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29 18:5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博物馆展示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引言
博物馆展示设计是一种空间组合,根据参观者的视线,以各种媒介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展现各种展览信息。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主要在建筑空间、展示环境、多媒体和互动技术等方面较以往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将多元化设计理念引入到博物馆展示中,已成为新时期博物馆展示设计的主流。博物馆展示通过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灯光、色彩配置等手段营造出了富有艺术感染力和个性,力求使观者接受设计者计划传达的信息。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主要论述了博物馆展示设计要点。
2 博物馆展示设计原则
2.1 展示空间的分割与延续原则
博物馆作为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不仅重视室内空间及平面布局,而且要重视把握好博物馆展示空间的一般性注意事项,包括陈列密度、流线原则、柱网与空间组合等等。博物馆的展陈安排是将展示对象的特征进行形象化、具体化、独特化表现的过程,展示空间、展线组织构成了设计的风格基调。在展示区的划分上,采用一定的光线、声音、味道或一些装饰物进行空间分割,并通过对空间的分割与延续,让观众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与博物馆进行互动。
2.2 互动体验展示原则
博物馆的互动展示是博物馆多元体验理念的集中体现。互动展项设计代表着现代博物馆陈列设计的趋势。博物馆实践证明,互动是最受观众喜爱的陈列方式。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博物馆在使用传统互动设备装置的基础上,更多采用触摸屏、媒体视听播放、机械互动与网络互动等设备装置。在服从于展示内容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设计,吸引观众参与,充分实现博物馆传播与展示的职能。
2.3 “以人为本”原则
现代博物馆的陈列展示设计越来越多地借鉴人体工程学原理,努力为观众提供更加舒适的展示空间。空间的均衡、流线的通畅、节奏的起伏、情绪的张弛、空间的疏密、亮点的突出,以及色彩的冷暖、用光的强弱和材质的对比等等都是构成整体展览效果的因素;参观者的行为、情感及审美体验等也都是博物馆展示陈列重点考虑的方面。
3 博物馆展示设计――以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为例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珠江东路2号,占地面积约41027平方米,主体建筑包括地上5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66980平方米。艺术篇陈列及临时展厅施工与布展工程位于建筑物内的三层、三夹层,设计、施工面积约6211平方米,层高分别为:5米、7米、12米不等。场馆主要包含木雕厅、书画厅、陶瓷厅、端砚厅及三个临时展厅装修设计及施工、陈设设计及布展。
3.1 设计理念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度及其民族历史及现代文化。在博物馆的设计上应对展示艺术表现手法寻求新的探索和突破,要注重高新技术和材料的合理运用,实现理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观赏性、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完善结合,努力打造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在对广东省博物馆的设计上,我们强调和贯彻以下几点设计理念:
(1)倡导多元化趋向――在这里指陈列形式广义的多样化。
(2)突出个性特征――个性化是风格、是特色,它即是地域风格的彰显,更重要的是对陈列精神内涵的诠译。
(3)追求人性化设计――在博物馆陈列活动中,人性化的设计是确立“观众是上帝”体现对人的关怀、对人的尊重,于细微处见设计师的精神。
(4)整体化设计意识――整体化设计是指两方面。一是对内容分化中保持整体感的安排处理,它着眼于展线顺序中的节奏、设备种类大小的不同配置、造型、色彩、材质、语言都能统一协调,其他的辅助展品的制作还应做到风格整体统一。
3.2 博物馆新馆展示设计
(1)木雕厅:展示广东人的风尚习俗和人文精神
木雕厅的设计主要以饱满繁复、精巧细腻、玲珑剔透、金碧辉煌的艺术风格为主。那美仑美奂、造型各异的器物品类,那生活气息浓郁、民俗意蕴深厚的题材纹饰,那惟妙惟肖、纤毫毕现的雕刻工艺,无不形象地展示着广东人的风尚习俗和人文精神,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迷人的风采。
木雕厅展出木雕实物品类丰富,精品叠出,如场面宏阔、精细入微的描金漆画诗经意境图大寿屏,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圆雕蟹篓,还有造型独特、精雕细刻的神龛、神亭、神轿、薰炉罩、馔盒、糖果架、纸煤筒……琳琅满目,多姿多彩。逼真复原的传统民居厅堂、卧室、书房等场景,通过家具陈设与建筑装饰的有机结合,生动地再现了木雕制品在广东地区民间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观众充分领略到广东木雕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意蕴。
(2)书画厅:光、色调与空间的设计提升观展体验
书画厅空间设计打破传统的“屏风”序的设计格局,将重点文物参与其中,构成了主题
式景框,形成多个参观的视角。通透的空间层次,吸引观众去观看,从而调动观众的情绪,形成空间视觉上的一种暗示。在设计之初,考虑到书画的明度较暗,使得文物本身的面貌和特征得不到凸显,而影响展示的效果。因此,此次的装饰设计,选择白色作为主要色调,塑造出了尽量不干扰文物的陈列平台“白色介质”。同时又借助灯光设计所产生的微妙的光影变化来营造静态空间动态化的效果,使得文物的展示效果更加突出。展厅整体在空间设计与装饰上更具现代感和包容感,观众在观展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其视觉暗示的情感化体验和视觉中心的动态体验。
(3)陶瓷厅:追求“以人为本”的展示策略,传递心理体验
陶瓷器厅的空间设计将文物阅读的逻辑秩序作为组织脉络,以场景式置入的方式营造整个展示空间。场景式置入是指陈列对象所涉及的各个因素之间的集合,这种集合是在各个具有求真性的场景中间实现一种整一性的空间组合。由于瓷器本身就已经十分精美,外加的美化设计会干扰和减弱观众的参观注意力,因而展示设计重在展示文物的历史形态与现存状态,让文物展品成为展示中心。该厅的展陈融合了雕塑、布景、多媒体、影像技术等多种艺术和科技手段,运用场景式置入的手法,探索微缩场景创作,将与瓷器生产、销售和使用相关的各类场景置于文物陈列的通柜序列体系中,让观众进入到虚拟逼真的场景,体验陶瓷传统制作工艺信息的延伸与扩充传播。这种场景式置入与展厅整体以文物为中心的设计方向相协调。
陶瓷器厅的展示设计在优先满足观者对文物鉴别信息的基础上,追求“以人为本”的展示策略,通过心理暗示的情感体验,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产生精神共鸣,同时,从工艺的进步、器物的演变和对外贸易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面貌。希望观众通过参观展览,能够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并增强民族自豪感。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博物馆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主要以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为支撑的多元的互动体验展示模式。博物馆的陈列展示设计主要以观众的感受作为出发点,通过艺术化的空间塑造和视觉感受,通过文物及其所营造的展示环境、文化氛围,突出表现特定场景中观众与展品的沟通与对话,提升展示手段的感染力,从而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突出展示最根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2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博物馆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其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对其内容的呈现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小型博物馆,展示的空间有限,掌握科学合理的展示设计手法不仅可以提高对空间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提升博物馆的展示效果。因此,本文通过对小型博物馆展示设计手法的原则进行分析探究,并相应的提出小型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方法,有效提升小型博物馆的整体服务质量,促进小型博物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型博物馆;展示设计手法;分析探究
引言:小型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就是利用博物馆内有效的利用空间,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手法将馆藏的各种标本、文物等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为观赏者提供良好的欣赏价值的同时,还可以让藏品的展示充分体现出社会历史发展的某种规律。通常情况下,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应该突出藏品的陈列主题,并且根据陈列主题进行内容的整体构思,然后有效利用各种艺术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对馆内藏品进行陈列展示,提高小型博物馆的观赏价值。
一、小型博物馆展示设计手法的原则
(一)正确认识小型博物馆的主要任务
博物馆是较为特殊的一种文化机构,不是简单的对自然物和拥有文化价值物品的保管,他对社会大众有着展览、陈列以及辅助教育的作用。所以,博物馆在展示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其主要内容,然后再进行合理的设计。一方面,博物馆要营造一个相对理想化的展示环境,主要包含博物馆的室内灯光设计、空间设计、多种辅助设备设计等要素。为藏品的展示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的优化博物馆的展示空间[1]。因为展示设计手法对藏品的展示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如果可以设计出最优的展示方案,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博物馆的观赏性,为社会大众营造一种更加艺术、直观的观赏空间。此外,在博物馆展示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展示的安全性。因为在博物馆展出的藏品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是见证历史文化发展的标本和文物,所以,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安全保护设计也非常重要。
(二)充分考虑博物馆的空间性,合理的设计展示方案
不同种类的博物馆其展示设计手法也是有所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包括艺术类、科技类、历史类、综合类等陈列空间。例如,艺术类的展示设计,它的展示品主要是一些书法作品、绘画作品以及手工艺术品等,在展示设计时不仅要充分考虑他们各自的独立性,同时还要为社会大众提供一种全局性的视觉体验。而像综合类的展示设计就要坚持自由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紧紧围绕博物馆的主题进行综合性的展示,突出博物馆的主题特征[2]。
二、小型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方法
(一)正确掌握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比例尺度
不同的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尺度比例给社会大众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选择合适的空间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会大众的舒适感。如果博物馆空间比例过于夸张会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展示环境,给社会大众带来一种距离感。所以,要对博物馆内部展示空间的比例尺度进行合理的规划,最大限度的优化展示空间。例如,在设计博物馆的展示空间时,从入口进入博物馆后,如果长度方向距离的设计超过了整个展示空间的宽度,会在一定程度上拉长管内的展示空间,给社会大众营造一种距离感[3]。由此可以看出,博物馆的空间比例尺度的设计与人的感觉有着很大的关系,不同的设计方案给社会大众营造的感觉也不同,所以,应该从社会大众的感觉出发,合理的设计博物馆空间比例,从整体上突出展示空间的性质。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展示空间组合的各种主次关系,体现出博物馆展示的节奏感和层次感,保证博物馆藏品展示的连续性。
(二)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博物馆的展示设计
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要充分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将现代计算机技术、音频技术等融入到展示空间的设计中去,为博物馆展示增添新的元素,吸引更多社会大众的眼光,提升博物馆的所展示藏品的欣赏价值。同时,还可以让博物馆的展示空间更加立体化,层次更加鲜明。例如,在展示某些历史文物过程中,如果依然利用单一文字的方法进行介绍,不但会影响介绍信息的完整性,同时还会让社会大众产生一种视觉疲劳,而如果能够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藏品信息以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的形式灵活展现出来,不仅可以丰富藏品信息的展现形式,同时可以清楚的介绍藏品的信息,增加藏品信息的完整性,让社会大众一目了然,进而提高博物馆的展示效果。
(三)博物馆展示设计要考虑社会大众的互动性
随着博物馆行业的不断发展,其展示设计逐渐融入了新的概念,就是要充分体现出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性,不仅可以突出博物馆的传播功能和教育功能,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博物馆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例如,充分考虑社会大众对藏品参观的趣味性需求,可以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设置相关的兴趣展厅,增加社会大众的情感体验,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4]。在展厅空间内可以放置恐龙,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恐龙下蛋的景象,增加展厅空间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激发社会大众的兴趣,提高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积极性。此外,还要为博物馆营造一个良好的展示环境,有效利用灯光效果营造良好的参观氛围。在设计展示光效时,应该全面考虑藏品的特点和价值,为他们提供科学合理的光效。例如,在主展品区域内,应该将灯光集中到藏品身上,降低周围空间的亮度,凸显出主展区的地位。
三、结语
总而言之,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对其内容的呈现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掌握科学合理的展示设计手法不仅可以提高对空间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提升博物馆的展示效果。因此,博物馆要高度重视馆内空间的展示设计工作,正确掌握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比例尺度,提高展示空间的利用率和合理性;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丰富藏品的展现形;增加参观者之间的互动性,突出博物馆的传播功能和教育功能,促进我国博物馆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窦萌春.基于体验设计的博物馆环境教育展示设计流程探讨与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5.
[2]毕文娣.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
篇3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博物馆作为一种成熟的传播媒介,是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文化与历史象征,它所承担的社会功能无疑是新观念、新技术生长的温床。基于增项显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络的数字博物馆也初露端倪。如何提高人与博物馆的互动性成为当今博物馆界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博物馆现状
现今大多数博物馆依然采用传统博物馆的展示方式,将展品放在玻璃展柜里面,全部陈列出来,旁边放上图片文字解说。这种呆板的展陈方式,游客根本不知道这些展品有什么历史故事和寓意,很多游客也懒得去看大段的文字,通常都是走马观花,随便看看。这样根本就没有体现出博物馆教育的意义来,游客参观完了博物馆,一点知识都没有获取到。而且让整个游览的过程少了很多乐趣,少了很多互动。因此,如何使游客在同一博物馆空间里,看懂展品,增强互动,获得身临其境,穿越时空的不用体验是博物馆展陈设计的本质。
博物馆设计趋势
1.实体博物馆
现在比较流行的展示方法就是深度研究展品背后的故事,研究如何将这些故事呈现在游客的面前。例如采用1:1的模型真实的还原当时的情景,中国茶叶博物馆就有1:1比例的茶馆模型,这样不仅能吸引游客观看,而且将展品真实的还原在游客的面前,让游客如同身临其境,简单易懂。
当然,除此之外,近年来一些先进技术在博物馆设计上也渐渐运用起来。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360度全景展示等。大英博物馆推出数字展馆,游客只需戴上虚拟现实装备,就能回到青铜时代,体验到沉浸式的体验,仿佛身在其中,这给游客带来了很多便利,也让参观博物馆这件事情变得更加有趣和难忘。这比呆板的展示和填鸭式的解说要方便和实用很多。
有些博物馆也利用终端设备,让用户更多的参与其中。例如浙江省博物馆,游客可以在终端设备上,对瓷器的颜色进行改变,可以自己“创造出”各式各样的瓷器。这样增强了互动和乐趣,让整个参观过程不再枯燥。
2.互联网博物馆
互联网博物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实体博物馆的互联网博物馆;一类是没有实体博物馆作为依托的虚拟博物馆。两者都基于现今非常流行的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博物馆app很常见,全国各大博物馆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app,例如故宫博物院的《每日故宫》、《紫禁城十二祥瑞》、《皇帝的一天》、《故宫展览》等,苏州博物馆出品的苏州博物馆app,国外的还有大英博物馆等等等等。主要是借助移动互联网,将实体博物馆搬上互联网,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参观博物馆。但大多数博物馆app依然是图片文字语音解说,这样丝毫没有新意,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互联网博物馆很重要的一点是交互体验,所谓的交互就是人与机器、软件、界面等等之间的互动,需要用户尽可能的参与,这样才能提起用户的兴趣。
交互上比较好的有,故宫博物院出品的app《故宫展览》,如图1,就利用了导览、二维码、360度全景展示等技术,让用户可自由切换于各场馆之间,而且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故宫博物院的《皇帝的一天》,通过卡通人物加上游戏故事讲述皇帝一天的生活,同时将博物馆展品、历史文物融入其中,这样不仅让孩子觉得有趣,也能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耍中学到知识。还有《紫禁城十二祥瑞》,不只是简单的呈现十二祥瑞的图样,而是利用有趣的展现方式,更多的让用户参与,用户可以自己拼凑自己心目中的祥瑞图。
除此外,在实体博物馆中运用的一些技术,也正在移动端得到运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为平板电脑开发了一款基于手势操作好增强现实技术的恐龙互动电影,将已经灭绝的生物展现在公众面前。
现在也有虚拟的全景博物馆app,只需要借助VR设备和手机,就能随心所欲的参观虚拟博物馆。
博物馆设计的创新基础
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肯定会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博物馆设计中,但这些都是手段,都是为提高博物馆体验而服务的。博物馆的交互体验是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博物馆创新设计的出发点。
另一个就是文物背后的故事,游客在观看展品的过程中,应该是有血有肉的,不能只有展品而没有故事,只有将故事融入其中,再借助技术等其它手段才能提高用户体验,才能让游客真正看懂展品,真正能够从中学到知识,了解到中华文明。
在文物和背后的故事之间建立一条被观众感知的线索,沿着这条线索穿越时空的体验,有针对性的深度挖掘文物的文化背景以及观众的文化背景,交互设计才能创造出独特的体验效果。
结论
篇4
关键词:鲁锦博物馆 展示设计
一、综述
鲁锦是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简称,她是山东省独有的一种纯棉手工纺织品,最早可以溯源至商周时期。鲁锦博物馆座落于鲁西南小城鄄城县境内,建筑为“新汉风”风格,设计方案从博大精深的汉代历史文化中吸取精髓,展现了古朴典雅,内敛而平和的汉代建筑风貌。作为博物馆室内设计的主案设计师,笔者经过与博物馆管理方的多次沟通,确立室内展示设计应遵循“新汉风”风格,做到简洁而不失个性与标志性。既能突出汉代文化特征,又兼具新颖现代的特征,使其成为中国鲁锦的文化艺术殿堂。
根据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以及鲁锦的特点,我初步整理出博物馆室内展示设计必须符合的要求:1、博物馆为“新汉风”风格的建筑,我们将从汉代文化中浓缩、提炼艺术符号融入室内环境,使得内外风格统一,相得益彰。2、在色彩搭配与材质运用上,与展示内容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烘托精美的文化展品,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3、充分满足博物馆安全、坚固、耐用、易于维护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利于文物保护及环保节约的要求,设计好消防设备与通道。4、采用多种手法及声音多媒体技术,加强展示效果和宣传形式,能更有效地突出宣传性、知识性和趣味性。5、提倡节约型设计,在人流导向组织上力求简明便捷、视觉合适、参观路线最短;在灯光等处理上采用节能设备,人近灯亮,人走灯灭。
二、参观流程设计
参观流程设计是博物馆室内展示设计的基础和灵魂。通过对一些纺织类博物馆的调研与实地勘察,并根据鲁锦展示的具体要求,我与设计团队规划设计出初步的参观流程,以文物、图版、模型、象征性场景、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展示手段,生动再现中国鲁锦的成就及高超的手工技艺。
1、序厅
引导观众进入主题的序厅,起着凸现博物馆特性和主题的作用。大厅正中设置黄道婆传授纺织技艺的场景雕塑,其背后做文字说明;右侧墙面用玻璃版面简要介绍鲁锦年表;北侧墙面用壁画(汉代常见的艺术形式)展现鲁锦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到市场销售的整体过程。这样,观众在参观之始就对鲁锦生产及发展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下一步的参观做好知识准备。
2、鲁锦文化厅
由序厅进入便是文化厅,其中的陈列分“前言”、“ 鲁锦的渊源与发展”、“绚丽多彩的中国鲁锦”三部分,展示鲁锦的发展历史和绚丽多姿的纺织珍品。“鲁锦的渊源与发展”区,通过“元代以前鲁锦的发展――元明之后棉花的普遍种植与鲁锦的发展――近现代鲁锦的融汇与创新”等子单元的展品与图版的有机结合,展现中国鲁锦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绚丽多彩的中国鲁锦”区分工艺流程介绍、图案意境、品质卓越三部分,首先介绍轧花、弹花、纺线、浆染等72道纺染工序;其次介绍色泽艳丽、千变万化的几何图案艺术,集中展示汉代以来出土的鲁锦图案石刻;最后介绍其无污染、透气性好、吸汗、富有弹性、柔软舒适等等优越品质,全面展示鲁锦的文化艺术魅力。
3、采棉厅
棉花的普遍种植促进了鲁锦的快速发展,采棉厅则主要是展示棉花的自然属性,讲解棉花的播种、护理与采摘过程,图文结合。鲁锦制作离不开采棉,根据近代农民采棉、脱棉的过程,制作蜡像人物置于工作场景中,并配备劳动工具,复原现实、典型的场景,人物与场景的制作都必须做到生动逼真。
4、模拟演示厅
模拟演示厅相对于其他厅来讲是一个动静结合区域,以鲁锦的织造流程为主线,用织布工具形象生动地让观众了解鲁锦生产过程。展览分“灯箱影像展示”、“蜡像模拟场景区”、“织布工具展示区”(分为弹棉器、脱棉器等小型工具展示区与复原的古老纺车、织布车等大型实物展示区)、“ 现场操作表演区”四部分。动态的表演展现了我国古代织机的先进,具有强烈的感染效果。此厅还设立“实践园地”,观众可在此动手制作鲁锦工艺品,切身感受纯手工制作带来的无穷乐趣。
5、连廊
过了模拟演示厅后一楼参观结束,连廊是连接一楼与二楼的楼道区域以及各厅之间的通道,在这些环境中做好文化意境展示与导向设计相当重要。在角落处做好局部装饰,连廊中的窗户用花窗进行装饰,古朴典雅又比较实用。
6、古代展示厅
二楼的第一个参观处是古代展示厅,其中区域分“礼尚往来――皇室贡品――民间日用”三部分,把收集的古代鲁锦工艺品分类别、朝代进行展示;并模拟古代民间婚房布置,配以鲁锦嫁妆,形象地展现古代与人们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中的各类鲁锦纺织品。
7、明清街
在古代展示厅后面便是“明清街”,它再现了明清时期鲁锦销售街区的市景状态,体现古代鲁锦繁荣的面貌与人们的热爱程度。路线虽不长,但是集中了当年的名牌老字号,精致且有代表性。
8、现代展示厅
“明清街”像一条连接古代与现代的通道,过了“明清街”就到了现代展示厅,它第一部分将展示现代鲁锦的精湛技艺、产品变异、国际获奖产品、能工巧匠、鲁锦名人介绍及菏泽鲁锦业发展的历程、菏泽鲁锦的国际地位等(图文介绍);第二部分将展示现代精美的鲁锦产品以及现代家庭的鲁锦配饰,让观众能够切身感受到鲁锦给居家环境带来的温馨与甜蜜。
9、多媒体厅
参观完前面的厅后,考虑到一些游客的身体状况便设置了多媒体厅,这里以多媒体视频演示鲁锦的文化历史与生产工艺等,游客在游览休憩之余可以更深一步了解鲁锦的相关知识。多媒体厅是展示鲁锦的动态区域,给人感觉耳目一新,视觉效果独特,能加深人们对鲁锦的了解与热爱。
10、鲁锦旅游产品厅
最后一处,鲁锦旅游产品厅位于博物馆内的出口处,这里将集中展示博物馆内设计师研发与生产的鲁锦产品。作为博物馆的附属展示厅,旅游产品厅还将配置有茶座休息室、讲演区、游客购买服务区等,使得鲁锦博物馆在宣传文化艺术知识的同时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新汉风”风格设计要求
室内展示设计打造“新汉风”而不做新古董,它应是现代功能技术与早期文化特征的和谐统一。在设计开始前,我与设计团队认真学习汉代建筑室内设计在跨度、大空间的营造、采光、通风等方面的优点,加入现代设计理念,对传统人物、动植物、文字、装饰等纹样进行精炼改造,在局部运用这些再造的图形元素进行装饰,使建筑内部具有汉代的环境特征,再运用现代材料与技术,营造现代的室内环境。这样不仅使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取得文脉上的联系,而且也给古老的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篇5
(一)传统文化与新型展示技术的冲突
体验性展示的理念是出自与商业展示工作,其原本的目的是利用新型的展示技术是消费者在餐馆展示的工作中可以通过视觉、味觉、听觉等感官因素,对于商品形成时间、空间等综合性印象的展示工作。所以在其展示工作中一定会使用大量的信息展示技术,为其提供技术性的服务。但是作为文物展示工作的特性之一,其展示中所要表现的传统文化特点由不能避免。在实际的展示设计工作中,这种传统文化的设计要求会与新型展示技术所表现出的现代性特点产生对理性的特点,进而对整体的设计效果产生影响。
(二)开展体验过程中的服务设计问题
随着社会对博物馆建设工作要求的增加,我国的博物馆已经进入了服务化的时代。这种服务不仅表现在对于博物馆参观者的内部服务中,还表现在参观者的预定参观、文化聚会等特殊服务工作的开展中。而在对体验性展示工作中,这些特殊性的服务工作的开展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进行体验性展示的设计工作中,博物馆必须做好这些服务工作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设计中合理的设置服务区域和服务设施,为服务的开展做好准备。
(三)体验进行中解说设计存在的问题
博物馆文物展示工作中的解说工作是整体展示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博物馆体验展示工作准备工作中,对于解说的设计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实际工作。在博物馆文物展示解说的设计工作中,实际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了以下的两点。一是针对体验展示的特殊性进行介绍。体验性展示作为一种新型的展示手段,会对博物馆的参观者在参观中形成全新的体验感觉。针对这种情况,解说者应在解说中利用合理设计的解说词加深这种体验感觉,以充分的发挥出体验性展示的优势。二是针对地方基层的特色文化进行专业的解说设计。基础博物馆在工作中具有实现地方文化展示的作用。体验性展示在实际的文物展示工作中可以更好地实现地方特色文化因素的突出展示。在这个展示的过程中,利用合理的解说工作可以更加突出这些特色的文化因素的特色,做好文化的展示工作。
二、体验展示设计中创新应对策略的研究
在体验性展示的设计工作中,展示设计工作者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利用创新性的工作方法进行了应对的策略研究,找到了以下的应对策略。
(一)使用新型技术做好传统文化的展示工作
针对新型的展示技术与传统文化展示设计要求之间相互冲突的问题,设计者可以利用新型的媒体技术和设计技术进行解决。新型的媒体技术包括了新型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对于体验展示的远程控制和展示工作,用以减少展示场馆中新型科技设备的数量,避免其与传统文化展示要求的冲突。同时这些新型的媒体技术还可以很好的提高体验性展示中的技术含量。而新型的设计技术包括了外观设计和材料设计等工作。这些新型技术的采用可以使新型的技术设备设计和改造成具有传统文化特点的设备,使之与传统的文化设计理念相吻合。如利用新型的材料和设计方法,在不影响音效的前提下将体验展示所使用的音响设施改造成中国传统的亭榭式造型,就可以将音响设施对传统文化氛围的破坏性消除掉。
(二)设立专业的服务区完成体验服务工作
在针对做好体验性展示服务工作的设计工作时,利用合理的空间设置在展区内设立专业的服务区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方法。这个专业服务区在实际的服务工作中具有以下的工作性能。一是在日常的展示服务工作中,专业服务区可以实现的对参观者的休息、娱乐等日常服务工作。二是这对体验性展示工作,专业服务区可以实现体验的延伸服务(如对参观的艺术品进行复制体验、对手工艺品的制作实地零距离观察、学习等),加深其参观文物展示的效果。三是为文物展示特殊提供便利工作。在进行文物展示的特殊时,专业服务区可以开展特殊服务工作,实现全能化的服务。如针对在校学生在博物馆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时,博物馆可以将专业服务区改造成简易的教室,为学生营造出教学环境。这就是博物馆特殊服务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合理设计解说词,做好展示解说工作
在进行体验性展示的解说工作时,对于解说词的设计工作博物馆的管理者应高度的重视。在解说词设计工作开始前进行认真的研究工作,设计完成后进行详细的审查工作,确保解说词严谨合理。在实际的体验性展示工作解说词设计工作中应突出以下的设计元素。一是体验性元素。针对体验性展示的体验性特点,在解说词的设计中除了传统的文化和文物的介绍解说工作外,还应该突出对于视觉、听觉等体验性元素的展现。如在还原古代战争的体验性展示中,解说词中可以对古战场的视觉、声音等体验元素进行介绍,加深参观者对于展示工作的印象。二是特色文化因素。利用体验式展示做好地方特色文化的展示工作中,解说词的作用也很大。利用合理设计的解说词可以很好地完成地方特色文化的展示工作。如在诸暨市的地方文化中,西施故里的特殊性使其传统文化中的西施特色文化极为突出。所以建立西施文化的特色体验性展示区,合理的设计出符合体验性展示的解说词,就可以促进参观者对于西施文化的了解,提高展示的工作质量。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博物馆 展示设计 视觉语言 形成与完善
中图分类号:TU2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04-02
一、博物馆视觉形象建立的现状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博物馆依然是人类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媒介,纵观我国博物馆的展示模式,展示场地过于单一,以陈旧、闭塞的展厅为主,忽略了人性化的设计细节,博物馆也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
1.标志设计流于形式,整体应用较少
当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在标志设计上存在普遍性的问题,如标志设计浅显,流于形式,雅致、美观形成经典的较少。标志在设计上多采用字母、拼音,真正高雅的经典设计、少之又少。标志设计多应用于博物馆的标志、名片、印刷品以及信封等几个方面,而在博物馆特色解说牌、标志牌以及导视牌上,却少见身影。因此,往往标志在博物馆的宣传中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2.基本元素分散,整合成体系少
博物馆的标志和识别大多使用在标志和标准馆名等基本元素之中,以分散存在、单独使用为特征。笔者在研究我国大多数博物馆的资料后认为,大多数博物馆未制定一套完整的视觉识别体系,管理人员也没有对这一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实际上,视觉识别系统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应严格按照规定制作和使用。笔者经过实际调查研究发现,一些博物馆往往是随意使用,如:同一标志在门牌、证件以及个人名片上却是不一样的形式。
二、博物馆展示设计中视觉空间形态构成
博物馆展示设计是一种空间形态的构成。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空间形态包含多个方面,本文中笔者主要是对装具和展品、空间、光等进行阐述。
1.视觉空间形态因素――装具和展品
博物馆中的装具指的是用于陈列或保管所用的屏风、台座以及橱柜、支架、镜框等,也是展示设计中的道具。博物馆中的展品则是指文物。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博物馆也会展示高仿、临摹等非文物展品。装具和展品是构成博物馆视觉语言的重要因素。以装具为依托,将文物展示给受众,装具是展品成列的主要承载物,换句话说,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装具决定了展示空间的界面。基于博物馆展示长期性的特点,应更加注重装具的美观性和质量耐用性。我国博物馆的装具大多显得较为粗糙,在整体昏暗的博物馆环境中显得尤为缺乏生机,为改变这种传统的陈列模式,现代博物馆展示陈列中的装具有了较大的改变,大多以质地轻盈、材质透明的中小型装具来展示,较大的展品配合大型装具,营造出鲜活的陈列感。
2.视觉空间形态因素――空间
视觉语言和空间是密不可分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展示艺术无论是从设计理念、特征还是本质上来说,空间这一元素贯穿于设计的始终。空间具有两重性、时间性和流动性的特征。两重性指的是空间这一概念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空间的大小、形状等决定着博物馆设计的范畴,有形与无形空间的相互借用、相辅相成,为围护物赋予了实际意义。在空间的时间性研究中,时间与空间必须是相统一的,抛开时间研究空间是没有意义且乏味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空间这一视觉形态因素是人们视觉的“场”,是源自生命的主观感觉,人们置身于博物馆展示环境中时,是一种动态的欣赏,而时间就是动态最好的诠释方法。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将空间的时间性作为客观存在因素,从而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体现出流动美,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向受众传达信息,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有意识地参与其中。
3.博物馆展示设计中视觉空间形态因素――光
以灯光照明为主,而个别博物馆也会在建造之初便考虑到建筑物的采光问题,在充分利用光源的同时也能改变传统博物馆建筑物构造模式。从我国大多数博物馆的实际构造现状来看,建筑物在采光方面相对欠缺。博物馆内部环境复杂,这是由博物馆最初的设计布局所决定的。在灯光选择时,除选择全部人工照明外,还应根据不同文物的展示特征和陈列设计来选择,采用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的原则。陈列室应防止阳光直射展品,避免采用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根博物馆的室内高度、展品特征来确定光线投射角。
三、提高博物馆视觉环境的吸引力
视觉环境吸引力是影响观众视觉心理的重要方式。展品与环境相关的美感都可以用特定的形式语言表达出来,这不仅需要极强的想象力,还需要对场景有绝对的控制力,为博物馆的环境空间赋予强烈的视觉语言色彩,营造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美好意境。
1.营造形式意境
随着美术绘画风格的不断发展,浪漫主义风格逐渐成为展示空间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传统博物馆理性化的装饰形式已经无法真正表达出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热情的肯定,在当今社会嘈杂、拥挤、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极具浪漫主义风格的视觉语言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一剂良药,而博物馆应用浪漫的形式意境也是极为合适的,会给参观者带来良好的空间感受。在博物馆展示中应用自然浪漫的意境,是根据一定的主题,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自然材质组合在空间中。
在博物馆的整个展示过程中,通过设计构图的方式,以一个主体色彩形式,激发人们对心底里一抹色彩的追忆。在表现手法上更加注重基调、线条等,其从大自然中汲取设计元素,从历史和人文社会的发展中寻找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灵感。除此之外,在光影艺术的运用上要更加注重通过控制总体的光和色彩来调节主体色彩。以生态环境为题材的博物馆展示设计,应着重体现展品和展具之间的联系,人流活动为动态,而展品展具则为静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衬托。
2.视觉环境中个性化展示意境
近代西方艺术流派中有的艺术价值观念致力于突破传统的限制,以波普艺术、超现实主义和立体派等为代表的表现方式,反对客观知识判断中的模式化,追求彻底解放的设计观念,这与博物馆视觉设计也是遥相呼应的。以标新立异、否定传统作为艺术的主要表现特征,创造出别出心裁、适应现代人个性化审美需求的独特艺术语言。
对于展示设计相对发达的欧美国家来说,在博物馆设计中有着无尽的创意。比如英、法、美等国家的博物馆,往往根据自身不同的民族特色和人文环境,创设独具魅力的设计风格,这些设计语言更加贴近生活,更加人性化。
3.创设装饰形式意境
进入20世纪中期,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巨大的消费市场,设计风格也在新一代消费日益高涨的需求中愈加突出,在要求功能完善的同时,还要求装饰性和变换的表现方式,希望通过装饰细节来满足感官上的满足,这种变化催生了新设计思想。传统的装饰方式趋向于典雅搭配,突出线条和韵律之美,呈现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审美趋势。在博物馆展示视觉中注重图像和展品之间的关系,突出展品的特性,强化场景空间的设计意境。
4.满足受众视觉需求
视觉艺术的最终接受者是广大人民群众,本文中所说的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信息的接受者。受众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经历对展品的感知、记忆、思维以及想象等多个阶段。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如果展品能激发受众的兴趣,受众则会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情感倾向,对受众来说是一次较好的情感体验。展具陈列方式、较好的室内效果都会激发受众的参观兴趣,使受众在参观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受众在接受来自博物馆的视觉信息时,所感知到的信息都是完整的,是具有真正意义的传播。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视觉语言除来自展品自身外,还取决于陈列展品的整体环境。博物馆的空间、光线以及色彩都会给受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除自身展品外,博物馆的整体环境也会映射出浓郁的文化底蕴。
受众心理是博物馆展示设计中视觉语言的重要研究内容。一些博物馆在建馆之初甚至采用调查研究的形式,对本地区受众心理进行大体掌握,根据受众喜好来进行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展品中所呈现出的文字、造型、图像等多种形态,都可以作为向人们直接传递美的表现形式。博物馆展示设计者不但需要具备较强的设计能力,还应将设计理念传递给受众,广泛引起人们关注。设计者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注重观察、研究、分析受众心理,创造出符合受众要求,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作品。
受众在观赏展品时,博物馆的整体环境、视觉满意度以及心理认知度都会成为受众身心愉悦的重要影响因素。受众在视觉冲击下,经过情感、审美以及思维的多种活动后,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博物馆展示设计要综合视觉传达、审美特征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来进行,这就需要博物馆展示设计者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探究,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内更好地表现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结语
本文主要是以博物馆设计中视觉语言的形成与完善为目的,综合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以期为我国现代化博物馆建设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使其在视觉语言方面得到较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杨秋.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视觉语言[J].博物馆研究,2013(1):27-32.
[2]陈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3]霍海滢.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系y设计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
[4]洪菁遥.自然博物馆展示阵列的数字化设计[D].湖南师范大学,2011.
[5]何小欣.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篇7
关键词: 博物馆;展示设计;娱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57-01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记忆与传承的重要阵地,是一个宣传教育机构。如何解决博物馆展示设计在传达上沉闷乏味的问题,使博物馆更好面向观众, 成为了博物馆设计改造中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娱乐教育”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及其对馆展示设计的要求进行论述,希望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娱乐教育”在现代博物馆中的应用
(一)上海城市历史博物馆
以世界的上海为主题,以提高市民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增识博闻的教育功能,在乡土教育的基础上,向考古知识、底层知识、科学常识等内容延伸,体现参与娱乐的休闲功能。
(二)世界宗教博物馆
该博物馆位于台北永和市。 以生命信念为主题,馆内收藏包含了佛教、台湾民间信仰、印度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等全球各地各式宗教文物展览及其信仰介绍,同时通过从展示品和体验设备,用心去感受不同生命经验,针对不同年龄层的需求也做出许多设计,让每个参观者都能有切身的体验。
(三)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
以螺旋结构中设计了两种展区层,“传奇之旅”展区层和日光照明的“典藏之旅”展区层。设计精巧之处在于将不同的空间设计理念相互结合,塑造了一种全新的空间概念。倾斜的面和线赋予空间以流动性与导向性,增加人与人之间交流。倾斜的线和面与规则的曲线相结合,使参观流线相对灵活和便捷,并加强了不同主题展厅间的连贯性。
(四)德国通信博物馆
德国通信博物馆举办的“事务中的信息”专题展,大约270件精选生活方面的物品通过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陈列出来,参观者在展厅中遇见由伸缩式支架支撑在地面上,好像来自于外星球的铝制展具。 在这样的人与展具的一个互动过程中,参观者的兴趣得到了一定提升,展具不仅仅是展品的附属,它同时也融入到展示的内容与主题中来,成为展品与人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娱乐教育”对博物馆展示设计提出新的要求
(一)展示内容设计
“展示内容设计是为了实现陈列的目标,根据陈列的客观条件和观众的学习状况,对已有的事物,即博物馆的实物收藏、文献、影像、自然标本等,以及人们对这些事实的认识,即有关事实的本质及规律的概念化、系统化的知识和对事实的价值及意义的评价等,进行重新建构,并选择最适宜的交流手段。”
“一个展示设计的成功和失败,展示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是根本。”“娱乐教育”对展示内容设计的要求,正是给予板块结构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明确的展示目标,对目标观众群体有明确定位,有新颖的表达角度,生动和吸引人的情节,着重创新,突破固有内容衍生到其他领域内容中,充分发挥展示内容的内在价值,重点展示展品背后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二)展示空间设计
展示空间设计实质是有关信息传播的环境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人在展示空间中处于参观运动的状态,是在运动中体验并获得最终的空间感受的。这就要求展示空间必须以此为依据,以最合理的方法安排观众的参观流线,使观众在流动中,完整地介入展示活动,尽可能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路线,尤其是不在展示的重点区域内重复,在空间处理上做到像音乐旋律般的流畅,抑扬顿挫分明有致。因此,设计师中必须将空间问题与展示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不同的展示内容有与之相对应的展示形式和空间划分。
(三)展具设计
展具是展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展品陈列的物质基础。一方面有可安置、维护、承托、吊挂、张贴等陈列品所必备的形式功能,同时构成展示空间的形象创造独特视觉形式的最直接的界面实体。从展品陈列的三项基本原则"观众至上、突出展品特性、适合的主题"出发,在满足展品展示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设计理念. 所以,在展具设计中设计师要将展具设计与展品本身以及展品背后的文化相融合,充分表达设计主题,使不同类型展品都能得到独特的、充满趣味性的展示,这也是提升展示内容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四)展示方式
到了21世纪,博物馆的活动与关切点随着社会环境变迁而调整。如何充分发掘博物馆的社会价值成了全世界博物馆学界的研究重点。博物馆概念再次变革,其不再是保存藏品的空间,而是为参观提供全方位感知的合作者。与许多“我展、你看”的单向展示方法相比,互动式的展览可丰富观赏的内容,延长观众逗留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强调了展示者与观者的交流,更易吸引观众的兴趣.
三、对中国电影博物馆展示设计改造的启示
中国电影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改造内容以电影文化为主线,结合目前电影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陈列形式上开拓创新,力求在展览中将学术性与观赏性、趣味性紧密结合,以达到雅俗共赏、深入人心的展览目标。
(一)展览定位注重现实针对性,展示内容具有创新性
通过调查得知中国电影博物馆受众,遍布各个年龄段但以青少年为主,改造时针对这一点提出"电影探梦"的主题,以轻松欢快氛围吸引青少年同时,丰富的展示内容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二)采用动态的、有节奏的的空间展示形式
“博物馆疲劳”是近年来常提到的,在对中国电影博物馆实地考察和现场调研后发现,“博物馆疲劳”现象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特点,在改造设计中改变原来展示空间形态,缩短部分展线,设计主负两条参观流线. 这样的流线设计,让参观者有多种选择,不同参观路线体验不同参观感受。
(三)新颖立面版式设计,提升观赏性
现有的中国电影博物馆部分立面版式设计形式单一,“图片+文字”的重复出现也是让参观者易产生“博物馆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改变这一缺陷在改造中,立面设计围绕主题“电影探梦”提取每个展厅不同关键词,行成个性鲜明的独特设计。
(四)以最人性化的展具展示内容,使展具更好的服务于人
在展具设计方面重点放在人性化上,在常规展具基础上添加一些辅助设施,如放大镜,触摸屏等。
趣味展示方式使观者改被动为主动,探寻知识内容突破以“展”为主传统观念,提出以“思”为主的设计理念。以“电影是什么?”为首要问题,引发观者思考,带着问题参观展览,让其在展馆中寻找自己的答案,当时在每个展厅又有系列小问题,作为参观引导,让参观者在展馆内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看到的内容,更多的是展馆过程中自己所思所想。
四、结论
“娱乐教育”是现代社会对博物馆展示设计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处理好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设计师展示设计中在重视社会教育功能的同时,必须正视观众的娱乐性需求,并尽可能地满足观众的娱乐性需求。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娱乐教育”的加强, 这不仅有利于博物馆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观众, 而且也有利于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作用在更宽的围里得到有效的实现.
篇8
为了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功能,同时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表现形式在博物馆设计中起到了纽带作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不仅可以让观众在参观陈列之后,提高观众参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以受到教育、获得知识,也得到一次艺术上的享受。近几年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表现形式重视信息传达、受众体验等,取得了与以往不同的改变,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需求。
博物馆展览的空间设计理念
博物馆展览空间内展览的物品只是一个单纯的物品,但是真正的价值在于本身固有的内涵及其传递给观众的真实信息与意义。就展览环境本身而言,采用合理的空间设计是构成展览设计中跳跃节奏、顺畅韵律等艺术效果的关键;换而言之,展览空间的重要性在于让展览者从多角度进行学习和交流。所以,成功的展览应该带给参观者历史真实的感受和思考,让他们能够深入地去研究发现一些新的更有价值的东西。
展览设计需要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这是在进行展览空间分析时的基本依据。人类需要舒适和谐的展览环境、声色俱全的展览效果、信息丰富的展览内容、安全便捷的空间规划、考虑周到的服务设施等,这些都是人类在精神上对展览设计提出的要求。在展览的空间设计过程中,观众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这就需要设计师仔细分析参观者的活动行为并在设计中以科学的态度对人体工程学给以充分的重视,使空间内各部分的比例尺度与人们在空间中行动和感知的方式配合得适宜、协调,这是最基本的空间要求。同时人们应该是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如果不能创造一个给人以心理上亲近温暖感觉的空间,那即便是利用了最先进展览手段的环境也只是冷冰冰的机械组成的没有生机的躯壳。充满人性化的展览空间才是一个“合情、合理”的设计。
博物馆展示形态的设计理念
能体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功能的最基本方式是陈列展示,陈列展示是博物馆与社会、大众联系的重要渠道,博物馆的规划和发展必须建立在博物馆与公众关系良性循环基础上。无论是对于国际级的、国家级的、抑或是地方性的博物馆,人的因素是衡量一个博物馆能否将藏品的意义和价值传达给观众这一最终目标的最基本的标准。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样性的特点日益显现。审美情趣、欣赏习惯、评价标准等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博物馆必须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陈列展示内容和陈列展示形式。
博物馆展示形态的分类
基本陈列。基本陈列与博物馆的性质和任务密不可分,它是通过能体现博物馆特点的展品组织成有条理有规律的陈列系统,是内容趋于固定及常年对外开放的一种陈列方式。
我们以前常见的通史展,如并联式、串联式、放射性组合、专题式、艺术分类式等。主要用于条件及目标比较明确的陈列,都具有各自的规律性,都从理性思考中着手设计,首先建立一个框架,这个框架能够体现一种多层次渐进过程,每一层都包括目标、分析、综合评价等几个阶段。例如,对于历史类博物馆建筑,由于具有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又有阶级性,所以各展厅以串联形式布局为宜,从而达到各展厅首尾相接,能够保证受众参观时的连贯性;科技类博物馆建筑,由于其展厅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需各自独立展示,而要求各展厅以并联形式布局;自然类博物馆建筑,展厅间陈列着诸多学科展品,同样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各展厅亦以并联形式最为适宜。艺术类博物馆建筑,展厅内通常是收藏不同艺术门类的作品原件,作品与作品间虽无太多的关联,但对于每一个艺术门类本身和艺术家自身的陈列又有一个发展历程,也有时间连续性等诸多方面问题,因此展厅应以放射性组合布局为宜。
随着经济的快速和大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当前很多博物馆在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展品内容,不断地提高陈列的科学及艺术水准,进而对基本陈列进行大幅度修整,修改展厅的展线结构,以及陈列版面形式的制作,不仅形式有所突破,而且内容也有很大创新。
除此之外,在设计过程中,注意与建筑空间巧妙的结合充分体现了新的设计思想,在展陈空间的设计中,不能简单的照搬别的陈列形式,需要经过不断的总结,利用国内和国外以及诸多设计师实践经验,形成自已的设计。近几年,在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中,废弃了许多曾经的方式。例如假墙、镜框加多种陈列柜的陈列方式等。而采用了区域空间结构与集中信息看板、陈列柜组合的方式,突出了设计的时代感和整体感。
高科技展示形态。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展示中得到了快速应用。传统的博物馆展示的形式与方法也面临着一次重大的改革,展示空间不再对实体场馆有很大的依赖性,正在慢慢向WEB网站,虚拟演播厅、虚拟空间的数字化方式发展。在这种演变过程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有两种,一是多媒体展示手法在陈列展览中运用,二是计算机在博物馆的运用。这样的应用使展陈设计摆脱了原来设计的束缚,使基本陈列内容更为充实,并且也改进陈列的形式。
多媒体技术通过触动各种有同的感官经验,帮助观众从多种感觉通道去感知同一展示对象的信息,从而获得更加形象、完整、深刻、系统和认识,彻底打破了传统展示线性叙述的规律,实现了一个能以多种方式组合,排列展示元素,并供参观者随意定制,取舍和选择任意形态加以显现的系统。数字展示允许观众不需按照一定的顺序参观,数字展示对象的展开是以人的跳跃性思维和联想为中心。
综合来讲,博物馆数字展示与传统展示最大区别是:数字展示的虚拟性、非顺序性、互动性、多感性、以及时空拓展性。
生态设计的展示形态
世界进入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人类面临生态危机,生存危机,人与环境诉矛盾日益突出。人类开始探寻生存、生产和生活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提出了绿色设计。展示设计领域亦不例外。今天的博物馆越来越涵盖了城市的概念,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博物馆中所有资源的合理使用,将对地个城市的环保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应该以减少对资源的使用,循环利用;保护自然环境为设计的基本原则。对自然资源提高利用率,使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减少各种废弃物的排放,妥善处理废弃物,减少各种各样的污染。使展示空间符合社会要求的生态化方向发展。
互动式表现形式。随着博物馆教育理念和不断发展,博物馆教育逐渐脱离利用藏品、文字说明、辅助展品等静态展示对观众进行教育的被动模式。尽管现代的博物馆是以数字化多媒体技术为支撑,也难以满足博物馆在教育方面的需求。因为无论是过去的静态展示还是现代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动态展示,观众总不是处于主动接受的位置,展示与传统教育的模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不能获取观众的信息反馈。随着这种问题的日益突出,互动体验陈列便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正是互动陈列形式的应用才能才使得现代博物馆的展陈模式有了突破性的改变。观众由被动变为主动,互动陈列的表现形式主要应用了数字媒体技术,通过数字展示技术,参观者与数字展示对象之间实现了互动。使原来的信息单向流动变为信息双向流动,及时的获取了观众的反馈。观众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还能对数字展示对象产生影响,也能按照个性的想法进行优化和改进,这种基于互动的展陈方式,有利于受大众主体思想的强化。
例如应用交互性动画技术进行展示请明上河图,此展示用通俗易懂的动画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展现给观众。观众通过触摸复制图来自动操作相应图的片断,想了解哪一部分的内容只需触摸复制图上相应的部分就可以通过观看活灵活现的动画片现实现,大大拉近了陈列与观众的距离。
讲解员讲解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形式。讲解在博物馆展示服务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将展览与观众连接在一起的枢纽。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的讲解,可以使提升观众兴趣和热情,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被展览所感染,从而获得美的熏陶。相反,单调乏味的讲解则会使观众感到枯燥乏味,既使是蕴含着丰富信息的文物也会令观众毫无兴趣。
篇9
博物馆是文化、知识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博物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基于此,必须打破现有的结构框架,积极拓展在声学、美学、光学、建筑学等领域的发展。当前,舞台美术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自然博物馆景观设计当中,并且创造出了逼真、唯美的自然意向,从而受到了广大参观者的欢迎。那么,如何在自然历史博物馆景观设计中应用舞台美术理论呢?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1 舞台美术理论在自然历史博物馆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审美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将舞台美术理论应用到自然历史博物馆景观设计中,给人们带来了更加仿真的自然感受,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1.1 在自然博物馆景观空间中的应用
景观陈列在发展的同时,不仅要直观地表现出自然画面,还要关注到结构的变化与空间的构建。在此基础上,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艺术享受。自然博物馆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求利用有效的物理空间创造深远的自然意境,所以在空间塑造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由于陈列设计本身是开放的、自由的,这与舞台艺术理论的多元化艺术方式也是不谋而合的。比如,在实景背后增加几棵仿真的树木,就会起到延伸空间的效果。这样,当参观者在观看陈列景观时,往往会感受到远处的茫茫林海。同时,放置在林中的鸟类,也会增加美的气息,让观看者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美好,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除此之外,在景观空间设计中,可以利用舞台美术理论来对空间进行分割、重组。这样,在有限的空间中,就可以展示不同的画面。比如,在同一片草原上,老虎悠闲地晒太阳,兔子快乐的吃草,狮子朝着远方眺望。从生物链上来讲,这三种动物就是天敌。这里,通过空间割裂、重组的方式,就可以使其在各自的领域中独立存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舞台艺术主要通过演员的动作来表现空间,并与观众进行精神交流,该空间具有动态化的特点。然而,自然历史博物馆景观空间设计中,是以陈列景观为对象来营造艺术美感的,该空间具有静态化的特点。所以,在景观空间设计中应用舞台美术理论时,应该以写实为主,写意为辅。
1.2 舞台布景在陈列展览中的应用
景观中的布景是通过空间、背景的塑造,从而仿真出立体景观。在景观布景中,要求通过精炼的艺术形式体现出悠远的意境。同样,在舞台布景中,也讲究景观的简练性、审美性。当人们看到一面“帅”旗后,就会联想到过去的峥嵘岁月、金戈铁马。因此,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陈列景观设计中,也可以根据舞台布景方面的理论,选择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季节、种群关系的景观,以此来创造出回归自然的感觉。比如,在水边渔家景观设计中,就遵循了以上原则。该景观中,包括一叶孤舟,几朵莲花,几枝芦苇。船头上有几只形态各异的鸬鹚。可以看出,整个景观布景非常简单。另外,在布景中,利用剥离与灯光的效应,营造出了涟漪的感觉。景观中没有出现披蓑戴笠的渔人,但是透过孤舟就可以看出人的足迹。除此之外,还鸬鹚的周围,还布置了其他禽鸟,这些禽鸟形态各异,或水中嬉戏,或闲庭信步。虽然整个布景非常简单,但是却展示出了一幅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烟水迷离的人间仙境。同时,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
1.3 舞台灯光在陈列展览中的应用
色彩、灯光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合理搭配色彩、变换灯光后,可以表现出环境、季节的差异,从而营造出不同的效果和意境。在舞台上,灯光除了可以照明外,还能表现出时间、人物心理等要素。另外,从不同的角度来设置灯光,调配亮度,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自然历史博物馆景观陈列中,运用舞台灯光后,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舞台氛围与意境,从而凸显景观的艺术魅力。在此基础上,给静止标本带来鲜活的生命力。比如,在南极企鹅景观布景中,就会利用蓝色的灯光来营造出极地酷寒的意境。整个场景中,仅仅设置了几只企鹅的标本,提示人们这是南极。蓝色不仅让人感受到微寒的气息,而且营造了一种神秘感。参观者看到以上陈列后,就会联想到严寒、冰冷的南极。在以上景观布景中,没有影响到企鹅本身的黑、白色。所以,在灯光布景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能破坏生物本身的色彩。除此之外,利用舞台灯光,还能产生图特殊的艺术效果。比如,在毛脚?景观中,就是利用了灯光的效果,从而将静态的标本动态化。整个景观被漆黑笼罩,在三个不同的方位上,设置了三只动作不同的毛脚?。其中,右上角的展翅飞翔,中间的俯身冲下,最下面的在捕捉田鼠。灯光分别照在不同的毛脚?上,并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人感受到了景观的节奏感、跳跃感。然后,在大脑中出现了毛脚?寻找食物、锁定猎物,抓住田鼠的这样一幅动态画面。可以看出,该景观产生的效果非常神奇。
1.4 将舞台区位融入到景观陈列中
在戏剧舞台中,其区位是从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同时,为了突出人物表演,要求控制好背景色彩。如果背景色彩过于华丽,则会使人物在景观中淹没。自然景观的对象是静态标本,要达到色彩与布景的和谐,不仅需要控制好背景色彩,而且还要凸显出标本自身的魅力。从人的生理特点上来讲,不同空间区位的强弱也是有差异的。一般情况下,上边比下边强,右边比左边强,前边比后边强。比如,在白唇鹿景观中,放置了两只白唇鹿。其中,一只处于站立状态,位于景观的中间。另一只卧在景观右边,神态安详。两只鹿都位于景观前方,很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同时,在景观后面有连绵起伏的山脉,以及皑皑白雪,地势较高。与下面的景观相比,形成了高低错落、对比分明的效果,从而体现出了白唇鹿生存环境的辽阔、苍茫、静谧,最终获得了心灵上的安慰。
2 景观设计中应用舞台美术理论产生的效果
可以看出,在自然历史博物馆景观设计中,应用舞台美术理论后,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首先,营造了深远、惬意的艺术氛围,增强了静态标本的生命感染力。其次,通过空间、区位、灯光、色彩的搭配,让参观者置身于青山碧水、蓝天白云、鸟语花香之中,从而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了心灵上的安宁。最后,加强了学术与审美的融合,提高了陈列展览的品质,促进了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长远、稳定发展。
篇10
关键词:上海电影;博物馆;展示陈列
中图分类号:G265;J5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016-01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博物馆约有7000多个,并且每年有100个左右的博物馆建成并且对外开放。但从客观上讲中国的博物馆事业与国外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并且我国的博物馆70%为历史类借综合类博物馆,然而具有特色的,专题性质的博物馆数量非常少。
位于上海电影制片厂原址上的上海电影博物馆向参观者展现了百年上海电影的魅力,将电影人、电影事和电影的背后故事生动鲜活的呈现在参观者面前。上海电影博物馆总体面积达1.5万平方米,是一座将展示与活动、参观与体验融为,涵盖了文物收藏、学术研究、社会教育、陈列展示等功能的行业博物馆。对向大家展示上海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历史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围绕主题,突出体现
行业博物馆与传统的博物馆相比就是具有专业独特性,而这个“行业”就是博物馆的主题。尊重事实是所有博物馆的基石,而展示不是单单去介绍文物的固有价值,而是将这些文物放到行业发展的整个大背景下,展示行业的历史,进步和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探索这个行业的丰富文化内涵,来诠释这个行业所走过的历史路程。
上海电影博物馆作为行业博物馆它的主题就是上海电影,展陈设计就需要围绕电影来展开,包括三千多件有关电影的历史文物展品来呈现电影行业发展的历史,展陈百名具有代表性的上海电影人物,同时通过时事现场工作室来向观众展示电影的制作过程,这也是电影这个行业独特的地方。
二、光影空间氛围的塑造
只有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才会产生丰富的艺术氛围,所以博物馆的陈列形式、材料、表现手段就需要符合博物馆的主题内容。只有在恰当的氛围中,观众才能在大量的史实背景下融入其中,身临其境,去与文物对话,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从而得到精神的满足。
上海电影博物馆的总设计师胡晓云谈到设计理念“上海电影博物馆反映的是上海电影一百年,我们从它的内容来看有人物、实物、照片及有关文字。展示是视觉艺术,采用电影语言;光与影、黑与白电影元素来展示,反映上海电影一百年,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这是上海电影博物馆需要达到的目标,整体设计上要有内容的反映。”。
黑白光影所塑造的整体氛围很容易将观众带入到电影的世界,上海电影博物馆不只是干巴巴的去展示实质性的文物,百名代表性电影明星的照片,利用黑白光影的形式呈现,观众在这个大的空间氛围中似乎真的置身于电影的世界中。
三、行业个性特点的体现
行业博物馆可以发挥行业优势,把传统与现实结合,专业与社会结合、科普与传媒结合。与传统的博物馆的“厚古薄今”相比,行业博物馆更加注重“古今并举”,不仅仅关注历史的展示,宣传,文化教育,同时向观众展示本行业的当下发展现状和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上海电影博物馆展示了上海电影的历史发展,从一代代的演员到科技设备的变更,向观众展示了上海电影从无到有到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时让观众看到了电影行业中的现代技术,充分展示了行业的特点。
四、创新互动体验
传统博物馆往往都只是展示一些具有历史的文物,参观者只能通过视觉来感受,整个受教育的过程比较乏味,同时也缺少氛围,参观者不能真正参与其中。
上海电影博物馆最大的特点是参观者可以通过互动体验来真切的感受中国电影和上海电影的历史脉络和最新发展。大幅的互动屏,多样的互动装置,拟音工作室等,参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体验,比起单纯的走走看看,上海电影博物馆更增添趣味性。参观者不再是被动的去接受教育,而是主动的去学习体验。博物馆调动起参观者的多个感官,带给参观者不同的体验。
五、结语
上海电影博物馆作为一个典型的行业博物馆,运用了现代的展陈设计理念,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数媒手段,营造了一个具有浓郁氛围的电影空间,创造了一个具有震撼力和极富感染力的行业博物馆,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特征的行业博物馆。
参考文献:
[1]王禹.现代专题博物馆室内设计的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