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运维服务培训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运维服务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3G网络;运维关键问题;思考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0-0058-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3G网络已经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进步。3G网络技术是继2G网络技术发展的一种新型网络技术。3G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于网络产业模式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3G网络技术的运维也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
1 3G网络运维面临的难题
3G网络和2G网络具有很大的不同,在3G网络的运维工作中,主要有以下方面的难题。1)从技术角度分析,3G网络有效的推进了电信网络技术和IP网络技术的融合,促进了IP技术在无线网络接入和核心网等领域的发展。另外,3G系统主要的技术基础是分组交换,而2G的技术基础是电路交换。由于技术上的不同,造成目前3G网络维护人员的缺少,技术维护人员的转型工作势在必行[1]。2)从组网的角度看,3G网络的运行更加倾向于扁平化的运行方式,因此在运维方式上需要进行更集中的方式选择。3)从业务角度看,3G网络的数据信息比较大,网络维护工作也从传统的网络维护向现代的业务维护方向展开,而这种维护如果仅仅靠企业自身来进行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加强企业间的沟通和协作。4)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3G网络的价值链进行深层次的裂变倾向比较明显,已经从过去的单个企业的竞争转变成了价值链竞争模式,因此,企业如何选择合作伙伴将非常重要。
2 3G网络运维的模式分析
根据3G网络的运维特点分析,目前可以采用的3G网络运维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全省进行集中网管、省地进行分级维护、地市进行现场维护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以网络层次作为划分的基础,集团公司在进行网络维护工作时,公司的网络维护部门主要负责全省的网络运行和维护工作,并进行相应的网络管理作业。而网络装置的现场维护工作主要有当地的相关部门进行管理。这种模式是一种相对分散的管理模式,主要以本地网络作为运维中心,部分网元通过省级的集团公司进行集中管理。因此该模式如果没有做好业务控制工作,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
2) 全省进行集中网管、进行分区维护和有效的技术支持,地市进行现场维护模式。该模式是由集团公司对省一级的网络进行集中管理,现场维护工作由当地网络部门进行管理,并对分区的网络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技术支持。这种模式主要是在省级的网络集团公司和市级的网络公司中间增加了区域中心这一级单位,因此在维护上具有更加集中的效果,但对于管理工作的要求更高,需要较高的管理效率。
3) 全省进行集中网管和维护、地市进行现场维护模式。改模式和上诉两种模式相比更加集中。从集团公司的层面上进行3G网络的维护和管理工作,而市级的网络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现场的网络维护工作。可以说,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能更好地适应3G网络的特点,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境地网络运维的成本,但对于网络集团省属公司的要求较高,需要更多的维护力量才能保证3G网络的运维质量[2]。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第三种3G网络运维模式,即省集中维护模式具有更好的效果。
3 3G网络运维的队伍建设分析
1)3G网络运维人员的组成
目前,3G网络的运维人员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是公司维护转型人员、招聘人员和大学生、厂家的员工等。由于3G网络的运维工作量较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部分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通过维护的方式展开。同时,由于3G网络的复杂性,因此3G网络运维人员的组成主要要以公司维护转型人员和厂家招聘的员工为主。
2)3G网络运维人员的培训工作
为了有效提高3G网络运维人员的工作质量,要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加速3G网络人员的技术转型。在进行3G网络培训工作时,主要有理论培训和网络操作技能培训两种。其中,进行理论培训工作时,要对3G网络运维的基础网络知识、专业性的原理、性能的优化工作等进行讲解,要和厂家进行积极的合作,邀请专业人员开展培训工作。而在网络操作技能方面,可以通过试验网平台加强员工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给学习优秀的学院提供更多的实际测试和操作环境,提高学员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提升学员职业素质的目的[3]。
4 3G网络运维的关键
3G网络的运维和2G网路的运维具有非常大的不同,为了保证3G网络的运维质量,最关键的工作就是加强价值链的协作。具体来说,3G网络的维护管理部门要积极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终端供应商、设备供应商、服务供应商、软件提供商等。通过良好的沟通合作,从而有效的提高3G网络运维的效率。其中,在和设备供应商合作时,要和设备供应商共同制定技术标准,并学习进行快速网络维护的经验;在和软件提供商和服务供应商合作时,要通过咨询商来加大对重要问题的研究力度。
5 结束语
3G网络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网络技术,目前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良好的3G网络的运维工作质量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部门的工作效率,提升3G网络使用效果。在实际工作中,集团公司要对3G网络运维工作引起重视,对3G网络的运维模式进行正确选择,做好运维队伍的建设,加大和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合作,从而保证3G网络运维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冼启源,李天豪,麦松涛,等. 基于云计算及3G网络的健康监护系统设计[J]. 计算机应用,2011(S2):200-203+221.
篇2
围绕税收中心工作任务,全市地方税收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坚持科技引领、务实创新,贯彻全省税收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管理创新、数据突破、项目推进、运维规范、安全巩固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信息管税,着力提升信息化运维和信息化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全市地方税收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扎实开展应用项目推广,推进信息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加强项目建设工作,保证建设质量。
一是做好纳税服务绩效考核系统的建设和上线工作,完成系统联调维护和运维工作。
二是开发智能税务终端应用程序,实现纳税人发票真伪查询和税务人员的移动办公。
(二)做好应用项目的推广工作。一是完成风险管理系统的推广工作。按照省局推广方案,协助征管部门在全市全面推广工作。二是按照省局推广计划做好综合办公系统软硬件和网络安装调试,odps公文处理系统历史数据的备份和迁移工作,配合完成系统上线工作。三是加快pos机查询缴税项目的推广,逐步在全市范围推广运行;四是做好社保费通过财税库银方式缴库扩面推广的技术支持工作。五是拓展存量房价格评估系统的应用面。做好相关技术支持工作。六是完善网络在线发票系统。扩大网络在线发票的应用面,开发网络在线发票兑奖功能,实现二维码发票真伪验证以及短信提醒功能。
二、夯实税收数据基础,力争数据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继续做好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根据税收业务和基层部门工作需要,以风险管理系统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电子税收数据质量审计、核查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数据质量日常考核机制。
(四)以数据分析利用为主题,在数据管理上实现突破。以深化数据应用,服务税收工作为主题开展数据管理工作。开展征管报表专项主题数据分析利用工作,对征管业务系统中征管报表部分进行梳理,提出省、市、县级业务部门实际需要的报表需求,提交省局评审和开发。
三、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保障作用
(五)做好硬件平台项目建设。一是做好硬件基础平台的搭建工作。按照省局安排利用虚拟化软件构建虚拟化云计算平台,将现有将现有服务器纳入云计算平台,应用系统向云计算平台迁移,实现应用平台的优化整合。二是配合省局完成税收数据灾备中心设备平台升级工作,保障税收数据灾备系统的平稳安全运行。
(六)做好金税三期工程网络和安全项目建设。一是做好金税三期省以下网络和安全建设工作。按照省局要求,制定实施方案,进行网络和安全项目建设。二是优化县区局和税务所的网络设置,实现双线路的自动切换。三是根据纳税服务绩效考核工作需要,升级市局到区县局的备份线路,更换路由设备,提升网络带宽。三是建设全市广域网络流量监控分析系统。在市局部署广域网络流量监控分析系统,加强对全市广域网络运行状态的监控,合理分配网络资源,提高网络系统的运行效率。
(七)做好机房基础环境项目建设工作。一是改造省局税收数据灾备中心暨市局中心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完善机房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加湿系统、通风系统的功能,加强机房的统一管理,提高运维效率。二是改造机房综合布线,增加供电和网络布线,满足新增设备的需求。
四、加强运维体系建设,规范运维管理
(八)加强网络和硬件设备管理。一是加强网络管理。制定全市地税系统网络建设、网络配置、网络运维技术规范,提升全系统网络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二是加强硬件设备管理。制定计算机类设备更新管理办法;及时更新市局中心机房硬件平台的老旧设备,保障各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九)规范应用系统运维管理。一是建立健康检查规范,加强系统运行监控。从应用系统的配置信息、性能、业务数据质量等方面,制定健康检查制度,明确健康检查指标,定期开展系统健康检查,有效降低系统风险。二是制定网上办税系统运行维护规范,加强系统的运维管理,在实现身份认证的基础上,逐步在网上办税系统实现数字签名功能,提高网上办税的防篡改和防抵赖性。
(十)做好信息化日常运维工作。提高应用系统日常运维质量。在各项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的调整时,配合做好需求分析调研,确保各项税收政策及时有序的落实;加强沟通,利用各级运维资源,做好问题管理平台的运维管理工作,按月开展问题分析,为系统优化提供依据;定期更新问题知识库,充分发挥问题管理平台效能。
五、强化安全管理,巩固信息安全体系
(十一)巩固信息安全建设成果,深化信息安全管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继续做好年度安全检查。将安全管理要求和日常运维工作相结合,梳理和细化基础环境、硬件平台、应用系统、数据管理等日常运维工作的规范和要求,逐步建立安全运维制度框架、管理机制,进一步夯实和提升全市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十二)做好信息安全整改工作。根据信息安全风险测评工作、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整改工作任务。一是强化安全管理,开展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进行等级保护专项培训、对二级以上信息系统完成信息系统有关备案工作。二是加强技术防范,通过部署集中授权访问控制系统加强对运维工作的安全高效管理,通过部署抗ddos攻击设备,加强对门户网站的安全防护,根据省局对ca认证系统意见,制定ca 认证系统的应用规划。
(十三)推广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根据省局对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的试点情况,适时在全市推广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规范终端用户的使用行为,力争达到合规进、授权用、加密传、安全存、审核出、销毁净、日志留的应用目标。
六、完善管理方式,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
篇3
关键词:运维管理;IT运维;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一、运维管理现状分析
企业中的IT技术日益完善,企业管理的关键点也发生了转变,从以前的单一管理到了现在的综合管理,对网络的关注也从单一到了更系统更全面的转变。究其原因,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了,业务发展迅速,设计的环节增加,系统也逐渐复杂,以前单一的网络环境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综合业务和管理的需求,能够满足各个系统各个环节的技术需求。企业除了要对IT资源统一严格管理、减少投资成本、提高遇到突发事情的随机应变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之外,更要注意业务系统的正常操作和运行。除此之外,我国IT管理领域用户规模逐年增加,对IT技术的要求增多,网络管理系统需要一直更新换代,以满足用户需求。
二、新时期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新时期,作为数据传输、计算和存储中心的数据中心,集中了各种软硬件资源,需要解决很多问题,这也让数据中心的运行管理变得困难。当前运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应用水平薄弱,增加了运维工作量;2.运维技术力量不足,制约了运维服务质量;3.缺乏完善的运维制度和严密的运维流程;4.缺乏先进的运维监控手段和工具,主动运维不足;5.运维能力相对滞后,给运维工作带来困难;6.安全意识薄弱,给后期运维带来麻烦。
因此,建立完善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实现主动积极的运维,保障运维工作的良性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这就需要数据中心的管理人员予以重视,进行规划、f调和统一控制。
第一,在上层业务层面上,数据中心的首要任务是计算,因此,对于性能参数和业务流量加以调整,使其重要程序能够正常运行;第二,基础设施方面,需要统一管理一个平台的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设备,能够使得数据中心的管理符合要求;第三,从运营角度看,业务部门受到数据中心的各个方面服务质量和流程的直接影响;第四,从技术发展的展望来看,要管理好硬件和软件,从而使得数据中心的所有指标达到标准,自动化能够顺利进行。这四个方面的顺利完成,需要一套灵活的管理方法和机制,能够较容易的让各方面顺利运营。
三、建立综合保障体系,提高运维管理水平
1.以人为本,合理定位,激励与管理并重
进行合理的职责定位,实行网格化岗位分工,采用A角和B角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单点故障出现时可能出现的风险,实现人力资源的互为备份。采用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补充新进技术人才。同时进行管理模式的优化,可按照地域范围,组建分片的运行维护中心,增强运行维护体系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2.完善机制,保障到位,规范运行维护制度
健全制度建设,使日常的运维工作流程化,职责角色清晰化。加强对危险的防范意识,对安全建设具有完整的规划和加固方案,对于各种安全防护产品能够综合应用,从而能够使整个系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状态。对系统健康检查机制的建立健全,使得系统能够自主运行,坚持天天记录检查,定期对系统健康检查进行维护,对系统中的问题做到及时的处理。
3.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加强流程控制
完善服务平台的建设,在系统内部办公网站开通运行维护技术支持系统,为各种系统和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增强服务意识,将服务理念引入运行维护管理的建设,对每一件事件的处理,都实行问责任制。优化运行维护流程,引入扁平化管理模式。
4.加强培训,提升素质,促进应用
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既要兼顾信息技术的发展,又要考虑到实际的需求,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培训,操作方面也要加强应用培训,提高整体的运行水平;以需求为动力,建立积极的运维服务理念;改变谁负责谁培训的方式,突破技术局域性限制,提高运维效率。
总之,运行维护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要对现有的IT网络环境、现状及未来发展的目标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从而来制定IT管理的整体规划架构,对企业的员工进行优化,对管理流程也详细分化,从而实现服务管理的目标。运行维护体系的顺利实施,和整体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技术部门彻底转变观念,还要把规范的服务意识作为维护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先提高员工的基本素养,再实现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席敏晖.浅谈企业级数据中心运维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
篇4
【关键词】 云计算 战略 集约化
一、集约化运维体制建设总体目标
紧密围绕聚焦战略,以经营为牵引改善支撑,以体验为牵引改善感知,加快推进集约化改革,强化运维基础管理,全面推进面向4G网络、面向全光网络、面向创新平台、面向高价值客户的维护转型, 建立“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集约化运维体系,坚决杜绝“高成本、低效率”和“少、慢、差、费”的状况,全力向“低投入、高产出”和“多、快、好、省”的经营目标努力,以提高网络质量和客户感知,提升维护效率和效益,最终做到集团统一的集约化运行、信息化支撑、端到端的服务体系。
1.1思路
围绕着“集中化、扁平化、专业化、信息化”推进集约化运维转型,面向客户和服务、面向运维效益,坚持问题导向,以体系集中化、管理穿透式和平台信息化为抓手,提升运维工作效率和效益。
管理对象转变:从客户视角建立质量指标,推动管理对象的转变,实现从网络KPI向客户感知QoE和业务质量KQI指标的管理。
维护模式转变:调整维护部门内部岗位,从按专业分工向按业务分工转变,从业务质量和客户感知角度进行问题溯源分析,推动各专业运维模式由救火式向预防式管理的转变。
管理手段转变:采用系统分层架构建立集中化的数据共享平台,应用开放共享,支撑快速开发与灵活定制,推动应用管理手段由烟囱式向统一共享平台的转变。
1.2原则:
以保障网络安全运行、资源高效使用、网络数据准确规范、网络指标优良、客户体验卓越为原则,坚持“能集中、不分散;能远程、不现场;能自动、不手工”。
1.3关键举措:
集中网管所有可网管网元,集中监控网络运行情况,实现集中数据制作,对故障处理、电路调度等生产工单实行由省公司一点集中派单到现场维护班/人员。推行了“三定三化”措施:
三定:
重定职责:按照三集中总体目标,梳理调整省市(县)职责
重定机构:结合职责调整和新的运维模式,重新确定运维机构
重定编制:结合机构调整和标准化班组建设,重定岗位编制,优化人员结构
三化:
组织标准化:省市(县)标准化组织建设、实施人岗匹配和能力提升
流程规范化:告警监控、故障处理等核心流程的梳理优化与再造
系统集中化 :综合监控、综合资管、电子运维等信息化支撑系统建设
二、安阳三集中试点运行情况:
2014年11月,安阳市分公司作为全省试点单位,严格按照省公司运维集中化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集中网管、集中监控、集中派单”的集中化维护体系为指导方向,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工作,提升维护效率,提高网络质量和客户感知。2016年4月15日“三集中”工作进入试运行阶段。
2.1推行集约化运维体系建设的意义
提高效能: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减配本地监控人员,充实一线服务支撑队伍。全省集中监控、统一派单,缩短故障处理历时25%以上;核心数据集中、统一制作,保证数据质量,缩短业务开通时间。
促进管理精细化:管理穿透至市公司班组乃至岗位层面,可实时掌控全省网络运行状况、故障发生及处理情况。考核公平;考核均有数据支撑,对每个市公司/班组/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量及质量均能通过系统提取数据。
助力经营:助力网络价值经营,为下一步开展业务端到端质量分析,支撑市场前端开展用户维系、流量激发、精准营销等奠定基础。
2.2安阳三集中建设历程
作为集团集约化改革河南省试点单位,安阳分公司根据集约化运维指导意见,围绕“三集中”总体目标,前期相继实施了总体方案编制、流程再造、职责梳理、支撑系统建设、组织及人力调整等准备工作,并于2016年7月1日启动了“三集中”试运营。
2.3七项重点基础工作
(1)标准化班组设置:
规范市分公司组织机构,确定维护界面并梳理相关工作流程,强化现场维护能力,提升专业化运维效率,在市分公司建设标准化班组,接收和执行省公司直派的各类生产工单。一共设立了29个标准化班组:各县建维中心分别设立2个班组,全区共10个;市区各中心设立19个班组。
装维班按照区域划分,在市区内共设置六个维护区域。
完全取消县公司的告警监控职能。
(2)资源清查:
资源核查工作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局房站址和设备是一个变动的过程,因此相关的资源信息要及时变更,保持系统派单成功正确,同时又能促使系统的同源关联,减少同一个机房产生多个设备的告警工单。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
措施1:保持基础信息准确。局站和机房位置信息齐全并保证唯一。基站机房、接入网机房和用户机房信息统一。
措施2:实时同步。录入的网元设备名称要与专业网管名称一致,根据网元增减及时更新,保持100%同步。
措施3:正确匹配。录入的网元设备确保正确匹配到机房ID,保持100%对应。
通过资源核查共计完成2996个机房、40653网元设备及专业网管的资源数据。
(3)治理告警:
制定故障工单的接收和处理考核制度,持续整治“三超”告警,开展传输、移网、接入网、动环、固网交换、宽带等专业的告警集中清理及告警压缩。
定期统计分析网管产生告警,通过加强基础维护管理,将告警量压缩到合理范围,从而减少系统派单量,减轻维护人员的接单回单的工作量。
(4)时钟同步:
完成时钟同步工作。组织安排各专业对现网设备开展时钟同步工作,规范新入网设备时钟同步配置要求。
(5)组织树配置:
在OSS2.0系统中电子运维的单位组织树进行梳理,对组织树内各单位人员信息进行准确配置,完善组织树内各单位人员信息,保证故障工单准确派发至维护人员。
(6)用户权限配置:
在OSS2.0系统中对各单位故障管理的流程权限进行配置,保证工单顺利的流转,实现工单的闭环。
(7)维护值班表配置:
组织各单位各专业对智能监控系统中的值班信息进行配置,保证故障工单能准确派发至当班维护人员。
2.4实现三集中
(1)实现集中监控
集中网管实施后,实现对7大专业网元设备的集中监控。除即将退网的、没有集中价值的、技术上无法实现集中化改造的设备外,各专业的网元设备均纳入集中网管;依托集中网管及监控系统,进行全网监控。
(2)实现集中维护:
集中维护主要是故障处理职责,提高故障处理的响应速度,实现统一指挥。安阳公司对“故障处理、数据配置、设备升级、网络割接”等15项维护职责进行了调整,按照省公司统一调度,负责本地设备的现场故障处理。
移动核心网:负责属地设备故障的现场处理
固定交换网:负责本地设备故障的现场处理
无线网:负责BSC/ RNC故障的现场处理;负责市区基站代维管理
传输网:负责本地传输设备和传输线路的故障处理
IP网:负责IP网本地设备的故障处理
接入网:负责本地接入网设备的故障处理
动力环境:负责属地动力设备和动环系统的故障处理
(3)实现集中管理:
实现网络工单直派到现场维护班组/人员,集中实施网络工单处理的指挥调度。对工单处理进行全过程监控考核;实现对各类工单的闭环管控。工单(含割接预约、故障工单、维护工单)直派到现场维护班/人员,取消市、县转派工单环节,提升派单的及时性、精准性。市(区/县)公司负责及时接单、现场处理、回单。
2.5集约 化试运行重点工作:
加强培训:对各专业人员进行沃运维工单系统、手机APP和智能监控系统的使用操作培训,以及接单、回单的注意事项,维护人员全面启用工单处理。
系统功能磨合:系统在开始试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诸如派单延时、短信提醒不稳定、系统反应比较慢、手机APP功能单一等问题,通过与省公司实时沟通和验证,系统功能逐步完善。
派单规则优化:各专业每天对工单进行汇总分析,通过与专业网管的对比分析,结合故障处理后的实际情况,与省公司各专业负责人对派单规则进行优化,使故障派单更合理,故障处理更快捷,压缩故障派单量,提高工作效率。
思想转变:由于原来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工单量比较大,维护人员每天需要很大的精力来分析和处理工单,增加了维护工作量。随着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维护人员从最初的抵触情绪已经欣然接受和认可。
2.6三集中成效:
安阳联通发扬工匠精神,不怕失败,勇于摸索,凭借丰富的网络运维经验,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摸索出了一条条经验,试点工作得到快速有序推进。维护工作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变化一:人力资源得到优化。运维集中化工作的落地,极大优化了运维人力资源配置,减配人员在市公司运维线内调整,补充到网络优化、现场维护、创新业务支撑等岗位,运维人力资源结构更趋合理。
变化二:管理更加规范。设立运维标准化班组,划分装维、网优、维护类网格,进一步优化了网络运维调度流程,实现了组织标准化、流程规范化、工单管控透明化,将工单直派生产一线,维护效率明显提升,网运指标持续向好。故障处理及时率由81%提高到96%,工单处理及时率由79%提高到98%,全专业日派单量由6900个减少到3800个,派单规则触发率由38%提高到100%,资源准确率由78%提高到99%。
变化三:创新客户服务模式。实现了工单透明化展示、故障预处理、掌上运维、工单自动调度、自动回访、统计分析、过程监控等功能,特别是在IPTV竣工管控、IPTV故障诊断、推行装维服务评价等方面的服务效益非常明显,实现了向用户透明展示宽带装移修全过程信息,快速在线解决用户故障,改善了用户体验。
变化四:客户感知进一步提高。以及集中化维护体系和一体化响应体系的持续完善,河南联通的网络质量和客户感知得到进一步提升,移网、宽带整体NPS值持续保持在河南省前列。
三、经验推广
经验一:与集团、省、市三级协同,形成合力。目标一致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安阳做为地市级单位加强与省公司的沟通和支撑,扎实做好OSS2.0上线的各项工作,及时向省公司反馈系统功能、派单规则、技术支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狠抓责任落实,展示了安阳联通分公司的管理水平,以保证决策事项的落地和试点任务的完成。
经验二:科学组织,高效沟通。由于系统工程头绪多、关系复杂,迫切需要科学有效地组织管理。对上,安阳成立了与省公司架构相衔接的推进机构,强化了日常工作的对接与协调,确保了省公司与市公司之间目标统一、步调一致,解决了IT与各专业之间、多系统之间的协同难题。对内,安阳分公司运行维护部牵头,网络维护中心、网络优化中心、集客响应中心、公众响应中心等均参与OSS2.0系统实施,保证系统实施覆盖整个运维线。
经验三:创新实施,创新应用。安阳联通基于省公司方案,结合本地系统、数据和管理现状,紧紧围绕核心要素,制定本地化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减少重复工作,充分发挥了现有资源的价值。
四、集约化运维远景广阔
篇5
【关键词】电力系统;综合数据网;运维管理
0 概述
电力综合数据网对电力系统高效运作有着不可预见的推动作用,正如电力是国民发展的能源基础行业,电力综合数据网管理也是架构信息化电力系统管理的基础平台。电力综合数据网虽然优点突出,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为推动电力系统高效、有序运行,探讨电力综合数据网运维管理成为电动系统设备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 电力综合数据网的特点
电力综合数据网由两个独立的数据网络构成――电力调度数据网和电力综合业务数据网。电力综合数据网络是为电力行业的信息化管理而服务的传输网络。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1 网络覆盖广
随着电力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企业应用各类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生产管理,而综合数据网作为信息化业务的基础平台,覆盖电力系统所有厂站、营业收费厅、办公楼等生产营业场所。
1.2 设备管理智能化
由于电力综合数据网的设备化管理,管理人员通过设备性能参数的变化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有故障发生时,系统设备能够及时给出预警信号,方便设备维护人员尽快做出相应的措施。
1.3 网络运维要求高
电力综合数据网对电力系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且优点突出,但由于其承载了不同安全等级的信息系统业务,网络安全性对于数据网的运行至关重要,需要采取措施加强网络安全性。此外,综合数据网全网规模庞大,涉及范围大且不易轻易更改,一旦内部人员的操作失误,某一个小范围的变动都有可能引起全网瘫痪。因此,电力综合数据网对网络安全机制、稳定性要求特别高。
2 影响综合数据网运维管理的因素
一个电力企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保证电力设备安全高效的运行。在规划管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手段,适当配置电力设备,提高设备利用效率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以上的现状分析,目前影响电力系统综合数据网运维管理开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2.1 技术管理手段不强
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综合数据网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网络设备数量不断增多,网络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各种不同类型的接入设备也越来越多,网络流量不断增大,网络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因素都导致综合数据网网络运维管理的难度和要求越来越高。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支持,仅靠有限的几个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管理工作非常繁重且困难。这严重影响电力数据网的既定效率。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运作效率,加强电力数据网管理设备配置是必须的。如流量监控设备、网络设备操作审计设备的安装。
2.2 管理人员技术落后
电力综合数据网设备运行维护内容主要包括定期检测、故障处理、日常巡视和设备验收四类工作。要培养出全面的管理人才所需周期长,从事电力综合数据网管理人员需要有较强的专业性及长时间的工作经验。管理人员由于掌握了电力系统中比较复杂、关键的技术,在工作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若人员变动频繁,不能保证管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的连续性。
2.3 数据信息分享平台欠缺
由于电力综合业务数据网承载了各类信息化业务,日常运维中,存在PC机、网络设备、安全防护系统、业务系统服务器等诸多维护界面,需要协调与配合的部门较多,网络维护部门应该将运行维护日常工作及任务流程化和自动化,与其他相关系统用户实现部分管理信息共享。如XX电力企业通过统一信息平台,实时最新综合数据网运行情况拓扑图,并提供自助网络测试等功能,进而为综合数据网运行维护提供透明化的整体网络运维管理。
3 综合数据网运维管理的发展前景
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也加强了网络信息化的建设力度。电力综合数据网主要依靠网络设备和网络架构的可靠性,其高效管理以及安全运行是网络系统和业务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目前,由于综合数据网网络系统的结构复杂、规模庞大且承载业务种类多,因此,建设综合管理平台将是综合数据网发展大势所趋的方向。
3.1 加强技术管理手段
加强技术管理手段对提高综合数据网的运维管理效率至关重要。如部署网络流量监控设备能及时观察网络性能的好坏,综合数据网网络流量的有效控制是确保网络稳定、高效运行的基础,尤其是对综合数据网的设备互联端口进行流量监控,能帮助判断网络故障及网络安全等状况。部署网络设备操作审计设备能加强网络设备管理的安全性,可以实现网络设备动态登陆口令,有效减少网络管理人员定期修改全网设备口令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加强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以对全网网络设备操作行为进行监控和回放,防止恶意修改,协助误操作和故障分析。通过加强各种技术手段,保证综合数据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一方面减少小故障引起连环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减少设备大范围的损坏和维修次数,同时也减少设备维护的费用。
3.2 加强综合数据网运维人员的素质培养
对电力综合数据网运维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具备熟练使用和维护系统的能力。由于电力通信系统装置的不断更新换代,数据网运维人员继续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通信系统工作的特殊性,运维人员工作一般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后续培训和学习深造。因此,电力系统相关机构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创造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给运维人员,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特别是有新型设备更换时,应组织一部分运维人员进行专项技术研讨和学习,保证相关人员充分掌握该设备的原理、功能、特点以及运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为设备稳定高效地运行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3.3 加强信息共享措施
建设数据信息分享平台,通过信息平台与网络管理系统建立链接,实时综合数据网运行情况拓扑图,各网络节点的用户可以随时登陆查看所在位置的网络运行情况。并在系统中向用户提供IP地址查询、MAC地址查询、网络稳定性测试、网速测试等功能,通过上述措施加强与综合数据网用户的互动,进而为综合数据网运行维护提供透明化的整体网络运维管理。
4 结论与展望
电力综合数据网为实现各类信息管理的高效化,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提供了网络平台,在变电站的运行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力综合业务数据网是电力企业必不可少的保障手段,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关键,该网络系统的完善度、先进性、安全性都直接关系着电力系统的运行。电力综合数据网运维管理并不单单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电力企业针对自身的特色,采用有效的方法、配置适当的电力设备等,及时掌握网络资源分享信息、业务流程、电力设备运用等实用信息,以及设备运行状态、业务部署、数据综合处理等电力设备状态情况,能够大大提升电力综合数据网的管理效率。只要我们正视电力综合数据网运维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拟定改进措施并实施,就能促进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并进一步提高供电服务满意度,适应社会对用电可靠性要求日益增高的形势。
【参考文献】
[1]卢江水.调度、变电与配电自动化系统关系的综述[J].北京电力技术,2009(02).
篇6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新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130-02
智能变电站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省内乃至全国在建设、已投运的智能化变电站不断增加,从事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人员也将逐年增加。但是,智能变电站的运维人员普遍缺乏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急需进行智能变电站相关的新技术、新技能培训。
本文结合智能变电站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对当前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并将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进行比较,总结出它们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得出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应加强培训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为今后开展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新技术培训以及相关培训打下基础。
一、智能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新型传感器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有了极大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应用,这也使变电站中应用系统日益众多。这些新技术、新应用对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是一种促进,也是一种挑战。因此,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智能变电站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1.一次设备智能化
采用常规一次设备+智能单元方式实现一次设备的智能化,通过智能终端完成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的跳合闸回路、位置信号采集回路等。通过一次设备的状态在线监测,变人工巡视与定期检修为自动检测状态检修,提高变电站的可靠性,减少维护的工作量,提高效率。主要包括:主变压器采用“主变本体+传感器+智能组件”方式实现智能化合并单元:合并单元采用直流供电,提高电子式互感器的可靠性;智能终端接受保护装置跳合闸命令、测控手合/手分命令及闸刀、接地闸刀GOOSE分合命令;输入开关位置、闸刀及地刀位置、开关本体信号;跳合闸自保持功能等;实现了一次设备的数字接口功能;一次设备状态实现在线监测等功能。
2.二次设备数字化
电子式互感器、采集器实现二次设备的数字化,将二次设备的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合并单元实现电子式互感器电流、电压量的采集,并通过光纤或SV网传输将二次信号变为基于网络传输的数字化信息。保护装置保护动作后通过保护装置内的GOOSE跳闸软压板出口,再通过GOOSE直跳口将光信号经光纤输至智能终端,智能终端的A、B、C相跳闸接点闭合后通过A、B、C相保护跳闸压板将电信号传至智能终端内的A、B、C相跳闸保持继电器并最终传至开关操作机构箱实现跳闸。监控后台遥控操作发出的断路器控制信号通过MMS网传至保护测控一体装置,以光信号通过GOOSE网传输至智能终端,再完成对断路器的分合控制。保护跳闸示意如图2所示。
全站所有信息交换均依托于GOOSE报文和MMS报文,GOOSE服务通过广播方式传送报文数据,实现IED装置之间互相通信及信息共享;保护测控装置不设置功能硬压板,通过在装置上设置软压板的方式以投退保护功能,为远程维护和无人值班提供了条件。
3.网络结构标准化
按照IEC61850及DL/T860中的系统结构,实现了信息建模与共享传输、通信网络的标准化和设备间的互操作性。全站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分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网络系统构成分为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分别设置GOOSE网和MMS网保护直接采样(或网采),直接跳断路器。
全景数据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了全站设备的监视、控制、告警及信息交互功能,完成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SCADA)、操作闭锁等相关功能。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站内直流、交流、逆变、UPS、通信等电源采用一体化监控,通过全站MMS网络统一上送到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了控制自动化、信息可视化、配置标准化。
4.高级应用功能
实现了一键式顺序控制、故障信息分析决策与智能告警、与上级调度的源端维护、网络报文记录分析、智能辅助系统等高级应用功能。
二、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的新技术培训
智能变电站中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设备之间连接介质由光缆替代了传统的电缆,电磁信号被转换成了数字信号,二次回路成为了“虚回路”。相对于传统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而言,其运行维护必然带来一些改变。对运维人员而言,智能变电站和常规变电站存在较大区别,他们面临着知识的更新与挑战。为了使运维人员能更好地适应电网快速发展和智能变电站快速的要求,需要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加强培训。
1.智能变电站的理论知识培训
智能变电站和常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存在差异,故需对运维人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1)IEC61850、DL/T860标准及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应用模型、设计方案、工程配置和实施的基本办法。
(2)智能变电站的网络系统结构、通讯机制、传输信号、对时方式、交换机接口对应表、GOOSE断链告警二维表、网络报文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3)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工作原理;合并单元传输规约、采集信息图及二维表;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的巡视要点;交换机、网络的的基本工作原理,巡视要点及异常处理方法;交换机故障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和危险点控制。
(4)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原理、告警信息含义、软压板功能、运行操作说明、故障处理原则、巡视要点;上级职能部门制订的继电保护运行规程及运行管理规范。
(5)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SCD文件、CID文件的解读,装置保护虚端子的配置情况及信息流,各继电保护的跳闸逻辑及各类遥测、遥信信号的上送机制,智能变电站内各IED之间的信息流向。
(6)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工作原理,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巡视要点、运行管理规范。
(7)监控后台常规操作、顺序控制操作、保护整定值的调取打印、保护动作事件报告的调取打印、保护定值区的切换等操作的方法,顺序控制操作的运行规定。
(8)各级部门关于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设备运行维护导则、巡视技术规范、交接验收规范的规章制度。
2.智能变电站的操作技能培训
智能化变电站中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安全问题的出现对运维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运维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智能化变电站的技术层面,还需要了解在智能化变电站工作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的安全措施,必须遵守的安全规则等;运维人员必须掌握在新技术下如何做好运行巡视、规范倒闸操作,还必须掌握对智能化设备异常的分析和应急处理,掌握如何做好检修设备的安全措施以及动态危险点的预防工作。因此,为了使运维人员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的变化,他们除了具备传统站的技术技能要求外,还必须进行相关操作技能培训。我中心有110kV智能变电站,可以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
(1)设备监视。智能化变电站监控系统在监视对象、内容、重点和手段上都有明显的区别,除了传统站一次设备告警以及保护动作信号外,必须监视保护装置的遥测信息、通道信息、软压板状态;交换机信息、GOOSE跳闸链路信息、保护MMS通信信息;户外柜的运行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变化信息;时钟同步、对时系统工况;光电流电压互感器的采样信息等。
(2)设备巡视。智能变电站现场设备巡视工作重点与传统变电站有了很大的区别,在智能站中全站运行信息均上送监控后台,异常或缺陷情况在监控后台实现实时报警,因此,监控后台巡视数据可以指导现场设备的巡查,例如:后台报智能终端温湿度越限,则现场必须重点检查箱体内散热、除湿是否正常工作。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不断推进,辅助巡视手段也会不断出现。
因此,根据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制订适用于智能站运行巡视指导书,研究辅助巡视系统的巡视策略,以及如何开展智能化变电站运行分析等都是运行需要解决的课题及现场培训的重点内容。
(3)倒闸操作。
1)智能化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的应用:由于智能化变电所中的一、二次设备具备遥控操作的技术条件,通过在监控后台预先设定操作顺序、操作对象、执行条件和执行成功校验,由后台自动实现一系列的批操作。程序化操作在给倒闸操作带来便利和高效的同时,也给程序化操作票系统的维护带来风险,典型操作票库维护工作难度加剧,一旦设置错误极易造成误操作。运维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程序化操作票系统的使用,也需要掌握程序化操作票系统的维护,同时必须能处理程序化操作票异常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2)保护压板操作方式的改变。传统变电站保护屏“硬压板”操作被后台监控系统界面上的“软压板”操作所取代。如何有效执行软压板的监护操作也是运维人员遇到的课题之一。同时必须解决一旦在软压板五防遥控,必须在装置上进行软压板操作时操作规范的问题。因此,软压板操作规范的培训也是智能变电站与传统站的区别之一。
(4)工作许可安全措施。智能变电站与传统站相比,工作许可安全措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二次回路的工作上,运维人员操作软压板将保护改信号,并未在物理上实现保护装置的二次隔离,保护的GOOSE光纤出口(相当于传统的二次回路)仍与运行系统相连。在检修保护上试验时,仍有误发出口报文的危险。
(5)二次设备异常处理。智能化变电站保护装置、智能终端等微机设备出现异常,调度或主管部门往往希望运维人员进行初期处理,例如:采用重启装置的方法尝试使设备恢复正常。同时,针对“大检修”改革的方向,运维人员也必须学会分析处理简单的缺陷异常等。
三、结论
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物理基础,将贯穿智能电网建设的整个过程。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引领技术发展,制定标准规范,从而占领世界电网技术制高点。建设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高级应用互动化特征的智能变电站已成为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智能化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深入研究智能变电站的特点,分析与常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差异,如架构体系、通讯标准、高级应用等,并对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面临的新知识、新技能的挑战进行了研究,为今后开展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的相关培训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海关;信息系统;运维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1-0215-02
经过多年的建设,海关已形成了办公网、办公管理网、业务运行网、对外接入网等功能齐全的复杂办公环境 ,在业务协同、办公管理、对外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福州海关运行在管理网上的项目大大小小近80余个,运行网上的项目有H2000及外挂系统,对外接入网上的项目30余个,网络延伸到整个关区,可以说离开了网络,海关的业务、办公将陷于瘫痪,这对信息部门的运维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海关的运维管理里中仍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1)信息系统的维护集中于总关的科技职能部门,采取集中式的维护,如技术处、数据分中心,根据具体的岗位职责分为相关的科室如网络、运行、信息安全等,各科室各司其职,职能的分割,有助于造就细分领域内的专业技术人才,但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协同管理故障的判断和排除,网络负责网络的监控,运行负责网络上系统、服务的节点设备的维护,信息安全负责设备的安全监控,近年来,海关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经过不断的升级改造、新技术的应用,从H883到H2000,从到ATM网,分布式应用到三层架构体系,技术的提升使得维护的复杂度也在提升,网络、系统、信息安全等故障原因往往交织在一起,使得问题的排查也变得复杂,故障的解决时间完全取决于某一部门运维人员的能力与经验,甚至出现故障了,问题要在几个部门间流转几遍,才能最终确定问题所在,再由相应的部门进行处理,大大降低了故障排除的效率。同时,对网络架构、系统、安全服务等某一方面的变更,常常对其他方面造成影响,往往是科室内部所作的一些小的变更,造成其它科室对故障的误判,这极大浪费了运维的资源。
对运维工作的定位不准,海关的技术工作依旧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等现象,很多领导仍然重视新项目的上马,对运维工作重视程度依旧不够。日常管理中重视对技术人员运维风险的管理,对信息系统自身的风险意识不够,同时运维的概念模糊,依旧存在建设与运维的边界划分不清晰,运维与升级改造的关系不明确等。
运维管理“摸着石头过河”依旧盛行,在运维工作中,普遍采用经验法则,“摸着石头过河”,日常工作中常处于“救火”状态,非常被动地处理各种故障;部门整体运维工作的水平取决于部门中少数专家的知识水平。造成人员无法正常交流,增加了组织的管理风险。
目前,各部门为加强运维管理投入了相应的管理系统,如网络管理、安全管理系统等,但网络管理和安全管理建设基本是割裂开来的:网络管理系统主要采用SNMP等协议监控设备和应用的可用性和健康状态,而安全管理则通过分析安全设备,主机和应用的事件信息,采用关联规则进行事件关联,进行审计和风险管理。事实上,要想保障业务的持续运营,必须统筹考虑业务的可用性与业务的安全性。
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必然是网络与安全密不可分,很多网络故障都是安全问题引发的,而大部分安全问题都是透过网络传播的,运维的重心由单纯解决设备问题,逐渐转向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实质上设备、系统的故障也导致了系统无法安全可靠的运行,可以说运维的重点实际上是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目的是使运行其上业务持续运营,为此笔者试提出如下思路,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建立以风险式管理为指导思想、流程规范、技术平台支撑的科学的运维管理体系。
调整组织架构,形成合理的运维管理机制,在组织机构不变的前提下,由各科室负责人及专家成立运维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整个运维管理体系的监督、指导,向上为处领导及海关科技应用领导小组的决策提供依据,向下对运维执行部门的工作提供指导和监督。具体包括:
1)变更管理,负责对系统的变更进行审核,由各部门成员分别评估改动对本部门的影响,进而评估变更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影响,并提出应对风险的办法,使得信息系统上任何一项的改动,都能及时通知到每个部门,并有应急措施进行处置。
2)风险管理,定期收集系统运行情况报告,不仅关注日常监控中发现的显性问题,如:网络的性能、服务器、数据库的资源利用情况等直接引起故障的因素,同时关注对日志、安全审计等方面的关联性分析,发现其中的隐性问题,通过例会的形式对报告期内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识别系统存在的风险,运用风险分析工具,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高低和风险影响的重要程度,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以制定控制风险的策略、处置风险的手段,最终形成系统改进方案、预防措施或各类风险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以将故障发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低限度。3)风险应对,当故障发生时,应监控风险应对措施的执行效果,及时捕捉新的风险和变化的风险,调险应对措施,确保风险得以控制,并在风险解决后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引入流程管理、重视组织的知识管理,实现协同、高效、规范的运维管理,近年来,海关为构建准军事化纪律部队,提高了各部门对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我关科技部门也在规范化管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如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涵盖了组织结构与职责、人员岗位与职责、运维管理工作规划与执行、预算保障、绩效评价等方面,但在流程管理方面尚存在欠缺,在日常工作中,最经常处理的事件就是排查问题、系统变更,最大的问题是为图方便而忽视了事件的处理记录、资产相关的配置信息的建档、系统变更的管理,使得过程的风险不可控制,目前仅针对突发事件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流程,根据我关运维工作量及人员的实际情况,部分引入ITIL管理理念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纳入到流程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注重知识管理,我关科技部门在参与署级项目、主导关级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也培养了一批专家型的人才,并成为了总署专家组的成员,但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并未转化为组织的知识,使得组织的知识水平未能同步提高,这无疑增加了组织的风险,也限制了人员的正常交流,因此,必须注重组织的知识管理,将知识转化为组织的资产,具体做法可以采取:
1)把知识积累起来,构建知识库,发动每个部门的员工,将纷杂的知识内容、日常的工作经验、事件处理案例等等导入知识库,并重在日常的积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2)把知识管理起来,将知识分享给部门内的员工,并构建知识库的权限管理体系,保证信息资料的安全、质量和严肃性,避免随意修改。
3)把知识应用起来,让知识查询更加简单,充分利用知识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依据知识库构建各部门各岗位的学习培训计划,随时自我充电 ,真正创建“学习型组织”。
建设统一的技术支撑平台,建立科学的运维管理体系,很关键的一环就是信息部门必须对其信息技术设备和服务进行全面的、整体的网络运行监控和安全管理。这其中,既涉及到网络管理,也有安全管理。技术支撑层,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建立高效、协同的运维管理平台,将网络监控与安全监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重能够及时定位故障。技术支撑体系应包括3个层次:展示层、运维管理层、集中监控层。
1)展示层。提供面向运维执行层面和运维管理决策层面的展示视角,在运维管理界面上实现集中运维的统一管理功能和信息展示与交互功能。
篇8
关键词:基层央行;数据集中;科技服务支撑
近年来央行金融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人民银行系统已逐步建立了安全、快捷、规范和高效的电子化服务体系,数据集中的进程日益加快,核算主体上移,基本实现了业务处理电子化、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数据可靠性与唯一性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为央行切实履行宏观调控职能提供数据科技支撑。但如此巨大的技术架构体系的变革,从上至下导致央行的网络、信息系统、IT 运营环境不断改变,必然要求基层央行科技部门做好充分支撑准备,最大限度的发挥数据集中优势。因此,如何适应数据集中后基层科技工作的新形势,做好科技服务支撑,更好的配合总分行的各项工作,已成为基层央行科技部门面临的首要挑战。
一、数据集中后基层央行科技工作所处的新形势
(一)软件开发任务减少
数据集中前,系统软件的开发在基层科技部门工作中占有相当比重。随着系统模式的改变和数据资源的集中,大型业务系统基本上都采用B/S模式,由总行统一组织公司进行开发调试,基层科技部门只是负责推广与日常运维,自己的开发任务主要集中在业务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任务的种类和规模都大幅减少。
(二)网络运行稳健成为重中之重
数据集中后各个重要系统的服务器集中到了总、分行或省会中支,可实现对系统业务的统一管理,网络成为所有业务系统运行的平台基础,需要24 小时不间断运行,对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使用效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国库信息处理系统、货币金银管理系统、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业务必须登录总行服务器才能进行业务处理, 实时性要求很高,网络设备的任一环节出现故障, 或者网络通讯速率达不到预定的要求, 都有可能使当天的业务无法开展, 进而影响到全国业务的正常日终处理,因此基层科技部门的日常工作侧重点逐步转移到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方面,网络运行稳健成为基层科技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风险防范水平要求提高
首先要防范网络风险。上面已经提到,在数据集中后,各大业务系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大幅度增加,网络是否稳定、可靠、安全直接影响到全国业务的正常处理。其次要防范操作风险。经过多年的电子信息化发展,央行几乎各项工作都要通过计算机展开,业务开始逐渐实现无纸化、集中化、网络化的管理。但是,业务人员对风险防范认识不到位,依旧认为这是科技人员的事情,对计算机操作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许多错误的操作方式,往往是造成系统运行风险的元凶。
二、数据集中后基层央行科技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一)技术防范手段有待完善
在内联网安全防护上,依旧使用早期的防病毒、非法外联监控、内联网入侵检测等系统。这些系统虽然在防护内联网安全运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计算机病毒泛滥成灾,这些系统的升级速度远远低于病毒的更新速度,导致内联网络时常受到攻击。同时,个别系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与计算机某些资源存在冲突,导致系统崩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业务部门与科技部门缺乏有效沟通
由于数据集中、核算主体上移之后,业务系统直接由总行组织开发,并由相关业务部门自上往下层层推广,不经过本级科技部门进行安装使用,上级行对口部门下发业务系统使用指南时不抄送科技部门,业务系统相关业务培训时也不要求科技部门人员参加,导致基层科技人员对系统整体构架、细节设计一无所知。业务部门对技术问题的似是而非,向科技人员说明问题时的片面、模糊,使得遇到系统故障时,科技人员不能准确把握问题症结,只能凭借经验进行维护,处理效率大为降低。
(三)网络管理压力大,专职人员紧缺
在数据大集中的趋势下,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网络。但是目前地市中支一般仅一名网络管理员,超负荷工作,而且现在地市中支为了安全和资源规划方便,实行IP-MAC端口绑定,这份工作专业性较强,一旦该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员调离时,新接任的网络管理员在短时间内很难胜任,造成巨大的缺口风险。而县支行则完全没有专职科技人员,大多为兼职,缺乏专业知识与经验,难以适应网络管理需要。
(四)科技人员自身定位有偏差
随着系统模式的改变和数据资源的集中,越来越多的业务系统逐渐采用B/S 模式,基层央行系统维护工作的技术含量日益减少,工作重点转向机房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客户端操作系统维护等基础维护工作,使得科技人员容易将自己错误的定位为一个技术方面的后勤人员,工作成就感远没有做项目那么强烈,因而逐渐失去钻研科技业务的兴趣和动力,忽略对相关金融业务知识的学习,导致在工作中技术水平难以提升。
三、强化基层央行科技服务支撑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安全系统巡检机制,及时发现安全风险
首先变以前的“被动救火”为现在的“主动预防”,定期巡检网络、机房等关键点,查看各类操作日志,以便从总体到局部对系统状况有个准确把握,及时消除隐患于萌芽之中。其次加强防病毒系统、入侵检测系统、非法外联监测系统的运行管理, 重视对系统运行情况的分析, 制订有效防范措施,未雨绸缪,确保消除隐患于萌芽中。最后要与县支行保持紧密联系,密切关注县支行网络设备状况,在县支行网络出现问题,而支行科技人员无法及时解决的情况下,实现快速解决,保证重要业务不受影响。
(二)制定相应规范,提升运维规范化水平
在目前的科技管理制度中,涉及运维管理工作的很少。随着数据的集中,基层央行科技部门的工作重心更为倾向于运维工作,因此,在平日的运维操作中,深入研究业务系统,对运行的软硬件平台及其他相关要求规范化,制定统一的、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标准与运维规程,规范日常操作,增强可操作性,这样才能减少运维操作的随意性,保证运维质量的提升。
(三)坚持“”,保证特色发展
虽然数据集中后,大部分业务系统由总行组织开发,然后垂直推广使用,已能满足大体需求,但是各地经济金融情况存在差异,因此需求也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维护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积极调研本地业务部门的切实需求,组织本地基层科技力量,配合业务部门,进行特色需求开发,保证基层央行工作更为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四) 以演促练,提升实战能力
实践证明,加强应急演练是将突发性事故损害降到最低的有效手段,总行每年都组织各地进行应急演练。作为基层科技部门,要重视应急演练,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演练时机,设置多个演练场景,多部门同时参与,能够锻炼科技部门人员分配和组织协调能力,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演促练,不断提高实战能力。
(五)加强业务培训,准确定位自身 一是开展专项培训,针对性的开展新形势下基层科技人员接触最多的技术方面的培训,如网络、数据库等,及时组织有关专家、研发人员为科技人员讲授数据集中后的大型业务系统的整体构架、细节设计等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二是建立联动机制,通过科技人员进驻业务科室短期学习日常业务操作,熟悉业务流程,与业务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实现有效的多部门联动,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三是设立知识库系统,涵盖在日常运维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及解决方法,业务人员可以在不同的权限下进入该系统,寻求解决方案。如果未能找到答案,可以向科技部门提交运维申请,在问题解决之后,科技人员将解决方案在该系统中,以便日后相同问题业务人员可以自行解决,从而有效节省人力资本。四是提高金融科技服务的同时,找准定位,要认识到金融科技管理也是基层科技部门重要职能,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的管理与指导。
参考文献:
[1]陈富才,《提升基层人民银行科技工作水平的思考》,《金融电子化》,2007年12月
[2]刘岩,《增强基层央行科技运维能力》,《金融电子化》,2009年11月
篇9
尊敬的领导:
2018年,xx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稳中提质、改革创新”总要求,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控、风险防控等工作重点,从信息化管控、系统建设、应用推广、运行维护等方面开展信息化工作,较好的发挥了信息系统在生产监控、过程管理和辅助决策方面的作用。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 信息化管控
一、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公司共制定有《xx信息化管理办法》、《xx网络安全管理制度》、《xx计算机管理办法》、《xx软件正版化管理办法》、《xx办公自动化系统使用管理办法》、《xx应用系统数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划、项目、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运行维护的信息化管理制度18项,较好的指导和规范了公司信息化建设。
2018年重新修订完善了硬件资产管理办法、应用系统运维管理办法、信息化管理办法、微信、QQ群组管理办法、报废计算机和计算机耗材废旧污染物品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等6项信息化管理制度。
二、信息化资本支出计划情况
(一)2018年信息化资本支出计划完成情况。
按《xx关于下达2018年度资本支出计划(信息化专项)的通知》要求,严格监控审核各类信息化资本支出项目的执行情况,督导各单位资本支出计划按进度完成。2018年各类信息化计划资本支出费用为537.2万元,截至10月底,完成了346.43万元,预计11-12月份完成122.13万元,全年总计完成468.56万元,计划完成率为87.22%。
1、审核类项目
xx审核类项目共计8项,分别为工艺动画展示软件、SaaS门户网站防护软件、龙软地测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生化检验血库管理软件、预防保健数字化门诊系统、远程控制软件、综合管理系统(二期)。
(1)综合管理系统(二期),合同额120万,2018年计划完成80万元,按合同约定,已完成第一阶段付款36万元,按照开发进度及合同约定,12月份将完成第二阶段付款36万元,完成了预算目标。
(2)山不拉煤矿龙软地测空间信息管理系统,预算金额为30万元,实际支出30万元,完成了预算目标。
(3)职工医院病案管理系统预算金额为15万元,计划12底前购置完成。
(4)职工医院生化检验血库管理软件预算金额4万元,实际支出4万元,完成了软件的购置。
(5)职工医院预防保健数字化门诊系统软件预算金额为8万元,实际支出为7.51万元,完成了系统软件的购置。
(6)特凿公司工艺动画展示软件预算金额为15万元,实际支出15万元,完成了软件的购置。
(7)特凿公司SaaS门户网站防护软件预算金额为8万元,计划12月底前购置完成。
(8)培训中心远程控制软件预算金额为2万元,计划12月底前购置完成。
2、备案类项目
备案类重点项目有3项,分别为笔记本电脑购置38台,24.58万元,台式机购置116台,74.89万元,打印机购置71台,23.43万元,合计占备案总预算的62.48%。
3、费用类项目
重点费用类项目有1项,为线路租赁费用,公司共有广域网专线9条,互联网线路13条,年租赁费用为87.64万元。
(二)2019年信息化资本支出计划情况。
1、基本情况。2019年各类信息化资本支出费用预计为1261.9419万元,其中审核类费用预计773.15万元,备案类费用预计320.78万元,费用类预计168.0119万元。
审核类中,BIM分中心建设项目318.55万元,BIM分中心配套机房及网络改造项目139.6万元,山不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项目186万元(说明:地方政府要求在2018年底完成,专项请示在2018年增列计划,由于时间太紧,只能将计划在2019年列支)。
第二部分 信息系统建设应用
三、综合管理系统(二期)建设应用
(一) 建设目标:流程固化、数据共享、全程追溯。
(二) 建设原则:围绕资金、业务主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三) 保障措施:
1、成立了综合管理系统应用推进领导小组,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抓。明晰系统应用推进中的职责、责任到人。
2、定期不定期的召开项目协调例会,及时协调解决系统开发、应用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3、全员培训。已开展用户培训12场次,培训用户2200余人次,涵盖公司领导、部门负责人、关键用户和业务人员。
4、日常指导。通过电话、QQ群、远程桌面、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解答系统使用中的各类问题,平均日处理各类解答300余人次。
5、督导考核。从组织机构、用户培训、系统操作、数据质量四方面对各单位、各项目部已上线业务开展督导考核。通过督导考核来看,数据质量基本可靠。
(四)开发进度:
自7月份正式开发以来,完成了物资、技术质量、科技、安全、党建、市场开发、法律事务和监察审计业务的开发上线,完成了财务、人力、经营、机电业务部分功能(资金、税务、人事、薪酬、结算、分包、租赁等)的开发上线,完成了整体开发计划的80%。
(五)应用效果
1、用户可通过手机APP,企业微信处理系统业务。
2、用户日平均登录2000余人次,7日上线率为54.7%(系统注册用户数2558人)。
3、打通了从业务到财务的各个环节,财务核算与业务过程互相约束、互相校验,实现了业务过程可控、资金流向可控。
4、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流程平均审批效率29小时,较之前的以周计算或以月计算,工作效率成倍提高。管理模式逐渐从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控制,建筑行业的粗放型管理得到明显改观。
四、云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应用
云视频会议系统采用SaaS模式建设,省却了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系统运维等方面的工作。
系统可以通过PC、手机、硬件终端召开会议。系统有三个会议室,一个100账号和两个25账号,一个账号在一台设备中使用,一台设备可以在实体会议室供多人参会。
系统上线以来,平均月召开云视频会议10余次,平均参会人数200余人/次,年节省差旅费、油费、会议费约120万元(按每项目部每次节省1000元计算,10x12x1000x10=1200000)。
系统的成功应用,不但提高了会议效率,降低了费用,还减少了路途中的安全风险。
五、BIM技术应用情况
在建设集团、集团公司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xx有条不紊的开展了BIM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工作。完成了与建设集团BIM云平台对接和公司BIM平台建设;完成了各专业族库的建立、施工工艺视频的制作及BIM5D平台学习与试用。截至目前,公司BIM平台已经具备了质量、安全和进度管理、匹配成本信息和施工进度模拟等功能,能够实现数据和信息的有效共享。
六、安全监控监测系统
按照国家煤矿安监局及内蒙古煤矿安监局相关文件要求,配合山不拉煤矿完成了瓦斯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方案制定、预算编制和前期筹备工作,协调完成了专项费用计划增列的申报工作。
按照集团公司要求,配合山不拉煤矿完成了工业视频监控高清改造方案的调研、方案制定、预算编制工作。
完成了小回沟项目部瓦斯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后的数据联网上传工作。
七、推进各应用系统的使用
(一)年度考核系统应用。开展考核系统的配置、值守等工作,协助人力资源部完成年度考核工作。
(二)OA系统应用。继续优化涉及办公、财务、经营、人力、机电等各方面各类电子签章审批工作流,指导各单位梳理建立使用OA签章审批工作流。截至目前,优化、修改工作流程50个,制作电子签章100余人次。
(三)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截至目前,公司召开视频会议121次,参会人数12000多人次;召开云视频会议100余次,参会人数20000余人次。保障了会议精神实时、全面、有效的传达,节约了大量交通、住宿、会议等费用。
(四)安全培训系统的应用。协助公司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和项目部安管人员的取证培训、岗位复训,使用系统进行培训、考核10场次,参培人员800余人次。
(五)推进集团公司ERP等系统的应用。定期跟踪各部门对集团财务、采购、库存、人力资源、合同管理、安全管理等系统的应用情况。定期收集相关部门对系统的使用意见和建议,督促系统实施进度和培训。
第三部分 基础设施建设应用
八、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情况
公司数据中心机房建于2009年,安装有门禁、供电、UPS、制冷、新风、消防、监测等机房系统,其中UPS按照供电8小时设计,现由于电池组老化,仅能满足供电2小时。机房内有服务器14台,分别承载OA、综合项目管理、档案管理、安管培训模拟、视频会议、用友财务等使用中的应用系统;有存储设备1台,承担综合项目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任务;有核心交换机、IDS、防火墙、路由器、网络行为管理、VPN等网络设备14台,分别承载公司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数据传输和网络安全任务。
九、广域网建设情况
公司广域网连接的单位有10处、31处、49处、特凿处、南阳坡分公司、内蒙古分公司、山不拉煤矿和两级集团公司。到南阳坡分公司和内蒙古分公司广域网带宽为2Mbps,到集团公司的广域网带宽为8Mbps,其余为4Mbps。广域网主要承载视频会议系统、ERP系统等需要专线连接的应用系统。
十、局域网建设情况
局域网采用星型拓扑,接入交换机到电脑终端为百兆带宽,接入交换机汇聚到核心交换机为千兆带宽。
公司局域网包括公司办公楼、培训中心和物业管理公司丛台基地,共有电脑终端200余台。电脑按楼层、部门划分为10个VLAN,起到疏导流量、隔离广播风暴和防止病毒大范围扩散的作用。
根据具体实际,对各单位机房和局域网的建设提出了最基本的标准,并指导各单位信息专业人员逐步完善。
十一、互联网建设
公司机关及各单位均有互联网接入线路。公司机关接入带宽为中国电信的50Mbps互联网专线,31处、49处、特凿公司和山不拉矿今年均变更为100Mbps,其他各单位互联网接入带宽为50Mbps。
十二、BIM分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配合建设集团完成了BIM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的制定工作和xxBIM分中心建设方案的制定工作,围绕BIM分中心建设方案,结合公司机房及网络现状,制定了BIM分中心机房、网络配套设施改造方案。
第四部分 信息化运维
开展桌面运维,定期对用户计算机安装的软件进行维护,监督正版软件的使用。定期维护计算机硬件,保障计算机正常工作。
开展网络运维,定期检查网络设备的配置、日志,保障设备运行正常。定期对网络线路巡检,及时排除断网隐患。不定期开展用户网络排错培训,提高用户常见网络故障的自我解决能力。
开展应用系统运维,督促或组织制定应用系统管理办法,从系统用户、系统运行、系统安全等方面加强日常检查,保障各系统安全运行。
开展机房运维,严格执行每日巡检制度,明确了机房温度、湿度、供电等环境要素标准。加强运维人员操作系统、服务器组成等软硬件知识学习,每日必须登录服务器分析运行日志,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五部分 信息安全
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管控主要从安全制度、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评测等方面进行,力保信息的可信性、可用性和完整性。
安全制度方面。公司成立有保密与网络安全委员会,领导公司的网络安全工作。下发了《党委网络安全责任制实施细则》、《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岗位职责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了安全职责、任务、措施等内容,经常性的在用户中宣传网络安全的重用性、必要性,指导用户使用常用网络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方面。遵照ISO七层网络模型,针对每层容易暴露的安全问题,采取有针对的防护措施。在网络边界部署了防火墙、入侵检测、上网行为管理等安全设备。在服务器区部署了防火墙,并在服务器中安装了杀毒软件和终端防护软件。在用户端按楼层划分了VLAN、IP地址和MAC地址进行了登记并绑定,用户计算机也安装了杀毒软件、软件防火墙。
安全教育方面。通过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安全事件案例等多种形式开展信息安全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要求用户口令长度不小于8位,且必须由大写、小写字母与数字共同组成,并定期提醒用户更换密码,必要时强制更改密码。要求用户不得将账号密码转借他人。
安全评测方面。定期开展应用系统和基础网络自评,加强了计算机终端、局域网络、服务器主机、服务器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等安全制度、安全策略和安全行为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水平。定期委托专业公司开展安全评测,按照评测整改报告及时完成整改。对新开发的应用系统,需通过安全测评后才允许验收。
第六部分 对外网站
制定了《xx门户网站管理办法》,明确了网站管理的权利、责任。
要求各单位对外网站需完成备案工作、安装政府网站防护软件、在国家重大活动期间强化安全监控,必要时关闭网站。
公司网站采用PaaS模式建设,采用的阿里云平台的专有云,并采购了安骑士云盾、WAF防火墙和态势感知安全服务,还安装了公安部网防G01 V3.0防护软件。专有云提供安全风险短信预警功能,能动态提醒操作系统、网站系统、恶意攻击等安全风险事件。
第七部分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专业人才短缺。软件、网络、安全和数据库等方面相关专业人才短缺,制约了应用系统自主运维和开发。
二、系统集成难度大。系统种类多、功能重合多,系统间数据集成共享难度大,造成了业务和数据的割裂,形成了实际上的信息孤岛,有违信息化建设的初衷。建议能有系统建设和系统集成的顶层设计,形成标准规范。
第八部分 2019年重点工作
篇10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化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9-0000-01
E-Government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Issues
Geng Jun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Information Center,Beijing100835,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domestic access to some areas a lot of e-government development.However,there are still many areas of national e-government development is uneven,and many aspects of base is very weak,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e-government some problems and proposed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on how to resolve these issues Some discussion.
Keywords:E-government;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Strategy
伴随国内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政府部门的透明度和行政效率越来越高。一方面,普通公众对政府执政的公开度、人性化、透明度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当今的许多企业对政府提供的投资环境、服务力度、政策支持等各种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来自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保护、民众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压力,均对政府的执政效率和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根据当前国内的电子政务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了电子政务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对处于发展的电子政务产生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电子政务中信息化管理的不足
(一)信息资源不完整
电子政务的基础和核心是信息资源。尽管从网站规模及信息总量来分析,当前很多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较为成熟,然而信息资源依然成为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信息资料变动性大、信息量大等众多因素,知识数据采集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二)政务人才不足
尽管近几年来政府、企事业单位招聘了很多年轻的大学生,缓解了人员队伍老龄化问题,然而年轻人才所占的比例仍然不高。其次,在一些农村边郊,的教育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信息化的发展一定要以受过充分教育的员工为基础。
(三)农村信息化薄弱
随着各地电子政务快速发展,农村信息化也获得了迅猛的进步,一个通过广播电视、电话、Internet等信息技术为承载的农村信息化架构体系,正在逐渐形成。然而和城市信息化对比发现,农村信息化仍然比较落后,特别表现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山区上,以及表现在科技、森林防火预警、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
(四)系统的安全问题
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许多的信息系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使用用户的数量快速增加,系统及网络的安全问题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这就会增加系统运维工作的压力,对信息管理安全和网络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需求。
二、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化管理人才开发
实施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建设,本质上要将政务工作和信息技术进行结合,并且要求一定要熟练应用信息技术。为了推动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管理及建设工作,就必须要综合提高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管理能力、专业业务能力,加强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有制度、有计划地培养出复合型的懂得政府工作流程和业务技术人才。所以,定时定期地开办培训班就显的非常有必要,把培训电子政务信息化管理人才作为常规化培训的一项内容,常抓不懈。
(二)加快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必须要发挥政府主导地位。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应加大投入力度,并且合理发挥民间力量,尤其是协会组织、合作社的促进作用,积极调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中介组织等的积极性。利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等措施,推动广大农民的农业信息需求,在根本上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
(三)加强保障制度和管理措施力度
1.指定相关规范及规定。实施电子政务发展推进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建管并举”的主要原则,立足于长远的发展,利用规划、规定、规范、办法的制定,形成一条长期有效的推进及管理机制,积极推动电子政务的应用和建设向着良好的方向健康发展。
2.建立安全运维队伍。依据电子政务系统的具体应用来分析,安全运维队伍开展了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体系规划设计工作。在现有各种信息系统的分析基础上,借鉴国际成熟的有关标准,提供先进可行、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的安全体系方案,正确地指导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确保电子政务系统快速地发展。
3.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借鉴当前国际一些主流的标准,实施电子政务系统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分析并制定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策划设计运维人员职责分工和组织结构,实施必要的考核体系建设,真正做到安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保证运维工作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
4.网络及系统安全维护。依据电子政务外网系统的具体运行实际,拟制具有持续可操作性的安全维护计划,有效开展实施,以保证网络和各种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转。主要的内容包括有:服务器漏洞扫描,网络设备防护,服务器的安全加固,系统病毒检测及响应服务,系统日志安全审计等。
5.安全事件应急服务。安全运维团队需要可以对政务外网系统的各种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响应,例如数据意外丢失、大规模病毒爆发、黑客入侵等事件的处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工作,解决各种问题,同时主动地采用恢复控制和预防措施进行结合的形式,构建合理的安全应急体系,从而增强各种安全事件应急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当前电子政务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化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并就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提出了一些对策。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发展是必然的结果,当前电子政务主抓项目仍然是信息化的管理,当信息化管理工作抓好了之后,就可以将电子政务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构建一些被公众普遍关心的应用项目,例如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寿志勤,杨善林,马溪骏.华东地区政府科技系统电子政务调查与发展模式[R].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2008
[2]李海丽,胡海波.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所面临的实践问题[J].电子政务,2009,11
[3]于新恒.推进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几点思考[J].政治学研究,2007,1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