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培训体系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系统的培训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系统的培训体系

篇1

关键词: 高校师资培训系统 岗前培训 创新体系

一、引言

师资培训工作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实力和水平、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要做好师资培训就必然要建立一套适合自身情况的师资培训体系,实践和创新更加高效的师资培训制度。《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机制,加强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学历水平。”师资培训体系的首个重要环节,就是岗前培训。

高校新教师大多毕业于非师范院校,虽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及科研能力,但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缺乏必要的教学知识与技能,不易胜任教学工作。为此,原国家教委于1997年制定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要求高校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对内容、培训形式、考核方式、培训时间做了明确要求。此后,我国高校新教师的岗前培训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轨道。

岗前培训是树立新教师思想认识、了解学校基本情况及现状、掌握教学技能和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完善教师资格和任用制度的,也是加速新教师成长,促进其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现阶段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无论是从高校的角度还是教师的角度,完成任务的色彩十分浓厚,培训过程大多流于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目的过于功利化。

由于教师的成绩不仅影响到教师本人的教师资格、职称的晋升等,还影响学校在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部分指标的合格率,故各高校对成绩的合格与否较为重视,而对校本情况培训缺乏相应的关注,致使培训目的过于功利化。

(二)培训内容多以规定的书本知识为主,缺乏学校特色培训。

高校对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培训较为重视,而对学校管理制度和教育教学技能等方面较为松懈,认为岗前培训就是四门课的培训,以点概面、以偏概全。

(三)培训形式过于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的培训形式是单调的课堂讲授。新教师多采取考前短期突击通过考试的手段。另外,不同学科各有特点,教学工作差异也很大,单一的培训与各学科教学工作结合不够紧密,针对性不强。

(四)时间安排相冲突。

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一般安排在新学年9—11月份进行,而此时新教师也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这使得新教师自身教学与岗前培训相冲突,从而影响了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五)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原国家教委在《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中提出:“对岗前培训工作要进行严格管理,注意教学质量和效果,要依据‘指导纲要’的要求进行评估和检查。”“岗前培训的考核,兼顾学习作业和教学实践锻炼等方面。”但是,多年来岗前培训的考核内容就是四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的考试成绩,以纯粹的理论考试成绩衡量新教师履行教师岗位职责能力存在很大的片面性,教师岗前培训缺乏一个既能反映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又能衡量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机制。

三、高校师资培训系统中岗前培训创新体系的建立

岗前培训工作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体系。培训的目标、内容、考核应该是多角度的;培训的组织实施应该是多层次的;培训的手段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一)培训目标创新。

岗前培训是师资培训系统的首个重要环节,其培训目标不仅是完成国家规定的相关工作,还要兼顾师资培训系统的后续环节。师资培训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工作过程,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发展,现在已经逐步形成包括学历教育,国内外访问学者,外语、计算机技能培训,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各级精品课团队培训,各级课题研究合作等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系统。经过岗前培训,新教师不仅可以掌握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还能构建个人的职业规划,更快地树立工作目标,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氛围。

(二)培训内容创新。

为了使青年教师尽融入学校教师队伍,培训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

1.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即《高等教育法律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四本教材的相关理论知识。

2.校本情况。校本情况是教育理论培训的补充,也是岗前培训创新模式的重要体现。新教师为顺利开始教学工作,对新环境有较强的求知需求,学校也需要他们尽快融入新的团队。这样,新教师就必须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

(1)学校历史。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增强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学校基本情况。通过参观学校,熟悉校园环境、实验室、建筑物功能设置等基本情况。

(3)学校管理制度,包括学校教学、科研、人事等方面的政策,尤其是与新教师个人利益相关的工资福利、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等人事政策。

(4)师德教育、学术诚信教育。在当前形势下,师德教育、学术诚信教育是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重中之重,品德高尚是衡量高校教师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要坚决杜绝学术造假、教师作风不良等现象的出现。

篇2

关键词:提高 系统培训 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有了更高的关注度和要求,相应对各级政府统计人员从业能力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加强对系统人员进行以职业操守、专业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日显重要。各级统计部门近年在教育培训方面的工作力度也逐年加大,培训层次日趋多元化、培训形式日渐多样化。各项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对于系统人员知识更新,视野开阔,进而提升全系统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集中显现出了一起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质量提高,阻碍了培训目标的实现,有待不断的改进,特别在当前全国统计系统“四大工程”建设实践中,作为基础工程的人才建设工程对系统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明确要求,如何进一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紧密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加强对系统培训现状的研究,积极寻求提高系统教育培训成效的途径是关键,同时也是作为系统培训实施机构持续发展不断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1.1培训组织者培训目标与受训人员需求的相对不一致,阻碍了培训人员学习能动性的发挥,较大的影响了培训的质量。

目前系统培训大多采用以会代训的短期培训形式,由于长期缺少培训需求方面的沟通渠道,组织者一直更多从全局任务目标管理角度确定培训目标,相应安排培训课程,缺少对基层统计人员实际培训需求的更多考虑,集中体现在对于具体指导基层实践方面的内容安排不足,学员普遍反映培训内容相对空泛。这种内容设置与培训需求不一致所造成的“被动”学习极大阻碍了参训人员学习能动性的发挥,较大影响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1.2培训组织者培训目标要求和授课人员培训目标实现方式的相对不一致,阻碍了培训内容的有效传达,影响了培训目标的较好实现。

为达到开拓视野、拓展思路、提升理论素养的目的,现有系统培训大多会安排国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层面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授课,但由于目前组织者之前大多缺少与授课人员进行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等方面的有效沟通,出现了组织者培训目标要求和具体授课人员培训目标实现方式的不完全一致,集中体现培训内容和形式缺乏针对性,授课人员大多仍按照原有领域固有的授课模式进行培训教学,缺乏对现场系统受训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的考虑,造成受训内容的有效传达不够,因此虽然丰富的内容和较高的层次高度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大多受训学员的肯定,但事后常常会出现学员对师资较高评价和对培训效果不理想评价的相反结果,实际的培训班效果并不理想。

1.3培训选派人员与培训目标的相对不一致,参训人员培训提升诉求的差异极大影响了培训实施的效果。

随着高效型、服务型、学习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各部门作风建设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系统培训方面集中体现在培训实施的规模、针对性、成效性等都得到了较大提升,但目前还较普遍存在着培训选派人员与培训目标不一致的问题,集中反映在基层选派参训人员时对培训组织者组织培训的目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往往真真有培训提升诉求的业务骨干因主客观原因往往无法参加培训,而一些培训提升诉求不高或非专业人员却频繁选派培训,出现了所谓的“培训专业户”的怪现象,参训人员培训提升诉求的差异极大影响了培训的实施效果。

1.4培训的形式采用和培训人员培训期望的相对不一致,日益不能满足系统教育培训工作的形势发展需要。

随着近年各地统计系统对人才建设的关注,系统人员学历普遍提升,特别随着各地公务员招考的常规化,许多高学历年轻人陆续加入到统计队伍,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他们也逐渐成为系统培训的主要受训对象,而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他们或多或少接受过各种社会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接触过一些灵活多样的培训组织方式,因此他们对于系统培训形式也有更多的期盼和评判,但系统培训实施机构因大多为一个非教育培训专行的部门,在学习借鉴和运用现代教育培训新形式和新模式方面先天不足,因此培训仍然较多采用的是单一的单方的面授方式,对于采用情景模拟、观摩交流等互动性较强的培训形式,及借助信息网络等新技术新手段开展培训的实践较少,这种培训形式的单一化和培训人员培训期望多样化的矛盾直接带来的是学员学习动力不足,培训最终效果不佳,培训的质量不高。

1.5培训实施者在教育培训管理方面的专业素养相对不足,制约培训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和持续发展。

培训组织实施是一项对实施者综合要求较高的一项管理工作,相应有一套方法理论做支撑,而目前系统培训组织实施人员大多没有相关的培训学习经历,进而在组织实施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上相对先天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培训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和培训事业的持续发展。

2.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的途径

2.1加强系统培训需求的研究,提高培训目标的针对性。

培训的组织者要提高培训的质量,培训目标针对性强是关键,而核心是要真正把握培训者的需求,以需求制定明确可行的目标。这就需要系统培训的组织者加大培训需求的研究,积极采用问卷调查、专题研讨、基层实地调研等方式多渠道获取系统人员的培训需求,做到培训目标制定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根据培训需求信息的反馈确定培训项目,设置培训内容,努力实现培训目标和需求的统一。

2.2加强培训授课人员的沟通,提升培训实施的有效性。

培训组织者根据培训需求确立了有针对性的培训目标,而要最终实现培训目标师资人员授课方式又是关键,包括培训内容组合与安排,现场培训形式的采用,它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受训人员现场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整个培训内容传达的效果,最终关系到培训班的成败。因此培训组织者必须加强与授课人员的事前沟通,及时将培训目标、要求和受训人员特点等信息反馈给授课人员,以便他们以此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以更好的适应培训目标实现的要求,提升培训实施的有效性。

2.3完善培训参训人员的选配,强化培训人员的素养性。

重点通过细化报名组织流程、加强报名组织奖惩等手段优化报名组织程序,以保证较高参训素养的人员能够选配参训,进而提升培训的质量。

一是通过建立参训人员历史数据库、明细参训条件,适度上报审核等举措细化报名组织程序,把好参训人员报名上报环节;

二是通过对基层单位选派率、送训人员到训率和综合现场表现等数据的记录和分析,采用送训名额和资格的调控、年终教育培训工作评比通报等手段加强报名组织的奖惩,以促使各地积极做好参训人员的选配。

2.4加大培训师资资源的建设,增强系统师资的专业性。

一是加强培训班师资人员信息的收集与整理,重点根据培训内容性质、师资来源、职称、专长等基本信息进行授课人员分类归档建库,在此基础上通过细化和改进教学测评内容提高测评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加强和完善测评结果的跟踪分析和开发利用等不断完备师资管理信息数据,逐步建立起分层级、分特色的动态师资管理系统。

二是加强与统计学会及统计科研所的联系与合作,借助他们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及专家教授合作紧密的良好条件,采用直接推荐和牵线搭桥等形式扩大培训师资选择范围。

三是重点加强系统师资人才库的建设,努力构筑更广泛的系统师资人才队伍,并增强系统师资的专业性。(1)积极采用在市县推荐基础上,通过深入基层实地听课发现和发掘培训适用师资方法积累和扩大系统师资队伍,特别是具有良好理论实践基础的师资人才;(2)积极争取培训立项,加大各级系统兼职授课人员教育培训技能培训,进而推广到对主要业务骨干的培训,扩大和做好师资人才的储备。

2.5加大培训形式研究和应用,增强培训形式的多样性。

加大以互动教学为主的培训形式研究和应用,一是及时做好与授课教师的前期沟通与交流,积极鼓励授课人员加大对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互动性、体验性较强的培训形式的运用;二是加大对现代培训形式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加强在非课堂教学环节观摩教学、讨论交流等形式的应用。

篇3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一、机会难得,学习气氛浓厚。

参加这次培训的同志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从教育局领导到学校校长都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及时完成作业,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二、异彩纷呈,讲座全面系统。

专家、教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刘华蓉教授报告:教育管理中的危机和舆论应对和李雯教授的“学校安全工作理论、政策与实践”,对指导实际工作有较大帮助,使我们不仅了解了全国学校安全的现状,也对如何做好学校的安全管理有了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处理校园突发事件和应对各种媒体,理解什么叫“媒治”。做好学校安全工作,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能心存侥幸。余祖光副所长的讲座,使我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因素及改革走向有了新的认识,理解了什么叫“工业文化缺失”。聆听了孙霄兵副部长对《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解读,明白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知道了做为一个人才,不只要懂外语,更要懂国际规则、懂中国国情。

三、学无止境,更新学习观念。

听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就像听课时孙部长说过的一句话:“人生是一个长跑,要一直坚持下去。”学习也是如此,要让读书学习已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虽然不能教育教学的专家,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借市教育局开展“学习工程”的东风,重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为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努力工作。

人要走进知识宝库,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网络教育,给了我们一把学习的钥匙。这是一把增长知识才干和提高思想素质的钥匙。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世界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紧跟时代脉搏,做一个E环境下的新型教师。通过此次培训,我收获很多,体会深刻。具体想就有关网络学习浅谈几点体会:

1、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质量

大家知道,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影响教育的规模,一般地,教育受经济的影响是从二个方面展开的。一是从教育设施上,教育技术和设施的改良,提高了教育的效益。二是从教育的规模上,麦克风和音响可以让几百人聚集在一起上课。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实践证明是不可取的。网络学习可看做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内扩大劳动规模的典型形式,劳动力因素(教师)被网络所替代,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是多余的,相反,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或设备维护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2、自我决定学习时间和地点

网络学习不是让学生,而是让课堂从一个地方转向另一个地方。这种学习方式下是适应了成人的特点,它为学员节省了很多时间。比如,我们现在的培训就可以通过网上课件自由回家抽时间进行网络学习。

3、按需进修

网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成人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在网络社会中,人的学历已不显得多么重要,替代的是人的学术水平和真实本领。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地了解新技术,掌握新技术,网络社会需要的是有多个学位、多张资质证书的人才。

网络学习还有一个特点是每个学员能与优秀教师开展互动。传统教育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面对面讲课,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依赖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能动性。然而,好的教师是极少的,如果教师缺乏能动性或素质不高,传统教育的优势将消失。远程式学习中,每门课程一般由优秀教师主持(现在多数采用课程主编与主讲教师合一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能把握好课程的精髓。学员在选择课程的同时也选择了教师。

网络学习对我们教学观念,思想模式的转变很大,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多种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老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表面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但这是一种被动的参与。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探索能力,其自主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在信息时代,教师既不会被技术所替代,也不应该再作为传递知识的权威。教育技术的发展永远不会替代教师角色,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在于教师能在智力、情感、个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全面培养和塑造学生,教育的根本特性是以人育人。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将会从广播知识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有精力和时间真正进行以人育人的活动。现代教育技术进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设计者、开发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者、教育的研究者,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特别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会自然而然地专注于对信息教学系统的设计、监控、研究和评价。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学生应该被看作为待点燃的火把,学生地位应该由被动的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夜深人静时,我坐在电脑前,登上继续教育网,已成为多年来的一种自然习惯。“继续教育网”像一本磁力很强的教科书,里面共享信息内容丰富,各类课件制作精良。网上资源中,不只是知识的储存和播放,更为我们提供了旨在提高实践能力的诸多方法。而且,这里有着良好的互动交流的学习氛围。比如在线答疑、教师论坛、等栏目,让我们的协同学习和自主学习相得益彰。

对知识的贫乏,就会产生对知识的无知。一位名人说:“认识到我们知识上的不足,便向成功走了一大步。”懒汉最容易做出的辩解,是没有时间学习。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托辞罢了。有一个著名的“三八理论”说,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这个人人都一样,非常公平。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在于业余时间怎么度过。

篇4

一转眼,我们第三期培训班来到**税院学习已一个星期了,虽然时间很短,但已小有收获。首先,全体学员过的第一关就是天气潮湿闷热关。由于很多同学不适应当地的环境,出现头晕、心情烦躁、失眠等诸多生理和心理反应,经过一周的体验调理,现已基本克服。第二,看到、感受到**税院和**古城的景美、人美,校园文化丰富,城市文化悠久,我们已经喜欢上了税院及其所在的**。第三,**税院的各级领导对我们培训班的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力量,为我们更新知识提供了有力保证。后勤服务安排周到妥当,让我们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第四,有组织有纪律的学习生活,促使我们全体学员初步做到了“三个转变”。刚来的时候,有的人还在考虑工作、考虑家庭,心思没能完全放在学习上,没有完全进入角色。临时支部和班委会及时了解掌握情况,提出纪律要求,制定了《第三期培训班管理规定》,同时利用周六、周日安排有意义的活动。现在,学员们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的转变,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大家一门心思用在学习上,克服了困难,明确了学习任务,端正了学习态度。

通过临时党支部、班委会的有效工作和一周的学习感受,大家在思想上深受触动,对王纪平局长的培训动员,对党组成员王勇生同志在开班典礼上的讲话要求,又有了进一步认识。市局党组把大力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作为解决当前发展北京地税事业的关键大事来抓,不惜花时间、经费让我们脱产学习,期望我们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因此,我们每个学员都要做到:一是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而不是个人的事情,自觉地把市局党组的希望和本单位同志的支持转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二是增强紧迫感,认真学习新知识,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三是珍惜学习机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求得真才实学;四是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增强团队意识,在各方面争先创优,争取在结业时被评为文明班级。

记得到**税院报到那天,一下车,我们就接到了市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纪平同志专门打来的问候和叮嘱的电话;助理巡视员、人事处处长王勇生同志专程赶到**参加我们的开班典礼。市局党组的重视和关怀,使我们倍受鼓舞。开学以来,我们除了感受到**炎热的天气外,更感受到了税院上下对我们热烈的欢迎和热情细心的服务。从走下站台、走进校园的那一刻,我们就被这种火热的氛围感染和感动着。于是,家的亲切感油然而生。不辜负各级领导和老师的殷切期望,认真刻苦学习,为北京地税争光,为**税院添彩,就成为全体学员的共同心愿,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年龄稍大的几位同志,克服了诸多困难,每天都提前到教室,认真听课,并和年轻人一起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为大家作出了表率;许多同学在课间休息时,主动与教师探讨问题,拷贝课件,并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坚持自学,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负责摄影、摄像的闫建京、安增运两位同志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二组的周燕玲、四组的刘东升等同学克服身体的不适,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上课;一组的武立煌同学,近期正值他女儿参加中考的关键时期,不能陪伴在掌上明珠的身边,关切和担忧之情可想而知,可他没有因此而影响学习。他(她)们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这个光荣的集体增光添彩。

从他(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正确的态度、集体的意识和敬业的精神,折射出了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借鉴。我们每个人都会不时地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关键看你用怎样的态度去对待,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勇敢面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和克服不了的困难。想一想,学习如此,工作和生活亦如此!

篇5

很荣幸参加了区委宣传部举办的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培训班,时间虽短,为期2天,但学习内容广泛,课题新颖,交流互动,我们深受启发,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感到领导对我们的教育和培养,心怀感恩之心!感到工作思路清了,目标明了,责任重了,压力大了,动力足了!感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促使我们树立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一、思想上有了新解放。我认为:宣传文化干部自己要有文化有思想,才能担当思想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宣传者。要加强学习,学习新经验新做法新观点,尤其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把理论结合实际,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路就会迸发出来,就能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新跨越。

二、能力上有了新的提高。区委宣传部长陈中峰作了动员讲话,为我们安心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们通过学习《精神文明建设讲座》、《社区文化建设讲座》、《业务知识讲座》、《理论武装与舆论宣传讲座》、《一报一站》讲座等,在最后的提问中,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巩固,等于进行一次小考,一次结业考试,大家发言踊跃,激发了大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认真学习,我们业务能力有了新的提高,理论功底有了新的加强,将更好地指导工作。特别是舆情的撰写,有了新的招法,奖励上也非常重,可谓是名利双收。三是精神状态有了新变化。学习回来之后,感觉到宣传思想工作可以干得一般、甚至应付,也可干得出色、出新、出彩,宣传思想工作要争先创优,就要时时处处争做第一的要求鞭策自己,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提高工作起点,把敢为人先,争创一流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始终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力争做几件有影响、有特色、有成效的大事,深入挖掘文化品牌和好的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形成一个地方整体效应,从而提高街道、社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篇6

本文通过对日常对配电自动化巡视的时间进行统计,通过汇总对比找出配电自动化巡视时间过长的相关原因,确定要因后,通过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代码升级,优化了系统查看遥测曲线的整个过程,不仅提高了每日巡视效率,而且可以通过曲线的叠加与对比,确定配电网潮流是否平衡,给配电网日常方式分析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巡视效率遥测曲线

中图分类号:U223文献标识码: A

A method to improve the inspection efficiency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DU Peng, Du Wen-jie,ZHEGN Jia

( Tangshan PowerSupply Company , Tangshan 063000 , China )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carrying on the statistics to the daily for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inspection time, through the relevant reasons summary contrast to identify the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inspection time is too long, because after upgrading to determine, by code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optimize the process system of the telemetry curve, not only improve the daily patrol efficiency, but also by the superposition with contrast curve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power flow, determine whether the balance, to the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daily provides favorable technical suppo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Patrol efficiency Telemetry curve

一、引言

按照公司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要求,确保配电自动化数据准确性,公司要求每日对接入的配网终端进行巡视,查看负荷曲线。目前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监控的设备涉及24座变电站的出线,共1240个终端,随着城市电网建设的不断加强,配电终端的数量正在迅猛增加。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日常巡视工作,提高自动化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现状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每天巡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平均巡视时间为2小时。配网自动化班每日工作任务较多,每天超过两个小时的巡视时间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班组每日巡视工作包括负荷曲线检查、通道检查、机房设备检查、填写巡视记录四项。下面统计单人平均巡视时间,看是否某一项巡视工作占用了较多时间。

排列图如下

可以看出,负荷曲线检查所耗费的时间占了总巡视时间的90.6%,是造成巡视时间过长的主要问题。

三、方法研究

1、制定方案

2、方案分析

3、制定对策

四、对策实施

1、制定《监控计算机维护管理制度》并遵照执行

制定切实可行的《自动化班监控计算机维护管理制度》,涵盖了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监控软件、网络通道以及主机运行物理环境清扫在内的多项规定,经过执行后很好的提高了系统健康状况,几乎不再发生死机现象。

2、与生产厂家联系,获取源文件修改许可,并请教相关技术要点。

3、组织人员对代码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并与厂家驻现场人员进行交流。

4、对程序代码进行改进,并将编写好的文件交厂家人员校审验证,然后正式上线运行。通过代码改进,在界面中增加了“叠加遥测曲线”命令。

通过点击“遥测曲线叠加”功能后在曲线显示设定中对应增加可选项,并依照对应的颜色在系统右屏显示相应的信息和曲线。最多显示10条曲线。

曲线叠加显示支持的设备类型包括:母线,断路器,变压器,区间,开关,配变等。

通过改进,原本需要多次重复进行点击打开关闭查看的负荷曲线,现在使用增加的“叠加遥测曲线”命令,同时显示10条任何终端任何开关的负荷曲线,大大节省了重复操作时间,达到了缩短巡视时间的目的。

不仅如此,通过选择,还能实现同终端不同日期曲线叠加和不同终端同时期叠加功能,为进一步数据分析提供了条件。

同一个站的曲线叠加

不同站之间的曲线叠加

五、效果检查

通过在主站配置叠加曲线功能,并将该功能应用在日常系统巡视过程当中,配电自动化系统巡视时间由每天平均127.2分钟降低到44.3分钟,极大提高了巡视效率,并且拓展了叠加曲线功能的其他应用,比如:检验母线及进出线遥测不平衡,提高了配网运行数据的准确性,使得配电自动化系统为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六、展望

对监控程序代码的改进获得设备厂家的认可,已经被吸收入标准程序中,作为一个模块存在。今后将继续加深同厂家的合作,共同提高程序操作同运行实际的结合,通过各类改进措施提高生产效率,为进一步提高配网自动化运维管理水平作出努力。

作者简介:

杜鹏 (1982-),男,工程师,从事调控一体化系统运维工作。

杜文杰(1982-),女,工程师,从事调控一体化系统运维工作。

郑佳 (1981-),女,工程师,从事调控一体化系统运维工作。

参考文献:

篇7

论文摘要:基于FMS技术开发了模块化机电一体化教学培训系统,该系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的理解,掌握车间柔性制造的方法,最后以作业计划与调度教学研究性、综合性实验为例,论述了该系统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作用。

为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将所学到的各门专业课的知识综合性地应用到接近于生产实际的过程中,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应用这种新的理念打下基础,学院除了建立适合于现代教学法模式的几个独立的专业实验室外,筹建了一个开放式自动化综合实验室。在这个综合实验室中,我们开发了一套完全接近于生产实际的模块化柔性制造系统,由省部共同投资。实验室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系统组成具有开放性,系统中不同生产厂家的设备可相互兼容,便于以后扩展;二是实验室资源具有开放性,实验室可面向校内外各种层次的学生或培训学员,做到资源共享,扩大受益面。

1 FMS系统组成

柔性制造系统机电一体化训练设备,包含一条闭环柔性输送装置和六自由度并联加工中心(加工站)、三自由度数控雕刻机及其控制系统、四自由度上料检测站及其控制系统、搬运站、安装站、安装搬运站、智能分类站、现场总线、多层次立体原料库及其控制系统、多层立体成品库及其控制系统、自动化输送线及变频调速控制系统、PLC数据采集及物料监控系统、系统监控及管理控制软件。

工业控制计算机通过运动控制卡发送位置信号给旋转立体上料库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器驱动步进电机旋转一定角度,实现零件位置对准,同时设置检测开关,通过PLC采集至计算机,判断托盘上相应位置是否存在零件。自动上料机器人将待加工物料送至加工位置后,系统驱动锁紧装置进行物料定位固定,上位机按指定程序控制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进行零件前序的加工。在主界面中点击数控雕刻机控制按钮,进人数控雕刻机控制界面,三自由度数控雕刻机主要实现对工件端面的雕刻,通过用户编制G代码也可以用软件将模型转化为G代码,然后通过计算机的串口将G代码传到雕刻机,雕刻机执行G代码。

零件前序加工完毕后,计算机控制零件搬运机器人将加工完的零件搬运至下一工序的加工位置。

在主界面中点击立体仓库状态按钮,进人立体仓库状态界面。立体仓库状态是用来实时显示立体仓库仓位的占用情况,系统实时检测各个仓位的状态,然后系统给码垛机发指令决定码垛机下一次将装配的成品放人哪个仓位,操作者通过观察状态位的图标情况,操作者就可以知道哪个仓位是否为空,并且知道各个仓位物件的重量,通过生产统计还可以知道立体仓库一共有多少个成品,每一类成品的个数及总重量。

2系统特点

(1)包含多种关键技术及单元,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机器人技术;物流仓储自动控制系统;立体仓库;自动输送线;自动码垛机;物流仓储管理和监控;PLC控制系统;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计算机控制;网络化视频监控技术;数据库技术;多轴运动控制器;气动技术;步进电机及驱动;伺服电机及驱动;VC,VB等高级语言编程。

(2)结合机电教学,编制了的实验指导书,包含多个实验:为了方便教学实际使用,我们为系统提供了专门实验指导书,其内容涵盖机械、控制、机器人示教、插补、自动装配、码垛等多项实验,供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专业选开,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实验指导书的基础上增开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3)交互式图形化操作界面:系统控制软件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交互式和图形化特点,操作简单易学,自动化程度高,使教师和学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可以掌握对系统的操作。

(4)丰富的状态反馈功能:通过计算机与各单元及传感器的通讯,将系统中各环节的状态显示在操作界面上,使操作者通过计算机随时了解系统各环节的工况、状态、运行数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

(5)完善的生产及物料存储统计功能:根据现代柔性制造系统的特点及仓储物流的发展动向,不但在工作过程和原理上仿真实际生产过程,而且开发了生产及物料存储数据库,根据系统的运行随时记录和分析生产和存储数据。

(6)开放式系统结构: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性,系统采用了开放式结构,提供了完善的控制功能动态链接库和二次开发函数,不用了解底层复杂的时序和操作过程,只需要在VC或VB中简单的几行代码,学生即可开发出自己的运动或控制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网络化视频监控:系统提供网络化视频监控模块,使操作者在操作系统的同时,也可通过电脑屏幕实时观看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同时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将控制计算机与校园网相连解,使更多的学生和老师通过网络观看现场实验过程,提高系统利用率,也可实现远程教学。

3如何应用FMS进行本科实验教学

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大幅上升,而大型实验设备台套数少;而且大型实验设备的实验通常包括编程、上机、结果分析等,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大型设备开设的实验不能简单的照搬其它实验教学的模式。我们分别探索了以下几种模式:

3. 1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

本中心老师提出项目申请,参加学校实验室设备管理处组织的“工程实践”和机电工程学院组织的“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项目。这些项目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通过双向选择接受学校相关专业本科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参加。学生分为2-4人一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首先查阅文献和学习FMS的有关知识,编制程序,上机测试;实验的内容根据项目的研究内容而定,一般涉及多种设备;实验时间根据老师和学生双方商定,实行弹性制,不拘泥于课堂安排的时间。由于学生人数少,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做到师生面对面的随时交流。

例如:作业计划与调度教学实验。

“作业计划与调度教学实验”的内容是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加工工件信息,设计一个单件小批量零件加工的“作业计划与调度”的仿真系统,使目标函数“最长流程时间”的值最小,然后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的目标是:使学生加深对“作业计划与调度”概念的理解,掌握车间调度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验系统要具备以下功能:

(1)提供一个很好的、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也就是使学生知道他们是在那个车间、那个环境为加工那些工件设计“作业计划与调度”的方案;

(2)提供一个很好的仿真环境及工具,用来建立仿真模型,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车间调度的运行过程;

(3)提供实现“作业计划与调度”的算法和软件开发环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该算法的原理,并在仿真环境中实现算法,得到仿真结果;

(4)提供一个真实环境,如FMS车间或可真正运行的FMS车间模型,在此环境中对上面得到的仿真结果进行验证。

针对“FMS教学实验系统”只讨论一种特殊情况,即最长流程时间Fmax的计算先讨论n/m/P/Fmax问题,目标函数是使最长流程时间最短。最长流程时间又称作加工周期,它是从第一个工件在第一台机器开始加工时算起,到最后一个工件在最后一台机器上完成加工时为止所经过的时间,由于假设所有工件的到达时间都为零(Ri,I=1 ,2 ,3,…,n),所以Fmax等于排在末位加工的工件在车间的停留时间,也等于一批工件的最长完工时间C max 。

设n个工件的加工顺序为S=(S1 ,.S2 , ……,,Sn),其中Si为排第i位加工的工件的代号。以CK(Si)表示工件Si在机器Mk上的完工时间,Pk表示工件Si在Mk上的加工时间,K=1,2,3,……,m;i=1 ,2, ……,n,

式(1)是一个递推公式,当由式(1)得出Cm(sn)时,Fmax、就求得了。在熟悉以上公式之后,可以直接在加工时间矩阵上从左向右计算完工时间。对于某一工作地,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顺次决定下一个被加工的工件。

3. 2开设选修课

由于学习FMS的有关知识,需要学生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大型设备一般只有一套设备,要面向学生人数众多的本科生开设实验课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首先开设了FMS的选修课。在讲授FMS技术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设FMS的上机实验课,学生分为3 -5人一组。由于课堂讲授FMS的时间有限,加之是选修课;因此,在实验课之前,面对设备再介绍一次设备的原理、结构和用途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指导学生编制程序、适当的上机操作,辅导学生处理实验结果。

3. 3为本科毕业设计提供实验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进行专业基本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提高动手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不可缺少的过程。参加本科毕业论文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利用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因此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学习和掌握大型实验设备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4 FMS进行本科教学的体会和希望

4. 1 FMS进行本科教学的效果

通过上述三种方式向本科生开放大型实验设备,对学生选择专业有一定的帮助,也增加了学生参加推荐免试研究生和就业等的竞争力。例如,一名机电学院的学生参加了“FMS研究”项目后,对数控技术有关知识和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报考研究生时选择数控技术专业。另一名机电学院的学生参加“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学习了切削图形设计、数控雕刻机及其控制系统等一系列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操作选择刀具和切削参数,观察不同的切削过程,加深了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了作业计划与调度的原理、立体仓库的基本操作;该生通过面试后顺利地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近年来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人才培养领域,在开设综合性实验项目和选修课时,也接受其他学院的学生。学生结束项目后,对所参加的研究工作非常有兴趣。

相比较而言,综合设计性实验效果明显好于选修课的实验。前者由于有充分的时间,我们摒弃了传统的验证实验的模式,采取了“双向互动”,教师以更多的精力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对这种实验模式,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不仅拓展了学生现代科学技能的理论和知识;在实验方法,应用技能方面也得到了提高,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服务于社会,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2存在的问题

篇8

【摘要】 目的 探讨经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后人体炎性血浆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的钙池操纵的钙通道电流(store-operated Ca2+ currents, Isoc)的影响。方法 CPB后血浆采自我科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患者均知情同意。将已培养好的HUVECs按所加入的血浆不同分为4组,每组6例:即组Ⅰ (加入CPB刚开始0 min时血浆的对照组)、组Ⅱ (加入CPB后25 min的血浆)、组Ⅲ(加入CPB后50 min的血浆)及组Ⅳ(加入CPB后50 min含左旋精氨酸的血浆)。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测定并观察各组HUVECs的Isoc变化。结果 在HUVECs上可记录到Isoc;当钳制电位为-100mV时,组Ⅰ~组Ⅳ中HUVECs的Isoc分别为(-302.38±35.13) pA、(-388.59±58.66) pA、(-577.04±93.69) pA及(-365.42±34.79) pA,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管内皮细胞; 钙池操纵的钙通道电流; 膜片钳技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inflammatory plasma on store-operated Ca2+ currents (Isoc)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cultured in vitro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in cardiovascular surgery. METHODS The plasma was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of Department of Cardiac Surgery, Shanghai Ea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ngji University. The patients all knew the program and agreed with. The randomly selected HUVECs were pided into four groups with same culture condition: GroupⅠ (control group adding the plasma after 0 min CPB), GroupⅡ (adding the plasma after 25 min CPB), Group Ⅲ (adding the plasma after 50 min CPB) and Group Ⅳ (adding the plasma with L-arginine after 50 min CPB). The Isoc of HUVECs in each group was determined by whole cell patch-clamp techniques. RESULTS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Isoc of the single HUVECs was determined by tight-seal whole-cell patch-clamp techniques. At the potential of -100 mV, the peak amplitude of Isoc of HUVECs were (-302.38±35.13) pA, (-388.59±58.66) pA, -(577.04±93.69) pA and (-365.42±34.79) pA, respectively in these groups. The Isoc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control group than in other groups (P

Key words: Cardiopulmonary bypass;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Store-operated Ca2+ currents;Patch-clamp techniques

血管保护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不只是血液与间质组织间的屏障,还具有接受和传递信息以及内分泌功能[1]。Ca2+ 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在维持细胞代谢、增值、分裂和凋亡、Ca2+ 依赖蛋白激酶和磷脂酶的激活、胞外分泌及基因调控等多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等非可兴奋细胞内Ca2+ 浓度维系的主要途径是钙池操纵的Ca2+ 通道(store-operated calcium channels,SOC),即Ca2+ 内流是通过细胞内兴奋剂敏感性钙池中Ca2+ 浓度调节的[2-5]。本实验采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培养的方法,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CPB后炎性血浆对HUVECs胞膜上SOC电流(store-operated Ca2+ currents, Isoc)的影响,以进一步丰富CPB中有关血管保护研究的电生理特性及病理生理的机制理论。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CPB血浆采自我科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胎儿脐带取自我院产科,患者均知情同意。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GIBCO);混合胶原酶、胰蛋白酶(Sigma);Ⅷ因子单克隆抗体、SABC试剂盒(武汉博士德公司);Egtazic acid (AMERSCO),谷氨酸钾、Mg-ATP(Sigma)。玻璃电极(Would Precision, USA),Axopatch 200B膜片钳放大器(AXON INSTRUMENTS,USA),MP-285三维微操纵器和MODELP-97微电极拉制器(SUTTER INSTRUMENT Co., USA),Zeiss Axiovert 200倒置显微镜(ZEISS, USA),H6024-240微电极抛光仪(WPI, INC Sarasota, Fl, USA),RSC-200快速加药灌流装置(Biologic Science Instruments, USA)。

1.2 实验方法

1.2.1 CPB患者血浆的采取 选择施行CPB下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24例,心功能Ⅲ~Ⅳ级,选择标准:未使用过影响凝血机制的药物、无明显的凝血系统疾病史、无肝肾功能不全史、无风湿活动以及CPB时间大于60 min者。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分别于CPB刚开始(0 min)、25 min和50 min取体外循环机储血器内血液10 ml,无菌条件下离心(1000 r/min) 10 min后将血浆保存在-70℃冰箱中。实验时取出注入RSC-200快速加药灌流装置的各加药管内进行干预性实验。

1.2.2 HUVECs的体外原代培养 按照李菊香等[6]采用的改良Jaffe方法[7],无菌条件下取胎儿脐带20~40 cm,用Hanks液洗净脐静脉内的血液后,夹住脐带两端并注入0.1%胶原酶,37℃下消化5 min,收集消化液,并用DMEM培养液冲洗脐静脉,将冲洗液与消化液一起经1000 rpm离心10 min以沉淀细胞,之后用Hanks液清洗一遍细胞,弃上清液,加入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混匀,放入培养瓶,在37℃、5% CO2 孵育箱内静置培养。每两天换一次液,原代细胞长至80%融合时,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后传代培养。选取培养3代细胞,计数调整细胞密度后进行分组实验。

1.2.3 实验分组 随机分为4组,每组6例:组Ⅰ(对照组):加入CPB刚开始0 min时的血浆;组Ⅱ:加入CPB后25 min的血浆;组Ⅲ:加入CPB后50 min的血浆;组Ⅳ:加入CPB后50 min含有左旋精氨酸(L-arginine, L-arg)的血浆。

1.2.4 CPB患者血浆对HUVECs胞膜上Isoc的影响 实验时使用传代于第3代的HUVECs,按2.0~4.0×104 细胞浓度传于35 mm×10 mm培养皿内,静置培养4~6 h后,换为标准细胞外液(NaCl 140.0 mmol/L、KCl 2.8 mmol/L、CaCl2 10.0 mmol/L、 MgCl2 0.5 mmol/L、Glucose 11.0 mmol/L、HEPES 10.0 mmol/L,用1N NaOH调定pH至7.4)。选用阻抗为2.0~5.0 MΩ的电极,其内灌注电极内液(K-glutamate 145.0 mmol/L、NaCl 8.0 mmol/L、MgCl2 1.0 mmol/L、Mg-ATP 0.5 mmol/L、Egtazic acid 10.0 mmol/L、HEPES 10.0 mmol/L, 用1N KOH调定pH至7.2)。显微镜下通过MP-285三维微操纵器将微电极靠近细胞,当电极尖端与细胞表面形成1~3 GΩ的高阻封接电阻时,给电极内施加适当的负压形成全细胞记录式状态。利用RSC-200快速加药灌流装置将对照及实验各组CPB患者血浆加至同一HUVECs细胞周围,加药管口距细胞约100 μm,每次更换药物浓度作用约25~28 s,应用pClamp 9.0软件在预先设置钳制电位方案[8-11]的条件下动态采样记录原始电流,所有观察指标在同一细胞完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AS 6.12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个样本均数间比较差异性用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采用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Dunnett-t检验),检验标准设为a=0.05或者0.01。

2 结 果

2.1 HUVECs的原代培养和鉴定 HUVECs在原代培养1 d后,可以见到细胞均贴壁伸展,成片生长,呈短梭形、短圆形或多角形,长多角形不规则细胞突起,细胞之间紧密衔接,连接成片,7~8 d后呈铺路石样;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2.2 CPB患者血浆对HUVECs胞膜上Isoc的影响 HUVECs胞膜Isoc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形成后,利用Ca2+电流钳制方案,即:钳制电位保持在0 mV时,各实验电位(TP)从-100 mV至+80 mV连续刺激200 ms,刺激波宽20 mV,刺激频率为0.2 Hz,可记录到明显的Isoc,且该电流可稳定维持不少于5 min而未出现Rundown现象。按实验要求加各组血浆作用后可记录到随着血浆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改变的电流。见图1(各组电流图正上方的矩形图为阶跃指令电位模式图。 A~D分别为组Ⅰ~组Ⅳ)。

当膜电位钳制于-100 mV时,对照组HUVECs胞膜Isoc 的峰值电流为(-287.37±23.03) pA;在CPB炎性血浆作用下,CPB后25 min血浆组、CPB后50 min血浆组及CPB后50 min含L-arg血浆组HUVECs胞膜Isoc 的峰值电流分别为(-302.38±35.13) pA、-(577.04±93.69) pA及(-388.59±58.66) pA,高于对照组(P

3 讨 论

CPB是一个非生理性的体外氧合和循环过程,由于血液同CPB管道及氧合器等非生理表面的接触、外科手术创伤、术中温度的变化、血流方式改变、血液中各种血细胞成分的激活和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及其促发的某些继发性损伤因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进而通过多个途径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导致全身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全身器官功能衰竭,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因子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SIRS的严重程度[12]。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调节血管通透性的屏障,而且还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体外培养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与人体微循环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相似,易控制实验条件,可排除非特异因素的影响,因此可在实验中采用体外培养内皮细胞的方法进行研究[6]。近年来有学者发现Ca2+ 可以经由SOC进入细胞,通过多方面作用对炎性进行调控,进而活化T细胞产生免疫反应[13]。参与炎性和免疫反应的细胞多为非兴奋性细胞,SOC则是血管内皮细胞等非兴奋性细胞胞外Ca2+ 内流的主要通道,具有相对高的单通道电导和较严格的Ca2+ 选择性,可通过钙池的耗竭来激活Ca2+ 的内流,并参与基因转录、细胞凋亡、肌肉收缩、炎症和应激等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14]。

细胞内Ca2+ 稳态(calcium homeostasis)的维持在细胞生理、生化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Ca2+ 不仅可直接激活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胞内机械活动,而且也可作为细胞信使介导胞外信号对胞内的反应。膜片钳记录技术(patch clamp recording technique)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研究活细胞中包括Ca2+ 在内的各种离子浓度变化的新技术,利用该技术研究Ca2+ 超载(calcium overload)现象,不仅提示细胞激活时Ca2+ 的来源及贮存浓度,而且能说明SOC及其Ca2+ 再循环的本质。本研究采用CPB后血浆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UVECs,观察CPB后人体炎性血浆对血管内皮细胞Isoc的影响,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在体外培养HUVECs上成功记录到Isoc,由于SOC是细胞外游离钙离子进入内皮细胞内的重要通道[2],因而可以推测CPB后炎性血浆是通过影响内皮细胞的Isoc来调节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HUVECs胞膜Isoc 的峰值电流低于各实验组,而CPB后50 min血浆组又明显高于CPB后25 min血浆组和CPB后50 min含L-arg血浆组,这说明在CPB过程中内皮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损伤越来越重,使内皮细胞SOC激活,Ca2+ 内流增加导致细胞内Ca2+ 超载;而L-arg可抑制SOC的活性,这说明CPB对内皮细胞产生激活作用而L-arg能对抗这种作用,减轻CPB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因此,经过CPB过程的血浆对内皮细胞的影响是一个从高度激活到损伤和功能降低的过程,提示CPB中采取有效措施减轻CPB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可减轻Ca2+ 超载,有助于CPB后患者的康复,对保护内皮细胞的功能具有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Endemann DH, Schiffrin EL.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J]. J Am Soc Nephrol, 2004, 15(8): 1983-1992.

[2] Mehta D, Malik AB. Signaling mechanisms regulating endothelial permeability [J]. Physiol Rev, 2006, 86(1): 279-367.

[3] Tiruppathi C, Minshall RD, Paria BC,et al. Role of Ca2+ signaling in the regulation of endothelial permeability [J]. Vascul Pharmacol, 2002, 39(4-5): 173-185.

[4] Tiruppathi C, Freichel M, Vogel SM, et al. Impairment of store-operated Ca2+ entry in TRPC4(-/-) mice interferes with increase in lung microvascular permeability [J]. Circ Res, 2002, 91(1): 70-76.

[5] Pedersen SF, Owsianik G, Nilius B. TRP channels: an overview [J]. Cell Calcium, 2005, 38(3-4): 233-252.

[6] 李菊香, 汪进益, 苏海, 等. 氧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的影响及卡托普利的作用 [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5, 21(3): 511-513.

[7] Jaffe EA, Nachman RL, Becker CG,et al. Culture of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derived from umbilical veins. Identification by morphologic and immunologic criteria[J]. J Clin Invest, 1973, 52(11): 2745-2756.

[8] Zhou HY, Wang F, Cheng L, et al. Effects of tetrandrine on calcium and potassium currents in isolated rat hepatocytes[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3, 9(1): 134-136.

[9] Encabo A, Romanin C, Birke FW, et al. Inhibition of a store-operated Ca2+ entry pathway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by the isoquinoline derivative LOE 908[J]. Br J Pharmacol, 1996, 119(4): 702-706.

[10] Parekh AB, Penner R. Store depletion and calcium influx[J]. Physiol Rev, 1997, 77(4): 901-930.

[11] Fantozzi I, Zhang S, Platoshyn O, et al. Hypoxia increases AP-1 binding activity by enhancing capacitative Ca2+ entry in human pulm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J]. 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 2003, 285(6): L1233-1245.

[12] 汪进益, 范慧敏, 刘中民, 等. 体外循环围术期监测心肌肌钙蛋白T、超敏C反应蛋白、细胞因子及补体变化的临床意义[J].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6, 33(6): 830-833.

篇9

关键词: 电力线路;检修;仿真培训;系统;设计开发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为了进步电力线路的可靠性, 日常查看保护和毛病疾速修理是电力修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的技术。为了保证产业和生命安全, 在检修进程中还要时刻注意安全问题。在线路检修中常见的安全问题有: 触电、高空坠落、物体冲击、机械损伤等等。形成危险的要素首要是因为作业进程不规范、私行变更作业任务等情况形成的。这就需求参与检修人员要参与安全规程的学习和训练。

一、 电力线路检修仿真培训系统的特征

电力线路检修的仿真练习体系即是要模仿500 kV 以下输、配电线路中的根底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三大施工技能的操作环境,以完成根据计算机的仿真练习,从而到达进步施工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并使他们能了解和把握输配电线路(架空线路)的典型工艺的要求。输配电线路施工仿真练习体系为学员提供了一个近似于实在环境的操作环境和操作工况,并可以模仿实践施工过程中不允许产生的各种毛病。操作人员在模仿仿真机上练习几个星期就可以阅历施工的各种环境和实施各种操作,重复练习,即可以在短时间内堆集丰厚的经验,敏捷进步操作技能和对事端的应变能力。

根据Web 的仿真练习体系,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办法、Browser/Server 的网络架构体系和根据Java 言语的J2EE 渠道技能,体系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一)易保护性:体系软件安装在效劳器上,体系更新晋级只需要在效劳器端进行;

(二)可移动性:根据J2EE 开发渠道构建的仿真体系使用独立于渠道,能够摆脱特定的操作体系和硬件渠道的局限,支撑使用Web 浏览器,动态地下载仿真使用和履行操作练习;

(三)高效性:体系运行时通过100M 的局域网,加上J2EE的四层构造的使用,使大量的数据在网络中进行疾速的交流;

(四)操作简略:由于体系采用了通用的Web HTML 界面,关于大多数经常上彀的人来说十分了解和简略操作,关于没有上过网的人来说,学习起来也十分的简略快捷。

(五)可扩展性:Web 仿真练习体系很简略跟Web 中的其他信息效劳进行无缝集成,能够进行灵活多变的、功用愈加强大的仿真练习,而且支撑仿真使用最大极限的重用性。

二、仿真培训的意义

填补了国内电力设备检修培训领域的空白,突出解决了变电检修知识与相关技术设备纷繁复杂,难以全面开展教学的问题。系统投入使用将提高检修人员的仿真培训效果,提高变电检修人员的综合业务技能,大幅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率,最终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仿真技术路线

系统采用基于虚拟现实的计算机仿真研究方法,其内容涉及到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图形学、智能控制等。通过计算机及数学模型建立变电设备、常见故障、各类检修过程等模拟环境,实现用户与环境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根据典型的设备类型、厂家和型号的设备建立变电设备样本模型库,还原各种设备的结构、原理、运行机制,同时对各设备的典型故障状态和推荐检修策略进行模拟,然后通过检修仿真算法在计算机上动态模拟变电设备拆转、检修过程,实现演示和交互两种仿真培训模式。结合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故障诊断、过程监控、过程回放、绩效考核、统计分析以及检修流程优化等高级应用。

四、电力线路检修仿真培训系统的系统结构

为了实现系统的可扩充性、易维护性,本系统在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设计上都遵循了开放性的原则。

(一)系统硬件结构

电力线路检修仿真培训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教练员站

仿真练习是一个教育进程,为使学员能在短时间内把握练习内容,就不能完全按正常出产时的工况运转方法进行练习,而需要由教练来操控运转。经过设置各种事端及正常和非正常工况,记载并评价学员的操作状况,纠正过错,重复进行练习,以到达练习的意图。这时就需要由教练站来完结运转方法的设定、故障设置、体系维护办理和对学员的监督等功能。

2、学员站

学员站由多台计算机组成,进行输配电线路施工的理论和现场操作的练习。学员站提供对学员练习的登录办理、学员练习信息办理等功能。学员进入练习体系的仅有进口即是学员站。

3、服务器、磁盘阵列柜

本体系的 Web 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选用DELL 公司的POWERADGE 6850,体系开发的应用服务器选用J2SKD/J2EE RI 1.3,磁盘阵列柜选用IBM 公司的FATT600,此外体系配置中还有音讯服务器SilverStream JBroker MQ 和事务办理器SilverStream JBroker TM 等,这些硬件设备首要完结体系内部的通讯、体系模型的办理、体系数据的存储等功能。

4、防火墙

为了提高系统网络通信的安全,因此采用防火墙将外部网与内部网隔离起来。

(二) 系统软件结构

本文开发的系统是一套交互式、分布式的仿真培训系统,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J2EE 的网络编程技术。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采用模块化思想,将系统分为:基础工程仿真培训组件、杆塔工程仿真培训组件、架线工程仿真培训组件、接地工程仿真培训组件、教练员站组件、学员站组件、仿真培训系统支撑平台组件RTI(Run Time Infrastructure)、远程网络培训组件等8 个组件,这种开发方法可以保证系统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的特点。

1、仿真培训系统培训内容组件

该组件主要包括了:基础工程仿真培训组件、杆塔工程仿真培训组件、架线工程仿真培训组件、接地工程仿真培训组件。输配电线路施工包括基础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和接地工程,输配电线路施工的仿真培训系统就是要模拟这四大工程施工技术的操作环境,以实现基于计算机的仿真培训。

2、仿真培训系统支撑平台组件RTI

本系统中的RTI 不同与高层体系结构(High LevelArchitecture,HLA)中的RTI,本系统的RTI 是输配电施工仿真培训系统的基础,它为系统提供了透明、高效运行管理环境。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RTI 在每个仿真应用的主机都有驻留程序,是联系各个仿真应用交互操作的纽带。在仿真系统运行过程中,各个仿真应用软件只和其所在计算机中的RTI 驻留软件进行接口,整个仿真系统内的相互交互任务由RTI 完成。RTI 为各个仿真应用之间的交互提供了通用服务,包括仿真应用管理、声明管理、所有权管理、时间管理、数据分布管理和应用程序接口。RTI 也是电力线路检修仿真培训系统协调工作的管理操作系统组件。它主要包括:管理组件、图形组件、数据通道处理程序、教练站和学员站的支撑系统组件以及各种功能的处理程序。

3、考试管理功能组件

该组件对当前全部注册学员的考试过程和结果进行分层次管理。主要功能包括:在学员注册信息列表中选择一个学员,查看该学员各次考试的摘要信息;在各次考试的摘要信息中选择某次考试,查看该学员在此次考试中的评分详细信息;查看该学员在此次考试中的操作记录;查看该学员在此次考试中的报警记录;查看该学员在此次考试结束时输配电线路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本组件对操作成绩的评定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输配电线路施工操作步骤、输配电线路施工操作质量和输配电线路施工的操作报警,学员的总分为这三个部分的加权成绩和。

五、相关技术

电力线路检修仿真训练体系是经过虚拟现实技能开发完结的, 虚拟现实在室内规划、工业仿真、军事航天和医学许多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使用。虚拟现实在应急推演上有着很大的优势, 首要体现在开放性、自主性、安全性、仿真性。尤其是安全性, 使参与训练的人员不会由于操作过错而发作危险。三维技能是虚拟现实的根底, 经过三维技能树立的场景能够让使用者感受感同身受。体系首要是使用在电力线路的检修上, 依据需求树立三维场景和设备, 比方大街、修建、电线杆、变压器。还有虚拟人物: 运转人员、抢修人员、安监人员等。除此之外还要有抢修车辆和器件东西等等。三维场景树立后, 要进行交互规划, 当虚拟人物进行操作的时分, 对应的设备物体会发作改变, 改变状况要依据每个设备物体自身的特性。训练的意图是让受训人员把握正确的操作和过程, 对于每一种故障或许事端, 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也称为预案。体系能够依据预案制造成脚本, 这个和影片脚本有些类似, 不一样的是影片制造完结后是不能改变的, 而虚拟现实体系在运转时依据操作人员的选择会发生不一样的改变。体系是靠推理机来完结此功用。为了完结多人协同作业, 需求使用网络渠道, 经过网络让不一样地理位置的人员能够一起连人体系, 协同完结检修作业。

六、仿真培训系统的三维场景建模

输配电线路施工的虚拟操作环境是构建根据Web 的输配电线路施工仿真训练体系的根底。要完成Web 环境下的3D 虚拟输配电线路施工环境的构建,需求战胜有限的带宽和较大的网络推迟对体系的实时功能的影响等问题。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如何在确保环境特征的一起尽可能的减少3D 模型的数据巨细对进步实时功能非常要害。在输配电线路施工中通常需求根据不一样的地势采纳不一样的施工手法,例如在根底工程施工中,根底坑的开挖工程就需求根据土质的不一样,挑选究竟采纳人力、机械和爆炸哪一种作业方法。根据上述两个方面的思考,这篇文章采用了MultiGenCreator 应用软件来进行3D 模型的建模。MultiGen Creator 是美国Multigen-Paradigm 公司推出的仿真建模软件,其最大的长处是:在确保较高真实感的一起尽量保持模型简略紧凑,模型的面片数很少,这对于整个仿真训练体系训练的实时性起到了有利的支持。该软件是仅有一个将多边形建模、矢量建模和地势生成集成在一个软件包中的手动建模东西,这对于模仿输配电线路施工的不一样地势、地貌是很便利的。

七、开发案例

以某供电公司倒杆应急处置方案为例, 介绍系统的设计过程: 首先建立所有三维物体, 虚拟人物,搭建起三维场景。人物要有生产调度、抢修班长、若干组员、配电专责、安全专责等工作人员。然后根据处理流程建立操作步骤, 建立步骤件的衔接和触发、结束条件, 根据角色需要设置问题。再为所有步骤建立动作脚本。

结语

电力线路检修仿真训练体系的规划开发触及到了虚拟现实、三维、推理机、脚本规划等技能, 该体系改变了传统的训练方法, 为检修人员供给了一个学习、训练和查核的渠道。该体系的完成, 证明了技能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使用远景。

参考文献

[1]李天宇,张杨. 电力线路检修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信息系统工程,2013,(11).

篇10

关键词:法国;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国家职业资格框架

作者简介:罗建河(1979-),男,湖北黄陂人,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原理等;陈继艳(1989-),男,山东东营人,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719.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6-0083-05

在很多人眼里,法国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情形大同小异,无甚特色可言。事实上,法国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有其本土特色,特别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法国职业教育体系可以看作是一种原型,而不是对欧洲模式的复制,它对欧洲职业教育培训原则和模式的形成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一、法国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概览

早在1881年,法国就有了以国家名义兴办的职业学校,称之为国立初等职业学校;1887年又通过法律规定成立工商实科学校。但这些学校所培养的青年技术工人的数量微乎其微,大多数青年就业时都无相应的职业培训。1911年,法国设立职业能力证书;1919年7月颁布《阿斯蒂埃法》,规定职业培训的强制性。法律要求各市镇都应开设职业培训班,不足18岁的在职青年都有义务参加职业培训,学习结业之后,授职业能力证书。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职业教育内部关系才基本理顺。职业行会管理的职业培训班负责培养手工艺者,教育部门管理的学徒中心负责培养技术工人。

事实上,在20世纪60年代前,法国的职业教育培训(VET)主要在工作环境中实施,职业教育体系未能展现其独特之处。法国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本土特色的形成,始于1965年法国“技术学士学位”( the technical baccalaureate)的创设。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推进了职业教育培训与普通教育地位的平等,在两个隔离体系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在这一文凭创设的背后可以看到里斯本目标的动机,如通过技术培训造就“高尚的劳动者和公民”,维持法国作为一个“伟大的国家”的地位,与里斯本计划通过培训公民创造一个卓越欧洲的理念是一致的。“技术学士学位”还充分地体现了对人生道路的关注,它既可以作为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凭证,也可以为他们继续学业提供平台。1969年法国又创立了教育等级分类框架,其目的是为了让教育培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让培训与不同的职业岗位需求相对应(如表1所示)[1]。

从表1中可以看到,法国的分类定义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但是在这个系统中对“可观察的需求”与“可欲的需求”做出了明显的区分;在等级分类中还包含着对“先前学习认定”的原则,“第五计划”的报告中更是特别说明了“培训可以在学校之外获得”的原则。培训等级是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而不是培训内容予以“定义”的,这点也对“先前学习认定”原则的支持。当然,这里就存在一个循环论证的问题了,即培训的水平对应的是需要这种培训水平的工作。职业培训等级分类体系的出现,使得国家职业资格框架的创建成为可能;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初始培训体系,在普通教育、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之间进行对照并构建沟通的桥梁,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也就水到渠成了,初始教育与继续教育培训的整合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与此同时,1971年,《继续教育培训法》出现了一个新的元素。该法确认了员工接受培训的权利,并指出,雇主有义务将每年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用于支付员工的培训;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失业人员的再培训,这为培训的平行模式(parallel)奠定了基础。当时,法国既有国家承认学历的起始教育培训系统,又有审定形式模糊的继续教育培训系统。而社会上一直存在着赋予两个系统同等价值的意愿,即两个系统产生的结果应该是相当的。因此,创建于1972年技术资格认证委员会(Commission technique),创建了一个新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的认证列表。虽然,起始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两者能够在培训等级分类的基础上统一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框架。

2002年,技术资格认证委员会被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所取代。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框架开始为所有在列的职业资格提供模板,从而提高对“先前学习”的评估。职业标准的引入让人们更为重视职业资格,只不过此时的职业资格不再被视为培训的自然终结,而是对个人获得专业能力方式的一种反映。事实上,1985年职业学士学位的创立,已经标志着通过职业标准推进职业培训这一新方式的肇始。职业学位的开发程序表明,在定义培训内容前必先定义职业标准。在今天看来,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当时却是一项巨大的变革。因为此前根本不存在对职业活动的详尽描述,人们关注的只是学校培训的性质和质量。职业标准的引入也是为了让社会行业参与进来,“文凭其实是教育培训机构与社会行业之间的一个契约;培训机构颁发文凭证明职业资格持有者具备相应的能力;而社会行业应该能够知道职业资格所证明的能力是什么。因此,职业资格本质上应该是一个职业标准,是行业对职业资格持有者的期望”[2]。职业标准呈现的是为了获取职业资格所必需的一些活动,这些活动及其组合可以应用于多个职业;每个活动分解成各项任务,这些任务同时也是职业标准描述的对象。表2是法国“工业设备维修”职业学士学位的职业标准,该职业学位创立于2005年[3]。

表2 法国职业标准的一个范例

二、法国模式的本土特色

通过追溯法国职业教育培训系统的发展历程与关键事件,如,1965年技术学士学位的创设、1969年教育培训等级分类框架的提出、1971年技术鉴定委员会和2002年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的创立,可以看到法国职业教育系统的特色表现为三大发展导向:职业教育培训供给主导的系统向需求主导的系统发展;不断增进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的连贯性;鼓励教育培训系统增进对所有用户的透明性。这三大导向与欧洲模式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就法国职业教育培训系统从“供给主导”到“需求主导”的发展而言, Annie Bouder和Jean-Louis Kirsch指出[4],在培训与就业之间存在着三种“需求”概念,即“操作性的”、“适应性的”和“专业化的”。所谓“操作性的”需求是一种即时需求,即强调职业培训要满足劳动力市场的即时需求,从而可以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进行培训预测以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种需求概念的问题在于那些接受培训的人是为了满足现在的工作需求,但是他们需要在明天才能去胜任这些工作。所谓“适应性的”需求强调现代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是变化着的,职业教育培训应该能够预测和满足这种变化。法国初始职业教育培训系统一直选择的是适应性模型(adaptability model),这与法国培养“高尚的人、生产者和公民”的远大培训理想是一致的。教育培训的重点在于培养学员的可迁移能力,即核心能力。如果将这种适应性培训与国家职业资格框架联系起来,法国的做法是,在一个更为长远的考虑之下构建国家职业资格框架,而不是亦步亦趋地对行业需求做出反应。因此,这个框架不会对即时的需求或无法预见的需求做出调整,即减少了“特定能力”的学习时间,集中于培养学员的“关键能力”或“一般能力”。因为“特定能力”的培养只需要通过相对较短的培训课程就可以做到,而这些培训没有必要纳入法国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之中。劳动力市场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专业化的(professional)需求”概念,即劳动力市场上的需求是由专业群体提出的。通过教育培训和职业资格这些专业群体定义着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干预空间,控制着他们的人员更新情况。例如,欧洲方针(官方的指令,directives)保证了文凭、证书和其他资格的相互认可(article 57 of the Treaty of Rome);能力资格的移民要通过欧洲职业资格认证;某些实体部门通过干预和认可也可以授予职业资格,法国职业资格部门(CQPS)就是这样的例子。综合这三种“需求”概念,可以说,法国职业教育培训系统与欧洲模式最多是在描述的基础上一致,即都以“职业标准”为基础。法国职业教育培训系统的特点在于强调“需求”的多样性,因此,在国家统一的职业教育培训系统中存在着各个子系统以及调节程序,例如,在法国各实体部门的职业资格认证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

其次,法国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不断遭受质疑的过程。而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然是渐进过程的结果。其大致的阶段如下[5]:首先是建立国家层次的架构,尤其是开发评价标准和评价形式以及建立合作关系模式;然后,进入“渗透”阶段,这个阶段旨在使教育培训的途径多样化,同时让多样化的途径之间能够相互渗透。在这个阶段会产生职业教育培训一般化、特殊化以及模块化等问题的争论;最后,建立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名录和先前学习认定。如果说法国职业资格体系是连贯性的,那么,这种连贯性表现为工具上的一致性而不是概念上的一致性。之所以说法国职业资格体系具备连贯性,主要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教育培训与职业资格等级分类表(见表1),这个表格试图在不同职业所要求的能力与所具备的能力之间建立联系。尽管资格或能力标准的描述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并没有真正的科学证据予以支持。这些标准只是实践经验的一个抽象化结果,具体定义往往依赖于职业资格证书的颁发机构。换言之,法国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工具主义的;欧洲职业框架的八层级“知识、技能、能力”模型的连贯性则主要取决于用户的评价(value),而评价始终是一个不断争论的话题。从法国的“培训等级分类表”逐步过渡到“职业资格等级分类表”的过程中,国家框架不断地遭受质疑。原则上,如果职业资格的纳入申请没有被批准,那么它们将不会登录在国家目录中;但有足够知名度的组织却可以颁发被劳动力市场所认可的专用证书,而不必强制接受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的管制。如果州政府决定资助获取某种职业资格的培训,那么,该职业资格就需要纳入国家目录之中。这些都表明法国职业资格框架关注空间的不断变化,而正是空间边界的变化将人们带入了关于职业资格框架公平性和公正性的论争“漩涡”。

最后,在鼓励教育培训系统增进对所有用户的透明性上,法国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增进职业资格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关系的透明性;二是增进教育培训/资格系统内部的易明性①。20世纪70年代,法国的雇主经常表示道,他们只是通过自身的学习经验和自己孩子的学习经验来了解教育培训系统的,可见教育培训系统对劳动力市场上的雇主而言就像一个“黑箱”。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情况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年轻人的就业危机让文凭/证书成为了越来越多雇主的选择标准,雇主们不得不去了解职业教育培训的过程和结果,而职业资格框架的建立更是促进教育培训系统面向雇主的透明性。增进教育培训系统面向雇主的透明性与法国的社会中一直存在的“文凭崇拜”是相对应的,为了增进对文凭的了解,法国行业甚至联合签署一份集体协议,在文凭的等级、专业性与行业职业分类之间建立了联系。教育培训/资格系统内部的易明性主要是对系统用户和计划者(策划者)的易明性。就对系统用户的易读性而言,职业资格框架的存在为所有的个体提供了一个工具,去了解全国职业资格认证目录和公司对先前学习经验的评估程序。这与法国平等主义的传统是相联系的,也是与法国职业资格(文凭、证书和部门职业资格)子系统相对分离的特征联系在一起的[6]。对于策划者而言,要增进教育培训/资格系统内部的易读性,就必须减少职业资格的供给。这样,他们才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所有的职业资格。法国教育部似乎已经做出很大的努力去减少文凭数量,但是,在某些领域中对认证资格的需求却不断增长,这导致教育部的努力未能产生明显的效果。

三、法国职业教育系统的贡献

在此,我们从两个方面分析法国职业教育培训系统的贡献:一是它对实施国家和欧洲职业资格框架的贡献;二是对发展中国家构建职业教育培训系统的启示。

法国职业教育培训系统通过创建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培训、起始教育与继续教育培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建立“需求主导”的职业教育培训系统的过程中,让整个欧洲体系开始重新思考劳动力市场功能的问题。事实上,欧洲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近来的发展,包括对欧洲职业资格框架的讨论都涉及到现有欧洲劳动力市场功能问题。欧洲职业资格框架(EQF)试图把职业教育培训与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欧洲体系中,建立了职业与职业资格的五级分等之间的强制关系,通过欧洲通行证(EUROPASS)系统,构建多个国家中通用的职业标准。通过欧洲资格框架(EQF)整合分类系统,以便将已具备的能力与必备的能力进行比较等措施可以说都是在法国国家职业资格框架的刺激下形成的。同时,法国职业教育培训系统中定义的“能力”概念,也给欧洲职业资格框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将“能力”的概念加入到“职业标准”的概念时,“能力”的定义包括了情境化的维度和三个构成要素,也就是最初被称为“知识”、“知道做什么(技能)”和“知道如何去做”(态度)的三个要素。对于法国教育部而言,能力是“根据工作环境的需要,既知道如何做又要有相应的知识”,知识对应的是与“人所拥有的关于目标和环境的信息,包括目标的特性,环境的法则等”。技能(知道做什么)是指“人所拥有的关于他/她在环境的、技术的和社会的背景下所采取活动的信息”。这一信息的特征是它只能通过在真实或仿真的情景中进行练习来构建和存储,并且只能在活动中被重新激活。因此,外部观察者只有借助活动的具像化及其实体性符号(如文字、手势、目标转换等)才能领会和理解技能。对法国劳工部而言,能力对应的是“在工作和/或解决问题的情境中知识、技能、行为、程序、推理的类型等。更宽泛地说,它是在给定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7]。对于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而言,能力“是在给定的工作情境采取行动并取得可见的结果的能力”。法国职业教育培训系统中“能力”概念的多维性,是法国职业框架中“KSC(知识、技能、能力)”能力概念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法国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三大导向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也有着直接的借鉴作用:

首先,在我国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建立怎样的职业教育体系”、“如何建立新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主要导向的问题。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下的强制驱动过程,其结果很可能是一个供给主导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然而,我国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之所以需要发展,其根本原因是劳动力市场上的紧迫需求和青年就业的现实困境,即正是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主体的需求提出了建设新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任务。政府主导与市场需求之间是否能匹配、新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供给与就业需求之间是否能够形象有效的供求均衡,这是建设我国新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中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问题。而问题的关键,是起主导作用的政府,能否认识和预测劳动力市场的真实需求。因此,在政府的建设模式主导下,吸纳行业代表、职业教育培训供给主体的参与是十分有必要的。

其次,为了建立职业教育培训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国家职业资格框架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国家职业资格框架的过程不能是一个“”的过程,建设过程中固然可以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但是形成本土特色也是非常必要的。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与环境不同,行业与产业结构也不同。其实,在欧洲的职业教育培训区域发展计划过程中,人们已经发现欧洲不存在一个同一的劳动力市场。中国职业资格框架的建立,一定要在客观地了解自身行业与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而且一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肯定会接受各种质疑。因此,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建设主体一方面要有明确的大方向,另一方面更要有坚定的决心,用实践的结果去迎接各种挑战。

最后,国家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易明性也是不容忽视的。这种易明性包括对于劳动力市场上雇主的易明性和对于培训学员的易明性以及对于培训供给主体的易明性。特别是对于培训供给主体的易明性往往容易受忽视,欧洲的“培训包”实施过程已经证明了这点。很多培训教师和培训机构根本不能理解“培训包”中的能力单元,更不用说进行有效的培训了。

总之,寻求职业教育培训“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对应,增进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的连贯性和本土化,鼓励职业教育培训系统增进对所有用户的透明性,既是法国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发展的特色,也应该是我国建设新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

注释:

①这里的“易明性”主要指的是易理解性,即所有的用户,无论是培训机构、教师,还是学员、雇主,甚至旁观者都能够很轻松地理解培训的内容,培训体系的特色以及培训体系、职业资格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应对性。以避免欧洲“培训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甚至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都看不懂“培训包”的能力单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Affichard,J. () Nomenclatures training and practices classification[J].Training Jobs,1983(4):47-61.

[2]Bouyx,B. . The social partners and professional advisory committees[A] in: E. Bentabet, J-L. Kirsch & S. Stefani(Eds). Social partnership in vocational training in France[C].Céreq RELIEF,2005(6):9.

[3]National Commission of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The vocational Baccalaureate Maintenance of industrial equipment[EB/OL].[2007-8-20]Http://cereq.fr,dp.fr.

[4]Annie Bouder & Jean-Louis Kirsch. The French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like an unrecognized prototype?[J].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Vol. 42,No. 4,2007:503-521.

[5]Kirsch,J.L.(2006)Certification, community goals and national policies: agreements, differences, history... .[A] in: J. Teissier & J. Rose(Eds)Certification, new instrument for the training-employment. A French and European challenge[C].Céreq,Relief,2006(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