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创新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创新的重要性

篇1

一、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激发医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医学生由于学科限制,课程紧张,课余时间欠缺,活动范围窄小,创新和实践能力相当较低。暑期社会实践给了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给他们提供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平台,同时弥补了第一课堂的枯燥无味,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充分结合,将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成为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重要途径。

二、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促进医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与拓展

经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医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将这些间接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依赖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实践为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并从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有价值的新知识,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对照、比较,逐渐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拓展新的理论和知识。

三、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医学生广泛接触、了解社会,不断动手、动脑、动嘴,在培养和锻炼自身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可以有效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提高,以适应今后临床工作的需要。同时,社会实践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场所和对象,面对的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以及不断变化的对象,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也成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他们要自行组织活动,独立面对各种问题,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这都非常有利于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虽然很多医学院校在运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然而客观分析新时期的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不难发现,在取得了巨大成绩的情况下仍然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很多社会实践仅趋于一种形式,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统一,缺乏有针对性的设计和组织实施,部分资源分散,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停滞,缺乏社会各界的支持等等,最终结果都适得其反。针对此现在,

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明确职责,建立高效协调的长效机制

在医学高校内,针对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政出多门”的情况,明确职责。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建立在以教务处和学生处的为主的基础上,由主管的校领导负责并协调校内各方资源参与,从根本上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杜绝走形式、走过场的实践活动,要在一定的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下将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落实下去,最终实现提高高效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走出校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社会实践的教学内容,增强创新的理论基础

医学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实践形式,丰富学科内容,增强学生理论水平,引导学生由参观、调查、访问为主转向结合专业、发挥科技智力资源优势,开展科研攻关、技术服务、产品开发、高科技产品推广等形式,逐步使社会实践活动走向专业化,为大学生创建知识创新的平台。

(三)聘请专业指导人员,指导实践活动的实施

许多高校内的教师多以研究型和授课型为主,缺乏实践经验和社会工作经历,。因此,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就需要引进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的课外指导老师,辅助高校内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高校可以尝试与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效反馈机制,运用校内外多元化教师指导方式,培养出良好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篇2

一、社会管理创新指标发展现状

社会管理是以维系社会秩序为目标,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管理活动。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各级政府努力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例如,在财政投入方面,以辽宁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例,2006年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322.99亿,2006年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469.97亿,2007年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518.07亿,到2012年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达到727.71亿。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六年累计3678.92亿元。

二、社会管理创新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准确、客观评价社会管理创新,不能依靠主观臆想加以判定,而必须凭借客观、合理、科学的指标体系来测评。社会管理科学化指标体系将借助一定的统计指标,来反映某一特定阶段、类别的社会管理的社会价值和目标实现情况,并判断其是否处于健康发展态势。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秩序维护、民生改善和权利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是依据其构成要素设定的,而社会管理构成要素与其终极目标休戚相关。依据社会管理的内涵,选择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社会保障、社会安全、社会参与等基本框架,由23个指标组成的社会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各指标赋值,测度社会管理发展水平。社会管理创新评价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社会管理创新的实际发展状况和水平进行评估,通过指标权重认定与综合分析来判断社会管理创新评价水平。由于社会管理创新评价以及发展水平的等级分类和影响指标具有模糊性,难以严格界定各等级标准。可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评价社会管理创新发展水平。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泰(A.L.Saaty)于1977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AHP是通过专家赋权之后再进行确定具体指标的权重系数方法,是一种能将定性、定量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也是多目标、多准则的复杂的测量社会管理创新的方法和工具。

三、社会管理创新指标体系的具体应用

首先,把要社会管理评价指标分层系列化。通过社会管理创新的性质和实现目标,将其社会管理创新的组成要素分解,按照社会管理创新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进行研究,按照其分层组合形成社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模型。其次,对社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模型中各层次社会管理创新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予以定量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各层次社会管理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利用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进行综合性运算。

四、实施措施

(一)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和方式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要求,切实解决社会管理中多头管理、分散管理、难以形成有效合力等实际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评价体系改革进程,推动公共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二)构建社会协同管理模式

社会协同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注重发挥政府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树立服务理念,充分践行所承担的公共服务义务。注重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管理服务创新中的协同作用。

(三)加强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篇3

一、社会管理创新指标发展现状

社会管理是以维系社会秩序为目标,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管理活动。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各级政府努力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例如,在财政投入方面,以辽宁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例,2006 年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322.99亿,2006 年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469.97亿,2007 年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518.07亿,到2012年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达到727.71亿。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六年累计3678.92亿元。

但从社会管理创新评价来看,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仍存留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静态社会管理体制。同时政府公务人员不愿放权,减缓了新制度的建立。其次,社会管理过度重视经济而忽视社会发展。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只注重经济建设指标,忽视社会发展指标;过于追求经济指标客观上造成了各级政府及其官员对社会发展指标的忽视,并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后,在社会管理的管理方式上,更多是采用行政专制和经济处罚的手段。

二、社会管理创新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准确、客观评价社会管理创新,不能依靠主观臆想加以判定,而必须凭借客观、合理、科学的指标体系来测评。社会管理科学化指标体系将借助一定的统计指标,来反映某一特定阶段、类别的社会管理的社会价值和目标实现情况,并判断其是否处于健康发展态势。

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秩序维护、民生改善和权利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是依据其构成要素设定的,而社会管理构成要素与其终极目标休戚相关。依据社会管理的内涵,选择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社会保障、社会安全、社会参与等基本框架,由23个指标组成的社会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各指标赋值,测度社会管理发展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反应社会管理创新发展各个方面的要素。只有利用好社会管理创新评价这一指标体系,才能真正对社会管理创新发展程度与水平进行评价。

表1社会管理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社会管理创新评价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社会管理创新的实际发展状况和水平进行评估,通过指标权重认定与综合分析来判断社会管理创新评价水平。由于社会管理创新评价以及发展水平的等级分类和影响指标具有模糊性,难以严格界定各等级标准。可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评价社会管理创新发展水平。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泰(A.L.Saaty)于1977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AHP是通过专家赋权之后再进行确定具体指标的权重系数方法,是一种能将定性、定量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也是多目标、多准则的复杂的测量社会管理创新的方法和工具。

三、社会管理创新指标体系的具体应用

首先,把要社会管理评价指标分层系列化。通过社会管理创新的性质和实现目标,将其社会管理创新的组成要素分解,按照社会管理创新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进行研究,按照其分层组合形成社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模型。

其次,对社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模型中各层次社会管理创新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予以定量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各层次社会管理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利用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进行综合性运算。

最后,通过综合计算,得到各层次社会管理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将其作为社会管理创新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按照社会管理创新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实际社会管理创新评价分析。

四、实施措施

(一)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和方式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要求,切实解决社会管理中多头管理、分散管理、难以形成有效合力等实际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评价体系改革进程,推动公共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二)构建社会协同管理模式

社会协同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注重发挥政府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树立服务理念,充分践行所承担的公共服务义务。注重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管理服务创新中的协同作用。

篇4

关键词:会计规范;会计创新;会计规范创新

一、会计规范及其重要性

(一)规范及会计规范

规范即为调整社会和个人行为的标准尺度。会计规范是用以确保会计本质、职能和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系列会计法规和职业道德准则等规范制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会计规范从习惯向法律法规准则过渡。

(二)会计规范的重要性

会计规范化既可以有效地指导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又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进而促进企业整体持续发展。2014年1月1日起,中小企业开始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规范了中小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2016年,财政部修改并完善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规范了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

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着会计管理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会计电算化、信息化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资源将呈现出全球化传递的状态。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经济时代,会计必须进一步规范创新,同时也必须加强和完善内部会计管理控制制度。因而进一步规范会计已经势在必行。

二、会计创新及其必要性

(一)创新与会计创新

创新即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改造旧的,取其精华,创造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事物。会计创新是会计得以适应社会发展而存在的桥梁。会计创新要求我们在会计实践的过程中创新,要对一些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理论、技术、方法进行分析,取精华去糟粕,然后加以调整、补充和延伸,使其适应新的环境变化,更好的指导会计实践。

(二)会计规范创新的必要性

1.会计规范创新是会计规范自身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的。因此,会计规范不可能是一尘不变的,必定是运动的。发展作为运动的一种,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而,会计规范的创新是会计规范的发展,是会计规范能够适应自然规律而存在的必然要求。

2.会计规范创新是信息化时展的需要

哲学中,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着,因而会计规范的发展必定有其对应的时空。该时空即指会计环境。会计环境是推动会计规范发展的力量,而加速会计规范创新的是会计信息技术。现在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经济涌现。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国际会计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应运产生,对会计做出更细致的规范和创新。国际会计准则强调现行价值,同时要求财务报表主要以现行价值计量,这对我国资产主要以历史成本计量是很大的冲击。中国要发展,就要融入世界,必须与国际接轨,会计必然首当其冲,因而,会计规范的改革创新,会计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时空是无限的,因而物质运动是永恒的,创新便会一直存在。

三、会计规范的创新

《国际会计准则》强调现行价值,要求会计报表按现行价值来编制。然而,我国会计准则中规定资产主要以历史成本法计量,这与国际会计准则强调现行价值不符。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加强,信息部不对称现象将进一步得到缓解,企业信息越来越公开化和透明化。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将受到冲击,我国会计报表的编制势必要进行改革。在信息越来越公开化、透明化,现行价值是可以实现的,同时要求会计报表按照现行价值计量模式来进行编制,此时会产生新的账户-资产增值,用于计量资产增值和减值的情况。资产增值账户,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余额方向不定。同时,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无形资产累计摊销账户将不复存在。以下从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进行具体的解析。

存货按其来源分类,包括三类,外购的存货、加工的存货和其他方式取得存货。注意以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确认计量没什么变化。同时存货跌价准备账户不存在了,新增了资产增值账户。具体如表1所示。

对于固定资产而言,无论是外购还是自建,初始计量成本都可以说是现行价值。但不能计提折旧和资产减值损失,不存在累计折旧账户和资产减值损失账户了。期末按可收回金额计量,差额计入资产增值账户。无形资产的计量和固定资产类似,不能计提摊销和资产减值损失。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原来有两种方法-成本法和权益法,现在只能使用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成本法相关的确认和计量将不复存在。

四、会计规范与会计规范创新的辩证关系

(一)会计规范需要创新

每一次会计规范的改革都是创新,都是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进一步规范会计,使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完整和可靠,更好地服务于利益相关者,实现会计自身的价值。无论是会计规范自身的发展规律还是经济社会时展的需求,都要求会计规范必须创新,以顺应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时展的要求。其次,又适逢《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强调现行价值计量和内部控制有效实施。这对于我国资产主要以历史成本来进行确认和计量的规定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在这双重压力下,我国会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必将创新,改革迫在眉睫。

(二)会计创新需要规范

会计规范的创新必须遵循其发展规律,即要依循创新本身要求,同时又不能脱离会计的本质属性和目标的要求。会计规范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实际,以实际为基础,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进行顺应时代的改革,创造出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规范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三)会计规范与会计规范的创新统一于实践基础上的时代背景

哲学中,物质和意识统一于实践。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符合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会计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必须从实际出发,从会计环境的变化出发,制定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会计规范从无到有,从简到精都是适应了时展、科技进步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的。18世纪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会计规范开始法律化,逐步社会化。IT革命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社会。会计界必须要完善会计规范机制尤其是道德规范机制,要研究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综述

每一次会计规范的改革都是创新,这一次次改革都是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发生的。物质决定意识,会计环境作为客观实在,决定了会计规范的创新必须与之相适应。会计规范与会计创新统一于顺应时展的会计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会计,使其规范化和国际化。

参考文献:

[1]郭建华.企业发展中会计规范化的重要性探讨[J].财税研究,2015(2):232.

[2]梁德A.会计规范与会计创新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9):126-127.

[3]王凯新.浅析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重要性[J].科学技术,2012(33):421.

[4]王开田.会计进化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篇5

【关键词】财会管理 创新研究 管理模式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在流程化管理、数据积累与挖掘利用方面取得了极大的飞跃,既提出了更为迫切具体的管理会计需求,也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了许多有益的方法和途径。在信息化环境下,对财会管理进行创新,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本文对信息化环境下的财会管理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的重要性

(一)完善财会资料

完善财会资料是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的重要性之一。在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中主要包含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两部分,其涵盖内容十分广泛,财会管理的特征表现为具备的信息量较大和周期性较长。财会管理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的难度,若在某收集资料过程中出现错误,将可能导致重要财会数据的信息遗失,从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而通过在财会管理中加强信息化建设,广泛推广和应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具有高质量、多功能和可靠性等优点,通过最优化的信息系统管理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财会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规范财会管理体系

规范财会管理体系是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的重要性之二。在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能够通过较为科学合理的管理逐步使财会管理走向规范化。首先,信息化环境下的财会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财会管理工作的效率,改进较为落伍的人力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会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财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次,信息化环境下的财会管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会管理工作人员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有效改善其工作环境。最后,财会管理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降低了财会管理过程中由于人员疏忽等因素造成的财会信息失真和资料丢失等发生率,保障了重要财会信息数据的完整性。

二、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创新策略的研究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财会信息化管理模式

建立科学规范的财会信息化管理模式是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创新的主要策略。信息化环境下对财会管理进行创新,必须要充分考虑现存的财会管理模式,做好财会管理模式与信息化财会管理模式之间的转化,从根本上加强对财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认识和理解,企业在创新信息化财会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主要以自身企业为基础,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入信息化技术的同时,科学合理的对财会管理模式进行运作,企业可以在符合自身发展的情况下,引入信息化技术对财会管理模式进行改良和创新,最终达到提升财会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建立科学规范的财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目标。

(二)树立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财管理念

树立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财管理念是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策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现代化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体系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中较为传统的财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市场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型,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管理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企业制定计划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在对财会管理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要以信息化技术为重要根据,树立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财管理念,从而实现提高企业财会管理质量和财会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提高财会人员信息化的业务水平

提高财会人员信息化的业务水平是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创新的关键策略。在企业财会管理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财会管理工作人员尤为重要,不仅是现代型企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有效实施信息化财会管理的关键。企业信息化财会管理过程中,财会工作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化业务水平,才能够不断加强企业财会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随着财会管理信息化逐渐在企业中发展和应用,财会管理工作人员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人员在财会管理过程中具有扎实财会管理工作知识的同时,还应擅长使用现代化信息工具提高财会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模式的创新。

三、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在社会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为各企业的发展带来捷径,同时其在财会管理方面的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财会管理工作的进步,为财会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从完善财会资料和规范财会管理体系对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的重要性作出分析,同时从建立科学规范的财会信息化管理模式、树立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财会管理理念以及提高财会人员信息化的业务水平对信息化环境下财会管理创新进行研究,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生洪宇.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创新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许多中小企业在不断尝试管理创新的方法和模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中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现状总体评价

1、管理创新水平有待提高

今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依然位于产业链的低端,从事初级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生产和服务,以产品低定价、低附加值、污染环境、职工低工资为特征,管理创新能力和水平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2、企业间管理创新水平差距大

在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管理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地区间、行业间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差异极大,一部分以电信科技、软件开发、新能源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和精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会计服务、法律服务的知识密集型新型服务业已经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管理创新领域积累了经验,而传统工业产业在管理创新方面起步较晚、创新意识较弱。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水平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间存在较大差距。

3、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协同作用明显

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两个车轮,不可偏废。技术创新一方面来自于市场需求的拉动,另一方面来自于技术发展的推动。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伴而生,技术的进步势必推动管理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必须适应技术的进步。因此,中小企业需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同发展来推动企业目标的有效实现。

4、管理创新水平与企业盈利关联度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国际资源能源价格上涨,资源、能源、矿产品等周期性行业的中小企业盈利水平较高。此外,旅游、儿童教育、医疗服务等新型服务业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也较强。这些行业的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与管理创新能力关联度较低,企业缺乏管理创新的动力,不利于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

5、管理创新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度低

有些中小企业急于迅速盈利,在管理创新,特别是营销管理创新时采用不道德手段,欺瞒消费者。这种行为也体现出了部分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度较低。

二、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管理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现在我国中小企业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战略管理创新模糊

中小企业对市场大环境依存度逐渐增大,国内经济形势、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对企业战略的制定有较大的影响。企业管理层对战略的制定并没有依照当今市场竞争状况和企业自身状况,而且战略的提出也只是领导者的主观思想。而尤为关键的是企业平时制定的计划并没有考虑到长远的收益,战略方针经常任意变动,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高成长率和高死亡率同时出现的情况。

2、制度管理创新缺失

企业制度是关于企业组织、运营、管理等行为的规范和模式。目前,大多数企业建立了岗位责任制,但对于创新意识和创新机制仍然墨守成规;多数企业不是特别注重对员工的激励。我国中小企业在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仍不完善。

3、组织管理创新缓慢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采用西方学者赫里格尔和斯洛坎姆提出的传统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这种直线职能型的组织方式实施起来阻力较小且便于管理。但是,由于直线职能型组织形式使企业高层的政策与命令一级级传导下去,高、中、低层人员的地位关系突显,下级员工必须绝对服从,在某种层面上遏制了员工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影响了企业高层制定决策完成的时间和质量。

4、信息化管理创新不足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不可少的条件。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数中小企业已开始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我国中小企业在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SCM(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使用率上较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5、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僵化

我国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看成是管理创新工作中的重要问题,采用十分合理的方式招聘有能力的人才,并对专业技能方面进行短期的培训。但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雇员的奖惩方案与企业绩效的评定措施仍不完善,薪酬体系不健全,相应福利政策很少,对员工奖惩方面只注重物质激励,轻视精神激励的重要性。

6、技术管理创新投入不够

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一批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的迅速崛起,中小企业领导者也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软、硬件投入仍然不足。

7、营销管理创新落后

我国中小企业在营销管理创新中,普遍存在着创新意识淡薄、手段单一、品牌意识不强、宣传重场面轻实效等问题。企业对营销运作方式缺乏必要的研究, 未能结合市场实际在营销观念、营销模式、营销策划等深层次问题上有所突破。

8、财务管理创新水平较低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随着我国制度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得到了更多中小企业的认可,财务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有不少的中小企业中,财务管理在对企业现金、库存、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对投融资的风险及效益分析等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参考文献

[1]杜林,《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管理创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王世联.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第4期.

[3] 苏敬勤,林海芬.管理创新研究视角评述及展望[J].管理学报,2010年9期.

[4] 高鑫.对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基本问题的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6年12期.

篇7

一、对微文化的分析

(一)微文化的本质!。一些微不足道的行为,聚积起来,不经意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就是微文化。

(二)微文化产生的背景。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后,人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使信息更新的频率越来越快,内容贮存量也越来越大,而各民族的文化也凭借着互联网在人类社会中交换交融,在这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必定孕育出新兴文化,所以说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微文化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

(三)微文化产生的条件。近几年来,出现了QQ、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技术,让信息传播变成“弹指一挥间”即轻轻滑动手机,发条微博就能同时把信息告诉几十个人,几百个人,甚至上万个人。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更新及时、经济效益高、运用广泛等特点是微文化产生的重要技术条件。

(四)微文化产生的意义。厚积薄发,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微不足道,但是积蓄许多微不足道的力量,就能斗转星移。微文化就是积累微小的力量,不经意地来改变人们的生活,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微文化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微文化应运而生,它是当今社会的产物,是当今社会人与人交流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进步的象征。

二、对美术类微文化产业的分析

(一)微文化创新产业的理解。微文化创新产业,主要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型产业,即文化因素或主体文化凭借个人或着团队运用电子技术、创意理念和生产产业化的方式进行开发、推广,并且通过新型媒体技术载体来营销知识产权的一种行业。微文化创新产业有微电影、微动漫、微电台、微电视剧、微漫画、微视觉艺术、微工艺与设计、微雕塑、微广告、微建筑等。

(二)微文化对艺术家们的影响。微文化给美术带来了崭新的存在方式,不但放宽了艺术家的视野,同时也让艺术品大众化,让艺术随时随地地走进人民群众中。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社会,艺术家只有放弃旧观念,带着创新精神,关注人民群众,放低身姿,走进生活,和观众对话,心交心,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微文化作为艺术家和广大人民群众良好的沟通平台,给艺术创造者带来了更多展示自己艺术作品的机会,微文化的产生是艺术大众化的过程。

三、美术类微文化产业中的创新要素

(一)创新意识。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激起了其创造新生事物的欲望,并且在创造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图、希望和假定,是人类特有的品质,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样的,在美术类微文化产业中,创新的意识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最新出现的一种新型产业“微动漫”这一美术类产业,它作为一个独特的艺术形式,由于富有强烈的讽刺感、幽默感和隐喻的作用,而被人民群众喜欢。一部值得一看的微动漫《子狐物语》讲述了小男孩在回家路上遇见了小狐狸,并驯养了小狐狸,与之成为朋友,最后由于分开而领悟到了“肉眼看不见事物的本质,只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的道理。导演塑造了一个天真,向往大自然的男孩,也暗示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用心去交往,同时讽刺了当今社会快节奏的人际交往关系。此动漫是改编自日本电影《生命奇迹的小狐狸》,但是翻拍的动漫却比真人原版更加感人,主要因为在原着中一笔带过的对话情节,却可以做出几十幅颇为有意思的画面,这就需要“漫画家”具有创新理念,跳出原着,琢磨情节,夸张化加入浪漫主义,把自己想象的、自己认为主流的新思想,在画中表达出来,而不是根据原着电影画面情节完完全全地照抄、照描,拍成动漫,这样制作出来的动漫是没有意义的,只是换种画风把原着“录”了下来。想要成功,创新意识是不可缺少的,微动漫是从原来的动漫中创新而来,比原有的动漫更具夸张化、幽默化、戏剧化,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才使得微动漫得到发展。因此,美术创造家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微动漫制作的过程中多动脑,时时刻刻保持创新意识。

(二)知识储备。具有创造力的人不一定就会有创新成果,只有同时具备创造力和足够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创新成果才能出现。着名导演卡梅隆给人开过卡车,当过机械维修人员,在大学学习的专业是物理学,但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喜欢电影并且开始尝试写剧本,后来又对电影特效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主攻电影特效,到后期他又发现当导演不错,于是他开始尝试导演的工作,这一系列的经历让他得到了宝贵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他在拍电影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知识有机结合,给人视觉上的冲击,仅仅从《阿凡达》分析,就有了故事情节的创新、特效的创新(3D技术)、人物性格的创新。因此,知识储备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你的创新成果,一个艺术家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灵感尤为重要,而灵感往往来源于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内在修养,微文化创造者要明白知识储备的重要性。

(三)独特的眼光。具有独特的眼光才能创造出有意义的成果,否则就会使文化脱离艺术的轨道,走向庸俗化。一种文化是否具有价值就是看其本身是否存在生命力和感召力,而过于庸俗的文化是不具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微文化作为时代的产物想要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抛弃庸俗化,而美术离不开微文化,微文化也离不开艺术。因此,美术类微文化产业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避免庸俗化,这就需要艺术家的独特眼光,看准主流方向。

(四)敢想敢做。要做别人不敢做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有什么新的观点,新的理念,都要敢于尝试。中国最成功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全片运用中国特有的水墨画来制成,这就是创新,做别人没做成的。其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美术家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途径,虽然结果一样,但是不同的途径有不同的美,要尝试别人不敢尝试的途径。只有抱着敢勇于尝试的心态,才能有机会走向成功。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职学生;创新精神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内涵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意识,是个体的一种内在的创新欲望,在创新活动中表现为高度的热情、足够的自信心、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品质。创新是从思想上产生的意识,进而促发身体上的行动。创新精神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相当重要,尤其对于高职高专这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来说,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高职学生要进行的培养要求,包括了文化素质,品德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些方面,创新精神就是受思想品德素质所影响的个人文化素质的最高层次。我国的大学生走上社会一般都是读书成绩好,动手能力差,不管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都是如此。这在本质上是创新精神的缺乏导致的,这样的教育背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有影响的,走上社会之后不能很快适应工作。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只有创新才能引领国家的发展,才能推动我国科技成果创新。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我国广大的也是最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院校更需要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目前部分学生也已经意识到创新精神对自身的重要性了,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不足,很多学生并没有在学校期间获得创新精神的培养。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在关注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关注学习的方法。但是,如果缺少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培养,学生还是很难通过自己的自学培养出创新精神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这样的模式培养的学生缺乏研究型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这在大学教育里是很普遍的现象。不仅仅是高职院校存在这样的问题,就连研究型院校也存折这样的问题。研究型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是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己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一时半会能培养的出来的,要能获得创新能力就必须具备创新的精神,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责任,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同样担负着国家和民族振兴的重任。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任务,也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学生的思想出发,将创新意识“植入”学生的大脑,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封闭的、纯粹的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转化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通过思想政治的教育的创新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过程。

目前,有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无理想无信念,无组织无纪律的问题,他们的表现有的是拜金,有的是诚信意识缺失,社会责任感淡薄,或者是心理问题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鉴定的理想和信念,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确的三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在创新意识的产生之初,不偏不倚,不会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和思想的影响。

篇9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科技创新;重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抢得发展先机,需要重视科技创新,运用多种措施方法,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内部科技创新体系。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面对着出现的各类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发挥出科技创新促进工商管理水平提升的作用。此外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并将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既可以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还能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

一、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占据更多市场份额,需要抓好工商管理,结合市场实际变化情况,不断创新工商管理模式,同时从市场需求出发,尽快制定出与之相应的管理模式。对此企业要重视科技创新,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科技创新,除了能够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外,还会让自身内部管理模式得到完善,实现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更好的拓展市场。

(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通过加强科技创新,转变工商管理模式,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一点能够在国内很多有科技床的工商管理案例中得到印证,企业在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模式下,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科技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处于核心地位1。对此企业应紧跟时展步伐,加强科技创新,避免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让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充足的动力。

(三)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企业通过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主要目的是盈利,而科技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利益,是企业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重大科学发现及技术发明逐步转化为生产力,让经济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国内外企业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中可知,科技创新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工商管理中加强科技创新的对策

(一)以科技创新为企业经营战略思想

在社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企业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思想,在企业工商管理过程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于科技创新认识不充分,在工商管理中缺乏较强的科技创新意识[2]。对此,企业管理者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以科技创新提升工商管理水平,要积极更新经营理念,增强经营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打造素质高、能力强的工商管理队伍

近几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企业公司管理人员也要重视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在当前市场发展形势之下,如何从整体上提升工商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是企业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3。企业要深入市场展开调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岗位职能要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工商管理人员知识与技能,既要完善他们的学科理论体系,还要丰富其实践经验,让工商管理人员掌握更多现代信息技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培养出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工商管理队伍,为科技创新奠定人才基础。

三、实例分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市场很大,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份额,需要真正意识到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近年来科技公司发展速度很快,秘诀就是做好了工商管理,并将科技创新列为了工商管理的重要内容[4]。在销售过程中,以某手机科技公司为例,其采取饥饿销售模式,在同行业之中实现了自身的飞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并逐步走向国际化,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第一,公司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即相信员工具备较强的自制能力,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员工都有做好产品的愿望;第二,从组织结构上看,公司未进行层次分级,主要包括三级,分别是7个创始人、部门leader和员工。公司内部没有轻重之分,每个员工都非常重要,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员工之间不存在利益上的关系,通过紧密的配合完成各项工作。只有公司7个首席创始人拥有职位,其他无明确的职位,都是公司的技术工程师,没有职位晋升,公司领导根据其实际表现决定工资。由于员工之间没有利益关系,员工就会更加安心的工作,不会受到工作以外事情的影响,这样无疑工作效率很高。公司采取这种无层次分级的管理模式,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极大的节省了时间。在2012年815电商大战中,公司在设计、策划、开发以及供应链等环节中,总共花费了不到1天的时间,上线后微博转发量很快便超过10万次,产品销售量超过20万台。公司在销售与宣传过程中,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公司采取电商预定模式,实现了以销定产,这种销售模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传统零售商无法比拟的。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销售成绩,与其利用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有着必然联系。“为发烧而生”是公司手机产品的设计理念,通过这种理念的驱使,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每款手机产品中,都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运用了世界顶级的科技原件;第三,公司注重对产品成果的创新,这也是手机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手机产品性价比很高,与社会进步结合的非常完美,公司在工商管理中狠抓科技创新,同时采饥饿销售模式,从而实现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了脚步。公司的产品不直接面向大众消费市场,而是关注部分消费群体,让其作为广告媒介,同时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从而取得了今天的成绩。通过分析公司的做法,主要是创新了销售模式,充分反映了企业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5]。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者占据有利地位,需要切实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也日益白热化,企业面临的危机与机遇并存。企业在工商管理过程中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在工商管理中加强科技创新,将管理模式与社会发展完美结合起来,对于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要积极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成功,并逐步建立起适应自身发展的工商管理模式,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郑晓卉 单位: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关秋丽.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理念实施[J].企业研究,2013(22):26-27.

[2]王冰.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4):35.

篇10

关键词:音乐教学 创新培养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59-01

从古到今,音乐都是一种社会文明的体现,是最能够体现社会风气和文明的艺术,所以音乐的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传递美的教育,也应当在教学的同时升华学生的人格。国民教育面临着新一轮的基础性改革,音乐教育的改革在基础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从而得到了较大的关注。音乐在任何时代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有特殊的地位,而它的特质令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一方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良好心理基础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障。

1 音乐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通过倾听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通过表演的方式向人们展现音乐的美丽;通过演唱的方式让人们感知音乐的优雅,所以音乐教育所重视的是一种极富艺术感染的审美观点的传授。另外音乐对于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散也有着增强作用,在优雅的音乐环境下学生能够通过增加对音乐的感知力提升对外界事物认知的敏感性,这种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在创造力的培养上是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的。对于一个人来说,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年龄时段就在中学时期,对于这一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主要是通过身体的接触以及一些很直观的操作进行的,以此为基础的语言、动作、以及想象和思维才会发生。这些内容也是构成青少年时期创造能力的基础条件。而对于初中的音乐教学,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如何通过音乐教学达到课标所要求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目的。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实践的主体,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自主学习、勇于质疑并自我提升,通过这种激励的方式建立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是这一阶段下音乐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2 影响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音乐教学因素

现代的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专业技术过硬,同时在创新性的要求上也十分的苛刻。所以我们的基础教育就显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性,基础教育面临着创新性的改革,对于整个基础教育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必须要重视的内容,而音乐教育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被给予了广泛的关注。但是,虽然如此,在实践教学中还是有一些不甚令人满意的地方需要改进。

(1)音乐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来说是不可多得的,音乐的教学环境在学生的发展上影响重大。而在现今的音乐中流行音乐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充斥在学生的周围。学校的音乐教育则要按照课本和大纲要求按部就班的进行,但是音乐课本上的内容大多都是几年前甚至是十几二十几年前的老内容,没有新鲜的音乐内容注入,如何创新教学。而且学校对于音乐的教学重视程度也不足,对于音乐老师的评价高低主要就是在文艺汇演的艺术节目中,歌舞编排的如何或者是节目是否精彩,并不是关注学生的音乐修养或者学生音乐水平如何突出。这样在教学上,音乐教师的积极性就无法得到提升。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营造出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努力让社会各界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2)学生自身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程度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其过程其实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长期过程,而音乐教学的发展需要教师同学生展开适当的互动,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主观性作用,使其认识到音乐学习对于其他的科目是具有着正向的影响功能的,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所以在课堂上作为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事半功倍。

3 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教学及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方式与活动环境,在开发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以比拟的优势。

(1)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主选择的学习条件,自我实践的创作机会,自我表现的创新舞台,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想。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其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指导。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不仅是乐器的演奏技能,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了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创造力。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其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是创造者的重要人格特征。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环境,让学生自由的回答与质疑问题。学生通过回答与提问的方式把思维激发起来,在学习中不断产生新的灵感、新的想象、新的问题和新的创意,教师要注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开放性问题情景的创设。

(3)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启发想象教育的手段日趋现代化,使我们有可能突破时空界限,更有效地进行音乐教学,为音乐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4)音乐教师观念的创新。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构筑一个把教学过程当作发现知识、培养学生探究精神过程地新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时,首先不可忽视的是教师的创造性。创造型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大胆探索,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4 结语

总之,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无拘无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使他们在音乐的天地里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在音乐中享受到愉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方明.“新课标”音乐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