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智能化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智能化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服装设计的智能化发展,通常是基于对生命系统的模拟与感知,来构建基于服装传感技术的双重反馈机制。智能服装设计能够从感知、反馈与反应中来满足智能服装的设计需求,其前沿技术是建立在服装材料的智能化,特别是记忆材料、变色材料、相变材料等;另一方面依托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通过柔性传感器、导电材料来实现通信。智能服装作为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已经成为当前可穿戴多媒体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特别是随着传感技术、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的发展,为智能服装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然而,针对智能服装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将着重探讨智能服装的设计需求,以及设计模式,并就未来趋势展开探析。
1智能服装的设计需求
智能服装设计是以科技为驱动力,并从可穿戴性上来说科技与服装设计的融合。智能服装设计的需求是基于用户为中心,来将服装设计与智能化技术进行平衡。如J.Rantanen等人设计的雪地救援智能服装,从满足极地严寒条件下,实现电子组件与服装美学的融合,并能够为用户提供定位、健康状况监测等;J.McCann等人利用决策树法来探讨智能服装设计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满足用户自身可穿戴需求,从服装的合体性、透气性、吸湿性等方面来调节服装的舒适性;二是满足用户的作业需求,如具备与某行业相关的服装整体和细节设计,便于适当场合、主要活动的作业规律等;三是满足用户文化需求,即能够从穿戴中遵守相关着装规定,并不影响用户对其他服装的穿着需求;四是满足美学需求,能够从服装的颜色、款型、样式等方面体现潮流等美学特征,从而为用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智能化服装。
2智能服装设计的技术手段及表现
智能服装的服装与科技的发展具有一致性,从智能服装开发来看,其关键在于新技术的运用来满足智能服装的设计目标。
2.1柔性设计技术
所谓柔性设计技术是基于生物医学实现智能服装设计的一种应用,通过在面料中嵌入电子系统线路,并与腰带、衬衫等其他服装共同构成微电子接受、通信系统。如利用传感外套来改变服装的情境感知能力,实现对不同运动需求下的具体操作。在科技运用中,这些传感器与面料的结合,还可以与电脑相连,满足信息存储与交互。如雪地救援智能服装,内置GPS定位系统及电子指南系统,便于穿着者根据自身需求来定位,并获取极地气象信息。在传感器技术中,一方面从内置的光线、声音脉冲装置来获取异常信息,并触发相应报警信息;如果用户在1min中取消报警,则消息被取消;否则则通过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向外发送警报信息。
2.2智能服装面料设计
从智能服装的发展来看,智能面料设计对于提升智能服装的舒适性具有重要作用。以雪地救援智能服装为例,内衣、背心、裤子等,其材料多采用针织技术,并通过相变材料来调节体温,提升舒适度;在外套材料上,利用聚四氟乙烯材料来制作锦纶布,不仅具有抗破坏性,还具有耐磨性,吸湿性等。当然,智能服装设计在功能上可以利用面料设计来保障合体性,改善智能服装的美学效果。如军用服装中采用面料分层技术,内层材料具有吸湿透气、快干、导汗等功能,外层面料具有隔热、保温,且能够与周围空气形成平衡。可见,智能服装的设计目标在于从科技运用上、面料设计上来满足人的不同需求,最大化增强服装的舒适性。
2.3智能服装造型设计
从造型设计来看,智能服装的研究较少。如L.Li等人通过研究医疗智能服装,利用针织技术来设计经皮神经电刺激智能服装,能够满足医疗智能服装的治疗效果。在选型上比正常服装小,并通过肩线前移、缩小领围等方式,便于衬衫上的电极能够刺激人体穴位;在缝制上采用手工方式,以保障服装满足患者的身体需求。另外,S.F.Rogale等人通过研究自动热防护功能的智能服装,从夹克造型应用中来制板,制作出满足特定活动需求的舒适性夹克。在智能服装设计上,多依赖于市场需求来融入智能化技术,在造型设计上,也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变化来导入相应的结构设计方法,使其更具综合功能性要求。如草地消防服装,首先要考虑其生产条件、安全性及穿着舒适度,并保障各运动关节点不同部位之间的关系协同。如在服装细节设计上,要注重裆部的弹性,能够满足活动需求;在拉链设计上采用魔术贴;在腰带设计上增加可调节设计,如松紧带等。
3智能服装设计的效果评价
智能服装在设计上不仅要求满足使用功能,还要从智能服装的电子模块、整体效果上具备舒适性、可用性。由于电子技术本身的特点,对于智能服装设计还需要通过检测,确保各项模块达到相应要求。如对于雪地救援智能服装,不仅要进行洗涤测试,电子模块测试,还要通过真实的使用环境,来测试其整体性能。在单一电子技术测试中,通过配置相应的测试模块,将至性能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来获得智能服装的电子技术稳定性。在真实环境测试中,通过模拟各类真实使用环境,如滑雪环境、机动雪橇作业方式等,对可能触发的报警系统进行综合测评;另外,对于雪地救援智能服装的电池能耗进行测试,对其用户界面及导线稳定性进行优化。在老年智能服装测试环节,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来获得使用评价,另一方面通过对智能服装用户需求分析中,特别是穿着后评价,其喜好程度、使用建议进行分析,来获得相应的改进思路。由于智能服装在使用领域、功能设计上存在差异性,对用户需求的分析,以及对智能服装的测试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智能服装的测试与评价可以采用分级式体系,从基础物理分析、电子测试、气候适应性、服装舒适度及服装现场试验等方面来获取全面评价信息,为优化智能服装设计模式提供参考。
4智能服装设计的趋势
通过对智能服装设计的分析,在未来发展趋势上,智能服装重点在于技术创新,特别材料科学、电子工程的发展,为智能服装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智能服装设计模式的研究,将会更加关注智能服装的开发与评价,特别是从人的需求、行业发展上,通过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推进智能服装设计商业化、大众化发展。国外在智能服装设计领域,一方面从智能服装的功能上满足专业性要求,另一方面从健康、时尚、绿色环保等方面来推进智能服装的市场化发展。另外在特殊领域,如军队、救援、防护等行业,智能服装设计将在智能技术提升是行满足特殊性要求。我国对智能服装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将着重从提升智能服装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智能服装的交互性上,围绕用户需求,加强学科交叉与重叠,突出智能服装设计的技术性,来提升我国智能服装的自主研发水平。
作者:诸燕亚 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田苗,李俊.智能服装的设计模式与发展趋势[J].纺织学报,2014(02).
[2]王军,陈晓玫,穆芸,李晓久,潘力.智能纺织品的内涵、设计及其应用前景分析[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5(01).
篇2
在3月24日举行的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纺织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表示,“十二五”期间,纺织机械行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发展高端纺织装备和优质专用基础件,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加工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展望“十三五”,纺织机械行业将进一步为纺织工业提供高质量、智能化的新型纺织装备,支持纺织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变。
《意见》在对纺机行业“十二五”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纺机行业“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意见》提出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结构调整为主线、质量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行业自律的基本发展原则,“十三五”期间,将产学研结合研究关键共性技术,重点研发新型纺织机械成套装备及专用基础件,并加快行业服务平台的建设。纺织机械行业将从以往高速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转为以创新为动力的增长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十三五”期间将研发、推广一批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先进纺织数控技术和智能化纺织装备,《意见》中列入了“十三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59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项目”34项。
回望“十二五”:增速放缓创新升级
“十二五”期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国产中、高端纺织装备发展较快,受到国内外用户的欢迎,纺织机械行业整体运行稳中有增。
5年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2011年历史性地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2015年,纺织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179亿元,5年中年均增长3.64%,接近《纺织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性意见》中提出的1200亿元的目标。与此同时,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国产纺织机械延续“十一五”期间形成的销售势头,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出口金额从2011年的22.45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3.89亿美元,年均增长8.3%。
在我国纺织工业增速降低、内需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我国纺织机械行业持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企业努力进行新产品开发,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取得了较好的出口业绩,使全行业保持平稳发展。
《意见》在分析“十三五”期间纺机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后指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十三五”期间,纺织机械行业将进入新一轮结构调整发展时期,行业将放缓规模扩张速度,主营业务收入将在稳定的基础上增长;而伴随产品技术含量的增加、创新力度的加大,国产纺织装备的市场占有率和出口金额将会增长。
“十三五”行业经济运行目标为: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国产纺织装备出口金额超过35亿美元;国产纺织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意见》提出,“十三五”行业经济运行目标为: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国产纺织装备出口金额超过35亿美元;国产纺织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展望“十三五”:装备智能化引领新趋势
装备产品与制造智能化。在数控技术被广泛采用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纺织机械行业主要技术研发方向是纺织装备产品智能化和装备制造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是通过提高纺织装备主机的数控水平和智能化程度以及研发智能化辅助系统,为下游纺织用户提供智能化生产解决方案。
装备制造智能化是通过引入智能化机床和辅助机器人等设备,改进与优化自身生产过程。两方面的智能化都将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生产的干扰,提高生产效率,稳定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优等品率。
装备制造与应用的信息化。传统制造与云平台、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结合,将使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纺织装备制造与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实现机器的集中控制、联网管理与远程监控制造过程,将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消耗;在品质控制环节,通过对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有助于优化生产工艺和改进产品的质量;在销售与售后阶段,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运行成本。
装备制造服务化。纺织装备制造企业可向下游延伸服务,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维护与在线支持,提供纺织品生产整体解决方案和个性化设计以及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发展精准化的定制服务,从单一的供应设备,向集融资、设计、施工、项目管理、设施维护和管理运营的一体化服务转变。
大型纺织装备制造企业应掌握系统集成能力,开展总集成与总承包服务,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功能,发展远程故障诊断与咨询、专业维修、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形态。
发展的可持续性。纺织机械及专用基础零部件质量和可靠性的稳步提高,是纺织生产高效连续运行的保障,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十三五”期间,制造与装配新技术、新工艺、轻量化新材料的应用将成为纺织机械企业关注的重点。对环境影响小、资源利用率高的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关乎纺织机械行业的未来。
四大关键领域为行业走向高端化打牢基础
随着纺织新工艺和新技术层出不穷,促使纺织机械行业创新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走高可靠性、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高端发展路线。高端纺织装备在中国纺织产业链中逐渐占据核心地位,其发展水平是纺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升的保证。
数字化、智能化纺织装备
智能化连续纺纱生产装备。加快研发智能化纺纱生产关键技术,建立智能化、连续化纺纱工厂,实现纺纱全流程数字化监控和智能化管理,夜班无人值守。清梳联合机实现智能化管理,条并卷机与精梳机间棉卷全自动运转、自动生头,粗纱机与细纱机之间实现多台机间粗纱满、空管自动输送,细纱机粗纱空管与满筒粗纱自动交换,细纱机与自动络筒机间实现多台机组集中控制,实现设备生产过程、故障的远程控制、诊断。
采用智能化搬运机器人和运输设备,实现工序间物枓自动输送。数控机织装备。采用数字化控制技术,建立具有全面监控能力的数字化机织车间,实现机织车间的织机群控管理。
新型纤维材料生产装备。建立从纺丝、后加工到产品包装运输的全流程智能化长丝生产线和物流系统,实现化纤的生产、收集、检测、运输等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数控节能环保型印染装备。建立智能化印染连续生产线和数字化间歇式染色车间,实现对机械参数、生产工艺参数、能源消耗和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机台或单元机实现闭环控制;集成染化枓自动配送系统,智能化废气、废水排放监控系统和能源回收监控系统,形成覆盖印染全流程的智能化监控系统。
数控非织造布生产装备。面向产业用纺织品,研发多种工艺在线复合成型和混合型非织造装备,研发宽幅高速梳理、铺网与针刺设备,研发与其他非织造技术结合的水刺装备。
智能化针织装备。通过数据网络将针织设备与生产管理系统联通,实现对设备的集群智能控制,对设备状态、生产数据、工艺数据和花型数据进行在线监控。集成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通过系统联网传送编织文件、设置编织参数、控制编织过程,实现机器分组管理。
纺织专用基础件生产装备与纺织仪器。研发量大面广的纺织专用基础件的高效复合加工专用数控装备和自动化生产线,保证产品加工质量稳定,提高纺织专用基础件的使用寿命,降低能耗和噪声。
智能化服装生产线。开发智能化服装生产线,研发数控服装生产关键装备,建立包含验布、裁剪、缝制、熨烫、检验、包装、储运等全部工序的自动化生产线,达到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开发专用服装生产数字化控制系统,使设计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服装生产制造系统。
纺织机械关键共性技术
纺织装备设计制造理论与技术。开展纺织装备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主要在基于信息化架构下的纺织装备设计技术平台、纺织装备的人因工程工业设计、碳约束下的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装备设计和纺织装备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物联网设计四个方面开展。
纺织装备复杂系统及其数字化、智能化控制技术.开展纺织生产过程中的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提升国产纺织装备的性能、效率及加工质量,包括开展纺织装备中的专用传感器、纺织装备的多单元协同控制系统、纺织工业机器人、纺织装备网络监控系统的研发。
纺织装备专用基础件制造与强化技术。纺织装备专用基础件的种类繁多,用量大,对纺织装备的性能和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纺织装备专用基础件精度控制、表面强化、新材料的应用等技术的研发。
互联网与装备制造智能化
纺织机械制造与互联网。研究基于互联网的纺织机械制造技术,推动装备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研发纺织机械制造过程的互联互通体系和关键支撑工具,建设装备制造工业云平台,为纺织机械设计、制造、营销、经营管理、远程监控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支撑和服务保障。
纺织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构建面向纺织机械制造的CPS体系,重点研究三个方面:推进纺织机械数字化设计和生产,研究纺织机械数字化设计、仿真优化与验证集成体系和纺织机械数字化工厂相关技术;建立纺织机械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包括智能物流系统、智能加工系统、智能自动化装配一集纺织机械整机智能测试与质量控制系统,实现纺织机械制造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互联互通;建立面向纺织机械制造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对制造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储存、挖掘分析。研发企业应用软件,具有在线监控、预防性维护、物流预测和智能决策等功能。
纺织机械质量管理与标准化工作
质量管理方面。建立企业质量保障体系,开展纺织机械智能制造基础通用标准、评价规范的研究。加强制造与装配现场的管理,加强装备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与检验。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提高加工装备和质量检测仪器的技术水平和精度等级。提高行业质量监督水平,为企业提供包括标准宣贯、质量检测、咨询等全面质量服务。
标准化工作方面。完善纺机机械与附件领域的标准化体系,充实标准化工作人员队伍,提高标准制修订水平。标准化工作与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密切结合,紧跟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起到促进纺织机械行业技术创新与规范行业竞争的作用。重点开展新型纺织装备的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在跨领域新技术标准方面,开展纺织机械与附件社会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
篇3
2005年,宁波圣瑞思成立,正式创建“圣瑞思”品牌,开始专注从事成衣自动化流水线系统的开发与生产。
圣瑞思以提高终端客户的生产效率及管理水平为目标,本着专业专注,用心服务的经营理念,依靠职业化、流程化、科技化的服务队伍为客户提供最优秀的服务。集研发、生产、销售、工程施工、管理培训于一体。产品主要包括智能服装生产悬挂系统、半自动服装物流运输系统(手推线)、自动服装物流运输系统(电动线)、智能服装立体仓储系统、服装数字车间工位系统、托盘管理系统等等。为客户实现从裁片到成衣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管理及运输、分拣、存储提供全方位服务。
2014年,公司完成企业改制及资产重组,创办浙江瑞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7月完成新三板挂牌。至此,浙江瑞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一家致力于数字化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的高科技新三板上市企业。产品线涵盖工业生产数据实时采集系统、智能生产与后整吊挂系统、智能物料配送系统、智能生产分拣系统、智能仓储与物流系统、大数据集成系统、智能生产辅助机器人系统、自动化专用设备系列。
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对内厚积薄发,沉稳务实技术与管理,对外锐意进取、积极开拓市场与渠道。经过多年发展,在深耕智能服装与家纺吊挂系统市场下,进一步研发和开拓新产品市场,现已形成以自主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领先产品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圣瑞思的“独家招牌”
圣瑞思具有多元化的研发结构体系,广泛涉及机械设计、计算机软件、电子元件、网络程控、管理培训等领域,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工业智慧物联控制系统及相关应用软件的研发、智能仓储系统、智能物流及分拣系统、工业数据采集系统、工业机器人等产品。
同时拥有完整产品生产线和自主知识产权,这让圣瑞思得以成为国内服装悬挂系统领域的领军企业。
圣瑞思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服装生产悬挂系统的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对内厚积薄发,沉稳夯实技术与管理,对外锐意进取,积极开拓市场与渠道。经过多年发展,圣瑞思已发展成为国内服装生产悬挂设备行业最具运营活力、最具开拓精神、最具发展前景的企业。
以提高服装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及管理水平为目标,本着专业专注,用心服务的经营理念,圣瑞思依靠职业化、流程化、科技化的服务队伍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与客户共同发展,致力于将圣瑞思做成服装吊挂系统行业的第一品牌,践行服装生产高效之道这一承诺。
挑战“智造”,从吊挂系统到供应链管理
现在常被提及的智能工厂其实只是“智能制造”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智能制造之下,传统的制造流程将被重组,其目的是要实现产品的智能化。其中个性化的客户需求与设计,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的信息接入与共享,售后服务的快速响应等环节与智能工厂一起,成为智能制造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
智能工厂的核心特点是:产品的智能化、生产的自动化、信息流和物资流合一。从当前世界范围内来看,很多企业都在向着智能工厂的方向发展,但是还没有哪一家企业有足够的勇气宣布自己已经建成了一座智能的工厂。
在讨论智能工厂的未来图景时,提到最多的是“大规模定制化生产'这需要企业从几个维度建立相关的企业能力:强大的客户需求收集和分析能力;社会化交互的产品研发体系;模块化、智能化的产品制造工艺;高灵活度的供应链管理;与客户需求匹配的生产能力(包搬备维护能力);智能的库存和物流管理体系。
除了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智能工厂的未来图景还包括了能源的节约,让供应链更加安全,以及准确地寻找到相关领域专家的问题解决方式。而且智會g工厂的生产模式不仅仅局限于生产终端消费品的企业,生产设备的企业一样可以通过实践智能工厂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降低成本、提高交付效率、合理管理产能。
智能工厂不能忽略的核心要求之一是要实现信息流、物资流和管理流合一。通过ERP系统、供应链管理软件、最新的物联网(接人产品和其对应零部件)和大数据的收集分析,让信息流和物资流合一。做到对每一个个体产品、零部件在生产的全流程中可以实时监控和管理,事前预测、事中操作和事后追踪。目前,圣瑞思产品包括智能服装生产悬挂系统、半自动服装物流运输系统(手推线)、自动服装物流运输系统(电动线)、智能服装立体仓储系统、服装数字车间工位系统、托盘管理系统等等。为客户实现从裁片到成衣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管理及运输、分拣、存储提供全方位服务。
身处制造业而升级向服务业发展的圣瑞思开拓的是一条极具引领意义的道路,依靠职业化、流程化、科技化的服务队伍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与客户共同发展,将产品转化为服务,成为服装吊挂系统行业的第一品牌,是圣瑞思践行服装生产高效之道的承诺。
锐意创新保持核心竞争力
圣瑞思注重产品研发的升级换代,每年投入大量研发资金进行服装企业生产的智能化设备开发。目前其他同行服装吊挂标准型号产品硬件上已与同类产品相差不大,但圣瑞思在软件控制系统方面已超过同类产品。圣瑞思在发展标准产品的同时大力满足客户爿非标准化设计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制定不同的方案,实现不同的自动化产品实施。在家智能生产线上,圣瑞思目前是本行业应用实践最多的设备提供商,已经在家纺生产领域占据绝对的话语权。
产品研发与用户直接相关。与大客户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挖掘与满足合作伙伴提高与改善生产管理水平的要求,从而开发出能够确实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实现客户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圣瑞思始终将技术革新作为公司发展的根本,每年不断有新产品面向市场,服务客户。
多年来,圣瑞思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人才是技术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推动企业技术革新的关键。圣瑞思非常重视人才的选用与培养,目前公司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到25%,大学以上学历45%,人才基础充分保证公司技术的发展。在圣瑞思,倡导的是敬业精神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企业与员工、客户共同成长,共享机遇与挑战。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客户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圣瑞思关心员工成长,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机会;时刻关注客户的切身利益,为客户提供丰厚的回报;走企业、员工、客户共同发展的“三赢”之路。
而作为一家立志为智能工厂建设提供解决方案的智造企业,圣瑞思深知客户第一的重要性。企业要永远走在客户的前面,生产永远高于客户的需求,要不惜一切为客户服务,以为客户创造利润为己任,在此基础上,自身才可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如今,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圣瑞思已从最初的服装生产吊挂流水线业务向智能仓储系统、智能物流分拣系统、企业智能化数据管控系统等工业智能化产品拓展,产品应用行业涵盖纺织服装、家纺、物流、童车、箱包、制鞋等众多行业。
篇4
关键词:智能服装;设计模式;发展趋势;研究
引言
智能服装由来已久,一直以来在尖端军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服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服装开始向着大众化的方向转变。这就需要相关设计者不断对智能服装的设计进行完善,提供更符合普通民众需求的智能服装,不断降低智能服装的设计成本,为民众提供更合心意的服装,推动我国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
一、智能服装的设计模式
(一)智能服装的技术设计
智能服装的设计需要与群众的需求密切相关,并根据种类对相关技术进行完善。智能服装技术设计表现在许多方面。就柔性技术而言,可以将电子系统线路经过特殊处理,编织到服装之中,从而对人体的体温、血压等变化进行监控,并将相关信息传送到可以进行数据处理的仪器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便捷的对病患的身体状况随时进行监控。智能服装技术还体现在情景感知上,可以将特制的传感器结合服装面料的特点安装在服装之上,对穿着者的情感变化进行感知,从而根据其情绪变化提供相关的服务。智能服装的雪地救援技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这一技术将全球定位系统安装在服装上,不仅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动态地图作为参考,还能在使用者走失或者面临紧急情况时自动发出警报,是一门十分实用的技术。
(二)智能服装的面料设计
由于我国智能服装技术还不够完善,在面料使用方面也没能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标准,特别是在舒适度上急需改进。目前的智能服装面料设计并不统一,会根据不同的技术采用不同的面料。在内衣上大部分会采用经过编织处理的面料,并加入经过特殊处理的线路或者传感器,需要保证较好的吸汗性与透气性。而在外套的选择上,大多会对耐磨性和防水性予以重点考虑。但大部分面料的选择都是以实现各种功能为主要目的,对舒适性缺乏足够的考虑。特别是一些特殊功能的智能服装,需要进行多层设计,并加入具有隔热、保温等功效的涂层。这就要求对智能服装的面料进行选择时,加入使用者对服装舒适度的考虑,要保证智能服装的面料选择在实现其应有的功能的基础之上,提升智能服装的舒适度。
(三)智能服装的造型设计
由于智能服装需要加入大量的线路或者传感器,在进行造型设计时就需要尽量减少服装的拼接,选取一片式的造型设计。同时,由于智能服装需要具有一定特殊的功能,需要在进行造型设计时尽量将所需要的功能精简的加入到服装之中,尽量保证服装的简洁大方。在智能服装技术步入成熟之后,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一些与时尚密切联系的智能服装造型。服装造型的设计需要满足穿着者的正常活动,对舒适度加以考虑。由于部分智能服装的使用需要利用电或者太阳能等能源,需要在进行造型设计时对其安全性予以考虑,要保证穿着者在使用智能服装时的人身安全。
二、智能服装的发展趋势
(一)材料发展趋势
智能服装的材料发展趋势需要与现代科学的发展相联系,对一些新型材料予以考虑。对各种新型材料的性能进行综合比较之后,根据所设计的智能服装的功能进行选择,找到最为合理的智能服装材料。由于智能服装材料是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现代科技在不断向前发展,智能服装材料也必然会随之不断发展,进行智能服装材料的选择时,可选择性会不断加大。同时,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为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智能化、纵深化的发展方向。
(二)服装设计趋势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智能服装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的进步将世界各地的服装设计进行了资源共享,可以给智能服装设计师提供更多的设计参考。这样,智能服装设计师可以参照普通服装的设计方案,对智能服装进行设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使智能服装变得平民化与时尚化,给使用者更多服装款式的选择。服装设计的不断进步,使智能服装在洗涤、穿着舒适度上也在不断提升,给穿着者更加舒适的享受,洗涤方式的普通化也使更多人愿意选择智能服装,延长了智能服装的使用寿命。
(三)工艺发展趋势
智能服装在工艺上也在不断发展进步。随着智能服装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群众对智能服装的认可和接受,智能服装在工艺上不断延伸进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我国的智能服装主要应用于军队的顶尖装备、医疗、考察队、消防队等特殊领域,还不能满足更广大群众的需要。但随着材料、造型、技术等方面的进步,我国的智能服装工艺向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更加智能化,并能够与民众的日常生活联系更加密切。特别是现代智能服装工艺为了更广泛的投入使用,不断地降低服装设计的成本,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使智能服装走向大众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服装是服装设计中较为特殊的存在,将服装的价值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服装产业的一项重大改革。智能服装在技术设计、面料设计、造型设计上不断的完善,向着智能化与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带动了整个智能服装产业的发展进步。同时,智能服装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给服装产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道路,推动着服装产业的发展。智能服装的出现与发展,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是现代科技服务于人类的又一体现。
【参考文献】
[1]田苗,李俊.智能服装的设计模式与发展趋势[J].纺织学报,2014(02):109-115
[2]邹奉元.智能服装的设计和研发[J].装饰,2008(01):24-26
[3]杨梅.智能服装的设计研发与发展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2):153-154
篇5
当前,我国轻纺工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国际看,欧债危机仍在发酵,美国经济正面临着“财政悬崖”的风险,日本也正在承受着经济持续下行和财政风险不断加剧的压力,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速普遍下滑,欧美及新兴市场国家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正在抬高企业原辅料进口成本。从国内看,轻纺工业中的印染、塑料等行业的节能减排压力越来越大,逐年承压的劳动力市场正在快速稀释企业利润空间,保护国产棉的棉花收储政策对棉价造成的扭曲正在冲击着下游的服装产业链。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对轻纺工业造成了明显的冲击,生产增速明显下滑,出口增速回暖乏力,国际贸易救济升级,各类新型贸易壁垒层出不穷,企业亏损加剧,主动避“单”现象普遍存在。
面对上述挑战,轻纺工业亟待加强技术上的变革和新技术的运用。作为一种新型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具有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节约资源以及改善环境等特点,符合当前轻纺工业对高效、低耗、优质等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运用智能制造技术不仅是轻纺工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也是实现由大到强的根本出路和必然选择。
进入2013年,智能制造技术将会对轻纺工业的转型升级产生重大影响。首先,面对国家的节能减排要求和欧美市场不断升级的各类环保标准,企业将会大力推进智能化的新型绿色环保生产技术运用,降低能耗水平,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其次,为应对日趋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和不断加剧的“用工荒”,企业将会大力推进智能化的劳动节约型技术的运用,加速机器对人的替代,提高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机械化程度,降低对人工的依赖。再次,扭曲的高棉价使得棉混纺及非棉产品替代纯棉产品成为一大趋势和企业的主攻方向,这将催生智能化的仿棉技术及混纺技术的自主研发、引进和应用,棉纺产业的技术改造步伐会明显加快。受此影响,下游服装产业的生产与制造技术也将发生变革。最后,面对整个成本的结构性上涨,以信息化为导向的智能管理技术将会受到青睐,企业会主动在管理提升上做文章,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成为企业“强身健体”的一个方向。
篇6
回首2013
1. 行业基本实现稳定增长
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纺织全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较上半年略有回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215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额为6604.5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2013年1~8月,全国3.8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796.9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高于上年同期2.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844.1亿元,同比增长16.3%,高于上年同期17.4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4.63%,较上年同期略提高0.17个百分点。
纺织行业当前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保持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是行业坚持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运行质效。加快行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能力,创新市场营销模式都是提升运行质效的重要途径。
2. 《行动计划》强调发展重点
201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简称《行动计划》),要求在2018年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竞争能力普遍增强,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是纺织行业信息化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八项专项行动计划,其中标准体系建设、示范企业推广、中小企业服务、电子商务发展、智能生产制造、互联网创新等都与纺织行业密切相关,都是今后几年纺织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领域。行业处于转型升级时期,企业应该更加着力于加强自身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苦练内功,显然是深入信息化建设的契机。而《行动计划》必然会带动企业增加对信息化的投入,加快信息技术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和推广。
3. 装备智能化成重点
纺织企业的装备提升的重点是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对于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印花领域的智能化设备有了突出进展。浙江大学、杭州宏华公司等在数码喷印机的基础上,开发了图像自适应精准印花系统,可以在提花或绣花面料上,通过高精扫描、花型识别,将要喷印的花型在面料上精准对位,进行叠印印花。其产品既有绣花提花织物的层次效果,又有印花的丰富色彩,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纺织产品,并率先在十字绣行业推广应用,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效益。
产业用纺织品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领域,但装备智能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杭州爱科公司开发了智能产业用纺织品切割设备,按设计要求进行优化排料和快速切割,适用于大跨度大幅面的工艺要求,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游艇、汽车等软性材料切割,节省了原材料,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纺织企业涉及多种设备和应用系统,只有实现了信息的自动采集和自动化集成,才能保证基础数据的采集面,大幅度提高信息实时性和准确性,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最终起到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
4. 管理信息化走向深入
江苏悦达纺织集团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在前几年建成的园区光缆等基础设施基础上,建设了数据中心和园区局域网,深化ERP应用。尤其在生产过程监控与管理方面,逐步建设了电能监测系统、质量监测系统、棉纺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等,在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和危机管控,支撑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变革等方面起到了较大作用。
山东如意集团与西安科技大学合作开发应用了面向纺织服装制造过程的协同生产管理系统,着重解决生产计划制定过程中的优化问题,实现了生产计划执行过程的跟踪监控和管理,有利于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提高了企业业务协作能力和对生产过程的精细管理能力。
5. 服装新技术成效显著
《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第一次强调:“加强服装企业信息化集成制造系统和大规模定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推广服装和家纺企业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生产工艺技术”。一年来,人体三维测量、服装用人体数据库、服装大规模定制、模板自动化等一系列新技术应用加快,成效显著。电子商务更是成为热点,在2012年服装网上销售305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预计又有30%以上的提升。
在当前服装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广东爱斯达服饰公司将网购营销与生产制造相衔接,开发了T恤衫、牛仔服等服装单件定制的“智能裁缝”网络平台。消费者通过键盘输入有关数据,网上的虚拟试衣系统有画面显示;平台还提供大量的面料、色彩、图案、款式等,消费者根据喜好选择;最后完成确认后下单,提交到车间生产。
展望2014
1. 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进入2014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纺织行业发展既具备相当的积极因素,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内需市场仍将继续为纺织行业提供实现平稳发展的动力,但同时外需不振、棉花价差大、生产成本上升等压力依然存在。总体上看,纺织行业有望在2014年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也是有条件保持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我国纺织工业具备产业链配套完整和成熟的竞争优势,与目前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的东盟和南亚国家相比较,我国多数产品在品种、质量方面仍有较为明显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和环境的制约将形成倒逼机制,带来新一轮行业洗牌,促进企业加快调整提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分工调整对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既有挑战,也是实现纺织强国的机遇。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走向深入,对于破解当前发展瓶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加快装备智能化进程
智能化是今后纺织装备的重要发展方向。要开展先进制造新模式的研究应用,发展以人机智能交互为特征、面向各道纺织工序的智能制造技术。一方面努力提高单机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应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推进纺纱、制造、印染、服装生产制造设备联网和在线监测。在此基础上,应用云计算技术,研究“云制造”概念,构建高效的网络共享平台,逐步积累和整合各种设计、制造资源,形成不同的“行业云”,探索适合纺织行业的智能制造模式。
3. 推动企业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应用
企业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应用是《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科技进步纲要》列出的关键技术之一,目的是消除信息孤岛,使各种企业应用系统,如CAD、PDM、ERP、MES、SCM等,形成一个有机、高效的整体。要结合纺织各个细分行业的特点,在设计与制造集成、业务和财务衔接、管理与生产衔接、产供销一体等领域,开展关键环节集成应用。先从集团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4. 以电子商务促进商务模式创新
服装纺织品网购正在蓬勃兴起,各种电子商务平台迅速发展,但是纺织企业如何在这一大潮中顺势前行?首先,企业要利用电子商务创新营销模式,理顺与传统销售渠道的关系,提高产品销售的针对性和售后服务水平。其次,将电子商务与生产制造环节相衔接,支撑和带动企业业务流程优化,提高产品制造的快速响应能力。
篇7
科技:国家智慧型纺织基地的中流砥柱
3月11日,“推进银川国家智慧型纺织基地建设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银川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国家智慧型纺织基地建设正式落户宁夏银川。而说到银川以及智慧型纺织基地,不得不提如意集团。
目前,如意集团在银川建设了包括棉纺、化纤、面料、服装在内的智慧型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生产线。据悉其短期规划要完成300亿元投资;远期则要依托银川建设国家智慧型纺织基地和建设智慧城市的契机,打造以科技纺织为基础的千亿级时尚产业集团。
回顾如意集团在银川的发展之路我们发现,如意集团在银川布了一个很大的局。2013年,顺应国家“一带一路”l展战略和宁夏内陆开放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如意集团先后投资80亿元,建设贺兰现代纺织园区和综保区两个棉纺生产园区;2015年携手恒天集团,开始加速高端生产要素向滨河聚集;2015年8月,总投资22亿的年产3000万件衬衣300万套西装项目破土动工,项目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化柔性生产线,集30秒3D量体、个性化定制、智能化批量生产、3小时出产品等诸多特性于一体;2016年2月,总投资54亿元的年产12万吨高性能差别化氨纶纤维项目开工建设,项目乃全球规模最大、产量最高,采用智能化机器人生产,生产成本最低,可完全替代进口产品; 4月,总投资33亿的年产1000万米呢绒、1亿米色织布两个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2016全国智能制造示范项目;6月,年产15万吨碳纤维项目签约落地。
同时,如意集团结合银川大数据中心,与科教城北方联盟大学、银川大学、地质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办时尚学院,开设相关专业,打造从设计、研发、制造、品牌、人才培养、国际营销、私人定制、互联网+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的纺织产业集群。预计到“十三五”末,如意集团在银川将实现年产值600亿元,吸纳就业5万人,带动银川轻重工业比重由2:8调整为3:7。
作为国家智慧型纺织基地,银川未来将在纺织领域实现一系列大发展,而如意集团作为银川纺织服装产业的中流砥柱无疑将起到巨大的引领作用。
于此同时,除了银川,如意集团在新疆的生产基地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3月29日,如意集团90万锭数字化智能化纺纱项目安装启动仪式在新疆石河子市隆重举办,该基地是如意集团在科技纺织板块上的又一重要组成。
品牌+时尚:依托全产业链优势 最终成为“世界时尚集团”
3月15日,2017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春季展)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如意集团携旗下皇家如意、D’URBAN、Aquascutum、LESTERA、MANO garment complex、路嘉纳、庄吉等18个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及毛、棉纺两条产业链整体亮相CHIC展,并隆重召开了“打造完整产业链条,构建国际时尚集团――《如意国际化战略布局思路和成果汇报》”会,大气磅礴的场面,重磅嘉宾的亮相带给世人一个“心怀乾坤、有品有料”的如意风范。
邱亚夫在会上表示,通过大范围、大规模的企业收购、并购,如意集团实现了从产业化经营到全产业链发展的转变。这种转变在于,要改变原有产业化经营在生产管理、品牌塑造、网络终端、市场细分等方面的问题,还要向整个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横向扩张,形成细分的立体格局。
据悉,围绕棉纺、毛纺两条产业链,如意集团先后并购了国内外诸多该领域的优秀企业,将这两大产业全部打通。然而,完成制造业的提升并非是邱亚夫的终极目标,从产业链的上游走到下游,才是邱亚夫一直以来的愿望,也是现实需求。
虽然如意集团定位高端面料,从研发水平、加工工艺都有与国际高端产品一比高下的能力,但因服装品牌没有国际影响力,只能贴牌,利润都被别人拿走。提高企业自主品牌,提升产业价值,成为如意必然选择。但要创造一个全球耳熟能详的品牌,无论对于如意还是其它中国企业来说是个短板。“创立一个时尚高端的成衣品牌,短期很难实现。”邱亚夫坦言,眼下中国服装业无论是在创新还是设计能力上与海外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如果没有几十年的积淀,光喊口号,是不可能的。”在邱亚夫看来,通过并购重组全球比较好的品牌服装企业、设计资源和研发品牌,来提升自己服装品牌运营能力,不失为一条捷径。
2010年,如意集团斥资约40亿日元收购了日本服装百年老店RENOWN瑞纳。曾贵为日本最大成衣运营商的RENOWN在日本2000多家专卖店中运营着30多个著名服装品牌。相对于“海外并购”这个词语,邱亚夫更愿意用“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来解释这一事件。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不仅是让如意集团进入了时尚领域,而且为如意集团培养了时尚设计人才,为发展自有品牌积淀了更多能量。
2014年如意集团成为德国男士西装生产企业PeineGruppe主要股东,拥有旗下Barutti和Masterhand等品牌;2016年10月,如意斥资约13亿欧元完成了对法国时装集团SMCP多数股权的收购,坐拥SMCP旗下Sandro、Maje、Claudie Perlot等众多轻奢品牌。拿下SMCP之后,2016年底,如意集团再次斥资1.2亿美元收购英国奢侈品牌Aquascutum雅格狮丹。
篇8
关键词:研究现状;功能面料;防护服;发展趋势
功能服装的研究强调"4F"原则:Fashion (时尚合适)、Fit(适体舒适)、Feel (感觉舒适)、Function(功能舒适),即应该在人体功效学的基础上,从舒适、功效、安全、耐受限度等方面来研究和评价功能服装。目前,国内外对功能服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功能服装的发展将有广阔的空间。
1 功能服装的研究现状
功能服装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以材料的研究为核心内容,并运用计算机等数字化技术,研发适用于各种环境下的服装,满足人体的舒适性和功能性的要求。
1.1 功能服装面料的研究现状
功能性服装面料的创新开发为功能服装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服装面料的"功能性",是指具有特殊作用和超强性能的面料,是一般服装面料所不具备或达不到的性能,如:阻燃性、防水性、超保暖性、高吸湿性、防弹、变色等。例如:对于运动服装面料,是否具备"在运动过程中有助于发挥最佳竞技状态、达到更高目标"的功能性是极其关键的问题,比如仿鲨鱼皮面料制作的泳衣对提高运动员成绩就有好处,温度与湿度控制、抗拉伸、抗摩擦、防风防雨、减小阻力等对于不同的运动项目来说也是有帮助的。户外活动的服装则侧重于耐气候功能,炎热难耐的夏季,吸汗透气的凉爽型面料能使皮肤保持干爽凉快,风和日丽、春秋宜人的日子人们不必发愁穿什么衣服,而严寒、闷热、大风、雨雪等极端气候条件对服装面料的考验确实非同寻常,既要穿着舒适--不冷不热,不湿不燥;又要便于活动、伸展自如,并兼顾造型时尚。对于一般性服装面料而言,面面俱到确有难度,功能性面料则可实现不同服装、不同侧重面或多方面的特殊需要。
1.2 功能防护服装的应用种类
⑴ 耐高温阻燃防护服
该类服装的材料一般是阻燃纤维织造的织物,或经阻燃整理后的常规纤维织物,这种材料直接接触火焰及炙热的物体时,能减缓火焰的蔓延,使衣物炭化形成隔离层,从而保护人体安全与健康的防护服。我国棉、毛织物的阻燃整理较为成熟,可以解决一般的阻燃问题,但是对于阻燃和热防护服的高性能纤维的研制和生产却比较落后,新近研制的芳纶织物染色的技术,使我国芳纶耐高温织物不再依赖进口,推动了我国耐高温阻燃防护服的发展和应用。
⑵ 抗静电防护服
抗静电防护服主要应用于防止静电积蓄,还包括无尘服和电磁波屏蔽服等,国内抗静电职务的生产技术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无尘服主要以涤纶长丝与导电纤维进行适当的编制制成,带电屏蔽服的原料则一般采用金属丝布,它是一种以细铜丝与超细玻璃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等并捻织成的斜纹或平纹布。
⑶ 防水服
防水服是能防止水透过和渗入的防护服,包括劳动防护雨衣、下水衣、水产服等。主要用于保护从事淋水、喷溅水作业和排水、水产养殖、矿井、隧道等在水中浸泡作业的人员。传统的防水服多用橡胶涂层织物制成,不透气,服用舒适性差,新研制的防水面料包括超薄型橡胶涂层透湿织物,效果较好。
⑷ 防寒保暖服
这类服装主要适用于冬季室外作业及常年在低温环境作业的职工穿用。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保温絮片作内层,以化纤面料经拒水整理后作外层的防寒保暖服。另外,针对高寒的环境,人们研制出各种蓄热保暖服,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开发出智能调温服装,其发展趋势将是以功能性保温、调温纤维作为保暖内层,以透气防水织物作防风、防雨、透湿外层。
⑸ 防辐射类服装
这类服装分为X射线等粒子辐射防护服和微波辐射防护服,前者主要利用铅、钡等金属的防护作用,后者主要采用在腈纶表面形成硫化铜离子与腈纶大分子上的腈基合成分子来起到防护作用。近年来,国际上也出现了将镍等金属涂层织物作为微波防护材料。
2 功能服装的发展趋势
2.1 新型服装材料及后整理加工技术
功能服装的防护作用,主要取决于织物的性能或特种后整理加工工艺。高技术织物集高技术纤维与高技术工艺于一体,满足特殊环境下保护人体的需要。目前已可以通过分子设计和结构设计来实现纤维的功能特性,通过这样的工艺,高技术纤维变成高技术织物,又开发出新型功能服装,以适应各种环境下保护人体的要求。如太阳能服装、液晶变色服装等。
2.2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服装上的应用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对穿着某一状态进行实时、直观的动态资料记录。在深入了解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检测技术和数据处理相结合的潜力,有利于设计出更为舒适的服装。例如: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的一款高科技"康复夹克",它能帮助因中风等原因导致手臂部分瘫痪的病人,进行上肢恢复性训练,当病人穿上它后活动自己健康的那只手臂时,安装在肘部和腕部的传感器就会搜集有关数据,并控制人造肌肉让瘫痪手臂完成和健康手臂同样的动作,从而将有助于病人恢复瘫痪手臂的活动能力。
2.3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服装上的应用趋势
对智能化、数字化功能服装的开发将体现着先进科技的力量,也在不断的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服装的追求。韩国的高科技企业已经在研制一种有内置的数字音乐播放器的服装,这种服装能让人们享受全部的mp4功能,同时避免单独携带播放器的麻烦,在洗衣服的时候,拔去一些装置即可。
3结语
功能服装将以材料的更新换代为核心,在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复合化,健康舒适化等方面研究和发展,并针对新出现的危害因素,探索新的解决方法和新的工艺,拓展新的应用领域,使功能服装系统化。当然,功能服装的设计也应更具美观性,满足人们精神上美的享受,主要体现在对材料的质地、色彩、图案、保形性、悬垂性、弹性、防皱性、服装款式等方面的更新,同时,对于功能性衬布等辅料的研究与创新也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张渭源. 服装设计与工程.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
潘建华. 服装人体功效学与服装设计.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篇9
以制造业为例,信息化在制造业的应用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中国制造2025”标志着信息化在制造业应用进入了新的阶段,在实现数字化生产的基础上,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制造的网络化与智能化。
中国版工业4.0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制造”疲态渐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幅为3.3%,较上年大幅放缓8.9个百分点。2015年以来,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荣枯线,表明制造业仍未摆脱萎缩困境。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表示,制造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被誉为中国版工业4.0规划,是国家层面对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发展所制订的“战略行动计划”,将围绕制造业创新能力、创新体系、质量品牌、大企业培育及绿色制造等采取“行动”,以全面提高“中国制造”的水平,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中国制造2025”规划是在中国工程院150多名专家花费一年半时间进行战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份规划纲要。2015年3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公开披露“中国制造2025”制定情况。规划认为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需要30年时间,“中国制造2025”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该规划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是强调创新驱动,第二是质量为先,第三是绿色发展,第四是结构优化,第五是人才为本。通过实施该规划使中国制造业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为后两步走奠定好基础。
有一幅漫画这样描述工业4.0的应用场景,工业3.0是机器设备数字化、智能化,图上画的是一个机器人从货架上抓取一个货物装进一辆卡车;到工业4.0仍然是这张图,只不过在货架、机器人、汽车上都画了一条弧线,这表明这三者互相都通过无线、宽带、移动、泛在的网络联系起来。这就很直观地表明,将来智能化的设备、产品之间,通过有线无线的通信方式连接在一起,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联网或者工业互联网的概念。
一言以蔽之,“中国制造2025”的实质是基于互联网实现智能制造。
“互联网+”融合传统行业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也涉及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那就是“互联网+”战略。
总理的工作报告对“互联网+”战略描述得相对简单:国家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简而言之,“互联网+”是指各行各业构建在互联网的底盘之上,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
回过头去看,过去的20年时间里,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的格局和产业版图。第一个十年里,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和平共处,互联网催生了很多新经济,比如门户、游戏和电商等。第二个十年里,互联网逐步开始改变甚至颠覆了很多传统行业。
全球互联网连接了30亿网民,创造了辉煌的技术奇观,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更是一个浩瀚无边的蓝海。“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互联网+交通=打车软件,互联网+金融=微众银行,互联网+政务=智慧城市。“互联网+”以信息通信业为基点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并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
其中,互联网和工业的融合无疑更为让人期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认为:宽带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尤其是互联网技术跟工业的融合。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有了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提法。当前,两化融合带来了产品个性化、制造业服务化、流程虚拟化……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在做上述实践。更高级的融合是工业互联网,它将极大地降低工业能耗,提高产品质量。
互联网工具化全景渗透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不是简单的物联网应用,这同时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新阶段的重要体现。
2015年3月16日,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在汉诺威市展览中心拉开帷幕。本届会议的主题是数字经济,“数字为始,经济为主”,这个口号的内涵是:不是实体经济要互联网标志化,而是互联网必须深入实体经济内部。在中国,它有着另一个新的名字叫“互联网+”。
随着工业4.0这个概念的推广,传统工业系统支配下的德国社会已经达成共识:真正的互联网精神应该是互联网工具化后的全景渗透和数字经济引导。
同样,在我国工业互联网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苗圩认为现在工业互联网应用多半是在营销环节和售后服务环节、采购环节,如B2C和B2B。而工业互联网将来在制造环节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都会给现有的生产方式带来颠覆性或者革命性的变化。
以制造业为例,现在制造大规模消费类产品大多采用集约制造,这是最经济最合理的生产方式。但集约制造对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不够,现在通常是一个企业大批量制造出产品,发送到各地,通过分销环节到达用户手中。将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设计师,所需要的材料和零部件都可以通过网上采购,自己也可以把它生产出来,这是最好的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生产方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则以另一个例子说明在工业互联网下的智能化生产时代,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生产是可以互相融合的。以青岛红领服饰为客户提供定制服装为例,用户可以从企业提供的上百种款式搭配中挑选自己喜欢的款式。用户确定要求后,数据将被发送到工厂。每件衣服都是个性化的产品,但生产过程却依然是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这种个性化生产的成本只比普通大规模生产高10%,但售价却比普通大规模生产服装高一倍。
智能制造切入工业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的本意是进一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让机器与机器“对话”,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加强企业的管理、制造、生产。而信息化在制造业的应用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在实现数字化生产的基础上,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实现生产的网络化与智能化。
在数字化方面,过去五年,我国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经达到54%,近五年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现在很多工业企业已经实现了甩开图版,无纸化设计,数字化模型与三维仿真等技术的大量应用,减少了研发的周期,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也降低了研发成本。另外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生产线上数控装备比重已经达到30%,近五年也是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
而在网络化与智能化方面,中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在高端的传感器、重要的操作系统、数字化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提高智能化的水平,这样才能达到智能制造的要求。
以机器人应用为例,工业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将提升我国工业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上升和人口红利减少对我国工业竞争力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保障安全生产,保持和提升我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篇10
高冷品牌变有趣
即使你从未走进那些价签让人看了会吓一跳的奢侈品专卖店,也能感受到这些品牌与国外时装周新品会上模特的表情一样高冷。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一贯骄傲的奢侈品牌一反过去谨慎甚至是对大众流行不屑的态度,开始主动贴近互联网。Ralph Lauren、Gucci、LV等品牌便都相继推出了科技感爆棚的有趣产品。
作为美国最大的奢侈品公司,Ralph Lauren集团在位于曼哈顿纽约第五大道的旗舰店推出智能互动试衣间,智能试衣间中的镜子具有识别技术,顾客将衣服带进试衣间后,镜子便能识别出服装标签上的射频芯片,提供智能化服务。顾客可以自由选择试镜光线和场景,在“白天第五大道”、“夜晚Polo吧”等不同光线下查看试穿服装的效果。试穿后,如果顾客对产品满意可以直接购买,若不满意想要试穿其他尺寸和颜色的款式,不必走出试衣间,在镜子上的触摸屏选择,销售人员就会接收到信息,将他们需要的服装送进试衣间。如果犹豫不决是否购买,可以将产品链接发送到自己的手机上,随时通过网络购买。这间智能试衣间对其品牌来说,通过试穿,采集记录大量顾客的身材数据、试衣时间、对款式和颜色的偏好,购买转化率等信息,并反馈给产品和销售团队,以便设计满足受众需求的服饰类产品,并制定更加迎合市场的营销计划。
除了智能试衣间,该品牌还在今年推出了智能Polo衬衫,结合了智能体感检测的传统衬衫能够获取物理数据。在日常穿着中,这款衬衫能自动同步心率、呼吸频率和卡路里消耗情况,并通过衬衫上的蓝牙模块PIN码将数据同步到手机或平板电脑里。如果穿着者总是坐着不动,没有达到个人身体状态的标准和运动量,衬衫就发出提醒,该去活动一下了。
这类产品通过应用互联网科技让购物体验与穿着变得趣味十足,而除了销售方式与更新产品之外,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奢侈品牌还通过新奇的品牌活动拉近与年轻群体的距离。
Gucci在今年初推出了名为“Guccigram”的数字艺术项目,在全球范围内邀请不同的艺术家以固定的元素为命题创作艺术作品,并将这些作品在图片社交媒体Instagram上与粉丝互动,品牌在网络上的互动率一下从之前的3.1%提高到6.3%。与此同时,Gucci官网的风格也有所变化,不再是以往冷冰冰的视觉效果,加入了产品设计背后的灵感和理念。同为奢侈品界翘楚的LV则仅用两周时间,在澳大利亚悉尼的一家商场中打造了一间由3D打印技术建造的快闪店,带给顾客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
“这些品牌都在极力表达,我和你们一样年轻与新潮的时尚态度。”时尚博主白帆认为,看似并不直接针对销售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品牌在社交平台上的刷屏率,还成功地塑造了品牌的年轻化形象,增加了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吸引力。
数字智能挽救行业颓势?
早在2014年Apple Watch问世之初,泰格豪雅、万宝龙等多个奢侈腕表品牌,便相继进军智能手表领域,拉开了奢侈品借科技重新诠释时尚的序幕。而新一轮各大品牌争相推出科技创新产品或营销活动,在业内人士看来,是在全球经济疲软,新兴消费市场升级的背景下,各家企业迎合市场需求、提升品牌销售的新举措。
根据贝恩咨询及意大利奢侈品贸易协会的《全球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自2015年以来,奢侈品行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个人奢侈品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跌至-1%,只有不到一半的品牌保持增长的势头。
“全球最富有人口规模正逐u年轻化,他们的消费能力正在快速膨胀,品牌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程度成为能否吸引他们购买的重要因素。”白帆表示,产品智能化、多样性和充满创意的故事营销是不同品牌根据自身特点,吸引新生代消费者的不同手段。
根据中国财富品质研究院的消息,奢侈品牌从接触到完全接受新互联网模式的时间只需要3年,但数字智能技术究竟能对品牌销量增长有多大贡献仍是未知数,毕竟消费者感觉好玩有趣与最终购买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而对于拉动销售,便不得不提到电商,但目前奢侈品行业与电商间的关系多少有些尴尬。
有调查显示,41%的用户表示不会从网上购买奢侈品,38%的用户表示愿意尝试,只有不到1%的人对于网购表示高度信赖。由于品牌环境、客户质量以及售卖假货等原因,奢侈品牌与电商平台之间的合作困难重重,让很多品牌不敢冒风险将那些昂贵的箱包和服装放在网上销售,而少数迈出这一步的奢侈品企业,考虑到有可能损害品牌形象,甚至退出了大流量的知名电商平台。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服装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