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智慧课堂进行教学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使用智慧课堂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使用智慧课堂进行教学

篇1

一、语言要亲切。师生关系要和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也会喜欢他上的课。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由于其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缺乏趣味性。极少数调皮捣蛋,生性好动的学生往往坐不住,这势必影响教师的心情。如果采用粗暴的态度,对其用挖苦讽刺恶毒的语言“你就是笨猪一个,少娘老子教的,你们这种人今后就是社会的渣滓、败类・・・・・・”结果不仅不能制止他们,反而让他们更加变本加厉,对抗老师,顶撞老师就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教师的责备批评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但如果老师“硬话软说”说得亲切些,把说教话说成激励话,将不满话说成提醒话,将警告话说成劝慰话,学生反而会觉得愧疚,增加了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也就提高了教师的威信。

教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教师主要通过语言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有效的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效的教学语言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学生的不满和反感。教育学生靠的不是坚如磐石的武力,而是亲和似水的智慧。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和谐师生关系,请从亲切的“和风细雨”似的语言开始吧!

二、语言要幽默,调动课堂气氛

幽默是一种语言艺术,是教师的信心、智慧与才华的集中体现。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的演绎,古板的灌输变成灵活的推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受到启迪。正如徐懋庸所说“非但而可笑,并且令人深思。”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用恰当的诙谐有趣单位语言手段来表现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本质,激发学生的愉,学生在欣赏玩味和笑声中得到情感的释放,在幻想中学到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正如前苏联教育家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重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三、语言要专业,突出学科特点

面对思想品德课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的概念,为了把课讲“活”,教师固然需要借助大量的笑话故事比喻来激活课堂,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要牢牢抓住本学科的学科术语,切莫顾此失彼,本末倒置。引用笑话、格言、警句、成语、诗歌之后,一定要回到说明的政治观点,理论内容上来。教师应准确无误地使用概念,恰如其分地遣词造句,科学逻辑地传道授业,令人信服的答疑解惑。要反复锤炼自己的语言,以科学性、规范性为前提,从而准确地传达教学内容信息。教师要寓理于例,以理为主,讲观点为主,举事例是次。

四、语言要简洁,抓牢学生心理

篇2

教研组是指以同学科教师为单位,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发展,采取一定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研究的组织。教师作为一种特定的职业,其发展的关键是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的不断丰富和提升,因此公开课和观、评课一直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多年来对教师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弊端,诸如公开课主要是用于经验推广,往往也被称之为“示范课”等,不主要用于研究问题;听课过程中捕捉的信息相对分散,没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聚焦点;评课主要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和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止于评论,没有实践改进的环节,不能填补“知”与“行”之间的鸿沟,疏于知行合一。课例研修中的上课主要是用于研究问题,教师带着特定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而深入课堂进行观察,观察之后的研讨功能是诊断和研究问题,在反思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后行为跟进。笔者目前在组织某课题研究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教研组建设过程中采用课例研修这种草根化的教学研究模式,有利于推动教师去关注课堂教学中潜在的问题,在研修中经历观点交锋,在思想碰撞中达成共识,促使教研组在持续的反思和实践中走向“和而不同”的学习共同体。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组建团队,共同反思

走向“和而不同”的学习共同体,首先需要组建一支成员各具特点、优势互补的团队,这是有效组织教研活动的源头活水。笔者在组建研究团队时,充分考虑到成员内部结构的优化组合,以教研组内不同特点的一线教师作为课题研究的主体,同时还邀请学校校长的加盟,以及课程专家(学科教研员)作为研究顾问。实践证明,这支团队在研究过程中成员之间注重协作,经验分享与互助是贯彻始终的。学校领导的参与在保障团队研究时间和研究顺畅进行方面起着重要的行政支持作用;课程专家有深厚的理论积累和对教学本质的深刻把握,在团队研修中为一线教师提供理念指导和专业支持;一线教师在研修中和课程专家共同反思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然后行为跟进实现理论和行为的结合。研修过程中多方人员的互助合作,为教师搭建合作交流和共同反思的平台,让教师在和谐的氛围中、兼收并蓄,最终形成一种“和而不同”的新型教研文化。

课例研修在系统开展的过程中,课程专家与一线教师的合作一般会经历一个纵向发展过程。最初,专家对研修活动主要起指导作用,这种指导包括课程理论指导、研修技能指导和学科专业指导。随着研修活动的深入和持续开展,专家的指导作用不断淡化,而促进和合作作用则不断增强。专家和教师共同确定研修主题,形成研修方案,专家提供教学设计的指导意见,教师负责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在多次课堂教学和建构性反思中探寻弥合理念与现实差距的有效途径。在此阶段,专家从理论层面走向教学实践,教师从实践层面走向理论提升,理论与实践不断交互作用,双方在互补中实现共同发展。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三次实践,两次反思

“三次实践,两次反思”的研修模式,是指研修团队确定研修主题、形成研修方案以后,选择一个课例进行教学设计,指定一位教师负责实施课堂教学,研修团队分工合作进入课堂观察,并在课堂观察之后进行反思研讨,探寻理念与现实的差距,提出行为改进的方案之后,授课教师再度进入课堂,实践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整个过程包括第一次课堂教学以及两次反思研讨后的行为跟进。“三次实践,两次反思”之后还要对课堂教学和研修活动做一个综合性评价,对研修主题的目标达成度做一个整体评估。这种研修模式有利于教师将他人的经验扩充进自身的经验范围,关注自身与他人的差距,避免狭隘的经验主义。笔者在2012年11月的一次研修活动中,团队确定了“高中政治课生活化课堂研究”的研修主题和“文化创新的途径”研修课例。通过集体讨论形成研修方案后,采用“三次行动,两次反思”的研修模式开展研究,探讨和实践如何使用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如何通过舞蹈《云南映象》的创作历程,探究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如何通过欣赏苏州市歌《苏州好风光》和了解市歌的创作过程,探究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如何通过讨论、分析《中国好声音》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得出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非常感兴趣,课堂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也表明,将研讨过程中获得的建构性反思成果再次付诸于课堂的过程是跨越理论与实践鸿沟的有效途径,是使教师将建构性反思真正内化、获得专业成长的必经过程,为研修团队获得实践智慧提供了厚重积淀。这是一个的过程,教研组在的合作中走向“和而不同”的学习共同体。

在“三次实践、两次反思”的研修过程中,为保证研修活动的有效性,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一,在教学设计中,要围绕研修主题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保证研修活动不偏离主题;授课教师在三次实践中都要提供规范的教学设计,以利于团队通过教师的变化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教师成长的规律。第二,在研讨反思环节,也要紧紧围绕研修主题,把课例作为载体,作为探寻问题解决的平台;在群体中形成一种和谐的反思氛围,注重思想和思想之间的交换,不要把他人或集体的观念强加于人,这样才能创造出一种和而不同的教师关系。第三,有时经过三次实践和两次反思之后,没有获得有效的策略解决所要研修的主题,此时第三次实践就不应成为研修活动的终点,可以进行第四次实践或者采用说课的方式继续研究。第四,综合性评价应包含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师进步的评价,对研修团队获得收获的评价等。

三、采菊悠然见南山:交流总结,理论提升

经历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积淀后,研修团队进入交流总结、理论提升阶段,教师以教育者、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多重身份,在研修过程中享受着提升教育理念的乐趣、获得新知与技能的喜悦,以及教学相长的益处。当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就会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更为敏感。课例研修提升了教师的反思能力,使教师在实践中形成和检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弥合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进一步了解教育教学规律的复杂性,形成一系列研修成果,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智慧。研修成果是研修团队长期在教学反思与实践中慢慢积淀出来的经验总结和理性升华,是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提供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有效资源。成果种类可以分为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两类。阶段成果包括行为跟进的教学设计,课件、课堂实录,群体反思记录集等;最终成果包括课例研修报告、教师科研论文论著等。阶段成果具有单一性和记录性,最终成果则是研修团队对阶段成果加工和提炼后进行的重新建构和理性升华,具有综合性和提升性。笔者所在的研修团队在平均每月一次的研修活动中,形成了多篇课题研修报告上传至校园网资源共享;随着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市和跨省范围内开课均获得好评;教师的理论水平不断提升,一年来有多篇在各类期刊上。

篇3

一、导学案的含义与重要性

“导学案”即“导学方案”, 它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积极的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它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也是英语备课组全体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导学案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所重视的不是教师如何教,而是更关注学生如何学。 以“学案”教学为依托, 给学生提供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每个学生都是参与者,都是课堂的小主人、小老师, 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实、有成就感,不仅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也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渐进性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要面向全体,由浅入深。预习导学环节既要有基础题,也要有经过预习、动脑之后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逐渐养成良好的主动预习的习惯。

2.针对性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了解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所以,预习题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点所在。

3.趣味性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在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要有一定的启迪性,尤其是问题的设置不能死板,要多设置一些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预习题型可以是连线、猜意、填空、纵横字谜游戏等。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这样预习效果会更好。

4.实践性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要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检查。预习题目的设计最好能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得以检测, 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也才会重视,预习才会更有效。

5.减负性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不能太繁冗拖沓,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提高课堂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减轻教师、学生负担,而不是给学生加一本习题集。

三、导学案的课型设计与要求

每个单元根据教材内容分成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写作课、练习课及测试课。

听说课:主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一)通过对话材料为阅读课提供背景素材。(二)通过对话材料训练学生听懂各种场合下英美人士的交谈。(三)通过对话材料,训练学生在与对话相同场合下怎么与英美人士交流。基于以上目标,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求学生能听懂与本课对话相同或相近的录音材料,并在课堂上进行模仿表演,也可以根据对话给出同样的场景,让学生进行交流。

阅读课: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编写导学案时, 主要想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背景资料,对如何导入课文,如何把握主题思想,理解文章细节等都提出了一定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再在课堂上交流,对某些主题和观点性问题要求学生写出读后感等小文章。

语法课:主要讲解本单元重点词及句型的用法,掌握专项语法,如被动语态专项及宾语从句专项等等,使学生有较强的语言基础知识功底。

写作课:主要是教授学生写作技巧与方法。导学案的设计要多采取图标式或流程图,也可根据每个单元阅读材料的内容及写作特点与风格,采取读写结合的微格技能训练方式,提供写作主题。

练习课:主要是在指导学生解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增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加一些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使用导学案的课堂组织形式

如果要使“导学案”模式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我认为重点是抓好课堂组织形式。

1.预习引导,明确任务

教师提前把编制好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 要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指出要完成的任务:教学目标、预习重难点及自我检测题。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对预设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

2.自主探究,排解疑难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预习目标和重难点,将个人获得的相关知识信息在小组内交流整合,自主排解疑难问题。如果还有不能理解的问题,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带领本组成员再次讨论并解决。

3.导学点拨,归纳整理

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同时,对每组提出的疑难问题给予适时引导点拨,各学生根据学习讨论的情况得出最后结论,然后再以笔记形式进行归纳整理,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重难点、疑点和易错点等知识。

4.成果展示,分层精练

每个小组派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展示练习题答案,教师要针对展示问题的解决办法予以探究,判断评价, 并对学生学习层次不同做适当的讲解和补充,然后再展示难易不同的提高题,教学生如何举一反三。

5.交流点评,总结促能

对于典型易错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点评讲解,同时组织各小组之间要进行学习成果交流。最后由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方法概括、总结规律、重点回顾等,使学生由表现性认识上升到深层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五、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1.课前自主学习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课前学生就要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大胆解答难题。如我们在学习译林版第二单元的Reading部分时, 让学生完成导学案的【Preview】部分的字词练习。而【Notes】部分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双语练习,对教材需要掌握的知识有一个了解, 明确自己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并把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疑问写下来,以便课堂上讨论解决。 【Practice】【Production】这两个环节让学生把他们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2.课堂讨论合作

课堂上可采取生生讨论,师生讨论等方案。 导学案内容也是分层次的。有些问题一个人无法解决时, 让同学们围绕导学案上的某个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因为教师是依据导学案进行备课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使用导学案时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堂上师生的对话合作, 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

因为教师是依据导学案进行备课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使用导学案时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堂上师生的对话合作,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

六、导学案的现实意义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导学案的作用便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导学案”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课中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新课标下的新教材中,如果充分利用“学案导学”来进行教学,一定会为英语课堂添光彩。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教育部

篇4

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现代教师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首先要确定学生为本的思想,对自身的工作本质、责任有深刻的认识。不能因为教育的对象基础差,没有学习兴趣等就在工作中应付了事。只有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支持下,教师才能在工作中推行素质教育,把发展人的智力,开发人的个性放在首位;才能不断寻求科学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才能全心全意地把知识、智慧、爱心奉献给学生。

2.互动了解,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离不开与学生的沟通。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许多学生缺乏的就是这种毅力。如果只从正面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而把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兴趣迁移到英语学习中则能事半功倍。比如,在交谈中笔者了解到许多学生很关注好莱坞大片,对许多明星津津乐道,就让学生看一些电影片段,当演员们的对话中出现了学生们熟悉的单词或句子时,他们就会跟着默念,在愉快的气氛中唤起学习英语的强烈欲望。课后组织学生讨论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时,许多学生在周记中表示,希望自己也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可见要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迁移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从不同方面进行教育创新。

3.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学生的一些消极心理或心理障碍常常与教师的影响有直接关系。所以,教师首先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在学生面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要将思考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传达给学生;并且要有宽容的心,宽容学生的过错,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例如,根据“人人动脑”的原则,在上课时提出不同的问题,安排不同的任务,使成绩上、中、下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尽量使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或者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做一些找生词、写词义的任务,使他们能较轻松地完成。在检查时,教师应多用鼓励性的话语,使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得到表扬。并且让上、中、下各层次学生共同组成学习小组,以小组形式进行对话表演、讨论、翻译,后进生能降低学习难度,优生能在帮助后进生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在检查小组学习成果时,对于优胜者予以鼓励,给认真完成任务的学生加分,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大大增强参与意识,也在老师的鼓励中增强自信心。

二、改善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1.降低难度,在渐进中掌握方法

笔者所教授的是五年制高职教材,在每个单元都有上百个生词,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短短两个星期之内掌握一个单元的生词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教会学生们查字典,使他们在预习中自己学会读单词,从字典的例句中了解单词如何使用。在课堂上,笔者减少对单词的板书,请学生们自己来做,并给主动者加分,这样预习工作做得好的学生就能从中感到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有时笔者故意写错一些单词,让学生们发现并纠正,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单词记忆的效果,感到很愉快。而对于学习词形的变化、词性的转换,笔者则要求学生根据字典结合以前所学内容进行比较、复习,使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起来,知识体系不断得到完善。久而久之,学生们由等着老师灌输知识,变成了自己主动去探索。

2.学以致用,在运用中提高能力

篇5

【关键词】政治学科 学习兴趣 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9-0122-0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必须强调实践性和开放性。从学生关注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而通过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的核心内容。实施兴趣教学不仅是按照《新课标》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而且还是教师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它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政治课教师首先要潜心挖掘政治课兴趣教学的素材。以下本人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列出了关于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以求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 情境教学法,使理性融于感性中

情境教学一直以来被教育者视为能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育史上源远流长。有人说:“无情境不教学,情境无处不在。”关于“情境”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第一,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提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情境能激发学生情智,情境能催动学生的灵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最佳学习状态。

第二,创设情境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自觉性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三,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创设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学科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学科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学习的目的——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语言渲染法,点燃学习热情

语言在政治课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兴趣的重要载体。政治课教学语言不同于文学语言。它不刻意追求辞藻华丽、韵味优美,他所追求的是准确、鲜明、生动、逻辑性和说服力。要在语言上挖掘兴趣的渊源,要求政治课教师有较深的语言功底,而且在备课过程中花一定的时间去推敲和揣摩。

例如,我在讲“企业的经营者应当具备的素质”时,没有照本宣科地从正面进行道德上的说教,而是列举了一个反例来说明这一问题:“冠生园”在中国月饼市场上原本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在2004年企业经营者由于一念之差把“陈年老馅”投入月饼生产。这一事件被媒体曝光后,企业形象一泻千里,市场销售额一落千丈,在市场竞争中一败涂地,自此企业一蹶不振,最后企业一命呜呼了。

当然我们还可以引用关联性强的出自诗词歌赋中的名言警句、名人名言、谚语、俗语、成语、歇后语等。例如,在讲“人在不同的社会立场上会形成不同的意识”时,教材已用了这样一首诗:“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与我们所分析的哲学原理关联性很强,也有一定的说服力,但仍觉得少了些趣味性。因此我讲课时引入了打油诗,以增强趣味性,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 活动教学法,做学习的主人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依据新课程理念,设计许多诸如小组讨论、小品表演、学生问答、模拟法庭、智力游戏、唇枪舌剑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教学内容的呈现与开展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在活动中提高。我们把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称之为教学方式活动化,其核心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实现在“做中学”、“玩中学”的目的。

常见的做法就是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主动探究和合作实践,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感悟,鼓励学生在参与活动、亲身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如运用幽默、漫画、笑话、相声小品等娱乐性、趣味性很强的素材,大量直接来源于生活现实的作品,就很能说明一些问题。并且它们和政治课教学相比,其他课程更有亲和力,但这又不等于说政治课堂就能随意引用这些艺术形式。在引用这些形式的素材时,一定要注意他们是否与所讲内容有较大的关联性,不能生拉硬拽。否则,只能引得同学们哈哈一笑,却对课堂内容不知所云。

例如,我们在讲授“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这一内容时,可以在课堂上放一段赵丽蓉和巩汉林演的《如此包装》。以此反例说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再如,我们在讲授“现象和本质的特征”时,可以借用下面这个笑话:据说阿Q国国王到阿A国访问。阿A国女王热情地款待了他。面对美酒佳肴,阿Q国国王不由得多吃了一些。进餐过程中突感内急,急匆匆地走进了厕所,这时他发现阿A国的厕所非常现代化。方便完后,按一下红色按钮,就会有一股接近体温的温水自动冲洗身体,再按一下黑色按钮,就会伸出一块非常柔软干燥的一次性毛巾自动地把身体擦干。阿Q国国王暗想:没想到在阿A国上厕所都是这么舒适,我们阿Q国也要建设现代化的厕所。第二年阿A国女王对阿Q国进行回访,阿Q国国王以同样的礼仪热情款待了她。碰巧的是阿A国女王也是一善啖者,因吃得过多,中途不得不去一次厕所。来到厕所,令阿A国女王吃惊的是阿Q国的厕所一年之间跨入了现代文明。她按照在阿A国上厕所的习惯,按了一下红按钮,然后按了一下黑按钮,她感到非常惬意。因阿A国女王有洁癖,她按了红钮按黑钮,按了黑钮按红钮……正在她乐此不疲的时候,突然马桶后面的一层隔板倒了下来,从里面走出一个干巴老头儿,一手拿着水管子,一手拿着干毛巾怒气冲冲地朝阿A国女王喊道:“你这死老太婆,你还有完没完”。

四 善于结合社会时事热点,全球化生活已展开

关心时政、关心社会发展是当代青年学生的共同特征。我们要潜心挖掘时事热点这种资源为政治课堂增添新鲜感。学生喜欢什么,关心什么,我们就用什么素材做课堂教学的佐料。比如很多同学喜欢足球,我们就用足球明星、足球名队的发展历程来说明辩证发展观。我们用足球比赛背后的经济利益来说明经济活动的无处不在,进而说明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我们用足球赛过程中“前锋”、“中场”、“后卫”的队员安排来说明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结构的变化也是一种量变。

五 信息化教学,3D时代总动员

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广大的中青年教师所青睐。它通过声、文、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刺激人的眼、耳等感官,从而大脑受到来自眼、耳等器官的信息流的叠加刺激,进而对所学内容形成较深的印象或较强的记忆,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需求,起到极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它利于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且可以增加信息总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用事实说话,实现超时空的信息再现,从而大大提高政治课教育的可信度。

篇6

一、明确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要求

新课程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明确通过该课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拓展哪些能力?培养什么情感?我认为,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师确定教学重心、明确教学主线、开展预设与生成的依据,而且是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丰富内心情感、提高自身素质的保证。当前的中学历史教育主要定位于公民教育,淡化阶级意识,注重文明史的教学。因此教学内容应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贴近社会生活,通过教学,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公民意识的培养。历史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 潜藏着厚重、深刻与哲理,其鲜活的学科知识本应该让历史课堂成为丰富多彩、趣味盎然,而且能够引起思想交融、心灵共鸣的“磁场”。但遗憾的是,历史课堂大多没有形成这样的“磁场”,历史课堂中普遍存在着思想贫乏,人文精神退化,怯于思考历史和叩问心灵的现象。在一些课堂热闹的表象下面,真正宝贵的东西却与我们擦肩而过,它就是本应贯穿于整个课堂的灵魂、思想,而医治的根本措施就是让思想的礼花纵情绽放历史课堂。如在讲述法国大革命前至1875年的政体变化过程中,出现几次共和国和几次帝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指出,三次共和国,两次帝国的交替出现,体现了法国走向共和的道路是艰难的(展示函数图像)。

从图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法国走向共和的历程是艰难的,历史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共和是历史的必然。我们试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曲折过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不妨用辛弃疾的一句词来概括: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样教师既抓住了课程标准要求又用思想把沉睡的知识点激活,赋予历史以现实和灵魂的思考,点燃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思潮奔腾,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正魅力。

二、合理使用教材,开阔教学视野

目前,我们有了新标准及依据新标准编写的四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和大象版),无疑是向构建新的教材体系和新的教材观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但可以明确地说,有了新教材,不等于有了新课程,更不等于有了新的课堂教学。因此,如何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便成为推进目前课程改革发展的关键一环。况且由许多经验丰富的专家精心编写的教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教材的处理仍然不可能完全适应接受能力、家庭背景各不相同的班级和学生。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尚有很多可供拓展的空间。这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尽情释放智慧,在教材与课程标准之间合理创造,在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对某些“原版”适当舍弃,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教”教材视教材为“圣明”,被动地围着教材转,不敢越教材半步。而用教材“教”,“教材”则走下神坛成为“范例”,教师不仅要解释教材,而且要以教材为“诱饵”,“钓”起学生思考的“鱼”,以教材为圆心,可以从内容、形式上向外延伸,不再局限于教材,教材从而成了一条知识之“舟”,一座能力之“桥”,一个心灵洗礼之“池”,用教材“教”便是一个动态、可延伸的过程。尤其在当前中学历史新课程的大教材观与新课程资源观下,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知识、思维和生活经验实际而对教材进行开发与整合可以弥补一些缺憾,开阔教学视野,演绎出精彩的课堂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坚持乐学原则,调动学生参与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精神王国的主宰,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课堂上的所谓理想境界是圆满完成教案,“死”的教案成了支配和制约“活”的教师与学生的工具,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只是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和“听众”,课堂没有了灵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精神活力才可能得到释放和生成,原本由老师控制的课堂才会变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一派盎然的生机。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中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凸显,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这样一加一就会远远大于二。为了使学生活动更加丰富有效,在必修二“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教学中我设计了“读图导史”“材料证史”等环节,把学生活动融入到对史实的探究、规律的探索和现实的延伸中。以“读图导史”为例,我出示了“木兰从军图”,并在旁边配上了《木兰辞》中的一句话:“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然后设问:(1)我们能从上述诗句中得到哪些历史信息?(2)木兰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把东西配齐?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明确:南北朝时期,“市”已经普遍存在,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各种商品都有固定的场所,说明当时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商业经济的发展深刻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这样的导入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合理选取史料,围绕史料拓展学生的思维是促使学生活动的有效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史料的功能,设计了“材料证史”环节,把艰涩、枯燥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转化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与视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中。

四、创新教学模式,强化能力培养

创新教学模式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善于选择和引入材料,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开展活动;用心设计教学,方法不能单一,而要多样组合,这样才能充分激活学生探究的热情,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1.创设情境要别开生面,疑窦丛生。

要精心创设具有新意、强烈刺激的历史情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促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探究的愿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有效途径是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如在讲授必修二《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唐都长安的坊市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假如你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你是唐都长安的一名市民。某天晚上你饿了,家里又没有你想吃的东西,你想去隔壁的小饭店吃夜宵,可不可以呢?为什么?”

2.问题要引人入胜,玄妙精微。

从貌似常规的历史现象中发掘深层含义,提炼出发人深省并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问题所及的知识范围和认知水平与学生实际相对应,让学生通过探究圆满地解决问题。充分关注发问的时机,精心策划问题的表达与呈现形式。对于问题的表达既要玄妙精微又要指向明确。如一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让中国大部分人知道了乔家大院,一部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让我们了解了晋商,了解了乔致庸恪守诚信、不断创业、实现着巨大的资金积累和财富滚动的过程。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第二代乔致庸,开始了金融业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这种与现实结合的情境,容易缩短与学生的思维距离,激发其主动探究的兴趣,这是历史教学有效性产生的关键。

3.诱导要启而有法、收放自如。

及时捕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适时予以指导和调控。恰到好处地点拨,为学生的深入思考和交流提供启示“阶梯”。鼓励学生多渠道、多视角、多层面地观察和认识历史,但绝不直接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必修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如果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盗了邻人的钱财,假如你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面对窃贼,你会怎样评价这一事件?

4.教学过程要随机调控、形散而神聚。

课堂上的多元互助不意味着任其发展,随意漫谈。要在学生难以深入之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要在学生认知发生偏离之时,机智地调整方向,聚焦主题;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使学习活动能够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得以顺畅进行,放得开、控得稳、收得拢;要及时矫正学生在知识、认知或方法方面的明显错误,并和风细雨地指出其错误的要害、根源,引导学生提供认知,领悟历史教育的真谛,完成课堂教学的最高责任——运用知识培养人。

五、积极主动反思,开创教改新路

历史教学反思就是历史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对教学过程和环节的思想和行为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和判断,使学生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师针对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理性思考,以寻找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活动不断趋于优化,从而达到较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1.通过教师书写教学后记进行教学反思。

这样既可以防止教师教育机智、教学感受的流失,又可以为今后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与鲜活的素材,完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把零散的教育之珠,穿成精美的教学之链。当然要写好教学后记,必须注意五个方面:及时性,要趁热打铁;恒久性,要锲而不舍;简约性,要言简意赅;探究性,要格物致知;上升性,要历练升华。如在教“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时,用“三个一”总结即一个中心:以欧洲为中心;一个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一个整体:人类由孤立分散走向一个整体。

2.教师通过书写教育案例进行教学反思。

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生动故事,但它又不是简单地记录故事,还要对故事进行精彩的点评。典型的教育案例,均源于对已发生故事的反思。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典型经历的机会,是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是教师理性的反思,使教师更能登高望远,把握好历史课堂教育的方向。

3.通过校本教研活动进行集体性教学反思。

篇7

    一、目前历史学科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误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课堂,能使广大学生在信息时代,从小懂得学习和利用计算机或互联网络来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为他们通向未来的社会铺路、架桥。在多媒体化时代的今天,合理应用计算机,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人--机优势互补,教学过程情景化等有利条件,寓教于乐,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意志,培养适合当代社会需求的人才。

    但是,目前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过分讲求形式,盲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倾向。笔者曾经观摩过一些历史教学使用现代化技术的示范课,在感叹青年教师的才华,扎实的基本功,孜孜不倦地努力学习和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的同时,也常常为一支粉笔,几张幻灯片就能解决的问题,而要化费几倍甚至于几十倍的精力去制作或请人代制多媒体课件而感到叹息。教学示范课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好平时的每一堂"家常课",如此化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这在平时日常教学中是根本办不到的。现代教育媒体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教师这一主体。也就是说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教师与现代教育媒体的关系的实质是人驾驭物,发挥物的作用优势而服务于人。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优势

    (1)优化历史教学课程设计

    现在常见的教学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这种课程强调让学生受到本学科思想和方法熏陶,认识本学科的知识结构,达到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迁移和运用。但这种课程设计容易割裂历史学科跟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它不易适应现代社会科学发展中的综合、交叉和渗透的趋势,也难以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中诸多因素的内在联系。为了克服学科中心设计产生的分科知识割裂的缺陷,避免历史知识的抽象化倾向,多媒体教学可根据教材需要和学生实际,随时引入时事政治实况及观点、自然界的变化现象,甚至是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等,使各科知识融合贯通,直观自然又方便快捷,这可大大丰富教材内容,使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尽可能地完善,历史课程设计更加优化,同时也增强历史教学的社会性、时代性和综合性。

    (2)优化历史课的教学模式

    传统授课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依靠阅读教材、讲解教材、提问回答等进行。基本形式是:教师    讲解教材   板书结构    学生

    回答问题  反馈信息

    这种沿袭了数千年的教学模式,固然有它的长处,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模式,但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弊端。历史是一本生动的、活的教材,仅靠讲述是想象不到气势恢宏的历史场面和美妙绝伦的艺术珍品的,而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则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能形象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身临其境,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它既增强了历史的可信性,缩短了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又能启发思维,促进理解。它还可根据教材需要使声像并茂的历史画面多次重复,营造出课堂的历史氛围,同时渗透德育和美育,陶冶情操。它表现力丰富,信息呈现性强,能显着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从“教师——学生”变为“             ”的关系,这不仅增加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从而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性。

    (3)优化问题设计

    传统历史教学在课堂上很难通过图片、录像等生动直观的教具来启发学生,多媒体教学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创设多种形式,更为逼真的问题情景,它既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精心剪辑过的录像、图片进行思考,也可以通过录像、图片引出问题进行思考,达到知识迁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快捷、方便的特点,选用典型的史料,当堂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这种形象、直观、快捷都是传统历史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4)优化历史资料的积累和储存

    利用计算机建立教案库、试题库。它可集中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并可不断地补充、增改,随时可用。计算机按一定的要求编排的教案、试题条理清晰,可节省很多整理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完善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如可用绘图软件进行历史地图绘制,还可用屏幕拷贝(Print Screen)等工具剪切珍贵历史镜头并分门别类,以作为资料保存,使图表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

    三、让历史教学迈入多媒体时代

篇8

关键词 听课准备 记录 教学亮点 教学特色

俗话说得好“倾听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位老师在走上讲台前都有听课的经历,听课不单是教师必修的课程,教学经验的延伸,也是教师们互相学习、共同交流,共同发展的平台。通过听课,我们可以学习先进教师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更好的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改的深入。同时,公开课、观摩课凝聚了执教教师的智慧与心血。优秀英语教师的公开课、观摩课,常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精巧的结构安排、热烈的课堂气氛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听课的其他教师深受启迪,为英语教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与导向作用。那英语教师怎样才能听好一节英语课呢?

1 准备

听课前要计划好听谁的课,这位教师有什么特点,从中学到什么;要准备好授课教师使用的教材课本,要了解教学内容,熟悉本节课的重难点,了解与上一节课的联系,在教材中的位置。

比如,在《Charlie Chaplin》教学时,为了增强听课效果,为学习英语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学生要做好预习,先是阅读课文,进而对教学内容有一定认知,再利用网络搜集与其相关的内容,如卓别林所演的电影City Lights和the Rush GoldD等,通过观看进行对人物有所了解。此外,为了对有关语法知识有所了解,那么,也要查询资料对语法知识进行研究,以便在课堂听讲过程中对语文知识有深层次的认知,也促进能够听好一节英语课。

同时,学生在听课前准备期间,也要将所学习的内容与上节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做好二者的衔接。在准备时,将有关内容记录在本子上,使得听课前的计划更加完善。

此外,教师为了提升听英语教学质量,也要制定计划,不但对教学内容予以深入探究,使得听课流程更加系统化,而且还要了解该班学生的基本状况,如果能在心里先设计好一个教案,在听课时与授课教师的授课过程相互比较,效果会更好。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时,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生听好一节英语课创造有利条件,那么,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听课前的准备,从而为英语教学与学习的顺利进行发挥主要作用。

2 记录

听课时教师要高度集中精力,在大脑保持积极思维的状态下做好记录,从而增强英语听课效果。

2.1 记好课前几分钟的组织教学

在英语听课过程中,要学习教师的比较好的教学方法,进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标。在英语教听课期间,记录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为了在听课中汲取别人的经验,必须将听课内容记录下来,进而掌握丰富的英语知识与技巧等。在听课期间,听课教师要集中注意力,达到认真、专心听课的效果。同时,授课教师为了确保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一定要做好组织教学工作,为其专心听课营造有利条件。通常情况下,每位教师都具备其组织教学方法,所以在英语听课时,需要将课前几分钟的组织教学记录下来,学习其他教师的有效方法。总之,为了通过实施组织教学,对英语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听好一节英语的前提。

因此,组织教学做得好,就能为这节课增添色彩。很多教都有自己的组织教学方法,必须得记好。有一位老师我多次听了他的课,他的组织教学环节特棒,他利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些英语笑话、英语故事、英语绕口令、英语脑筋急转弯等一些课外知识,如:Who is closer to you, your mother or father? Mother is closer, because father is farther. What’s the smallest room in the world? ( A mushroom) 以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

2.2 记录好教学过程

听课中我们最关注的重点是教学过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由教学环节、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等构成。其中我们不仅要观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如何去粗取精,或着迭荡起伏的,同时,低调而不奢华的教学设计、简单实用的启蒙手法、新颖的细节表现,应该也是我们的记录对象。这为我们如何分析、思考及评课积累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因此,在实际英语教学期间,师生要将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记录下来,以便在课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此外,在对教学过程进行记录时,也有利于思考与教师保持一致性,避免在听讲时出现精力不集中的现象,并且对教师教学的思路有清晰认知,也为其日后学习英语知识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2.3 记录好教学亮点

为了确保可以听好一节英语课,在听课时要有侧重点,尤其是将教学的亮点予以记录,主要原因是教学亮点是比较重要的教学资源,所以其更值得被人们珍藏与揣摩。

优质课之所以“优质”得益于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亮点频现,精致条理的分层教学中,浓缩了亮点流光溢彩的闪光时刻,往往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类珍贵的教学资源是值得收藏的教学财富。因此,在听课时,必须保证听课具有层次性,对教学的亮点有深刻认知,当学习到精华内容时,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英语听课效果。

2.4 记录好教学

优质课仅有“龙头”是不完整的,还需“凤尾”来托,才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这个“凤尾”就是教学,因此,优质课往往迭起,当师生们在课堂上配合默契、精神高度集中时,课堂会呈现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烈氛围,而这种将课堂引入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总之,需要将教学加以记录,再对其进行研究,进而有利于找到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切合点,从而对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影响。

2.5 记录好教学特色

优秀的教师有好多种的教学风格。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教学法、活动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侧重情感教学的教师,讲课的语言幽默风趣;擅长运用肢体语言融入教学。教态上有的教师和蔼可亲,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有的教师温柔细致,课堂井然有序;而气氛浓郁热烈的课堂,往往是活泼大方的年轻教师掌控的舞台。若能在听课时把这些细节记录下来,再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定能受益匪浅。

2.6 对于板书设计进行完善

英语课堂的板书包含了很多要点,在具体设计时也需要加以重视。在英Z听课期间,作为听课教师应当借鉴优秀的授课风格,认真记录板书设计的要点。在此基础上,才能通过整理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板书风格。很多教师经过长期的摸索,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板书设计方式。对于此,听课教师可以吸收优秀的板书风格,将这种风格与自身的板书设计进行充分融合。在记录板书设计要点的基础上,通过吸收与融合就可以形成更具吸引力的板书书写方式。对于富有特色的板书,听课教师应当进行适当整理,明确其中的关键点。这样做,有利于积累授课经验,通过设计精巧的板书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创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板书,板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依据。当设计精美、生动形象、脉络清晰、一目了然的板书吸住我们的眼球时,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收藏,这将是一笔不容小觑的财富。由此可见,在英语听课期间,必须对精致的板书设计予以收藏,通过吸取经验,进而对板书设计进行优化,从而充分发挥英语听课的重要作用,也为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2.7 记录好课件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所以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期间,加大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进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视觉、听觉感知教师提供的信息。电脑制作的课件通过光、电技术使学生接受的信息量达到最大化,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优质课往往都设计有课件,我们在听课时要研究授课教师是如何使用课件的,要研究课件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还要琢磨课件制作出的技巧,这对于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大有裨益。

此外,还要注意授课教师在仪表装束、讲坛风度、教学用语、时间的掌握、教具的使用、学生的学法指导、作业的布置以及课堂上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向他们学习处理这些课堂内容的有益做法。因此,这些内容也是需要记录的,通过将以上内容予以记录,并且对其加以分析,从而为计划教学提供指导。

3 反思

成功的课堂自有成功之处,也许教法新颖、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也许教学过程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也许双边活动开展活跃,气氛热烈。但也有不成功的课堂,例如重点不够突出;或者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或者教学用语不规范;或者授课中出现意外错误等。听课后,我们要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结构、教学环节,在教材处理、课堂调节、课堂节奏、时间按排、板书设计、课件使用等方面找出成功中的不足,及时与执教教师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与其他同行一起探讨这节课的成败得失,交流心得体会,最后将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写入听课后记中,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卉.怎样听好一节英语课[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2(4):180-180.

[2] 鞠志越.听《怎样上好一节英语课》有感[J].新课程导学,2015(1):75.

[3] 宦晨霞.构建英语课中的活力课堂――对一节英语课的反思[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1):42.

[4] 徐娟娟.清简・厚实・灵动・精致――从一节英语课中的小组活动说起[J].小学教学参考,2013(12):68.

[5] 扈廷珍.如何备好一节英语课[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109-109.

[6] 尤丽红.一节听说课之后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z1):438-438.

篇9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教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自主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专业必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并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教育教学中所提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体验、发现知识,创新学习方法,可以归结为在学习、探索、研究、合作中摆脱不合理的种种束缚,成长为新式的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讲话时指出:“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今天的学生即是未来的缔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作为计算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养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为他们以后发展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1 目前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计算机是一门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学科,其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如此之快。有的时候当我们接触它时,新的知识和技术已经出现,所以要用新的授课方法和授课思维来引导学生学习。但是,由于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晚,并且教师资源、教学实验经费等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导致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教学手段方面,注重学习计算机知识,忽略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知识。如果仅仅讲述学生学计算机知识,而没有或者很少教学生从计算机学习知识或者利用计算机来学习知识。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会影响着将来的社会生存方式。随着终身学习的提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日益普及,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自我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和专业实践基地的投入不足。国家管理体制和教育体制的原因,办学要兼顾到教、学以及学生和老师的生活等,再加上本来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就不足。目前很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还主要是以计算机公共实验室作为支撑,其结果是学生最重要的综合实验课程与实训课程环节的实施得不到保证。

2 优化课堂理论教学方法,深化创新的教育观念

在我国,教育将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国际竞争的依靠者,教育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从思想上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创新的教育,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不只是创新教育的主导者,更是实践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新教育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创新性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使学生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甚至是教材、学习目标、社会环境等等因素的多边活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个原则始终是课堂教学卓有成效的前提。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是调动学生情绪的媒介,是组织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计算机教师基本功扎实,能准确地解答学生所提的各种问题,激化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之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2.1 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观。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大、异常丰富,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的学习。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养已成为与体现传统文化的“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信息时代,越来越突出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教育教学从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为中心,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并且使它们相互促进,和谐结合,协调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是指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也需要终身激励,使创新教育做到终身教育。

2.2 树立全新正确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教学认为“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教学就是智育”,“教学就是教书”,这些看法是片面的。其次,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将会被时代所淘汰,而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协商~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了客观条件。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更新实验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必须达到技能培养要求为标准,内外并举,优势互补,建立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教师不但要熟悉计算机在过去和现在的应用,更要对将来的变化有较全面的了解;又如介绍应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时,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所学应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而且特别要多介绍一些其它学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安装人使用的操作方法;另外应指导学生掌握通过帮助文件来熟悉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在讲解计算机的存储设备时,可将光盘、优盘等穿来,让学生能了解最新存储设备。

3 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更好结合起来。现行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中获取知识和技能,所以应当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在计算机实际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自主创新的乐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大胆探索、敢于发现、敢于创新的意识。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课程设计、上课实验作业的成绩作为该门课程的考核依据,进行评定成绩。如: 在讲授如何使用WindowsxP附件功能时,引导学生使用画图软件绘制出精美的图画,使用录音机录制自己的声音文件,这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设计上,要求设计的内容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可用性要比较高,可以提高学生的调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同步进行,课程都在实验室进行教学,理论知识、实例演示同步进行,在实例中体现知识点的使用方法,同时通过实例把知识点更具体的表示出来。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各学科教学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4 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树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现行最主要的教学模式有两种:

4.1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和构建新知,变“教师讲明”为“学生自悟”,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探索和领会。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进而围绕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去探索,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自主性学习,主张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学习的主宰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如在校内组织网页制作比赛,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络上交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4.2 问题式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两种模式最终的效果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致力于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地引导学生试验,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推动计算机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增强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职场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促进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快速提高。

5 在计算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篇10

在工作计划要达成的目标部分,关键是要清晰的定义目标,表现形式就是清楚的定义目标对应的指标,并设置量化的指标目标值。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初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一、指导思想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七个主题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内容贯穿抒情歌曲、竖笛学习、歌曲艺术处理、音乐剧、国内外名曲、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分单元、分板块地进行阶梯教学。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四、教学任务要求:

1、强调正确的唱歌姿势,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2、加强民族与世界性的综合,追求思想与艺术的统一。

3、力求课堂“听、唱、认、动”相结合,提高音乐素质。

4、做到准确轻声的歌唱,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结合新课标,关注课堂,关注学生。

2、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视听享受,尽可能补充延伸音乐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3、做好每堂课的检测工作,做到学一首歌会一首歌。

五、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表现要素:a对自然界和生活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

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b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c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

2、情绪与情感:a听辨不同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b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初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前段时间我已经把自己调整回了正常的作息,还把自己的意识也给提升到了在校时的状态,基本上已经做好了工作的前期预热。尽管前一阶段日子比较悠闲,可是我没有将自己的学习习惯给丢掉,每天都不忘关注教学动态,始终让自己追随着前沿思想。同时也在研究过去的课程内容,以图从当中找到一点纰漏和好的地方,在做了多日的揣摩之后,我酝酿出了以下几点计划。

一、当下现状

在落实有利的教法之前,我得把教学里的各种因素都了解清楚,不让自己做盲目的努力。从上学期末我就注意到学生们普遍都在成长过度期,这个期间他们的声音条件还没有成熟,所以就不能做太高强度的训练。只能从简单的技巧教起,不过分的要求他们做练习,要根据他们的嗓音状况来做具体调整。再就是他们对乐理还理解不够,应该把这方面多做讲解。

二、工作目标

帮助他们了解基本的常识,学会调息和如何巧妙的发声,帮助他们找到唱歌的窍门,避免用那种粗鲁的唱法,否则容易使嗓子受伤,影响以后的发展。再就是给他们多普及乐器的知识,以及如何演奏,并多加以练习,让每个人都可以掌握一种才艺。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里可以用来抒情,或者是放松心态。

三、实践活动

让他们学这些知识,为的就是让他们从中增加自己的内涵和自身魅力,多一种技能便会是自身的价值得到提升。所以我也很努力给他们制造展示自己的机会,既可以使自己活得优越的自我认同,也能够使更多的人欣赏他们。在给别人带来美感和愉悦的同时,活得一份自信的成就感。比如多高一些唱歌和乐器的表演会,还有校园音乐会。

初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

1、初一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

歌曲六课,每课还包括“聆听”、“演唱”、“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对音乐又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准不佳,连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视谱都不会。这些学生对音乐课虽感兴趣,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不仅自己学不好,而且影响大家的学习。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五、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

1、让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渗透德育。

2、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能力。

难点:

1、根据音乐的情绪为乐曲分段。

2、为音乐情景剧设计图画、节奏、伴奏

六、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几种民族和西洋乐器,全音、半音,以及中国民歌、外国民歌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会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简单的指挥手势。

通过欣赏,了解多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认识了解音乐家刘炽、普契尼、迪卡斯和他们的作品。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一定的齐奏、合奏及伴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4、质量目标: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掌握简单的视谱能力,能够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七、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1、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在不同的几个班上不同的一课时,教师就对每个班的教学环节和侧重点做了不同的调整。对乐感较好、表现力的较强的班加强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处理;对于好动、学习兴趣浓的班级增加了画旋律线的游戏环节;对于乐感稍弱、接受较慢的班级则采取了“三拍子组词”、“红星评比”等的游戏激励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总之,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从学生出发,从教学目标入手,这样才能为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2、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我校“有效教学”模式研讨活动的讨论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场景引入等。这些情景引入形式都将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深入和发展:

(1)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插图、观察荧屏自主深入课堂学习。

(2)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音乐后说感受、给音乐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

(3)有效组织,高效参与,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结合表演创作、歌曲创作、节奏创作、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

(4)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5)充分的利用课堂评价。任何的评价都不是随意的,从课改之前的吝啬赞美到课改之后到处泛滥的“你真棒!”教师们对课堂评价产生了许多误区,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发现课堂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了,教师对如何使用好课堂评价也有了自己的妙招。

八、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初二年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5、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7、通过对音乐进行表演,使学生得到合作的体验。

8、通过游戏活动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

初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4一、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喜欢音乐,音乐素质较好,在歌唱方面较突出,但偏爱流行歌曲,要正确引导。学生们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对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学期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这样的人,曲苑音韵,地球家园,华夏古韵,炎黄子孙,美洲风情这几个主题方面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每单元有歌唱、欣赏、音乐空间、演奏、音乐探究等内容。内容的安排上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或联系性,各单元之间又注意内容的衔接性或层递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三、学期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个几个方面的内容:

1、知道有关音画的知识,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

知道“歌唱的咬字、吐字”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方面的知识,并注意在歌唱练习中加以运用。

2、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本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3、能够背唱3—5首歌曲。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视听享受,尽可能多地补充延伸的知识,开阔学生眼界。

3、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教师及时进行教正。

4、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