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出血的治疗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6: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脑部出血的治疗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脑部出血的治疗方案

篇1

通讯作者:申海鸣

【摘要】 目的 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结果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外科手术方法治疗100例患者,最终的疗效满意。结论 早期合理选择手术方案,积极预防并发症,注意术后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患者的日后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外科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症,病死率居脑出血性疾病的首位,常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并在短时间内可形成占位效应的血肿,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手术清除血肿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根本[1]。笔者对2009年6月~2011年1月收集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男56例,占56%,女44例,占44%。年龄45~79岁,平均62岁。出血量30~100 ml,出血部位:基底节44例,丘脑26例,小脑17例,脑室13例,GCS评分15~13分12例,12~9分48例,8~6分28例,5~3分12例,所有患者均征得家属同意后进行外科治疗。

1.2 临床表现 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的三期病理变化,起病急,生命体征平稳,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和颅内高压的表现,发病后症状体征进行性的加重。

1.3 方法 (1)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65例,术后注意止血;(2)骨瓣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25例。常规骨瓣开颅,操作基本同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3)单纯侧脑室穿刺引流术10例,引流管放置血肿中央抽取,残留部分用尿激酶溶解引流。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100例患者中,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65例,治愈55例,死亡8例,病死率12%;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25例,治愈23例,死亡2例,病死率8%;单纯侧脑室穿刺引流术10例,治愈9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10%。

2.2 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对存活患者进行分级。其中Ⅰ级27例,Ⅱ级30例,Ⅲ级24例,Ⅳ级6例,Ⅴ级2例,11例死于并发症。

3 术后事项

3.1 术后常规检测血压 控制血压、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监测术后平均脉压低于110 mm Hg,并于术后连续常规动态监测,及时查看病情变化,以便于采取紧急措施。对脑部实施监护,保护脑细胞,保护脑部功能。

3.2 预防并发症 预防高血糖、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水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注重术后监护,积极防止和应对并发症。其中最主要的为控制好血压和血糖,这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3.3 康复治疗 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恢复患者的神志情况。对于神经功能有康复希望的患者应遵循早期、适度、适量等运动原则,积极引导患者进行被动和主动运动,同时也可减轻患者并发症,如压疮、骨质疏松等。以尽早适应角色变化,早日康复,进入社会。患者出院后遵医嘱坚持服用有效的降压药物,经常检测血压情况,将血压控制于理想的水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生活习惯。

3.4 昏迷患者的处理 高血压脑出血量越多,对脑组织的压迫越大,患者意识障碍情况越严重,因此为防止患者的病情(昏迷)加重,早期清除血肿是必需的。另外为提高意识障碍患者的免疫力,应尽早进行鼻饲,保证蛋白、氨基酸等营养的摄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体温高者,积极对症处理,保护脑细胞。严密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积极处理。

3.5 防止脑疝 降低颅内高压,严防高血压引起的脑疝,严密观察病情,保护脑细胞,保护脑部组织。

4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病情急、并发症也较严重,治疗的根本在于清除血肿,解除脑部压迫,使脑部组织受压组织及早恢复。所以手术应选择在出血6 h内进行或待病情稳定之后进行延期手术。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彻底清除血肿,解除机械压迫,改善脑部循环,避免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以至不可逆的功能障碍 [2]。

根据不同部位以及出血量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尤为重要。(1)开颅血肿清除术,可以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脑部血肿立即减压。(2)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外科治疗,适用于各种部位的脑部出血,更适用于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3)单纯脑室外引流术,适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出血患者,其作用在于引流清除积血,可加用尿激酶,加快清除积血[3]。在采取手术治疗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总之,外科手术治疗脑出血具有效果好、疗程短、致残率及致死率低等优点,手术应遵循树立整体观念,个体化综合治疗,早期合理选择手术方案[4],及早清除血肿,积极预防并发症,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原则。总结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结合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可以及早解除脑出血的占位性效应,保护脑功能[5],同时也要注重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应及时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 Endo H, Fujimura M, Niizuma K,et al.Efficacy of revascularization surgery for moyamoya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Graves' disease.Neurol Med Chir (Tokyo),2010,50(11):977-983.

[2] Nissen P, Frederiksen HJ, Secher NH.Intraoperative hemodynamic monitoring dur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goals and devices.Minerva Gastroenterol Dietol,2010,56(3):261-277.

[3] 黄如训.原发性脑出血的分型分期治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5(2):65-68.

[4] 刘续磊,张蕴增.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外科治疗.实用临床医学,2007,3:65-68.

篇2

方法:对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治疗的1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分析和观察,研究急性脑血管规范的治疗方法。

结果:1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经过规范化的治疗后,病情恢复良好,死亡率降低到6%以下,脑出血的病例比之前明显减少,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在急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规范化治疗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避免了脑血管病的复发,值得在更广阔的范围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 临床治疗 规范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97-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技术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也比以前先进了许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更好,避免了一些医疗事故的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是指一组起病急聚的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的疾病,常伴有精神系统症状,肢体偏瘫,失语,眩晕,严重者昏迷及死亡,临床上又称脑血管意外,卒中或中风。本文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分析和观察,进一步研究急性脑血管规范的治疗方法。

1 病历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选取我院1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女性患者53例,男性患者97例;年龄从40岁到76岁均有,平均为(56.24±7.04)岁;缺血性患者有70例,出血性患者有56例,其他病例患者有24例;住院天数平均是13.5天。

2 临床治疗方法

2.1 常规急诊治疗方法。在患者入住医院前采取规范化的急诊治疗方法,在急诊中全面检查患者的呼吸、血压和心脏等功能,对送来的患者进行确诊。医生确认患者为急性脑血管病之后,要采取与之相应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分流处理,在治疗过程中要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压,让血糖和血压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

2.2 静脉溶栓治疗。医生在患者发病6小时之内,要对患者的脑部进行CT检查,以便于医生排除患者是否出现脑出血的状况,患者的意识方面没有出现明显障碍,肢体的瘫痪程度不大于三度。如果患者的年龄在75岁以下,医院方面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地评估之后,在获得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同意后对患者采取规范化的治疗方法,药品种类和药品用量要规范化,进行抗凝、降低纤酶等各种治疗,稳定病人的情况,之后再采取后续治疗方案。

3 治疗结果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经过规范化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之前明显增强了许多,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从原来的13.34%降低到了4.72%,有利于减少脑出血病例以及脑梗死患者,并且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变化,患者在手术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也较之手术前相差不大。可以从下列表格中看到患者的实际情况。

3.1 规范化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情况变化。通过对采取规范化治疗前后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采取规范化治疗后,患者的脑梗死病例明显减少,脑出血情况比以前改善了许多,总病死率也比之前降低了一半以上(见表1)。

4 体会

在这次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1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例进行研究之后,可以发现规范化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有效降低了脑血管病的病死率,脑梗死以及脑出血的患者也比之前减少了许多。并且在治疗之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良好的恢复,临床疗效十分显著,要进一步推广规范化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剑.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高渗性糖尿病10例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24(4):232―233

[2] 任旭,刘萍,马向红.急性脑血管病与脑心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06):137―139

[3] 李东芳,陈英杰,张旭欣;于靳洋.养血清颗粒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2):1245―1247

篇3

关键词:尼莫地平;茴拉西坦;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于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造成认知、行为及记忆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导致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简称VD[1]。该病严重损害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治疗关键是改善脑供血不足区域神经细胞代谢,缓解发作时临床症状以及预防神经细胞的再次伤害。本院就针对治疗关键制定相关方案,将收治的182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予尼莫地平联合茴拉西坦和单用尼莫地平治疗,探索其疗效,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 182例,均符合血管性痴呆两个诊断标准:存在痴呆综合征和存在作为痴呆综合征原发病因的脑血管证据[2]。按照数字图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1例,研究组中男56例,女35例,年龄58-89岁,平均年龄(63.5±5.6)岁,脑出血后痴呆38例,脑梗死后痴呆53例;治疗组中男40例,女51例,年龄53-89岁,平均年龄(61.5±7.8)岁,脑出血后痴呆52例,脑梗死后痴呆3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研究组予以尼莫地平注射液(山东鲁抗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3122,规格20ml)静脉滴注10mg,1次/d,3周后口服尼莫地平片(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3915,规格30mg)+茴拉西坦(山东罗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9460,规格0.1g),尼莫地平30mg,3次/d,茴拉西坦0.2g,3次/d;对照组予以尼莫地平治疗,方法和研究组相同。

1.3观察评定指标

采用智力量表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在无干扰环境下同日对两组患者进行MoCA检查,共计30分,受教育年限少于12年患者在测试结果加1分,校正结果偏倚,得分越低表示认知功能越差,智力越低,小于26分代表认知障碍。疗效判断标准,显效:MoCA升高大于5分;有效:MoCA升高2-5分,无效:MoCA升高小于等于1分。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21.0软件包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均数应用t完成检验,计数资料应用百分比(%)表示,以X2完成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智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智力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智力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智力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具统计学的意义(P

表1两组患者智力评分比较(x±s,n=91)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

2.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6.8%高于对照组65.9%,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n=91]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血管性痴呆患者大部分存在脑血管病史,比如脑梗死、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病因是脑组织血压供血出现障碍引发脑组织衰退,主要表现头痛眩晕、睡眠不足、认知障碍等,严重者甚至出现精神症状[3]。本研究主要对象为经过严格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血管性痴呆患者182例,就尼莫地平联合茴拉西坦用药治疗血管性痴呆进行探索,比较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智力水平差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达86.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9%,且研究组治疗后智力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表明尼莫地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老年痴呆效果优于单用尼莫地平疗效,可提高患者智力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原因分析为血管性痴呆发病基础是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案使用的尼莫地平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特效药,该药通过阻断钙通道,改善脑部血流,提高脑组织灌流量,选择性作用脑内小动脉的平滑肌,扩张血管,从而增加脑部血流量[4]。同时尼莫地平还可透过血脑障碍作用于神经细胞的钙通道,较小钙超载导致的损伤,改善海马受伤后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认知能力,但不参与脑细胞传递递质代谢。临床服用尼莫地平时注意慎与其他降压药合用,防止血压骤降或过低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加重病情。另外联合治疗方案中使用的茴拉西坦是一种脑功能改善药,成分主要是阿尼西坦,通过血脑障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诱导钙内流,从而改善机体的再记忆过程,促进合成脑内蛋白质,提高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调节脑内神经递质和酶的活性,促进神经生成的类神经生长因子,还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激活保护及修复神经细胞,通过以上所述达到提高患者智力作用[5]。关于尼莫地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过程药物使用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深入价值,有待临床进一步探讨研究。

综上所述,尼莫地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分别从原发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和认知症状治疗的不同机制发挥作用,从而取得显著疗效,是较好药物组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士勋.尼莫地平联合舒血宁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2(5):10.

[2]程相杰.尼莫地平与呲拉西坦联合只来哦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5):144.

[3]陈刚,张六道.血管性痴呆机制及治疗探索[J].现代中西医杂志,2012,13(4):345.

篇4

[关键词] 持续腰大池引流;神经外科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应用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6)20-151-04

Effect of continuous lumbar drainage pool in treatment of neurosurgical diseases

ZHENG Zhaoliang

Department of Surgery, Chengyuan People's Hospital, Heyuan 517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ontinuous lumbar drainage of large pool in treatment of neurosurgical disease, to make a specific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to explore its clinical value.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continuous lumbar drainage of large pool cured in neurosurgery of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0 to August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sam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out continuous lumbar cistern drainage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data of all th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is trial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5% (74/80), the control group was 86.25%(69/80),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ntinuous lumbar drainage pool; Neurosurgery diseas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pplication

在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中,持续腰大池引流得到广泛的应用[1],持续腰大池引流具有操作方便、减轻痛苦、伤口愈合快、治疗效果佳、伤口小等优点[2],现阶段,对于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研究相对较少[3],由此,本次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神经外科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患者共80例,γ恳晃换颊叩牧俅擦菩А⒂τ眯Ч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究,现已取得不错的成绩,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神经外科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患者共80例,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为41~58岁,平均(42.5±11.3)岁。并选择同例数的未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8例,女42例,年龄为38~62岁,平均(37.7±16.5)岁。所选患者均来自神经外科,其中主要的疾病类型包括难治性脑脊液漏、脑室内出血、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所选患者对其检查方案、治疗方法等完全知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选患者入院后,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对应的治疗方式,而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其手术方法实施具体的步骤如下,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前,均采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包对其行麻醉处理,嘱患者取侧卧位,选择患者的脊椎位置L2~L4间节段间隙处,采用硬膜外套管针行穿刺,保证穿刺的有效性与准确性,穿刺结束后,选择患者腰大池处六至九厘米的部位放置本次手术使用的软质硅胶管,使其远端方向与患者直立方向保持一致。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若患者出现脑脊液流出的情况,应将一次性无菌引流袋装置在硅胶管尾端,并根据无菌引流袋上的阀门,适当进行流速调节,将无菌引流袋放置在合理的位置。通常情况下,会将无菌引流袋放在患者腋中线约10cm的位置,引流袋将留置5~8d,注意定期更换引流袋,并将引流量作出详细的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不同病因下持续腰大池引流时间、治愈情况等进行综合比较,对两组患者不同临床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不同病因下持m腰大池引流时间情况综合比较

本次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神经外科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患者共80例,对不同病因下持续腰大池引流时间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其中难治性脑脊液漏患者引流时间(12.6±3.24)d,脑室内出血患者引流时间(6.54±2.35)d,颅内感染患者引流时间(9.3±2.4)d,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引流时间(7.2±3.2)d。见表1。

2.2 不同病因下持续腰大池治愈情况综合比较

本次研究中,对比不同病因下持续腰大池治愈情况,其中难治性脑脊液漏患者治愈百分比为100%(11/11),脑室内出血患者治愈百分比为88%(22/25),颅内感染患者治愈百分比为83.33%(10/12),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愈百分比为93.75%(30/32)。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综合比较

本次研究中,神经外科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神经外科未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综合情况,其中观察组显效例数为38例,好转例数为36例,无效例数为6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74/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5%(69/8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神经外科疾病患者的例数逐年增加[4],神经外科疾病是指由各种外伤(车祸、高空坠落、脑部肿瘤等)所致的脑部创伤性疾病[5],神经外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发展快速的特点,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国内外许多相关研究表明[6],相当一部分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会出现术后疼痛及感染的情况,疼痛会刺激机体多种激素、细胞的释放,进一步对颅脑造成损伤,致使发生多种手术后并发症,例如继发性颅脑损伤、颅内出血、颅内感染等[7]。对神经外科疾病患者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在经过有效的脑脊液引流后,能够减少脑脊液在体内的容量,也能降低颅内压力,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8]。在患者进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过程中,通过头颅CT检查其脑基底池,可观测到患者脑疝发生几率比较小,持续腰大池引流对顽固性颅内高压的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9]。在对患者进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时需要控制脑脊液流速,一旦流速过快,易于引起机体脑血管痉挛。通常情况下,患者留置引流管的时间为3~8d,患者拔除引流管后,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例如意识状态、血压、呼吸、脉搏、瞳孔等,避免再次发生脑脊液漏的情况[10]。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与医疗水平不断地进步,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逐渐多样,人们对治疗方式也随之重视,传统手术易于留下疤痕,且切口较大、愈合时间长、伤口感染发生率高,而微创性手术则能彻底改善以上各种因素,不仅切口小,还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对患者生理及心理都有着良好的健康倾向[11]。持续腰大池引流作为神经外科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之一,不仅具有稳定、安全、并发症发生率小、伤口愈合周期短、创伤小的优点,还能促进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健康,因此,持续腰大池引流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在许多手术治疗方案中被广泛应用。

在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中,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能够将机体蛛网膜下腔多余的脑脊液,经引流的方式排出体外,使患者颅内压力处于正常水平,从而有效预防发生颅内高压的情况[12]。神经外科疾病的常见类型包括难治性脑脊液漏、脑室内出血、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本次选择80例神经外科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对其不同的病因类型作出分析,发现脑室内出血患者引流时间最短,为(6.54±2.35)d,难治性脑脊液漏患者引流时间最长,为(12.6±3.24)d;难治性脑脊液漏患者治愈率最佳,百分比为100%,脑室内出血患者治愈率为88%,颅内感染患者治愈率为83.33%,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愈百分比为93.75%。选择同例数神经外科未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80例神经外科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74/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5%(69/80)。根据以上资料数据显示,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疾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将其应用在颅底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能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力,减小患者的脑容积与脑组织牵张力,最大限度暴露患者脑部病变的位置,有助于促进手术的顺利实施。

在以往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反复性腰穿引流脑脊液的方式,由于此种方法需要反复进行,不但操作方法比较复杂,且无法保证治疗效果及手术的安全性,加重了患者的痛苦,术后并发症比较常见,致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13]。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主要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难治性脑脊液漏,一旦治疗不当,则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则能够有效降低发生颅内感染、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的情况,且操作方式更安全、可靠[14-15]。

综上所述,本次对我院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中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手术治疗的患者,不仅获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且能够在各种神经外科疾病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尤其是难治性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的治疗。在神经外科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持续腰大池引流手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操作方便、创伤小、感染几率小,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进一步防止病情持续恶化,促进患者能够早日恢复健康,对于患者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崇和应用。虽然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现阶段的临床治疗中,仍然存在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但是相信今后医学水平、医学器材的进步和提高,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中,还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秦义民,赵林,王柏栋.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3,9(4):132-133.

[2] 杨春林,南远顺.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与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2,24(6):2623-2624.

[3] 畲毫郑南远顺.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与临床价值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7(8):98-99.

[4] 洪亚军.持续腰大池引流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D].实用医学杂志,2012:4-5

[5] 李兴华,刘丛.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治疗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7(14):1447-1448.

[6] 张积平,王金波.神经外科疾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65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7):65-67.

[7] Ochiai H,Yamakawa Y.Continuous lumbar drainage for the pre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Neurologia Medico-Chirurgica,2012,41(12):576-580.

[8] Wang Ke,Liu Zhiyu,Chen Xianzhen,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rniation during continuous lumbar drainage.[J].Turkish neurosurgery,2013,23(5):128-129.

[9] V Panagiotopoulos,D Konstantinou,A Kalogeropoulos,et al.The predictive value of external continuous lumbar drainage,with cerebrospinal fluid outflow controlled by medium pressure valve,in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J].Acta Neurochirurgica,2013,14(79):37-39.

[10] Norlela S,Azmi KN,Khalid BAK. 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caused by continuous lumbar spinal fluid drainage after transphenoidal surgery. [J]. 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2006,47(1):227-229.

[11] Findler G,Sahar A,Beller AJ.Continuous lumbar drainag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in neurosurgical patients.[J]. Surgical Neurology,2012,8(6):78-80.

[12] Mirza S,Saeed SR,Ramsden RT. Extensive tension pneumocephalus complicating continuous lumbar CSF drainag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SF rhinorrhoea[J].ORL,2013,65(4):145-147.

[13] 汤维力,持续腰大池引流与多次腰椎穿刺术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3):22-24

篇5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1],,而血管炎既是它的病理基础[2],又是它的典型临床表现。SLE继发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雷诺氏征、冻疮样皮疹、紫癜、皮肤溃疡、结节红斑、指/趾坏疽等,甚至有内脏如肺部、脑部、肾脏的损害。因此,现代医学常把血管炎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的重要指标,以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治疗。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SLE继发血管炎,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6-01~2009-12我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子,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

修订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2例,女48例,年龄26~75岁,平均35岁。病程3个月至8年,平均36个月。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应用泼尼松1mg/(Kg·d),2周后每周减量5mg,至10mg/d维持治疗;同时联合环磷酰胺(CTX)

0.6g静滴,每2周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清热解毒,行气化瘀的中药方剂,药物组成:黄连,黄芩各6g,川芎12g,红花3g,桃红12g,枳壳12g,郁金10g,沉香3g,赤芍12g,甘草10g。每日煎煮1剂,分2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三个月。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记录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如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IgG、IgM、C3、C4等,并计算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3]以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每月评估一次,连续三个月。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临床表现好转率、好转时间:经三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好转率无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好转时间上比对照组提高,在治疗第二个月时两组好转率有差异(P

2.2实验室指标、SLEDAI积分: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包括ESR、CRP、IgG、IgM、C3、C4及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

2.3安全性评估:两组患者出现药物副作用如感染、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等情况,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3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较常见的、反复发作并累及多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血管炎既是它的病理基础[2],又是它的典型临床表现,可出现多种临床表现,如雷诺氏征、冻疮样皮疹、皮肤结节或溃疡、指/趾坏疽等,甚至可出现内脏损害,如肺部血管炎可致肺间质病变、肺纤维化等;脑部血管炎可致狼疮脑病、脑栓塞或脑出血等;肾脏血管炎可致蛋白尿、血尿等。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是免疫复合物及各种细胞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等,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壁损伤,造成血管栓塞,导致血管和组织坏死。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这些临床表现病理机制是热毒壅盛,气滞血瘀所致。由于人体内热毒炽盛,气血运行不畅受阻形成瘀血,故表现为皮肤肿胀、瘀紫,遇冷后症状加重,严重者手指、足趾出现坏疽。热毒壅盛还可损伤内脏,若侵犯肺部则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甚至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若侵犯脑部可出现头痛、头胀、恶心、呕吐,甚至神志不清,谵语、昏迷等症;若侵犯肾脏可出现浮肿、少尿、血尿等症。

本研究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以探讨中医中药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血管炎的疗效。在常规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针对血管炎中医辨证为热毒壅盛,气滞血瘀,在组方中采用清热解毒,行气化瘀之药物。在中药组方中黄连、黄芩苦寒泻火解毒,生地、玄参、丹皮清热凉血,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枳壳、郁金、沉香理气行气,使气行血行。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发现治疗组在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后虽然两组在临床表现、好转率、实验室指标、疾病活动指数间无差异,但临床表现的好转时间提前了,这有利于迅速控制疾病活动,同时使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用量相应减少,可以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所以在治疗安全性方面如各种继发感染、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情况明显减少,这样既控制了SLE继发血管炎,又使患者的依从性大大增加,保证了治疗方案的顺利完成。

总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SLE继发血管炎疗效可靠,临床表现缓解较快,治疗安全性较高,可迅速控制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方案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342-346.

篇6

[关键词] 脑出血;锥颅穿刺术;开颅手术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1-0026-04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kull puncture and crani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ZENG Ruiliang LIU Manchang LIU B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Ruijin City People's Hospital in Jiangxi Province, Ruijin 342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kull puncture and crani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A total of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April 2014 were chosen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with 60 patie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kull hematoma aspiration drainage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small bone window hematoma evacuation surgery treatment. Through relevant experimental data, the clinical efficacy, hematoma, Barthel index ratings and recent Glasgow prognosis score after surgery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length of stay in hospital, surgical time and extubation tim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erebral hemorrhage; Skull puncture; Craniotomy

在我国现代临床研究治疗中,脑出血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是比较常见的多发病症,高血压脑部出血的患者在脑部充血的20~30 s以后就会出现血肿,还有一些血压高的患者在进行降压治疗的过程中,血压波动极其剧烈,会造成持续性的出血,常常出现在患者发病的4 h[1]。当下,对于治疗脑出血的手术方法有很多,例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内镜血肿清除术、锥颅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等等。治疗脑出血的手术方式有很多,但是采用什么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法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2]。本次研究,分别采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和用传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进行治疗。对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进行研究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本次实验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了入组同意书。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患者年龄为23~78岁,平均年龄为(61.2±5.4)岁,病程5~14年,平均病程为(8.46±1.25)年。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患者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为(63.2±4.6)岁,病程为3~16年,平均病程为(9.45±1.23)年。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年龄、病程等一般性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过MRI和头部螺旋CT进行确诊,均符合我国的脑出血临床诊断标准[3]。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脑出血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经过CT定位均为脑实质出血,预估生存时间超过半年,生活可以自理,无认知障碍,可以进行治疗,排除精神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长期饮酒患者[4]。

1.4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进行治疗,通过相关的实验数据,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肿情况、Barthel指数评定评分和手术后近期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

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均经过头颅CT定位血肿的具置,均采用腰椎硬膜外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进行治疗,要避开皮层功能区,将最小接近头颅距离的CT层面和最大的出血面积作为小骨窗开颅切口的中心处,将切口作为中心点,作长度为5 cm的头皮直切口,将骨窗钻孔扩大到直径为3~4 cm,将硬脑膜采用放射状切开,进行电凝皮层穿刺,确定血肿以后,将皮层沿着非功能区或者是脑沟分开,一直到达血肿腔,采用小吸引器处于直视下观察,将血肿清除[6]。

观察组患者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进行治疗,选择无大血管经过的区域,将距离血肿最近的头皮以及血肿直径最大层面来作为锥颅穿刺层面进行标记。将硬脑膜锥开,采用带针芯的14号硅胶引流导管缓慢的向预定的靶点逐步进针,达到确定的深度以后,将针芯拔出,采用生理盐水对血肿区域进行冲洗,小心的将部分血肿抽除,将引流管位置调整通畅以后,在头皮处固定引流管,接入引流袋将血肿清除。将残余的血肿腔分次注入尿激酶,进行逐步清除[7]。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3 d复查头部CT,依据CT结果和引流液的含血量决定是否进行尿激酶的溶解治疗或者是将引流管拔出,给予预防感染、止血、抗癫痫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降低颅内压力。手术后监测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和临床症状。

1.5 疗效判定及评价标准

1.5.1 疗效判定 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来判定患者的临床疗效[8],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在91%以上,判定为治愈。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在46%~90%,判定为显效。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在20%~45%,判定为有效。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在20%以下,判定为无效。

1.5.2 评价标准 ①Barthel指数评分[9],评定分为4个等级,无明显障碍,判定为优。轻度障碍,生活可以自理,判定为良。中度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判定为中。植物人状态,完全没有任何意识表现,判定为差。总分为100分,低于20分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20~40分为重度功能障碍,生命明显依赖。40~6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超过60分为良,生活可以自理。②手术后近期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0]。总分为15分,0~3分为脑死亡,3~8分为重度昏迷,9~12分为中度昏迷,13~14分为轻度昏迷。

1.6 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其中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3%,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患者血肿扩大情况及近期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比分析

对照组患者的血肿扩大例数为11例,血肿扩大率为18.3%,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扩大例数为4例,血肿扩大率为6.7%,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扩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的近期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比分析[n(%)]

2.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远期预后评分对比分析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远期预后评分为(63.25±14.51)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远期预后评分为(71.23±13.21)分,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远期预后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t=13.823,P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远期预后评分对比分析[n(%)]

3 讨论

在我国现代临床研究治疗中,脑卒中患者脑出血的人数比例达到20%以上,脑出血会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是比较常见的多发病症,脑出血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对患者产生无法估量的伤害,并且治疗的费用极其昂贵[11]。

权威资料显示,高血压脑部出血的患者在脑部充血的20~30 s以后就会出现血肿,还有一些血压高的患者在进行降压治疗的过程中,血压波动极其剧烈,会造成持续性的出血,常常出现在患者发病后4个小时[12]。人体脑部血肿的分解物质会造成脑组织具有毒副作用,这种毒副作用在患者数小时以内就会发生,并且病情会逐渐加重,脑部组织会发生坏死,脑部功能的修复在此过程中会特别棘手,并发症也较多[13]。

在短期内要消除患者脑部的血肿将有助于患者后期的治疗效果,可减少血肿分解物对患者脑部神经组织的伤害。使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手术治疗脑出血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疗手段,这种治疗手段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患者脑内的血肿去除,大大减轻血肿对于脑内造成的伤害,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14]。

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后期不良反应少、患者恢复速度较快、且可显著增强脑出血患者的短期和远期的临床疗效,防止血肿扩大,具有临床意义,并可以大力推广[15]。

[参考文献]

[1] 窦林森,陈启东,李伟,等.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血一脑屏障变化的研究[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34(5):267.

[2] 田有勇,汤翠菊,孙圣刚,等.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和神经系统疾病[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11):1186-1188.

[3] G Tan,JY Zhou,DL Yuan,et al. Formula for use of mannitol in patients with intraeerebral haemorrhage and high intracra-nial pressure[J]. Clin Drug Invest,2010,28(2):81.

[4] Piotrowski WP,Rochowanski E. Operative rcsults in hypertensivein tracerebral haematomas in pafients over 60 m[J].Gerontology,2012,42(6):339-347.

[5] Vora NA,Gupta R,ThomasM,et al. Factors predicting hemorrhag-1C complications after multimodal repcrfusion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J]. Am JNeumadiol,2011,28(7):1391-1394.

[6] Adeoye O,Ringer A,Homung R et al. Treads in surgical manage.ment and mortality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before and after the STICH trial[J]. Neurocrit Care,2010,13(1):82-86.

[7] 黄靓,梁战华.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的中枢神经系统改变[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10):1076-1077.

[8] 石义亭,孔宪兰. 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J]. 中华医学杂志,2010,80(11):849.

[9] 张慧端,杜郭佳,汪永新,等. 淀粉样脑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与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12):1233-1235.

[10] 唐亚娟,赵继宗,李永,等. 自发性脑出血与淀粉样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13):1016-1019

[11] 王硕. 淀粉样变脑血管病相关脑出血的研究策略[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12):1009.

[12] 唐亚娟,赵继宗,李永,等. 自发性脑出血与淀粉样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15):1016-1019.

[13] 吕新兵,王刚,尹连虎,等.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体会[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8):763.

[14] 孙怀宇,赛勇,王越,等. 脑血管淀粉样变相关性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探讨[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5):512-514.

篇7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治疗;术后临床护理

蛛网膜下腔,英文缩写SAH,可分为原发性SAH和继发性SAH。原发性SAH是多是由于脑血管的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导致;继发性SAH多是由于位于脑组织外的血管破裂,血液穿过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以现阶段的医疗技术与条件,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其优点是简便、安全、有效。主要的原理就是将引起大出血的血管栓塞,抑制其继续出血。但是对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对于病情的转归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患者的术后临床护理在SAH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将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45例患者,经脑血管造影(DSA)和CT影像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男12例,女33例;年龄30-62岁,平均(45.5±8.6)岁。

1.2治疗方法收治的45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使用甘露醇(国药准字H20052312 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降低颅内压;应用抗纤溶药物氨基己酸(国药准字H32021913常州兰陵制药有限公司),防止已凝集的血块溶解引起再次出血[1];为防止脑血管的痉挛,给患者加用尼莫地平(国药准字H33022285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同时对我院收治的这45例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手术的治疗。

1.3术后结果进行手术的45例患者,其中2例因手术失败,患者死亡;其余43例患者在手术后都逐渐清醒,并表现为脑膜刺激征阴性,头痛减轻,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2术后护理

2.1观察患者术后卧床休息,每天定时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如:血压(BP)、脉搏(P)、呼吸(R)、体温(T)以及患者的意识状态,并将其记录。若发现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控制病情的转归。如患者BP突然升高,伴有明显的意识障碍,原有消失的症状重新出现或者现有症状加重,则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如患者的意识状态发生改变,神经功能改变,即一侧瞳孔对光发射或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甚至出现一侧肢体无感觉等,则提示可能有脑血管痉挛。

2.2症状观察注意观察患者每天的临床症状,如头痛加剧,则提示可能有再出血的倾向;若患者的脑膜刺激征阳性有所改善,则提示病情的转归;若患者突然头痛并伴有喷射样呕吐,则表明患者颅内压升高,是脑积水的表现,应及时应用利尿剂如甘露醇进行降压脱水利尿。

2.3药物护理如若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为防止脑积水,可选用甘露醇静脉滴注;为防止再次大出血,可选用抗纤溶药物,如氨基己酸,防止已凝集的血块溶解导致再一次的血管破裂出血;术后可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来防治患者脑血管痉挛引起脑梗死。每天按时定量为患者配药并监督患者将口服药按时服下,并及时向患者解释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如应用尼莫地平后会出现皮肤刺痛、胃肠道出血、肝炎等;应用氨基己酸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眩晕等,避免引起患者的恐慌与不安的情绪,影响病情的转归。

2.4基础护理术后患者绝对的需卧床休息2-4周,保证患者的床铺干净、干燥,经常为患者翻身,避免患者因卧床出现皮肤疾病,并且经常为患者按摩,防止肌肉的萎缩。保证患者的气道通畅,避免异物阻塞气道导致患者呼吸抑制;保证患者的二便通畅,如若大便不畅,避免患者过度用力,导致血管再次破裂出血;如若小便不畅,应及时进行导尿,避免尿潴留。加强患者的营养,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喂食,并且以低盐、低脂、低糖为主。第一周喂食流食或半流食,食物不宜过冷过热,之后可喂食正常食物,但是避免刺激性食物,喂食速度不宜过快,注意避免呛咳或者误吸入肺引起感染;若患者不能正常吞咽或者昏迷,则需下鼻胃管,保证每天注入足够的水分,保证患者的营养,注意营养液的速度,应该匀速、缓慢输入。

2.5心理护理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因其剧烈头痛,患者常常难以忍受、烦躁、焦虑、,需要及时疏导患者的不安恐惧情绪,进行心理疏导[2]。有些患者对治疗信心不足,烦躁不安、焦躁恐惧,难以配合医生治疗,护士需要语言亲切的安慰患者,并向患者解说治疗方案,增加患者的信心。嘱咐患者不能激动,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

2.6出院指导在患者病情稳定,医生允许出院后,在患者即将出院时,嘱咐患者谨遵医嘱,回家后需要卧床休息两周按时复诊,不能激动,不能进行重体力劳动,按时服药,按时复诊,若病情出现波动及时回到医院,避免病情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3讨论

蛛网膜,是一种存在于脑部的一层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薄膜,常见的与蛛网膜有关的疾病之一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它是一种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SAH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SAH是脑表面或者脑底的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导致;继发性SAH多是由于脑部病变导致血管破裂,血液穿过脑组织进入蛛网膜下腔,导致蛛网膜下腔充满血液。此病发病急,凶险,任何年龄的人群都有发病的可能,但女性发病率较男性的高,发病因素主要包括脑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3];其诱因多种多样,主要以情绪过度激动、剧烈的运动之后、用力大便、饮酒等。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表现为阳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可通过脑血管造影(DSA)和CT影像清楚的发现动脉瘤的位置、大小、血管畸形等,最具有临床诊断价值。通过DSA及CT即可诊断是否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以现今的医疗水平,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多进行介入栓塞的手术治疗[4],其原理是利用介入技术将出血的血管栓塞达到止血的目的。介入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可运用于内科和外科之间的微创或无创手术方法,此方法的优点是简便、安全、微创、并发症少等。但是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介入栓塞治疗仅仅是到达止血的目的,其后期的并发症如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等仍是治疗的重点,在治疗之前死亡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仅占10%左右,大部分患者都是由于并发症导致的死亡,其中以再出血为急性严重的并发症,脑血管痉挛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其次还有脑积水等其他并发症。因此防治术后的并发症成为后期治疗的重点,所以术后临床的护理显得尤为的重要。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不仅仅需要加强最基本的基础护理,如帮助患者翻身、保持床铺的干净干燥、导尿、饮食等;还包括监测术后患者每天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及表现;还需进行心理辅导,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安慰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并劝导患者配合医生的治疗等[5];最后在患者出院之际,需要向患者强调安静卧床休息、静养、不能激动、不能进行重体力劳动、按时服药复诊等事项。因此,术后的临床护理对于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49.

[2]李莲莲.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7(6).

[3]韩仲岩,从志强,唐盛孟.神经病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2.

篇8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CH)是一种病死率、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1],老年人多发。目前,单纯药物治疗尚无突破性进展,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成为治疗老年人脑出血的关键。近年来新开展的微创术为老年高血压较少量脑出血的治疗开辟了崭新的途径,具有创伤小,密闭性强,不易感染,恢复快,费用低廉等优点,已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老年患者所接受。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出血患者,按随机分为内科综合治疗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和微创术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60~79岁,平均(64±4)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60~79岁,平均(64±2)岁,两组一般情况无显着差异。所有病例发病前均有高血压病病史;术前CT检查血肿量30~80 ml;发病后6h以内人院;且所有病例临床表现意识清醒或嗜睡症状。

    1.2 方法

    所有手术均定于发病24 h内进行,对照组:常规使用止血药、脱水药、降颅压、预防感染、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使用微创术,采取术前CT定位,取血肿最大平面中心为穿刺靶点,测量此点距血肿中心的距离,选择合适长度的穿刺针,局麻下采用YL-1型穿刺针行颅内血肿穿刺术。术中以吸出量占出血量50%~60%为佳。若血液黏稠,则以尿激酶1 0000 u加3 ml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入血肿腔内冲洗,并夹闭引流管,在4 h后开放引流管。术后定期复查脑部CT,了解针的位置及血肿残余量。残留血肿60分,基本完成日常活动;60~41分,日常活动需要少量帮助;40~20分,日常活动需要较多帮助; 60分为较满意效果,0.05为差异有显着性。

    2 结果

    死亡3例,死亡率5%,其中治疗组死亡1例,死亡率3.3%,对照组死亡2例,死亡率6.7%。治疗组评分>60分为25例,59~40分的3例,60分为18例,59~40分的7例,χ.20.025,2=7.38,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形成血肿,血肿压迫导致脑水肿,并且血肿本身还释放多种严重损害脑组织的代谢产物,有研究发现,脑出血后在血肿的周围会出现看似“半暗带”的局部缺血区,还可引起一系列的缺血性脑损害[2],因此脑出血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地清除血肿,阻断颅内压增高的恶性循环,使受压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防止或减少脑出血后一系列的继发性病理变化,挽救生命及争取部分神经功能恢复[3]。传统内科治疗依赖脱水剂可缓解压迫症状,但脱水剂对血肿本身并不起作用,对继发性的脑水肿效果也是有限的,往往在治疗后遗留很严重的后遗症。微创术操作简单、安全、定位准确、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费用低等特点,既可尽快清除血肿,减轻血肿的直接压迫,同时也减少了血肿本身释放的多种代谢产物引起的继发性损伤,为老年脑出血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地治疗方法。

    术后要严密监控血压,血压的好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血压过高容易引发再次出血,但血压过低会导致低灌注,使脑血流量下降,并且血肿一次清除不易过多,一般以血肿的50%~60%为宜,不应超过70%,过多会导致血肿腔内压力骤减,不利于血肿本身压迫止血,会诱发再次出血。手术时机尽管对早期手术存在争议[4],但大量的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一般出血半小时即可形成血肿[5],6~7 h血肿释放有害产物,使脑组织刺激损害加重,颅内压会急剧增高,进一步恶化病情。24~48 h内脑组织将会变性坏死[6],因此有人认为手术时间越早越好。

    本文用随机的方法比较了传统内科治疗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较少量脑出血的疗效,结果显示微创术组比较满意者明显高于传统内科治疗组(P>0.05),说明微创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总之,微创术对老年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患者疗效有意义,故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景荣.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出血的近期疗效.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2,18(3):166.

    [2] 郭富强,杨友松,蒋万书.实验性脑出血的缺血性损害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脑血管分册,1998,6:231-4.

    [3] 杨树源.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10.

    [4] Mendelow AD,Gregson BA,Fernandes HM,et al.Early surgery versus initi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supratentorial intracerebralhaema-tomas in the international surgical trail in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STICH):a rondomised trial .LanCET,2005,365(9457):387-397.

篇9

[关键词] 脑出血; 空腹血糖; 乳酸脱氢酶; 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5-60-02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急性期常出现高血糖,加重脑损伤。在我国出血性疾病急性期病死率约30%~40%,存活者超过30%存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健康[1]。本研究通过关注并测定本院收治的104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GLU、LDH及CRP的表达情况及变化,探讨其与不同临床特征的关系,旨在为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及判断预后提供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神经内科于2006年4月~2008年9月收治急性期脑出血住院患者104例为脑出血组,男72例,女32例;45~76岁,平均57.6岁。患者均无糖尿病、心脏、肝、肾疾病史。

依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轻型(0~15)53例,占51.0%;中型(16~30)8例,占7.7%;重型(31~45)43例,占41.3%。

对照组:同期48例健康者男31例,女17例;44~79岁,平均56.4岁。1个月内无感染性疾病发生。两组间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1.2 检测仪器与方法

脑出血组患者均于病发后1天内取晨起空腹静脉血进行测量。血糖测量采用美国强生公司ONE TOUCH稳捷型血糖仪,血糖参考值低于8.3mg/L;LDH检测采用日本欧林巴斯公司生化分析仪,健康人参考值约为150mg/L;CRP则选用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测定,参考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计算,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χ±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间空腹血糖值和CRP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如表1;脑出血组患者不同病程间GLU、LDH及CRP量如表2,重度脑出血患者GLU及LDH表达与轻、中度脑出血患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脑出血会伴随有GLU的骤升,病理学解释为脑部损伤致使颅内压升高,影响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破坏了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水平,导致应激型高血糖症状[2],加重了细胞内酸中毒,损伤患者神经细胞提升颅内压水平,进一步加重了患者脑部损伤的严重程度[3]。研究结果显示脑出血死亡组急性期GLU高于存活组;中型、重型脑出血患者的GLU明显高于轻型脑出血患者,而重型脑出血患者的GLU也高于中型患者。这验证了脑出血后GLU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影响,GLU越高病情越重、预后存活率越低。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应控制血糖水平,对血糖超过11.1mmol/L的患者应给予胰岛素治疗并保持血糖低于8.3mmol/L。

乳酸脱氢酶主要存在于心、肾、肝等组织,组织受到破坏会造成LDH升高[4]。研究表明脑组织损伤越重,其LDH表达越高。本研究中也得以验证,脑出血组LD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且不同脑出血严重程度的患者其LDH水平也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且存在差异。

正常人CRP参考值不大于10mg/L。其是反映组织损伤后发生炎症反应与修复的因子,可能具显著促炎效应[5]。人体循环中CRP浓度与脑卒中等许多不同病理严重程度、病情进展有明显关联[6]。本研究重型患者血浆CRP水平与中型患者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中型脑出血患者的CRP水平也高于轻型脑出血患者。由此认为CRP水平的高低与脑出血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严重者具有较高的CRP水平。进一步观察脑出血存活者的CRP水平较死亡患者明显偏低,也证明了文献中所提到的脑出血患者血液CRP水平可以预示预后状况。

综上所述,GLU、LDH和CRP的表达均与脑出血急性脑损伤密切相关,其表达可初步判断出血损伤的程度,为脑出血早期判断患者预后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帮助。抢救脑出血患者的过程中,及时联合GLU、LDH和CRP水平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方法简便、易行、有效,值得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壮虹. 急性脑出血伴血糖升高的临床分析[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6):743-744.

[2] 牛亚利. 脑梗死后血糖升高的原因及其不利影响[J]. 疑难病杂志,2004,3(1):52.

[3] 蒋钰,李春明. 急性脑出血血糖监测及临床意义[J].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102-104.

[4] 王可宏,林廷塔,金励前. 急性危重患者血清乳酸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J].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3,20(8):356.

[5] 刘柏辉. 老年脑卒中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8):1492-1493.

篇10

关键词:老年;脑积水;神经外科;治疗

脑积水为神经外科常见病,其病因复杂,可由多种因素造成脑脊液在脑室系统中大量聚集,引发脑室扩大,使脑组织受压迫,而产生多种体征及脑部症状[1,2]。现阶段对脑积水治疗多以手术为主,且有一定的疗效保障,但相关手术方法多达数十种[3],本文回顾分析常用的几种手术方法对急慢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 年1月~2013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老年脑积水患者154 例,其中男97例,女57例,年龄65~85岁,平均(72.25±9.74)岁; 急性脑积水68例,包括: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及脑室出血后2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1例,外伤后脑内血肿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外伤后后颅窝血肿11例,合并脑室积血的6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慢性脑积水86例,后颅窝肿瘤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史22例,高血压脑出血病史12例,脑炎病史12例,外伤史7例,原因不明2例。对患者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压力在80~260 mmH2O,脑脊液蛋白含量<500 mg/L。最终经MRI检查证实慢性脑积水患者中交通性脑积水123例,梗阻性脑积水31例。

1.2临床症状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者143例(92.86%)、视水肿者124例(80.52%)、视力减退者58例(37.66%)、眼球震颤者38例(24.68%)、步态不稳、记忆力障碍、共济失调者77例(50.00%)、精神症状者4例(2.60%)。MRI检测后可见病因包括松果体区占位性病变、三脑室内胶样囊肿、侧脑室内多发性室管膜增生、导水管狭窄、囊性颅咽管瘤、枕大孔区畸形术后、透明隔囊肿等。

1.3方法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症、病因、脑积水类型、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影像学资料、疗效等。

1.4手术方法①急性脑积水治疗方案:采取及早行侧脑室穿刺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和反复腰穿放出脑脊液治疗[4];少数患者伴有脑室积血,则采取同侧侧脑室穿刺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常选择侧脑室额角做穿刺置管引流,留置管时间一般不超过7d,脑积水情况缓解后针对患者意识情况再治疗,未缓解者可于对侧行侧脑室穿刺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再引流; 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在患者耐受范围内尽量多地引出血性脑脊液,引流时严密观察颅内压,防止出现不良反应,每日引流量控制在300~500ml,时间一般不超过2w,脑脊液引流量减少后即可拔除引流管;行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时应缓慢放液,同样在患者耐受范围内尽量放出脑脊液,1~2次/d,50~100ml/次,脑脊液清澈后停止放液,一般不超过10 d。②慢性脑积水治疗方案:分流管采用美国Medtronic分流管,内镜系统采用德国蛇牌硬镜操作系统。

1. 5评价标准 术后根据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分为三类结果:改善、无变化、加重。临床表现好转、症状减轻、影像学检查扩张脑室较术前缩小为治疗改善; 临床表现、症状、影像学检查脑室大小均无变化为治疗无变化; 症状加重、颅内压升高、影像学检查脑室扩大为治疗恶化[5]。

1.6统计学处理对其我院神经外科老年脑积水患者154例的临床数据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统计采用χ2 检验。

2结果

2.1疗效评价急性脑积水患者术后CT复查脑室系统恢复良好62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共有20例转为慢性脑积水;慢性脑积水手术方法包括侧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镜手术及脑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1~4年,疗效评价标准均达2~3级,无死亡事件,总有效率达82.56%。所有患者术后并发不良反应共35例,其中感染15例,感染率达17.44%。见表1。

2.2术后并发症所有慢性脑积水患者术后并发不良反应共计54例,其中感染15 例,感染率达17.44%。未出现危重症反应或死亡事件。见表2。

2.3不同置管方法患者临床疗效比较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的42例患者中,传统开腹置管组18例患者胃肠道症状多,症状重、持续时间长,疗效差。

3 讨论

脑积水病因复杂,临床上以脑室系统与腰部蛛网膜下腔是否相通为标准分为梗阻性和交通性两类,依据病情紧急情况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6]。对于脑积水的治疗总体以手术为主,方法可大体分为三类: ①针对病因的手术;②减少脑脊液产生的手术; ③脑脊液分流术[7]。肿瘤手术效果最为明确,解除梗阻快速,本研究中涉及颅窝肿瘤、小脑半球肿瘤、脑室肿瘤等多种类型,皆因肿瘤压迫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引起的脑积水,在手术切除肿瘤后梗阻立即解除,故无需行分流术,但因梗阻解除速度快,对脑灌流量影响较大,故术后并发症少但程度较重。侧脑室-腹腔分流术适用于各类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和梗阻性脑积水均可行此类手术,非肿瘤切除手术者多选择此方法[8]。

研究报道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局部皮肤感染率在20%左右[9]。老年人身体条件差,出现胃肠道反应相对较多。通过腰穿测量脑脊液压力,有利于指导选择不同分流管,老年患者一般选择中压分流管,但是有些老年患者,尤其是颅脑外伤术后、脑出血术后,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颅内压一般较低,部分患者应该选择低压管。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较为常用的方法,与分流术相比,其建立的脑室通路更符合脑脊液的生理循环路径,脑脊液在颅腔内循环减少了低颅压事件,且手术创伤小,通过内镜行手术,属于微创手术范围,避开了腹腔手术,无需放置引流管这都减少了患者感染概率,故其严重并发症较分流术明显减少。针对老年脑积水患者,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而分流术在交通性脑积水中的疗效要明显优于梗阻性脑积水,但仍需术者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和身体情况等选用。

参考文献:

[1]孟辉,冯华.神经内镜及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1;22(1):45-9

[2]詹升全,林志俊,李昭杰,等. 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难治性脑积水[J].广东医学, 2000;21(8):632-3

[3]高建忠,张吕荣,李军,等.改良分流技术治疗脑积水25 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96(2):142-3

[4]彭思民,崔岗,陆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诊治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8;31(5):43-6

[5]李俊,李爱冰,秦尚振,等.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的适应症与并发症[J].华中医学杂志,2006;30(3):174-5

[6]O'Brien DF,Javadpour M,Collins DR.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an outcome analysis of primary cases and procedures performed after ventriculoperitonealshunt malfunction[J].J Neruosurg,2005;103(5):393-400.

[7]徐永革,田增民.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并发症的防治[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6(12):1427-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