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内涵的见解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酒文化内涵的见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葡萄酒;文化;推广;葡萄酒主题旅游
1葡萄酒文化在中国的推广现状
葡萄酒文化是指葡萄酒作为文化的载体,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主要指葡萄酒的物质技术、人们的心理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具体包括葡萄的栽培技术、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与斟饮礼仪、相关的书画诗文以及法典制度、营销战略与文化交流等。它不仅包括了价值观、语言、知识等精神层面,也包括了所有相关的物质对象,是人们通过品饮葡萄酒所带来的心理反射和联想的总和[1]。
葡萄酒的起源可追溯至10000年以前,6000多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已经有工匠从事葡萄酒酿造,其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已经渗透进了西方人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我国在西汉时期,已经从西域邻国学习并掌握了葡萄种植葡萄酿酒技术,但是这种工艺并没有在民间广泛普及。在2000余年的时间里,葡萄酒通常是作为贡酒由皇室享用[3]。近代的爱国华侨张弼士于1892年在山东烟台建立了葡萄园和葡萄酒公司——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引入了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开辟了中国的葡萄酒工业之路,却因当时的国力国情而没能兴旺发展。直到近年来,葡萄酒以一种舶来品与奢侈品的姿态重新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才得到了推崇享受的中高层消费人士的认同和追捧。
我国一直是以白酒文化为传统的国家,目前国内的葡萄酒消费群体较小,人们对于葡萄酒知识和文化的了解甚少,更谈不上对葡萄酒的鉴赏,选择喝葡萄酒只是为自己标记一种时尚的符号。超市与商场的葡萄酒琳琅满目,人们却看不出门道,更是无从选择;到了餐厅看着酒单不知该怎样选择一瓶能让宾主尽欢的好酒;繁复的餐桌礼仪更是让人无所适从……可见,想要葡萄酒真正融入国人的生活方式与社交习惯还有待于进行大量的认知与推广。
2葡萄酒文化在中国推广所存在的问题
2.1民众认知程度不高
目前,国内的葡萄酒消费群体主要是中高层收入人群,但其中的大多数人对于葡萄酒的了解与认知程度并不高,甚至还存在许多误区:比如认为葡萄酒与白酒一样,酒是陈的香;将葡萄酒都当成是红酒;相信年份越老酒越好;盲目追求品牌;将葡萄酒陈列在展示柜里……更不了解各国的葡萄酒产区、法规以及葡萄的品种。这些葡萄酒的基础性知识都有待于向消费者普及推广。
2.2厂商营销模式单一,本土品牌缺乏自身的文化建设
目前葡萄酒的营销多是厂商分离,厂家只负责生产,而商家只追求利润,没有人着眼于进行葡萄酒的文化推广。市场上虽然充斥着大量的葡萄酒,但营销商们并没有挖掘到真正的卖点,销售渠道仍多是商场超市与餐厅夜场,存在许多弊端,有待于厂商双方的思考与改进。
目前国内虽有多家酒厂在生产葡萄酒,但真正能给消费者留下印象的不过是张裕、王朝、长城几家而已,更多的品牌被淹没在超市与商场的货架上,少人问津。国内品牌自身的文化建设急待加强,怎样能给消费者留下印象,怎样能让消费者信赖,怎样能让消费者购买……这些都是本土葡萄酒品牌推广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2.3与相关行业联合薄弱
葡萄酒文化的推广目前仍处于曲高和寡的状态,只是在酒言酒,没有挖掘出酒瓶背后更深层的产业链,厂商双方应该考虑在产酒、销酒之外与其他行业进行有效联合,扩大销酒渠道与文化推广渠道,销售的商品也可以不仅仅是葡萄酒,而是延伸到葡萄酒的周围产品,开发葡萄酒主题旅游以及葡萄酒配套商品,酒刀、酒杯、侍酒器、酒文化商品等。这些都有待专业人士进行深入探讨。
3葡萄酒文化在中国的推广对策
3.1推广葡萄酒培训和认证
目前的葡萄酒文化推广应该从基层做起,向消费者传播葡萄酒的产品知识;葡萄酒的健康知识;葡萄酒的选购、饮用与储存方法以及葡萄酒的文化渊源。让消费者认识到选购、饮用葡萄酒的好处,自然会扩大消费者群体。
国外有专门的葡萄酒学校,近年来国内也开设了相关的学校课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开设有葡萄酒品尝学、工艺学、化学工程学、品种学等多门课程,并设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相继出现一些培训机构,如ASC精品葡萄酒公司开设的NEST多层次葡萄酒培训课程等。这些培训课程都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了解葡萄酒。
当然,葡萄酒文化的普及不能完全依靠学校和培训机构,对于基础性的、日常指导性的知识,可以利用宣传片、画册等手段来普及。可以在超市、商场的专柜旁播放宣传片,或是随酒附赠宣传画册,以向消费者传递相关的知识,比如葡萄的品种,葡萄酒的口感、配餐、礼仪。通过一系列方法向消费者逐步逐层推广葡萄酒文化,使消费者的认识水平逐渐提升,这样才能扩大葡萄酒的消费群体,增加葡萄酒的销量,使之登上百姓的餐桌,融入日常的餐饮文化和社交习惯。
3.2开展多元化的文化营销活动,加强本土品牌建设与营销
世界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指出:中国葡萄酒市场上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葡萄酒鉴赏和区分机制。在这个方面,中国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中国葡萄酒市场的选择度和对葡萄酒的认识度,给优质葡萄酒更高的地位。在中国消费者更多地体会葡萄酒原本带有的丰富和微妙的口味的同时,中国的葡萄酒文化也就逐渐培养起来了[5]。
葡萄酒的真正卖点在于多元文化、异域风情和健康理念。只有抓住了这些卖点,展开有针对性的营销手段,才能抓住消费者。
目前,国内的葡萄酒企业多采用以下的分销模式:
葡萄酒企业一级批发商二、三级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这种传统的商品销售渠道经历的步骤多,但是能够传递给消费者的文化信息量却很少。笔者建议多发展葡萄酒俱乐部、葡萄酒直销店的模式,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零售和即饮终端推广葡萄酒文化,通过品酒鉴赏、图片展览、新品推广、侍酒服务、知识讲座等多元化的推广活动,向大众消费者推介葡萄酒文化。
3.3大力推广葡萄酒主题旅游
旅游是集吃、住、行、游、购、娱多行业于一体的朝阳产业,把葡萄酒文化推广与旅游结合一体,通过参观和品尝,使消费者在游览过程中增进对葡萄品种、产区以及葡萄酒特点的认知程度,这也有利于提高葡萄酒产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
所谓葡萄酒主题旅游,是围绕葡萄酒文化的旅游,指旅游者参观访问酿酒厂和产酒地区并由此得到极其广泛的感受和体验,其中包括品酒、赏酒、美食以及游览参观酒厂周围风景等娱乐活动,也包括了解葡萄酒产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系列活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具体到葡萄酒旅游来说,是游客在体验葡萄酒产区风情、葡萄园风景,了解葡萄品种,参观酒庄、酒厂风貌,体验酿酒工艺,品尝葡萄酒和休闲娱乐购物等活动的过程中增加对葡萄酒文化知识的积累[4]。
在国外不乏开展葡萄酒旅游的成功范例,比如法国的波尔多-梅多克、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南非的开普敦、澳大利亚的布伦萨山谷、美国的加州纳帕山谷、智利的卡萨布兰卡山谷等地区都是以葡萄酒产区为营销重点,积极发展葡萄酒主题旅游。国内虽然也有山东张裕、山西怡园、天津王朝、河北华夏、北京龙徽等20余家葡萄酒酒庄、酒厂进行了葡萄酒旅游开发规划,但真正按常规配备专职接待部门、专业导游、品酒室的不过十家,有配餐、住宿接待能力和互动娱乐项目的更是寥寥无几,而且多是处于单线经营的局面,只是坐等游客上门,很少加入旅行社线路。国内的葡萄酒旅游处于前景看好、观望居多、资源闲置,难以大范围启动的尴尬局面。
如能因地制宜、完善合理地发展葡萄酒旅游,无论是对酒庄、酒厂还是产区、产地,所带来的收益都是不言而喻的。以张裕集团为例:从20世纪90年代起,张裕集团就以企业文化和葡萄酒文化为主题,以工业旅游资源为依托,逐步成立了由张裕旅游公司、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张裕国际酒文化博物馆、张裕葡萄酒庄、张裕国际酒城之窗、张裕葡萄酒观光生产线、张裕葡萄园组成的张裕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更在北京密云建立了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以观光游览、品鉴培训和度假休闲三个项目为主,同时制售个性酒水、个性酒标、张裕特色纪念品、葡萄酒酒具(如酒刀、酒杯、酒架、冰桶、瓶塞、醒酒器等),形成了参观、娱乐、购物、餐饮、住宿一体化的旅游产品,这不仅成功推广了张裕品牌,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张裕认为,传播文化就等于开拓市场。
如果国内的各家葡萄种植园、葡萄酒企业、酒庄能够依据自身条件,开发出规模相当具有特色的葡萄酒游览线路、葡萄酒文化博物馆、葡萄酒节庆活动,让消费者在游览过程中享受葡萄酒文化的博大精深,自然会为葡萄酒酒庄、酒厂、产区提升品牌影响力,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也会为科学、规范地推广葡萄酒文化做出贡献。
4结语
法国有一句谚语:“打开一瓶葡萄酒就像打开一本书”,其中的文化含量不言而喻。葡萄酒从种植到酿造,再到品尝是一门优雅的艺术,也是一门耐人寻味的学科,还有待于融入国人日益丰富的日常生活。普及宣传葡萄酒知识、发展推广葡萄酒文化是酿酒企业,也是售酒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酒厂、酒商与行业组织、官方组织一同努力,将葡萄酒文化这块奠基石打好,才能逐步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中国葡萄酒品牌、中国葡萄酒行业和中国葡萄酒文化。
参考文献:
[1] 蒋北辰.中西葡萄酒文化比较[N].经济观察报,2005-8-15(15).
[2] 古贺守.葡萄酒的世界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3] 李泉.品酒大全[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7.
篇2
一、烟台市旅游业现状
烟台的经济发展得益于海洋与港口,其旅游产业也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和海洋文化,有被誉为黄金海岸的909公里海岸线,拥有7处自然海湾,随着旅游产业的纵深发展,由宾馆酒店延伸到渔家东再到农家乐,由观光到休闲,山海仙境的结合文章越来越丰富多彩,直至如今全域旅游的提出,旅游已经由单一产业向综合产业发展。从1998年烟台成为首批54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到2012年,烟台市旅游总收入相当于服务业增加值的22.7%,旅游业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全市现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7座,中国旅游强县1个,省级旅游强乡镇33个,省级旅游特色村82个。全市共有旅游企业1413家,旅游产业直接就业人数9.8万人。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数达59万人。2016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6510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839亿元。同时,烟台市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获得全国所革命先进市称号。已经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内重要节点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骨干城市、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海滨城市,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点建设港口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
二、烟台旅游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烟台的旅游产业相对来说开发较早,经济效益也很可观,但与国家主要旅游景点和旅游产业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长期以来的旅游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旅游产品内涵不中足,产品单一,缺乏过硬的特色产品。烟台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强的海洋特色,但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存在同质化现象,没有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内涵上深挖力度不够,大都停留在自然风光上,没有留下人、留住人的明显优势。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产品深受天气气候的影响,只有夏季优势,春秋次之,冬天旅游明显疲软,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很强。
二是客源市场分布不均衡,宣传促销不到位。由于烟台地处东部沿海,在地理交通上处于末端,可进入性不强。根据《烟台市旅游产业发展2014年度报告》,来烟台旅游的,主要以省内旅客为主,而且以自助游为主流。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宣传促销力度不大,对外地游客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三是要素整合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存在瓶颈。烟台的城市基础设施与先进旅游城市比较还是存在很大差距,随着烟台高铁的开通,大大方便了旅客的出行,但市内旅游交通不便,缺少专门的旅游线路交通,节假日限号以及停车难等问题也局限着自助行游客的旅游活动。
四是旅游市场分散,缺乏联合经营。烟台的旅游大市场不完善,仍然停留在以各县市区为主体的旅游体制上,各县市区各自为营,缺乏必要的联合互补。
综合上述几个方面,烟台旅游在投资渠道、资本运作、旅游综合管理、产品开发上都客观点存在了不足。
三、烟台市未来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一是旅游业要发展,交通要先行。烟台“十二五”期间旅游年接待人数将达4000万人次,每天有近11万人来烟旅游。但目前每天饱和旅客运送量约4万至5万人,相差2倍,如何将旅客运送到烟台是一个关键问题。交通运输能力要提升需要进行一个综合的规划,要围绕城市化发展战略格局特点来构建高效能的交通网。其中海上交通也要打开缺口,海上航道不仅是交通的问题,也是旅游的吸引物之一。同时与大连联盟,延长旅游者在烟台市的停驻时间也是一个很好的旅游议项。例如,长岛县着重开辟“海上游”航线,将各个岛屿串联起来,建设海上游览线路,打造南长山环岛慢道,各岛屿陆岛交通码头改造和新上豪华游船。
二是做好烟台城市总体规划,为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仅将烟台市五区确定为城市规划区远远不够的。目前自驾游和个性游成为大势所趋,因此,打造各具鲜明特色的县域城镇建设必不可少。这需要全市的通力合作与努力开发,进行合理的整体规划,找准定位。如今随着民众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提升,已经不满足于单看山水光景,了解一个地域的城镇建设、绿化美化、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已经成为旅游的主要内容。旅游产业链条的延长和丰富,使旅游的内容从单纯的景点观光不断扩容。人们不仅满足于游景点,还在意是否能够留下美好的回忆,烟台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篇3
[关键词]文化 文化自觉 大安 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031-02
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在“7·23”重要讲话中,科学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并进一步重申了“要建设文化强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历史任务。下面,我结合参加长春市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高级研修班的学习领会和工作实践,谈一下对大安地方文化发展的三点见解,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提升文化自觉,深刻认识大安文化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自觉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是对文化地位、作用、规律及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认识上的高度自觉和行动上的高度一致。
一是科学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发展的根本。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位置,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在具体实践中,要自觉把文化发展繁荣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繁荣和谐新大安的一个基本要求,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二是正确把握文化的发展方向。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最核心的是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大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科学确立了“兴办地方大文化”的发展方向。兴办地方大文化宜坚持和把握好“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三个核心关键。“文化育民”就是实施文化素质提升工程,提振全市人民的“精气神”;“文化惠民”就是坚持发展文化为了人民、发展文化依靠人民、发展文化成果人民共享;“文化富民”就是实现文化与产业融合,用工业化思维谋划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产业打造成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三是准确把握文化的发展规律。“文化”并不等同于“物化”建筑,有着内在的形成、发展和传承。我们只能遵循文化的发展规律,培育、倡导、营造文化的发展氛围,使其与市民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相融合,真正体现文化的发展价值。就大安而言,最重要的是立足于现实经济社会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规划,在推进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重在建设,善于积累、持之以恒,加快建设大安特色文化名城。
二、增强文化自信,准确把握大安文化发展的现状和优势
文化自信是对地方文化价值的自我认可和充分肯定,是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必须以理性眼光、务实态度审视和思考地域文化的本质和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对其抱有坚定信心,激发新的发展活力。
一是充分肯定大安文化发展的效果和成绩。多年来,在大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相关部门的扎实工作,大安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日益健全。文化活动广泛深入开展,节日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丰富多彩。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辽代春捺钵文化等的研究和开发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些都集中展示了大安文化魅力,提升了文化影响力。
二是客观分析大安文化的优势和不足。目前大安人均GDP已达4200美元,物质消费所占比重开始趋缓,文化消费需求进入大幅攀升阶段,正处在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长期和加快文化发展的机遇期。纵向比,大安文化的发展进步很大,但横向比,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不够大,文化产品不够丰富,文化服务水平不高,以“文”“化”人的功能还不够明显。
三是充分认识大安文化的基础和潜力。从大安看,文化基础深厚、潜力巨大、特征鲜明,有原始自然的湿地文化、包容开放的草原文化、深远淳厚的民俗文化、古韵悠久的历史文化等,各色文化交相辉映,文化根脉扎实有力,彰显了气质独特的历史轨迹和特点鲜明的地域文化符号。嫩江湾国家级湿地公园、牛心套保公园、五间房水岛乐园、月亮湖水库风景区、机车博览总汇、姜家甸草场、大安灌区水利枢纽工程、殷商汉书遗址、辽金半山遗址等开发建设都已初具规模,旅游文化、民俗文化、历史古迹、现代文明正在逐步走向融合。
三、实现文化自强,突出抓好大安文化发展的关键和重点
文化自强是意识形态、社会形态的深化发展和全面提升,是文化软实力转变为实践生产力的有效手段。我们必须在理念上谋求创新、在行动上抓好落实。
总的想法和思路是:以大安市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以兴办地方大文化为目标,围绕大安厚重的渔猎文化、船帮文化、捺钵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加大对古建遗址、文化古迹、水系古韵的排查、保护和开发,加强对地域风俗、人文内涵、自然风光的整理、提炼和提升,加快对“饮食文化、酒文化、鱼文化”的发掘、培育和包装,实施文化营销和推广策略,放大文化的独有效应,做新、做特、做大文化品牌,建设特色文化乐园,增强发展软实力,不断助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具体工作中,就是谋划“发展三大文化”:
(一)发展城市文化
文化是创建“三城”的根本支撑。注重城市文化与自然、历史、建筑和革命传统的完美融合,建设休闲文化广场、构筑社区文化阵地、发展现代文明新区。要研究探索包装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带、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园区,特别是要通过规划布局、建筑风格、城市雕塑、旅游景点、主题公园、人文景观等,再现一批文化标志和文化符号,使大安产业文化迸发鲜活魅力、增添持久活力、注入不竭动力。要推出与发展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品牌文化。如探索依托春捺钵文化,打造“大安春游”品牌;依托嫩江水文化,打造“大安冬捕”品牌;依托“作家之乡”,打造“大安文学”品牌,等等。通过品牌效应,把传承久远的历史文明、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繁荣和谐的新大安,推介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关注大安、走进大安、建设大安、发展大安。
(二)发展旅游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我们要加速文化底蕴、生态资源和旅游开发的深度融合,全力塑造大安、推介大安、展示大安。规划湿地风貌景观带,打造“塞外水乡”;规划能源开发景观带,打造“风电走廊”;规划草原风光景观带,打造“瀚海绿洲”;规划民俗古韵景观带,打造“文化名城”;规划灌区水系景观带,打造“北国江南”,形成“五大景观带”。加快嫩江湾国家级湿地公园、牛心套保国家级湿地公园、五间房水岛乐园、东沟狩猎场、月亮湖水库风景区、机车博览总汇、姜家甸草场、大安灌区水利枢纽工程、殷商汉书遗址、辽金半山遗址开发进程,建设“十大风景区”。精心设计生态游、民俗游、乡村游、古迹游、冰雪游五大特色旅游线路;全力促成长白山、查干湖、嫩江湾、阿尔山串珠成链的旅游线路,打通“两大旅游线”。
篇4
关键词 高中生 心理性格特点 激发兴趣 化学观念 哲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8
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以下几种情况:一,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化学成绩优秀,但是谈不上兴趣,毕业后就差不多都忘光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人生历程中很少会利用到化学的一些知识和思想,他们经常会怀疑化学的学习意义,化学好像是他们人生中的匆匆过客,且不留痕迹。这类学生是纯粹为高考而学习化学的,他们把机械记忆化学知识、做大量习题、考高分作为学习化学的方式和目的,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化学理念,感受到化学的真正内涵。所以一旦高考结束,目标实现后,这些表层知识便仿佛过眼云烟般消逝了,更不用说对人生的指导意义了。二,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化学一直都学不好,感觉化学就像一盘散沙,知识零碎,形不成严谨的知识网络,很难做到长时间记忆。于是因为学不好所以没兴趣,因为没兴趣所以就更学不好了,形成恶性循环,心中深怀着对化学的恐惧和压力,课上和课下都吃力地勉强维持着,但是漫无头绪,不知从何突破。在高考结束后,一听到化学避之唯恐不及,很难使得化学对他有指导意义。这类学生也把学习的重心放在具体知识的识记上,忽略了这些具体知识所蕴含的化学观念,所以只能获得低水平的认知,只能得到孤立零碎的知识,也难怪学不好化学了。三,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化学成绩优秀,热情高昂,各部分知识能顺利地融会贯通,轻易地举一反三,在其他科目的学习或遇到一些人生矛盾时也能适当利用一些化学观念作指导,这类学生才是真正掌握了学习化学的理念,透彻领悟到了化学内涵和化学的哲学思维。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求知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形成“人生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要使学生学好化学知识且用超越化学知识的思维去指导人生,使得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应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及产生原因认真分析研究,才能在教学上从战略到战术进行全面设计,对症下药,更有效地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理念。
一,高中生的心理性格特点分析。
1,年龄特点。高中生正处在人生旅途中的关键时期,他们正经历着从少年向青年的转型期,是幼稚和成熟,矛盾和希望共存时期。他们已经迈向青春,心智已经比初中生更成熟稳定,考虑问题也更全面周详,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理解能力等已逐步增强,思维已经逐渐从“经验型”转向“理论型”,可以逐步接受系统性、理论性、科学性更强的知识。他们独立性增强,个性突出,已经开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积极探讨,经常会思考一些有意义的哲学命题,但是因为生活经验不足,情感带有冲动性,面对现实中的一些矛盾会感到困惑,为自己该确立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感到迷茫。所以高中化学教学中,除了传授严谨系统的学科知识外,应把一些哲学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性格。
2,时代环境的影响。目前的高中生正处在中国深化改革时期,国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社会转变,他们的父母大部分生活在国家“统包统分”管理模式下,按部就班的成长求学,成家立业,求稳守成是他们大部分人的人生基调,却缺乏个体的觉醒以及个人追求。但现在面对的是“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模式,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能力发展、知识吸收的要求就更高、更焦虑,以致有些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学生忽略了学习的根本目的,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为成为优质的考试机器而努力。而另一方面,现在的高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思想上以“个人为中心”,生活上“拿来主义”,使得有部分学生缺乏科学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同时他们处于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正是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方便快捷地接受各方面信息,丰富他们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浅显易懂,刚好与他们这个时期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及难以坚持的薄弱的意志相契合,更多的是助长了他的浮躁、浅学习,不利于启发他们的思考,开拓他们的思维,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同时结合以上特点,除了注重化学本质、化学观念的深层引导,还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合作共赢理念,积极探索不懈的科学精神。
二,相应的教学策略。
1,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因此对于我们来说,首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使他们热爱化学这一科目,这样,进一步的深入探索,深入专研就水到渠成了。
(1)在课堂教学中与贴近生活的素材紧密结合,让学生意识到学好化学能够直接指导他们日常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从而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在碱金属中介绍美丽的烟火的制作;在铝族元素中介绍铝的危害及胃药的成分;在碳族元素中介绍C-14在考古学上的应用,介绍硅与现代信息产业的关系;在氮族元素中介绍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的研究进展,食品中的亚硝酸盐的危害及检验,NO和液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在氧族元素中介绍O3在工业领域的应用,H2O2怎样用于旧油画的翻新,雾霾天气的危害及处理途径;在卤素中和学生分享氟的防龋作用。在晶体结构教学中,介绍各种天然宝石的结构。在化学原理教学中,介绍人体液中的酸碱平衡。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等等。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穿插一些科学性强,开放味化学实验对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理解应用化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如:在碱金属教学中有Na在煤油和水混合物中的“跳舞”实验,Na2O2与CO2的“吹气生火”实验,Na2O2与H2O的“滴水点灯”实验;在卤素教学中有卤化银感光性的“指纹实验”,碘遇淀粉变蓝的“米泔水实验”;在铝元素教学中有铝热反应的“焰火实验”;在硅元素教学中有“水中花园”实验;在金属教学中有“喷雾作画”和“彩色温度计”的制作;在乙烯教学中有KMnO4用作水果鲜花保鲜剂实验;在络合物教学中有“晴雨花实验”等等。
(3)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采用多种方式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深化学习。以下举例常见的几种方式:
A,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多媒体可以展示相关的精彩图片、视频和微观模拟动画,也可以补充一些精彩的课程相关内容。如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观看BBC纪录片《化学史》初步了解各个化学元素的发现和特性;在乙醇教学中,通过观看CCTV10的纪录片来了解中国的酒文化,使学生不但对乙醇产生兴趣,也培养了浓厚的民族感情。
B,在课堂上采用以学生主体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告诉我,我会忘记;演示给我,我会理解;让我参与,我将学会。”如在SO2教学中,主要是SO2的性质和环境污染,这节课的相对难度较小,可提前引导学生预习,查阅资料,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模式,进行讨论、分享,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总结。又如“糖类,蛋白质”教学中,学生在生活及初中学习中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在课堂上可以以学生为主讲的模式,结合他们生活中的饮食特点,进行自主讨论、梳理、总结。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不但激发了热情,锻炼了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们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C,有效利用网络工具。有些学生深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并不是网络的错,而是他们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随着物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老师们如果能把他们的眼光引向游戏、聊天之外更广阔的网络世界,他们才会发现:网络是对现代人生活影响如此深远的一种工具,而不仅仅是一种玩具!所以我们的教育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在做探究实验时,可以结合网上虚拟化学实验室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网络的积极用途,也让学生把平时高超的网络技术和学习相结合,相得益彰,乐此不疲。
(4)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关的化学史材料。“科学能给人以知识,而科学史却可以给人以智慧”,通过对化学史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到它的发展过程,更了解了古今中外科学家们优秀的品质,不仅继承了他们的学术,更继承了他们光辉的精神财富。化学史是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发展轨迹以及一些科学的探究方法。如候德榜的候氏制碱法;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分析;道尔顿创立近代原子学说;门捷列夫创立元素周期表;凯库勒确立苯的结构等等。这些科学家感人的故事传达给学生弥足珍贵的科学精神,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成就事业。
2,把哲学思想贯穿到化学观念教学中,帮助学生确立化学观念的同时,也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向指引方向,乃至人格的完善。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化学具体知识,学生不易融会贯通,所以应帮助学生从记忆知识过渡到理解化学的核心观念以及对化学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以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而科学和哲学是相互依存的,在深入学习化学观念的同时,必然会归纳出更广泛、更深刻的哲学原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下举例几种。
(1)“微粒观”。物质的结构和存在状态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由内部微粒间相互作用决定的,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又可以通过物质宏观表现出来。例,在“离子反应”教学中,某些盐溶液为什么会显酸碱性,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如下认识:这些盐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两者的综合作用,即盐的水解结果;在“同素异形体”教学中,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但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不同而导致性质差异很大。“微粒观”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现象由本质决定,本质通过现象来表现;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通过现象来抓住事物的本质。
(2)“平衡观”。恩格斯指出“平衡是和运动分不开的”“相对静止即平衡”。由此学生认识到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且速率相等,所以在表观上反应物和生成物在量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且一旦外界的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发生改变时,旧平衡有可能被破坏,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达到新平衡。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系统都是平衡状态或非平衡状态,这些理论在工业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若要达到一个更好的新平衡状态,就得利用不平衡原理重新探索建立新平衡。
(3)“守恒观”。在化学反应中有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原子守恒;在离子反应中有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在氧化还原中有得失电子守恒、化合价升降守恒等等。《列子》中指出“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老子《道德经》中写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些都深刻地阐发了物质守恒思想,对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及人格完善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总之,要使教育教学达到高效全面,必须使内容策略符合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教师只有把现代高中生的心理性格特点和化学学科特点充分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化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2】 李伟伟.化学研究中的哲学思维【J】.百度文库,2011
【3】 王保强.化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化学教育,2014,(5):85-88
【4】 何彩霞.化学观念统领下的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J】化学教育,2014,(9):18-22
- 上一篇:关注儿童健康的重要性
- 下一篇:水利工程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