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仓储管理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仓储管理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仓储管理;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149-01

一、仓储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一)什么是仓储管理

所谓仓储管理,是指对仓库和仓库中储存的物资进行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包括对物资的验收入库、保管及发放的全部活动。这种对仓库和仓库储存物资的管理工作,是随着储存物资品种的多样化和仓库结构、技术设备的科学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的。

1.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和整个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仓储管理有利于物流增值服务功能的实现;仓储管理是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仓储管理决定物流服务水平;仓储管理是物流效用实现的要素之一;兼管其他功能。

(二)仓储管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仓储及其管理对于物流系统的重要意义,我们还可以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从供应链的角度,物流过程可以看作是由一系列的“供给”和“需求”组成,当供给和需求节奏不一致,也就是两个过程不能够很好的衔接,出现生产的产品不能即时消费或者存在需求却没有产品满足,就需要建立产品的储备,并进行有效地管理,将不能即时消费的产品储存起来以备满足后来的需求。

二、我国目前仓储管理的现状与加强和改进仓储管理的对策

(一)我国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仓储及其管理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是在很多方面暴露了其存在的问题。

1.仓库数量大,但布局不够合理。由于各行业各部门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纷纷建立自己的仓库,导致仓库数量众多,他们都在经济集中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仓库,以至于仓储布局极不合理,造成了部分地区仓储大量剩余和部分地区仓储能力不足的两极分化局面。

2.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很多企业对提高仓库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认识不足。

3.仓储人才缺乏,仓储管理人才更不多。发展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善于操作的运用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

(二)加强和改进我国仓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物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物流最基本功能的仓储及其管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加强和改进仓储管理。

1.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现有仓库的基础设施,不断改造陈旧老化的仓库,更新使用现代化的仓储设备。既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又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能贪大贪多,形成科学合理的仓储设施网络。

2.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公平有序的现代仓储市场体系。为保障仓储业的健康发展,就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仓储体系。

3.加强仓储资源的整合,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我国不同行业的仓储企业的储运设施不能共用,影响了企业合理统筹仓储资源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物流要求,要加强资源整合,建立仓储网络。

三、仓储管理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地加强和改进仓储管理,以促进我国仓储业的发展,我们还必须对仓储管理的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给予充分的重视。

仓储管理的发展阶段

1.人工和机械化的仓储阶段

这阶段物资的输送、仓储、管理、控制主要是依靠人工及辅助机械来实现。通过人工操作机械存取设备,用限位开关、螺旋机械制动和机械监视器等控制设备来运行。

2.自动化仓储阶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集成化仓库技术作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中物资存储的中心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集成化系统里包括了人、设备和控制系统。

3.智能化仓储阶段

在自动化仓储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实现与其他信息决策系统的集成,朝着智能和模糊控制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推动了仓储技术的发展,即智能化仓储。现在智能化仓储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1世纪仓储技术的智能化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仓储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新月异,仓储管理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其主要表现是:

1.实现“零库存”管理及整合化管理

从物流运动合理化的角度来研究问题,零库存概念应包含有两层意义:一是库存对象物的数量趋于零或等于零(即近乎于无库存);二是库存设施、设备的数量及库存劳动耗费同时趋于零或等于零(即不存在库存活动)。整合化管理就是指把社会的仓储设施,各相关供应商、零售商、制作商、批发商,甚至客户的仓储设施进行整合,以达到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从而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3.计算机化与网络化管理

计算机,它具有高强度记忆功能,能把负责的仓储管理工作进一步简化并大大提高效率;它具有准确计算能力,使人们增强了对它的信赖;它可以对临时变化进行应付,对临时需要进行适时处理。因此,计算机已经成为库存控制信息系统的核心,作为对各项管理业务发出企业指令的指挥中心而起到重大的作用。

四、结论

仓储管理的发展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它不仅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提升了整体物流业的水平,还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而是保存物资原有使用价值,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利用,实现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认清仓储管理在物流业和整个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仓储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促进我国仓储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海上石油企业备件,是指石油企业在海上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或者缩短设备修理停歇时间而储备的备件材料。由于海上环境,存在设备容易被腐蚀的特殊性,为了适应海上工况要求,所有使用于海上的备件材料的材质标准要比在陆地上使用的材质标准要高。海上石油企业用于生产的设备到目前仍有少部分关键设备都是国外进口的,这部分设备的备件材料需要跨国采购,存在采购周期长,采购程序复杂等问题。在目前海上石油企业节约成本,提高国产化比例的主流意识下,海上石油企业的大部分设备逐步国产化。国内采购的设备由于我国工业化程度低,因而适应海上环境能力差,问题较多。大部分国产设备备件存在种类繁多,标准化、通用化不强,甚至以次充好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就导致采购工作量大,成本高及用户不满意等问题。一旦备件材料供货不及时、不准确,将导致设备与人员的停工,生产任务拖延、不能正常维持,甚至出现安全事故,造成重大损失。海上石油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有较长历史和国外先进的海上石油企业合作,其管理理念和员工的整体素质在国内同类行业中,都处于领先水平。目前海上石油企业的备件管理模式和备件管理流程相对合理、高效。随着竞争的加剧,海上石油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我国海上石油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仍需不断总结经验,推动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系统的建设。

1 海上石油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现状

1.1 海上石油备件采购现状

海上石油备件采购,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信息化,早在2003年各分公司就开始使用IBM公司MAXIMO系统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管理采购申请流程,内部物流配送,库存备件材料管理以及财务报表统计核算等。2008年总公司又引进德国公司基于ERP系统的SAP软件系统,统一管理相关库存、采购及财务工作。通过该系统,使采办效率大幅提高,节约了大量采办审批、澄清等环节的时间,相对降低了采购成本。海上石油企业采购的备件材料,目前主要渠道分为国内和国外采购;采办方式主要分为集中采办和分散采办;采办内容主要分为项目大宗物料采办和日常维修用料零星采办。

国外采购涉及面广,涉及环节多,采办周期长;主要存在价格高,质量较好和科技含量高等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海上石油企业在这方面配备了专业素质较高的采办人员,结合多年的国际采办经验,通常都能在提前期内能将用户提交的备件材料采购到位。

国内采购目前实行的是集中采办为主,与合格的相关产品供应商达成战略协议,将企业使用的关键设备备件和常用材料打包签订年度供货合同模板,目前合同模板的交货期都在3~6个月内,极少数和供应商签订的涉及少量国外备件材料的会超过6个月。集中采办大幅降低了成本,减少了采办程序,提高了采办的效率。分散零星采购只针对极少部分一次性用料、大修用料和加工料等,不作重点管理。

1.2 海上石油备件管理现状

针对海上石油材料备件的管理,企业通过内部MAXMIO与SAP闭环系统,采用二维条码技术。终端用户在提交所需物料的采购单前,必须由企业成立的材料编码申报项目小组核定后给备件材料统一编码。仓库库存编码物料在仓储管理中,具有查询方便、快捷,出入库和盘点时节省时间、人工等优点。基于条码管理的库存物料,企业将海上作业区块各装置之间的库存资源共享,装置之间如果有部分急需的备件材料可以通过系统快速进行查询,然后通过仓储管理人员进行内部调拨。部分大宗物料,由基层用户提出当年大致需求数量,再由终端或者基地仓库进行集中采购。针对部分淘汰设备备件,由企业库存主管部门将备件清单整理、集中,在系统中,合理二次利用。目前这些措施,已经使海上石油备件材料库存量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采办人员的很多工作量,在稳定生产、降低库存成本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3 软件平台和信息数据库现状

仓储、财务管理软件MAXIMO和SAP系统,作为海上石油企业管理设备、仓储、采购和财务等事务处理的两大管理软件,功能强大、完善,结合先进网络技术,已经基本能真实反应财务数据、设备状态、采购申请、订货状况、物流配送及运输工具等信息,为企业高层财务决策和基层物流管理、配送、信息维护提供了方便。企业内部的软件基本用户和中高层管理者,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总结和提高,使这两大软件功能逐步增强。

2 我国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1 我国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及供应链管理理念的逐步发展,海上石油企业已经把供应链的管理思想运用到企业的实践中,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信息化水平,使系统的采购供应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但是,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2.1.1 关键设备受制于国外。目前海上石油企业的重要关键设备依然依靠进口,其备件采购周期长,价格高,仍是海上石油企业成本控制的难点。曾经有某个国内商供应某国外的设备备件,提供价值235元人民币一颗的螺丝钉。

2.1.2 备件信息不完善。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国内产品,有的厂家设备备件装配图不完善,一些易损件及常用件的零件图号错乱;部分厂家对设备易损件的更换周期及使用维护说明缺乏指导意义。国内生产的设备备件的附件类,如说明书、质量保证书以及材质证明等都随意甚至粗制滥造,设备备件的功能根本谈不上通用化、标准化。进口材料备件在标准上分为美标和欧标,存在英制与公制的问题,与我国的国标不相匹配。使该进口设备后续维修不得不依赖进口,无法国产化。

2.1.3 产品质量及采购提前期问题。采购原则为在同等质量条件下,选择价格低的产品。而现在的采购部门由于存在审计因素,采购物料时主要以价格为主,采用低价中标原则。由于国内产备件材料加工工艺和材质质量差,采购来的材料备件质量不佳,难以适应海上环境,增加了现场使用人员的维修工作量,造成用户对部分国产货的抵触情绪。目前采购方面存在国内供应商不按合同规定执行,经常有交货期有意或者无意延迟现象。企业高层在这方面问题的处理上,依然缺乏有力度的监督管理措施。

2.1.4 备件仓储管理模式有待改进。海上石油企业对设备主要采用预防式维修管理模式,理论上所讲的,一般日常所需的备品备件的品种、规格型号以及需求数量是可以预知的,如果能及时采购,可以不考虑库存。但在海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由于海上的环境、气候、空间距离、运输工具及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的钢性等因素的制约,对仓储管理模式的改进方式来说,寻求一个合理的库存量才是重点。其中一部分必须储备但又不常用或者很少使用,而且需求很难预测的备件在库存中占了相当一部分资金,给备件的仓储管理增加了难度。企业的库存量依然存在上升趋势。除此之外,海上石油企业内部各装置之间的仓储管理,缺乏统一性,标准化不强;硬件设施亟待改进。

2.1.5 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制约。海上石油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上已经有初步的尝试。但是海上石油企业在战略采购与供应商建立亲密合作伙伴关系的动力不足。一方面由于备件产品供应商的不成熟未能形成产业规模;另一方面由于双方在合作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缺乏;再一方面由于国内工业化水平低,很多设备产品质量满足不了海上生产环境的品质要求。因此,要在与供应商联合管理库存方面有所深入,还须进一步探索、实践。

2.1.6 采购人员的素质和绩效考核。采购被誉为现代企业新利润的源泉。然而,由于我国物流管理和采购专业人才缺乏,因此海上石油企业的大部分采购人员都是非物流管理专业或者非采购专业方面的人员,在人员培训这方面也只流于浅尝辄止式的知识培训,无法深入到整个物流知识体系深层次架构。采购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加上海上石油企业采购绩效评估不健全,无法调动采购人员的积极性,使采购的运营成果很难客观体现。

2.2 我国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的对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对海上石油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海上石油企业已经抓住了有利的发展机遇,积极开展跨国经营活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如何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来进行采购与供应管理,面对种种挑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2.2.1 加强备件信息提交管理。在整个采购流程中,终端用户提交物料申请是采购流程的第一步,备件信息本身提交的质量水平,对整个采购过程的质量、速度至关重要。海上石油企业终端用户在提交设备备件的技术要求方面不够全面,采购部门必须用这些技术要求去消除只根据价格而为了经济采购劣质产品的习惯。落实海上石油企业制定的关键设备备件安全库存原则,年需求量集中采办,合理安排采购提前期。

2.2.2 完善供应链的建设。可以通过对国外石油企业的考察和学习,运用其先进的采购供应链管理理论,加强以信息交流为平台的采购与用户的协作关系,选择高质量的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综合利用其他企业的优势,优化采购的流程和政策,使采购工作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提高信息化利用率,采购公开透明化,提高采办效率从而节约企业物流总成本。另外可以通过和一些开设物流管理、采购专业的高校合作,理论结合实践,提升管理层和基层采办人员的供应链管理理论素养。

2.2.3 加强备件的仓储管理。备件的仓储管理在企业的采购与供应管理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海上石油企业已经对关键设备备件的数据、信息进行了整理,使用定性预测法,结合历史数据制定出关键设备易损件和日常消耗件安全库存量。原则上不考虑设备出现的极端情况和灾难性事件,大修配件不做库存。在此基础上,必须坚定落实企业制定的有关仓储、入出库管理、收发货程序以及仓库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有章可寻地处理问题。进一步深化仓储管理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对加强终端用户提交采办需求的质量,抑制企业备件库存量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2.4 加强人才培养和绩效考核。石油企业应该切实搞好员工队伍的培训,加强供应链物流管理,员工归属感,职业道德的培养。完善人员考核系统,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对采购和仓储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绩效考核,促进其工作积极性。从高校补充物流采购专业人员,整体提升采办人员的素质。

3 我国海上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的发展趋势

3.1 供应商联合管理库存

在目前已经实施的基于ERP信息系统的共享库存模式下,供应商联合管理库存是未来的采购与供应管理发展趋势;使供应商积极参与海上石油企业的备件库存管理环节中,与供应商实现双赢。

3.2 低需求与慢速流动备件库存管理

低需求与慢速流动备件的管理有利于降低库存成本,但管理难度较高。根据企业的实力、生产和维修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库存持有量。可以根据企业内部装置关键设备所采购的备件材料的历史数据作为参考,对新装置的设备备件作定性预测评估,估算出这类备件的采办期间。

3.3 网络价值链

采购部门应该大力开发和推广电子商务,加强设备数据库的建设,加快信息共享和发展第三方的设备采购,将一些采购的中间环节省略,形成网络价值链,提高采购效率和降低成本,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

4 结束语

我国海上石油企业的备件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改善空间巨大,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信息科技的发展,人员素质的提高,企业成本降低及人文环保意识的增强等主客观要求,通过提升企业仓储管理人员的备件采购与供应管理理论,结合管理实践,必将使我国海上石油企业的采购与供应管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物流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第四方物流是当前物流形式中的全新类型,目前,在国际上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其越来越显著的物流优势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被我国企业所认可并应用。作为电力企业而言,物流管理的发展对其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突破传统模式,让全新的物流模式恰到好处地应用到电力企业中,这是电力企业在进行物流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思考问题。第四方物流作为最为有效的资源整合型物流模式,已经成为了电力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的最强目标,这对于实现我国电力企业物流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第四方物流的定义与特点

第四方物流是专门为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活动,其并不实际承担具体的物流运作活动。

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是供需双方及第三方物流的领导力量,它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此获取一定的利润。它是帮助企业实现降低成本和有效整合资源,并且依靠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商。

从概念上来看,第四方物流是有领导力量的物流提供商,它可以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力,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也为其顾客带来更大的收益;它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务,而且对整个物流过程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将这个过程集成起来。

第四方物流集成了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能力,通过优秀的第三方物流、技术专家和管理顾问之间的联盟,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这种使客户价值最大化统一技术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运作,只有通过咨询公司、技术公司和物流公司的齐心协力才能够实现。

二、第四方物流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1、执行

主要是指由第四方物流负责供应链具体职能和流程的正常运作,这一范畴超出了传统第三方物流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第四方物流可以承接多个供应链职能和流程的运作职责,具体包括:制造、采购、库存管理、供应链信息技术、需求预测、网络管理、客户服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等职能。一般的第四方物流只是负责供应链中功能和流程的一些关键部分,当然也存在一些公司外包所有的供应链活动给第四方物流的情况。

2、实施

第四方物流的实施包括了流程的一体化、系统的集成化和运作的衔接。一个第四方物流服务商可以帮助客户实施新的业务方案,包括业务流程的优化,客户公司服务供应商之间的系统集成。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于实施,就是避免把一个设计得非常好的策略和流程实施得非常无效,局限了方案的有效性,影响了项目的预期效果。

3、变革

通过新技术各个供应链职能的加强。变革的主要努力方向集中在改善供应链中某一具体环节的职能,包括销售和运作计划、分销管理、采购策略和客户支持等。在这一层次上,供应链管理技术对方案的成败变得至关重要,先进的技术和战略思想,卓越的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管理,共同组成第四方物流对供应链活动和流程进行整合与改善的最佳方案。

4、再造

再造是指供应链过程的协作和供应链过程的再设计,这是第四方物流方案的最高境界。供应链流程的真正改善要通过供应链中企业的通力合作,将各个环节的计划与运作协调一致来实现。再造过程就是基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咨询技巧,使得公司的业务策略和供应链策略协调一致;同时,技术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整合、优化了供应链内部和与之交叉的供应链的运行。

三、第四方物流的基本功能

1、为供应链管理功能,即管理从货主、托运人到用户、顾客的供应全过程;

2、为运输一体化功能,即负责管理运输公司、物流公司之间在业务操作上的衔接与协调问题;

3、为供应链再造功能,即根据货主/托运人在供应链战略上的要求,及时改变或调整战略战术,使其经常处于高效率地运作。第四方物流的关键是以“行业最佳的物流方案”为客户提供服务与技术。

四、第四方物流的运用模式

第四方物流通过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来满足企业所面临的广泛而又复杂的需求。这个方案关注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既提供持续更新和优化的技术方案,同时又能满足客户的独特需求。

1、知识密集型模式,即第四方物流为第三方物流工作,并提供第三方物流缺少的技术和战略技能。

2、方案定制模式,即第四方物流为货主服务,是和所有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及其它提供商联系的中心。

3、整合模式,即第四方物流通过对同步与协作的关注,为众多的产业成员运作供应链。

五、电力物流企业发展第四方物流的条件

第四方物流前景诱人,但其门槛也非常高,要想进入第四方物流领域,企业必须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具备很强的核心能力,并且有能力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很容易地进入其他领域。

电力物流企业能否进入第四方物流领域,主要看其自身的条件是否满足发展第四方物流的要求。

1、电力物流企业具有与电力企业和相关制造企业的合作核心能力。

因电力企业在社会上具有技术垄断地位,信誉比较高,电力物资技术含量高,使用管道单一等特点,电力物流企业多年来与生产商、经销商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往来关系。而且,电力物资生产商、经销商以及社会上为生产商、经销商提供物流服务的一些物流企业,也希望有一个面向电力市场的第四方物流公司来对各方面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资源最优配置,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2、电力物流企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物资专业人才队伍。

多年来为电力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经历,使得电力物流企业在经营能力、仓储能力、装卸能力、运输能力等方面均具备一定的实力,而且培养出一批既懂得电力物资的特性,又精通经营、供应、保管、运输等业务的职工队伍,为电力物流企业发展第四方物流提供了人才保障。

3、电力物流企业具备较健全的物流设施。

电力物流企业在为电力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拥有一定的仓储、装卸、运输等物流设施,为企业发展第四方物流提供了物质保障。

4、电力物流企业具备较完善的电子信息网络。

电力物流企业在经营管理现代化方面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从硬件环境来看,电力企业的广域网建设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骨干线路已覆盖内部各企业,并能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在软件使用方面,开发了电力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用户间实现资源共享,推广电子商务的信息平台,为电力物流企业开展第四方物流提供了技术保障。

六、 电力物流企业发展第四方物流的思路

根据电力物流企业自身的有利条件,开展第四方物流应采用方案定制模式,即第四方物流企业为货主服务,作为与所有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及其他提供商联系的中心,通过对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及其他提供商的整合,为电力物资的需求方和供应方提供物流服务。

电力物流企业在对电力物资的经营、保管、装卸、运输等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故应将其服务对象定位在电力企业和为电力企业提品的生产商、经销商。

电力物流企业的出现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电力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趋势,摆脱传统电力模式,将电力物流整合,从而全面发挥物流在电力企业中的重要作用,电力物资的输送全过程进行信息化改革和完善,这是电力物流企业的重要目的。

第四方物流对于电力物流企业来说,还是个全新的概念,其服务的内容更多,覆盖面更广,要求企业必须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第四方物流不只是在操作层面上进行外协,而且在战略层面上也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为用户提供“更快、更好、更廉”的物流服务。所以,电力物流企业发展第四方物流必须统筹规划,循序渐进。

以往电力物流企业在为电力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时,将大部分仓储、运输等本属于物流企业主营业务的工作交给了供应商,自身的仓储、运输设施闲置,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整合资源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服务质量也得不到改善,而且在仓储、运输等环节很难产生经济效益。故电力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深化服务内容,在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物流服务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结语:综上所述,作为当前最为先进的物流形式,第四方物流无疑成为最具前景的发展趋势,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朝向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将成为必然,但依然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需要电力企业能够在进行自我业务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提供相对更加丰富的服务,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物流发展全新模式,为电力企业物流模式走向国际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件:

[1] 康椰蕤.浅析如何建立现代新型电力物流企业[J]. 中国电力教育,2009,(07).

篇4

关键词: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发展战略

1宝供物流企业集团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是中国最早运用现代物流理念为客户提供现代物流服务的专业公司。公司自创立以来,秉承“不管大步小步,始终迈前一步”的创新理念,时刻把握市场发展的脉搏,深刻领会客户的物流需要和内涵,不断总结和提升宝供的经营、管理、服务模式,充实物流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之能够更全面、更系统、更有效地支在十年的成长历程中,宝供集团一直坚持秉承“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目前,宝供集团在全国50多个城市设立了50多个分公司或办事处,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业务运作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全球500强中的52家企业及国内一批大型企业提供物流一体化服务,并与它们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功地为这些企业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方面创造了价值,提高了竞争力。

宝供集团架构如下图所示:

2问题与挑战

2.1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的经济热点分析

2.1.1加入WTO对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影响

据预测,入世会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我国GDP年均增长率可望提高1%,从而将推动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大幅上升。首先,我国加入WTO必然会使第三方物流需求量大幅增加。其次,入世后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层次将提高,需求内容更趋复杂、多样化。2.1.2两个新经济热点将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假日经济和会展经济等经济热点。由于我国法定假日的延长,“五一”、“十一”长假形成了假日经济现象。大城市在长假期间出现了购物热潮,市场销售额大幅增长,假日经济使厂家和商家的销售大幅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对快速响应的物流服务的需求。

2.2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承担者是物流企业,是构成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目前我国参与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的企业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是传统仓储、运输企业经过改造转型而来的占主导地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第二是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它们是现代企业改革的产物,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发展比较快。第三是外资和港资物流企业,它们一方面为原有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另一方面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优质服务吸引中国企业,逐渐向中国物流市场渗透。第四是民营物流企业,它们由于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发展迅速,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具朝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3宝供竞争优势分析

3.1综合实力坚不可摧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在物流行业迅猛发展的惊涛骇浪当中,不断地巩固和完善着自身的竞争优势。

(1)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和优秀的管理团队。宝供一直致力于将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应用于物流企业实践,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理论指导公司运作,培养一批具备丰富运作经验和管理理论的人员作为公司发展的中流砥柱。

(2)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企业品牌。宝供集团一直致力于行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宝供和北京工商大学合作,每年召开一次“物流技术与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以期扩大物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3)成功的物流业绩和最具价值的客户群体。他们为全球500强中的40多家大型跨国集团和国内一批大型制造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3.2以超前理念赢得领先

(1)大力推行“量身定做、一体化运作、个性化服务”模式。宝供打破传统业务分块经营模式,在各大中心城市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建立强大的、遍布全面的物流运作网络,将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物流服务广泛集成,为客户“量身定做”,提供“门到门”的一体化综合服务以及其他增值型服务,以“低成本、高效率”赢得了客户的高度好评。

(2)广泛采用具有国际水准的SOP运作管理系统和质量保证GMP体系。宝供有一套完整而严格的运作管理系统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即SOP标准操作程序及GMP标准质量保证体系,这已成为宣传宝供的服务标准和品质保证,成为宝供的品牌形象。

(3)走信息化之路,不断加强物流信息服务。1997年,宝供在国内率先建成基于Internet/Internet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使总部、分公司及四十多个运作点实现了内部办公自动化、外部业务运作信息化,并实现了仓储、运输等关键物流信息的网上实时跟踪。2000年,建立基于VPN的XDI电子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与客户数据的无缝交换与连接,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物流信息服务。2002年~2003年建立基于B2B的电子商务,与客户结成供应链一体化合作伙伴。

4宝供物流企业集团面临的挑战

4.1来自国外物流企业的挑战

我国成功加入WTO后,物流领域与运输服务和分销领域一样,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外物流企业纷纷看好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空间,面对庞大的物流市场需求和弱小的供应能力国外物流企业早已跃跃欲试。其中已有部分世界著名的物流企业先期进入了中国市场,参与国内物流市场的竞争,如快递业巨头UPS、FedEx、DHL和TNT,运输物流公司马士基、美国总统班轮等。目前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著名物流企业也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即将进军中国物流市场。

4.2国内物流同行之间的竞争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情况下,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现代物流需求的增长现代物流理念的传播,大型传统储运企业纷纷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一些大型制造企业如海尔、一汽、青啤等的物流部门也有向专业物流企业转型的趋势,此外,随着中国物流热的掀起,大大小小的运输、仓储企业甚至小型送货、送报企业都纷纷打起了物流的牌子,进入物流市场,使国内物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5宝供物流企业集团面临的机遇

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状况及对第三方物流供应方的要求大致如下:

(1)目前第三方物流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和行业分布特点。需求主要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来自市场发育较成熟的几大行业,而且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因此,物流企业要做好市场定位,合理确定业务重点、配置资源,同时兼顾今后第三方物流需求地域扩大的趋势,做好进入新市场的准备。

(2)企业目前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层次还不高,外包的主要是销售物流业务,服务需求仍集中在传统仓储、运输等基本服务上。物流企业应做好顾客目前及潜在需求的调查,从最基本的服务入手,贴近顾客需求,塑造自身的核心能力,避免盲目追求时髦理念与高层次服务。

(3)企业正逐渐向按需生产和零库存过渡,对成本和服务越来越重视,加上入世后跨国经营将增多,需要快速响应的物流系统和全球化的物流系统来支持。而物流企业要做到这两点,实现信息化运作是关键。要求物流企业一方面要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另一方面要能够为客户开发出合适的物流信息系统,以实现系统的无缝链接,达到物流运作的高效率。

6宝供企业集团的战略选择

6.1网络战略

(1)计划在全国20条主要运输干线,构造一个安全、稳定、准时、可靠的快速通道。在已开通广州-上海定时汽车班车、广州-大连南北航线的基础上,进一步与铁路及航空部门合作开辟新的运输线路,探讨以武汉为中心的南北干线交叉理货中心的建设,最后形成一个快速的干线运输网络。(2)在全国10个主要城市开展深度分销配送业务,构建一个BtoB、BtoC的运作网络,形成干线运输、区域配送、城市配送三级联动的运输配送体系。

6.2基地战略

拟在全国15个经济发达城市投资建设大型现代化的基于支持全球供应链一体化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平台(每个占地面积20-60万平米)。该平台不仅是一个现代物流中心,还是商品增值服务中心、运输中心、交叉理货中心、多种运输交换作业中心,同时也是商品交易中心、金融结算中心、信息处理服务中心。

6.3科技战略

在完善、提升现有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功能的同时,积极与全球著名的IBM等公司合作,联手打造基于支持全球供应链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同时,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信息系统和软硬件技术,以及物流设备和运作技术。

篇5

关键词:现代物流;施工企业;物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21-0188-02

前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带动下,物流行业在市场中己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它不单是一个实物配送服务中心,还是为其它各行各业提供长期、专业、多方共赢的供应链保障系统。而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作为国民经济中一大支柱产业――建筑业,目前竞争也异常激烈。为寻找有效途径,增强建筑施工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利用现代物流改善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势在必行。

1 现代物流的内涵

现代物流(Modern Times Logistics),是指将仓储、配送、装卸搬运、包装及库存等一系列物流活动,结合运作的一种新型集成式的管理服务。其目标是尽可能有效地减少物流运作中的总成本,提升物流管理的效率,以最好的服务回报客户。

现代物流以全球化、功能化、信息技术化、标准系统化的发展趋势在市场经济中运转。充分运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以物流信息化系统为核心,及物流成本的降低和水平的提高为目的,加快物流行业的发展脚步。现代物流不只单纯地考虑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货物运输问题,还要考虑供应商与生产者之间原材料的采购方式,及生产者自身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配送、信息、存储等问题。全方面地提高物流服务管理的效率,合理地应用现代物流思想,带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其它各行各业发展。

2 现代物流在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应用现代物流改善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是建筑施工的重点。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根据施工物资的品种、质量、期限等去分类管理库存物资材料;②对施工物资的预定、采购、配送、搬运、仓储等一系列流程进行合理的组织调控,保障物资的快速流转;③监督及改善施工部门合理使用物资材料,节约资源,以及回收、处理好包装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结合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内容,将现代物流的观念、方法技术、战略应用其中,进行改进,具有很大的作用。

2.1 现代物流观念的应用

施工企业物资管理观念是企业运行的核心,因此,物资管理观念的升华,是改善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基础。目前,许多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观念还比较落后,进而导致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不科学、不合理。没有实质性地应用现代物流,选择新型管理技术与方法,对施工企业物资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现在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待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尽管有些施工企业在原有物资管理观念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改革,但是并没有使落后的物资管理观念深入管理中。即使提出了改革观念,但根本没有实际可操作性。这些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仅仅完成单一运输的任务,而没有充分发挥主动服务理念,把传统的后勤保障中心拓展成为预定、采购、运输、仓储、制作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所以,笔者认为施工企业必须的结合现代物流观念,进行思想观念上的更新。

21世纪现代物流的主要观念内容包括:①物流以顾客需求为核心。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逐渐向电子信息化、多元化的方向在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物流的柔性化要求。即现代物流就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运营目标,持续发展。②物流管理全球化。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现代物流行业也紧跟其后,面向全球化发展。不仅企业物资、设备来源于全球市场,产品营销区域也遍布世界各个角落。③物流过程一体化。物流的运营过程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企业内部物流的一体化是提高物流运营效率的环节。物流一体化就是将物资的采购、运输、生产、仓储等活动一体化运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许多施工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现代物流观念,对物资管理观念及体系进行了升华,保证了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有序性、规范化及标准化地发展。这样将现代物流管理的观念融入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为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做好思想准备,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发展的第一步。

2.2 现代物流方法、技术的应用

在房地产行业迅速崛起及城市规划改造迅速的时代,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变得越加繁琐、困难。因此,必须合理地应用先进的现代物流技术,解决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困难,进而提高施工物资管理的效率。

(1)近几年来,先进的现代物流方法主要是指物资管理ABC分类法。ABC分类法就是对施工物资进行科学地划分,明确物资管理的重点的理论方法。运用ABC分类法,既能提高物资管理的可控性,又能减少资金周转的时间。主要是按照物资消耗数量、物资的价值及物资管理中资金的占用量,把物资分为A、B、C三种类别。其中,A类物资的储备量应进行严格地控制,减少资金占用额,一般采取经济批量、分期订货的方式进行储备。B类应实行物资的一般控制、按时订货、分期检验。C类占用资金较少、但物资品种繁多,所以应该采取便捷简单的管理方式,如图1所示。

(2)在电子信息技术普及的时代,现代物流技术是指: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物资管理。而目前信息系统化管理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许多施工企业还在使用传统的人工传递、人工调控方法。没有将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有效地应用到物资管理的过程中,导致物资库存的信息反馈效率低,物资存储调控能力差。经调查研究表明,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信息系统化应用的程度低,将会阻碍施工企业的运作、及发展进程。因此,有些施工企业为了改变落后的现状,在建筑施工行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应用现代物流技术,建立良好的物资信息处理系统及物资信息传输系统。现代物流管理中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功能的不同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其中,主要包括价格的分析系统、库存的管理系统、配送和采购供应链系统、合同的管理系统及质检系统等。例如施工企业为了提升施工物资的管理效率,利用现代信息系统技术,做出的基于RFID的物流配送、采购供应链信息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

合理地应用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技术,在施工企业中构建物资管理的标准化信息系统。这样,既可以用计算机来代替人工控制,进行物资繁琐信息的处理,又可以节省人力、精力、财力,较大地提高了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效率。除此之外,现代物流管理的信息系统化,还能为物资管理提供信息参考,依据准确的信息数据进行科学管理,制作出最佳管理决策方案。

2.3 现代物流战略的应用

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良好的战略方式,是维持施工企业物资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现代物流管理主要提倡的战略是:实施物流联盟,与供应商及第三方物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传统施工企业物资管理模式中,物资的采购、配送、仓储等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都只属于一次。供求关系经常都只是短期或不固定的,随着一次性物资管理服务的结束,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供求关系就跟着结束了。到第二次采购施工物资时,企业又要进行供应商的第二次选择,这样既消耗了大量的时间、财力和精力,又耽误企业建筑施工的进展。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利用现代物流管理战略,与供应商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但是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必须坚持现代物流的主动服务理念。现代物流的主动服务理念,即现代物流服务不单是为某一地区客户服务,还要充分发挥物流服务的主动性,将物流行业进行全球化发展。如今物流市场竞争激烈,被动式的物流服务,难免要面临遭市场淘汰的危机。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也必须坚持现代物流主动服务的理念,加强服务系统管理,提升服务的质量,进而与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持续性的合作关系。

除此之外,针对施工企业所需的钢材、沙石、水泥等一些大型材料在施工中的流动性较大的问题,企业不得不应用第三方物流更专业的服务,有效降低施工中的运输中转费用,并且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进行互补。这样,施工企业结合现代物流战略方式,联接供应商与第三方物流,建立起物流联盟,将会大大提高物资管理活动的效率。

3 结束语

现代物流是时展的结果,并以科学技术作为支撑,总结过去经验教训,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将其融入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中,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施工企业只有结合现代物流,探索出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物资管理运行模式,选择与生产及管理变革相符的管理方式,建立高效的企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物资管理服务的质量,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豆豆,现代物流理念在建筑施工物资管理的应用[J],商,2012,7(05):147~149

篇6

1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首先,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专业人员,而我国中小企业众多,资金和人力不足以支撑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另外,一些企业管理者对构建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的意识不足,造成我国企业整体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一些中小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其次,一些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物流管理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作用,也已经建立起初步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但由于物流自动化设备比较落后,不能很好地和信息平台相融合,导致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缺乏完善统一的标准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完善统一的标准来规范,才能保证物流管理的协调性和准确性。另外,在制定统一完善标准的基础之上,要对不同的行业进行细分优化,才能保证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有效性。一些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货物跟踪、货物分拣系统及运输管理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依旧没有成形,导致物流信息不通畅,一些先进的物流技术在我国物流企业中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2新时期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措施

2.1积极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提高物流管理效率

目前,国内外的物流管理信息技术不断出现,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进而发展应用,例如条形码技术、无线射频技术、GPS技术、EDI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总体上来说,一个成熟的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其基础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采集与识别技术、数据传输与交换技术、物流动态跟踪技术等。以EDI技术为例,其属于数据传输与交换技术的一种,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交易中的标准商务单据在两个企业的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换,并不需要人工的介入,这样就可共享信息,提高信息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这些标准单据包括发货票、购货单、提货单等。以无线射频技术和条形码技术为例,其属于数字采集与识别技术的一种,主要应用于仓库货物存储和物流配送管理过程中。在货物包装箱或托盘上贴条形码标签的方式,用以记录货物的详细数据,在流转过程中,用无线射频枪对条形码进行扫描,即可获得货物详细的规格和参数、储运历史、位置等信息,进而对货物的流转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控制。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的实施将会给企业的经营运行带来质的改变,它将极大改变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物流信息技术众多,企业的类型和行业也不同,在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选择合理的物流信息技术,才能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2积极引入供应链管理部门参与企业物流管理平台建设

在企业物流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供应链管理部门参与其中,使得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制订平台建设模式,使得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共同为物流管理规范化这一目标努力。对供应商来讲,可使其更清楚企业的物流管理制度和模式,目标一致,共同协调,风险与利益共担;对客户来讲,企业将信息化的实施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客户的服务结合起来考虑,有利于及时了解客户动态和需求,提高物流效率,增强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的竞争力。

2.3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配套自动化设备

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建立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保障环节,要实现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物流配套设备自动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目前企业物流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实现物流配套设备的自动化,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合理运用,由于购买整套自动化设备费用较高,企业可对现有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在包装、点货、搬运、订单、数据处理及分拣等诸多物流作业环节上存在很多可施行自动化改造的设备。另外,可建立现代化的立体仓库和与之配套的仓储电脑信息管理系统、条形码自动录入系统,货物分拣系统,实现仓库作业机械化和仓库管理信息化。

3结语

篇7

—、企业物流的内涵与结构

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现代物流摈弃了传统物流的单一模式,而是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客户要求,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降低了相应的物流成本。

(一)物流系统的运营主体物流系统是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物流系统的运营主体仍为企业本身。企业的运营随着规模和业务跨地域发展,必然要走全球化发展的道路。在全球化趋势下,物流系统的作用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服务,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准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它代表物流发展的更高阶段。当今,信息全球化不断深化,企业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企业要想加快实现现代化必将选择更先进的物流方式,而先进物流的重要特征即以信息化变革为代表的物流管理方式的变革。在中国,要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究其本质也是以实现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现代工业化不断的发展也必将促进信息化的不断提升,进而达到互动并进,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物流信息系统特点物流信息系统是指由人员、设备和程序组成的、为物流管理者执行计划、实施、控制等职能提供信息的交互系统,它与物流作业系统一样都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物流系统包括储存保管系统、运输系统、流通加工系统、装卸搬运、物流信息系统等,其中物流信息系统是高层次的系统,是物流系统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涉及到运作体制、标准化、电子化及自动化等方面的问题。由于现代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相关的关系型数据库、条码技术、EDI、RFID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物流活动中的人工、重复劳动及错误发生率减少,效率增加,信息流转加速,使物流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企业物流中心网络的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延伸,促进了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同样,物流的信息系统,也只有适应这个网络化时代,才能融入新型的信息化社会,也只有这样,企业的物流管理才能有较大的发展与提升。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为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种社会服务行业的物流管理,也必将构建一种适合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将仓储、工厂、配送、集货、货库、加工等多种作业环节和机能通过信息化将其进行有机的整合,极大的节约了企业成本,可以说信息化管理是整个物流管理活动赖以存在和发挥效能的物质基础。

二、现代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现代物流管理促进企业整体最优化全球化经济促进了商品市场的不断革新与变化,而流通领域的扩大,生产周期的缩短,服务的及时性、经济性等等的发展趋势,致使现代物流如果还在追求单兵作战,那将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对物流的要求,也会导致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大环境下处于劣势。例如,产品从其设计、生产再到配送,已经不可能由单个企业完成,要实现这一过程必须以企业间的相互协作为前提。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各个企业的价值并且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换言之,现代物流要求采购、生产、仓储、配送、销售等环节的高度集成。 -

(二)智能化成为现代企业对物流信息处理方式的要求智能化是信息化、自动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作为现代物流,应与现代科技的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的物流。在物流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必将涉及到大量的决策,例如:每次运输的装载量选择,多种货物的拼装优化,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工具的排程和调度,补货策略的选择;网络的设计与优化,配送策略的选择,有限资源的调配等问题都需要进行优化处理,作为物流管理者必须借助充足的物流知识和先进的智能工具来解决这些难题。尤其是在近年来,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仿真学、智能商务、运筹学、数据挖掘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并在实际物流作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三)现代物流信息化拓展企业沟通渠道现代物流强调的是信息的沟通,信息沟通的效率决定了物流的效率,新的竞争环境体现了企业竞争优势要素的改变。企业的物流管理必须建立在顺畅的信息沟通平台之上。尤其是在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的情况下,物流信息的传输过程越来越快捷。同时,随着信息的网络化,原来的市场已经逐步被信息所包围,这又进一步促进了物流信息的流畅隹。目前,现代物流信息已逐步从点发展到了面,各种类型的企业,以及相关组织之间的数据传输已经实现了尽可能的共享,并且,伴随着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OS(ElectronicOrderingSystem)、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等技术的应用,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效率也大大提高。

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理念

    (一)信息技术与人机综合资源整合的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不仅要应用信息技术,还牵涉到企业内外物流管理人员。关于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着重在于人机综合资源的整合应用。现代物流管理要强化员工对信息技术能力把控的培养,对计算机网络新技术、软件应用等知识的培养,进而拓宽员工对信息技术的获取渠道。另一方面,提高信息技术的传播速度以及对信息技术的认可度,这里面包括员工间的相互合作、组织结构的科学设计、沟通障碍的消除等等。在现代物流管理中,员工对新型物流信息技术变革适应能力的大小,往往会决定着企业物流管理系统运行的优劣。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所产生的科技创新力和不断变革的适应力,都将推动物流管理者的水平提高。人机综合资源整合能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物流管理本身的管理水平、人力资源与信息技术的高效整合,是构建企业物流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也是最具有企业物流管理特色的资源。

(二)构建企业物流系统信息共享管理平台物流系统属于一个多部分共同组成的复杂系统,各种物资实体在不断的运动中产生了相互联系,每一部分由物流系统在客户目标的驱动下来进行调度运行。而信息化物流系统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各个部分进行信息的整合,并完成数据间的相互转换,进而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信息共享的表现包括信息数据之间的传输和信息的存储,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数据可以以规范的形式进行,也可以按照系统中各部分自有的格式进行。采用规范化处理的数据可以提高其使用的通用性,也更加便于数据的处理。而采用系统中各部分特有形式处理的数据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容易失真且反映的信息更加完整。我们应该把握的是,任何一种方式都是以数据及时准确实现共享为目标的。

(三)企业对无形物流价值的管理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管理理念,是现代物流管理的知识资本,其中包含了企业的工作流程、员工的工作经验、管理技术等能力,是各个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其他企业很难模仿的一种资源。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根据信息技术来预测顾客对商品需求的偏好,能有效的处理顾客需求资讯,进而建立企业信息在价值链环节中良好的沟通机制。企业根据信息技术建立的以客户需求为主导的分析系统,依此搭建客户与企业间信息平台,进而提升企业在客户管理及服务方面质量,并能不断完善物流产品服务体系。

(四)实现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一体化管理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供应商、企业自身以及下游客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其管理也应该是协调统一的,一体化管理可以大大减少整体运作成本。具有现念的物流管理不仅仅是单个生产、销售部门或企业的事,而应当属于企业整体统一化的活动,其中包括商品的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等,所以现代物流更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将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进行统一协调的管理,包括计划的制定、信息的共享以及提高共同抵御潜在风险的能力,为此可以使物流管理实现一体化管理,这要求具有相当高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来支撑。

四、结论

篇8

    1、物流管理系统研究背景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影响下, 我国物流业有了很大的进步。 物流, 更确切地说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的血脉,在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的一些物流公司快速崛起, 业务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这样一来,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大。 物流业的竞争与日俱增,为了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物流公司必须对客户有更全面、更完善的服务,从而增强业内竞争力。

    据调查研究显示, 在我国物流服务企业中, 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 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主要是因为物流企业缺乏信息化管理的意识, 缺乏新观念和新技术。同时,物流企业对管理信息化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益处没有明确的认识。

    为了对物流进行科学管理,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程信息化,包括:物流决策、业务流程和客户服务。现在的物流管理,首先要根据物流管理流程来选择适合的物流信息系统, 然后要通过物流信息系统来优化和重建自己的物流管理流程, 这样才能够体现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管理的密切联系。 选择合适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才能给企业带来好处诸如: 可以提高企业物流综合竞争力;更好的处理各种复杂物流业务,提高工作效率;实时信息共享能够提高客服质量;通过对大量的客户业务数据统计、 分析有可能让客户接受增值服务,销售潜力也得到了挖掘;加强了总部对分支机构的管理,达到了与股东单位、合作伙伴业务合作、信息沟通的目的,能提供实时的统计分析数据给管理层、决策层,这样就提高了市场反映速度和决策效率。

    目前, 全国大部分公司企业中员工或者用户无法通过使用浏览器或者 3G 手机来进行事务管理。 原有系统存在不易于升级维护,客户端包括:系统管理员,公司操作员、普通个人用户等使用难度较高,可移植性不强等特点。鉴于这种情况,该系统基于企业价值链管理过程而设计,涵盖从市场到订单、仓储、运输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形成了以需求为推动因素的管理理念,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2、物流管理系统研究意义

    上个世纪 90 年代末,各种压力向全世界的制造者和分销商纷纷袭来:产品定单既小又频繁,产品需求不断变化, 用户更加个性化及服务价值不断升高等都困扰着我们。现代物流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限定了更短的订单周转时间、混合的订单,并对生产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经营者们要想使工厂的运行适应这些就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来适应各种过程集成的程度、 库存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运行的柔性。 工厂以及仓库的物流和信息流可以通过供应链中集中对一些过程进行转移、结合甚至消除而变的更加有效。在这些变化的促进下,现代物流技术新的发展趋势出现端倪。

    社会在飞速的发展, 日趋激烈的物流行业竞争让管理者的关注聚焦到了:“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降低管理成本而又能提高服务水平? 如何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这几个问题上来。 管理者们深深的感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应该是实行计算机科学化管理。信息管理问题在物流企业行业传统操作过程复杂、 文件繁多及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涌现出来。 首先,要不断开发客户市场,同时全面的了解客户的基本资料,货物分布情况、联系人的喜好及联系方式等;其次,财务的收付工作也非常重要,要做到确保能按时收付运费,及时催缴欠费;然后,必须采取更有效的解决办法来代替以往那种查阅文件资料的做法;最后,公司对业务的控制和协调整体和整体管理水平受到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速度、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等多方面的影响。

    在总成本控制到最低的条件下实现一定水平的客户服务是我们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 即寻求成本优势和服务优势的一均衡点, 这也是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根据这个目标,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是物流管理要解决基本问题。将企业业务的各类数据联系起来, 根据物流运输企业业务流程来开发物流管理软件, 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这样可以方便、快捷地传递业务、财务、市场等方面的信息, 各个职能部门及决策层能够得到经过综合处理后所生成各种报表。 物流管理软件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可以通过迅速的从电脑中查询信息的方式来答复客户的询问, 而且决策者也可以通过系统及时调整公司经营策略,公司在同行业中的的知名度也有所提高,同时增强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 而当今最有效的降低总体成本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如何控制与管理物流成本。例如世界知名的日本日立公司,在物流管理方面投入重金,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占很大部分,主要包括很多仓库以及车辆。 公司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通过供应链管理的实现使由生产企业、 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实现了整体化和系统化,实现物流一体化,达到了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日立公司经过多年努力,日立物流积累了很多仓库管理以及运输管理的经验,在第三方物流的业务量上具有很大的优势。目前,按现在业务量来计算,已位居日本物流行业前 10 名之内。

    二、物流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在越来越多的物流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这表明了物流的地位在当今世界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物流, 可以说经济发展是否迅速在于物流基础和运作的好坏与否。 在供应链流程中,我们可以把物流看成是其一部分,供应链是否出问题将关系到在一个企业或一个流通领域能否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如果供应链出现问题,可能在生产中产生严重影响;可能延误客户签订的货物交期,甚至可能造成合同纠纷等。 物流就是把满足客户需求作为首要目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反双向流动及储存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一个过程。

    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 我国车辆运营的空载率约 45%左右。 物流企业无法对运行车辆进行精确定位是造成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物流企业由于无法时刻与司机保持联系, 导致为其组织货源和灵活配货受到了影响。此外,客户对了解货物配送过程的及时性不能保证, 从而无法和物流企业配合协调。

篇9

2011年5月,商务部了《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医药物流,提高药品流通效率,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医药物流发展;鼓励积极探索使用无线射频、全球卫星定位、无线通讯、温度传感等物联网技术,以提高医药品的流通效率,降低医药品的流通成本。”[1]与此同时,工信部牵头制订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了物联网未来发展应用的十大重点领域,其中包含医疗健康领域。

药品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药品流通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其流通绩效关系到千家万户。而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医药品进行身份标识以及供应链的全程实时监控,实现医药供应链的现代化和高绩效。因此,基于物联网构建医药供应链是医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医药供应链

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但在内涵和外延上又较物流管理的范围更加宽泛,可以认为供应链管理包括从最初原材料到最终端消费者的整个流程的管理,其在本质上是一种供需关系的管理。

医药供应链是指医药品从供应源到需求源的流通过程,涉及医药品生产商、医药品批发商、医院及医药品零售商等。与普通供应链不同,医药供应链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供应链,需要对药品流通的过程进行严格全面的监控,除了考虑降低医药品的流通成本,还必须确保流通过程中医药品的质量安全[2]。

3 物联网

物联网,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来完成工作的自动化,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3]。

物联网具体的运作流程是:首先在医药品生产完成时,贴上存储有EPC码的标签;然后将其输入到计算机中,利用互联网使之形成有效的射频识别电子标签,此后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该EPC代码成为该产品的唯一标识;再在产品运输线上安装射频识别转发装置。以EPC编码为索引能实时在物联网上查询和更新产品的相关信息,也能以它为线索,有效实现对物品生产、配送、运输、仓储等一系列供应链流通环节上的定位追踪和监控[4]。

利用物联网能够对物品进行全球定位、跟踪和追溯的功能,可以对医药供应链进行更好的管理和优化,增加医药物流的透明度,防止医药贿赂等腐败的发生,保证药品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物联网在医药供应链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医药供应链运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医药流通过程中的费用过高,而效率低下;医药流通市场集中度低;国家政策对医药物流的制约作用不很明显;药品流通中缺乏对药品质量和有效性的监控;缺乏对药品流通环节中退货的有效回收再利用;医药供应链信息化和现代化程度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我国医药供应链的流通过程比较复杂,往往需要经过多个流通环节,流通效率低下,大大增加药品的销售价格,进而造成老百姓“看病贵”的社会问题。

物联网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产生了对产品进行全球定位、跟踪和追溯的全新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利用物联网技术来重构医药供应链可以对医药供应链的整个流通环节进行有效监管,减少医药供应链中一些不必要的流通环节,增加供应链透明度,进而提高流通效率,降低医药品价格。此外,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医药供应链的运作中,还可以使医药企业的上下游更加及时地监测到市场销售情况和相关数据的流转情况,以便及时地作出正确的市场判断,进而进行相应的生产和库存准备。同时,物联网技术还将大大减少医药供应链中重复数据的录入,能够实现对流通中的医药品质量的全程监控,有利于实现药品的精确监管和回收再利用,并杜绝非法药品的进入。

尽管物联网技术在医药供应链中的应用有诸多好处,但是,目前我国医药行业中真正基于物联网构建供应链流程的企业很少,大家基本上都是说得多、做得少。究其原因,一是不知如何去做,二是资金不足。这就需要国家制定政策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物联网技术在医药供应链中的应用,具有资金实力的大型医药企业应转变思维方式,发挥自身的创造精神,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勇于尝试,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同时,医药企业之间还需加强信息交换与分享,不断优化医药供应链的结构,提升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医药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最终将物联网技术整合到医药供应链中。

基于物联网重构医药供应链流程还可以促进医药供应链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程度。信息化使许多繁杂的工作变得轻松、简单起来,数据得以快速便捷、准确无误地传递,极大地提高了医药企业在库存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药品和药品订单处理等方面的自动化水平,物流企业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管理也成为规范和科学的流程[5]。作为医药行业经营实体的制药企业和医药经销公司应利用信息化的现代交易平台以及物流管理技术实现新的突破,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从而更好地面对WTO的挑战。

无论是从未来发展还是从技术层面上看,物联网对于促进现代物流的构建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九州通是国内较早在医药供应链中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医药企业,其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为核心竞争力做包括智慧物流在内的产品,并且已经受益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带动了整个公司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5 结语

总之,物联网技术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目前最欠缺的主要是医药供应链业务方面的协调问题,这还需要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由医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来牵头示范,进而带动整个医药行业构建基于物联网的医药供应链。物联网技术在医药供应链中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医药尤其是中医药行业供应链的管理手段,推动医药供应 链向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为医药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M].北京:2011.

[2]胡正东,李夏苗,等.基于LC-NPV法的医药物流实现模式决策[J].统计与决策,2013(6):66-68.

[3]李捷.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型供应链研究[J].商业经济,

2011(18):32-33.

篇10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133-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物流管理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而在不少企业中,物流成本在企业各类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物流管理的高额成本成为制约企业开展物流管理的瓶颈。若能够有效控制物流成本,将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利于企业的更好发展。但目前,企业物流成本还存在各种问题,如成本核算不完善、控制不完善等。因此,如何进行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如何管理,如何决策,如何以最少的物流成本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成了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国内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物流管理发展起步较晚,物流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国物资经济学会到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之后,才将物流概念引入中国。据统计,2007年,中国的物流成本总支出为1.9万亿人民币,占GDP的比重为20%,比2006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美国是9.9%,欧洲、日本是10%)高出1倍。根据中国物流权威机构的计算,全国物流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可以新增1 300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如何降低企业巨额物流成本,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对中国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中国企业物流成本的现状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成本总量偏高

从国家统计局等国家部委联合公布的数据来看,1991年中国社会物流总成本相当于GDP的24%,2003年这一比例缩小到21.4%,2006年为18.3%。与中国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物流比重约占GDP的10%,一些中等发达国家如韩国也仅为GDP的16%。可见从总量上看,尽管近年来中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在不断缩小,但是,与国外相比,中国物流水平仍然明显整体落后。

(二)物流成本压缩空间巨大

企业物流作为一个系统,主要由包装、运输、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及信息处理等环节构成,这就为企业加强物流系统管理,降低各环节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效益提供了巨大空间。据统计,直接产品成本在中国企业的总成本中只占据10%,而物流成本却占总成本的40%。因此,企业经营过程中物流成本的降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成本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是企业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提高效益的潜能最大的利润源。

(三)物流总成本控制的观念淡薄

由于物流成本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效应”,所以物流管理必须考虑整体成本最佳,但中国企业往往只关心直接的仓储和运输成本,而不考虑存货持有成本的其他部分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这就影响了物流成本控制的系统化、合理化。

(四)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手段落后

目前来看,各企业分散进行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这样就带来了管理上的问题:一方面,物流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在一般的物流成本中,物流部门完全无法掌握的成本很多,由此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企业间无法就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产业平均物流成本值。由于缺乏相互比较的基础,因而无法真正衡量各企业相对的物流绩效。

二、国外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现状

(一) 日本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情况

20世纪50年代物流技术在日本兴起,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套完善的体系,由重视功能变为重视成本,进而变为重视服务。从日本2001年的全行业物流成本调查看,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全行业平均水平为5.45%,制造业为5.89%,批发业为4.68%,零售业为4.13%,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日本各行业、各形态的物流成本基本上保持了平稳的水平,这也说明日本物流成本控制制度化非常明显,具有持续性的特点。

日本物流成本控制较好,首先体现在创造单位GDP所耗费的物流成本上。据日本现代物流系统协会数据分析,2000—2006年,日本物流成本始终在8.5%左右波动,大大低于中国的18%以上的水平。其次,从产业内部分析,日本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1996年为6.45%,2000年下降到5.87%,到2008年则为4.87%。从物流成本的构成比例看,中国的物流成本构成中,管理成本大约占13%,运输成本约为53%;日本的物流成本中占主要部分的是运输成本约60%以上,管理成本仅占物流成本的4.1%左右,这说明日本企业对物流管理效率较高,企业重视各种物流技术手段的运用,以提高物流效率和品质。物流成本的有效压缩对企业确保收益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日本的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基本上是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即借助物流费用和成本的两层分解,最终确立成本对象的成本以及相应的绩效。具体说,第一阶段是将各种资源分解到业务流程中的活动,从而核算各活动环节所耗费的资源;第二阶段再将活动成本分摊到各产品、服务、顾客或部门,进而计算这些类别是如何消费活动资源,从而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物流作业成本,并且以此为基础,优化物流活动。

(二)美国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