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监察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动保障监察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劳动监察 法律发规 劳动保障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1基层劳动监察工作平台应用的现状
我国基层劳动监察工作非常繁重,目前的监察工作平台难以负荷。以2014年统计的数据为例,各级劳动保障机构主动监察用人单位198万户次,计涉计劳动者97811万人次;书面审查用人单位2335万户,计涉及劳动者1亿人次。该年共计检查出劳动违法案件40.6万件,为劳动追追讨工资345.5亿元。以上的数字均说明我国劳动保障机构工作极其繁重,现有的平台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部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均不配合劳动监察部门的工作。以施工单位为例,部分施工单位不愿意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一定要签劳动合同,则拒绝劳动者进入单位;部分用人单位应用种种方法拒绝为劳动者购买保险,避免承担各类法律责任;部分劳动者认为劳动合同对自己是一种约束,他们不愿意与单位签订法律合同。
虽然我国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监察保障条例》,可是在实际的运作中,监察部门缺少强制性的权力。比如监察部门缺乏查封企业货物的权力、没有冻结企业银行帐户的权力、没有没收企业违法所得的权力。在实际的运作中,企业握有绝对的主动权,只要企业拒不认罚、转移财产、拖延时日,他们基本上都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2基层劳动监察工作平台应用的问题
2.1劳动者缺乏法制观念的问题
我国的部分劳动者欠缺法制观念,依然以上述的施工单位为例,曾有一例劳动监察纠纷问题如下:企业与劳动者希望签订就业合同,希望劳动者依照合同上的规定完成分配的任务。劳动者认为“干活给钱”是天经地义的问题,签订劳动合同是一种约束,由于施工单位正处于施工高峰期,欠缺劳动力,因此冒险雇佣了劳动者。劳动者未按规定完成工程任务,带来工程质量问题,施工单位为此赔付了一笔较大的工程款项。在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拒不付款,劳动者申请监察部门裁决这一事件。因为劳动者没有按法律规定签订施工合同,所以监察单位难以介入该事件,该事件引起较多的后续波折。
2.2劳动法规执行力不强的问题
从总体上说,我国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为供过于求的关系,在两者的关系中,用人单位占主动的地位。用人单位为了节省运营的成本,拒绝为劳动者提供法律保障。比如部分用人单位要求毂动者交付押金和身份证、恶意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它们将运营的风险转嫁给劳动者身上。由于劳动者没有主动权,他们的合法权益被侵犯时,通常只好选择忍气吞声。
2.3监察机构现代化不足的问题
我国部分地区的监察机构经费紧张、设施不全,由于缺少现代化的设施,基层劳动监察工作的效率低下。
3基层劳动监察工作平台应用的对策
3.1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劳动监察工作平台
如果能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基层劳动监察部门的工作效率能全面提高。比如劳动监察部门可开设相关的网站,接受网上的投诉、建议、举报等,部分劳动监察问题可在线解决,节省工作的时间;劳动监察部门可应用信息技术与其它部门建立起劳动监察联动机制,如果劳动监察部门遇到问题可让其它部门的工作人员即时解决;劳动监察部门可用智能化数据库技术编撰、管理、存储档案,应用该类技术能节省档案使用和管理的时间。
3.2作好法制教育宣传,优化劳动监察工作平台
基层劳动监察部门要做好法制教育宣传工作。首先,基层劳动监察部门要做好对企业的宣传,让企业了解到国家的法律法规正在完善、执法力度正在增强,企业不可抱侥幸心理;其次要加强对社会的宣传,让社会的每一劳动者都了解到,法律权益被侵犯不仅仅是涉仅到哪一个劳动者的事情,这是一个社会现象。只有每一个劳动都都重视维护他人的法律权益,自己的法律权益才能得到维护;最后要做好对劳动者的宣传,劳动监察部门要让劳动者了解到,只有配合劳动监察部门的工作,才能有好的工作环境。
3.3赋予劳动监察权限,强化劳动监察工作平台
如果劳动监察部门没有足够的权限,就不能打击企业违法用人的现象,为了强化劳动监察工作平台的作用,相关部门要赋予基层劳动监察部门的权限。比如申请冻结企业资金的权限、没收违法所得物品的权限、查封违法企业单位的权限等。
3.4加强劳动执法力度,严肃劳动监察工作平台
相关部门要出台以下的法律法规,以便加强劳动保障的力度。首先,要健全劳动合同法相关的配套法法规,法规需具有规范性、可操作性;其次,要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力义务,明确劳动者的定额标准、帮助企业制订劳动者晋升与淘汰的机制;给特殊的单位制订保险优惠政策,降低加入保险的门坎。相关部门除了要完善法律法规以外,还必须依法严罚违规行为,令企业了解违反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4总结
相关的部门要重视做好基层劳动监察工作的意义,加大资金的投入,使基层劳动监察部门平台的工作效率能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臻荣.劳动监察制度纠纷解决功能评析[J].生产力研究,2012(02).
篇2
摘要:本文在概述劳动监察报障年检的基础上,对劳动保障年检的困境进行了分析,种种困境表明我们应对现行年检方式进行优化,探索一种更高效更合理的年检方式。针对这些困境,提出劳动监察年检优化的办法,试图探索出一条更加合理与完善的劳动保障监察之路。
关键词 :现实困境 年检方式优化
一、企业劳动监察保障年检概述
劳动监察制度是指国家劳动行政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对用人单位进行检查监督,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劳动执法制度。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则是通过劳动监察保障年检这一方式来实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劳资关系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优化劳动监察年检的方式对于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劳动监察保障制度产生于建国之初,其标志是1950年政务院的《关于各省人民政府劳动局与当地国营工作关系的决定》。经过其不断地发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于2004年10月26日国务院第60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4年12月1日 起实施。劳动监察保障年检的主要内容涉及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用工备案、各类社会保险登记、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以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等情况。我国的劳动保障监察体制日趋完善,而我国劳动监察保障的年检却并不如人意,劳动保障监察年检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需解决。
二、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
1.年检制度的法律缺陷
监察部门基层人员无法律权力。在劳动监察部门进行年检时,部分企业不配合甚至产生过激行为,对于这些问题,劳动监察局基层人员只有向上级反映等权利,上级并没有赋予他们下行政整改通知单和行政处罚的权利。因此,劳动监察年检对企业没有威慑力。
2.年检工作的固有缺陷
年检工作重形式审查,轻实质审查。年检期间由于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年检的审查客观上只能停留在对公司提交的材料形式是否完备的审查上,材料是否真实基本上都是按照公司自行填写的信息为准,没有足够人力和过多精力对材料的真实性作审查。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出现启动实质审查的情形。
3.年检工作的认知缺陷
(1)企业的消极配合。我国《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中明确用工单位应当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接受并配合劳动保障监察。但在实际工作中,用工单位错误地认为这些法律法规只是单纯的维护劳动者的权利。用人单位年检意识的淡薄和对劳动监察部门的不信任,导致了其在年检工作的不配合也加大年检的难度。
(2)企业管理落后,素质参差不齐。用人单位的数量多但规模大小不等,小企业由于管理落后,在企业中未设置人力资源部门,也无人负责年检工作。大型企业负责人的素质参差不齐,存在无法理解年检的困难。
(3)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缺乏力度。由于相关部门配合缺乏力度,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监察工作形成孤岛效应。用工单位每年都会接受相关部门不同种类的检查,比如工商年检,实践中二者实施效果却大不相同,工商年检具有吊销营业执照等严厉行政处罚措施,而劳动保障监察的违法成本低廉,监察年检工作收效甚微。劳动保障监察、工商、司法、公安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缺乏力度,一方面从总体上加大了国家的执法成本,另一方面使得用工单位面临繁琐的检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活动,同时也阻碍了健全的市场经济监督体系的形成。
三、对策及建议
1.简化年检内容,增加工作人员
年检内容复杂繁多,工作人员过少,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任务与难度。劳动监察部门可以简化年检内容,在实行年检期间适当招募部分临时工,给他们进行适当的培训,这样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赋予基层工作人员适当行政处罚权
政府应当完善劳动监察的立法,赋予一线员工部分的行政处罚权,对于不听劝告的公司,基层人员可实行一定的行政处罚,这既利于加强他们工作的权威与威慑力,又利于提高年检的效率。
3.加强同其他部门的联系和合作
劳动监察部门可以加强同其他部门的合作,借助其他部门的力量来协助完成年检工作。要注重部门公关,要加强同新闻媒体的联系,曝光企业的不配合行为,对不配合的企业进行大幅度的宣传,利用道德舆论对其进行威慑。
4.建立企业的考核评价体系
将用人单位对于企业年检的态度、完成企业年检的情况、企业年检的结果纳入到对企业的考核体系中,给予企业不同的信用等级,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企业直接加入黑名单。对于黑名单企业在行业内部进行公示,在其与其他公司进行合作或者申请银行贷款时会受到负面影响;而对于评价合格,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在申请贷款时条件适当放宽,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5.建立电子平台,实行网上年检
借鉴工商行政机关的经验,请相关技术专家设计企业劳动监察年检软件,逐步建立电子平台,实行网上年检。该系统可以简化区内企业年检程序、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服务效率,为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行政服务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是劳动保障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法必依的重要保证,而劳动保障监察年检是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行年检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探索一种更好地年检方式,这才是年检制度改革的目的与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曹万荣,张洪君.企业年检制度改革之我见[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5(2)
[2]秦小丽,樊圣春.基于年检制度改革的企业工商年检审计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28)
篇3
关键词: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合作式执法
行政执法方式在实践中是多种执法方式的有效融合。行政执法应用的手段主要涵盖了非正式的法律手段,例如提升强制执行、吊销执照等方式,其中也涵盖了一些建议与协商、教育与说服等方式手段,在行政执法中对于二者的主要应用的选择,就决定了其执法的风格,在实践中主要分为了威慑式以及合作式两种方式。其中合作执法就是本文要探究的主要内容。
一、合作式执法的相关实施条件
合作式执法在实践中要具有良性的三方关系,在合作执法的实际实施与开展过程中,要对执法者的权限以及简短对象的手法能力进行综合考量,同时对于具有监督作用的第三方组织以及相关机构的作用也使其主要考量因素,例如,行业组织中的检查能力,工会等相关社会组织中的力量。其中执法中主要涉及的主体为国家、社会以及市场三个层次,其内在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会制约政府的实际执法方式的具体选择以及执法效果,这就是合作模式的执法,也可以称之为第三方的良性互动的合作式执法。
其中执法人员在实践中必须要具备较为充分的执法资源,合作模式的执法在实践中主要方式具有说服与教育、建议与帮助等相关手段,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与水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投入一定的时间与耐心。
执法者以及实际的监管对象在实践中在地理以及社会等因素具有较为密切的互动关系,如果执法者的工作区域相对较小,那么其与监管对象就较为熟悉,@是时候主要采取的方式就是说服教育,虽然在这个时候采取法律手段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会因为工作以及社会交往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因为执法者与监管对象之间的互动频率相对较高,其通过法律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就相对较小。
(一)执法重心的完善与调整,在实践中应用不同的方式与手段,全面强化预防、以及服务功能
在实践中其主要就是体现在其相关举报案件可以有效处理的基础之上,加强主动检查,利用各种法律知识宣传与辅导、劝说以及讲解以及相关违法纠正指导与轻微违法戒告等方式,在实践中要给企业一定指导以及帮助,要提升企业的守法能力;在实践中通过与企业的有效沟通与协调,将企业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有效融合,在通过与企业的有效沟通,形成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与作为行政相对人的企业和作为利害关系人的劳动者共同商讨就法律执行讨论以及交换意见,这些措施可以让企业主动遵守法律。
(二)创新执法资源的有效配置体制,实施合作式执法提出了有效基础
劳动保障监察推行网格化管理,这种组织资源的整合,可以提升其整体管理效率,有利于监察对象关系的构建,网格化管理主要应用网格划分的方式,把其辖区划分各种网格,在其区域范围中配备基于区域范围内人口为主的相关劳动把保障监察人员,其本质就是构建基于区域内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组成的系统网络,较为强调的就是通过熟人社会中的人际网络以及社会交往的相关行为,实现区域内相关用人单位的实时监控。此种管理方式的本质就是劳动保障监察的预警预防网络的有效构建。
二、劳动保障监察领域不完善合作式执法的相关建议
(一)劳动保障监察在实践中要具有多种角色定位
在保障其全面实施劳动法律法规的基础前提之下,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主要作用就是调整现有的执法理念以及相关策略,执法者在实践中要适应各种角色定位。要及时调整动保障监察需要根据实际的状况及时调整其执法理念以及策略,执法人员要适当的妥协,要在实践中从“警察”身份转换到“合作伙伴”、“政治家”以及“顾问”等多个角色之中,进而凸显其内在职能。
(二)劳动保障监察要适当的提升其自身机构的建设
合作式执法方式的有效转变,对于机构的建设以及人员的配置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对此合作执法在实践中要提升对书面审查、日常巡视等预防手段的重视,提升对法律培训以及宣传咨询等服务的重视,对此,在实践中的机构建设过程中要基于其管辖属地为基础,加强对各种基层机构建设的重视。提升对人员配备、执法手段的优化,不断的提升工作人员的数量以及综合素质能力。
(三)劳动保障监察过程中要构建多方参与管理机制
在实践中要推行合作式的劳动保障以及监察执法方式,在实践中要整合各种劳动资源,构建多方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例如在实践中要充分的发挥社会监督的整体作用,通过对一些守法企业的奖励以及对于一些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进行社会曝光的方式,提升参与性;同时,要构建完善的劳动保障监察与相关工会等组织共同合作,在根本上推动其有效发展。
(四)劳动保障监察应强化现有的惩罚手段
在实践中合作式执法并不是削弱其执法力度,对此在实践中要对《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中相关罚款额度相对过低,无法有效的威慑用人企业,让其接受检查与处理、改正其存在的各种违法行为方式进行完善,在工作开展中要赋予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一些案件中的查封与扣押以及冻结用人单位的相关财产等基本权利,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其整体工作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汤洪源,黄昆.劳动保障监察应推行合作式执法模式[J].中国劳动,2010,10:24-26.
篇4
切实加强和完善社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一步强化劳动保障基础工作,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以推进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为主线,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作用。
二、目标任务
将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延伸到街、乡(镇)和社区。做到一个明确”四个建立”即:明确街、乡)镇和社区在劳动关系协调工作中的基本职能。建立完善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组织体系,实现一个目标。以街、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为依托。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建立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网络,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适时维护;建立劳动关系台帐和基础数据库,全面掌握劳动关系基础信息,实现动态管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规范用工行为,切实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
三、方法步骤
推进工作从 年 月 日开始。共分为准备启动、组织实施、总结验收三个阶段。
(一)准备启动阶段
1制定工作方案。街、乡(镇)要结合实际。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建立组织机构,明确目标任务。
2进行动员部署。 月 日召开全区启动大会。
(二)组织实施阶段
1配备专职人员。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街、乡(镇)及社区要按照区里统一要求,目前劳动保障工作任务重,工作人员少的情况下,将推进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从各街、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现有人员中选配1名素质高、业务熟的人员,专门负责推进工作,其他人员予以配合。
2组织岗前培训。每个街、乡(镇)聘2名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经考试合格者分别聘为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和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并分别颁发证书。
3建立备案制度。按照省、市全面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劳动用工备案,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
4开展全面调查。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要对辖区内所有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逐一采集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信息,并录入微机建立台帐。
5组建协调机构。街、乡(镇)组建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社区组建劳动关系协调小组。
6扩建监察网络。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延伸到街、乡(镇)和社区。建立一个检查、监督、指导的完整工作体系。
7分步专项治理。各街、乡(镇)和社区要根据调查统计的汇总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按专项、分步骤提出治理意见,逐级上报劳动保障监察部门,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统一进行专项整治。
(三)验收阶段
1检查分析。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找出劳动关系不和谐的具体成因,并对加强社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和基础平台建设工作等,向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建设性意见,全面总结推进工作的基础上形成工作总结报告,上报区推进领导小组。
2联合检查。组织有关人员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各街、镇(乡)推进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按照目标要求量化评比,同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指标。适时召开全区推进工作情况总结大会,对推进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先进典型进行总结表彰。
四、组织领导
区成立以区劳动保障局局长为组长,为加强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区劳动保障局副局长,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区总工会副主席,区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区民政局副局长,区工商局副局长,区地税局副局长为副组长的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由区劳动保障局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包括:区劳动保障局各科室,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劳动保障局。区就业服务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会、区中小企业局、区民政局、区工商局、区地税局相关科室。
五、几点要求
(一)加强领导。
一是时间紧,这次推进工作。国家和省市要求我 月底前完成,需要我集中精力加快推进。二是任务重,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延伸,内容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我进一步明确任务抓紧落实。三是意义大,这次推进工作对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需要我高度重视。为此,各街、乡(镇)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开展工作过程中,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亲自组织、部署任务,要量化责任考核指标,任务分解到人,高标准地完成任务。
(二)加强指导。
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各街、乡(镇)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召开分析会,解决疑难问题。要经常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基层,特别是要深入问题较集中、困难较大的社区面对面的指导,全力抓好基础调查工作,掌握用人单位基础信息的基础上,重点解决用工不办理备案的问题,从源头上杜绝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重点解决用工不签劳动合同的问题,切实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三)加强督导。
对推进工作进展较慢、动作迟缓的社区要进行督查、督办,各街、乡(镇)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督导工作。对督查后工作改进不大或仍没有进展的要在全区进行通报批评,对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扬。
需要各部门整体行动,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是一项系统工程。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适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共同推进工作目标的实现。
篇5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
按照局党组的部署,此次赴三城市学习考察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劳动合同和劳动保障监察两个方面。为确保学习考察取得实效,考察之前我们与考察城市兄弟单位的有关处室取得了联系,收集了与考察内容相关的近期工作总结和经验材料,并与我市工作实际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将考察内容明确细化为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情况和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工作效率两大项九个小项,确保了学习考察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出发前将具体考察内容传递给被考察的兄弟城市,由于内容明确,时间充裕,被考察地准备较为充分。考察过程中采取了综合座谈、分流、现场观摩学习等方式,比较全面深入地掌握了考察地(市)局劳动合同和劳动保障监察的工作情况。
考察活动得到了南宁、长沙、南昌三城市兄弟部门的热情接待,南宁市**副局长、南昌市**副局长全程陪同考察,保证了考察活动的顺利进行。南宁市**局长、长沙市**副局长、南昌市**副局长分别托付**副局长转达对**局长的问候和邀请。总之,由于前期计划周密,时间安排紧凑,学习内容集中,考察达到了加强交流、汲取经验、增进友谊的预期目的。关于赴南宁、长沙、南昌三城市劳动关系调整学习考察报告
二、学习考察取得的业务经验
(一)劳动合同方面
三城市劳动保障部门均把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作为改革劳动用工制度的重点,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使劳动关系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共同的特点均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部门联动以及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以年度审查、日常巡查、案件专查等形式深入到用人单位,促签或及时纠正劳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南宁市国有集体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达到100%,非国有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达到32%;长沙市国有集体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达到90%以上,非国有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达到70%;南昌市国有集体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达到95%,非国有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达到55%。
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主要有:
一是开展劳动合同专项检查。南宁市于20*年7月20日至10月20日由劳动保障联合建设、工会等部门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劳动用工联合检查,重点对建筑、餐饮、加工行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边远零散分布的企业以及今年来有职工多次上访、劳动争议案件较多、劳动关系不明确的用工单位进行检查。检查人员深入单位实地检查,同时对群众有举报线索的违法行为予以重点监察。检查过程中注重强化对劳动合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设点咨询、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宣传遵守劳动法的意识,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订立、履行劳动合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大力推广合同文本,南宁市正在开展编码式文本的推广工作,长沙市对合同示范文本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了细化,制定了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娱乐、酒店、商业行业劳动合同,金融、贸易行业劳动合同,矿山、井下行业劳动合同,化工行业劳动合同供用人单位参考。南昌市对劳动合同鉴证工作实行了动态管理,为每个鉴证单位用微机建立了企业基本台帐和新鉴证人员台帐。
三是多部门联动促进劳动合同的签订、鉴证工作。南宁市对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不予办理各项社会保险;长沙市公安部门对不签订、鉴证劳动合同的外来劳动力不予办理落户手续。长沙市还由组织部门出面,借调劳动部门一位处长参与企业改制工作,确保在合同解除、变更、重新签订方面服务衔接的紧密。南昌市将签订劳动合同作为私营企业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先决条件。
四是通过开展和谐企业的评定工作,推动、宣传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长沙市开展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评定工作,将工资协商、集体合同签定,劳动合同签订率作为主要考核条件,对被评达标的企业,由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有关部门进行表彰,并公开集中宣传,提高企业的对外形象,并在享受劳动保障优惠政策和评优评先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和考虑。
(二)劳动监察方面
在机构建设方面,南宁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为正科级单位,设支队长一名、书记一名,副支队长三名,下辖四个科,队员30人,监查执法人员与企业用工人数(56万人)之比为1:18666,长沙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为副处级单位,设支队长一名,副支队长两名,下辖三个大队和一个综合科,队员72人,监查执法人员与企业用工人数(116万人)之比为1:16111,南昌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副处级单位,设支队长一名,副支队长两名,队员16人,监查执法人员与企业用工人数(89.84万人)之比为1:56150,三城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均在围绕劳动保障的中心工作,强化执法监察中发挥了“拳头”作用。
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有:
一是普遍开展了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长沙市建立企业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评定“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并在媒体上进行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公示和企业劳动保障失信公示,确定了违规用工、无故拖欠工资两个定性指标和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参保率、社会保险缴费率3个定量指标。南昌市建立了劳动保障诚信企业评价制度,根据企业办理用工手续、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等情况评出劳动保障AAA、AA、A、B、C、CC、CCC七级诚信企业,并对诚信企业实行了动态分类管理。对诚信守法的企业给予表彰,对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讲诚信的企业除依法处罚外还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引导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劳动保障管理模式。
二是创新工作方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长沙市建立了建筑领域农民工保障金制度,提取工程造价款的15%作为农民工工资由劳动部门管理,由银行进行社会化发放,既保证了农民工工资不被拖欠,也确保了建筑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由于成效显著,长沙市下步还将向农民工相对集中的装饰装修行业推广。南昌市启动了“六个一”工程,即建立一个维权岗,开通一部热线,出台一份通知,建立一个联动机制,建立一个新闻媒体宣传网络,加强一线执法力度,并定期组织建筑领域项目经理、劳资人员劳动法律法规培训班,与各项目部签订了《专项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目标责任书》,目前,南昌市正在酝酿依托外来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统一标准的劳务派遣公司,全部纳入到劳动力市场内管理,同时与建筑部门携手联合规范发包、分包行为,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三是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南宁市劳动保障监察管理系统经试运行一年后日前已正式投入运行,管理系统共分案件基本信息、监察人员管理、举报投诉管理、单位检查、案件管理、劳动工资监控、综合查询、综合系统维护、统计表等9个子模块。该系统将办公自动化和业务处理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办案质量和效率。具体表现首先是规范了劳动监察流程。监察工作流程都在劳动关系监察信息系统中得以实现。从受理举报直至结案的全过程都在信息网络中流转,劳动监察文书的各项数据和调查取证的内容全部存储在系统中,每个过程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实现了对劳动监察流程的控制。其次,是变事后检查为实时监控。领导每天在网络系统中实时监控案件的处理,避免了监察人员拖沓或者由于其他因素存在造成的一些错误,大大提高了办案质量。
三、体会和工作建议
考察结束后,考察组全体同志结合我市的工作实际对考察的收获进行了认真的梳理。
考察组认为:在推动劳动合同和劳动执法监察工作中,三城市与我市相比各有千秋。许多具体的工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遇到的问题也基本相同。
一是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存在着制度性短缺。劳动法对签订和鉴定劳动合同的规定过于原则,而《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又尚未出台,难以适应劳动关系从多数公有到公私并举甚至某些行业公少私多,日趋复杂的局面,由于劳动执法监察缺乏完备的法规依据,“有规定、没处罚,有职责、无手段”,造成了劳动合同在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中推动困难。
二是促签、鉴证合同的工作体系和推动机制也有待完善。虽然三城市在促签、鉴证合同方面采取了很多办法,但同我市一样,由于促签、鉴定合同缺乏强制性保证,难以对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终止进行有效的跟踪,由于未实行属地化管理,数据的采集和统计有一定的困难,劳动合同管理与社会保险、劳动保障监察也难以实现实时的数据共享。
三是劳动执法监察力量短缺。南昌市劳动监察支队至今仍然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三城市的监察员与职工配备比均没有达到通行标准。都有通过借助现代化手段提高执法监察效率,弥补人员不足的客观要求。
考察组认为:劳动合同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既是一项长期的,也是一项紧迫的重要工作,合同的问题解决了,摸清了底数,为社保扩面问题、职工维权问题奠定了解决的基础。要适应当前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劳动力流动加快,劳动关系变更频繁,劳动关系逐步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必须围绕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等环节,从注重立法、完善政策,多方联动、落实责任,加强监督、严格管理,加强宣传、多方引导入手,进一步加大我市劳动合同和劳动保障执法监察的工作力度,全面推动我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
为此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办法。根据《劳动法》有关规定,在《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前,做好我市的各项贯彻准备工作,进一步明确用人单位签订、变更、续订、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程序,增加劳动合同在办理社会保险、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方面的制约,弥补政策依据上的空白。同时,建立用人单位用工备案制度、空岗报告制度及劳动合同管理台帐制度,使劳动合同管理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大力推广编码式《劳动合同书》文本,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在巩固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将工作重点向私营企业和进城务工人员方面转移,进城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矿山、建筑、餐饮、服务等行业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做好进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调查摸底工作。跟踪指导劳务派遣人员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和老企业中新增就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同时,认真做好国有改制重组、关闭破产及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企业的劳动合同变更、解除工作,指导和帮助职工与改制后的企业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以此建立全市劳动合同数据库,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终止的全程跟踪。
(三)多方联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要充分利用解决建筑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抓好内外联动。在局内部,要通过劳动合同量化职业培训的成果;要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围绕再就业人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对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条件和额度进行分级量化,从政策上吸引企业提高稳定就业的比例;要借助社会保险和行业准入的制约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的促签和鉴证力度。在局外部,要加强与工商、税务部门的配合,借助它们的管理手段督促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同时,还要加强三方机制建设,调动工会组织、企业联合会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三方机制作用,共同做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工作。
(四)建立并不断完善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标准,开展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吸收各地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市的实际,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研究建立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标准并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布,近期可以选择条件比较成熟的工业园区或开发园区进行创建和谐劳动关系试点,积累创建工作的经验。通过劳动保障年检,建立企业劳动保障诚信档案,定期评定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的级别,并按级别在享受劳动保障优惠政策和评优评先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
(五)加强监督,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结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联合建设、公安、国资、工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多部门和单位并邀请新闻媒体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劳动合同专项执法检查活动,通过“地毯式”的排查,努力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争取将检查制度化,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并注意发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针对签订劳动合同的全面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
篇6
关键词:市场经济 诚信制度 法律保障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诚信经济。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求诚实守信,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诚信不仅是社会道德规范问题,也是社会法律规范问题。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和维护社会信用环境和信用秩序惩罚不诚信的一系列违规行为,加大对契约关系的法律保护,是我们法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由于我们长期缺少对诚信规范旺盛需求的商品经济,以及诚信规范得以确认和寄身的法律规制,使得法律化的诚信规范极为稚嫩,而其渗入普通道德意识中的就更加微乎其微。因此,普通道德意义的诚信规范较为丰盈,而法律意义上的诚信规范相对贫弱。
因此,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法律、法规,强化市场经济的法律约束与法律规范,是保障和维护公平、公正、公开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劳动诚信法律制度。
一、完备反不正当竞争法建立完善的监督法制体系
某项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肯定要建立在人们普遍的道德共识的基础上。但长期以来,无信、作假、伪善、欺骗等行为一直没有受到法律的严历制裁。法律建设成本太高。法不责众,任何法律的制定都要顾及社会现实,大多数人的违规要么逼迫法律标准降低,要么导致法律软化;法律的执行难度很大,一些人讲假话、作伪证,很多案件只能不了了之。法制不健全的结果是违法的人和事不能得到应有的制裁和追究,社会公正难以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其负面影响就是推行了一种反向示范效应:触犯法律都无所谓,道德规范就更不在话下了。目前在立法方面,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虽然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刑法》中也有对诈骗等犯罪行为处以刑罚的规定,但这些仍不足以对社会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针对信用方面的立法仍然滞后。同时,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的存在于一些失信和诈骗案件的审理中。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正常的信用关系得以维系的保障。仅靠良心、道德,不可能有效约束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经济行为,必须依靠法律力量,把一切信用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才能培育和维护良好的信用秩序,为市场经济建立必要的法制基础。从完善、强化法制入手,构建有效的信用制度,是关乎当前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甚至可以说是残酷无惰的,竞争是无处不在,无人可免,但不管时间、条件怎样不同,守规则,讲信用的企业最终都会击败对手,取得竞争的胜利,从而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要扼制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从社会环境上推动企业建立良好的信用。除靠企业的自我约束外,还必须完善法规建设。法律可以促进企业遵纪守法和信誉机制的建立。当企业违法乱纪、不讲信誉损害到消费者权益的时候,消费者可以用法律讨回自己的权益,让违法乱纪、不讲信誉的企业付出代价,无法立足。从信誉机制的角度来讲,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罚应该是惩罚性的,而不应该是补偿性的,也就是说,惩罚应该达到事前就能遏制企业生产假冒伪劣的动机的力量,而不是事后补偿消费者的损失。为此,应尽快完备反不正当竞争法。
二、坚持制度创新,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地方保护主义成为严重影响“打假”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有些地方对本地销售的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不管不问,甚至纵容包庇;有些地方对涉及外地的案件查的多,对本地的案件不查或敷衍塞责,避重就轻;对外地到当地查办的案件故意推诿刁难,制造种种障碍。有的地方由于有地方保护主义作后台,制假售假违法分子气焰嚣张,这不仅是个认识问题,也有个利益机制问题,还有少数干部的腐败问题。少数地方把造假售假视为发展经济的一条出路,把打假和搞活经济对立起来。某些基层执法部门受当地企业与政府的影响,在执法过程中有意偏袒本地企业而损害债权人利益。社会上更是缺乏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尚未达到刑事犯罪程度的失信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不讲信用的企业法人和个人也不能受到社会的谴责和唾弃。政府对信用市场的监督管理薄弱,对从事企业信息服务的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审计、法律服务和征信中介、资信评估等)缺乏监管,造成虚假信息盛行、社会反映强烈。
三、建立劳动诚信制度的具体途径
1、开展劳动保障诚信制度的宣传
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在报纸、电视、劳动保障网站开辟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专栏,公布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的相关内容,系列宣传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广泛报道诚实守信的优秀企业,剖析失信现象,揭示失信原因及危害,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发动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和参与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努力营造建设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的浓厚氛围,促使企业守法经营,规范用工。
2、根据企业劳动保障诚信评价等级进行监管
在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工作结束后,市及各县、区开发区劳动保障业务机构要根据诚信等级评价结果,对企业实行分类服务、指导和管理,重点对诚信评价B级和C级的企业加强指导和管理;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根据诚信评价结果,对企业进行分类服务、重点监察,并分别建立重点监督目录和重点监察目录,依照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的规定实施监察。
3、建立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信息管理网络
为加大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的力度,规范管理,市局争取在年内开发出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管理信息软件,建立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网络平台、企业信用数据库及查询系统。
四、小结
建立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而相应法律制度的建立直接影响着社会企业劳动保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文华.诚信的价值与诚信制度的成本.价格月刊.2003(6).
篇7
这次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是在全区上下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召开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建设和谐社会的决定精神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刚才,明德书记就近三年来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了很好的总结,对今后工作作了明确部署,这些我都同意,希望狠抓落实。会上,还表彰了一批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企业及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工委、管委会再次表示热烈的祝贺,感谢你们对园区的劳动保障工作及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在今后的工作中作出更大成绩。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服务发展,维护稳定,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这几年,园区的劳动社会保障事业是伴随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多年来,在工委、管委会的组织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劳动保障工作围绕开发建设大局,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完善机制、优化管理,逐步建立了一套制度新颖、水平较高、服务先进、保障有力的,具有鲜明园区特色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不仅为园区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为苏州市、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劳动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了新的示范、作出了新的榜样。特别是以下三个方面的成绩值得肯定:
一是职业培训工作取得巨大成效,促进了失地群众就业。面对开发建设带来的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园区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努力破解疑难问题,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就业工作。一方面,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了对失地农民培训工作的资金扶持力度,确保失地农民参加培训和推荐就业享受更多权益。另一方面,经过反复调研,通过多种渠道方式,千方百计地为失地农民挖掘合适的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地腾出一批就业岗位,因地制宜、因人设岗,有针对性地为广大失地农民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推荐失地农民上岗就业,有效地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生计问题,形成了安居乐业的社会局面。
二是社会保障工作取得巨大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多年来,随着开发建设的深入推进,我们在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逐步形成了一套以园区公积金制度为核心,特色鲜明、覆盖城乡的园区社会保障体系,这套保障体系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在丰富中不断完善,有效维护了广大劳动者和园区居民的切身利益,营造了十分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园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劳动管理工作取得巨大突破,促进了劳资关系和谐。面对用人单位和就业人员的成倍增长的实际,园区相关职能部门从容应对,通过建立区、镇二级劳动监察组织网络,强化劳动监察人员配备,建立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定期抽查等工作制度,有效理顺了各类劳动关系。同时,通过加强日常咨询服务、法律法规培训、劳动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仲裁等手段,有效规范了企业用工行为,维护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推动了和谐劳资关系的加快形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大,除了企业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劳资关系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劳资关系,包括建设方与承包者、承包者与劳动者间的劳资关系,等等。对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有效工作,既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又坚决维护了广大员工与民工的合法权益。
应该说,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是企业与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与在座各位的勤奋工作密不可分的。在此,我谨代表园区工委、管委会,向长期以来支持和关心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所有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深刻认识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
劳动是人类生存之本,社会保障是人类基本生活之需。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必然结果。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园区既面临着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重任,又必须切实承担起富民强区、和谐发展的责任。特别是当前我们处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过去各种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随着改革深化出现的新问题交织在一起,而这些矛盾和问题往往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劳动者的权益,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中来。对此,我们必须认识到:
1、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是人们实现充分就业并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只有不断健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才能保证广大劳动者安心工作、安居乐业,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和谐进步。园区要在构建和谐方面走在前列,就必须按照中央要求,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升到极其重要的地位,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机制等工作,夯实和谐发展的基础。
2、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园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要求发展的目的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而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劳动和社会保障涉及面广、影响面大、涵盖度深,面对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就业生存、劳动保护、养老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只有加大劳动保障工作力度,才能实现发展本质的提升。
3、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提升园区投资环境的必然要求。园区开发建设以来,主要经济指标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投资环境综合指数已跃居全国所有开发区前列,园区正朝全国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开发区目标迈进。作为投资环境的重要一环,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引进和劳资关系的融洽。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才能促进投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为顺利完成园区“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促进园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总之,我们一定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要求,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找准切入点,突出着力点,全面提升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地位,使劳动保障工作实现更大的作为。
三、突出重点,创新服务,扎实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的各项工作
根据当前发展的形势和园区实际,我们要重点在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下功夫。具体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1、调整思路、整合创新,着力实现劳动保障政策体系的新跨越。要按照“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园区”的总体要求,围绕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时展的脉搏,大胆创新、超越自我,不断完善优化现有政策体系。
一是加大借鉴力度,完善园区公积金政策体系。发扬借鉴创新的优良传统,发挥中新合作的政策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和调整政策结构,升级配套政策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公积金等制度,全力构建广覆盖、弹性制、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让城乡居民更好地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园区就业再就业政策。就业再就业工程惠及千万大众,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培训上岗力度。同时,要积极研究并调整完善就业促进政策措施,广泛引入社会资源,鼓励多元化就业服务模式,满足多层次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就业愿望。
三是提升执法水平,完善劳动监察体系。依法办事,法制先行。要熟悉掌握劳动监察法律法规,完善劳动监察政策体系,并加大宣传,广泛发动,建立守法、护法、爱法的劳动监察新格局,促进劳资关系和谐有序、氛围融洽。
2、精细管理、强化保障,着力实现劳动保障工作机制的新突破。要按照“超前谋划、长效管理”的工作要求,创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机制,优化管理举措,增强管理效益,全面梳理劳动保障工作机制,加快完善和规范工作程序,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建立优化公积金基金投资管理机制。要建立一套“运行科学、管理完善、监督有力、增值有效”的公积金基金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基金运营的规范化、透明化的监管,切实管理好、使用好老百姓的“养命钱”。
二是建立优化政府与企业信息沟通机制。劳动保障部门经常和企业打交道,是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要继续坚持亲商服务理念,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利用工资指导、开展法律法规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企业的业务指导与政策交流。
三是建立优化全方位的就业促进机制。要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建立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机制,建立完善城乡统一、内外开放、平等竞争、规范有序的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帮助劳动者特别是广大征地农民自主创业或通过各种形式实现就业。
四是建立优化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要把“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核心,通过完善现有监察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部门合作,形成多方互动的良性工作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不断优化用工环境。
3、完善载体、提高效率,着力构建劳动保障平台的新格局。要不断完善现有劳动保障平台载体,充实服务和信息承载量,加快建立信息畅通、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的平台管理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平台。要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快建立健全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网络,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要通过信息化,及时掌握劳动和社会保障动态,防止隐性就业、隐性失业、监管缺失等现象的发生。
二是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建设。要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完善区、镇二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网络,促进劳动保障监察规范化、制度化,强化劳动保障执法力度,提高劳动保障执法效率。
三是完善就业促进三级服务平台。要进一步完善“区、镇、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强化基层机构建设,把各级就业服务工作延伸至每个社区、每个村。
四是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信息管理系统。要进一步优化园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程序,完善网络功能,提升服务种类,利用现代技术对失地农民实现真正的动态管理,并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劳动保障服务。
4、拓展功能、精益求精,着力提升劳动保障服务的新水平。政策的有效执行,关键在于管理的完善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劳动保障部门要牢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通过优质细致的服务赢得企业和群众的好评。
一是要提升管理水平。劳动保障部门也是园区的“窗口”,在目标定位上要自加压力,在服务水平上要精益求精,在工作态度上要谦虚谨慎,在处理纠纷上要公开、公平、公正。劳动执法部门要敢于面对矛盾,尤其要及时稳妥地处理好各类劳资、涉外、突发性矛盾,依法保护好企业、员工(民工)的各项合法权益,努力树立园区劳动保障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是要提高办事效率。要加强资源共享,完善考核体系,狠抓管理服务水平,实行服务与监督相结合,大力推行管理服务制度化建设,努力提供主动服务、满意服务,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
篇8
一、加强领导,保障各项措施到位
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我镇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镇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镇纪委、镇维稳办、镇安办及各村(社区)密切配合,对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定期检查和督导。截止2019年12月,我镇未发生重大集体讨薪事件,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情况总体平稳。
二、突出重点,保护民工合法权益
(一)深入开展农民工工资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履行属地管理原则,严肃查处欠薪违法行为。我镇加大欠薪源头治理,严格规范各用工单位劳动用工管理。2019年,我镇对辖区6个企业、1个在建项目是否严格按要求落实实名制管理制度,分账管理制度,实行工资保证金制度等各项指标任务,是否建立相应的台账,是否实行考勤通道等进行实地督导检查。并深入工地与现场的农民工进行沟通了解,真真将问题落实到最基层,切实保障执法成效,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二)广泛宣传农民工工资专项检查活动的意义,普及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最低工资规定》和《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促使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三)我镇牢固树立风险防控意识,紧盯簿弱环节,对解决农民工工资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企业,要求限时整改,严防事态扩大,全力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到位和社会稳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协调机制,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
篇9
一、检查范围
各类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重点是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建筑施工、餐饮服务业。
二、检查内容
以检查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参加各项社会保障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为重点,全面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合同法的情况。
1、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执行情况;
2、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情况;
3、执行工资支付规定和最低工资规定情况;
4、依法参加社会保障登记和按时缴费情况;
5、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情况;
6、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情况;
7、遵守劳务派遣有关规定的情况;
8、用人单位遵守其他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
三、检查方法和步骤
专项检查要以劳动合同法为依据,采取用人单位自查与实地检查、抽查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在检查中要注意把宣传劳动合同法知识与检查用人单位用工情况相结合;把受理群众投诉举报与专项执法检查相结合;把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并有针对性地对工业园区、重点单位、重点问题进行重点检查。专项检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是宣传动员阶段(年9月1日至9月10日)。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进一步普及劳动合同法律知识,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的法律意识,营造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制环境。要组织开展送法进企业,以中小企业、劳动密集企业为重点,宣传劳动合同法的各项内容,提供有关依法用工的咨询建议,帮助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各项法律规定。要向社会公布咨询、投诉举报电话,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引导广大劳动者全面、正确地理解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通过法定渠道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是用人单位自查阶段(年9月11日至9月17日)。劳动保障部门向所辖区域检查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发出报送“劳动用工情况执法检查自查表”,要求用人单位对照劳动合同法的各项规定开展自查,对存在的问题要详细说明情况和原因,提出整改方案,并将自查情况及整改方案材料报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
三是执法检查阶段(年9月18日至9月30日)。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对所辖区域检查范围内的用人单位遵守劳动合同法情况的检查,集中力量对违法案件高发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的用人单位进行重点检查,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
四、具体工作要求
篇10
一、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岗可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新的一年必须紧紧依靠发展促进就业。
1、全力办好再就业园区,打造统筹城乡就业平台。再就业园区是我县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及统筹城乡就业的平台,力争园区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
2、转变就业观念,推进组织就业、灵活就业。全民创业行动为契机,以组织起来就业为基础,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失业不失志,努力创办小型企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转变就业观念。
3、组织劳务输出,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探索建立就业、求职登记制度,帮助农民逐步实现就地转移就业,有序组织劳务输出。
4、全面落实再就业政策,发挥政策促就业效应。认真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突出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工作。
5、办好劳动力市场,构建城乡一体化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强化管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平台作用。组织好招聘、交流洽谈会和日常职业介绍。
6、加强社区平台、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加快社区平台和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健全劳动保障联络员制度。落实专职人员,并及时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确保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7、积极招商入园,开发就业岗位。认真开展“招商引资突击年”活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方面引进各类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发就业岗位,创造就业平台,完成县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二、技能是就业之本。“有岗能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新的一年必须以技能鉴定为抓手强力推进职业准入制度。
1、统筹培训资源,抓好技能培训。充分利用职业教育、阳光工程培训、社会培训、扶贫培训、SYB创业培训、企业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能力。
2、推进技能鉴定,培养大批技术工人。提高对职业技能鉴定重大意义的认识,以培养技术工人为核心,强化就业培训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并要求培训机构做好培训和就业结合的文章。
3、加强执法检查,严格职业准入。提高对职业准入制度的认识,加强企业用工资格检查,初步形成就业准入的用工氛围。
4、发展职业教育,力争引进一所新办职业技术学校。争取与上海客商联系,办一所以培养高端家政为主要对象的职业技术学校,为职业培训平台建设添砖加瓦。
5、“引凤返巢”引导有一技之长的民工回乡创业、就业。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吸引有能力创业的民工回乡创业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应尽早谋划,采取多种优惠措施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民工回乡创业和就业,从根本上解决现在的“中青年在外打工,老幼弱在家看门”的乡村现状。
三、权益是和谐之本。“有岗愿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新的一年要以劳动合同为抓手,全面推进劳动关系的融合。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力推进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扩面征缴,力争启动生育保险,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五大保险的全面启动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的根本前提,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险的征缴是扩面工作的重点。
2、加强劳动工资支付情况检查,确保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解决职工“当务之急”。工资支付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特别是民工工资拖欠,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焦点问题之一。要加大力度不定期开展工资支付情况检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3、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争建立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大队。加大执法力度,首先必须有一支专业化的执法队伍,建立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大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前提。
4、加强劳资纠纷调处,力争与相关部门组建职工维权中心,在民营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督促民营企业做好工会组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劳动关系协调机构的组建工作,同时与工会、司法等部门组建职工维权中心,充分发挥就近、就快处理劳动争议作用。
5、做好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各种案件。热情接访,主动下访,慎重处理每一件,力争使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减少重复案件的发生。
6、加强宣传,办好简报,筹建歙县劳动保障网。宣传工作是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下大力气办好歙县劳动保障简报,并积极筹建劳动保障网,使之成为宣传政策、沟通信息、解决问题的窗口。
四、队伍是事业之本,“高效务实”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保证,新的一年必须着力锤炼一支思想解放、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特别能战斗的劳动保障队伍。
1、思想建设。继续弘扬“奋斗、兼容、敬业、爱民”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干部职工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利益观,规范从政行为,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劳动实践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