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结构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28 07:2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住宅结构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住宅结构;设计;问题分析;对策
Abstract: In the residential design,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at we do not pay attention there will be mistakes. With the author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thinking of a number of issues in the design of residential structures.Key words: residential structure; design; problem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住宅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住宅质量的好坏主要由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两个方面来衡量。相对而言,住宅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常发生住宅结构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我国自2000年全面推行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以来,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发现并纠正了不少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其他一些违规设计问题,对规范设计市场秩序,确保设计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参加施工图设计和审查的工作经验,对住宅结构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住宅结构设计满足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应注意的问题,并重点论述了住宅结构概念设计和地基设计,以避免或减少上述类似的情
况发生,确保住宅设计质量能上一个台阶。
1住宅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1防火设计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设计人员对防火规范、规定不熟悉,对建筑物分类有错误,导致在设计中对防火标准执行有误,消防处理不当,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重要场所的安全疏散出口、疏散门开启方向不正确,影响安全疏散;有些设计中的防火分区面积过大,防火间距过长,设计存在随意性;有些消防设施设计不合理、不配套,建筑物一旦失火,消防设施将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1.2部分结构设计不合理, 安全隐患比较多
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 1. 8条(强制性条文)规定“底部框架- 抗震墙结构,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有些设计把底层设计成大空间,抗震墙很少,上部砌体抗震墙大部分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不对齐,造成结构体系不合理,传力不明确;有些设计中抗震分类、场地类别选用错误,导致整个结构设计错误。一些混凝土构件,特别是悬挑构件的最小配筋率达不到要求,有的相差一半,有的甚至一半都达不到;有些设计中荷载取值没有按规范要求来确定,存在漏算错算现象;有些结构设计与提供的计算书不一致,结构强度远远低于计算结果,设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1.3设计深度达不到规定要求
一些设计人员制作图纸“偷工减料”,设计粗糙,过于简单,施工图中应有的系统图、大样图、相关剖视图漏缺;一些重要的、应该用图纸反映的内容只标注“见图集”、“由设备厂家确定”等,施工图设计表述不全,细部大样不详,不能反映工程的全貌;一些重要的设计依据、设计参数、工程类别、安全等级、耐火等级、防火消防处理等在设计总说明中没有标明或交待不全。
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设计人员没有对一般住宅尤其是多层住宅设计引起高度重视,盲目参照或套用其他的设计的结果;有的则是由于设计过程中对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缺乏理解;还有的是由于设计者的力学概念模糊,不能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式,对结构电算结果也缺乏判断正确与否的经验。
2住宅结构设计的规范要求
为避免出现上述结构设计问题,在住宅结构设计时首先必须从结构计算和构造上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
2.1结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 免荷载计算的错误。诸如漏算或少算荷载、活荷载折减不当、建筑物用料与实际计算不符,基础底板上多算或少算土重。
(2) 底框砌体结构验算。底部剪力法仅适用于刚度比较均匀的多层结构,对具有薄弱层的底层框架混合结构,应考虑塑性变形集中的影响,通常对底层地震剪力乘以1. 2~1. 5的增大系数;底层框架混合结构的剪力分配不能简单地按框架抗震墙的方法。因为底层框架结构中只有底层框架抗震墙,应采用双保险的方法,抗震墙承担全部剪力,框架按刚度比例承担剪力。刚度计算时,框架不折减,抗震墙折减到弹性刚度的20% ~30%;应考虑底层框架柱中地震作用产生倾覆力矩所引起的附加轴力。
(3) 避免楼板计算中方法不正确。连续板计算不能简单地用单向板计算方法代替;双向板查表计算时,不能忽略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否则由于跨中弯矩未进行调整,将使计算值偏小。
(4) 对电算结果的正确性作出有效评价。目前结构计算大多采用结构设计计算程序进行计算,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必须根据工程设计的经验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其正确与否,决定能否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2.2构造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 注意构件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的限值。尤其是在抗震设计中既要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具有一定的延性,又必须满足最小配筋的要求。
(2)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证钢筋在各个部位所需满足的锚固、延伸和搭接长度,材料选用也必须满足强度要求。
(3) 为了防止屋面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开裂,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融热措施。
(4)按抗震构造要求设置的构造柱,应在整个建筑物高度内上下对准贯通,上至女儿墙压顶,下至浅于500mm基础圈梁,或伸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的构造柱与圈梁、楼板和墙体的拉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3住宅结构设计的概念设计与地基设计
3.1必须及早介入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
住宅设计无论是多层砖混或框架剪力墙结构,都不同于以往的静力设计,必须从抗震的角度,采用二阶段设计来实现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为此,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及早介入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否则将会导致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给以后的结构设计带来难度。住宅结构的概念设计是指一些在计算中或在规范中难以作出具体规定的问题,必须由工程师运用“概念”进行分析,作出判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结构破坏机理的概念、力学概念以及由震害试验现象等总结提供的各种宏观和具体的经验等。这些概念及经验贯穿在方案确定及结构布置过程中,也体现在计算简图或计算结果的处理中。住宅结构的概念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幢建筑物的设计,如果没有事先经过全盘正确的概念设计,以后的计算模式再准确、计算再精确、配筋再合理,也不可能是一个经济、合理的优秀设计工程。因此在建筑物的方案设计阶段应正确把握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对不同形式的住宅建筑掌握各自概念设计中容易疏忽的要点。
(1) 对一般多层砌体住宅结构,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做到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砼预制挑檐。
(2) 对钢筋砼多、高层结构住宅,力求做到结构布置尽量采用规则结构。对复杂结构,可以设置防震缝,把它分割成各自规则的结构单元。结构布置以少设缝为宜,一旦设缝,则应使防震缝的设置与伸缩缝、沉降缝相统一;框架与抗震墙等抗侧力结构应双向布置,以便各自承担来自平行于该抗侧力结构平面方向的地震力;框剪体系的各抗侧力结构要形成空间共同工作状态,除了控制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及保证抗震墙本身的刚度外,还需采取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其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
3.2加强住宅地基结构设计
为防止或减少由于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构件开裂或破坏,可以从建筑措施、结构措施、地基和基础措施方面加以控制。诸如:避免采用建筑平面形状复杂、阴角多的平面布置;避免立面体形变化过大;将体形复杂、荷载和高低差异大的建筑物分成若干个单元;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同一建筑物尽量采用同一类型基础并埋置于同一土层中等一系列措施。地基的结构设计应分别就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考虑不同的设计。
(1) 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需要一定的埋置深度,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基础一般采用桩箱或桩筏结合的形式。此时应保证箱体的整体刚度,群桩布置的形心应与上部结构重心相吻合;当土层有较大起伏时,应使用同一建筑结构下的桩端位于同一土层中,并应考虑可能产生的液化影响。
(2) 对多层建筑而言,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一般不愿意采用长桩的方案。但对软土层覆盖层厚度较大的地区,一般都需要经过地基处理的方式来达到控制建筑物沉降的目的。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类型较多,但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必须认真研究上部结构和地基两方面的特点及环境情况,并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地基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以及各种处理方面的适用性。同时综合考虑处理方案的成熟程度及施工单位的经验,进行多方案比较,最终选定安全实用、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地基经处理后,还必须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强度和变形要求。
4结束语
总之,建设工程是一种特殊商品,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其工程设计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投资效益、使用要求,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抓好设计质量管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针对当前设计质量状况,设计单位应加强内部的质量管理,设计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设计质量的监督管理,结合施工图设计审查、专项检查、质量抽查等工作,加强对业主、勘察、设计单位的市场监管力度。特别是设计单位在进行住宅结构设计时必须在满足国家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加强住宅结构的概念设计和地基设计,才能提高住宅结构设计水平,确保住宅设计质量不断提升,以使住宅的结构设计工作做到更安全、更合理。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现代住宅 结构 设计
一、卫生间的狭长采光口
当卫生间布置在户型横向的中部时,为了确保卫生间的通风和采光,建筑通常会留一个狭长的采光口。采光口的长度大于横向宽度的50%时,则形成了平面不规则的结构。此时平面内刚度就不能认为是无穷大,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空间计算模型。同时,在缺口的端部应设梁,对于框架结构可以保证框架的连续,对于砌体结构也可起到拉结纵墙的作用。
二、楼板错层
为了追求空间的层次感,通常会在一户内设有或大或小的错层。根据抗震规范第3.4.3条及条文说明,有较大的楼层错层时,应属楼板局部不连续――平面不规则。至于较大错层,一般指超过梁高的错层,此时需按楼板开洞对待,即分层建模,并按平面不规则采用计算模型。较小的错层按同一层建模,并改梁板标高。错层处楼板在SATWE中要定为弹性楼板,因为错层处板没有布满整个结构,开孔率很大,所以它就不能用刚度无限大的刚性楼板来建模。同时要注意控制错层交接处的梁的高度,防止产生局部净高不足的情况,必要时可以做成宽扁梁。
三、轴线错位
轴线错位应该是设计人员最无可奈何的情况了,有些住宅的轴线除了分户墙南北墙在同一根轴线,其余都是错开的。对于框架结构,当轴线错开较小时,可将柱一个方向的尺寸加大,使两个轴线的梁都作用在柱上,在PKPM中建模的时候可以将两根轴线输为一根,错开的轴线按偏心输入。对于相距较远加大柱子尺寸不现实的情况,只有将横向框架梁搁在纵向的框架梁上,但要考虑主梁的抗扭。同时次梁上部钢筋伸入主梁的水平段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4La,所以次梁的上部钢筋要采用小直径多根数的布置。
四、阳台出挑大
阳台是家与自然沟通的场所,大阳台往往也是开发商销售时的卖点。通常,阳台都是用悬挑梁来实现的。悬臂构件在地震时是较易破坏的部分。阳台设计时一定要考虑足荷载,配筋留有一定的余地。虽然根据抗震规范5.1.1第4条的规定,8、9度才要求长悬臂构件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但挑梁下部仍要配置适量钢筋,以减小梁的挠度和确保梁的延性。
五、顶层退台
为了满足日照间距和用户对露台的钟爱,几乎所有的住宅都有外墙向内退的情况,从而出现梁抬柱。对于这种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的不规则结构,在计算中按规范要求将该构件传递给梁的地震内力乘以1.25~1.5的增大系数。同时,局部的楼板厚度和配筋也要适当加强一下,最好双层双向配筋;梁上部的通长负筋也要适当加大,抬柱处布置吊筋。
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多层结构;结构设计
1 引言
结构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整个建筑物的外观效果、结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设计需要务实,任何一个项目设计都必须要协调好结构的设计。多层钢结构住宅是结构住宅产业化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多层住宅发展的主要方向。传统大住宅多采用砖混或混凝土结构,钢材强度高,房屋自重轻,因此较容易实现大,灵活分隔的建筑设计理念,实现居住空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可变性。不过,在国内对多层钢结构大住宅的研究力度还不够。
2 多层钢结构住宅体系的结构设计要点
2.1多层钢结构住宅的结构布置
多层住宅钢结构体系一般采用纯框架体系,与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类似,纵、横方向均为刚接框架,但将梁、柱改为钢梁和钢柱,且大多采用H型截面,其承载能力及空间刚度均由刚接框架提供,适用于无法设置支撑的建筑物。由于结构采用型钢,故其成为施工速度最快的一种结构形式,采用该种结构体系的钢结构住宅,柱网分布有大跨度和小开间密柱式两类。
(l)应用于住宅的大跨度结构,合理利用钢结构的受力特点,充分发挥钢材作用,建筑空间开敞,平面布置灵活,空间可变性较强,但结构构件尺寸随柱网增大而增大。受梁柱体系高跨比的限制,随跨度的增大,结构钢梁的高度也随之增大,通常结构钢梁高跨比为1: (15~20)。从结构受力分析的合理性和经济性两方面考虑,用于住宅的大跨度钢结构柱网以6.0~7.2m为宜。此时结构梁高约300~500mm,按层高2.8m考虑,立面开窗高度能达1.4m以上,基本满足住宅规范要求。虽然也有采用更大跨度结构柱网(类似于排架结构)的情况,但通常进深方向为长跨距,从经济方面考虑,开间方向即使在层高增大的情况下也不宜过大。
(2)当建筑设计方案为每一开间均设有柱时,可采用小开间密柱式布置,一般柱距为3~5m,此结构类型因跨度小,梁、柱断面都相对减小,在立面开窗、开门上有较大自由度,由于跨度小,结构梁柱断面和相应的楼板厚度均减小,可减小结构自重,是较为经济的方法。但住宅空间布局受限制较大,难以形成开敞的大空间,建筑空间的可变性仍较弱。
工程抗震经验表明,不规则建筑结构体型对结构抗震不利,甚至会造成建筑物的严重破坏或倒塌,它一般分为两类:①建筑平面不规则;②建筑结构立面和竖向剖面不规则。由于后者的危害性史大,因此多层住宅钢结构体型宜力求规则和对称。
2.2 连接节点设计
钢结构节点连接是保证钢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对结构受力有着重要影响,是整个设计工作的关键环节。地震灾害记录表明,许多钢结构都是由于节点首先破坏而导致建筑物整体破坏的,因此节点必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满足各种不同高度的钢结构体系相应的强度、刚度和延性要求,以确保安全可靠。节点设计一般要求遵循以下原则:(l)节点受力要力求传力直接简单和明确,使计算分析与节点的实际受力情况相一致;(2)保证节点连接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延性;(3)构件的拼接按等强度原则设计,即拼接件应能传递断面的最大承载力;(4)尽量简化节点构造,以便于加工和安装时容易就位调整。
多层住宅钢结构节点主要包括梁与梁的拼接节点、柱与柱的拼接节点、梁与柱的连接节点、支撑与梁柱的连接构造、柱脚的连接节点等。连接节点可分为3种形式,即铰接、刚接和半刚接,其中半刚接因其受力难以控制,目前采用不多,故以其余两种形式为主。 连接方法可分为焊接连接和高强度螺栓连接,焊接连接节点的焊缝尺寸及形式等可按现行规范的规定执行,焊条的选用应与被连接金属材质适应。焊接设计中不得任意加大焊缝,焊缝重心应尽量与被连接构件重心接近。高强螺栓连接常用8.8s和10.9s两个强度等级,根据受力特点分为承压型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最小规格为M12,常用的为M 16- M30,超大规格的螺栓性能不稳定,设计中应慎重使用。连接板一般采用与母材强度等级相同的钢材,在同一节点中,采用同一直径和同一性能等级的高强度螺栓,并进行节点连接的承载力验算。
3 多层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选型
钢结构体系的型式有多种,但应用于住宅的主要可分为钢框架体系,钢支撑框架体系,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钢框架――核心筒,错列桁架钢结构等。根据已建的钢结构住宅工程 对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做一个简单的定性比较,见表1。根据表1多层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比较分析,可以明确地得出各钢结构体系的优缺点。从表1可知,错列桁架钢结构经济性高,开间大及跨度大,比较适于作为多层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建筑设计应与结构设计交互设计,以避免桁架对建筑平面设计的影响。
表1 多层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性能比较
4 钢结构住宅楼盖结构分析
楼板的合理选择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降低楼板的造价和减轻自重对整个建筑物至关重要。目前钢结构住宅工程中常用的楼板丰要有三种形式: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现浇混凝土楼板:预应力空心板叠合楼板。通过表格对上述三种楼盖进行综合比较,见表2。
表2 多层钢结构住宅常用楼板类型综合比较
由表2可知 预应力空心板叠合楼板比较适于作为钢结构住宅楼盖 这种楼盖不仅装配化程度高、施工效率高、自重轻、用钢量少和造价低 而且跨度较大.整体性及抗震性能都不比现浇楼盖差。
5 多层钢结构住宅结构分析与设计
5.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6层住宅楼,首层层高3.8m,2~6层层高2.9m,分别采用钢筋混凝上结构形式和钢结构形式,采用90mm厚现浇钢筋混凝上楼板。在一个住宅单元中,进深尺寸较大,除楼梯问、厨房、卫生间相对固定外。其余的厅、居室、贮藏室等均可按住户的意愿自行安排、灵活分隔组合。墙体选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结构计算主要采用符合国内规范和规程要求的TBSA和PKPM系列软件进行计算分析。设计方案应满足各种结构类型设计规范和规程的要求,包括结构方案、构件选型、材料选择、施工方案等,同时还考虑安全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等。
(l)材料、型号和级别
对于钢筋混凝上结构,柱采用C25混凝上,梁和板采用C20混凝上;柱和梁的纵筋采用II级钢,其它为I级钢;墙体采用灰砂砖砌筑。对于钢结构,柱和梁均采用热轧H型钢,其余与钢筋混凝上结构相同(称为钢结构①);或柱采用热轧 H型钢,梁采用高频焊接薄壁H型钢,墙体采用ALC板,其余与钢筋混凝上结构相同(称为钢结构②)。
(2)荷载取值
风荷载取值为:基本风压0.45kN/m2,地面粗糙度为B;地震烈度为7度,场地类型为二类。对于墙体采用ALC板的钢结构,其墙体和拦河荷载标准值为:墙重分别为2.0kN/m2(150mm厚ALC板满载),1.6kN/m2 (150mm厚A LC板,扣除门窗荷载;或是100mm厚ALC板满载);拦河为1.0kN/m2。其它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取值。
(3)结构布置
采用钢结构的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标准层钢结构平面布置图
5.2 结构分析与设计
结构体系:根据上文分析及工程概况,该工程选择交错桁架钢结构和钢框架结构体系。灵活分隔部分采用错列桁架钢结构,该结构利用柱子、平面桁架和楼板组成空间抗侧力体系,具有住宅布置灵活、结构自重轻和造价低的特点。是一种经济、实用、高效的新型结构体系:固定部分(厨房、卫生间和楼梯间)采用钢框架结构。桁架腹杆采用混合型桁架,这种桁架的抗侧性能优于空腹桁架,抗震性能优于实腹桁架。
结构布置:住宅的开间和进深较大,由上文分析并综合比较而选用预制预应力空心板叠合楼板。采用预制预应力空心板叠合板后结构布置采用简单梁格方式,取消用钢量较大的次梁。简单梁格布置不仅可以降低结构用钢量,而且可以增大建筑有效净空并取消吊顶。预制预应力空心板叠合板通过与钢梁组合作用(布置栓钉和后浇叠合层)进一步降低结构用钢量。叠合板总厚度为200mm 其中预制预应力空心板厚度150mm,现浇叠合层厚50mm。
构件设计:交错桁架结构中多数构件的内力以轴力为主,而且体系的抗侧刚度很大 一般以强度或稳定设计来控制构件截面,比较适合采用高强度钢材,因此该工程梁、柱、弦杆、腹杆均采用Q345钢。交错桁架结构中柱采用直径为400mm,壁厚为l6mm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采用C60;弦杆采用HW200×200×8×12:纵向框架梁为HM294×200×8×12;直腹杆为等边角钢组合L100×l0;斜腹杆为等边角钢组合L125×8;框架结构中柱采用直径为300mm,壁厚为10mm的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采用C60;梁采用HN25O×125×6×9。
结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水平荷载作用参与组合的工况对设计起控制作用。构件强度和稳定应力比控制在0.90以内。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钢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来控制。结构分析结果见表3。
表3结构分析结果
节点设计:交错桁架体系采用混合型时,横向荷载的作用将通过平面桁架以轴力的形式传递给柱子.故桁架与柱子的连接按铰接设计。此时,桁架上、下弦杆除了要承受轴力,还要承受弯矩,按照连续压弯杆件设计,而腹杆与弦杆的节点按铰接设计,忽略桁架腹杆次弯矩的影响。此种分析不但误差很小,,还能改善结构的延性和增加耗能储备。钢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全部为刚节点,可有效增加结构的抗侧刚度。
5.2 简单经济评价
在满足各项设计指标的前提下,各构件用钢量见表4 设计方案总用钢量为95.55t(不包括楼板及基础),单位面积用钢量为31.8kg/m2。采用钢管混凝土柱交错桁架结构。可以显著降低结构的用钢量,比其他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经济。
表4 构件用钢量
6 结束语
篇4
【关键词】住宅;转换层;结构设计;构造措施
一、工程概况
某住宅区由东、西两区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4.11万m2,地上有6栋32~35层住宅,其中1#、2#楼1~2层为商业裙楼,3~32层为住宅,总高度97.8m;3#楼一层为架空层,2~32层为住宅,总高度97.6m;4#~6#楼1~35层均为住宅,总高度98.2m;地下2层,设置连通地下室作为车库及设备用房使用,其中负2层有部分设有平战结合的核6级、常6级防空地下室。
因本工程平面呈细腰型,腰部应力最集中,而在此处又布置了电梯井道和消防疏散楼梯,开洞较多,对楼板刚度削弱较严重,不利于抗震,是结构设计中值得高度重视的部位。框支剪力墙加落地筒体及部分落地剪力墙结构,属A级高度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底部设计为规整的大跨度柱网,既可满足地下室停车场和设备用房的使用要求,又为其上的商业裙楼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其中1#、2#楼在2层顶部设置结构转换层,3#楼在1层顶部设置结构转换层,转换层以下为框支框架及部分落地剪力墙,转换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4#~6#楼为剪力墙结构。上部住宅采用剪力墙结构,其中剪力墙最小厚度200mm,转换层以下剪力墙厚度400~ 700mm,框支柱最大截面800*2300mm,底部加强部位在六层以下,加强部位竖向抗侧力构件采用C50混凝土。1#~6#楼均以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
二、计算分析及参数选取
采用中国建研院编制的SATWE进行计算,计算参数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Ⅱ类场地土,基本风压0.9KN/m2(承载力计算)及0.75 KN/m2(位移计算),框支框架和剪力墙抗震等级分别为一级和二级,计算中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模拟施工加载,取18个振型进行计算。
1、侧向刚度计算方法的选取
A:剪切刚度法,即GKi=GiAi/Hi;B:剪弯刚度法,即 Ki=Δi/Hi;C:抗震规范条文说明建议方法(地震层间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值),即 Ki=Vi/Δui。其中方法A适用于底层大开间结构;在计算高位转换这类长细柱(墙)结构时,侧向刚度宜采用方法B计算,以充分反映弯曲变形的影响;方法C适用于除A、B以外的规则建筑结构。
2、嵌固端选择的合理性分析
地下室作为地下车库使用,空间大间隔少,其顶板作为上部结构构件的嵌固端,应保证被嵌固构件在嵌固处不会发生平动位移和转动位移。本工程地下室顶板覆土1m,且消防车道部分给予20KN/m2的活荷载,地下室顶板采用现浇梁板框架井字梁结构,主框架梁500*900(消防车道下部分500*110),次梁300*700mm;板厚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采用双向拉通配筋,并满足构造要求。结构侧向刚度亦能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嵌固端选择在地下室顶板处是合理的。
3、结构自振周期
以3#楼为例,按框支结构经验公式计算,T=(0.05~0.07)N=1.70~2.38s,自振周期值在经验值范围内,扭转周期与平动周期Tt/T1=0.721
4、结构规则性
本工程采用的是竖向抗侧力构件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向下传递的形式,属于竖向不规则结构,通过计算、内力调整及构造的方式调整,使其余各项均能满足规范要求:结构在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的层间最大位移转角满足规范要求;最大位移与楼层平均位移的比值满足规范要求;侧向刚度不小于相邻上层的70%和相邻3个楼层平均值的80%;腰部楼板通过构造措施避免尺寸和平面刚度的急剧变化。
三、转换层的设计特点
本工程转换结构构件为梁―柱体系,框支框架抗震等级取一级。框支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取六层以下,抗震等级为二级,轴压比限值为0.6,在结构质量不变的情况下, 该部位不落地剪力墙往往不能满足要求,需要特别加厚或加长,为避免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突变,加大落地剪力墙和底部核心筒剪力墙厚度,提高底部竖向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结合楼层扭转位移控制条件,在平面刚度较弱的周边部位增加布置剪力墙并调整使其对称均匀,避免过大偏心,增强结构的抗扭刚度,结构扭转效应,同时也能提高转换层下部的侧向刚度比。上部剪力墙的水平剪力需要通过转换层楼板传递到落地剪力墙,实现上下层剪力的重分配,转换层楼板传递因竖向不连续产生的水平集中应力,平面翘曲变形显著,因此转换层板厚取 200mm,双层双向配φ12@150结合周边框架梁的布置,转换层楼板整体性得到加强。
结构中转换梁尽量做到一次转换,尽量做到转换梁轴线与上部墙肢轴线相重合,以避免由偏心支承带来的弯剪扭效应对结构延性的降低。对于二次转换、偏心布置和受力复杂的转换构件,施工图阶段补充局部应力分析,在考虑最不利荷载组合情况下得到转换梁的应力分布特点,对高应力区进行重点加强,如提高配箍率和增加抗扭筋的设置,提高转换梁构件的抗剪和抗扭能力。
四、概念设计与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比数值设计更重要,先进的设计思想可以通过概念设计得到充分的体现。概念设计是指通过力学规律、震害教训、试验研究、工程实践经验等的设计概念、设计对策和措施 , 它比量化的计算更能有效的从宏观上处理好结构的安全问题,特别是抗震安全。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目标是使整体结构能发挥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避免结构出现敏感的薄弱部位,地震能量的耗散仅集中在少数薄弱部位,导致结构过早破坏。现有抗震设计方法的前提之一是假定整个结构能发挥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在此前提下,才能以多遇地震作用进行结构计算、构件设计并加以构造措施,或采用动力时程分析进行验算,试图达到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不倒塌的目标。
本工程采用合理的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在方案阶段早期介入,并将概念设计贯彻整个设计始终。通过不同结构布置方案的试算和比较,不断调整剪力墙的位置和数量使之趋于合理经济,对结构的薄弱部位采取抗震加强措施,主要包括:提高结构抗震能力,保证框支转换层及以上作为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部位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延性,将转换层以上6层不落地剪力墙混凝土等级提高至C50,降低构件轴压比,增加墙体竖向和水平钢筋,提高构件延性,并适应罕遇地震作用下塑性铰的出现和发展;提高结构抗扭刚度,降低扭转作用,将底部加强层以下两边纵向的剪力墙厚度增大至250mm;加强楼板传递水平力的能力,将细腰部楼板厚度加大至160mm,并提高其配筋率,采用双层双向通长配筋。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工程抗侧力构件结构布置合理,自振周期及剪重比适中,水平位移满足规范限制要求,构件截面取值合理,结构体系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构件设计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对结构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采取了必要的加强措施,结构体系选择恰当。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结构设计;优化措施;使用
1 关于结构设计优化措施的使用和具体的意义
1.1 使用。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具体体现在住宅工程结构
总体的优化设计和住宅工程分部结构的优化设计两方面。其中住宅工程分部结构的优化设计包括:基础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屋盖系统方案的优化设计、围护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和结构细部设计的优化设计。对以上几个方面的优化设计还包含选型、布置、受力分析、造价分析等内容,并应在满足设计规范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围绕其综合经济效益的目标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1.2 意义。在本人看来,在合乎建筑结构总体规定的背景之中,要降低近期费用,而且要显著的提升它的可靠性等内容。和过去的设计比对来看,使用该项技术能够将总的成本减少大约百分之五到三十。通过优化技术,能够保证物质的性能得以有效的体现,而且还能够为规划的落实提供详细的参考信息。
2 关于民居的结构设计和经济要素间的关联
2.1 与用地间的关联。
对于多层或是高层的建筑来讲,其建筑规模是所有层的总数,当层数多的时候,其分摊的占地规模就相应的要小很多。不过由于总的层数不断的增多,建筑的总体高度也随之增高,此时楼的间距也就需要不断的变宽。所以,用地的节约量并不随建筑层数的增加而按同一比例递增。
2.2 与成本间的关联。
层数对于建筑规模成本有很大的关联。不过这种关联性对于所有的分部项目来讲并不是一样的。对于屋盖来讲,不论是几层,它们只用这一屋盖,其并不是随着层数增多而导致资金增多,所以,该区域的成本不会随着层数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基础来讲,所有的层都使用一个基础。由于层数变多,其受力就会变大,所以要切实的提升其受力性。虽说基础区域的成本会伴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大,但楼层多了可销售的建筑面积也就增多了,细分下来基础的成本其实是降低了。对于墙和柱等,它们会由于层数变多,受力性就要随之提升,此时成本也要增加。
2.3 和经济性间的关联。
层的高度和建筑体的成本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由于高度变高了,其总的规模和柱的规模就要增多,而且会提升结构的重量,会增加基础等的受力,管线也会因此变长。要是降低高度的话,相应的抗震等级也会有所变化,就能够起到节省物质的作用,另外对于抗震来讲也很有益处。另一方面,降低层高也就意味着可以减少住宅建筑的总高度,缩小建筑之间需要的日照距离,所以降低层高也能取得节约用地的效果。在相同建筑面积时,住宅建筑平面形状不同,住宅的外墙周长系数也不相同。显然平面形状越接近方形或圆形,外墙周长系数越小,外墙砌体、基础、内外表面装修等也随之减少,并且受力性能好,造价也会降低。
3 住宅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措施
住宅建筑的优化设计方法旨在降低工程造价成本费用,并为住宅建筑的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提供基础条件,根据实践的设计经验,笔者提出以下的优化措施。
3.1选择节能指标较高的结构类型。
住宅建筑结构形式的选择,意味着选择不同工程造价的建设模式,常见的结构设计模式有如下三种。(1)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常见于高层建筑,以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依托,这种结构形式相对于框架的抗震级别要高,比起短肢剪力墙,钢筋更多的是采用构造钢筋。而且在现在的建筑市场上,人工费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采用剪力墙结构可以省去一大部分砌砖工人的费用。(2)框架结构,具有大开间、布局灵活性强和造价成本低的优点,但这种结构抗震能力弱,柱截面较大,形成的柱角凸出部位会妨碍家具的布置。(3)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即在框架结构中合理进行一定数量剪力墙的布置,这种结构合理,适用能力强,而且能够应对各种不同的变形压力,是一种抗侧力较好的结构。以上的三种结构模式各具优缺点,但我们在选择结构模式的时候,不能片面认为造价最低的方案就是最科学合理的方案,而是我们要结合住宅业主的功能需求,以及建设单位的投资水平和施工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结构类型的综合分析,将投资与收益进行平衡优化,根据工程条件的客观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结构模式。
3.2 结构设计信息优化技术。
由于住宅建筑结构受到设计变量等条件的约束,难以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结构优化。笔者认为,鉴于住宅结构设计的复杂性,应该开发一种较为实用方便的参数定义优化软件,减少设计者在结构优化方面的精力和时间。笔者较为推崇的是TBCAD 系统,这种系统是针对结构方案设计、建模、分析、评估等为一体的成本控制软件系统,这种系统可以进行结构方案的指导设计,使得方案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趋于最优状态。系统的信息分为两个时间段进行优化,第一个时间段是通过对材料的分配调整,使用最少的混凝土用量满足侧向刚度的要求,系统在这个时间段的目标函数是混凝土的使用量,而结构构件的断面大小则是设计的变量。第二个时间段是对构件强度的优化,通过对构件结构的断面大小以及钢用量的调整,使得构件的强度要求实现只需较少的结构造价。
3.3各种功能结构的优化设计内容。
结构抗震的经济化设计,主要针对高层的住宅建筑,高层建筑的水平荷载结构造价占所有结构的绝大部分造价,在抗震结构设计中,抗侧力结构是造价控制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在建筑物层高增加之后,抗侧力结构的造价也会随之增加。因此,抗侧力的结构必须进行合理选用,以便形成造价优势。上文已经对常见结构形式进行了一定阐述,虽然每种结构形式都具备一定的抗震性能,但所达成的经济效果确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设计人员对住宅结构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各种结构模式的抗震性能和经济指标,把握好住宅的体型、结构的体系以及刚度的分布等,针对抗震的薄弱环节通过抗震构造措施进行改善,将抗震结构设计的成本降到最低。
4 结束语
对于任何的建筑来讲,它都是一种艺术。设计师一致希望能够经由建筑体来体现出自身的设计理念,其关注的是艺术和实用的连接。结构人员在确保安全性优秀的背景之下,要不断的面对全新的结构内容,确保设计人员的理念能够表达出来。在开展设计的时候,要在合乎其思想的前提下,保证平面的布局规整,降低质量和刚度中心间的不同。确保建筑体在横向的受力性的干扰下不会存在很严重的扭转反应。对于竖向的布局,要在合乎功能规定的背景之中,保证竖直方向的承重件是连通的。在可以不使用转换层的时候就不用,以此来降低结构分析以及设计层次中的面对的一些不利现象。而且它还会使得应力聚集。要保证竖向的刚度是逐渐发展的,以此来防止应力聚集。其对于提升横向的受力性来讲益处非常多。
参考文献:
[1]张炳华.土建结构优化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篇6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of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design principle, analyz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optimization design status, emphatically summarized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structure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Keywords: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高层建筑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 在土地资源日益趋紧的今天, 高层建筑有利于节约用地、解决住房紧张、减少市政基础设施和美化城市空间环境。为了在日益激烈的设计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为业主提供优质的设计产品, 提高设计产品的经济性, 已成为每一个设计单位努力追求的目标。
一、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
1、 满足经济性要求。住宅作为商品, 开发商为有利可图, 要求投入少, 经济效益好,购房者则要求房屋设计布局好, 外观美, 房价适中, 质量上乘。因此, 结构设计应根据房屋的建造地点、平立面体形、层数多少, 在满足安全性、耐久性和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 在构件设计中应精打细算, 严格执行规范构造要求, 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尤其在地基基础设计中更应该注意方案的经济比较,因为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合理与否对房屋造价至关重要。
2、 满足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住宅实行商品化后, 应成为广大住户的耐用消费品, 使用寿命长是区别于其他消费品的最大特点。因此, 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住宅结构设计的最基本的要求。在结构体系的选择, 材料的选用,都应该有利于抗风抗震, 以及在使用寿命期间维修改造的可能性。
3、满足舒适性要求。住宅建筑设计应该为住户起居的舒适性要求提供条件, 例如, 多种户型, 灵活分隔室内空间, 人居的热、光、声的环境等要求, 为此结构设计应较好地配合建筑和机电专业, 尽可能在居住空间中避免露柱露梁的压抑感和采用隔音较差的分隔墙材料, 使室内简洁明快, 隔声较好,给居住者创造一个幽静舒适的环境。结构方案中还应考虑住户日后改变分隔空间的可能性, 当采用剪力墙结构时, 宜采用大开间布置。
二、 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现状分析
1、只重视结构尺寸的优化,即在给定结构的几何形状、 拓扑和材料的情况下,求出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优构件截面,而忽视结构整体的优化。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形状优化比尺寸优化更有意义。 单纯的尺寸优化无法接近最优的结果,因此,也就不能完全令人信服。设计人员较普遍地认为,结构设计只要结构方案和布置合理, 上部结构又有比较成熟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计算,构件截面只要通过计算结果满足规范即可, 认为上部结构相对下部结构,即地基基础部分,特别是软土地基的意义不大,因此对上部结构截面的优化所能达到的经济效益未予以充分的重视。
2、优化的目标还不能完全符合工程的需要。 由于实际结构问题往往十分复杂,存在设计变量多、 约束条件多、 受建筑功能限制较大等难点, 多种因素甚至不确定性因素使得目函数在建立后只能得到相对最优解。,目前尚没有实用的高层建筑优化分析软件, 而应用现有的各种计算机分析软件进行截面优化并不是简单的几次尝试就能达到效果的,因此,无论是机时,还是设计进度,都较难允许实施这种优化方法。 很多高层建筑设计项目,结构方案和布置还是比较合理的, 其构件截面也是同类型结构中常用的尺寸,但是计算分析后还存在某些薄弱环节,为了改善这种受力状况,增大构件截面却未能得到明显改善,反而增加了材料耗量。
三、高层住宅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1、限制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35条规定: 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 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 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1、2倍, 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1、5倍。抗震设计的 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其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结构平面布置必须考虑有利于抵抗水平和竖向荷载,受力明确, 传力直接, 力争均匀对称, 减少扭转影响。结构刚度不对称也会产生扭转。所以在布置剪力墙时, 应使结构均匀分布, 令荷载合力作用线通过结构刚度中心, 以减少扭转影响。结构刚度不对称产生扭转时, 通过增加墙厚来调整扭转效应效果不佳。高层剪力墙结构住宅中剪力墙影响刚度, 而剪力墙为矩形截面, 惯性矩为 I Z = bh3 /12 , b为墙厚,h为墙长。剪力墙的长度对其刚度影响很大。首先分析哪部分结构刚度大, 哪部分结构刚度小, 增大刚度对结构有利, 还是减小刚度对结构有利, 通过增减剪力墙达到结构刚度均匀对称, 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35条对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的要求。
2、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35条规定: 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T1之比, 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 0、9。扭转耦联振动的主方向, 可通过计算振型方向因子来判断, 在两个平动和一个转动构成的三个方向因子中, 当转动方向因子大于0、5时, 则该振型可认为是扭转为主的振型。当不满足以上要求时, 宜调整抗侧力结构的布置, 增大结构的抗扭刚度。如在满足层间位移比的情况下, 减小某些 (中部 ) 竖向构件刚度, 增大平动周期, 加大端部竖向构件抗扭刚度, 减小扭转周期。
3、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应选用整体性好, 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层建筑容许变形的要求, 并能调节不均匀沉降, 达到安全实用和经济合理的目的。以下讨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经济合理的问题。平板式筏基与梁板式筏基相比较具有节约钢材、混凝土, 施工工期短等优点。住宅一般开间小, 即剪力墙间距小, 并且剪力墙刚度大,所以剪力墙完全可以起到梁板式筏基中基础梁的作用。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 JCCAD软件, 用有限元法对不同基础形式进行基础计算, 发现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的板厚及配筋相差不多, 但梁板式筏基却有基础梁的配筋、混凝土用量和基础梁支模等情况。当采用梁板式筏基时有的基础梁的刚度达不到它所应起到的刚度作用, 计算时超筋。于是还要再增大梁的断面。从综合经济效益分析, 对于采用剪力墙结构形式的高层住宅平板式筏基比梁板式筏基更经济合理。
4、高层建筑平面凹入较深时构造处理。高层建筑平面不规则, 容易发生震害, 在不妨碍建筑使用的原则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设置拉 梁或拉板 (板厚为 250mm ~300mm ) , 拉梁拉板内配置受拉钢筋。满足梁板最小配筋率要求。
5、高层住宅转角窗处的构造处理。角部墙体开洞, 与角部墙体不开洞的剪力墙结构相比, 结构整体效应影响颇大, 结构的抗侧力刚度、自振周期、地震作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角部墙体开洞的剪力墙结构其外墙内力明显增大。开洞的角部各构件扭转效应明显, 特别是洞口处的连梁, 需配置抗扭钢筋, 转角处楼板宜局部加厚, 配筋宜适当加大, 在转角处板内设置连接两侧墙体的暗梁。
6、不规则楼板的计算。在居住建筑中由于平面使用功能的需要, 常出现不规则楼板, 以往处理方法在缺口设梁,这样影响建筑的美感。现在设计中改设暗梁, 梁适当加宽。楼板的承载力潜力较大, 计算时可按一般梁计算。通过结构优化设计来降低工程造价是控制工程
总之,结构设计没有绝对最佳的标准模式, 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比较,去寻求相对的最优。因此我们每一个结构工程师应不断地追求尽善尽美的设计思想, 不只盲目照搬规范和依赖计算机程序作设计, 用自己的结构设计概念、经验、判断力和创造力为业主和社会设计出更好的建筑。
参考文献:
[1] 刘利峰. 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研究[J]. 科技资讯, 2010,(20) .
[2] 陈颖. 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分析[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0,(08) .
[3] 张启照.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探讨[J]. 福建建材, 2010,(02) .
篇7
关键词:高层住宅;结构设计;问题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多,为了解决住房的问题,我国城市居民的住宅向高层结构发展。在这一开发建设过程中,结构设计是其安全性以及舒适性的前提,也是高层住宅建设的基础。可以说,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建筑的质量以及可使用的程度,因此我们要重视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问题的探讨解决。
1高层住宅结构设计问题
1.1抗震问题
在进行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过程中,抗震方面的设计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让设计人员较为头疼的一个环节,因为其设计十分复杂。在进行这一方面的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对相关建筑材料、结构进行分析以及选择,同时,还要对整个建筑群进行考虑。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但同时因为我国也是国土辽阔的大国,有的地区没有经历过比较明显的地震灾害。所以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部分设计人员并不是十分重视抗震设计这一问题。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物力财力方面的影响,导致结构设计相关抗震设置标准的制定时放宽了尺度。另外,经济利益的驱使,有相当部分的开发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对建筑结构设计造价给出指标限制降低工程成本。上述各种原因导致了我国建筑结构设计时结构抗震存在不足,高层住宅是居民密集聚集的建筑,高层住宅结构抗震问题导致广大居民的生命安全存在隐患。
1.2楼层平面布置问题
在进行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大部分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构件布置时往往会感到十分的头痛。建筑方案设计时,为了最大化地追求建筑使用舒适功能要求,住宅房间布置时按照各自的使用功能划分,从而导致结构抗侧力构件的墙体、柱子不能对齐布置,最终导致平面梁布置时不能形成连续贯通的框架。从结构传力的角度分析,平面布置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结构体系[1]。我们都知道,虽然说理论计算或计算机程序在数学或是力学上都是可以给出结果,但是这种结果与理论假定及实际是存在较大出入的。我们知道结构设计理论计算分析十分重要,但是结构的概念设计及结构的构造设计同样重要,结构概念及构造设计是实现理论设计的重要补充。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在进行高层住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重视结构概念的理解,不能单独追求建筑使用功能的舒适而忽略结构的安全问题。
1.3剪力墙问题
剪力墙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这一构件结构能够较为有效的抗侧力。在高层住宅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楼梯间周围布置剪力墙的方案,因为楼梯间一侧墙体没有楼板连接,使得该剪力墙分担整体结构水平力能力大大降低[2]。然而,大多住宅中各种设备管井尤其是通风井排放在该剪力墙的另一侧,导致墙体两侧相连的有效楼板十分有限。这与我们布置剪力墙作为结构主要承担侧向力构件的初衷相反,致使整体结构的抗侧力能力大大降低。此外,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会进行工期的缩短,这样施工人员为了赶工期不得不加快建筑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施工质量。在使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泵送的时候,往往会增加水泥的用量,减少粗骨料的使用量,由于这两者的比例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结构的收缩量。加上由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使弹性模量增加将引起更大的约束拉应力产生,使得混凝土用量大的剪力墙产生裂缝的因素在增大。
2高层住宅结构设计问题的相关对策
2.1优化结构抗震设计
在结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建筑物的高宽比进行严格的把握,要根据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设计,采取多种计算程序比较复核。对设计人员进行抗震设计思想宣传,加强结构抗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应以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根据我国现行经济发展水平与时俱进地修订改进抗震相关标准,提高设计安全储备。对于住宅等一旦发生地震极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建筑结构设计,加快学习采用建筑隔震等新技术措施,增加抗震安全储备。
2.2平面布置时合理地考虑结构概念
在进行建筑平面方案设计的过程中,为使理论与实际最大限度的相接近,建筑方案的确定应适当地考虑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及优劣性。建筑设计师应充分地将结构设计抗震概念及结构受力概念融入到建筑方案中,充分考虑对结构抗震的优劣影响,对于涉及生命安全的重要建筑结构,必要时应以结构安全为前提[3]。结构设计人员也应对建筑方案的确定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对于确实影响结构安全的建筑设计方案应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提出修改。
2.3剪力墙的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时与建筑及设备专业做好沟通,最大限度减少其布置方案对剪力墙的不利影响。应以理论与实际最大限度接近为原则,设计人员要灵活地尝试剪力墙布置方式,不要被一贯的布置思想束缚,进而保障结构整体抗侧力刚度的要求。加强结构构造措施,适当加强与墙体相连楼板的厚度及配筋率。条件允许时可以将剪力墙设置成L型或是T型,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够发挥这一面墙的作用。对于工期紧、混凝土强度设计值较高或处于温差变化较大位置的剪力墙,应适当增加墙体配筋率,降低裂缝的产生。
3总结
综上所述,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注意的问题有很多,例如:抗震问题、平面布置问题、剪力墙问题等。建筑结构设计应以安全为基本前提,在理论分析合理计算的基础上,重视结构概念设计,结构构造措施。设计人员应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对策的提出,从而不断提高其设计质量。
作者:赵国 崔涛 单位: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大连天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熊品华,刘明全,文勇,朱林辉,周赞高.丽都国际超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几点做法[J].建筑结构,2009,v.39S1(12):267-270.
篇8
[关键词]小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20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房屋建筑也日益多样和复杂化,它们在使用功能、建筑材料、建筑艺术和建筑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钢材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材料,在我国各类建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由钢材形成的构件进而到结构,因其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构件截面小、建筑空间大而灵活、施工工期短、可实现装配化及绿色环保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高层住宅建筑中。
1 建筑设计
某12层住宅楼建筑面积6233.2m2,地上12层为住宅房间,地下1层为设备间及停车场。根据使用功能、建筑总平面、建筑面积、建筑朝向、防火防烟分区等多方面的要求,经多次优化进行了本建筑的平、立、剖面设计,每一户住房中的卫生间、厨房、卧室、客厅均有较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均可满足住宅的建筑使用要求。
2 结构设计
2.1 设计资料
设计标高:室内设计标高0.00 m,室内外高差0.30 m。
基本风压:Wo=0.35 kN/m2。
地质资料:建筑场地至地下9 m范围内为粉质黏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0 kN/m2。
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
2.2 建筑布置及计算简图的确定
(1)结构体系。根据建筑设计可知,该住宅为地上12层,地下1层。综合考虑设计资料、建筑功能及受力合理的要求,本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2)计算简图。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取出最不利一榀框架,作为该结构的计算模型。
(3)截面的初步确定。根据荷载和跨度的要求,框架梁柱承受的荷载都比较大,故在材料选用时应优先考虑强度较高的钢材,本工程主梁和柱子采用Q345B钢材,材料性能应满足《低金高强度结构钢》的要求。柱采用宽翼缘的H型钢,梁采用中翼缘的H型钢,据所选梁柱截面可以确定相应截面的几何参数。
2.3 荷载计算
(1)恒载计算。主要考虑屋面、楼面均布荷载,并得到恒载作用下结构的计算简图。
(2)活载计算。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得到非上人屋面的活载标准值以及各楼层活荷载标准值,进而通过计算,得到了活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3)风荷载计算。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将风荷载换算成作用于每一层节点上的集中荷载,从而建立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
(4)地震荷载计算。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Tg=0.40 s,根据底部剪力法公式可得地震荷载作用在每一层节点上的集中荷载,从而得到地震荷载下的结构设计简图。
2.4 内力计算
(1)恒载作用下内力计算。力法、位移法、弯矩分配法、无剪力分配法均可用来计算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但是多层钢结构往往杆件较多,超静定次数很多,采用这些方法比较费时,因此实际计算时一般用近似方法分别计算结构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方法有分层法、迭代法、二次弯矩分配法等。
根据精确法的计算结果可以知道,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框架的侧移很小,并且竖向荷载只对受荷的构件和与之相连的构件影响较大。因此,可采用如下假定:
假定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水平位移忽略不计;
假定二:每层梁上的荷载对其他各层的梁以及非相邻层的柱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多层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可以分层计算。采用分层法,即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假定作用在某一层框架梁上的竖向荷载只对本楼层的梁以及与本层梁相连的框架柱产生弯矩和剪力。采用分层法的时候要注意,弯矩是进行了两次分配,一次传递。
(2)活载作用下内力计算。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也采用内力分层法,取满跨活载的最不利布置,得到相应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图。
(3)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方法有反弯点法、D值法、门架法等。采用D值法,主要是由于梁柱线刚度较为接近,或梁的线刚度小于柱的线刚度,即柱的抗侧移刚度和柱的线刚度及层高有关,也与梁的线刚度等因素有关,故采用D值法比较接近实际。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层间侧移≤h/400(h为层高),结构顶层质心的侧移值H≤H/500(H为结构总高)。
(4)水平地震作用下内力计算。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可知,此设计需要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由于结构高度H
(5)内力组合。据恒、活、风以及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结果,即可进行框架各梁柱各控制截面上的内力组合。其中梁的控制截面在梁的两端,柱的控制截面在柱的上下端。
据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公式,在恒、活、风以及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承载力计算组合式如下:
第一组合式:1.35恒+1.4×0.7活;1.2恒+1.4活;1.0恒+1.4活
第二组合式:1.2恒+1.;1.0恒+1.
第三组合式:1.2恒+1.4活+0.6×1.;1.0恒+1.4活+0.6×1.
第四组合式:1.2恒+1.+0.7×1.4活;1.0恒+1.+0.7×1.4活
第五组合式:1.2(恒+0.5活)+1.3地;1.0(恒+0.5活)+1.3地
2.5构件设计。据内力计算组合结果,即可选择各截面的最不利内力进行梁柱截面设计。设计公式为S≤R和S≤R/γRE(地震作用参与的组合)。柱的截面设计考虑强度、刚度、平面内整体稳定、平面外整体稳定以及局部稳定等方面。主梁设计模型按多跨连续梁考虑。截面设计考虑强度、刚度、局部稳定等方面(由于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且有牢靠的连接,故不必验算整体稳定),次梁截面按两端简支考虑,由强度、刚度、稳定等综合确定。
2.6经济指标分析。本设计耗钢量为101.5 kg/m2,同国内外同类建筑相比略显保守。原因是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地震作用的影响,保证了7度抗震设防条件下结构的安全性。总之,本设计建筑方案简洁大方,结构体系合理,计算方法正确,十分适合在大中城市推广发展。
篇9
关键词:住宅结构 ; 设计 ; 问题 ; 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also been a rapid development, it has made tremendous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some also problems; the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problem often seen in residential structural design, and effective approach on these issues for reference.Key words: residential structures; desig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B4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
住宅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住宅质量的好坏主要由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两个方面来衡量。相对而言,住宅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
一、住宅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1防火设计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设计人员对防火规范、规定不熟悉,对建筑物分类有错误,导致在设计中对防火标准执行有误,消防处理不当,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重要场所的安全疏散出口、疏散门开启方向不正确,影响安全疏散;有些设计中的防火分区面积过大,防火间距过长,设计存在随意性;有些消防设施设计不合理、不配套,建筑物一旦失火,消防设施将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1.2部分结构设计不合理, 安全隐患比较多
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 1. 8条(强制性条文)规定“底部框架- 抗震墙结构,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有些设计把底层设计成大空间,抗震墙很少,上部砌体抗震墙大部分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不对齐,造成结构体系不合理,传力不明确;有些设计中抗震分类、场地类别选用错误,导致整个结构设计错误。一些混凝土构件,特别是悬挑构件的最小配筋率达不到要求,有的相差一半,有的甚至一半都达不到;有些设计中荷载取值没有按规范要求来确定,存在漏算错算现象;有些结构设计与提供的计算书不一致,结构强度远远低于计算结果,设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1.3设计深度达不到规定要求
一些设计人员制作图纸“偷工减料”,设计粗糙,过于简单,施工图中应有的系统图、大样图、相关剖视图漏缺;一些重要的、应该用图纸反映的内容只标注“见图集”、“由设备厂家确定”等,施工图设计表述不全,细部大样不详,不能反映工程的全貌;一些重要的设计依据、设计参数、工程类别、安全等级、耐火等级、防火消防处理等在设计总说明中没有标明或交待不全。
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设计人员没有对一般住宅尤其是多层住宅设计引起高度重视,盲目参照或套用其他的设计的结果;有的则是由于设计过程中对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缺乏理解;还有的是由于设计者的力学概念模糊,不能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式,对结构电算结果也缺乏判断正确与否的经验。
二、住宅结构设计的规范要求
为避免出现上述结构设计问题,在住宅结构设计时首先必须从结构计算和构造上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
2.1结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 免荷载计算的错误。诸如漏算或少算荷载、活荷载折减不当、建筑物用料与实际计算不符,基础底板上多算或少算土重。
(2) 底框砌体结构验算。底部剪力法仅适用于刚度比较均匀的多层结构,对具有薄弱层的底层框架混合结构,应考虑塑性变形集中的影响,通常对底层地震剪力乘以1. 2~1. 5的增大系数;底层框架混合结构的剪力分配不能简单地按框架抗震墙的方法。因为底层框架结构中只有底层框架抗震墙,应采用双保险的方法,抗震墙承担全部剪力,框架按刚度比例承担剪力。刚度计算时,框架不折减,抗震墙折减到弹性刚度的20% ~30%;应考虑底层框架柱中地震作用产生倾覆力矩所引起的附加轴力。
(3) 避免楼板计算中方法不正确。连续板计算不能简单地用单向板计算方法代替;双向板查表计算时,不能忽略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否则由于跨中弯矩未进行调整,将使计算值偏小。
(4) 对电算结果的正确性作出有效评价。目前结构计算大多采用结构设计计算程序进行计算,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必须根据工程设计的经验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其正确与否,决定能否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2.2构造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 注意构件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的限值。尤其是在抗震设计中既要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具有一定的延性,又必须满足最小配筋的要求。
(2)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证钢筋在各个部位所需满足的锚固、延伸和搭接长度,材料选用也必须满足强度要求。
(3) 为了防止屋面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开裂,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融热措施。
(4)按抗震构造要求设置的构造柱,应在整个建筑物高度内上下对准贯通,上至女儿墙压顶,下至浅于500mm基础圈梁,或伸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的构造柱与圈梁、楼板和墙体的拉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三、住宅结构设计的概念设计与地基设计
3.1必须及早介入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
住宅设计无论是多层砖混或框架剪力墙结构,都不同于以往的静力设计,必须从抗震的角度,采用二阶段设计来实现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为此,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及早介入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否则将会导致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给以后的结构设计带来难度。住宅结构的概念设计是指一些在计算中或在规范中难以作出具体规定的问题,必须由工程师运用“概念”进行分析,作出判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结构破坏机理的概念、力学概念以及由震害试验现象等总结提供的各种宏观和具体的经验等。这些概念及经验贯穿在方案确定及结构布置过程中,也体现在计算简图或计算结果的处理中。住宅结构的概念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幢建筑物的设计,如果没有事先经过全盘正确的概念设计,以后的计算模式再准确、计算再精确、配筋再合理,也不可能是一个经济、合理的优秀设计工程。因此在建筑物的方案设计阶段应正确把握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对不同形式的住宅建筑掌握各自概念设计中容易疏忽的要点。
(1) 对一般多层砌体住宅结构,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做到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砼预制挑檐。
(2) 对钢筋砼多、高层结构住宅,力求做到结构布置尽量采用规则结构。对复杂结构,可以设置防震缝,把它分割成各自规则的结构单元。结构布置以少设缝为宜,一旦设缝,则应使防震缝的设置与伸缩缝、沉降缝相统一;框架与抗震墙等抗侧力结构应双向布置,以便各自承担来自平行于该抗侧力结构平面方向的地震力;框剪体系的各抗侧力结构要形成空间共同工作状态,除了控制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及保证抗震墙本身的刚度外,还需采取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其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
3.2加强住宅地基结构设计
为防止或减少由于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构件开裂或破坏,可以从建筑措施、结构措施、地基和基础措施方面加以控制。诸如:避免采用建筑平面形状复杂、阴角多的平面布置;避免立面体形变化过大;将体形复杂、荷载和高低差异大的建筑物分成若干个单元;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同一建筑物尽量采用同一类型基础并埋置于同一土层中等一系列措施。地基的结构设计应分别就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考虑不同的设计。
(1) 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需要一定的埋置深度,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基础一般采用桩箱或桩筏结合的形式。此时应保证箱体的整体刚度,群桩布置的形心应与上部结构重心相吻合;当土层有较大起伏时,应使用同一建筑结构下的桩端位于同一土层中,并应考虑可能产生的液化影响。
(2) 对多层建筑而言,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一般不愿意采用长桩的方案。但对软土层覆盖层厚度较大的地区,一般都需要经过地基处理的方式来达到控制建筑物沉降的目的。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类型较多,但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必须认真研究上部结构和地基两方面的特点及环境情况,并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地基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以及各种处理方面的适用性。同时综合考虑处理方案的成熟程度及施工单位的经验,进行多方案比较,最终选定安全实用、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地基经处理后,还必须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强度和变形要求。
四、结束语
总之,建设工程是一种特殊商品,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其工程设计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投资效益、使用要求,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抓好设计质量管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针对当前设计质量状况,设计单位应加强内部的质量管理,设计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设计质量的监督管理,结合施工图设计审查、专项检查、质量抽查等工作,加强对业主、勘察、设计单位的市场监管力度。特别是设计单位在进行住宅结构设计时必须在满足国家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加强住宅结构的概念设计和地基设计,才能提高住宅结构设计水平,确保住宅设计质量不断提升,以使住宅的结构设计工作做到更安全、更合理。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住宅,结构设计,问题,处理
前 言:对于现代城市建设来说,其发展进程较快,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缓解了我国人口巨大带来的压力,因此,可以说:快速的城市建设能够为我国人民的和谐带来积极效益。从另一角度来看,由于城市建设的速度发展过快,在一定限度上,城市建设的各项技能发展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完善自身,这就导致了现代高层建筑的结构和设计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比如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防震设计的缺失;设计师在进行结构设计中缺乏考虑等。
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阐释
1.1框架结构体系
我国的高层建筑中运用的最为常见的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是由不同材料的建筑构件相互连接构成承重负荷体系的框架建筑结构,一般由梁柱来承担负荷,以此来为高层建筑构建起一个具备有分割维护的功能的框架结构体系。而此类型的结构体系较为灵活轻便,适用于简易工程中。
1.2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则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剪力墙结构指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体承担起整个建筑的重力,以此来对高层建筑结构的水平应力进有效控制。这类型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具备有较强的承载力,因此整体稳定性较好,对于地震等地质灾害具备有较好的抵制性。
1.3筒体结构体系
筒体结构体系中,筒体是一种空间的受力构件,可以将其分为实腹筒和空腹筒两大类别。其中,实腹筒结构体系指的是:由平而或者是曲而墙围成的二维竖向结构单体,而空腹筒则为:密排柱以及窗裙梁或是混凝土外墙、开孔钢筋等形式的单件来组合成的空间受力构件。由此可以看出,筒体结构体系具备有很大的强度和刚度,因此整体筒体体系中的各个单件,都有着较强的抗打击能力,对于地震以及台风等性质的自然灾害有着极强的承受力。
2现阶段中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设计因素考虑的不周全
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由其结构设计决定的,因此为了进一步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就需要完善其结构设计。但是,在现阶段中,我国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对于影响结构设计的诸多因素考量不周全。在对高层建筑的结构进行设计前,部分的建筑企业对于设计前的调查工作不够重视,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观测、预估等活动,对于当地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以及其他因素都未进行检测。此外,我国高层建筑在实际是多数采用了异形结构。但是我国高层建筑发展到现今,在异形柱节点承受力、受剪承受力与结构延性等方面相较国外同行缺乏一定的经验,这就致使我国的高层建筑在后期投入使用中,会出现整体构造不合理、房屋的不规则化等问题。
2.2结构防震的概念设计不足
在最近几年中,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地震状况较为频繁,在地震中,丧失了许多的财产,人民生命财产、物质财产等。因此,我国政府在近几年中,对于建筑行业的抗震要求较为严格。但是在实际市场中,诸多的建筑企业为了建筑的美观,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采用一些不利于结构设计的方案。在建筑方案设计时,我们的建筑师为了得到建筑企业的青睐,往往把结构放在从属地位,并要求结构必须服从建筑,一切以建筑队为先导,这一观念分割了科学的完整性,忽略了基本的力学规律,片面地追求建筑与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结合和最大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这样往往给某些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了质量隐患和不安全因素。由此可见,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建筑与结构的的协调统一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2.3高层建筑数量、速度不合理的增长
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优化,因此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也就逐步的加大,这就导致更多的人们趋向于高层建筑的购买。这样的市场环境,就诱导着诸多的建筑企业在短时间进行大量的高层建筑群的建造,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在建筑企业盲目地追求建造速度的时候,给予我们设计师的时间往往很短,设计师疲于应付进度,而对结构本身的思考会减少,短时间内出图质量不容乐观,容易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出现一些隐患:比如高层建筑的组成部件体积大、质量较大,主要的承重柱和承重墙的数量与分布却较为不均衡,增大了结构的不安全性。除此之外,部分的建筑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购买高层建筑,往往会在结构设计中更加的贴合消费者需求,对于结构设计的原则性需求就会忽视。因此可以说,建筑企业过度强调效率,给予结构设计师时间过少,也是其结构设计不合理的因素之一。
3对于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
3.1对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遵照设计原则
在对高层建筑的结构和设计进行优化时,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坚持设计原则,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原则包括:科学原则、实用原则以及安全原则。科学原则:指的是在进行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需要利用先进的建筑施工设计技术,并且保持有一个科学严谨的设计态度,此外还需要进行科学性的统计和分析,得出最为完善的结构设计方案。实用原则:指的是在对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时,不仅仅要考虑到高层建筑的美观需求,还需要考量其自身的使用功能,及其他设备的配置,以此来实现建筑的经济合理性与高效实用性。安全原则:现代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对所需的建筑材料等物质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测,以此来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获得保障,该要注意加强构造连接,从而保证高层建筑的延性刚度及承载力。
3.2加强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设计
近几年中,我国的地质结构较为活跃,因此西部部分地区都处于一个地震活跃的阶段,对于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质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高层建筑的抗震性就要求越来越严格。首先,在进性高层建筑的设计中,要进行抗震设计的计算设计和概念设计,先对需要建造的高层建筑进行假想性的计算,然后对其地质构造以及地形地貌等进行分析,再加上发生地震时情况较为复杂和不确定,都有可能会致使结构设计与实际情况相违背,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就显得尤为艰巨了。而高层建筑的结构与设计就需要不断地加强其自身的抗震设计,减少地震时可能出现的生命安全威胁。
3.3节能性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的优化途径中,还需要做到节能性设计。进入到新形势下,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因此如何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符合社会生态需要,必要的既是进行节能设计。在进行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要求设计人员不断地优化设计方案,并且要求设计方案在最大限度上降低能源的消耗,以此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社会目标。
4结语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决定着整个高层建筑的质量水平。因此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不断的优化设计方法,以此来完善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
参考文献
[1]落俊丽.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