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息病人的急救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6: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窒息病人的急救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窒息病人的急救措施

篇1

关键词:创伤性窒息;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52-02

创伤性窒息是指由强压胸部所致的间接性脑损伤,临床上并不罕见。爆炸时受高压气浪的冲击、建筑物倒塌将患者胸部全身掩埋、交通事故碾压胸部、坑道或矿井塌陷以及人群相互挤压、踩踏胸部时皆可发生脑损伤。患者胸部受到强力挤压时,可引起意识丧失,清醒后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严重者处于持续昏迷状态[1]。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可呈现典型的淤点状出血:广泛分布于面部、颈部和前胸部,眼结合膜、口、鼻黏膜处也可见到。皮肤淤点细如针尖,呈紫红色、分布均匀密集,常在伤后逐渐明显。胸部损伤特别是肺损伤可影响脑部,而脑损伤又可引起肺部并发症(如肺水肿、肺炎等)。故治疗原则应“胸脑兼顾”。但一般胸部损伤常比脑损伤轻,故着眼点在“脑”而不在“胸”。急诊治疗时,同时应高度重视急救护理。下面就1 3例窒息患者的急救护理简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3例患者均来自本院急诊科,年龄7-----67岁。其中,因交通事故碾压胸部导致窒息11例,建筑物倒塌导致窒息2例。接诊时,患者意识丧失,面部、颈部和前胸部,眼结合膜、口、鼻黏膜呈现淤点状出血。经过检查 ,其中3例合并肺部损伤。对单纯性创伤窒息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和严密观察护理。对合并伤患者给予相应的急救和治疗,同时给予急救护理。

1.2方法

1.2.1气道护理

创伤性窒息患者往往会有一定的意思障碍,无法进行正常的呼吸、咳嗽、吞咽等。这些基本功能的丧失会导致呼吸道梗阻,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为此,急救护理的首要目标是保持窒息病人的呼吸畅通。迅速清除口腔,定时抽吸。根据实际情况行气管切开术,以改善病人呼吸。同时充分湿化气道。建立人工气道时,若气体湿化不充足,可致气管分泌物黏稠,增加堵塞气管插管、肺泡塌陷和换气功能下降的危险。因此,做好气道湿化也是确保吸痰效果的关键。及早进行呼吸道湿化,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率。对于痰液黏稠的病人,则需痰液稀释。一般采用间歇滴液,滴入次数由痰液黏稠程度而定。间歇滴液的时间应在每次吸痰后即刻进行。另外,辅助病人进行正确的翻身、叩背,有助于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注意,翻身、叩背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姿势和用力方向、角度等。

对于一些症状严重的病人,需进行气管切开。这样能有效改善缺氧和通气功能。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首先应密切观察切口溶血和皮下血肿情况。定时更换纱布,定期消毒内套管。

操作中要严格采用无菌技术以防感染。气管切开后,要给予吸痰处理。因此,护士要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选择质地好,硬度适宜的吸痰管。操作时,掌握力度及时间和吸管插入的长度等。尽量避免损失病人的气管黏膜及感染。另外应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洁口腔以预防和减少口腔细菌的滋生,并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

1.2.2吸氧护理

窒息患者需充分供氧,以纠正低氧血症。因此,要早期给予鼻导管或面罩给氧以确保给氧浓度,动态监测 SpO2,密切观察患者给氧效果,防止氧中毒。同时给予全身注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对严重脑缺氧患者,应及早采用低温疗法,配合激素及脱水药物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3例创伤性窒息患者经过相应的急救和对症治疗及急救护理,病情得到好转。单纯窒息患者,皮肤粘膜的出血点、淤血斑, 2~3周吸收消退。合并胸内、颅脑及其他脏器损伤伤患者因伤情较轻,经过急救和护理,病情恢复良好,康复出院。

3讨论

创伤性窒息的治疗一般重点放在治疗病人脑部方面,同时也需兼顾胸部的治疗[2]。对单纯创伤性窒息者仅需在严密观察下给予对症治疗,同时进行急救护理。患者给予半卧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适当止痛和镇静、以及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等。对于合并脏器损伤的病人应采取相应的急救和治疗措施,包括防治休克、血气脑的处理、及时的开颅或剖腹手术等。本文创伤性窒息患者经过相应的急救和对症治疗及急救护理,病情得到好转。单纯窒息患者,皮肤粘膜的出血点、淤血斑, 2~3周吸收消退。合并胸内、颅脑及其他脏器损伤伤患者因伤情较轻,经过急救和护理,病情恢复良好,康复出院。合并伤患者,因其损伤程度较轻,经过急救治疗和护理,均病愈。总之,创伤性窒息的急救护理要保障病人呼吸道通畅,充分吸氧同时给予药物治疗护理等。使病人呼吸通畅,及时控制和预防肺部感染,以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急救;护理

多发伤主要是相同的致伤因子造成的2处或多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受损,在所有的损伤中必有一个会给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多发伤的主要特点为:发病率高、应激反应激烈、病情恶化较快、死亡率高等。如果不对伤者及时采取措施救治处理,将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现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5例的急救与护理经验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计85例,均为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男59例,女26例,年龄7~75岁,平均61.4±3.5岁。受伤后来医院就诊时间为10 min~3 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9例,高处坠落伤17例,刀砍伤15例,机器绞压伤2例,其他2例。损伤部位:颅脑损伤27例,胸部损伤19例,腹部损伤14例,骨损伤25例。合并创伤或失血性休克47例,就诊时呼吸、心搏停止3例,处于濒死状态7例。

1.2 急救护理方法

1.2.1准确判定病情:由于多发伤病人往往发生严重的病理、生理异常等情况而对生命造成威胁。当前,早期处理采取的方式主要有:急救、复苏、护理等,但不管哪一种方式只要操作出现问题则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这就需要在对患者诊治时掌握足够的信息资料,如:病人的瞳孔、呼吸、血压、脉搏等等,结合这些参数指标来快速判断病情,以保证急救措施的针对性。

1.2.2 创建静脉通路:若多发伤病人的情况较重,其出现休克之后将面临着巨大的生命危险。而积极完善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对于抢救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能避免休克引起的诸多问题。医务人员需创建3~5条静脉通路和1条动脉通路,具体布置情况:第1条静脉通路用在快速补液以及中心静脉压的监测上,第2条用在快速补血中,第3条用在补液、输注碱性药物中,第4条用在血管活性药中,给医生的急救处理带来方便[1]。

1.2.3 维持正常呼吸:呼吸道梗阻、窒息是多发伤情况严重者常见的状况,而导致窒息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器主要有咽喉被血、黏痰、呕吐物等造成的阻塞,或患者在昏迷状态下出现的舌后坠、下颌骨折等。急救人员要尽快对呼吸道内的异物实施处理,把口腔、鼻腔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对舌后坠病人使用舌钳把舌头拉出。胃部若吸进杂物则会引起窒息而增加病死率,这些需要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处理过程中需要保持吸氧,氧流量控制在4~6 L/min,需要时采取气管插管以维持正常的呼吸。

1.2.4 监测病情状况:对患者实施监测手段能尽早发现病情异常,以尽快处理而避免病情加重。常用的监测设备有多功能监护仪,主要是针对血压、脉搏、呼吸、血氧等指标监测,以掌握病人的心肺功能,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时可及时处理。监测过程中应该对呼吸频率、节律等加以重视,结合血氧饱和度来把握缺氧问题,以提醒医生对吸氧浓度加以调整[2]。对尿液的颜色、尿量做好记录工作,掌握泌尿系统的受损程度。积极维持胃管、胸腔的畅通运行,防止病情恶化。

1.2.5 搞好专业护理:除了急救处理外,对患者采取专业的护理措施能够加快伤者的病情恢复,提高护理的专业具体措施包括:(1)颅脑损受损:护士和病人广泛交流沟通,了解各类神经反射情况以掌握患者的意识障碍情况。根据瞳孔变化情况辨别是否存在颅内出血、脑疝等。出现脑疝则患者的病灶侧瞳孔缩小;出现颅内血肿则要结合医生完善手术操作。(2)胸部受损:主要是针对有无血气胸体征、肺损伤、肋骨骨折等状况监测。肺挫伤与APACHEⅡ评分标准会对患者的死亡率带来影响。护士需要配合医生进行胸腔穿刺,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全面护理。(3)腹部受损:腹部受损通常都是肝、脾、肾等组织器官损伤,且出血量通常大,需对患者的血压、脉搏、血红蛋白等指标严格检查。放射科及CT室检查应有专人陪护,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相应处理。(4)骨质受损: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神经、血管等合并症。如果骨折损伤情况严重需尽早固定,采取抗休克措施,当血压平稳之后采取复位内固定术。

2 结果

85例患者中,抢救脱险79例,抢救成功率为92.94%,死亡6例,死亡率7.06%。死亡患者中急诊抢救室死亡4例,送手术室途中死亡1例,院前死亡1例。

3讨论

创伤死亡可分为3个高峰期,第2个高峰则是伤后3min~3h内,要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则必须要在伤后“1小时”内采取救治措施。当多发伤患者送至医院抢救之后,医务人员采取的救治方案科学与否则直接影响了最后的死亡率。因而,为确保多发伤患者的生命安全,医生需制定科学有效的急救护理程序,这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主要策略。作为医务人员,则需要对伤者病情尽快判断定位,结合自己的救治经验和专业技能来改善救治工作。而整个抢救过程必须做到科学分工,维持良好的抢救秩序,为患者争取到更久的抢救时间。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酒精性低血糖昏迷;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16―01

酒后昏迷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本文所指酒后昏迷。是指饮酒后,在入睡之前神志清醒、精神正常的人,持续酣睡8小时以上或者第二天早上发现昏迷的病人,因此积极的抢救及治疗极为关键。现将2012年2月―2012年8月在我院急救的10例病人的急救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男性,年龄40―50岁6例,50―60岁2例,60―70岁2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长期嗜酒,饮酒量不详。

1.2 临床表现 病人均昏迷,体温不升,皮肤潮湿多汗,双侧瞳孔缩小均小于2mm,对光反射消失,血糖检验结果均低于2.8mmol/L。

1.3 方法 入院后作体检,做心电图,测血糖,建立静脉通道,给 50%葡萄糖40―60ml静推,并给10%葡萄糖静滴维持。

1.4 结果 经上述治疗后所有病人均意识逐渐恢复,症状好转,血糖恢复到4.6―6.0mmol/L出院。

2 急救护理

2.1 及时正确评估病情 加强护士对酒精性低血糖昏迷的认识,对酒后昏迷的病人应详细询问病史,立即监测生命体征,并用快速血糖仪监测指尖血糖,可第一时间明确低血糖的诊断。以便给以及时的治疗,严防漏诊,误诊。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窒息是昏迷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饮酒后的病人会出现恶心和呕吐,而昏迷病人的咳嗽和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使呕吐物返流出现窒息。应将病人头偏向一侧,让呕吐物流出,并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给以2L―4L/min氧气吸入,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2.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以50%葡萄糖40―60ml静脉推注,持速静脉输注10%葡萄糖,动态监测血糖,随时调整输液量及速度。

2.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记录。观察有无呕吐、呼吸困难、抽搐等情况发生。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 心理护理 病人及家属因病情的发作而极易产生焦虑、恐惧、郁抑的情绪,医护人员应积极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病情的相关知识,运动及饮食的注意事项,给以病人鼓励和支持,使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6 健康教育 告知病人及家属酗酒的危害,如长期饮酒可导致胃炎、肝硬化、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后果,注意空腹和饥饿时饮酒不要过多和过快,同时教会病人及家属醒酒的一般知识及急救措施。

3 讨论

酒精中毒致低血糖的机制:由于酒精中毒引起的低血乙醇症有两种情况:一种为餐后酒精性低血糖症,发生于饮酒后3――4小时。由于乙醇刺激分泌增多,造成血糖下降;另一种为空腹大量饮酒,发生在饮酒后8――12小时[1],主要为乙醇阻碍能量代谢,抑制肝糖元异生,储存的糖元耗竭之后出现低血糖。葡萄糖是脑组织能量的主要来源,仅能维持数分钟。长时间低血糖可导致脑水肿,中枢神经系统点状缺血坏死及脱水鞘改变,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一般认为严重低血糖昏迷超过6小时,脑细胞病变将不能逆转,患者可呈去大脑皮质状态或不可逆的昏迷状态,甚至死亡。而在昏迷早期补充葡萄糖则不留后遗症[2]。

在临床工作中,酒后低血糖昏迷病人来说,第一时间的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及时的急救和护理可以有效减少低血糖的不良预后。我们的体会是:对酒后昏迷的病人应检查指尖血糖,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在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篇4

200601~200712我院急救中心共救治创伤病人364例,回顾救治工作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4例,男293例,女71例,年龄4.5~67岁。交通伤155例,压砸伤97例,摔伤77例,刀砍伤24例,烧伤9例,电击伤2例。

1.2 急救时患者情况 意识障碍53例,呼吸衰竭48例,现场心肺复苏27例,死亡7例,多发复合伤34例,余195例为轻症。

2 急救护理

2.1 快速反应 急救中心护士接到急救电话,问清出事地点及接车地址、联系电话(做记录),立刻通知急救小组成员,同时迅速准备急救用品。白天3min、夜晚5min 内救护车出发,到达现场后,迅速给予就地紧急救护。

2.2 伤情评估 运用“一听二看三摸四问五测”的快速检诊程序,对病人伤情评估:(1)耳听呼吸,有无通气不良。(2)眼看口唇有无苍白或发绀、颈动脉怒张,胸部运动是否对称。(3)手摸桡动脉及颈动脉,触脉搏跳动情况。(4)问伤情及受伤过程,判断意识状况。(5)测血压,对意识不清患者判断休克程度。通过以上检测即可对病情做出初步判断,进而实施初步救护措施。

2.3 现场急救

2.3.1 基础生命支持[1](Basic life support,BLS):对危重病人进行紧急处理,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刻行心肺复苏,快速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2.3.2 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BLS后,立刻行气管内插管,给予有效氧气吸入,并继续心脏按压或心电除颤等,持续心电监测,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2.3.3 妥善处理伤口:出血病人迅速给予止血处理,常用方法:①加压包扎止血法。用于较小创口出血,局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后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增加静脉回流和减少出血。②指压止血法。动脉出血时用此法,手指按压出血动脉近心端,压闭血管,阻断血流。压迫时间不宜太长,以免远端组织坏死和增加感染机会。③止血带止血法。用于四肢大出血。在伤口近心端上10cm处捆扎止血带,松紧适宜,以出血停止,远端触不到动脉搏动为宜。放松1次/30min,2min/次,连续使用不超过4h[2],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绑扎,需要时可在另一稍高平面扎绑。

2.3.4 安全运转及途中监护:给病人以紧急救护、生命支持后,迅速将病人转运至医院。转运途中,通过心电监护、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机械通气、保持静脉通道给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创面出血情况及受压肢体末梢循环等,不间断实施有效救护措施,给病人以继续生命支持和监护。转运途中曾有1例心电监护发现室颤,立即给予电击除颤;5例发生颅内高压(可疑脑疝形成)立刻给降颅压处理; 15例BP下降,给快速补液,用升压药物、止血药;1例呕吐窒息立刻给予吸痰、清理呼吸道、吸氧等。以上22例经途中及时有效抢救,均化险为夷。同时转运途中及时与医院联系、报告伤情,使有关科室做好接收和急救准备,以使伤员在到达医院后能及时迅速地得到专业救治。

3 体会

3.1 重视对护理人员急救意识的培养 急救中心护士应具有较全面的知识和应变能力,具有对各种伤员快速、准确地进行评估和判断能力,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有效现场救护。并具有强烈责任心,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

3.2 有效的呼吸道管理 通畅的呼吸道是基础生命支持及进一步生命支持的关键。尤其脑外伤病人、胸外伤病人常因舌后坠,血液痰液阻塞呼吸道而导致呼吸困难、窒息,因此迅速有效地清理呼吸道,解除梗阻,对院前救治效果尤为重要。

3.3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对创伤严重,有休克现象者,应于全面评估前建立静脉通路。一则可快速补液扩容,用药治疗,二则可避免检查造成时间耽搁使失血性休克病人静脉塌陷,造成穿刺困难。穿刺时应使用大号穿刺针,为加压输液快速抢救提供条件。

3.4 紧急处理危及生命的伤情 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迅速果断地处理直接威胁病人生命的伤情或症状。本组66例有呼吸困难,给氧气吸入; 3例肋骨骨折致创伤性气胸出现严重呼吸障碍,迅速给予胸腔穿刺排气,吸氧; 1例股动脉断裂,立即钳夹止血。经以上紧急处理,病情得以有效控制,使患者转危为安。

3.5 护理体检要全面 全面体检避免遗漏,清醒病人询问受伤经过,进行护理体检时,原则上尽量不要移动病人身体,尤其对不能确定的创伤病人,移动有加重伤情的危险。

3.6 创伤病人的心理护理 突然的意外伤害,使病人缺乏思想准备,尤其是成批车祸和煤矿创伤,伤情轻重不一,当看到危重或现场死亡病人,会对其他病人产生极为不良的情绪影响。主要表现为惊慌失措,迫不及待地要得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甚至有过激行为。抢救人员应采取轻重缓急,先病危后一般的抢救程序,并妥善处理死亡病人。救护中不仅要重视“急的救护”,还要重视“急的心情”[3]。要适当运用非语言交流手段,以从容、镇静、急而有序的态度,纯熟、精湛、准确的技术,敏捷、快速地处理病人的行为,给病人以安全感、信任感。

4 结论

快速有效地院前急救,对保证病人生命,减少院前期病人病死率、致残率至关重要[3]。而急救护士强烈的急救意识,快速的急救反应,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的伤情评估,熟练的急救技术,有效的基本生命支持,以及伤口的有效处理,肢体的妥善固定,安全转运是院前救治成功的必要保证。同时,要关注病人心理,减少负面情绪,引导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 王庸晋.急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

篇5

本组病人387例,均系1992~1998年12月,伤后未经医务人员处理直接送入我科的病例。病人分类符合多发伤诊断标准。临床资料收集自我科危重病人抢救记录,其中闭合性损伤320例,开放性损伤67例;受伤部位2处伤125例,3处伤179例,4处伤83例。

2急救系列护理

按A、B、C、D、E5步骤初步评估伤情与按V、I、G、C、F实施急救护理。

2.1评估病人伤情:病人入急救室后由护理组长负责,按照A(Airway呼吸道)、B(Breathe呼吸动度、频率)、C(Circulation脉率、血压、末梢循环)、D(Directe神经系统)、E(Extremity肢体活动,有无畸形)等5个顺序做出伤情的初步判断,明确处理重点,通知有关专科,在我科预先设计好的急救护理计划单上做出明确标志,详细列出具体护理措施。在医师到达后进行第2次评估伤情,做出最后诊断。

2.2保证呼吸道通畅V(Ventilation):严重多发伤病人常常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必须吸引或用手及时清理口咽分泌物、呕吐物、血凝块、泥土等,向前托起下颌,把舌拉出并将头转向一侧,窒息可以很快解除。有舌后坠者常规放置口咽导管108例,有呼吸衰竭者(56例)均由护士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3维持有效循环I(Infusion):本组病人合并不同程度休克者达82%。使用动、静脉套管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2~3条,保证大量输液、输血通畅。本组有84例血压在8kPa以下者,在第1个30min内输入平衡盐水3000ml,然后输入胶体液、全血,其中72例休克得以复苏,为进一步专科治疗赢得了时间。

2.4观察伤情变化G(Guardiaship):观察记录病人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尿量、出血量及伤情变化等,以助于判断伤情、估计出血量和指导治疗。特别是对合并头部伤后躁动不安病人,可能提示为继发颅内血肿、脑疝的先兆。本组有19例病人首次扫描为脑挫裂伤,在观察6~8h后出现躁动时,经CT扫描证实为颅内血肿,及时入专科手术行治疗。5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病人在观察期间发生气胸、血胸,其中2例在夜间发生张力性气胸病人,均是由值班护士发现后立即向患侧胸部行穿刺排气,使呼吸困难症状及时得到了改善,然后由胸外医师行闭式引流而挽救了生命。

2.5控制活动性出血C(Controlbleeding):是早期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本组对四肢开放伤及皮肤撕裂伤等76例有明显外出血的病人,迅速控制伤口出血,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法是指压法,压住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及时用加厚敷料包扎伤口,简易夹板固定,并将伤部抬高对减轻出血效果显著。仅有4例加用气压止血带。

2.6密切配合医师进行诊断性操作F(Follow):对有手术指征病人做好配血、皮试、血气分析、备皮、留置胃管、尿管等术前准备,对无紧急手术指征的病人给予监护或一般观察。

3小结

篇6

院前急救是指医院前期的现场急救,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转运途中监护[1]。护理程序是一种有计划、系统的实施护理的过程。我院急诊科2006年9月~2007年8月,共急救脑血管意外病人72例。现将我科对72例脑血管意外病人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2例病人中,男35例,女37例,年龄42~97岁,平均69.57岁。脑出血3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血栓形成12例,脑梗死20例。神志清醒39例,浅昏迷18例,重度昏迷15例。大小便失禁4例,有高血压病史61例。

2 护理评估

脑血管意外是指由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2]。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等。 其特点为肢体瘫痪、失语、昏迷。 神志清醒对检查能配合的39例,有轻度意识障碍的18例,意识丧失随时有生命危险的15例。

3 急救护理

3.1 初步判断脑血管意外后,应让病人仰卧,头肩部用小枕稍垫高,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或痰液误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病人口鼻中有分泌物阻塞,应设法抠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有舌后坠者,使用口咽通气管开通气道。

3.2 如病人清醒,应注意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解除其恐惧心理。护士切勿慌张,避免造成病人的心理压力。

3.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宜选择大的外周静脉,最好应用留置针,用20%甘露醇125 ml或250 ml快速静脉滴入以降低颅内压。静脉滴入甘露醇时须严防渗漏,避免局部皮肤的坏死。

3.4 观察生命体征:观察病人的呼吸节律、频率和深度,呼吸紊乱者,立即给予氧气吸入。自主呼吸微弱者,应用面罩加压给氧或使用机械通气,并给予呼吸兴奋剂。

3.5 严密观察病情:对病人进行评估,判断病人神志是否清醒。观察病人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及时发现脑疝的发生,予采取措施急救。监测血压,如收缩压大于150 mmHg,可给予心痛定10 mg舌下含服。同时严密观察意识、脉搏和呼吸。72例病人中有39例神志清楚,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迅速给氧和脱水降低颅内压处理。24例病人有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双侧瞳孔不对称,进行性意识障碍。立即给氧、使用脱水降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防止窒息。2例重度昏迷者, 病情变化迅速,呼吸道分泌物多,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立即用吸痰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脱水降低颅内压,加压给氧,低氧血症有所缓解。1例重症病人呈深昏迷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浅慢,立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4 转运与监护

4.1 正确搬运病人:2~3人同时用力,1人托住病人的头部和肩部,1人托起病人腰背部,另1人托起臀部及下肢,3人同时用力,平稳抬起病人移至担架上。不要在搬运时把病人扶直坐立,禁止抱、拖、背、扛病人。遇到楼道狭窄不便搬运时,使用软担架4人搬运。下楼梯时病人脚朝前头朝后。上救护车时, 病人头部与救护车同向,并做好担架(车)约束带的妥善固定,以免路途颠簸或急刹车对病人造成伤害。下救护车时, 搬运尽量保持平稳,动作轻、稳、准。如道路不平坦,与司机沟通,匀速转运。

4.2 途中监护:医护人员充分利用车上设备对病人实施生命支持与监护。(1)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时,应用便携式电动吸痰器及时清除,以避免堵塞呼吸道。(2)给氧或机械通气, 病人在接受氧疗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的改变以及神志、血压、脉搏的变化,监测血氧饱和度。 收缩压大于150 mmHg者,舌下含服心痛定10 mg或肌肉注射利血平1 mg,并应用20%甘露醇125 ml或250 ml在3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入。(3)保持静脉输液通道畅通, 搬运病人时,穿刺针头移动可能会刺破血管造成液体外渗。因此, 要妥善固定穿刺针,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4)转运途中正确执行医嘱,护士要严格按“三清、一重复”用药原则执行,杜绝差错发生。同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5 效果评价

72例病人中,迅速安全转运入院急救检查、治疗的有70例,占97.2%,2例因途中病情进一步恶化,停车抢救, 占2.8%,无转运途中死亡病例。可见正确应用急救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救脑血管意外病人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保护生命、挽救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为良好的愈后提供了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潘燕珍,吴素芳,谭巧君.155例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护理[J].暨南大学学报,2004,25(4):501.

篇7

中风 中风(包括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是冬季的多发病,年龄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在激动、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有时甚至在大便用力)的情况下,如果突然发生剧烈头痛、呕吐、神志不清、呼吸鼾声大、口角歪斜、一侧上下肢体瘫痪,就应该想到是突发脑溢血,也有些人症状较轻,仅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急救措施1.当病人突然昏倒,且自述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首先应小心将病人抬到卧室或宽敞的场所,让病人平卧,同时尽快与急救中心联系。2.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及时解开衣领、裤带,必要时将上衣用剪刀剪开,以减少呼吸的阻力;有假牙者应将假牙取下;以侧卧位为宜,使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易于流出;如果病人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摩。3.如果病人神志清醒,应让病人静卧,并安慰病人,防止病人过度悲伤和焦虑不安。同时稍稍抬高其头部,做一些肢体按摩,减轻颅内压力。4.尽量避免长途运送病人。急性期病人长时间运送,一方面耽误治疗,一方面途中的震动有可能加重脑出血,因此应就近治疗。距医院较远时,运送途中尽量减少病人身体及头部的震动,头部要有专人保护,担架要垫得厚一些,软一些,心情再急,送护车也要一路慢行。如果从楼上抬下病人,应头部朝上脚朝下,这样可以减少脑部出血。昏迷较深、呼吸不规则的危重病人,应待急救中心人员到达,经初步处理病情相对稳定后再送往医院。

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是最危重的心脏急症,是导致中老年人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患者在发病后几个小时内死亡,其中未能及时到医院就诊便死亡的病人约占1/3,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非常重要。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现胸闷、胸痛、气促等症状,就要考虑到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

急救措施 1.让病人就地安卧,不要翻身,保持安静和情绪平和,周围的人也不要大声说话,尽量减少搬动病人。千万不要让病人步行到医院,如送病人至医院,人背、车拖,一路颠簸,易使病情恶化。2.如有供氧条件,立即让病人吸氧,同时速与急救中心联系。3.如家有常备药箱,遇到心肌梗塞病人发作时,首先让病人立即躺下,停止活动,口服200~300毫克阿司匹林;如有胸痛者,可将硝酸甘油或消心痛嚼碎后置于患者舌下;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摩。

篇8

【关键词】结核 咯血 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200-01

咯血是肺结核患者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咯血因程度不同其症状轻重不一,症状严重者若不即使抢救,将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威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对结核咯血病人均予以严密观察,特别要注意咯血先兆,严防咯血休克及咯血窒息的发生,发现症状及时抢救。同时给病人进行精心护理,因而在临床上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先将体会介绍如下:

1 咯血的观察与急救

1.1 观察咯血先兆 如病人出现喉部痒感,胸闷,则是肺结核咯血先兆的主要表现。护理中要重视病人的主诉,当发现病人有咯血,特别是大量咯血时,头脑要保持冷静,嘱病人千万不要屏住呼吸后吞咽,因为有引起窒息的危险。

1.2 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心率、血压及体态 准确记录24小时咯血量。咯血时嘱病人头低侧卧位。患者咯血时出冷汗,肢体冰凉,脉细弱,血压下降,这是休克的表现。此时要马上进行休克处理。

1.3 观察窒息先兆 窒息常发生于病情严重,极度衰弱,肺功能减退的患者,出血时无力咳出,使血块堵塞所管而引起窒息,患者如实感胸闷,呼吸不畅,精神紧张而挣扎坐起,继而发生气促和发钳,有的病人则在喷射状大咯血时突然停止,且出现面色灰暗,口唇青紫,这都是窒息先兆。护理人员应马上进行床边抢救,首先将患者取头低脚高位,立即采取措施恢复呼吸道通畅,迅速取出喉部血块,或用吸引器吸出血块,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同时给氧气吸入。

1.4 镇静、止咳及止血是结核咯血病人必须的抢救措施和治疗措施。

1.4.1 镇静是促进咯血停止的一种方法。对精神紧张,烦躁不安,惊慌恐惧的病人,可给安定和苯巴比妥肌注。但不宜用大量镇静剂,忌用吗啡,以免抑制咳嗽反射而引起窒息。

1.4.2 咳嗽是机体生理性的防御反射,肺结核出血必须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因此,一般不用止咳药,但剧烈咳嗽可引起胸部的强烈振动,促使咯血不易停止,故合理的用止咳药也是必要时用。一般采用可待因口服或磷酸可待因肌注。

1.4.3 止血是咯血病人必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一般用安洛血10毫克肌注,也可用6―氨基乙酸或抗血纤溶芳酸加入葡萄糖中滴注。如上述方法仍不能止血,则用脑垂体后叶素5-10单位加5%葡萄糖500毫升中静脉滴注。由于脑垂体后叶素能使全身小动脉收缩,大循环血压增高,左心排血量减少,回右心血量亦减少,因而使肺循环血压下降,制止肺的出血。该药还能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所以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及孕妇禁用。

1.5 输血 肺结核大咯血病人输血,可补偿失血量,补充凝血机质、补充抗体,增加机体抵抗力,加强止血作用。一般中小量咯血可不用输血,若患者咯血量大于500毫升,结合病人身体素质可酌情输血。输血不宜过多,更不宜以出血量计算输血量,否则会增加出血的机会。

1.6 萎陷疗法 包括人工气腹及人工气胸两种。目前人工气胸很少用。人工气腹是将空气注入腹腔内,使膈肌上升,压迫变部位而止血。一次注气为1000毫升左右。隔日补气一次,大多能控制止血。

1.7 手术治疗,反复大咯血,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再明确出血部位的情况下,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做肺叶切除。

2 咯血的护理

2.1 心理护理

肺结核病人大咯血时,一般精神较紧张,伴有恐惧感,这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使心跳加速,血压上升,血液循环加速,肺循环血量相应增加,因此不利止血,此时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必须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尤其处于恐惧状态的患者,要向其讲清咯血的原因,讲明咯血与疾病的关系,讲明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帮助病人解除顾虑,使其精神放松,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2.2 临床护理

篇9

一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由于某些原因而导致的心脏调动突然停止即为心脏骤停,此会导致病人的泵血功能丧失,进而使得病人缺氧缺血,然后引起死亡。一般情况下出现心脏骤停十秒左右就会失去意识,再接下来的五分钟左右就会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现象。抢救不及时的话将会直接导致生物学的死亡。心脏骤停出现的原因较多,一般情况下如丧失机械收缩功能、心电功能出现异常、呼气出现异常以及循环受到阻碍等。心脏骤停时必须要先判断其是否有心跳,然后再进行人工呼吸和按压心脏等措施,与此同时还要保证病人能够得到血液灌注和氧气的供输。心肺复苏急救措施是必须要及时采用的,此时的时间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因此医护人员必须要有非常灵敏的判断力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对病人进行及时迅速的抢救。判断其复苏是否成功的条件为:首先是心跳是否恢复;观看病人嘴唇是否出现红润;看病人是否能够自主进行呼吸;观看病人瞳孔是否能够进行对光或者眼球活动等。

二 案例分析医学急救中“心肺复苏”

1.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2月一2013年2月,乐山市人民院急诊科现场心肺复苏院前急救患者600例,其中一共有410例成功,达到68.3%的成功率。而其中心源性导致的共有173例;出现意外情况导致的为200例;休克原因导致的为70例;手术等意外导致的为13例;麻醉意外导致的为24例;交通事故导致的为110例。

2.急救方法

在现场必须要采取有效及时的心肺复苏,抓住最佳时机,使用人工呼吸加心脏胸外按压,以尽量保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在最短时间内采用静脉通道等,以为后续的抢救工作奠定基础。

(1)首先要观看患者的具体反应。只要抢救现场是安全合适的,就应该首先确定下病人出现的反应,拍打下患者肩部,对患者进行大声的呼喊,如:“你听见我说话吗?”要是病人出现了反应,不过仍需要救助,此时应离开病人并拨打急救电话,再及时到病人身旁以进行更进一步的观察。

(2)迅速启用EMS系统,病人不出现反应,即没有一点活动现象或者对病人进行合适刺激而无反应时则要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启用EMS系统,再使用AED对患者进行CPR。如果现场需求,则必须即刻进行除颤工作。急救人员若较多,则可以让其中一个按照以上步骤进行并开展CPR工作,其余人则迅速启用EMS系统,使用AED。若病人为窒息性以及淹溺者类型的心脏骤停,救护人员应该进行专业的救护工作,即五大周期、共两分钟的CPR,再离开病人去拨打急救电话或者开启EMS系统以检查病人的气道呼吸情况。

(3)让病人进行仰卧在硬质的平面上,然后对病人实施CPR。具体操作步骤为:将患者气道打开,其中有两种具体操作方式,若急救人员为非专业人士,则应该打开病人气道,让病人进行仰头举颜的动作以使其气道得以打开,最好不要使用双手抬举病人下颌,该方法操作难度较大,非专业人士掌握技巧不成熟容易引起病人脊髓的移动。若急救人员为专业人士,其打开气道则要观察病人的颈部或头部是否出现受伤等情况,然后再进行仰头举颜的方法将其气道打开。若专业急救人员也不能肯定病人头部或颈部是否出现受伤也应该采取双手推荐下颌的方式。只有在该方式不能有效打开病人气道的时候,再采用仰头举颜的措施去打开病人气道。

3.结果分析

心肺复苏工作在实施时,必须要在病人出现情况的早期进行抢救和护理,进而使得其CPR的成功率得以保障。在文章所研究的600例心脏呼吸骤停病人中,其CPR的成功率达到68.3%,即410例。

三 讨论

病人出现心脏呼吸骤停和意识丧失一般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紧接着就失去了生命特征,此时必须要进行非常及时的急救措施,医学护理人员必须要有非常机敏的判断能力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其急救的成功率,才能为接下来的抢救和治疗提供条件。对其进行总结为:

(1)急救人员必须要有非常灵敏的判断能力和掌握熟练的急救操作技巧;

(2)实施初级心肺复苏时,要有现场120急救站的高年医生进行指导才能进行急救操作;

(3)心肺复苏必须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抢救工作此时是真正的争分夺秒,对于病人而言,时间就是生命;

(4)医护工作人员必须要有熟练的心肺复苏操作能力,对病人实施熟练、正确的抢救工作,才能保证其抢救的成功率。因此医护人员抢救技巧的熟练度对于病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病人生存下去的希望。

篇10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6-0741-02中图分类号:R441.704.7文献标识码:B

大咯血是危及患者生命的肺科急症,如经积极的内科治疗后大咯血仍难以控制者,常需手术治疗。我院手术室1990年1月到2007年6月配合抢救46例大咯血急诊手术的患者,由于医护配合a契,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术中巡回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男性38例,女性8例,年龄21~73岁,其中空洞型肺结核18例,结核性毁损肺16例,支气管扩张5例,先天性肺囊肿1例,入手术室情况:昏迷6例,血压为零5例,收缩压在10.7 kPa以下17例,估计失血量最多4800 ml,最小1500 ml;有窒息先兆7例;早期休克表现9例。

巡回配合措施

1.第一阶段(接到手术通知至病人入手术室) 接到手术通知后,在短时间内(15 min内)快速完成这一阶段的配合。常规备好开胸器械及敷料、电刀、吸引器,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物品以及备好各种止血用物,通知血库备好充足的血源,必要时通知内镜室,准备纤维支气管镜到手术室协助抢救,同时派人前往病房协助护送病人入手术室。

2.第二阶段(病人进入手术室至麻醉完毕) 病人入室,经核对各项目无误后,协助麻醉师连接各种监护仪器,注意观察病人的全身状况,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迅速建立2条以上有效的静脉通道(其中一条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作输液及测中心静脉压用)以便快速补充血容量,恢复机体有效循环,为手术做好准备。插导尿管,准确地记录尿量,以便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同时对神志清醒的病人,加强心理疏导,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安慰、鼓励、消除病人紧张与恐惧,积极配合抢救及手术治疗,协助麻醉师行诱导麻醉,插双腔气管导管,接麻醉呼吸机加压给氧,及时吸引清理支气管内的脓血和痰液,病情平稳后协助手术医师摆置所需的手术。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器械、血垫、纱布、缝针等,并做好记录。

3.第三阶段(手术开始至手术结束) 这一阶段是重点阶段,因病人受麻醉、及手术的刺激,术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心跳骤停,巡回护士应协助麻醉师严密监护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其要点有: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认真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等。②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正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输血、输液情况,必要时给予加压输液、输血。术中执行口头医嘱应复述无误后方可执行,进行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认真做好记录,术后督促医生及时补充各种医嘱,保证手术配合质量。③保持导尿管通畅,注意观察尿量及尿液颜色,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处理。④根据血垫和吸引瓶内的血液准确计算出血量,结合中心静脉压和手术进展,及时准备血源。⑤及时供应台上所需的用物,经常检查电刀、吸引器的使用情况,确保手术顺利进行。⑥关闭胸腔前与器械护士共同做好清点工作,并做好记录,严防异物遗留在患者的体腔内。

4.第四阶段(手术结束至护送病人返回病房) 手术结束后,待病人病情稳定,与手术医师、麻醉师共同护送病人回病房,向病房护士交待术中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结果

全组46例,插双腔气管导管成功44例,6例需纤支镜辅助插管,其中1例行纤支镜检查时诱发大咯血、窒息,经插双腔气管导管抢救才挽救生命。2例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失败,改用单腔管麻醉下手术。1例患者从平车移动到手术床时突然大咯血、窒息,需紧急行气管内插管,但因麻醉咽喉镜灯泡接触不良,灯光不稳定,致使视野不清晰,幸得麻醉师技术高超,盲插成功,才化险为夷。手术止血成功45例,占97.8%,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时间3.5~8 h,术中出血量2500~7200 ml;死亡1例,病死率2.2%.此例为AB血型病人,术中肺内仍持续大出血,血源供应不上,失血过多死亡。

护理体会

大咯血容易引起窒息和失血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会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手术室应做到紧张有序,统一指挥,有条不紊,全力以赴,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迅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病人赢得抢救时间。

外科急诊治疗大咯血,术中应有良好的静脉补液通路,补充失血维持循环血量[1]。大咯血手术失血量较大,术前我们行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以保证输血、输液通道畅通,在短时间内补足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并可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这样既能达到快速扩容,又能了解血容量的补充情况,还能动态监测心功能,做为调节输液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一旦休克得到纠正后,其输液速度则不宜过快,因长时间快速灌注液体使血容量骤增,易引起急性肺水肿和心力衰竭,尤其是老年人及小儿患者更应特别注意。

病人术中常需要输入大量的库存血,为了避免因短时间内输入大量的库存血而引起不良反应,我们及时与血库联系,要求以近期或新鲜血液为主,必要时给予成份输血,同时采用加温输血即将血液在40℃的水中加温15~30 min,血液温度在20℃左右再输入[2],并且每输1000 ml血液后应补充10%葡萄糖酸钙1 g,以便中和枸橼酸。

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师的密切配合是手术抢救成功的关键。在抢救过程中,手术室护士除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只有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严密监护,配合得力,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准确处理,才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加强抢救技术及组织能力的训练。手术室护士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外,还要有主人翁的思想,管理好本科室的工作,因为手术室护士长不可能24 h都在岗。对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应做到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定点定量存放,做到人人皆知,用后及时补充,确保完好率达到100%,以防急救时因药品不足或急救器械功能失灵而延误抢救时机。

参考文献

[1]刘俊杰,赵 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