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动化专业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动化专业培训

篇1

(南通技师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摘要:为了让献身国防事业的退役士兵在退役后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一技或多技之长,较快地适应社会需要,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有必要对有较好就业前景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理实一体化培训模式进行探讨,切实做好将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模式与培训方案的结合。

关键词 :退役士兵培训;理实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培训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57-03

作者简介:闵向(1970—),女,江苏南通人,南通技师学院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为专业教学和社会职业培训。

为了让献身国防事业的士兵在退役后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一技或多技之长,较快地适应社会需要,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2008年11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推出了对退役士兵在退役后两年内实施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优惠政策。根据相关规定要求、退伍士兵现状及社会用工需求,有必要对有较好就业前景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理实一体化培训模式进行探讨。

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

《江苏省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若干规定》要求: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制为2年,总课时数不低于1 600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其中顶岗实习时间为半年至1年。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退役士兵,可参加技工院校中级技能培训,学完规定的课程,经考试鉴定合格,发给中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退役士兵,可参加技工院校高级技能培训,学完规定的课程,经考试鉴定合格,发给高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

退役士兵现状分析

首先,由于每年退役回安置地报到的退役士兵大部分只有初、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历,文化水平有限,而且入伍前的学习状况也不是很好,因此他们对上岗前的技能培训认知度比较低,意识不到技能培训对他们就业的重要性。

其次,大部分退役士兵刚刚离开部队,急于寻找一个自认为比较好的工作单位。其中,50%退役士兵有工作意向,但仍处于盲目寻找阶段;30%退役士兵进入入伍前的工作单位或者在退役前已经联系好了工作单位;还有20%的退役士兵选择继续求学或因个人问题打算休整一段时间,没有工作意向。

再次,在这些退役士兵中,来自地级市的退役士兵中约60%原求学或毕业于中等职业技术类学校,已经经过了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而来自县级市的退役士兵中约60%原是初中毕业,未经过职业技能培训。

单位用工需求分析

2012年12月,根据对人才市场的调查,企业用工排出“十大工种”,其中老牌工种电气维修、机械制造排在首位。调研表明,江苏地区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能人才需求是巨大的,目前企业需要的人才主要有:生产一线的工作服务人员;生产现场的工艺技术人员;产品制造与加工人员;产品组装与调试人员;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电气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人员;产品检验与管理人员;生产线调试与维护人员等。这些工作岗位主要突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用工单位所需人才是能直接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操作人才。

在此基础上,很多企业都愿意招收有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的退役士兵,因为退役士兵较之一般学校毕业的学生更能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服从企业管理,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吃苦耐劳。如果掌握了一门过硬的技术,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帮助,同时企业也给社会上退役士兵的安置提供了后方基地,可减少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隐患。

为此,针对行业的用工需求,我院为退役士兵开设了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与维修、数控编程加工、汽车维修与驾驶、烹饪等专业。要能有效地在两年的时间内,通过周末和节假日的学习,使退役士兵系统、全面、高效地学习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与企业用工要求相配套,首先就要求有一套完整的专业培训方案。

退役士兵电气自动化培训方案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和企业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与企业用工需求相配套,满足社会需要,我院根据退役士兵培训的特点,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训进行了设计和调整,建立了一套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退役士兵培训体系,培训中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原则。通过周末和节假日的学习使退役士兵系统、全面、高效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其既能掌握电气自动化的设备安装、维修、调试、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加工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等。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方法,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使该专业的学员在完成学习后成为一名实用型人才。

(一)创建一体化的培训目标

通过理实一体化培训,掌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掌握中级、高级维修电工技能,成为能够从事工业电气控制设备的系统安装、设计、调试、维护及技术管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工人。

(二)一体化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关系到退役士兵培训的效果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所以要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设置培训课程和教学内容。针对退役士兵培训的特殊性,我们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重新整合,编制了一套真正适合退役士兵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的教材。

中级工课程设置方案 根据企业的需求,要求培训后的退役士兵通过两年业余时间的培训,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于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退役士兵,要求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和技能训练,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维修电工方向)中级工的技术理论和工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具有分析和处理本职业生产技术上一般问题的能力。

高级工课程设置方案 高级工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入伍前毕业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已经初步掌握中级工操作技能,并通过了国家职业技能中级工鉴定的退役士兵。因此,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高级工的课程设置方案是在中级工课程设置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或增加。

(三)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技能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理论知识讲解和操作方法加以贯通,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同时通过学生现场实际操作效果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方案的实施

(一)建立一体化的师资队伍

一体化的培训模式必然要求有一支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方案的实施者,我院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操作技能必须通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以上鉴定。作为学院的“双师型”教师,要求每年必须有两个月深入企业参加岗位培训。与此同时,学院从企业聘请了一批既有本科学历,又有工程师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生产一线的“双师型”教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手合作、教学与生产的合作,有效地建立了一支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一体化师资队伍。

(二)教学方法模块化

根据上述电气自动化中、高级工课程设置方案,考虑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的特殊性和不同企业的用工需求,编制教材和教学计划大纲,有选择地进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教学计划的体系结构与教学模式可多样化,采用模块化教学、工艺与实践相结合、任务型模块教学方法加以应用和实施。

(三)探索构建新型的教学方法

在对退役士兵进行理实一体化培训的过程中,由于初学者基础差,认知能力弱,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媒介,以学员为中心,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发现问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示法 为了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多彩的课程内容形象表达出来,将黑板式教学转化为实体教学。通过现场操作演示、flash动画、拍摄实景画面和视频影片等多种教学媒介作为新型教学工具,让难以掌握的抽象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任务驱动法 在一体化的模块式教学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制定模块化的任务目标。根据提出的任务让退役士兵自己讨论任务操作过程的可行性,绘制合理的流程图,制定切实有效的操作方案,通过目标任务的确定,最终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完成目标任务,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模拟实训平台法 模拟实训平台在理实一体化培训中为退役士兵操作训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测试标准,通过在模拟实训平台上的操作,可让退役士兵间接地掌握操作技能,培养其处理问题的能力。

网络教学平台法 我院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设置了各相关专业课程的直播课堂,每周二、四的19:30至21:30是在线答疑时间,由各专业课教师指导、解答退役士兵在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习的时间和知识的掌握。

校企合作师资互动法 聘请企业一线的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到我院,讲授企业中最实用的技术,替换学校教学大纲计划中相对应或相类似的不实用的课程和知识。同时,企业为我院提供了退役士兵专业项目实训、配套的专业岗位、相关的咨询和课程资料。

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效果测评

对退役士兵进行理实一体化培训,提高退役士兵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可以培养退役士兵的综合职业能力,改善退役士兵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与同事、教师和师傅交流的能力。因此,做好退役士兵培训效果测评,认真完成退役士兵专业培训效果检测表、退役士兵专业培训质量检查表及退役士兵个人意见表等的检查,可以督促任课教师及时调控相应的课程和技术内容,有效检测退役士兵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将退役士兵的作业、课堂直播、在线答疑纳入评价,真实合理地做好退役士兵培训效果测评,可以有效地提高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栋腾,张辰亮,孙永芳.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和一体化培养初探[J].机电信息,2012(12).

[2]韩启金.机电维修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探讨[J].机电信息,2011(36).

篇2

点赞――

“三大培训”趋向深入,实干成就目标

2013年对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公司实施以“实用、实效”为导向的新一轮三年素质提升工程,实现全员培训整体转型的启动之年。自“5.20”全员培训工作会以来,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各单位、各部门立足基层、广泛发动、积极开展,大力推进“三大培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理念和风气得到积极转变

以实用实效为导向的“三大培训”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贯穿培训全过程,从单纯看文凭、评职称的本本现象转入了重能力、学技术的再学习氛围。抓业务抓培训的理念已经形成共识,全员参与、主动学习的意识显著增强,尤其是各单位积极开展大规模一线技能人员岗位能力考评,较好地激发了广大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岗位成才的学习动力和工作热情。量化测评、逗硬考核、成果运用全面实施,以工学融合为基础的以工促学培训方式为员工岗位成才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遏制部分全民员工贵族化倾向奠定了基础。

责任体系建设基本成形

上下统筹、分层分级的“三级培训体系”和科学规范的培训管理体系更加清晰,角色定位得以明确。培训中心承担了全员培训的组织管理责任,专业部门以专业教研室为依托逐步担负了专业队伍建设责任,基层单位落实“谁用工、谁培训”的责任意识显著增强,专业支撑单位专业带头的责任和作用也得到了有效发挥。

培训配套支撑得到有效加强

通过“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机制、员工技能达标培训强制约束机制、骨干培养激励机制,员工岗位任职内部认证机制”等四个机制的落地实施,激励约束得以保证,为扎实开展培训提供了机制支撑。通过实行“存量资源共享、生产培训一体”,推行“开门办班”,集系统所有资源为培训所用,采取“自培、统培和委培”三种方式相结合,以专业支撑实施单位打造专业实训分基地,优化万州、长寿、永川、江北、市区5个培训分中心现有资源,建立以配电运检、电力营销等为主导的实用型实训设施等系列举措整合培训资源,为培训有效实施提供了资源支撑。

培训效果逐步显现

各供电单位以生产一线技能人员为重点,深入开展技能培训,完成变电运维、配电运维、配电检修、调控、二次等岗位的培训46838人次。培训中心以国网专业竞赛调考为抓手,以考促学,先后完成运检、调控、营销、财务等专业集中培训20个班次,共计5516人次。各专业教研室全面推进了计划的14个项目、197人的骨干委托培养。此外,近642名职工通过转岗培训,顺利达到了新工种上岗条件,有效盘活了人力资源存量,人员配置得到了合理优化。

2

难忘――

“三大培训”年检考评成绩优异,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3年10-11月,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重点组织实施了“三大培训”年检考评工作,公司层面累计年检考评2670人次,合格2575人次,合格率96.45%。

骨干培养考评

运检、调控教研室分别对变电运维、直流、继电保护、自动化、带电作业等四个专业采取理论考试、实作考评和技术问答、专业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对106名参训学员的综合考评,合格105人,合格率99.06%。

专业培训考评

营销教研室对35家供电企业营销专业技术岗位人员419人分用电检查、电费电价管理、营业、电能计量、客户服务、营销稽查、市场及需求侧管理等7个专业进行了内部岗位资格认证考试,合格412人,合格率98.33%。

调控教研室对35家供电企业、检修公司调控、方式计划、继电保护、自动化、调控安全等五大专业技术岗位共171人进行了岗位能力测评,合格164人(80分及格),合格率95.9%。

2013年10-11月考评情况一览表

类别 专业 年检考评人次 合格人次 合格率

骨干培养 变电运维 26 26 100%

直流 15 15 100%

继电保护 36 35 97.22%

自动化 20 20 100%

方式计划 1 1 100%

带电作业 9 9 100%

专业培训 营销类上岗资格认证 419 412 98.33%

调控类上岗资格认证 171 164 95.90%

技能培训 调控类 916 880 96.07%

运检类 1051 1013 96.38%

合计 2670 2575 96.45%

技能培训年检

按照公司全员培训工作的总体安排,2013年10-11月,公司人资部牵头,运检、调控专业教研室联合培训中心,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开展了“变电运维”“配电运维”“配电检修”“继电保护”“自动化”“调度”“监控”7个专业生产技能人员的年检考评工作。

(1)制定标准强化实用导向

年检考评以贴近生产实际,分应知、应会两部分进行,应知考试按照专业分类梳理必备知识点,应会部分按照现场一致性原则确定实操要点,形成统一标准题库。

其中:运检类“配电运维”“配电检修”专业的考评侧重工器具、仪器仪表的正确规范使用、登杆与杆上作业能力”;“变电运维”以正确填写操作票考评为基础,侧重倒闸操作流程、事故处理流程,设备巡视标准化作业等实作技能的考评。

调控类“继电保护”专业按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四个电压等级分别考评,重点考评现场安全措施布置、保护装置调试、二次回路故障排查的能力。“调度、监控”专业重点检验运行人员电网运行操作指挥和事故处置能力。“自动化”专业按主站和站端人员分别考评,重点考评主站及子站系统调试、运行、检修及应急处理等能力。

整个考评以应知、应会“双通过”作为衡量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胜任能力合格的标准。

(2)客观公正组织年检考试

公平确定抽检人员。运检类“变电运维”“配电运维”“配电检修”三个专业在各单位申报自检合格的在岗长期职工人数的基础上按照15%的比例随机抽选。调控类“继电保护”“自动化”“调度”“监控”4个专业采用应知考试全检、应会考试按照15%、20%等不同比例视频形式随机抽选。所有抽选人员均由公司人资部在系统中核查后确认。

严格挑选应会考评人员。各专业教研室从公司兼职培训师和基层单位专业骨干中挑选具有专业影响力的人员随机组成专业考评组,并严格执行本单位人员考评“回避”制度。

年检组织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培训中心精心组织安排,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对本次应知考试的命题、制卷、阅卷、统分过程以及应会考试的全过程进行了录音录像,确保抽检考评的公平、公正,客观、真实。

(3)两级把关确保培训质量

公司采取“先基层自评、后统一抽检”的方式,双重把关传递压力,形成了动力,固化了氛围,较好地确保了培训效果。

基层单位在公司指导下自主开展技能培训,以“理论+实作”检验培训效果,本年度规定的7个重点专业自评平均合格率96.3%,公司按比例抽检基层单位自评达标人员,重在检验基层单位抓落实、抓实效、抓逗硬的力度和考评的真实性。

3

展望――

进一步提升各项工作,在坚定加速转型中前进

以“持续提升”进一步加强责任主体建设

公司将进一步厘清“三大培训”任务界面,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以考评、考核为抓手,坚持“持续提升”,实行培训考评常态化,不以一次性考评定终身,实行培训成果追溯制,采取循环考评的方式,每年对已通过考评的人员进行抽检及复测,始终保持培训的动力和压力,持之以恒地打造技能达标、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

以“对标管理”进一步加强培训组织体系建设

以“课件开发率、教材制定率、专业队伍参培率、专业人员考评合格率”等指标建立专业教研室对标体系,不断加强专业领域内教材标准化和考评标准化建设;以“培训设施建设和使用、培训任务承担、兼职培训师贡献”等指标建立培训分中心对标体系。把对标成果纳入各部门、各单位年度业绩考核,加强专业教研室和两级培训中心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及功能。

以“内部培训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培训资源整合

以培训计划编制为龙头,深入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按场地、设施、师资分类,制定各类资源的使用和需求计划,逐步建立健全内部培训市场。通过加强兼职培训师的使用范围和调配,发挥兼职培训师在内部培训市场建设的基础性作用,试行制定内部取费标准,大力推行各类资源的有偿使用,通过以培训项目为支撑,以培训中心为平台,强化培训经费的归集,从资金上保障专业教研室和分中心的运行、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单位积极发挥作用,并按工作成效及考核结果给予分中心和基层单位一定的奖励,切实整合培训资源。

以“培训全过程评估”进一步加强培训质量管理

切实优化培训方式,强化以现场为主,以实际应用为主,以工学结合为主的培训方式,切实优化培训时间安排,根据专业工作特点,以新设备出厂、安装、验收、投运和迎峰度夏、春检、秋检实际,合理安排关键结点培训时间,一是缓解工学矛盾,二是抓关键黄金时期。切实加强督导检查,完善片区督导组的职责和工作机制,把日常督导和培训“回头看”有机结合,加大考核和抽查力度,督促各专业、各单位按要求完成全员培训工作。切实加强日常管理,加强专业培训和骨干培养的考勤考核,实行定期反馈,定期通报和成绩公示,切实加强“培训效果评估”,按照“员工、送培单位、培训机构、支撑机构”四维度开展培训效果评估,确保培训质量。组织开展秋季培训大检查,开展培训项目“回头看”,查找基层单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制定整改计划。

以“员工发展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培训结果应用

把培训成果作为员工发展的前置条件,将培训与薪点工资制度改革有机结合,对技能、专业、骨干培养合格人员实行分档认定、分级积分,让员工培训成果在工资分配上得以体现,以岗位内部认证考评制度为切入点,逐步建立双师型人才队伍,打通技术技能职业生涯通道,实现员工“培训、考核、分配、发展”一体化。

以“资源共享”切实开展网络大学建设工作

篇3

关键词:电网企业 调度系统 培训规划 编制 实施 管控

电网调度系统培训规划是指电网企业组织内对调度系统专业培训的战略规划。调度系统培训规划必须密切结合电网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在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资源与员工素质基础的基础上,从调度系统技术发展和岗位培养需求出发,科学客观、适当超前地确定调度系统教育培训工作目标,有效支持调度系统管理工作。

一、电网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对电力供应的“安全、优质、经济、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南方五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到2020年,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38亿千瓦时,最高负荷2.28亿千瓦,区内电源装机3.2亿千瓦,全网将形成以直流为主的跨省区输电通道,西电东送规模达6250万千瓦,并将分为2-3个独立的同步电网,呈现出全新的网架形态。交直流输电混合运行,大型水电站群、百万级火电机组、核电等先进技术的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大量接入,可控串补、AGC、AVC等电网运行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保护、自动化、通信等二次技术的融合,对调度系统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研究,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地开展调度系统管理和技术培训,培养一支在规模和技术能力等方面与电网发展相适应的调度人才队伍,是电网公司特别是各级系统运行部及调度机构立足当前、利于长远的重要任务。

二、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编制需关注三个方面的衔接关系

1.与电网公司培训规划的衔接关系。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南方电网公司人事部、人力资源部是干部培训和员工培训的归口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编制出台了干部培训规划、人才发展规划、员工培训规划,提出了培训的方向和总体规模目标,是对各分子公司干部及员工培训的宏观性指导文件。调度系统是电网企业最重要的生产环节之一,细分为调度运行、运行方式、发电调度、水库调度、继电保护、电力通信、调度自动化、综合支持等业务领域,无论是在细分专业上还是在网省地(县)各层级的调度系统人员能力素质培训需求上都存在差异性。因此,调度系统培训规划作为专业培训规划,一方面,必须有效承接电网公司的培训规划宏观目标,全面落实公司相关培训规划的任务,体现电网公司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须细化分析调度系统业务各专业以及各层级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和发展的需求特点,在培训目标、培训任务、培训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以指导各层级系统运行部(调度)和相关运行值班单位开展培训工作。

2.与电网发展规划、技术发展规划、人力资源配置的衔接关系。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调度系统培训规划必须符合电网发展规划、技术规划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并适度超前以发挥对电网发展和技术发展的支撑作用。一是要做好调度系统团队人力资源需求测算。要根据电网发展规划,科学评估员工队伍的增量。同时,由于调度系统业务的自身业务特点和团队素质能力特点,各级系统运行部(调度)作为人才的高地,还肩负着向公司其他部门和单位输送人才的任务。因此,调度系统团队的增量应包括纯增量――根据电网发展而必须增加的人力配置,以及潜在增量――为公司输送人才发生的人力资源补充,根据多年数据评估,潜在增量一般为10%左右。做好对人员增量的培训规划,为电网发展做好适当的人力资源储备。二是要根据电网技术发展方向,如:3G绿色电网发展技术、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快速控制保护技术、二次设备集成技术等新技术发展方向,强化新技术应用的培训,为电网运行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发展做好智力储备。

3.与培训需求、培训能力的衔接关系。南方电网各级系统运行部承担着系统运行管理职能,各级调度机构承担着调度生产业务,合署办公。一方面,调度系统培训规划从全局上要充分体现公司对调度系统业务相关岗位的胜任能力要求,同时也要考虑不同层级的系统运行管理及调度生产业务以及不同电网层级、不同区域电网的技术应用对员工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的差异,多渠道地开展针对性调研,全面掌握调度系统各层级、各专业、各类员工的培训需求。另一方面,培训规划是一个特定时期内对将要进行的培训工作预先拟订的规划,是年度培训计划的编制依据,因此在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层级、各单位年度培训计划的饱和度和可执行性,避免因规划目标设置过高或过低。另外,随着电网和技术的发展,规划将不可避免地与实际培训需求和培训能力发生一定程度的差异,故必须建立培训规划滚动修编机制。

三、专业培训规划应具备的框架体系

专业培训规划是大型企业子专业领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文件,是一个涉及面广、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第一,从培训业务管理的角度上,作为专业培训规划,在宏观层面应承接公司发展和子专业领域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在实施层面上需明确未来时期内的主要培训任务、重点工作、保证措施与机制、实施步骤等内容。一般应包括:现状分析及发展要求、规划目标和实施路径、规划任务、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四大主体部分。

第二,从培训规划实施主体的角度上,子专业领域培训规划在四大主体部分应对本企业各层级单位进行纵向分析和定位,分别明确各培训主体需实施的规划任务。

第三,从培训对象的角度上,子专业领域培训规划在规划任务上,在分别明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新到岗人员的培训规模和目标的基础上,需针对内部细分专业制定培训班、课程建设等任务。

第四,从培训资源建设的角度上,应明确各层级单位的培训管理、各专业培训课程、内外部师资、培训平台、培训网络等子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各规划年的建设任务,以不断强化可持续发展的培训能力。

第五,从培训规划管控的角度上,子专业领域培训规划应具体评估各培训任务的完成时间、费用概算等因素,为培训主体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申请年度培训费用提供依据。同时,还应明确规划与年度培训计划的衔接以及规划定期修编等机制,以确保培训规划的有效落地。

四、南方电网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编制实践

2013年底,南方电网公司系统运行部印发了《2014-2017年调度系统教育培训规划》,总结分析调度系统培训工作现状和发展要求,在南方电网公司的教育培训管理框架下,提出了调度系统2014-2017年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和人员培训目标,将公司培训管理要求与调度系统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较好地满足了电网调度系统近期培训需求及远期专业发展要求,是推进调度系统创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也是规范和加强南方电网调度系统未来四年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规划编制主要实践经验可归纳总结为五个方面。

1.分层分类,开展深入量化调研分析。综合运用深度访谈和调研问卷等调研手段,从总调、中调、地调、县调四个层级开展调研工作。调研对象包括网省地系统运行部领导、培训工作管理人员、技术专家、技术人员、技能人员、调度员、新入职员工。收集各类人员及各专业培训需求,调研各级调度机构的培训体系现状,结合公司战略要求、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绩效改进要求等,量化分析目前调度系统培训工作在培训制度建设、培训管理人员配备、培训计划管理、培训师资队伍、培训课件开发、培训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并形成调研报告。

2.总结借鉴,构建先进的培训规划目标。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编制工作组总结了调度系统培训近年来在共享培训班、电子化标准课件开发、培训教材及题库建设、专业竞赛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学习借鉴法国RTE电网公司、中华电力、大亚湾核电站、南方航空公司等企业对关键运行岗位人员培训的经验,提出了构建与南方电网公司打造国际先进电网企业相适应,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目标:关注打造“安全、责任、共享、发展”调度特色教育培训品牌。

3.多维扫描,细化明确了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目标和任务。通过对培训管理、课程、师资、基地、网络等培训要素的现状进行盘点,在公司的教育培训管理框架下,结合调度系统专业发展需求,提出了关注“系统运行管理能力、技术提升能力、技能实操能力、员工适岗能力”,完善一体化的“管理、课程、师资、专业培训平台、培训网络”等五个子系统,构建调度系统一体化培训管理体系的规划目标,形成与公司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互补、具有调度特色的调度系统一体化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以规范调度系统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以一规划(培训规划)、一报告(调研报告)、一附表(规划任务表),明确培训任务。规划任务编制深度参见附表示例。

4.统筹协调,调动各层级各专业深度参与。电网调度系统培训规划是个系统工程,参与单位多、周期长、任务重。网公司系统运行部作为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编制的组织单位,部领导亲自主持培训规划的编制,成立了由各个专业部门专家组成的项目工作组,各专业专家深度参与在需求调研、规划设计、评审把关、规划落地等关键环节,重点做好培训规划的顶层设计,确保培训规划的科学性。同时,统筹组织省(区)系统运行部和部分地区系统运行部参与培训规划的研讨,提出修正和完善意见,提高培训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5.落实任务,确保规划有效承接落地。按照网公司系统运行部(总调)为主导、省公司系统运行部(中调)为主体、供电局系统运行部(地调)为延伸、县调为补充的责任机制,总调主要负责调度系统管理、制度标准和高新技术培训;中调主要负责常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并承接网公司系统运行部的培训任务,统筹地(县)调度系统培训计划;地调主要负责配合省公司系统运行部(中调)开展常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同时统筹县级调度系统培训任务。同时,为确保各级责任的落实,建立健全相应的培训管理组织体系,其中,网省调度综合部门为培训归口管理部门,搭建由培训主管负责、各专业培训员组成的培训工作网。

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重要性;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16.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432-02

电气自动化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现代先进科学的核心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是电气自动化发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必然选择。对于电气自动化企业,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大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测量检测的准确度和信息传输的实时性,为生产过程提供进一步的技术保障。

1 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系统集成信息化

信息技术对电气自动化的渗透来自于两个方向:一方面是从管理层纵向的渗透。企业的业务数据处理系统要对当前生产过程的数据进行实时的存取。企业的管理层利用标准的浏览器可以存取企业的财务、人事等管理数据,也可以对当前生产过程的动态画面进行监控,在第一时间了解最全面和准确的生产信息。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横向扩展到电气自动化的设备、机器和系统中。

1.2 有利于系统维护

Windows NT和IE已经正在成为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标准平台、语言和规范。在电气自动化领域,基于PC的人机界面已经成为主流,基于PC的控制系统以其灵活性和易于集成的特点正在被更多的用户所采纳。在控制层采用 Windows 作为操作系统平台使电气自动化系统更易于使用和维护。

1.3 有利于分布式控制应用

现场总线通过一根串行电缆将位于中央控制室内的工业计算机、监视/控制软件和PLC的CPU与位于现场的远程I/O站、变频器、智能仪表、马达启动器、低压断路器等连接起来,并将这些现场设备的大量信息采集到中央控制器上来。它是一种串行的连接智能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的分支结构的通讯总线。

2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2.1 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

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化可以支持一个自动化项目周期中的设计、实施和测试、调试和开机、运行及维护等各个阶段和环节。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从设计到完成的时间和费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还可以满足用户另一个重要需求即开发平立于最终的运行平台。

2.2 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

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能够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研发生产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产品,加大自主创新的发展力度,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空间。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2.3 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通用

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通用化对于一个成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来说非常重要。整个企业的网络结构应保证现场控制设备、计算机监督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讯畅通无阻。

2.4 电气自动化系统程序接口标准

基于微软公司的标准和技术,如 Windows XP、OPC 和 ActiveX,减少了工程时间和费用,方便了电气自动化系统和办公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在与企业的 MES 系统、ERP 系统连接时,基于 PC 平台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2.5 电气自动化产业市场化

企业在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产业市场化的形成问题。这就要求电气自动化企业在集中力量加强自身的关键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的同时,要通过市场化的外包分工和社会化的协作,带动配套及零部件生产的市场化,有计划的研究与开发重大技术装备需要的关键共性制造技术等,逐步提高装备的自主制造比率。产业市场化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2.6 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

我国电气自动化企业应当认识到安防行业技术多系统集成一体化的大趋势。强调安全控制系统和非安全控制系统的集成。让客户在现有的非安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以较低的开发设计成本实现自己的安全方案,也同样是我们目前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电气自动化安全系统与产品将会成为未来自动化领域的一个亮点。针对中国市场特点,循序渐进开拓市场。可以先从安全等级要求最高的应用领域入手,逐步拓展到其他危险等级较低的场合。

2.7 提升操作人员专业性

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安装时,往往忽略对那些将直接接触控制设备人员培训工作。这是通常认为实际运行设备时进行人员培训比较容易,许多生产厂家及工程部门直到系统安装运行之后,才开始对操作人员及维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系统安装过程中,随时让将来最终要维护和操作该设备人员了解安装过程,这将使他们对新系统有感性认识。通过专业培训,操作人员能更好理解系统为何按某一特定方式安装。为应付突然出现故障及恶劣运行环境下维修,就要事前弄清楚原因,否则会影响对发生问题做出正确判断。新系统安装,操作人员必须掌握这些技术。培训期间,公司培养技术娴熟操作人员,系统可运行时,那些将接触新系统人员掌握硬件设备及其操作和维护保养知识。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电气自动化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电气自动化系统逐步完善,实现系统与外界网络的连接,使系统信息能够进行综合处理能力与网络技术结合实现网络自动化和管控一体化,为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篇5

1

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并不完善,从管理人员来看,大多数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并未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录入资料过程中,仍依靠大量的人力来进行操作。再档案中,纸质性的档案占有极大的比例,而且量比较大,需要对其进行定时定期的整理、分类和保存。

同时,医院在档案管理意识上的薄弱,领导及相关人员还未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观念。观念的薄弱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的规范程度,正是因为缺少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权威性和保密性的认识,往往导致医院档案管理中会经常性地出现丢失、毁坏和随意外调等现象。医院档案管理的问题还表现在效率低下、权威性低等几大特性。

上述问题使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不能真正地适应办公自动化环境的要求,阻碍了医院档案管理的发展与进步,不能按照相应的规范对医院的档案进行规范操作。

2

办公自动化环境下进行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办公自动化就是利用电子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作为辅助,帮助各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进行相应的档案资料的管理。原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用时展,办公自动化等手段的出现就是改革传统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举措,该种手段促进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管理人员不必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对相关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同时,也减少了出错的概率,提高了管理效率。对推进医院运营的数字化、现代化和电子化改革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医院进行相应的管理体制改革、改善管理方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3

办公自动化环境下进行档案管理的建议

3.1

完善医院档案管理的人员配备

医院在进行档案管理时,往往会选用相关人员兼任、轮流值班的方式。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地将医院档案管理落到实处。为适应办公自动化的要求,医院要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配备,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办公自动化手段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要配备能够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手段的高水平的档案管理人员,并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管理人员能够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熟练的掌握相应的技巧,便于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下对相关档案进行更好地管理。

3.2

规范档案管理流程,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在适应并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同时,要重视对档案的安全保护。在进行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规范及条例,规范整个档案的管理流程,运用计算机手段确实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档案管理的实用性与科学性,但是也有潜在的安全风险,所以我们要格外注重档案管理流程的规范性,注重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在利用办公自动化管理手段的同时确保档案信息不能外泄,实现在网络电子平台上对档案管理工作监管的有效性。

3.3

树立相应的档案管理意识

医院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是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最大问题。医院未能真正重视起对档案信息的管理,会导致人员配备不齐全、档案管理流程不规范等现象的发生,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使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及领导树立起在办公自动化条件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意识。理解办公自动化对于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同时,医院也要对此进行大力宣传,将档案管理意识植根于每个人的思想中,因为只有树立了相应的档案管理意识,才能更好地利用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来实现对医院的档案管理。

4

篇6

【关键字】电气自动化;发展方向;现状

电气自动化涉及各行各业无处不在,而从事电气自动化的人员几乎都是个多面手,可从事造作系统、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测试技术、研究和发展、经济管理、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等工作。随着大型外企不断进入,这种复合型才毕竟成紧缺状态。

一、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一)平台开放式发展

OPC(OLE)过程控制技术的出现IEC61131的颁布,微软视窗平的本机广泛应用,使以后的电气技术的结合,计算机算机口益发凸显越来越重要的作用。IEC61131标准使编程接口趋于统一,当前,全世界有超过200 PLC制造商,达400种町编程序控制器(PLC)的产品,不同产品的编程语言和表达IEC61 131各不相同,使控制系统的生产厂家的条编程接口标准化和定义IEC61 131的语法和语义基本相同,IEC61131标准的方言已成为一种国际标准,是一个巨大的控制系统制造商广泛采用的结构使程序的编程方式管理,也更有可能提高代码使用效率的循环,编程缩短大大节省时间。Windows操作系统已经成为工业标准,事实上微软技术平台如Windows NT、Windows CE瓦联网已成为工业控制标准语言和标准。PC平台和互联网技术已成为在业务行业和企业管理流行在电气自动化领域的主要模式,PC接口已经成为主流,基于PC控制系统,以其灵活性和易于集成的特点是存在更多的用户在控制层采用操作系统平台的好处,易于使用和维护和简单的集成工作平台。[1]

(二)信息技术和电子工业自动化

服务器结构、以太网、互联网技术导致了的电气自动化一次又一次革命,这正由于市场的需求驱动自动化与信息平台融合所导致的,电子商务将加速这一过程IT技术是穿透丁业世界的科技。主要来自两个独立的方向:从一个垂直渗透企业商业数据处理系统当前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访问;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水平扩散到自动的机器设备和系统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该产品某种程度上,不仅包括传感器与执行器,包括控制器和仪表等。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自动化领域具有非常宽广的前景.企业使用管理标准的浏览器可以访问企业人员管理数据等相关部门,也可以在当前的生产过程监控动态图像,在最短时间掌握最全面和最精准的制造信息。虚拟现实技术及视频处理技术的普及,一定会对未来的自动化产品,如人机界面、设备维修等系统的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电子和微处理器技术应用。增加这一明确设备边界,比如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设备和控制该系统相应的模糊了,相对的软件结构、通讯才能和易于使用和统一配置的环境变得非常重要,软件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

二、电气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电气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朝向电气自动化分布式、开放试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分布式结构可以保证网每一个模块独立工作,为系统分担分散风险;开放化结构就是系统间外部世界和外部网络连接;信息化可以使系统信息自己智能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同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网络自动化与控制一体化。

创建一个电气自动化新局面,必须深刻贯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的这一中心思想,将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长久保持,以此来为中国企业的需求开辟一条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电气自动化企业要不断吸收高新技术,运用这些吸收过来的新技术创造出电气自动化的新形势,从而为电气自动化在新的形势下提供强大的动力。要继续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和实质精神,结合当地的工业园区部门并依照实际,做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断的调整行业之间的差距,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努力转变发展观念,大力调整发展思路,将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2]

(一) 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

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应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产品更具有知识产权;提高自主创新的力度,可为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供更多、更大的空间;明确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企业体制机制与政策环境,可加快企业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中低档产品以国内企业为主,中小型项目选用国内产品的市场格局。我国电气自动化企业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加以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 电气自动化产业市场化

如今,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企业在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坚守科学发展观理念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产业市场化的形成问题。在兼顾市场化问题过程中,既要求电气自动化企业能够集中力量加强自身的关键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也要求通过市场化的外包分工和社会化的协作,来带动配套及零部件生产的市场化,为能够提高装备的自主制造比率,电气自动化企业必须有计划的研究与开发重大科技装备需要的关键共性制造技术。总之,产业市场化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提高产业市场化程度,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三) 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

我国电气自动化企业应当认识到安全防护行业技术多种系统及合成一体化的趋势,对安全控制系统和非安全控制系统的集成加以强调。通过加强企业的安全控制,可以让客户在现有的非安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用相对较低的安全设计成本实现自己的安全方案,这是当前企业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电气自动化安全系统和产品将会成为未来自动化领域的一个亮点。它可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逐渐进入中国市场。

(四) 操作人员专业化

在系统安装的过程中,要增强操作人员对系统安装的熟练程度,尤其是要能够随时让将来最终要维护和操作该设备的人员了解安装的过程,通过了解这些设备的安装过程,可使他们对新系统拥有感性的认识。同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通过专业培训,可使操作人员更好理解系统为何按某一特定方式安装,这样一来,在面对突然出现故障及恶劣运行环境下维修,操作人员对于事故发生的原因就能很快做出正确的判断。[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电气自动化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越来愈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我国现代的电气自动化发展方向做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创新电气自动化产品,也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红文.我国厂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4

篇7

一、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的概念与意义

公共图书馆自动化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公共图书馆馆内一切事物的自动化管理。互联网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硬件部分、软件部分、技术支持部分、网络安全维护部分等。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已深入人们的生活,成了衣食住行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它通过大大小小的公共网或单位内部的局域网,把各种资源联合起来,提高了信息流通的速度与广度,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达到了新的高度。公共图书馆作为一项公众性辅助建筑,对一个城市的居民有着重要意义。图书馆是查阅资料、满足兴趣、提供安静的写作环境的地方。它的服务对象人数广、素质高,在社会良性发展的过程中期的作用相对较大,因而它的信息流通的效率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水平、专业素养的提高。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极速发展的社会,公共图书馆实现全面自动化不仅是基于时代要求不得不实现的目标,也是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主动进步要求。

二、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发展普及程度

目前我国省级及以上图书馆已全部实现自动化网络,并引进了较为先进的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地市级以上图书馆基本实现了业务管理自动化。在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广州省及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实现了省-市-县(区)-乡(街道)三级互联的同一自动化系统的地区性网络。而在不发达地区,多数图书馆仍为手工管理的模式,馆与馆之间流通较少,管理效率低下,读者使用不便捷。

2.系统软件的开发流通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图书馆信息管理自动化以及图书馆信息检索自动化。这些应用的建设离不开相应的辅佐软件。目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通过购买各种配套软件来组成自己馆内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不同的图书馆结合本馆的需求财力等,在各自地域的软件市场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因而,不同地区、级别的公共图书馆往往拥有专属于自己的系统,不与它馆流通。其次,少数图书馆自行研制专属系统进行自动化的推动与管理。这些图书馆通常具备完整的技术开发人员,能够根据本馆的独特特点研发适合于自身的运行系统。这样的自动化一般比较全面彻底,能覆盖图书馆管理的所有边边角角。并且,系统的维护、检修、调配与升级都能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完成,方便又高效。这种系统的使用效率取决于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存在问题

1.现行馆内系统的问题

目前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使用的系统软件多是各自从软件市场购买而来。繁多的软件种类造成了不同图书馆的系统各自不同。而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总分馆制,要实现通借通还等功能,因而一个地级市级图书馆要兼顾省级、县级的软件,所以这样的现状使得不同市地级图书馆实现系统统一化的难度增加。另外,当图书馆需要更换软件时,不同软件间的馆内数据转移也是一个消耗人力与时间的难题。

2.市场的不完整性

与图书馆自动化相关联的行业部门有很多,如计算机行业,互联网技术,软件信息公司,通讯公司及数据公司等。只有这些不同行业间的组织机构真正实现交流互动,才能辅助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得到高速有效的发展。然而目前,这样的市场链条并未真正形成。许多图书馆都是自己独立撑起自动化这一部门内容 -- 独立培养技术及管理人员、独立设计系统、独立构建数据库。这样的运作投资较高,但效率较低。技术的封闭使得不同技术之间得不到互动交流,设计出来的软件水平较低,且重复率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缺乏理论指导

图书馆自动化在我国才有20多年的起步,很多专业理论与实践都尚未形成。深入研究的理论匮乏,使得严格的系统分析、设计、维护等的实施缺乏系统整体性。比如图书馆硬件设施的购置缺乏计划性,购买计划有时并不能与实际需求所挂钩,系统建设不配套,长期以来对系统的维护更新工作远多于系统整体的部署建设,有的系统甚至因此被废弃。

4.缺乏全国性战略指导

公共图书馆自动化不仅是单独图书馆的事情,而也应从全国性发展眼光去对待。图书馆自动化的变革牵涉到许多行业的兴起与变革,如出版业的计算机化才能保证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更加统一快捷[1],如条形码的应用及电子书的数据库转移等。并且实现自动化所需的投资也很大。这就要求全国需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发展战略,如何投资才能获得良性的发展循环,如何均衡发展各个行业使其在发展过程中能互相帮助而非拖人后退。这些问题都需要国家进行深入思考,然后拿出统一指导方案并粉阶段一步一步实施。

四、相关解决方法

1.内部开放

图书馆应打破以往封闭式的自动化进程,而走向市场、走向开放。只有开放性的学习与研究,才能加强信息间的交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快速掌握和应用新型知识。而只有市场化的运作才能得到最高的资源人才利用率,获得最高的自动化运作效率。

而不同地区的图书馆也应互相开放资源,建立联合数据库,使得资源的流通更加快捷顺畅。

2.培养人才

我国目前的图书馆自动化人才数量小、质量低,极大的限制了自动化的普及。图书馆自动化作为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后的日子中会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因而自动化专门性人才的培养也必须列入提纲,给予重视。在高校可以增设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专业,结合互联网技术与图书馆管理两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新式人才。在图书馆馆内,可以定期举办图书馆自动化专业培训,给在职员工输入最新的计算机及互联网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篇8

关键词 天然气;装置仪表;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E9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5-0179-02

1 提升天然气处理装置自动化水平的必要性

浅冷、深冷等连续进行的天然气处理过程具有高温、高压、高转速、易燃、易爆、易中毒等特点,在此种环境下操作人员利用传统仪表对天然气处理装置运行状态进行控制,不仅危害人身健康、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时效性较低,难以保证各项工艺参数的精度、准度。而利用自动化温度仪表、压力仪表、物位仪表及测量仪表代替传统仪表,既能够提升数据测量、采集和控制的时效性及准确度,又能够提升操作人员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环境,加之自动化仪表较传统仪表相比具有更为强大的计算能力、信息存储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精确控制能力,且结构更加精巧,功能更加完善,故障率较低、更为耐用,因此在天然气处理装置广泛应用自动化仪表十分必要,有助于推动天然气处理装置综合效益的提升。

2 提升天然气处理装置仪表自动化水平的制约因素

2.1 自动化仪表设计选型不合理

在天然气处理系统中,自动化仪表选型是否正确直接决定其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准确的计算能力、丰富的储存功能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控制功能。然而,无论是天然气处理厂建设阶段还是投产后的工艺改造过程中,时有发生自动化仪表设计选型不合理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天然气深冷和浅冷处理装置在不同工况下的工艺要求不同,因而各项工艺参数的设计也有所不同,而目前一些设计单位在为装置设计自动化仪表时,存在“经验主义”观念,没有对天然气处理装置的实际工艺要求和生产环境进行充分的实地考察,导致标度、传感器及附属设备选型等自动化仪表设计及选型缺失科学性及合理性,例如压差式仪表在选择量程时没有对正、负迁移量做出准确判断,从而导致压差式仪表测量数据不准确。不仅如此,对自动化仪表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管不严以及自动化仪表验收工作不到位,致使自动化仪表安装的不合理之处难以被发现,极大地制约了自动化仪表的功能。

2.2 自动化仪表人员工作能力有待提升

天然气处理系统负责自动化仪表各项工作的主要人员有负责在安装及运行过程中监督检查自动化仪表质量是否合格的质检人员;负责在天然气处理装置中安装自动化仪表的现场施工人员;负责自动化仪表各零部件及附属装置等材料订货、接货、验货和交货的材料人员;负责编写自动化仪表设计、施工和改造方案以及维护自动化仪表安全平稳运行的仪表技术员。上述四类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天然气处理系统仪表自动化水平的高低。然而,目前天然气处理系统的自动化仪表工作人员的能力仍然有待提升。

1)自动化仪表质检人员在检测仪表各项组件及附属设备时,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获得计量检定员证方可进行检验,出具检验报告,但是目前在天然气处理系统自动化仪表质检工作中,由不具备相应检验资格的质检人员进行检验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仪表质检人员仅具备压力表、热偶和压力变送器检验资格,却对电动气动单元组合仪表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等等,给自动化仪表平稳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2)施工人员技术交底不充分,不能明确、详尽、清楚地掌握天然气处理装置安装自动化仪表的施工环境、施工难点及质量技术安全措施,从而导致自动化仪表设备、线路、管道安装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限制了投产后自动化仪表计算能力、信息存储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精确控制能力的发挥,给天然气处理装置平稳运行带来了隐患。

3)自动化仪表若要充分发挥功能,对部件、设备、线路和管道等材料的质量具有严格的要求,因而要求在采购材料时就要对材料的质量和可用性进行严格的把关,避免出现选型不匹配、质量不过关的情况出现。然而,在实际采购过程中,仪表材料人员责任心不强,在订货、接货、验货和交货过程中不能对自动化仪表各组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进行严格验收,等施工安装时发现组件型号不符合设计要求而需要重新进货,导致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不能及时完工,影响天然气处理装置经济效益的实现。

4)仪表技术人员专业水准有待提升,由于缺乏专业培训,部分仪表技术人员难以吃透自动化仪表设计图纸、施工标准和施工内容,加之工作态度不严谨,在工程施工前的准备阶段缺乏对施工环境的实地考察,在审核设计图纸时难以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导致施工方案和施工具体安排不合理,直接影响了自动化仪表的工程质量。不仅如此,部分仪表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够,缺乏对天然气处理装置中各自动化仪表的日常检查,给自动化仪表乃至天然气处理装置的平稳运行埋下风险

隐患。

2.3 自动化仪表工作环境

天然气处理装置通常都位于油气田的下风向郊区,地理环境和周边环境复杂,而自动化仪表的平稳运行则会受其所处复杂工作环境的诸多因素影响,例如在自动化仪表施工过程中现场环境和管理软环境混乱,容易引发安装漏洞,很有可能给设计精细的自动化仪表运行带来很大的风险隐患;又如自动化仪表在天然气处理装置运行过程中,会受到电路和其他一些干扰信号的影响,导致自动化仪表检测和数据分析产生误差。

2.4 自动化仪表管理有待优化

天然气处理装置自动化仪表的管理需要进一步优化。一方面,由于国企仪表技术人员很少轮换,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准和理论知识会逐渐落后,而企业给予基层仪表技术人员的资金投入有限,致使仪表技术人员培训学习的经费匮乏,老技工难以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尽管年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但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加之企业新老结合的实践活动较少,因而刚步入仪表岗位的年轻大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致使仪表自动化管理水平较低。

3 提升仪表自动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3.1 保证化工自动化仪表设计工作质量

在进行化工自动化仪表设计工作时应考虑仪表的工艺要求、参数、性质及环境等进行仪表选型,根据自动化仪表选型经济性、科学性与先进性等特点,统一要求以确保选型的统一,并注意将自动化仪表设计选型环节的运行费用考虑在内。

3.2 加强化工自动化仪表的施工质量

施工阶段做好资料、物资与验收表格的准备,对仪表施工中的原材料与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做好验收,注意对其施工质量进行公正、客观、严格的检查与评价,并建立与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加大施工各个环节监督与检查的执行,及时解决发现的施工问题,排除安全隐患。对新仪表进行多次试用,经试用安全后再投人施工使用。保证施工质量安全,从而利于仪表施工顺利进行。

3.3 有效加强化工自动化仪表的管理

1)需要建立与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拓宽人才发展空间。加强领导对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人才培训的经费投人,注重加强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增强人员素质,不仅进行有重点地培训,而且注重专业与技能培训,真正使理论能够应用并指导实践。

2)建立与完善化工自动化仪表管理制度。注重对人才与技术的档案进行分类管理,按照相关规定制定管理档案,制定明细规则,做好生产、研发、设备与档案管理等各部门协调工作,注重加强自动化仪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与管理水平,提高其业务水准,强化管理制度的落实。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办学理念 内涵建设 企业顶岗 企业文化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2013年7月,我参加了由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2013年全国高职高专骨干教师(企业顶岗)(湖北黄冈)专业培训班,我们从以下几个模块进行了培训:

模块一高职教育的教学现状及改革的趋势;

模块二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

模块三机床电气安装、调试、故障诊断及维修

模块四三维造型设计、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机电一体联调

模块五企业顶岗培训,熟悉相关行业企业先进技术、生产工艺与流程、管理制度与文化、岗位规范、用人要求。

一、 机电类专业培训班承办单位简介

机电类专业培训班由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承办。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的教学单位之一,专业设置齐全,共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含电气自动化技术方向)、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制冷与冷藏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等七个专业,在校生3000余人。其中,拥有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1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的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正在建设2个省级实训基地,建设了4门省级精品课程,聘请了2名楚天技能名师,获得了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和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机电学院注重实践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校内实训中心设备总价值2000余万元,建筑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正在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制冷与冷藏技术两个专业省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其中拥有实训室50余间,理实一体化实训室30间、创新实训室3间、TCL实训室1间。实训中心与深圳市博宝科技有限公司在校内建立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中心软件、硬件建设先进、齐全,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校外,与湖北彤鑫发动机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技术实习工厂,与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TCL空调器(武汉、中山)有限公司、芜湖欧宝机电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专业共建基地,与富士康科技集团、上海美维、深圳赛意法、格力、美的、正泰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实习就业基地,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达120余家。

二、高职办学理念、教学方法、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7月8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熊发涯副校长做了“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题的报告。报告围绕“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教师职业能力;深化校企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企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科学规范管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其中,我对“深化校企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印象最深刻。熊校长从“建立三层合作、四方共建、互利多赢”的办学体制机制,践行对接“十百千万”的老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思路;深化 “三双”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多元互补”的教学质量共同评价与持续改进新机制四个层面进行了阐述,报告中提到“与十县对接、与百村共建、促万户致富”让我觉得黄冈职院真正做到了校企合作,很好的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真正做到了为社会服务。

(二)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探析

7月9号,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院长助理夏学文教授做了“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探析”的报告。夏教授首先引入了高职教学存在普遍的问题 ,即“生源数量减少,学生素质较低;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师努力的教,学生茫然的玩;教师教了很多,学生学到很少;学生学了专业,就业却是转行”,“讲了不一定清楚,清楚不一定记住,记住不一定理解,理解不一定行动”。 为了让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夏教授从“大学生成才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和“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及启示”两份材料中给我们展示了学习情境的构建和任务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夏教授通过实际情景的设置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如站位法、辩论法、小组讨论法等,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启发了我的教学思路,对我以后的教学起到指导作用。

三、机电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

(一)宇龙机电控制仿真软件的应用

“宇龙机电控制仿真软件的应用”由黄卫庭老师主讲。机电类专业是高职教育中一个分布面广、在校生规模大的专业,机电控制中电气线路设计和实践中有各种短路、过载等潜在危险,设备昂贵、更新快等特点。宇龙机电控制仿真软件的应用能很好解决机电控制中电气线路设计不合理而引起的各种短路、过载等潜在危险,也不用购买昂贵的设备供学生实训,可有效的降低教学成本,使教学更直观、形象,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职业教育应跟随时代的脚步,以信息化带动机电专业职业教育现代化,机电专业的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黄老师的讲解,我感受到了机电专业职业教育的巨大变化,如果条件允许,在职业教育中推广仿真教学能很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CAD/CAM先进制造技术

CAD/CAM先进制造技术结合了当前先进的3D打印技术进行讲解,充分体现了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紧密结合,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3D打印技术: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简单的说就是把一件物品剖成极多的薄层,3D打印就是一层一层的把薄层打印出来,上一层覆盖在下一层上,并与之结合在一起,直到物件打印成形。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过去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

四、企业顶岗锻炼

(一)按照日程安排,我们来到了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姜部长简单介绍公司概况,生产制造先进技术,全自动数控热敏锻挤压技术,等离子氩弧焊,摩擦焊接,感应淬火,盐浴软氮化,钻深孔和充纳技术。气门制造方面三环在全世界遥遥领先,2007年至今员工人数增加300多人,而产量提高近2倍,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得益于设备的改造。

首先,姜部长带我们参观了工厂,先参观实验室,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自己学校也有的实验设备,可以测出零件的强度、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疲劳强度、冲击韧性等。然后又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参观了各分厂。

接下来,我们听取了企业技术行家做的报告:三环气门驱动(湖北)也有限公司沈伯利做了设备管理的讲座,包括:运筹、后勤工程、可靠性工程、人机工程、行为、统计技术、管理逻辑等,从维护体制的发展史、设备管理发展的背景、设备管理的业务、设备管理的困惑、一级二级保养、设备点检等做了具体讲解,总之,设备管理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

气门生产改造技术是三环气门生产中的先进技术,罗总给我们介绍了气门生产中锥面加工的改造。

夏部长介绍了企业生产模式发展方向及设备改造,设备改造主要有机床的部件或动作改造;手动机床的数控改造;数控机床的自动上下料改造;通用机床专机改造。并介绍了三环改造设备配置,设备改造人员配置;机床的组成及MV21改造案例 。

通过学习,我收获颇丰,特别是夏部长介绍的德国真空连线的引进与应用,在短短半年的时间,能够利用15万的成本让德国的真空连线生产线在三环建成并投入使用,让我们都很震撼。

去车间顶岗锻炼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安全操作,很好的完成任务,我们都按规定着装,姜部长把我们分成了3个大组,我分在机械改造车间,通过改造之后的专用机床,自动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生产效率由原来了三个人操作一个工序。变成一个人可以操作两个工序。产品合格率,产量都得到提高。

(二)我们第二站来都了芜湖欧宝机电有限公司,在这里,我们受到了公司领导的热情接待,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带领我们观看公司纪录片,了解公司文化和公司发展历程,随后带领我们参观了厂区和生产车间,又给我们安排好了顶岗实习岗位。

我们就在装配车间、加工车间、壳体车间不同的岗位上完成了预定的顶岗计划。通过顶岗锻炼,我觉得收获真的很大,不光增长了实践方面的知识,也拓宽了我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领域,开拓了视野。

五、结束语

篇10

卷烟厂制烟丝前须借助滚筒式叶片回潮机对烟块做前段处理,回潮机要给干燥烟块增温增温,以提高叶片的韧性和耐加工性。为了保证叶片的水分保持在设定的允差波动范围内,便要用西门子S7-300/MP370PLC——这套自动化控制系统来使回潮机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工艺要求。

中国工控网的定位是中国工业控制及自动化领域领先信息传播者,为自动化应用的设计、采购、维护用户以及学习者,提供自动化厂商、产品、技术、应用、新闻、在线采购、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等全方位资讯与互动服务。网站创办人、同时也是公司董事长孙慧昕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工业自动化专业,说话条理性很强,喜欢总结规律。孙慧昕将“自动化”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之间的关系解释为:“所谓‘高端’与‘低端’的区别就在于控制、自动化的水平,‘高端装备’其实就是自动化集成度越来越高的设备。”

两套坐标

在2012年4月21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大会上,中国工控网第七次获得“行业电子商务网站TOP100”称号。2000年6月网站创立,2001年孙慧昕拿着10万元注册公司,11年后公司的员工会从4个变成130个。2005年,中国工控网的营业收入为160万,2012年这一数字(2011年度营业收入)变成了3000万,利润为600万。中国工控网的发展就是工控、自动化行业的缩影。

创办中国工控网,孙慧昕说当时自己还年轻,想不到那么深的层面,更多的是一种直觉。“当时我在一家为自动化做配套的公司工作,属于生产上游供应链。当时有很多制造业企业找到我们,寻找国外的进口设备。我当时觉得很多人都需要这样的服务,那我们是不是能提供这样的服务。”

上世纪90年代,东亚几个经济体中制造业正转移与重组,中国承接了由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转移来的制造活动。另一方面,为了抵御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国于1990年代末取努力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具体而言就是启动了高速公路建设和房地产建设的进程,中国工业进入发展的黄金十年。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技术背景:1997年中国经过自己的互联网元年,2000年网络已渐渐普及,拥有网络用户约890万。互联网的轻资产特质,让掌握了自动化专业知识和客户需求的孙慧昕,不用投入太多资金和技术(指网络技术)投入便搭起了中国工控网。

“2000年国内自动化行业很多设备要依赖进口,整机进口。设备的提供商、进出口公司等都希望垄断一些资讯,以获取高额利润。”孙慧昕说。

想要打破这种信息垄断,可以自己找信息,但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可以交流分享信息的专业平台。由于中国工控网明确的定位,对行业信息求之若渴的企业自然纷至沓来。“供应商、服务商愿意将资讯放进来,这样能让更多自己下游的客户所熟知,扩大自己的市场影响力。”孙慧昕说。

“工控”坐标遇到了制造业黄金十年,而“网”坐标也遇到了行业电子商务网站新热潮。

与中国工控网一样蝉联七届TOP100的综合性、行业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创办于1999年,属国内第一批行业电子商务网站。2000年~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行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众多B2B电子商务网站进入低谷期。2002年出现复苏,中国工控网、中国化工网、全球五金网、中国建材网等一批行业网站快速发展。“非典”给电子商务带来了意外的发展机遇,各大行业电子商务网站会员数量迅速增加,部分行业电子商务网站实现盈利,行业电子商务网站进入黄金发展期。

复合型Know-How

对中国工控网等行业网站,业内还有一个专业称呼——垂直门户,或垂直行业网站,是相对于传统门户网站而言的,意为专注于某一领域(或地域)如IT、娱乐、体育,力求成为关心某一领域(或地域)内容的人上网的第一站。

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孙慧昕认为:“任何一个行业媒体,它能不能好,最重要的是它所在行业怎么样,我把这个叫专业,是我们垂直门户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工控网目前能提供给客户的服务包括:市场研究、营销传播、营销策划与实施、电子商务、售后服务和人才服务等,其专业性被孙慧昕称之为“复合型Know-How”——复合型专业技能。“工控网需要掌握不仅是自动化Know-How;我们还有媒体属性,要懂得媒体Know-How;因为服务于包括冶金、电子等在内的所有垂直行业,所以我们还要有这些垂直市场行业的Know-How;给客户做咨询,还要有市场研究、咨询Know-How……归结起来就是复合型Know-How。

中国工控网的130名员工中,专业背景比较多元,有自动化专业的,有具体行业、比如五金、石化、机床等出身的,有来自媒体的,也有咨询行业跳槽来做市场研究的……“让一个人具备复合型Know-How,要求有点高,必竟3C行业几十年也就出了一个乔布斯,所以我们更多强调的是团队的复合型Know-How。”孙慧昕说。

非自动化背景的人应聘,孙慧昕一定会问他一个问题,中国产业的分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定义。他的解释是:“自动化是辐射状的应用市场,应用于所有的第二产业,部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如果员工没有理性的认知,那至少得在感性上知道些产业分类知识。”对于想来求职的毕业生,孙慧昕希望他具备两点特质:一是有创造力;二是具备一定的综合知识。

比服务的时代

前文所提制造业的“黄金十年”现在已经过去了,记者问孙慧昕目前制造业处在什么时期,他给出的答案是“另一个层面上的发展时期”。

现今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竞争,孙慧昕将其归纳为两个方向:一是从单体的竞争到产业链的竞争,产业链不止是产业上下游,还包括企业内部,比如管理、人力成本。二是从追求市场份额转向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从前是提品,现在是提供以产品为载体的服务。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像10年前那样关注产品和设备的控制,而要关注如何降低产业经营管理的成本,比如时间成本、财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