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设计探究范文
时间:2023-03-31 15:5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展示设计探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所谓系统设计就是对所需要设计的对象系统的进行调查分析、筹划研究、评价实施、运行改善等,直到完成一个能协调工作的实际系统过程。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实现系统整体效果最优为目的,在实际项目中要设计好系统内部的每个元素和子系统及各元素或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即将设计的对象置身于整体的系统中,始终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分析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并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系统设计方法一直被视为设计中主要的设计方法贯穿于各个设计领域。
当今人们已远远不满足对于物质的追求,更多的追随以心灵愉悦为目的的精神追求。这无疑对展示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展示中的实物信息不再以单单摆放的形式呈现,设计师更多的开始考虑参观者的视觉、感官体验,运用大量的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极大丰富了展览的效果同时也丰富了参观者的试听感受,将展示的信息以最佳状态与观众产生互动以便信息的高效率传达。这样一来,无论是展会、商展或博物馆的展示设计,面临最严峻的现状便是多学科、多功能、多手段的交叉与融合,呈现出涉及众多领域且高度综合,需要依靠群体协作而庞大的工程。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需要群体协作完成的工程,例如就一个专门从事博物馆设计的公司而言,每个阶段会由不同的部门分工合作完成,每个部门在这场设计中必将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以缺失任何一个部门否则设计将无法正常进行下去。所以,面对现代的展示设计,运用科学理性且有规律章法的系统化设计思维来解决设计问题是必然趋势。面对整个展示设计而言,对于展示设计中展具的探讨便是基于系统化的设计思维来作为理论基础进行的。对于传统展示设计中的展示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展品都有与之一一对应的展具作为载体,从而会带来展具种类繁多复杂琐碎,搭建接口不通用等问题,这不仅浪费时间,也是对资源与经济的浪费。对于现代展示设计,我们必须避开展其繁复的缺点,通过系统设计的思维方法来引入模块化设计对展具进行具体系统的分类,以可标准化的基础对以传达信息为主的展示设计作出新的诠释和演绎。
三、模块化设计实现的意义
篇2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媒体艺术 展示设计 运用 发展 创新
近年来,随着人类传播活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新的数字媒体艺术相继出现并逐渐成为展示设计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传统的展示设计表现手段只是采用静态实物或者图像的手段,已经很难吸引大众的眼球,所以要顺应趋势的发展,善于运用数字媒体艺术的表达方式。数字媒体艺术实现了数字技术与现实艺术的完美结合,能够讲展示设计进行全感传播,增加展示的信息容量和形式,增强了传播效果和潜能,使展示效果得以提升,使展示设计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概述
人类在告别工业时代后,数字技术不断走入人们的生产,工作和学习中,新媒体的出现也改变了信息表达的传统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模式,对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综合性学科跨越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多种学科,涉及艺术设计,造型设计,交互设计,计算机语言,信息与通信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属于交叉学科领域,数字是其科技基础,媒体强调其是立足于传媒行业,艺术明确其对象是针对的是艺术产品数字产品和艺术设计的创作。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它是⒁帐醯母行运嘉与具有逻辑性的理性思维结合起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电视,广播等也向着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视频的方向发展,利用数字技术使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着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从静止到运动,从物质到非物质,从场景真实到虚拟,从单向到多向,从视觉到听觉等等,为展示设计提供了更丰富的手段。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在展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媒体艺术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世纪之交时期进入深度的发展,在二十世纪末的展会人们就能够熟练使用数字媒体艺术来向人们展示艺术作品更多的信息。近年来,从国际国内上的通讯艺术,遥感艺术,交互影院等以及其他技术所产生的艺术形式中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其自身的独特形式以及艺术家的个性的表达,已经实现了深入的发展。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的运用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1、有些艺术家在由于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在还没有完全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就开始使用,出现了一些技术使用消化不良的现象,虽然运用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赢得暂时的成果,但是有些艺术家就会沉迷于这种技术手段带来的成就感而忽略了艺术本身的创新设计,使技术变得热门,使艺术变得冷门。2、许多艺术家在使用新技能的时候逐渐迷失方向,虽然掌握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和思维,但是数字技术也成为艺术家在创新设计作品中的瓶颈和障碍,甚至一些艺术家将使用这种经验当成了艺术创作的重要部分或是全部,抛弃了艺术创作的精髓。3、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强大背景下,一些艺术家过度沉迷技术,使艺术创新和创作身心体验的方式和感知能力正在逐渐减弱,使创造出的艺术作品太过浮躁甚至只是一个空有其表的躯壳,艺术美感所剩无几,观看者一般也只能看到作品的喧闹和嘈杂,人文精神普遍匮乏,导致使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作品产生粗制滥造的趋势。
三、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借助于调动人们的审美而产生,审美是指人在实践中感受到客观事物或者自然现象的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需要用一种没有功利,没有情感地状态去面对,才能达到一种理性的认知,使主观与客观得到统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意在让人们感受到数字媒体的艺术美感,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是需要通过艺术家创作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来实现。传统的静态实物的展示方法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淘汰,由于空间,时间,原材料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传统展示方法的单调乏味已经无法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使之越来越成为一种被动的表达手段。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呈现出图像,非物质,文字以及三围环境相互结合的展示方式,来满足文字和单纯的图形无法满足的人们对信息表达的新需求。在展示设计中不断运用数字媒体艺术,使展示设计中空间的设计思维得到有效的提高,重塑了传统的空间展示,并且能够实现从物质到非物质,从真实环境到虚拟环境,从单向到双向交互,从视觉到听觉等展示方式的转换,使展示效果加强,增强展示设计的整体性,比如可以利用数字媒体艺术三百六十度地展示一辆轿车的形态,还可以展现整辆轿车的拆卸和拼装过程,让观看的人们更加直接地了解设计创意和具体思路,将娱乐,信息,教育,知识等方面有机结合使枯燥乏味的展示变得生动有趣。在整个展示设计的流程中合理的空间设计是整个展示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以往的技术手段中,都是根据实物将空间进行创设,切割,压缩等设计,但是运用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可以将4D设计运用到展示设计当中,进而表现出思维空间的具体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通过使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结合音响,立体声,动感座椅等元素呈现出空间的不同氛围,使观看的人们感受到实际的展示设计的意义。经过多次的创新应用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到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有:空间展示,数字媒体艺术打破了传统的空间设计思想和形式,改变了展示设计的空间面貌,扩展了空间艺术;二维展示,使静态形式多样化,是展示设计内容从静态向动态发展变化;交互式展示,将观众的参展过程变成一个主动参与体验,思考的过程;网络展示,将数字媒体艺术和展示设计内容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的展示艺术的方式。数字媒体的介入是展示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互动性,艺术性,娱乐性,商业性等艺术特征为展示设计带来了全新的设计思维和艺术形式。用心地去设计每一个数字媒体艺术的展项,将展示的主题和整体的氛围相协调,再加上人性化的互动意识才能是展示设计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数字媒体艺术运用于展示设计的注意事项
1、图像面对观众的第一界面,是展示设计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图像的制作要富有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可以使用多种手段,如绘画,摄影录像,动画等来完成图像艺术。2、要将展项内容与装置艺术完美地融合,装置艺术是展项的外型,外型与内容要融合在一起,这也是使展示设计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3、为了达到更好地展示效果,要恰当合理地使用虚拟技术,可以运用计算机来实现图像的立体效果,再结合投影技术使图像,呈现一个虚拟的现实场景。4、协调好影像,视频以及互动设计方面,影像和视频是数字媒体艺术运用于展示设计的两个重要是元素,不仅包含图像的内容,还要包括环境,程序,音响,布景等其他因素。5、塑造好良好的空间氛围,尤其对于大型的展示项目,空间的设计要包括展项安置和展项的体现,可以结合多种科学艺术手段将有限的空间合理布置,打造出一个既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的效果。6、一个优秀的艺术创意顺利实现,不仅要有基本合理的技术手段支撑,还要有其他技术环节的运用,协调,将这些艺术手法,技术手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展示设计的主题,确保展示的完成。
五、结束语
数字媒体艺术在今后的各类展示中都将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和效果,它使展示设计从空间展示,二维影像等很多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理念,尤其是虚拟现实艺术的应用,注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数字媒体艺术对展示设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需要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常林梅. 论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元素[J]. 才智. 2013(07)
[2] 周华设. 基于符号学的数字媒体艺术解读分析研究[J]. 数字化用户. 2013(09)
[3] 李岱楠. 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价值研究[J]. 艺海. 2012(05)
篇3
关键字 数字化社区;学习网站;集群;探究
【中图分类号】TN929.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49-01
随着我国先进科技技术不断飞速发展,我省各级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纷纷建起了自己的网站。作为县(市)级社区教育系统也不例外,社区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学校教育,作为社区教育学习网站功能是否先进,是社区进步必备的基础性工作。
单从县(市)域数字化社区学习网站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建设一个数字化的学习平台即网站,网站是指因特网上一块固定的面向全世界消息的地方,由域名(也就是网站地址)和网站空间构成,通常包括主页和其他具有超链接文件的页面。这样的理解其实真的是对数字化学习社区网站的狭义理解,建设一个学习资源极其丰富、游览网页相当方便的社区学习网站当然是数字化学习网站的核心,但这绝对不仅仅是数字化学习网站的所有,只是单一的提供相应的信息绝对不可以充当应付建设数字化社区的门面。
1就目前而言数字化社区学习网站的还存在些缺陷
1.1社区教育网站的定位问题。以广大社区需要接受教育的人群为主要核心关注点的主导思想尚未成为社区教育网站的核心关注点,往往只是简单的把教育的内容、简单的信息张罗到学习网站上,更多的体现其简单宣传的窗口作用,没有把网站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极致,缺乏深入发展的定位思想。
1.2社区教育网站的规则问题。客观上来讲,网站的建设还是在于人来制作,内容还是需要具体的工作人员来更新,这样必然导致主观性会影响社区教育网站的风格,更多的体现人的风格,而不是以人为本的网站的教育作用,比如一个制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很高,其对社区教育网站能否发挥作用研究的很深刻,工作很到位,那么必然其制作的网站发挥的主体作用就很好,反之亦然,所以还是得有相应的规则。
1.3社区教育网站的链接问题。社区教育网站的内容客观上讲还是相对的专业化,这样必然造成信息的单一化,缺乏多元化,一个网站不可能覆盖所有的必要的内容,对于社区受教育对象来说往往不能完整获得所有的必要的信息,没有丰富的链接,必然导致被教育者走不少弯路,浪费不少时间。
1.4社区教育网站的互动问题。对于单一社区学习网站而言,除了展示教育内容的信息给被教育者,同时如何让受教育者积极的互动起来也是教育的很重要的一部分,相对来讲,单一的学习网站很难有足够的资源和影响力让社区人群积极的互动起来。
1.5社区教育网站管理问题。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区人群开始深入网络应用,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有些人可能会出于好奇或者出于牟利需要便会想办法攻击社区教育网站或者往社区教育网站植入非法广告等信息,严重干扰网站的正常运行,作为单独的网站管理者,往往很难应付这样深层次的问题,对于这样的网络隐患,其单一的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作为基层人员,我们应该理性的寻找新的解决之道,让网站更加发挥其效,便是将数字化社区学习网站升级为数字化社区学习网站集群,在数字化社区学习网站在具体的摸索行动中探索出数字化网站集群这一突破性的网站发展新模式。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数字化学习网站集群就是每个社区数字化学习网站站点的数据库相对独立、文件系统独立、应用程序独立,但同时各网站信息资源进行共享的全局用户体系,用户体系更加开放,如数字化学习论坛、博客等
2数字化社区学习网站集群显著的优点
2.1定位明确:作为多点的学习网站集群不仅体现出网站专业化内容的导向,定位非常明确的为社区受教育者提供了相当专业的教育服务,层次化教育非常明确清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2规则统一:社区网站集群更倾向于为社区需要接受的教育者提供统一规则下的教育信息,很大程度了解决了因为主观性而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降低了因为个人素质和风格的微观因素,这样保证了社区教育的高质高效。
2.3内容丰富:不难理解作为社区网站集群的内容的丰富度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很大的提供,细到生活常识,大到专业知识,这样便能客观的保证了社区群众“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要求。
2.4互动性强:网站集群作为一个集体,其所包含的资源相比单独的社区学习网站要丰富的多,必然其所组织的一切活动等事宜参与的互动性会大大增强,从而加深教育的效果。
篇4
关键词: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这十年间,人们整体生活水平上了新的台阶,城市得到了高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发展进程,但同时大量人口融入城市,人们对城市生活环境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面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景观设计对其分支园林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城市园林的作用
现代城市园林立足点已经不再局限于花草树木所创造的美的感受,而在于对现代城市生态建设的需要,所以现代城市园林的功能不仅仅限于满足于人们观赏的需要,而是创造合理的现代城市人的生态环境,因此,现代园林对于现代城市的建设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已不同于传统园林的筑山、理水、种植花木,而是在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求,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种新型园林。
3、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
(1)忽视生态效益,过分重视景观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城市美观以及净化空气等多项指标的要求,许多城市的绿化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建设中,对园林的资金投入不断地增加,而且城市绿化的面积也越来越大。但是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园林设计都是太过注重前期的规划和建设,却忽视了后期的维护,导致了园林的绿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大部分的园林绿化管理中养护较为被动,而且设施也非常陈旧,甚至有的城市只有在进行检查或者评比之前才会临时进行管理和养护,使得工作人员疲于应付。有些城市甚至缺乏专业的养护人员或者专业技术队伍、资金不足、体制不健全等,更不用说使其主动地对城市景观园林进行有效及时的施肥、浇水、除草等养护管理。这样就严重地制约了城市的绿化环境养护工程的正常发展,导致园林的绿化不到位,且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园林设计不考虑国情
目前我国国内的景观园林设计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在设计时过分讲究几何性,追求对称景观,却不尊重原有的地形和地貌,无谓地增加了开挖量,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植被遮挡、自然起坡等诸多原因,导致许多图纸上的景观设计重点无法在实际地形中得到实现。
(3)景观园林风格的迷失
有些城市注重对景观概念的炒作,不论规划规模的大小、场地的用途和性质,均采用同一种手法,不管是对法国浪漫的情调,还是美国现代化的简洁,都只是一味的对其概念进行简单的复制,却没有在实际的设计中体现出某种概念应该体现的文化和内涵。
(4)缺乏事情控制意识
设计人员在对景观园林进行设计时,没有遵循“既经济适用又美观大方”的原则,只是单纯地追求景观效果。他们认为工程的造价控制是技术人员的事,而预算人员也如此认为,这样出现了从前期开始就不实际的设计理念。
(5)忽视细节的设计
通常在设计中,虽然图面看起来比较漂亮,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它们的尺寸却不讨人喜爱。比如花坛和水池的边角较为锐利,广场的大理石地面太过光滑,水池周围没有加设围栏,对历史人文景观没有进行深入了解等等。在这些设计中,设计人员只注意到景观园林的美观方面,却忽视了大部分居民所注重的安全和使用方面。
4、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1)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的核心要义是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从生态层面上进行景观建设。生态景观既有正生态景观的概念,也有负生态景观的概念,如空气污染、水质变坏、绿地减少等,属于负生态景观的范畴;反之,则属于正生态景观的范畴。作为城市景观设计工作者,应当努力塑造正生态景观,为人们创造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
创建的稳定的生态系统必需利用生态平衡,同时着眼于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协调绿色地带系统及自然地形关系,利用生态法则,充分考虑物种整体的生态位特征,合理有效科学性的配置植物种类。要长出好的植物就必须有好的土壤。然而当今社会在在建绿地时,大量使用的是建筑垃圾、废土及污染严重的水土,这种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很难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经过实践验证,大量使用草坪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但是可以利用草花解决城市色彩。然而利用草花来装扮景观,这样的费用是相当大的。据相关资料统计,每平方米草花所要花费是一般绿地的50倍,这样大大降低了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健康景观设计
健康景观是从人类自身健康的角度,对公众活动场所,如广场、街道、小区等进行建设,鼓励人们运动、锻炼,使人们身心健康。健康景观首先在美国提出,而在国内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美国是一个汽车社会,物质丰富,但许多人缺少锻炼,因此,景观设计建设中“如何给人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以步代车”是设计师们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把机动车道变窄,人行道加宽,增加人行道绿化,不仅有利于节能,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3)艺术景观设计
(1、抽象艺术的运用
抽象艺术是指艺术形象较大程度的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这种抽象的艺术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城市园林设计中,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抽象化的过程中现代园林设计倾向于用看似简单的抽象风格的各种图形处理技术镶嵌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形成一种看似简单而又抽象的设计的风格,给人一种简单层次上的遐想空间。这种抽象艺术的运用给城市园林设计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让现代的园林呈现出其新的鉴赏价值,并给人一种新的艺术境界,从而赋予了园林新的生命力。
(2、立体艺术的运用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人们在追求现代园林的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追求现代园林的视觉美观体,这种审美价值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园林设计者们的设计艺术提出了挑战。在现代艺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立体艺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园林设计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从而很好迎合了人们的视觉需求。
这种立体艺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园林景观造型的塑造,现代园林中几何形体的应用到处可见,比如广场中的立体的花坛、雕塑;花园中的形式各样的休息亭等,不同的几何形体给人不同的美观感受。有给人一种简洁、明觉的立体设计,比如长方体的花丛、五菱体的草丛;有给人生动、形象的感觉的立体设计,比如球体的雕塑;也有给人一种自然、自由感的立体设计,比如奇只、怪树等。这种立体设计艺术的运用,使得现代园林景观呈现出立体、重叠的多元变化,能够很好的迎合现代城市多元化的文化价值取向。
(3、穿插艺术的运用
穿插艺术是一种以简单的旋转、叠加形成复杂的变形与移位的艺术手法。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穿插艺术逐渐的被运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并成为重要的空间设计理念。这种穿插艺术以其独特的空间设计,以不对称的方式来对常见的几何图形进行整体化的构图,从而实现一种不对称的平衡,从而突出地面的整体效果。使得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以一些基本的构图理念和元素,给人制造一种独特而富有韵味的景观,在给人独特的鉴赏价值的基础上展现现代艺术的光彩。
5、总结
在城市化逐渐加剧的今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对于城市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代城市景观园林和我们人民居住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最贴近我们的生活,城市景观园林在数量、面积、使用上都为城市生态建设贡献巨大的力量,因此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就更应该审慎思考。
参考文献
[1] 董晓珊.城市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绿色科技.2011(07)
篇5
关键词:威海市 社区养老 养老模式 发展出路
一 、威海现有养老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威海老龄化的严峻形势
根据2012年底威海市民政局的调查统计,威海市目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55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7%,远远高出全国的13.7%和全省的15.3%的人口比例,养老问题成为威海市构建“和谐威海”亟待解决的问题。
2.传统养老模式概念解释
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以家庭为载体,由老人的子女、老伴作为主要赡养主体的养老模式,主要养老方式是老人在家中生活,安享晚年。
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是以养老机构为载体,由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作为主要赡养行为履行主体的养老模式,主要养老方式是老人在养老院中进行文化及生活等各种活动。
3.传统养老模式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被广泛应用于现实问题的逻辑分析与定位的一种分析方法。借助对威海市传统养老模式的SWOT分析,我们将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传统养老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为社区养老模式的推广取长补短。
优势(strength):
家庭养老: 情感孝道纽带,生活照料细致,人身安全保障
机构养老: 健康保障及时,同龄沟通方便,机构娱乐安排
劣势(weakness):
家庭养老: 人力资源不足,家庭人口外迁,住房压力增大
机构养老: 制度法规缺乏,传染疾病风险,硬件设施较差
机遇(opportunity):
家庭养老:传统孝道推广,子女尽孝体现,老人内心慰藉
机构养老: 政府财政补贴,服务对象多元,市场经济背景
威胁(threat):
家庭养老: 小结构家庭增多,中青年工作压力,健康保障风险大
机构养老: 专业人才匮乏,传统理念阻力,社会资金缺乏
综合上述分析,从优势(strength)的角度看,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各有长处,家庭养老突出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传统的情感、孝道观念为纽带,老年人可以得到精神的慰藉,在熟悉的家庭便于日常生活。而机构养老的突出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医疗设施配置情况较好,可满足老年人保健医疗的需求。但是现阶段,从其劣势(weakness)的角度看,随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中青年工作压力大,因而物质、精力耗费较大不利于家庭养老的推广。而机构养老中部分养老院硬件设施较差,传统的“养儿防老”理念使老人对养老院有所抵触。
二、威海社区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1 .社区养老模式概念解释
社区养老是以社区为载体,由社会力量(社区养老机构、家庭等)作为主要履行赡养行为主体的养老模式,主要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相结合,辅有托老所服务。
2 .威海社区养老发展现状
威海市作为全省甚至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市之一,截至去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55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7%,养老保障与服务问题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客观分析威海市面临的巨大的养老压力,笔者认为集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和机构养老模式两者优点的社区养老模式是威海市未来养老方式的最佳选择。而对于现阶段社区养老模式开展,笔者认为有以下制约因素。
传统观念制约:
囿于传统意义上的“养儿防老”、“居家养老”的观念制约,老年人对于社区机构养老的扶持有所排斥,心态上对于社会养老机构的短期的赡养行为较难接受。
专业人才缺乏:
威海市现有的老年公寓、社区工作室等社区养老机构中的服务人员,本科生研究生比例较少,甚至部分活动室工作人员以临时社区工作志愿者为主,社区的专业人才极具匮乏。
资金缺乏:
笔者实地走访威海的两家民办老年公寓,多个街道和社区,部分负责人表示资金缺乏是制约其规模扩大,提升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资金问题使上述养老机构难以有效的整合资源,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区养老服务体制不完善:
笔者实地走访威海市的部分社区老年活动室,发现其中部分的老年社区管理机构已经成为社区工作的办公室,由于工作范围的扩大,社区负责机构对于老年群体关注率相对较低。
地区发展程度不均:
学术界对于社区养老问题的研究个案选取多以社区养老发展先进地区为例,难以具有普遍性推广意义。在威海市的社区养老工作推广也有此类弊端,部分试点地区例顶社区设立的老年人日间照料站发展较快,但环翠区的其他社区,由于经济圈辐射的微弱差异,发展较慢。
三、威海市社区养老发展出路探究
通过实地调研和上述分析,结合国内外社区养老发展模式开展方面的经验及缺陷分析,针对社区养老发展出路,笔者对威海市日后社区养老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强亲情管理,提升社区养老机构公信力
据威海市民政局调查数据显示,六成以上老人在养老方面首选居家养老。故而社区在开展养老服务时要加强亲情管理。针对社区中的空巢老人,居委会、社区管理者要主动提供上门服务,针对老人恋家、不愿离开子女的特点要做好日间照料站的活动策划工作,提升社区养老机构的公信力。
2. 提升专业人才数量,培养优质志愿者
威海市的社区养老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专业人才较少。因而政府要加强对社区养老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对大学对口人才实行竞争上岗。同时政府、文化宣传机构要广泛宣传,对志愿者实行定期培训,对其进行心理学、病理学方面的知识讲解,提升其服务水准。
3.着力解决社区养老模式推广的资金问题
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推行社区养老资金来源市场化社会化制度。政府应明确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提升财政拨款支持力度、加大公益基金发放数量等。同时社区自身同时应善于从多方筹募资金,以达到收支平衡的效果。
4.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制,缩小地区发展差异
从政府层面完善社区内部的分工制度,从法规方面加以引导,高度关注国家地方法规的落实情况。同时在试点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推广工作的跟进,利用成熟社区模式的基础,结合地区差异,进行深层次的有益探索。
总之,社区养老模式在威海地区推广虽有一定阻力,但是结合威海地区实际情况,社区养老在威海仍将成为养老模式的主流。
参考文献:
[1] 徐守勤.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社区医疗服务,2005,8(3).
[2] 詹秀娟.加快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_推进养老服务功能多样化[J].管理科学与经济学,2013(1).
[3] 李洪心,李 巍.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12).
[4] 刘立清 金美荣.我国社区养老现状及发展建议———以丰台区新村街道育芳园社区调查为例[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5(2).
[5] 徐鹏 张辛梓.浅谈城市社区养老的现状及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非线性;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新时期,城市商业建筑外观设计的具体手法主要包括:历史的活化,即提炼古典建筑造型及细部并加以运用;个性的创造,即尽量标新立异从而吸引顾客;高技倾向,即以结构形式、设备、材料等为内容的新手法;受波普艺术的影响而风行的卡通设计手法和卡通艺术形式被引入商业建筑设计中;从传统美学偏离出来而表现出“残破”、“怪诞”、“无序”的倾向,并对传统美学观念和等级制度进行彻底颠覆。受当今以传媒和电子技术为核心的视觉文化的影响,当代商业建筑形象越来越多地表现出视觉媒介化特征。在这种影响下,当代商业建筑形象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大众化、流行化、透明化、影像化和体验性的新特征及新方向。
现代社会对建筑物的功能、安全、质量方面比之前要求更为严格的同时,也对其建筑的经济美观和是否实用方面也提出了个性化规定。因此,现代建筑行业为了满足市场大众多元化、高技术化、经济化以及高质量安全化,就必须在建设项目中广泛运用优化设计技术,这样不仅能够为施工企业、承包商以及居住使用者节省大笔成本,还能够提升企业建筑施工的可执行性、质量程度和安全使用程度。因此,现代建筑企业对于优化技术的应用就具备了高度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城市建筑发展较为迅速,一些基础工程的建设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激活了经济的发展,促进土木建设业的进步。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降低建筑企业的效益,由此要从建筑设计本身出发,找出设计中的安全隐患,由此可以从根本上保证设计的合理性,从而可以为后期的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推动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参数化建筑设计概述
非线性参数化建筑设计就是将建筑设计看做一个复杂系统,把各种因素当做参数(变量),并建立起各种需要的条件规则,进而建立参数化模型,通过改变参数的值,获得多种设计解决方案。
非线性参数化建筑设计元素不再固化在圆柱、方块、球体等,它有更大的灵活性,参数化模型的建筑元素形态不满足线性叠加原理的性质,建筑设计通过建筑师设定的参数,通过电脑脚本语言,形成具有内在数学逻辑关系的形体,由于设计师设定的各个参数与规则之间是一个动态稳定结构,因而建筑也会呈现出一种超越经典欧几里得几何体系的非线性体量。非线性参数化设计是目前当代建筑设计中的颠覆性手法,从早期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辛辛那提阿罗诺夫中心,到中国国家体育场主体建筑“鸟巢”,广州歌剧院,银河SOHO,非线性参数化建筑设计,带来了一场新的建筑运动,并将影响深远。从以下案例中可以看到Frank O. Gehry Massimiliano Fucsas,UNstudio,Benoy,等当代重要建筑师(建筑所)运用
参数化模型进行商业建筑设计的实例。
二、方案设计方法
1. 建立第一版模型。先确立设计概念,绘制出关键的辅助线和确立模型用的主要线条,利用辅助线和主要的结构线条生成模型,根据反复调整,反复推敲,确立初步模型体块。
2. 根据第一版模型绘制出各层平面图。当体块模型满足初步判断效果的前提下,按照功能要求排布出相应的平面图。如有模型不能满足功能要求的情况出现时,调整模型以满足平面功能。
3.根据平面重新推敲模型。根据绘制好的平面,重新调整模型,确保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做到美观。反复调整平面与模型,直到达到最终满意的效果。
三、施工图设计过程
传统建筑设计过程:建筑专业绘制好平、立、剖面图结构、设备、电气专业幕墙、精装修等深化设计建筑、结构、设备、电气专业。非线性建筑设计过程:全专业同时进行。
根据结构专业计算结果,将梁、板、柱按实际尺寸搭建三维模型。体会真实空间关系及细节构造。
复杂空间,通过三维模型检查梁、板、柱交接是否正常,结构构件尺寸是否符合建筑空间要求。通过三维模型构件比例关系,控制特殊构件的尺寸。
设备、电气专业通过模型检查管线高度是否合理;沿外墙设置的设备,空间是否满足安装要求。精装修设计通过三维模型清楚了解空间形态,精确设计。
体型控制:由外至内设计期间幕墙厂家提前配合,通过构造节点做法,确定主体结构与幕墙之间安装空间尺寸。大跨幕墙体系需钢结构专业进行龙骨尺寸计算。整个体型控制室由外向内控制,使外立面个转角处幕墙分格缝能精准对缝,保证外立面效果。通过模型各个角度的剖切,取得准确平、立面二维数据。
四、设计成果
传统建筑设计成果: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设计说明、详图大样等。非线性建筑设计成果: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设计说明、详图大样、立面展开图、特殊部位轴测图、三维模型。
1、平面图表达方式的不同:
传统建筑的平面图为距楼地面1200mm 高处的水平剖切的俯视图,目的在于体现门窗洞口的位置及尺寸。非线性建筑因护结构非垂直地面,不同高度处的外轮廓均不同。故平面图选择楼板标高处剖切图。目的是反映实际的楼板结构的外轮廓形状及位置。因外门窗洞口错落复杂,门窗洞口位置及尺寸不在平面图中表达,通过立面展开图表示。此表达方式的目的在于准确的指导施工。
2、立面展开图:
立面图仅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投影,不足以表达幕墙分格、门窗洞口的真实尺寸。以绘制正立面展开图的方式表达以上信息。在立面图中标注各个转角点的标高,以三维方式确定转角点的位置。在立面图中将每一个转角点进行编号。作为立面展开图的识别标识。以立面图中转角点编号为标识,分别绘制各个方向立面展开详图。在此详图中明确幕墙分格尺寸、龙骨布置方式及定位、外门窗洞口编号、尺寸及定位。
3、轴测图:
特殊部位二维详图无法表示清楚时,可在三维模型中截取节点轴测图作为施工辅助参考图,更直观表达空间关系。
4、三维模型作为施工图成果:
设计过程中作为辅助工具的三维模型可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所以,该三维模型可作为最后成果,提供给施工单位,作为施工参考。同时可提供给幕墙厂家作为深化设计条件。幕墙厂家在施工图过程中便可进行深化设计,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及时反馈将优化调整意见。以进一步完善施工图成果。
5、三维模型的其他作用:
1)面积计算:非线性建筑由于形体非常规体型,可能会出现斜墙面下面的空间面积无法在平面上直观反馈出来。所以需要在模型中提取净高2.2m,1.2m 所在高度的轮廓线。计算相对应平面的面积。
节能计算:在斯维尔节能计算软件中搭建出模型的大致体块模型。在犀牛软件中利用搭好的精细模型,算出体形系数,窗墙比,以及门窗尺寸及个数等等,反馈的节能计算表中。根据犀牛软件中计算出的数据,完善节能计算软件中的模型,进行节能计算。
五、软件应用
目前,传统建筑设计主要应用软件:AutoCAD(天正)常用三维模型软件主要有:Sketchup 犀牛软件(Rhino)3Dmax 等非线性建筑设计软件:Auto CAD(天正)+Sketchup 或犀牛软件(Rhino)未来:BIM设计软件的将大面积推广。BIM软件可建立精准的三维模型,且可赋予准确的数据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由一个软件代替现有二维、三维两个软件。据了解,如极为复杂的非线性形体,BIM软件的三维功能也无法支持,将仍需要专业的三维软件作为辅助。所以,此二维+ 三维的工程设计方法,无论是在目前以CAD二维设计软件为主导设计软件的条件下,还是在以BIM为主导设计软件将来,都将是非线性建筑设计中一种非常有效的设计方法。我相信,继设计丢掉图板进入电脑设计时代之后,非线性建筑的二维+三维的空间设计方法势必会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合理假设 有效探究 实验方案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V
探究教学是将科学探究导入教学实践中,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来形成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生物是重要的实验学科,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即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但有些实验探究表面非常热闹,看似学生“动”起来了,但其实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学生思维偏离探究方向。这样的科学探究并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缜密的逻辑思维,更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探究能力。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往往是学生对要探究的问题没有科学的认识及假设,同时也缺乏有逻辑的思考和分析。
1 合理假设是开展有效实验探究的基础
1.1 假设与实验探究的关系
实验探究的一般步E有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及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探究活动的核心是“做出假设”与“设计及实施实验”两个环节。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还在思维着,他的存在方式就是假设。”“假设”是指学生根据已积累的学习经验,对需要探究的问题猜想出来的一种或多种可能的答案或结论。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设计及实施实验的基础。任何假设与猜想都必须通过实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逻辑与推理,把假设变成可行的、具体的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
1.2 合理假设与实验设计的关系
面对探究问题,学生作出的假设若是荒谬或明显错误的,后面的实验设计与实施也必定漏洞百出,此探究实验也是无意义的。只有依据科学常识或日常经验作出假设,才能确保实验探究的有效性。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再来判断假设的合理性,并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2 基于假设的实验探究及案例分析
“蚂蚁的通讯”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社会行为”一课中的探究实验。对于“蚂蚁如何进行通讯?”这一探究问题,很多学生依据自己从书籍、视频资料中积累的经验给出了“通过气味通讯”这一合理假设。接着,学生就需根据假设,设计并实施可行、具体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假设是否正确。
2.1 实验1:原方案
方案:将ABC三块石头放在盛有水的盘中,形成三座小岛(图1)。将诱捕到的多只同窝饥饿处理的蚂蚁放在B岛,食物放在C岛,在BC与AB之间用细木条架设小桥,一段时间后将BC与AB交换,观察蚂蚁的动向。
预期:基于蚂蚁依靠气味通讯的假设,最初蚂蚁应沿BC桥来到C岛觅食。换桥后,蚂蚁应沿留有气味的原BC桥到A岛。从而可以证明假设。
实际结果:实施实验后发现,从实验开始B岛上的蚂蚁就四处乱爬,约一半的蚂蚁无心觅食。换桥后,蚂蚁也没有丝毫预期的行动迹象。
分析: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初步判断蚂蚁从自然环境到陌生的实验室环境,行为慌乱,因此无法正常开展实验。改进办法便是将实验地点搬到自然环境中。
2.2 实验2:改进后的实验
方案:学生课间在校园中四处寻找蚂蚁窝,终于找到了几处蚂蚁数量较多的蚂蚁窝。在清晨,蚂蚁饥饿感最强的时候来进行实验。为方便爬向所架设的实验器材,学生创设了一座新桥,命名桥1,连通蚂蚁窝与中转岛B。桥2连通岛BC,桥3连通岛AB(图2)。一段时间后,将桥2与桥3互换,观察蚂蚁动向。
预期:换桥前,大量蚂蚁沿着桥1来到岛B,又沿着桥2来到岛C觅食,桥3上的蚂蚁虽有但数量很少。互换后,大量蚂蚁沿着桥2的气味到岛A,而桥3蚂蚁较少。
实际结果:实验进展得很顺利,换桥前与预期一致,但换桥后,却没有看到预期的现象。虽有一些蚂蚁沿桥2来到了岛A,但更多的蚂蚁却沿桥3来到了岛C。
分析:学生在怀疑假设正确性的同时,也在反思着自己的实验设计。他们发现如果假设正确,换桥后,此实验存在了桥上留有的气味和食物的有无2个变量。但对照实验强调单一变量,学生再次调整,去掉换桥后的食物,重新实验。
2.3 实验3:再改进的实验
方案:保留实验2的前半段,换桥后,学生重新替换了岛C,确保岛C没有食物及食物气味残留,保证此实验只有桥上的气味这一变量(图3)。
预期:在排除干扰后,更多的蚂蚁沿着桥2来到了A岛。
实际结果:与预期一致。
篇8
摘要:对于不同的课程,老师的授课方式应不同。老师需要激发同学的趣味性,上课准备好思路,最好能用探讨的形式;把重要的思维方法都体现在板书上;可以组织学生建立一个学习微信群,以便于和学生的交流沟通。
关键词:激发兴趣;探讨;板书;微信群
在学生踏入大学校门的一瞬间,他们的生活轨迹和高中时代便大不一样了。在这里,同学拥有权利去选择听喜欢的课程,老师有时间和精力把每一节课讲得丰富多彩,同时让学生快速吸收运用。因此,理想的授课方式,是大学老师应该去思索的事情。对于不同的课程,老师的授课方式也应不同。例如,笔者所教授的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库及程序设计课来说,本门课程主要是给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讲解数据库的应用、程序和页面的设计等,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可以自己完成一个简单网站。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程序语言是复杂的,还有许多应该注意的条条框框。学生们希望自己很快学以致用,因此老师最好能够先把主体讲清楚,构造出一个对于知识大体认知的一个框架,再去填写其他的细节。老师也需要激发同学的趣味性,这样的激发趣味性的方法就有很多,例如,把原本运行出来的矩形改成心形,一定会激发很多女生的兴趣,把类似的程序转化成贪吃蛇这一类游戏,相信很多男生也会对于计算机语言情有独钟。这或许是程序设计的另一种魅力。同时,老师和同学们也要做好交流沟通,在课下可以让学生试着编一下趣味的小程序,在获得趣味性的同时,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另外,对于老师来说也可以把考试题设计成以游戏为载体,来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这样不失趣味性,也可以做到与时俱进。老师上课应该准备好思路,最好能用探讨的形式来替代枯燥的理论说教过程,让学生在感受网页设计魅力所在的同时还能够吸收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向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教师授课则起到类似向导的作用,由此引发学生去思考。如果教师把什么问题都讲得“明明白白”,没有疑问,课堂上也从不提问,学生也没有问题可问,这不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表面上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学生不一定理解和把握,问题可能还多着呢。因此,在授课时需要注意设置疑问并经常提问。通过提问和解答,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对问题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一些程序设计很有难度,在2个课时的听课时间内,学生很难做到完全不溜号,不走神。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板书就很关键,学生溜号之后看到刚才讲过的部分,中间还能衔接上。如果老师仅用PPT讲解,那么如果学生溜号之后不知道老师讲过多少页,这样根本谈不上思维的连续性。所以,老师要将程序运行过程写在板书上,板书一定要尽量写得工整,思维不要有跳跃,要连续一些,把重要的思维方法都体现在板书上,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一些。另外,老师还应该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多例举生活中具体的例子,把抽象的程序分析具体化,让学生知道程序的运行及应用,从而激发学习计算机相关技术的信心与热情。一定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因为网页设计课在课堂上接受起来并不容易,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听课效率和听课质量,预习阶段是重中之重,也是必不可少的。预习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告诉学生提前看一下有关内容,也可以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思考题在课前以作业的形式交上来,以达到预习的效果。课后的时候,老师最好把自己上课所讲的例题,整理好做成PPT的形式,并且发送给学生,以便于学生的及时复习。当今信息时代,我们使用的通讯工具日新月异,过去人们使用的手机只有打电话、发信息的功能,上网只能依靠PC机终端,但近几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在我国的普及,使用手机上网的大学生与日俱增,几乎现在每一个大学生都拥有一台智能手机,通过智能手机连接移动互联网。与电脑这样的PC终端相比,手机携带更加方便,可以实现随时随地上网功能,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基于智能手机的方便快捷,大学生越来越青睐于使用微信、微博这些新媒体,可以说微信已成为大学生手机上的必备应用,新媒体时代呼之欲出。在新媒体时代,应用新媒体加强教学建设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新兴课题。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建立一个学习微信群,让所有的同学加入进来,有不会的问题及时讨论,及时课后作业,以便于和学生的交流沟通。这些工作对于老师和学生之间都起着一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大学的课堂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做学问的地方。老师要给学生创造的良好课堂,与学生共同作用,形成精彩丰富的大学课堂。综上,老师需要激发同学生的趣味性,在获得趣味性的同时,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上课时准备好思路,最好能用探讨的形式来替代枯燥的理论说教过程。老师要将程序运行过程写在板书上,把重要的思维方法都体现在板书上,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一些。可以组织学生建立一个学习微信群,让所有的同学加入进来,有不会的问题及时讨论,及时课后作业,以便于和学生的交流沟通。
作者:孟安宁 单位:吉林大学公共计算机教学与研究中心
篇9
关键词 彭水县 低碳经济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72
Pengshui 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of Pilot Cities
LEI Yan, LIAO Yingcong
(Chongqing Pengshui Miao and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Committee Party School, Chongqing 409600)
Abstract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Pengshui combined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protected areas made. Pengshui County must strengthe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 the industrial, urba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as well as secur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olicy, in order to embark on a suitable local real low-carbon development path.
Key words Pengshui Country; low-carbon economics; countermeasures
1 彭水县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
(1)发展低碳经济是彭水结合自身特点和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做出的必然选择。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了五大功能区战略,将彭水等渝东南六个区县定位为“生态保护发展区”,要求建成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彭水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推进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走出一条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路子。
(2)发展低碳经济是彭水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根本途径。彭水目前的能源消费对外依赖性强,同时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增大了发展环境容量的压力。将低碳经济作为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彭水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3)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彭水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健康推进的重要举措。彭水正处于工业化初期,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同步进行。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将是彭水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高峰期,这段时期也是一个地方在承接产业转移、大规模城镇化历程中,环境资源破坏最大、污染最严重的时期。为此彭水必须重视规划、顶层设计,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关系。
(4)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彭水县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保障。目前彭水县工业和服务业比例相对较低,未来农业将进一步向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服务业发展将主要依靠旅游产业。而彭水县产业转型升级的更大空间则来自工业的快速发展,新型工业化必须建立在生态环保的前提下,通过循环清洁、绿色低碳生产来将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在低碳发展背景下,彭水低碳能源优势和区域矿产优势的有效结合,将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撑。
2 彭水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2.1 彭水低碳经济发展成绩初步显现
(1)彭水县通过环保“五大行动”的实施,开展污染防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渝东南率先启动PM2.5监测,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94.5%。改扩建县城污水管网,增建乡镇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收运系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乌江、郁江水质均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全面规范林政秩序,关闭45家木材加工企业,完成各类营造林1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9%。淘汰落后产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2)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3年,彭水三次产业比例为18.6:44.2:37.2。举办全国丘陵山区甘薯产业扶贫推进会,成功创建摩围山市级现代农业园。成功引进中国500强企业太极集团打造千亿级健康食品产业园;水电发电量突破60亿千瓦时;工业增加值增长11.7%;完成旅游投资8亿元;建成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发展会展经济,激活城乡消费,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增长14%。
2.2 当前彭水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低碳产业及项目支撑,彭水目前尚未形成前后连续延伸的低碳产业体系。作为低碳产业标志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彭水均没有形成规模。二是技术人才匮乏,低碳统计、检测等基础性工作滞后。三是清洁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富集,但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凸出,低碳整合能力相对不足。彭水县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和林木资源。页岩气储量巨大,占重庆市的三分之一,清洁能源发展前景广阔。如果彭水利用储量巨大的清洁能源开发富集的矿产资源,在新兴工业方面将大有作为。但目前,彭水整合这些资源向低碳发展的能力相对不足。
3 彭水县低碳经济发展及试点城市建设对策建议
3.1 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推动工业低碳发展
(1)以水电建设为主体,大力发展低碳电力。彭水县水力资源藏量1070万千瓦,水电可开发能力230万千瓦,是重庆市唯一的“水利能源基地县”。乌江彭水电站到2015年总装机量达到175万千瓦,年发电量60亿千瓦时,是全县水电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由于彭水的能源结构以水电为主,因此在工业用电方面具有独特的低碳优势,可利用这一优势来应对高耗能的问题。其次,抓住重庆市作为碳排放交易试点城市的机遇,进行政策和制度创新。重庆市作为低碳试点城市的任务之一是编制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依据。可吸取国外经验,利用智能电网技术获取电力的能源结构数据,制定将电能的能源结构、价格与碳税相联系的制度,能够从规则上确定彭水的能源优势。
(2)以页岩气探采为契机,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彭水页岩气已成为重庆重点开发项目,到2020年将累计投资120亿元,实现年产值42亿元。页岩气发电属清洁能源,利用开采输送余量进行发电,碳排放因子小,利于低碳。建设LNG利用装置,生产家用和工业用LNG,除自用外,并进一步发展支撑重庆天然气汽车的车用清洁能源。建设页岩气化工产业园,将化石能源转化为工业原料,进一步降低彭水工业的碳排放。
(3)利用矿产资源加工低碳能源产品。彭水初步探明矿产资源23种。其中品位好、储量大,具备工业化开采的有近10种,其中,萤石、镁矿、重晶石储量都居全市首位。因此彭水应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加工低碳能源产品,比如:利用硅材料生产太阳能应用器件,利用氟盐生产新能源应用器件。
(4)大力推动生物质能发展。积极推进生物质能源项目,规划小型生物质热能电厂、生物质柴油加工生产线、有机肥料厂。积极推进秸秆发电和垃圾焚烧发电工程,探索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发展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生物质气化,为农村提供高效清洁的生活燃料。全面推广农村沼气建设,调整农村能源结构,坚持以“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为重点,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沼气生态农业模式。各个乡镇建立沼气管理服务网点,管理服务网点负责本项目区内沼气池建设的后续服务工作,包括故障的排除、操作规程和技术培训等。
3.2 以城镇化为契机推动新旧城区低碳发展
(1)以功能需求与传统风貌有机结合为原则进行旧城改造。按照“拆危、留白、增绿”的原则有序推进旧城改造。在功能上,要融合低碳城市的发展观,推广新能源,节能材料的使用。结合彭水土地有限的特点,避免大拆大建,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改良主义方法。
(2)以低碳生态宜居新城为目标建设靛水新城。要将靛水新城建设成对重庆市城镇化转型发展具有独特示范作用的低碳生态宜居新城。新城规划要在加密路网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和建设城市骨干路网建设、城市给排水、通讯电力燃气工程、防洪工程、市政广场及城市绿化等基础设施,为打造低碳彭水奠定基础。并在建筑碳减排总量控制、交通、生产等方面制定相应的碳减排目标。
(3)优化城市主要行业规划,健全重点行业管理体系。建筑行业是碳排放的重点,建筑规划要贯彻落实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创新工作机制,切实保证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在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有效执行。同时建立健全公路、水路、城市客运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强化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节能减排责任,分解落实行业节能减排目标,形成对行业主管部门和重点企业的综合考核办法及相应奖惩措施。
(4)鼓励低碳生活。促进全社会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低碳发展的重要性,倡导低碳出行,鼓励市民使用低碳产品,采用低碳膳食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培养低碳生活习惯,引导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时尚,形成绿色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鼓励中小学创新开展低碳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低碳专题活动,普及低碳知识。
3.3 实现农林业低碳生产方式转变
(1)以“技术+模式”双轮驱动农业向低碳生产方式转变。优先推广绿色低碳农业技术。推广以节能、节肥、节地、节水、节药等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和调整农业土地利用管理方式,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农业固碳增汇技术。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低碳农业模式。引入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理念,大力发展农业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模式。通过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多元化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发展立体种养殖生产模式。建设“三品”基地低碳农业示范点模式。
(2)以碳交易为契机加快碳汇林业建设步伐。森林碳汇的可再生性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同时,林业是生态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彭水现有森林覆盖率较高,且后备林地资源丰富,具备大力发展碳汇林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彭水林地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中国碳交易市场逐渐成熟的契机,开发利用林业碳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使得碳汇林业成为一种新的战略资源储备,为未来碳交易市场化铺开积极准备,为企业自愿减排提供更多渠道,实现增加森林碳汇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双赢。
(3)打造农林绿色低碳经济产业链,生产特色农林产品。从产业链的发展角度,积极推动农林中下游产业的壮大,并强调相关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农林业经济效益。实现彭水从自给自足型农业向特色商品化发展方向的转变,注重低碳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依附于彭水自治区内的生态旅游资源、民俗风土,发展休闲农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多途径充分发掘林业的经济功能,大力推进非木质产品的经营,深度挖掘森林低碳旅游资源,适度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
3.4 加强机制创新和政策支持
(1)强化和完善碳排放统计、监测、考核和监督体系。加强低碳发展的基础统计和核算工作,建立彭水自治县全行业和全社会的能耗数据和碳排放数据库。对工业企业的资源集约和污染治理情况加强监督管理,建立低碳发展指标考核体系。
(2)推进清洁生产机制建立,制定低碳发展相关法规。完善建筑、交通、工业、农林等方面的低碳法规或规章,从法律制度上保障彭水低碳发展。同时,加大低碳发展的执法检查力度,坚决关闭和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和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完善执法监测、监理机制。严格执行资源开采权有偿取得制度,完善现有资源补偿费制度。科学评价重点生态保护区贡献,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
(3)加大财政与金融支持:
制定和落实财政优惠政策。设立彭水低碳专项基金,用于低碳项目的融资担保、贴息和银行信贷风险补偿。制定科学合理的鼓励性与财政优惠政策,激励低碳技术创新、引导低碳投资和低碳消费。对低碳重点工程项目给予用地、能源供应、设备折旧、税收等政策优惠。实行绿色财政税收制度,通过税收减免鼓励企业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采用符合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大对低碳发展试点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减免。分区规划碳汇林发展类型区的重点和优先领域,提出碳汇林业市场发展模式、市场规则以及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
增强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促进银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商业银行对低碳重点项目予以信贷支持,推动政策性银行对低碳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公共技术服务、公共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进行支持。积极探索“绿色信贷”政策和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制定企业环境违法管理办法和环境分析划分等级标准,制定和细化银行信贷绿色评级制度,对生产、进口、销售或者使用列入淘汰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或产品的企业,银行不得提供任何新增授信支持,原有的授信要逐步压缩和收回。鼓励担保机构为低碳发展示范企业提供信用担保,鼓励风险投资机构对属于开展低碳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制的企业进行投资。积极通过各类债权融资产品和手段支持低碳发展。探索低碳发展示范试点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
(4)促进科技发展与人才建设:
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力度。研究制定促进低碳发展的相关技术政策、技术导向目录及低碳节能装备目录,制定低碳技术自主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扩散系列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激励企业对低碳技术进行战略投资,实现低碳技术升级。开展产学研联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大型低碳产业技术的研发政策鼓励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设备、工艺和材料。
制定人才引进的激励政策。积极创建有利于人才安居、创业和发展的外部环境,成立低碳经济发展相关领域的专项人才引进资金,对于在高端紧缺领域具有较强技术开发能力的技术团队制定专项人才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形成内部独立的培训机制,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专业水平,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激励措施。
参考文献
[1] 彭水低碳战略研究报告[R].2011.
[2] 彭水县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R].2015.
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现状;可持续发展;策略
Abstract: City is the carrier of human settlements,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man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most concentrated areas. This article from the design situation, standing on the point of view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city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current situ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1994年我国政府率先制定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强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其中,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城市规划设计现状1、部分地区城市规划相对起步较晚
2、规划人才匮乏,管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的现象长期存在,在中小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规划及其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3、地方特色不鲜明,综合功能不配套
部分中小城市不是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历史、地理、景物等实际来搞规划,而是贪大求洋、舍近求远,搞大而全、高而空的规划;不是结合自己经济能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实力和功能来搞规划,而是在出政绩、顾眼前、想局部等心态和目的下定规划,因而出现一个模式、一张脸或者功能不齐、配套不全的城市设施现象。二、城市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1、“田”字城规划设计
这种新建城市规划模式的初衷是解决城市中心绿地不足、大气污染严重而限制城市发展的问题。其基本思路是:
1.1市中心为“十”字大街,便于建设为商业街区;沿“十字”大街建设商业服务设施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居民住宅、极少量花园式无污染轻工业企业,建成繁华街道;街道两侧的建筑物背后为大面积公园、绿地,给处于城市中心地位的“第一张大饼”留下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
1.2主城区可建设四座大型公园或绿地,便于建成花园式城市。大型公园(绿地)包括植物园、水上公园、花卉园、文化公园、普通公园、森林公园、烈士陵园等,均可作为整个城市绿化、美化的基础。
1.3“十字”大街的四周可建设若干条环城街道,与市中心的“十”字大街联结起来,构成一个“田”字城。
2、构建亲密的邻里关系模式
住宅产品有其特殊性,它既有私密性要求(如一梯一户、一梯多户等),住户以两户或多户为基本社交单元。又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以满足人们相互交流的社交需求。单元式住宅居住模式是工业发展的产物,和我国传统的胡同--弄堂--四合院居住模式有很大区别,客观上已经从空间上对人们的交往增加了阻隔,使人们的交流受到相对更大地约束,这与我国传统的居住文化产生极大地冲突,也不利于我国文化地延续与发展。住宅小区规划工作应以减弱或消除这种客观地分隔进行更加主观地努力,在平面布置阶段,充分考虑人们地社交需求,构建有序的交通流向,创造良好的外部交往环境。采用丰富多样地规划手法,结合各地气候、地理、文化特点设立相对丰富地休息、活动空间,做到夏天有夏天的去处,冬天有冬天的空间,合理引导人们的交往意向。以住宅组团为基本单位,建设良好的邻里模式。在建设好住宅组团的邻里模式的基础上,再以住宅组团--住宅小区--居住区为顺序,构建小型社会的邻里关系。尽最大可能创造使人们虽然居住在单元式住宅中,却有享受传统邻里关系的可能性,在新的居住模式下,延续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居住文化。
3、城市规划绿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