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技术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项目技术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篇1

关键词:矿山;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开采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矿山开采对于生态环境或多或少的造成影响,像是造成地质灾害、水质污染、土壤退化等等。水土流失作为矿山开采中一个重要的现象,需要引起相关单位的重视,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矿区水土保持。

1、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诱发地质灾害

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

1.2 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

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

1.3 土壤退化与污染

由于表土被清除采矿后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往往使土壤坚硬、板结,有机质、养分与水分缺乏。而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产生。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

矿山固体废渣(煤矸石等)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重金属污染。而土壤的纳污和自净能力有限,当污染物超过其临界值时,将向外界环境输出污染物,其自身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也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土壤资源的枯竭。

1.4 水土流失加剧

矿山开采直接破坏地表植被,露天矿坑和井工矿抽排地下水使矿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土地贫瘠,植被退化,最终导致矿区大面积人工裸地的形成,极易被雨水冲刷;由于排土场和尾矿占地,形成地面的起伏及沟槽的分布,增加了地表水的流速,使水土更易移动,冲刷加剧。

1.5 生物多样性损失

植被清除、土壤退化与污染、水土流失,对矿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都是致命打击,严重威胁了动植物生存。

2、矿区水土流失特征

2.1 采矿对植被盖度的影响

矿山开采分为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两种, 露天采矿采的过程中剥离原生地表植被和表层岩土, 使地貌完全丧失生物生产力, 呈石漠化景观。地下开采的采场虽不直接破坏地表植被和表层岩土, 但由于其对地下水系统破坏剧烈, 周边地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表层土壤疏干, 植被生长不良, 盖度降低, 生物群落退化, 呈荒漠化趋势。同时由于生产场地、道路等施工占地及采矿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堆放、占压土地, 使地表植被受到破坏。

2.2 形成人工堆垫地貌

排矸场是采矿过程中排放废弃岩土堆放场地, 排放方式有填凹式、平地起堆式和坡面泻流等几种形式。排岩物体堆放改变了原生地表的性质, 形成人工堆垫地貌, 进而加速了土壤侵蚀。

2.3 尾矿

是一种特殊的矿山岗固体废弃物且十分均匀, 一般以液态流出, 但其中水分迅速渗出, 开成粉尘状物质。尾矿排放淤埋了原生地表土壤和植被, 使土壤结构发生变化, 表层土壤由黏结性较强的土壤变成颗粒细小、黏结性较弱的尾矿沙,在风等外力作用下易产生风力侵蚀。同时尾矿库中粉尘物易随雨水流入河道或渗入地下, 对河流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2.4 采矿对坡度的影响

据统计, 露天采矿开采后平均坡度是采矿前的2~4 倍,陡峻的斜坡岩土剪应力常常大于抗剪强度, 岩土在剪切破裂面上有时会发生明显位移, 产生崩塌。有的露天开采的采场,由于开挖使地下软弱岩体形成较陡坡面, 在干湿、冷热、冻融交替作用下, 产生破碎岩屑, 在自重的作用下滑落, 产生泻流, 为诱发泥石流提供了物质基础。

3、矿山开采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1 工程措施

矿山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往往产生较多的弃土、弃石、弃渣、尾矿、废水和其它废弃污染物质。常用的防护工程措施有: 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和截排水工程。

(1)拦渣工程主要有拦渣坝( 尾矿库) 、挡渣墙、拦渣堤3 种形式。拦渣坝一般有浆砌石坝、干砌石坝、土石混合坝等形式, 设计大小由拦渣规模和当地建筑材料决定。挡渣墙按结构形式分, 一般有重力式、悬臂式和扶臂式等几种。拦渣堤一般有堤内拦渣与堤外防洪两种功能, 故拦渣堤的关键是选线、基础和防洪标准。

(2)护坡工程主要有干砌石护坡和浆砌石护坡, 其坡面防护措施设计应确保自身的稳定和满足水土保持功能。对坡面较缓(110: 215~ 110: 310) , 坡下不受水流冲刷的坡面, 采用干砌石护坡; 对坡度在1: 1~ 1: 2 之间, 坡面可能遭受水流冲刷, 且冲击力强的地段, 宜采用浆砌石护坡。

(3)截排水工程主要有蓄水池、截流沟、排水沟、道路集流沟、排(放) 水暗渠、沉沙池等。矿区在选矿厂场地周边、道路两侧或临坡地段都会开挖排水沟, 一般情况下, 对位于土质含量高或表面为强风化岩石地段的排水沟采用浆砌石。在涉及建排洪沟、溢洪坝时, 应根据防洪标准和最大降雨量设计。

3.2 植物措施

应据当地情况, 选择根蘖性强, 生长迅速, 耐干旱贫瘠的适生树种, 以保护现有植被为主, 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还草生态项目建设。并从安全和避免重力侵蚀角度考虑, 特殊地段辅以工程措施。对于采矿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 要视其情况处理。除永久占用的土地外, 临时生产用地应在占用结束后栽种树木或种草。对于废弃不用的开采工作面和堆放的弃土、弃渣表面, 应先覆盖20~ 50 cm 的土壤再进行植被恢复。对于弃渣, 建议采取以下2项措施: 1) 再利用。一些可再利用的弃渣, 应变废为宝, 作为其他工业原料。2) 无法再利用的弃石弃渣, 寻找合适地点堆放, 在堆积体四周修建挡土墙和截、排水沟, 并尽可能覆土种草植树。

3.3 土地整治和复耕措施

矿区在采挖活动中会剥离表土, 这些剥离的表土除用于填埋坑洞外, 还可作为矿区后期复耕覆土之用, 应根据不同情况, 采取土地整治和覆土措施,改造成可利用的土地。土地整治整地主要采取2种方式: 一为水平沟整地, 二为鱼鳞坑整地。坑的大小根据植物规格和种植密度确定。对于矿区复耕,一般覆盖20~ 30 cm 的土壤并施以农家肥培肥地力, 再进行场地平整、栽种作物。

3.4 其他措施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做好矿山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项整治: 做好水土保持的宣传工作, 坚决取缔保护区和禁采区中的矿山; 坚决制止无证乱开滥采、毁林采石挖矿、毁田取土的行为; 坚决关闭不采取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措施, 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危害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采矿点, 并加大处罚力度; 限期关闭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对资源和环境破坏大的矿山企业。运用3S 技术, 建立矿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 预防和避开地质灾害, 提高水保监督管理水平。划分时段, 逐项治理: 在矿山开采中, 严格要求矿山企业按方案处理耕植土, 设置堆土场和弃渣场,开挖排水、截水沟等。在运输中, 限定车辆的装载量, 并要求加盖篷布, 矿车出矿区须冲洗轮胎等。在加工过程中, 对粉尘和污水的处理, 根据每个矿的实际情况, 分别制定治理标准, 规范运行。

结束语

水土流失是现在矿区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水土保持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矿区开采中需要通过采取相关的措施方案进行水土保护。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外电引入;机电安装;进度风险;预防

1前言

随着数据处理业务需求的爆炸式增长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跃进步,数据中心电负荷密度每年呈上升趋势,数据中心内大量采用的新型机架式服务器和刀片式服务器,热密度已达20-30KW/机柜,这种趋势将数据业务发展而更加明显。目前,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和通信运营商都相继建设许多大型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项目有建筑与网络设备的工艺契合度要求较高、专业性强、用电需求大等特点。现实中,较多的数据中心建设项目的外电引入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外电引入及机电安装是设备联合调试和项目验收的前提条件,其风险和滞后直接影响到工程关键路径的完成时间,导致数据中心难以如期投入使用、投资提升等问题。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一般投资大、周期长,在工程建设中,经常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干扰,风险很多。下面对外电引入及机电安装工程过程中可预防的、影响进度的常见风险进行分析和防范。

2外电引入工程进度风险预防

数据中心项目的外电引入容量达几万千伏安,外电报装经常会遇到电力瓶颈问题。电力容量一般是地区的稀缺资源,在项目立项阶段应初步评估项目的最终用电量,充分了解拟建项目周边的供电状况,与当地政府、供电部门协商确定项目的初步供电方案,预留所需的电力容量。为预留充足的供电方案审批时间,建议提前启动用电报装工作,尤其是电力资源较为紧缺的地区,更要提前启动用电报装工作。

外电工程经常会由于外电线路征地或补偿问题遭遇纠纷,须加强外电工程设计管理。数据中心项目一般分为建筑安装工程、外电引入工程等分部工程,根据经验,外电引入工程设计单位的招标应在建筑安装工程初步设计会审后约1个月内完成,业主应重视外电设计前期的实地勘察工作,外电路由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现有的管沟、道路等设施,尽量绕开容易出现纠纷的农田、果园等区域。

建筑安装工程和外电引入工程的衔接对项目至关重要。经常由于配电房的建设问题影响外电引入工程的开展。数据中心主体建安工程进行初步设计时,应参考拟采用的高低压配电柜尺寸开展配电房的平面布局设计工作。数据中心主体结构封顶后,应督促施工单位尽快完成配电房的施工,包括电缆沟、设备基础、挡鼠板、门窗等。配电房完成后,及时完成高低压配电柜的安装与调试。

外电引入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做好与当地供电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建设要符合供电部门的验收规定,应提前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尽早整改,避免影响工期。

3机电安装工程进度风险预防

机电安装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的学科和专业门类多,设备品种多,工艺复杂。数据中心项目一般配置大量发电机、空调主机等大型设备,可能还会涉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难度很大。所以,合理的机电设计方案有利于缩短工期。

机电安装工程与建筑主体工程进度的协调风险,将影响项目的整体进度。项目须制定详细的机电安装工程计划,各项工作可考虑与其他工种施工界面的协调,各专业之间的工序交叉并行开展,为项目建设提速。一般情况下,在机楼主体结构封顶前1个月,应要求施工单位制定详细的机电安装工程计划(包括劳动力进场计划、材料及设备进场计划、设备调试计划等),并由监理单位和业主审核认可。

为保证建设进度,须做好设备及专项安装队伍的采购工作。无论是甲供还是乙供设备,柴油发电机、中央空调主机、低压配电柜等大型设备,应在主体结构封顶后1个月内到货安装。对于水泵、冷却塔等设备,考虑到供货期一般需要2个月左右,应尽早启动采购工作,确保封顶后1个月内设备到货,并根据所订购的设备尺寸预制设备底座基础(如水泵、空调主机、发电机等)。此外,应要求监理单位严格把控工程质量,认真做好设备现场验收等工作。对于发电机环保、气体消防等专业安装工程,应根据安装工程计划尽早选定安装队伍,确保各项安装工程的紧密衔接。

设备调试是数据中心建设中重要的环节,设备调试合格是验收的必要条件,也直接影响到数据中心日后的使用与维护。由于设备量的巨大,系统的复杂性,设备调试方案的合理性非常关键。业主应要求施工单位在设备调试前半个月内,提交相应的调试方案给监理单位及业主审核,确保设备调试的顺利开展。调试方案分空调、强电、弱电、消防等专业分别编制。调试方案应包含调试人员架构、调试内容和目标参数、调试设备、调试方法和程序、调试资料整理和分析、成品保护措施、安全文明注意事项等,并严格执行。

除以上列举的风险外,机电设计质量风险、机电安装施工队与设备厂商配合不够的风险、施工安全风险等可能也会影响机电安装的进度。

4 总结

外电施工及机电安装工程是数据中心建设的重点,其投资约占项目总投资的60~70%。以上列举了数据中心建设外电引入及机电安装工程一些主要进度风险。总之,外电施工及机电安装工程需要适度提前启动报建、采购等工作,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于进入外电施工或机电安装工程施工阶段的项目,业主应对于工程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管理单位等相关人员对风险因素制定应对措施,防范项目风险,保证建设进度。

风险管理是科学的管理过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项目的前期、中期、后期及验收阶段都可能发生,要靠理论和实践的不断积累。

参考文献

[1]于九如.投资项目风险分析[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丁士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朱伟雄,王德安等.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理念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篇3

关键词:二维码;项目安全管理;应用

一、引言

二维码技术自问世以来,发展十分迅速,仅仅20年时间,它已广泛应用于商业流通、仓储、医疗卫生、铁路、交通运输、生产自动化管理等各个领域。二维码技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那么在同样安全发展如此重要和迅速的今天,完全可以利用二维码技术为项目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

二、二维码的起源

二维码技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出现,经过20多年的推广应用,在传统行业的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二维码技术是在一维码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前提下产生的。由于受信息容量的限制,一维码通常是对物品的标识,而不是对物品的描述。因此,在通用商品条码的应用系统中,对商品信息,如生产日期、价格等的描述必须依赖数据库的支持。在没有预先建立商品数据库或不便联网的地方,一维码表示汉字和图像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可以表示,也显得十分不便且效率很低。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用条码在有限的几何空间内表示更多的信息,以满足千变万化的信息表示的需要。因此二维码技术应运而生。

三、项目安全管理的概念

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利用现代管理的科学知识,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由于施工现场危险作业多、立体交叉作业多、作业面广、工期长、受自然气候环境影响大等特点,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具有复杂性、必要性及紧迫性。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关系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的稳定。

四、二维码技术在项目安全管理的实际应用

项目安全管理中可以先建立后台数据库,然后通过以下几方面对现场安全实时进行管理。

1、 二维码对现场工人管理

在二维码工人管理中,可以将每个施工人员的姓名、性别、现住址、工种、作业队、身份证号、联系方式、队伍名称、进场日期、离场日期、录入时间、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工资发放等信息通过二维码进行个人管理。通过打印二维码粘贴到工人安全帽处,管理者可实时对入场施工人员进行信息查询。

2、二维码对现场设备的管理

在二维码设备管理中,将每个重要施工设备的设备名称、出厂编号、注册证号、内部编码、安装位置、进场时间、录入时间、施工单位、设备类型、使用证号、制造厂家、使用状态、下次检验日期、出场时间、备注等信息通过二维码进行独立设备管理。通过打印二维码粘贴到施工设备上,管理者可实时对入场设备进行信息查询。

3、二维码对安全技术交底的管理

在项目开工前及工程中班组长对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安全技术交底慢慢疏于形式化,因此可能造成最终的安全质量问题,因此将重点施工内容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可视化,工人通过扫描二维码随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学习与复习,将二维码粘贴于一线工人学校或者工人宿舍、工地等地,工人随时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等设备进行扫描学习,最终形成工长面授安全技术交底与二维码信息交底的互相配合,减少施工中的安全质量问题,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素养。

4、二维码对现场安全巡视的管理

通过对关键工程点的位置设置安全巡查点,让安全巡检人员在固定的需要巡检的位置进行打卡巡检,并可通过扫描其所在地的二维码进行巡检记录的登记。

五、二维码技术在项目安全管理方面的创新

1、人员管理应用二维码技术。

项目建设一线施工人员流动性大,进场人员信息和是否进行安全教育、工资是否发放等情况不能及时掌握,采用二维码管理系统将施工人员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所属施工队、是否接受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等信息融合在二维码中,对施工现场工人实施动态管理。目前滁定高速共登记人员3196人,现场检查时对工人安全教育等信息基本信息可及时掌握,大大便利安全安全巡查工作。

2、设备管理应用二维码技术。

项目建设需要众多机械设备参与施工,采用二维码技术将设备名称、出厂编号、进场时间、制造厂家等设备相关资料与设备本身实现现场核查。特别是特N设备管理尤为便利,目前滁定高速项目登记重点和特种设备266台。

3、安全管理人员考勤采用二维码技术。

为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更好的监督、督促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安全责任,深入施工现场排除安全隐患,滁定项目全长62公里,共设7个标段,在场站、桥梁、结构物、互通区、重要交叉路口、隧道、跨线施工等共设置29个二维码巡查点,通过二维码巡查点GPS定位技术要求安全管理人员每天在固定的巡查位置进行打卡并进行巡检记录登记,授权平台随时可以调阅巡查情况,当月底统计各巡查频率,进行通报公布,大大提升了项目安全管理效率,时时掌握现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

滁定高速项目通过二维码技术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方便了建设、监理、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将现场与后台资料有机的联系起来,大大提高了安全检查的实效,避免了诸多盲点与疏漏,真正将安全教育、管理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也给项目安全工作带来了实实在在好处,一线工人安全意识明显提升,安全隐患起数呈持续下降趋势,施工安全态势平稳可控。

六、二维码技术在项目安全管理的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二维码产业还处于成长期,总体来看,我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核心技术不多,二维码技术在项目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和推广还处于摸索阶段。随着国家各个行业对安全方面的不断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民心,二维码的技术不断成熟,必然会推动整个建设行业安全管理与二维码技术结合的发展提速,二维码与手机的结合,将开辟二维码的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有利于管理者和劳动者实时掌控和了解安全动态。相信未来2-3年,二维码技术在项目安全管理方面发展及应用将呈现新的成长态势。

参考文献:

[1] 李永婵, 李安平.现代物品信息技术应用指南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2]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商品条码应用指南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3] 中国建筑安全网http://

篇4

本市中心城区以外的县城、城镇、独立工矿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各类建设项目(包括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农村聚居点建设项目、旧场镇改造、林盘聚居点整治建设项目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和其他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二条

为了加强全市农村地区住房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的管理,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土地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

市级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全市农村规划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区(市)县相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农村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工程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

镇(乡)政府负责本区域内单体建筑三层以下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

农村村民委员会负责对本村区域内规划建设实施社会监督。

第四条(管理原则)

农村地区规划建设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省地”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的原则,满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技术导则》、《*市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技术导则》、《*市川西林盘保护整治建设技术导则》、《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设计技术导则》、《*市村镇居民自建房工程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等技术标准。

第五条(社会监督)

充分发挥农村村民委员会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各级建设管理部门或镇(乡)政府对农村村民委员会或群众的举报均应按职责和法定程序查处。

第六条(项目业主)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聚集户数平坝地区50户以上、丘区和山区15户以上的农村居住区[点])建设的项目业主可以是项目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及其居住区建设的部门、机构、经济实体,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共同成立的合作组织。

第七条(实施方案编制)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应当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由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项目业主会同项目所在镇(乡)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和产业发展方向组织编制。方案应载明以下内容:建设方式、用地规模、取得建设用地的方式、原宅基地规模及复垦整理方案、集中居住农民的户数及人数;分期建设计划、配套设施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投资来源、实施单位等。

第八条(实施方案审议)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后,由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项目业主报区(市)县政府审议。

第九条(项目选址)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实施方案、其他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经审查同意后,应按照《*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的要求进行选址。

第十条(规划方案设计)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选址确定后,由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业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编制农村集中居住区(点)规划设计方案。规划设计方案应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包括各项设施配套、建筑形态和户型以及立面效果图等)。

其他建设项目选址确定后,由项目业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编制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第十一条(村民审议)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规划设计方案编制过程中,应当充分征求村民意见。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完成后,应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讨论同意后,上报县级规划管理部门审查。

第十二条(规划审批公告)

县级规划管理部门组织对农村集中居住区(点)规划设计方案、其他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审查,符合镇(乡)总体规划或村规划的应及时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不符合要求或审查后要求方案进行重大修改的,应按审查意见修改。修改后的方案应重新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讨论同意。

经批准的各种新农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在当地村委会公告。

第十三条(用地许可)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各类建设项目均应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业主持经审查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及实施方案等文件、材料,向项目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核发《建设用地意见书》。

其他建设项目由项目业主持经审查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及可行性方案等文件、材料,向项目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申请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核发《建设用地意见书》。

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项目报建方式)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可按照建设规划和项目计划分期实施,各分期工程可作为独立项目报建。社区内配套的基础设施和独立公共配套设施项目,以及其他建设项目,可根据项目规模和性质按相关规定单独报建。

第十五条(建筑设计审查和备案)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其他建筑工程项目应办理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审查。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工程,项目业主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建设工程勘察和施工图设计,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技术审查。

“统规统建”的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和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工程,项目业主持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报告及相关资料,向县级建设管理部门办理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行政性审查和备案。

三层以下的低层建筑,可按照建设规划选用经审定的农村住宅通用图、标准图,并委托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深化施工图设计。

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备案,应按《*市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方案》要求实行并联审查。

第十六条(施工许可)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项目应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手续后方可动工建设。

“统规统建”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和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工程,在办理了质量、安监备案后,项目业主持质量、安监备案表和《建设用地意见书》、《规划审查意见》等文件、材料向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申请施工许可证。

“原址自建”和“统规自建”的农民建房工程及单体建筑三层以下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工程,建设业主应向镇(乡)政府提出开工申请,经审查同意后,由镇(乡)政府出具开工通知书,方可动工建设。镇(乡)政府可提请区(市)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协助对勘察、设计、施工条件、施工单位(或技术工匠)的资格和施工组织予以审查。

第十七条(质量安全责任)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依法承担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责任和义务。施工单位或工匠在与业主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时,要同时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书。

第十八条(质量安全行政监督)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其他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工程质量,由批准开工的机关负责组织监督检查。

“统规统建”的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和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的工程项目,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技术规范执行,由县级建设管理部门直接负责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

“统规自建”和“原址自建”的农民建房工程及单体建筑三层以下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工程,由镇(乡)政府负责质量监督检查。县级建设管理部门应指派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管员,协助乡镇政府进行技术服务和技术监督。

第十九条(质量安全社会监督)

由镇(乡)政府牵头,建立村级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社会监督制度。农村村民委员会可在村组选聘有责任心和具有一定施工技术常识的农民为农村建设质量安全义务监督员,受农村村民委员会的委托,进行巡查监督,对巡查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所委托的农村基层组织或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竣工验收)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完工后应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统规统建”的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和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工程项目,由项目业主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合格的向区(市)县建设部门办理竣工备案。

“统规自建”和“原址自建”的农民建房工程及单体建筑三层以下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工程,由业主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需进行综合竣工验收的,应按《*市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方案》要求实行并联审查。

第二十一条(报建收费)

农民住宅和居住社区配套的设施建设项目,不得收取报建费。其他建设项目,业主应按当地的相关规定缴纳市政设施配套费。

第二十二条(解释机关)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篇5

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1995年5月30日水利部令第5号)

(一)第二条“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前期勘测设计工作。”修改为:“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其中,审批制项目,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核准制项目,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备案制项目,在办理备案手续后、项目开工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应当纳入下阶段设计文件中。”

(二)第二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条:“开发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依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和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篇章,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投资概算。初步设计审查时应当有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机关参加。”

(三)第三条第二款:“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修改为:“凡征占地面积在1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1万立方米以上的开发建设项目,应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其他开发建设项目应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第三款:“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开办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开垦荒坡地、申请采矿、以及其他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填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修改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的内容和格式应当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和有关规定。”

(四)第四条:“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工作由生产建设单位负责。具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单位,必须持有水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资格证书》,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修改为:“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工作由开发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负责。具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单位和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并由有关行业组织实施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该行业组织制定。”

(五)删去第五条。

(六)第七条“项目单位或个人在领取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水土保持方案合格证》后,方能办理其他批准手续。”修改为:“水土保持方案必须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开发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方可办理土地使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项目立项审批或者核准(备案)等其他有关手续。”

(七)第八条第二款:“中央审批立项的生产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修改为:“中央立项,且征占地面积在50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50万立方米以上的开发建设项目或者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中央立项,征占地面积不足50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不足50万立方米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款:“地方审批立项的生产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下技术改造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由相应级别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修改为:“地方立项的开发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下技术改造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相应级别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四款:“乡镇、集体、个体及其他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由其所在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修改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由开发建设项目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八)第九条:“县级以上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接到‘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之日起,分别在60天、30天内办理审批手续。逾期未审批或者未予答复的,项目单位可视其编报的水土保持方案已被确认。

“对特殊性质或特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时限可适当延长,延长时限最长不得超过半年。”修改为:“开发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应当向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各一式3份。

“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组织审查,或者委托有关机构进行技术评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审批申请之日起20日内,或者应当自受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审批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但是,技术评审时间除外。对于特殊性质或者特大型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0日内不能作出审查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单位或者个人。”

(九)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前已建、在建和技术改造项目,项目单位或个人必须在本规定颁布之日起3个月内依照本规定负责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补办审批手续。”修改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的审批条件如下: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定;

“(二)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等国家、行业的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标准;

“(三)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明确;

“(四)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合理、有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达到主体工程设计深度;

“(五)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可靠、方法合理、结果正确;

“(六)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得当。”

(十)第十二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三条:“水土保持方案未经审批擅自开工建设或者进行施工准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当事人从事非经营活动的,可以处1千元以下罚款;当事人从事经营活动,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罚款,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十一)删去附件1和附件2。

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10月14日水利部令第16号)

(一)第五条第一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负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二)第八条“在开发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修改为:“开发建设项目土建工程完成后,应当及时开展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工作。”

(三)删去第九条。

(四)第十二条“收到验收申请”修改为“受理验收申请”。

(五)第十四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验收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验收结论。”

原第一款:“对验收合格的项目,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办理验收合格手续,出具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合格证书,作为开发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作为第二款,修改为:“对验收合格的项目,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作出验收结论之日起10日内办理验收合格手续,作为开发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管理办法(试行)(2003年2月21日水利部令第17号)

(一)删去第四条第一款“并对资质证书的发放实行总量控制”。

(二)第十二条“申请取得甲级资质的,在报水利部前,应当先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初步审查意见”修改为:“申请取得甲级资质的,应当报请所在地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初步审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资质申请之日起20日内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材料报送水利部审批。”

(三)第十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水利部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于每年6月1日至6月30日集中受理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申请。”

(四)第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水利部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查资质申请时,应当组织专家评审,并将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单位。”

第十三条“水利部或者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在3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颁发资质证书;向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发出书面通知,并说明理由。”作为第二款,修改为:“水利部应当自受理资质申请,或者收到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资质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同意颁发资质证书的,应当自作出审查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单位颁发资质证书;不予颁发资质证书的,应当向申请单位书面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单位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五)第十七条:“对资质证书实行年检和日常检查制度。年检工作由发证机关组织进行。

“年检期间为每年3月1日至31日。”修改为:“发证机关及其委托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对持证单位从事业务活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第十八条“由发证机关提出限期改正的意见或者年检不予通过”修改为“由发证机关提出限期改正的意见”。

删去第(一)项。

第(四)项“不参加年检或拒绝接受日常检查的”修改为“拒绝接受监督检查的”。

(七)删去第二十四条第(五)项。

篇6

[关键词]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 存在问题 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291-2

秦晋两省是全国采矿、挖煤、修路等开发建设项目快速发展的区域,也是国家重点预防保护区,而开发建设项目引发的水土流失表现尤为突出,虽然两省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以黄土高原沟壑区为中心,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笔者结合基层工作经验,通过几年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实践,针对辖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现状展开调查分析,水土保持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1水土保持措施落实存在的问题

2000―2012 年辖区内部审批开发建设项目231个,方案涉及防治责任面积约26.5万hm2,方案编报率达到100 %。然而,在实际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落实水平并不理想,水土保持方案作为项目核准、立项和建设的主要技术文件之一,业主单位水土保持意识不强,普遍存在“重申报,轻落实”、仅仅为了拿到审批文件,水保方案成了项目继续建设的敲门砖,建设中仍然是注重主体工程建设,忽略水土保持工作,一般主体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或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都能按要求实施,但是方案新增的针对性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甚至根本未开展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后续设计工作。

1.1永久水保措施严重滞后,实施差异极大

水土保持措施后续设计明显滞后,部分开发建设项目主体工程进入运行期,后续设计还没开展,直接影响永久水保措施的实施。永久水保措施防止工程建成后水土流失,部分永久水保措施皆有临时水保措施的作用,如弃碴场、截排水沟等措施。无论哪种开发建设项目都会有程度不等的弃土弃碴,但在督查中发现,很多弃土弃碴场没有做到先拦后弃。作为临时堆土区,临时施工生产生活场地后期治理措施一般先进行土地整治后再进行植被恢复绿化。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往往存在落实滞后的问题,不少开发建设单位办公区、厂区和亮点工程周围艺术化,而有水土流失隐患的地方零治理度。

1.2临时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

临时防护措施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防治方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哪种建设项目类型,水土保持方案中都不能缺少临时防护措施。如项目建设场地的临时排水、沉沙、临时道路、临时拦挡、临时覆盖、临时绿化、洒水降尘等措施,这些措施多属水土保持方案新增措施,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一般都有明确的要求,在施工准备期和建设过程中进行实施,但是从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部分措施实施情况不容乐观,这些临时防护措施大多没有按照方案要求落实,建设单位仅在项目建设区边界砌筑围墙或彩钢板围挡,这虽可减少对围墙外侧造成影响,但围挡内部水土流失问题比较突出。临时排水等措施未实施,地块内强烈扰动造成地表侵蚀或淤埋,也增加了后期土地恢复的难度。在项目后期竣工验收时,这些现象被软、硬覆盖等表象掩盖,一般难以查验。

1.3表土剥离措施未落实

表土作为一种资源,甚为珍贵。《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明确规定要保存和综合利用表土资源,并作为强制条款必须执行。在水土保持方案中设计单位都会根据项目区原状地表情况综合考虑表土剥离、临时堆存防护和后期覆土绿化、土地整治利用设计,但是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许多建设单位为自身工程施工便利、赶进度等原因并没有实施表土的剥离工作,造成了所占用区域大量表土资源的浪费。

2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1)建设单位管理部门对水土保持监测重视不够,没有认识监测的必要性。有些建设单位到项目中后期甚至到项目竣工验收阶段需要办理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时才委托具有相应监测资质的单位进行水土流失监测工作,辖区开发建设项目一般建设周期(2~5)a,而实际监测时段往往不到1a,甚至有时不足一个完整的雨季。尤其是一些补报水保方案的项目,在监测工作开始时,水土流失强度较大的土建施工阶段已进行大半甚至已经结束,致使监测数据缺乏整体性,监测工作也不能全面的、动态地反映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水土流失情况,监测滞后获得的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项目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做不到客观准确评价水土流失情况,对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防治更起不到时效指导。

(2)有的项目业主单位虽然在项目开工前就委托水土保持监测,但监测工作存在一些不足。如:业主单位不配合修建监测设施、设置径流小区、监测点等,致使水土保持监测数据获得难度增加,准确率降低、资料存在缺陷;监测频率低,没有按方案要求和监测实施报告进行监测;监测报告编写不规范,监测范围与实际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不一致。这样做的后果,无论是对反映项目真实水土流失状况、检验项目水土保持防治工程技术合理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还是竣工验收,都是不利的,也达不到水土保持监测的初衷。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践较少,监测实施方案不能行之有效适用于项目实际情况,监测技术亦不成熟,一直沿用传统技术,高新技术引入及应用不足,在监测过程中除GPS技术已经开始普遍尝试外,RS、GIS等先进技术应用仍然较少。

(4)有的监测单位为了承揽项目,收取费用低,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开支,导致监测工作流于形式;二是多数监测项目没有达到《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2009]187号)文件的要求;三是监测资源不能满足水土保持工作发展的需要,监测单位虽取得了监测资质,但由于技术人员配备不到位、技术力量薄弱,导致监理、监测工作很难开展。辖区项目中标单位集中,导致个别单位项目多,而项目施工时间相对集中,所以很难满足项目同时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要求。

3水土保持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根据水利部《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开发建设项目建设过程必须进行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监理工作既能协助建设单位管理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又可以为水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提供技术依据。部分建设单位按要求开展了水土保持监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从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开展的水土保持监理工作,建设单位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

(1)水土保持监理工作根本未实施,也未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水土保持监理。

(2)部分建设单位开展了水土保持专项监理工作,但是,普遍做法是水土保持监理由主体工程施工监理单位承担,而主体工程监理单位大多是没有水土保持专业监理人员的,无法达到水土保持监理的要求。从主体工程安全等角度考虑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均能完成,方案新增的针对性措施很少落实,水土保持监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督促项目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新增措施,这些措施都需要水土保持监理参与才能很好完成,而水土保持专项监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很多水土保持措施未实施,尤其是临时措施,监督执法部门如果不经常去现场检查,在验收阶段也无法考究是否实施及实施效果。

(3)已开展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项目也存在一些问题,业主单位认为主体工程建设才是第一位的,相对比较重视主体工程的监理,常常忽略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理,也未授予水土保持监理人审核的职权,对于存在水土流失现象需要布设措施和整改方案一般得不到建设单位的支持,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经常处于被动局面。

4对策及建议

篇7

[论文关键词]建设项目全过程 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管理 控制

项目工程建设具有周期长、生产要素价格变化频繁、投资大且复杂等特征,同时工程建设全过程包括建设工程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等。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使得建设中的工程造价具有大额性、个别性、差异性、动态性、层次性等特性,而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合理确定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因此,工程造价管理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以保证项目工程建设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实现控制目标。

一、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达到80%~90%,其造价控制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它直接影响了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否合理。

(一)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的因素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合理规模的确定。决策阶段在确定项目规模时,不仅要考虑工程项目建设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还要使所有生产力因素共同形成的项目在规模上大小适应。这样才能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2.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工程造价及监督检查项目建设的客观尺度,标准能否起到控制工程造价、指导建设投资的作用,关键在于标准水平的确定合理与否。

3.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的选择。建设地区选择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实施,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建设工期的长短、建设质量的好坏,还影响项目建成后的经营情况。

4.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主要包括生产工艺方案及主要设备选择两部分内容,工程技术方案的合理确定、设备的优化选择影响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进行,从而使工程建设取得更好的投资效益。

(二)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内容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从整体上把握项目的投资,分析确定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编制项目的投资估算,对建设项目进行经济分析,作出项目是否可行的决策。

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资决策前,对与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和评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与工程造价提供了技术上、经济上和管理上的依据,并能有效地减小建设项目的投资风险,达到投资的最佳经济效果。

2.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投资估算依据现有的资源和一定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未来发生的全部费用进行预测和估算,投资估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投资方案、基建规模、造价投资、方案设计、投资经济效果等。

3.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是从企业或项目角度出发,根据国家现行财政、税收制度和现行市场价格,计算项目的投资费用、产品成本、产品销售收入、税金等财务数据,进而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潜在获利能力,据此判断建设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财务可接受性。

二、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一)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设计阶段是设计概算和设计预算的总称,对建设项目的建设工期、工程造价、工程质量等能否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建设全过程中,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是影响工程造价最大的阶段,是项目建设开始至初步设计结束的阶段(约占建设周期的1/4),其影响程度为75%以上。

(二)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内容

推广标准化设计和限额设计是确定与控制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根据价值工程原理,对建设项目的功能与成本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对不同设计思路与方案进行比较,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值,从而在满足一定资源约束条件下,使设计达到最优。限额设计是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控设计中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从而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

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与审查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改进和完善现行的设计方案招标办法,在方案评选时要求设计者提供方案设计方案设计概算,明确概算控制经济指标,将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经济基础指标的权重适当提高,改变过去只重技术指标,忽视经济指标的评标办法。

三、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实行招投标对工程建设造价以及合同价款的确定与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招标投标是一种商品交易行为,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一种竞争性采购方式,在相对平等的条件下进行招标承包,择优选择工程承包单位和设备供应单位,以促使这些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合理地确定合同价格,降低工程造价。

(一)建设招投标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推行招投标制使市场定价的价格机制基本形成,使工程价格更加趋于合理;能够不断降低社会平均劳动消耗水平,使工程价格得到有效控制;便于供求双方更好地相互选择,使工程价格更加符合价值基础,进而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有利于规范价格行为,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得以贯彻;能够减少交易费用,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进而使工程造价有所降低。

(二)建设工程招标控制价与投标报价

招标控制价是根据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计价依据和计价办法按施工图纸计算出来的,对招标工程限定最高工程造价,其控制价格编制方法主要有定额计价法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法等。而投标报价的编制主要是投标单位对承建招标工程所要发生的各种费用的计算,其编制方法也分为定额计价法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法。

四、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施工阶段是建设项目资金投入量最大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工程付款控制、工程变更费用控制、预防并处理好费用索赔、挖掘节约项目造价潜力,以保证将实际发生的费用控制在施工图预算范围内。而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经济、技术、合同等。

在施工阶段,由于投入的资金量大,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多,因而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非常复杂。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管理,首先要制定完美的计量、支付、变更的管理办法,突出事前控制,强化事中控制,完善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指要避免设计变更后出现先施工再报决算的习惯模式,而一般的工程变更都必须建立先由施工单位立项报告,监理工程师审核,经业主批准立项后才可以实施的程序。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督促施工方按图纸施工,严格控制变更洽商、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变更一经发生就应及时计算因工作量变更而发生增减的费用,随时掌握项目费用额度,避免工作量的积压,对工程造价无法预估。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要督促施工方做好各种记录(如: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要制定完备的隐蔽工程现场签证制度,认真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每一项隐蔽工程签证,要以有效签证后的隐蔽工程量作为编制结算的依据,减少索赔纠纷。

因此,在施工阶段,为保证工程造价管理在合同范围内,造价方应及时据市场和现场情况,综合费用现状,对工程造价进行调整,及时调整合同价款,能更好的、有效地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

五、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竣工验收阶段与工程造价相关的内容包括竣工结算的编制与审查、竣工决算的编制、保修费用的处理及建成项目技术经济指标的后评价等。

这一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重点是核对合同各条款,审核竣工结算工程量编制及费用计取范围。审核竣工内容主要有:1.否符合合同要求、验收是否合格;2.审核结算方法、计价方法、优惠条款等是否符合合同;3.核算实际完成工程量,核实各分项工程使用的综合单价是否与投标或合同签订时的综合单价对应,审核竣工结算汇总金额;4.设计变更增加的分项工程在招标时的工程量清单中无相应项目单价,重点核实增加的综合单价是否按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进行编制等。只有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坚持严格的办法和程序,才能保证决算的真实性。

篇8

关键词:施工方案选择指标体系理想解法

引言

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一定的施工方法,才能够顺利保证各工序的顺利实施,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而针对具体的施工工序,可能有若干个方法可以使用。这时,作为项目建设的具体实施者,施工方应当首先提出各种可行的施工方案,然后针对各施工方案进行分析,进而选择出最为合适的施工方案开展具体的施工活动。而在选择施工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施工方能够从技术、组织、经济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选择出综合效益最佳的施工方案。

1 建设项目施工方案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进行建设项目施工方案科学选择探讨时,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进行建设项目施工方案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即从哪些方面去具体衡量和比较建设项目施工方案的问题。对于不同的施工工序和施工活动,可能考察的角度会有一定的不同。但是,总体上来看,在进行施工方案选择的过程中,可以从施工方案的技术要求情况、施工组织难易程度、施工工期、施工质量保证情况、施工安全保证情况、施工方案工期、施工方案环保性、施工方案造价情况等几个方面。

具体而言,建设项目施工方案选择指标体系见表1所示。

2 基于TOPSIS的建设项目施工方案选择模型的构建

在确定出建设项目施工方案选择的指标体系后,下面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便是进行施工方案选择模型的构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用来进行建设项目施工方案选择的模型较多。本研究在分析各模型特点和优缺点的基础上,尝试运用TOPSIS方法进行建设项目施工方案选择模型的构建。

基于TOPSIS模型的建设项目施工方案选择模型构建的步骤如下:

STEP1:确定建设项目施工方案选择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在确定建设项目施工方案选择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时,可以尝试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确定。并且,为了保证指标体系权重确定的有效性,可以尝试由多位专家进行确定,然后取各位专家确定的指标权重平均值作为建设项目施工方案选择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值。

STEP2: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

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需要经历三个步骤,分别为:

(1)确定单指标特征量矩阵

m个建设项目施工方案选择指标组成n个施工方案的评价值。每一个建设项目施工方案选择指标对n个施工方案的评判可用指标特征值来表示,即

式(1)

式中:(i=1,2, …,8;j=1,2,…,n)为第个施工方案的第个指标的指标特征值。

在表1建设项目施工方案选择指标体系中所列出的所有指标,其中“施工方案造价情况”这一项指标是属于定量指标,其他指标均为定性指标。对于定量指标,通过具体数值来进行表示;对于除“施工方案造价情况”这一项指标以外的其他指标,本文认为,其指标特征值可以通过专家评价的方式来进行确定。本文认为,其评价结果可以划分为五个档次,即V={},约定其分别对应于数值上的1.0,0.8,0.6,0.4和0.2。同时取各位专家评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施工方案在该指标下的指标特征值。

(2)确定指标隶属度矩阵

各评价指标的特征量确定后,下面应针对各指标相对于优的隶属度进行计算。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中,除了指标“施工方案造价情况”以外,其余指标均为越大越优型指标。对于其“施工方案造价情况”指标,可以按照公式(2)计算隶属度:

(=1,2,…,n)式(2)

对于其他指标,则可以按照公式(3)去进行隶属度的计算:

(=1,2,…,n)式(3)

式中:为第施工方案第个指标隶属于优的程度;,ximin=。

根据式(2)及公式(3),可将指标特征量矩阵转换为指标隶属度矩阵:

式(4)

i=1,2,…,8;j=1,2,…,n。

(3)确定理想施工方案和负理想施工方案

理想施工方案的指标隶属度应是全体施工方案相应指标隶属度的最大值。

即: R*=(r1* r2* …r3*)式(5)

其中,ri*=(=1,2, …,8)。

负理想施工方案的指标隶属度应是全体施工方案相应指标隶属度的最小值。

即:R-=(r1-r2- … rm-) 式(6)

其中,=(=1,2, …,8)。

STEP3:最终评价

(1)求各施工方案与理想施工方案和负理想施工方案的差异度

采用权欧氏距离作为差异度的测量,施工方案与理想施工方案和负理想施工方案的差异度分别为和,则

,=1,2,…,n式(7)

, =1,2,…,n式(8)

(2)计算各施工方案与理想施工方案的贴近度

定义施工方案与理想施工方案的贴近度为,其表达式为:

式(9)

一般, 值愈接近于1,则相应的施工方案隶属于优的程度越高。根据的大小,可以对施工方案进行排序,进而施工企业可以根据排名结果,选择出最优的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 籍文海.施工企业项目部效绩评价指标的设计[J].山东经济,2004,(3):58-59.

[2] 陈世进.对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总结评价的思考[J].石油工程建设,2005,(10):72-74.

[3] 王岩,姚立根,牛红凯.建筑施工项目经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基建优化,2004,(6):35-37.

[4] 陈雷,王延章.基于熵权系数与TOPSIS集成评价决策方法的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3(4):456-459.

篇9

关键词: 可行性研究;市政建设项目;重要性

1 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1.1 可行性研究的概念

可行性研究是指工程项目在投资决策之前对该项目完成后的经济效益做出的科学评价和预测。具体包括深入调查和研究同拟建项目相关的技术、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以及对可能拟定的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进行细致的比较论证和技术分析。可行性研究通过对拟建项目的各方面内容进行系统的论证、全方位的分析、综合性评价和多方案的对比,进而得出该项目的评价结果,为项目是否应该投资、该怎样去投资等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

1.2 可行性研究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在二十世纪初期,随着经济管理和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可行性研究应运而生。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在河流开发项目中开始首次试行,项目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并获得巨大经济效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世界经济管理和科学技术发展极为迅猛,这一时期,可行性研究得到大幅度的发展和完善,并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1]

可行性研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先进技术知识,不断完善壮大。首先,可行性研究在运行中运用了最新的经济学科理论,科学预测了市政建设项目的综合效益,比如市场预测学、经济效益理论、经济计量学等等。其次,可行性研究吸收了时下科学技术最新的成果,比如计算机软件技术、遥控遥测技术的科学应用。第三,可行性研究同时还吸收了现代管理科学方面的理论。另外,联合国很多组织分别编写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教材,其中就包含市政建设项目投资。现阶段可行性研究的实践和理论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而我国也出版了相关理论书籍,为我国市政建设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2]

2 可行性研究的一般程序(以市政建设为准)

2.1 机会研究

机会研究又称立项建议,它是对投资方向提出建议,市政建设根据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和市场机会,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基础,寻找最有利的投资机会。从政府角度来看,要以服务人民、兼顾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

2.2 初步可行研究

初步可行研究又称为立项审查,它是进行市政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前期活动,不仅是一个收集材料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对投资项目进行前景评估的过程。初步可行性研究是决定进一步可行性研究的数据基础。

2.3 可行性研究

在初步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之上认为合理可行,进而对项目整体进行详细的资料搜集和掌握,以此对市政项目的经济技术各方面展开综合的分析和考察,并且对市政项目建成以后所具备的产品成本和质量、生产能力、生产费用、材料价格及项目收益等各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为市政决策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2.4 制定评价报告

在可行性研究完成之后,要将经济上是否合理和技术上是否可行得出确切结论,然后写成研究报告,同时对重点项目展开评价及决策。研究报告具体的内容包括拟定具体投资的方案,预测投资收益;做出投资预算,策划投资来源;对资产项目进行预测,即预测项目投资需要增加哪些固定资产,以及增加时间和增加数量。[3]

2.5 审核并决策投资方案

投资预测方案出台后,对同一各建设项目的各种具体投资方案进行效益评比,选取最佳决策方案。

3 可行研究在是市政建设项目中的重要性

支撑城乡建设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生活和生产正常运行、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市政建设的目的所在。随着我国在经济、政治体制上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化发展迅速,市政建设项目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适应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在市政建设项目中使有限的资源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就需要从项目可行性研究上入手。

3.1 为制定计划提供可行性依据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以为政府完善经济参数、制定投资计划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从可行性研究所反映的信息,政府可以及时发现宏观投资中的缺陷或者不足,以及时修订那些不符合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有关经济参数和项目评价方法的制定以及不断完善提供理论依据,从而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3.2 为项目建设全过程提供信息支持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可以创造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经过调研发现,可以立项的市政项目不超过全部考察项目的5%,调研过后,很多项目会被取消。而项目可行性研究相关报告是决定项目能否立项的最关键因素,项目的总结报告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合称为项目信息和知识两大仓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项目建设全过程直接提供信息支持,并且对项目信息知识库的充实和完善有重要现实意义。[4]

3.3 为投资者提供最优方案

为投资者提供项目建设最优方案是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可行性研究的报告应该使投资者了解该投资项目的风险大小和所获利润,最后决定投资与否;从银行角度去看贷款者考察的项目能否提前或者按时偿还贷款;另外还要从国家的角度去看该项目能否得到批准和支持。这些建设前期的全面研究和分析,是避免决策失误、确保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及项目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市政建设项目综合投资效益的最根本措施。

4 结语

总而言之,可行性研究也就是确定项目各方面的可行性,对项目所涉及的各领域、各方面进行深入的、全方位的评估和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效益和成败,同时还是项目立项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在市政建设项目上,进行有效的可行性研究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孙炜,浅析市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0,7(20).

[2]马克非、李晓青、陈文亮,论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14).

篇10

【关键词】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管理经验

1 引言

建设项目投资,亦称为建设工程造价,一般是指进行某项目建设花费的全部费用。建设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统计资料显示,在项目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30%~75%,而在实施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仅为5%~25%。显而易见,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实施之前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决策是决定因素,而设计则是关键因素。

控制建设项目投资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积极的意义是要促进建设,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建设项目投资的控制工作,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意义。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看法。

2 建设项目投资的前期控制

2.1 建设项目决策投资控制

长期以来,在工程建设方面普遍存在投资膨胀严重的现象,造成工期越拖越长,工程造价越来越高,原因是没有引起对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重视。

在项目决策阶段,合理的确定建设地点、建设规模;科学地确定建设标准、水平;严密的进行可行性研究,即在经济上是否合理有利等,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进行方案的优选,做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与审查,一经批准,即作为建设项目总投资的计划控制额,不得任意突破,真正起到决策和控制的作用

2.2 建设项目设计投资控制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龙头,是项目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目前设计单位存在“重设计成果,轻经济效益”观念。

由于工程产品是一次性投资,建成后可变性小,因此如何加强对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控制,产生高质量的设计成果,意义非常重大。

2.2.1 强化设计意识、增强观念

首先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必须树立经济核算的意识和观念,改变重技术轻经济,改正设计保守浪费,把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两者脱节的现象。

其次设计控制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单位要重视设计工作,尊重设计人员的劳动,如加大设计阶段的相关费用的投入。

2.2.2 推广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方向。目前所有的建筑设计都在考虑节约能源,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绿色建筑设计能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供一个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满足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2.3 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技术标准不得降低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估算、概算起到层层控制的作用,使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这使得工程设计人员和经济人员要密切配合,认真进行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把项目造价意识渗透到设计中去,以确保建设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

3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工程实施阶段是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时间跨度最长、变化最多的阶段,对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来说也是最难、最复杂的。要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签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应任意增加设计内容和提高标准,如必须变更,要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制订科学的工程变更控制程序,为此要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论证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工具。为控制工程造价,每一建设工程都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上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能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3.2 严格进行建设项目的变更审查

严格建设项目变更签证管理。建立健全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明确工程变更的审批流程、审批权限和监督问责等内容,强化项目设计变更的监督审核,规范联系单签证的填写内容,严禁出现随意变更、随意签证及先变更后审批行为。推行项目重大变更专家论证和内部网上公示制度,提高变更的科学性和透明度。鼓励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来提高质量、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的工程变更。

设计如有变更,一是尽量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必然造成浪费;二是应尽量提前变更,因为变更越早,损失越少;三是在每一变更设计之前,必须实行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并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如果变更后工程造价突破总概算,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切实防止通过变更设计增加设计内容,提高设计标准,提高工程造价的事情发生。

3.3 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签证

在基础设施工程中,隐蔽工程占工程造价的比重很大。因建成后地面以下部分全不在视野之内,对此,如果缺乏充足的现场签证工作,势必增加工程结算中的难度,为此,应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每一隐蔽工程签证,建立完备的隐蔽工程现场签证手续,变事后被动为事先主动控制工程造价。

4 做好竣工决算审核,控制工程造价

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审核是控制项目造价的最后一个环节。

由于在施工阶段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变化,如:材料的代换,工程量的增减等,竣工决算价往往与标底不同。为了有效防止通过虚报等手段提高项目造价,应根据实际发生的变化,及时将设计变更,工程签证、隐蔽工程验收等情况,资料收集整理,做好以下几点:

(1)按定额规定,审查定额套用是否正确,审查各项工程的预算单价与定额是否相符,其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和所包括的工程内容是否与工程量清单一致;对换算的单价:首先确定分项工程是否是定额允许换算的,其次换算是否正确:对补充定额,要审查补充定额的编制是否符合编制原则。

(2)审查各项取费标准是否符合现行规定

5 结束语

总之,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控制是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有效地控制建设项目造价,就要把控制重点延伸到建设前期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尤其应抓住设计这个关键阶段,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加强对建设项目造价的主动控制,强化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监督,对进一步提高建设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样才能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荣.工程造价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