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税务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5: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企业税务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企业税务管理

篇1

一、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方式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其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侧重点应该放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预测层面,依据科学的分析,对于企业可能遭受的税务风险进行合理预测,进行提早预防,为企业减少税务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重要支撑。但是,企业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对于税务风险的风险评估而忽略了税务风险发生时以及税务风险产生之后的处理策略的提出,这样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阻碍作用。因此,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应该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合理预测,并从事先、事中和事后三个维度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实现对税务风险的最优解决。

1.事先控制

税务风险的事先控制是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步骤,有利于企业在风险发生前提早预知到风险的到来以及风险的运行方式,以便于企业制定相应风险解决策略,避免税务风险带来的更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在进行项目的招标过程中,应该尽可能详尽与该项目有关的相关税务状况,为企业的税务风险预测提供重要参考,协助企业进行税务风险事先控制。

2.事中控制

在发生税务风险后,对税务风险进行相关解决策略的过程被称为事中控制,这时,企业已经遭受到税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发展上面的影响,也已经知晓了税务风险的大致运行方式,因此也使得企业的税务风险解决策略的提出更为目标化。比如,建筑企业的库存常常会有材料暂估款,其发票的开发不会很及时,往往会延后一段时间,因此,企业应该对于这种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且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尽量减少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3.事后控制

对于税务风险的事后控制往往具备一定的被动色彩,因为税务风险已经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并且已经难以在事中进行风险修复,只能在事后进行风险补救,进而进行经验总结,避免之后遭受到此类税务风险的影响。比如,建筑企业中存在的虚开发票的现象,对于其进行的风险管理则属于事后控制。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纳税行为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出现不纳税或者少纳税的状况,进而需要为此承担包括补纳税、交罚金、刑罚处罚和声誉形象受损等风险,这边是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企业在面临如此税务风险时,可以基于企业发展的需求选择适当的风险处理形式,其中主要包括规避、降低、分担和承受风险四种方式。

1.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策略,是在建筑企业遭遇税务风险时,无法承担税务风险对企业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停止可能产生此税务风险的项目的形式来阻隔由此带来的税务风险。比如,一些建筑企业想要选择与相关性较强的企业进行企业重组,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各项业务的发展带来便利,还会减轻双方企业的税收担负情况。但是,此做法可能会招致税务机关对于企业进行反避税的相关调查,对于企业的发展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种现象的发生,企业可以选择放弃此项目的实施运行,以规避可能会出现的税务风险。

2.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策略也是建筑企业在面临税务风险时常常采用的风险处理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在已经遭受税务风险之后,只能通过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来保证企业各项业务的顺利运行。企业将税务风险降低,降低到在本企业的承受范围内,这也是企业根据自身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风险的具体情况而选取的最优解决策略。比如,为了规避增值税,建筑企业会将之前的包料工程修改为不包料。

3.风险分担

风险承担是建筑企业借助与之有业务往来的企业的力量,通过将业务分包给多个企业、提供劳动力的形式,来使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的风险处理策略。比如,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业务过程中,会有自主招工和派遣工人两种遣员形式,但是自主招工的方式会实行代扣个人所得税,因此,为了规避这种状况的发生,建筑企业多会选择进行企业派遣工人的形式。

4.风险承受

风险承受是在建筑企业对企业承担税务风险的能力进行准确评估,对于税务风险状况了解详细之后,认为本企业可以对本次税务风险进行承担,因而不准备采取风险规避和风险降低等策略的风险管理方式。比如,税务机关对于建筑公司的低值易耗品的划分可能会存在不承认其划分方式的现象,但是企业不会讲这种税务风险看得过重,因为企业能够承受此类的税务风险,风险对于企业的发展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1.划分岗位权责,建立健全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框架

对于建筑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来说,应该积极做好岗位分则工作,并制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实施框架,以便于风险管理部门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有据可依,并且实施了岗位分则可以有效进行工作问责,保证税务风险管理事务的高效有序运行。

2.对建筑施工单位的纳税风险进行评估,建立健全机制和方法

企业应该对本企业可能遭受的税务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详尽性评估预测,尽可能在风险产生之前就已经掌握了风险产生的原因、产生的激发因素,进而为税务风险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保证风险管理能够实现效果最佳化。

3.建立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

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来说,必须掌握了公司各部门与税务有关的真实材料和数据,才能够知晓企业当前的实际发展水平,也才能够对税务风险进行准确预测,因此,企业必须打通企业内各部门间与税务风险管理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保证税务信息的传达能够实现及时性、有效性和真实性。

四、结语

篇2

一、建筑企业中涉税情况及税收特点

建筑企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其税收具有许多特点。首先,建筑企业的税收征收面比较大,部分建筑企业在跨地区施工时候,重复纳税的情况比较多。其次,建筑企业营业税刚性比较大。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建筑企业的营业额应包括工程所有的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因此,建筑企业的收款决定了其营业额的多少,且必须按其营业额的3%来缴纳营业税,不能抵押和扣除原材料的增值税进项。再次,建筑企业工程往往在时间上也都比较长。建筑企业只要开具了预付款发票收据或进度款发票收据,会计人员就要根据票据的金额申报纳税,而建筑工程所取得的收入一般都不是一次性付清的,建筑企业不仅需要筹集足够的资金来实施工程,还要筹资来缴纳税款,若不按时缴纳,则有可能被处罚。以上这些都是建筑企业中税收的特点。建筑企业直接涉及的税费主要有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增值税、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多种税种。

二、建筑企业中税务筹划管理可行性及空间

大型建筑企业的施工具有施工跨区域性强、流动性大等特点,这使得建筑企业的税收管理比较复杂,给建筑企业的税务筹划和管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不同的纳税人、不同的纳税期限、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企业之间其所承担的税收负担是不同的。我国为了发展先进促进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一定的区域和行业实行了税收优惠政策。不同的税收方案,使企业承担的税收负担也不尽相同。例如,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家就对其所得税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

三、建筑企业有效进行各税种税收筹划的方法

第一,建筑企业中营业税的筹划管理方法。

营业税作为建筑企业的主要税种之一,在经营活动中加强对它的筹划管理具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建设方所提供的设备的价款却不包括在内。因此,建筑企业还可以通过降低营业额来进行税务筹划。法律规定,由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价款不予以征收营业税。因此,施工企业在从事安装劳务时,可以由建设单位提供机器设备,使营业额中减少安装设备的价款额,从而减轻税负。

第二,建筑企业中所得税的筹划管理方法。

建筑企业进行所得税税收筹划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理财管理的重要部分。

首先,建筑业应纳所得税一般情况下,税率为25%。但是,如果能够参与国家鼓励的某些地区某些特定工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则有可能享受到税收优惠或税收减免政策。建筑企业还可以选择在低税区建立分支机构,在西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承担国家需要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来降低整体的纳税金额。另外,建筑企业还可以积极接纳弱势群体就业,利用国家鼓励并优惠税收的政策,吸纳残障群体就业,相对降低税负。

其次,建筑企业可以对固定资产的折旧维修进行控制。建筑施工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时应尽量采用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及时将折旧费用进入成本,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取得资金的时间价值。一般来说,建筑企业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比较大。建筑施工企业一般使用平均年限法来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由于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和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有着不同的税务处理方法,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维修支出和改良支出进行筹划。根据税法,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超过固定资产原值50%时候,这个支出属于改良支出,应当分期折旧或摊销。这时,如果企业希望将其作为固定资产维修支出在当期直接予以扣除,则可以采用分次维修的办法,将维修支出的比例控制在50%以内。

第三,建筑企业中印花税的筹划管理方法。

由于建筑企业常常要签订工程合同,其金额一般都比较大,因而使得印花税成为建筑企业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税种。

首先,建筑企业可以尽量减少工程的分包或转包次数,以使计税次数和金额降低,从而少交印花税。根据印花税法有关规定,施工单位将自己所承包的建设项目分包或者转包给其他施工单位时,签订的分包合同或者转包合同,应按照新合同上所记载的金额再次计算所应缴纳的税额。尽管施工单位在实行分包或转包时,总的承包合同已经依法缴纳了印花税,但新的分包或转包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纳税行为,应该承担新的纳税义务。因此,分包或转包的减少,能够使计税次数和计税金额降低,减少缴纳印花税。同时,建筑企业还应尽量减少书立使用各种凭证的人数,在不产生经济纠纷的前提下,尽量当面解决经济交易,使应缴纳的印花税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从而使企业总体税负下降,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

其次,印花税作为一种行为税,只要当事人双方签订了应税合同,无论合同有没有兑现,都应该缴纳印花税。因此,在设计合同时,签订双方应充分考虑到以后经济交往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情况,以此来确定比较合理、保守的金额。如果金额难以确定,也可以暂不确定,等到合同最终实现后,根据实际结算情况再补贴印花。因此,在签订数额较大的合同时,建筑单位可以有意地使合同上所载金额在能够明确的条件下不最终确定,以达到少缴印花税税款的目的。

第四,建筑企业中土地增值税的筹划管理方法。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土地增值税的筹划和管理一般是控制增值额,从而使之适用较低的税率或者享受免税的优惠待遇。

首先,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减少销售收入降低增值额。根据法律规定,转让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因此而获得收入的单位或者个人,都应依法缴纳土地增值税。对建筑企业来说,不动产不一定销售,可将不动产入股投资。税法规定,将不动产入股投资暂不征收土地增值税。根据这种情况,建筑企业将不动产的所有权转化为股权,可暂免缴纳土地增值税。建筑企业不直接使不动产产权发生转移,而通过股权转让来实现,用以减少土地增值税。

其次,建筑企业也可以利用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按土地使用权金额和开发成本之和外加20%的扣除这项法规,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取得房地产开发的资质,通过开发房地产,来享受房地产企业的扣除标准,增加可扣除的项目,来减少土地增值税。

四、建筑企业中进行税务筹划管理所面临的风险

建筑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管理时,能够获得一定的税收收益,但是,也要面对其所带来的许多风险。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使企业的筹划方案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还有可能使企业面临触犯税法的风险,从而遭受严厉的惩罚。

篇3

一、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财务管理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

建筑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要生存下来,取得发展,并获取营利。取得营利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如何判定一个企业有无营利,最有代表性的标志就是财务的计量数据。因此,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得高度一致。只有加强对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才能实现建筑企业的经营目标。

(二)财务管理是降低企业风险和成本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都较比较复杂。并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想要取得持续发展,就要发挥财务管理在平衡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中的作用。建筑企业成本主要由融资成本、施工成本、运营成本构成,以上成本的管理水平是建筑企业成败的关键。在这些成本中,融资成本的高低与项目实施期融资环境、货币政策有较大的关系外,施工及运营成本降低则在相当大的基础上与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直接相关。

(三)财务管理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是“营改增”后,建筑企业更加需要通过财务管理的手段,降低其对建筑企业的巨大冲击。这是由于建筑企业实行“营改增”后,合同签订、材料采购、工程结算、会计核算等方面,都与营业税下的原有操作模式不同,甚至存在一定的冲突,建筑企业要适应新形势下的税收政策,应改变财务管理模式。二是增值税的征管方式,要求企业可以准确计算应纳税额,能对票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控。这对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核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对建筑企业的资产管理和资金运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建筑企业同样需要改变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以上变化将会促使建筑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浅显,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滞后

在我国的建筑企业中,部分经营管理者关注的重点都在工程业务上,不重视财务管理,甚至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混为一谈。简单地认为财务管理就是财务人员的工作,没能将其放到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上,无法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监管和辅助决策的功能。

对财务管理依旧实行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周转、资金的回收、存货的控制等方面没有可以用于进行分析财务指标。在内控制度的建设中,也缺乏建立资产管理、资金管理、投融资管理、成本管理等管理环节的相关制度。

(二)人专业员素质不高,不能提供有效的财务管理建议

很多的建筑企业只把财务当成收、付工作,财务人员的作用只是进行会计核算,不参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这种淡薄的财务管理观念影响了对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而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势必将影响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现实中,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只停留在生产环节,无法通过财务管理环节来提高自身的利润。

(三)内控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一是建筑企业制度不健全,就会致使各职能部门责任落实不到位,有权无责或有责无权现象比比皆是。因制度缺失,建筑企业内部发生重大的财务损失后,也易出现无责任人的现象。二是建筑企业的内控机构不健全,没有建立起分层级的内部监督体系,企业内部形成不了全过程,全员参与监督的机制,存在内部控制的空白点。上述情况致使建筑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上,缺少权限制约和程序审批。

(四)项目成本控制手段落后,难以产生经济效益

工程项目建设及结算时间周期久,需控制的成本项目多,环节长,因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难度偏大。部分建筑企业采用以包代管的形式进行管理。虽然某些建筑企业编制了工程成本预算,但仅作为参考,没有对工程成本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不能充分发挥成本预算的作用。虽然建筑企业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但项目管理能力与水平却依然相对滞后,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状,无法给建筑企业带来利润。

三、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规范财务行为,提高人员素质

一是对企业的会计制度进行规范,完善财务报告体系,使会计信息准确可靠,使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二是根据企业经营所面临的环境,扩大财务人员的视野。不仅要丰富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财务管理理念,而且针对建筑企业的生产特点,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和工艺,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三是建立财务人员对企业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牢固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是财务工作的重要保障。四是定期开展财务职业技能和税收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培训,让财务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最新建筑企业的财务和税收知识,提高财务人员在处理具体事务上的合法性。

(二)健全公司制度,完善内控流程

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司制度,一是需要在企业内设立专门的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企业管理部门以及内部结算银行。二是能清晰、合理地划分各部门的职能,内控制度应该对每个部门和各个员工进行监督和合理限制。根据建筑企业的特点,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资金收付环节,应按制度和合同的要求进行,并按合同约定支付或收取款项;其次,建筑企业应严格管理材料采购流程,及时对原材料进行验收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第三,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和管理,做好资产调拨使用记录,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保证资产的安全性。

(三)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

1.应树立从基层开始的成本管理观念。改变传统观念,成本管理应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观念。事实上,财务部门只能对工程成本发生之后做一个统计的核算工作,无法做到事前、事中的有效控制。真正对成本起到有效控制作用的仍然是企业的施工人员,这就要将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推动到施工生产的第一线,使施工项目中所有人员都负有成本管理责任。

2.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形成立体的管理格局。企业中的财务部门、预决算部门、工程管理部门要重视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仔细分析工程项目所处的市场环境、施工条件以及工期等硬性的条件和要求,完善和改进企业在成本计划与成本控制方面的工作。

3.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目标。第一,严格控制材料成本,需要项目计划部门提前计算好材料的采购计划,并且要把控好采购材料的价格。第二,科学地安排好工程的施工进度,降低人工支出的成本,提高劳动力的使用效率,是有效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有效途径。人员的选用上,我们尽量择选择技术相对纯熟,职业素质比较高的优秀员工。这样一来,不但确保了工程的进度,而且还降低了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施工成本。施工质量也有了很好的保障。第三,合理选择施工设备和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降低燃料和其他设备的耗用,提高设备的运行效能,维护和保持机械设备的最佳使用状态,充分发挥施工机械在工程项目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篇4

摘 要 高质量的税收筹划会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涉税业务水平,提高对税法的遵从程度,也会减少税收流失,维护税法尊严。本文从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概述出发,分析了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建筑 安装 税务筹划 实务

一、企业税务筹划的内涵

税务筹划纳税人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通过对生产经营或财务管理活动的运筹和谋划,以防范涉税法律风险、准确履行纳税义务的一种管理活动。我国企业税务筹划的基本方法包括:一是税务优惠筹划。二是递延纳税方法。三是组织形式选择方法。四是弹性空间选择方法。五是国际税收筹划法。

建筑安装企业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筑和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其基本任务是完成合同规定的各类任务,按照合同规定,按时按量的提供建筑物或者相关设施,并获取应有的利润。建筑安装企业的经营特点主要包括:施工周期长,项目多,工程设计收入与施工收入经常捆绑在一起。实际业务中,建筑安装企业主要会涉及到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务问题,建筑安装企业应在综合考虑自身行业特点的基础上,积极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等方面的税务筹划,以最大限度节税增收,实现企业资金最佳分配原则,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二、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的必要性

首先,税务筹划有助于降低建筑安装企业的税负。

其次,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再次,有助于增强建筑安装企业合法纳税意识,增强税收零风险。

(二)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的可行性

首先,当前税务筹划的法制环境良好。完善的税收政策有利于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对建筑安装行业来说,不同地区和不同的施工项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等均有不同的规定,总体来看,建筑安装行业的相关税收环境已日趋完善。一方面完善的税收环境有效遏制了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另一方面随着建筑安装业各种税种的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明确,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对税率高低的规定来实现经济导向作用,即税收法律的详尽化为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提供了可行的契机,使得建筑安装企业的税务筹划变得有章可循,大大降低了企业税务筹划活动执行过程中的阻力。

其次,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空间大。由于建筑安装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具有范围广、投资大、周期长等特点,企业具有很多机会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调整来避开税收方面的限制,达到国家鼓励的标准。一方面,建筑安装企业可以利用周期长的特点,分析不同的税务筹划效果,合理分配自身资金,选择最好的税务筹划方案,或是利用自身业务范围涉及广,经营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等特点,可以利用不同地区的税收差异,做好税务筹划安排,或是利用行业内清晰的政策导向,对自身业务活动做适当调整,以减轻企业税负;另一方面,建筑安装企业可以利用会计处理方法与税法之间的差异,选择最佳的税务筹划方案,节约企业税收成本。

三、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实务

(一)营业税纳税筹划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3号规定,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分别核算其货物的销售额和建筑业劳务的营业额,并根据其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根据其建筑业劳务的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分别核定其货物的销售额和建筑业劳务的营业额。《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六条 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建设方提供的材料需计入营业税征收范围,而建设方提供设备则应剔除在建筑安装企业的征税范围外。以A公司为例,例如A公司获得一份设备安装合同,总价为1200万元,其中设备价值为800万元,安装价格为400万元,1、如设备是A公司自产,则按照规定A公司应缴纳增值税=[800/(1+17%)×17%]=116.24万元,应缴纳营业税=400×3%=12万元,合计增值税与营业税总额=116.24+12=128.24万元;

2、如果设备不是A公司自产的用于安装,则A公司的上述业务,构成本混合销售行为,如A公司的主业是增值税应税货物,则应全额交纳增值税=1200/(1+17%)×17%=174.36万元;

3、如果设备不是A公司自产的用于安装,则A公司的上述业务,构成本混合销售行为,如A公司的主业是营业税应税劳务,则应全额交纳营业税=1200*3%=36万元;

4、如果A公司在合同中约定,设备由建设方自行购买并提供,A公司仅提供建安劳务,则A公司仅就安装劳务的劳务额交纳营业税=400×3%=12万元;

对比可知,第四种情况,A公司交纳的税费最少,其次是第三种情况,税负最重的是第二种情况,因用于不动产项目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故第二种情况下,A公司交纳的增值税,也无法转嫁给建设方。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篇5

【关键词】建筑业 税务改革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一、建筑业“营改增”的影响

(1)建筑业“营改增”对税率和实际税负的影响。“营改增”对建筑业税率以及实际税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建筑材料和设备的成本下降的影响。在营业后随手去期间,建筑也无法对材料和设备的成本进行抵扣,从而导致材料和设备存在重复征税的现象。但是在“营改增”实施以后通过增值税的进项税消除了对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重复征税,降低了其成本。而其二就是人工成本的增加,虽说建筑业向劳务公司进行公认的聘请能够抵扣一定的增值税额,但是由于劳动公司也是增值税的缴纳单位,且发放给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无法抵扣,由此使得工人的聘用成本增加。

(2)建筑业“营改增”对纳税地点的影响。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前,建筑业在进行纳税的时候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具置进行纳税地点的调整,只能在建筑工程所在地进行纳税。但是在“营改增”实行以后,建筑业进行纳税时除了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之外都是在机构所在地进纳税,也就是说建筑业的纳税地点进行了统一,这也就使得建筑企业能够对企业的税收支出进行更加统一地管理,更加方便建筑企业的财务统计。

(3)建筑业“营改增”对业务模式和经营管理的影响。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前,部分大型的建筑企业采取的是一种通过对建筑工程中标之后将其建筑任务下放给子公司以及其他分包商的业务模式。这种模式环节多且复杂,给建筑业税收的征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并且在“营改增”之后,这种业务模式将会给建筑企业带来更大的涉税风险以及无法抵扣的损失,大大制约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因此建筑企业势必会对其业务模式及经营管理作出相应的调整。

(4)建筑业“营改增”对财务指标的影响。由于建筑企业的收入主要来源就是通过建筑的对外销售而产生的增值利润,但是在“营改增”实施以后,建筑企业的营业收入将近下降十个百分点,且企业要根据增值额度缴纳一定的费用,再加之建筑业本身就是买方占据主导地位的一个行业,这就使得建筑企业在“营改增”后利润收入相对来说会呈现减少的趋势,对建筑业的财务指标也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5)建筑业“营改增”对现金流的影响。在实施“营改增”之前,建筑业的营业税缴纳都是在工程款项收入之后代开营业税发票时进行缴纳,不会对建筑企业的财务运转造成较大的影响。但是在“营改增”实施之后,建筑企业需要在完成工程计量后就进行税款的缴纳,也就意味着在工程款收入之前,建筑企业就需要支出一大笔税务资金,这也就对建筑企业的现金流造成了影响。

(6)建筑业“营改增”对税务管理和财务核算的影响。由于增值税的收取较之营业税的收取来说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因此在建筑业进行“营改增”之后,建筑企业税务管理以及财务核算方式上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税务管理方面由于增值税需要用专门的发票进行征管,并且需要专门的人员管理,这就使得建筑企业的税务管理支出会一定程度上增加。而对财务核算方面来说,建筑业中的许多环节都有可能涉及到增值问题,因此都涉及到增值税的计算,企业的财务核算也就势必会受到影响。

二、建筑业应对“营改增”影响的措施

(1)调整经营模式和组织架构。根据前文提到的建筑业的传统业务模式和经营管理与“营改增”政策的不适应的情况可以得知,要想使得建筑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减少涉税风险以及无法抵扣的损失,就应当对其业务模式进行一定的调整。具体地来说就是应当首先业务模式的简化,尽量减少业务转手环节,加少税务的流转次数,以保障税务管理更好地实施。

(2)制定新的成本定价原则和方法。由于“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建筑企业的营业收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且在税务支出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变化。因此建筑企业要想保障自身的营利和收入,就应当对建筑的售出价格进行重新地制定,以保障在现有的成本模式的基础上不会出现亏损,保障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合理进行建筑项目资金规划。“营改增”的实施对建筑企业造成的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税务的征收方面,尤其是在企业的工程款项没有收入而需要进行大额的税款支出的时候更加明显。因此为了避免“营改增”给建筑企业带来资金运转问题,企业应当对增值税税款进行提前规划,以保障资金的正常运转。

(4)加强税务管理和税收筹划。就增值税收取过程较营业税收取复杂这一点而言,建筑业要想在“营改增”政策后实现自身的发展就需要对自身的税务管理方案作出一定的调整,以保障税务的支出有专门的人才进行管理,一来可以评估税款指出情况,二来可以实现涉税风险的减少。对企业的管理具有较大的意义。

三、总结

总的来说,建筑业要想实现在“营改增”环境下的发展就应当积极解决“营改增”对其带来的不利因素,并对有利因素加以利用,顺应政策趋势,以实现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琳,杨月芬,罗超.论“营改增”对建筑业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时代经贸,2016,(27).

[2]张玲.浅析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低碳世界,2016,(20).

[3]张德芬.浅析建筑业“营改增”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品牌(下半月),2015,(10).

篇6

关键词:建设工程;总分包业务;涉税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2

建筑工程的总分包业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规定,并且承包双方要严格的制定合同,并且履行合同义务,确立双方的基本责任和义务,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的科学建设。所以,在进行建设工程总分包业务时,必须要进行依法分包,这样才可以保证分包业务的科学开展,在维护法律的前提之下,开展科学合理的税务管理。为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通过进行建设工程总分包业务的涉税问题分析的意义、建设工程总分包业务的涉税问题分析以及促进建设工程总分包业务的涉税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等三个主要部分进行研究,促进工程建设总分包涉税问题的处理。

一、进行建设工程总分包业务的涉税问题分析的意义

进行建设工程总分包业务的涉税问题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通过对涉税问题的研究,可以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税务管理措施,促进工程分包业务税务问题的有效解决;除此之外,通过对建设工程总分包业务的涉税问题的研究,还有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管理规范的树立,这样就可以减少涉税问题,保证工程建设的科学化、合法化。由此可见,进行建设工程总分包业务的涉税问题分析,对于工程建设的实际开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建设工程总分包业务的涉税问题分析

(一)关于总分包代扣营业税的相关问题

对于总分包代扣营业税的问题,主要是根据新的税务法规定,分包单位的营业税不再由总包单位进行代扣。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是发展情况不同,这样就造成了有的地区是分包缴纳;而有的地区则是由总包进行代缴。正是由于各个地区的缴纳标准和缴纳情况的不同,这样就会使税务的征收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税务的科学化管理。具体来说,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分包方以前的合同签订一般都是不含税的实际工程款金额,这样一来在进行发票开具环节的时候,就不能按照以前的方式进行,否则会对总的税务金额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二,总分包方可能会抵扣分包税款的问题。但是对于此部分的具体款项,还需要进行设计的核查,从而给税务管理造成严重的问题。

(二)关于承包双方缴交印花税的问题

对于印花税的缴纳问题,主要是由于总分包双方企业的认知问题造成的。因为一些企业对于总分包之间的行为关系没有进行准确的理解,这样一来就会认为双方已经在建筑合同方面缴纳了基本的印花税,这样在分包的时候,就不需要缴纳印花税了。很显然,这是由于总分包双方根本就没有对印花税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并且对缴纳双方的基本的行为义务和税务流程不清楚而造成的。所以,对于双方缴交印花税的问题,必须要从双方的纳税知识以及对纳税流程的认知角度入手进行解决,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推进印花税的科学合理缴纳,避免工程建设的相关税务问题的出现。

(三)对于混合经营及增值税的区分问题

对于部分建筑企业来说,他们认为增值税的缴纳税额要远远高于营业税,因此在缴纳的时候会故意的不按照规定缴纳增值税,甚至还会在缴纳营业税的时候,故意漏缴增值税,从而造成变相的偷税漏税的行为。这种混合经营及增值税的区分问题,不是由于缴纳者缺乏相关税务知识所造成的,而是缴纳者故意为之。很明显,这种企业行为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且还会给税务的管理和征收造成困扰。部分企业存在的混合经营及增值税的问题,已经给税务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促进税务管理的科学化。

(四)其它方面的问题

除了以上问题之外,建设工程在总分包业务的涉税问题还表现在其它方面。例如,总分包企业管理者的法律常识问题、职业道德问题等等,这些都会对建设工程总分包业务的税务管理造成影响,并且严重影响税务的科学管理。例如,在现代的部分企业中,他们在进行建筑承包的时候,往往会以企业的基本利益为首要考虑,这样一来就会在缴纳税务的时候,选择偷税漏税,这样就会给工程建设的税务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面对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对工程建设总分包业务造成的涉税问题,必须要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行处理,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减少涉税问题的发生,提高税务管理的合法化。

三、促进建设工程总分包业务的涉税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

(一)科学管理总分包营业税

为了更好地促进建设工程总分包业务的科学发展,就必须要科学地处理这些涉税问题,实现工程建设的合法进行。针对总分包业务的营业税问题,就需要亩杂业税的理解入手进行分析,首先,合同金额本身就会包含相应的税金在其中,这样一来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就可以申请重新订立合同,然后协定相应的金额执行,保证纳税的科学性;其次,对于分包和总包之间的抵扣税款的问题,也需要进行详细的说明,分析出税款缴纳具体是在哪一个环节。而且最好是在进行分包业务之前,进行一个详细的税款检查,确定是否已经缴纳相应的税款,这样才可以保证减少承包商之间的摩擦,促进工程建设业务的科学进行,保证税款的缴纳;最后,还要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监督和检查成包企业的税款缴纳行为是否属实,避免出现一些偷税漏税的行为,给工程建设总分包业务造成严重的涉税问题,影响工程的建设进展。

(二)科学管理缴交印花税

对于印花税的缴纳问题,同样也需要进行科学的处理,这样才有助于促进建设工程分包业务的合理开展,减少涉税问题的发生。首先,对于印花税来说,它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税,只有当施工企业与建筑企业形成某种建设交易的时候才会发生,但是当施工单位与其他企业签订相应的分包合同的时候,同样也发生了应税行为,这同样也需要缴纳印花税。所以,对于分包或者是总包企业进行承保业务的时候,也需要注意缴纳印花税,这样才符合相应的税法规定,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建筑市场的交易行为,促进工程建设的科学化、合法化。

(三)科学处理混合经营及兼营业务

对于某些企业混淆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行为,就需要税务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建筑行业税务管理的监督,减少偷税漏税行为的产生。首先,税务机关需要加强对相关税务知识的普及,提高各个企业负责人对相关税法的熟悉度,这样就可以减少一些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促进建筑行业的科学管理;其次,税务机关还要对建筑行业的纳税问题进行严格的监督,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对部分建筑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严密的监督,通过监督的进行就可以对那些偷税漏税的企业起到良好的震慑和管理作用,有利于保证建筑工程总分包业务的税务管理。

(四)加强税务管理程序,科学处理税务问题

对于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建筑工程企业和税务机关要通过共同的努力,来保证税务管理的科学开展,促进建筑工程的合理进行。首先,企业要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检查工作,并且合理的进行总分包业务的纳税行为,保证纳税的合法化;除此之外,对于税务机关来说,也要加强对税务制定和征收的合法化,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保证建设工程总分包业务的涉税问题的有效解决。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建设工程总分包业务实施的时候,部分企业还存在着一些涉税问题,这样长期下去就会严重影响税务管理的科学性。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建设工程总分包业务的科学开展,促进建筑行业的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任永宏.建筑分包工程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J].现代商业,2011(2).

[2]尹逊悦.施工企业工程分包涉税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24).

[3]吴孟涛.建筑分包的涉税会计处理税[J].收征纳,2008(7).

篇7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属地化税收管理,是指区、县(市)地方税务机关以本辖区内的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为管理对象,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税收管理的一种模式。

第三条市地方税务机关负责本市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属地化税收管理的监督和指导。

区、县(市)地方税务机关负责本辖区内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属地化税收管理,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的报验登记或者项目登记;

(二)与同级城乡规划、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城市管理等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已批准立项的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的基本信息;

(三)对上级传递、自行采集和纳税人报送的项目信息、申报信息、入库信息进行登记、录入、汇总、分析、传递、比对;

(四)对税收政策进行宣传解释,及时反馈征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五)掌握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进度及项目结算情况,监控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情况,负责项目的营业税及其附加税费、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六)对使用销售房地产和建筑业发票的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并监督纳税人合法取得、使用和开具发票;

(七)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销售完毕或者工程竣工后,及时清缴税款,缴销发票,注销报验登记或者项目登记。

第四条房地产和建筑业企业所得税由纳税人机构所在地区、县(市)地方税务机关征收管理,对财务核算健全,能够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纳税人,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第五条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建筑施工许可证、签订建筑业务工程合同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项目登记。

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所在地与其机构所在地在同一区、县(市)的,纳税人应当持有关资料到其机构所在地的区、县(市)地方税务机关办理项目登记;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所在地与其机构所在地不在同一区、县(市)的,纳税人应当持有关资料到项目所在地的区、县(市)地方税务机关同时办理报验登记和项目登记。

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实行独立登记和申报。

第六条办理房地产业项目登记,纳税人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房地产项目登记表》的纸质和电子文档;

(二)法人代表身份证、营业执照副本和税务登记证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三)外来企业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或者其他经营活动税收证明;

(四)项目核准通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房源平面图、房地产销售合同复印件;

(五)地方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七条办理建筑业项目登记,纳税人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建筑业项目登记表》的纸质和电子文档;

(二)法人代表身份证、营业执照副本和税务登记证副本及复印件;

(三)工程中标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

(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五)分包、转包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六)工程预算资料、施工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

(七)外来施工企业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或者其他经营活动税收证明;

(八)地方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八条区、县(市)地方税务机关受理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纳税人申报后,对资料齐全,审验合格的,给予办理项目登记手续,退还原件,留存《房地产项目登记表》、《建筑业项目登记表》及所需资料的复印件,建立项目登记管理档案;对资料不齐全的,应当在取得后逐步补齐。

第九条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纳税人应当自登记内容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持《房地产项目登记表》或者《建筑业项目登记表》的纸质和电子文档,到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所在地的区、县(市)地方税务机关进行变更项目登记。

第十条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销售完毕或者工程竣工注销的,纳税人应当自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销售完毕或者工程竣工并结清税款后30日内,持下列资料到其项目所在地的区、县(市)地方税务机关办理核销项目登记。纳税人项目所在地与其机构所在地不在同一区、县(市),并已办理报验登记的,应当同时办理注销报验登记。

办理核销项目登记,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房地产项目登记表》或者《建筑业项目登记表》的纸质和电子文档;

(二)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的税收缴款书;

(三)建筑业项目竣工结算报告或者工程结算报告书;

(四)未使用的发票;

(五)地方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一条纳税人应当按月向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所在地的区、县(市)地方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并按照要求在申报期内填报下列资料:

(一)《房地产销售明细表》、《房源平面图》、《建筑业工程项目税收管理申报表》;

(二)施工监理部门出具的施工进度证明(工程监理月报)、建设单位确认的施工进度证明和开具销售不动产、建筑业发票的电子信息;

(三)房地产项目拨款和建筑业项目收款的电子信息;

(四)项目所在地区、县(市)地方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第十二条符合下列条件的纳税人,可以在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所在地,申请为自开票纳税人,领购并自行开具由项目所在地的区、县(市)地方税务机关批准发售的发票:

(一)依法办理税务登记证;

(二)执行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属地化税收管理办法;

(三)按照规定进行房地产和建筑业报验登记和项目登记;

(四)使用满足税务机关规定的信息采集、传输、比对、开票和申报的项目管理软件。

第十三条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条件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的纳税人为代开票纳税人,代开票纳税人应当提供下列资料,由项目所在地的区、县(市)地方税务机关为其代开发票:

(一)完税凭证;

(二)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三)不动产销售、建筑劳务合同或者其他有效证明;

(四)《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

(五)中标通知书等工程项目证书,无项目证书的工程项目,纳税人应提供书面材料,包括工程施工地点、工程总造价、参建单位、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

(六)地方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自开票纳税人应当在发票打印软件控制下开具机打《省销售不动产统一发票》、《省建筑业统一发票》和《商品房销售预收款专用票据》。

房地产项目取得《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后,项目所在地的区、县(市)地方税务机关应当按照房地产项目的月销售不动产数量,采取定量审批、报旧换新的方式供应《省销售不动产统一发票》,不得超量供应。

第十五条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所在地的区、县(市)地方税务机关应当通过省房地产建筑业项目税收管理系统中纳税评估模块,按月对纳税人项目信息、纳税申报信息和发票开票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审核比对,评估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并对比对结果作出下列处理:

(一)比对结果相符的,系统将自动通过;

(二)比对结果不符的,属于纳税人计算错误造成比对异常的,将申报资料退还纳税人修改后重新报送,并补缴税款;

(三)其他原因出现的异常,应当采取案头分析、约谈举证、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核实。

第十六条区、县(市)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对辖区内房地产项目的下列信息进行比对和评估:

(一)对项目地点、土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规模、房屋套数、房屋用途、转让土地面积、转让金额等税源基础信息的比对;

(二)通过按月对项目的《房源平面图》信息与房地产销售明细表进行比对,评估销售收入的真实性;

(三)已录入的相关数据,不符合省房地产建筑业项目税收管理系统中的内设公式,按照系统的提示,进行营业税比对;

(四)预售款票据金额按照普通住宅、非普通住宅、其他房地产项目适用的预征率计算的土地增值税应预征税额与相应入库税额比对。

第十七条区、县(市)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对辖区内建筑业项目下列信息进行比对和评估:

(一)将建筑业项目税收管理申报表与建筑业项目税收管理巡查工作记录的相关内容进行比对,评估项目施工进度及纳税申报的真实性;

(二)已录入的相关数据,不符合省房地产建筑业项目税收管理系统中的内设公式,按照系统的提示,进行营业税比对。

第十八条房地产和建筑业企业机构所在地区、县(市)地方税务机关应当通过省房地产建筑业项目税收管理系统,及时掌握本辖区内企业在其他区、县(市)生产经营状况和税收缴纳情况,并与项目所在地的区、县(市)地方税务机关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第十九条区、县(市)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对房地产和建筑业税收实行协同管理,相互控管,实现上下游企业税收信息共享,提高税收征管效能。

第二十条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实现的各项税收,应当按照我市现行财政体制确定的分成比例和入库级次,分别缴入市级和项目所在地的区、县(市)级国库。

第二十一条地方税务机关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有行政处分权的部门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严重违反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属地化税收管理制度,影响税收征管工作的;

(二)未按照规定对房地产和建筑业项目信息进行比对和评估,造成信息数据严重错误的;

篇8

关键词:建安企业营业税征管措施

一、建安企业税收管理的难点

(一)建筑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难点

首先,由于建筑材料中的砖、瓦、沙、石采购对象大多是个体私营性质,财务核算混乱,发票提供极不完善。同时,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收入与实际工程进度往往不符,很难确认其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其次,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直接承担施工的工程项目不多,大部分企业带项目挂靠,接受挂靠的大中企业只是名义上的工程承包人,只想收取管理费,而忽略其应履行的代扣代缴义务,造成所得税计税依据失真。此外,建筑总承包人与分包人或转包人之间计税收入、费用混淆。实际上,总承包人将一个工程分包给多个分包人以及层层转包的现象极为普遍,再加上某些工程的特殊要求,总承包人要对分包人或转包人进行人工技术指导或提供特种设备材料等相关费用,一些承包人就利用这条政策任意扣减分包或转包营业额,同时还将这些费用在自已的账内列支,这样不仅少计了营业收入,而且还多列支了成本费用,造成了所得税税款流失。

(二)分包工程中营业税适用税率的难点

在工程分包的结算过程中,工程分包、转包现象普遍。由于发包单位长期拖欠工程款,许多工程项目完工后,数年不予兑现工程款或不进行工程决算;还有以工程完工后的房屋或其他一些财产进行抵顶工程款,使税务人员无法准确核算应税所得额,直接影响税款的正确计算。因此怎样处理分包业务,提取缴纳分包业务过程中的流转税是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管理的难点之一。

(三)建筑工程业务量大,分布广,工程施工周期长

建安企业工程一般在几个月至几年,而且工期综合交错,掌握其信息的难度大。建筑工程在立项时,虽然在建委、计委、税务等部门均有登记,但是承建单位并未登记,税务机关很难掌握,建安企业漏报、不报工程项目,从而直接影响建筑业的税收收入。

(四)施工企业涉及增值税的管理难点

税务部门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在建筑行业的经营范围中,大部分应税项目都是由地方税务局负责管理,很少与国税机关发生征纳关系,因此个别企业的增值税纳税意识比较淡薄,不能准确了解税务机关有关增值税的纳税管理要求。建筑安装业中国下一步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重点领域

(五)工程结算过程中存在的涉及营业税的管理难点

首先,虽然我国税法的规定,建筑业营业税的纳税人应该是承建方,承建方作为取得建筑收入的一方,纳税也无可厚非,但是按照常理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乙方纳税也最终是由甲方承担,无非是体现在建筑成本上与否,如果纳税则体现在建筑成本上,如果不纳税则不体现在建筑成本上。由于建筑业营业税的计税以全部的工程营业额为依据,一般地说较别的经济行为大,所以税款也显得很重要,巨大的利益驱使使得双方不惜铤而走险来逃避纳税义务,最终体现在不配合税务机关的工作上。

其次,我国原来的政策规定,对建筑方可以收取一定的纳税保证金,但现在税收政策有了新的变化,规定建筑业的纳税时间为甲方给乙方付款的环节。也就是甲方若从帐务处理上不给乙方付款就用不着交纳建筑业营业税收,而对于农村的建筑队来说,双方没有账务核算,只是一手交房一手缴钱,就更无法掌握拨款的具体数额与具体时间,即便是付了款说没有付税务机关也没有办法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往往是税务机关问建筑的双方,没有一方愿意配合税务机关的工作,税务机关征收的手段只剩下了向双方讲道理,这就造成建筑业营业税及无法按时足额入库。

最后,营业税的执法非常难以进行。在平常的执法过程中,用得最多地是扣押物品的方式。但这也出现不少问题:一是到了执行现场,没有值钱的东西需要执行;二是老板伙同工人集体抗拒执法,税务机关的人员又不向公检法那样能拿着手拷子拷人,对纳税人又不能打不能骂,有身体接触也许被赖上,弄不好上访闹气地把税务机关说得一无是处,因此,营业税的执法过程也是非常难以进行的。

二、建安企业税收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企业所得税征管问题的解决措施

必须制定企业所得税税收会计核算制度,把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和企业财务制度的差别用税收会计的形式进行核算,便于企业申报;加强核定应税所得率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并通过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辅导培训,不断提高财务核算水平,尽快达到按帐核实征收的水平;必须改革现行的税收管理体制,尽快建立“以信息化管理为支撑,以征、管、查专业化分工体制为保障,集中征收、专业管理、重点稽查的新型税收管理体制;要达到通过宣传培训,让企业财务人员了解税收政策、会正确计算各项税款和填报新纳税申报表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水平。

(二)分包工程征税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企业应建立专项工程内部监控制度,在工程在建期间,要规范合同,严格控制各项支出,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严禁将工程层层转包。自营工程应编制工程成本计划,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的开支。出包工程应当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择优选择施工单位;有条件的,应通过招标选择施工单位。所选定的施工单位,必须具有符合该工程要求的资质等级;工程出包时,企业必需与施工单位签订承发包合同,具体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签订前,应当由企业技术、计划、财务、审计等部门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查;工程的主管职能部门对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和拨款全面负责,技术、计划、质量、财务、审计等部门实施监督;质量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查;财务部门应按主管职能部门提供的工程进度情况或合同等有关规定拨款,禁止超过合同规定给承包单位拨款。

(三)加强外来施工企业报验登记,规范

外出经营管理外来企业管理不规范,经营情况较难掌握。部分外来企业在施工地很少有专门的财务部门和人员,对涉税事项的联系相对不便,各种账目不健全,税务机关很难掌握其经营情况。因此,对施工单位持外经证报验的,应对提供的外经证和施工合同认真比对审核,以防施工单位和施工项目与实际情况不符。施工期间应将工程款支付情况逐笔登记。对超期、超额未回原地缴销的外经证,可通过邮寄的方式寄送到其注册地税务部门,防止企业所得税流失。

(四)建安企业增值税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从现行营业税规定来看,建安业的征收范围为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及其他工程作业。建安业改征增值税后,除在营业税服务业税目注释中“其他服务业”中增加建筑物清洗、养护列举项目,再将修缮作业中对建筑物、构筑物的养护作业单独划出继续征收营业税外,其余基本适用增值税征收范围。针对个别企业的增值税纳税意识淡薄的特点,对内部机制不健全,时常出现"零负申报"现象,纳税意识淡漠的企业,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抵扣进项税额。

(五)工程结算涉及营业税的难点解决措施

工程结算涉及营业税的难点主要在工程让利及提取的税金金额与甲方代扣代缴数的时间性差异,为解决这一难题建筑施工企业在按《建造合同》确认工程结算收入时应尽量与建设方审批的工程结算保持一致,尽可能的按甲方审批的工程结算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并计算提取营业税。我国税法规定从纳税义务时间起点算起(即与甲方办理完结算,包括甲方确认的划线)凡时间超过6个月的,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有权缴收该部分税款,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尽可能的自己去工程所地税务机关缴税而不要让甲方代扣代缴,若甲方强制代扣,则回款时必须让其提供代扣代缴税款证明。

三、总结

本文针对建安企业的税收特点,分析了建安企业税收征管过程中的难点,提出了建安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相关问题的一些解决措施,对加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庆.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筹划[J] 金融经济 2006(11)

[2]任文辉,王玉梅.浅谈建筑安装企业的税收筹划[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9)

篇9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建筑业地方税收管理,维护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根据我县建筑市场实际情况和特点,依据《省地方税务局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市《关于加强全市建筑业税收征管工作的实施办法》及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的

建立政府主导、财政局、地税局主抓、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建筑业税收护税、协税管理机制,堵塞税款流失漏洞,确保国家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为实现我县建筑业税收征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打下基础。

二、组织领导

成立建筑业税收协作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人民政府县长任杰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县财政局杨宗战、地税局张涛同志担任,成员由财政局、地税局、计划局、建设局、审计局、监察局、教育局、卫生局、交通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建筑业市场税收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地税局,办公室主任由张涛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地税局副局长何鹏同志担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宜。

三、工作职责

财政局:负责对建筑企业向由财政拨付资金的建设单位提供的税务发票、工程款项支付的监督管理,配合建筑业税收协作管理办公室对建筑工程税款征收管理;对未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足额缴纳税款或者未按照规定提供地税局开具的税务发票的建筑企业,财政局在其职权范围内可以暂停拨付或者不予拨付建设资金。

地税局:建筑业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执行相关税收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省地方税务局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地方税务局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基本情况、税收征管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比对,对建筑业税收实施监控;负责对建筑企业的应缴未交税款坚决依法征收到位;负责对建筑业税收管理领导小组工作中的税收政策指导;向市地税局、县政府报送有关税收征收管理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相关信息。

计划局:负责向建筑业税收协作管理办公室提供全县所有工程项目的立项和审批信息(登记底册)。

建设局:负责向建筑业税收协作管理办公室及时提供工程项目的中标企业的相关资料复印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联系方式)以及工程的预算书和双方签订的合同书或者协议书。负责对管辖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前纳税情况的审核把关,对未按规定缴纳税款或者未提供地税局开具的税务发票的建筑企业不得办理竣工验收一切手续。

审计局:负责对建设单位依法取得的发票进行监督审核,对未索取地税机关开具的税务发票或者未缴清税款的建设项目,不予提供审计结论,并及时向税收协作管理办公室进行信息反馈。

监察局:负责对所有的工程项目纳税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对造成税款流失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单独招标的工程项目,必须向税收协作管理办公室提供工程项目中标企业的相关资料复印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联系方式)以及工程的预算书和双方签订的合同或者协议;付款时必须索取地税机关开具的税务发票,否则应予以拒付。

四、管理要求

(一)计划、财政、建设、交通、卫生以及教育等部门在办理工程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政府投资拨付时要查验项目税务登记和纳税情况。相关部门在办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手续和备案时必须查验建筑企业的完税证明,凡无完税证明的或者虽有完税证明但税款未足额缴纳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和备案。

(二)县域内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只能接收地税局认定的建筑业自开票纳税人开具的建筑业自开发票和本县地税机关盖章开具的建筑业发票或税务机关统一代开发票。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接受以外的建筑安装发票或代开发票。

(三)建设局应将企业的纳税情况作为实施资质管理和信用管理以及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对未按本《实施意见》规定开具发票、缴纳税款的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招标机构,取消其在承接业务的资格;对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的建设单位,一经发现,责令限期改正,对未按规定改正的,其它相关部门暂不予办理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手续。

(四)全县所有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必须接受建筑业税收协作管理办公室税收监督和行业管理。各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协助税收协作管理办公室搞好建筑业税收征收管理工作。

篇10

关键词:建筑业;税收管理;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一、建筑业税收管理现状及税收风险

当前,建筑行业施工单位注册地与施工地不一致,全国一些地方税务机关为防止税收流失,同意由业主单位代征税款,这样即确保了税款的直接入库,又防止了施工企业纳税过程中使用假票的现象。但在税款代扣过程中,业主仅代扣基建营业税及附加税,其他税种管理难度大,需要税务人员素质高,当地税务机不能实施有效管理,但注册地税务机关对该企业进行税务管理时,由于账和凭证在施工地,也不能进行精细化管理,故造成其他税种管理的漏洞,建筑企业一般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工地施工完成后项目经理职责就结束了,这给建筑企业留下了很高的税收风险。

二、建筑行业涉税风险分析

(一)营业税方面

1.少记收入偷逃税款。一是建设方不按工程完工进度进行申报,申报数据与建造成本不相匹配,二是在甲方不付建设款的条件下,由施工方代垫建设款项后直接记入费用支出,实现少记收入少缴营业税的目的。

2.建筑材料由甲方直接供应(甲供材)。甲乙双方在签定建设合同时未包含甲方供应的材料供应款项,乙方只对建设款项进行申报缴税,而甲方直接开具增值税发票入账,建筑营业税未按税法规定全额计征营业税。

3.建设过程中的水电费由甲方保障提供后直接扣除以抵工程款,达到少缴营业税的目的。

4.甲方在支付项目工程款时,按照总价款的一定比例替施工单位缴纳的规费,乙方无票入账,收入减少。

5.建造过程中乙方直接把设备费用进行列支,增大扣除成本,减少营业税额。

6.在发票的使用上做手脚,建筑企业项目部经常会出现使用白条、假票、虚开发票的现象,实现少缴税的目的。

(二)所得税方面

1.工程收入记账不及时。建筑工程建设周期上,建筑单位往往为了中标,经常垫付工程资金,或将部分实收工程款计入预收账款等往来科目。为了不按期缴纳税款,企业申报营业收入与实际已经实现的工程量收入有很大出入,通过推迟开票时间或开假票等达到来少缴企业所得税。

2.采用虚假建筑工程成本票据冲抵企业所得税税基。一是虚列建筑工程成本。建筑单位中标项目,常规建筑工程一般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在上缴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后,建筑工程所用支出,均有项目经理全权支配。

小的建筑单位项目经理采用白条直接领款,致使建筑项目成本管理流于形式,特别是对部分工程采用分包、转包的,工程成本混入整个成本账务之中,并没有工程收入配比,达到虚增工程成本,套取现金,以实现少缴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目的。

大的建筑企业项目经理,为了满足内部财务管理和外部监管等要求,项目部采用虚开发票等手段,达到少缴企业所得税。项目部在工程成本、费用入账时,到处找票列支,虚开、买假票情况很多,由于建筑工地往往远离公司,项目部往往自行采购的工程所需材料,一般只有钢材、商混有发票,其他地材都没有发票,这为虚开、代开发票提供了土壤。对实际是专门的劳务开票公司,一般按照需票方的开票额加上开票费的金额直接开具发票,虚构工程成本。

二是虚增工地施工人员,冒领工资达到少缴企业所得税和逃避缴纳个人所得税。工地项目部人员很少,一般采用劳务外包,本来项目部人员工资在建筑成本中占比例不大,但项目经理指使别人签字冒领工资,达到逃避缴纳所得税的目的。对管理层人员工资只计入管理费用,不代扣个人所得税。尤其以个人承包形式的施工企业,在工程完工后对承包人不进行个人所得税二次核算。

3.虚列机械工程费,达到少缴工程所得税的目的。建筑工地机械很多,项目部一般采用租赁,工程机械大都是个人或私人小公司所有,为了揽工程机械租赁的活,一般愿意配合项目部多列机械费,将套取的租赁费返还给项目部,成为项目经理的小金库。

(三)印花税方面

一般情况下,建筑公司会按照建筑合同的金额和账簿按规定缴纳印花税,在购买材料等方面,管理较为规范的国营、集体性企业很少出现材料不入账的现象,而民营企业在购买材料、委托加工等方面,常会出现不及时入账,漏缴印花税的现象。

(四)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方面

在城市旧城改造项目中,建设单位常常在未签定土地合同,未取得土地开发证明的情况下进行工程建设,税务机关常常无法对其进行正常管理,对其产生的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无法即时进行征税。

若施工企业与建筑公司存在有承包或挂靠的形式,地税机关常常难以及时准确掌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工程完工后,施工企业直接将临建房归还给业主单位,业主单位因没有房产原值无法记入固定资产,使房产税不能按时申报。

三、采取的主要对策

1.强化对建筑单位的税务管理。各地税务机关应加强协作,给出建筑子单位成本预警值,要求建筑单位报明细收入、成本到子单位工程,从逻辑关系上规避建筑公司的涉税风险。赋予工程所在地更大税务管理权限,让真正能管理的税务机关履行好职责,合理分配所得税分成比例。

2.加大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管理。根据建筑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准确确定查账、定额、定率的征收模式。定期审核建筑单位税前扣除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首先着重查大额成本费用的票据是否合法、真实、有效,是否有假票、虚列、虚构行为。再次查看工程施工形象进度,是否与账务记载匹配,是否分项目和年度归集收入、成本、费用。最后根据工地实际核实工资,是否有虚开发票,虚列人员工资的情况。

3.充分利用数据管理平台,及时收集和利用好第三方信息。通过多渠道采集建筑单位的营业税和开具发票的信息比对、并利用《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信息与加征的所得税数据比对;公路、铁路、建设等相关有关部门取得第三方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应用等。

4.加大建筑企业日常管理和巡查力度。对大型建筑企业,应着重查看挂靠、转包现象,如存在就要关注假票报账、虚列成本费用,逃避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小型建筑企业,应着重查看白条入账、账务不健全,挂靠别的企业施工,对在项目施工地开票的收入,有无不列或少列账。

四、管理建议

1.建议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取消业主代扣税款,并严格按照税收管理法,对施工方办理临时税务登记证,纳入正常税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