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概述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结构设计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装结构设计概述

篇1

(中原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图分类号:TS9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9-034-02

摘要: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装专业的技术核心,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大学本科服装专业教育中的主干课程,本文从课程现状和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在教学内容和方式、把握专业技术更新和行业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服装结构教学的课程设计,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与成熟企业先进的技术结合,达到产学结合的目的,使学生适应现在服装企业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并为学生工作中延展技能打下理论基础,实现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教学;实操能力;综合素质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装装生产的技术核心,结构样板的准确度和制板效率,直接影响服装的成本与质量。近年服装工业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发展,强烈冲击着该课程的教学。为了适应现在服装企业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可持续性以及加强学生所掌握的技能的可延展性,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教学手段的改革与优化势在必行。

一、《服装结构设计》与课程概述

《服装结构设计》是现代服装设计与工程中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同时是服装工业生产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服装产品工艺造型的根本手段之一。它一方面使款式设计的构思效果转化为平面的结构图,另一方面为服装制作工艺提供了成套的样板和面料裁片。从程序上看,结构设计既是款式设计的继续和补充,又是工艺设计的依据和基础。但实质上结构设计存在于整个服装设计与工程系统及其生产全过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的最核心的本质部分。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构成要素内在关系的设计,是以人体为基础,重点研究服装结构的立体构成及平面分解的方法与规律,揭示服装局部与整体组合关系。在知识结构及科技含量方面包含了人体工效学、服装材料学、服饰美学、数学等多种学科。在教育观念方面不仅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要充分强调“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在教学目标方面,它不仅承担培养服装制板师的任务,同时也是培养设计师、跟单员、生产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从1983年我国首设服装专科专业到目前综合型院校基本都设置了服装专业,服装结构的教学发展伴随着服装行业的兴衰经历了特殊的二十余年。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依照教学惯性进行系统理论知识讲授,封闭式的开展练习。简单生硬的教学环节,无法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甚至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养成生搬硬套、按部就班的习惯,在真正生产第一线的实践操作中反而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两个环节的对接。因此,如何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与手段,引导学生对服装结构设计有一个全面、正确地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畏难情绪,深入浅出的进行理论教学,简明透彻的阐述专业知识,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任务,使学生学、用并重,培养一批专业知识强,业务水平高的专业人才,是教师教学实施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分析我国结构设计教学的发展过程和以往教学的状态很有必要。由于该学科历史局限的原因,南北方各自为政,结构设计方法有比例法、原型法及立体裁剪法等,形成多种方法汇总,多种风格并存,融合成了不同的结构设计知识体系[2]。

二、服装结构设计教研现状

调研目前国内外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内容的理论深度不够、只传授“怎么办”,很少解决“为什么”。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内容直接制约学生技能的拓展,直至影响行业的发展。

2.操作方法陈旧,未能及时将行业的先进技术或最新技术引进到课堂中。学习的理论核心部分是30年前乃至更早的日本文化式原型,已经不能符合现代中国人的体型和时尚的要求。

我国服装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使该学科的知识结构及理论体系(包括范畴、内涵、重点、难点及相关学科的关系等)了解得比较清楚,但国内现代服装结构理论派生于日本服装理论,在许多方面偏重于定性分析,缺乏定量的研究。许多应用性问题不深不透,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可以说没有形成一套自身系统的理论框架,许多领域(如非平面结构的分解,平面结构分解中有关计算公式、结构原理论证)还有待于研究、提高和创新。

《服装结构设计》是大学服装专业的基础学科,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服装制作过程中具有承接理论设计与实践操作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国内开设服装专业的院校和我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通常结构设计的教学内容如表1:

表1 结构设计教学内容与理教学期

结构设计教学体系基本上是学生被动的接受训练,这种模式抑制了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应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直观性教学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不能应对款式变化,只能生搬硬套,当出现新款式时就手足无措。使学生学、用并重,培养一批专业知识强,业务水平高的专业人才,是教师教学实施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同时,服装结构设计不仅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要充分强调“艺术与技术相结合”。通常服装工程专业的理工科生源,绘画水平和“艺”的素养相对薄弱,服装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款式设计,结构设计是款式设计的继续和与生产对接的桥梁,那么就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合理、艺术进行款式设计。

三、服装结构设计教改措施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首先设计了新型教学用动态课件,解决服装装结构、工艺理论理解难问题,应用动画效果直观的解释结构原理,解释平面制图和立体成型的因果关系,以及人体与服装相互作用的关系。动态课件有效的带动了学生的思维,使枯燥的原理性知识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

对于实操能力的培养,补充切实的实践环节,增强动手能力。这个动手能力不是缝纫工艺的动手能力,而是结构制图自身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联系实际,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带领学生入门,或者让学生多动手、多画图,在不同的实际款式操作中不断渗透理论知识,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兴趣激发阶段,应当多组织学生及教师之间的讨论、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初期对于专业的兴奋点,根据兴奋点和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通过实体教学、设置疑问、思考讨论、集体研究等多种共同进步的方式,广泛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体学习讨论的氛围。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纯粹的理论教学分为理论和实操制图训练两部分,理论与制图实践课时比例为2:1,甚至1:1,通过大量的制图实践来完善学生应对款式变化而束手无策的问题。同时,服装结构设计的制图过程,是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检测过程。通过制图实践教学,不但能检测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还可以在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的获取,提高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思维的发散性扩展。这一措施在服装工程专业3年级2个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试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接触不同时尚年代的款式,发现结构设计中的共同点和各自的特点,以此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在结构理论上优化男装结构设计中核心理论部分:日本文化式原型(基本型),使之更具时代特点,更符合现代中国男子的人体体型,使之成为适用的服装基本型。为此课题组与本地大型服装企业(太可思)联合首先对男装原型进行了改良,对加放量、前后宽分配、肩斜角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了重要调整,用优化后的实际人体测量数据代替了原有的作图参数,通过生产实践证明改良后的男装基本型与人体形态匹配理想,成品成型效果好。联合研究达到了良好的产学结合的目的,研究结果为理论教材的改良提供了前提。

结语:

现代服装工业飞速的发展,还要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因此培养的人才也应是全面的、综合的。面对目前服装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应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打破封闭式教育方式,积极探索一条培养具有广阔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过硬的精神、敏锐的创造性思维、客观的决策及富有个性的优秀人才之路,创建“强化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为主线的人才培养工程,以新的教学模式保证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现。服装结构设计充分强调“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培养的学生不单纯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而是一个真正的、全面的服装设计师或服装结构设计师。本课题对传统的理论知识用新的教授模式进行了探索,制定的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与成熟企业先进的技术结合,达到产学结合的目的,使学生适应现在服装企业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并为学生工作中延展技能打下理论基础,实现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省道 设计 一衣多穿 线条 版型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着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衣多穿的出现丰富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一衣多穿的服装不仅满足服装功能的需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服装的款式造型。省道的设计做为服装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款式造型设计的发展和延伸,也是工艺设计的准备和基础。服装的款式千变万化,但最终还是要符合人体的需求,受到人体的局限,就需要运用省的设计。

一、 省的概述

省道也称作省缝,英文称“Dart”。起源于13世纪,受到建筑风格的影响后,其裁剪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新的剪裁方法是去掉了胸腰差多余的部分从前后侧三个不同的部位,就出现了现在我们所称的“省”。

每种省道在服装的设计结构中起的作用不同,服装的省道形态多样、长短不一。因此根据省的形状、在服装中的部位、作用功能大致分为三大类。按省道的形状可分为锥形省、菱形省、丁字省、变形省等几种。按省道所在服装中的部位可分为肩省、腰省、袖窿省等。按省的功能分可分为致凸形、缩低形和兼用形几类。

二、 一衣多穿服装中的设计和省道的关系

一衣多穿,顾名思义一件衣服具有多种穿着方式。一衣多穿可以带给我们全新视觉感受的同时,也可以保护环境,节约地球资源。

(1)一衣多穿服装中的设计线条

一衣多穿服装的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也需要结合人体的体态特征,而线条是结合服装、人体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一衣多穿服装中的线条包括造型线、装饰线、结构线。

一衣多穿服装设计中,结构线是服装造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服装塑形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结构线不仅为服装带来好的塑形效果,也会给服装带来良好的装饰作用。结构线主要包括分割线、褶皱线、省道线。分割线主要起分割服装的作用,褶皱线作为结构线,可以塑造服装的型,褶皱也是装饰服装的一种手段。在结构线中,想要是服装贴体,就必须处理好省道线。

(2) 一衣多穿中省道与服装线条的关系

一衣多穿服装中的省道与服装线条的关系可以是线条与省道相结合的,也可以是线条与省道相分离的。相分离的情况主要针对装饰线来说。相结合主要是针对结构线而言。在这里我们主要说的是相结合的的形式。

在一衣多穿服装中,横向分割、纵向分割、斜向分割及曲线分割线为主要分割线。无论哪一种分割,我们都需要将其灵活运用到一衣多穿的板型中去,因为一衣多穿的服装设计需要运用到拆卸重组或者省道的多重运用的设计,通过拆卸或重新组合来达到一衣多穿的目的。所以,在进行分割时就要充分运用到省道的设计,通过省道的分割来实现。省道设计在一衣多穿的服装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省道线条的设计与服装分割线相结合的方式,满足的服装结构,也可以进行拆卸组合或全新的搭配方式。

三、一衣多穿服装中省道的设计

省道在一衣多穿服装的形式美的构成中有着表现力和创造力,是服装造型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省道的形式可以是多方位分散的,可以的单个而集中的。可以是直线型也可以的曲线、弧线等。省道的形状千变万化,但是在一衣多穿的服装中,省道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一种形式。例如在一件既可以当上装又可以当做短裙的一衣多穿服装中,省道线条的设计就不能仅仅考虑到它是上装的板型,也要结合短裙的版型进行设计。

在各种变化万千的省道设计中,无论省道如何改变,外观形态如何变化,它的结构功能都不会改变,都是需要满足人体体型的需要。所以省道的设计还是得遵守省道设计的原则。

(1)省道要适当加以改变

一衣多穿服装中省道是达到塑形效果的重要工艺手段,省道的大小、形状、长短直接影响着一衣多穿的服装最终着装是否合体。省道可以运用于多个部位,如胸部、背部、腰部等,都需要满足人体体型和运动量的需求。一般来说,省道大小长短等在以往的版型设计中都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衣多穿服装板型中,省的设计需要根据线条的设计做一些适当的调整。

(2)省道线条设计位置的变化

服装线条设计是一衣多穿服装设计最常用的设计手段,如果不考虑省和服装的塑性,线条的设计可以是任意不受约束地设计,但是要把线条与服装设计、省的变换相结合、线条的设计就要考虑一定功能作用。要使衣片与复杂的人体曲面相互吻合,需要在横、纵以及斜向上作出各种形状的省道,一片衣片上做了过多的省道一则影缝制的效率,二则影响服装的外观。所以一衣多穿服装结构的设计在不影响服装造型的基础上常常将线条的设计与省道线相吻合,即连省成缝。

在将线条与省道合二为一的过程中,线条在设计过程中根据省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首先,服装的结构线不能距离省道太远,太远就无法将结构线与省道合二为一,做隐藏处理。第二,省尖点不要刚好在所设计的线条上,这样会影响线条的设计效果,会出现凸点。

四、 一衣多穿服装省道设计的实践

(1)效果图的的设计

在明确了设计意图的前提下,进行了服装效果图的设计,根据一衣多穿的效果图的设计,如图4-1所示,将服装设计为既可以当做半裙又可以当做无袖上装的衣服。省道的设计的同结构线、装饰线相结合,服装的省道既是当做上衣时的胸省,又是做半裙时的腰省和分割线。领子的造型既要考虑到腰围线的尺寸,又要考虑是否与一字领大小相符。肩部的造型是一个耸肩的造型,同样,作为下装时也突出了臀部的造型。

① 结构图的绘制

原型采用日本文化式原型,结构图如图4-2所示,上衣的基本原型和裙子的基本原型。日本原型的臀围松量为5cm、腰围松量为2cm、胸围松量为10cm。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板型较为宽松,为了使一衣多穿的服装更加合体,需要做进一步的修改,在图中的两个原型版所示,衣身的原型版的省道线开在下部,而裙子的省道线开在上部,将两个板型相互融合的同时可以设计一条分割线同时兼顾在不同板型中的省道,将省道隐藏在其中,并且将两个板型相互融合在一起。

如图4-3所示,是将两个板型进行融合的一衣多穿的板型。结构中的造型线有在臀部的部分起了强调夸张的作用。分割线运用到了曲线的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分割线与省道线相结合,省道线隐藏在了分割线中,使得服装中的线条设计不至于过多过乱。前后的中心线不裁开,在服装的上部安装的龙门进行穿脱。在裙子的上部安装了3cm宽的腰头。

② 成衣的制作

袖窿弧线用钢圈,突出了肩部的造型,同样也是突出了臀部的夸张造型,也突出了袖子的部分。袖窿内不用了同色可以拆卸的内衬以防作为裙子时走光。分割线与省道线相结合的线条用了螺纹的毛线织物作为装饰线。门襟处用灰色的纽扣作为装饰。如图4-4所示。

五、 结束语

服装介于人与环境之间,可以看做是与人体最贴切的环境。省道线属于结构线,服装的设计线条包括造型线,结构线和装饰线,省道的设计与这些线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实践的中,将一衣多穿服装线条的设计同省道线、装饰线、结构线相结合,使服装的线条设计既不会过于凌乱,而且也达到了一衣多穿的设计目的。本文从一衣多穿的设计和省道的关系,一衣多穿省道的设计和具体的实践,得出了省的设计在一衣多穿服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文会,于淑珍.女装结构中的省道设计及省道旋转移位法[J].浙江: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

[2] 陈洁.省的基本原理及省转移的个案分析[J].纺织科技进展,2006,(5):93-95.

[3] 魏烨.省道转移与款式造型的关系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7.

[4] 张文斌.服装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5] 张渭源.服装设计与工程[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

篇3

关键词:色彩;包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第一章 包装设计

1.1包装设计的历史

人类最初的包装无疑是为了保护产品,便于储存和携带。青铜器,彩陶等可以说是最早的包装形式。早期包装的特点是利用各种天然材料,是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所致就地取材,但无意中保护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因为天然材料许多部件都还可以反复利用。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各种印刷机械的出现与印刷技术的发明、完善、使包装的设计,制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新的艺术流派与风格在欧洲层出不穷它们不但影响建筑,绘画与各种工艺的设计,也推动了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最典型的风格是,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特点是设计中强调装饰性、象征性。各种装饰纹样的运用十包装业增添了许多典雅秀美的纹理效果,极大丰富了设计的表现力。

1.2包装设计概述

包装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装设计材料、造型、印刷、视觉传送等诸多要素。包装设计除了要遵循平面设计的规律以外,还要反映出商品信息、产品形象等。一个成功的设计应能够准确反映商品的属性和档次,并且构思新颖,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包装除了具有防潮、防震、防污染等保护商品的功能外,也具有美化商品,提升商品档次,促进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作用。包装设计包括造型、结构和装潢三个方面的内容。

包装造型设计包装造型设计又称形体设计,大多指包装容器的造型。它运用美学原则,通过形态、色彩等因素的变化,将具有包装功能和外观美的包装容器造型,以视觉形式表现出来。包装容器必须能可靠地保护产品,必须有优良的外观,还需具有相适应的经济性等。包装结构设计。包装结构设计是从包装的保护性、方便性、复用性等基本功能和生产实际条件出发,依据科学原理对包装的外部和内部结构进行具体考虑而得到的设计。一个优良的结构设计,应当以有效地保护商品为首要功能;其次应考虑使用,携带、陈列、装运等的方便性;还要尽量考虑能重复利用,能显示内装物等功能。包装装潢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既是一门实用美术,又是一门工程技术,是工艺美术与工程技术的有机结合,并考虑市场学、消费经济学、消费心理学及其它学科。一个优秀的包装设计,是包装造型设计、结构设计、装潢设计三者有机地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包装设计的作用。色彩与包装物的照应关系应该通过外在的包装色彩能够揭示或者映照内在的包装物品谈起。使人一看外包装就能够基本上感知或者联想到内在的包装为何物。

第二章 包装设计与色彩

2.1色彩与民族的关系

色彩的民族欣赏习惯十分复杂。它依时代、地域而差异,或依个人判别而悬殊。各个国家、民族。由于社会背景、经济状况、生活条件、传统习惯、风俗人情和自然环境影响而形成了不同的色彩习俗。应了解各国、各地区对色彩的喜爱和禁忌,特别是进出口商品包装上的色彩处理应注意适合国情,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力。

2.2色彩与被包装物的照应关系

色彩与包装物的照应关系应该通过外在的包装色彩能够揭示或者映照内在的包装物品谈起。使人一看外包装就能够基本上感知或者联想到内在的包装为何物。就如在人们看到咖啡色的时候自然的会想到咖啡,引起人们喝咖啡的欲望。(1)从行业上讲,食品类正常的用色其主色调鹅黄、粉红来表述这样给人以温暖和亲近之感。日用化妆品类正常用色其主色调多以玫瑰色、粉白色、淡绿色、浅兰色、深咖啡色为多,以突出温馨典雅之情致,服装鞋帽类多以深绿色、深兰色、咖啡色或灰色为多,以突出沉稳典雅之美感。(2)从性能特征上,单就食品而言,蛋糕点心类多用金色、黄色、浅黄色给人以香味袭人之印象;茶、啤酒类等饮料多用红色或绿色类,象征着茶的浓郁与芳香;蕃茄汁、苹果汁多用红色,集中表明着该物品的自然属性。

2.3色彩与象征性及心理效应的关系

受到观察者年龄、性别、性格、文化、教养、职业、民族、宗教、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另外,长时期以来通过人们的习惯造成的色彩固定模式,使得一些色彩感觉在人们心中已成为永恒。我们可以从色彩的联想及情感表现来分析色彩造成的不同心理感受以及色彩的象征涵义。首先,色彩的联想有具象和抽象和共象三种:

(1)具象联想: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会联想到自然界、生活中某些相关的事物。比如说看到白色想到白云看到红色想到红旗。一般来说,儿童多具有具像联想。

(2)抽象联想: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会联想到理智、高贵等某些抽象概念。比如说看到白色联想到纯洁、神圣。一般成年人较多抽象联想。

(3)共感联想: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而引起其它领域的感觉。比如说味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联想。比如说人们看到红色会联想到甜、辣的味道,烫的触觉、呛人的嗅觉等。

第三章 思想整合设计

3.1厚积薄发

色彩在设计中占很大的分量。当然,这也是需要平时的积累和运用。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的语言,在以后的设计中要掌握这些语言。使自己的作品更有道理和说服力。无论做什么设计都要有说服力这是最近基础的要求。

总之,色彩与包装设计的完美结合。才能做出新颖、漂亮、有道理的设计。

结论

从最早的包装设计就对色彩要求很高。包装设计的每个颜色都是有规律的。不同的颜色充当的脚色也不同。

作为设计者要堕时掌握现代市场的信息研究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密切注意国度、地区不断变化的流行色。及时发现契机,使设计色彩能诱导消费者,体现超潮流、超时代的意识。还要有本专业所涉及的各学科知识,广开思路,在其它艺术中寻找灵感,开发色彩的源泉,扩大色彩的设计领域,从中寻找设计色彩的气氛、意境和情调。包装设计是将美术与艺术相结合,运用到产品的包装保护和美化方面,是含科学、艺术、材料、经济、心理、市场等综合要素的多功能的体现。包装设计的色彩作为给人第一视觉印象的艺术魅力,常常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

导师:宋魁友

参考文献

[1] 刘西利 包装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9

[2] 彭家秋 现代包装设计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6

[3] 君章伟 包装色彩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4

[4] 杨秋静 化妆品的包装设计《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5期

[5]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6] 马谋超、陆跃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7] 威廉・阿伦斯著.丁俊杰,程坪译.当代广告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1

[8] 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

[9]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

[10] 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1] 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12] 鲁开疆.视觉传达设计流程[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5

[13] 罗越.视觉传达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篇4

[关键词]节能环保;空调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149-01

在目前的形势下,空调的节能环保设计开始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据相关统计分析,空调电源能耗在家庭用电中占有60%的比例,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据20%的比例,随着各种装饰材料的使用,室内化学污染物含量也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需要广大技术人员加大力度研究节能与环保技术在空调结构中的应用。

1 节能环保空调概述

1.1 节能环保空调的使用范围

节能环保空调目前在四大产业中均有应用,①制造业:主要在纺织业、陶瓷制造行业、冶金行业及玻璃制造行业等行业中均有应用;②加工业:主要在食品行业、服装行业、印刷行业、电子产品制造行业等行业中均有应用;③文化娱乐产业:主要在电视、电影、唱片等行业中均有应用;④公用产业:在这一产业中的覆盖范围比较广泛,例如车站、商场、饭店及超市等领域中均有应用,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公用产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1.2 节能环保空调的工作原理

微电子控制器开始工作,将直流电流传送给半导体,半导体开始通电以后,冷端就开始制冷(最初等级的制冷),同时半导体发热端开始与溴化锂制冷器相连接,这时才真正开始制冷工作,溴化锂制冷器以吸收的形式进行制冷,从初级制冷逐渐转变为再次制冷,当制冷工作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水泵会对冷媒进行抽取,会形成散射状的水帘,这时将会制冷将会以蒸发方式存在,如果这时外界热空气与水帘接触,热空气温度将会下降,热空气中存在的杂质将会被除去。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热空气降温和外界空气湿度也存在直接的联系,如果外界空气存在较高的湿度值,那么在空气换热器的作用下热空气将会进行有效的降温。

2 空调结构节能环保设计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能耗也开始增加,在很多发达国家因为建筑能耗引起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已经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据40%以上的比例。在现阶段的建筑能耗中,主要能耗方式有采暖系统、照明系统及空调系统等,在这些能耗系统中空调系统则占据了30%~50%的比例,且这一数值还会逐渐升高,所以,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室内空气的舒适与清新,同时还要在空调运行过程中与时展潮流相适应,从而避免因为空调系统引起的能源消耗,这对节能建筑概念的贯彻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是建筑行业未来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技术人员对环保节能技术的不断研究,空调系统将会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3 节能环保空调的结构设计

3.1 半导体制冷设计

在半导体制冷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以下几方面问题加以考虑:首先,半导体制冷片的传热性能应得到加强,对于空调的正常运转来说半导体制冷片的传热性能起到了重要影响;其次,不能使水箱和半导体制冷片直接接触,最好可以将一个可以换热的器件放在水箱和制冷片之间;第三,半导体制冷片可以进行水冷散热,因为从价格上来说水冷器件比较便宜,其散热性能也相对较好一些;第四,溴化锂溶液和冷媒水经过水冷片的同时可以进行加热和制冷等工作;第五,半导体制冷片和水冷片之间连接的地方可以涂上一层硅胶,这主要是由于硅胶本身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有效降低其与外部空气换热的频率;第六,半导体制冷片冷端连接的是铝制已水冷板,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在进行已水冷板的设计时,可以将板上设计4个水道,并在上下部分分别设计两个水道,其中上部分的水道用来进水,下部分的水道则用来出水;第七,可以使半导体制冷系统的散热问题得到解决,因为半导体制冷片冷端连接使用了已水冷板,同时已水冷板又承担着进水与出水管道之间的连接,在水泵的影响下,液态水将会流入蒸发器中,且液态水会在蒸发器中变成气态的水,经过不断的循环以后,保证水的温度始终处于较低的状态中,这样就能保证半导体制冷系统的降温。

3.2 吸收式制冷设计

一般来说吸收式制冷模块主要由发生器、冷凝器及循环泵等部分组成。其设计原理为:半导体热端会不断的将热能传递给溴化锂溶液,在外界温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溴化锂溶液中的水将会被蒸发,这些水蒸气将会逐渐从溴化锂溶液中脱离出来,同时溴化锂溶液将会流入吸收器中,这时会在吸收器中融合一些水蒸气,这些水蒸气的气压并不高,在流经发生器会流入到冷凝器中,因为冷凝器中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会出现凝结变化,变成水。液态水在流经单方向旋转阀门(具有节流作用)时,压强会逐渐降低,进而流入到蒸发器中。在蒸发器的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将蒸发器内部设计成真空的状态,在真空的状态下水会沸腾,液态水将会重新变成气态,进入到吸收器中,这样一来实现了循环制冷的目的。

在吸收器中,溴化锂溶液吸收水蒸气时会出现一些浓度较低的溶液,在循环泵的作用下,这些溶液将会增加压强,并再次流入到发生器中,从而形成循环持续性的制冷效应。同时,用来降低溴化锂溶液温度的冷却水也可以实现循环利用,因为这些水主要来源于凉水箱,冷凝器、凉水箱和吸收器之间是互通的,因此凉水的热量将会被吸收器和冷凝器所吸收,这是为什么冷却水可以循环利用的原因。

吸收制冷设计中主要使用了溴化锂溶液制冷技术和水循环技术,实现了持续性的制冷,这种设计不仅有效节约了资源,同时也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性价比非常高,可以在更大范围中应用。

3.3 水帘蒸发制冷设计

水帘蒸发制冷主要利用了蒸发吸收热量的原理来实现制冷设计的目的,以满足广大群众降低温度的要求。具体来说,水帘蒸发制冷的设计原理为:冷媒流经过散射状水帘时,风机将会将风吹向机体外部,机体中的空气在经过水帘时,因为受到物理作用的影响,空气中的热量将会散失一部分,这样一来温度就会自然而然的下降。为了保证空气中吹出的空气是新鲜的,需要在空调结构设计过程中,保证空调在正常工作中有效利用负压,将室内的微尘和异味清除干净,这种空调结构设计非常环保,保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阐述了节能环保空调结构设计以及设计的原理和意义等,这种节能环保空调结构设计将冷却水制冷技术、水帘空气降温等技术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大大节约了资源,能源消耗也得到了减少,非常符合我国的节能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李红岩. 节能减排:践行图书馆“环保”责任――以郑州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为例[J]. 图书馆建设,2010,(12):3-5.

[2] 姜松. 应用环保节能的暖通空调系统对绿色建筑的影响思路分析[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21.

篇5

(一)包装设计的概述及包装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完整的包装设计包括包装结构设计、包装容器设计、包装视觉信息设计、标识及广告宣传设计。包装视觉信息设计主要是指文字设计、编排设计、图形设计、色彩设计、商标设计等组成的总体设计。商品包装不仅仅具有保护产品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审美需求的提高,商品包装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含义,也越来越被企业和消费者所重视。商品包装不仅是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有力手段,同时也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通过商品包装将商品的信息、企业形象准确、快速地传递给消费者。因此,设计师要更清楚商品包装的意义所在,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包装。要完成包装设计需要合理的设计程序,包装设计的基本程序就是设计师为了实现包装设计目的而对整个设计活动的策划安排。包装设计的程序包含下面几个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设计展开阶段以及设计完成阶段。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包装设计进行定位,定位方法有:品牌定位、产品定位、消费者定位。设计定位在包装设计中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准确的定位能够帮助商家大量销售商品。包装设计中的设计定位就是如何把握自身产品的特点,找到最能抓住消费者眼球的包装内容。

(二)包装设计的视觉传达要素

包装设计的视觉传达要素包括了商标元素、图形元素、文字元素。商标是指公司、企业、厂商、产品或服务等使用的具有商业行为的特殊标志。它象征企业的精神与面貌,是企业信誉及品质的保证,起着保护企业信誉,维护消费者利益,美化、宣传产品的作用。知名商标如同一种承诺和保证,成为创造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的基础。在包装设计中,商标是必不可少的设计元素。在画面中也起到一定的装饰审美作用,它一般被放置在主展示面上较醒目的位置。由于商品的种类多种多样,因此它的包装也是异彩纷呈的。面对不同类别的包装,统一要采用不同形式的图形语言加以表现。无论何种图形形式,都不外乎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两大类,其最终目的都是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商品信息,继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具象图形是对自然物象的直接描绘,它可以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它是真实、直接、写实地再现原有物象的特征,是有原型可循的一类图形。这类图形运用到包装装潢设计中是直观而一目了然的,它通过具体描绘的手法直接将内容物的形象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使人通过已有的经验即可识别商品的确切类别。依据表现手法和描绘手法不同,具象图形又可分为摄影和绘画两种。而抽象图形通常是指经过概括提取、人工雕琢的图形样式。在包装装潢的图形设计中,抽象图形大致可分为文字符号、几何形及偶发形。在商品包装上可以没有图形,但不可以没有文字。根据文字在包装设计中的功能作用,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品牌形象文字、广告宣传文字和功能说明文字。品牌形象文字包括品牌名称、商品品名、企业标识名称和企业名称。这些文字代表产品形象,一般被安排在主展示面上和较醒目的位置,要求精心设计使其富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涵与视觉表现力,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并产生好感。广告宣传文字一般也被安排在主展示面,但视觉表现力不能超过品牌名称,避免喧宾夺主。功能说明文字是商品的功能与使用内容的详细说明,其中有些文字是相关行业的标准和规定,具有强制性,不是由设计师和企业决定的。功能说明文字的内容主要有:产品用途、使用方法、功效、成分、重量、体积、型号、规格、保质期、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地址、电话、注意事项等。这些文字通常采用可读性较强的印刷字体,主要安排在包装侧面或背面,一般是在包装的次要位置。

二、包装设计的系列化

篇6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 安全检测 检测方法

1 计算机软件安全性的概述

1.1 探讨计算机软件安全性检测的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各种软件的应用完全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正因为人们的大范围大批量的使用软件,软件的安全性问题便显露出来,做好软件安全性方面的检测,对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对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检测的探讨也就存在了重要的意义。

1.2 计算机软件安全性检测的简单介绍

计算机软件安全性检测的工作时开发软件的关键所在,只有经过了检测才能保证软件的安全问世,能够检测出软件的问题所在,并能够及时的进行解决,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

1.3 计算机软件安全性检测的特点和分类

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检测的是检测该软件是否能够实现设计软件之前的预期的效果。主要包括安全功能测试、渗透测试和验证测试。安全性的测试也是有着其与众不同的特殊性的,因为软件的安全测试存在这样一个特点,如果是软件自身的缺陷可能只会影响一小部分使用该软件的用户的使用,但是如果是软件的安全性存在了问题,那么这对使用软甲的用户的影响是十分大的,并且会影响很大一部分的用户。它强调的是软件不被授权的用户,不能访问的数据,而不是需求不定的。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检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安全功能的检测,另一类是安全漏洞的检测。前一种是要求有安全的说明,是否与需求一致,另一类则是从黑客、病毒等攻击性的角度来说的,主要以发现软件的漏洞为主,并进行修补。

2 计算机软件安全性检测的工具

安全性检测工具根据检测对象分类课分为主机安全检测工具、应用安全监测工具网络安全检测工具,但是由于这类的方法分类不够细化,且分类可以有不同种的分法,本文主要按照不同的检测功能进行分类,可分为源代码分析器、字节码扫描器、二进制代码扫描器、数据库脆弱性扫描器、网络漏洞扫描器、Web 应用漏洞扫描器、Web 服务扫描器、动态分析工具、配置分析工具、需求验证工具、设计模型验证工具。这些就是在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中所用到的工具。

3 计算机软件安全性检测的方法

计算机软件安全性检测主要分为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

(1)静态检测方法。是指不执行代码的情况下对所开发的软件进行检测的过程,就是利用分析技术对所输入代码进行分析,向用户提交分析结果,通过报告显示出所存在的问题,并对结果检查,进行处理。这种方法通常能够对软件的根本性问题提早发现并解决。通常静态的检测方法检测出来都是误报和漏报的现象。

(2)形式化的安全检测。形式化的安全检测,是确立要检测软件的数学模型,通过形式规则来说明该软件所提供的形式化的语言规格。比较常用的检测语言有基于模型的语言和基于有限状态的语言,以及基于行为的语言。

(3)模型方面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对索要检测的软件的结构和其行为进行建模,生承诺建模的测试方案,再生成测试的用例进行安全性的检测。现在主要应用的软件测试模型为UML模型。

(4)模糊的检测手段。传统的模糊检测就是根据黑盒测试的随机测试方法,通过将随机的变异正常的程序输入来进行检测,以发现软件程序中所存在的安全方面的漏洞。现在,基于白盒测试的模糊检测手段逐渐被应用到实际的软件检测方法中,利用白盒测试的模糊检测手段结合了动态的测试用例,要先输入正常的输入运行待测的程序,在执行检测的过程中,再加入不同的约束,检测软件程序的运行。

(5)语法检测方法。通过对要检测的软件的功能接口的语法生成的测试来进行的语法测试,通过这种语法输入的方式,可以检测出所开发的软件当输入不同的输入形式的时候的反映状态。这种方法一般是对软甲接口的语言进行识别和定义的。

(6)故障注入的安全性检测方法。利用分析树和故障树的最小割集进行检测的。简单点讲就是通过故障树分析法用系统不该出现的作为顶事项,再寻找可能导致事项发生的中间事项,底事项,并其连接,形成故障树。这种检测软件的方法可以提高检测的效率,是比较全面的检测方法。

(7)属性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就是在确定了软件的安全编程的规则的前提下,将所确定好饿规则作为安全属性进行检测,验证系统软件程序的代码是否合理有效。这种检测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分析安全漏洞可扩展及交互性。

当然,除了这些方法外,软件的安全性检测方法还多许多,也都有其自身的优势,想要做好软件安全性方面的检测就一定熟练的掌握这些检测方法。

4 计算机软件安全性检测注意事项

在进行软件安全性检测的时候,有几点需要注意的方面需要了解一下:第一,在对所开发的软件进行检测的时候要对检测的软件有相应的了解,选择合适的安全性检测手段。第二,在对计算机软件安全性检测的同时,对系统、需求、代码以及软件结构设计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需要的情况下要进行仿真环境并利用分析工具进行帮助分析检测。

5 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软件安全性检测的探讨,认识到软件的安全性在软件的安全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分量,安全性的检测是检测其安全性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检测的特点、工具、分类、方法及注意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对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检测的分类有了统筹的分析概括,了解了再安全检测方面这些检测方法各自的优势,知道了软件安全性的检测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方位的的检测才能得到一个安全性过关的计算机软件。同时也明确了计算机软件的重要性,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会加倍重视这部分。

参考文献

[1]郭瑞杰,宫云战,杨朝红.软件安全性测试技术研究[A].第三届全国软件测试会议与移动计算、栅格、智能化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9.

[2]刘述景.基于Web应用系统的软件测试[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3]王宁.信息系统安全性评估的研究和评估系统的设计[J].科技导报,2005(06).

篇7

【关键词】 物联网 体系结构 技术核心

物联网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它是物物相联的网络,对其更加深入的理解就是它是一项使物品智能化联系起来的技术手段,总之,它一项赋予物品“身份”并能结合物品身份收集相关资料,在相应平台上为管理者提供更加可靠、即时的反映物品信息,使管理者的操作有更加科学、可靠的依据。同时实现了物品控制与网络的结合,是远程遥控成为随时随地的一种简便行为,丰富了人类生活的同时,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智能服务和智能选择,目前,该技术已成为我国核心发展的科学技术之一,将推动我国科技、经济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更快速发展。

一、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1、物联网的发展。上世纪末,人们提出了将所有商品连接起来的畅想,并开始付诸于实施,这就是物联网发展的雏形,人们利用射频识别、信息传感设备等技术手段,给物品贴上一个特殊的“标签”通过对“标签”的智能化识别,实现对物品的远距离遥控管理。2005年,是物联网发展的一个转折,在提出创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的同时,物联网的概念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应用。结合物联网的发展,当前物联网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物联网是一个信息交换的合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管理者、经营者、研究者实现了对各种信息的共享、交换等行为,拉近了人与人、人与物的距离,使人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第二,物联网还处于正起步阶段,广大人民尚未形成普遍的消费模式,当前的物联网的发展还处于探究、尝试阶段,并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第三,人们对“物联网”的概念还很模糊,只简单的将其看成网络的扩展和延伸,对于物联网发展的真实意义还不太清楚,对于身边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系统还不能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更是茫然。第四,物联网的发展有一个美好的前景,在不久的将来物联网会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全面的便捷、安全、智能的服务。

2、结合实例探讨物联网的存在状态。物联网的实质就是给物品装上“大脑”,让其有思考功能,在一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internet、广播电视网等给相关者提出警告或建议等。例如将鞋子与物联网连接,穿鞋者的举动就能一目了然,屏幕会显示穿鞋者的位置,如遇到电池量低或穿鞋者走出制定区域,鞋子会自动发送文本信息,这一技术可应用到老年痴呆患者人群中。由上可见,第一,连接在物联网上的物品,必须有信息接受和发送的某些装置,例如通过传感器、二维码等将物品的状态信息、周围环境信息等进行编辑和发送。换而言之,就是每一个接入物联网的物品都有其无限控制模块,通过该模块的应用,信息、传输指令。第二,物联网需要一定的网络支持,才能确保信息的传输和交流。例如,智能家居中,通过计算机平台控制洗衣机、空调、热水器等家电,需要通过互联网或手机网络的支持才能实现。第三,物联网需要输出、输入控制终端的支持,例如电脑、手机等等,进行终端行为,实现人对物联网的利用。例如,智能家居中,将无线的控制模块嵌入传统的开关和插座,再将其与网络相连,在此情况下并不能实现对空调、电视、热水器等家用电器的控制,还需要接入一个控制界面,用以实现对物联网内物体的控制,达到只要有网络,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遥控物联网内的物品。

3、物联网的需求分析。在物联网形成中,需要具备三个能力,即物联网的三个层次,第一,具有感知能力的感知层,就是对空间环境、物品状态等的全面感知,相当于人的听觉、视觉等感官,这一能力通常通过传感器、二维码、嵌如晶片等实现,用于收集物体信息、用户位置、物体周围环境信息等,是物联网形成的基础。第二,具有可靠传递能力的网络层,物联网这一能力的体现需要借助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环境,主要用于数据的传输与交换。这一层次相当人的神经系统,将感知到的信息传入大脑,再由大脑做出决策。第三,具有智能处理的应用层,这一层次将物联网应用的效益充分的显示出来,使人们直观的看到物联网的方便、快捷、智能等,也被称为输出、输入控制终端,通过远程遥控实现对物联网上物品的控制、应用,以体现物联网的高效率、智能化。可见其实质是结合人的行为,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判断,大脑发出指令,执行后所呈现的后果。总之,物联网是未来消防的主流趋势,其技术已走在市场需求前面,其发展只是个时间问题。

4、物联网的未来发展。在物联网环境下,将自己需要购物的清单发到商店,当你走进商店时,会领到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就像一个专职的服务人员,将你引领到你需要的商品位置,而无需你在货架前徘徊、寻找;将冰箱与物联网相连,冰箱里的食物、饮料等就会受到监控,如有食物即将过期就物联网接点就会生成文本信息通过网络对你进行提示,如有缺少商品就会在你去超市时对你进行提示,方便了你的购物和选择;当你走进服装店时,物联网系统会依据你的身高、喜好等显示适合你的促销信息,是你快速、准确、满意的达到购物目的。总之,物联网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为人类提供了便捷、周到、全面的智能化服务,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物联网能更好的协调人们出行的冲突等问题,协调大众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使每个人都能达到较理想的生活要求。

二、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1、物联网体系结构概述。物联网的主体结构包括数据面、控制面、知识面、和管理面,按其体系结构层次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在体系结构中,管理面负责对其他三个结构层面的控制、协调和管理,一方面,确保控制面与知识面信息的互交畅通,提高控制面控制依据的可靠性、适当性;另一方面,为物联网提供信息处理的自主能力,促进物联网智能化的实现。数据面主要负责数据的收集、分组和传递,例如智能家居中,数据面主要负责对物品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类,包含各类联入物联网的家电、器具等以及计算机平台,通过计算机对物体物理世界的感知能力收集物体所处环境信息及物体本身信息,再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组、整理,让后通过网络进行传递。控制面主要工作是信息的发送、配置和报文,通过对发送文本的分析来确定操作。知识面可为整个网络信息的完整视图,提高了物联网信息传输的直接性、直观性,更有利于人们对网络系统知识的识别,提高了人对于物联网中物品的适应控制能力,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2、以基于物联网环境下的物流为例分析物联网体系结构。物联网在现在社会中的应用逐渐得到了发展,特别是物流领域,已形成了动态的物品监控体系。物品进入物流环节时会获得一个物品电子代码,这个电子代码就是物品的身份标识,结合全球定位系统等,这个物品的储藏、转运等等都在监控之中,即使中转过程中,也可以结合物品的电子代码进行自动挑拣、分类,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这是物联网数据面的具体存在形态,通过数据面对物流物品进行储存、运输等,其标识可通过阅读器读取,这一标识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统一的,电子电子标签内储存着信息读取装置,用以读取、识别物品的状态等等,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物品的具置及状态。物联网知识面可拓宽物流的智能化,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人的更好交流,确保物流过程的安全、高效。控制面从中协调各部分应用,实现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流,在信息互交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乃至多方的共赢。

3、体系结构原则。在物联网应用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应用领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智能家居体系和智能物流体系两者最大的差别就是静态和动态之别,在物联网体系结构设计时需考虑应用区别,结合物联网接点类型的不同实施多样性原则,以降低物联网体系结构成本,提高物联网应用效率。其次,满足物联网对不同时间、空间和能源等方面的需求,注重物联网时空性特征,充分的利用遍布全球的网络资源建设强大的物联网体系结构。再次,是实现网络的畅通、平滑、稳定连接,以体现物联网的便捷、快速、高效、智能的特点。此外,要重视物联网连接的安全性、坚固性,一方面,防止外来攻击对用户信息的窃取、串改等行为;另一方面做好网络的坚固性、可靠性维护,避免物联网中各类感知信息的丢失、损坏等等。总之,物联网的核心就是确保各类物品相关信息的收集、分类、传输和交换、利用,其体系结构可结合应用目的灵活设计。

三、物联网的核心技术研究

3.1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包括传感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无限通信技术等,其中传感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的三大技术之一,它包括信息的识别、提取、检测等技术,相当于人的感官系统,其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实现了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目的。信息网络技术是物联网的又一核心技术,现阶段的技术应用种类较多,常见的有微机电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信息汇聚技术等。微机电系统是一项将集成电路、微米技术等集合而成的微型传感器技术,这项技术可用于信号控制、电路控制、接口控制等,是信息采集层技术与信息网络技术的一个衔接。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被大家广为熟知,该技术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将网络对于物品的感知扩展到移动过程当中,可随时随地采集、传输物品信息,是基于物联网体系的智能化物流的核心技术之一。此外,信息汇聚技术、无线网络传感器网络技术、Wi-Fi信息汇总层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是为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服务的,目的在于将感知层收集到信息进行有效的传输和应用,为管理层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提升管理层人员对物品的控制、管理效果。

3.2物联网核心技术研究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就是实现人机信息交换、人人信息交换、物物信息交换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对物品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传输、分析等一些列的处理、应用行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特点可归纳为三点,第一,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认知,通过认知能反映出物品的特点、应用范围、环境等等;第二,依托网络技术的延伸和拓展实现随时随地的物品检测、物品控制等行为,为人类的生活、工作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服务;第三,以应用目的为最终目的,综合利用信息收集、分类、传输等技术,实现对物品的定位、识别、控制、管理等行为,确保物品更高效的以人的意志发生改变,更好的为人的工作、生活服务。

四、结语

物联网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智能的网络系统,其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法想象的便捷、智能生活,当前,这一技术还处于研究、发展的初期,但其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已非常明显,结合信息科技的发展前景,这一技术势必会给人类带来一个智能的、联通的生存空间,使人类的生活质量得到更迅速的提高,使人人都能感受到现代科技带给人类生活的便捷、智能和高效。

参 考 文 献

[1]江代有,物联网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及面临问题[J],电子设计工程,2012(04):143-145

[2]刘歌,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探讨[J],科学之友:下旬,2011(03):3-4

[3]张洁,浅析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07):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