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的工艺流程范文

时间:2024-01-08 17:45: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紫砂的工艺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紫砂的工艺流程

篇1

关键词:工业设计;茶具;现代;指标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171-01

一、饮茶习惯的国际性

饮茶在我们大众普遍的观念中,仅仅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实际上,饮茶的习惯遍布几乎世界各地——以“茶道”出名的日本,喜欢喝奶茶的印度,喜欢喝红茶的俄罗斯,几乎餐餐都喝砖茶的蒙古,喜欢冰茶的泰国……所以,在西方茶具也一直受到青睐。但是,因为西方饮茶习惯与中国不同,茶具也与中国的有所不同。西方的茶具在设计和生产中,既追求适应批量生产的"理性"方面,也注重富有"艺术趣味"的"感性"方面。

二、中国茶具的演变

历史上最原始的茶具,大约可推至陶土制的缶。西汉以来又出现了釉陶茶具。唐代时,以陶瓷茶具为主,同时贵族内也出现了金、银、铜、锡等金属制作的茶具。元代时以青白釉茶具为多,随后明代中叶出现了紫砂壶。时至清代,广州织金彩瓷、福州脱胎漆器等茶具问世。近代,则有了玻璃和搪瓷茶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茶具:

(一)紫砂茶具(陶土茶具)

紫砂壶不仅质地致密,又不易渗漏,还有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小气孔,能吸附茶汤汁,传热缓慢,不致烫手,即使骤冷骤热,也不会导致破裂。

生产成本:较高。材料:紫泥、红泥、团山泥。工艺流程:成型技法以泥片镶接及拍打身筒为主要的成型方法。造型:在每件器形的结构中,根据造型艺术的理论和法则多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主体与附件的配置关系。

(二)瓷质茶具

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 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

生产成本:较高。材料:制作瓷器的瓷石属半风化,经扬碎、淘洗成为制坯原料。工艺流程:瓷土经过精细的过滤、淘洗、捏练、陈腐等工艺过程制成胚体。在坯体上施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造型:无论釉色或造型,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

(三)金属茶具

多用金属制成贮茶器具,这是因为金属贮茶器具的密闭性好,具有较好的防潮、避光性能。

生产成本:高。材料:金属。工艺流程:经制模、精铸、挫平、打磨、打孔、焊接、手工抛光、显斑及抗氧化腐蚀。造型:工艺上多道手工打磨工序,外观美轮美奂。

(四)玻璃茶具

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可塑性大,价格低廉。

生产成本:较低。材料: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硼酸等。工艺流程:一般是用含石英的砂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下熔化、成形,再经冷却后制成。成形方法可分为人工成形和机械成形两大类。造型:外形可塑性大,形态各异。

三、现代茶具

符合现代人生活的茶具应具备的几个指标:

(一)实用

茶具设计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实用。它具体表现为容量适中,方便拿、放和饮用,把手距离适当,壶嘴粗细适中,倒出的茶水要流畅,能耐骤冷骤热等。

(二)简便易携带

现代人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已经不再追求“一壶千金”,所以,就算是玻璃杯,能够使用简单方便,易携带,就是最合适的。

(三)便于清洁

现代人更注重健康理念,而久用后的茶具由于长时间清洗不彻底,易形成对人体有害的茶垢,因而,应设计便于清洁的茶具,将茶具的口设计的可将清洁用具置入以便清洁茶垢就是不错的选择。

(四)生态

考虑到这点,就要求设计师以一种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在茶具设计过程中使用环保无公害的原材料,造型设计得简单且易加工。

(五)人性化

可将壶口设计成斜盖,这样能有效地防止倒茶时壶倾斜到一定角度茶汤的渗出;壶嘴较粗而壶唇微弯,既保持出水流畅又避免水花四溅,同时又利于断水;上粗下细的壶柄,依据人的使用习惯,实现“握、拿”舒服,手感舒适;把手的弧度、壶口的倾斜角度和隔热、耐温、防滑,以及季节、气候、环境的变化对茶具的特殊要求。

(六)造型别致

在保证茶具的实用性为前提下,可将其造型设计的更加别致但不是复杂。

篇2

关键词 宜兴,紫砂壶,术语,英译

1引言

宜兴紫砂陶是我国传统工艺陶瓷中一枝独秀、别具一格的艺术陶,它是宜兴等地用紫砂泥、红泥或绿泥制成的质地较硬的陶制品。制品外部施釉,经1165~1200℃的氧化气氛烧成。精细制品烧成后,外观颜色有栗色、米黄、朱砂紫、墨绿等,品种繁多,尤其以壶著称,造型技艺精巧,色泽朴雅,具有民族特色。清代学者李渔说过“茗壶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紫砂壶成为名器名陶,与宜兴地区产茶和饮茶风尚也有一定的关系。 可以说, 宜兴紫砂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 就以其稀有的资源、独特的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观赏、使用功能俱全而享誉人间。清代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了壶艺、诗词、书画与篆刻相兼于一体的紫砂茗壶,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组成部分而蜚声海外。

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紫砂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与当时名震宫廷的景德镇瓷器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它一方面是艺术品,形制优美、颜色古雅,另一方面又是实用品,用以沏茶,茶味特别清香。这种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特点,使紫砂壶的身价甚至超过珠玉。如今,凡是历代名家所制的紫砂壶,不仅“价埒金玉”,而且“已为四方好事者收藏殆尽”。尤其自从电视剧《紫玉金砂》热播之后,更是掀起了中外人士收藏紫砂壶的又一轮。

在长期的紫砂壶生产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宜兴紫砂壶所特有的紫砂术语。随着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需要将这些术语译成英语,因此出现了许多种不同的翻译。由于各种原因,其中有些术语的翻译与事实相距甚远。这些现象当然不利于宜兴紫砂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弘扬。为了更好地弘扬宜兴紫砂文化传统,促进紫砂文化的国际交流,笔者特撰写此文,与同行一起探讨紫砂领域的英译工作,为紫砂领域的翻译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2宜兴紫砂壶的文化史与紫砂英语

宜兴紫砂源于宋代,经过明清的繁荣,进入当今百品竞新的蓬勃时期,形成了一整套原生态的紫砂文化体系,成为我国仅存的捏筑式泥片镶接和打身筒成形的紫砂产地,并且数百年沿袭至今。

1976年,在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了早期的紫砂窑址,下层出土有大量紫砂残器,有壶、罐两大类产品,以壶类为主,有高颈壶、矮颈壶和提梁壶等。其时代可推定为宋代,主要烧造年代可能是南宋,其下限可能延缓至元代。当时的紫砂壶质地较粗。制作技法、烧成工艺、泥质与火候等都处于初级阶段,壶身有泪釉,表明烧制时是与缸坛等放于一起烧制,且壶身受火不一致,呈现色泽不匀的现象。因此,在这一历史时期,我们应了解和掌握的紫砂英语有以下:古窑遗址:ancient kiln relics;古典艺术:classical art;粘土:clay;紫砂残片:damagedpieces;坯体:body;斑点:speck;釉:glaze;光泽度:glossiness;烧制:firing 等。

宜兴紫砂的历史虽然比不上越窑、建窑、定窑等唐宋时期的著名茶器,但自创始初就备受茶人推崇,在短短不到百年的历史内,便在以茶为国饮的中国,博得“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如清代李渔曾称“壶必言宜兴陶,较茶(评茶)必用宜壶”,称颂宜兴紫砂为最理想的注茶器。根据史籍,明朝末年,宜兴紫砂开始外销,广受欧洲各地收藏者的喜爱,最后竟然在法国出现了赝作。紫砂壶的身价与日俱增,《茗壶图录》上记载道“明制一壶,值抵中人一家产”、“争购竞求,不惜百金、二百金,必获而后已”等语。此时,紫砂壶的制壶工艺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其成形方法不仅有拉坯成形throwing、可塑成形plastic molding,还出现了旋坯成形jolleying。

进入了清代的繁盛时期,宜兴所产的紫砂壶固然是一种日用茶具,但名家所制却被视为高价的工艺品。壶工竞相施艺,精细入微而至雕镂繁缛,各显其能。王南林、杨友兰和陈汉文等名师,为朝廷制作众多精细壶器,大多用珐琅彩、堆雕或泥绘装饰,有的还饰有乾隆诗句,制作奇巧,华丽而典雅。此时的制作工艺也有了突破性的飞跃,泥片镶接挺括,壶腹丰满,壶肩圆纯。由于陶瓷制作工艺、装饰技法的独特,有着它自身的一套用语,其中又以动词丰富为特点。在这个历史时间段内用得较多的紫砂英语主要有:加工(refining)、成形(molding)、装饰(decorating)、烧成(fining)。而由于每种紫砂工序都由一系列的工艺流程构成,其英文词汇又有别于其它行业。如陈腐(aging)、揉泥(kneading)、拉坯(throwing)、修坯(trimming)、印模(impressing)、复烧(up side-down firing )和叠烧(up-stacked firing)等术语,如译员欠缺陶瓷专业知识,就会造成误译。

到了近现代,紫砂壶更是进入了鼎盛期,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制壶大师,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陈福渊、朱可心、裴石民、顾景舟等。近年来,徐汉棠、徐秀棠、李昌鸿等大师更是用紫砂语言与世界对话,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陶艺家交流,展示了东方文化的魅力。紫砂陶艺家们已连续多年参加每年一度的美国陶瓷艺术年会进行学术交流、陶艺切磋,并受邀多次远赴日本、韩国等。宜兴紫砂已经作为一种文化,在国际上起到很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更要熟知大师们的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如:竹简茶具:Bamboo Slip Tea Set、九龙组壶:Nine Dragon Combined Pot、汉凤提梁壶:Zhi Han Ti Liang Pot、祥鼓壶:The Auspocious Drum Pot、西瓜壶:Teapot in the Shape of a Watermelon等。

3宜兴紫砂壶与紫砂英语

宜兴紫砂壶工艺独特,要把宜兴的紫砂壶向世界传播,就要求译员熟悉宜兴紫砂壶及其工艺流程,掌握独特的紫砂英语词汇。

3.1 宜兴紫砂壶及其英译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它运用点、线、面组合,构成壶体造型,而壶体造型的自体伸缩又可以构成如云的变幻、烟的萦绕、奇石、山川、水浪的波纹和花纹、线纺走向、纹乱线组合等,可以说是一座壶艺造型的宝库。另外,一个造型有它的特有气度,造型作品的气度,同时体现出作者个性、风格和气质。但是不管怎样变化多端,它还是由壶摘、壶盖、壶口、壶身、壶嘴、壶把以及壶底构成。理解和掌握以上知识都是紫砂壶领域译员必备的文化修养。因此紫砂壶领域的翻译最难的就在于对紫砂壶本身的理解和传达上。误译主要来自于对紫砂壶行业的不熟悉,下图标识出紫砂壶各部位的英译。

3.2 宜兴紫砂壶制壶工艺及其英译

由于宜兴紫砂壶制壶工艺、装饰技法的独特,有着它自身的一套用语,其英文词汇也有别于其它行业。

如紫砂艺壶有光货(smoothness)、花货(floriation)等之分,其中装饰是最复杂的工序,如陶刻:pottery carving、加彩:glazing、雕(浮雕、半浮雕等):sculpture(embossing sculpture,semi-embossing sculpture)、琢(用工具琢出效果)drilling、捏(捏出自然的波浪线):tempering、塑(立体形制):cubic sculpture、贴(贴花):decal;绞(绞泥):clay-strip forming、堆(堆花):embossed decoration、绘(泥绘):painting、喷(喷色泥):spraying、镂(镂刻):engraving、嵌(嵌色泥或瓷珠):inlay、漆(包漆):coating、镶(镶金、银):mounting、包(包铜、锡):wrapping等方法。

4结论

总之,要想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宜兴紫砂壶,掌握有关的紫砂英语非常有必要。但是要做好紫砂英语的翻译,却又不是那么容易。译者必须对它的制作工艺和作品的文化艺术特色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另外还需要译者经常和以母语为英语的相关行业人员相互交流。就紫砂资料翻译来说,应在先做到信、达的同时,再力求做到雅,从而不但要让世人了解紫砂壶,还要向世人展示紫砂壶的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 范伟群.浅谈宜兴紫砂对国际陶文化的影响[J].江苏陶瓷,2006,10:19~20

2 韩其楼.紫砂壶的评价、鉴赏与选用[J].江苏陶瓷,1999,6:31~34

3 胡 生,朱竹芳.陶瓷术语的文化内含与英语译名[J].东岳论丛,2005,11:196~197

4 硅酸盐辞典[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5 郭小丽,许道福.景德镇陶瓷文化与陶瓷英语[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6:7~9

6 宋晓伟.继承传统工艺,弘扬紫砂文化[J].江苏陶瓷,2006,12:39~42

7 现代英汉词典[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8 朱竹芳,胡d生. 陶瓷英语文献的翻译特征[J]. 中国陶瓷,2005,4:41~42

The Primary Research of C-E Translation about Terms of Redware Teapot in Yixing

Chen Liping

(Wuxi Institute of Arts &TechnologyYixingJiangsu214206)

篇3

江苏省宜兴市的匠人以慧眼识别五色土,以巧手和智慧制造紫砂壶,直至今日,紫砂壶依然被世人奉为茶具之首,深受行家追捧。4月24日,成都工美携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为蓉城爱壶一族呈现“壶中天地一顾氏流派紫砂精品展”,与你分享紫砂之魅。

茶之香壶之美

4月24日,“壶中天地――顾氏流派紫砂精品展”在成都工美旗下七宝楼、锦官银楼盛大开启。此次展出的紫砂精品被划分为“风格”和“工艺”两大品类,汇集了顾绍培大师的数十件紫砂精品,以及顾勤、顾涛、贺杨、许俊涛等人的精品紫砂壶数十件。此外,还有数十件紫砂精品摆件、把玩件同台亮相,构筑了一场紫砂与四川藏家、茶客、壶友的生动对话。

四川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是茶客心中的至尊追求。当宋代大文豪坡走到宜兴,发现了紫砂壶的神奇后,紫砂壶就和四川的茶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能拥有一把精美的宜兴紫砂壶就成了不少四川茶客的美好愿望。

成都工美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经营传统工艺美术品历史最久的机构,以弘扬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为己任,以发现最具实用、观赏、收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为经营方向,赢得了许多喜爱传统工艺美术品的藏家的信任。此次展览是成都工美成立以来首次以宜兴紫砂为主题举办的大型展览。

顾绍培流派精品鉴赏

顾绍培大师是宜兴紫砂的创作先行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耕耘,他不断推陈出新。在紫砂门类上,他涉足广泛,既是“高风亮节壶”的创造者,也是“百寿瓶”的设计者,更是“紫砂泰斗”顾景舟作品的重现者。在紫砂行业中,他是紫砂文化的深挖者与传承者,同时也是紫砂创作的思考者与践行者。

在当天参展的作品中,一把“天龙鼎珠壶”最惹人注目。这把壶是顾绍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集圆器和筋纹器特征于一身,造型简洁、大方,三足鼎立的壶身、壶盖、壶钮如三颗明珠,相互辉映。壶把以雕塑手法塑成古代玉龙形状,壶身装饰吸收紫砂筋纹器特征,制成一条由上而下,由窄及宽,斜横于壶身的一条铺沙装饰的水带与龙口衔接,如巨龙戏水,突出“横空楚汉星光灿、倒泄银河龙戏珠”的中华龙文化主题。

另外,顾绍培的女儿、国家级工艺美术师顾勤的一把巧致玲珑的“美儿壶”也获得了众多壶友的称赞和喜爱。顾勤在现场为大家介绍道,圆润而饱满的壶身,就像美人的一抹香肩,那丰腴婀娜的身姿不禁令人生出几多情愫,想要拥入怀中予其万千宠爱。

顾绍培另一爱女、国家级工艺美术师顾涛的“亦君壶”以其处处流露的君子特质,得到藏家的一致好评。扁圆的壶身配以两道挺括的线条,阳刚之气立见;壶把转角处刚直却不尖锐,恰如君子之风正直令人敬重,却亲和而不傲慢,不盛气凌人,宽容豁达;壶体的肩、腹和脚都采用直线立面,构成圆形壶体,颇有个性,整个壶体刚柔相济,圆中寓方,挺拔中显稳重,风骨坚而秀韵柔。

买真壶,买好壶!

此次展出的作品代表了目前宜兴紫砂界的较高水平,集中反映了顾绍培流派多年来在紫砂创作方面的成就,突显了紫砂艺术的厚重文脉和高超的制壶水平。

篇4

繁缛的三代砂壶

受皇室成员喜好的影响,清代康熙朝出现大量以紫砂为内胎,外施彩釉的紫砂壶。为迎合皇室的审美喜好,地方官员把紫砂壶进行二次装饰烧造,作为贡品进贡宫廷。反过来,这种宫廷习气也引导着民间风尚,诸多名家多有制作。于是从康熙朝开始至乾隆朝,乃至嘉庆朝前期的100多年间,珐琅彩、粉彩、炉均釉、描金、泥绘、贴花、堆雕等等装饰工艺悉数登场,包裹着本来素雅的紫砂壶。

因康熙皇帝对珐琅彩情有独钟,所以使得本在铜胎上的珐琅彩被移植到紫砂泥壶上。据《乾清宫珐琅、玻璃、宜兴瓷胎陈设档》记载,其基本工艺流程是:光素紫砂壶由宜兴艺人做好烧成,然后送进宫内造办处在素壶上进行加釉彩饰,经二次烧造而成。珐琅彩紫砂壶面常有牡丹、锦葵、萱草、野菊等花卉纹装饰,色彩金黄,富丽堂皇,底款常为“康熙御制”四字。

康熙晚期至雍正年间,又兴起粉彩装饰紫砂壶工艺,画工、制釉多为来自产瓷区的工匠,纹饰与瓷器釉彩相类。在紫砂收藏界享有盛誉的“澹然斋”底款的早期粉彩紫砂作品就极为珍贵,一般是全彩装饰,并对画面进行多层分割,盖、肩、腹、足色阶丰富,彩绘工致而繁复,红蝙蝠、牡丹、万字纹等装饰迎合富商、市民需求,艳丽缤纷。另有蓝彩、绿釉装饰也多为满彩。《阳羡砂壶图考》评价说:“原色加彩花卉,极为工致。”乾隆制壶高手杨友兰也善于制作彩釉紫砂壶,饰以粉彩花鸟。乾隆时另有邵春元、方世英等多位名家亦制作粉彩紫砂壶。

康熙朝创烧的这批精美的宫廷紫砂珐琅彩茗壶,虽外施珐琅严重破坏了紫砂的透气性,亦丧失了紫砂泥独有的天然肌理之美,但故宫所藏一件制作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的珐琅彩茗壶(图3)为故宫仅存,虽已残缺,但彩绘出自宫廷画家之手,弥足珍贵,且身桶饱满,气韵十足。

雍正帝十分欣赏宜兴紫砂壶千姿百态的造型,曾屡下御旨要景德镇官窑仿照紫砂壶式样烧造瓷器。而且雍正帝崇尚素雅,迷恋紫砂陶质朴的本真色泽,其间宫廷紫砂有堆绘本色图案者,精致典雅,温润如玉,倒是有别于康熙朝的艺术特色(图4、5)。

乾隆皇帝一生嗜茶,对紫砂壶情有独钟。因乾隆朝的奢华虚荣之风比之康熙朝有过之无不及,他也曾仿效康熙帝在内务府造办处制作紫砂胎上描金之壶,形成著名的乾隆御制金彩山水诗句紫砂壶。此类紫砂壶壶身一面常用描金绘山水园林图案,另一面描金御题诗句,故宫博物院多有珍藏。雍正朝也偶有制作,清雍正至乾隆年间艺人邵玉亭善制此类壶,常堆饰荷莲,工雅可观。现代制壶大师顾景舟在见到邵玉亭的壶后说:“一面浮雕荷趣,一面铁线凸描篆书乾隆御制诗七绝一首,制作非常精细,此人应是当时的佼佼者。”此外,清三代尚有使用泥绘、贴花、模印、堆雕等装饰手法形成繁复风貌的。如康雍间的徐飞龙,常泥绘花卉装饰或饰以松鹤,以寓长寿之意。康熙时壶体堆雕镂花纹饰,甚至在肩和足镶有金属镂空纹饰,显得富丽华贵、光彩夺目。乾隆时,贴花、堆雕装饰也较为常见,整壶显得华丽吉祥。

史载乾隆六年(1741年),宫廷开始直接向宜兴定制带乾隆御题诗和烹茶图的茶壶、茶叶罐。这时期,造办处还生产了一批紫砂胎描金彩漆茗壶。这些成套成对烧制的御用紫砂茶具,深藏宫中,世间罕见(图6、7)。紫砂在封建王朝的绝唱

清代阮葵生所著笔记小说《茶余客话》载:“近时宜兴砂壶覆加饶州之鎏,光彩照人,却失本来面目。”可知当时人们已觉此种彩釉装饰之弊端,即失去紫砂壶质朴清雅的审美特征,且紫砂胎上的彩釉常产生气泡孔及棕眼,更堵塞了紫砂泥特有的双气孔,失去透气性,使其在实用上丧失特色。故而,嘉庆、道光之际,此类装饰即已式微,偶有出现也属点缀性装饰,奢华不在。其后,杨彭年和陈曼生横空出世,他们所创制的紫砂茗壶成为引领风尚的杰作。《耕砚田笔记》有云:“彭年兼善刻竹,刻锡亦佳。”

杨彭年传世名品,多为“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设计或刻铭,源于修补破损紫砂壶或因锡器较软易于刻绘而兴起的包锡手法的发扬光大是在清中期的朱石梅手上。《画林新咏》记载:“朱石梅仿古以精锡制茗壶,刻字画其上,花卉、人物,皆可奏刀,人以之比曼生砂壶。”他所制锡包紫砂壶的把、嘴、钮多为镶玉制成,壶把也偶用硬木为之,并常在壶体上题刻,其篆隶行楷皆具有道劲俊逸之风。可以说,清中期除了陈曼生的文人壶盛行之外,以朱石梅为代表的锡包壶亦引领一时之风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紫砂的气质和锡器的气质是相类的,它们并不拥有名贵的材质,没有绚丽的色泽,有的只是暗哑的幽光,质朴的气质,所以它们的结缘其实倒是很自然的事情。遗憾的是,紫砂壶上的包锡覆盖了紫砂的本色之美和透气益茶之用,道光朝之后此种装饰渐趋没落,以致锡与紫砂分道扬镳。尤其传统锡器制作工艺式微,不能不让人扼腕。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多把镶玉锡包壶(图8、9),可以一窥其魅力。

故宫另藏有杨彭年款描金山水诗句壶(图10)和飞鸿延年壶(图11),是紫砂史上的重器。飞鸿延年壶泥色深紫,圆润的半球造型饱满敦实。壶腹刻“鸿渐于磐,饮食衍衍。是为桑苎翁之器,垂名不刊,曼生为止侯铭”,底部仿“飞鸿延年”瓦当之形,盖内钤“彭年”小印。该印笔道苍劲爽利,可作为鉴别“曼生壶”的标准印章之一。顾景舟大师在1982年9月访问故宫博物院时,鉴定此壶为真品。

篇5

去年嘉德春拍,一把1948年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以1232万元创出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因此,今年的春拍格外吸引各方关注,现场人头涌动,气氛热烈。拍卖师不停的有节奏的叫价、落锤。坐在中后排的一位气质高雅、年轻漂亮的女嘉宾格外引人注目。她全神贯注的注视着一只只拍品,举牌,记录。在男性居绝对多数的的拍卖现场,显得特别醒目。

这位女嘉宾虽然年轻,但对紫砂拍品充满自信。看得出,应该对紫砂是很有研究的,非常在行。

她叫秦昆。

在马连道4号同泰紫砂社,记者采访了秦昆。秦昆的工作室,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紫砂的味道。记者看到很多柜子里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紫砂壶,琳琅满目。其中有朱可心、徐汉棠、范家壶庄等许多名家的珍品。

秦昆娴熟的泡起了功夫茶,寒暄过后,记者开始了采访。

财经界:在我们的印象里,收藏紫砂壶一般以男性居多,女性收藏紫砂壶的很少,何以如此钟爱紫砂壶?

秦昆:从小就见到家里有紫砂壶,爷爷有很多收藏,但并没有引起我的兴趣。一次旅游去宜兴,面对一只只鲜活的紫砂壶,不觉为之心动。在一个烧制紫砂壶的窑里,我整整呆了三天,看着一只只烧制而成的紫砂壶,有一种升华的感觉,好像蜕变了一样。对紫砂壶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我感觉紫砂壶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财经界:你认为用紫砂壶泡茶和其它茶具泡茶有区别吗?

秦昆:区别很大。宜兴紫砂壶特殊的材质,使紫砂壶具备了以下几个特点:

1、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能使茶叶越发的醇郁芳沁。

2、紫砂壶使用的时间越长,壶身就越光亮,这是因为茶水本身在冲泡过程中也可以养壶。

3、紫砂壶的冷热急变性能也好,无论冬夏,即便开水冲泡后再急入冷水中也不炸不裂。

4、传热慢,而且保温,若使用提携无烫手之感。

5、能吸收茶的香气,用常沏过茶的紫砂壶偶尔不放茶叶,其水也有茶香味。

6、紫砂壶的泥色与经常冲泡的茶叶有关,泡红茶时茶壶会由红棕色变成红褐色,经常泡绿茶时,砂壶会由红棕色变成棕褐色。壶色富于变化颇耐人寻味。

7、独特的透气性能,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而且隔夜茶也不会馊。

所以,很多人喜欢用紫砂壶泡茶。

财经界:你认为上品的紫砂壶应是什么标准,如何才能成为紫砂壶的行家里手?

秦昆: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有自己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必须遵循这个原理。除了泥料、做工、款章外,我个人认为紫砂壶不仅仅是商品意义上的紫砂壶,还是艺术品、奢侈品。必须具有相当的艺术的成分在壶里,这样才会有高附加值。而这个艺术应该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必须要有“天趣”,也就是自然的情趣在里面。总结出这个趣与这个理,你就会愈来趣愈爱它,这是发自真心去爱她,和紫砂壶用感情沟通达到情感释放,人壶合一,这就是你最好的紫砂壶。从你有个圆的到又想要个方的,有个方的你就想要个扁的,然后对各种类型你都会去留意,去收藏。,收藏的多了,看的也就多,对紫砂壶独特的韵味也就慢慢能够体会到,日久天长这样你就会顺其自然变成紫砂行家里手了。

财经界:社会上现在有一种议论,说紫砂市场过热了,你如何看?

秦昆:有人说今天的紫砂过于‘热’。何谓热?个人认为它的热是两个不同系统的热。市场带给它的效益是价格,这个“热”不是我一个人能评论或者左右的因素,我更注重的是紫砂的社会认知度,这是一种思想文化的市场革命。作为我们,一些有幸能站在这个群体前端的爱砂者,在经营紫砂实体的同时有责任去宣传去弘扬紫砂文化。价格和市场认知度不够统一,是现在市场上存在诸多矛盾的原因。紫砂文化的“热”是我们热爱紫砂的人多少年为之努力得来的。每有壶友来紫砂社,拿起壶来最关心它的价格。有人费解为何有的几千有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是一样的紫砂呢,有什么区别呢,给以何种解释呢?我想只有你亲手拿着它才能感悟到它价格背后真正吸引你的东西,如果你感觉离不开它,也就找到不同了。所谓好的精品,就像人一样,气节惊人,气质惊羡,令人欲罢不能。

当今的紫砂文化,正在向产业化、市场规模化转型、完善的发展阶段。我想这不是偶然的,是很多方面积累的必然体现。作为中华文化的承载品之一,紫砂有这样的实力在经济市场的舞台上展现自己,这是市场发展的规律。是更多人能够了解紫砂,体味紫砂的必经阶段。我一直认为紫砂是艺术品,在某个阶段、某个层次甚至是奢侈品。艺术品是个性化的,每一件艺术品其实都有一个故事,但现在紫砂市场个性化的东西太少,纯手工的太少。要力戒浮躁和功利,紫砂市场需要更有品位的作品。

爱壶多年,从最初的收藏走到今天的经营,对于我来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在北京马连道大大小小数百家紫砂社之中,有多少能称得上是有真正的紫砂文化?但我坚持树立紫砂文化信念促使我创立了今天的同泰紫砂。

财经界:作为一个对紫砂壶有相当研究和历练的人,你能从紫砂壶里面感悟 到什么?

秦昆:我能切身的感悟三重境界:好壶得趣,赏壶明理,养壶静心。

好壶得趣:紫砂的材质之美、 造型之美、工艺之美、功能之美、品味之美及其文化内涵,使得品玩紫砂者有好收藏名家名作的,有喜做工艺品摆设的,有用以饮茶品茗的。无论怎样都会各得其所,乐在其中。正如:“好壶的感觉,是父母的慈爱,岁月的包浆似老人脸上的沧桑,倾其所有默默关爱你的一生;好壶的感觉,是美女的型体,是爱人的厮守,风雨同舟行影相随令你爱不释手;好壶的感觉,是子女的成长,精心的养护似掌上的明珠,赏心悦目感觉你人生的幸福和成就;好壶的感觉,是朋友的默契,真挚的情感甚至不需要语言,休戚与共伴你走出寂寞孤单。”

赏壶明理:紫砂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说,是一座壶艺造型的宝库。从壶形而言,有取材于自然的壶型;有取古代陶器,青铜器、漆器、竹木器,、石器、以及生活中的实用器具等成壶形;有运用点、线、面的几何型构成的壶体造型,有正方、扁方、六方、菱形、方圆组合等造型,还有抽象形壶型的木桩型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以灵动之感。紫砂壶通过工艺技法表现其神态,其中一个是采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一个是以变化的方法来处理,写实力求逼真,变化力求自然。均给人以浓郁的回味,或对称均衡的稳定感觉,或给人有动静相宜的感受。一个造型作品的气度,是作者个性、风格和气质的体现。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有的壶型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纳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纳子”。紫砂壶有着“无意理不可成器”之规,在把、读、悟、赏、用的过程中感悟到,每一把壶都有“一个说法”、“一个哲理”、“一个趣境”,为玩家打开了一个“启智养心、融茶和意”之境界。如“井栏壶”,是以模仿古井的造型而创意的茶壶,身如汲直,把流呼应,蓄势欲发,使人想起千年古井之化德――润年以仁泉养人,旱年以甘浆乳人。以此壶饮,能不生发“饮水思源”、“得滴报涌”之心?除此之外,紫砂壶作为金石书画的载体,常常铭刻有书画,例如,盛名天下的“曼生壶”,是文化与紫砂壶完美结合的典范。如其“方壶”的壶铭:“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臧。”“却月壶”的壶铭:“月满则亏,置之左右,以为我规。””如此等等。 生活的智慧和幽默的表达,处世的箴言,跳跃的语言节奏,反映的人生经验,连同自娱、自省、倾心、怡然自得的潇洒情怀,一齐涌现在手可盈握的实体上,一旦捧读,让人如何释手?这是智慧的灵光,是语言的魅力。

养壶静心:中国文人崇尚韬光养晦,而使用和把玩紫砂这一过程,正好与文人韬光养晦的过程合拍。一件紫砂器从出炉,表面颗粒相对糙杂再到使用过程中抚摸泡养以后变得黯然滋润,期间这种物与人的亲近事实上培养了这种情感。而这种情感正是紫砂特有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养壶如养性,品茶品人生,一把带着窑灰的新壶正如初涉人世的年轻人,有着同样的青涩和稚嫩,养壶的道理中正暗含了做人做事的真谛。

财经界:前面你说对紫砂是发自真心去爱她,和紫砂壶用感情去沟通,从而达到情感释放,人壶合一,你是如何去做的呢?

秦昆:我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紫砂,紫砂也是有灵性的,当你把紫砂当做你生命的一部分时,你自然就能理解他,读懂它,爱护它。养壶的过程其实就是修炼自己的过程。这么几年下来,我总结了几点养壶体会。

耐心:养壶之秘诀一是“耐心”,最忌急于求成。很多人羡慕别人的老壶那黯然之光,于是又是火煮又是上光,殊不知正犯了养壶的大忌,一不小心弄出个“和尚光”,亮是亮了,但由于缺少了岁月的积累和沉淀,那种光亮显得浮浅和晃眼,不如历经岁月洗礼的老壶的光柔和隽永。养壶正如人生,靠的是平和坦然,靠的是能耐得住寂寞。

恒心:养壶之秘诀二是“恒心”。养壶要求坚持不懈,前半年变化较大,越往后变化越慢,有人说好的包浆要养数十年之久,所以养壶需要“恒心”。养壶正如人生,不能仅靠三分钟热情,不能仅靠两天打鱼三天晒网,靠的是坚持不懈,要把自身的修炼当成一种乐趣。

专心:养壶之秘诀三是“专心”。养壶要始终如一,用久的紫砂壶能吸收茶汁,使茶香四溢,所以养壶讲究的是“从一而终”,一个茶壶最好是只泡一种茶,这样泡出的茶香才会清醇四溢。养壶正如人生,要有一个确定的追求和目标,并为之矢志不移。

细心:养壶之秘诀四是“细心”,关注细节。养壶也分帮派,有净衣派和污衣派之分,个人倾向于净衣派,泡茶结束,总要清除茶叶,清水涤身,再擦拭干净,有时茶渍流于壶身,如不注意,时间长了,就难以擦净。此时,需要的是细心。养壶正如人生,靠的是从小事做起,靠的是关注细节。

静心:养壶之秘诀五是“静心”。在温、泡、淋、擦、清的养壶过程中,抛去杂念,心静如空,从而达到养壶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养壶,养的是心情境界;品茶品的是人生真谛。作为溶汇儒、道、释三派的美学观点,“天人合一”成为中国茶道的哲学基础。儒学的“以虚静推于天地, 通于万物”,道家的“宁静致远、道法自然”, 佛教的“茶禅一味、梵我一如”,其要义均在于人与大自然的精神联系与心灵感悟, 是人类主体与自然客体的感流和精神融通, 最终达到“思与境偕、情与景冥”的境界, 这便是古代中国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

常常会一个人泡上一壶茶,看茶叶在水中漂浮沉淀翻卷舒展,常会生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香,壶要历经岁月才显神韵,人生也要历经磨炼才能坦然。

篇6

关键词:茶具;发展历史;实用;艺术价值;指标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84-01

中国茶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品类繁多,纵观其发展,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历程。随着“茶之为饮”,茶具也就应运而生,并随着饮茶的发展,饮茶方法的不断改进而不断发生变化,制作技术也不断完善。古今茶具以陶瓷为正宗,还有用金、银、铜、玉器、玛瑙等材料制作。新材料中以玻璃茶具为佳。它是一种艺术化文化的过程, 又代表各个时代的工艺美术产品。经历古朴、富丽、淡雅三个阶段。如此演变上升, 正是一切艺术创造的发展过程。

一、隋朝及隋朝以前的茶具

我国最早的茶具,是与酒具和食具共用的。历史资料证明,我国的陶器生产已经有七八千年的历史。陶器的缶,是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在当时,如果是茶具的话,只有土缶作为饮茶器具。唐以前的饮茶用具和食器还没有完全分化开来, 如我们现在进食时的碗,古代叫做盂,饮茶时有用盂。

二、唐代茶具

在唐代,茶更是日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茶具是饮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器具,因此发展的很快。茶具也更有欣赏价值和艺术性。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描述了28种茶具,陆羽是用鼎煮茶的首创者。《茶经》说“碗指瓷茶碗, 越州,鼎州次, 婴州次, 岳州次, 寿州洪州次”。说明当时瓷器茶具生产已相当普遍, 而且达到了一定水平。唐朝中后期, 饮茶的主要器具是瓷茶壶和茶碗。当时, 瓷器茶具已有三大著名产地一是浙江余姚的越窑,以烧制青瓷茶碗著称二是河北内丘的邢窑, 以烧制白瓷茶碗盛名三是湖南的长沙窑, 以釉下彩绘的瓷壶取胜。

三、宋代茶具

这一时期,由于制茶业的发展, 茶类较以前有所不同, 饮茶方法也有所改变—巳开始不加调味料了。所以, 茶具内容有较大精简, 主要有茶碾、茶罗、茶盏、茶构、茶瓶等, 饮茶也大多用盏而少用碗了。还出现了专为斗茶用的黑色兔亳盏,黑色兔亳盏体现了当时黑釉瓷生产技术的水平。

四、元朝茶具

元朝的茶具由尚黑釉盏向尚青白盏过渡,用茶盏盛茶之风流行起来。茶壶流子从宋朝时的肩部移至腹部。江西景德镇的青花瓷也在此时闻名于世。

五、明代茶具

明代时期的景德镇陶瓷在青花瓷的基础上创造了各种彩瓷。产品造型精巧,胎质细腻,色彩鲜丽。瓷器茶具高度发展,陶器茶具渐渐消失。明清趋于完善,尤以宜兴紫砂壶以其艺术性,文人化而被誉为神品。

六、清代茶具

清代,陶瓷业的生产,以清初康熙、乾隆时期最为繁荣。其中仍以景瓷宜陶最为出色。此期外销发达,制器的技艺上也有不少创新,开始了盖杯生产。由于当时行政官员的袖口都是马蹄形的,茶具上也出现了马蹄盖杯。康熙年间,除继续生产五彩瓷外,还创造了珐琅、粉彩两种新的釉上彩,制作之精巧, 令人叹为观止。所以,当时仅供宫廷中享用,民间极少流传。

七、近现代茶具

近代,又有玻璃茶具、搪瓷茶具崛起,使茶具更加丰富多彩, 仪态万千。现代茶具,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比过去先进,而且品种花色、造型艺术也要比过去精巧美观,不断地满足广大茶叶消费者的实用和审美需要。现在,普遍使用的茶具有陶、瓷、玻璃等的制品。诸茶具中,以“景瓷宜陶” 最为名贵和流行。玻璃茶具,美观大方,光洁透明,用来品赏名茶,而且价格低廉,所以也普遍受到欢迎。

茶具发展的各个时期体现了人们对茶具的要求指标也在不断地变化,茶具不仅单纯的是饮茶的工具,也变成了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艺术品。因此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茶具应该具备以下指标:

(1)一套完美的茶具, 首先必须要实用。容积和重量的恰当, 壶把的方便, 壶盖的周围合缝, 壶嘴的出水流畅, 整套茶具的协调。启迪人们的高雅艺术情操, 成为人们陶冶性灵, 提高文化素养的良师益友。

(2)其次是要经济。在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果单单具备实用但却非常昂贵的话,是不会符合现代人的选择标准的。物美价廉会受到普遍的欢迎和喜爱。

(3)第三是美观。中国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具有典型民族风格和浓郁东方艺术特色的茶具会更加流行。茶具的色地和图案要脱俗和谐,造型美观大方, 满足消费者在品茶的过程中的审美需求。

(4)当人们文化素质日益提高的同时,对饮茶和健康的关系就会提高。人们对于茶具的材料是否符合健康标准也会越来越严格。

篇7

珐琅虽是一种舶来品,却在中国迅速本土化,成为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珐琅釉料经过粉碎、研磨、调和后涂加在经过工艺加工的金属制品表面,之后又经过干燥、烧制成型、磨光、镀金等制作过程就得到了精美而又复杂的工艺品――珐琅器。早年珐琅器传入中国后,工匠们曾用瓷胎代替金属胎,对珐琅制作工艺进行改进,又创造出被称为“彩瓷皇后”的珐琅彩瓷器。珐琅彩所用的釉料是将不同成分的有色矿物质按照不同比例调配到玻璃粉末中,从而形成不同颜色的工艺品。西方各国常用氧化铁作为珐琅器中红色的颜料,这种红色容易被进一步氧化而产生褪色,但是在中国珐琅器中有一种被称为“中国红”的珐琅彩瓷,其红色是由黄金冶炼而成,这种红色经久耐用,号称永不变色。珐琅釉料当中的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硼砂、氟化物等等。

风彩各异的珐琅器

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和对釉料不同的处理方式,可将珐琅器分为五种类型:錾胎珐琅器、透明珐琅器、锤胎珐琅器、掐丝珐琅器和画珐琅器。

錾胎珐琅又称为内填珐琅,其工艺始于公元前20世纪,源自古埃及。在古埃及与欧洲各国长期互通有无的过程中錾胎珐琅工艺传入欧洲,到公元11~13世纪兴盛于欧洲各国,大约于13世纪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欧洲传入中国。广州是当时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大的口岸,錾胎珐琅工艺就是从广州传入中国内地的。我国古代把欧洲称为“弗朗”,而珐琅与“弗朗”音近,所以当时广州一带也把珐琅称为“西洋珐琅”或者“洋珐琅”。錾胎珐琅器的基本制作过程是首先制好金属胎,并在金属胎上描绘图案,然后将图案中的空白处錾去,使纹饰轮廓凸起,再向空白的下凹处填充彩色的珐琅釉料,之后经过焙烧、抛光、镀金、整形等工序便得到了最终的艺术品,錾胎珐琅常常在胎体上镶嵌有宝石。我国比较典型的錾胎珐琅是2002年鉴定的清代乾隆年间铜胎錾胎珐琅“双桃如意”,它嵌有宝石,在当时的售价达到人民币50多万。

透明珐琅又称为浅浮雕珐琅,源于意大利,雍正时期传入中国。它的基本制作方法是先在金属胎体上用錾刻或锤花的方法使胎体上形成浮雕的图案,然后将透明的珐琅釉料涂加到整个胎体,再进行反复地烧制,浮雕的纹饰还会呈现出粗细、明暗、深浅的变化。透明珐琅常常与金、银、铜胎相结合,做工十分精美,但数量也相对较少。在国内外的一些展览与拍卖中曾经见到清乾隆年间的银白色透明珐琅烛台花斛(共四件),以及清乾隆年间的一对铜胎透明珐琅花卉纹葫芦瓶。

锤胎珐琅起源于清代康熙年间,它的基本制作方法是在金属胎体上用锤花加工技术做出图案,然后在图案中的凸出部分施加釉料,下凹部分不加珐琅釉料而用镀金装饰,或者用点施加的方法在下凹部分施加釉料,之后再经过焙烧、磨光、镀金而成,并且表面也常常附着有宝石点缀。清代乾隆年间的铜胎鎏金锤胎珐琅葫芦形盖瓶(一对)属于典型的锤胎珐琅。

掐丝珐琅工艺大约于北宋时期传入中国,大家熟悉的景泰蓝就属于铜胎掐丝珐琅。曾经明代的时候,珐琅工艺受到朝廷的重视,朝廷有专人生产珐琅制品。掐丝珐琅由于在明代景泰年间非常盛行,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而当时产出的掐丝珐琅色调主要是蓝色,后来就把这类工艺直接称为“景泰蓝”。当然,现在景泰蓝不仅有蓝色,还有很多其他颜色。掐丝珐琅的制作手法是用金属丝或片在铜胎的表面焊出精美的轮廓,再向轮廓中间的空白处添加各种颜色的釉料,使图案成型,再经过多次焙烧、磨光、镀金而成。

画珐琅是在胎体的表面施加白色的珐琅釉,放入炉窑使珐琅釉烧结,再在烧结好的珐琅胎体表面绘制各种精美的图案,然后再放回炉窑中进行焙烧,最终要经过几十道严格的工序而成。根据胎体的不同,又可以将画珐琅分为:铜胎画珐琅(又称为洋瓷)、紫砂胎画珐琅、料胎画珐琅、瓷胎画珐琅。最有名且最具中国特色的要数瓷胎画珐琅,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彩瓷皇后”,也被叫做“珐琅彩”。清朝的统治者们都十分喜爱珐琅彩,尤其是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珐琅彩发挥到极致,达到了清代制瓷的最高水平。珐琅彩成为皇家御用的瓷器,先由景德镇工艺精湛的工匠烧制出瓷胎体,再经过长途运输到达京城,请宫廷御用的画家绘制,并由宫廷造办处负责二次回窑烧制,统一制作。整个工艺流程十分复杂,每一个小小的环节都会直接影响到珐琅彩瓷器的质量。例如,用作珐琅彩的瓷胎需要烧制出像糯米一样粘稠、细腻、带有温润感的糯米瓷釉胎,而糯米胎的烧制首先需要使用专门的高岭土,请最好的工匠将高岭土塑造成型,然后请最有经验的烧柴师傅烧制,因为炉窑中的温度直接决定着糯米胎能否烧制成功,不同的温度下胎体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松木是烧制糯米胎最好的燃料,同时还要控制火候,而掌握这种烧柴技术的工匠在当时寥寥无几,因此,这种糯米胎也来之不易。

关于瓷胎画珐琅有很多故事,相传在江西景德镇有一家姓胡的烧瓷世家,他们世代以烧瓷为生,工艺精湛,烧出的瓷器精美绝伦,在当地很有名气。乾隆南巡的时候,当地官员把胡姓人家烧的瓷器献给乾隆,受到皇帝的喜爱。于是乾隆想请胡姓人家去京城专门为皇宫烧瓷,但由于这家人长期生活在景德镇而不愿意进京,所以只将烧瓷方法传授给乾隆的工匠。后来乾隆在皇宫里建造了一个炉窑,按照胡姓人家的制作方法专门生产珐琅彩。为了区别胡姓,这口炉窑被命名为“古月轩”。由于瓷胎画珐琅在古代是皇家御用的瓷器,现存的藏品相对较少,所以每一件珐琅彩的价值都很高。到了当代,也是在江西景德镇,有一名烧瓷人为了复制出当年皇家御用的珐琅彩,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每次实验不成功他都会亲手将不成器的珐琅彩砸碎,经历千辛万苦,不断总结和改进,终于在8年后完成了对清代珐琅彩的复制。经过故宫博物院专家的鉴定,完全符合清代珐琅彩的特征。后来国家一次性收购了他复制出的50件珐琅彩,而收购价格跟他这8年所投入的资金基本持平。

2005年10月23日,全球著名的拍卖行美国苏富比公司在香港成功拍卖出一件清代乾隆时期御制的珐琅彩――花石锦鸡图双耳瓶,此珐琅彩瓷瓶嵌有“古月轩”题诗,起拍价为8500万港元,最终成交价格为1.155亿港元,创下全球清代瓷器最高拍卖价格,同时也是全亚洲单件艺术品拍卖的历史最高成交价格。据统计,清代宫廷御制的珐琅彩现存仅几百件,每一件都价值连城,不但有巨大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还有非常丰富的历史和审美价值。

收藏珐琅的基本知识

当制作精细、美艳绝伦的珐琅器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大家可以从胎体胎质、釉料颜色、画工等方面进行最基本的鉴别:上好的珐琅器胎体十分细腻、均匀,仿制品往往胎质疏松;珐琅釉料颜色以温和、滋润为好,纯度高但不刺眼,珐琅器仿制品釉料的颜色一般是用化学物质调配而成,纯度高但没有用矿物粉末调色的颜色温和;而珐琅器中的珐琅彩由于是皇家御用品,按照最高标准绘制,其画工相当精致,一般的仿制品不可能达到皇家的精细程度。

如果对珐琅的研究再稍微精深一点,可以发现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制作的珐琅彩中,以盘、碗、碟、瓶、壶等造型居多,如果发现有其他制型,应该多加小心。从落款上看,康熙年间烧制的珐琅彩落款为蓝色彩料楷体字“康熙御制”,其他的落款都可能是民国期间的仿制品。雍正年间的珐琅彩落款为“大清雍正年制”和“雍正年制”,前者居多,字体为楷体。乾隆年间的珐琅彩落款为“乾隆年制”或“乾隆通宝”蓝色釉料楷体字。

篇8

【关键词】体验经济 木雕 主题公园

东阳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投资建设东阳木雕旅游文化区,文化区中包含了木雕主题公园,东阳木雕主题公园的兴建不仅能有效保护东阳木雕特色文化、传承东阳木雕千年的精湛工艺,还能让前来的游客及当地市民参与到精彩的旅游木雕文化体验项目中来,达到提升文化品位的目的。

一、国内外主题公园的经验借鉴

木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的传统特色文化产业之一,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国内外专门研究“木雕主题公园”的文献没有,因此借鉴国内外主题公园的先进经验,研究如何设计东阳木雕主题公园,以形成一张具很强经济带动性的“旅游名片”很有必要。

(一)国外主题公园的先进经验

国外的主题公园发展很成熟,东阳木雕主题公园的设计与经营,可借鉴国外发展主题公园的许多先进经验。

第一,强调体验性。没有游客参与的主题公园是无生命的,如日本的主题公园强调家庭集体成员的参与性,设计儿童、成人都能参与的娱乐设施与活动,如海盗船、水滑梯、过山车等,亲子同乐的娱乐设施在日本非常兴盛。

第二,较重视主题公园的地址选取,强调地理位置对经营成败的关键作用。一般认为选址目的地必须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另外还应与人口商业密集区相邻并且附近没有其他大型主题公园。

第三,有特色鲜明的主题。特色鲜明的主题能够给予游客难忘的体验,如1953年,沃尔特·迪斯尼确定了迪斯尼乐园的构想,就是希望人们在这里找到快乐和知识,迪士尼已成为世界主题公园成功的典范,公园以米老鼠、唐老鸭、高飞、阿拉丁等卡通人物作为总主题线索贯穿于主题公园的各个景点,使游客置身于公园之中,时刻都能感受到主题的存在,从而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四,旅游与知识文化普及结合。在主题公园旅游项目中设计具有科普知识的游乐项目是国外多数公园的做法,主题公园的教育及科普功能的拓展将成为国外未来主题公园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第五,经营策略多元化。实施多时段多元化价格策略,门票有打折,有不同人群的各种票价;盈利重点并非只是门票,如迪士尼乐园的盈利重点还有购物、娱乐、餐饮、住宿,通过销售毛绒、皮球等玩具获得收入,通过包装动画驱动主题公园发展。为此我国主题公园也应找到地域优势、特色产品,把购物等作为盈利的新的增长点。

(二)国内主题公园的发展方向

中国主题公园从无到有,目前针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多,刘晓明、石强(2011)在“主题公园赢利模式比较”文中指出,我国主题公园存在同质经营、借建设主题公园炒热地皮、急功近利、模式单一,有数据表明中国主题公园中70%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盈利。文章结论部分还指出主题公园要发展成功,必须打造出一条清晰、完整的产业链,包括门票收入、旅游地产、餐饮住宿、短期度假及礼品销售五环节的主体链,包括有偿冠名、公园会展、知识产权、企业赞助四环节的发展链,包括影视动漫、虚拟旅游、旅游彩票等其他对外盈利服务的衍生链。

二、东阳木雕主题公园设计方案

在木雕之乡东阳建设木雕主题公园,很有优势,但主题公园特色是吸引人的关键,要建设并经营好木雕主题公园关键,在于精心设计各种具有本土文化的特色木雕体验旅游项目。

(一)确立主题——木雕

借鉴国外主题公园的先进经验,东阳木雕主题公园设计时也应注重提炼主题、突出特色。

东阳素有“木雕之都、建筑大市、教育之乡、影视旅游名城”之称,东阳木雕主题公园确立主题为木雕,可在公园各景点设立代表东阳特色及文化的大型木雕标志设计,如象征木雕之都的斗拱牛腿、象征建筑大市的建筑工人雕像、象征教育之乡的博士群雕、象征影视旅游名城的城雕等。

(二)木雕制作体验馆设计

没有游客参与的主题公园是无生命的,要延长东阳木雕主题公园的生命周期,必须精心设计一些游客喜欢、爱消费的体验旅游项目,只有这样主题公园才能实行低票价经营(本地游客可采取年票制)而不亏损,从而争取更大的客源市场。

木雕小品制作。体验馆可按照木雕工艺流程进行设计,指导游客了解木头的特性并进行选材、木材的干燥处理、主要刀具及用途、雕刻技法,为游客专门设计“简易木雕制作”的旅游项目,木雕制做工序很多,主题公园的工作人员可以免费教授游客一些雕刻技艺,让游客体验其中画创意稿、用墨线勾画放大到木材上、凿活、铲活、上色等制作环节,最后游客可以购原材料的批发价,把自己的雕刻作品带回家。

设置木雕拍卖会。木雕主题公园应定期招开拍卖会以吸引游客和投资者,集商贸旅游、知识增长、艺术鉴赏趣味娱乐于一体,拍卖品价值不一以适合不同的经济收入阶层,最终形成商户、游客、主题公园三者互利互惠的经营局面,逐渐扩大拍卖会的影响力,立足浙江,面向全国。

拍卖品来源方式很多,其一为木雕大师的艺术品,不仅能让游客学会欣赏大师作品的艺术价值,还能满足部分游客的炫富、收藏等需求;其二可通过为木雕商城商户提供经营便利条件如广告位,来获得各商户提供的一些免费木雕拍卖品,拍卖品获得较大利润后可反哺商家,以进一步提高商户的参与积极性;其三木雕主题公园可与东阳广厦学院的木雕专业合作,以成为新锐大师的摇篮,展出并拍卖广厦学院学生作品,不仅让很多游客得到实惠,还能为学院学生提供实习场地,从而能提升主题公园和广厦学院的知名度。

此外还可设置接得绣球得拍品、答辩木雕知识得拍品、猜价格得拍品,加强游客购买欲望,提高活动参与性,既增强娱乐性,又能普及木雕文化与价格知识。

公园可成立策划部,经常策划打折、购物节、特价活动,如设立公益活动点,给献爱心的游客送木雕小件。主题公园以木雕为主,但也要注意内容不能太单一,要多元化经营,如出售竹编、紫砂玉石、陶瓷等传统工艺品,以满足顾客更多的购物需求。

(三)木雕沧桑馆设计

木雕主题公园通过设置沧桑馆可开发其教育功能,宣传并普及木雕知识、发展史,满足游客的求知欲。

沧桑馆和其他展馆本身的建筑即作为展出对象,可借用卢宅的建筑风格,展示木质建筑结构和丰富多彩的木雕建筑文化。

沧桑馆内布置可分两部分,纵向展示木雕发展的历史、衍生,展示东阳木雕的历史传承、各历史时期东阳名工巧匠的木雕作品及复制品,可将东阳博物馆现有资源整合过来,游客参观中可听到专业木雕设计师的介绍,或看到相关视频。

横向展出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潮州金漆木雕等国内有名的木雕,专业讲解员或视频介绍各种木雕的特色、用才,介绍并展示各种木雕用材紫檀木、黄杨木、沉香木、瘿木等,介绍并展示木雕工具从最早的石头、金属到现在的电脑技术的发展过程。

沧桑馆可定期举行木雕艺术品鉴定讲座,介绍一些木雕著名艺术品的文化内涵、收藏价值,讲座费用可由参展木雕商赞助,展品不定期更新。

(四)木雕趣味文化馆设计

木雕艺术创作取材比较广泛,除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文学、唐诗宋词、山水人物、鱼虫走兽、宗教佛像外,还采取象征、寓意等手法,以动物、花卉表示人世间的吉祥、幸福、益寿与恩爱,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木雕主题公园还可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旅游项目,游客不仅乐于参与,也能学到很多知识。

木雕趣味文化馆收集并模仿全国各地的精美木雕、砖雕、石雕代表作品,一件作品一个故事,可以让游客来参与竞猜,猜对内容的可获得小件木雕纪念品。木雕作品内容主要有四方面:其一有戏曲人物、古代英雄、小说演义、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供人们欣赏品味,如“新布袋和尚”;其二有吉祥图案,如“年年有余” “松鹤延年”;其三为直接表现当地人民现实生活的题材,包括耕种、收获、桑蚕、纺线、织布、放牧、狩猎、裁缝、商贾、情爱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白菜”(百财);其四有人们熟悉的飞禽走兽,如鸡、鸭、鹅、兔、猪、牛、马、鹿、蝙蝠、鱼、虾等以及植物花卉、蔬菜瓜果之类,如“金钱猪”,并从中确定镇园之宝。

(五)美食区、购物区、娱乐区的经营项目设计

主题公园要吸引游客滞留,必须注重营造游玩氛围,设计一些有特色的活动和设施。木雕主题公园内可设美食、购物、娱乐一条街,街区建筑注重突出东阳木雕之乡的特色,美食区可设置一间木雕美食坊,以经营东阳小吃为主,外地小吃为辅;购物区除了现有的国际木雕城外,还将设置一些出售精巧、实惠的小型木雕工艺品的店铺,如木雕玩具木制诸葛锁;娱乐区可设置一些东阳木雕手工艺绝活展示、东阳板凳龙文化表演、金华本地戏曲婺剧表演,还可排演一场饱含木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歌舞剧。

参考文献:

[1]刘晓明.主题公园赢利模式比较[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1,(4).

[2]王健.基于要素分析的主题公园赢利模式设计,2010,(12).

[3]黄小明.东阳木雕在现代装饰中的运用[J].雕塑,2011,(3).

[4]张窈芳.东阳木雕[J].浙江档案,2011,(8).

[5]赵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设计探析—以河北白沟文化公园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