,GMC会员,每年至少到5个不同的国家参展,如美国,德国,巴西,迪拜,土耳其,墨西哥,南非等等.2.我的工作职责:包括开发国外客户,代表公司参加各种会议,申请中小企业资金补助,参加展会,独立负责货柜的全套出口流程操作:客户询盘-还盘-下单-制单-合同评审(电子或会议评审)-下发生产任务书,合同评审记录表-费用核算表,出口合同跟踪表和销售合同(PI)交财务记帐-生产跟踪(如客户提出对订单修改,需填写技术更改通知单-验货(寄样,商检)-订舱(填booking form和回传放柜纸或入仓通知来确认舱位-制作出货通知和出货清单-寄送报关资料-拖车、装柜(拍照)-跟踪报关放行状况-提单补料-制作产地证-寄送清关文件等等.离职原因:公司名称:起止年月:2004-06 ~ 2007-06广州市宏驰贸易有限公司公司性质:私营企业所属行业:贸易/进出口担任职务:外贸业务员工作描述:1.公司简介:公司主要经营鞋帽,箱包,服装,数码产品等的外销.2.我的工作职责:通过B2B平台开发欧美客户,通过E-mail、MSN、电话等方式与欧美客户促成订单,下达订单等.)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北京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长江大学、广州市花都区师范学校最高学历:本科获得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毕业日期:2004-07-01所学专业一:计算机金融/英语所学专业二: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受教育培训经历: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 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1999-092002-07广州市花都区师范学校英语中专(全日制)2002-092004-07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金融大专(全日制)1000752004060012312005-092008-07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大专(自学)664401140020145952008-022010-02长江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全日制)1048952010050009962010-03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本科(自学)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精通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持有港澳通行证和C型驾驶执照熟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电子商务,IT精通alibaba,globalsources,made-in-china等B2B平台操作熟悉OFFICE办公软件,FOXPRO数据库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等计算机操作 详细个人自传我是一个对理想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希望企业给我一点阳光,我就能给您一片灿烂。我品性坚忍不拔,爱岗敬业,能吃苦,有魄力,工作中即能独挡一面,也能团结合作。我的人生理念是:“事在人为”。相信您选择了我,也就选择了对成功的执着追求。我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聪明才智为贵公司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个人联系方式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出口业务代表个人简历表格参考范文。

篇6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097-02

国际经济法是国贸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在专业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门极具专业特色的课程源自西方,很多经典权威的教材都是用英文写成的,加上目前国际交流越来越多,国际贸易也趋于日常化,因为目前绝大部分高等本科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都对这门课程采用了双语教学的授课方法。但在具体的实践和教学过程中又存在着诸如教学授课手段和模式滞后,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教材选取不科学合理,考核手段过于单一等问题,本文基于这些问题,在授课方法和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训练师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以及如何采用多手段、多模式的考核方法和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以期待为本科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提示性的建议。

一、目前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1.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授课方法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在国际经济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单调,主要采用照本宣科和逐字逐句翻译的方式讲解,主要注重对文章内容的机械性重复和翻译,没有形象的描述和过多的专业阐述。这种授课方式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让他们觉得不是在学国际经济法而是在学习英语,因此时间一久,学生就会逐渐迷失自己的学习方向,在简单枯燥的翻译中失去学习和上课的积极性。

2.师资力量充足,英语与专业能力都很突出的教师比较少。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过程对教师的要求极为苛刻,他们不但要具备完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应具备深厚的英语基础功底和流利的口语水平,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教学。但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学团队建设上发展不够,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专业教师英语水平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熟练用英语口语进行教学,二是英语水平很高的教师专业水平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做到跨专业的讲解和穿插,讲解过程十分牵强,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3.教材选取不科学合理,主观随意性太大。在国际经济法教材的选取上,国内很多高等本科学院主要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但是国外的教材种类繁多,作者编写水平相差很大。一方面,在选取上很多选教材的科研人员随意性太大,在选教材之前和之后都没有经过严格的思考和学习,致使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诸如教材错误或者教材中的内容与大纲严重不符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英文教材一般篇幅太大,受学时的限制,一般是只能学到很少一部分;并且案例一般以国外为主,专业讲师在讲解过程中还需要挑选国内案例,大大增加了专业教师的负担。因此在选教材时要注重基础性,注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重新整合教材。

4.考核手段过于单一,主要以考试做题为主。在当前对国际经济法的考核中,主要采取直接考试看分数的做法。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不注意平时课堂的学习和积累,仅仅在考前做突击训练就可以通过考试,甚至有的学生直接不去上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也不符合大纲对这门课的要求,使得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的知识储备都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国际经济法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1.参与法和沉浸法融入课堂,积极探索课程教学和授课模式改革。在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和课堂教学中建议采用参与法和沉浸法,积极探索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前单一单调的翻译型授课。参与教学法的核心就是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在课上积极思考,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国际经济法的知识解决每一节课上老师提出的子模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主要采取引导的方法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问题,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下面简单举例说明参与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比如在讲课国际贸易理论中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以下思路来思考问题。如果一个国家要素丰富的话会导致什么呢?价格是高还是低呢?如果价格低会引起什么后果呢?具有生产和出口该要素产品的优势,这回如何呢?将导致出口增加要素使用增加要素相对价格上升要素价格均等。这样学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而沉浸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的知识和理论采用全英文授课,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做到语言简练、言简意赅,对于知识的讲解到位贴切,学生能够在很随和的英文环境中学到核心的知识点。同时,对于专业性极强的术语要用汉语做简单的辅解释,注意汉语占的比例不易太多,点到即可。

2.注重教师英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使得师资配备充足,以提高教学质量。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英语和专业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在对教师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但要加强教师的英语水平,同时也要提高教师的业务专业水平,提高复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重,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具体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可以选派一些经济学专业基础良好,但是英语基础和口语都不是很好的老师专门到欧美国家进行专业训练,争取在短时间之内突破自己的英语“瓶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英语应用自如。其次,对外语基础和口语水平非常不错的老师针对个人情况,分模块对教师进行经济法方面的培训,迅速提高自己的水平。最后,专业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点滴素质的提高,比如参加有关双语教学的培训班和讨论会,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3.对现行的中英文教材进行整合,尽量使用针对性强的自编教材。针对目前很多高校在教材方面选材随意,内容和针对性都不科学合理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自编教材,原汁原味地保留经典案例,同时老师翻译一部分中文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吸取西方优秀的思想文化精髓,又不能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地学习到知识点,而且还能体会中西方案例的不同,吸取他们之间的所长,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会有很大的帮助。

4.丰富考核手段,针对不同模块和章节采用不同的考核模式。针对国际经济法考核方式以单一的考试方式作为最终的期末考试分数的问题,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满足国家应用型人才发展目标,灵活运用笔试、口试、闭卷、开卷等考核方式,综合考察学生各方面的应用能力。由于我们是双语教学,因此在考核方式中我们还需要增加考试中口试的比重,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发言质量和水平也都被计入最终成绩,以此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以及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我们注重平时的测试,通过测试反馈教学信息,指导教学实践。

5.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双语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英语知识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原汁原味的英语思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基于以上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创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就此提出以下建议,旨在为课堂营造和谐的师生互动,让学生体会本专业的学习乐趣,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首先,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对专业知识的促进作用。其次,让学生认识到大学里的学习不像初中、高中时候,任何课程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让学生以学习到的英语知识为基础,以专业的国际经济法知识为载体,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在英语环境中体会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双面促进教学效果。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基本状况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和困惑,鼓励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双语教学,消除恐惧心理,然后与学生一起总结适合每一个人学习的方法和模式,做到循序渐进、主次分明,让学生在递进式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效果。最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的师生互动,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柔和的环境下和老师交流,为以后灵活运用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针对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授课方法和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训练师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以及如何采用多手段、多模式的考核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以期待为本科课程双语教学的发展起到提示性的作用,同时为我校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尽一些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谢光华.国际贸易类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篇7

【关键词】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教学质量

《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理论(含实践)课程,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主干课和必修课的地位。以这一定位为基础,本门课程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学的目标是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即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特点,夯实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强化和拓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并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及变化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等,使学生将来能较好地适应国际竞争。本文将采用因子分析法来对国际贸易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一、确立指标体系

本文在请教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的基础上,设计出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表,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对Y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11位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指标如表1。

将以上评估体系设计成问卷,总分值为100分。发放到该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120位同学,回收试卷112份,回收率为93.3%,问卷具有代表性,根据回收的问卷计算均值,得到表2数据。

二、数据的因子分析

1、判断数据是否适合因子分析(见表3)

由表3可知,KMO 统计量为0.793>0.7,因子分析的效果比较好,在由Bartlett球形检验,可知各变量的独立性假设不成立,故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通过。

2、计算因子载荷和共同度(见表4)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由相关系数矩阵R计算得到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如上图所示,可知第一因子的方差占所有因子方差的81.2%左右,前两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到了95.59%,因此选前两个因子已经足够描述国际贸易教师教学的总体水平。提取了两个公因子之后可以计算共同度,如表5所示。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从表5中可以看出所有的共同度都在90%以上,可知被提取的公因子对各变量的解释能力是非常强的。

3、因子旋转

采用主成分法计算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说明各因子在各变量(上接第250页)上的载荷,即影响程度。但为了使载荷矩阵中系数向0―1分化,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6所示。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由输出的表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备课情况、重难点处理和教学效果方面的指标,因此可以定义为讲授水平因子。第二公因子体现了教材处理、多媒体运用和语言表达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定义为教学展示因子。这两个因子的性质及其顺序较好的体现了这些因素在教学质量中的影响及其地位,表明教学展示与讲授水平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

4、计算因子得分,对各位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为了考察各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采用回归法求出因子得分函数,spss输出的函数系数矩阵如表7。

由系数矩阵将两个公因子表示为7个指标的线性形式。因子得分的函数为:

F1=-0.185X1+0.216X2+0.178X3+0.088X4+0.193X5+0.219X6+0.176X7

F2=0.897X1-0.141X2-0.006X3+0.282X4-0.044X5-0.166X6+0.016X7

Spss已经计算出两个因子的得分,两个因子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各位教师课堂教学的总水平,但单独使某一公因子并不能对各位教师作出综合的评价,因此按各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如下综合统计量:

F=0.798058F1+0.201942F2

通过计算得可以得到综合得分,并求出各教师的排序(见表8)。

从表8中可以看出讲授水平得分因子得分最高的是教师A,其次是D,教学展示水平得分因子最高的是教师G,其次是教师I,H,K。

两个因子加权综合后即表示教师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综合得分最高的是教师A,靠前的有教师D,G。靠后的是教师E和F。综合得分的不平衡,说明了教师教学各个方面的不平衡性。有的老师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善于启发,但是重难点把握不准;有些老师教材熟悉、理论联系实际,但学生心不在焉,教学效果差。

三、提高国际贸易教学质量的建议

从以上因子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各位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不平衡,所有教学方法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根本途径就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除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外,应特别重视让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

1、教案的栏目化。通过设立多个联系外贸业务实践的栏目,力求为课堂营造一种仿真模拟环境。如每一节课的开头,通过相关业务案例分析将学生引进课堂情景教学内容当中。

2、构建互动式课堂。每次课都安排一定数量的师生互动,并对该节重点设计重点互动教学活动。

3、经常实施全课堂渗透式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渗透到整个课程教学的全程。

4、角色扮演。是学生设身处地,模拟公司相关业务角色,如:组织货源业务、报关业务、租船订舱业务、报检业务。⑤业务软件模拟。运用外贸业务软件模拟商务运作的全过程。课程开始,就组建模拟外贸公司,从询盘、发盘、还盘到接受,订立贸易合同开始,从信用证项下的FOB进口合同、CIF项下的出口合同各环节来锻炼学生开展进出口业务的实际能力。通过模拟实践的形式,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业务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的工作体验,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8

【关键词】汇率波动 对外贸易 实证分析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国际贸易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汇率作为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一个变量,在国际贸易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它的存在使得不同货币之间实现了购买力的转换,同时汇率波动也会对一国对外贸易收支与国内经济平稳运行产生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实现了高速增长,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日益频繁。随着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顺差不断延续和扩大,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以美日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强烈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以改变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数据显示,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累计升值约25%,这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而作为我国出口大省之一的河北亦受到汇率波动产生的广泛影响。汇率的变动不仅影响河北省的外贸收支,同时也会对河北省整体经济的平稳运行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研究汇率波动对河北省对外贸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河北省外贸近况分析

河北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也是出口大省。它位于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东北地区与国内其他省区联系的通道和西北诸省区的北方出海通道。内环北京和天津两大都市,经济相互辐射和渗透,构成了京津冀经济区,再加上本地区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本,近年来对外贸易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2003~2011年,河北省的贸易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呈增长趋势,但与2011年相比,2012年全省外贸形势有所回落,其中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5.6%,出口同比增长3.6%,进口同比下降16.3%。2013年1~10月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454.2亿美元,同比增长8.7%,其中,出口257.6亿美元,同比增长4.6%;进口196.6亿美元,同比增长14.5%,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同时我们还发现,在不同的年份,其增长速度是不同的,从2003年至2008年,三者增速类似并且相对平缓,2008年至2009年,三者不但没增加,反而呈下滑态势,2009年至2011年,增速明显快于前些年份,到了2012年,对外贸易的势头又有所回落。在国际国内经济变动的大背景下,河北省的外贸情况也随之呈现波动。

三、实证分析

(一)相关变量及数据选取

为了准确描述汇率波动对河北省对外贸易的影响,本文选取了2005年7月汇改之后到2012年12月份的季度数据(注:数据来源为中宏数据库、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并选择以下指标构建计量模型:

第一,汇率(E),作为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它是调节对外经济贸易关系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本文选择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

第二,地区生产总值(GDP),它是衡量和反映一个地区国民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与当地的对外贸易密切相关。

第三,进口商品总值(IM)、出口商品总值(EX),这两个指标分别从进口和出口的角度反映了该地区对外贸易的总体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05年汇改以来我国汇率的波动趋势总体上呈上升状态,从2006年初到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以升值升值速度较快,升值将近15%。从2008年下半年到2010年初这段时期内,人民币汇率有小幅波动,相对较稳定。从2010年初到2012年底这段时间内,汇率又呈现上升态势,只是其升值速度相对汇改初始阶段较缓慢。

同时,河北省的进、出口额几乎都是同时发生同一趋势的增加或减少。伴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升值,河北省的对外贸易额也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在减缓。从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进出口均大幅增长且增长速度较快,进、出口额分别增长了近3倍和4倍。但从2008年的下半年至2012年年底,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河北省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从2009年初对外贸易才开始好转,直到2011年初才恢复到了2008年的水平。

为了更准确的描述汇率波动对进出口总额的影响程度,我们分别建立进口和出口总值关于汇率和收入水平的回归方程。

(二)回归分析

在Eviews6.0软件中分别建立IM、EX和E及GQP之间的回归方程,数据显示两方程均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下的统计学检验,并可分别表示为:

IM=-20.12853E+0.003096GDP+164.5032

EX=-8.562049E+0.00691GDP+81.06805

可以看出,汇率E升值,将同时对进口和出口产生正向作用,汇率的升值不会抑制河北省的出口贸易,相反会对出口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地的收入水平GDP对进出口的影响很小,会有一个很小的正向冲击效应,即省内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当地的进出口贸易几乎没有影响。

四、结论

一般说来,人民币升值刺激进口,使进口规模扩大,抑制出口,使出口规模减小;反之,则促进出口,抑制进口。从实际数据来说,随着人民币的稳步升值以及河北省GDP的不断增加,其进出口均呈上升趋势,总量和增加值都在逐渐的增大。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河北省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汇率的小幅度波动不会引起出口贸易量的巨大变化。再者可能和河北省的产业结构有关,河北省的外贸企业多以出口加工型为主,其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低廉的价格,由于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降低出口企业生产的积极性,要想维持现有的利润水平,则需要提高商品的价格,价格的上升导致需求量的下降,因此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相对放缓,但其总量依然呈上升趋势。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和提高,河北省所面临的外贸形势也越来越复杂。面对日益纷杂的国际经济环境,河北应利用其地理优势、自然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以实现外贸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金善女,沈红丽,齐晓丽.河北省对外贸易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

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国际贸易;探析

案例教学法最早运用于法学教育,是英美法系的判例教学法,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柯里斯托弗•格伦姆布斯•朗德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教授在法学教育中引入了判例,首创了案例教学法。[1]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引入案例教学法,之后被广泛应用到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案例教学法是以典型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真实或虚拟的情景,进行师生问答、讨论等互动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学习者学习认知、技能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简言之,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2]作为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注重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避免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从倾听者转变为参与者,使其成为教学的主体。[3]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更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4]

一、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课程是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及其他经济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得等问题,并揭示其点与运动变化规律的学科,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两大部分,如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现代自由贸易理论、贸易保护理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分析世界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现实问题,突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国际贸易课程研究的领域和具体内容来看,该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具有理论性、涉外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是注重纯理论性的知识,容易造成课堂与社会实际的脱节,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过于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收不到应有的效果。[5]因此,相对单纯讲解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在于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人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研讨,深入剖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以及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总体实施框架

(一)选择与设计案例

在案例教学的准备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工作,结合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与设计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选择具体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案例的典型性,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基本理论和核心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之目的。二是案例的新颖性,即尽可能选择国际贸易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去进一步理解和思考理论。三是案例的综合性,即所选案例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让学生找出可能涉及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介绍与阅读案例

在这个环节,老师运用多媒体呈现案例并描述案例背景,把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点向学生做简要介绍,并尽可能营造出案例描述的氛围,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景中。学生在这个环节要充分阅读教师准备好的案例材料、理解案例内容。

(三)分析与探讨案例

在学生对案例背景有了初步感知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案例分析和探讨环节。这个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关键,因此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只有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才可能找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手段。[6]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国际贸易知识,围绕关键性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大胆进行思考和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始终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自己只是一个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整个分析、讨论、辩论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给予学生充分讨论与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辨应变能力、协作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案例教学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四)总结与点评案例

学生在案例讨论后,教师要切实进行总结点评,这个环节是对以上各个环节的精炼和提升。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并非简单直接给出案例的答案,要对整个案例讨论情况做出总体评价,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论点给予肯定和完善,对学生在自主性探究中暴露出来的正确或错误的典型思维给予合理的归纳评价,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此外,应总结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学生面对一个案例时寻找问题的切入点和解决思路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面对类似贸易问题时积累一定经验。因此,教师在总结点评环节,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准”,运用理论知识、概念、原理要准确,点评要切中要害;其次要“精”,言简意赅,条分缕析,语言洗练,时间把握得当;最后要把握“分寸”,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具体运用:一个案例分析的示范

为进一步阐述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具体运用,下面以一个案例作为具体的运用对象进行示范分析。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都会首先从比较优势的内涵、发展过程和竞争优势产生的背景、内涵一一作详细的介绍,再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从逻辑关系来讲,这样的讲解过程是严谨并清晰的,但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比较晦涩。在对这两个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讲解时,根据案例选择的典型性、新颖性、综合性为指导原则,我们精心选择了“中国为什么是世界制鞋大国而不是世界制鞋强国”为案例进行示范分析。案例内容: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制鞋生产大国、贸易大国和消费大国,但近年来,印度、巴西、越南等国家在制鞋产业上迅速追赶比拼,使我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国皮革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作为生产大国,2010年我国年产130亿双鞋,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5%,位居第一。作为贸易大国,我国有近百亿双鞋销往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份额337亿美元(不含鞋材等),出口鞋数量及金额分别占世界鞋类出口数量及金额的73%和40%,位居第一。在世界鞋业论坛上,中国皮革协会做了“未来五年世界鞋业及中国鞋业发展趋势”,其中一组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几个国家制鞋劳动力成本的数据比较引起很大关注。中国年产量130亿双,劳动力成本是1.3-1.5美元/小时;印度年产量20亿双,劳动力成本是0.65美元/小时;巴西2016年各类鞋年产量近9亿双,劳动力成本是4.35美元/小时;越南2016年各类鞋年产量近8亿双,劳动力成本是0.48美元/小时。中国皮革协会专家分析指出,从鞋业的生产数量上来看,这些国家要在10年内取代中国鞋业大国的位置,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中国在今后发展中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大,必须加快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彻底摒弃依靠速度、规模、价格进行竞争的发展方式,而向依靠质量、标准、技术、服务、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进行竞争的发展方式转变。与此同时,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发展皮革产业还有诸多优势,如丰富的原料皮资源、完善的产业链、巨大的加工能力、高素质低成本的劳动力、可用较低成本生产各种质量产品以及极具潜力的13亿人口的大市场,但应积极从制鞋大国向制鞋强国转变。教师在让学生阅读完案例后,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导向”学习模式设立问题,让学生重点围绕“为什么中国只是制鞋大国而不是世界制鞋强国”这个问题结合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理论去进行探讨,提高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进行案例总结指出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制鞋业的比较优势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而国家的竞争优势扶持和培养,对于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方面,我国比较薄弱。国外有竞争力的产业都有庞大的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组成的产业簇群的支持,而我国的大多数产业缺乏这种支持。因此,要提高我国制鞋业的竞争力,需要从产业簇群上下功夫,促进其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四、结语

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贸易承担着把学生引入国际贸易学科、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兴趣的关键任务,承担着为学生构筑学科基本框架、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描绘学科发展前沿以及拓展国际经济视角的重要使命。鉴于现实经济情况的复杂性和国际贸易理论的抽象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在每一个知识点上都使用案例教学来加强学生理解,利用典型案例、典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利用师生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发言。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比如案例的选择、理论知识点教授与案例分析的有机融合及协调等,[7]要求教师课前紧跟当前国际贸易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大量的资料和案例搜集,并对其进行加工和整理,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手段鼓励学生大胆灵活运用相关贸易理论探讨问题,以保证在采用案例教学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高臣,刘爽.实践导向:案例教学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78.

[2]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9.

[3]傅海霞.基于案例教学的国际贸易课程改革研究[J].对外经贸,2015(11):151.

[4]张润莲,张向利,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4):102.

[5]黄爱双.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7):118.

[6]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57.

篇10

[关键词]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446(2013)1-2-0039-0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增长持续稳定增长。在经济增长中,对外贸易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我国经济实力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是扶摇直上,目前我国的总体经济规模居全球第二位。面对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上产生了一些抵制中国经济增长的行为,对我国出口贸易进行各种方式的抵制。倾销案时发,关税、配额以及一些新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增加。

08年金融危机以及持续的欧债危机、美债危机使得世界经济持续不景气,世界经济的消费不足,加之各国为了保护促进本国经济走出低迷,一些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滋长。

面对种种原因引起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以及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目标,我国的出口贸易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分析出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接下来的部分首先简要回顾国际贸易理论,然后用1980年到2011年的数据做一个简单的实证分析,说明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后给出简单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回顾。

西方经济学家中最早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是亚当,斯密。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将一国内部不同个人或家庭之间的分工和交换,推及到国家之间的分工与交换。斯密认为,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资源优势或某种生产技术优势。每一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交换本国必需的但自己生产又处于绝对不利地位的产品,从而使本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促进本国经济增长。

大卫,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在国际分工中,如果两国生产力不同,中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低于乙国,甲国拥有绝对优势,而乙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这时两国仍存在进行贸易的可能性。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商品,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放弃所有商品的生产,而只应放弃生产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商品。通过自由贸易,参与交换的国家也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在马克思的观点中,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归根结底是生产与交换的关系。国际分工使各国按照的有利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发展优势产品,然后通过交换及国际贸易实现其优势产品。这样既能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又可以利用本国稀缺的国外资源,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及有利因素,节约社会劳动,促进经济增长。

古典经济学家约翰,穆勒用相互需求理论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补充和说明,较为系统的论述了贸易的发展利益。他把国际贸易的利益分为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直接利益来自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国际贸易,使国际分工得以实现,从而资源在国际范围内配置,是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部门和国家,提高产量和实际收入;第二,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在国际范围内买到自己发展所需的而自己又没有或不足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从而减少了经济发展的阻碍。间接利益表现在,通过国际贸易推动国内生产过程的创新和改良,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通过引进进口竞争,刺激储蓄增加,加速资本积累,从而加快国内经济增长。穆勒还指出,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而且从发达国家进口引起的示范效应都可以加速不发达国家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罗默、卢卡斯和斯文森等人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技术交流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一方面,通过国际贸易,一国的某些先进技术不自觉的传播到了他国,从而使他国的生产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处于国际市场的生产商为了提高竞争力,也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从而有一个技术进步与传播的良性循环,不间断地促进经济增长。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并不一定因为本国的资源禀赋而参与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在一定程度上是本国的历史、某个偶发事件和过去的政策的产物;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也不完全是比较优势,而在很大程度上则是由规模报酬递增驱动的。所以他们认为,国际贸易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他们还认为,国际贸易促进国内资源在物资生产部门与知识生产部门之间的要素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一国经济增长。

三、实证分析

1.数据描述。本文搜集了1980年到2011年的GDP和出口总额(CHUK,OU)数据,二者均以亿元为单位。

2.模型设定。本文简单地将出口总额对GDP进行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设定为:

3.回归结果及解释

(1)首先对1980年到1994年的数据回归得到如下结果:

结果显示模型的解释力是较强的,斜率系数是统计显著的。

对1980年到2011年的书籍进行回归得到如下结果:

比较上面两次回归,可见1980-2011年的回归中GDP与出口关系比1980-1994年的回归中GDP与出口关系更大,其中的原因当然很明显,1994年我国启动的汇率改革是这一事实的主要原因。

结论与简单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很大贡献。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人民汇率制度的改革、中国加入WTO等都极大促进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大大促进我国的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